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教师表态发言稿8篇

时间:2022-05-13 17:37:14

教师表态发言稿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1

大家好!

经过学校认真研究,精桃细选,组建了本届初三年级组。本届初三,集中了学校骨干力量。从初三师资的配备,让我们感受到初三工作在学校的重要地位,感受到学校对初三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有了精良的师资配备,有领导的重视,有同志们的团结拼搏,我们期待本届初三取得新的更好的成绩。

今天,学校召开新老初三教师的工作交流会,听了领导的讲话深受鼓舞,也倍感压力。今年我校在中考中创造出了优异的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这是上届初三教师的结晶,也是全校教师的光荣。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位教师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正是他们的这种奉献意识,吃苦精神和过硬的教学本领,铸就了我们三中今年中考成绩的辉煌!现在新一轮目标、新一轮的考验又交到了我们肩上。在此,我代表全体初三年级教师表态如下:

第一,我们有信心。尽管我们的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我们有信心。这信心来自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来自于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也来自于初一初二老师为学生打下的较为坚实的基础。

第二,我们有决心。我们的教学有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集体备课,努力改进现有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益。在抓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弘扬团队精神,发挥集体力量。老教师的经验、中年教师的踏实、青年教师的激情是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成功的基础。

3. 拓宽信息渠道,集思广益。信息时代,信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不能盲目蛮干、不能年年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要踩着别人铺好的石头过河,这就要求我们多借鉴别人的经验。

第三,我们有方法。在初三教学过程中,方法往往决定了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年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落实“三生”策略。即“尖子生拔高、潜能生突破、学困生提高”的教学策略。学生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我们将利用自习课等时间加强个别辅导。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强目标激励,后续准备工作已经展开。对潜能生加强对他们弱课的辅导。重视“后进生”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对后进生的成因分析做到“努力抓、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增加危机感、紧迫感,产生应有的压力,并逐步培养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补态度、补知识、补方法,课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多谈心。

2、严把“三关”。即课堂教学关、考试分析关、中考信息整合关。优化课堂教学,认真备课,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攻。每次考试之后,我们都要进行分析评价,根据成绩有针对性调整教学手段。全面及时掌握中考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详细解析中考试题,采取“低起点,多层次,高标准”的辅导措施,争取大面积提高质量。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2

大家好!我是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李智锋。

作为省级教育能手工作室负责人之一,我代表29位教师工作室负责人在此谈谈我们的感受和认识。县局同意我们成立教学能手工作室,我认为这是县局领导对我们大家的信任,我们深感荣幸,但又觉得责任重大。作为省市级教学能手,我们将紧紧围绕教育局“抓内涵提质量 促发展”工作思路,践行教育系统“”骨干体系建设目标责任,充分发挥教学能手示范引领作用,努力为xx教育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师工作室是近两年兴起的,以名师带动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智慧生成、全员提升为目的的研修共同体。

作为教师工作室负责人,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主动带头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本学科内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我们的成员应不断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充实提高,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向全县教师传递教育教学改革和实现个人梦想的正能量。

作为工作室负责人,我在此郑重表态:

一是我一定会在这个周期内带领工作室成员全面了解学科前沿信息与发展动态,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新方法,指导全县初中英语学科教学。

二是有计划的培养工作室各成员在一个周期内成长为省市级骨干教师,实现教师队伍“传帮带”作用。

三是作为工作室负责人和英语教研员,针对xx初中英语教学实际,结合学科特点编印一本适合我县英语教学的音标教学地方教材,让xx学生英语发音不输在起跑线上。

四是努力发挥网络工作室的作用,借助网络平台将自己工作室的工作情况、学科优质资源和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展示给更多的学科教师,并借助网络平台给一线教师提供答疑解惑和广泛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工作室的积极作用。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3

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庆祝第27个教师节。回首过去的一年,西关小学蓬勃发展,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稳步提升。作为校长,我深深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教育局、学管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银城街道党委、办事处领导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教师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西关小学全体师生向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文件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以“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西关教育的品牌”为目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常规管理,取得了突出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点滴成绩已成过去,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努力创办人民更加满意的学校。

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身为教育者、引领者和管理者,要靠思想引领学校,靠思路发展学校。我们将树立大局意识、成长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注重学习,弘扬正气,依靠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和实践智慧影响教师与学生;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把教师的需求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注重研究教师及学生的成长规律,千方百计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落实全员育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坚持德育首位,认真贯彻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习惯养成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教学中心,贯彻落实“认真、专业、务实”的工作要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带领全体教师立足于自身岗位和教育实践,坚持科研先导,认真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借鉴名校经验,加大课堂改革力度,努力构建有效课堂,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落实过程性管理,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治校,加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在管理上坚持“从严、从细、从实、和谐、创新、高效”的要求,把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在“落实”二字上下苦功、用真劲、求实效,促进学校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五、强化安全责任,确保安全无事故

总之,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继续坚持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进一步更新观念,规范管理,开拓创新,不辜负各级领导和社区人民的殷切期望,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4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魅力型语文教师是人性的洞悉者, 他能利用这种知识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去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2.掌握思想动态。语言的教学必定和思想的传播密切相关。语文教师的思想状态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展。

【关键词】魅力型语文教师、人性的洞悉者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职称论文投稿、职称

【正文】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设想这样一种教学活动: 学生上课既有知识上的收获又感觉非常快乐; 教师上课既讲解有方又挥洒自如。这上课的老师真令人敬慕, 他一定有很多地方值得别人学习。如果是语文课, 可以称之为魅力型语文课, 而能上出魅力语文课的教师当然可以称之为魅力型语文教师。值得注意的是, 并不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能成为魅力型教师。也许有些语文老师可以成为学识型教师, 他知识渊博, 上课能旁征博引, 准备启迪学生去思考, 去探索。然而这老师普通话不太标准, 致使一些学生听他讲话感觉很难受, 因为经常要在心里订正老师读音的错误, 这对这些学生来说, 简直就是精神上的折磨。也许还有些老师可以成为幽默型老师, 他的语文课充满欢笑, 学生感觉上课非常轻松愉快, 因为老师言行很诙谐,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就这老师的教学效果来说, 不算理想。所以真正有魅力的语文课应该是思想与思想的交锋, 是人体各种功能的综合开发,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演奏的抒情诗, 既有科学知识收获, 又有美好情感养成。这样看来要成为魅力型的语文老师, 要有较高的素养, 要付出很多努力, 要经过“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探究。一个具有了较高素养的语文教师既然准备好了攀登, 就要去寻找和准备那些至关重要的工具, 从而最终能登上魅力型语文教师这个巅峰。

二、众里寻他千百度1.理解个性特征。首先要做的是对自己的个性特点作全面的分析, 这项工作的展开不妨借助一些个性心理测试资料进行自我测试, 以能够比较公正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然后就测试结果作详细的解读。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哪些个性特点有利于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 哪些个性特点有利于融洽课堂气氛; 哪些个性特点有利于学识的养成; 哪些个性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当然要找出自己个性特点中存在的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不要把这些因素扩展到课堂上, 以致于影响教学工作。同时, 教师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要有深入的了解。这种了解是有现实材料作为依据的, 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例如, 对某一个学生, 魅力型语文教师能准确说出这个学生一二个事例来表明这个学生的某个性格特征, 并作出简要的分析。可以这样说, 魅力型语文教师是人性的洞悉者, 他能利用这种知识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去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2.掌握思想动态。语言的教学必定和思想的传播密切相关。语文教师的思想状态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展。我们可以把语文老师的思想可以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来理解。例如, 在法国, 一个老师年龄大了, 还没结婚, 法国学生可能不会很惊讶; 而在中国, 由于深受传统思想中婚姻家庭观念的影响, 如果一个教师年龄很大了, 还没有结婚, 中国学生必定会有许多猜疑, 有时这种状态可能会对这个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是生活习俗不同, 但究其深层原因则是思想观念不同造成的。许多语文老师的思想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一个标本, 老师在考察自我思想时, 也可以放大自己观察目光的倍数和范围, 吮吸人类美好的思想精华, 经常追问自己身上存在的思想状态,“吾日三省吾身”, 最终养成宁静平和的心灵。

【文章来源】/article/65/3203.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5

关键词:动态评价;写作策略介入;资源介入;激励介入

一、动态评价理论简介

动态评价(Dynamic Assessment,以下简称DA)又称学习潜能评价(Learning Potential Assessment),是通过评价者和学生的互动,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的评价方式(Lidz, 2003)。由于教师的任务是推动学生潜在能力发展,在教学与评价的过程中提供即时的和情境化的反馈,以促成学生预期的发展,动态评价与过程写作教学有很高的适切性。将动态评价运用于过程写作教学,体现出了教学与评价的统一性,学生以写作主体的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将会产生传统评价方式不能企及的效果。

“过程取向”和“教学介入与评价相结合”是动态评价的核心特征。“过程取向”表现为跨越多个时间点观察评价学生的进步与改变情形,了解学生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评价者随时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应,他关注的是学生认知结构的转化,而非行为表现的水平。“教学介入与评价相结合”指的是评价者通过教学介入方式与被评价者之间产生大量的互动。动态评价理论认为对学生能力的评价需要教学介入,教学介入同时又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正如Vygotsky(1978)所说,为了揭示学习者的深层能力,教师需要为学习者提供介入支持,使那些正在形成的能力显现出来,为学生下一步的发展提供催化剂,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实现认知结构的变化和能力的发展。因此,评价与教学是一个以发展为导向的辩证统一体,具有同等的哲学意义。

二、动态评价运行模式

本文的DA模式设计参照介入式动态评价的程序性设计理念,同时借鉴了互动式动态评价的交互思想,将评价渗透进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介入学生写作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学习表现,掌握学生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推动学生写作能力向前发展。

我们又借鉴了过程写作理论,围绕写作的全过程进行动态评价模式的整体性设计。整个模式以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为依据,所有评价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师生之间的协作对话,教师的介入重心在于给学生提供写作知识与策略指导,提供写作参考资源,给予写作激励,充分体现了教学与评价相融合的动态评价理念。

具体来讲,评价贯穿了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即选题(topic)、初稿(draft)、自评与互评(self feedback & peer feedback)、教师评价(teacher feedback)、修改(revision)、二次互评(further peer feedback)、二次教师评价(further teacher feedback)、二次修改(further revision)和终稿(final draft)以及学习反思(reflection)等不同阶段,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介入方式。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中需要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互协作中“三易其稿”。教师的介入设计充分体现了vygotsky的“支架”理论,遵循渐进、序列化的程序。具体的介入措施如下。

(1)选题。以一种写作体裁的学习为例。首先教师将该体裁,如议论文的写作知识与策略教授给学生,然后设计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学习要点。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两篇母语作者(native speakers)的范文,详细讲解、分析写作知识与策略在范文中的运用,如论点的表达、论据的组织、论证的过程与技巧以及结构安排和语言特征,强化学生的学习目的,帮助他们构建起议论文的写作规范和初步写作能力。该阶段教师以提供写作策略介入和写作参考资源介入为主。

(2)初稿。运用所学议论文的体裁知识与写作策略,学生写作初稿。

(3)自评与互评。该阶段教师介入主要有二: 一是根据议论文写作的特点制订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培训。借鉴曾用强(2002)、王初明(2000)的评价办法,制订了“动态评价标准表”,从论点表达、论据组织、论证过程、结构安排和语言使用以及写作规范等6个方面细化评价标准,对作文实行分项打分、分项评论。二是制订明确具体的激励措施。为了激励学生认真自评和互评,规定凡是正确判断了同伴作文问题、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且打分与教师比较接近的学生会获得额外加分,计入到期末评价成绩中。

(4)教师评价。根据“教师评价标注表”,教师从论点、论据、论证、结构和语言以及规范等6个方面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为了让学生明了得分失分的具体原因,“教师评价标注表”阐述了评价标准及评价细则。“修改建议”和“写作建议”是教师评价的重点,为学生修改提供依据。“修改建议”中,教师对上述6个评价点逐项打分、评论,指出问题,写出修改意见。“写作建议”中,针对个性化问题,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关于激励,基于学生作文长处,针对可能改进的问题,教师给予鼓励性和建设性兼具的激励,激励学生以同样甚至高于写作初稿的热情去修改初稿。通过评价作文,教师及时了解写作策略介入和资源介入的效果,根据效果策划、设计后续介入。

(5)修改。这个阶段教师提供资源介入、策略介入和激励介入。修改前,教师发给学生两篇母语作者的优秀文章,要求研究并运用“动态评价标准表”对之进行评价。然后教师从论点、论据、论证、结构和语言以及规范6个方面对这些文章作重点点评,强化学生对写作策略运用的掌握。经过这番强化,学生对议论文的评价标准有了更透彻的认识,掌握了优秀议论文的写作标准,修改自己的初稿时就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一些写作策略。对修改初稿有显著效果的学生教师承诺增加平时分。

(6)二次互评。二稿完成后,学生实施互评。在教师的修改策略介入指导下,学生把二稿和初稿进行对比,关注初稿中问题的改进程度,对此进行评价和评论。有了先前的互评培训、实践和强化,同伴的评价基本上是有效的。

(7)二次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初稿上的问题标示,教师检查改进的效果。对改进效果显著的学生教师给予肯定和进一步的鼓励,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使学生成为更加了解自我、对自己写作负责的写作者”(Brian Huot 2002)。如果改进不明显,教师则给以修改策略上的详细指导,或通过面谈把问题及修改策略细致地分析给学生,以保证其修改的有效性。

(8)二次修改。有了初稿和二稿的写作经验,两次互评和两次教师评价的策略介入与激励介入,二次修改就变得轻松、容易一些。学生的修改关注点更为集中,修改策略使用更为熟练。根据二语习得中的注意理论和频次效应理论(Williams 2005),应通过反复多练,使学生牢固掌握各类体裁的写作范式和技巧。“一文多稿”和“多稿多磨”是过程写作法的必然。可以采用“一稿一聚焦”的方式,对作文内容、语言及写作规范分次修改,以保证较高的修改正确率。

(9)终稿。终稿以完善写作规范,如技术性细节错误及语言修饰为主,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增添文采,突出一些有明显文体特征的用词等。

(10)学习反思。总结议论文所学要点,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针对问题写出可能的解决对策。

教师的介入渗透到上述每一个写作步骤,形成了学习者的“中介性学习经验”(Mediated Learning Experience),促进了学习者与教师互动活动的内化,从而建构起动态评价活动。Feuerstein(1990)认为这种介入最有希望增强师生互动的效果,能够实现教师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定的目标,是动态评价理论的核心。Burns(1998)认为有效的“中介性学习经验”是增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分阶段对不同程度的被试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检视不同教学介入的效果,确认有效介入,提高评价认知能力的效率。介入与评价活动中,师生互动的方式有面对面互动和间接互动。在不同的介入环节,介入与评价活动各有侧重。传统评价方式中,师生互动不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发展,只是寻求帮助完成任务和提供情感支持(Poehner 2008),互动方式单一,介入与评价活动的界限模糊。为了促进学习者的能力不断提升,教师有必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介入任务,这就使得评价活动必然是高度动态的,相应的教师责任和学习者表现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评价本身最大程度地接近了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Lidz, 1997),让评价者了解到学生的未来“所能”。这种评价模式对有效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指导教学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上为一个完整的写作教学介入与评价周期——边教、边学、边评、边发展。为了跟踪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过程,研究者设计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所需的教师介入支持、学生对这些介入支持的反馈以及写作认知心理变化和动力延续的状况等。研究者还在下一轮介入与评价周期开始之前组织学生座谈,就写作过程各个步骤的教学介入措施征求反馈意见。

三、学生主动性

本文的DA模式突出学生写作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介入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本质发生了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二语能力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侯杰2011)教师不是单纯地判断学生的问题、评价学生的表现,而是通过诊断问题,调整介入的内容和方式,推动学生认知水平向前发展,逐渐形成接近某个具体目标的写作能力。这种师生互动的实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结果是学生比传统评价方式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写作过程当中,从选题、组织论据、写作初稿、自评与互评,到修改,包括一改和二改,都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和较持久的动力。Poehner (2008)通过二语为法语的学习者动态评价项目发现学习者在动态评价活动中会产生自主性,即学习者的自我中介、自我管理和对语言知识进行自我构建的倾向。这种自主性体现在评价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如利用教师提供的修改策略和互评策略进行自我介入,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以实现自主发展。

传统的结果写作教学模式把教学与评价剥离开,对学生的评价是终结性的,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发展为目标,因此缺乏目的性明确的教学介入,学生无法形成有效的“中介性学习经验”(Mediated Learning Experience),与教师的互动活动无法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学生看不到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导致兴趣和动力不足,写作水平徘徊不前。

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写作三稿,两次评价同伴的作文,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突出了写作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学生“三写其稿”激励了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作文,写作自主性不断增强。两次评价让同一个同伴评价初稿和二稿,培养了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和自主责任意识。这样做也有一个连贯性,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推理判断和得出准确结论的能力。学生的评价技能逐步趋于熟练,继而内化、迁移为他们的写作能力。这是教师介入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可以实现的目标,体现了动态评价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Lidz C. (2003). Dynamic assessment (Learning potential testing, testing the limits) [A]. In R. Fernndez-Ballesteros (ed.).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C]. London: SAGE. 337-343.

[2] Vygotsky L.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3] 曾用强. 过程化的写作评估模式[J]. 福建外语,2002(3).

[4] 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 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实验[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5] Williams J. Teaching Writing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M]. Boston: McGraw-Hill, 2005.

[6] Feuerstein R. The Dynamic Assessment of Retarded Performers: The Leaning Potential Assessment: Device, Theory, Instrument and Techniques [M]. Baltimore: University Park Press,1990.

[7] Bums M. S. Vye N. J. & Bransford J. D. (1998). Static and Dynamic Measures of Learning in Young Handicapped Children. Diagnostique 12, 2:59一63.

[8] Poehner M.E. Dynamic Assessment: A Vygotskian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L2 Development[M]. New York: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8.

[9] Lidz C. (1997). Dynamic assessment approaches [A]. In D. Flanagan, J. Genshaft & P. Harrison (eds.).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 Assessment: Theories, Tests and Issues[C].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81-296.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6

回顾这十年,语文课程与教学在“课标实验稿”的指引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表现为教师观念的转变。新课程的实施对全体教师不啻是一次思想观念的大洗礼,不仅革新了教师固有的理念体系和话语系统,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二是表征为课堂教学的进步。课堂正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逐步呈现出以人为本、民主和谐、自主合作探究的态势。三是体现为师资队伍的群体性成长。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行政关注和大规模、多角度培训,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与发展,一批新生代名师正悄然崛起。

上述变化与发展不仅让我们亲身体验到课程改革的成果与收获,更让我们对这场教育变革的基本理念、基本方向和总体思路增强了认同,坚定了信心。然而,和十年前相比,当今世界,其社会经济文化的格局都有了太大的变化。时代的进步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课程标准的修订正是顺应了这样的形势。仔细研读“课标修订稿”便不难看出: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其实是一个“变易与不变”、“守成与超越”的过程。

那么,“课标修订稿”相对于“实验稿”,究竟有着怎样的变化与发展呢?下面试从“坚持”和“调整”两个方面略作阐释。

一、“课标修订稿”对课改基本理念的坚持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这次修订,在“课程性质”部分增加了这样一句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表述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明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二是说明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语文是什么”历来莫衷一是,有说“语言文字”,有说“语言文学”,有说“语言文化”。而“课标修订稿”的界说告诉我们:语文课程要学习的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需要掌握一定量的字和词,但并不是记得成千上万的字词,就算学好了语文,还需要掌握由字词构成的言语运用范例,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从而学会获取信息和表达交流的技巧。

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历来讨论最多最热烈的莫过于“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我国语文教育界,“工具性”之说是对语文课程中一度以“政治性”“思想性”取代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状况的拨乱反正。而后来大力倡导“人文性”,其背景则跟语文教育过度的“技术主义”“功利主义”危机有关。“课标修订稿”保留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表述,并把“实验稿”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句,上移到“修订稿”的“导语”部分。“课标修订稿”对这一课程性质的确认与完善再次清楚地表明:“工具性”“人文性”两者是统一的,语文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着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核心――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又始终负载着人文内涵,语文课程的实施应将思想情感的教育融入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之中。这是当下语文课程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

2.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标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有四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标修订稿”继续保留了原有的四个标题及基本精神,也对一部分内容和语言表述作了修改和调整。其基本精神是:第一,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第二,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人文性特点、实践性特点、汉语言文字特点以及综合性特点,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第三,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借鉴当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第四,坚持“课标实验稿”中提出的“素养―养成”的课程实践模式,改变片面追求熟记学科知识点的倾向;第五,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意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第六,坚持语文课程的创新之道,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

3.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地位。“课标修订稿”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种“基础性”、“奠基作用”在“课标修订稿”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最为显著的就是对于写字教学的重视。

“课标修订稿”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此外,还要求习作教学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这些文字,无不体现了“课标修订稿”对小学语文基础性的坚持和回归!

二、“课标修订稿”对一些概念与思想的调整

这次修订,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在新形势下的“价值追求”和实施改革的“行动方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特别强调,语文课程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第二,进一步明确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进一步突出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国语言文字的运用,围绕这一目标,突出了实施的基本环节和要素,增强了操作性。

此外,“课标修订稿”还对一些概念和内容有所调整或增删,力求对课程改革精神的表达更加准确贴切,并对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比如――

“课标修订稿”把“实验稿”“基本理念”中关于“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一观点的陈述移到了“教学建议”中去。这一调整既体现了对该观点的坚持,也兼顾了课改十年在这个问题上的实践进展。

“课标修订稿”将原“基本理念”第四条第一段的结尾“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修改为“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其含义是,当语文课程建设的成果落到学生身上,就应当体现出综合的效益,并彰显出取得这种效益的过程和方式,修改后,突出了当前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素养―养成”。

针对阅读教学理性分析有余,感性认知不足,课标重申“阅读能力的综合性”,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强调感性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感性地揣摩课文是一切理解、探究的基础。

针对教师在“理解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问题上的思想困惑和实践误区,课标明确提出:“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有创意的阅读,是建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的,两者并非对立或取代的关系。

针对教学中教师架空教材、无度超越文本,课标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增加了“教科书编者”作为阅读教学中对话的主体之一,要求教师在钻研、理解、把握的基础之上实现合理的开发与创造。

针对朗读教学中“拿腔拿调”“矫揉造作”的偏向,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课标还对语文教材的编写提出更多具体要求,如“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内容适量,便于实施”,等等。

……

以上只是对“课标修订稿”一些初读的体会,对于“课程标准”中一以贯之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求真向善的追求,儿童本位的取向,以及其他修订内容,读者还可以参阅后文同行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的解读。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7

关键词: 新课标 高效语文课堂 自学稿 小组合作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教育的一切方法都必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而且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同时它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充分参与的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最终学会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们使用自学稿和分组合作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自学稿”是指在教学之前,由教师执笔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文字材料,为学生自学提供助学作用。以往的语文课课前预习,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而我们编写的“自学稿”尤其强调预习的可操作性。课前预习除了基础知识的准备外,往往是比较宽泛意义上的学生的自我准备,教师会指出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自我的选择。这个选择的过程是教师不能包办代替的。只有坚持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对课堂学习产生一种渴望,形成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态势,正式的课堂教学就在这个基础上展开。

40分钟的课堂是这样来分配时间的,5分钟核对自学检测答案,15分钟老师创设问题情景精讲点拨,10分钟师生互动交流探究,10分钟课堂练习、反馈与点评,这四部分是和小组合作学习同时进行的。小组这样来分,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是不同等次学生合理搭配,每位同学都是某一学科的发言人,当然,一段时间学科的发言人要换一下。

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针对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意见观点都在发言人这里集中,课堂上展示,教师要评出发言明星,优秀小组。

师生按“自学稿” 和“小组合作”互动教与学,使主导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在利用“自学稿”进行课堂教学中,我们力求做到设计题目有趣味、内容新颖、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展示,从而达到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移。课堂上,要形成一种人人都想发表意见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充分讨论之后,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才算充分参与课堂。

传统语文课堂往往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现在“自学稿” 和“小组合作学习”则突出学生的“思”。预习中学生先读课文,根据导学预习要求独立思考相关问题或自主提出问题,并动笔写下,然后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交流,分组讨论发表各自观点,展示知识发生、发展的思维过程,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分享学习的过程,在主动建构中提高课堂效益。

“自学稿”和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对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合作伙伴,教师应有开放、民主、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和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乐于探索,独立思考,善于合作,注重总结。自学稿和小组合作学习是紧密结合的,自学稿中的题目设计除了自学的内容也要体现小组便于讨论和发挥的题目,这样,课堂就充分的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讨论的问题也更有针对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在新课标下,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充分展现自我的特长和观点,让学生做真正学习的主人,才是我们教师要思考的。语文新课程呼唤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真正以人为本,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质疑、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动起来,从而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究语文未知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名师讲述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徐学福 房慧主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5 第一版

[3] 《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赵国忠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教师表态发言稿篇8

高校学报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的教育功能

高校学报是高校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2]。国内学者指出,高校学报在研究生培养中具有教育者的地位[5]。由于科研人才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过程,学术期刊特别是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决定了它育人的必然性,编辑资源决定了它育人的可能性,其自身发展决定了它育人的必要性,其社会责任决定了它育人的迫切性[6]。青海大学学报现有的4位专职编辑均从事过教学和科研工作,使其协助学校培养新人成为可能。硕士研究生阶段正是人生充满活力与创造的阶段,他们是科研的生力军,高校学报编辑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耐心培育,精心挖掘,目的是在硕士研究生作者群体中形成一种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使研究生论文真正成为高校学报稿源中值得重视的一部分;使高校学报充分发挥其积极的辅助教育功能,从而间接地帮助研究生养成扎实、认真、严谨、潜心钻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科研作风。高校学报编辑的教育指导作用高校学报是很多研究生发表首篇学术论文的园地,编辑的指导将对他们以后的学术写作态度、风格和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学报编辑对研究生承担着重要的指导任务[3]。高校学报编辑应树立“服务育人”的思想,由于高校学报刊发本校研究生的稿件居多,这给编辑与硕士研究生及时联系和面对面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编辑应结合审稿专家的意见与自己在编辑稿件中所发现的问题与作者进行直接沟通,对稿件内容较新,但缺少写作经验的作者,应及时地帮助他们找出科研设计的欠缺之处,结果和结论与理论联系之处,耐心指导作者提炼研究内容,组织文章结构,补充重要数据,指出语言表达的欠缺之处,指导作者在图表的设计上要有自明性、要清晰,要能解释结果。帮助作者正确著录参考文献,并指导学习国家相应的标准和编辑常识。而这些知识和技能,研究生是很难从导师那里全面学到和学会的。所以在学术论文写作等方面,高校学报编辑发挥了独特的指导作用,在稿件加工处理过程中,高校学报教育者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并履行了教育者的职责。另外,同硕士研究生作者面对面沟通时,通过诚恳的言语、热情周到的服务,即尊重了他们的劳动成果,让他们清楚问题在哪里,以后如何避免,又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7]。对于研究生投来的综述性质的论文,我们要将《学报》主要是通过约稿的形式获得综述型论文的要求告知他们,并欢迎其将研究内容部分投稿给学报。

接受研究生论文要注意的问题

推荐期刊
  • 教师
    刊号:46-1072/G4
    级别:省级期刊
  • 华夏教师
    刊号:10-1045/G4
    级别:部级期刊
  • 教师博览
    刊号:36-1222/G4
    级别:省级期刊
  • 英语教师
    刊号:12-1319/G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