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27 16:38:45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 农村中小学教师 高效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于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素养是指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理论、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道德涵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的具体要求为:(1)信息技术理论。这不但包括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包括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习惯,还包括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处理和综合信息的创新。(2)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是指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教师能自主、合理地选择信息技术的方法,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理论结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3)信息技术道德涵养。教师能意识到信息对文明社会的重要性,实行信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

二、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

信息化课堂也叫高效课堂,是和传统课堂相对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教学方式严格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进行,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高效课堂是一种动态的课堂、情感的课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愉快求知的殿堂,学生沉浸于教学情境之中,浮想联翩,声情并茂。因此,学生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激情高涨,学习渴求强烈,富有热情。课余学生又会把这种热情延伸到生活中,成为一种积极上进、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课堂上,学生竞相表现,展示自我,为小组争光;每一位学生不断努力,不甘落后、不断奋进,从而形成一个富有竞争、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集体。

三、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

1.农村教师个人计算机普及率增长速度较快。在农村学校,2006年以前,教师的个人计算机占不到学校教师人数的10%,而2013年,教师的个人计算机占学校教师数的80%以上,其中中学教师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普及程度略高于小学教师。但从软件工具(用于教学)的使用效果来看,利用率并不高,只有不到1/3的计算机装有软件工具,如PhotoShop、flash、Authorware、Dreamweaver等;从学校上网条件来看,农村中小学很多没有互联网,尤其小学的情况比较严重。

2.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计算机的接触相对较晚。教师虽主观上对信息技术类教学媒体的运用很好奇,但往往缺乏对教学媒体的了解,瞻前顾后,往往望而止步,生怕弄坏设备,使得其对教学媒体无法使用。造成这些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太差、且相关培训效率低,即使有教学类资源,也无法很好地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着三种态度:被动接受型、能力展示型和主动探索型,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往往是望而止步。

3.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低,使得课程整合效率低。教师在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时的最大的困难在技术方面,有大部分教师喜欢接受新事物,但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时技术能力不够。技术能力好的教师对专业课程掌握不够,专业任课教师却信息技术能力不够,这造成适合信息化教学的课程却无法利用信息资源。这种情况在老教师身上尤为突出。

四、思索与讨论

1.实现现代化教育的物质条件是学校信息技术建设。从信息技术理论出发,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利于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环境。这种环境主要包括教学信息(学校的信息资源和作为教学传播的教师环境),同时还要为师生提供良好信息渠道(互联网)。其中,对教学活动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教学环境。因此,教室应该配备相关的多媒体信息设施,但是农村中小学要配备齐全的多媒体信息设备,目前困难重重。

2.农村的教师应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农村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担当设计者和组织者。而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大部分教师是2000年左右的中师中专,他们接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欠缺及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培训不足,这些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相当薄弱。

3.信息化教育的跟随者。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融入到教学中,而对理论和实践薄弱的农村中小教师来说,不断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是教师们的当务之急。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懒惰的教学势必被新教育所淘汰。因此,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跟随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步伐。

五、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加大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近年来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信息化教育发展较快,但是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设施还相对落后,且农村学生人数的减少,导致公用经费吃紧,因此加大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技术教育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2.加大信息化技术教育骨干的培训效率。学校要为骨干教师多提供先进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把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教育带到本校,为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技术教育做贡献。

3.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行高效性培训。学校应多以网络为平台,培训相关的教学成果和成功范例,骨干带头,以示范到普及,对于没有网络的学校,可以用教师互动交流形式,学习和提高兄弟学校的教学成果和成功案例,着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意识和技能。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决定农村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最根本的因素。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不断地进行知识扩充,掌握新技能,促使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以适应时代和教育的需求,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云峰.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界定以及信息技术教学. http://218.4.193.174:82/cnet/dynamic/presentation/net_1/itemviewer.do?unitid=10000007&id=6493,2006-08-23.

[2]张倩伟.珠江三角洲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3(7).

[3]李文剑.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之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6).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论文篇2

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对促进云南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意识较强烈、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也较充分、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内在动机,但是,他们的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能力较弱、成果偏少、外部环境的支持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科研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12—0085—04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1]教育部日前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教师“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2] 这实际上是以专业标准的形式确立了“科研”在教师角色中的地位。

信息技术教育科研是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质量,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坚力量,还是参与和支持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力军。如果要让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得到健康、可持续甚至是创造性的发展,就必须对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和教育信息化进行校本研究,而信息技术教师无疑是这项工作的主要承担者。

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如何?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科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能力?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促进信息技术教师更好承担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选择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他们的科研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对促进云南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来了解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状况。调查问卷的编制是基于对信息技术教师科研的理解、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深度研读以及专家咨询意见,并参考了问卷星上的同类型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科研认识与态度、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科研动机、科研环境与影响因素等方面,共 27个题目。调查问卷经课题组研究人员、教育学专家和一线教师论证审定,并在楚雄市进行了小范围内(15人)测试检验,根据反馈结果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三)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能力

本研究从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研究步骤与流程的了解程度、研究论文写作的掌握程度等几个方面来了解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能力。

调查显示,只有2.74%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己的研究能力非常强,28.77%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己的研究能力比较强,大部分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己的研究能力比较弱。

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过程和步骤非常熟悉和比较熟悉的信息技术教师只有8.22%和17.81%,尚有21.92%的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够顺利查找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重要一环,可是,41.78%的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更有6.85%的信息技术教师不知道何谓文献综述。能熟练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信息技术教师也仅占28.77%。

综上所述,云南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偏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适合校本研究的行动研究法掌握得不好;其次,熟悉教育科学研究流程和步骤的信息技术教师太少;最后,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不会用学术论文的方式表达教育科研成果。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针对科研能力低的问题,各学校一方面可以开展科研能力的校本培训,让本校的科研骨干教师或外聘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科研能力培训,另一方面可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机会,让他们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或高等学校组织的教育科研培训,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对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和科研写作能力。

在培训内容上,首先要培养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意识。缺乏问题意识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开展科研的主要障碍之一,可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思维、方法与技巧;其次,要加强科研方法及其应用能力的培训,特别是需要加强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的培训;最后,要注重对科研课题申报和科研成果表达等方面的培训,让信息技术教师掌握课题申报和论证的策略,科研论文、报告撰写的规范以及发表的途径。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论文篇3

关键词:认知学徒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实践操作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践中。

一、认知学徒制

所谓认知学徒制,指的是学生通过解决复杂任务学到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教学方式,此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学到的知识。传统的学徒制教学模式以教师教学为主,注重理知识的传授。这样的教学方式常常会因为理论与实际不符造成学生实践运用的生疏,不利于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不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创设让学生身心舒适的学习环境,也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调整自己的教学思维,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尝试使用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信息技术属于副科,不被学校和家长看重,所以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都不是专业的,或能力不足,这就导致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较低;还有的教师虽然专业水平较高,但抱着“小学信息技术不重要”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敷衍了事,单纯地讲述信息技术知识理论,不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没有产生兴趣,更无法真正掌握信息技术。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改进教学方法,以练习来代替死记硬背,让学生更快地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2.加强课堂师生互动,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主体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授受式”教学,学生只要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就可以了,几乎不需要与教师有任何交流,当然也没有机会与教师就一个观点进行讨论。当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都被耗费时,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就降低了。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轻松、活泼、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对教师讲述的内容进行思考,积极地学习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逐渐落实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

3.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将理论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感兴趣,甚至讨厌信息技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充沛的情感需要释放,所以教师应该在上课前做好课堂规划,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再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促进学生实践操作,将被动的理论知识学习变为主动的实践操作练习。

三、认知学徒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具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性,能够让学生得到足够的锻炼,真正学到有用的技能。例如,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内容是打字。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打字技术,当学生看到教师的十指在键盘上飞舞,接着屏幕上就快速出现了一行行文字,学生无不惊奇、赞叹。这时,学生已产生了学习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打字方法。教师将打字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以后,让学生自行练习,同时进入到学生中间,对不得要领的学生及时指导。全班学生进行打字练习之后,教师选几名学生进行抽查,基本确定学生掌握了电脑打字的方法,然后将学生分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一组打字最多,哪一组就是本节课的冠军组。如此一来,学生为了自己所在的小组得到冠军,都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并专心训练。由此,既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落实了新课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王蓉,刘美凤,吕巾娇,等.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8):118-124.

[2]唐天池.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7(9):88-91.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论文篇4

论文摘要: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轮课改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地位日渐凸显。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践行者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灵魂人物——信息技术教师则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笔者从社会及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自身两个因素分析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压力,然后就如何减压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职业压力是指由于工作问题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诸如紧张、挫折、沮丧)的负面情绪体验。适度的职业压力对维系职业活动、完成职业目标是必要的,而压力过大会有很多消极影响。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即不稳定的情绪,不健全的人格;心理疾病增多,损害身心健康;消极行为增多,易冲动;教学态度消极,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及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的生存状态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减轻过度的职业压力,已经成为关系信息技术教师能否以健康的身心状态完成本职工作的迫切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压力分析

造成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过度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社会及学校、教师个人。

(一)社会及学校因素

1.知识更新加快。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速度加快,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得到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时刻走在教育的前沿,不断学习各种技术手段和教育理念,更好地优化教学。

2.分配任务多,多重角色冲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 ) 中的一个帖子形象地刻画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状况:“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有时真有一种疲于奔命的感觉。我总在满课的同时还要经常熬夜为同事制作课件,如果电教员忙不过来也要承担录像的任务;老师们的计算机出了毛病,会风风火火地找我来修;机房的卫生要常打扫;学生的竞赛活动要加班辅导;老师们做课,有时要不厌其烦地讲解多媒体教室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时还要充当打字员……”

3.上级检查,达标评比多。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教育信息化水平为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每次检查,信息技术教师就开始更忙碌起来:检查教学设备,拟定、完善学校信息化方案,帮助公开课教师制作课件。所有这些都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

4.考评标准模糊,业绩难以量化。

其他教师的考评都有明确的标准,但信息技术教师的考评标准并未完善,加之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本身就不明确,人们对哪些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本职工作并未搞清楚。信息技术教师的业绩难以量化,是困惑他们的主要问题之一。

5.课堂混乱。

信息技术课堂中常存在下列现象:学生玩游戏、聊qq,却不喜欢听课;机器数目少于学生人数,且配置低、故障率高,影响使用;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引起 “混乱”——辩论变成了“吵”论、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聊天”;小组协作学习中部分学生完成所有任务,其他人无事可做或惹是生非;学生对互评、自评敷衍了事。这仅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抱怨的一部分“问题”,还有一些始料未及的突况。

(二)个人因素

1.专业职能不过关。

专业职能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就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实践知识;专业能力包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能力、课程整合能力、驾驭信息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交际协调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如此多的知识能力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掌握,使他们常处在紧张的状态,知识能力不能面面俱到。

2.自我并不认同该学科,感到课程前景暗淡。

由于来自社会学校的外在影响,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对本学科产生怀疑,感到课程前景暗淡,似乎自己并不认同该学科,这样在工作中自然没有积极性,不会取得某些成就,进而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

3.对工作本身缺乏兴趣。

兴趣是做好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甚至对教书缺乏兴趣。考评的时候不能有很好的成绩,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很多时候心情沮丧。

二、减轻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

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产生压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压力的缓解也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共同努力解决。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期望做一些调整,从多渠道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其限制性,在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建立合理适度的专业化期望;另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知能,完善自己素质。

(二)人际关系良好,并促成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与其他学科教师和睦相处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应与本学科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并未建立,各信息技术教师要多交流,在交流中增长知识,并从有经验的同行那里得到支持和鼓励。

(三)有所为有所不为,对自身的定位明确。

信息技术教师首先是教师,本职工作就是把课教好,此外还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动者。但推进信息化绝不能仅靠信息技术教师,还有赖于所有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可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独立完成课件。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应集中精力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做出些成绩,赢得认可。

(四)建立完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考评标准。

由于信息技术纳入高考,信息技术教师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人员,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信息技术教师的职责规范及考评标准,使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得到公平的量化。

(五)在欠发达地区,学校家长对信息技术教师应多加理解认同和支持。

经常听到一些欠发达地区家长的抱怨:“没开信息技术课,孩子就不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好像是信息技术课的错,所以会对信息技术教师“深恶痛绝之”。凡事过犹不及。上网聊天是交流获取信息的手段,初识电脑学生很容易对这些新鲜玩意感兴趣,如不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网络聊天、游戏等的虚幻世界。信息技术教师应多向学生强调计算机的实用方便性,引导学生关注游戏背后的技术,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会明白与其沉迷于别人的游戏,不如自己开发更有乐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压力还有进一步增大的可能。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力。只有心理健康的信息技术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信息素养高的学生,才能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

[3] 陈红,黄宇星.小议信息技术课堂纪律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5).

[4] 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金向丽,林刚.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定位[j].江西教育,2003,(5).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论文篇5

一、立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唐得圆老师担任学校三至六年级所有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每周有十三个课时的教学任务。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她一直坚持着“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一理念,立足课堂,问课堂要效率,认真从事着教学工作。在课堂上,她坚持贯彻“轻负高质”的教学思路;在课堂外,她鼓励、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她的教育理念是:“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更要让学生用好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的学科,经常有各级各类的学生作品比赛,学生能否在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和他们的基础是否扎实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她在平时教学中每一课都不放松,坚持抓学生的基本功。然而,光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是远远不够的,她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充分利用早晨、午间休息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培养了一批有特长的竞赛学生。近年来在她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分别在**区科技节和**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她还获得**市小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指导奖”。

二、以研促教,增强科研能力

唐老师除了兢兢业业做好教学工作以外还坚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业务水平;坚持“以研促教”的理念,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思想指导她的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由她撰写论文、案例,制作的课件多次在省、市、区获奖。论文《生活即教育“玩”亦即教育》获**省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论文二等奖;《小学信息技术(logo程序设计)辅导初探》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年会论文一等奖,**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评比一等奖;《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获**区第22届中、小、幼学科教学专题研究论文三等奖。案例《将信息技术融入其它学科、融入生活》获**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案例评比一等奖,**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案例评比三等奖。课件《图形拼组》获**区第十一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获二等奖;《我是什么》获**区第十二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获三等奖。由她负责的课题《基于小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logo语言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区的立项课题。

三、服务为本,做好网管工作

作为学校唯一的信息技术老师,网管的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唐老师的肩上。网管工作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强,唐老师从一个毫无经验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成长为学校不可或缺的网管,其中付出了无数的汗水,放弃了无数的休息时间。从制作网线到网络布局、从网站的建设到防火墙的设置,她都虚心好学,亲历亲为。

学校的学生机房已经使用了足足七年时间了,但她仍然还在使用;在节省了学校经费的同时,却大大增加了她维护的时间。机房里所有的计算机都已经更换过电池,电脑出现小故障她也尽量自己解决,遇到难以解决的硬件损坏问题才请专业的维修单位维修。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论文篇6

一、立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唐得圆老师担任学校三至六年级所有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每周有十三个课时的教学任务。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她一直坚持着“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一理念,立足课堂,问课堂要效率,认真从事着教学工作。在课堂上,她坚持贯彻“轻负高质”的教学思路;在课堂外,她鼓励、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她的教育理念是:“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更要让学生用好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的学科,经常有各级各类的学生作品比赛,学生能否在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和他们的基础是否扎实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她在平时教学中每一课都不放松,坚持抓学生的基本功。然而,光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是远远不够的,她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充分利用早晨、午间休息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培养了一批有特长的竞赛学生。近年来在她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分别在**区科技节和**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她还获得**市小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指导奖”。

二、以研促教,增强科研能力

唐老师除了兢兢业业做好教学工作以外还坚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业务水平;坚持“以研促教”的理念,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思想指导她的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由她撰写论文、案例,制作的课件多次在省、市、区获奖。论文《生活即教育“玩”亦即教育》获**省陶行知研究会“生活教育”论文二等奖;《小学信息技术(logo程序设计)辅导初探》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年会论文一等奖,**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论文评比一等奖;《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获**区第22届中、小、幼学科教学专题研究论文三等奖。案例《将信息技术融入其它学科、融入生活》获**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案例评比一等奖,**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案例评比三等奖。课件《图形拼组》获**区第十一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获二等奖;《我是什么》获**区第十二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获三等奖。由她负责的课题《基于小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logo语言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区的立项课题。

三、服务为本,做好网管工作

作为学校唯一的信息技术老师,网管的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唐老师的肩上。网管工作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强,唐老师从一个毫无经验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成长为学校不可或缺的网管,其中付出了无数的汗水,放弃了无数的休息时间。从制作网线到网络布局、从网站的建设到防火墙的设置,她都虚心好学,亲历亲为。

学校的学生机房已经使用了足足七年时间了,但她仍然还在使用;在节省了学校经费的同时,却大大增加了她维护的时间。机房里所有的计算机都已经更换过电池,电脑出现小故障她也尽量自己解决,遇到难以解决的硬件损坏问题才请专业的维修单位维修。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论文篇7

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一是消极认识信息技术教育,二是片面理解信息技术。走出误区的策略主要是教师要转变消极落后观念,培养信息素养;将信息技术恰当引入语文课堂,让教学信息丰富多彩。

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实施的20多年里,取得了巨大成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益显示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然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小学仍存在着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设计误区。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在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从而促进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健康发展。

一、信息技术下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1、消极认识信息技术教育

这些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已基本建成了多媒体,计算机一体化的教学设施。开通了远程教学资源。然而,面对日益完善的电教设施,一些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未真正落实,以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现状依然存在,多媒体教室是计算机老师的“专业”,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远程教育“远”而“不成”。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延续的是落后的传统模式,语文教师怕教,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传统误区。

2、片面理解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技术,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但一些农村中小学的语文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就先进,借助信息手段外衣,进行着传统填鸭式教学,把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课理解为成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的组合课,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另外,片面强调备课必须制作课件。在备课中,教师过多地通过网络下载资料,进行着文字、声音、图象等多种信息简单叠加处理。虽然这样的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对多媒体信息负载的兴趣,但可能引致学生读的时间被音频替代了;思考的时间成了等待答案显示;创新的思维被教师设计的“标准”答案锁住了;上黑板写、练的机会被屏幕上的自动文字代替了。这样的语文教学,背离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读、说、想象思维能力。忽视语文的基础训练,只能使一些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陷入更大的误区。

二、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出信息技术下的误区

1、教师要转变消极落后观念,培养信息素养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和开展已成教育发展的必然,它关系着我们民族的兴衰和现代化建设大业的成败,作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更应有教育的危机感和责任感,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培训,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理论,从而培养良好的语文教师信息素养。

2、将信息技术恰当引入语文课堂,让教学信息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教育应当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整合的目的是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相辅相成,达到教学的优化。语文课的学科特点,使它较容易和信息技术结合,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弥补农村中小学学生因地域因素造成的信息缺失,知识面狭窄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恰当地选择最能表现相应教学内容的媒体。媒体制作中,或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或打破时空界限,拓展课堂的时空,调动学习思维,激发学生联想、想象;或设计音频,以指导学生对比朗读;或超级链接知识,引导学生创新、探究;或设置话题,激励学生讨论、质疑。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把它同自己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教学中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如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上《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她用多媒体首先把人类登月的历程,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过程通过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伴随着音频朗读,教师的生动讲解,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在教授初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时,一位老师巧妙地插入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美国黑人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美国南北战争影普资料。媒体打破课堂时空局限,为学生理解美国黑人的自由斗争提供了生动、广阔的背景,引起了学生共鸣,很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如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利用媒体截取了一段暴风雨的声音,让学生听声音写场面,进行写作训练。有的同学想像了山洪暴发的场面;有的同学通过想像描写了庆功会的场面;还有的同学把自己想像成了战斗英雄,详细地描写了自己驾驶战斗机在长空冲锋的场面……可见,学生的想像力是无穷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的想像插上了更有力的翅膀。

总之,信息技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转变传统教学观,走出信息技术教育的误区,正确理解,运用信息技术,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服务教学,让农村中小学语文教育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因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蓬勃发展,前景乐观,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通过在实地调研和与教师座谈,发现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新技术的使用频率不高、层次不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不高、教学应用能力不强。

一、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四个因素

(一)教师的基本特征

1、教师的工作年龄

教师的工作年限与使用信息技术的比例呈负相关,教师的工作年限越长,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热情、水平就越低。大部分老教师已经习惯了“黑板+粉笔”的传统授课方式,所以不愿意继续学习信息技术,更不愿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所教的学科当中去。相对于老教师年轻教师更愿意学习信息技术,并且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更愿意将信息技术知识融入到教师的任教学科课堂教学中去。

2、任教学科

由于每个教师任教学科的不同,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也不同,数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画图、图形转换等;语文教师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识字、阅读、欣赏美文、陶冶情操;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也不同;英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练习发音、朗读、学习英文歌曲,培养英语语感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所教学科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也不同。

3、教师学历

学历高的教师相应的掌握技术的知识多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理念也丰富一些,更乐于将所的知识应用到教师中去,学历低的教师本身已有的技术相应少一些,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需要花费多一些时间,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内容的时间也长一些。

(二)信息素养

国内有学者提出信息素养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指基于网络获取、分析、生成、使用和创造信息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够自觉的获取、分析、吸收信息,使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具备一定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检索和使用的技能。能够有效处理、传递、创造、理解、评价信息的能力。本文对于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信息意识

教师要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的作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网络、报纸、电视及其他方面随时采集有用的信息,从别人的观点、评论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提取对自己的教学有价值的信息,然后能有效的整合到教学中去。

2、信息知识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教学策略、不断应用新技术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与结果评价反思。教师只有掌握基本的教育技术的理论和知识,才能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只认同技术,对教育技术的理论重视程度不够。

3、信息能力

现在学校许多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教师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很少教师使用Flash、Authorwme制作课件,会使用图形编辑软件、视频采集和编辑软件、音频采集与处理软件的教师少之又少。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待加强,大部分教师的课件来源是购买、网上搜索、请别人帮忙制作。网上搜索干扰信息太多影响了教师对网络资源的获取效率。

(三)心理方面

教师的焦虑和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因素。面对一些新的技术教师感到既陌生又恐惧,新技术的出现必然带来新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又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培训,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这种恐惧和各种外部原因相互作用很容易导致教师心里产生惰性。教师的焦虑越高教师越不愿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如何促使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技术观、克服心理上的惰性成为促进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四)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领导及同事的支持力度,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学校的政策制度。

学校领导如校长、教务主任等对信息技术的与教学结合的支持程度高低,是决定教师将技术融入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地,领导越重视,教师对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同时周围同事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使用信息技术的程度也会影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成肯定态度并且乐于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团体就会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师之间互相影响,带动整个教师团队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学校要推动信息化教学就必须要有良好的硬件条件。硬件条件:计算机的拥有率、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软件方面:适合学科教师应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开发教学资源提供相应的材料。但是目前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还不足,学校还不能即使更新硬件和软件资源。

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并为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取得良好成绩的教师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学校建立物质奖励制度,组织教师定期培训,建立信息化教学团队,对于推动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具有关键的作用。

二、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具有信息意识,关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知识,有意识的加大使用信息技术的工作范围和时间,提高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从心理上减少对使用信息技术的焦虑感和恐惧感,增强自我效能感。

2、加强信息化领导力和政策支持,采取相应的政策支持,制定政策制度要有针对性,组织专业人员对政策实施过程监督或检查。领导要制定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学校氛围。

3、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要突出教学设计这一主线,围绕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等模块教学,培训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除了进行理论培训、统一授课外还要动手实践、结合本学校的课程进行案例教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