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英国农业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5: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英国农业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英国农业论文

篇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目标,并高度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项内容。这20字方针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布局更加全面。然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目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建设面临着几乎相同的问题,即人口多、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投入高、产出效率相对偏低等。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仍在继续,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决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如果农业生态环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初衷将无法实现。如何解决农业生态问题已成为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新挖掘和梳理生态理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基于“五山模式”的生态农业

谷城县五山镇地处武当山南麓,五山镇素有“湖北名茶之乡”和“山水园林小城镇”的美誉,2005年五山镇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镇”称号。那么五山镇凭借着什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设的大潮中脱颖而出呢?笔者在以往的研究中将其归纳为以下五点,即科学规划布局、完善村镇配套设施、净化农村环境、壮大支柱产业和增强农民的文化素质。此后,笔者又进一步对五山镇的生态农业进行了跟踪考察,旨在透析新农村发展之道。

五山镇的生态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其支柱产业——茶叶的产业化发展上。近些年来,五山镇以生产茶叶为龙头,不断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小小茶叶带来了茶叶产业化道路,也撑起了五山山区经济的半壁河山。在全镇,茶叶产业收入占财政收入的7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80%,农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的90%均来自于茶叶产业。五山镇生产的“五山玉皇剑”茶,自1995年以来屡获国家级、省级金奖,1999年和2001年两度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1年五山玉皇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被湖北省旅游局定为“全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省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如今五山镇茶园面积3万亩,年产茶叶300万斤,产值5000万元。五山镇已成为“湖北茶叶第一大镇”。

(一)以茶叶产业为依托发展生态型经济

五山镇坚持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特色产业之路,五山镇地处鄂西北,种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由此,五山镇委、镇政府提出,以茶叶产业为主导,夯实物质文明建设基础。

1.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设施建设

五山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根据自然条件、市场需求,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品种。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建大基地”的建设思路,五山镇茶园由1990年的3500亩发展到2006年的3万亩。五山镇采取集中组织劳力开挖、开发高质量基地、建高标准茶场等措施建基地,发展新茶园1.5万亩,构筑了茶叶产业新优势,实现了新跨越。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五山人外引内联,兴办了茶叶包装厂、精加工厂、袋泡保健茶厂、茶叶交易大市场,不断加粗、延长茶叶产业链条。五山镇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兴建了民营工业园区,目前已引进10余家民营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办厂,年实现利税1900万元。宽松的发展环境激活了群众经商的热情,全镇兴起300多个体工商户,年销售收入达2100万元。这些又进一步促进了五山镇茶叶产业的发展。

2.壮大投资规模,靠科技提高品质

五山镇在争取到省里和国家投入资金的同时,茶农们还自己发展股份制,共吸引入股资金5000多万元。同时,他们以优惠条件吸引外地资金,几年来,温州等地有经济实力的投资商在五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兴建了年产100多万套的茶叶包装厂,新颖别致的包装又大大增加了茶叶的附加值。当地政府还采取了多项措施避免采茶工的短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五山镇坚持年年对茶叶生产、茶园管理、茶叶制作等多个环节进行技术培训,采取专家授课,送农民到大专院校深造等措施,成立茶叶科研所,让科技指导生产是五山镇的又一举措。几年来,全镇共培训出1000多名茶叶技术人才,并分别从浙江、福建引进特早高产优质茶“龙井43号”、“乌扣早”、“大白毫”等新品种,发展有机茶,引进扦插繁育、无性繁殖种植新技术,使原有劣质低产茶园得到改造。

3.依托茶叶产业,发展生态旅游

依托茶叶产业的生态旅游业也为乡村的经济画下了浓黑重彩的一笔。

五山镇依托800亩茶园,投资80余万元,修建了集制茶、品茶、茶艺表演、食宿、娱乐于一体的天艺茶庄,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五山镇以生态茶园为面,以天艺茶庄、百日山景、堰河奇观为点,以通组水泥路为线,围绕特色建筑、民风民俗、山光水色和“农家乐”开展的生态旅游已初见成效。

伴随着茶叶经济的兴旺,镇上涌现出一大批茶叶经营点和茶叶配套企业,构筑了五山镇建设的基本框架。而“玉皇剑”茶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赋予小城镇文明创建特有的茶乡神韵。

(二)名牌战略——五山镇开发玉皇剑速溶绿茶项目

茶叶竞争力的核心是品牌,而品牌竞争的实质是名优茶。找准这一市场导向后,五山镇加大了名优茶的生产力度。从茶树栽培管护、茶青采摘、加工制作、后期包装等实施全程“精耕细作”。在茶叶产业化建设中,五山镇县充分认识到,要想使茶叶成为永久性产业,必须建立生产与市场对接通道。为此,他们以五山镇为依托,建起茶叶批发市场;以紫金镇为销售窗口,建起茶叶销售一条街。五山镇茶叶产业由此形成了“公司+基地+茶场+农户”紧密型链条。五山镇玉皇剑速溶绿茶项目也应运而生。

1.项目背景

“五山玉皇剑”茶远销到北京、广东、河南、陕西等二十多个省市,国外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加粗延长茶叶产业化链条,适应国内外市的需求,五山镇根据自身实际,开发五山玉皇剑速溶绿茶项目。

2.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茶的饮用方式出现了多样化,各种包装的茶饮料应运而生。五山镇提出开发五山玉皇剑速溶绿茶项目的有利条件是:一是环境优越。五山镇远离城市和工业区,空气净化,无污染,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1999年2001年连续两年捧回湖北省城镇建设管理“楚天杯”,并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2002年又被命名为“全国文明乡镇”。二是有过硬的种植、生产、加工技术和高素质技术管理人员。现有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十名高级农艺师作技术指导,并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培训、辅导等业务联系,2001年“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教学实验基地”落户五山。三是茶叶质量过硬。“五山玉皇剑”茶1999年在国家质检中心检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授予“有机茶加工证书”、“有机茶原料生产证书”。四是交通便利。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电话电信设备完善,运输通讯十分方便。五是有充足的茶叶来源。五山镇现有茶园3万亩,年产鲜茶2000万斤,日产鲜叶6万斤,年生产茶300万斤。

三、“五山模式”对生态农业建设的启发

五山镇成功的关键更在于,以茶业产业带动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而为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长效且持续的机制。从“五山模式”的发展,我们总结出,要发展生态农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政策,建立政策保障体系。发展生态经济,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建立激励机制,维护协调,切实做好组织、引导、服务和推动工作。加强同各部门协作配合的同时,加大推进技术创新。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生态经济是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只有产业内部和彼此之间的结构得到优化,建立与发展与生态经济模式相适应的产业支撑体系,才能保证生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三是加快技术进步,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发展生态经济,涉及环节多,技术要求较高,必须改变现有生产方式,实现从注重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式外延发展,向数质并举的集约型发展转变。各级有关部门要以提升生态经济各配套产业的科技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统筹科技资源、整合力量、优化结构,转变机制,搭建布局合理、效能统一、精干高效的新平台,用于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农民培训教育新的平台,全面提升引进、创新应用科技能力和转化效力,全面推进科技进步,用科技支撑生态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四是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带动生态经济全面发展。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是拉动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经营进程,是我国当前乃至更长时期重点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接轨这一问题,提升综合效益。要积极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配套产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并以参股、租赁的办法向基地投入资本,使企业与农户建立起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分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和谐经营机制,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一体化经营,培育发展一批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发展生态经济的龙头企业群,切实解决好农户发展生产中产销脱节等问题,促进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五山镇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王如松,蒋菊生.从生态农业到生态产业——论中国农业的生态转型[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05).

[3]吴文良.论我国生态农业的技术创新与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05).

篇2

1.1虚拟现实

1989年美国的J.Lanier最早提出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缩写为VR)又称灵境技术或幻境技术,是专家学者们公认的能促使21世纪社会发展巨大变化的几大技术之一[2]。在期刊《国际虚拟现实》上,虚拟现实的含义为:使人可以操纵其内的物体,犹如身临其境,它是一个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3]。

1.2虚拟农业的概念

虚拟农业(VirtualAgriculture)是从虚拟现实、虚拟植物建立,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可视化技术模拟植物,在计算机上土壤物质的吸附,迁移,排放的成长过程中表达的遗传物质异化、同化的计算机虚拟现实,采取人为干预,对这些过程中各种应激作用条件下的研究[4]。具有交互操作、易现实的特点,它是农业信息化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1.3虚拟农业的优势

虚拟农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模拟农药从喷雾器中喷出后的空间运行轨迹以确定农药的最佳喷施方法;二是判别植物群体精确定量化研究利于计算植物群体空间中光通量精确值;三是通过改变植物形状与叶子形态让害虫无处藏身、觅食,以此减少害虫侵害从中找到最佳栽培方式。虚拟农业技术甚至能直观地研究复杂的生态系统,如农田、森林等,从中发现难以观察到的规律。结合生物学技术,为植物基因改良以及植物株型设计提供依据,加强人们对植物生命和植物生理的了解。

1.4虚拟农业的意义

虚拟农业由于虚拟对象不同,与之相对应的系统也不同。但都涉及虚拟对象,虚拟环境,认知水平以及相互间的作用关系等,是农业知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综合体现。尽管虚拟农业的过程非常复杂,但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科研方法,为发展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虚拟农业改变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几千年凭传统经验的种植模式,它是一个定量化的研究过程。它不仅可以模拟作物满足最大经济效益产量时的株型,为作物育种工作指明方向。还可以最大程度缩短育种年限,能在几秒钟内完成模拟作物生长的全过程。虚拟农业可以模拟不同作物和同种作物之间的间作、连作、套作等相互作用、交互影响,为作物合理耕种、合理搭配提供理想的规划。虚拟农业的模拟使课堂学习形式更形象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们以及各位学者更好的掌握、理解现代农业知识。经济效益方面,虚拟农业替代了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费力、费时的试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虚拟植物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新西兰Holt开发出虚拟几维果树系统,能几秒钟摸拟出植物的发芽、生长、抽枝、展叶、开花、结果、果实成长等整个生长周期,不用费长时间实地种植即可观察分析。还可以计算出虫咬叶片后所向果实输送糖量受到的影响。在农业科技推广和教育教学领域,与其他智能化农业软件系统相结合,可建立虚拟农场,可直观生动的对农田、森林等复杂的生态系统研究,从而探索科学规律和奥秘。还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和栽培方式,观测植物生长过程及最终结果[5]。从而节约大量的物力,人力。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要。从虚拟植物,虚拟环境的探索和研究可以看出,虚拟现实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并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提供新途径。

2虚拟农业技术的应用

2.1虚拟实验

虚拟实验是指借助于虚拟现实、多媒体与平台仿真等技术,在计算机上营造部分替代、可辅助的,甚至是全部替代的传统实验,以及其各种操作环节相关的软件与硬件操作环境,使实验人员犹如在真实环境中一样实验各种项目,将得到的实验效果完全等价甚至是优越于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6]。虚拟实验注重的是实验过程的交互与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它建立在虚拟实验平台之上,开展虚拟实验教学不仅能够突破传统实验的“时、空”限制,而且能有效缓解大部分高校普遍面临的实验器材陈旧、型号落后、设备不足等方面的困难和压力。从而使老师和学生们随时随地通过键盘鼠标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操作各种仪器,以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7]。

2.2虚拟育种

要想获得高产的农作物,必须具有合理的株型。早期的育种工作,技术人员都是选择在大田中完成的。而现在的育种工作,是利用虚拟农业技术结合生物技术在实验室里模拟育种的,并且还可以培育出新品种,最后通过大田实验做检验。以玉米为例,株型对作物的品质、产量等影响很大。从已知的品种出发,找出它们与品质、产量等关系,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如每亩株数、每株穗数、秸秆的高度、穗长等,按照最佳株型,不仅可以确定育种方向,而且还可以减少资金浪费,节约大量的时间,从而提高育种效率[8]。

2.3虚拟温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温室的开发与研究应运而生。虚拟温室是将模型、数据、材料、高级算法与物理属性整合而成的研究平台。它是将环境学与物理学相结合,进行研究温室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反应,并且能够显示、观察与打印其结果[9]。虚拟温室与虚拟飞行器、虚拟驾驶器等相类似,其科研的意义及价值不言而喻。温室的智能化与动态研究及虚拟植物的自适应研究,都可以应用虚拟温室完成。即真实的温室由虚拟温室来再现。需要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实验教学也能从虚拟环境中获益。使用户通过改变虚拟环境规则,在各种“环境”中进行实验和学习。虚拟温室作为综合的实验平台,可以研究和试验温室特性及规律。其优势在于为实际生产提供一种交互的、可靠的、可重复操作的参考平台,从而为生产决策服务。

2.4虚拟农场

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农作物生长,被知名人士称作虚拟农场。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三维模拟植物的构造与生长,不仅能显示出作物所具有的性状,还可以改变作物的栽培方式。从而直接观看玉米发芽、生长、抽枝、展叶、开花、结果等整个生长周期,无需长时间实地种植就可以观测分析。作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分解成这些重复部件生长过程的总和。在教育、教学及农业科技推广领域,用虚拟植物构建虚拟农场,让学者们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观测作物的整个生长周期与最终结果。如虚拟种植作物,虚拟田间管理等,从而使学者们快速地掌握农田管理技术。

2.5虚拟果树修剪

虚拟果树修剪技术为广大学者掌握先进的修剪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它是模拟果树管理措施中的重要技术[10]。对调控果品产量以及提高果品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技术推广和实际生产中存在两大难题:一是果树修剪技术人员相对短缺;二是普及修剪技术有一定难度。再加上错误的修剪具有不可逆性,总是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以至于严重影响到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普及和推广果树修剪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2.6虚拟立体农业

虚拟立体农业主要是摸拟光资源作物间的套作管理。一方面,在光资源模拟中,叶片分布状态对光辐射产生影响,在蒸腾作用与光合功能的共同作用下会产生变异;另一方面,光合产物的分配与生产也决定了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以及植株下一时段的形态结构[11]。因此,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建立植物三维模型,模拟光线在植物冠层内反射、传输及透射等,并参照光资源量就能精确计算出每一叶片的光截获值,从而实现对立体农业管理。

2.7虚拟都市农业

简言之,都市农业是把农业的生活、生产、生态等结合为一体的产业。对都市农业的模拟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为实现最好景观,对建筑周边的田园景观设计及整体规划;(2)都市农业的结构安排、空间布局,以及农业消费、生产与流通;(3)周边地带与都市化地区农业的合理搭配。从而实现农业发展与城市需求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一体化关系。

2.8虚拟教学和农业科技推广

在科普教育、教学和农业科技推广领域,与其他智能化系统软件联结,使学者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农业管理和种植虚拟作物,通过改变栽培方式和环境条件,能多个角度观测作物动态生长状态、生长过程以及最终结果[12]。尤其是农业科技推广领域,这种效果更容易使学者接受、掌握先进的农田管理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科技的现代化进程。

3虚拟农业的发展趋势

3.1虚拟农作物

虚拟农作物就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植物个体或群体为研究对象,在计算机上模拟作物在三维空间中的生长发育过程[13]。是数学、植物学、计算机图形学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交叉学科。它不仅能够提供作物生长的空间规律反映植物的形态结构,还可以摸拟生产管理以及探索出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奥秘。利用虚拟植物技术,研究者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设计农作物,并进行农作物育种。利用可视化技术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进行作物建模。它对于构建植物形态、探索农作物理想模型、虚拟教学甚至园林设计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14]。虚拟农业的研究对象不同,系统结构也不相同。图l为虚拟农作物结构。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给用户带来了临场感与真实感的体验。运用此技术,能几秒钟摸拟出作物的发芽、生长、抽枝、展叶、开花、结果、果实成长等整个生长周期,不用费长时间实地种植即可观察分析。甚至能直观地研究复杂的生态系统,如农田、森林等,从中发现难以观察到的规律。因其具有便于交互操作、易控制、真实感强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3.2虚拟农作物的模型研究

虚拟农作物建模的目的是通过模拟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发现规律,解释现象,揭示机理,预测未来等提供有用工具[15]。以作物为研究对象的几何模型是作物建模,它是用来构建能直接反映现实世界中实物对象的数学模型。建模的最终目的是使科研人员的研究手段、方法更准确、快捷。进行作物仿真,研究其形态变化特征以及进行三维形态模型的数据分析。三维重构法对作物建模是先采用仪器收集作物空间数据,再通过编写程序调用一些数据,以此实现农作物的三维模拟。随着仪器精度的不断完善,模拟的农作物逼真性也越来越高。农作物个体的生长都具有持续、自主、主动的属性,与环境的交互则具有应激性。通常是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构成。地上部分的根、茎、叶、花及果实与空间环境交互;地下部分的根与土壤环境之间交互[16]。作物器官间交互、协作生长:相同作物个体间是竞争关系,不同作物个体间则竞争与协作关系。人作为外部调控机制,把作物体与器官以及环境间的关系抽象为模型库和知识库,通过修改环境因素参数,观察虚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科研等目的。图2为虚拟农作物系统模型结构。从天气数据库中提取环境因素中的天气参数;用灌溉、施肥专家数据库实施调控水分与养分参数。其中,模拟农作物生长的必需参数是每日气象要素(如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速以及降雨量)。

4结束语

篇3

1、加入WTO后,中国可以享受40多年来GATT各缔约国在开放贸易、尤其是降低关税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可取得大多数成员方的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中国农业国际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有利于中国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

2、有利于中国参照国际规范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农业宏观调控体系。对实现农业的两个转变、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能力以及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可灵活运用WTO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使之免受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口的冲击。而且,加入WTO后,中国也可以成员方身份全面参加国际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维护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遏制少数发达国家的单边贸易行动和农业贸易保护主义。

4、有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促进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乌拉圭回合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取消了非关税措施,均以关税及关税配额的形式来管理农产品贸易,这样就大大改善了农产品出口环境。

5、扩大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乌拉圭回合后,由于各国削减农业保护水平和增加市场准入量,因此,有利于中国抓住机会扩大农产品出口。据WTO秘书处估计,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发达国家关税削减幅度为37%以上。税率削减幅度最大的农产品是鲜花、植物、蔬菜、油籽、谷物等,减幅在40%以上,税率削减幅度最小的农产品有奶制品、糖、动物及其产品,减幅在32%以下。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减让基本达到乌拉圭回合确定的24%的目标。与此同时,各成员方在市场准入量(即关税配额量)上也有明显的增加。小麦关税配额量增加了80.7万吨,大米增加了107.6万吨,玉米增加106.5万吨,奶制品增加了72.9万吨,大麦增加了55.2万吨,食糖增加了29.2万吨,植物油增加了11万吨,棉花增加了6.1万吨。这对扩大中国具有竞争能力的农产品的出口十分有利。

二、不利影响:

1、对我国现行农业政策的影响

尽管目前中国所实施的农业政策大多符合农业协议"绿箱政策"的规定,不须做减让承诺。但加入WTO后,中国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将受到限制,而且我国不能再使用非关税壁垒来保护农业,这样不利于对我国农业的贸易保护。

2、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

近十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国内粮食市场价格上升速度很快,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加入WTO后,国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农产品市场将面临国际市场低价农产品的冲击。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由于国外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大量涌入,一方面引起国内市场农产品价格下跌,引发市场波动,另一方面使国内主要农产品大量积压,增加"卖难"矛盾。这样势必影响农民收入,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减入对农业的投入,进而影响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对中国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和保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都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如果国内粮油生产受到打击,则可能直接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

4、对我国农业管理的影响

我国现行的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农村实际情况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因农户相当分散,生产规模很小,生产效率不高,单位农产品投入过高,不具备与国际农业生产产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竞争能力。

5、对农业就业的影响

我国有八亿多农民,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

加入WTO后,由于农业生产部门的部分收缩,大约有960万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然而由于当前我国2亿多文肓和半文盲中的2/3在农村,农民文化素质太低,再加上农村信息、交通的闭塞,农民转置成本太高,农民的再就业困难很大。

三、对策

1、调整农业政策

(1)制定相应的农业保护和支持政策,尤其是农业协议规定允许的"绿箱"范围内的政策。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尽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但其中的"绿箱政策"则为各成员加强国内支持政策提供了机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求在农业框架下支持其农业的有效方式,我国应充分利用国内支持规则中所给予的优惠条件,制定规则允许下的农业保护和支持政策,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

(2)制定和加强农业收入支持政策,农业收入支持主要有灾害补贴、差额补贴、农产品储备补贴、农业优惠及贴息贷款、投入品补贴、农业保险计划、农产品储备制度等,农业协议在强调减少国内价格干预,开放国内市场时,对收入支持政策的要求则较宽松,因此可制定和强化收入支持政策,形成有效的保护机制,来促进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3)制定农业投资政策。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对政府向农业部门提供的农业科研、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结构调整、环境和资源保护等的投资和补贴没有限制因此,可实施农业投资政策,并加大支持份额。

2、调整农业结构

包括农业生产结构、农产品品种结构、农业技术结构及农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调整农业结构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宏观导向上,一方面要预测市场供求变化趋势、价格涨落情况、市场需求容量,及时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流通承载能力,以及交通运输和储藏加工条件,这样才能克服生产的盲目性和市场风险性。

(1)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要适应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原料市场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营养、安全、卫生、保健、无污染等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农业生产结构也应随之升级转型。

(2)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要按照国际市场质量标准来调整,加强质量监测和动植物检疫,在品质、色泽、档次上不仅要与国际规格接轨,而且要创造世界第一流的名牌品质产品。

(3)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太低,农业还是粗放式经营,传统农业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为此,必须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攻关、开发、应用和引进,并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4)要多层次、全方位开拓市场,既要立足国内市场,又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的名、特、优、新、稀农产品,扩大出口创汇。

3、加强农业流通体制的改革

目前我国农业领域中的卖农产品难的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农民存粮过度,增产却不增收,因此,要加强流通体制改革:

(1)放开价格,建立由市场调节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应该是从多级调控向一级调控过渡,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中央政府仅负责专项储备和总量调控,把政策性职能从现有国有粮食企业中彻底分离出来,建立由市场调节的价格形成机制,在农产品的市场培育上,政府应通过经济、法律乃至政策手段积极加以推动和引导,分层次建立不同功能的市场。在国有粮食部门之外培育新的农产品经营者,拓宽流通渠道。

(2)打破地区封锁,形成全国统一市场我国国土面积很大,地区之间差异也较大,市场分割现象严重,这严重阻碍了粮食的正常流通,使产区和销区之间常常出现利益冲突,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全国统一的粮食购销市场,进行地区之间的余缺调剂。

(3)建立科学的综合调控体系建立独立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在粮食丰收时,通过向农户购粮缓解"卖粮难",在歉收时适当进口,以缓解国内市场供给的压力,这有助于从宏观上调节粮食总供求的矛盾;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体系;加强粮储设施建设,扩大仓储能力。进入WTO后,我国必须开放农产品市场、按承诺数量进口,因此,必须加强仓储设施建设,以缓解国外农产品大量涌入时的压力。

4、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中国目前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在不改变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一种更加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营方式,弥补了家庭承包经营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单位产品成本高、信息不灵等缺陷,是引导农民走上新的联合之路的有效途径。中国广大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虽然不拘一格,但从它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来看,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于一身,把农业生产同农用生产资料的提供,技术措施的采用以及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运和销售等环节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共同体;二是集资源和人才、技术、资金于一身,把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和扩大市场空间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规模优势和群体优势;三是集高产值、高效率、高效益于一身,把农产品产值和在加工、运销等环节中的增值效益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收入分配机制。这样既可发挥农业的整体效益,又可发挥多产业部门结合的集团效应,推进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因此,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

篇4

论文关键词:澳洲青苹苹果,采收期,采后生理,虎皮病

 

澳洲青苹 (Malus domestica Borkh.cv. Granny Smith)是加工、鲜食兼用的苹果优良品种,该品种虽然耐贮性较好,但果实冷藏中后期虎皮病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果实的外观和商品价值。国外研究报道认为澳洲青苹果实虎皮病的发生与采收期和乙烯作用有关〔1~3〕,国内尚未见有关该品种在虎皮病方面的相关报道。本试验选用澳洲青苹5个不同采收期果实,研究在常温(20±1℃)和冷藏(0±0.5℃)条件下,不同采期果实的品质、耐贮性及虎皮病发病规律,以期为澳洲青苹苹果适期采收以及果实贮藏保鲜提高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处理

供试的澳洲青苹苹果采自辽宁省绥中县前所农场一管理良好的山地果园,每7d采一次,共采5次农业论文,分别为2006年9月27日(简称Ⅰ)、10月4日(简称Ⅱ)、10月11日(简称Ⅲ)、10月18日(简称Ⅳ)和10月25日(简称Ⅴ),即盛花后142天、149天、156天、163天和170天,果实盛花期为当年5月7日,每个采期采150kg果实,采完后立即选大小基本一致、无病虫害、无硬伤的30kg果实放入(20±1℃)条件下进行常温贮藏试验,其余果实放入(0±0.5℃)条件下进行冷藏试验,冷藏果分别于翌年1月27日、3月27日、5月27日果实刚出库和在20℃放置7d时测定,所有果实均用0.02mm厚PE袋挽口包装(防止果实失水),相对湿度为85%~90%怎么写论文。

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果实去皮硬度(53205型数据可输式硬度计,意大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R-101α折光仪,日本ATAGO公司);可滴定酸含量(酸碱滴定法);乙烯释放量(GC-2010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虎皮病病情指数分级和计算参照胡小松等〔4〕方法;腐烂率(%)=腐烂果数/调查总果数×100;水心病病果率(%)=水心病果数/调查总果树×100;〕淀粉染色溶液配制及指数计算参照王瑞庆〔5〕方法;种子颜色指数。

乙烯释放量检测条件:FID检测器,Rt-QPLOT毛细柱,载气、燃气和助燃气分别为N2、H2和空气,柱温80℃,进样口温度100℃,检测器温度180℃,进样量1mL,外标法定量。

种子颜色指数分级和计算:1级:种子乳白色;2级:种子<25%浅褐色;3级:种子25%~50%浅褐色;4级:种子50%~75%褐色;5级:种子>75%褐色。

种子颜色指数=[∑(种子颜色级数×粒数)/(总粒数×5)] ×100

1.3 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采用STATGRAPHICS Plus(StatPoint Technologies,Inc.United state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最小差异法(LSD)进行显著性测验农业论文,小写字母表示P≤0.05水平差异显著。

2结果与分析

2.1 澳洲青苹采收时果实品质变化

澳洲青苹苹果不同采期果实的生理状态差异较大,果实采收越早,硬度和酸含量越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低,固酸比越小,种子颜色和淀粉染色指数也较低;随着果实采收期的推迟,硬度和酸含量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升高,果实品质和风味较好,但果实水心病病果率逐渐增加(表1)。

表1 澳洲青苹采收时果实品质

Table 1 Effects of harvest date on fruit quality

 

采收期

Harvest date

硬度 Firmness

/kg.cm-2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Soluble solidity content

/%

可滴定酸

含量

Titratable acid content

/%

固酸比Solidity-acid ratio

种子颜色

指数

Seed color index

/%

淀粉染色

指数

Starch index

/%

水心病

病果率

Water core incidence /%

8.37d

10.27a

0.970d

10.6:1

62.0

2.13

6.67

8.00c

10.30a

0.935cd

11.0:1

73.0

2.60

13.3

7.85bc

10.94b

0.902c

12.1:1

85.0

2.73

20.0

7.64b

11.78c

0.844b

14.0:1

90.0

2.87

26.7

7.09a

12.35d

0.792a

15.6:1

93.0

篇5

论文关键词:冬枣,硼,磷,钾

 

作为植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硼种子和果实形成的重要元素,对于果实的膨大起到积极作用[1]。磷、钾都属于植物三大要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保证产量品质与氮素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冬枣作为近年颇受欢迎的鲜食水果,具有口感好,外观美,营养丰富,等优点[2]。所以农业论文,研究与冬枣生产有关的元素含量对于促进冬枣生产意义重大。

本文就是基于上述目的,研究了冬枣果实中硼磷钾三种元素的含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冬枣:选择颜色、大小具代表性的冬枣果实用去离子水冲洗5次,去核待测,重复4次核心期刊目录。

仪器:PQ Excell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TJA Solutions,USA)。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前处理:用微波消解方法处理冬枣,参照王小平方法[3]。

1.2.2仪器及工作参数参照文献方法[4,5]。

2 结果分析

结果如表1所示,冬枣果实中B、P、K含量分别是386.48ng/kg、5070.05 ng/kg和3237.28 μg/g(见表1)。

表1 冬枣果实中B, P, K含量

Table 1 Contents ofB, P, K in Chinese winter jujube fruit

 

元素

含量

 

B

386.48ng/kg

P

5070.05 ng/kg

篇6

【关键词】农业科技论文写作;Office办公软件;本科教学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农业领域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生的选修课。课程主要通过对数据分析、图表制作、文字描述的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针对本科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通过理论学习《农业科技论文写作》难以提高写作水平。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加之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写作机会较少,理论课与最终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均不高,造成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改进本科生《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上课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农业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显得很有必要。

近年来,多种办公软件的出现为《农业科技论文写作》传统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大量作图、分析、文本软件的出现使数据的分析工作变得相对简单,论文的呈现及写作更加方便,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具体地将科技写作中图表制作和文字描述的过程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实际写作能力,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一、《农业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形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效率较低

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差,课堂讲授不够生动,学生缺乏兴趣;虽然现在大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仍是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师是主讲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理论性强、结构固定,而图表的样式却各不相同,描述方式也各不相同,整个课程侧重于实践训练。因此,纯理论的讲述,学生很难全面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写作实践与理论课结合不够紧密

首先是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写作机会较少,且本身的实践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并不丰富;其次是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与课程结合不紧密,往往在毕业论文写作前的两到三个学期已经完成这门课程理论学习,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最终使得课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三)理论教学与写作训练缺乏紧密联系

目前关于学生对《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对农业科技的写作训练,单纯进行理论学习,很难使学生掌握真正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练成更多地依赖于写作训练。因此,通过课堂的实际写作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显得非常重要。

二、结合Office软件及写作训练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Office软件在多媒体课堂进行辅助教学

由于科技论文固定的结构和抽象的写作方法,在规定的学时内很难完成培养目标所需的教学任务。往往在堂课上,一开始需要先介绍论文各部分的结构和内容,这部分耗时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使得接下来精心安排的写作方式和技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老师感觉非常疲惫,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教学任务和目的难以完成。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简单讲授写作的理论知识和论文的基本框架,在学生掌握了论文结构的基础上,再利用Office工具中不同软件来现场演示图表制作、文字描述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图表制作的过程和要求,以及文字描述图表的方法和技巧,然后重点进行逻辑框架的讲解,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写作训练的有机融合,改单纯的理论课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多数学生对Office软件界面都比较熟悉,且Office中的软件具有较多的数据分析和绘制图表的功能。因此在理论课结束以后,要求学生独自运用Office硗瓿煽魏笞饕担经使用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授课效果。

(二)Office软件在写作训练中的应用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分析、图表制作和语言描述等内容。为更好更深入地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有必要将理论课程与课堂写作训练相互结合。然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以及烦琐的细节使得学生在平时理论课学习中很难真正理解。在课堂上通过运用Office软件进行现场演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Excel软件可以使学生掌握图表制作和数据分析的细节,而Word软件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文字描述的过程,以及论文的框架构成及整体逻辑。所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充分运用Office软件的功能,可以更加醒目地教授论文写作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写作细节的认识。实践证明,将《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理论教学与Office软件在课堂上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起来,可显著提高本科生制作图表分析数据、文字描述的能力。

(三)扩展视野,提高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是农业类本科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因此,写作训练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堂所学的东西,应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学习科技前沿知识,扩宽学生的视野。以往在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多半数据和图表来自课堂上的示例和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些练习内容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实际上在真正面对科研数据的时候,从实验设计、资料搜集、数据整理分析到最终的结果、结论的描述,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例如,数据的理解不够透彻、结果和结论的区别等。因此,可以在学生掌握好课堂写作内容后,加大课后的阅读量,抓住前沿知识,最终让学生根据真实的实验结果,利用Office软件自己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图表,运用Word进行具体的文字描述,最终完成论文的撰写。

三、结语

将Office软件及课堂写作训练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后,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Office软件来完成论文的写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在继续加强Office软件及课堂写作训练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将更多的软件也引入农业科技写作教学实践中,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和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兴,李素芳.学术论文撰写与发

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江明生,黎彤.生物统计学课程采用

多媒体与启发式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11,(2):62-66.

[3]张淑华,赵文若.Microsoft Excel

篇7

英文名称: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9980

国内刊号:41-1308/S

邮发代号:36-93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8

论文关键词:受精,环境,性别,影响

 

现代的性别调控技术主要有X.Y的分离,控制母体的受精环境,胚胎性别改造-----采用破坏SRY基因或是导入SRY基因的方法.性别控制的含义是按照人类的愿望而控制动物子代个体性别。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让它(某种母畜)生公就生公,想让它生母就生母.或者简而言之可称之为人工决定生公生母.

一、性别决定的本质

哺乳动物的每个细胞都有一对性染色体.雌性动物的性染色体是两条相同的染色体,即通常所称X染色体,而雄性动物是两条不相同的染色体.一条也是 X染色体,另一条却是Y染色休.因此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X构型就表示雌性,是XY构型就表示雄性.

在Y性染色体有一个SRY基因, 近代科学研究证明,住分化之前的胚胎时形态结构上.具有向雄性或雌性两种性别发育的能力和可能.向哪种性别发育农业论文,取决于是否含Y染色体,特别是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固,即SRY基因,或称性别决定因子.当具有SRY基因时.则胚胎的原始性腺发育为,这种决定性别的信号,是在性分化之前,由SRY基因发出.在生殖脊中表达出来的.它使胚胎形成索,进一步形成雄性个体. 可见性别决定因子(SRY基因)是胚胎性别形成的决定性因子,有SRY基因则发育成雄性。无SRY基因则发育成雌性.

二、受精环境对性别影响的发现

为什么有的时侯卵子会与Y结合,又有的时侯卵会与X结合呢?卵与X或Y的结含是随机的,还是有规律的呢?通过对母畜生殖道内受精环境的深入分析砰究,以及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而发现:卵对XY的选择是有条件的,在排卵前的一定时间受精,易得雌性后代,在排卵时或排卵后的一段时间受精,易得雄性后代.人们也从受精当时的各个角度进行了探索.如:遗传因素,亲本个体,胎次,季节,年龄,人工受精,时期等.

三、各种受精环境对性别的影响

1.不同排卵阶段

对不同阶段的认识.也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和激素测定技木的提高而渐惭深入了.通过盲肠检查农业论文,逐步掌握了滤泡发育和排卵的规律,逐步认识了卵巢的形态变化与激素调节的内在联系,以及相应的生殖环境中离子、蛋白和酶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排卵前的一定时间受精,易得雌性后代,在排卵时或排卵后的一段时间受精,易得雄性后代.高达20—30个百分点.

2.受精环境中的pH值

其理论依据为Y的特点为头小而圆 ,体积也小 ,在相同的动力下 ,比X运动快 ,但寿命短 ,尤其是对疲劳和酸的耐受力较差 ,X与之相反。因此改变授精环境的pH值可达到性别控制的目的。一般认为母体生殖道(甚至关系到食物、血液)中的酸碱度对子代性比有影响,pH值高时,子代偏雄,pH值低时,子代偏雌.据根道,Weir曾选育出了pH高低不同的 2个小鼠品系.高pH系的雄性后代比低pH系的要高10%.

中国农科院畜牧所黄美玉等用0.3%醋酸注入母兔生殖道后授精,使雌性仔兔比例达57.1%.

3.精氨酸的影响

头部的主要结构是核以及一系列膜性结构。核的主要成分是核蛋白,在一般细胞中,核蛋白的主要成分是组蛋白、在,其核蛋白的主要成分是鱼精蛋白而精氨酸正是鱼精蛋白的主要成分期刊网。又有把游离氨基酸结合到自身蛋自中的机能,如顶体中含很多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就可以与谷氨酸产生代谢活动、那么核中含着大量的精氨酸农业论文,外源性精氨酸是否也参与的代谢活动。其效应达60%左右.

4.葡萄糖,母体矿物质营养和光照对性别的影响

通过研究表明:增加食物的葡萄糖,钙,钠,镁离子等,以及增加光照均能提高母畜产的子代为雌性的比率。

5.体质与胎儿性别的影响

受孕期间,男女体质的强弱,可以影响胎儿的性别。一般,男性的体质强则多男孩。反之相反。

四:问题思考(假想)

我认为:各种因素均是影响了卵子与两种含XY性染色体的结合的几率不一样。就其本质原因是因为Y和X相比所少的那一节染色体导致它们在抗酸,运动性,穿过透明带能力等的差异。即Y染色体上还存在另外一种基因在影响精卵结合几率.

参考文献:

1.李婉涛动物遗传育种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9

2.陈元明哺乳动物的性别控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10

3.梁学强体质对胎儿性别的影响----中国排坛宿将生育之迷初探中国性科学2000.3第9卷第一期

4.梁子安论哺乳动物性别控制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3卷第5期2000年10月

5.李馨家畜性别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内蒙古畜牧科学1997年第二期

6.赵宗胜精氨酸对绵羊性别调控的实验报告黑龙江畜牧兽医1998第四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