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建筑行业论文8篇

时间:2022-04-24 22:01:40

建筑行业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篇1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导入;技术效果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被视为技术落后的领域。这一方面在于其劳动密集的生产特点,另一方面也源于其技术创新的落后。本文主要研究解决建筑企业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实现技术创新的问题。目前建筑业广泛采用的低层次、不连续的明示性知识导入模式是导致建筑企业创新能力低下和技术雷同化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对于广大技术经济条件较差的中小建筑企业,提出了在同一经济区域内建立以当地建筑大企业为龙头的联营体创新合作模式;针对少数技术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型建筑企业,提出了围绕建筑企业核心技术的外在技术合作及并购导入模式。

一、建筑业技术导入模式的种类

建筑业的技术导入就是指建筑企业在生产建筑产品活动时主动地将游离于建筑企业的外在技术资源或技术的物质载体吸引到企业的内部生产活动中来,并加以融合的过程。根据建筑技术创新的外在导入技术资源同实施导入创新的建筑企业的关系,可将建筑技术导入分为三种基本的导入模式:通过市场交易导入技术或者说是技术的市场购买模式、通过准内部化的方式导入技术或者说是通过介于市场和内部化之间的方式(战略联盟)导入技术,通过内部化方式导入技术或者说是通过并购实现技术导入。

1.技术购买,是指实施创新的主体通过市场向外在的技术创新源直接交易购买技术。一般购买含新技术或新工艺的成套设备、关键设备或单项设备、技术许可、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权许可、技术服务以及技术咨询。

2.通过准内部化方式导入技术,即通过介于市场和内部化方式(战略联盟或合作)的方式导入技术,是企业双方或多方为获得某种外在的创新资源所采取的非市场导向交易方式。根据合作对象的不同,具体可分为两种战略联盟类别。一种是企业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另一种则是企业同R&D机构的合作。根据合作的紧密程度,战略联盟的形式是多样的,可分为合同创新模式、项目合伙创新模式、基地合作创新模式、研究公司合作创新模式等。

(1)合同创新模式是指以合同形式确定的合作创新模式。通常由委托方提供资金和规定创新目标,受委托方提供人力、设备并实施创新过程。由于竞争越来越综合化,因此对企业而言,这种创新模式不应该成为创新的主要模式。

(2)项目合伙创新模式是指企业为完成某一特定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通过合伙投入并合作组织研究与开发过程,共享研发成果的一种合作创新方式。从单个项目上看,这种合伙的创新模式的确有助于项目的迅速研发,然而对于企业而言,从长远的技术能力发展角度上看,由于项目的分散进行使企业间不能共享创新的经验和技能,这无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另外,合伙创新对合伙企业的技术有着较高的互补性要求。因此该模式也不是企业长远的创新模式。

(3)基地合作创新就是指企业同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共同技术创新的基地的一种合作形式。一般由企业提供资金和设备,大学或研究机构提供场地和研究人员。从组织特征上看,企业基本上不涉及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对基地没有很强的约束力。从产权上特征上看,有两种安排:一种是基地所在单位拥有;另一种是参与企业同基地企业共同拥有。另外,基地合作企业参与较少,虽能获得过程中的信息和经验,但不能分享过程中直接经验。

(4)研究公司合作创新模式是企业为增进和加速某一或某些技术领域的创新而共同组建的股份制合作组织。从产权特征上看,凡研究公司主持的或资助的项目所有成果都属公司所有,成员企业或持股单位要取得使用权,得向研究公司支付一定费用。另外,创新成果亦向外开放。从过程特征上看,成员项目共同参与项目的选择并共同参与执行,不仅能分享创新的中间成果与最终成果,还能分享到创新过程中的直接经验。

3.内部化方式导入技术是指企业出于创新的目地而对那些掌握本企业重大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的外在技术资源实施兼并的方式。该种方式有利于消除重复性研发工作,减少不同部门生产中互不信任而出现的机会成本,防止技术合同交易所带来的“双边垄断”后果。在技术效果上,具有整批交易的特点,可迅速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直接进入相关的技术领域。

二、技术导入模式的效果及其选择

(一)技术效果比较

不同的技术导入模式对创新导入主体有不同的要求,也存在着不同的技术导入效果。因此了解和研究各种导入模式的特点,有利于帮助建筑导入企业选择合理的导入模式,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率。

(二)建筑业技术导入模式的选择

建筑业的技术发展历程体现了建筑业技术的外在导入特性,如下图:

公元前4000年

公元前2200年第一部建筑法规Hammurabi

公元1176年石桥取代木桥

公元1775年第一座铸铁桥

公元1824年水泥浆

公元1850年强混凝土

 公元1856年钢工艺

公元1861年第一座起重机

公元1885年

比一个用于摩天大楼的钢结构技术

1912年混凝土搅拌机(下转第194页)

(上接第192页)

公元1986年建筑技术发展

TheHistoryof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Development

这些技术的出现导致了建筑业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技术创新。作为建筑技术融合系统中的一部分,新材料和新组件以及以此相关的新设计技术对于传统建筑企业的技术平台来说正显得越来越复杂化和隐含化[2]。因此,建筑企业采用较为长期的稳定的合作模式和并购模式有利于建筑企业获得隐含性较强,技术较复杂的外在导入技术,有利于建筑企业能力的发展,避免技术的雷同化和形成能力的差异化。

并购模式是对技术掌握最彻底的导入模式,它能够迅速促进并购企业的技术能力和企业规模的增长,但它也有不利的一面,即要求并购企业有较高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这种能力和企业的规模是呈正相关的。

对于大多数的中小建筑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技术能力低下的状况,因此上述的并购导入模式是不适合的。本文认为对于大多数技术经济条件较差的建筑中小企业应积极发展这种稳定的、较为长期的合作创新模式。

三、结语

随着我国加入WTO,迎接国际大型建筑集团的挑战,通过产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劳动生产效率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研究解决建筑企业应该通过何种方式实现技术创新的问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建筑行业当前采取的创新模式应为具有长期、稳定的技术导入合作和并购等较高层次的创新导入模式。由于学识和理论深度的欠缺,本文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的探讨和深化。

【参考文献】

[1]陈松.技术导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1999.

建筑行业论文篇2

关键词:建筑企业培训员工

建筑行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大多数工作都需要人工来完成,员工的素质和思想意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速度,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形象。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强化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使企业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促进企业科学、安全、和谐、持续发展。

1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必要性

1.1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员工培训一方面可以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员工队伍,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将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满足了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了企业战斗力。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要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则必须通过员工培训这个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成就。

1.2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的客观需要

员工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岗位培训,其中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岗位人员上岗后也需要不断地进步、提高,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升级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培训,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建筑企业的施工作业员工大约有3/4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其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高低不一,这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速度。企业只有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让他们接受一些先进的理念、养成良好的自觉性和负责任的态度,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3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当前企业愈来清醒地认识到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人本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美国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企业创新的最佳投资比例是5:5,即“人本投资”和硬件投资各占50%。人本为主的软技术投资,作用于机械设备的硬技术投资后,产出的效益成倍增加。事实证明,员工培训可以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使企业更加适应市场变化、更加具备竞争优势,更加持续保持企业生命力。

2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培训的作用

员工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是组织人力资源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

首先,员工培训可以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不少企业采取自己培训和委托培训的办法。这样做容易将培训融入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不仅会自觉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而且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大家的敬业精神、革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上上下下自学科技知识,自觉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企业的科技人才将茁壮成长,企业经济实力将明显增强。

其次,员工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美国权威机构监测,培训的投资回报率一般在33%左右。在对美国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分析中,公司从培训中得到的回报率大约可达20%-30%。

第三,员工培训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最佳手段。学习型组织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企业职工培训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企业要想尽快建立学习型组织,除了有效开展各类培训外,更主要的是贯穿“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激发职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成功的企业将职工培训作为企业不断获得效益的源泉。学习型企业与一般的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永不满足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提高效率。

3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不同职能员工的培训重点及方式有差异

3.1普通员工的培训

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企业中体力劳动占有很大的比例。从事此类工作的多为农村进城务工的外来劳动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很大。此类员工从事的工作多为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因此培训的重点在于企业规章制度、岗位责任教育、基本技能学习和安全文明生产等。

3.1.1新员工上岗前培训。由公司相关人员组织讲座,讲授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等。

3.1.2现场操作培训。由熟练操作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实地指导,上机训练,协助新员工掌握工作技能。

3.1.3安全培训。

3.2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建筑行业中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工作职责是对建设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安全等方面进行把关,确保工程建设有组织,有计划的顺利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部分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对行业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对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本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的学习上。

3.3项目管理者的培训

建筑工程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与多工种、多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对现场突况的处理,对安全和质量的控制,对工程预算和工期的把握等。因此作为项目管理者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备一定的执行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建筑企业中,项目管理者多从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这类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但综合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项目工程管理人员除需要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之外,还应该有选择性的参加以下学习。

3.2.1参加行业内相关管理性讲座的培训。

3.2.2参加企业管理类专业的系统学习。

3.4企业决策者的培训

卓越的企业决策者是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成功的企业决策者就没有成功的企业。往往决策者的平庸、无能是断送企业发展前途乃至使企业走向衰败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决策者们更需要接受培训。决策者的培训应着重对市场洞察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决断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

3.4.1对行业内成功企业进行考察,总结经验,并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研究学习。

3.4.2参加MBA、EMBA等管理类课程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吴晓,李立轩.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建筑行业论文篇3

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是否合理取决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即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以地方投入为主,生源和就业也基本面向本地区,学校应明确自身定位:在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处在体系的中游,既不同于位于体系上游的高校———侧重培养学术型人才和研究的综合性高校,也不同于位于体系下游的高校———培养针对具体岗位或职业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以满足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需要为己任.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将教育中心从学历教育本位转移到能力教育本位,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面向行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徐州工程学院将建筑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建设企业,培养一线应用人才”,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安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掌握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基本技能,熟悉建筑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安全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满足建设企业一线应用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安全工程专业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培养的人才不但拥有厚实的行业知识背景和过人的专业能力,还应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和跨学科领域的整合能力,具有基本素质、专业素质、行业素质和创新素质。

2建筑安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教育学理论认为: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构成的核心,是把教学与宏观的教育观念、思想、理论联系起来的唯一途径.课程体系构建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是教学工作进行的根本依据,直接决定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形式的选取,成为教育活动中对人的发展最为直接、稳定的影响因素,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意义重大.建筑安全工程专业涉及多学科的课程领域,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以满足建筑行业安全工作实践需求为出发点,在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建筑安全学科的课程体系应由互相联系、互为支撑的四个模块构成.

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是本校所有本科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主要设置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基础应用工具的课程.

2)学科基础课程模块根据建筑行业人才素质要求和安全学科特征,本模块应依托土建类相关专业,开设通用安全技术课程和土建基础知识课程,体现建筑安全交叉学科的特色.

3)专业课程模块以提高社会竞争力,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需要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工程能力,主要包括技术课程、法律课程及管理课程.除必修课程以外,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第6、7学期开设了专业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大的个性发展空间.

4)实践环节模块为了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尤其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通过实验、课内实践、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全方位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以大学生素质拓展和创新创业训练为主线,以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学科专业竞赛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徐州工程学院建筑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2.1理论教学课程体系构建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选修课程体系.要使课程体系得以良好实拖,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2.1.1课程内容强调综合更新

课程内容要增加学科前沿内容与先进技术理论,去除陈旧过时的理论、事例,紧跟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增强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开阔眼界.徐州工程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不能照搬研究型院校的课程内容,而应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知识的难易程度,在保持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开发适用本校的课程内容.另外在当前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迅速崛起的时期,应鼓励各学院各学科教师之间加强互动沟通,以适应科技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2.1.2课程实施强调模拟实训

长期以来,许多院校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虽然也穿插少量案例分析或课堂讨论,但仅仅是用于加深理解、记忆理论知识.这种实施方式由于知识的获取与实际情况完全脱离,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但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真实或模拟性实践场景,让学生尝试利用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在课程实施中培养应用能力.

2.1.3课程评价指标多元化

课程评价是通过一定的途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以及结果等过程的价值或特点进行判断的过程.除了专家教授以外,用人单位、师生、家长等等都可以参加评价,代表不同利益、不同阶段的评价人员的不同意见更能促进课程的科学发展.其次,评价对象也由传统的知识评价转向能力、素质评价,尤其应针对创新意识、实践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同时,课程评价范围不仅包括学生,还要扩大到对教师、课程本身的评价.另外,以往单一的质性或量化评价方法,影响了结果的全面、准确性,而应该采用量化与质性的有效结合,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多元化评价可有效保证评价结果公正、准确、全面.

2.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围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构建课内系统综合的实践技能训练和课外自助式开放实验相结合,校内贯穿学习全过程的专业拓展训练和校外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实践层次、专业实践层次、综合创新实践层次.基础实践层次针对一、二年级学生,让学生建立起工程概念和工程意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专业实践层次主要针对三年级学生,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综合创新实践层次主要针对四年级学生,通过综合设计性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另外,围绕社会对建筑安全专业人才实践能力要求,整合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构建起逐步培养各阶段对应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为突出个性化培养,突破传统,分别设置包含专业必须掌握技能点的必修实验(实践)和包含延伸、创新技能的选做实验(实践),给学生以自由选择权和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3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

创新创业体系不仅用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技术创新的专业素养,还可以用来训练其社会综合能力.徐州工程学院在已有十四个二级学院的基础上,专门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土木工程学院根据建筑安全专业创新人才的特点,建立了创新创业体系,其包括建筑安全专业外延及社会综合能力的训练,推动学生课内教学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有机结合,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强调以第一课堂———实习实训、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为主线,以第二课堂———课外科技活动、创新训练计划、社会实践等为辅线,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创新创业训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展开:一是结合专业特点,与科研工作相结合,通过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项目和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招标,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积极性,以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初步的科研创新能力.二是通过数学建模竞赛、力学和力学实验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竞赛等综合性竞赛和结构创新竞赛、算量大赛、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等专业性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三是通过开放工程中心、专业实验室,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学生可以借助工程中心和实验室的各种实验设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四是通过邀请行业知名学者、专家举办科普、科技讲座等形式,开拓学生视野,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创新创业体系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第二课堂”,它以素质拓展学分的形式列入教学计划,学生只有取得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

4结语

建筑行业论文篇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网络经济、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适应未来的有效手段。目前,美国超过95%的大型企业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一个或多个方面使用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当代各个行业以及各个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大势所趋

建筑行业发展电子商务不仅仅是时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更是由该行业的地位、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1.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

建筑行业的任务主要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建国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都有很大增长,改革开放后增长速度和幅度更大。我国1994年至200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约60%是通过建筑行业实现的,而且工程建筑业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由此可见,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影响甚大,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必然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所以,建筑行业应该首当其冲地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行业信息化。

2.建筑行业的分散性

建筑行业本身具有分散的性质,并且随着越来越多国内建筑企业加入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事业,更加充分地体现出“分散”的特点:一是可能需要横跨多个市场,在短时间内切换于不同的工程领域;二是往往是在远离指挥中心的异地进行生产活动;三是具有复杂的物流,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将比其他行业更加需要且更受益于电子商务,所以建筑业比其他任何行业都有更充分的理由发展电子商务。

3.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日益增长以及WTO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冲击

自1985年以来,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以年递增25%的速度实现了快速增长。随着加入WTO以及国际建筑业投资的加大,各国市场的开放度增强,会使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建筑行业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目前国内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低于国外同行,主要差距就在于管理,而电子商务就是弥补管理缺陷的一种重要手段。

对建筑企业,尤其是国际工程承包公司而言,实现电子商务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是能够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时效性是项目管理一个很重要的要求,电子商务的实现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弥补了项目管理传统模式中的不足。它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获得项目的各种信息,及时注意发生的情况,适时给予监控,实现了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实时化和规模化,有利于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尽早发挥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其次是可以降低项目直接成本。

网络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对价格造成向下的压力。通过网络,承包商可方便地进行询价,及时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发现更多新的契机,而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一范围内选择供应商;而且现在网站上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拍卖,在反拍卖中供应商彼此竞争,说明在什么价格上他们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的订单,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直接成本。

再者是能够降低管理成本。

随着市场的开放,我国建筑行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工程的竞争,网络则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在接触全球各地客户的同时又降低交易费用和缩短沟通时间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可与客户直接联系的、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使企业可以避开传统的或业已存在的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

据调查,在传统企业交易方式下,企业交易流程需要19个环节,而在电子商务方式下只需要7个环节。传统的企业交易方式是一种建立在纸面贸易单据(文件)流转基础上的贸易方式,每做一笔生意需要大量的纸面单证,工作量繁杂。电子商务则使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不再需要过多的纸上文件,从而也节省了发送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和合同的时间。

而且对于供应商而言,买方的市场范围超越了传统界限,这将降低进行大范围宣传联系的成本。除此之外,还会大大减少有关人员,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企业管理成本从各个方面均大大降低。

第四是可以增强企业间的资讯交流。

网络可以使整个建筑业进行高度快速的资讯交流,让从业人员能够更高效快捷地得到各网上企业的营运资料。而且随着加入系统项目的不断增加,网上还可以为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第五,为实现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提供了便利。

中国的建筑企业想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有必要在扩大公司规模、承揽大型项目和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需要实现纵向一体化模式,或是采用横向联合生产模式。

采用前者会使承包商难以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每一个领域都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所以实现横向联合生产才是明智之举。而只有使用了互联网作为商业活动的平台,并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多媒体通讯手段,在承包工程领域,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种可行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

第六,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便利。

建筑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仅要协调企业自身内部运营的各个环节,还要与包括供应商等在内的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合,实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而B2B电子商务正好面向整个供应链,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利用互联网,整合企业的上下游产业,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使得企业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料互换、信息共享,整合合作共同体的资源,消除了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动作和消耗,促进了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根据建筑在线网(build-)的调查结果显示,通常由于丢失文件和缺乏沟通使施工成本增加20—30%,而由于网站的使用英国建筑市场每年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同时施工工期缩短15%.美国的招标网站()和建造网()都宣称通过将建筑市场带入互联网可以节约30—35%的项目成本。

美国的麦克姆贝公司即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公司与其他公司联合,在波士顿设立了“互联网项目管理”网站。该网站为所有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在线设计”平台,借助各种工程设计软件和现代化的网络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工程周期;合作伙伴之间实时的通讯使并行设计易于进行;项目各方的共同参与保证了工程设计质量。该网站还提供“在线管理”服务,使承包商可以对几大洲的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与控制。电子商务的应用使该公司的投入产出比率由过去的1:2提高到现在的1:6.

总之,建筑行业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不断创新,利用电子商务从多方面改革业务与管理,更好地求得生存和发展。当然,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还只是初级阶段,存在着种种障碍:网上结算不便、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网上缺乏安全认证、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等等。这必将对企业造成一定压力,不敢贸然投入。但是我们必须消除这种顾虑。IBM大中华地区软件部总经理宋家瑜就曾说过:“我不知道你今天拿出的(电子商务)方案会不会错,但可以告诉你的是:你今天不做,肯定是错了。”

因企业制宜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实现电子商务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立自己的网站以及B-B或B-C电子商务系统,另一种是通过在一个服务器上注册后,利用它的在线招投标、采购以及分配系统来实现。从企业人力、财力、信息技术上来讲,采用前者是异常昂贵和困难的,也很难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想一次性成功不太现实。

所以在逐步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之前,可暂时采用第二种方式。而且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络的重要,此种服务器也越来越多,如网站提供了建材交易的网上平台,网站提供了进行项目管理、招投标等网上交易的平台,还有建设部推出的中国工程建设和建筑业信息网(,)、中国工程咨询网()以及各地的工程建设信息网等,这些网站都提供了各种信息以及操作平台,使企业既节省了该部分的工作,又能同样享受到网络的优势。

但是企业也不能完全放弃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应根据具体情况,利用企业现有的商业或技术,从企业系统的某一个地方开始启动电子商务过程,这是一条以电子商务为目标,循序渐进的变革道路。

企业要想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电子商务系统,就必须按照一定流程来逐步完成,该流程大致包括六个阶段:

1.制定目标

任何行为都必须有一个目标,这样才能保证该行为是有意义的。在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1)由企业上层管理人员制定出发展目标,无论具体目标是什么,最终目标都应是提高整体竞争力;(2)从各个方面对这个系统进行必要性评估;(3)明确实施该项目的人员,组成一个电子商务开发小组。人员可以来自公司内部或外部。一旦确定,就应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对自己的工作全权负责,并可以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报告工作;(4)制定战略计划。

2.评价

评价即指通过对企业可获得资源、现有工具和技术的评价,对企业的现状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包括:(1)进行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分析,以此确定具体的企业目标;(2)对具有企业特色、由企业本身决定的核心商业因素进行分析,如人(技能、经验和能力)、技术、流程(步骤、相互影响以及直接关系人)以及数据管理(获取、处理、存储)等;(3)通过对工作流的跟踪,尤其是(2)中提到的各个方面,发现现行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同时还应建立一套评价系统贯穿整个电子商务系统建立的全过程,对各阶段成果进行验收和评价。该系统由电子商务开发小组负责运行和维护。

3.树立意识

“天时,地利,人和”是成功的三大前提条件,其中尤以人和为甚。如果不能获得所有有关人员的支持和理解,任何变革都必然失败,所以营造出同心同德的气氛是很重要的,它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

为了获得所有员工的全力支持,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注重提高员工的认识,向员工宣传各项变革的原因及重要性,使其明确将会发生的事宜和变化,充分认识到可能会对自己造成的影响。

当在员工之间营造出一个了解和期盼实现该项变革的氛围之后,就应鼓励各层人员积极参与进来,对该系统及变革提出各自的意见或建议。

同时为了使各层人员能够尽早投入新角色,应对其进行各类认识培训及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各类人员能够充满信心地走上新岗位。

4.确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

实施各项变革时,不同的方案会受到资金或其他方面的条件的不同限制。

首先应确定出合适的工具和技术,确认哪些是企业已经具有的,哪些是还需要购买的;再对第二步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可能会出现问题的地方,明确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结合预算以及其他资源的限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使最高回报率与商业目标相符,寻求一个最佳的实施方案。

5.编制项目计划

认真、周密的计划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电子商务开发小组应根据上一步中确定的工作重点制定出一份详细的行动计划。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每项变革所涉及的有关人员;(2)详细的运作方案,包括所有任务或子任务;(3)里程碑或预期阶段成果的设定;(4)项目进程安排以及资源分配;(5)进一步的培训计划:随着项目的进展,对人员就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6)反馈评价计划:不断进行反馈,确保随着环境的变化,信息流及时更新,计划始终与目标保持一致;(7)应急计划。

6.实施

实施是最核心的工作,将直接关系到新系统的最终投入运行。

该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实施、运行、检查、修正(依据环境的变化,如某关键人员离开了或又有一种新的技术可采用等),形成一个不断循环反馈、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建立起报告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比较容易地、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六个步骤。但是为了确保各项变革稳步前进,或是在不顺利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工作热情,企业高级管理层应以多种方式给予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应急资金的准备:

通过预算,结合长期计划来确定一笔金额,以备技术、市场、人员等发生不可预见的紧急事件。

(2)通讯支持:

保证雇员、电子商务开发小组和管理层之间信息畅通,且应易于联络,可以采用指定的专用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

(3)进程的持续跟踪:

上层管理者应定期召开会议审查进展状况。如果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存在偏差,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纠正,确保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

总而言之,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在全球的普及,对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对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和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建立是时展的必然。

建筑行业论文篇5

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

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对建筑业的发展起着举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也在逐步走向科技创新之路,在原有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一些新的建筑施工行业技术被引进,本文首先来分析建筑施工的原有技术,然后再次基础上简单的介绍几种建筑施工行业新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初具了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水平,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建筑业出炉的一批一批规模大、结构牢、水平精湛的建筑物中,足以窥见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进步,本文主要来探讨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1.传统的建筑行业施工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有桩基技术和基坑支护技术两种,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1.1 桩基技术应用

桩基技术作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一种传统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桩基技术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预制桩技术产生的噪音较为严重,所以,预制桩的使用范围较为狭小。最常用的桩基技术是灌注桩技术。灌注桩技术施工方式较为灵活,不但可以自行设计桩长、桩径以及数量,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地质地貌的施工。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其使用范围比较广,利用率比较高,但是灌注桩技术由于受自身桩径和桩攀的限制,其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克服此种缺陷主要运用桩侧后注浆技术和桩底注浆技术。

1.2 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较为广泛,因为高层建筑中必须做好建筑深基础的施工,否则,建筑物的质量很难保证。基层支护技术适应了这一要求,解决了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难度大这一问题。基层施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工程,施工时要综合考虑到挡土、防水、降土、挖土等多种因素,所以在施工时要综合考虑施工技术、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安全等各个方面。我国采用的基坑支护技术主要有逆作拱墙技术和土钉墙技术两种。逆作拱墙技术主要适用于土壤较软的地层,主要运用分层挖土的方法。土钉墙技术适用于低水位的非软土层,实现在分层开挖基础上的分层支护。

2. 建筑行业施工新技术的引进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其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具体表现如下:缺乏技术创新,对技术的创新力度不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新技术不被引进,没有引起建筑行业足够的重视,导致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缓慢或缺乏技术创新。企业缺乏创新人才,加上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建筑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不断引进,譬如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钢结构技术等等,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几种建筑行业新技术。

2.1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个人占用的空间日益缩小,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充分发展。高层建筑施工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主。清水混凝土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门新技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可以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保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2 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艺术感觉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艺术效果的需求,在建筑行业中引进了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通过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两种原料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不仅增强了砼构件的抗裂能力、抗剪能力,而且克服了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增强砼的耐延性。此外,钢纤维砼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抗冲击能力很强,所以利用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建设出来的高层建筑不但质量可靠,而且具有很好的平面感和立体感,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力,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效果的追求。

2.3 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

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随着防水施工向冷作业方向发展,防水材料中出现了许多高效弹性材料,譬如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以及密封膏等等,这些材料运用于建筑施工,使得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防水技术分为对屋面的防水和对墙外的防水两种。对屋面的防水会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技术关键在于做好基层、板缝以及节点处理。涂料时一定要做到仔细认真、涂抹方向要做到相互垂直;对于墙外防水一般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技术。两种技术综合运用,提高了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有效预防了水渗漏以及裂缝等公害的出现。

3. 结语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竞争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建筑施工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不断研发创新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文胜. 谈建筑施工企业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管理. 科学之友,2009.

[2] 周云.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

[3] 赵志绪.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展望[J]. 施工技米,2009.

看了“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3.2017年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篇6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和信息技术融合的时代。根据建筑企业的特征分析了当前中国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指出知识管理的三个关键问题,引入知识博客策略,并对其在建筑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分别从管理和信息技术两个角度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进一步完善,知识博客将是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知识管理建筑企业博客策略分析

1.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决定着企业的价值,对知识的管理将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应该是企业有意识采取的一种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知识,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企业业绩的目的。在今天激烈竞争的环境中,KM有助于企业整合自身知识,实现知识流程化;使企业能够快速地对外界进行响应,提高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扩大知识利用的程度与范围,增强创新能力和商务智能;打破原有管理等级边界,拓展组织发展的空间。

今年1月份,NewCommForum在美国的California召开了第一届有关博客在企业中应用的学术会议,并在今年的欧洲以及纽约还将召开类似的会议。博客不仅在新闻传播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企业的KM领域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2问题的提出

2.1中国建筑企业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

建筑企业又称建筑施工企业,与一般工业企业有着不同的特点:在产品方面,建筑产品具有固定性、多样性、体积庞大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在生产方面,建筑产品生产具有流动性、周期较长、单件性、露天高空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较低以及协作关系复杂的特点;在管理方面,建筑企业以工程项目作为利润载体和业务核心,采取承包为主的经营方式以及现场管理为主的生产组织方式。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当前的商业环境,我国建筑企业目前还存在着诸多挑战。

2.1.1回归企业信息化理念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接受,但是,由于薄弱的管理基础,技术人员主导的信息化历程,部门各自为政的系统建设,计划经济下的思维惯性与市场经济下发展起来的管理理念、信息化理念的不和谐,导致整个中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呈现出重技术与功能、轻管理与需求,重局部与眼前、轻整体与长远,重硬件与网络、轻软件与数据,重系统与开发、轻人才与应用等不良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和体制滋生的不合理的企业信息化理念,以及在新经济时代竞争、客户和变化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要改变这一理念,就是要变革“技术导向”为“知识导向”,从企业运营管理出发,梳理并设计企业的KM架构,使企业的知识能够充分积累、共享和传播,在此基础上设计企业信息技术结构,从而使企业信息化从IT企业解决方案的技术迷宫回归到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常识。

2.1.2改进企业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交易准则下,富有创新性地形成、改变或利用规则形成的最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一系列契约关系,是解决企业运作方法的问题,其核心是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KM问题。在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密切结合的今天,数字信息流改变了企业的工作方式,以及跨越企业边界进行商务活动的方式,如何将知识、技术与人更好地结合起来,打破企业原有的传统模式,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正如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言,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现有信息网络技术已为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使虚拟企业、商业联盟和网络化集成建造成为现实。

2.1.3建立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是知识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竞争趋势的必然产物。建立学习型企业,并不仅仅是给员工提供更多的正规学习培训机会,而是要通过自我超越、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发展领导力和系统思考的能力,全面开发人的才能;并在企业业务过程中不断学习,促进知识的创造,组织的变革、创新和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其实质就是尊重人才和尊重知识,注重“软环境”。这要求建筑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先有产品和服务,然后建立产生产品和服务的机制,最终目标是营造出有利于建筑企业发展的经营环境。

2.2KM的关键问题

中国建筑企业面临的挑战实质上是通过KM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彻底实施KM,就必须在以人为基础的方法和技术型方法与工具之间找到适当、有效的组合与平衡并解决三个关键问题:隐性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共享和知识的存储,这就为知识博客带来的契机。

3知识博客策略

Blog,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缩略语。源于1998年美国,流行于2000年,2002年被引入中国。在美国,Blog这一单词已固定下来,并把写Blog的人称为Blogger,写Blog的行为称为Blogging,国内普遍将其翻译成“博客”,是指个人或团体将每天的事件、意见和信息等到Web上。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从“信息共享”开始向“思想共享”和“知识共享”转变,国外有人也将其称为Internet2.0。

国际上,博客已得到充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如Cisco,Microsoft,IBM,Intel,Nokia等)已经将博客以及类似博客的软件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实际上,博客是一种非正式的知识生产方式,在知识共享和帮助实现企业目标上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具有巨大的KM潜力,用博客提炼企业的核心知识将成为热潮。用来支持KM的博客,我们称之为knowledgelogging,或者k-Blogging,中文也可翻译为知识博客,它是现有大规模使用的KM解决方案的一种廉价高效的替代品。下文将从管理和信息技术两个角度上对知识博客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4基于管理角度的策略分析

4.1管理方式

传统的KM是分割式管理,满足分类存储的需要,往往具有割裂的感觉,比如项目合同放一块,项目资料放一块,项目专家放在另一个系统等等。而知识博客是整体式管理,能够为学习和理解事物提供完整的细节和历史背景,不仅提供重要的资料,而且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人物的观点倾向。因此,知识博客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广泛,适合于学习。

4.2KM的实施者

传统的KM由公司管理层实施,因此满足官僚组织自上而下的控制的需要往往摆在重要的位置。下层雇员对KM的需求往往被忽视。而知识博客是能够自下而上发展,即使在没有高层的参与下,往往也可以实现。但是,高层的推动会促进这一过程。因此,知识博客适合于学习型组织的分权式管理。

4.3知识的提供机制

传统的KM是组织的激励机制驱动组织的雇员提供知识,即需要KM的软的方面的配合。激励机制缺失或者扭曲,导致这种系统成了无水之池或者充满信息垃圾。输入无效率,是任何这种KM系统面临的问题。而知识博客是很大程度上依靠网络效应和声誉机制。网络效应让参与其中的人都有受益。快速的信息传播和声誉机制则激励参与者不断贡献,并且这个贡献可以获得声誉,从而相对于一种产权激励。因此,知识博客依靠网络效应和声誉机制,制裁机制相对较弱。

4.4提供的学习材料

传统的KM提供的学习材料往往与人相隔离,时过境迁,变成一种“技术性知识”,制度性知识缺失。学到死的知识,难以学到活的智慧。组织面对面的团队学习往往需要很高的组织成本。只提供学习材料,但不提供学习本身。而知识博客是将这些学习材料与人物观点和学习过程相联系,学习技术性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制度性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构建彼此的信任和关系,而这些成为组织竞争力之一。提供学习材料,也提供学习,构建组织的关系资本。因此,知识博客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实现KM。

4.5适合的管理范式

知识博客往往是与扁平化管理相适应,鼓励平等管理,能够代表真正的员工需要,不一定与管理层的利益相冲突。因此,知识博客能将静态的KM和动态的KM相结合,带来组织范式的转变,扁平化、平等化、学习化和网络化是相互伴随的过程。但与命令-支配型组织存在一定的冲突,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管理层对于保密、控制的担忧。

5基于信息技术角度的策略分析

根据弗朗霍夫(Fraunhofer)的KM参考模型,KM的核心流程可以分为产生知识、储存知识、传递知识和应用知识四种。下文将以此为线索,就博客的常用技术对建筑企业的知识博客策略作技术上的分析,见图1。

5.1知识的产生

知识的产生是指新的思想和见解的产生,或认识到某些新事物。建筑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单件性,建筑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形形,一个工程一个样,企业员工要不断面临新变化解决新问题。这意味着企业员工必须要从内外环境中不断发现、学习和创新来产生新的知识。

RSS(ReallySimpleSyndication)是一种基于XML的Blogs内容聚合阅读器,通过使用RSS,企业员工不用登录网站就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来自企业内和外的知识。

基于Internet技术,通过构建企业知识博客门户,可以实现知识的统一归类和集成。并且,通过此门户,企业既可以向内部员工统一灌输必备的知识(例如专业知识、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以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进度计划等),也可以对外推介、汇告或建立知识联盟。

群集是指企业员工可以按照兴趣或工作岗位建立博客群。同一群集可以通过快速沟通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创新(如支持头脑风暴法等)。

由于“零进入壁垒”(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零距离)的特性,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双向互动、超文本链接、动态更新、覆盖范围广等优势,使企业员工能够将工作过程、思路经历、思想精华、闪现的灵感等进行及时记录和。

采用非正式HTML文档,企业员工能够离开日常工作环境,随时随地,借助任何一个网页浏览器或移动设备,没有惯有条件和文档格式(可以是文本、图片、视频等)约束个人的观点和想法,更容易产生新的知识,也能将隐性知识很好地体现在文档中。

5.2知识的存储

知识的存储是指将知识储存在文件中需要用额外信息(元数据)标明以便检索。建筑生产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知识的标准化积累、动态更新和高效检索非常重要。

对XML标准化的支持,既可以实现分布式存储也为基于语义网络的知识自动获取和交换提供可能。

使用评论构建评注系统,可以向非正式文档持续添加评注数据和元数据,随着各种评注在系统中的逐渐增多,注解者之所以进行评注的原因也就随之增加。由于评注文本和它的理论基础(元数据)在逻辑上都与核心文档紧密相连,因此,评注能够增加文档的语义内涵。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核心文档前期协调所花的代价;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动地对知识进行动态更新。

完全的个人化支持为自动编制动态黄页提供了可能,通过元数据,可以直接找到拥有相关知识的人。

5.3知识的传递

知识的传递是指找到正确的收件人,即将合适的知识传递到合适的人手中。随着完成项目的逐渐增多,建筑企业也将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财富,但是,目前很多的建筑企业要么就是让这些财富“沉睡”在档案库里,要么就是关注于将这些财富进行“过分”预结构化后存于数据库中,结果是降低了传递效力,缩小了传递范围并且还导致了知识的丢失。KM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准确的知识在准确的时间传送给准确的人,因此,知识的传递非常重要。

首先,参见图2,在基于Internet的知识博客环境中,一个个知识博客个体(如A、B和C)是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在具有超级连接的HTML文档和TrackBack(也称反链接或引用通告)的支持下,任意个体A可以通过获取B的知识而同时认识了C,并且A也可以引用B的知识加以扩展深化并通告B。个体之间不是孤立的,任何一个个体同时兼当了知识的传者和受者身份。因此,在获取某一个体知识的同时也就能够获取相关领域的其他个体的知识,相当于打开了一个通往无数个门的“门厅”。这样,任何一个知识博客个体都可以衍生出开放的“知识共同体”,并且一个知识共同体还能通过知识化合作用而不断形成新的知识共同体。同时,知识博客环境、传统媒介和社会环境之间总是会不断发生交互作用。

其次,通过评注系统,企业中的任一授权员工都可以在同一核心文档中添加评注内容,对核心文档进行多角度地理解,有利于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或跨学科的知识传递,在较小程度上,也能够支持隐性知识从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传递。

再者,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不主张记录所有的知识,尤其对于隐性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找到拥有知识的人。因此,可以基于Internet技术创建企业知识博客门户,由于知识博客的个人化特性,能够自动或手工生成准确的员工黄页,通过访问黄页上的元数据(如个人简档、联系方式等),就可以找到拥有隐性知识的企业员工。此外,通过知识博客门户,可以将Blog进行系统整理归类,施行推荐机制,更加有利于知识的传递。

5.4知识的应用

知识的应用是指找到正确的资料和文件,使其便于将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建筑生产中,如何快速应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积累的大量案例、注意事项和经验总结等宝贵知识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进工艺和减少事故,是KM在建筑企业中增值能力的体现。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员工在检索知识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知道搜索什么,并且熟悉具体、精确的检索字和元数据(例如类别、作者或创建日期);其二,不确切知道要搜索什么,只有通过广泛浏览,以便发现自己真正不知道什么。对于前者,可以通过基于关键字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对于后者,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并且获取的知识也非常有限。由于知识博客完整的基于HTML的非正式文档,这就可以通过超级链接访问相关领域的知识共同体,以便检索到系统的知识,并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语义网络,对知识进行动态准确地提取。基于XML的RSS也为知识的检索提供了一种内容聚合的工具。应用个人对核心文档的评价来支持建议系统,可以通过过滤掉不需要的文档从而提高搜索效率。

建筑行业论文篇7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项目详细项目经理成本管理

建筑业企业的项目管理是建筑业行业管理的一个窗口,更是生产和管理的基点,经济效益的源泉。项目管理的主体是建筑业企业,项目管理是建筑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最基层、最基本的管理。项目施工水平的高低、施工质量的优劣、文明施工的好差,与项目管理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建筑施工企业把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来抓。

施工项目:投标—中标—施工—竣工—保修期满。

1选好项目经理

⑴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公开选拔,竞聘上岗,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量德而用。

⑵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中选拔。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健全项目经理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险,遏制不良现象。同时要加强项目经理后备人选的培养和作风建设,让他们有机会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经理助理或见习项目经理岗位上锻炼,并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业务素质。

⑶要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做到对项目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弹性化,对项目部管理层人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在各项目之间合理组合和有效流动,实行派遣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根据项目大小和管理人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合理组合。防止项目经理自由组阁,形成独立“王国”,保证项目部管理层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2对项目详细评估、签好合同

实行项目评估、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堵塞项目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首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成本组织预测、规划、考核、实施分析控制等一系列价格管理活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关系到施工项目是否盈利。在工程总价承包的情况下,成本越低,盈利越高。因此要切实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自觉地搞好评估和测算。另外,要加强评估、测算的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有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三要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上缴风险保证金、委派主办会计。四要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帮助项目经理及时纠正经营管理偏差,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3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力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做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特别是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特点,在用工高峰期适当补充外部劳务工,做到养在社会、用在企业。施工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同企业周边地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接上轨,同劳务公司或相关企业保持经常的联系,使之成为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和供应基地。不使用一些无资质、低资质、低素质的劳务队伍,避免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和损失全由企业承担,造成项目亏损。

4深化责任成本管理

不少施工企业一直未能摆脱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

⑴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一是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营造企业整体重视,项目部全员参与,施工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

⑵建立健全项目责任成本集约化管理体系。体系应包括责任、策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五方面内容。一要明确成本费用发生的项目部门、分队(班组)和岗位应负的成本效益责任,使成本与经济活动紧密挂钩;二要分时段对成本发生进行预测、决策、计划、预算等方面的策划,制定成本费用管理标准;三要综合运用强制或弹性纠偏手段,围绕增效及时发现和解决偏离管理标准的问题;四要认真加工和处理成本会计信息,以期改善管理、降本增效;五要按期进行成本偏差和效益责任的分析评价,严格业绩考核和奖惩兑现。

⑶堵住“四个漏洞”,实行“六项制度”。即:堵住工程分包、材料采供、设备购管和非生产性开支等效益流失渠道。实行工程二次预算分割制、材料采供质价对比招标制、购置设备开支计划审批制、管理费用开支定额制、主办会计委派制和项目经理对资金回收清欠终身负责制,杜绝项目资金沉淀和挪用。

5激励约束机制

施工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必须发挥好企业管理层调控和服务的两大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⑴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要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在建、竣工、分包项目的审计,对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实行年度和终结审计,以及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

体审计,重点是做好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工作。

⑵全面推行项目考核制度。要根据项目经营承包合同书,做好项目年度和终结考核工作。对实现经营目标和超额盈利的,要严考核、硬兑现,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对出现项目亏损、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经营越权行为等责任问题的,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或法律的处罚。真正形成企业与项目之间的经济责任监督与执行关系,以保证项目高质量、高效益地运行。

建筑行业论文篇8

1.1部分企业太看中经济效益

机械设备作为一种重要的施工工具,其实与经济价值相辅相成。一项工程的施工,离不开机械设备的运转,在机械设备进行运转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上的收益。可是由于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只讲究施工的进展和技术,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及更新重视不够,甚至有些施工企业,低价买进一些即将报废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毛病百出,还埋下了安全隐患,而部分企业对机械设备的反复使用以及在管理上存在很多不足,只单纯为了降低企业的资金投入,在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上重视不够。

1.2安全设施管理的现实

建筑施工公司较多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关变弱,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的建设机械操纵价格下跌和设施管理制度,而是吉、机械维修设备机械设备和资料不足、机械设备安全事故上升的趋势。出现的征兆,部分建设施工公司的缓解设施管理、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经营企业的生产的人员伤亡损失的发展带来影响。

2建筑行业设备管理技术水平的现实

机器的管理技术人员在没有经过专业性很强的桌子宇管理业务的系统训练、装备的管理者基本项目派遣的单位。机械设备、原材料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的记录、尖端技术的电算网管理不使用的技术。1、技术(原机械设备、技术的状况下降或人力运用组复杂技术修理下的资质脆弱修理配件的质量和毫无关系。2、管理水平来说,“机械装备租赁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机械装备租赁市场扭曲着,建设机械装备租赁缺乏专业人才。

3加强提议建筑行业设备管理

3.1正确选择,合理安排

在了任何一种机器本身的性能的结构等方面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技术。严格限制进行合理的机械、低效率性充分发挥机器的减少、机械、使用寿命延长的使用费。掌管机器的分配问题早已掌握各项目的事业的珍岛、机械装备等的需求在退场的信息的斡旋下,机械装置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汽车保养维修工作顺利的使用和补水功能的矛盾的海上犀利的突破。

3.2正确使用及时护理

可以培养的结合意味着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和指挥家一定安全相关设备的运营规定是否使用得当观测装备。另外机器的人力运营保证的施工现场指挥者的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为了预防事故发生“管理领域的机器,好阳修理成套设备同时推进了危险评价工作。

3.3特殊装备进行安全检查

特殊装备及人身安全的财产,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压力和诱导总-成和生产过程中,通常的生产设备将会受到更大的潜在的可能性很大。特殊装备的游乐设施没有表现出本人和南崛起、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项目的财产损失。因此,正常运行的巡回检验的定期检查,,,生产的安全和生命安全保障问题。

3.4人气颇旺投入培养人才

工作人员培训在内的功能的训练和人员的安全教育研修离开了。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的计划,正确的审查、检查项目:机器关门,运营人力的人将在接任仪式前一天3级的安全教育的工作,在正常;其次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的知识和安全手册和笔记本,现场的工作人员;3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员研修业务。另外的有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全部安全教育研修”的理念。即使怎样的人也直接或间接地介入了生产成套设备、安全教育行动应该接受训练,从上到下的指导,普通职员也要我的家庭,生产者的生产劳动安保的重要性、防护意识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办法救的历史的源头安保的重要性,控制机械装备的安全事故。

4建设机械设备管理的发展方案

4.1建筑行业施工公司的设备管理体制改革

集中管理设备的中大型租赁公司设备的公共企业改革的深化大厦的身体条件费用的工作。装备租赁管理模式而形成的企业的经济,以此提高效率,一方面产品生产的增加和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另外,减少消耗的成本。建筑工程的流动性,生产条件的变化等的特点是,机械装备出租的这些必须实施的要求建筑降低成本,产品的企业的经营效果”。①进行集中管理的出租设备,进一步加强后装备的专门管理、装备汽车状态良好还进一步,设备的利用率、设备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实行国内设备合理地筹集及加强管理宏观经济实力资源分配的实现共享装备反复设备如果具备充分游戏,减少现有设备的尽可能减少;巴士挖掘要消耗能源和原材料。零件修理费用支出减少,降低生产成本,各子公司的经营班子,统一(压缩管理水平、数理工厂和仓库的人数减少了分配资源。公共企业的设备,考虑到大工程管理非常严格的规范,而且因强有力的特征标准等,加强技术支援服务意识很强的竞争力提高使用率,提高设备、经济效果。

4.2完整的建设机械装备租赁市场

建设机械租赁业在海外已经发展的30年间,中国也在15年的发展时发生的事。然而,外国人租赁使用建设机械,总体的机械量的80%以上,中国的只占30%,建设项目管理的成熟和成本计算精密建设机械租赁的分析中国的萌芽,“建设节约型亲环境社会”的国家产业的趋势。实际上,各企业受到内外的租赁等市场上,深化,很难遵守建设公司和真正的改革推进事业本金管理业务真正意义上的设备租借公司的筑施工业者管理体制改革的道路。例如,建筑施工企业主动装备租赁公司一起多种资产束缚的经济条件相比,通过财产权次郎、虚拟主机单以租赁机的企业的融资的人,股票的股东等形式活性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中摆脱出来,更进一步的活性化,导弹推进器是积极性的管理者大建筑发展的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编。

5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