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5:13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1

【关键词】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162-0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死亡率。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迅速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也呈现增多趋势,笔者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及分类标准,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Ⅰ型糖尿病1例,Ⅱ型糖尿病20例,年龄16-67岁,平均54.7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例,糖尿病合并肾病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7例,糖尿病合并腔隙型脑梗塞1例。诱发因素为肺部感染12例,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中断治疗者6例,精神刺激者1例,不明原因者2例。接诊时21例患者均有神志不清或昏迷,呼吸深大,呼气呈烂苹果味,实验室检查:血糖17.8-27.5mmol/L,尿酮呈强阳性。

2 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21例均抢救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日11天。

3 护理

3.1 急救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危急,抢救应争分夺秒。接诊后迅速安置患者,谵妄、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有假牙者取下假牙,注意保暖。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胰岛素微泵持续小剂量胰岛素,治疗中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每小时测血糖1次,若血糖降至13.9mmol/L时,报告医师,胰岛素加入5%葡萄糖或5%葡萄糖盐水中滴注,当血糖控制在11.1mmol/L左右,尿酮转阴,酮症酸中毒症状改善后,胰岛素可改为皮下注射。另一条通道为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有足够的组织灌注量胰岛素才能发挥作用,应及时补液,补液最初2小时补2000毫升,以增加血容量,补液速度可控制为1-4小时、5-12小时、13-24小时各占当日输液总量的1/3。但老年患者及心肺功能差的输液速度及量不宜过快过多。纠正酸中毒补碱时量宜小,速度宜缓慢,每隔30分钟测PH及HCO3-,直至PH>7.1,护理中监测患者尿量及心电图变化,当尿量每小时大于50ml时开始补钾。

3.2 基础护理 严谨、认真、精细的做好基础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等具有重要意义。

3.2.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 应用心电监护,观察患者心率、脉搏、呼吸、血压,对昏迷患者注意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并做好记录。意识已清患者可与其简单交流并认真观察意识变化。

3.2.2 监测生化指标 每小时测血糖1次,每2小时监测血钾、钠、氯、血酮体、尿酮体1次,并将数据变化及时报告医师,谨防医源性并发症,如低血钾症、低血糖、高血氯、肺水肿等发生。

3.2.3 密切观察尿量变化 由于本组患者来院时均意识不清而予以留置导尿管,一是便于精确统计尿量,观察尿液性质,了解肾功情况,二是便于患者身体、床褥的清洁卫生,预防皮肤感染,三是便于及时取尿样指标,要每天用0.1%呋喃西林250毫升膀胱冲洗2次。

3.2.4 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定期病室消毒,保持病室清洁、安静,湿度温度适宜,使患者处于舒适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翻身叩背,痰稠难咳者先以导管吸痰,再用超声雾化湿化气道每日2-3次,促使痰液及时排除。保持患者皮肤、口腔、会阴、足等部位的清洁,唇干者可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每日用温水给患者洗足1次,每天用温水擦身,清洗会阴1次。

3.3 心理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常危及患者生命,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向其讲解该病的性质,处理经过等。力求缓解其紧张、恐惧、悲观心理,安定情绪、消除顾虑、树立信心,以更好地配合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2

【摘要】目的 总结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的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提高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的护理质量。方法 对33例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实施各项护理措施。结果 33例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所出现的并发应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结论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均属高危儿,并发症多,病情重,及时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是提高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护理质量的关健。

【关键词】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护理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由于在宫内长期处于代谢紊乱的环境,所以在出生时可能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低血糖、巨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钙、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先天畸形、喂养困难等,故属于高危新生儿[1]。因此,及时有效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9年11月以来共收治糖尿病母亲的婴儿3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33例,男21例,女12例,足月儿25例,早产儿8例,大于胎龄儿28例,适于胎龄儿5例,体重最大4.9Kg,平均体重3.3Kg,孕周最小34周。出生后30min-2d收入我科。

2 病情观察和护理

2.1 一般观察及护理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属高危新生儿,无论其体重大小,均按早产儿护理。入院后立即入暖箱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检查空腹血糖,监测氧饱和度,建立静脉通道,并检查有无先天崎形。

2.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2.1 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最常见的并发症,多于生后1-12小时内发生。目前多主张采用不论胎龄和日龄,低于2.2mmo1/L,诊断低血糖症[1]。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为嗜睡、震颤、呼吸暂停、气促或惊厥等。然而,部分新生儿血糖即使很低,也可以毫无症状。因此,我科对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入院即开始监测血糖,本组患儿中有5例血糖低于以上标准,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干予,给予静脉输液泵输注葡萄糖,根据监测血糖的值调整输液量和速度。

2.2.2 巨大儿 巨大儿虽然体重大于其他婴儿,但机体抵抗力低下,且由于皮下脂肪多,出汗多,穿刺困难,如治疗护理不当,可致皮肤感染、败血症的发生。本组患儿中10例巨大儿,入院后应立即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及血糖的变化,全面检查有无产伤及发育异常,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皮肤护理。

2.2.3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在生后6小时内发生,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紫绀,一般的给氧方法不能缓解。患儿入院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次数和节律,有无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生,如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床边摄片确诊,并给予对症处理。本组患儿中无一例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2.2.4 低血钙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的低血钙发生率可达50%~60%[1],于生后24-72小时最严重。病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有无惊跳和抽搐等低钙表现,遵医嘱及时补钙。静脉注射钙剂时,如心率低于80次/min应停止注射,同时避免药液外渗,以免引起组织坏死。本组患儿中有2例发生无症状性低血钙。

2.2.5 高胆红素血症多发生于生后48-72小时内,与非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比较,糖尿病母亲的婴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持续时间较长。患儿入室后,每天监测经皮胆红素值,对出现黄疸的病人及时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并观察有无拒奶、嗜睡、哭声改变、惊厥、角弓反张等核黄疸症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积极治疗。本组病例中20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均得到有效治疗,无核黄疸发生。

2.2.6 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为:多血貌、嗜睡、呼吸窘迫、紫绀及肌张力低下。所以对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在出生12小时后采集静脉血作红细胞压积测定以积极防治该病。本组患儿中1例发生红细胞增多症,得到有效治疗。

2.2.7 喂养困难 喂养困难主要发生在旱产儿中。表现为觅食反射弱,不能协调有效的吸吮和吞咽,食奶后有吐奶,溢奶现象,有腹胀、腹泻等临床表现。本组有1例喂养困难,对喂养困难的患儿我科采用鼻饲喂养,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训练患儿建立协调有效的吸吮,在我们的精心喂养下本组患儿均安全渡过喂养困难关。

3 小结

在胎儿时期,葡萄糖是由母亲通过胎盘主动转运的,而胰岛素则是由胎儿独立分泌,母亲患糖尿病时,由于胎儿血糖升高刺激了胎儿肠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新生儿出生时脐带结扎,终止了葡萄糖的供给,新生儿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状态而致低血糖[2]。糖尿病母亲的婴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直接与母亲孕期糖尿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故除做好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外,还要作好患儿母亲孕期糖尿病的宣教,并在患儿出院前指导此类患儿家长要定期来院检查生化及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如出现先天发育畸形的患儿,根据崎形的类型进行专科诊治。

参考文献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R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12(a)-0154-02

数据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的临床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这与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的改变具有一定关系[1]。另外,糖尿病病程时间的增长,加上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所以造成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增多[2]。糖尿病治疗具有终身性特点,患者由于长期治疗或者自身病情治疗中并未改善,逐渐开始不遵循医嘱用药、锻炼、饮食,影响到糖尿病临床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3]。所以,糖尿病临床治疗中加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就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比医院糖尿病护理家园健康宣教以及常规健康宣教下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实验研究所选择的对象,均为该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总计100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入选标准:患者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糖尿病相关症状。排除标准:近期接受过相关临床治疗、身体器质性病变患者[4]。100例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在42~72岁之间,平均年龄55.0岁;病程在0.5~8年之间,平均病程3.0年。按照临床健康宣教方案的不同,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组间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该组50例糖尿病患者均行常规健康宣教,即在医院内张贴疾病相关知识图片,叮嘱患者复诊并进行知识问卷调查。实验组:该组50例糖尿病患者均在参照组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行医院糖尿病护理家园健康宣教。首先,建立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护士以及专科医师,在小组讨论后制定《糖尿病护理家园申请表》,成员资料的完善通过就诊以及随诊等方式完成,在综合了解每位患者病情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健康宣教内容[5]。具体宣教内容包括:患者疾病发生原因、糖尿病概念、久病并发症、临床症状、如何进行血糖控制、饮食、运动等,并告知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的影响以及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如何预防。其次,制定糖尿病患者家园活动。一般家园活动是按照2次/月的频率开展,具体活动内容包括活动的具体形式、地点、内容、涉及人员、主讲人员等,一般时间设定在周末,这样患者家人也会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活动的形式可以包含病友会、知识讲座、咨询等。再次,护理家园实施方法。对医院就诊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健康宣教,安排护理人员详细向患者介绍护理家园相关内容,指导患者填写《糖尿病护理家园申请表》。对患者填写完的申请表进行分析和统计,包括患者的例数、血糖情况、糖尿病了解程度等情况,安排对应护士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餐后2h进行血糖测量,综合血糖测量结果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与患者强化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意识。最后,健康宣教遵循自愿原则。护理工作人员保管好患者的基本资料、随访内容等,并形成档案,避免隐私信息流出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糖尿病患者空腹状态下、餐后2h血糖、并发症、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SAS、SDS评分情况。

1.4疗效评定

显效: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血糖恢复与正常人一致。有效: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血糖有所控制。无效:糖尿病患者治疗后,以上效果均未实现。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研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干预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几率、护理满意度以(%)形式展开,进行χ2检验;患者空腹状态下、餐后2h血糖以及SAS、SDS评分等指标以(x±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樽榧涮悄虿∈笛槭?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治疗效果对比

对两组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详细数据见下表1,综合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间并发症对比

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均发生了并发症问题,具体并发症结果见下表2,表中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组间SAS、SDS评分情况对比

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结果,见下表3。综合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前两组SAS、SD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两项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组间空腹、餐后2h血糖情况对比?勺樘悄虿颊卟煌?时间段血糖情况,见下表4。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6,P=-0.0138)。

3讨论

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这与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突出、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工作习惯等方面具有直接联系[6]。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所以患者存在明显的不遵医嘱行为,严重影响预期治疗效果的实现。有报道提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提高总体治疗效果[7]。

结合该次实验研究内容来看,将选择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健康宣教方案的不同分为采取常规宣教的参照组以及医院糖尿病护理家园形式健康宣教的实验组,最终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无论是并发症、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不同时间血糖情况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实验组健康宣教方案,其优势有以下几点:①方案执行方便、经济,服务形式中使用图文并茂形式进行授课,可提高患者的掌掌握度;②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降低患者负面情绪;③宣教方案是在综合患者病情、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基础上制定的专属护理计划。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反应;观察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86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32-01

近二十年来,老年人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性糖尿病已成为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病种,其中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是2型,占90-95%[1]。其疾病以慢性进展性为特征,许多患者多死于其并发症。低血糖是本病常见并发症。有时与脑血管意外临床表现十分像似,给基础医院临床诊断及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2]。2008年2月-2010年3月间我院成功救治了21例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现将有关临床护理资料汇报如下,意在和同道一起交流、学习,提高本病的观察与护理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5岁。21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2-20年不等。21例患者主要的并发症有:肺结核3例,占14.29%;高血压13例,占61.90%;冠心病2例,占9.52%;神经末梢病变及糖尿病足3例,占14.29%。

1.2临床表现:21例患者共性临床表现为早期症状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有不同程度的饥饿感、恶心、面色苍白、出汗、手抖、乏力者12例,反应迟钝、嗜睡、乏力2例,言语不清、偏瘫、意识障碍、双眼向上凝视4例,表情淡漠、尿失禁2例;癫痫样抽搐、胡言乱语、精神错乱或行为失常1例。

1.3急救处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既往病史都及时进行血糖检测,结果血糖

2.观察与护理

2.1观察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行为的变化,提高识别能力。低血糖患者发病常有一个短暂的进展变化过程。如患者先出现饥饿感、面色苍白,然后出现虚脱、出汗等表现,再出现震颤、意识模糊、乃至昏迷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想到低血糖的可能性[3]。因此,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低血糖反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加强病房巡视,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反应及低血糖昏迷患者,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

2.2常规护理:一旦发生低血糖的反应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护理和急救措施,严格遵循护理操作常规,做到忙而有序。对于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静脉通路的建立、心电监护等。

2.3心理护理:适时向患者讲述病变的起因和发生、发展及预后。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一些恐惧、懊丧、焦虑、失望等不良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2.4出院康复指导:在等患者基本康复或出院前,给予一些正确规范的健康教育宣教,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些患者治疗心切、恨病用药的严重危害。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对缺泛自理能力老年患者,要建立有效家庭用药监管护理机制,定期检测血糖的水平来指导药物的用法和用量,减少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决定后继处理、治疗方法。

3.讨论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浆葡萄浓度过低,致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症。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1]。糖尿病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低血糖时可导致脑组织损伤,其危害程度不亚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4]。导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药源性低血糖。胰岛素、磺脲类、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等种类较多,老年患者对各不相同的用量、用法难以掌握,或有些重症患者怀有恨病用药的心理。不断加大药物的用量均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年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应用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极易发生严重、顽固和持续的低血糖;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因此,在使用降糖药物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浓度,以血糖浓度的值来指导药物的使用,努力避免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丽芬.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50-1251.

[2]Defronzo R.Current therapy of diabetes mellitus St Louis:Mosby,1998:55-59.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 中医护理;社区糖尿病;干预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188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时间在家庭或社区用药治疗。糖尿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1]。本文分析了中医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的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社区2012年5月~2013年4月80例2型糖尿病患者, 均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三多一少”典型症状, 空腹血糖>7.0 mmol/L, 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80例患者中男45例, 女35例;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61.34±12.65)岁;体重52~80 kg, 平均体重(62.54±11.72)kg;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7.84±1.65)年;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12例、高中25例、初中30例、小学11例。研究对象同时排除1型糖尿病、已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脑病、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精神异常、智力障碍、视力、听力和语言功能障碍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嘱患者接受糖尿病饮食, 适度运动, 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 定期检查血糖, 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用量。

1. 2. 2 实验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 具体包括:①在辨证施食、食量有度等中医糖尿病饮食原则指导下对患者进行辨证, 根据体质量指数计算每日摄入的热量, 每公斤体重摄取的总热量控制在15~50 kcal/d, 注意平衡膳食, 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做到谷类、肉、蛋、奶、蔬菜、水果种类齐全。糖尿病患者多为湿热性体质, 饮食忌食肥甘、油腻之品以免助湿生热, 忌食辛辣、煎炸、烤炙之品以免助热伤阴。指导患者食用天花粉粥、桑白皮粥、玉米须粥、山药粥等药膳粥, 分别将天花粉、桑白皮、玉米须等中药材适量与粳米同煮, 去药材后食粥。热证较甚者多进食苦味饮食, 如苦瓜、苦菜、凉茶、绿豆汤等[2]。②指导患者进行敲打经穴、足浴等保健治疗, 敲打经穴常用穴位包括涌泉穴、足三里、合谷穴、劳宫穴等, 2次/d;药物足浴可选择红花、艾叶适量, 以沸水冲泡, 到水温降低至40°后浴足, 注意预防烫伤, 每晚临睡前泡足20 min。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眼底病变等并发症。使用糖尿病药物后及时进食, 在活动时随身携带糖块, 以防发生低血糖反应, 防止病情转变, 先安未受邪之地[3]。③定期随访, 血糖控制良好, 无并发症者1次/月。如有血糖剧烈波动、出现并发症者积极给予治疗, 并增加随访次数, 改为1次/周, 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指导。④指导患者主动参加社交活动, 以疏解情志抑郁, 告知患者七情过极对糖尿病的不利影响, 使患者认识到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悲伤肺, 恐伤肾,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控制、调节情绪, 以调畅脏腑气机、安神静智[4]。

1. 3 评价指标 患者空腹血糖下降至7.0 mmol/L以下, 餐后2 h血糖下降至11.0 mmol/L以下者认为血糖控制达标。随访期间如发现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等记为发生糖尿病并发症。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

2. 2 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随访期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将糖尿病归纳于“消渴病”之范畴, 为本虚标实之证, 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二者互为因果, 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在临床治疗时应以滋阴益气为原则。

中医护理以辨证论治和脏腑理论为指导, 通过饮食养生、情志调节、健康保健等形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饮食养生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证, 选择相应性味的食物进行针对性的辨证施食, 从而纠正和调节糖尿病患者机体寒热失衡、气机失调的状态, 并通过饮食固护脾胃之气, 达到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状态。情志调节帮助患者纠正七情过极, 保持良好的心态, 以调节阴阳、恢复人体生命的节律。健康保健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 纠正患者病态的生活行为习惯。通过敲打穴位、推拿、等方法使机体产生神经反射, 激活感应器官功能恢复, 调节内分泌。通过药物足浴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预防和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 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做到既病防变[5]。

本研究中经中医护理干预者血糖达标率高达97.50%, 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干预者的82.50%;经中医护理干预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仅为5.00%, 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者的20.00%;经中医护理干预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50%, 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者的22.50%。

综上所述,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平稳控制血糖, 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毕月萍.糖尿病患者社区中医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34):265-266.

[2] 陈育红, 徐名一.浅谈中医饮食养生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作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1):86-87.

[3] 陈国远, 向科明.中医“治未病”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思路与实践.医学信息, 2011, 24(7):4322-4323.

[4] 张先庚, 张洪, 彭德忠, 等.中医情志调护法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辽宁中医杂志, 2011, 38(3):572-574.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6

[摘要] 目的:将循证护理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方法:对本院156例糖尿病患者分别从对糖尿病认识、治疗目的、饮食控制、运动治疗、遵医用药、血糖监测、并发症的预防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增强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生活方式明显改善,提高了血糖控制率,减少和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开展循证护理,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对糖尿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关键词] 循证护理;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1(b)-131-02

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 EBN)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求证据,用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它既是服务对象的需求,又是护理顺应时展的必然产物[1],其重要性越来越被护理专业人员重视学习并不断发展。糖尿病(DM)为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其基本特征是持续的高血糖,主要因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缺少,或因胰岛素抵抗,或是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多而造成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导致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病症。2007年3月~2009年12月,笔者将循证护理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意识和能力,对糖尿病的治疗及并发症预防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3月~2009年12月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56例,其中,男125例,女31例,年龄34~80岁,平均年龄59.5岁,经临床诊断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新建议标准。

1.2 方法

1.2.1 循证问题。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存在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要循证。

1.2.2 针对问题搜集证据支持。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检索关键词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检索证据,查阅资料,获得检索结果。通过查询发现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有:糖尿病的认识、治疗目的、饮食控制、运动治疗、遵医服药、血糖监控、并发症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的方法有:①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告知患者坚持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在糖尿病治疗、预防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②饮食指导。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严格制定和执行饮食计划,控制总热量,并长期坚持,做到定时定量。强调食品的多样化,忌吃甜食,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每周测量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③运动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以及所采用的运动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等。运动不宜在空腹时进行,防止低血糖发生。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运动后应做好运动日记,以便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④血糖监测。教会患者或家属自我操作血糖仪,掌握监测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的方法,并做好记录,为调整胰岛素用量和饮食提供依据。⑤药物治疗。为患者讲解降糖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服药,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告知患者不可随意增减药量,严格在医师指导下用药。⑥心理指导。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常反复入院,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情绪激动,这些不良心理会引起血糖升高,对疾病控制不利,及时发现患者不良心理,耐心做好心理指导,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⑦并发症指导。帮助患者及家属熟悉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发生的临床表现,观察方法及处理措施,如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指导患者掌握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1.2.3 对资料证据进行评价,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目前对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有不同的方法,因此需应用EBN对所获取的结论进行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等方面的评价,制定出合理的教育计划。加强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身健康的能力[3]。根据以上证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临床专科护士针对患者制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1.2.4 方案的临床应用。将获得的针对患者最适合的教育方案告诉患者,以征求患者的意见和愿望,再结合临床经验,从而制定出最佳个体教育措施。

2 结果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有些患者特别是无明显症状不重视治疗的患者,经健康教育,使之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配合治疗,提高了血糖控制率,预防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3 讨论

EBN的产生源于循证医学,1991年由加拿大Alba Dicenso教授提出,意为“遵循证据的护理学”,此观点迅速被关注与研究,它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现有的最好的科学证据实施护理,核心思想是护理人员认真地、明智地、深思熟虑地运用当前所获得最后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护理人员本身的专业技能和多年的临床经验并考虑试验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适合个体需要的完整的护理方案。

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血糖控制不好,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多系统的损害。而EBN强调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应将个人的临床护理专业知识、现有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与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位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将EBN的方式运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更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程度,增强了患者自我意识,并能正确进行自我保健,积极配合治疗,从而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EBN为护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模式,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即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工作的发展,促进了护理人员知识的更新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雁,杨英华.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理论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5.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26.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7

辽宁省锦州市第二医院护理部,辽宁锦州 12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方法 本次共选择糖尿病患者24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并选取100名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并组织培训,参与临床护理,就管理前后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评分均居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口服降糖药率为75%,足部护理率为70%,自我监测率为72.9%,胰岛素治疗率为66.7%,培训后分别为100%、95.8%、93.8%、99.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小组积极开展糖尿病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可使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有效提高,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糖尿病患者对专科知识加以了解和掌握,在糖尿病控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遵医依从,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血糖水平得到较好控制,促使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http://

关键词 ] 糖尿病护理小组;临床护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090-02

临床代谢性疾病常见类型中,糖尿病占较高病发比例,由体内胰岛素生物学作用障碍或胰岛素分泌异常(缺陷)造成葡萄糖在血液中过多堆积所致,可诱导多种并发症,患者需终身治疗。糖尿病传统护理模式以内分泌科为中心,护理人员糖尿病相关知识缺乏,仅对科室工作关心,而对专科护理糖尿病人有所忽略,且医护过程中,需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认知水平,主观能动性可最大程度发挥,在医护全程中积极参与,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1]。采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可对护理资源合理应用,促使糖尿病患者护理水平改善,对保障生存质量意义重大。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糖尿病护理小组模式,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糖尿病患者24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男140例,女100例,年龄17~85岁,平均(42.2±2.7)岁,均与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抽取100名非糖尿病专科的护理人员,年龄21~35岁,平均(27.2±1.9)岁。取得护士资格64名,护师资格36名;本科30名,专科70名。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成员构成 抽自医院各个护理单元,包括各专科病房、门诊、手术室、休闲体检、急诊的护士,依据双相选择、自愿报名原则,对所管辖的护理单元,护士长对人选有决定权。报名者先经护士长初步评估,内容包括日常工作中关心科室公共事件的情况,授课能力,号召力及参与度,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英语水平,情况,有无奉献精神,了解糖尿病护理新进展的程度等,综合评估,对人选进行确定[2]。

1.2.2 组员职责 就糖尿病日常照护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使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护理,且对护士开展指导和培训,参与血糖仪和胰岛素笔操作规程的制定,临界危险血糖值修改和制定,护理工作中难点问题的解决,在临时指派的任务中积极参与[3]。

1.2.3 小组运行 组织开展培训,每月安排半天相关课程,内容包括对外交流、授课老师安排的专业知识、学习内容等,可在小组成员中选择2名协调员,对小组通信簿进行建立,对组员间信息联络工作负责,如各组员对邮件和课件分发,并接受监督。

1.2.4 小组培训 ①专科护理教育理论:邀请专业培训师,在小组初成立时,开展培训工作,以演讲技巧和人际风格;如何成就自信;应具备何种职业形象等为主要内容。由我院老师对授课技巧进行讲解,包括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学员自身特长的启发;教学方法及运用;如何提高自身讲课能力;分析听众;教育评估等[4-5]。②专业知识培训:系统培训小组成员,对糖尿病系列知识详细授课,以糖尿病饮食误区;糖尿病基本概念;与烟酒相关性;健康的生活方式构成;运动疗法;选择降糖药口服的种类、用药原则、药物作用;胰岛素初步调节方法、概念、不良反应、发展;低血糖体征、症状;低血糖特殊类型的处理及临床表现;自我监测血糖水平;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处理;足部护理;妊娠期间管理,旅游及生病期间管理;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笔;如何安装动态血糖仪及工作原理;胰岛素泵应用方法等[6]。③护理技能培训:积极培训糖尿病护理知识,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为糖尿病知识培训每月开展3次,由组长授课,以使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提高,不断提高综合知识和技能,并举办相关竞赛,增强学习积极性,第二阶段,知识培训每月开展2次,由医生讲课,举办知识讲座,开展护理查房,展开针对具体病例的专题讨论,以使小组成员护理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7-8]。④进修、培训:糖尿病护理小组负责人就小组成员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积极加以争取和创造,对成长进行促进,使知识水平整体提高。

1.3指标观察

记录培训前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分值越高,效果越好。记录患者口服降糖药、足部护理知识、自我监测、胰岛素治疗及格率。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评分均居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口服降糖药率为75%,足部护理率为70%,自我监测率为72.9%,胰岛素治疗率为66.7%,培训后分别为100%、95.8%、93.8%、99.2%,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近年来,社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医疗科技显著进步,公众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自身健康意识增强,如何选择一种理想的护理方案使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得到最全面的照护、促使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总结糖尿病护理小组建立价值,具体包括:(1)增强护理的高效性:糖尿病小组成员在每个科室均有分布,是糖尿病知识在各科室的传播者,在科室会上,成员可就新技术、新知识进行分享,指导科室其它人员。就院内网进行建立,上传学习资料,为护理人员查阅提供方便,并设立糖尿病网页交流平台,探讨经验,加强护士间沟通,多途径、以点带面、多渠道提高糖尿病护理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确保整体护理质量。(2)利于医护沟通:①在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中参与:因科室不同,专科医生有不同的关注点,缺乏横向联系,外科围术期血糖管理欠佳,对术后伤口愈合及手术效果产生影响,通过糖尿病护理小组的设立,成员可协商讨论,就围术期血糖管理方案进行制定。对患者资料进行收集,发现血糖管理中问题,向医生及时报告,请内分泌科医生参与会诊,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可使围术期血糖得到理想控制[9]。②制定新入院血糖测定制度:小组成员参与介导,对新入院病例测定血糖的记录表进行制作,并制定血糖临界危险值,相关应对机制,快速血糖筛选,对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患者可及早发现,向医生报告,使医护沟通增强,避免在对病情不明确的情况下,医生对高血压者取葡萄糖输注,加重病情,对医疗纠纷的发生有防范作用[10]。

糖尿病在临床属慢性综合性疾病,由多种原因引发,患病程度及病因不同,观察临床表现,也存在系列差异,另外,患者病发糖尿病后,机体多个器官或系统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造成程度不等的损害,单纯实施针对并发症预防或糖尿病治疗的方法,较难保障预后,故综合医护才可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通过专科护理的实施,可使糖尿病患者对专科知识进行掌握,主动参与血糖控制的热情提高,并付诸实际行动,进而使血糖得到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生活质量改善,与新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模式符合,是社会进步的外在体现。

针对住院病例,因在其它专科入住并接受医护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较为多见,而非糖尿病专科护士,缺乏对专科知识的掌握,护理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难度,部分因缺乏糖尿病护理技能和专科知识,诱导病情加重。为使糖尿病并发症在各科的医护水平提高,减轻患者痛苦,加快康复进程,对非专科护理人员加强糖尿病护理技能、知识规范化、系统化培训,意义重大。

就慢性疾病特性而言,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为关键性有效控制并发症和糖尿病病情的内容,故加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具十分必要性。在知识教育中,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为核心力量,向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开展糖尿病护理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以促使糖尿病患者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增强健康水平,改善病情,对并发症进行预防为培训终极目的,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非专科糖尿病护理人员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监测指导、用药指导、急性并发症处理、预防并发症指导、出院指导掌握情况评分均居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黄慧根等研究结果一致[11]。提示通过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开展,可促使护理人员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和内容,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实践。

针对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糖尿病护理技能和知识方面的规范化、系统性培训,将护理技能与糖尿病知识密切联系,可对糖尿病患者或护理人员检测血糖水平进行规范,建立正确的技术操作流程,掌握血糖仪使用方法,并可指导饮食、血糖监测、运动等内容。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相较培训前,患者口服降糖药、足部护理知识、自我监测、胰岛素治疗及格率均居较高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夏引芳等研究结果一致[12]。提示非专科护理人员在掌握护理技能和糖尿病知识后,可使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增加,对确保获取良好预后意义重大。可为患者提供更规范、专业的服务,为促进康复提供良好条件。在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社会进步的外在体现,对保障患者权益与医院和社会效益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促使患者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极大程度保障疾病预后。

综上,针对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糖尿病护理小组积极开展糖尿病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可使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有效提高,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使糖尿病患者对专科知识加以了解和掌握,在糖尿病控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遵医依从,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血糖水平得到较好控制,促使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http://

参考文献]

[1] 邱翠琼,吴秀燕,张广清.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11,8(3):58.

[2] Yang W,Lu J,Weng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3] 应文娟,陈书盈,谢金莲,等.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9,9(6):39-40.

[4] Salsali A,Nathan M.A review of types 1 and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ir treatment with insulin[J].Am J Ther,2006,13(4):349-361.

[5] 覃淑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探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3):204.

[6] Lowe JM,Mensch M,McElduff P,et al.Does and advanced insulin education programme improve outcomes and health service use for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J].A 5-year follow-up of the Newcastle Empowement course.Diabet Med,2009,26(12):1277-1281.

[7] 李华,余桂芳.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89-90.

[8] Moriyama M,Nakano M,Kuroe Y,et al.Efficacy of a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program for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results of a 12 month trial[J].Jpn J Nurs Sci,2009,6(1):51-63.

[9] 刘东霞,吴海燕,梁勤.在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的效果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11):2995-2996.

[10] 曹玉芝.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9):109-110.

[11] 黄慧根,陈凌,黄红友,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试点的做法和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75):310-311.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0级糖尿病足;糖尿病并发症;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247-02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1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会发生足溃疡或坏疽,14%-24%的足部溃疡患者需要截肢治疗[1],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0级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病人足部并发有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但无开放性损伤的糖尿病足[2]。0级糖尿病足初期症状常不明显或仅有肢端怕冷、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等,不易被病人所重视。若迟治、误治可引起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花费巨大,且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我科于2011年5月―2012年5月共收治老年糖尿病病人83例,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和预防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收治老年糖尿病病人83例,其中男61例(73.5%),女22例(26.5%),平均年龄74.9±11.8岁,糖尿病病程18.7±6.2年。

1.2 方法:配合医疗给予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同时给予预防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指导及监督。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足的诱因、加强足部检查、足部护理、避免外伤、控制感染;心理护理等方法,使病人了解糖尿病足的诱因及其危害,增强对糖尿病足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足部损伤,避免糖尿病足并发症的发生.

2.结果:

通过对糖尿病足的健康指导及监督,一年中糖尿病足的发生只有3例,其中1例99岁的老人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猝死,另外2例在积极治疗,皮肤虽有破溃,没有致残,没有截肢。

3.讨论:

由于0级糖尿病足初期症状不明显或仅有肢端怕冷、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等,不易被病人所重视,当发生破溃时才开始治疗,使致残率大大增加。国外研究表明: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一半的病人不发生足溃疡或截肢[2]。因此对0级糖尿病足的积极防治和有效的护理是防止糖尿病足致残、降低截肢率的关键。下肢外周动脉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肢端缺血、手足麻木、溃烂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

3.1 糖尿病足的诱因

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都会形成糖尿病足溃疡,并且是最终导致截肢的主要诱因,相关的科学知识匮乏容易造成糖尿病患者忽视自身的预防,这是糖尿病足发生的主要原因。一定要积极的控制血糖与其他并发症: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最根本的基础是稳定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 7 mmol/L 以下,或者餐后 2 h 血糖控制在 10 mmol/L 以下是最理想的,随时检测血糖,根据测得的结果来灵活改变治疗时药物的剂量,这一点在控制血糖时非常重要,由于动脉硬化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肢体缺血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控制血糖时,必须严格控制患者的血压,坚持低盐饮食,还应该积极控制其他代谢性疾病以及其他各种急、慢性病的并发症,从而改善营养不良状态。研究表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已经认识到口服降血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对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在自我管理过程中用药依从性较好,而足部护理和血糖监测方面执行较差[4]。

3.2 加强足部检查:糖尿病确诊的同时也是糖尿病足预防的开始,必须坚持每年一次的全面足部检查,以了解有无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局部感觉减退,麻木或针刺感常常是糖尿病足的先兆症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已开展多年,患者对饮食、运动等方面的知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糖尿病足相关的健康教育仍显不足[5],因此要加强足部检查。

3.3 足部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坚持每天要洗脚,用39℃-40℃温水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泡脚时间不超过 20 min,并用吸水性较强的毛巾擦干,因为足部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相当于“第二心脏”,刺激足部反射区和穴位,能使血管扩张,全身血流量增多,血液循环加速,血液粘稠度降低,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使神经得到充分营养[6]。要定期修剪趾甲,保持皮肤,鞋袜要透气性好,质地松软,大小合适。建议患者不要穿露出脚部皮肤的凉鞋或拖鞋。适当进行运动和按摩,改善并提高神经功能,每日早晚各一次按摩有助于促进足部及下肢的血液循环。

3.4 避免外伤:很多糖尿病足由足部外伤引起,所以注重生活细节,避免外源性伤害。同时糖尿病患者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 常常导致感觉丧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我足部检查,触摸足部动脉搏动情况,检查有无伤口,有无皮温增高或感觉异常等情况发生,当出现伤口感染或久染不愈合时,应加以重视,及时就医。

3.5 控制感染:任何溃疡和坏疽都有潜在的感染危险,感染被认为是影响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炎症细胞的黏附、趋化及杀菌能力均下降。当合并严重缺血时,局部炎症细胞数目减少,炎症反应减弱,而无典型的炎症表现[7] ,尤其那些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感觉不到局部的疼痛,而忽略感染的存在,延误治疗.

3.6 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由于病情控制的需要,可能会长期用药、定期住院治疗,长期控制饮食,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所以医护人员要给予解释、安慰、鼓励等方式,以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协助其适应生活,同时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和医护人员一起帮助患者,培养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足0级病人进行积极干预,以预防足部溃疡的发生。这正是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理念的最好体现[8]。通过我们实施的个性化健康指导和监督,降低了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通过预防糖尿病足的感染,从而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减轻医疗费用,患者易掌握、无痛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Boulton AJ,Cavanagh PR,Rayman G.Thefoot in diabetes[M],4th ed.Chichester:John Wiley&Sons,2006:1-16

[2] 李仕明.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2):126.

[3] 朱玉娟,周明莉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筛查及其危险因素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9,25(17)1571-1573

[4] 石莲桂,吴艳平,张丽芳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3,25(5):11

[5] 杨青,钱晓路,白姣姣等,社区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与足部保护知识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1,25:1-3

[6] 张凤清。韦香葵,韦爱群.中医辩证施护对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能力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53―1354.

[7] Lavery LA,Arinstrong DG,Wunderlich RP,et al,Risk factors for foot infections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diabetes Care,2006,29:1288-1293

[8] 杨莉,王宁玫 足部穴位按摩对0级糖尿病足神经病变干预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0,3,24:601-603

作者简介:

金淑兰(1964--)女,吉林省长春人,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 13002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