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项目管理本科论文8篇

时间:2023-03-25 10:44:53

项目管理本科论文

项目管理本科论文篇1

(一)项目预算项目预算一般由项目(课题)负责人与单位财务人员共同编制,预算应根据单位的现有基础设施条件、资源的配置以及课题研究的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按照经费支出科目,在科学的预测、估算基础上编制。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难题,其主要原因:

一是科研工作的不确定性强,难以象工程和产品一样比较准确地预测其进度、制定预算;二是国家财政在核拨的科研单位基本支出预算中没有核定足够的人员经费,留有较大的缺口;三是国家核拨的人员经费预算没有体现出不同学科、不同单位、不同地区等之间的差别,也很难准确量化其差别,并判断这个差额的合理性;四是现行的工资制度及标准严重脱离人才市场行情,难以调动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五是科研单位的管理费核算的内容多,不确定因素大,很难准确控制;六是各单位具体情况不一样,管理水平和能力也存在差异,加上不确定突发事情等都会增加管理费用支出。

(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单位的选择,调整的是科研活动的组织单位及科研人员的经济分配关系,对科研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大影响。探索适合科研单位需要的合适的成本核算单位,是建立研究机构成本核算模式的首要任务。以中科院所属的半导体所、空间中心、计算机所、理论物理所等不同类型研究单位成本核算单位需求情况看,不同类型的单位在成本核算对象的资金、人员规模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

根据《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办法的科学事业单位的成本费用开支分为三个部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期间费用。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费用构成了科学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本,而期间费用,不再参与成本计算,直接转入当期结余。实际执行中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即使是直接成本,如原材料的领用,有的就难以在不同科研项目之间划分,直接工资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就难以确定。

(三)项目经费这一难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规定政出多门,没有统一规定。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由多个部门安排,各部门分别对自己安排的科研项目制定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即使同一部门也会因科研项目的类型不同,制定出不同的经费管理办法。经费来源渠道多元,核算要求不一,相互之间调账,人为选择制度就难以避免。

二是部分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规定内容不完善。如设备购置费,虽然各项规定均明确允许列支设备费,但是科研设备价值高、使用周期长,设备购置费应如何在不同项目中分摊等现行制度中没有明确。中科院某研究所有一个1400万元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中仪器设备费预算100万元,该课题尚未完成,设备购置支出已达752.30万元。再比如招待费、礼品费等能否在课题经费中列支?比例多大?有些法规虽然对支出做出了规定,但规定之间不一致,容易引起混乱。

三是一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规定脱离实际。如人员支出方面,一般制度规定只能列支5%~10%,最高的也只有15%,而中科院各单位基本事业费严重不足,控制人员经费支出比例的规定形同虚设。中科院某研究所2006年底在职人员273人,离退休人员280人,近3年财政安排的基本事业费分别只相当于当年离退休费用和基本人员支出的53.46%、51.26%、61.05%,在优先保证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的情况下,科研人员70%的工资和部分津补贴只能由课题组承担。据对2006年50个课题的支出情况统计,人员支出占项目支出比例普遍大大超过规定的5%~15%的比例,其中10个课题超过50%,最高的达到88.16%。

二、科研项目成本管理与核算完善对策

(一)编制和执行科研项目预算第一,在继续按照现行方式及标准核定项目预算的前提下,允许科研单位在人员经费和管理费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如实核算项目收支;第二,在控制科研单位人员费用总额的前提下,明确在科研项目成本项目中分摊的人员经费和管理费必须是扣除基本支出预算后的余额;第三,预算项目管理和合同制管理并行并逐步向合同制管理转变。依法签订合同,项目立项单位按预算标准项目预算,按合同拨付预算资金,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按照合同完成科研任务,立项单位的检查控制以是否达到科研目标和关键指标检查为主,项目经费由预算单位按照基本会计制度和财务规定安排使用,改变目前过分强调收支检查、忽视科研目标完成情况的状况。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规范预算编制行为;第四,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是成本核算的前提。科研项目申请论证前,财务人员应协助课题负责人,根据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或思路,及完成课题费用支出科目,编制科学、合理的课题预算。

(二)探索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办法一是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需要明确划分必须由基本事业费开支,不得分摊进入成本项目的成本费用范围界限。二是按照相关性原则合理分摊间接费用。间接费用的分摊一般按照相关性原则,首先确定间接费用的受益单位,再根据受益科研项目的经费收入、直接支出、房屋

面积等进行分摊。例如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的间接费用具体分摊方法有三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为全所服务的间接费用,按照科研收入分摊法和二次分摊法进行分摊。如集成技术中心为全所科研提供测试、加工服务的大型科研平台,由于集成技术中心需要在超净环境下运行,其运行费用较高,每年在350万元以上。对中心的费用独立核算,并按照科研经费的收入分摊集成技术中心的费用。除了收入分摊法外,还有二次分摊法。如管理费用采用先按课题经费收入或支出的比例进行一次分摊,对超过计提标准的管理费进行第二次补贴,即将分摊的管理费用超出国家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部分,使用研究所事业经费进行补贴的做法。第二类是只有部分项目受益的费用按照受益对象核算。如水分析、环保处理费用等服务的对象是研究所的一部分课题,而不是全部课题,按照“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对这部分间接费用进行管理与核算。第三类是既有整体受益也有部分项目受益的费用分摊。如房屋维修费用,采取两种核算方法,一种方法是研究所计提了房屋修购基金的,由修购基金支付,不再进行分摊。另一种方法,为简化核算程序,对费用按照预计的工作量进行划分,对属于房屋设施的维修费用并入房屋维修费用统一核算;对科研条件保障的维修保养费用并入空调运行按照超净用房的面积确定分摊的比例统一核算。

(三)建立与固定资产耗费相适应的折旧制度在固定资产标准方面,可采用一般设备500元,专用设备800元现行标准,或直接采用企业固定资产2000元/台件的标准;在折旧方法上,可采用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方法计提折旧;在折旧年限方面,可按统一规定的企业折旧年限执行,或根据科研单位使用特点掌握的仪器设备使用寿命计提折旧。此外,对已经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比照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一样不计提折旧。折旧费用应谁使用谁负担的原则计人有关项目成本,无人使用的,由资产部门及时处置变现。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由原使用人和项目承担。超级秘书网

项目管理本科论文篇2

摘要: 目前我国许多院校都在其管理类硕士专业中设置了项目管理培养方向。首先分析了管理类硕士专业三个学科中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接着以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数据分析了该方向实际培养情况。结果显示,该方向开设的院校多为理工类院校,实际产出的论文数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数量;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侧重于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结论是,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其中的子方向,对于特定院校来说存在着师资有限,生源较少等特点,不利于学科的全面展开。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学科建设; 硕士教育。

0 引言。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复杂多变、竞争激烈和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促进了项目管理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已成为比较成熟的专业学科和专门职业,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学科。以专业学位为例,2003 年我国率先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内设立项目管理领域,该年国务院学位办和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由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试办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该学位也成为国内最早的以 “项目管理”为专业名称的研究生学位教育[1]。自 2005 年以来,项目管理领域实考和录取人数连续多年位列所有 40 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第一,目前已成为招生人数仅次于 MBA的专业硕士。截止到 2010 年,全国共有 161 所院校获批成为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每年的报考人数不断上升[2]。然而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的办学势头虽然良好,项目管理作为普通二级学科的教育却还没有在高校中普及起来,一些学校虽早已开设了项目管理的硕士培养方向,但并没有单独开设该专业,而是在其他管理类的专业中进行培养。本文分析的即是全日制科学硕士项目管理方向的现状。

1 管理类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

1. 1 项目管理方向开设概况。

为了解目前我国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对 2011 年全国管理学中三个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和企业管理) 硕士生招生简章进行了检索分析。结果显示共有 116 所院校至少在上述三个学科之一中设立了项目管理及相关培养方向。相关方向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投资项目管理等。其中设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的有 71 所,设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下的有 68所,设在企业管理专业下的有 8 所。这 116 所学校包含 211 院校 49 所 ( 其中 985 院校 20 所) ,211 院校所占比例为 42. 2% 。在学校分类上,理工类 57 所、综合类 34 所、财经类 13 所、农林类 7 所、民族类 2 所、师范类 1 所,可见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在管理学科内设置了项目管理相关培养方向。

根据数据统计,理工科院校是拥有项目管理方向最多的院校,其次是综合类院校,财经类和其他类型院校加总只占 20%左右。由于理工科类院校在理工科上的天然优势,具有强大的理工类基础学科作为技术支撑,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项目管理中的技术层面; 加之理工类院校多和工程类企业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能为教育中的实践部分提供较多的机会,在培养项目管理人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此类院校也同样存在着一些局限,项目管理人才既需要掌握计划、决策的分析方法,也要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的知识和原理,理工科院校由于其侧重点在于具体的技术方法,可能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将不利于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员。

进一步分析开设项目管理方向院校的地域特征,项目管理方向在我国各个地域的高校都有分布,但分布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数量最多的是华东 ( 30 所) 以及华北 ( 29 所) ,首先这两个地区本身拥有较为庞大的高校数量,除此之外,华东的上海和华北的北京、天津等地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且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日益高涨,基本建设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社会对项目管理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接下来是华中( 15 所) 、西南 ( 14 所) 、西北 ( 13 所) 和东北( 10 所) 等地,分布最少的是华南 ( 5 所) 。

1. 2 项目管理方向开设详情。

从设置项目管理类方向的学科专业分析,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共有 71 所,其中 211 院校 24 所 ( 含 985 院校 10所) 。从该专业设置的学院类型来看,共有 45 所院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设在经济管理学院( 或称商学院) 中的,占总数的 63. 4%,其余专业则分布在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从院校所在的地域来看,有 16 所位于华东,14 所位于华北,12 所位于华中,12 所位于西南,10所位于西北,5 所位于东北以及 2 所位于华南。

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下设项目管理的院校共有 68 所,其中 211 院校 28 所 ( 含 985 院校 10所) 。除 1 所学校的该专业位于统计与数学学院以外,其余全部位于经济管理学院 ( 或称商学院) 。从院校所在的地域来看,华东有 21 所,华北有 17 所,华中有 9 所,东北有 8 所,西北有 5所,西南和华南各有 4 所。

企业管理专业下的项目管理类方向因为只有8 所学校,本文不作重点分析。

从所在学校的类型分析,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中,共有理工类院校 40 所,综合类院校 20 所,军事类院校 3所,财经类院校 2 所,农林类院校 2 所,师范类和民族类院校各 1 所; 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中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中,共有 33 所理工类院校,20 所综合类院校,10 所财经类院校,农林类院校 4 所和民族类院校 1 所。

可见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在地域分布和院校类型分布上趋同,首先该专业在华东和华北的院校当中分布最多,另外理工类院校是开设该专业最多的院校,但在财经类院校开设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院校在数量上和比例上都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更大。

为进一步分析该方向所具体涵盖和涉及的领域,笔者依据国际公认的项目管理学科九大知识体系的划分来分析该问题。在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 第4 版) 》中,将项目管理划分为 9 个知识领域,即: 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整体管理[1]。随着近年来信息化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不断渗透,项目信息化管理也成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模块; 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将其作为一大类别; 另外将技术经济中的评价管理和研发管理也纳入该分类,通过考察各个院校项目管理相关方向的名称,将各个方向在 13 个主要模块中进行归类,从而得出该方向在 13 个领域的覆盖情况。其中由于名为 “项目管理”的方向范围过大,难以判断具体所属领域,因此在统计中将其剔除,只考虑其他具体方向。统计结果如表 1 所示。

从统计到的数据来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的项目管理方向在项目管理的大部分领域都有覆盖,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开设的院校最多,占到了全部的 30%,并且其中三分之一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位于土木工程等工科类学院; 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偏向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这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 项目管理方向研究生培养情况。

2. 1 项目管理方向硕士论文数量分析。

由上文可知,我国有很多高校都在管理学的三个学科专业中开设了项目管理相关方向。但是关于这些项目管理相关方向在高校中的实际培养情况,还需要进行进一步考察。本文通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统计各学校具体专业在近年实际产出关于项目管理领域的硕士毕业论文情况。由于 2011 年的论文尚未完全被数据库收录,因此主要对 2008 ~ 2010 年的论文进行考察和分析。

首先分别对 71 所高校和 68 所高校 2008 ~2010 年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及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关于项目管理的硕士论文进行了搜集,主要做法是查询 2008 ~ 2010 年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 或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所撰写且关键词中含有 “项目”的论文。结果总共搜集到相关论文 104 篇,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出 77 篇,共来自 14所学校,其中最多的是重庆大学产出论文 21 篇;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共产出 27 篇,来自 10 所学校,其中最多的是北京化工大学产出 8 篇。其分布如表 2 所示。

可见在管理类专业中设有项目管理方向的学校里,实际产出相关领域论文的学校还相对较少,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只占到 18. 2%,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占到 14. 7%。从每所学校产出论文的数量上来看,绝大多数的学校在三年内产出论文的数量小于等于 5 篇,只有极个别的学校在 6 篇以上。首先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有个别研招单位的硕士论文可能未纳入中国硕士论文库,另外可能有一些相关的论文没能通过该种查询方式搜寻出来。但依然可以由此看出,虽然有许多学校开设了项目管理方向,却并没有严格地在该方向上进行培养,导致拥有硕士论文的学校数量远少于开设了该方向的学校数量。

2. 2 项目管理方向硕士论文方向分析。

为考察各个学校所产出的论文方向和培养方向的相符合程度,对 104 篇文章所在学校的培养方向进行了分析,首先剔除了方向名为 “项目管理”的学校所产出的论文,只考察剩余 60 篇文章的情况。通过观察每篇论文的标题、关键词和摘要,对其和方向名称的相符程度进行评估,将每篇文章的方向切合度分为五档,分别为完全相符、基本相符、部分相符、基本不相符以及不相符。统计结果如表 3 所示。可见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和方向相符,只有极少数的文章偏离了开设的方向。总体来说,项目管理方向开设的切合度还比较高,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能按照其培养方向进行培养,实际培养方向偏离初始方向的情况不多见。

 

为更好地考察管理类专业下项目管理方向在项目管理各个领域的实际分布情况,依据前面的统计方式,对 60 篇论文在各个领域的分布同样进行统计,如表 4 所示。可见在两大管理类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的硕士论文覆盖了约 50%的项目管理领域,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整体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都有涉及,且侧重于风险管理、整体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所覆盖的领域和所开设的方向基本一致,说明各院校在培养项目管理方向人才的过程中基本遵循了初始的方向;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项目管理方向在领域上的分布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类似,且各领域的分布较为均匀,但在该方向的设置上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占了几乎全部的比例,然而实际产出论文的研究方向却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3 结语。

基于以上统计分析,可以总结得出我国科学硕士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详情。第一,全国共有116 所院校至少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和企业管理三个学科之一设立了项目管理及其相关培养方向,其中有 57%的项目管理方向位于理工类院校,34%位于综合类院校,剩下的则位于其他类型院校,可见项目管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于高校理工科背景而开设; 在地域分布上,华东和华北的院校占了绝大多数,具有50. 8% 的比例。第二,从具体研究的项目管理领域上看,在项目管理的几大领域中都有涉及,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工程项目管理,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则侧重于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第三,从硕士论文的产出情况可以看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2008 ~ 2010 年产出关于项目管理专业的论文 77 篇,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27 篇,论文的数量远低于应有的数量,可见该方向的实际培养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水平,可能某些院校存在着有关生源不足或者是方向虚设的情况。第四,在各校项目管理领域的硕士论文中,论文的主题和方向的切合度总体上还比较高,大多数论文没有偏离原先的培养方向,说明实际开设了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能较好地沿着该方向进行培养。第五,从硕士论文研究的领域来看,该方向的研究领域覆盖了约 50%的项目管理领域,但还有一些领域鲜有涉及。

可见,我国科学硕士项目管理领域在实际开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该方向开设的院校多为理工类院校,该类院校虽具备较好的工科背景和技术支撑,但是经济管理的理念可能难以渗透,在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项目管理人才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其次,该方向实际产出的论文数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数量,实际培养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说明该方向的建设力度还不够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投入和加强; 再次,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其中的子方向,对于特定院校来说存在着师资有限、生源较少等特点,不利于研究的全面展开; 最后,该方向的建设在项目管理领域的覆盖面上还有待提高,在某些特定领域上的涉及较少,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魏法杰,邓修权,王际坤 .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研 究 [J]。 管 理 工 程 学 报,2005,19 ( Z1 ) :182-187.

项目管理本科论文篇3

关键词: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B/S结构;角色;模块化

中途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7-6444-02

Design of .NET Based B/S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WANG Zhen-l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253023, China)

Abstract: Using layered design ideas of Dot Net environment and C# language, SQL Server2005 database a interface friendly B/ S version Researc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as built. Based on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t was divided into various modules:paper management module, works management module, patent management mod? ule, project management module, award management module, special management module, career promotion module and sys? tem management module,etc.

Key words: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atabase; B/S structure; role; modular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琐碎而又复杂,手工操作工作量非常大,不仅容易出错,而且进行统计和计算,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发一套根据高校自身特点的量身定做的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管理高校科研工作的自动化和规范化,不仅能够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无误,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科研成果信息进行统计和计算。因此能够极大地提高科研信息管理的效率。通过对我校科研管理的需求的调研,并考虑到科研管理人员使用的便利性,系统既要方便科研管理部门科研处的监督管理,同时又要方便协调各院、系、部各层级的科研管理工作,系统需具备录入、修改、删除、查看、统计、汇总等必要功能,同时要考虑管理系统人机界面的友好性和易用性,还要采取措施保证科研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防止系统数据被非法修改、删除和破坏。

1系统功能与设计

该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包括如下基本功能:

①论文管理功能:论文级别分值对照:查看论文级别所对应的分值;刊物级别认定:查询与编辑刊物的名称、类型、级别、认定年份等信息;论文管理查询:用于对作者的论文进行录入、编辑和查询等;论文审核查询:管理员可以对提交的论文进行审核和查询等;论文综合查询:用于查询作者论文的分值和审核进度等信息。②著作管理功能:提供作者著作成果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等功能。③专利管理功能:提供教师专利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等功能。④获奖管理功能:提供教师获奖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等功能。⑤立项管理功能:提供教师立项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等功能。⑥专项管理功能:提供教师专项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等功能。⑦系统维护功能:人员管理:提供科研人员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等功能;密码维护:用于对科研人员的密码进行修改。

各模块之间并非各个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从而使本系统能够完成设计目标。系统有3种不同角色[2]:校级管理员、院系管理员、一般科研人员。不同角色可做不同的操作。每个角色具有自己不同的权限。①管理员角色:校管理员亦可以操作自己的信息。可以浏览、编辑、新增、删除学校的公共信息。审核申报的项目和成果,浏览和编辑项目和成果信息、项目经费和成果经费、科研分数等信息。②院系管理员角色:院系管理员亦可以操作自己的信息。但是只能浏览、编辑、新增、删除自己院系的公共信息。审核申报的项目和成果,浏览和编辑项目和成果信息、项目经费和成果经费、科研分数等信息。③科研人员角色:科研人员登录系统后可以操作属于自己的信息。可以申报自己的项目和成果、项目经费和成果经费、浏览查看自己的项目和成果信息、浏览查看自己的科研分数情况等权限。

2科研管理系统的功能框架设计

基于以上对科研管理系统具体功能的分析,可以画出如图1的系统功能框架图:

3数据库中主要表的设计

获奖分类信息表主要用于存储获奖项目的序号、级别、位次、得分和备注等信息。获奖信息表主要用于存储获奖项目的序号、编号、成果名称、获奖名称、颁奖部门、等级、时间、本人位次、是否政府授奖、基本分值、最终得分、院系审核、校级审核、职称编辑时间、备注等信息。立项信息表主要用于存储获奖项目的序号、编号、横纵向、理工社科、项目名称、项目层次、来源、时间、有无资助、到位经费、是否合作单位、合作人数、本人位次、立项分值、经费分值、本人得分、院系审核、校级审核、职称编辑时间、备注等信息。项目分类表主要用于存储获奖项目的序号、项目来源、级别、立项分值、经费分值、文理分类、备注等信息。

4系统具体实现

1)立项类别管理:科研人员可以进行查询;院级管理员的权限同科研人员的权限相同;校级管理员可以进行立项类别的新建、查询和删除等功能。新建项目必须校级管理员执行。

2)立项管理查询:科研人员可以新建项目,在选择课题来源时,课题级别和立项分值会自动弹出;院级管理员可以新建项目和查询本院已存档的项目,并且对这些项目个别信息进行修改和删除操作;校级管理员可以新建项目和查询以及修改和删除全校存档的项目。

3)立项审核管理:科研管理人员不可以进行操作;院级管理员可以对该院的科研项目进行审核管理和删除操作;校级管理员可以对全校的科研项目进行审核管理和删除操作。

4)获奖分类管理:科研人员、院级管理员、校级管理员都可以查看获奖类别信息。

5)获奖管理查询:本界面科研人员可以新建自己的获奖信息,不可以查询;院级管理员不仅可以新建获奖信息,还可以查询该院所以获奖信息,也可以对获奖信息进行修改;校级管理员可以新建、查询和修改全校获奖信息。

6)获奖审核管理:院级管理员可以进行查询该院获奖信息和对获奖信息进行审核修改和删除操作;校级管理员可以查询全校获奖信息,也可以对全校获奖信息进行审核修改和删除操作。

5总结与展望

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实现高校科研工作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也是高校信息化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不仅节省了大量繁琐、重复的、机械的劳动,同时保证数据的精确完整无误,方便实现对教师个人和部门单位的科研成果进行精确的统计与汇总,使一些计算过程繁琐且数据量大的工作能够自动计算完成。未来要对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金志力.NET架构的核心开发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晓华.精通.NET核心技术原理与构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赵学良.Servlet与JSP核心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孙永强,陈宗斌.Visual C#.NET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项目管理本科论文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管理

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招生规模、办学规模均不断扩大,学校对教师在科研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对科研方面也越来越重视,申报科研项目的数量和档次也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大多由原来的多所中专合并而来,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差,科研水平较低,但为了晋升职称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申报科研项目,造成许多科研项目虽然立项,但研究水平并不高,成果平平甚至难以结题等现象。以上种种,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高职院校某科研项目为例,探索基于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的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方法。

科研项目是一次性工作,从产生创意到立项、实施、结题整个完整的过程,以下将结合某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阐述其全过程管理方式,并着重论述该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进度和成本三要素的管理与控制。

一、申请立项阶段的管理

申请立项阶段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主要是项目启动和项目计划两项工作内容,包含填写项目申报表、组织评审、签订项目合同等。

科研项目的申报表相当于工程项目的需求建议书,论证评审时主要的评价标准包括方案、经验、成本、进度计划几方面。《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在申报前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工作,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课程资源,在课程设计、考核模式、调研方式、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总体思路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应该说建设方案是不错的,项目负责人也有多次做省市级课题主持人的经验,但申报表上没有明确列示项目开展所需要的成本,进度计划也不够详细,仅有笼统、含糊的建设步骤。

作为学校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处在审核项目申报表时应该站在项目管理的角度,根据上述四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严格把关,指出以上两个方面的不足,责成负责人修改后再上报,而不是简单地整理汇总后上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项目的立项通过率。

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来说,可以根据全成本管理理论、工作分解结构理论、制作甘特图等方法,完善项目申报表的内容,编制合理的项目计划。

根据申报表中对于该课题建设步骤的笼统表述,可将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厘清为:协商和讨论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步骤;进行前期调研;收集调研数据;撰写论文阶段并发表;撰写研究工作底稿并结题。但以上建设内容阶段性进度不明,不利于今后的管理,因此,应根据以上内容,编制出更为细化的项目计划:

(1)2012.11-2012.12:讨论协商阶段

召开课程项目建设会议,广泛调研,征求项目组成员、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和学生的建设意见。

(2)2013.1-2013.3:前期调研阶段

课题组将按方案确定的分工、时间,以问卷调查、访问座谈、资料分析等不同的方式,围绕“个人理财课程建设规划”课题研究的内容,深入学校和社会展开前期调研。

(3)2013.4-2013.6信息数据搜集阶段

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并结合课题的具体需求和现实条件,积累下内容丰富、完整、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第一手资料。

(4)2013.3-2013.8实证研究阶段

在进行以上2、3项工作的同时,推荐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带领学生参与教师的实证性课题研究。

(5)2013.6-2013.10编写校本教材阶段

在积累素材和前期调研、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编写适合“分岗位模块教学”的校本教材。

(6)2013.11,撰写论文和征求意见阶段

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形成文字,在期刊上发表。撰写课程项目研究总报告初稿,对课程项目建设情况征求领导和专家的意见。

(7)2013.12结题验收阶段

根据专家意见对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制作现场答辩的PPT,参加验收评审会。

根据项目计划的具体内容,可编制WBS工作分解结构图,以明确为达到项目目标所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囿于篇幅所限,以下以编教材为重点进行工作分解:

二、研发实施阶段的管理

研发实施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是指从通知立项开始到结题验收之前这一阶段,该阶段包括项目的执行与控制两项内容。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确保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达到最优状态,并尽可能减少项目执行的风险。以下从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这三个目标考核和过程控制的关键点及科研团队管理方面来分别论述。

(一)质量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程项目,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非程序化的,其质量目标很难用完全量化的方法来控制,因此对科研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不能照搬项目管理的一般方法,而是要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

根据影响该科研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科研处和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绘制因果分析图(鱼骨图)来进行质量控制。

其中,图的上半部分为影响课程建设质量的内因,包括选题是否先进、科学,预期成果对学生是否适用、其成果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否显著。在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下,这一点应该是值得肯定的。图的下半部分为外因,其中研究基础条件一项中,由于团队缺乏凝聚力和通力合作,科研经费管理松懈,“团队构成”和“研究经费”两项因素成为该科研项目建设中的风险因素,是关键控制点。而“网络技术”方面,因为有校网络中心的鼎力支持,是课题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经济类科研课题的特殊性,开发过程中一般对实验设施等方面的物资保障要求不高,所以也不会对项目质量有很大影响。

(二)进度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是指在科研项目的进展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的活动进度和日程安排所进行的管理过程。对《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进行进度管理,就需要首先制定出合理的经济的、进度计划,然后在该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检查实际进度是否与计划进度相一致,如果出现偏差,就应该及时找出原因,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调整原来的进度计划,从而确保该项目目标的顺利完成。不同的项目,其进度管理内容所适用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的主要方法有甘特图法、关键路径法、PERT分析法、GERT分析法等。由于目前的科研项目管理通常较为宏观,一般都通过合同进行管理,又由于科研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许多客观原因的影响,有可能会造成项目不能按时完成而导致延期、撤项的情况,对相关部门和项目团队都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项目的进度。考虑到校级课题项目相对于大型工程项目来说,还是比较单纯和小型的,一般不需要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计算,所以可以运用甘特图来进行进度控制。根据前面编制的总体项目进度计划,可制定如下甘特图:

由于甘特图的直观性,可以使项目负责人或科研管理部门能及时发现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之间产生的偏差,采取一定措施及时弥补,确保如期完成项目目标。因此,利用甘特图对高职院校科研项目的进度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值得在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推广。

(三)经费管理的改进措施

科研经费管理的改进措施包括事前的成本计划(预算)、事中的成本控制、事后的结余经费管理等三项内容,其中前两项是重点。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缺乏对成本的正确预算,成本控制方法不科学,经费管理混乱,此种局面亟待改善。

根据校级课题的特点,本文认为,重点应该在经费管理流程上做改进。在经费管理流程上,该校一直是由科研处和财务处直接管理,分院虽然实行二级管理办法,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仅限于院长签字一项常规手续,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因此在经费使用和报销方面存在漏洞。应对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采用项目经费分级管理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四)科研团队管理的改进措施

鉴于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科研项目团队缺乏凝聚力的现状,本文认为除了校科研处和项目负责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所缺陷之外,主要原因还在于科研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合理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

以下是矩阵式科研管理的组织结构图,本文认为也同样适用于《基于分岗位模块教学法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首先,校级课题建设项目的上级职能部门主要有科研处、计财处,这两个部门必须加强项目的信息交流、共享,注重日常信息的沟通。同时还要兼顾和听取上级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建议。其次,该项目团队作为矩阵式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基本单元,其团队成员同时接受来自分院与项目组两个方面的领导。如团队成员有的来自工商管理分院,有的来自投资理财研究所,有的来自远程教育分院,有的来自企业,有的来自会计师事务所。他们一方面接受各院系及所在单位的领导,另一方面又要从事项目负责人分配的工作。这样的矩阵式科研组织结构最主要的优点是扁平式、分权式的组织管理,便于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同时让科研人员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不同部门之间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做到了资源的共享,并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

三、结题验收阶段的管理

项目结题验收即由主管部门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最后一环。作为项目负责人,应该认真对待,撰写好验收报告,根据校级课题的验收要求,还应该制作精美直观的PPT形式的汇报材料,在主管部门组织的科研项目验收评审会上做详细的汇报。

对科研管理部门来说,应事先编制项目结项程序,首先由科研管理部门初审,再由校级或上级评审专家组终审,主要检查评审的内容包括:项目是否完成、指标是否达到、经费使用是否合理合规、成果有无推广转化、成果转化效益高低以及汇报资料是否清晰明确等。

参考文献:

[1]王海,李建. 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探讨[J].价值工程,2010,(7):161-162.

项目管理本科论文篇5

关键词: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科研项目管理;应用探讨

一、绪论

项目管理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资源进行重组及再造,以达成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近年来许多科研院所将项目管理模式纳入其管理体系当中,根据项目管理流程对人员、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很多科研院所优化办公服务平台,项目管理已经越来越多的为科研服务,削减了管理成本。根据项目管理再造组织机构,使得运行效率大为提高。

科研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在现代管理中有其显著的特点,一般被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指项目立项阶段,目的是提高中标率。中期项目管理旨在对项目进度的把握,是项目管理的难点,后期的项目管理基本是提高成果转化率。在如今的项目管理实践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是“重立项、轻过程”,“两头重,中间轻”。针对这个问题,本文着重研究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方法,采用综合进度评估的方法,为项目管理提供有效的进度模型保证实施。

二、项目立项管理

常见的科研立项项目一般有三种管理模式,即“倒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和“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以及综合两者的管理模式。倒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指由科研研究人员发起,根据自身擅长的领域或优势,申报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和要求可能相距甚远。往往达不到成果的输出,更不用提成果转化的有用性。例如可能会出现科研人员利用自身知识储备,针对某一尖端领域科学技术过分探讨,既消耗了资源又达不到成果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1]。这些项目在形式上可能独辟蹊径,可以综合各种项目,但是实际上很难达到企业、政府甚至学术界的需要,而成为纸上谈兵的深奥理论。

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是由项目组织方按照实际需要确定项目的目标和内容、遴选方案、集中组织评估,是现代科研采用的最多的模式。可以很好地便利发起方将成果化为己用,解决最亟需的问题。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因为其功利性较强的特点可能会导致组织方对被委托方状况的不了解,所造成资源的浪费。并且命题作文式的科研模式可能会丧失一部分商机,不利于长远的技术积累和发展。因此,实践中常采取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三、项目过程管理

项目过程管理是项目控制管理的关键,过程之间由于该过程往往是由一系列过程和活动组成的,它将形成一个较复杂的过程网络。一定的控制流程决定着过程之间的顺序。科研过程管理阶段主要是指科研项目立项后直至科研成果验收前这一过程[2]。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包括对科研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和筹划。明确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目的与内涵,具体包括:

1、优化科研项目的成本和缩短周期,从而缩短科研项目研究的生命周期。2、运用生命周期的全质量管理和控制,把质量控制从事后监测转变为事前预防,能够尽量减少项目失败的可能性,提高经济收益。3、由于科研项目的周期较长,所以对动态管理的要求较高。适度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可以达到刚性与弹性的统一。要将项目中期评估、跟踪管理以及计划的弹性等纳入考核指标中去。

四、项目成果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为项目制定可执行的并且合理的标准是很重要的。绩效判断的难点在于研究结果的非定量和多样化。在各类绩效判断指标中,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1.学术收益:一般用数目、引用文献情况、专利数来衡量科研项目的成果,但这种方法并不是总有用。引文研究的总体数量对于研究单位来说比较有用,但是对于一个项目这种方法存在时滞,因为这种方法侧重于定量的宏观分析。对于短期内的微观统计分析存在缺陷性。[3]

2.社会收益:社会指单个科研项目对社会整体弗里德影响,包括生活福利、保护环境、促进政府决策等等。由于定性的测量比较困难,一般采用定性的方法对其进行衡量,采用模糊处理的方法。当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时,被认为该项目具有正外部性,对社会福利有正面影响。

3.经济收益:科研成本包括科学技术投入到实际运用中所需要的资金总量,是申报、实验和运用等几个不同时期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量之和。科研投资是从事地方科研所必须的新增生产费、推广经费和研制费用等组成。在项目成果管理中,一般用货币表示,即科研项目申报、实验和运用科学技术成果所花费的人、物、财开支。

4.混合收益:衡量混合收益的指标,一般要视具体项目情况和特点确定,经常只是一种思路或是模糊的判断。有的项目为政府企业带来了经济收益,同时也提供了建议,影响了政府或企业的决策,提高了社会效益;有的基础研究型项目,会为社会培养研究人才,这种项目除了学术收益外就有明显的社会收益。因此,如前所述,能够带来两种或以上类型收益的产出就是混合收益。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大多数项目都是混合收益。

五、结论与建议

基于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在项目进度和成本之间可以寻求有效的平衡,在组织形式上矩阵式组织是目前发展比较快的。矩阵组织是指同一名人员既隶属于原来的职能部门,又参与到项目或者小组的生产中去。相对于传统的树型结构,这种结构保持了组织的弹性,可以充分用各学科的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减少科研项目中可能出现的人员冗余,进而有利于加快项目管理进度与缩减成本等各方面进行平衡和比较,有助于提高项目收益。

综上,科研项目管理现状的分析,运用现代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观点,根据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提出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方法对科研项目从前期立项研究一直到项目的验收管理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建立科研项目的系统管理模型,并对科研项目立项!实施和验收阶段三大的管理内容作了详细介绍。(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部)

参考文献

[1] 杜亚灵,尹贻林.社会资本视域下风险分担与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关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03):13-15.

项目管理本科论文篇6

1.1需求分析

1.1.1管理人员需求分析:管理人员要求能够管理本院的员工基本信息、著作、论文、科研项目及成果、科研奖励等日常工作,同时,管理课题的申报、审批、合同、检查、结题等管理,同时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1.1.2科研人员的需求分析:普通科研人员只能浏览本人的科研信息、进行统计打印,个人的科研信息必须提交本部门审核入录。所有系统使用者还关心系统的界面是否有好,容易操作;是否能减轻日常科研活动的工作量;系统设计是否符合整个业务流程;是否方便查询历史数据等。

1.1.3维护人员的需求分析:一个可维护性好,适应性强的系统能够大大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系统维护人员的需求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更新等不可或缺的维护功能。

1.2基于数字化医疗的科研管理系统功能分析:综合现行国内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用户需求,提出基于数字化医疗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1.2.1信息:主要用于政策性文件(如新闻、通知等)以及材料性文件(如项目申报表、项目开题报告表、结题报告表、专利申请表等文档的下载)。

1.2.2科研人员信息: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科研项目、在线申报、通知系统、意见反馈。个人科研项目可以管理自己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在线申报项目用于在线申报课题。接收通知和文件接受管理部门及系统的通知。意见反馈用于提交相关反馈意见至管理部门或系统维护部门。

1.2.3科研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申请项目的相关信息(横向或纵向)、项目的申报、审核、科研项目的管理等内容。科研项目子系统设置的主要功能有:项目申报、项目审核、项目验收、项目中止和项目查询。

1.2.4科研经费管理:科研经费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有:经费基本信息、经费到账、经费使用、经费结转。

1.2.5科研成果管理:科研成果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主要结果,包括著作管理、论文管理、专利与鉴定成果管理、获奖成果管、成果转化管理等。主要功能包括:科研人员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科研项目的鉴定成果、成果获奖的情况及成果转化情况等。

1.2.6科研考评:科研考评为高校评定职称、竞聘岗位、岗位津贴定级、发放科研津贴和评先选优提供重要依据[2]。主要功能包括设置计算方式、设置奖励计算范围、计算科研工作量、考评结果查询。

1.2.7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为了提高医院科研及学术水平,活跃院内学术氛围,建立和促进医院同国内外医院、科研机构及学术组织之间的学术关系,加强科研人员与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交流。学术交流子系统主要功能:学术会议、受聘讲学、访问考察和进修学习。

1.2.8专著及论文管理子系统:主要记录科研工作人员发表的著作,在期刊、报纸、会议文集上发表的论文情况,包括作者、出版社名称、刊登期刊(报纸、会议文集)的名称、写作及发表日期、影响因子、索引收录情况等内容。

1.2.9情报检索子系统:情报检索子系统的功能包括人员信息检索、课题名称检索、著作信息检索、论文信息检索、获奖成果检索、学术会议检索等。

1.2.10统计分析子系统:为方便综合管理从不同角度,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子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见图2。

2基于数字化医疗的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1系统架构设计:笔者提出的基于数字化医疗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架构为系统管理分系统、功能模块分系统和数据管理分系统三个部分,见图3。系统管理分系统负责整个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维,保障科研人员正常使用。通常包括页面管理、权限管理、门户日志和安全维护等工作。功能模块分系统是主体,负责实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各项基本功能,对管理信息系统所要完成的功能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数据管理分系统为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负责管理数据库,如数据导入和导出、数据连接及备份等。

2.2系统开发设计:系统开发模式选择广泛使用的B/S模式,数据保存在服务器端。这种B/S结构实现流程如下,见图4。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请求到web服务器,数据库通过开放数据接口(ODBC)允许web访问请求,得到查询的数据,动态生成HTML文件反馈给客户端的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是本流程的核心,web服务器上安装系统运行程序。实现这个流程可以采用IIS、ASP、SQLServer的组合形式,这三者分别对应着web服务器、服务器上加装的脚本语言编译程序和数据库软件。系统开发人员负责的是web服务器上脚本语言的设计和数据库的构建。

3小结

项目管理本科论文篇7

1?政治思想和廉洁自律。政治上能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和国家、上级部门和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并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并将之落实到管理工作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认真参加学校党校的中层干部上岗培训、“十六大”精神学习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组织观念,不计名利和个人得失,服从大局,认真遵守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洁身自好,办事公道,较好地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工作能力与工作作风。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顾全大局,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能做到吃苦耐劳,努力养成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又大胆探索,努力学习并掌握现代科研管理知识,并在这一基础上力求创新;加强我校与省内外科研部门、规划部门的联系,妥善处理好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关系,并组织校内科研队伍,建立校内科研管理网络,体现出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努力为广大教师做好各种服务工作,解决或协助解决教师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做到事事有落实或有回应。

3?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努力探索发展我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新思路。自从9月份到人文社科处以来,先后走访了9个上级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和主要研究机构,调查了省内4所高校的文科科研管理情况,征求了校内9个学院约110人(次)对发展我校文科事业的意见或建议,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主持撰写完成了我校与省内主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科研水平等方面的比较研究报告,初步形成了“以提高文科学科建设水平和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为中心,以文科研究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和创新为保证,大力推进名师和品牌战略、交融战略和实践战略,通过人才工程、精品工程、学术论坛工程,增强发展文科的意识,实现我校文科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思路。

4?加强制度建设,初步形成了发展我校文科事业的制度体系。按照学校“以法治校”的总体指导思想,到目前为止,出台了我校学术基金出版资助办法,主持或协助完成了x大学人文社科“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科研机构(基地)管理办法、学术交流制度管理办法、成果奖励条例、项目配套条例、科学研究行为规范条例等10项制度的起草工作。

5?加强文科科研中的“进出口管理”。在“进口”方面,积极开展纵向项目申报的组织、发动及与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今年,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列项数(5项)取得较大突破外(全省第二)外,省教委文科项目数、重点项目数也有较大增长,分别达到39项、2项。同时,大力开展与地方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努力争取横向课题。在“出口”方面,一方面,大力推进“精品工程”建设,积极高层次出版部门的联系,为发表精品成果畅通渠道。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校文科教师cssci期刊论文总数将突破100篇,比上年增长率15%以上;获得国家教育部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省人文社科优秀奖7项,其中,二等奖2项,获奖数量和层次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做好项目的结项工作,在11月举行的江苏省“十五”规划项目中期检查评估中,得到项目评估专家组的好评。

6?开展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着力营造我校人文氛围。一方面,下半年,学校组织了6场高层次的学术讲座,并协助主要文科学院邀请校外专家作近60场学术报告,主办了7次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对活跃我校学术气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与x市委、市政府职能部门和校内相关部门、骨干教师广泛联系并取得支持,初步形成了由“高层次学术论坛”、“素质教育论坛”和“苏中发展论坛”三部分内容构成的“学术论坛工程”框架,并有望于2006年正式启动。

7?其他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的一个新成立的部门,做好与新部门建立过程中大量的外部协调工作与部门内部的职能界定、职责分工及各种日常工作的布置、贯彻落实工作,认真完成学校交办的其它工作。

项目管理本科论文篇8

[关键词]项目管理 学科建设 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082-05

一、引言

学科(discipline)一词是西方教育体系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一定科学领域或某一门科学的分支。“学科建设”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一个特色概念,是指以学科为建设对象,大力加强学科各方面的建设,以提高其整体水平的举措。实践证明学科建设是现在高等学校和院系生存的生命线,各高校的学科建设呈现项目种类繁多、项目建设投资大、建设内容复杂、建设周期缩短、参与部门人员众多、项目成败重要性高等特点,如何寻找和创新有效的管理模式,更好地实现项目建设目标日益,成为管理部门和高校学科建设管理者关注的问题。

我国的学科建设之路并不平坦。早在上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全国高等院校的院系专业作了大规模的调整,按文、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重新划分学校,这可以视为我国学科建设方面较早实施的一些举措。但更明确地提出学科建设,是源于1985年中央公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该规定明确提出“要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目前各个高校学科建设管理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不可讳言有许多学科建设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甚至完全失败。遍查相关资料和对学科建设的实践反思,归结其中原因不外乎以下几条:一是经验式管理方法(Know-how management)。不可否认经验在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但是经验的难以证明、表述、传播、掌握等不足使得学科建设管理随意性、人为性很强。一个成功的学科建设经验若不进行抽象和规范表述,很难推广到其他学科建设项目中去。二是国外称之为“烂泥式”的管理方法(Sloopy management),这种管理方法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合情合理或者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是一种被动“应对问题”式的管理,即是出现问题才寻找能“应付”这一问题的方法,或者是一种主动“蛮干”式的管理,即是有“胆略”无谋划。三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管理方式(Table management),各种所谓“政策”、“流程”、“文档”多如牛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疲于奔命地应对“表格式”管理,而实际上政策是否科学合理、流程是否优化、文档是否必要存在许多疑问。也就是说科学、合理、规范的学科建设管理模式目前国内还没有报道。

其实学科建设项目是一类真正意义上的“项目”(Project),也就是说它具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严格的时间、进度和质量等约束。对于项目的管理国外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形成成熟的系统的项目管理理论方法(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规范和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体系上的项目专业资质认证是众多项目和项目从业人员的必备条件。“一切都是项目,一切都将成为项目”、“项目管理是未来管理发展的新模式”等已经得到实践的证实。正如著名管理顾问David Cleland指出的“在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项目管理是成功的关键”。也就是说项目管理是应对由于科技的发展、新的环境、更激烈且高水平的竞争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应付潜在的形势及其生存与发展环境带来的新挑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变化的方法。

因此,在新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组织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将组织的各种任务“按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管理已逐渐成为包括高校、政府部门等长期性组织管理的一种趋势,这里,本文尝试引入项目管理理论方法,研究高校发展战略导引下的学科目标集成管理要素,提出一种新的学科建设项目目标集成管理模式。并强调基于项目的学科建设集成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把高校的所有学科建设管理活动符合于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战略管理活动,要在高校发展战略指引下实施学科项目目标的集成管理。希望能为正在与国际项目管理实践与理论接轨的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目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目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早期研究发现:明确的目标要求,比只要求人们尽力去做一件事情会有更高的业绩。目标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让目标成为组织每个成员、每个层次、部门等行为的方向和激励,同时又使其成为评价组织每个成员、每个层次、部门等工作绩效的标准,从而使组织能够有效运作。同样,目标的设定是学科建设项目进行目标管理的基础。以“十五”时期“211工程”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例,在项目立项之前,各学科均需结合其学科发展的长远规划,制订出“十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并编制可行性报告,参与教育部的评议及答辩。这一目标是整个学科在“十五”期间的共同努力方向,同时这一目标也是“211工程”验收时的依据,是评价学科建设绩效的标准。

然而,现实中学科建设项目的目标设置其实非常困难,这主要源于三点:第一,基于学科建设的特殊性,学科的投入和产出目标之间存在一种难以确定性。例如,学科投入一般多用于实验室条件改造、仪器设备购置、学术交流、队伍建设等支出,但学科建设项目产出的成果往往表现为科研成果、学术论文、学术专著、人才队伍甚至社会公誉度等。投入多少才能得到产出的成果,什么时候出成果以及出什么样的成果,对大多数学科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第二,对学科建设项目而言,大多数的目标通常是一些短期的目标,或年度的、或一个建设期的,这一目标或是产出某个标志性成果,或是获得某项部级奖励,或是在某国际权威杂志,而往往忽略了学科整体进步的目标;第三,学科建设项目的目标一旦确定后,就不能轻易改变,也正是如此使得学科建设的运作缺乏弹性,无法通过改变权重来适应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因此,对学科而言并非是目标越高就越好,而是要遵循学科发展的自身规律。

对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管理的测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学科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一种手段。经过测评,可以了解自己的项目管理处于哪一个成熟度阶段。根据项目管理成熟度的模型,就可以很容易明确下一步需要改进的管理工作内容(下一个成熟度等级的关键过程域和关键活动);并且,项目管理成熟度往往与项目本身的成功密切相关。项目管理成熟度越高,执行学科建设项目的成功率也越高。从K-PMMM来看,如果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管理能力达到成熟(单一方法以上的成熟度阶段),就会形成管理学科建设项目的通用方法。

二是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管理者的测评。由于项目自身的特点,使得传统绩效考评体系无法适用于对学科建设项目负责人的测评。例如许多项目负责人承担的任务都是跨院系甚至高校的,仅仅评价其对某一单位的贡献可能会出现许多缺陷。对于项目团队中的其他成员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虽然超越单位/部门的工作极具挑战性,绩效的测评并忽略、弱化产生的不公平问题却产生消极影响。所幸的是,基于项目的人力资源测评体系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组织的重视,在高校学科建设项目测评体系中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

四、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目标集成管理模式

1 本模式构建的前提

高校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动态开放的系统,有效的学科建设管理活动必须能根据高校发展战略要求,从高校学科发展整体角度出发整合高校学科范围内的所有项目管理活动,进行学科建设项目目标集成管理。前面对于高校学科建设项目目标集成管理要素进行了研究,那么分散于高校学科建设系统中的目标管理要素如何进行集成管理呢?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项目管理为这一课题提供了平台,“基于项目管理”的意义就是为解决系统集成的问题,引入项目管理平台于高校学科建设管理系统中,这也正是本模式构建的前提和基础。

2 本模式的特点

本模式的特点在于将项目管理平台、集成系统、高校学科建设系统三者联系起来,研究建立系统、前瞻的学科建设项目目标集成管理问题。具体包括:第一,不是孤立、片面地研究高校单个学科局部、个体目标,而是研究高校发展战略指导下基于项目的高校整体发展目标展开体系;第二,引入项目管理平台,利用WBS、项目与项目团队、三目标约束、组合理论、绩效测评体系,研究能够将高校发展战略总目标进行系统集成的方法体系。

3 本模式的结构

本模式结构包括五个要素:学科建设项目目标管理结构;学科建设项目目标管理组织;学科建设项目目标管理机制;学科建设项目目标管理方法;学科建设项目目标管理测评(如图2所示)。该模式图既是一个平面图又是一个立体图:平面图是指以目标测评的实现为核心,以系统方法、管理组织、管理结构为支持要素,管理机制这一特殊要素是各要素的运作环境;立体图是指以目标测评作为锥顶,其它四要素作为锥底,反映该模式的层次性。

4 本模式的功能

学科建设项目的目标集成管理模式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战略驱动功能、关联互动功能和决策支持功能。战略驱动功能使得高校学科建设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能从战略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使得集成管理的指导思想同高校整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关联互动使各学科、子学科管理决策者能系统地考虑学科目标集成管理的各要素,全面地看待本学科的地位、发展目标及其管理问题;决策支持功能是指该模式可以支持高校管理者综合利用相关领域知识分析推理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目标,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