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项目组织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3-24 15:11:45

项目组织管理论文

项目组织管理论文篇1

随着施工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涉及到的成本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以及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杂乱化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施工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施工项目管理是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项目的按期完工的重要保障。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时,必须从项目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序的组织、监督、控制,保证项目的顺利完工。

2当前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忽视全过程的项目管理

当前很多企业在进行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往往将经济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很多施工单位在不了解项目实际情况的情况下,就盲目承揽工程。很多总包企业也并未对分包企业进行详细的资质审查,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在项目的初期为了赶工期,没有对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对人员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忽视对于项目全局性整体性的计划。导致整个施工项目的进行最终缺乏组织和计划。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缺乏实时的施工反馈与控制,忽视对整个管理过程的计划和安排,对于相关的项目策划仅仅停留在施工组织设计上,并没有成型的项目管理规划或者手册。以至于最终项目管理的效率低下,且极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和成本、工期超支的问题。

2.2施工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

施工项目的管理需要依靠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以及组织架构,才能保证工作流程的顺利实施,以及各级责任制度落实到位。然而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建筑行业涉及的工种较多,且大多是室外高空作业,基于这样的工作环境建筑业的人员流动非常频繁,使得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更加困难。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并未落实到基层操作人员,管理层的职责也不明确。导致各层工人对于自己的工作流程以及职责都不清楚,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措施,无法带动起施工人员的积极性。管理制度没有落实以及奖惩制度的缺失,导致了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无法落实,且管理效率低下。

2.3项目三大目标的管理不协调

施工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包括了成本、进度和质量。在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无兼顾三者的关系,从而导致了项目管理的失衡。施工项目的三大目标是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往往追求过低的成本,就会对工期和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只有成本、工期和质量三者都达到了一定的均衡点,才能实现项目的整体最优。然而目前,很多项目管理者往往比较注重对项目成本的控制,从材料的选购、施工人员的安排、分包单位的选择上都会对成本进行控制。然而对于工期和质量,却有一定的忽视。很多项目往往都会超出了合同规定的工期,而有一些更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当而导致了施工的质量问题。这样一来将大大降低施工项目管理的质量,不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施工项目管理的要点

3.1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

施工过程的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环,只有对施工项目的全过程都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首先,应在施工开始前,做好严密的计划工作,对工程的总量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安排,将项目分解到各个工作单元和工序,保证各个工作都有相关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并进一步制定出相关的资源调度和进度安排计划。然后,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定期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审核,考察工程的实际进度和资金使用量与计划之间的差别,并继续合理的调整和资源的调配,保证整个施工工作的合理进行。最后,在每期末需要对整个工程进行核算和考评,总结出相关的经验,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实时地监督,只有通过对施工过程的全程监督才能保障前期计算工作的落实,保障施工过程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3.2合理进行现场管理

在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时,需要对现场的具体场地布置进行合理的安排,根据各类材料、人员以及机具的使用情况,配合实际的工程进度,对场地进行合理的分区,在保证工程施工效率的基础上,促进现场的文明施工。对于场地的分区需要做到“施工区、运输区、生活区、材料区、办公区”五区清爽。现场文明施工可以分为±0.00上下两个部分,±0.00以下要注意材料堆放与通道布置,及时清理施工垃圾和抽水,以保证基本观感;±0.00以上要全面提升现场布置水平,达到一流水平。做好施工场地的平面布置,合理安排场内临时设施,使场地内排水顺畅。

3.3建立健全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体系

合理的管理组织体系能够有效的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任务进行分解,让不同的人员明确各自的责任以及权力。因此需要对施工现场管理进行组织体系的设立。建立项目以生产副经理为首的现场施工管理领导小组,各工序工长及材料、机械、行政管理员为兼职施工管理员,每个班组也设立兼职施工管理负责人一名,组成项目施工管理机构。项目的管理层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的关系,保证项目经理的基本职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对于基层施工人员,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保证所有员工都对项目管理的知识深入了解。在进行岗位安排时,应有一定的弹性和多样化,根据不同人员的特长、管理技能等综合因素进行合理分配。

3.4做好相关激励措施

要保证施工项目管理制度顺利实施,必须做好相关的激励和奖惩措施,从激励和约束两个角度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激励。首先,必须制定严格的项目审查制度,对里程碑计划进行合理的监督,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日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日实行年度和终结审计。对于日常实际工作中超出成本预算以及进度没有达到要求的部分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纠偏,采取措施最大程度的保证项目计划的完成。在每期期末还需要对人员的各个行为进行表彰和惩罚,这样才能真正在施工人员内部构建一种良好的互相竞争与和谐上进的氛围,通过经济激励与荣誉称号等措施,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鼓励他们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3.5保证施工三大目标的相互协调

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工期是对立而统一的。如果施工单位过分追求速度,不合理的压缩工期,则必然会降低建设工程的质量;而在另一方面,如若工期设定得合理而前后连贯、松弛有度,注重保证质量,则会减少返工和维修的时间。对于建设工程的质量与成本,同样存在着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如若施工单位过分追求减少建设成本这一目标,则必然会降低建设质量;而另一方面,如果项目的资金计划设定得合理而连续,充分考虑了质量的控制,则会降低返工和维修的成本,反而会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的投入。因此在进行施工项目的管理时,应尤其注意项目三大目标的协调统一,在进行项目的计划时,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项目的工期、成本和质量,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实时对这三大目标进行控制,保证三者的相互协调与统一。

4结语

项目组织管理论文篇2

1铁路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定义

铁路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是在项目实施阶段,由建设单位编制,用于工程招标以及指导后续项目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当工程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拟定改进措施或修订方案,按照建设程序要求,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项目建设的各项目标,如总工期目标、年度投资目标等。

2工程概况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线路全长1269km,是我国第一条一次建成1000km以上的大能力运煤铁路通道。本项目线路途经山西、河南、山东三个省份,全线划分为4个段落建设指挥部,分别为山西吕梁指挥部、山西安泽指挥部、河南指挥部、山东指挥部[6-7]。安泽指挥部管段线路全长299.5km,起讫里程DK310+800—DK578+875(南吕梁山隧道中心—太行山隧道进口)。主要工程数量:隧道58座,总长145.247km(占管段长的48.5%);桥梁129座,总长55.954km(占管段长的18.7%);车站8座(其中改建1座),铺轨659.75km(单线),制、架梁3137单线孔。

3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应用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应遵循行业标准《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按程序报批后实施,本文不再赘述。

3.1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检查

工程实施中建设单位应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控制性工程加强动态管理,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并根据建设项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要求。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实施情况,建设单位应在每年6月和12月上报铁路建设主管部门。安泽指挥部每季度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根据现场情况,不定期召开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专题会。通过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的检查,对管段内重难点工程、铺架工程进行动态调整,并采取有效纠偏措施,确保了工程建设的有序实施。

3.2控制性及重难点工程的动态调整

在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过程中,随着工程建设进展及客观条件的改变,控制及重难点工程与一般性工程会相互转化,一般性工程可能转化为控制及重难点工程,控制及重难点工程也可能转化为一般性工程。同时,随着工程建设进展,有时会产生新的控制及重难点工程。

3.2.1一般性工程转化为重难点工程实例干阳沟隧道全长8463m,设计为单洞双线,全隧设进口、1#斜井、2#斜井3个工区5个作业面组织施工(出口地势陡峭,不具备设置工作面条件),关键线路为进口—1#斜井对打段。本项目2010年4月份开工建设之初,干阳沟隧道并未列入重难点工程,故未引起建设单位关注。随着该隧道施工的展开,隧道进口揭示地质情况与设计相比较差,为砂质黄土与黏质黄土互层,且隧道渗水量较大,实测约500m3/d。在2011年下半年建设单位进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检查时,发现一般性工程干阳沟隧道关键线路工期严重滞后,可能影响后续铺架施工。鉴于该情况,建设单位将该隧道纳入了重难点工程管理,并经原铁道部工管中心对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同意,在原关键线路进口—1#斜井间增加0#斜井(长191m)[8]。采取上述措施后,有效化解了该隧道工期风险。

3.2.2新增控制性工程实例管段内新增控制性工程实例有隧道无砟轨道工程、长子南至平顺段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段工程等。2013年6月份,铁路总公司对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无砟轨道铺设范围进行了调整,安泽指挥部管段铺设无砟轨道的隧道由6座调整为36座,无砟轨道总长度达到了231.074km(单线)。隧道无砟轨道成为管段内新的控制性工程。受此影响,管段内铺架完工日期由2014年5月30日延长至2014年6月30日,通过合理压缩调试及验收时间,管段内工期满足全线总工期要求。2012年下半年,原铁道部将长子南至平顺段(三站两区间总长91.72km)确定为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段,将该段原计划开通日期由2014年12月31日提前到2014年3月31日,由此长子南至平顺段重载铁路综合试验段成为管段内又一新的控制性工程。为了确保综合试验段节点工期,现场强化了资源配置,站前、站后工程均增加了冬期施工措施并成立了相应冬期施工技术攻关小组,以确保试验段按期开通。

3.3铺架工程安排与调整

3.3.1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铺架安排情况管段内设辛堡、长子南两个铺架基地,负责管段内的铺架工程。铺架线路示意如图1。图1铺架线路示意由图1可以看出,管段内铺架段落自南吕梁山隧道(出口)起始,至太行山隧道(进口)终止。管段内2个铺架基地,均采用单机双向铺架。其中:辛堡铺架自辛堡站起始,先往小里程方向铺架至南吕梁山隧道(出口),然后调头经太岳山隧道铺架至范家山隧道(进口);长子南铺架自长子南站起始,先往大里程方向经跨太焦线特大桥铺架至太行山隧道(进口),然后调头经发鸠山隧道铺架至范家山隧道(进口);两个铺架基地在范家山隧道(进口)会合。管段内铺架作业规划见表1。

3.3.2铺架工程的几次动态调整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应围绕铺架这条主线,进行相应动态优化调整[9-10]。1)辛堡铺架调整:辛堡铺架需利用既有南同蒲线铁路进行路料运输,因南同蒲线辛堡站2012年8月份才完成站改并开站,故辛堡铺架开始时间由2012年3月6日调整为2012年9月7日,推迟了6个月。为了确保总工期及当年投资计划的完成,铺架方式由原来的单机双向铺架改为双机单向铺架,即多投入了一套铺架设备,辛堡站往大、小里程同步进行铺架作业。2)长子南铺架调整:长子南站往大里程铺架受跨太焦线特大桥连续梁施工进度滞后的影响,对长子南铺架线路进行了相应调整,即先往大里程方向铺架至跨太焦线特大桥30#墩连续梁处,然后调头往小里程方向铺架,确保了总工期及当年投资计划的完成。同时,为了确保综合试验段工期,待具备往大里程方向的铺架条件后,再增加一套铺架设备进行铺架作业。长子南铺架亦由原来的单机双向铺架调整为双机单向铺架[11]。3)铺架会合点调整:因控制性工程太岳山隧道工期滞后,同时范家山隧道施工进展较为顺利,辛堡、长子南两铺架基地会合点由范家山隧道(进口)调整为太岳山隧道(进口),化解了控制性工程太岳山隧道的工期风险,确保了项目总工期。管段内优化调整后的铺架线路。

4结语

本文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安泽指挥部管段为例总结铁路项目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经验,概括如下:

1)既要重视对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同时也要兼顾一般性工程。既要避免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建设情况恶化,也要防止一般性工程转化为控制性工程及重难点工程。指挥部通过工程周报制度,动态监控工程进展,同时在每月对施工单位进行月度考核时,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现场核查。

2)要善于通过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纠偏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如对工期滞后的干阳沟隧道增加斜井作业面,辛堡、长子南铺架作业的动态调整,都有效地规避了工期风险,同时保证了当年投资计划的完成。

3)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应以铺架为主线,统筹安排各项工程施工。指挥部管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对铺架工程的几次动态调整、优化,就凸现了铺架这条主线。

4)通过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可以引导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方向。如管段内长子南至平顺段设为综合试验段后,铺架作业中的桥梁混凝土湿接缝、无缝线路单元轨节锁定焊面临冬期施工,由此向现场技术人员提出了相应冬期施工技术攻关课题。

项目组织管理论文篇3

1)培养创新型人才。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财富,为了建立更具创新性的管理体系,企业管理者比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多借鉴与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还要在管理制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提高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只有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提高施工的质量与效率,才能优化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体系。2)对传统观念进行创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管理者必须对传统的管理进行创新,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创新意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以市场需求为原则,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更加科学、合理。3)对机制以及技术进行创新。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企业体制有机管理制度有着较大影响,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建立具有先进性的机制,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其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所以,技术人员要多借鉴先进的案例以及经验,对技术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先进性以及创新性。

二、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包括多项内容,为了提高施工的质量,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对施工材料、技术、设备以及工程资料加强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项目资料收集工作,这样资料包括材料合格证、设计方案、竣工材料、验收报告以及测量数据等等,管理人员妥善保管这些资料信息,如果由于管理不善,出现资料缺失等问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延误工期。所以,在建立管理体系时,一定要做好细节工作,建立存档制度,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分类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完善性以及高效性。

三、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某民用建筑工程,占地面积为12800m2,其属于高层综合性大楼,地上为26层,地下为2层,建筑高130m。其开挖面距离周围建筑的最大距离为20m,而最小只有8m.该建筑由于处于商业中心,所以,人流量比较大,为了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工程设计人员还要结合工程实际,优化与创新组织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才能提高施工的效率。2、施工组织项目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由于该施工场地较为狭小,在南北距离不足100m2的场地中,要建立结构较为复杂的高层民用建筑,必须合理利用外部场地。项目把场地内的临时设施布置得非常紧凑,临时办公室尽量精简,大宗材料堆场相对集中。经与周围业主积极协商,在离工地1km左右的地方租赁一块闲置空地,搭设6幢共60间临时活动房,并配以卫生间、食堂等生活设施。项目在工地租赁仓库作为临时堆放,在工程急需时再短距离转运。项目的成品、半成品及大型设备需求量很大。大楼采用SRC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在结构施工阶段钢结构施工量较大,平均每周的吊装量就有100多T。外墙整体玻璃幕墙面积达60000m2多,穿插主体结构施工,幕墙骨架和玻璃的用量巨大。大楼设置45台电梯、手扶梯,电梯组件进场运输量也很大。所有这些分部工程对狭小的场地都是严峻的考验,项目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协调所有垂直运输工具(2台TCT7032大型塔吊和2台京龙SCD200/200GS高速变频货电梯)对到工地大宗构件、设备实行进场24h内吊装完成。本基坑开挖10m深,土石方开挖工程量较大,出土难度较大。基坑基本上是白天爆破,晚上集中装土外运。土石方外运坡道铺设厚麻袋,并用水浇湿,黏除车轮附着的泥土。防止车轮带出工地污染道路。门口设置全自动机械洗车机,对车轮、车身及汽车底部进行全面冲洗、确保无泥土外带后才放行。车厢顶安装自动式车盖,防止土方运输过程中散落。出入口专人指导,避让过往快速行进的车辆,保证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四、结语

项目组织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组织 战略管理 项目 决策模型 AHP

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

(一)战略管理的发展现状

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的一个分支。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以Chandler A D.的《Strategy and structure》、 Ansoff H I的《Corporate strategy》和Andrews K.的《The concepts of corporate strategy》为代表的国外学者从企业内部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制定企业战略的理论和方法。后来,Wernerfelt B.在文章“A resource-basedview of the firm”里面将经济学应用于战略管理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战略理论。其后,Rumelt在美国战略管理协会(Strategic Management Society,简称SMS)1994年的会议上提出了战略管理学科面临的四个基本问题:企业如何行为、企业为什么会不相同、公司总部的作用是什么、什么决定了企业跨国竞争的成败。根据美国管理科学院工商政策与战略分部的说法,战略管理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战略制定与实施、战略计划与决策过程、战略控制与激励、资源分配、多角化与业务组合战略、竞争战略、总经理的遴选及其行为,以及高级管理层的组成过程及状况。

目前国内普遍对以资源为基础的战略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极为重视。如何通过科学的组织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以及战略评价与控制,使组织不断对市场环境做出及时反应,调整自己的资源配置,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组织战略在微观层面上常常缺乏有效的实施手段。

(二)项目管理的发展进程

早在20世纪初叶人们就开始利用直观有效的横道图进行项目的进度监控。20世纪5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开发了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简称CPM),取得了节约投资、缩短周期的显著效果。随后,CPM技术迅速在美国政府招标项目以及军方武器采办项目中推广。就在同一时期,美国海军在北极星号潜水艇远程导弹F.B.M项目中开发出计划评审技术(PERT),这一技术充分考虑项目各个工作完成时间的不确定性后,有效地解决了大型开发项目的多方协调与组织问题。PERT渐渐地成为了以满足时间、成本和质量三大目标的针对完成单一项目的理论体系。但是PERT 技术往往忽视客户的重要性,没有强调项目的选择,项目经理仅仅是被动的执行。

近几十年中,各类组织的内外环境日新月异,项目管理的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出版的《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翔实地记录了项目管理理论每一步的发展。然而,组织中多项目并存及项目组合间的匹配机制尚未开展实质性的研究,面向任务、基于团队、强调利益相关者满意度、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项目管理方法还远未成熟。

(三)项目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协调

综上所述,战略管理的研究聚焦于制定出一个组织的发展战略,而项目管理则着眼于如何在满足各项约束的前提下,实现项目目标。

但是,组织是一个由众人组成的有机体,不是一个简单拼装起来的“积木”。在同一个组织内开展多个项目的时候,组织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冲突。各个“单个项目”追求自身目标的实现,结果可能造成个别项目的目标实现了,而其它项目的目标或组织的总发展目标却搁浅了;甚至“单个项目”的目标由于其它项目的牵制也没有实现。因此,研究项目管理过程与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有机整合,将项目管理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战略设计和实施过程,科学地进行企业战略层面的项目管理,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

符合战略目标的AHP项目决策模型

在动荡多变的商业环境下,项目出现在各种各样的组织机构中,项目管理已成为组织发展的保障。而另一方面,国内的各种组织宏观战略管理与实际操作层面的项目管理往往存在着互相脱节现象。战略管理停留在宏观层面,而项目管理又局限在微观层面。战略管理的长期性与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特点,使得组织较易受短期利益驱动,盲目跟风,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没有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成为奢谈。针对这些特征,模型构建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对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过程进行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匹配机制,从而将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进行有机的集成,最后建立理论模型。 

 

长期以来,项目管理中的项目选择与设计是困扰业内人士的一个薄弱环节。本研究的思路基于这样的事实:组织的战略是实现组织使命目标的规划和安排;组织的项目是企业跳跃式发展的动力,是组织战略的载体;项目是设计和执行组织战略的组成部分,发展战略必须为实现组织的使命和愿景服务;组织战略和项目之间的集成管理实际上是组织使命、战略和项目的集成管理。

在项目决策的实际应用中,把上述思想细化是一个多技术的有机综合过程。如图1所示,即是运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以“战略实施”为目标构建的具体模型框图。

项目决策模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宏观社会层面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节约型社会。项目建设和管理不科学、粗线条,是制约我国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自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项目管理方法引入我国的基本建设工程以后,长期以来业界主要关注于项目管理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学术界的理论研究和政府的项目管理都还停留在较初级水平。项目管理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项目实施与战略不匹配,且缺乏组织保障。而这方面理论研究的滞后是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模型最大程度地克服了上述理论和现实中的不足之处(见图2)。

(二)理论创新层面

本模型将多种数学方法、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和企业管理理论有机结合,找出了一种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相匹配的模型,从而深化了项目管理理论,并使组织层面的项目管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

(三)实用性层面

项目组织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项目管理,管理体系

 

近些年来,我国逐渐深化建设工程领域体制改革,借鉴学习国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改变了我国建设工程长期以来粗放式自筹自管、工程指挥部项目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提高了建设工程项目各建设主体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确保建设工程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主要是根据项目管理主体、项目管理对象和项目管理范围而建立起来的,大体上分为建设项目管理、设计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咨询项目管理、监理项目管理等。论文大全,管理体系。自体系形成以来,指导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立,规范着工程项目管理主体的行为,为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作者认为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存在着:

1、思路不够清楚。如前所述,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根据项目管理主体、对象和范围进行分类,分为建设项目管理、设计项目管理、施工项目管理、咨询项目管理、监理项目管理等。问题是:工程项目管理究竟是按主体划分还是按对象或范围划分,如果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三种划分方法,第一种是按主体划分,第二种是按对象划分,第三种是按范围划分,那么得出的结论就不仅仅是按主体划分的项目管理体系了,按对象和范围来确定各主体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作内容是适合的。

2、体系不够明确。依据不清楚能工程项目管理划分思路,就不可能建立起明确项目管理体系。论文大全,管理体系。作者认为:项目管理体系应该是依据项目实施的阶段和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按主体进行划分的,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主体除了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这一政府方面以外,还有建设单位以及咨询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银行等,建设单位的工作内容是投资、组织建设和使用。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投资者、组织建设者和使用者不是一个主体,具体说一方不能完全代表另一方或两方,如:援助资金的建设项目,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大型企业异地建设项目等,组织建设者或多或少不能完全代表投资者或使用者利益,这就产生了投资主体、组织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中没能体现出来。

3、管理内容不系统。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按项目实施的阶段进行划分的,即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项目管理内容,而各主体的项目管理内容与所处的阶段、所处的角度以及建设单位的委托不同而不同。有的管理内容只能由一个管理主体进行,有的管理内容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管理主体同时进行,只是所处的角度不同有所侧重,而目前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中关于管理内容分配时,本应由多个管理主体进行的管理内容却由一个管理主体进行,即使由多个管理主体进行,管理的侧重点体现不出来、不明了,没有对项目管理内容进行系统地划分。论文大全,管理体系。

二、构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是依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主体而建立的,有内部管理体系和外部管理体系之分。

1、工程项目管理内部体系

内部管理体系是业主工程项目管理内部主体为实现自身管理目标而建立的组织机构体系,由投资主体、组织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组成。论文大全,管理体系。这些主体之间有五种可能关系,(1)同体关系,即投资主体、组织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为同一主体(图a),这种关系将投资能力、建设规模、功能和质量需求等达到高度协调统一,是比较理想的建设主体,但是这样的主体往往不具有专业的组织建设能力,如:小型企业或个人自建自用的小型工程项目;(2)独立体关系,即投资主体、组织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均为独立的主体(图b),这种关系是使用主体提出功能、规模及质量需求,投资主体组织论证并委托具有专业组织建设能力主体实施,组织建设主体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代替工程指挥部工程项目管理功能,如:目前我国政府投资推行“代建制”建设工程项目:(3)前二同体关系,即投资主体和组织建设主体为同一主体,使用主体为独立主体(图c),这种关系会过多考虑投资主体的投资能力,可能会忽视质量、规模和功能需求,同时投资主体不具备组织建设能力,如:捐助的建设项目;(4)后二同体,即投资主体为独立主体,组织建设主体和使用主体为同一主体(图d),这种关系会过多考虑质量、规模和功能需求,可能会忽视投资主体的投资能力,同时使用主体不具备组织建设能力,如:捐资的建设项目;(5)间二同体,即投资主体和使用主体为同一主体,组织建设主体为独立主体(图e),这种关系即考虑了投资主体的投资能力同时也兼顾了质量、功能和规模的需求,组织建设由社会化专业主体进行,如:房地产开发商融资建设项目。不论是同体关系还是独立体关系以及二同体关系,他们则构成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业主项目管理的内部管理体系,我们将投资主体为称第一业主,组织建设主体称第二业主。论文大全,管理体系。

图: 业主内部管理体系各主体之间的关系

2、工程项目管理外部体系

外部管理体系是各主体之间,以法律法规为约束,技术合同、服务合同为节点,各管理主体为要件而搭建起来的空间结构体系,包括:政府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业主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和参与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文大全,管理体系。

政府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质是对业主、参与主体的建设行为进行管理,体现在政策的颁布和落实,表现在对项目的申批和检查,是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环境和社会效益出发,具有纵向管理和强制性作用;业主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为实现自身投资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是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主导者和总集成者,没有业主的项目管理也就没有其它参与主体的项目管理;参于主体是从自身经济效益出发,以较高的社会信誉,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服务能力获取项目管理任务,从而获得经济效益,赢得自身的发展,是横向的。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内容

各主体工程项目管理内容是依据项目管理主体在不同建设阶段确定的。政府对项目管理表现在对项目的申批、检查和备案;业主对项目管理表现在决策、委托、投入、检查和验收;参与方项目管理表现在对合同的执行。

三、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新体系的建立,明确了业主项目管理内部管理体系中各主体之间的五种关系,强调了外部管理体中各主体与政府、参与方等之间的互相关系,将主体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作内容进行系统化,从而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莹.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123-124

[2]汪东南.关于建设单位控制建筑工程造价的思考.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139-140

[3]吴海宁.试论建造合同准则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知识经济,2010,(01):22-23

项目组织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组织创新;知识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项目管理服务水平也逐步提高,其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项目管理组织方面经常出现混乱的问题,此时,项目管理组织需要引入相应的知识管理系统以快速恢复有序和协同,并从组织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解决问题。

1 我国项目管理组织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项目管理事业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在大量的建设管理主体中,项目管理的知识管理始终没有得到行业内和各个企业的高度重视,甚至有些还存在知识管理的空白阶段,这些都影响项目管理组织职能作用的发挥,从而对项目建设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项目管理行业知识管理方面一般都处于发展中阶段,水平不高,甚至有些还未起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相关企业尚未建立起知识管理的意识,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具有代表意义的项目管理经验的流失、已保留项目管理经验未应用于实践,而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不能直接为我们生产和生活所用,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才能够反映一定的问题,能够为人们所用,这就实现了数据到信息的转换;部分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存在不积极主动并且在实践中不重视经验数据库应用的情况,而人员是项目管理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对于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

2 项目管理组织理论基础

20 世纪后半叶组织是开放系统的观点开始扩散以来,达夫特·理查德(Daft Richard)把复杂性看作组织内活动和次系统的数量,复杂性概念首先在组织理论中出现,目前复杂性理论已发展成为组织科学的重要理论支柱。1969 年,以普利高津为首的布鲁塞尔学派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基于复杂性系统基础上的新的科学理论——耗散结构理论。1994年,由John Holland 在正式提出的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 CAS)理论中指出系统中的个体(元素)是具有自身目的性与主动性,可以在持续不断地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的交互作用中“学习”和“积累经验”。如今对于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运用开放的视角将广义的工程项目组织的运行过程看作是一个复杂适应性耗散结构系统,通过分析系统产生混乱的原因以及实现有序与协同的途径,目的是寻求到使工程项目组织系统实现自组织和协同状态的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

3 相关建议

3.1知识流管理

重视知识流管理。典型项目管理经验,不光包括成功的项目管理经验,还应该包括失败的项目管理经验。成功的项目管理经验可以作为参考,灵活指导未来项目的开展;而失败的项目管理经验可以作为警示,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给项目带来风险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经验的积累要依靠项目管理相关信息的搜集,这些信息要求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并且描述准确,为建立经验数据库做基础。而信息的加工一般需要经过鉴别、筛选、排序、初步激活和编写这几个过程。在信息数据库建成之后,如何正确应用也是十分重要的,相关员工应该建立起主动学习和积极运用数据库的意识。

3.2企业文化的建设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一切事务运行有序的基本条件之一。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优秀组织的形成。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为企业努力的共同目标和方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企业力量的凝聚,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着比物质激励更为有效的作用。一个积极向上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会强烈影响企业员工的根本认识,并引导广大职工为企业努力工作,自觉护卫企业形象和利益,视企业为家;同时影响该企业的领导风格、领导方式和领导能力。同时也是大力弘扬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展示企业风采,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

建筑项目地域分布广,跨度大,人员流动频繁,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员工缺乏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经营理念的错位。企业应该树立自身企业文化,并对员工加以宣传。将

3.3经验数据库的建立

从管理学角度来讲,所有管理模式目标的实现都要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的通讯和控制结构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数据信息化——流程信息化——决策信息化”这一现代信息传递特点为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技术环境。经验数据库正是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下涌现的新生事物,体现了在地理上分布的独立机构、公司和专业人士的临时或长期的集合,各方通过信息技术及通讯技术来提供互补核心竞争力,共享资源以完成整个项目过程。其实质是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文档资源、专家资源全面共享,形成一个敏捷项目管理和信息服务环境的平台。我们所倡导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联盟组织,其建立的关键环节在于以市场机遇为导向,以知识结构不同的专业人才的协同为核心优势,以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知识和信息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整个项目管理过程进行全方位、专业化的管理。

4 总结

我国项目管理行业水平越来越高,逐步与国际接轨,但是项目管理组织还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知识管理不到位。我们应充分重视只是流管理、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及经验数据库的建立。项目组织要避免组织知识的损失并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发展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华.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创新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项目组织管理论文篇7

Abstract: In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s, lots of conflicts, disputes and loss occur at the organization interface. So the organization interface management is critical to the achievement of project. The forms and interface barrier causes of the organization interface are analyzed in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s,then the paper advances proposal of building a collaborative working platform to solve the interface obstacles and ensure the seamless interfaces of the organizations to achieve maximum performance of project management.

关键词:大型建设项目;协同工作平台;组织界面管理

Key words: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s;collaborative working platform;organizations interfa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068-02

0引言

随着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项目实施过程日益复杂,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由于项目各参与方处于不同的组织体系中,就需要对各参与方进行协调、沟通,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此时如果协调、沟通不良,就会在组织界面上产生大量的问题,进而影响项目管理的效率。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如何构建协同工作平台进行大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组织界面管理,确保各组织界面的无缝衔接,实现项目管理绩效最大化,这是大型建设项目项目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1组织界面管理的相关概念

1.1组织界面的形式大型建设项目中的参与方众多,由于其各自的任务、责任和权利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程序等也会有所差异,因而会形成相应组织界面。依据组织理论,组织界面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第一层为组织间界面,研究两个或以上的组织间关系,如业主与施工单位之间界面1;第二层为组织内部门间界面,研究组织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和联系方式,如业主中的建设开发总部与品牌营销总部之间的界面2;第三层为组织内部门内界面,注重对同一个职能内部不同小组之间或任务之间的界面过程,如建设开发总部门内成本管理中心与设计管理中心之间的界面3。

1.2组织界面管理组织界面管理指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通过组织之间的界面设计、界面障碍识别、应对等管理措施,实现界面双方(或多方)之间在工作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流动之间的协同与集成,界面越来越宽泛、淡化,使各个组织彼此之间形成流动顺畅的整体,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最大化的管理过程[1]。

2大型建设项目组织界面障碍分析

通过分析大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发现信息“粘滞”、目标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是影响组织界面障碍的主要因素[2]。

2.1信息“粘滞”在信息收集、传递过程中,信息“粘滞”造成了组织界面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引发了许多界面矛盾。信息“粘滞”是指由于项目各参与方的偶然遗忘,或认为没必要向对方提供详细信息和做必要的解释,再加上不同的组织一般都对自身领域的信息较为了解和关注、缺乏对其他领域信息的了解愿望和冲动,这就导致了各类信息常常“滞留”于本组织周围或组织内部,使下一环节不能得到足够的信息。依据信息对各组织的重要性,这种信息“粘滞”是造成组织界面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3]。

2.2目标差异在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从项目策划到项目结束,涉及的组织主要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监理单位及中介咨询机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等,他们追求不同的利益,各自的管理目标也不尽相同。业主方的目标是如何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有效的、满足功能要求的使用价值;监理单位和中介咨询机构则需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其管理目标是通过履行合同,减少违约风险,获得相应服务报酬;施工单位、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与设计单位他们追求的目标是如何在保证业主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取得最大利润;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起监督作用,追求建筑产品的质量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各参建单位目标之间的差异和利益之间的纷争,使得组织间的协同、合作阻力重重。

2.3文化差异文化是社会个体的价值观、取向等核心理念的集合体。在社会系统中交互的各个主体,不可避免地在其行为、思维方式等方面带有其文化烙印。不同文化背景给人们塑造了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使得人们在交互过程中对对方的某些行为、举止和处世方式产生疑惑。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就会在彼此的心理上留下阴影,影响彼此的合作关系。知识背景差异和认知差异,从根本上说,都是来源于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认知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合作中会发现对方忽视的问题,从而造成双方界面矛盾的产生。所以,文化差异是各种组织界面矛盾的核心来源之一。

3基于协同工作平台的组织界面管理

协同是指协作方在同一个时空里,具有相同的地位及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彼此同心协力、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工作、共同发展的一种关系。最终完成共同任务,实现共同的整体目标。协同的中心目标是“2+2>4”的协同效应,其本质要求是实现系统要素的优势互补,聚合放大和功能倍增。

大型建设项目的参与方越来越多,迫切需要企业与各参与方及各参与方之间建立起真正的良好合作关系,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多目标、全过程、各要素的动态协同管理。一方面达到各参与方的目标一致性,实现“双赢”或“多赢”;另一方面切实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从而使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因此,建立协同工作平台进行大型项目组织界面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3.1 协同工作平台的体系结构本文提出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界面管理的协同工作平台体系结构,采用Internet/ Intranet 技术、Web 技术及大量的业界标准,整体分为四大层:应用层、逻辑层、数据层和网络层(如图2 所示)。

3.1.1网络层网络层是数据通信网络设施。支持协同工作平台的网络通常是异构的,即可以包含多种网络组网方式、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在实际实施过程当中,应根据各项目参与方现有的网络设施条件,加以整合优化,以符合系统运行的通信需求,并达到提高效率的效果。

3.1.2 数据层数据层为协同工作平台提供可共享的、安全可靠的、可控的数据支撑。数据库是信息门户信息的数据来源,它收集项目各参与方有关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的数据并汇总,然后将这些信息按统一的标准储存在数据库中,一旦项目参与方需要,就能以报表的形式展现给需要者,为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4]。

3.1.3 逻辑层逻辑层是协同工作平台的协同基础支撑部分,它包括授权管理系统、即时通讯系统、工作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管理系统和互信机制系统。逻辑层处理项目组织间的合作关系和组织内各业务部门的协同。

3.1.3.1 授权管理 授权管理在负责基础数据维护和权限控制的同时,采用集权分权体系对平台上所有的插件服务进行统一的授权和管理。领导通过IC卡掌握最高管理权限,管理员必须在领导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对系统数据进行维护;支持IC卡身份认证,通过高强度BSA硬件加密算法确保用户登录的安全可靠;支持子系统权限管理,能够单独设置授权用户及权限应用范围。

3.1.3.2 即时通讯 即时通讯打破了组织的壁垒,让项目参与方之间能够直接沟通,是协同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支持一对一、一对多的消息发送、文件发送,无论用户在线与否,都可以成功接收消息或文件;支持消息广播、语音通讯和屏幕查看和虚拟会议室和会议记录,对网络化工作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

3.1.3.3 工作管理将个人工作与整体计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工作任务分发、汇报、总结、考核的一条龙管理。自上而下的工作分发机制,将领导布置的日程或任务自动下发给员工,自下而上的请示汇报流程,将员工发起的工作纳入正式工作管理当中;工作安排、审批意见等事件的实时提醒;网络共享的个人工作计划与总结及工作审核机制,帮助领导随时掌握员工日常工作进展情况。

3.1.3.4 文档管理文档管理提供规范的文档流转过程控制和强大的资料管理与查询功能,实现完整的文档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各种类型的收发文及修改留痕、批注、套红头、用印、文档保护等功能;支持文档附件和自定义拟稿纸、文档模板、红头文件、印章及手写签名和资料室分级管理和强大的归档资料检索功能。

3.1.3.5 信息管理信息为各参与方提供信息的统一、加强各组织之间的交流沟通。功能模块齐全完备:通知公告,新闻,规章制度,投票、论坛,资料下载。基于组织架构的权限控制,只有授权用户才能信息;可以自由设置信息范围和有效时间;提供强大的信息排版功能和支持贴图和附件;信息和反馈能够实时发送到用户桌面强大的信息查询功能,支持模糊查询。

3.1.3.6 互信机制这种互信机制是建立在双方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通过互信技术,使得项目参与方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互信关系,彼此互为互信服务器,允许用户相互跨组织访问,从而将项目参与方的信息系统联结起来,形成真正互通互联的大系统。

3.1.4 应用层协同应用层是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工作应用的集成,协同工作平台主要处理组织间的协同和组织内的协同两类协同工作关系。这两类协同都建立在协同工作智能系统上,由协同工作智能系统提供完成协同项目管理过程逻辑的支撑。协同工作智能系统可以通过项目参与方面向某一特定领域的处于逻辑层的信息系统,获取相关的数据或信息,依靠具有分析功能的算法、工具或模型,帮助项目参与方分析项目基本信息、项目成本数据、项目合同数据、项目进度数据、项目施工文档、项目质量数据、项目安全管理等数据并且得出结论,为项目参与方各层相关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项目决策。

3.2 协同工作平台解决组织界面障碍协同工作平台是为参建各方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协同工作机制,可以使项目各参与方实时共享群体组件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项目管理等软件,在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上实现任务协同、资源协同、组织协同、阶段协同、地域协同等协同,优化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成本,解决大型项目组织界面障碍问题。

协同工作平台实现各组织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一个实时、准确、安全、高效、畅通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平台,避免发生各个组织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组织界面的矛盾。

协同工作平台是基于项目参与方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各参与方目标一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彼此认同、理解对方的期望和价值。构建协同工作平台,使项目各参与方的利益对抗关系转变为利益一致关系,从而消除目标差异所造成的组织界面矛盾。

协同工作平台的提供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各个组织实现知识的交叉学习,进行信息的充分沟通,对彼此的组织文化产生认同感,坦诚友好地合作,消除文化差异造成的界面矛盾。

5结论

目前界面管理理论尚不完善,特别是对组织界面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本文对大型建设项目组织界面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并剖析了组织界面障碍的成因,最后提出构建协同工作平台解决大型建设项目组织界面障碍的措施。然而本文只是构建了协同工作平台的体系结构,如何具体实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温冉.基于代建方的工程项目组织界面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9,(3):17-21.

[2]聂柯渐.界面管理理论研究[D].福州: 福州大学,2006.

项目组织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经理

由于人们对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对项目管理办公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存有不少的问题,为此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为此,本文旨在辨析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基本内涵,分析其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简要探讨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运作方法。

一、项目管理办公室PMO概念分析

关于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基本内涵,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认知与理解。一般来说,人们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是指执行项目文档的收集,督促项目经理按照项目管理制度执行项目;第二种观点认为,它类似于项目经理部,将所有的项目经理集中于这一个部门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该部门成员担任项目经理的角色;第三种观点认为,它类似于项目控制部,要求所有的项目控制、计划审批等都通过项目管理办公室来实现。虽然人们对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争议从未间断过,对PMO及其模式的定义从未形成共识,但是人们一直普遍认为项目管理办公室是组织内部将实践、过程、运作形式化和标准化的部门,是组织内部项目管理最优实践的中心,是组织提高项目分析、设计、管理和检查等方面能力的关键资源。

二、项目管理办公室PMO作用分析

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实施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以建立组织的项目管理的制度与标准,在组织内部增强沟通,平衡资源的使用。具体来说,项目管理办公室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作为项目管理的支持者。PMO为项目管理提供咨询顾问、技术服务与知识管理,管理支持、行政支持和培训支持等支持服务。这种角色以低调和辅助者的身份出现,容易得到项目经理的认可与赞同,不容易引起太多的反对和权力竞争,作为PMO的刚刚起步阶段,这种方式容易得以实施和执行。(2)作为项目的控制者。在这种情形下,PMO拥有很大的权力,他相当于代表公司的管理层,对于项目进行整体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项目的顺利执行,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这时PMO的工作可以包括:资源的分配、计划的审批,项目的检查和分析等。PMO为组织的项目分配所需要的资源,确保组织资源在项目中使用的最优化;对每一个所支持项目的项目计划负责,进行项目计划的审核,保证项目计划的可行性和最优化;要持续监控各个项目,确保项目按照计划执行,并能够成功完成。(3)作为项目战略的管理者。在这种情形下,PMO需要制定整个公司的项目管理制度和构架项目管理的体系。其主要包括:为组织开发和选用适用的项目管理方法论、流程和工具,并形成统一的标准;建立组织的项目管理文化,证明项目管理的价值,形成项目管理的统一认识,并在组织内部推行项目管理的标准等。

三、项目管理办公室PMO设计流程

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设立具体可分为如下三个步骤:(1)做好PMO设立之前的准备工作,旨在了解组织或企业的发展现状,明晰建立PMO的远景、使命与目标。其主要工作包括:评估组织当时与未来所处的环境,了解组织在项目管理上的资源现状;建立组织的远景和使命;明确PMO在组织内的实施目标与目的;开发PMO的商业模式。(2)开发PMO的战略和操作计划,其主要工作是建立PMO组织,明确组织的目标和项目管理制度。这一步的主要工作包括:定义PMO的组织结构和招募员工的要求;定义项目管理的方法论框架;定义PMO的运作流程;建立检查的流程和绩效评估的标准;开发培训需求。(3)最后一步是建立PMO。这一步的主要工作包括:招募员工;选择或开发项目管理的方法论,包括项目管理的流程、组织设计、项目管理的方法论、项目管理的制度等;执行PMO的流程和程序。在建立好了PMO之后,要让PMO按预定的权限和流程进行运作,在运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应该使项目管理在组织内部具有连贯性和稳固性,不能够只是作为口号的宣传或者是阶段性的工作突击;第二,能够在项目经理和决策层之间,站在中立者的角度,客观的审视项目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第三,能够平衡其作为项目控制和项目支持角色之间的关系。因此,PMO不应该作为政策的强制执行机构出现,来管制项目的执行,应提供给项目经理一些可以使项目成功的经验,预见性的去发现一些项目管理中的问题,来配合项目经理成功完成项目。

参考文献

[1]赵国兵,丁晓东.基于信息技术的多项目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0(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