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医护职称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6:45

医护职称论文

医护职称论文篇1

职业院校主要是面向社会输送实用、技能型人才,护理专业更是直接为社区和医院等卫生服务业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护生毕业后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正确观察患者病情。同时还要具备操作新仪器,开展新技术的能力[1],才能很好地完成护理程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中指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学会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临床经验丰富,人际沟通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形式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场地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毕业后能积极观察病情变化,主动护理。

1 何为“双师型”教师

目前尚无统一界定,可以综合理解为:教师在获得教学职称或资格外还需要取得相应系列另一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所谓的“双职称”或“双证型”。或是他们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素质和水平,又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教学能力,即“双素质型”。

2 我院临床护理教学团队的构成

2.1 高级职称双师

他们同时具备“双职称”和“双素质型”。医学专业转型而来,临床经验丰富。我校原为地方中等卫生学校,生源少,师资力量雄厚,所有临床教师均是本科院校医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脱产到地方综合医院相应继续学习1~2年再任教,课时少的教师一直兼职去挂靠医院参加医疗实践工作,多年的临床工作使这一批老教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边上班,一边上课,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医院见习典型案例,现场讲解教学知识点,安排病例讨论。课堂上将临床实例寓于教学中,学生如亲临其境,体会深,教学效果好。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学校规模的扩大,我校开设了自己的附属医院,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教师兼职医院,临床教师继续坚持教学、实践两不误。这批教师大部分是1996年前大学本科毕业,年龄40岁以上,都具备高级讲师和副主任医师双职称。

2.2 中级职称双师

所谓的“双职称”或“双证型”。医学专业毕业,同时取得了教师和相应系列的资格证书,缺乏一定的临床经验。随着职业院校的发展,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学生数量激增,一批批新分配的医学本科毕业生来到了学校任教,由于教育资金紧张,教师名额有限,繁重的教学任务迫使新教师来到学校后直接上岗,小小的附属医院已无法容纳更多的教师进入临床实践,况且大部分教师一学期都要完成两到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还要忙于写论文,评职称。教师精力有限,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疲于奔命之余也很少把心事放在实践能力的提升上。

2.3 初级职称双师

基本是高校护理专业毕业后直接走向教师岗位,理论考试取得教师和护士资格证书,缺少护理工作经历和临床实践经验。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大部分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新升格的院校有中专、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专护理等多层次学历,大批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走进我院担任临床护理课程专职教师,成为学校青年教师的中坚力量。

3 医学专业“双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优势

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使原有的中专和高职医疗专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于是学校面临专业设置的改变,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造成了临床护理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医学专业教师全部转型为临床护理专业教师,临床护理的教学任务落在了临床医学教师的肩上。由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和)医学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承担临床护理的教学,由于从事多年临床实践工作,责任心非常强,教学热情高涨,讲课生动活泼,教学手法灵活,实时地引入临床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课堂师生互动情况好,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场地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毕业后能主动护理,积极观察病情变化,主动配合医生抢救,做到心中有数。如: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教学中,讲解重点是观察病情和抢救配合,如观察出血量的大小和出血是否停止,在病程中患者呕血和黑便次数多,颜色红,生命体征不平稳,红细胞压积减少,血尿素氮逐渐升高,说明出血量大,出血未停止,必须配合抢救。护理措施包括血容量下降甚至休克时补液原则,具体的止血措施包括静脉曲张的三腔管压迫止血的护理,胃镜直视下止血的配合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应用护理。学生弄懂了疾病的概念和临床表现以及发病过程,知道了具体的治疗情况,结合药理学基础,下一步如何护理就很简单了。教师讲完了病情变化和抢救措施,护理措施自然迎刃而解。

多年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突然转变为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未完全转变。教学中过分注重医学理论知识的讲解,护理措施融会贯通,反映护士职业特点的护理诊断和医护合作性内容不甚明了,一带而过。由护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承担临床护理,她们自身的医学基础知识较薄弱,毕业后直接从事临床护理的教学,有些不常见的疾病她们在实习时也从未遇见过,对临床新理论 和新技术缺乏了解,教学中不重视疾病的医学知识,甚至无法讲深讲透每一个疾病的概念,干脆就对着护理措施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无法认识疾病的内涵,对临床广泛应用的技术一无所知,缺乏观察疾病的能力,成为被动的护理者。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临床后很难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医护职称论文篇2

关键词: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人员配置是否合理决定着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为了全面了解山西省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我所于2013年对山西省33所中医医院进行调研,针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深入分析。现将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3年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所在区域涵盖了省内11个地级市)的调研数据为研究资料,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汇总分析。

1.2调研方法

设计并发放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基本情况调研问卷,通过各医院填报的相关数据以及调研人员赴各医院现场复核,最终获取本研究的原始数据。

1.3调研内容

对山西省33所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具体内容包括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护理人员总数、护理人员职称分布及聘用制护士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MicrosoftExcel数据库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

3.1护理人员配置数量不足,床护比低于标准要求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中要求中医医疗机构普通病房实际床护比不低于1∶0.4,逐步达到1∶(0.5~0.6),临床护理岗位中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1]。由表1可以看出,48.5%的医院床护比不达标,原始调研数据中显示有个别医院床护比仅为1∶0.18。2012年上海23所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调查也显示,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开放床位数的增加,床护比明显下降[2]。目前由于部分二级中医医院基础条件差,经济收入低下,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医院无法扩充护理队伍,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力严重缺编;另一方面,中医有其自身的中医特色理论体系,护理工作内容不仅包括西医护理项目,还包括中医护理特有的技能,如运用整体观的辨证施护程序、中药换药、熏洗、足浴、火罐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量加大,临床护士每天以完成医嘱的治疗任务为目的,从而造成中医护理特色面临萎缩的现状,阻碍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3.2护理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高层次护理人员比例低

由表2可看出,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职称由低至高呈“三角形”分布,初级职称及以下人员占80.27%,中级职称人员占18.40%,高级职称人员仅占1.33%,高级∶中级∶初级为1∶14∶60,与卫生部颁布的标准比例1∶3∶12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1∶3∶1[3]相差甚远;目前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均与临床需求不相匹配[4],我省中医医院护士学历以大、中专生为主,护士职称普遍偏低。这种职称结构对中医护理队伍和中医护理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护理队伍没有很好的梯队建设,专业学科带头人不足[5],提示我省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职称结构合理性构建的必要性。

3.3聘用制护士数量较多,护理队伍不稳定

表3显示我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护理队伍中在编护士数量占52.17%,床位与在编护士之比仅为1∶0.20,护士编制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中医医院规模扩大,床位增加,临床护士的数量满足不了医院发展的需求,为了缓解护士缺编的问题,医院用聘用护士来维持着基本工作需要,大多数聘用护士不能与在编护士一样按工作量发放奖金,又无按职称聘用的机会,导致部分护士锻炼成熟后跳槽,造成医院护理人才与培养经费流失、护理特色和质量受影响的现状。

4建议

依据此次调研的分析结果,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结构,科学设置护理岗位,真正意义上落实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优化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职称晋升向一线护士倾斜,减少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建议医院应制定年度招聘计划,招聘有经验有资质的注册护士,同时要设置预留机动人员编制,稳定护理队伍。建议将护理人力资源、设置岗位、聘用制护士的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等切身利益的问题列入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有关规定落实效果的评价,促进落实。

5小结

本研究以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的调研资料为数据来源,就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分析,明确我省二级中医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我省的中医护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雅丽,蔡俊萍,蔡珏,等.中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028-1030.

[2]王钰.上海中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B):461-162.

[3]代亚丽,宁艳辉.新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163-165.

[4]段秀卿,张端香,安玉兰.浅谈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实践体会[J].护理研究,2011,25(8):2238-2239.

医护职称论文篇3

1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双人单独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科研状况518名护士对护理科研步骤、护理科研种类及护理科研选题知晓率分别为33.7%、38.9%、28.9%;参加培训率仅为41.9%;对护理科研知识需求强烈,愿意参加科研者占84.2%。

2.2不同护龄护士科研培训率、科研意愿及科研知识比较见表1。

2.3不同职称、学历护士护理科研情况见表2、表3。2.42010年、2011年科技局、卫生局三所医院医疗、护理立项情况。

3讨论

3.1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缺乏,目前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大部份放在质量管理上,缺乏对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的培训和撰写论文的指导,护士只是应对临床工作而忽视了论文撰写[2],而早在1996年就有专家提出,护理部工作量的5%~10%应该用于科学研究[3],从调查中发现,参加过科研培训者217人(41.9%),知道护理科研步骤者175人(33.7%),知道科研种类、科研选题者分别是202人(39.0%),和176人(34.0%),护理科研知识知晓率在不同护龄、职称、学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原因分析:目前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的护士大多是中专毕业303人(58.9%),通过业余时间获得了护理大学专科或本科学历215人(41.9%),第一学历为本科毕业者被调查的三所医院均没有,护士基础理论的知识水平较低,而且在职教育主要是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科研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被重视。基层医院在职称评审时只有副高级,正高级职称才要求科研立项。但尽管如此,表中显示职称学历高者仍是护理科研的主角。由此,护理管理部门要重视护理科研的发展,市卫生局、医院护理管理委员会在为护士提升学历的同时,应加强护理科研的培训,培训内容有护理科研的基本知识(概念、步骤)及技能(文献查阅、科研设计、资料分析、护理论文的撰写、注意事项等),同时加强在职教育,外请专家讲学,选送护理骨干外出培训、鼓励自学成才等育人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来提升科研能力。

3.2护士有撰写论文的愿望,期望在质量高的护理期刊上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成就感,但困难大,实际行动者少,愿意主动撰写论文有387人(74.7%),不愿意者有33人(6.4%),无所谓者98人(18.9%),动机均为晋升职称者多,其次是迫于医院下达的科室论文完成的任务。护士平时在单位里有繁重的工作,回到家里又要担起相夫教子的任务,留给自己学习提高的时间可想而知,造成护理科研知识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严重缺乏,再者是经费缺乏,投稿困难等,本院2010年13篇,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提示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到护理科研的重要性,在人员、时间、经费、设施和科室合作精神上给予足够的条件和支持,才能营造有利于科研的良好环境,同时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做好传、帮、带,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4]。提高科研知识的储备,为其进行护理科研奠定基础,提高护理工作水平。

3.3改变护理观念,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护理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专业,临床护士要彻底打破护士只是医生助手的观念,不能只机械的注射、给药、执行医嘱,要善于观察,勤于用脑,依靠平时的点滴记录,评判性思维把临床中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制订护理措施和处理护理问题时寻找科学依据[5],那么,就需要护士通过继续教育和学习等方式增强自我的专业知识、科研知识、上网阅读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最新科研信息,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健康。

3.4医院要成立护理科研小组,小组成员要有创新性思维和超前意识,主动捕捉科研信息,提出科研攻坚方向,协调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查新,确定立项课题,以指导护理人员更好地从事科研活动,保证人人参与,护士在实际科研工作中缺少相应的帮助也是制约护士开展科研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院有科研管理委员会,护理部有护理科研小组,但近5年只进行过二次科研知识的培训。

3.5基层医院护理科研与医疗科研有很大差距,从表4可看出,2010年、2011年三所医院护理科研立项5项(医疗24项,为护理的4.8倍),其中市科技局立项4项,市卫生局立项1项,2011年三所医院护理立项0项,可见护理科研开展数量少,与医疗科研的开展存在很大差距,这与护士学识、学历、科研能力的不足及对护理科研内涵的认识偏差,上级护理主管部门对护理科研缺乏指导有关,与谭成群等的调查相符[6]。应引起市、医院护理管理部门的重视,给予及时的指导,加强医护合作,以医带护,全面提高护理科研水平。

医护职称论文篇4

【关键词】 输血相关知识;我院;医护人员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17―03

Doctors and nurses in our hospital blood transfusion related knowledge and Countermeasures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yuan City, Sichuan

Wang Ming ro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yuan City,Sichuan 628017)

【Abstract】Objective Blood transfusion in our hospital medical staff on the mastery of knowledge, and to propose appropriate solution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310 clinical staff in our hospital for a blood transfusion to investigate the knowledge on the results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SPSS11.5. Results Knowledge of health care staff senior tit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low-level medical titles; (P

【Key words】 Transfusion-related knowledge; Our hospital; Health care workers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种治疗手段。医生是整个输血过程中的决策者,护士是输血的执行者,他们在临床输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输血相关知识以应对复杂的临床情况。我国1998年开始相继施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文件,其中《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明确提出要科学合理用血,提高临床输血治疗水平。尽管血液筛查越来越严格,但仍有各种与输血相关的风险难以控制。同时因需血量日益增大,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制备、保存及检查开销日益增大,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应严格控制输血指征,加强对输血的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对输血的认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相关知识的测评,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我院相关专业的医生及护士共310人。受访人员职称有护士、住院医师(护师)、主治医师(主管护士)、副主任医师(副主任护师)及主任医师(主任护师);受访科别包括:外科、内科、ICU、麻醉科、急诊科、妇产科。

1.2 基本资料 本组310人中男性88名,女性222名;年龄20岁~65岁,平均34.87岁;文化程度:专科及以下111人,本科及以上199人。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问卷内容涉及《临床输血须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用血》及美国血库协会(AABB)指南。具体分为3部分:输血基本知识、血液及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知识、输血不良反应,共30道答题,答对1题算1分,答错l题算0分,满分为30分。由分管输血的院领导亲自组织调查发放输血相关知识问卷,发放问卷310份,有效及回收率100%,由长期从事输血教学的专家评定、修订问卷并确定内容效度。

1.3 统计学方法 回收问卷后,统计每张问卷的总答对率及输血各部分的答对率,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分析调查数据,绘制成表,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输血基本知识正确率79.74%;血液及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知识正确率73.25%;输血不良反应知识正确率81.62%。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91.94%的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再强化学习输血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表l不同职称输血相关知识知晓得分比较(%)

职 称 例数 输血基本知识 临床应用知识 不良反应处理 平均分

初级职称 109 71.23 62.45 75.29 69.66

中级职称 125 82.32 75.33 81.65 79.77

副高职称 65 88.45 86.17 90.32 88.31

正高职称 11 83.18 80.31 92.48 85.32

P

表2不同科室输血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科 室 例数 输血基本知识 临床应用知识 不良反应处理 平均分

血液科 23 88.29 85.12 88.15 87.19

麻醉科 20 82.07 76.25 83.06 80.46

外 科 137 78.56 71.19 80.01 76.59

内 科 92 80.60 73.34 81.63 78.52

I C U 16 78.69 70.02 80.09 76.27

急诊科 22 73.14 72.93 84.52 76.86

P

表3 不同专业的输血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专 业 例数 输血基本知识 临床应用知识 不良反应处理 平均分

医 疗 102 84.02 81.79 83.82 83.21

护 理 208 77.64 69.06 80.54 75.75

P

3讨论

临床输血是抢救生命、治疗疾病的重要医疗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输血知识的掌握对临床医护人员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合理性、科学性。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川陕交界处,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输血相关知识也十分欠缺,尤其在输血指征把握方面。影响输血效果的一项关键因素是医生对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输血是一项涉及多个环节且充满风险的治疗手段,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1]。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对血液及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知识掌握方面不足得分低,可能与该部分内容设计面广,且近年来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知识更新快等因素有关。另外对成分输血的指征这方面的答错比例较高,说明临床医护在这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学习。临床合理输血的指征是输血相关知识的基础,也是合理用血的决定性因素,是临床减少不必要输血、降低医疗风险、提高输血疗效和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根据我院相关资料分析临床用血还存在:由于观念陈旧影响用血决策错误、血液及血液制品不合理应用、备血和取血不规范、不严格把握输血指针、用血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加强对医护人员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十分重要。

本次调查与吴迪[2]等的结果有所不同。也许我院的的综合实力比较差,人才分布布局与科研教学的综合性医院有所区别。我院高职称普遍比低职称的医护人员对输血相关知识掌握好,尤其是不良反应的处理明显优于低职称的掌握,这表明高职称的医务人员确实临床经验丰富,善于钻研,能承担起传、帮、带的作用,尤其是高年资医生在制定输血决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高年资护士在输血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从医护人员分配科室看输血知识掌握情况:血液科分数显著高于其他科别外,麻醉科、外科作为输血需求高的科室,与内科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内科医护人员要求对理论的掌握可能优于外科医护人员;从不同专业角度分析:医生的输血知识明显优于护理人员,也可能与医生职业性质有关,医生相对比护理人员基础知识扎实,另外医生是输血的决策者也决定了医生的重要使命,护理人员是输血的执行者,加上工作的繁忙、琐碎,就养成依赖等行为。从问卷调查显示91.94%的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强化学习输血相关知识,说明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希望继续加强输血教育,扩展输血相关知识。

掌握输血相关知识、合理用血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合理用血能够有效利用宝贵的血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输血风险。我院针对临床医护人员输血相关知识掌握不足提出以下措施:继续加强临床输血知识教育和培训,重点在于明确合理用血重要性、严格掌握输血指针、有正确的输血决策、合理用血措施、出现不良反应的防护等。发挥高年资医生、护士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主要指导作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培训,尽可能引入输血医学的新进展、新理论,针对输血需求高的科室,应重点加强合理输血的认识;对护理人员进行输血查对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培训。医院对临床专业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培训,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我院的输血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医护职称论文篇5

按照《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开展年全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渝职改办〔〕40号)的统一部署,现就开展年全市卫生技术专业(含中医药技术,下同)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评审范围和对象

(一)卫生、中医药各个专业符合任职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根据《重庆市人事局关于实行“五个打破”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的意见》(渝人发〔2001〕126号)精神,上述专业申报人员,可不受单位所有制、地域界限和身份等限制。

(三)按照《重庆市人事局关于我市机关机构改革中分流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渝职改办〔1998〕50号)有关规定,对机关机构改革中分流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原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仍然有效(需确认和转评的应按有关规定履行和完善相关手续);原未评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可不受职称档次的限制,根据其学历和工作资历、业绩和实际工作水平,可以越级申报评定相当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按有关文件规定,除经批准办理了延长退休手续的人员可申报晋升职称外,凡所在单位申报推荐时已办理了退休手续(含提前退休、病退)的人员均不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二、申报条件及标准

(一)学历和资历

申报卫生技术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执行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人发〔1999〕第92号)、《关于印发<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4号)、《关于印发<药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和<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16号)规定,见市卫生局职改办编印的《卫生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合订本。申报中医药技术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执行《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职改字〔1986〕第20号)规定。任职年限计算到年12月31日止。

(二)外语、计算机

外语(医古文)条件按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调整完善全市职称外语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渝职改办〔2007〕53号)规定执行;计算机条件按照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调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渝职改办〔2005〕99号)规定执行。

1981年12月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副高及其以下级别专业技术职务,在2007年3月参加了职称外语考试不合格者,今年申报职称仍然有效。从2004年起,取消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证有效期限制:凡2000年参加全市(含全国)职称外语、计算机A级考试和2001年以来参加职称外语、计算机B、C、D级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者,其考试合格成绩继续有效。

(三)任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

(四)论文

副高级2篇,正高级3篇,必须是国家统一书号或刊号的论文,第一或第二作者。

(五)执业资格

申报临床医学专业(含临床、口腔、公卫、中医、中西医结合)高级职务人员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申报护理专业高级职务人员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取得执业护士资格并注册。凡变更、交叉申报上述专业者,须取得拟申报专业的《执业证书》,方可申报。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

1、有不符合以上五条款其中之一的,均不得申报。

2、医疗事故责任者三年内;医疗差错责任者一年内;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

(七)破格推荐评审卫生技术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条件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但能力和业绩突出、确有真才实学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破格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规定按照《关于卫生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工作中有关问题说明的通知》(渝卫职办〔2007〕41号)执行。

(八)对抗震救灾人员实行倾斜,按渝职改办〔〕40号执行(附件10)。

三、评审程序及评审内容

(一)评审程序

实行评审与答辩相结合的方法。材料审查—专业答辩—小组推荐—评委会表决。

(二)评审内容

1.查阅资料:学历及资历、外语及计算机、继续教育、工作经历及工作量、论文、科研成果、教学、年度考核、卫生支农。以上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获取,具体指标要求参阅《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药学专业高级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预防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中医药专业高级技术资格评审量化评分表。

2.答辩:答辩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学术动态、知识应用。具体指标要求参阅《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药学专业高级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预防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

四、申报程序

按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下放高中级职称申报评审权限及简化资格考试发放程序的通知》(渝职改办〔2007〕12号)的规定执行: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审核推荐—主管部门审核—各级政府人事(职改)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资格审查并加盖公章—送相应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

破格申报者须由区县人事职改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先将申报材料及相关证明送市职称改革办公室核准后,再送卫生技术专业高级职务评委会参加评审。

五、报送材料及要求

(一)材料种类

1.《重庆市申报级专业技术职务送审名册》一式3份。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市级主管部门或各区县(自治县)人事(职改)部门加盖公章(附件1)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2份(附件2)

3.《重庆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综合情况(公示)表》(附件3)。一律要求打印,并用A3纸复印:卫生技术人员一式17份,中医药技术人员一式19份

4.破格申报者需填报《破格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表》1份(附件4)

5.行政领导兼任专业技术职务者,需填报《企、事业单位行政领导兼任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1份(附件5)

6.任期届满考核和任现职以来近三年年度考核表各1份(单位提供)

7.担负有卫生支农服务任务的单位的申报者,需报送《重庆市卫生支农服务业绩考核鉴定表》1份(附件6)

8.任现职以来,最能代表本人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论文(论著、学术报告)、科研成果、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总结各1份(本人提供)

9.申报人任职资格材料1套(一律报送复印件,由市级主管部门或区县人事职改部门审查原件,出具审查意见并用印后方为有效)

(1)学历、学位证书

(2)现任职务的任职资格证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人事(职改)部门下达的任职批文及聘书

(3)有效的职称外语(医古文)、计算机等考试合格证书。按渝职改办〔2005〕99号、〔2007〕53号,属免试范围者,应填报《职称外语(医古文)、计算机免试审批表》(见附件7)。属年龄免试者,需同时提交本人身份证;属翻译文章免试者,需同时提交原文和译文;属公派出国留学免试者,需出具有关出国留学证明

(4)《继续教育证书》或《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卡》,区县卫生局或市级主管部门验审并用印后方为有效。

(5)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口腔、公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人员须提交《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护理专业须提交《护士执业证书》。

10、《委托评审函》1份(附件8)。

11、申报材料清单1份(附件9)

(二)材料要求

1.所在单位负责对申报人员的申报条件进行严格审核,认真把关,并清点申报材料,统一收集上报。11种材料中,除学术成果(含论文、科研成果、科研立项等)、执业资格、外语译文提供原件和复印件外,其余均提供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单位公章。

2.公示。各单位要对《重庆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综合情况(公示)表》予以公示,公示时间7天。未按规定公示和签字盖章的申报材料不予受理。

3.学术成果真伪鉴定

(1)学术成果真伪鉴定,由重庆市卫生局职改办负责,于报送材料时同时进行(免费)。

(2)鉴定内容:论文要求复印封面、版权页、目录和正文;科研成果要求复印获奖证书、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书等有关资料;科研立项要求复印立项申报书、立项批文、查新报告结论等资料。学术成果如系合作项目,须由该项目负责人(主编、主研、执笔)出具申报人所承担的部分或所起作用的书面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

(3)鉴定办法:学术成果鉴定数量,报送材料时应由申报人明确拟鉴定的学术成果,并同时提交拟鉴定成果的原件(原件审核后退回)、复印件;复印件要求字迹清晰,经重庆市卫生局职改办鉴定并用印后,随其它申报材料送评委会。

4.执业资格鉴定:需出据原件和复印件,由重庆市卫生局职改办负责鉴定,于报送材料时同时进行(原件审核后退回)。

5.申报材料中涉及各种表格,除特定表格外,其余材料统一规格为A4纸;报送材料中所有复印件,均需市级主管部门或区县人事(职改)和区县卫生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鲜章。材料字迹潦草或复印件字迹不清影响辨认效果者,责任自负。

六、各单位在推荐申报工作中的职责

(一)材料审核:各单位负责申报材料的审核。

材料审核的内容及要求:查学历证明、任职资格及年限证明(任职资格评审表和资格证)、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证、继续医学教育记分卡、学术成果等原件是否与本人情况相符,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审查完毕,在复印件上加盖公章。

(二)公示:各单位在申报前对《重庆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综合情况(公示)表》予以公示,公示时间7天。对公示中有举报的,推荐单位要认真查实,凡举报属实,属“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取消申报资格;属“主要业绩”弄虚作假的,需在推荐意见栏内予以更正说明。未按规定公示和签字盖章的申报材料不予受理。

(三)材料的收集归档申报:所有申报材料由单位派专人统一报送,高级职务申报材料按照《申报材料清单》的顺序清点,用牛皮纸标准档案袋按人分装,并在档案袋上张贴《申报材料清单》(附件9)。

七、报送材料时间、地点

(一)报送时间

7月10日-25日:市级各医疗卫生单位

7月26日-8月10日:区县、厂矿(市卫生局审批的厂矿企业医院)、学校及其他有关单位

凡逾期或由申报人员个人直接报送的材料一律不受理;申报材料经过重庆市职改办审查后,不再受理补充材料。

(二)报送材料地点

地址:重庆市卫生局职改办(渝北区松石路418号重庆市卫生局七楼719房间)

联系人:谢悦峰李永发谢春鹰联系电话:67706587 67706581 67706693

公交线路:

1.沙坪坝(土湾)—花园新村(205路公交车终点站下车)

2.杨家坪(方向)—花园新村(148路中级车终点站下车)

3.石坪桥—冉家坝(118路车东和春天站下车,途经上清寺、海关)

八、评审费

医护职称论文篇6

1.1一般资料

截止2013年12月31日该院的31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利用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采用资料回顾分析的方法,对医院截止2013年底所有在岗护理人员,从床护比、年龄、职称、学历、科室分布、从事中医技术操作的人员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2讨论

2.1护理人员占医院总人力资源比例趋于合理

该院开放床位420张,床位与工作人员比、卫技人员与职工总数比和护理人员占卫技人员比,均符合“2011年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及细则”中的要求。我国自实施医疗改革以来,医疗和财政政策向农村倾斜支持,使得郊区二级医院得到快速发展,医疗设备、设施得到改善。各级行政部门加大管理力度,行业规范逐步落实,“医疗管理年”、“三好一满意”、“医院等级评审”等活动的检查和督导,使二级医院护理人员人力资源状况得以改善。

2.2护理人员的年龄偏低

全院护理人员中20~30岁有232人,占全体护理人员的73.42%,这类人员虽然热情有朝气,但是面临恋爱、结婚、生育等诸多问题,精力比较容易分散。这个年龄段独生子女占一定比例,家境良好,承受困难的能力差,护理工作本身又比较繁重,又有倒夜班等因素,所以这类人员的不稳定因素多。护理管理者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做好必要的业务培训、心理疏导、生活帮助,提高她们的工作胜任能力,协调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使她们成为优秀的护理工作者。

2.3护理人员的职称偏低

该院护理人员中正高职称为零,副高3人,初级职称占76.90%(不含无证护士)。职称偏低,专业知识薄弱,临床经验欠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有限,容易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低年资、低职称护士的传、帮、带工作,合理排班,保证高效完成护理工作。护理管理者还应关注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鼓励护理人员不断学习,积极参与临床护理科研,出成果写论文,晋升高级职称,并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年资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2.4护理人员的科室分布有待优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逐步多元化,护理的工作内涵得以扩展,医院的科室设置和护理人员的岗位也随之增加。虽然从全院层面看,护理人力资源符合相关标准,但从表4可见,全院护理人员中只有50.63%在病区工作,床护比例为1∶0.38,一些重点科室如ICU床护比例为1∶1.55,低于2011年二甲评审标准。调查中得知,病区工作的160名护理人员87.50%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护理人员中29.79%在门诊、40.43%在行政后勤,一些重点科室ICU、手术室、急诊室也只配置1名主管护师,3名副高职称的护理人员无一人从事临床工作。

2.5建议

2.5.1细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

卫生行政部门应破除单纯从院级层面上要求医护比例、床护比例,在充分了解医院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细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理清护理工作岗位,依照岗位出台配置标准。理清病区护理工作职责,按照现行的护理工作范围出台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并考虑病假、产假等因素。标准不应停留在量化上,还应从人员结构上给予要求。

2.5.2出台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调查中得知该院开展73项中医诊疗项目,73项中医诊疗项目大部分有护士参与操作,专职从事中医护理操作的护理人员占护理人员总数的12.75%。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出台的《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版)》中明确要求,二级中医医院每个病区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项目不少于2项,并开展中医护理查房和健康宣教等。中医护理技术耗时长,人力需求高于现代护理技术。卫生行政部门应出台适合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以保证中医医院的护理质量。

2.5.3晋职和培训向二级医院倾斜

医护职称论文篇7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深圳市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为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人员流失、完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深圳市龙岗区医院工作的445名护理人,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明尼满意问卷(MSQ)、组织承诺量表(OCQ),离职意愿量表进行调查,分别以工作满意度量表、组织承诺量表、离职意愿量表总分为应变量,以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婚姻、职称、职务、劳动关系、工龄、是否注册护士和其他两个量表总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年龄呈正相关,与劳动关系和离职意愿呈负相关(P

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性己逐渐为广大护理管理者所重视,临床观察部分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不高、组织承诺低、离职意愿较明显,为明确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本研究在前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减轻离职意愿提供依据和参考。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取便利取样,以深圳市龙岗区所有的公立医院及1家民营医院共计巧家医院的护理人员2 230人为取样总体,为了使取样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分别抽取各医院护士人数的20%作为研究对象。纳人标准为:目前服务于深圳市某区的各级医疗机构,愿意参与本研究。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445人,年龄19-52 (28.45士5.95)岁;学历:中专学历288人,大专147人,本科10人;婚姻状况:已婚253人,未婚192人;职务:助理护士42人,护士378人,护士长25人;职称:初级或以下367人,主管护师76人,副主任护师或以上2人;在编员工79人,聘用制员工366人;在本岗位工作时间133 (7.41士6.06)年。

2方法

2.1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进行调查,第1部分是个人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学历、职务、职称、劳动关系、工龄等。第2部分是工作满意度量表,采用明尼苏达满意问卷(MSQ)中文译本,共计20题,包括内在满意和外在满意。量表得分范围为2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对工作满意程度越高。第3部分组织承诺量表,采用Mowday等所发展的组织承诺量表共巧题,分为价值承诺、努力承诺、留职承诺。量表得分范围为15-75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组织的承诺越高。第4部分离职意愿量表,经参考郭彦良的离职意愿量表修订而成,本量表共有5道题0,得分范围为5-25分,得分越高表示离职意愿越高。

2.2调查方法 2006年6月进行调查,调查前区卫生局组织调查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要求各医院护理部在发放间卷时讲明调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调查人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问卷回答完毕当场收回。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475份,其中有效问卷445份,有效回收率为89.0%.

2.3统计学分析 人员工作满意度元逐步回归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影响护理、组织承诺、离职意愿的因素采用多,各自变量赋值方法见表1.

3结果

3.1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量表得分情况445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量表得分35 -98 ( 67.76士10.61)分,内在满意度构面项目均分( 3.57士0.51)分,外在满意度构面(3.11士0.54)分;组织承诺量表得分30-71(49.86士8.43)分,努力承诺维度项目均分(3.49士0.58)分,留职承诺(3.35士0.66 )分,价值承诺(3.16士0.66)分;离职意愿量表得分5-25(12.63士4.11)分。

3.2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的因素分别以工作满意度量表、组织承诺量表、离职意愿量表总分为应变量,以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婚姻、职称、职务、劳动关系、工龄和其他2个量表总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见表2一表4。

从表2一表4可见,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三者相互影响,工作满意度越高,组织承诺越高,而离职意愿越低;劳动关系同时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产生影响,聘用制员工比正式员工工作满意度较低、组织承诺较低,离职意愿较高;护理人员职称越高,组织承诺越高、离职意愿越低。

4讨论

4.1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按程度高低排序依次是:组织承诺、年龄、劳动关系和离职意愿,说明组织承诺在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上所能解释的程度要高于离职意愿,同时也提示要提高工作满意度,主要应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年轻的护理人员因为很多尚未婚,家庭生活的压力较小,工作选择的机会多,容易对工作不满,想要跳槽。而年龄较大的护理人员,一般已结婚,一份稳定的收人对她们来说非常重要,且普遍能从实际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能从救死扶伤的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工作独立性强、富有创造性,进而保持高度的成就感、工作责任感和事业进取心,使心理处于平衡状态,工作满意度亦越高。劳动关系是影响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中国卫生改革的背景下,深圳市医院中很大部分护埋人员是聘用员上。由于员上无法确保自己能否继续被医院聘用,因此,人们会因为缺乏安全感和压力加大而影响其工作满意度。

4.2影响护理人员组织承诺的因素影响护理人组织承诺的原因按高低排序依次是:离职意愿、工作满意度、劳动关系和职称。离职意愿和工作满意度是影响护理人员组织承诺最重要的两个中间变量,其中离职意愿越高,其组织承诺越低;工作满意度越高,组织承诺越高。劳动关系依然是影响组织承诺的重要因素。当前的医院经营体制打破了对工作单位转换的限制,使交换关系渗透到人际关系和权利结构中。这使得一方面医院的继续聘用不确定,人人都可以被医院解雇;另一方面,医院的生存状况也不确定,谁也无法确保自己所在的医院会长久地生存下去。因此,人们开始从利益交换的角度来考虑自己与医院之间的关系,于是产生了权衡,及而影响到组织承诺。职称对组织承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Staw指出,随着个人在组织中年资越长,职称越高,个人所投人及付出的越多,会使个人在心理上作相当的调整来说服自己目前的选择是正确的,因而提高了对组织的承诺。同时护理人员的职称与职业成就感是相关的,随着职称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成就感也在增加,从而能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4.3影响护理人员离职意愿的因素造成护士离职的原因按程度高低排序分别为:组织承诺、劳动关系、职称和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组织承诺,也就是说组织承诺比工作满意度对护理人员的离职有更强的预测力,这一点与Robbins的观点一致。这是因为组织承诺是员工对于组织较为整体及持久的反应,而工作满意度可能只是员工对于工作的一时反应。劳动关系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目前聘用制护理人员对工作不稳定的担忧,加上福利待遇方面较低,不能满足其期望从而直接影响其离职意愿。笔者3年前进行的一项针对医务人员的研究显示,促使人们选择这个组织,且不会离职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薪酬福利!,按照社会交换理论,一旦遇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员工就会选择终止与目前医院的雇佣关系转而投靠可以给其更多薪酬的医院。职称低的员工其离职意愿相对较高,在医疗机构中薪酬水平与职称密切相关。以此次研究为例,职称为护师或以下的占到82.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护士为初级职称,因此护士的收入较低,而与每日较大的工作量及压力相比,导致了护理人员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为护理人员离职埋下了隐患。

4.4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对策

4.4.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研究中发现劳动关系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令管理者感到最无能为力的地方。现在这一难题有望得到解决,那就是目前深圳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正在逐步推行的职员制和雇员制的人事制度改革,它通过改革人员管理、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缩小了在编护士与聘用护士的差距,最大限度地体现同工同酬,使劳动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得以实现。

4.4.2重视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对护理人员来说,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还是寻求人生价值发展的需要,而职称晋升是这一需要得到满足最好的载体,故职称是影响组织承诺和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做好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和职业生涯管理,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体系,既能满足护理人员的价值承诺和自我成长的需要,亦能提高其留职承诺,帮助其自我实现,从而能提高员工满意度。

4.4.3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对自己的职业越热爱,留在该职业的愿望就越强烈,就越不会离开该职业而从事其他职业。工作中应培养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从实际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我及在社会中的位置,通过在经精心护理而恢复健康的无数病人身上找到自我价值,使心理处于平衡状态,进而保持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进取心,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

医护职称论文篇8

【关键词】产科护士;职业暴露;影响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77-01

为了解产科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完善预防措施,笔者于2013年年底对贵阳市3所三级医院中的90名产科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分层抽调,临床一线的产科护理人员90名,每所医院均各30名作为调查对象,收回的有效问卷85份,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3~50岁;工作年限5年及以上的49人,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36人;初级职称64人,中高级职称21人;本科以下学历16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69人,。

1.2调查方法

采用逻辑斯蒂映射回顾性调查,问卷内容为:

(1)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2)基本问题:过去一年经皮损伤史、黏膜接触史、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是否参加过职业暴露预防培训、是否穿戴医学护具等(3)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基本知识考查:主要包括医院暴露基本知识及产科暴露基本知识。

1.3统计方法:影响因素采用逻辑斯蒂映射回归方法进行分析

2统计结果

3结果讨论

3.1影响因素与职业暴露的关系(1)工作年限较低的产科护士比工作年限高的产科护士更易发生职业暴露,最大可能是因为工作年限低的产科护士缺少工作经验,技术操作不熟念导致意外皮肤损伤,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较低等[2];(2)学历较低的产科护士的职业暴露情况比较高学历护士严峻,主要是因为学历较低护士的专业知识面不广[3],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3)职称较高的护士的职业暴露明显低于初级职称的护士,多是由于护士职称低的工作年限较低、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技术娴熟性较差;

3.2防范措施 (1)革新并推广安全医疗器械,由于多数护士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都是由于皮肤损伤和粘膜接触引起,因此完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很有必要[4]。加强个人防护产品,如戴用新型材料制成的G-VIR手套[5],已有实验证明G-VIR手套比双层普通手套能够更好的预防针刺伤。使用安全注射装置并完善废物处理系统,设置专门锐物收集器、废物排放及焚烧场。 (2)开展预防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活动和讲座,使医护人员充分认识和了解职业暴露的风险和危害,加强自身防范意识。医院定时进行相关知识的考核以及不定时的进行实践抽查,及时纠正医护人员的错误操作,加强护士的个人素质。(3)采用法律干预和行政干预,强制性的要求给医护人员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条件。制定规范安全操作规则,加强法规性和强制性,提高护士安全预防的顺从性。免费为医护人员注射疫苗,如HBV,目前HAV、HIV还没有有效的预防疫苗。

参考文献

[1]何松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临床医学.2008,28(20):119-120.

[2]陈丽平,史蕾.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现状.全科护理.2011,11(1):75-77.

[3]吴丽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38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