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内科护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3-22 17:36:52

内科护理论文

内科护理论文篇1

1.1方法:对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其进行传统的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则在此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即进行护理中风险因素的评估、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等。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

1.1.1对患者的管理:首先,在患者入住我院后,要保证其不发生意外伤害。可以通过在医院洗手间或走廊设统一扶手、保证地面干燥、安装夜间照明灯等措施来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其次,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初入我院的患者介绍我院的具体情况以及其病情状况,让其摆正心态,增强自信心,缓解甚至消除焦虑、悲观的情绪,进而提高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配合度。

1.1.2对疾病的评估:护理人员每日进行病房巡视,对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对于潜在的风险因素事先制定相应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平稳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疯癫症、智障、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等)要进行重点监控。

1.1.3对医护人员的管理:首先,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日常操作程序(无菌消毒、静脉采血等),提高心理素质及对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对于那些刚进入医院,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新护士,就采取“老带新”的制度,让有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护理人员指导新护士工作,帮助新护士成长。

1.1.4对相关护理制度的管理:完善内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准则,对内科护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要求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其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风险意识,提升自身护理水平,避免风险的发生。

1.1.5对医疗器械、环境的管理:对于治疗药物和医疗用品要进行定期检查,及时补给,确保资料设备运行正常、急救药物准备充分。同时,还要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卫生,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打扫,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1.2观察指标:此次两组对比的指标有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投诉率等。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P<0.05即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常规护理管理的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例数为15例,发生概率为30%,而经过常规护理和风险管理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的例数为4例,发生的概率为8%;实验组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有38例,满意度为76%,对照组中对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的有患者48例,满意度高达96%;实验组患者中进行投诉的有10例,投诉率为20%,对照组中进行投诉的有1例,投诉率为2%。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科护理论文篇2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级大专护理8、9、10班18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随机分为试验组91名和对照组90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采用同一版教材,由同一授课教师根据案授课。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提前预习,教师精心备课,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进行讲解。

1.2.2试验组

采用PBL教学法,具体步骤:(1)课前提出问题。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通过典型病例提出问题。如讲授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护理时,给出典型病例,提出如何正确测量及判断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界定标准,高血压病的护理分析,高血压病的应注意的生活习惯以及如何用药等问题。(2)学生课外解决问题。根据平时学习成绩、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组,每组包括不同层次学生。学生课外以组为单位通过教材、教师推荐的参考文献、互联网、各类医学数据库等各种途径寻求答案,组内同学将资料汇总、分析、讨论,制定答案。(3)课堂辩论分析问题。各组论述自己答案并为自己答案辩护,组间可相互质疑、辩论。(4)教师总结分析。教师根据各组答案选出最佳答案,并给出参考答案;对各组的优缺点进行点评,并一起回顾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1.3观察指标

(1)根据考教分离原则,期末由教务科统一命题对两组进行理论考核以及临床护理病历书写考核。(2)制定统一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不记名填写,评价分析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发出181份,收回181份,全部有效回收。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3.1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研究患有内科疾病患者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诊断和处理患者的健康问题,以达到促进和保持患者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同时也是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学科的基础,其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知识整体性强,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大专护理学习中的主干课程、重点课程。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广大内科护理学教学者常常研究的课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师讲授,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但容易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步入临床后不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3.1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PBL教学法通过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后由学生课后自主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寻,同时通过讨论等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使得对知识点的记忆变得更加深刻,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护理病历书写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表明PBL教学法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付雪连等通过对国内护理专业PBL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认为PBL教学法在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病历书写考核成绩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3.2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PBL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搜寻、查找知识来解决问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组研究中,试验组学生对于PBL教学法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从课外参考书籍、网上专业数据库等寻找答案及对策,在完成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检索查阅文献的能力无形中得到提升,同时随着课外阅读量的增大,其知识面不断得到拓宽,这在本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证实,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答案汇总、组内以及组间讨论答案的这一环节,需要学生书写护理文书、组内同学间沟通、陈述小组答案以及为其辩护,这就对学生的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有一个很好的培养作用。

3、总结

内科护理论文篇3

1.1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采取对比(P>0.05)。

1.2管理方法

甲组60例均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而乙组则均采取组长负责制的分层管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建立管理小组:根据科室护士的学历、资历以及职称等选择出3名组长,然后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将护士分为3组责任组,分别由3名小组长负责管理,最后由科室护士长领导3个小组制定分层管理方案。要求责任组长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与护理的工作量安排当天值班的责任护理人员实施分管患者,部分并且严重者有责任组长亲自管理。各组责任组长在管理中要对其他责任护士的护理情况、护患互动等进行指导、观察记录,保障本组责任护士的护理效果与质量[3]。②实施方法:由于该院消化内科各责任组及小组组员、患者数量比较固定,因此以双班制进行护理管理,由责任组长副总行政班,且8h务必在岗、24h负责制。同时其他责任组至少每天1名组员整班,责任组组员中午休息时间段则由整班的这名护士负责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使一天中的护理管理具有连续性。此外,护士长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各组组员进行合理调配,排班的时候以新老责任组员搭配,并且在护理管理高峰期增加责任组组员数量。上一责任组完成护理工作后,在第二天早晨交班时由下一组接班的责任组组长带领其他组员共同完成上一组未完成的护理管理工作,以便保障患者的护理管理。最后,由3组责任组组长对本组组员进行每月1次考核,最后由科室护士长进行评分,并且对各层组员开展交流学习,加强责任组组员的综合技能与素养[4]。③护理管理质量监控:各组责任组组长对自己组内成员的整体护理质量展开评估,以保障整体护理管理水平。责任组组长每周开展治疗监控并将组员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并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而科室护士长每天对病房加强查房2次,每月组织各责任组展开护士会议1次,对各层责任护士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改善护理质量的措施,保障护理质量的同时,提高消化内科护理科室的管理水平。最后,由护士长对各组组员绩效情况进行考核,同时给予相应的奖惩[5]。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投诉率、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整体护理满意度评分。其中,患者的整体护理满意度评分运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量表进行评分,分值是0~100分,若评分≥90分,则视为非常满意;若评分为70~89分,可视为基本满意;如评分低于70分,则视为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均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取来(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来表示,应用χ2来进行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投诉率

两组住院患者均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管理后,甲组60例中有5例患者投诉,投诉率是8.33%;乙组60例中无任何患者投诉,投诉率是0.0%;乙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管理的投诉率显著低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14,P=0.0034<0.05)。

2.2对比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两组住院患者均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管理后,甲组60例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不良护理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6.67%;乙组60例中无任何患者发生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是0.00%;乙组患者在该次护理管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36,P=0.0064<0.05)。

2.3比较两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对该次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评分

该次研究的120例住院患者均资源参与了该次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评分,其中,甲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是(84.6±1.0)分;乙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是(98.8±1.0)分,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然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766,P=0.001<0.05)。

3讨论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患者的满意度能客观地表达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与质量[6]。该次研究中,乙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然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运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此外,采取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的乙组患者,在护理投诉率、不良时间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甲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运用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能够提高责任组组长的责任心,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对自己、对其他责任组员的护理效果、质量进行纠查,并且在科室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开了护士会议,通过各责任组组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使某些不良事件及时得到预防,达到安全护理的效果。此外,护士长将科室的各护理人员通过资历、职称、年龄等进行细化分组,并且明确了具体的护理工作内容与流程,加强对病情严重者的护理管理,能够显著提升这个护理管理效率[7]。

综上所述,将组长负责制的分层管理方式学科、合理地运用到医院消化内科的日常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护士的护理质量,使患者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保障了该科室的整体护理管理效率,该护理管理模式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作者:李英栋 单位: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

[参考文献]

[1]明晓丽,鲁谨.护士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012,22(1):69-71.

[2]李群,黄妙琴,黄转宜.急诊护理管理中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的护理价值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1):176-177.

[3]孔丽梅,余燕,张朵朵,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6(9):270-271.

[4]孙梅花,陈华,彭华娜,等.责任组长负责制排班模式在胸外科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1(14):66-69.

[5]朱玉培.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28(8):119-120.

内科护理论文篇4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风湿内科就诊的患者,从中选取20例发生护理伦理问题的个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41.2±3.5)岁,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理疾病或意识障碍,排除他因导致的护理伦理问题。且征得患者同意,将其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同时选取我院40例护理人员,以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价其伦理护理能力,其中护士25名,护师13名,副主任护师2名,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2.2±5.2)岁,其中中专学历21名,大专学历8名,大学及以上学历11名。

1.2研究方法

收集所有病例资料、护理内容,统计护理伦理问题的类型,并进行原因分析。以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统计受调查护理人员对伦理护理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结果

通过总结分析近些年风湿内科护理伦理问题发现,其中13例是由于对患者隐私部位护理不当引起的,4例由于患者合并感染性疾病引起的,3例是由于人文关怀程度不够引起的。而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显示,其中19例护理人员对基础伦理护理知识掌握不到位,占47.5%,13例护理人员面对伦理问题时做出错误选择,占32.5%,另外还存在护理人员对患者合并的感染性疾病存在恐惧心理,对患者未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未遵患者家属合理护理需求进行针对性护理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风湿内科护理的效果。

3、讨论

风湿内科作为临床治疗风湿性疾病的科室,在临床各个科室之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相关研究显示,在其他各个科室普遍存在的护理伦理问题,在风湿内科也同样存在,而且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不仅仅会对风湿内科的日常护理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就医情绪的恶化,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医疗纠纷。因此,本组探究通过选取我院风湿内科的相关护理病例,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3.1护理伦理问题的主要分类及原因分析

如上文中结果所示,13例是由于对患者隐私部位护理引起的,其中11例为男性患者,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面对女性护理人员而产生遮羞心理;而3例是由于人文关怀程度不够引起的患者均为女性,这与女性患者心思细腻也存在一定关联。而综合分析,可以将伦理护理问题分为三方面:其一是基于患者遮羞心理而存在的隐私护理问题,这是临床护理一大难点,而且由于护理人员多为女性,护理男性患者时难免会进行护理,因而引发伦理问题;其二是基于患者合并疾病的传染性而存在的恐惧心理,进而导致的消极护理问题。但是由于风湿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重点并不是对传染性疾病的护理,因而容易因自身的恐惧心理而造成消极护理,引发伦理问题;其三则是基于人性化护理而引发的人性化伦理问题。

3.2影响风湿内科护理人员伦理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

首先,部分护理人员对护理伦理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比如不明白什么是护理伦理,不知道如何辨别可能存在的护理伦理问题等等;其次,部分护理人员由于自身护理水平与素质不高,对待伦理护理工作的积极性也不甚相同,如存在消极护理、护理恐惧心理等等;最后护理人员面对护理伦理问题时没有准确的辨别能力,比如在医师未到场的情况下,护理人员无法独立进行判断;护理人员面对两难选择时,无法有效贴合护理伦理理念进行最佳选择等。

3.3解决风湿内科伦理护理问题的积极对策

结合我院风湿内科护理实践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予以改善:首先,要培养护理人员护理伦理的意识,开展伦理护理强化学习班,对个别伦理护理意识较为薄弱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其自身伦理护理意识,也可以在新老护理人员带教实习中,融入护理伦理的带教实践,使新入门的护理人员可以快速掌握护理伦理的精髓。其次,要引导护理人员在伦理问题面前做出正确选择,鉴于一些护理人员自我抉择意识较为薄弱,可以在临床带教中以突出护理实例为教学点,侧重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单纯进行护理伦理培训不能从根本上改善风湿内科伦理护理现状,因此制定有效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也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想改善并提高风湿内科伦理护理质量,最关键的还是要培养“以人为本”护理观念。目前我院所采取的相关对策就是从“以人为本”护理观念出发,进行一系列改善护理模式的措施,且就施用情况来看,显著降低了护理伦理问题的发生率,而且护理人员的伦理意识也有了极大提高,获得了患者的广泛认可。

内科护理论文篇5

1.1基本资料选取

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的的平均年龄为(47.9±13.5)岁,患者多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将这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病因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呼吸内科的护理要求并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除了基础护理以外,还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追踪和监察,工作的重点为呼吸频率和深度,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比如咳痰、咳血等症状做好详细的监察和记录;(2)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3)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和过敏药史,合理用药;(4)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院方的治疗;(5)环境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对于环境的要求相比之下要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具体应该在日常中定期为患者清理病房,对病房进行全面的消毒,保证房间的通风换气以及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

效果分为四个等级:(1)痊愈:病情得到遏制,患者开始恢复;(2)好转:患者在接受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有了明显的减轻;(3)未好转: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没有明显的变化,且有加重的迹象;(4)死亡。

1.4统计学方法运用

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根据我院的研究治疗,8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之后,有40例患者痊愈,25例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13例患者的病情无好转迹象,2例患者死亡。

2.讨论

随着医学水平的整体发展和模式的转变,最大程度的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改善患者护理干预的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受疾病及自身身体情况的影响,普遍存在反应能力和活动能力下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水平,以外事故的发生几率较之常人或其他疾病的患者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1心理护理组呼吸

内科重症患者,往往是年龄较大的老者,我院的研究中有很多这样的患者由于病情加重,生活自理情况就受到了影响,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很容易产生抑郁、焦躁、偏激等负面情绪。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沟通,这对于患者的恢复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相对的来看,心理护理的效果不及机械护理。但是,我认为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应该在其中加入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给予患者信心和良好的治疗氛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环境护理

前文已经提到了,呼吸道疾病相比于其他疾病来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环境护理就是要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治疗和恢复的环境。

3.总结

内科护理论文篇6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3.2±1.2)岁,其中脑梗死56例,短暂性脑缺血9例,其他疾病15例;观察组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3.4±1.9)岁,其中脑梗死56例,短暂性脑缺血10例,其他疾病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不同疾病种类的患者根据相应的常规护理步骤依次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指导下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每例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进行评估,对评估所得的个性化问题制订应对的措施,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除此之外,还要在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对护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进一步改进,使患者受到细致、优质的个性化全面护理。将两组的护理质量评估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1.3评估标准

1.3.1护理质量评估根据本院对疾病护理操作相关的护理标准对每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表现进行评估,总分值为100分,评估分值达到90分及以上为优良;分值在80分以上为合格;分值在80分以下为不合格。

1.3.2患者满意度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收集和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问卷填写项目中有3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为总满意。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估比较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5.0%,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7.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0.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临床治疗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护理模式得到改善,新的护理模式逐渐增多。护理指引体系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在配合临床治疗的同时,对患者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受到患者的好评,由于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护理的运用中相对较为缺乏,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探讨使之得到完善和发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5]。本文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护理指引体系的应用进行探讨,从结果可以看出,其相对于常规护理来说,护理指引体系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大大提升了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兼顾了患者自身的特征、需求以及临床医师的治疗技术,并且加入了人性化的干预,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4总结

内科护理论文篇7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病患100例,随机地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1.5±2.3)岁;高血压12例,冠心病16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心力衰竭10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0.8±2.5)岁;高血压13例,冠心病15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力衰竭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症类型等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有可比性。

1.2人性化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基本常规护理法,操作相对简单,主要包含药物变更,维持病房卫生整洁有序,物品整齐摆放等。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8±2.5)岁,大都为老年群体,不论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均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老年患者前往医院就诊,极易出现更复杂的精神反应,产生抑郁、焦虑及高度紧张等消极情绪,严重时脾气易怒,极可能发生患者顶撞医护人员的事情。鉴于老年患者对入院治疗较为排斥,护士要始终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位患者,与其主动交谈,尽早了解患者病情进展状况及主治医师的治疗方案,弄清患者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护理或治疗中的每个问题,使患者逐步驱散疾病所带来的心理阴霾,端正患者的心态,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

1.2.2营造人性化的住院环境

对于心内科患者而言,良好的住院环境会加速病症治愈及康复的进程。医院方及护士要千方百计搞好病房内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更新,同时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护士每日定点彻底打扫卫生,做到病房内一尘不染,保持室内外通风及空气畅通,完成室内的灭虫及消毒任务,为患者创设温馨、和谐的住院环境。

1.2.3药物护理

心内科患者多数为老年人,记忆力每况愈下,常会发生错服或漏服药物的问题。为此,护士要严加管理患者的用药,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患者,要做好相应的服药监督及服药护理工作。例如,服用降压药物易造成性低血压,则要提醒患者起床及变换时动作要轻柔;服用催眠类药物会造成头晕或精神不振等症,护士就需让患者卧床休养,切忌运动。另外,护士要依照每位患者排便的时间特点,科学安排泻药的服用时间,避开夜晚排便,防范患者晚间病情突变。

1.2.4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是人性化护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护士态度要随和,语气要柔和,话语要平和,所选用的时机还要恰当,以尽快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与患者将心比心,提供更优质的人文关怀,使护患融洽相处。

1.3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满意度的指标包含: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7.5±2.3)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9.9±2.1)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P<0.05)。对护理的满意度: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1例(22.0%),满意28例(56.0%),不满意11例(22.0%),护理满意度为78.0%;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18例(36.0%),满意31例(62.0%),不满意1例(2.0%),护理满意度为98.0%。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内科护理论文篇8

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的是学生的“学”,认为学生是在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以及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中完成知识的累积,实现能力的提升,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仅仅是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和促进者。维果斯基(Vogotsgy)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突出了职业“环境”在知识意义建构中的影响作用。行为导向教学认为,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作为目标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行动中,实现学生的认知、社会、情感方面的整体塑造。理实一体教学是起源于实用主义理论,基于能力本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注重的也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理实一体教学其实质就是建构主义理论、行为导向学理论的整合与应用。高职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类型,既有别于“学科研究型”的高等教育,也有别于“能力本位型”的中职教育,兼有“高等性”“、职业性”与“社会性”等综合化特性。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技能”不是通过抽象的理论教育所能掌握的,它必须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得到。因此,理实一体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点。

二理实一体教学改革意义

“理论实践一体化”是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是知识与能力相互渗透、相互转换、相互促进的必经之路。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整体的组合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真正实现空间和时间同步、理论和实践交替、直观和抽象交错,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体现的是学以致用、手脑合一的职教理念,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达到职业能力的提升,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的是职业能力的培养,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学方针,同时也能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三理实一体与传统教学

比较世界近代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创建了“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体系。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理实一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区别点在于。

四内科护理学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构建方案

“内科护理学”是高职护理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内科护理过程就是护理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综合体现过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内科护理学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旨在改变传统内科护理学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通过创设理实一体的内科护理职业情景,以解决患者健康问题为任务导向,融知识掌握、知识应用、技能实施为一体,在理实一体的氛围中,实现护理知识、护理基本技能、护理核心技能的整合发挥和应用,促进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同步提升,提高学生的整体护理能力。

1系统化构建思路

构建理实一体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从“内科护理学”职业情景设置、教学平台设计、项目任务确定、理实一体式教学课例设计、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由文化、基础、专业、护理、临床老师组成的跨学科型师资团队共同参与教学方案设计与评价,并借助“学生行动”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问题驱动学习,行动探索知识、参与推动应用、任务分层突破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理实一体的职业氛围中实现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核心技能水平的综合提高。

2优化教材结构,重组教学内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是教学实施的基础,教材编写必须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突出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有利于理实一体教学方法的顺利实施,既往的内科护理学教材往往延续了本科学科型教材特点,很难适应理实一体教学需求,因此,对于教材进行内容和结构上的改革与探索很有必要。依据课程特点,本研究中内科护理学教材编写体例按照典型案例、项目任务、理论基础、任务驱动、项目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其中,任务驱动则依据护理程序要求展开,分别从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达成任务三个环节进行。为了显示疾病处理流程的动态性、多样性以及个性化特征,也为了综合评价学生对项目任务的达成度“,项目评价”过程以A3型题型习题形式出现,就病例进行分层提问,以此来综合判断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综合能力。这样围绕典型病例的健康问题展开,以护理程序为项目分层依据,以理实一体为教学手段,构建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有利于将整体护理项目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参与并实施整体护理过程,实现文化、基础、专业知识以及基础护理技能的综合应用,提高整体护理能力。

五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