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细节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3-23 15:10:59

细节管理论文

细节管理论文篇1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衔接与细节并非独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衔接实质上是指管理流程环节之间的细节,而细节之间通过衔接再构成管理。二者即是融合体,相辅相成,同时也在管理中相互限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某种意义上来讲又是一对矛盾体。因此在管理上,应当衔接与细节并重,促使二者合理、科学的相互结合,互有裨益,才能促进企业管理的良性发展。

1衔接与细节的互融性

通常来讲,对衔接的关注来源于对细节的追求,因为衔接所解决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各种活动主体及各个流程环节之间的细节问题,是宏观层面上的细节。而细节的管控则来源于对衔接的分解,由于细节普遍存在于企业活动涉及的所有衔接之间,大到战略层与经营层之间,小至零件加工与装配之间,甚至操作工人的前后两个动作之间,因此细节可以算是微观层面的衔接。日本丰田公司准时生产(JIT)方式就是衔接与细节并重的生产管理典范,JIT的哲理有三点:一是准时生产;二是消除浪费;三是持续改进。其中准时生产要求做到生产线各环节间的无缝衔接和各环节节拍的一致,消除浪费要求的零库存,就是对衔接与细节高度互融的极致追求。

2衔接与细节的矛盾性

前文提到,衔接是对企业承担着的产品开发、采购供应、储藏运输、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种对内对外业务活动的协调性进行管理,如果各种活动之间的衔接不顺畅,互不协调,甚至是相互抵触,必然会导致各种相互连接的活动滞后,甚至相互冲突,结果使企业的反应速度缓慢。而关于细节的讨论,目前存在两种基本观点:一是细节决定成败:国外有以库塞(美)为代表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国内有以汪中求为代表的《细节决定成败》。二是战略决定成败:国内有以何学林为代表的《战略决定成败:细节主义缓期执行》,其对前一种观点进行了否定,认为“如果只顾细节,忽视战略,盲目执行,不管方向,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中,后者所提出的观点就道出了衔接与细节的矛盾所在:减少企业相对的活动项目无疑会减小衔接的难度,而过多的关注细节必然会增加企业在信息处理方面的零碎性,最终会导致管理的宽度和难度加大。也就是说,衔接和细节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自助循环的过程,相互照应,又相互制约。总的来说,如果衔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骨骼和神经,那么细节即是肌肉和血液,衔接保证管理有序、高效,细节决定运行平稳、可靠。

二衔接与细节的应用对企业管理

无论是内部与外部、战略与执行、宏观与细节、上级与下级、核心与辅助,都要注重衔接和细节,既要避免无头绪和一把抓,又要避免对局部的过度重视而损害整体利益,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努力达到整体优化所必须的管理方法,逐步使其形成机制、文化,并不断创新。

1建立衔接与细节机制

企业运作是企业价值链中的基础活动,运作系统的高效运行是企业价值增值和取得竞争优势的保障。那么,如何形成切实高效的管理机制呢?这就要从企业的运作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这些业务流程的接口如果不能紧密高效的衔接,将影响企业运行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客户满意度。要想实现各部门业务流程间尽可能地无缝衔接、高效运行,首先必须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梳理,对流程接口进行优化,消除那些无效的、阻碍各个组织和环节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顺利流通的因素与环节;其次,要使业务接口间的分工界面尽量向对方靠拢,关注细节,制定标准,减少分歧摩擦和重复作业,保证企业运作的顺畅和高效。

2形成衔接与细节文化

管理的不到位往往是因为对细节的马虎或者是对衔接的疏忽。重视衔接和细节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在管理上进行充分的深层挖掘。强调深层挖掘,就要深入分析企业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也就确定了改进点,通过改进也就获得了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的全体成员要有着深入的工作作风,即领导层要经常深入一线生产了解员工的诉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普通员工也要站在顾客的角度上思考怎样使产品更加贴近消费者。因此,企业不仅要把深层挖掘和关注衔接与细节作为每一名员工应有的工作作风,而且还要努力使这种作风成长为一种自然习惯,成长为一种企业文化。只有细节成为员工工作的一部分,企业才能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3注重管理的不断创新

细节管理论文篇2

读者需求呼唤精细化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读者信息需求量与日俱增并呈现多元化,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对文献资料和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另一方面,人们文化权利的意识不断觉醒,读者不再是被动地服从或接受图书馆的服务,而是呈现出个性化需求趋势。愉快地学习和获取知识,是现代读者的普遍要求。因此,图书馆必须针对信息需要的发展变化和读者的特点,关注不同需求的细微差别,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精细化管理,这样才能够了解读者、熟悉读者,从中探索适合读者需求、读者乐于接受的管理服务方式。

读者服务的深化需要精细化管理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细化标志着服务的不断深化,专业化程度标志着对细节的重视程度,细节是专业化的基础,细节彰显着服务岗位的特点。要使读者服务进一步深化,就要凸显各个岗位的特点和优势,就要从细节入手,用辩证的思维分析服务中的细节,了解读者的个性需求,以便为读者提供更为细微的主动服务、灵活服务和超常服务。

图书馆自身发展需要精细化管理

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灵魂,细节中孕育着大量的创新因子,许多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随着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入,读者满意度将会不断提高,图书馆在科研建设中的地位就会不断提高,从而激发有关部门对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图书馆实力的增强,必将促进其科研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重视单项业务精细化,轻视业务之间的精细化。图书馆在经历从手工操作到全面落实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就单项业务本身而言,其标准化、自动化的水平是相当高的,而且有了不少精细化管理措施,成效也十分显著。但是,涉及到部门间的业务衔接管理则不那么严密和精细。馆员对于岗位职责中明确的事项能做到位,而对于岗位要求外或界定模糊,新增事项由于受本位主义左右,易熟视无睹或推诿扯皮。这种现象是与精细化管理背道而驰的,必须得到有效重视。这些出现在边缘地带的业务问题,由于要比各个系列、各个岗位自身的业务完善难度大、困难多、难以考核,但又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整体管理成效,应成为精细化管理的关注焦点。

(2)重视考核项目精细化,轻视非考核项目精细化。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以在一段时间内全面落实。这就不免会出现馆员对于纳入质量目标中的考核事项认真对待,而轻视非考核项目的现象。因此,在制订质量目标体系时,要兼顾考核项目与非考核项目的设置,尽可能将目标体系设置合理,但具体监控手段和量化指标可有所侧重,以达到力保重点、兼顾一般的目的,从源头上避免管理中出现的偏差。

(3)重视管理理念移植,轻视融会贯通、持续改进。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管理方式,与图书馆所倡导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与大家所熟知的ISO9000质量体系的要求是一脉相通的,都是为了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只是各有侧重。因此,在实践中不可能借用某一种管理理论,全面地、实质性地解决图书馆管理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照葫芦画瓢以求达到行业的顶峰,而是要取各方优势,将精细化管理与图书馆已引入的其他管理方式相辅相成,形成一套能符合图书馆管理特色的体系。只有这样,图书馆管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形成管理控制过程中的闭环并沿着“提高—巩固—再提高—再巩固”的步骤良性循环。

(4)重视精细化管理布置,轻视精细化管理的检查评估。在图书馆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将布置当作完成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为缺乏对过程的跟踪督促,对结果的检查和评估,使得管理随意、失控,背离了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因此,在强化精细化布置,有效转化为员工的岗位要求时,必须提升督促检查的执行力度,切实做到以检查促执行。与此同时,依据质量目标做好相应的评估,为精细化管理的进一步落实提供依据。

高校图书馆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素质,以适应精细化管理要求。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是图书馆工作的灵魂,既是图书馆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者,也是图书馆理念的实践者。这意味着馆员本身就是精细化管理的一部分。图书馆员的形象既有外在的展示,亦有内在的蕴含。由此可见,一个优秀的图书馆馆员所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书刊、信息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完美的人格魅力和灵魂塑造。这一切对读者都是一种无形的影响,都是精细化管理呈现的媒介,具有管理与服务的双重功能。图书馆员每天在与读者的接触中,通过自己的精细化管理,给他们留下最直观的印象。图书馆员的精神状态和服务质量,代表的是图书馆的精神与文化和图书馆的办馆理念,体现图书馆所追求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图书馆员在服务过程中,注意自身的服务精细化,做到行为的自律,和读者建立和谐的服务关系,促进双方在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等多方面形成相互影响。这种影响力也就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良好、和谐的学习和人际氛围的形成。图书馆精神和价值目标也就在这种精细化管理的展示和服务中得到实现。在具体工作中,馆员应该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在尊重读者视角的前提下,做好一些细致、平凡的工作,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精细化管理贯穿于整个读者服务的过程之中。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高校图书馆如何在读者服务的过程之中,实现以人为本,树立最优的服务形象,提供最优的服务质量,是摆在图书馆员面前一个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读者服务工作的宗旨,这一宗旨就是要把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纳入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尤其是图书馆服务要注重人文关怀,在读者服务中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尊重人的发展,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要实现这一宗旨就必须把它落实在具体工作的实处,体现在从事读者工作的馆员身上,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增强为读者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体表现在读者服务工作形象和行为中的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暖心,一份真诚服务,一声再见相送。服务不仅要用知识,更要用感情,热心是服务工作巨大的内驱力,只有热心才能热情地为读者服务,使读者感到温馨和愉悦,可以拉近读者与馆员的距离,便于两者的沟通,使两者的关系和谐融洽,营造出一种亲密友好的气氛。

细节管理论文篇3

1.1一般资料作者所在医院自学习细节管理之后开始试验儿科细节管理的重要性。随机抽取儿科住院患儿206例作为此次试验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甲、乙组;其中甲组患儿103例,男64例,女39例,平均年龄6.0岁;乙组患儿103例,男61例,女42例,平均年龄6.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甲组患儿实施常规的儿科护理,乙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护理,细节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1.2.1细化护理服务流程,体现以人为本在儿科护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满足儿科患儿特殊的护理需求。完善护理流程,注重服务细节,主动寻找护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完善护理服务,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护患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有问题及早沟通,以免因误解和沟通不良形成护患矛盾。转变护理的模式,体现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所以护患之间要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护理需求,主动提供护理服务,满意患者的护理需求,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2.2细化培训体系,提高职业素质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对于儿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要求也更高,尤其是新上岗的护士。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知识、规章制度和服务流程,并对护理工作者进行必要的礼仪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

1.2.3细化管理制度,建立良好工作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是保证护理队伍良性发展的关键。所以必须对儿科管理制度进行细化和量化,使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细化规章制度。参考多种护理标准进行细化和量化,这样能够有效保障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实施。另外要对儿科护理质量实施动态监控,对工作中出现的忽视护理细节,造成护理疏漏的现象随时发现,随时处理,帮助儿科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

1.3评价指标记录甲、乙两组患儿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并发症、感染、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计算,同时也要对两组患儿的家属进行满意度的调查,以便评价细节管理的实施效果。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该研究共发放了206份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06份,回收效率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的乙组患儿并发症4例、护患纠纷1例、感染3例,满意度97例(94.17%);甲组并发症9例、护患纠纷3例、感染7例,满意度80例(77.67%)。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甲组患儿;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乙组患儿也明显高于甲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细节管理论文篇4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衔接与细节并非独立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衔接实质上是指管理流程环节之间的细节,而细节之间通过衔接再构成管理。二者即是融合体,相辅相成,同时也在管理中相互限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某种意义上来讲又是一对矛盾体。因此在管理上,应当衔接与细节并重,促使二者合理、科学的相互结合,互有裨益,才能促进企业管理的良性发展。

1衔接与细节的互融性

通常来讲,对衔接的关注来源于对细节的追求,因为衔接所解决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各种活动主体及各个流程环节之间的细节问题,是宏观层面上的细节。而细节的管控则来源于对衔接的分解,由于细节普遍存在于企业活动涉及的所有衔接之间,大到战略层与经营层之间,小至零件加工与装配之间,甚至操作工人的前后两个动作之间,因此细节可以算是微观层面的衔接。日本丰田公司准时生产(JIT)方式就是衔接与细节并重的生产管理典范,JIT的哲理有三点:一是准时生产;二是消除浪费;三是持续改进。其中准时生产要求做到生产线各环节间的无缝衔接和各环节节拍的一致,消除浪费要求的零库存,就是对衔接与细节高度互融的极致追求。

2衔接与细节的矛盾性

前文提到,衔接是对企业承担着的产品开发、采购供应、储藏运输、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种对内对外业务活动的协调性进行管理,如果各种活动之间的衔接不顺畅,互不协调,甚至是相互抵触,必然会导致各种相互连接的活动滞后,甚至相互冲突,结果使企业的反应速度缓慢。而关于细节的讨论,目前存在两种基本观点:一是细节决定成败:国外有以库塞(美)为代表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国内有以汪中求为代表的《细节决定成败》。二是战略决定成败:国内有以何学林为代表的《战略决定成败:细节主义缓期执行》,其对前一种观点进行了否定,认为“如果只顾细节,忽视战略,盲目执行,不管方向,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中,后者所提出的观点就道出了衔接与细节的矛盾所在:减少企业相对的活动项目无疑会减小衔接的难度,而过多的关注细节必然会增加企业在信息处理方面的零碎性,最终会导致管理的宽度和难度加大。也就是说,衔接和细节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自助循环的过程,相互照应,又相互制约。总的来说,如果衔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骨骼和神经,那么细节即是肌肉和血液,衔接保证管理有序、高效,细节决定运行平稳、可靠。

二衔接与细节的应用

对企业管理,无论是内部与外部、战略与执行、宏观与细节、上级与下级、核心与辅助,都要注重衔接和细节,既要避免无头绪和一把抓,又要避免对局部的过度重视而损害整体利益,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努力达到整体优化所必须的管理方法,逐步使其形成机制、文化,并不断创新。

1建立衔接与细节机制

企业运作是企业价值链中的基础活动,运作系统的高效运行是企业价值增值和取得竞争优势的保障。那么,如何形成切实高效的管理机制呢?这就要从企业的运作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这些业务流程的接口如果不能紧密高效的衔接,将影响企业运行的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客户满意度。要想实现各部门业务流程间尽可能地无缝衔接、高效运行,首先必须对各部门的业务进行梳理,对流程接口进行优化,消除那些无效的、阻碍各个组织和环节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顺利流通的因素与环节;其次,要使业务接口间的分工界面尽量向对方靠拢,关注细节,制定标准,减少分歧摩擦和重复作业,保证企业运作的顺畅和高效。

2形成衔接与细节文化

管理的不到位往往是因为对细节的马虎或者是对衔接的疏忽。重视衔接和细节最重要的其实就是在管理上进行充分的深层挖掘。强调深层挖掘,就要深入分析企业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也就确定了改进点,通过改进也就获得了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的全体成员要有着深入的工作作风,即领导层要经常深入一线生产了解员工的诉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普通员工也要站在顾客的角度上思考怎样使产品更加贴近消费者。因此,企业不仅要把深层挖掘和关注衔接与细节作为每一名员工应有的工作作风,而且还要努力使这种作风成长为一种自然习惯,成长为一种企业文化。只有细节成为员工工作的一部分,企业才能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3注重管理的不断创新

细节管理论文篇5

论文摘要: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经说过:J、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通过对流通服务中管理细节关注的焦点进行探讨.提出了用心打造流通服务细节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流通服务质量。

细节是成功的基础,细节造就完美,细节决定成败。在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流通服务是直接面对读者的一种服务.是读者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一种服务。流通服务的窗口也成了读者评价图书馆的焦点,流通服务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到馆率。因此,图书馆流通服务要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把“以人为本”深入到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在无形而具体的服务细节中。让读者倍感亲切和温馨。

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平凡而琐碎.很少有激动人心的大事件发生.尤其是作为图书馆对外“窗口”的流通阅览服务.每天的工作都是一些繁杂及细小事务的重复。但是,简单不等于容易,把小事做好,同样不容易,同样是一门学问本文就流通服务管理细节与同行们进行一些探讨

一、细节的含义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不为人们所注意或难以被大家注意到的服务行为、环节和态度。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难事,必做于细。”他精辟地指出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人手,才能取得有效的创新。在工作中,如果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而只是当作一种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热情。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能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乐趣。

二、流通服务管理细节的关注焦点

2.1流通业务管理细节

流通业务管理是保证开架书库能够有效运转的前提和保证.要做好读者的服务工作。必须在细节上做到细致入微.以节省读者时间、实现有效借阅为根本。

2.1.1标志准确醒目

标志准确醒目是开架书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读者进入书库首先映人眼帘的就是各种标志,并通过标志到达目的地。快速实现图书借阅。为此,在开架书库中设置的架标、书标等各种标志应准确可靠、一目了然.对各种类目的解释要通俗易懂,不用或少用笼统的、概括性语言。

2.1.2架位整齐有序.

开架书库中架位的方向、高度、间距以及图书排放的满架度和层数都是值得关注的细节.如同超市一样,货架的摆放、商品的陈列是不能含糊的。书架的方向和间距决定了利用自然光的强弱和读者选书时的便捷程度,图书排架的满架度和高度决定了读者选书时的难度。最适宜的架位应该是2~5层,太低,光线太暗.读者看不清楚而且选书困难;太高,大多数读者取书放书困难:最有效的满架度为50%~80%,太少。书架空位多浪费资源;太满,读者取放书困难,而且破损率较高。

2.1.3操作规范统一

读者在开架书库办理借书、还书手续时。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系统操作规范执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到手、眼、嘴协调一致,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读者。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导致窜借、漏借、漏还等一系列问题.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影响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甚至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就此,笔者认为,要提升流通服务质量.办理借书过程中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的管理和检查来预防:完善图书借还的操作规范。要求馆员严格按流通借阅子系统的指南实施操作:完善工作日志制度。要求馆员坚持做好每天借还量的统计日志;部主任要加强监督检查。

2.1.4业务流程顺畅

开架书库能够正常运转。不仅需要流通工作人员的努力,更需要相关部门的相互配合。比如,计算机网络、硬件和软件问题以及图书的采、编等各个环节无不与开架书库的管理与服务密切相关。开架书库管理秩序井然、服务畅通与上述各环节的工作质量与效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在流通环节显现出来。造成读者借阅失败。图书、光盘、磁带以及书标、条形码等破损修补与复制效率同样也是制约着流通环节的重要因素,所以,做好书库细节管理,必须处理好相关的各个环节工作,使业务流程顺畅。

2.2流通服务沟通细节

由于图书馆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因此,非言语沟通的方式在流通服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2.1眼神语沟通

工作人员的每个眼神都会影响到读者的情绪.因此,工作人员对目光要有控制能力。当读者在书库内遇到困难时.细心的流通工作人员能通过目光接触而看出他们流露出的困惑与需要帮助的神情.以热情诚恳的目光主动与读者进行直接的目光接触.根据其需求给予帮助;当有的读者高声说话时。工作人员通过与他的目光接触,可以提示、告诫他保持安静;当有的读者乱放图书或乱扔东西时.工作人员投过去的严肃目光,也是一种监督和警示。

2.2.2微笑语沟通

当今,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都推崇微笑语。图书馆同其他服务性行业一样.应大力提倡“微笑服务”。微笑,除了表示友好、愉快、乐意、欢迎、欣赏、请求、领略之外,有时还表示歉意、拒绝或者否定。面对各种各样的读者.在流通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若始终报之以微笑.则可以大大缩短与读者问的心理距离。面对一个优秀的读者。工作人员的微笑是肯定、赏识、欢迎和鼓励;而面对有违规行为的读者,工作人员的微笑略有责备。但那是善意友好的。更多的还是一种包容和大度;当我们的工作出现差错时,工作人员的微笑则表示一种歉意.希望能获得读者的理解。

2.2-3姿势语沟通

姿势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如点头、摇头、招手、挥手等。工作人员要巧妙准确地运用姿势语来与读者进行信息沟通。如读者一进门.工作人员除了用眼神语与其交流外,还应点头示意欢迎;当我们为读者借还书时,应轻拿轻放。不应丢摔过去。

2.2.4仪态语沟通

流通部门是图书馆的窗口.它关系到图书馆的整体形象而馆员的仪表和行为对图书馆整体形象的树立有很大影响。虽然一个人的容貌、形体是先天的,但受过良好的训练。举手投足就会彬彬有礼。在流通部门.馆员因工作需要常常和读者接触交往。馆员在接待读者时,应符合其职业特点,着装得体,整洁大方,精神饱满,特别要注意流行时尚与工作性质的关系。注意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注意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业务工作中的运用.善于用微笑拉近和读者的距离.令读者产生一种愿意接近和寻求服务的心理需求,给读者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2.3流通服务环境细节

书库布局讲究。优美、安静舒适的服务环境,令读者感悟到的是一份尊重和关怀在特定的图书馆服务空间内.服务环境的关注焦点可从“净与静”两个字上做文章,找突破口。“净”强调的是整齐、有序和清洁。要求馆藏资源的摆放科学合理,方便读者查阅:室内地面清洁、空气清新、阅览桌椅整洁无尘等。令读者在此感受到一份温馨、一份享受。“静”则要从注意手机声、脚步声、交谈声、图书的轻拿轻放、书车推动声几方面人手。为了有效地减少噪声源,笔者认为必须对借阅区工作人员提出下列要求:工作期间,避免穿容易发出响声的鞋;工作交谈,尽量用耳语;搬运、摆放图书时,轻拿轻放;推动书车时,速度要慢,同时对空书车略为“施压”,避免噪音的产生。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无声的关怀,美的熏陶,有利于读者集中精力,思维敏捷地开展研究学习。

三、流通服务管理细节的实施措施

3.1设置还书箱

放置图书馆门口,24小时(或非上班时间)供读者还书。变相延长了还书时间,节省了许多读者的宝贵时间,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形象,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图书馆,读者借书后,可以在有业务联系的多个图书馆任何一馆还书,有的还书处甚至还设在学校、大街、商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3.2设置待排书架

在每个书库设置待排书架,用来缓解开学、四六级考试期间或其他还书高峰期不能及时上架的图书,用来解决平日读者无法归架的图书。事实证明,此举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流通馆员和勤工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情绪,并且保持书库的整齐。

3.3及时处理“问题”图书

图书在借还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非正常状态。如条形码磨损严重、索书号不清楚、需修补的破损图书、充消不了磁的图书等.工作人员在借还过程中发现上述问题时应及时将图书归类收集。并在一周内处理完,不积压

3.4设立新书和热门书架

新书和热门书单独设架摆放,并标示醒目的招牌,让读者看了一目了然.解决读者找新书难和费时费力之苦,极大地方便读者,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

3.5弹性工时制

实行弹性工时制,合理调配人力,解决好借阅高峰期读者拥挤等待现象。

3.6关注设备设施的设计摆放细节

外借窗1:3设置双向视屏.让读者及时确认本人借阅记录;甚至可以向超市收银台一样,在外借服务1:3安排打印设备.为需要的读者打印清单等。

3.7设置大屏幕

在图书馆门厅设置查询台或大显示屏.报告图书馆的最新信息

3.8开通电子邮件超期催书和QQ实时咨询服务

读者只须提供电子邮箱地址.借阅系统在外借图书到期前一个星期,定期通过电子邮件提醒读者.直至还书为止

3.9开展代购服务

当读者将所借图书丢失.想要买回同版书还给图书馆,却不知道哪里有售时。只要将购买的图书信息及姓名、借书卡号和联系方式在专门负责赔书人员处登记,即可帮忙代购,解决读者的难题。

3.10收集统计读者需求信息

流通部定期对读者借阅状况进行统计.通过对各类图书进行详细清点,核实哪些图书借阅率较高而馆藏复本量不够或严重破损且无法修补.哪些图书读者急需而没有馆藏或版次过低,哪些图书借阅率为零,哪些图书读者需要。馆藏记录存在,却在书架上找不到对应的图书等,将统计结果及时反馈给采访部。以便及时补充馆藏空隙或进行剔除处理。

3.11实施首问负责制

随时准确地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协助代查等服务。并在校园网上介绍馆藏新书,每位馆员都要有兼职咨询员的意识。

3.12定期征求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发动读者对借书还书、阅览等服务规章制度等挑毛病,或对原有的服务环境进行创新性改造设计;如果图书馆认为有合理之处.而且有条件办得到.就尽快接受建议这样的活动实际上是让服务对象参与管理、读者与馆员加强沟通和互动的有效措施,也是图书馆彻底表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理念的行为。

3.13开设读者休闲室(区)

读者在图书馆学习久了。常感觉枯燥单调;或累了,需要休息一会;或想和同学朋友探讨聊天一会。图书馆若开设有读者休闲室(区),提供休闲桌椅、茶点、音乐和“绿色”环境,提供简单的运动器械,就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不仅是知识宝库.而且是轻松惬意之处。

3.14设立便民服务台

细节管理论文篇6

序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入,许多中小企业主们已从混沌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始初创阶段,进入到了学习知识和规范管理的觉醒阶段。他们逐渐的知道了原来企业管理也是门科学,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于是,一本书或一次讲座,都会让他们有茅塞顿开的,他们惊呼:我要是早懂这些,也不至于。再于是,他们开始花大本钱去读MBA。在他们还处在管理知识的海洋的吭奋中,还未来不及消化他们所学的知识时,他们就开始了“依葫芦画瓢”的所谓的规范化管理。于是,新的危机就又来临了

一.决策的关键,是要控制在你能承受的范围内

当你要做个决定时----譬如你决定要去创业、或者你的企业准备要扩张进入新的领域----这就是决策。

回顾过去,当我们看到史玉拄们的惨败,当我们学习了管理知识后,我们懂得了一些基本的道理:譬如说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决策的过程是要科学化民主化的。。。当你真的“科学化”了去做决策时,你忽然发现,你依旧会做出错误的失败的决策来。

这时,你会对管理知识产生怀疑。事实上,并非管理知识错了,而是你自己“形而上”了。决策的本质,就是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而这些,是无论你事前做了多么细致周到的准备,它都是依然存在的。

决策的关键,不是决策的对与错,而是你所做的决策,要控制你能承担的起的范围内。譬如说在个晴朗的早晨,你未带伞出门,可到了中午却下雨了,此时你很难说你未带伞的决策是对是错,即使你懂得管理知识,你事先收集了当天的所有的天气情报,可依旧会“天有不测风云的”。

此时,你未带伞的决策事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由于你未带伞而由此带来的全身尽湿,你的身体是否能承受雨淋才是关键的。当我们回头看那些失败的企业案例,我们就会发现其决策本身,大都是不在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都是赌徒和投机似的决策。

很难为“承受的范围内”划一个界线或找到个度的。也许,刘欢的一首“从头再来”,可以算是个界线吧?决策另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决策的执行问题。当你做个决策,在事实上失败后,你可能会认为决策错误,事实是决策未错,而是执行决策中出了错,譬入人才资金等等。此时你“怪罪”于决策的话,你依旧无法看清企业中人财物等因素的不足和缺陷,今后你仍会“决策失误”的。

当你明白了这些后,你会发现真正的决策拍板时,不是那些科学化的东西在左右你,而是你的全面素质甚至于是直觉在起作用。你会对MBA拿来的激情四射的报告,平静的说:你先放这吧,我会看的。此时,你已经经历了从混沌(跟着感觉走)----学习(茅塞顿开尊重一般规律)----返朴归真(简单直觉判断)。

最后,所有的决策在拍板的剎那,都会归结于你的胆魄与直觉!请相信你自己的胆魄和直觉,否则学过管理学的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了,连计算机都可以做决策了。这时候你知道了,所谓管理专家们说的史玉拄们的决策失败原因,其实是为理论而理论的胡说。表面上看,你是从胆魄直觉----胆魄直觉,实际上你是大彻大悟到返朴归真。当你懂得了决策和决策执行的一般方法后,请勿由此变得缩手缩脚甚至于丢掉了你胆识和魄力,否则,你就丢掉了你身上做宝贵的东西,你也不再是“你”了。

二.你的企业能活多久,取决于你的核心竞争力!

你以前从未问过自己:我的企业能活多久?因为你不懂管理,你在跟着感觉走,自然不知道“企业战略”的概念。当你学习了这些知识后,你知道了企业该有战略,不能再跟着感觉走了。企业战略就象一个人对自己今后的发展设计一样,你知道了企业和产品都有着生命周期的,都会经历初创、发展、成熟到衰退的。

当你懂得了这些后,你为自己以前的糊里糊涂和无知,而感到懊悔和羞愧。于是,你懂得了企业要有战略,也懂得了怎么制订战略和执行战略,尤其是你看到这样一组数字:“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6。5岁,民营企业只有2.9岁,生存超过5年的不到9%,超过8年的不到3%”。你为此惊出一身冷汗,并庆幸自己多亏懂了,否则。。。

于是,你也忙着制订战略,有了厚厚的一本企业战略。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却有些困惑了:战略计划显示的几年后该萎缩的行业,却依然健康的活着;一项落后的技术,换了个环境,是那样的生机勃勃;你制订的宏伟目标,按计划分析样样条件具备,可就是无法达到,而你却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再于是,你感到了困惑:企业没有战略是可怕的,可有了战略后,也是“可怕”的。

慢慢的,你终于知道了:企业战略是在一个静止的点上,所作的分析与判断,它就想一个人发誓要做个**家一样,而实际上却是根据自己的实践来调整(注:所有话题均限于中小企业,大企业是要坚定不移的执行战略的)。当你看到某个竞争激烈的行业,而你的朋友却活得很好时,你知道了:企业必须要有战略,但企业战略只是中小企业对自身的参照和提示判断,企业长久生存的办法,是来自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来自战略设计(战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其中一种表现方式)。

何为核心竞争力?你看到的教科书上说,核心竞争力是具有独特性、不可模仿性等等,起初你以为核心竞争力只限于产品、技术等看得见的东西。慢慢的,当你看到微软的技术,其实并非是世界上最好的;当你看到联想的产品,其实不一定组装比小企业的更好;当你看到最先进的依星通讯,却以失败告终,你终于知道了:核心竞争力可能是先进的技术;也可能是你的市场理念或网络;甚至是你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

接下来,你不再困惑了!你不再把企业理念文化当作可有可无了;你也不再教条的设计或设想企业战略了。你会非常务实的、同时又是高瞻远瞩的思考:我的优势究竟是什么?我究竟在凭什么和对手竞争?打败我的对手的优势,我能学得来吗?慢慢的,你就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也是别人学不来的。

三.企业文化是成本最低(也是最难的)管理手段!

“企业文化”恐怕是见诸报端最多的一个词了,在中国点子公司、策划专家也是多如牛毛。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理念、风格和行为准则了(视觉标识等并不重要,而这恰是“策划专家”重视的)。在中国的企业里,企业文化也是最多争议和最五花八门的东西了。把企业看的很重,花大力气建设者有之;视企业文化为无用,可有可无的有之。。。

企业文化能“建设”出来吗?我的观点是:不能!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主(家)慢慢自发形成的。一个善于创新的管理者,就会形成企业的创新文化;一个严谨的管理者,就会形成严谨的文化。如果你是八点准时上班,那员工就不敢懒洋洋的九点来;如果你中午会喊上员工打扑克牌,即使你不在,员工也会“自觉”的去打扑克的。

企业主(家)的个人行为,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企业主们的个人行为,会成为员工的榜样的,一个惯于骗人的企业主,诚实的员工也会在其训导下,变得满口谎言的;一个有事业心的企业主,员工渐渐的也会崇高起来。企业里的后来者,几乎是无能力扭转局面的(假设那文化是不合适的),他们要么是逐渐的被同化,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么是不适应而退出你的管理团队。

企业文化是企业里,管理成本最低、而又是最难让其发挥效益、甚至于让其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说白了,就是通过理念和精神,从而激发或约束员工的行为。企业文化是完全可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的。譬如对外:以“诚信为本、顾客至上”为理念的文化,就可能带来更多的客户;譬如对内:以“尊重个人价值”为理念的文化,就可能更多的激发出员工的创造力来。而这所“花费”的成本,只是企业主个人行为及其慢慢上升为理念的过程。

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是从企业主(创业者)个人行为----企业行为风格----最终上升为“企业理念”的;当张瑞敏当年砸不合格的冰箱时,就已经奠定了其后来的“大脚印”的企业文化;联想的“赛马”的企业文化,也是来自于柳传志当年自己开会迟到自罚站三分钟的。企业文化是由企业主或创业者而来,但一旦上升为企业理念,就已不再是创业者本身的文化了,而是成了连创业者也要遵守的行为准则,并最终通过企业行为系统(BI)、企业形象系统(CIS)表现出来。

企业文化是最容不得欺骗的,否则你会遭到多倍的报复,也就是心理学上的逆反心理。当你也学着别人,从大街上抄来“顾客至上,实际上你却鼓劲员工能骗则骗,顾客也将由此加倍的报复你。很多的所谓的点子大王或策划专家,为企业所做的企业文化理念和CI设计,完全是流行什么就设计什么,而全然不顾企业主(家)们的个人行为,以及由此已形成的企业文化,也不考虑企业的行业特点,其结果是企业除了一本装饰漂亮的策划书和响亮的口号外,于企业无任何意义,最终,那本漂亮的策划书,也成了落满灰尘的废纸。

四.企业管理的觉醒,是从财务(数字)开始的!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主,最重视的是市场营销,最忽视的就是财务管理了。也许,有一天,你很烦恼的跟朋友说:我总是感觉吃喝(交际业务)费太高。你的朋友给你简单的算了算,然后告诉你说:你的吃喝(交际业务)费已占到了销售额的20%,而财务规定是1。5%,实际行业平均水平是10%。此刻,你才忽然间感觉到,自己原来什么都是“毛估估”的。

企业尤如人的身体,你的胖与瘦、是否贫血等等,是由医学的检测和科学的数字来判断的。中国文化是一种感性的模糊文化,讲究的是感悟意境;而西方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清晰文化,讲究的是真实细微。这本是无所谓优劣这分的,只是企业是个经济动物,要求其用数字说话,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企业主们,颇为显得力不从心。这使我想起了中国的篮球,美国NBA的投蓝率等“科学统计分析体系方法”,渐渐的影响着中国篮球,使得中国篮球最终也是用这种数字化的方法来客观的评价球员,而不是以前的“你还不错、你很不好”这种模糊的评价了。

企业管理的觉醒,是从财务数字开始的!财务数字是企业运行的最真实的反馈。对于企业管理,当你发现有什么问题时,往往从财务数字分析入手,会使得问题豁然开朗起来。比如企业销售额的连续下滑,平均货款回收期的延长,企业负债率的高企不下,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都会是企业危机的早期信号。

关注财务数字,关键是要关注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虽然最假帐在中国似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这并不妨碍你做财务分析和判断,简单的做法就是把空白的财务报表,填上真实的供自己用来判断的真实的数字。资产负债率是给债权人看的数字,利润率是给股东看大数字,流动比率是经理人自己判断企业是否正常运营的数字。对于财务数字,如果不去做判断分析,不懂得每个分析数字意味或代表着什么,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就是一张废纸了。

财务分析判断的目的,是用来校正企业的管理运营的。它有着正反两方面的校正意义,正向校正是用财务分析数字,来判断企业目前的运营壮况,从而管理纠正;反向校正是企业要做决策或管理纠正时,要有财务分析报告做为其判断依据。当然,财务分析报告只是判断决策与管理的依据,对其深刻的理解,是来自于都某个行业或某个问题的长期的实践积累,如果从模糊管理转到完全相信数字分析,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五.资金不是万能的,没有资金流是万万不能的!

资金流对于企业,尤如血液于人体。这是一个很恰如其分的比喻。人可以残缺,可以贫血,甚至可以心脏骤停。。。,但是绝对不可以血液停止流动!注意:是“资金流”而非“资金”,资金也许很充分,但不流动的沉淀了的资金,企业照样要死的。

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理解了,为什么企业明明是亏损,却还在生产和销售?因为只要资金还在运转流动中,企业就还有翻身的机会!我们也能理解了,为什么一个赢利的企业,却因为资金的沉淀,却反而倒闭了!因为资金的流动被困如三角债,企业因现金枯竭而死!我们也能理解了,负债率只有50%(负债警戒线内)而流动比率低的企业倒闭了,可负债率高达90%以上的企业而流动比率高的企业,却还在幸福的生活着的原因。

我们仔细观察那些陷入困境甚至是倒闭了的企业,我们就会发现“资金流”的被困或者说是枯竭,即便不是主要原因,至少也是导火索!史玉拄巨人大厦的倒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资金流的断裂!我们做个假设,假设当初其或是采取有效的融资、或是更好的处理其保健品的资金回收运转,史玉拄和他的巨人大厦的历史怕是要改写了。我们也很难想象,大庄家吕良如果不是资金链的断裂,他以后会怎样的呼风唤雨?

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务危机”,就是指的资金流的枯竭。企业的正常运转,是依赖于现金的流动和现金的支付能力,而收入和利润并不是现金。有利润而无现金流入的企业,照样会破产。有财务专家给出了这样的提醒:一个发展中的新企业应该提前12个月知道它将需要多少现金,何时需要,作何用途。

对于资金流(速动比率)比率和控制的方法有很多。比率按财务上的通用说法,是控制在1:1的比率上,事实上,则该根据企业不同的行业和企业实际情况,来做判断和选择控制,而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就是企业短期偿债的额度和时间。加快资金流的运转周期,也是有很多办法的,如改变客户的回款周期,以信誉来划分客户等级,再如采取谨慎的财务策略,对于一些小企业,有时一笔产品或是贸易损失,足以抵消全年的利润了。

六.企业管理方法和风格,是无对错之分的!

我们常说,企业管理即是门科学,又是门艺术。于是,就有人问:管理中哪些是科学?哪些是艺术?甚至于有人“算”出科学与艺术,在企业管理中所占的百分比。无疑的,这是笑谈了。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管理中本就是相辅相成、交融与共的。所谓的科学性,是指管理的一般科学规律;所谓的艺术性,是指在尊重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所做的灵活性与创造性的把握!

据此,我们知道了:管理方法和风格,是在尊重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对现实情况的灵活的创造性的把握。这种把握,是无一个固定标准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企业的环境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等等,自然无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便以上都相同,也会因企业管理者的性格和秉性的不同,也显示出不同的方法和风格来。如果硬要加个标准的话,我想。一句大家都会的哲学名言,似乎可以算个标准了,即“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要担心其存在的是不合理的,企业和企业主们会在市场作用下,自动做出调节的。

管理方法和风格,本身是无对错之分的,以实用为衡量的标准。如果你所用的管理方法出了管理问题,并不是管理方法出了问题,而是你把方法用错了地方;反过来说,如果一个被别人“证明”似乎是不正确的管理方法,于你却可能是正确的适用的。

这样,就会引出两个问题来。一是员工方面,如果你对企业的管理方法和风格,非常的不习惯,进而批判企业的管理方法和风格,甚至于是碟碟不休的满腹牢骚,此时,并非企业管理方法和风格发生了错误,而是你自己的文化和价值取向,与企业发生了偏差,你能做的,要么是适应企业,要么是选择离开企业。

二是企业管理者(企业主)方面,对于新的流行的管理方法,切勿轻易的模仿,甚至于一夜间取而代之。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几乎每天都在“创造”出新的管理办法和模式来。新的名词也在不断的涌现出来。流行的未必就是好的,对别人取得巨大成功的方法或模式,于你却可能是灭顶之灾。把握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牢记管理方法和模式无对错之分、新旧之分,实用的就是好的!

七.“执行力”是管理中最重要的的事!

什么是执行力?就是企业里为某项任务、某项指标,而要完成的力度。我们知道,所有的决策、制度、任务和指标,其最终目的都是要通过执行来完成的。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大到国家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到企业里的“制度挂墙、我行我素”,无不是执行力出了问题。

把“执行力”看做管理中最重要的事,是会让我们看清很多问题的本质的。当一项决策的结果出了问题,我们多是怀疑决策本身;当管理制度无法执行下去,我们也是多怪制度本身;当一项销售指标未完成,我们也是怀疑指标本身的过高。事实上,以上这些问题,大多是出在“执行力”上,是执行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因人或事的因素所出的错误,而非决策或制度本身错误。

执行力是企业管理中一个“竖向”的概念,它是横切过如战略决策、企业管理、销售计划、企业文化等经营管理要素的。也就是说,它和每一个经营管理要素,都是相交的;每一个经营管理要素,都存在着执行力的问题。搞清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会看到“执行力”是多么的重要:所有的决策或任务的目的,都是要求出现与之相应的结果的,而这结果就是来自于执行力!

企业执行力的充分保证,最重要的并非是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而首先是来自于企业文化,其中又以企业文化中“价值的认同”,显得最为重要;我们知道,一个人要是认同企业或任务的价值,其创造力是惊人的,反之,不认同的结果会是敷衍了事。其次,是来自于企业各级管理层的“模范”的示范效应。其三,才是相应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对于企业执行力的事先的评估与判断,是有利于企业决策和具体任务的完满完成的。意即,企业做任何的决策和任务前,要判断企业本身的执行能力。事实上,我们常会看到企业那种“事情是好的,但不是我所能做的”的感叹。对于执行力的高度关注,不但能使我们分清很多问题的责任的真实所在,能有利于避免企业可能的人财物和时间上的浪费和损失。

八.持续的、终生的细节管理!

如果说,企业里要持续的、一直要给予高度关注的事,那只有一样,就是细节管理!我们对于企业的主要管理要素,可以这样看待:决策是关键;管理是基础;技术是工具;产品是载体;文化是灵魂。可见,管理是一切管理要素的基础。如同盖楼房,地基是楼房百年大计的保证;地基不牢,楼房未必会即刻坍塌,但却无法保证楼房的百年大计。

中国并没有市场经济的历史,第一代的创业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我们看到的企业,多是“粗放型”的管理。从对于产品质量的粗放管理,到对于销售的粗放管理,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企业不规范的管理。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紧缺时代,企业的“厚利”,甚至于是“暴利”,掩盖了企业管理中因粗放所带来的问题。

说细节管理是持续的、终生的事,而没有说是“最重要的”事,是因为如果要把企业的功能,按重要性排序,是先经营、后管理的。经营(尤其是经营决策)是企业关键所在。而管理是在经营顺利的前提下的完善。江浙一带的很多企业,都是经营非常出色,而管理相对滞后的。

这样分析的目的,就是要真实的看待管理,即不要过高的、当做最重要的事来看待(现在有过高估价管理的倾向)。同时,又要认识到管理(尤其是细节管理)的基础性、持续性。如果说要给企业管理要素,划一个重视过程的曲线的话,其它如战略、市场、财务等等,都会是一条有起有落的抛物线曲线;唯细节管理,是一条在一定起点高度上的直线!

细节管理论文篇7

1.1对照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干预,即根据规章制度规范手术室常规操作技术及流程、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医院内感染控制培训,建立带班责任制度,各项手术室护理操作应严格执行登记签字制定,并做到责任到人。

1.2细节护理管理组

患者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

1.2.1定期组织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

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订培训及实施方案,完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消毒管理、一次性手术器械及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制度,对医源性感染可能产生各个环节进行干预,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已制定规章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多部门多层次讨论会,对发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1.2.2制定手术室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量化考评制度

每月不定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操作完成情况进行理论测评。。

1.2.3制定手术室消毒灭菌量化考评制度

严格监督手术室各项消毒灭菌制度执行情况,并在每次操作前后进行登记;每周进行手术室空气、手术器械、护理人员及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检测1次以上,对于发现未按制度操作及菌落超标问题,积极查找问题所在并制定改进措施。

1.2.4制定手术室护理规范操作考评制度

术前洗手、摆放及尿道置管在内的侵袭性操作均由专人负责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1.2.5制定手术室器械细节管理制度

如专科手术器械专门建卡标记,并放置使用说明书,详细写明使用适应证、维护清洁注意事项等;严格进行围术期器械清理,交接班时由2人清点器械数量,并登记造册,对使用状态进行准确评价;此外,还需加强手术器械清洗保养细节管理,首先采用专业软毛刷进行2次及以上刷洗,其次刷洗1次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器械内腔隙,最后以柔软纱布擦干器械,并以酶类消毒液超声振荡连续清洗15min。

1.3观察指标

(1)记录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其中医院内感染数据均由院感科专人收集汇总确定;(2)采用本院自拟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护理满意程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由患者或家属勾选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中任一项;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本次研究数据录入、及逻辑纠错软件选择EpiData3.04,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和细胞护理管理组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例数分别为14、1例,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0%、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细节护理管理组患者护理服务、护理操作、护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等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感染控制效果对外科手术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也已成为手术室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广泛用于手术室管理质量评价中。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手术室感染出现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器械、敷料、医护服装及其他医疗用品有无彻底消毒,手术室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及无菌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引起手术室感染。近年来,随着患者手术室感染率的上升,为提高医院手术室服务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出现,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手术室作为承担手术及抢救工作重要场所,其护理工作质量关系到患者手术疗效及远期预后;同时因患者开放性创伤及术中医源性暴露等原因,手术室感染极易发生。目前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以手术室布局欠缺合理性、手术安排过于密集、无菌操作流程不规范、消毒灭菌方法错误及医疗用品二次感染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总体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接近30%,且护理人员在其中起到关键媒介作用,其中日常护理操作是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即常规护理操作及管理失误是导致医院内感染发生关键因素。细节护理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着眼点在于患者临床需要和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从而达到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的目的。本院在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过程中,加强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操作素养考核,对于护理操作细节逐个分化,通过量化考核显著改善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对于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分项量化考核制度有助于日常手术室管理工作开展,在注意严格掌握护理法规掌握及规范自身操作的同时,还加强了护理人员间相互学习及与患者沟通能力。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树立护理人员细节管理思想,通过完善宣传和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手术室细节管理应用重要性,提高主观能动性;(2)建立质量管理监控网络,成立由主管副院长为组长的手术室医院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自护理部、手术室护士长至以下各级护理人员实现分层管理,并在执行过程中以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作为监控手段,真实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人员有针对性地制订解决方案。

细节管理论文篇8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10月我院收治的儿科患儿94例,将这94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7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94例患儿中有男患儿50例、女患儿44例,年龄3~8岁、平均年龄(5.3±1.2)岁。观察组47例患儿有男患儿30例、女患儿17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4.2±1.1)岁。对照组47例患儿有男患儿20例、女患儿27例,年龄4~8岁、平均年龄(6.4±1.3)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47例患儿主要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主要就是对患儿进行饮食护理,按时用药提醒以及环境等方面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47例患儿进行细节上的管理。具体主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一是,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地讲解在针对于患儿的护理中容易出现哪些不安全事件,并且提醒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进行注意,告诫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将危险消除在萌芽中,确保患儿的护理安全。二是,做好与患儿的有效沟通。由于患儿年龄比较小,对于打针吃药都非常畏惧,护理人员应该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儿能够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三是,进行护理操作上的管理,尤其是医学仪器设备的操作上需要做好正确规范,对于护理人员操作上不规范的地方,应该及时提出,并且要求护理人员改正。另外,针对于一些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较低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还需要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确保患儿在护理中的安全,提高护理的质量。在临床护理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分为三项评定标准。非常满意:护理人员操作熟练,护理态度良好,与患儿及其家长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基本满意:护理人员护理操作基本熟练,护理态度较好,与患儿及其家长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不满意: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护理态度不好,与患儿及其家长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由于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隐患,进而影响到患儿疾病的治疗及其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护理工作中,需要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确保患儿疾病的良好康复。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主要采用细节管理的方法进行儿科的护理,细节管理是一种全面性的管理方法,针对于儿科护理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通过细节管理,将问题消除在萌芽中,确保护理的安全。另外,细节管理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将护理工作进一步细化,并且通过细化后的护理工作内容进行相应的护理,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了护理人员的聪明才智,实现了自我价值,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