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信息素质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0:19

信息素质教育论文

信息素质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信息、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在信息社会中,创新型人才所需具备的诸多素质中,信息素质是其中的基本层面。什么是信息素质,国内外学术界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一致的观点是: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培养人才信息素质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信息素质的培训与教育,即培养学生了解信息知识、识别信息需求、检索信息资源、分析信息含量、评价信息价值、有效利用信息、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教育活动。

信息素质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信息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信息素质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富实效性。

一、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是信息素质的不断完善过程。

创新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信息为中介而进行的,没有信息,创新教育就无法实施。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

1.创新意识发源于信息意识。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的内容从广义来看,应该包括发现意识和发明意识两个方面。发现意识就是有意识地发现新事物新问题,发明意识是指自觉地进行创造新的事物,创造新的技术或方法的心理活动。而这两种意识活动都源于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感知和需求的能动反映,包括捕捉判断信息,并及时抓住有用信息的敏感力。一个具有敏锐信息感受力的人,可以从大量司空见惯的、甚至微不足道的事物和现象中捕捉到可利用的有价值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发现意识;同时,他还会将所获取的信息重新整合,使之产生新的价值,这就是所谓的发明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的人,才有可能在貌似平凡的事物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产生新的观念和想法。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信息意识是其感知的来源。因为缺乏信息意识的人,就缺乏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就不可能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也就不可能有多种知识的积累,更不可能出现新知识的火花和新观念的创新。

2.创新思维的训练要依靠信息源的指导。创新人才不仅具有创新意识、还应具有创造性思维。知识不是完全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一定的训练,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图书、期刊、音像材料以及从因特网上获取的各种信息、数据库等)而获得。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要学会并自觉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探索,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自主的学习方式必须依靠正确的信息源的指导,学生只有具备了对信息资源的鉴别和选择能力,才能不拘泥于课堂的讲授,通过自主寻找学习材料,了解更多知识,发现更多值得思考的内容。

3.信息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的能力。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利用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等。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个体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有效地收集各种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通过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的方法。信息处理能力是指人们对于信息的阅读、存储和加工能力。信息技术的利用指的是对于网络、多媒体计算机、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存储与处理技术的掌握。信息整合和信息传播能力指信息主体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与加工,重新生成新的信息,并将这些具有创新意义的信息传播给其他用户的能力。

上述因素都是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与素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更多地依赖于各种系统软件的处理。从自然科学领域到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的研究都不同程度上地依赖于人们对于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很难想象,一个连起码的信息技术都不会利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无所适从的人,能在科学研究上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和观点。因此,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在学习或工作中有创新精神的人,其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显然会更胜一筹。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能力是培养信息素质的目标。创新与一个人的信息素质是分不开的。在信息社会里,谁的技术创新能力强,谁拥有创新型人才,谁就能赢得发展优势,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1.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作为素质教育重要部分的信息素质教育当然也应该服务于这个总体目标。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以高尚的人格主体精神为核心,身心健康为前提,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为两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全面教育,目的要使每个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各类专门人才要求的素质结构,成为人格完善、和谐发展的专门人才,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因此,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创新人才。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只是科学素质、技术素质、工程素质等方面,同时还必须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信息素质、文化素质等。信息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应当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2.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讲授基本的信息理论、认识各种信息源的特点及搜集方法、让学生学会随时按照自己的兴趣或研究方向,进行相应资料信息的采集、获取、整序、分析研究和利用,实现知识的扩展和学科间的交叉,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发展和学科间的联系,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创造力。信息素质教育不仅是培养用户的文献信息检索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用户对现代信息环境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运用信息的自觉性、主动性、预见性和独立性。也就是说,从信息素质教育的本质内容来看,它是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创新的能力。

三、信息素质教育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信息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人也是善于自主学习的人,而独立自主地学习正是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素质。

信息社会要求人们不断地对付和处理各种新的挑战与危机,信息量的增加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以掌握新的知识。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划分成为历史,学习成为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事情。这意味着学习将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重要。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资源急剧扩张的情况下,知识老化周期加速,一个大学生无论他所学的专业知识多么现代化,多年以后,都会碰到相对应用领域而言的专业知识过时问题。据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统计:美国大学毕业的科技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只有12.5%是在大学阶段获得的,而87.5%则来自工作实践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主动地获取知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更需要主动地、独立地、个性化地获取信息,所以要求学生在信息时代的新学习模式中,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即从“学会”转向“会学”。大学生只有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才能够主动地去获取各种信息,才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顺利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能使信息素质教育取得长足发展。

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了近十年,真正把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作为问题来研究和看待是从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在很多高校,对作为信息素质教育重要课程之一的“文献检索课”重视程度很不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选课学生人数偏少、课程安排缺乏连续性、课程的投入与实验设施不能满足课程发展的需求。在部分高校实行的课程改革中,受冲击最大、压缩学时最多的公共选修课就是文献检索课。有些高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开设“文献检索课”。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总学分数、与其他专业和基础课程冲突的影响,许多学生虽然对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最终仍只能放弃学习的机会。由此可见,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进一步完善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改革相应的课程内容,重视对现代信息资源的介绍与利用,明确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将信息素质教育放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把握。

信息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综合培养,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基本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方法,还要通过信息理论的指导,使他们能自主地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和传播信息。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信息,针对大学生的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阶段,要设置不同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不断变化而修改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获取、评价和存储利用等能力,通过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全力造就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成为信息时代真正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赵建明.信息时代的学习执照——谈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4(26):30-34.

信息素质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不足

美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近年来,美国高校十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教育部门开始意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198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奏响了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新篇章。随着教育部1985年《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及1992年《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文献检索课在我国高校开始广泛普及,并成为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

一、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

多年来,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虽然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存在的不足是不容人们忽视的。

1.信息素质教育在全国高校的实施缺乏统一规划

美国信息素质教育之所以能顺利实施,主要得益于权威机构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出面对信息素质教育作一个统一的规划和部署,这使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陷于一种无序迷茫的状态。

2.高校的教育职能部门对信息素质教育管理缺乏力度

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往往陷于图书馆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得不到教学管理部门以及院系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在高校教学改革的活动中,许多学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工作不但没有得到加强,教学任务反而被严重削减,因此文献检索课备受冷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第一,将信息素质教育等同于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第二,将信息素质教育片面认为是专业技能教育;第三,将信息素质教育认为是提高学习效率的辅助手段。这些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学校教育模式,制约着信息素质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开展及教育的效果。

(2)信息素质教育手段落后。目前,多数高校仍然以文献检索课作为唯一的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方式。模式是老三套:新生入学教育、讲座式教育、文献检索课教学。课程设置大部分为选修课,课时设置多的为一个学期,少的仅仅为几节讲座,而且课程内容陈旧、落后。虽然增加了计算机检索内容,但大部分仍局限于数据库如何检索等检索技能方面的应用,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方法等基本不沾边,缺少系统化的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综合信息素质的培养。

3.信息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涵盖面窄

教育部“四个文件”的下发,在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史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四个文件,就不会有文献检索课今天的成就与辉煌,现在的信息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但也必须看到,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信息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养与教育的课程,显然原文件的有关内容,特别是[1992]44号文件《教学基本要求》已经不适应新世纪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与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滞后。信息素质教育应该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知识教育、信息技能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高校现用教材是以国家教育委员会[1992]44号文件《关于印发文献检索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为依据编的,内容主要是信息技能教育,部分涉及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教育,内容陈旧又不全面,对学生信息素质的要求也不高,因此不适应新世纪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层次不分。学生年龄不同,程度不同,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也应不同,对不同的学生应因材施教。目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大多共用一套教材,教学层次不分。因此,实施本科、专科、研究生的分段教学也势在必行。

4.信息素质教育的理念陈旧、学生信息意识淡薄

信息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其中,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人成功地进行信息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核心。

(1)信息素质教育理念陈旧。信息素质包括信息知识素质、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信息道德素质。它们四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信息知识素质是基础,信息意识素质是核心,信息能力素质、信息道德素质是准则与保证。而我们许多院校把信息素质的培养仅仅理解为文献检索课教育,只着重于信息技能教育,忽视了理念教育,只重视手段应用,忽略了观念更新。

(2)学生信息意识淡薄。根据我们日常工作的观察和对部分

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信息的吸收程度有很大差别,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思路一般不是很开阔,往往局限在与自己所喜爱的某种信息接收上,主动捕捉相关信息的意识不够浓厚。另外学生的信息能力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分析鉴别能力较差、语言较贫乏、缺乏信息创新能力,不善于积累信息。

二、高校信息素质教育针对不足应采取的对策

做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相应对策。

1.强调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创造政策支持的环境知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的价值成为价值实体中的独立构成部分,信息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资源,对信息资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21世纪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很多发达的国家对信息素质教育非常重视,把信息素质教育看成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并认为信息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关键性的成果。吁请教育界权威机构和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信息素质教育在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性,要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为各部门人员的合作创造条件,并统一部署和规划,制定出具体实施准则和方案及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素质评估标准。为高校推行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促使信息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

2.制定科学的信息素质教育规划和切合实际的信息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各高校要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政策为依据并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指定出切实可行的信息素质教育规划。规划制定人应有校长、主管教学的领导、图书馆员、各院系老师和其他相关人员。规划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

(1)信息素质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还是选择某个年级或院系为试点,条件成熟时再全面推广,要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因为教育对象和范围不同,要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

(2)确定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应达到的信息素质能力和细则。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较高的信息道德水平,其别要加强对大学生信息检索、判断、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指定达到上述能力的课程方案,并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两门课程、几次培训讲座来实施完成。应该根据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制定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措施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素质教育。

A.对刚入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图书馆知识及图书馆利用的教育和培训,讲授图书分类法及图书馆对图书、期刊等的加工和管理、图书馆馆藏查询的使用方法。使新生了解图书馆,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并为以后学习专业数据库打下良好的基础。

B.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应注重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设信息基础理论课程,同时进行检索专业数据库技能的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插入专业信息及信息资源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重组和挖掘信息的能力,为全面学习中外文的专业信息检索与利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C.对四年级的学生应注重专业信息收集、获取与利用能力的培养。全面讲授中外文专业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重点在于明确表达检索需求,精确而有效地构建检索策略;介绍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的检索与获取;培养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全面、系统地掌握信息理论和技能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到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4)确定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类学生应接受不同程度的信息素质教育,也应达到不同程度的标准。目前我国暂未颁布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准则,各高校可参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也可通过社会需求的考察来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各院校情况的信息素质教育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既能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指南,又可为信息素质能力的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

A.在信息需求和获取方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要与学生信息需求的能力相协调,强调不同类型和形式的、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资源的利用,而且还要注重所获信息的成本与收益。

B.在信息选择与评估方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要与学生对信息的增值性、信息的矛盾性等性质的认识相一致。要求学生不仅对信息及信息的来源做到批判性评估,而且对所需信息能够进行有效而又高效率地评估。

C.在信息检索与应用方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要与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检索各种载体形式的信息相联系,并不断完善检索策略;在信息利用方面,能够将精选的信息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去;能够利用信息完成特殊的研究;能够遵守关于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的法律、规定、政策以及礼节。

D.在信息交流方面。要求学生通过与他人、与学科专家和从事实践工作的专家的交流,来不断地修整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

3.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与学校其他教育职能部门的协作与联系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推行需要在全校性的信息素质教育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学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和院系要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同时还需要信息素质教育教师与各院系的领导及专业教师、学校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等相关机构密切合作。合作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的重要基础。作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主干机构的图书馆,要争取学校主管领导的支持,注意加强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院系教学管理机构的横向联系与协作,制定一套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机制和教育评价体系,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并融入学校整个教学体系中,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学的良好局面。具体方法如下:

(1)图书馆参与学校教学规划的制定,承担图书馆知识、图书馆利用方法、信息基础理论、信息检索与利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2)图书馆与专业教师合作,在实现信息素质教育同时深入到专业课教学中,介绍某专业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检索技巧。并对学生提供像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这样的实践场所,并能给予辅导和咨询。

(3)积极与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等机构合作,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图书馆可以对平台的功能、建设模式提出要求,在此平台上进行教学内容建设,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

总之,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教育和熏陶。为了使信息素质教育在我们高校之间顺利实施,高校之间要建立信息素质教育经验交流机制,定期总结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使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再上新的台阶,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樊宏利.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5(2).

[2]王玲,康美娟.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实施策略[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4(1).

信息素质教育论文篇3

信息时代下,信息素质是一个高校毕业生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人才参与社会竞争必不可少的素质,根据美国图书馆学会对信息素质的阐述,可以认为,信息素质是“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获取所需信息,同时还应当懂得如何去评价、利用所需信息。”而信息素质的本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一种基本的能力素养

在当今信息膨胀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质量和不确定性造就了信息的超载局面,这就对人们选择利用所需信息的过程形成了挑战,对人们对信息的评价、利用、选择的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面对浩大的信息量时,为了保证所获取的信息是自己所需要的、完整的、真实的资料,人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手段来鉴别真伪,而这种能力就需要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来培养。

(二)一种综合的信息能力

信息素质涉及范围很广,包含人文、地理、社会科学、经济、法律等各个学科。信息技术成为支撑信息素质的有力工具,而信息素质又包含多方面内容,如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觉悟及信息心理等,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评价、搜集、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借助信息技术来获得所需信息,并完成鉴别推理。

二、信息素质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大众化、终身化的教育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趋势,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信息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并赋予其终身的学习能力提供了可能。并且,信息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通过教会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鉴别、利用,有效地构建了个人的学习知识体系,保证了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基础

目前,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人才,并在教育改革上也提倡“问题—探究”式的模式,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能够在自己独立的观察下进行探索活动,寻找答案,充分发挥了自身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信息素质教育现已广泛应用于各大高校,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体现。

(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我国经济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改革开放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使得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而高校毕业生如何选取有用信息,准确处理信息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状况。而信息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

三、高校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信息资源丰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推进改革,大部分都实现了信息自动化管理,并通过丰富图书馆内的信息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在图书馆内,几乎存有信息素质所涉及的所有学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国内外信息,逐渐成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主要载体。例如,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和建设,在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了大量的纸质文献的同时,还购置了大量的电子文献,以及多媒体教学等辅助系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馆藏文献,并积极引入各类数据库,丰富了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此外,部分高校还与其他高校联合建库,并加入全国数据库共享资源体系,这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文献的资源。因此,丰富的馆藏资源,为我国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可能性。第二,信息技术优势。随着传统图书馆设置已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代师生的需求,很多高校的图书馆都融入了不少信息化时代的元素,为更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建设局域网、电子阅览器等现代化元素的设备设施,使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形式多样化,方便了学生获取信息。图书馆的信息技术优势,为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第三,良好的环境。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其信息技能的培训和操作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信息素质教育的环境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图书馆往往都是一所高校的人文景观,一般都是高校的标志性建筑。所以,良好的环境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可能性。第四,人才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一般都会拥有一批受过高等教育和经验相对丰富的人才和专家,同时还具备一批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的人才,在长期实践中,能够根据大学生对信息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这样不但有利于高校师生素质教育的提升,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四、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起了信息自动化和网络化的模式,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文献资源,但在实际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信息观念,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部分高校的领导和教务部门对信息素质教育认识还不深,没有树立现代信息化的观念,从而没有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的范围,导致在信息化素质教育上,图书馆处于孤立的地位。此外,在教育体制上也对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不利。

(二)不能针对学生信息需求而提供连续性、针对性的教育

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学以致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图书馆建设中,对学生的信息需求仅仅是做了一个学科类别的简单分类,如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等,而在众多信息的检索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并且部分学校的图书馆馆藏分类凌乱,即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寻找信息,也要花费很长时间。此外,在学生信息的需求上,没有进行统一的分层次管理,导致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素质教育,从而不能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真实效用。

(三)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资源不足

高校图书馆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需要足够的资金、师资、设备等资源的支持,而在图书馆实际建设中,有90%以上的检索都是由图书馆独立运行的,而困扰文检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师资不足和人员的不稳定性,多数老师为兼职。此外,任课老师在进行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中,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不能有效地满足信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的全面性。

(四)缺乏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

虽然信息素质教育在我国很多图书馆内已展开,但在信息素质评价上,还没有一套标准的评价准则和评价体系,不能有效地保证信息素质教育的质量。此外,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开设了该课程,但是,信息素质教育缺乏统一的要求,对教学的有效性也没有评价标准,制约了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发展。

五、高校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创建信息素质教育理论体系,提升对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创建相关的信息素质教育理论体系对于指导信息素质教育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保证当前高校的教学与时俱进,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完善教学的知识结构,体现课程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等内容,并仅仅围绕信息素质的教学目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另一方面,领导要加深在信息时代下对信息素质教育的认识,从而提高对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支持的力度,从而保证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时能够顺利进行。

(二)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

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其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合理的藏书结构。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地调整馆藏资源的结构,采集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源,避免过多的无价值的资源占据信息资源库,从而使学生能够轻松地获得所需的信息;二是有序的网络资源信息。在网络环境下,会有大量的无用信息资源呈现,因此,图书馆在进行资源搜集时,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精心筛选,并合理地整合网上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例如,在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通过建设自己的主页,制作专题栏目,并做了网络衔接,同时还强调了多媒体阅览室的管理,从而实现了对学生在获取信息时的引导和监督。

(三)向不同用户提供有针对性、连续性的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是靠一两门课程的突击来实现的。因此,在进行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位的学生,来制定相应的信息素质教育实施方案,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四)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信息素质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不足

美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近年来,美国高校十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教育部门开始意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198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奏响了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新篇章。随着教育部1985年《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及1992年《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文献检索课在我国高校开始广泛普及,并成为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

一、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

多年来,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虽然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存在的不足是不容人们忽视的。

1.信息素质教育在全国高校的实施缺乏统一规划

美国信息素质教育之所以能顺利实施,主要得益于权威机构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出面对信息素质教育作一个统一的规划和部署,这使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陷于一种无序迷茫的状态。

2.高校的教育职能部门对信息素质教育管理缺乏力度

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往往陷于图书馆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得不到教学管理部门以及院系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在高校教学改革的活动中,许多学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工作不但没有得到加强,教学任务反而被严重削减,因此文献检索课备受冷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第一,将信息素质教育等同于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第二,将信息素质教育片面认为是专业技能教育;第三,将信息素质教育认为是提高学习效率的辅助手段。这些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学校教育模式,制约着信息素质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开展及教育的效果。

(2)信息素质教育手段落后。目前,多数高校仍然以文献检索课作为唯一的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方式。模式是老三套:新生入学教育、讲座式教育、文献检索课教学。课程设置大部分为选修课,课时设置多的为一个学期,少的仅仅为几节讲座,而且课程内容陈旧、落后。虽然增加了计算机检索内容,但大部分仍局限于数据库如何检索等检索技能方面的应用,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方法等基本不沾边,缺少系统化的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综合信息素质的培养。

3.信息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涵盖面窄

教育部“四个文件”的下发,在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史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四个文件,就不会有文献检索课今天的成就与辉煌,现在的信息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但也必须看到,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信息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养与教育的课程,显然原文件的有关内容,特别是[1992]44号文件《教学基本要求》已经不适应新世纪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与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滞后。信息素质教育应该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知识教育、信息技能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高校现用教材是以国家教育委员会[1992]44号文件《关于印发文献检索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为依据编的,内容主要是信息技能教育,部分涉及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教育,内容陈旧又不全面,对学生信息素质的要求也不高,因此不适应新世纪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层次不分。学生年龄不同,程度不同,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也应不同,对不同的学生应因材施教。目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大多共用一套教材,教学层次不分。因此,实施本科、专科、研究生的分段教学也势在必行。

4.信息素质教育的理念陈旧、学生信息意识淡薄

信息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其中,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人成功地进行信息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核心。

(1)信息素质教育理念陈旧。信息素质包括信息知识素质、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信息道德素质。它们四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信息知识素质是基础,信息意识素质是核心,信息能力素质、信息道德素质是准则与保证。而我们许多院校把信息素质的培养仅仅理解为文献检索课教育,只着重于信息技能教育,忽视了理念教育,只重视手段应用,忽略了观念更新。

(2)学生信息意识淡薄。根据我们日常工作的观察和对部分

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信息的吸收程度有很大差别,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思路一般不是很开阔,往往局限在与自己所喜爱的某种信息接收上,主动捕捉相关信息的意识不够浓厚。另外学生的信息能力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分析鉴别能力较差、语言较贫乏、缺乏信息创新能力,不善于积累信息。

二、高校信息素质教育针对不足应采取的对策

做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相应对策。

1.强调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创造政策支持的环境知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的价值成为价值实体中的独立构成部分,信息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资源,对信息资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21世纪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很多发达的国家对信息素质教育非常重视,把信息素质教育看成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并认为信息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关键性的成果。吁请教育界权威机构和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信息素质教育在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性,要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为各部门人员的合作创造条件,并统一部署和规划,制定出具体实施准则和方案及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素质评估标准。为高校推行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促使信息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

2.制定科学的信息素质教育规划和切合实际的信息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各高校要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政策为依据并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指定出切实可行的信息素质教育规划。规划制定人应有校长、主管教学的领导、图书馆员、各院系老师和其他相关人员。规划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

(1)信息素质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还是选择某个年级或院系为试点,条件成熟时再全面推广,要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因为教育对象和范围不同,要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

(2)确定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应达到的信息素质能力和细则。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较高的信息道德水平,其别要加强对大学生信息检索、判断、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指定达到上述能力的课程方案,并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两门课程、几次培训讲座来实施完成。应该根据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制定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措施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素质教育。

A.对刚入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图书馆知识及图书馆利用的教育和培训,讲授图书分类法及图书馆对图书、期刊等的加工和管理、图书馆馆藏查询的使用方法。使新生了解图书馆,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并为以后学习专业数据库打下良好的基础。

B.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应注重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设信息基础理论课程,同时进行检索专业数据库技能的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插入专业信息及信息资源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重组和挖掘信息的能力,为全面学习中外文的专业信息检索与利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C.对四年级的学生应注重专业信息收集、获取与利用能力的培养。全面讲授中外文专业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重点在于明确表达检索需求,精确而有效地构建检索策略;介绍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的检索与获取;培养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全面、系统地掌握信息理论和技能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到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4)确定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类学生应接受不同程度的信息素质教育,也应达到不同程度的标准。目前我国暂未颁布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准则,各高校可参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也可通过社会需求的考察来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各院校情况的信息素质教育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既能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指南,又可为信息素质能力的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

A.在信息需求和获取方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要与学生信息需求的能力相协调,强调不同类型和形式的、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资源的利用,而且还要注重所获信息的成本与收益。

B.在信息选择与评估方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要与学生对信息的增值性、信息的矛盾性等性质的认识相一致。要求学生不仅对信息及信息的来源做到批判性评估,而且对所需信息能够进行有效而又高效率地评估。

C.在信息检索与应用方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要与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检索各种载体形式的信息相联系,并不断完善检索策略;在信息利用方面,能够将精选的信息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去;能够利用信息完成特殊的研究;能够遵守关于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的法律、规定、政策以及礼节。

D.在信息交流方面。要求学生通过与他人、与学科专家和从事实践工作的专家的交流,来不断地修整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

3.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与学校其他教育职能部门的协作与联系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推行需要在全校性的信息素质教育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学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和院系要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同时还需要信息素质教育教师与各院系的领导及专业教师、学校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等相关机构密切合作。合作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的重要基础。作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主干机构的图书馆,要争取学校主管领导的支持,注意加强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院系教学管理机构的横向联系与协作,制定一套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机制和教育评价体系,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并融入学校整个教学体系中,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学的良好局面。具体方法如下:

(1)图书馆参与学校教学规划的制定,承担图书馆知识、图书馆利用方法、信息基础理论、信息检索与利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2)图书馆与专业教师合作,在实现信息素质教育同时深入到专业课教学中,介绍某专业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检索技巧。并对学生提供像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这样的实践场所,并能给予辅导和咨询。

(3)积极与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等机构合作,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图书馆可以对平台的功能、建设模式提出要求,在此平台上进行教学内容建设,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

总之,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教育和熏陶。为了使信息素质教育在我们高校之间顺利实施,高校之间要建立信息素质教育经验交流机制,定期总结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使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再上新的台阶,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樊宏利.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5(2).

信息素质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不足

美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近年来,美国高校十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国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教育部门开始意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198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奏响了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新篇章。随着教育部1985年《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及1992年《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文献检索课在我国高校开始广泛普及,并成为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

一、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

多年来,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虽然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存在的不足是不容人们忽视的。

1.信息素质教育在全国高校的实施缺乏统一规划

美国信息素质教育之所以能顺利实施,主要得益于权威机构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出面对信息素质教育作一个统一的规划和部署,这使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陷于一种无序迷茫的状态。

2.高校的教育职能部门对信息素质教育管理缺乏力度

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往往陷于图书馆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得不到教学管理部门以及院系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在高校教学改革的活动中,许多学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工作不但没有得到加强,教学任务反而被严重削减,因此文献检索课备受冷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第一,将信息素质教育等同于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第二,将信息素质教育片面认为是专业技能教育;第三,将信息素质教育认为是提高学习效率的辅助手段。这些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学校教育模式,制约着信息素质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开展及教育的效果。

(2)信息素质教育手段落后。目前,多数高校仍然以文献检索课作为唯一的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方式。模式是老三套:新生入学教育、讲座式教育、文献检索课教学。课程设置大部分为选修课,课时设置多的为一个学期,少的仅仅为几节讲座,而且课程内容陈旧、落后。虽然增加了计算机检索内容,但大部分仍局限于数据库如何检索等检索技能方面的应用,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方法等基本不沾边,缺少系统化的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综合信息素质的培养。

3.信息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涵盖面窄

教育部“四个文件”的下发,在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史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四个文件,就不会有文献检索课今天的成就与辉煌,现在的信息素质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但也必须看到,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瞬息万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信息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养与教育的课程,显然原文件的有关内容,特别是[1992]44号文件《教学基本要求》已经不适应新世纪对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与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滞后。信息素质教育应该包括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知识教育、信息技能教育和信息道德教育。高校现用教材是以国家教育委员会[1992]44号文件《关于印发文献检索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为依据编的,内容主要是信息技能教育,部分涉及信息意识教育、信息知识和信息道德教育,内容陈旧又不全面,对学生信息素质的要求也不高,因此不适应新世纪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求。

(2)教学层次不分。学生年龄不同,程度不同,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也应不同,对不同的学生应因材施教。目前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大多共用一套教材,教学层次不分。因此,实施本科、专科、研究生的分段教学也势在必行。

4.信息素质教育的理念陈旧、学生信息意识淡薄

信息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获取、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其中,信息知识是人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拓展信息传播途径、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积累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人成功地进行信息活动所必须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构成信息素质的核心。

(1)信息素质教育理念陈旧。信息素质包括信息知识素质、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信息道德素质。它们四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信息知识素质是基础,信息意识素质是核心,信息能力素质、信息道德素质是准则与保证。而我们许多院校把信息素质的培养仅仅理解为文献检索课教育,只着重于信息技能教育,忽视了理念教育,只重视手段应用,忽略了观念更新。

(2)学生信息意识淡薄。根据我们日常工作的观察和对部分

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信息的吸收程度有很大差别,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思路一般不是很开阔,往往局限在与自己所喜爱的某种信息接收上,主动捕捉相关信息的意识不够浓厚。另外学生的信息能力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分析鉴别能力较差、语言较贫乏、缺乏信息创新能力,不善于积累信息。

二、高校信息素质教育针对不足应采取的对策

做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相应对策。

1.强调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创造政策支持的环境知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信息的价值成为价值实体中的独立构成部分,信息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资源,对信息资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已成为衡量21世纪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很多发达的国家对信息素质教育非常重视,把信息素质教育看成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系统工程,并认为信息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项关键性的成果。吁请教育界权威机构和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信息素质教育在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性,要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为各部门人员的合作创造条件,并统一部署和规划,制定出具体实施准则和方案及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素质评估标准。为高校推行信息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促使信息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

2.制定科学的信息素质教育规划和切合实际的信息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各高校要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政策为依据并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指定出切实可行的信息素质教育规划。规划制定人应有校长、主管教学的领导、图书馆员、各院系老师和其他相关人员。规划内容应包括以下几点:

(1)信息素质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还是选择某个年级或院系为试点,条件成熟时再全面推广,要根据各院校的实际情况。因为教育对象和范围不同,要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

(2)确定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应达到的信息素质能力和细则。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较高的信息道德水平,其别要加强对大学生信息检索、判断、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指定达到上述能力的课程方案,并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能仅仅依靠一两门课程、几次培训讲座来实施完成。应该根据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研究生制定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实施方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措施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素质教育。

A.对刚入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图书馆知识及图书馆利用的教育和培训,讲授图书分类法及图书馆对图书、期刊等的加工和管理、图书馆馆藏查询的使用方法。使新生了解图书馆,增强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并为以后学习专业数据库打下良好的基础。

B.对二三年级的学生应注重信息能力的培养,开设信息基础理论课程,同时进行检索专业数据库技能的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插入专业信息及信息资源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重组和挖掘信息的能力,为全面学习中外文的专业信息检索与利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C.对四年级的学生应注重专业信息收集、获取与利用能力的培养。全面讲授中外文专业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重点在于明确表达检索需求,精确而有效地构建检索策略;介绍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的检索与获取;培养学生论文写作的能力,全面、系统地掌握信息理论和技能知识,并能熟练运用到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4)确定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类学生应接受不同程度的信息素质教育,也应达到不同程度的标准。目前我国暂未颁布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准则,各高校可参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也可通过社会需求的考察来制定出一套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各院校情况的信息素质教育评估体系。该评估体系既能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指南,又可为信息素质能力的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

A.在信息需求和获取方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要与学生信息需求的能力相协调,强调不同类型和形式的、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资源的利用,而且还要注重所获信息的成本与收益。

B.在信息选择与评估方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要与学生对信息的增值性、信息的矛盾性等性质的认识相一致。要求学生不仅对信息及信息的来源做到批判性评估,而且对所需信息能够进行有效而又高效率地评估。

C.在信息检索与应用方面。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要与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检索各种载体形式的信息相联系,并不断完善检索策略;在信息利用方面,能够将精选的信息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去;能够利用信息完成特殊的研究;能够遵守关于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的法律、规定、政策以及礼节。

D.在信息交流方面。要求学生通过与他人、与学科专家和从事实践工作的专家的交流,来不断地修整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和解释。

3.高校图书馆要加强与学校其他教育职能部门的协作与联系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推行需要在全校性的信息素质教育整体规划的前提下进行,学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和院系要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同时还需要信息素质教育教师与各院系的领导及专业教师、学校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等相关机构密切合作。合作是高校开展信息素质的重要基础。作为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主干机构的图书馆,要争取学校主管领导的支持,注意加强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院系教学管理机构的横向联系与协作,制定一套完整的信息素质教育机制和教育评价体系,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并融入学校整个教学体系中,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学的良好局面。具体方法如下:

(1)图书馆参与学校教学规划的制定,承担图书馆知识、图书馆利用方法、信息基础理论、信息检索与利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2)图书馆与专业教师合作,在实现信息素质教育同时深入到专业课教学中,介绍某专业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检索技巧。并对学生提供像电子阅览室、网络教室这样的实践场所,并能给予辅导和咨询。

(3)积极与网络中心、电教中心等机构合作,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图书馆可以对平台的功能、建设模式提出要求,在此平台上进行教学内容建设,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

总之,信息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教育和熏陶。为了使信息素质教育在我们高校之间顺利实施,高校之间要建立信息素质教育经验交流机制,定期总结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使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再上新的台阶,开创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樊宏利.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5(2).

信息素质教育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信息道德教育;信息素质;信息意识教育

一、信息素质的定义

信息素质是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名词。一个人具备信息素质,就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具备查寻、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而且这种素质是终身学习的结果。信息素质可以理解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心理等。信息素质是个综合意义的概念,它不仅蕴涵着个体具备的,带有客观性、发掘和利用社会信息源的基本技能,还包括了个体最基本的更具有主观性的认识和判断信息的基本品质。

二、加强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信息素质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主导因素,它要求人类具有获取并征服它的能力和意识。作为专业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图书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较好地开展工作,有效提供信息导航、信息组织、信息开发服务。

2.现代图书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首先文献信息的载体形态从纸质逐渐向电子介质过渡,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不一定以正式出版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图书馆员要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就要深入到不同形态的信息中去判断其价值,决定其取舍。其次,用户的信息消费更趋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图书馆员在进行信息服务过程中,要更多关注用户的需求特点,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心理、习惯、能力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图书馆作为信息的集聚地,不仅是文献的汇集、信息的集散而且是信息的加工、创新思维的孕育。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加强信息素质教育,熟练掌握在复杂的信息中获取有用资料,为不同用户的信息消费者提有效服务的能力。

3.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的要求

现代图书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对信息的获取、理解、转化并生成新信息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获取信息、创造信息的方法,才能提高获取与创造知识的能力,才能使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地进行知识的整序、分析、研究和利用。通过信息素质教育获得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终身的学习和自我完善。

三、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

1.信息意识教育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思想观点和人的信息嗅觉程度,是人们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实物、现象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信息意识表现为个体对信息的敏锐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意识强的人可以自觉产生信息需求,可以在众多的信息中捕捉到有用信息。图书馆员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教育者,他首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才会有自觉利用信息的内在动力,对发现和传递信息才有一种积极的应对态度,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核心。

2.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指个体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具有的道德。在信息活动中要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正确处理信息创造、信息传播和信息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恰当使用和合理发展信息技术,不非法摄取他人的秘密,不制造和传播伪劣信息等。对图书馆员进行信息道德教育,要学习、了解信息社会应遵循的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随时以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行动,预防在信息收集、加工、传播过程中发生信息泄密、信息犯罪等问题。

3.信息能力教育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员要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建立和掌握信息源,掌握信息检索的技术、方法、途径;能指导用户使用各种信息源和信息技术找到必要的信息;了解信息分析研究及成果评价的程序、方法,使之成为具有科学价值的新信息并传递、交流。

四、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培训

对从事技术管理与应用者,开办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应用与网络维护等培训班,使他们真正能肩负起图书馆的技术管理重任;对中级业务骨干,要对他们开展一些启发式培训,为他们创造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的机会,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信息利用能力。

2.举办多种形式的文献检索专题讲座

开展文献检索专题系列讲座,使图书馆员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步骤;学习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的新发展、新动向,使图书馆员既能通过传统工具书为用户提供信息,也可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获取信息。

3.边实践,边研究,不断探索图书管理有效办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图书馆员要充分利用每一次信息服务的工作实践,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其中,提高对信息服务的理解度和操作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强化信息收集、加工、传递能力。培养信息意识、改善信息道德、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教育论文篇7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熟悉和解决实际新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把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究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轻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摘要:"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喜好,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熟悉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平安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喜好,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想象力,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摘要:"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把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把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把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和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熟悉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熟悉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果断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新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贺卡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喜好。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熟悉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轻易地把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新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重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喜好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熟悉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摘要: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索,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把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喜好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喜好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50%以上的时间是上机操作,而在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碰到这样哪样不同的新问题,非凡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怎么了,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学生的积极性。个别同学对计算机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有的同学都会用Photoshop处理图片;制作Flas设计;甚至可以制作个人网页,难道我们还要让他们来学习"画图"程序吗?而个别同学碰到新问题都不敢问老师,结果让也时间白白浪费了。

信息素质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想象力,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贺卡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四、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50%以上的时间是上机操作,而在操作过程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哪样不同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怎么了,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学生的积极性。个别同学对计算机的掌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有的同学都会用Photoshop处理图片;制作Flas设计;甚至可以制作个人网页,难道我们还要让他们来学习"画图"程序吗?而个别同学碰到问题都不敢问老师,结果让也时间白白浪费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