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编排艺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5:43

编排艺术论文

编排艺术论文篇1

关键词:舞蹈 编排过程 元素 多元化 发展趋势 探讨

中图分类号:J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382-01

前言:舞蹈艺术在我国已存在千年,并且随着时代的推移舞蹈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类型划分也越来越明显,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古时候还是当今社会,舞蹈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并且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也存在不小的差异,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则是发展过程中不断渗透着不同的元素,从而使舞蹈编排过程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无论从何种方向而言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不仅促进了舞蹈艺术的整体发展,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相符。

一、舞蹈编排过程中元素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

任何行业的发展除了保持自身基础外,还应不断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舞蹈编排也是同样,如果只是一味的保持现有的形式,则只能做到持续而做不到发展,因此在舞蹈编排过程中不停添加不同的元素,可以使舞蹈呈现出更多样化的形式。其实对于舞蹈来说其应该是没有固定形式、不分国籍的艺术,因此将任何有意义的元素引入到任何舞蹈中,都能够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这对于舞蹈传承和发展方面来说都有着非常大的意义[1]。

2.促进舞蹈文化的交流

舞蹈艺术并不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其广泛存在于各个国家,并且每个国家的舞蹈形式、舞蹈编排、舞蹈效果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如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如今的形势下,不仅要把我国各个行业与国际接轨,也应将文化、艺术等领域与国际接轨,毕竟无论如何我国舞蹈形式或舞蹈元素都是相对固定的,而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舞蹈编排交流,则不仅可以使我国舞蹈编排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好的元素,也可以将我国舞蹈文化向全世界传播,如此一来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舞蹈文化的发展。

3.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如今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掌握基本的文化修养也是当代综合性人才所必需的,其实不难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各大高校甚至高中、初中校园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晚会,而歌曲、舞蹈和小品也都是校园晚会中频繁出现的节目。如此不仅可以丰富校园生活,也能够给学生们充分的展现自己才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会有很多学生因此爱上某种艺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尤其对于艺术学校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当今生活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综合型人才,通过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引入新元素也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非常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的[2]。

二、舞蹈编排过程中元素多元化发展趋势

1.舞蹈形式趋于多元化

舞蹈艺术自古以来最大的魅力在于其极具欣赏性,可以活跃气氛为他人带来快乐,是很多重要场合中出现频率最大的节目之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各个领域也渐渐与经济挂钩,舞蹈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为了让舞蹈更加具有商业价值,在舞蹈编排环节则会投入更多精力,将更多受现代人们喜欢的元素添加到舞蹈编排过程中,能够更大程度上吸引到受众的注意力,并且其表现出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使其更加时尚化、多元化。

2.舞蹈类别发展趋于多元化

自古以来,我国舞蹈的形式就多种多样,渐渐衍生出不同的类别,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并且每经历过一个时期都会有当时极具代表性的元素融入进入,使得舞蹈编排过程也多了很多不同的元素,并经过不断的融合、碰撞,使舞蹈类别更加趋于多元化。如当今社会中比较常见的几种类型:民族舞、芭蕾、街舞等,而每种舞蹈不同的类别背后也有不同的用途,目前人们为了锻炼身体而广泛流行的乡间舞、广场舞,创造商业价值的舞台舞蹈,或是便于文化交流、良性竞争的舞蹈等,另外,多种类型的舞蹈也渐渐融合到一处,使得舞蹈类别的发展更加趋于多元化[3]。

3.舞蹈文化趋于多元化

舞蹈艺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对我国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前文中提到过舞蹈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有很多种用途,只要细加琢磨则会发现每种形式的舞蹈均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均能够充分代表当时时代的精神。而舞蹈编排过程是舞蹈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舞蹈编排过程中不断添加的新元素使得舞蹈编排过程充分具有多元化发展的特性,舞蹈编排过程的变化使得舞蹈文化也随之产生变化,因此舞蹈文化也在不断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4]。

结语:综上所述,舞蹈编排过程是舞蹈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舞蹈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舞蹈艺术的发展现状,而将舞蹈编排过程中的不同元素融会贯通,对促进舞蹈艺术整体发展来说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无论是观看舞台舞蹈或是自行学习舞蹈文化,都已经广受人民群众欢迎,而通过人们不同的舞蹈风格也可以大致看出舞者的性格、所要表达的情感等,这都是舞蹈艺术独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亮.舞蹈编排过程中元素多元化发展趋势探析[J].才智,2014,28(03):306.

[2]徐晓红.舞蹈编排过程中元素多元化发展趋势探讨[J].音乐时空,2015,1(11):104.

编排艺术论文篇2

关键词:艺术史 课程定位 内容编排 教学手段

笔者基于艺术史课程中的教学思考,以非艺术史专业为探讨对象,探讨课程定位、课程内容编排和教学手段等三个方面的教学问题。

一、课程定位

目前,大部分的艺术院校都把中外艺术史列为基础理论(必修)课程,安排在大一学生的课程规划中。

“教什么与如何教”是一个学科的问题,同时也是教育学的问题。基于大学的艺术史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学习艺术专业不能与从事艺术史专业研究划等号,要区别对待,应该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两种不同的课程内容编排和教学手段。面对非艺术史专业的学生,必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在课程定位上,首先把这种基础理论课程放在人文课程的框架内,既是历史与学科知识的掌握,同时也作为提升学生思辨意识和综合人文修养的基础;此外,课程强调引导性的教学观念,它是一个阶段性的教学规划(为低年级的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掌握艺术史而开设,从基础理论的角度学习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艺术现象和艺术家、艺术流派、艺术作品等),又具备一定的延续性,即这类课程所引伸的思考和研究空间以及对后面的专业课程所起到的支撑作用。在艺术史课程教学中一定要对教学定位、教学内容编排、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做出科学的规划。

二、课程内容编排

以笔者所在的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艺术史课程安排在大一两个学期,每学期课程时间跨度为16周,第一学期学习外国美术史,第二学期学习中国美术史。教学内容被编排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的艺术史与区域(地域与社会文化差异),第二部分的艺术史与历史事件,第三部分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流派。课程第一部分主要从地域与社会文化的角度讲解艺术发展的外部背景,譬如地理特征、人种、风俗信仰、政权更迭等,它们都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些内容的添加会让学生从多维度去认识和了解艺术史,并且把握事物发展的有机性、联系性和规律性,这对于刚开始接触艺术史的大一学生而言,是一种非专业研究式的同时又具备某些方法论意识的教与学的形式。课程第二部分的“艺术史与历史事件”讲授的是历史上一些重要的事件、社会变革对艺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等,这些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事件和变革无疑推动并影响了人类艺术的发展。通过第一和第二部分内容的铺垫,再来谈论课程第三部分的艺术史范围内具体的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流派,在艺术史已被置于一个宏观而具有联系性的动态空间和历史视野下,它们就变得容易梳理和理解了。课程的第三部分以一个通史的时间推进模式分四个阶段进行讲授,以外国美术史为例,分别是:1.古代艺术(文艺复兴以前的艺术);2.工业革命前的艺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3.现代艺术(从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4.当代艺术(从二战结束到今天)。在这里需要做出解释的是,欧美对全球艺术和文化的整体性影响是课程采用欧美艺术发展脉络最重要的因素。另外,近现代和当代艺术是整个课程的重点,原由除了因为近现代和当代艺术能够保留较为详实可靠的文献、作品和资料,对艺术家生平有着较为真实的了解,也由于其与我们目前的艺术发展、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课程也把非欧美区的艺术史作为次要点讲授,包括亚洲、拉美、非洲以及南太平洋与大洋洲的艺术,对于这些区域的艺术史,条件允许的院校可采用邀请相关的研究学者以课堂讲座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在于既从教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增加了理论教学的灵活性,也从学术上增加了对具体问题的多样化多角度的分析批评。

三、教学手段

中外艺术史理论讲授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但围绕课程定位适当地加入其他施教形式则会提升教学的丰富性、生动性,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信息量庞大的教学内容。如讲授外的讨论、观摩、讲座、影像、写作和编剧演绎等形式都是可行而有效的。影像是当前除讲授以外最为流行和便捷的教学手段,除了影像本身这种机械电子形式的感官娱乐性,影像教学也增加了与抽象理论相对应的直观形象,尤其是关于艺术家的传记电影、某些现场纪录片和历史摄影,非常利于学生通过形象把握历史和理论知识。相比影像,观摩则是指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博物馆、美术馆或者画廊的艺术展览,参加某些现时的文艺论坛等。另外,在整个艺术史教学中,适当地邀请一两位艺术史学者或者艺术家就具体的专题进行讲座讨论,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写作一直以来都被设定为艺术史教学最终的考核形式和评分标准,其实,写作也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中,阶段性的理论总结和梳理以及学生对艺术史某一问题的思考和疑问都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并和教师展开现场和网络的讨论。把平时只言片语的反映学生真实思考状态的文字作为学生写作的主体内容,除了便于作为基础理论课程考核学生的一种形式,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语言梳理能力和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

结语

编排艺术论文篇3

关键词:舞蹈 编排过程 元素 多元化 发展趋势 探讨

前言:舞蹈艺术在我国已存在千年,并且随着时代的推移舞蹈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类型划分也越来越明显,不难发现,无论是在古时候还是当今社会,舞蹈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并且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也存在不小的差异,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则是发展过程中不断渗透着不同的元素,从而使舞蹈编排过程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无论从何种方向而言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不仅促进了舞蹈艺术的整体发展,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相符。

一、舞蹈编排过程中元素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1.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

任何行业的发展除了保持自身基础外,还应不断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舞蹈编排也是同样,如果只是一味的保持现有的形式,则只能做到持续而做不到发展,因此在舞蹈编排过程中不停添加不同的元素,可以使舞蹈呈现出更多样化的形式。其实对于舞蹈来说其应该是没有固定形式、不分国籍的艺术,因此将任何有意义的元素引入到任何舞蹈中,都能够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这对于舞蹈传承和发展方面来说都有着非常大的意义[1]。

2.促进舞蹈文化的交流

舞蹈艺术并不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其广泛存在于各个国家,并且每个国家的舞蹈形式、舞蹈编排、舞蹈效果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如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如今的形势下,不仅要把我国各个行业与国际接轨,也应将文化、艺术等领域与国际接轨,毕竟无论如何我国舞蹈形式或舞蹈元素都是相对固定的,而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舞蹈编排交流,则不仅可以使我国舞蹈编排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好的元素,也可以将我国舞蹈文化向全世界传播,如此一来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舞蹈文化的发展。

3.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如今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掌握基本的文化修养也是当代综合性人才所必需的,其实不难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各大高校甚至高中、初中校园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晚会,而歌曲、舞蹈和小品也都是校园晚会中频繁出现的节目。如此不仅可以丰富校园生活,也能够给学生们充分的展现自己才艺的机会,并且在此过程中会有很多学生因此爱上某种艺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尤其对于艺术学校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当今生活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综合型人才,通过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引入新元素也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非常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的[2]。

二、舞蹈编排过程中元素多元化发展趋势

1.舞蹈形式趋于多元化

舞蹈艺术自古以来最大的魅力在于其极具欣赏性,可以活跃气氛为他人带来快乐,是很多重要场合中出现频率最大的节目之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各个领域也渐渐与经济挂钩,舞蹈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为了让舞蹈更加具有商业价值,在舞蹈编排环节则会投入更多精力,将更多受现代人们喜欢的元素添加到舞蹈编排过程中,能够更大程度上吸引到受众的注意力,并且其表现出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使其更加时尚化、多元化。

2.舞蹈类别发展趋于多元化

自古以来,我国舞蹈的形式就多种多样,渐渐衍生出不同的类别,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并且每经历过一个时期都会有当时极具代表性的元素融入进入,使得舞蹈编排过程也多了很多不同的元素,并经过不断的融合、碰撞,使舞蹈类别更加趋于多元化。如当今社会中比较常见的几种类型:民族舞、芭蕾、街舞等,而每种舞蹈不同的类别背后也有不同的用途,目前人们为了锻炼身体而广泛流行的乡间舞、广场舞,创造商业价值的舞台舞蹈,或是便于文化交流、良性竞争的舞蹈等,另外,多种类型的舞蹈也渐渐融合到一处,使得舞蹈类别的发展更加趋于多元化[3]。

3.舞蹈文化趋于多元化

舞蹈艺术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对我国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前文中提到过舞蹈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有很多种用途,只要细加琢磨则会发现每种形式的舞蹈均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均能够充分代表当时时代的精神。而舞蹈编排过程是舞蹈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舞蹈编排过程中不断添加的新元素使得舞蹈编排过程充分具有多元化发展的特性,舞蹈编排过程的变化使得舞蹈文化也随之产生变化,因此舞蹈文化也在不断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4]。

结语:综上所述,舞蹈编排过程是舞蹈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舞蹈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舞蹈艺术的发展现状,而将舞蹈编排过程中的不同元素融会贯通,对促进舞蹈艺术整体发展来说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无论是观看舞台舞蹈或是自行学习舞蹈文化,都已经广受人民群众欢迎,而通过人们不同的舞蹈风格也可以大致看出舞者的性格、所要表达的情感等,这都是舞蹈艺术独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亮.舞蹈编排过程中元素多元化发展趋势探析[J].才智,2014,28(03):306.

[2]徐晓红.舞蹈编排过程中元素多元化发展趋势探讨[J].音乐时空,2015,1(11):104.

编排艺术论文篇4

[关键词]:艺术教育;钢琴教材;要点

中图分类号:J20-4;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38-01

一、编写艺术教育专业钢琴教材的必要性

艺术教育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幼儿园、小学、中学从事音乐、美术、舞蹈类课程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专业培养要求是具有较扎实的艺术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其中包括良好的音乐、舞蹈、美术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艺术教育学基本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艺术教育的基本问题。具有相当程度的音乐、舞蹈、美术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课外艺术活动的能力,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方法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能掌握至少一种民族乐器演奏,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熟悉教育法规熟悉中小学艺术课堂的授课方式,并具备礼仪、化妆基础和就业所要求的基本技能。把课堂理论教学、课内实践教学、社会实践融会贯通在四年的本科教学中。可见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学前教育及中小学培养艺术教师。由于这些艺术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音乐、舞蹈、美术技能和教学常识,因此钢琴课是所有的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

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基础参差不齐,有的从来没学过钢琴、甚至不懂乐理常识不识五线谱;有的学过几个月但存在识谱能力差、手型不规范、节奏感不好等问题;即便极个别学生具有中等程度但也对曲目的时代背景、风格、音乐表现力等都还有各种问题。由于艺术教育专业的钢琴课时不多、学生基本功薄弱,不可能大量弹奏传统的练习曲目,这就需要一本综合性教材兼顾基本功和学习兴趣、包含幼儿歌曲钢琴伴奏和世界经典曲目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既练习了手指、又弹奏了自己喜欢并熟悉的儿歌,提高音乐表现力和乐曲赏析能力。

二、编写艺术教育专业钢琴教材的几个侧重点

1、钢琴基本功训练

我觉得钢琴的基本功应该是指,在日常演奏中最常用到的一些能力和技术,再难的曲子也基本上是由这些基础元素构成的,学会和掌握了这些就为弹奏和表现一部完整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元素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①能力,包括手型、节奏、读谱和手指力度、手指的独立性、手指的灵活性。

②技术,包括“音阶”各大小调音阶、三度、六度、十度及其同反向。“琶音”各大小调琶音、减七、属七及其同反向。“和弦”三度、六度、八度。“半音阶”和“颤音”、“震音”、“保持音”、“分解和弦”“连奏”、“断奏”、“半连奏”、“非圆滑奏”和“特殊技巧”如刮奏、八度刮奏等。例如,在教材中编入《拜厄钢琴基础教材》中的NO.48、NO.61可以练习附点节奏,编入NO.83可以练习音阶,编入NO.90可以练习同音轮指,编入NO.96可以练习和弦,编入NO.100可以练习装饰音等。

2、学习趣味性

练习手指是钢琴弹奏基本功的重要内容,练习基本功又是钢琴弹奏的基础,虽然练习手指练习和各种练习曲非常重要,但这类练习通常都很枯燥,而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又特别薄弱,识谱能力低,手指不灵活,如果一味让他们练习这类练习,很可能会挫败他们学习钢琴的热情打击他们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还要从曲目安排上照顾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编排一些好听、他们熟悉、无距离感、程度相当的曲目。例如:在编排《车尔尼599钢琴教程》NO.43作为练习曲目的时候可以同时编排同等程度《钢琴基础教程》1册46页的《瑶族长鼓舞》给学生以选择;在编排《车尔尼599钢琴教程》NO.48作为练习曲目的时候可以同时编排同等程度《钢琴基础教程》1册59页《斗牛士之歌》给学生以选择;同样《车尔尼599钢琴教程》NO.50和《钢琴基础教程》1册74页《四小天鹅舞曲》;《车尔尼599钢琴教程》NO.51和《钢琴基础教程》1册72页《南泥湾》都可以这样编排。

3、幼儿音乐教学经典曲目

由于这些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幼儿艺术教育或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这就要求他们他们熟悉并且会弹奏大量的幼儿少儿歌曲。我们的钢琴课教材如果编入这类歌曲,让学生得到职业化技能训练,可以缩小课堂和职业的距离。例如:编入《粉刷匠》、《小毛驴》、《蜗牛与黄鹂鸟》、《捉泥鳅》、《数鸭子》、《小燕子》等儿歌和《让我们划起双桨》、《卖报歌》、《春天在哪里》等少儿歌曲。

4、世界名曲的赏析

这些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幼儿艺术教育或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职业环境不仅要求他们熟悉并且会弹奏大量的幼儿少儿歌曲还要会带领他们的学生欣赏一些世界著名音乐片段和曲目,帮助他们的学生树立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这对他们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有很大作用。这样就要求我们的钢琴课教材要编入一些世界名曲,并要注释音乐背景、风格和作品简介。这样的教材不仅能提高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也能加强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例如:编排巴赫的《小步舞曲》可以引入作曲家巴赫的简介。编排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可以引入歌剧《唐.璜》的简介。编排贝多芬的《浪漫曲》可以引入伟大作曲家贝多芬的简介。编排亨德尔的《哈里路亚合唱曲》可以引入清唱剧和作曲家亨德尔的简介等。

三、编写艺术教育专业钢琴教材的内容分布

该教材按艺术教育本科八个学期顺序编为一册。每学期按教学安排分为1至16节授课,17节走台,18节为假期作业及期末考试注意事项(第八学期为1、2节实习,3至10节应聘面试,11至15节为艺术实践和音乐会、16节为毕业考核)。每节课内容由练习曲和程度相当的乐曲组成,学生可按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任选一首弹奏,有能力的同学可两首都完成。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基础薄弱的学生有可选择的余地,使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大练习量和曲目积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基础薄弱的学生因为怕弹练习曲而缺课或在一首练习曲上花费太多时间却效果不好。

四、艺术教育专业钢琴教材应该具备的特点

1、编入大量的幼儿、少儿歌曲改编的钢琴曲,熟练的弹奏这些曲目是将来学生毕业后从事少儿艺术教育工作的必备技能。

2、编入大量著名钢琴小品,并备注曲目的简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又能为学生毕业后承担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积累素材,并为求职面试打下基础。

3、教材的编排和教学课时、教学进度挂钩,曲目由易到难编排,每首曲目后有难点和练习方法的提示,这样有利于学生预习和自学,提高学习效率。

编排艺术论文篇5

关键词:群众舞蹈 编排 创新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5-055-01

近几年来,群众舞蹈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爱,不管是青少年的集体舞,还是老年人的群体活动,在公园、广场上几乎随处可见。群众舞蹈既能够锻炼身体,又能够享受快乐;既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又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感情。另外,群众舞蹈是一种特殊的群众文化,舞蹈编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表演的效果,因此,对于群众舞蹈的编排与创新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 群众舞蹈的特点

相对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说,舞蹈特有的演绎方式与表现力更容易被接纳,在舞蹈艺术的发展中,逐渐出现了在群众的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支柱,即群众舞蹈。群众舞蹈以群众为主体,在群众中进行,以群众自娱自乐为主要目的,舞蹈手段由群众自己掌握并应用,群众通过对舞蹈艺术的创造与传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感与思想。

群众舞蹈相对于专业舞蹈来说,有着其自身独有的特点:首先,群众舞蹈的表演场地不固定,表演空间广阔,无论是社区、学校,还是机关、工厂,都可以看到形式多样的群众舞蹈;其次,群众舞蹈的表演人数多,表演人群不受局限,有中老年,也有青少年,有老师、学生,也有军人、工人;再次,内容较丰富,有民间舞蹈,也有现代舞蹈;最后,群众舞蹈的功能多样,不仅仅局限在审美与健身,还能衍生出社交、联谊、广告等功能。

二、 群众舞蹈的编排

(一)舞蹈选材

舞蹈的选材是整个舞蹈的灵魂,也是舞蹈所编排的核心。由于群众舞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舞蹈的选材上要注意,不能选择有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这样的题材不适用于对群众文化。应该选择一些既能吸引群众关注,激发他们的舞蹈热情,又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的题材。另外,也可以选择有特色、具有地方性文化的题材,因为它们能够充分表达出舞蹈的独特性和民族性。

(二)舞蹈构思

在选材时,要对舞蹈的元素动作与组合动作进行初步构思,并获取动作,舞蹈动作要与主题有密切联系。同时,在舞蹈构思时要充分考虑到表演者的舞蹈水平,对舞蹈动作进行合理设计与编排。通过编导们对精心挑选的素材进行巧妙编排与艺术构思,使其能够以最佳的艺术形式在舞台上展示出来。

(三)组合动作的编排

舞蹈编导根据舞蹈的构思与舞者的心理形态、身体形态的表达来对主题动作进行编排。舞蹈组合动作的基本组成是舞蹈艺术中重要的表现手段,它能够在作品中刻画人物特点、突出主题。因此,对于舞蹈中组合动作的编排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 队形的编排

队形就是舞蹈构图,是舞蹈的编导所塑造的舞蹈形象,能够交代清洁,突出主题。在队形的编排上,要充分地考虑到动作的幅度、人员的多少以及主题的大小等问题,运用线条的移动交叉使队形更加丰富,给人新鲜感。

(五) 道具的编排

舞蹈的编排少不了布景和道具的应用,布景和道具属性有金属、皮质、木质等,有了布景和道具的衬托,才能充分地展示出作品的意境和主题。所以对于道具的编排要精心设置。

三、群众舞蹈的创新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

通过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对于社会各个阶层的素材进行大量收集并缜密分析,筛选最典型的人和事作为舞蹈素材进行构思、编排。舞蹈编导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以外,还要利用自身的主体意识进行介入,用独特的思维切入舞蹈艺术,使舞蹈更具审美感。

(二)与时代精神进行融合

社会主义文艺,具有奔放的激情与激昂的精神,对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群众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对成品舞蹈进行有计划的传授,编创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舞蹈作品。与优秀作品进行交流、借鉴,以期达到共同提升的效果。

(三)艺术性与民族性相统一

若把群众舞蹈的群众性比喻为哲学的普遍性,那么民族性就是群众舞蹈的特殊性。中国是一个充满个性化、民族气息丰富的民族,有着其独特的艺术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人文文化的差异,因此生活方式和个人信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对群众舞蹈进行编排时,要跟随当地特有的文化,做到民族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舞蹈的编排与创新并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思维模式,而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与新形象的思维模式。对于现代的青年人而言,不仅要加强自身储备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于知识的把握与应用能力。舞蹈是一门艺术,而舞者就是艺术载体。所以,要在培养更多专业的群众舞蹈人才的前提下,编排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把群舞精神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魏利东. 群众舞蹈艺术的广泛性[J].戏剧之家,2010(03)

编排艺术论文篇6

作为一种20世纪后期兴起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以其本质上的公共与开放、主题上的深邃与多元、形式上的新颖与多样等特征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开来。对于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共艺术已经进入很多城市规划者的视野,成为提升城市形象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由此产生了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很多教育界人士都在探讨在高校本科阶段是否能开展以及如何推进公共艺术设计教育的问题,一批相关课程建设和教材的推出就是这种探讨的直接产物。

当前,相当一部分公共艺术设计教材大多包含两个部分:对公共艺术的公共精神与社会属性进行学术探讨,以及对公共艺术涉及的材料、工艺、环境进行类型化介绍。这带来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其次,由于缺少相应课程体系支撑,也就谈不上教材与课程紧密衔接,虽然设置了习题,但对具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缺少帮助;再次,这类教材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套用国外经验而忽略国内现实的情况;最后,这类教材普遍仍未脱离传统上以文字为主并配图注解的编写模式,不适合公共艺术这样前沿性的艺术形式。

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对公共艺术设计教材进行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全面创新,从而适应新时代学习者对公共艺术设计知识与技能的需求。

一、公共艺术设计教材编写模式创新的指导思想

(一)针对跨专业的读者群

定位准确是艺术设计教材编写的首要前提。[1]目前国内虽有部分艺术类高校设立了公共艺术专业,但为数较少。由于公共艺术设计本身具有交叉性和边缘性,社会上的公共艺术实践任务数量有限。因此,该教材针对的读者群主要是当前国内高校相关设计与造型专业的本科生,也能满足相关专业研究生和社会读者的需求。纵观公共艺术发展历程,虽然雕塑专业出身的公共艺术创作者居多,但也有相当多作者来自建筑、油画等专业。就当前中国国情来看,公共艺术设计在实践中又与环境艺术专业更为对口,在公园、步行街总体设计中容易找到用武之地。所以,该公共艺术设计教材没有完全局限于单一专业,而是以打破专业壁垒,增进学科互动为宗旨,充分考虑到了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需求,能够对不同设计专业甚至是造型专业学生在该领域知识、技能的综合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二)以具体案例为纲

当前部分公共艺术类书籍及教材不能完全满足读者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过于强调宏观的公共艺术概念,而忽略了公共艺术内部诸多不同类型,以及同一类型中诸多个案间的鲜明个性,这极不利于公共艺术设计教学的科学开展。因此,该教材编写强调以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具体案例为基本要素,在大量案例分析中梳理出特定类型公共艺术作品在创意、手法上的根本性规律,有助于读者用最短时间了解这一艺术设计形式的精髓,并直接提高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三)强化创意思维培养

公共艺术设计是纯艺术与设计艺术结合最为紧密的艺术形式之一,创意是否新颖往往直接关乎设计的成败。这也是近年来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强调创意思维培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艺术设计的魅力在于不断创新,独特的视野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2]因此,该教材在有限篇幅内,选取了尽可能多的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介绍和评论时秉持开放性与批判性的态度,尽量不出现定论式语言,同时注重融入艺术概论相关理论知识,力求使学生在吸收知识过程中提高自身创意素养。

二、公共艺术设计教材编写模式创新的平台基础

作为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活页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公共艺术设计教材编写模式的创新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平台之上。首先,该教材具有该系列教材标志性的活页模式,可供学生粘贴作业以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反馈机制。同时延续了该系列教材以图示形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特征,也沿用了知识链接环节的“延展阅读”、实训环节的“思考与行动”两个主要模块。最后,由作者自己排版,体现以图像和文字为加工素材的一个全新创作过程。

进一步说,公共艺术的专业特征又使得该教材形式上必须具有特殊性。首先,公共艺术是立体空间艺术形式,只有多图、特别是不同视角的多图才能准确表现特定作品的形态与特征,这就与平面设计教材有很大不同。由于设计过程和施工工艺的相对复杂性,教材中往往还要运用设计草图、效果图和施工图。另外,公共艺术作品往往具有风动、水动、电动等能动特征,因此需要更多图示形象表现特定作品的不同状态,如喷水或不喷水、电力和风力作用下的不同形态以及在昼间和夜间的形态对比等,特别是对《水火环》(野口勇)、《水的神殿》(关根伸夫)等知名作品而言。总之,公共艺术的专业特征使得该教材需要在同样篇幅中安排更多的图示。

同理,由于公共艺术设计是一个结合雕塑、绘画、环境等多个专业的前沿交叉专业,涉及学科较多,前期介绍的资料较少,这也使得该教材需要较多的文字介绍作品动议、选址、作者背景、材料运用、施工工艺等要素。这都要求该教材必须在系列教材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内容选取与编排模式。

三、基于自主科研成果的编写模式创新

目前,国内公共艺术实践和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完整的公共艺术理论和成型的公共艺术教学体系往往是前沿研究的直接成果。因此,该教材的内容直接或间接基于自有学术与教学科研成果,这为其编写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一)有相应学术探索成果支撑

由于公共艺术实践领域的前沿性、独特性,公共艺术设计教材编写往往缺乏延续多年、行之有效的知识体系,编写者首先必须对公共艺术进行合乎学理、合乎中国当前国情的学术定义。这一定义应指以环境中的雕塑、景观等艺术为主的狭义公共艺术,且兼具可操作性与可复制性。笔者在《基于中国国情的公共艺术建设及管理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依托环境雕塑建设相关法规及相应材料、工艺规范推进中国当前公共艺术建设。与纯粹的雕塑、景观相比,公共艺术作品“在位置上应具有开放性、题材上具有通俗性、形式上具有综合性、内涵上具有现代性、功能上具有实用性、空间关系上具有互动性、对所处环境具有归属性、表现手法上具有趣味性。” [3]这样相对完整且自成体系的学术定义,应用于教材编写,有助于明确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效果。

(二)有相应教学研究成果支撑

公共艺术领域的学术探索成果可直接运用于公共艺术教学方法的研究,这种教学方法正是该教材编写的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方法论的设计院校公共艺术教学模式探索”,通过对大量经典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出了由八个模块构成的教学模式,其中包含复制、绘画、构成三种不基于立体造型的公共艺术设计方法,运动、环境、实用功能三种必不可少的公共艺术设计元素以及幽默和严肃这两方面的公共艺术主题元素。[4]经实践反馈,该方法适合设计专业本科生快速掌握公共艺术设计方面的艺术创意思维、审美经验、科学技术知识及表现技法。该教材正是在这一成型教学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而编写成的。

(三)有相关教学研究成果支撑

公共艺术设计具有高度交叉性和横断性,因而基于单一学科的教材难以适应教学需求。因此,除直接的教学研究成果外,该教材也注重与相关理论课程、设计基础课程及专业设计课程的衔接,其中包含的知识及技法多来自编者的相关教学研究成果,如天津“十五”规划重点教材《现代设计史》与《中国雕塑史》(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及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展示艺术教育》、《雕塑艺术教育》、《工艺美术教育》等多部相关教材、专著。除与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外,在大部分单元的最后还安排了与教学紧密联系的 “触类旁通”、“按图索骥”、“温故知新”等环节,综合运用了建筑设计基础、平面与立体构成等课程的学生作业,实现了不同专业间的融会贯通。

四、基于混合单元概念的编写模式创新

该公共艺术设计教材没有采用传统的“章”、“节”,代之以“组团”和“项目”的框架。为了避免传统的条块分割的编写方法,采用了美国教育界的“混合单元概念”编排具体内容,“使用这种混合课程模式,各组成部分结合方式多,强调重点也多,而自始至终各部分都保持原有的特点”。 [5]

(一)全书层面的编成

首先,从全书看,该教材由 “现成品公共艺术――基于发现与复制的设计”、“二维型公共艺术――基于图像表达的设计”、“构成型公共艺术――基于几何美感的设计”、“能动型公共艺术――基于运动的设计”、“景观型公共艺术――基于环境的设计”、“实用型公共艺术――基于人体工学的设计”、“幽默型公共艺术――基于情感表达的设计”、“主题型公共艺术――基于人文思考的设计” 八个一级组团组成。这种分类方式基本囊括了当今世界上比较知名的公共艺术建设范例,兼具普遍性和典型性,具有完整性和次序性。八个一级组团主题不同,各有侧重,共同组成完整的体系。而每个一级组团又都具有自身独立性,可以单独培养学习者某一方面的能力。

(二)组团层面的编成

同时,这一排序方式也是一个能动的有机整体。就公共艺术设计的一般规律而言,设计者必须首先掌握初步造型规律与创意思维,然后在不断深化完善方案过程中接触环境、功能和能动因素问题。只有在部分较深介入社会运转的个案中,才会选择较深刻的主题,同时复杂主题的表现往往要借助于具象雕塑手段,因此在针对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并不作为重点。事实上,这种一级组团的编排次序不但具有循序渐进的特征,而且和一个设计课题的进度基本一致,能够实现寓技能锻炼于知识传播过程中的教学目的。

(三)设计评论层面的编成

混合单元概念也运用在全书几乎每一个延展阅读或设计评论中,特别是后者,几乎都包含艺术史知识、形式美法则、材料与工艺的相关知识。比如在介绍美国艺术家劳埃德?汉姆罗尔(Lloyd Hamrol)位于洛杉矶的著名作品《市区摇椅》时,不但分析了作品的主题,而且特别指出作者运用剪影式创作手法之所以获得成功,也与特殊环境(道路和与建筑间的狭长地形)造成的有限视角有关。

五、基于现代传媒理念的编写模式创新

该教材主要针对青年学生,因此必须在内容采集与形式编排上更多考虑他们的心理特征。当前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基本上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即社会俗称的“90后”。他们也被称为“数字原住民”,从出生就习惯了网络与新媒体,敏锐,知识面广,对直观形象敏感,但注意力不容易保持长久。传统的以文字为主、辅之以图片的教材形式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新型公共艺术设计教材的编写必须考虑到他们的特点,注重节奏紧凑与大信息量,兼具可读性与观赏性。

(一)内容编排递进性

由于没有了传统教材每节开篇介绍本节内容的文字,所以该教材中每个二级组团的名称就承担了简明扼要地介绍该单元内容的功能。考虑到主要读者群的认知特征,这些小标题以成语为主,能够准确概括这一单元的主题思想和教学要点。各二级组团通常体现由简到繁的次序性,如“组团No.1”在分析现成品复制型公共艺术时就分为“单打选手”、“伸展运动”、“组队参赛”等二级组团,对应运用单体现成品、变动单体现成品形态及运用组合现成品等设计方法。同时,二级组团之间还体现由浅及深的特征,如“组团No.7”对公共艺术幽默主题的介绍就分为出其不意、憨态可掬、煞有介事、似是而非、物理玩笑、童心未泯、时空倒错、感同身受、鞭辟入里九个二级组团,综合运用文学、电影等学科对幽默运用的理论成果,从最简单的幽默运用方法介绍到内涵最深刻的黑色幽默,既紧密连接又有较强延续性。

(二)题目运用趣味性

对谐音的运用也是近年来文艺创作和传媒领域的特征之一,虽然存在诸多质疑,但其依然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语言或文化现象而存在。该教材也适当在小标题中运用谐音形式为阐明单元内容服务,如“架”轻就熟(基于现成品复制的框架式设计)、水到“趣”成(结合水体的能动式设计)、“电”到为止(基于电能的能动式设计)、曲“镜”通幽(利用高度抛光的不锈钢球体反射周边环境的设计)等,应该属于新形势下对“寓教于乐”这一传统教育手段的运用。

(三)科学知识延展性

还应看到,互联网时代的读者拥有大量接触科学知识的渠道,并且在相当程度上养成了点击链接以获取深度阅读的习惯。因此,该教材注重介绍相关科学知识的学术性,比如大量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的论断来解释许多公共艺术作品的形式问题。

编排艺术论文篇7

【关键词】音乐;艺术体操;作用;编排

从艺术体操的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在高校还是竞技场的训练,艺术体操一般也可称韵律体操和竞技体操两种,艺术体操、健美操、啦啦操等项目都是以女子的身心特点为基础又和音乐相配、舞蹈相结合的以健美、优雅的体态动作相组合的现代女子运动项目。艺术体操动作是人体自然动作的美化和提炼,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早期的生活条件下,人类的智力和体力不断增强,发展了走、跑、跳、举、转、击、抛、抬、滚、接等个人动作以及同伴一起进行的传递交换、对抗等集体配合动作,这些都是人类存在不可缺少的身体动作。艺术体操是一项发展人体的灵敏、协调、柔韧和健美体态、丰富想象力、促进表现力的运动,其作用已获得人们的共识。而在艺术体操的发展中,音乐占了很重要的比例。本文拟探讨音乐与艺术体操的关系及选择音乐的方法。

一、音乐与艺术体操的关系

1、艺术体操的发展及音乐的配合

在艺术体操这个项目,音乐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搭配任何一项器械比赛或表演都需要在音乐上加以突出,跟着音乐动作的节奏根据音乐的模式不断的变化,使人们在视觉上有种美观的感觉。例如:选择一段具有印度舞蹈风格的音乐,运动员动作编排时动作上可展示出来。艺术体操是在音乐的节奏下人体合乎韵律的运动形式。音乐是以美妙的节奏构成的听觉艺术,对人体运动和人的感情、情绪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音乐具有节奏鲜明、旋律优美、风格各异的特点,因而艺术体操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伴奏下,通过动作节奏的强弱、动作幅度的大小、速度快慢变化,使动作错落有致,从而提高表演效果,增强感染力,对学生的协调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2、音乐在艺术体操成套编排中的地位

音乐不论在“音响”或“时间”上都是一种艺术,音乐能够提高人心中的“情感”。在艺术体操中,音乐是灵魂。艺术体操教练也通过音乐的气氛对动作本身来进行情绪上与力度上的烘托与渲染。任何一个动作的艺术性都存在于一种情绪的表现之中,而音乐的表达恰恰是一种情绪,音乐始终能表现情感,并且用情感的乐曲声响来环绕精神中的自觉,表达出一些观念。

3、音乐在艺术体操中的作用

第一,在一般专项训练中,培养节奏与表现力。在艺术体操中,无论是一般的高校专项训练,还是成套动作都离不开音乐,它不仅可以培养运动员在音乐和节奏方面的素养,还可以在训练中调节运动员的训练情绪。在一般专项训练中,音乐不仅可以调节动作的节奏速度,而且不同力度变化的音乐对动作的力度也起到了不同作用。在基本训练的准备活动时不仅给予动作的节奏和力度,还给予了不同的情绪。例如简单的柔软步伐练习,需要在节奏缓慢的音乐下完成,同样的动作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伴奏下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充分体现出音乐在训练中的作用与意义。第二,在成套动作中,展现动作的花样与变化。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音乐的主要作用是对动作气氛的烘托,使成套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更加完美、更加艺术化。第三,一套成功的编排,不仅需要考虑难度动作本身的节奏变化,还必须同时考虑所使用音乐的节奏变化,才能更加完美的利用运动员的身体动作和器械动作的不同节奏变化来充分地体现音乐,使成套动作的编排更加符合艺术体操规则中的规定。艺术体操动作中,所有的难度动作都有着它自身的节奏,不同的器械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速度,因此说,在艺术体操成套动作中,应根据器械去选择搭配的音乐。

二、艺术体操中音乐编排的基本原则及选择

1、艺术体操中音乐编排的基本原则

艺术体操的配乐方法,可编好动作再选编乐曲;也可先选好乐曲再编动作。无论任何情况下都需要根据一些简单的原则去搭配音乐。

其一,音乐与动作节奏、力度、强度、幅度的变化相一致,或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动作充分的发挥出来。其二,音乐的韵律速度和曲调必须通过动作加以突出,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通过体态律动去合上音乐节奏,不但可以使运动员更快更准地踏入音乐节奏,而且将对音乐节奏的脉动,对音乐的情绪情感内涵,有更直接深刻体验,使音乐与动作逐渐成为十分合调优美的对应联动。其三,音乐与高校体操训练相配合。在课中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各种徒手或持轻器械的体操、舞蹈动作训练,有助于提高练习者的情趣,提高兴奋性,发展想象力和表现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2、根据各种器械特点选择音乐

现代乐曲都有所不同,有的缓慢柔软、有的节奏感和动律感较强,旋律明快、和声丰富、对比强烈,配以各种持器械的动作,均能产生较好的效果。节奏感较强的,根据音乐风格,选用某种与之相匹配的造型、队型设计,使成套动作更趋于完美。乐曲用于绳操、棒操、圈操时,要选择有节奏、有动律感、音乐点鲜明的,如快节奏的拉丁舞曲、小提琴曲等,使之突出器械特点。在球操和带操中可选择一些柔软轻慢的音乐,例如一些我国著名的民乐,配上优美的动作展示在观众眼前会耳目一新。

3、根据动作特点选择音乐

第一,艺术体操成套音乐的选用。有些运动员是属于可爱型的,在编排时应该会多些可爱的动作,在搭配音乐时也应该配些可爱的音乐,对优秀优美抒情的动作,需配流畅轻盈的乐曲。理想的音乐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能激发运动员情绪,能产生对动作美的享受,使运动员保持饱满的情绪进行练习。理想的音乐能丰富运动员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加强对动作的记忆。更重要的一点,音乐节奏的快慢和强弱,直接影响动作节奏的快慢、动作力度、动作幅度的大小、动作的高低起伏等。

第二,艺术体操成套音乐的选用与剪辑。成套音乐的选用对成套动作本身起着直接的影响。音乐选用的恰当与否,对运动员的扬长避短、风格特性都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对运动员自身个性风格的发展与形成有着一定的关联,一个成套音乐可以有慢有快的搭配。

编排艺术论文篇8

艺术学院简介

艺术学院创办艺术专业教育始于1983年,是陕西省最早开办艺术专业的教学单位之一。现有音乐表演系、音乐教育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美术学系、公共艺术系、数字媒体艺术系、戏剧影视文学系7个教学单位。学院招生范围涵盖陕西、山西、江苏、福建、河北、山东、湖南、广西、河南、甘肃十个省份,第一志愿录取率连续四年为100%,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17年在校生共计1555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08人,专任教师9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讲师48人;博士3人,硕士52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一千余万元。拥有11个实验室、3个专业展厅、4个排练室、1个音乐厅、1个虚拟演播厅以及12个教学实践基地和6个产学研基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陕西省特色建设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还与泰国斯巴顿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建立了办学及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并在美国蒙格马利大学举办画展。学院先后有90多人次获得国内外艺术奖项137多个(入选国际性专业展览22件次)、国际国内声乐和器乐大赛奖87余项。

招生专业介绍

设计学类

设计学类包含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三个专业,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

公共艺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意能力,能在室内外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创造与视觉设计以满足相应的城市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艺术造型能力与视觉设计能力的训练,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场所等领域空间造型规律,学习与培养艺术工程、艺术化设施、陈设艺术品等设计、制作及施工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分别对公共艺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涵盖公共艺术本体形态、艺术形式、创作形式、创作观念、方法、技巧及审美意识等综合内容。

专业方向: 陶瓷雕塑方向、现代壁画方向。

主要课程:公共艺术概论、公共景观设计、公共展示设计、公共设施设计、材料与工艺、中国民间美术史、当代艺术思潮、数码图形处理、雕塑基础、陶瓷基础、雕塑表现、陶瓷表现、壁画基础、浮雕基础、壁画表现、浮雕表现等。

实践环节:陶瓷雕塑方向主要有:陶瓷材料雕塑、传统与现代艺术性陶艺、日用陶瓷、陶瓷工艺品等;现代壁画方向主要有:壁画设计与制作、壁画材料应用、壁画综合表现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创作、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字化信息与传播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类产品设计、开发、制作、传输、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能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审美与技术两个层面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领域、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领域、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专业设计机构、企业、传播机构、院校、研究单位从事数字媒体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专业方向: 数字游戏3D设计方向、UI与游戏原画设计方向。

主要课程:3D模型基础、专业造型基础、专业设计基础I、专业设计基础Ⅱ、动画设计、数字影像技术、 3D动画设计与引擎测试、UI设计、动态图文设计、视觉表述。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毕业考察、职前定岗实习、行业考察、行业实习。

就业方向:动漫或游戏原画设计师、3D 游戏设计与制作岗位、APP 设计师、游戏UI界面设计师、商业插画师、多媒体制作师。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宽的视觉传达理论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掌握设计方法并具备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地方文化创意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能以“平面设计”作为信息沟通和表达的形式,针对社会机构通过系统有效的方式传递信息、价值或表达某种体验,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化设计手段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专业方向: 平面设计、插图设计。

主要课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有:视觉传达基础、视觉表述、文本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插图综合设计、影像与设计、综合媒介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丝网印技术、插图与设计、图形创意等。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毕业考察、企业实训。

就业方向:媒体的版面设计、创意设计、企业的形象设计及导入、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出版社编辑设计师,书籍装帧设计师、杂志编辑设计师、信息设计师、广告创意策划、公共区域导视设计、平面媒体的插图设计、绘本设计、公共图形、时尚设计和多媒体应用设计等。

美术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知能并重、开放兼容”的人才培养目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学生“知识、能力 、素养”的个性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具备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文博等工作能力。

专业方向: 中国画方向、自由视觉表现方向。

主要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学方法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美术概论、油画、版画、设计、摄影、美术评论、自由绘画、综合艺术实践、民间造型艺术研究、工笔技法、写意花鸟技法与写生、写意山水技法等课程。

实践环节:风景写生、民间美术考察、毕业考察、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研究、艺术文博等方面的工作。

音乐表演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传承地方传统音乐、适应现代音乐发展现状需求,具备音乐表演(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系统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能够在各级各类艺术演出院团、教育单位、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基层文化馆、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电台、电视台、媒体、文教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会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艺术辅导、社会培训、音乐采编、音乐活动策划等有关文艺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方向: 民族乐器演奏专业方向:二胡、竹笛、古筝、扬琴、琵琶、打击乐(排鼓、中国大鼓)等;声乐表演专业方向: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流行唱法;西洋乐器演奏专业方向: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双排键、打击乐(军鼓、爵士鼓)等专业。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器乐、基本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歌剧、声乐艺术史、合唱与指挥、形体、重奏、合奏、钢琴即兴伴奏、电脑音乐制作等课程。

实践环节:西安鼓乐排练、歌剧排练、声乐排练、民族器乐排练、专业比赛、校外演出项目组织策划、毕业音乐会管理与实施等。

就业方向:社会文艺演出院团、教育单位、文化传播和演艺公司、基层文化馆、文化艺术培训机构、电台、电视台、媒体、文教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工会等部门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学、艺术辅导、社会培训、音乐采编、音乐活动策划等有关文艺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音乐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与一定研究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以及一定的表演能力,具备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和伴奏、合唱指挥、中外器乐演奏以及舞蹈的基本技能;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机构工作者、艺术工作者。

专业方向: 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

主要课程:声乐、钢琴、中外乐器、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西方音乐史及作品赏析、合唱、合唱指挥常识、歌曲编配与弹唱、电脑音乐创编以及教师教育类理论课程和技术应用类课程。

实践环节: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声乐及器乐作品排练、专业比赛、校内外演出项目组织策划与实施、毕业音乐会等。

就业方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师,社会培训机构教师、教育管理、文艺表演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够适应戏剧影视快速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专业人才,能在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影视剧项目策划、审核、创作,影视剧拍摄和制作,戏剧影视评论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专业方向:影视策划与编剧、影视拍摄与制作。

主要课程: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艺术概论、影视概论、影视美学、视听语言、经典影片读解、影视导演基础、影视摄影、影视剪辑、影视编剧理论、新媒体推广与营销、文化产业概述等。影视策划与编剧方向课程:剧本策划与创意、剧本分析、剧本写作、新媒体创意与策划、文案基础写作。影视拍摄与制作方向课程:短片创作、后期特效、纪录片创作、录音基础、新媒体技术与运用。

实践环节:专业采风、行业考察、专业实习,影视短片创作、编剧、小剧场工作室实训项目以及影视自主创新训练项目等。

就业方向:在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影视剧项目策划、审核、创作,影视剧拍摄和制作,戏剧影视评论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报考条件与录取原则

报考条件:符合2018年生源省份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

录取原则

1.专业课成绩的使用:我校所设考点省份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合格且专业课通过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并合格后,使用我校校考成绩;我校未设考点省份的考生文化课成绩合格且专业课通过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并合格后,使用生源所在省份专业课统考成绩。

2.录取原则:除在陕西省编导类专业课统考过线,按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外,其他各专业均按照文化课成绩过线,按照专业课成绩择优录取。

校考考试内容

1.美术类:科目:素描、色彩。总分:200分。考试时间各科3小时。

2.音乐类: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在湖南组织校考,考试内容如下:

3.戏剧影视文学:在河北使用河北大学校考成绩;认可河北大学考试内容。在湖南组织校考,考试科目为:专业基础知识。时间为3小时。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