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能源管理体系8篇

时间:2023-03-28 14:58:58

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篇1

关键词:能源管理体系 能源服务 均衡用能

2014年7月份广西中烟南宁卷烟厂“十二五”一期技改主体工作基本完成了,在此期间,公司正在推动能源管理体系(GB/23331:2012版)的建设。参照行业中部分实施技改的卷烟厂的能耗情况,南宁卷烟厂提高了能耗目标的预算值,以缓解技改期间非生产能耗增加、有效产能减少、生产试车空耗、能源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014年8月份,南宁卷烟厂依据《能源评审管理程序》要求,进行了厂区全范围的第一次能源评审,评审中对能耗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万支卷烟综合能耗(kgce/万支):由技改前2012年2.66,下降至技改期间的2013年2.61和2014年上半年2.03,若以2012年为基准,下降幅度为1.88%和23.68%。

数据表明:南宁卷烟厂在技改中能耗有显著下降,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为找到其中优秀的节能经验,结合公司推行的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构建广西中烟卓越的能源管理模式,笔者对南宁卷烟厂“十二五”技改能耗管理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均衡用能设计的目的和潜在利益

将均衡用能引入动力供能规划和产品的工艺设计中,能减少企业技改项目建设和投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利能耗影响。在实现均衡用能设计的过程中,企业及其竞争力、顾客和其它利益相关方都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利益。潜在利益可包括:

通过优化布局和能源绩效参数的使用而降低能耗,使过程更稳定和高效;促进革新和创新;增强员工的动力;提高对节能降耗的认知;降低能源管理的风险;改善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

二、建立整体性和前瞻性的能源战略

在三大类型(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的节能方式中,企业往往重视技术节能或(和)管理节能,而忽视结构节能。而在国家倡导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多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石化能源的比重,会是长期贯彻的方针。

南宁卷烟厂技改过程中,锅炉使用天然气替代柴油(重油)做燃料,同时引入光伏发电项目,均是出于整体性和前瞻性的能源战略的考量。

制定能源战略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 产品工艺相关的问题

企业将均衡用能引入产品工艺的设计和开发,需考虑下列相关的问题:

一是早期引入,即在设计和开发过程初期确定能源因素;二是工艺的复杂程度,可将多种工艺利用DOE方法,优选固化;三是多准则概念,即考虑主要相关的能源消耗和能源因素;四是在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考虑取舍。

(二)信息对称原则

信息对称交流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

内部信息对称交流需要建立从员工获得有关均衡用能有关问题信息反馈的机制,如制丝车间的真空回潮工序在作业时,蒸汽能耗峰值超过10t/h,每个生产批持续时间约在30分钟,属于间歇式、爆发式的能耗环节,动力车间锅炉的供汽负荷为保障其峰值用汽量,会长时间维持较高负荷的输出状态(以20t/h锅炉供能为例,火力调节至80%以上),但蒸汽耗量长时间处于3-4t/h的能耗水平,造成典型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大马拉小车”的状况。

通过加强制丝车间用能信息的通报,使动力车间锅炉班组准确掌控用能量的变化,就可以避免锅炉长时间的高负荷空耗,形成用能联动管理机制。

外部信息交流可以迅速提升能源绩效,稳步引入均衡用能设计价值和利益的机会。外部信息交流关键在于节能政策、行业节能技术、经验交流等。通过外部信息交流,仅空调系统节能一项可发掘的节能量占空调系统能耗的25-30%,约占全厂总能耗的10%。

依靠外部交流学习的空调相关节能机会如下:

一是空调智控系统,利用主机智能节电器、计量系统、远程监控三大功能模块,减少了绝大部分不适当、适时调控的能耗;二是根据现有冷冻/却水循环系统的运行参数,计算现有系统的实际功率和效率,找出系统的“最佳工况点、最佳匹配点、水力平衡点”,由厂家专业设计,量身定制高效节能泵,替代原有的常规水泵或用智能节能(Smart Power Saving,SPS)技术应用到电动机节能控制上;三是空调动态冰蓄冷(冰沙蓄冷)的应用,以实现“夜间蓄冷、白天供冷”,“夜间蓄冷”保证主机在最高能效比运行,“白天供冷”正做到“用多少冷就给多少冷”。

提倡环保意识,既省钱又节能;四是利用天然冷源,过渡性季节,不必开制冷主机,完全可以冷却水塔达到降温效果等。

三、推行系统化节能管理模式

(一)系统化管理的作用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调查发现:组织推动一次性的节能改进活动后,可能因为缺乏适当的管理机制,无法形成有效的节能效果。一次性的节能改进活动如图1所示。

但是,当组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后,可以透过系统化的PDCA的管理循环,引导组织持续改进节能绩效,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持续改进的能源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南宁卷烟厂在技改过程中,也在探索能源管理体系(GB/T23331-2012)的充分应用,不仅利用过程方法加强能源效率的管理,还更深入研究了管理系统方法对能源效率的整体影响。

在建设能源管理体系时,明确了有效的能源管理体系要素和过程,利用系统能源效率管理理论和过程方法对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进行优化和控制,运用P-D-C-A的管理模式,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用能控制和持续改进,形成了“过程-系统-持续改进”型的能源管理体系应用思路,如图3所示。

(二)预先行动的方法

将能源因素引入产品工艺的设计和项目建设(或改、扩建)规划期,寻求预防不利能源消耗、能源效率影响的发生,它提供了一个在产品全工艺周期和项目投产运行中预见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系统的机会。采取预先行动,可大大增加获益的机会。反之,在产品工艺的设计和项目建设(或改、扩建)规划期末考虑能源因素的影响,等到产品上线、项目投产后,再采取降低能源消耗或提升能源效率的措施将增加数倍的难度和风险,甚至出现无药可医的严重后果。

南宁卷烟厂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通过对GB/ T2331-2012标准“4.5.6设计”条款的反复学习和解读,在技改阶段就适当进行了合理用能评估,如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有关部门规定的其它内容;用能总量及用能种类是否合理;是否采用先进节能工艺技术;是否达到国内外能耗先进水平;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产品目录;能耗指标分析;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和预期达到的节能效果分析;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是否合理、先进;经济效益分析等。

这种预先行动的方法为技改后节能降耗打下了笃实的基础。

(三)认真执行现行管理体系

南宁卷烟厂能源管理体系的程序(主要管理过程应用)文件以质量管理体系现有流程为基础,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纳入计量管理体系控制,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绩效参数控制结合TnPM活动制作看板进行有效管理。能源管理的意外事故、紧急情况或潜在灾难的预案规定,通过修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应急预案来体现,这些融合式的体系推进形式,将能源管理的模块工作有机融入了已成熟的管理标准,减少了新体系推行的难度和效果不可预知性。

(四)方法学的应用(多学科方法)

在GB/T23331-2012标准中,提出“方法学”的要求,如“4.4.3 能源评审要求”,南宁卷烟厂以提升能源绩效为目的,利用多学科优势结合的方法,将最佳节能实践或优秀经验加以固化,形成一套方便使用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通过相关学科的引入,将精益能量分析、基本负荷分析、最佳技术评价、夹点分析、物料平衡、物流分析、统计模型分析等方法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策划和运行中,可提高将能源因素引入产品的设计和项目规划的成功性,具体的开发应用由能源管理的多职能小组来完成。确保所有相关的经营职能都对能源消耗、能源效率的改善有所贡献。

四、精细化用能的部分理论分析

(一)产品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方法用于确定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相关的能源因素和能耗影响,以此帮助制定设计方法。减少产品能耗影响的设计的局限性和主观性。充分考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可确保:

产品生命周期中最相关的能耗影响被确定;对那些主观上认为能耗影响很小,而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流程或工序加以考量;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的能耗影响,还要关注产品在生产系统中的能耗影响;能耗影响不从一个生命周期阶段转移到另一个生命周期阶段,或从生命周期的某一中间阶段转移到另一个阶段。

如热气流烘丝工序,温度控制一般设定600±50度,较大的温度波动会造成能源浪费,依据产品生命周期的观点来审视,此类产品工艺有高能耗的特点,如果不能将工艺余热充分利用,则其相关牌号的产品均会被附上高能耗的标签。

整合要求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和能源因素有助于确保在权衡大多数设计决策后找到适当的节能方案:

在不同能源因素之间进行权衡。为减少产品烟丝量所进行的优化,可能会对其卷包效率或终端消费产生消极影响,可以比较每项方案的潜在能耗影响,促使决策者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在能耗、经济和社会利益之间进行权衡。这种权衡可能是有形的(如低能耗成本、减少有害废物)、无形的(如方便性)、情感的(如形象):通过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有益于环境,可能增加初次成本,但同时也会产生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低碳经济)。

在能源因素、技术因素和(或)质量因素之间进行权衡。如:设计决定的某种材料,可能会对产品的能耗产生消极影响,尽管该材料本身是对质量提升是有益的。具体见图4。

(二)物质流成本核算――资源节约、再生利用和能量回收利用

在不对产品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的前提下,优化其所需资源(材料和能量)的使用,减少所用材料的数量和有害性也可使制造和工艺过程中废弃物(废能量)的产生最小化。

ISO 14051物质流成本核算(MFCA)标准是“环境管理计算”的主要工具之一,该标准主旨是提高生产过程中预期物质的产出以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从而帮助组织减少成本,物质流成本核算是一种能够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其物质和能源的使用活动的潜在的环境和财务后果,并通过改变这些活动,寻求环境和财务改善机会的管理工具。

物质流成本核算通过开发物质流模型促进物质使用活动不断增加透明度,这种物质流模型以物理单位跟踪和量化组织内的物质流和库存。在物质流成本核算中能源可以包括在物质中或单独量化。由物质流产生和/或与之相关的任何成本随后量化并分配到物质流。物质流成本核算尤其强调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和与物质损失,例如废物、空气排放、废水等相关的成本的比较。

MFCA 的理论根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在MFCA方法中,先根据物质的物理单位如重量、体积或容量等计算某个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和能源等,然后相应换算为资金单位,来计算生产成本。MFCA 仅供组织有效计算生产成本而用,与组织需要对外公布财务数据而依据的财务成本的法律和法规无关。MFCA方法适用于任何组织类型,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等,无论是大型组织还是小型组织。

(三)将能源基准变成活动的标尺

能源基准是测量与能源绩效有关的特性的方法。该测量可将具有相似工艺的、早先的产品或竞争者的产品作为基准进行比较,衡量当下的能耗水平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为了基准的先进性,应依据更详细的分析结果对特性选择进行定期验证。然而能源基准经过分析和统计确立下来的通常是一组固定数据,可方便比较一段时期的能源绩效;但对于时刻受不同因素影响而不断波动的能耗来讲,其对比的意义重要性则不大。为了让能源基准也变成活动的标尺,可以用E-P工具将能源基准赋予一定的条件,并分析出相关变量的影响度,让能源绩效和用能环境关联起来,随时可以利用能源基准动态了解当下的能源绩效状况。

如图5表明了产品生产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同时,对于如何提高能源绩效,给出了分析的基础依据。

从图5可以看到企业的电能消耗与基础电量E0、企业产品量P以及与生产有关的各种能源变量a有关:E= E0+aP。在基础电量E0、企业产品量P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变量a非常重要,能帮助找出用于非产品生产的能耗以及产品生产中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降低变量a,提高能源绩效,达到节能。

参考文献:

[1] 张晓光.一般均衡的理论与实用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美)丹尼尔・耶金著,朱玉摹⒀种久粢.能源重塑世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3] 史兆宪,赵旭东.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信息传播中心,节能减排技术指南丛书――最佳节能实践案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能源管理体系篇2

.yze575 { display:none; }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提升能源绩效的基本方法

1.分析能源绩效现状水平,确定能源绩效提升方向

众所周知,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延安卷烟厂,由于地理因素气温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极端天气的影响,对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带来很大的困扰。2009年延安卷烟厂异地技改实现达产达效后,当年卷烟单箱综合能耗就由2008年的35千克标煤左右降至28.6千克标煤,2010年实施能源管理专项课题后降为23.5千克标煤。能源消耗就一直徘徊在这个数字左右,时高时低,离创建一流卷烟厂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如何突破能源管理的瓶颈从这个时刻开始就一直萦绕在决策者脑海中。大家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必须下大力气寻找破解之道,克服不利条件进一步完成公司单箱综合能耗考核指标。为此,厂领导指出:节能降耗是衡量一个工业企业发展水平和管控能力的重要指标,必须按照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能源管理长效机制,在全厂综合体系管理员的大背景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由此,全厂上下一条心,誓言突破能耗进一步降低的瓶颈。

2.注重统筹策划,全面推进能源体系建设

2.1精心策划

2011年开始,延安卷烟厂提出能源管理三年规划,要求建立和完善工厂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管理有章可循、节能项目实施有序、内部沟通快速有效、体系运行稳中有新”,建立起工厂能源消耗管控的长效机制。随后,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从机构、职责、人员和管理要求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制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方案,编制了《能源管理体系手册》,确定了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组建了管理机构,明确了管理职能,开展了能源初始评估工作,为能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分层开展了标准知识和能源技术等多项培训活动,建立了较为专业的内审员队伍。 论文

2.2严密实施

进入2013年后,能源管理体系建步入快车道,一切都如水到渠成,召开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大会。厂部明确要求:各部门要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贯彻落实,不断夯实部门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目标管控能力提升能源管理绩效,将节能意识上升到自觉行为。体系推进过程重点确定能源管理基准,比照基准年数据,详细落实整改措施。确定能源绩效参数,识别绩效改进机会,严密实施能源管理方案。对87项优控能源绩效改进机会,按照设备种类、控制方法等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与各主控部门进行沟通协商,最终确定用标准规范管理的49项,由部门日常管理控制的16项,控制难度较大或需要资金投入的优控能源绩效改进机会22项。

2.3持续改进

首先根据体系建设要求和《能源管理手册》的基本框架制定了《能源基准管理办法》、《能源使用管理办法》、《能源统计管理办法》、《照明管理办法》等七项管理标准,修订了50多项技术标准,同时对与能源转换和能源使用岗位的岗位标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完善补充,确保了体系文件的完整性和适宜性。重点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主动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成效进行监督和评价,持续提出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使能源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改进。同时结合审核结果对体系标准进行再修订、再完善,通过不断的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由厂能源管理领导小组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了一次管理评审,就能源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正式的评价,总结体系的业绩,从当前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同时考虑可能改进的机会,从根本上保证了工厂卷烟综合能耗指标逐步得到改善,能源绩效水平明显上升。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4严格考核

夯实岗位责任制,通过绩效杠杆加大激励机制,建立起能源目标管控,对应岗位落实到人,使人人对当班能源消耗数据熟记在心,体现在操作的过程中。同时建立起分类分层考核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严格检查考核,督导各部门提升节能意识,充分调动一线职工主动参与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为降低生产成本出谋划策,使节能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能源管理体系篇3

1.分析能源绩效现状水平,确定能源绩效提升方向

众所周知,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延安卷烟厂,由于地理因素气温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极端天气的影响,对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带来很大的困扰。2009年延安卷烟厂异地技改实现达产达效后,当年卷烟单箱综合能耗就由2008年的35千克标煤左右降至28.6千克标煤,2010年实施能源管理专项课题后降为23.5千克标煤。能源消耗就一直徘徊在这个数字左右,时高时低,离创建一流卷烟厂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如何突破能源管理的瓶颈从这个时刻开始就一直萦绕在决策者脑海中。大家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必须下大力气寻找破解之道,克服不利条件进一步完成公司单箱综合能耗考核指标。为此,厂领导指出:节能降耗是衡量一个工业企业发展水平和管控能力的重要指标,必须按照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能源管理长效机制,在全厂综合体系管理员的大背景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由此,全厂上下一条心,誓言突破能耗进一步降低的瓶颈。

2.注重统筹策划,全面推进能源体系建设

2.1精心策划

2011年开始,延安卷烟厂提出能源管理三年规划,要求建立和完善工厂能源管理体系,实现“能源管理有章可循、节能项目实施有序、内部沟通快速有效、体系运行稳中有新”,建立起工厂能源消耗管控的长效机制。随后,本文由收集整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从机构、职责、人员和管理要求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制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方案,编制了《能源管理体系手册》,确定了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组建了管理机构,明确了管理职能,开展了能源初始评估工作,为能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分层开展了标准知识和能源技术等多项培训活动,建立了较为专业的内审员队伍。/

2.2严密实施

进入2013年后,能源管理体系建步入快车道,一切都如水到渠成,召开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启动大会。厂部明确要求:各部门要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贯彻落实,不断夯实部门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目标管控能力提升能源管理绩效,将节能意识上升到自觉行为。体系推进过程重点确定能源管理基准,比照基准年数据,详细落实整改措施。确定能源绩效参数,识别绩效改进机会,严密实施能源管理方案。对87项优控能源绩效改进机会,按照设备种类、控制方法等因素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与各主控部门进行沟通协商,最终确定用标准规范管理的49项,由部门日常管理控制的16项,控制难度较大或需要资金投入的优控能源绩效改进机会22项。

2.3持续改进

首先根据体系建设要求和《能源管理手册》的基本框架制定了《能源基准管理办法》、《能源使用管理办法》、《能源统计管理办法》、《照明管理办法》等七项管理标准,修订了50多项技术标准,同时对与能源转换和能源使用岗位的岗位标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和完善补充,确保了体系文件的完整性和适宜性。重点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主动对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成效进行监督和评价,持续提出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使能源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改进。同时结合审核结果对体系标准进行再修订、再完善,通过不断的pdca循环,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由厂能源管理领导小组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了一次管理评审,就能源管理体系的现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及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正式的评价,总结体系的业绩,从当前业绩上考虑找出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同时考虑可能改进的机会,从根本上保证了工厂卷烟综合能耗指标逐步得到改善,能源绩效水平明显上升。//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4严格考核

夯实岗位责任制,通过绩效杠杆加大激励机制,建立起能源目标管控,对应岗位落实到人,使人人对当班能源消耗数据熟记在心,体现在操作的过程中。同时建立起分类分层考核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严格检查考核,督导各部门提升节能意识,充分调动一线职工主动参与节能降耗的积极性,为降低生产成本出谋划策,使节能成为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能源管理体系篇4

高校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社会普通企业有所不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不能生搬硬套企业的模式,在借鉴企业的先进经验的同时,更要彰显高校的特色。有效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能够促进组织健康快速发展,对于规范能源利用行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降耗等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能源管理;高校

能源管理体系,是指用于建立能源方针、能源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能源绩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它是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已于2012年12月31日,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一、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

2012年11月28日,国家发改委、认监委联合发文,要求列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和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2013年1月5日,山东省经信委等部门联合发文,将淄博和德州列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示范市。2013年2月25日,淄博市《关于印发〈淄博市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计划〉的通知》,将山东理工大学确定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于2013年3月正式启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全国最早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并通过评价验收的高校之一。在建设过程中,学校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给予指导,制定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界定了体系建设的范围,明确了建设步骤和时间安排,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同时,学校确立了“安全保障、合理用能,精益管理、持续改进”的能源方针,了最高管理者承诺,在全校范围全面展开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经过标准宣贯培训、初始评审、文件编写、体系试运行、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过程,历时近9个月,学校的能源管理体系初步建成。2013年12月,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价中,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验收。

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学校针对评价中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详实的持续改进方案,深入学习和领会体系文件内容,将能源指标逐项分解到部门和主要用能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能源绩效参数,继续聘请咨询机构给予运行维护指导,定期更新体系材料,安排专人参加体系标准、节能知识、内审员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开展节能技改活动,充分发挥能源管理体系的作用,促进学校能源绩效不断提高。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后,山东理工大学的能源管理水平大幅提高,能源支出明显下降,国家和地方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超额完成,多次被国家、省、市评为先进单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二、对高校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高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能源管理体系,是在我国能源日益短缺的形势下,国家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力保障,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重视。高校作为知识汇聚的殿堂和人才培养的基地,理应成为当今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引领者。因此,在高校中推行能源管理体系,是时代的召唤,是社会责任的体现,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意义重大。首先,高校一般都是用能大户,能源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所占比重比较高,是高校快速发展的沉重负担。通过建设并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可以大大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淘汰落后的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杜绝不必要的浪费现象,有效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次,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高校的能源管理体系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使大学生在学校树立勤俭节约的用能观念,养成节约用能的良好习惯,并将这种美德带向未来的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社会示范效应。

(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要适应高校的特点。高校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与社会普通企业有所不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不能生搬硬套企业的模式,在借鉴企业的先进经验的同时,更要彰显高校独有的特色。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为教学和科研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是能源管理工作的天职。因此,高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不能忽视社会效益,要找到两者的最佳平衡点。在高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中,学校要合理确定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正确识别高能耗设备,科学设置能源绩效参数,突出抓好重点管控环节,把合理用能作为工作的重点,多在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减少浪费、节能降耗、技改创新、规范行为等方面下功夫。

(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管理队伍是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能源管理体系是一项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原有的能源管理部门开展此项工作困难重重,步履维艰。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展,学校应从大局出发,统筹帷幄,设立专门的机构,聘任专业的人员,专职从事这项工作。同时,学校还应强化各用能单位在能源管理方面的职责,在用能单位设置兼职能源管理员或内审员,形成全覆盖的管理网络。另外,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以适应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需要。

(四)全员参与关乎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成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涉及到学校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每一位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首先,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工作上周密协调、在行动上以身示范。校长作为能源最高管理者,要向全校做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承诺,并向全校。其次,全校师生员工要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持学校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每个人都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主动抵制各类浪费能源的现象,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要建立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学校要以制度的形式,形成良性的政策导向,鼓励节约用能行为,反对浪费能源现象,对于在能源管理过程中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严重浪费能源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惩处。学校应逐步建立用能定额管理制度,将能源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到基层单位甚至个人,并加强能源绩效考核,对于超额或结余的单位和个人,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日常用能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成立专业或兼职的巡查队伍,可以聘请学生巡查员,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园用能情况进行检查巡视,发现能源浪费现象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能源管理体系篇5

关键词:山东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国家启动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把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作为落实万家企业节能工作十项要求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要求建立健全符合要求的能源管理体系。山东省有1188家企业列入国家万家企业名单,节能目标任务2530万吨标准煤,占全国的9.92%,位居全国第一。山东省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作为推动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总抓手,在前期制度探索研究、试点示范基础上,山东省经信委、省质监局、省政府节能办组织召开全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印发了《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计划》和《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咨询机构管理试行办法》,通过了《能源管理体系咨询机构自律公约》,标志着体系建设全面启动、整体推进。这些企业通过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节能管理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轨道,形成了能源管理长效机制。初步测算,年可实现节能量500万吨标准煤,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开展探索研究

能源管理体系是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借鉴成熟管理模式,将过程分析方法、系统工程原理和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管理理念引入企业能源管理,建立覆盖能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体系,构建自我发现问题、持续不断改进的节能管理机制。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有利于企业改进节能工作,优化节能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能源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现代能源管理方法,已经引起国内外业界广泛关注和认可。早在2007年,山东省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节能法规政策落实不到位、节能技术获取渠道不畅通、节能目标责任不明确、能源计量统计薄弱等问题,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从制度研究、制订标准入手,沿着试点示范、总结推广的路径,研究和探索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并总结提炼出符合国内企业节能管理特点的“四个机制”、“三个持续”,即:自觉贯彻节能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主动采用先进节能管理方法与技术,实施能源利用全过程管理,注重节能文化建设的长效节能管理机制,做到节能工作持续改进、节能管理持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山东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功实践产生了广泛影响,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认监委的认可,其经验做法写入了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为在全国推广能源管理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2制定地方标准,推进标准化建设

一是理论先行。2008年,山东在全国第一个能源管理体系地方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随后,陆续了造纸、热电、水泥等10余个地方标准。这些标准丰富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为推进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山东又在实践基础上组织编写了《能源管理体系》教材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案例”(视频教学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为重点企业正确理解、认识能源管理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示范引路。2013年,在淄博、德州两市开展体系示范市创建活动,率先制定实施计划,出台鼓励政策,培育示范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组织企业开展认证等评价活动,两市163家企业2014年底前全部提前完成体系建设任务。同时,山东省先后分6个行业选拔68家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试点,通过现场交流会、能效对标等形式,发挥典型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比如,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强化全过程管控,科学安排生产节拍,深挖节能潜力,体系运行取得显著成效,其经验做法不但在省内推广,还受邀到省外交流。

3建立信息平台,实现高效管理

为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山东省开发了“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平台”,1188家企业、77家咨询机构、37家认证机构、313名评价专家及188名各级节能主管部门监管人员均可在平台上上传、查阅相关信息,实现了体系建设咨询服务、认证评价、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机联动。利用工作平台每月定期调度各市体系建设进展,并通过“山东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进度”窗口动态展示。实行认证信息网上登记,强化跟踪调度,及时掌握认证机构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在全省推进计划和各市实施计划指导下公正、独立和客观地开展认证工作。

4规范第三方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规范第三方服务。山东省制定了《能源管理体系咨询机构管理试行办法》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办法》,对咨询服务和评价工作做出明确要求。据此遴选的77家咨询机构共为861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选拔的313名评价专家,共对710家企业实施评价。省节能监察机构定期对咨询服务机构进行执法监督,对发现违反节能法律法规的机构,依法责令整改或实施处罚。二是引导行业自律。邀请国家认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37家认证机构共同订立《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自律公约》,承诺依法、依规开展认证工作,自觉接受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认证服务,共为207家企业提供了认证服务。

5争取资金支持,实施政策激励

实践证明,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一分投入十分产出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切实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山东省建立了项目申报和表彰奖励等制度在内的激励机制,在组织申报国家和省节能项目等工作中优先支持建立并有效运行体系的企业。同时,还通过争取省财政资金补贴及世界银行赠款项目等,对部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的企业予以资金补贴。“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安排专项资金1200余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高了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性。

6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成果显著

6.1初步形成持续改进的节能机制,企业能源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已经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普遍形成了4个机制:一是节能遵法贯标机制,实现了主动收集并自觉贯彻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企业能源管理活动更加规范、更加系统化、制度化。二是能源的全过程控制管理机制,实现了对能源管理和利用的全过程、即时化、系统化控制,能源计量、统计更加完善,能源利用过程监视、测量不断强化。三是节能技术进步机制,实现了主动追踪、获取、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和节能技术进步常态化。四是节能文化促进机制,节能制度不断完善,员工节能意识不断提高、节能习惯逐步养成。

6.2单位能耗普遍降低,企业节能效果明显

建立并有效运行能源管理体系的企业,节能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产品能耗指标均有下降。对山东钢铁集团济南分公司、济南二机床集团、协庄煤矿、张店钢铁公司等4家企业的调查显示,这4家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运行后第一年即实现节能量10.12万吨标准煤。山东钢铁集团济南分公司2013年吨钢综合能耗580公斤标准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累计节能60万吨标准煤,利用余热余能发电123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硫12万吨、二氧化碳725万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6.3产生联动效应,“三能”建设形成合力

能源管理体系篇6

4月16日,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在吴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启动。在氯碱行业面临内外需求不足等困难的情况下,昊华宇航决定启动该项目,对于企业降低能耗、控制成本、保护环境、提高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新和理念上的变革。能源管理体系是从能源管理的全过程出发,遵循系统管理原理,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在企业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模式,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使企业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通过节能监测、能效对标、内部审核、能耗计量与测试、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控制目标。

据了解,昊华宇航公司是氯碱行业的重点企业之一。去年12月份,该公司投资建设的能源管理中心正式投运。该系统利用现代化通讯、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通过能源计划、能源监控、能源统计、能源消耗分析、重点能耗设备管理、能源计量设备管理等多种手段,对企业的电、蒸汽、水等能源介质进口总管进行计量,对内部能源状况进行监控,达到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消耗环节等系统的优化,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项目投运后,年可节约标煤20709吨,新增利润931万元。今年一季度,在产品售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吴华宇航通过最佳实践增加收益5400余万元。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研究部主任幺恩琳女士表示,下一步氯碱行业的节能点在管理,用能源量化管理措施进一步减排是降低能源消耗的有效办法,因此氯碱行业全面实现能源体系建设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芩女士讲解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内容和实施措施。她谈到,今后一年,昊华宇航公司将经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四个阶段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的二个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能源管理现状评审;能源管理知识、标准培训;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制定等,帮助企业梳理现有能源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建立企业内部持续改进机制,使得能源管理工作能够有标准、有依据、有检查、有整改、有落实。

昊华宇航公司是氯碱行业第二家推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的企业,也是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首家启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的企业。

能源管理体系篇7

1.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观点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有明确的目标,对人员进行合理分配的过程。经过学者长时间潜心研究,发现人力资源效能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是基层的指标,包括技能、效率、效益三项指标,这三项指标又各自包含了另外两个二级指标。比如,效率指标包括企业的生产和执行效率;技能指标包括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员工的专业技能;效益指标包括财务效益和市场效益。而二级指标下包括了三级指标,这些指标也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例如,管理技能包括管理者的组织、计划、领导能力;生产效率包括劳动生产率、技术推广率;市场效益包括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

2.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战略性导向

战略性的效能评价是指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协调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需建立战略性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人力资源发展、人力资源规划、团队合作能力等。设立战略性导向的目的在于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完全契合。人力资源管理政策需要员工与管理者的共同参与,和企业的层级结构和功能性政策相吻合。

2.2过程性导向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需要有技术性的目标。包括保护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回报人力资源等评价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充分反映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执行情况。员工能够领悟到组织积极向上的核心精神,让管理效能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从而让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

2.3协调性导向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与内外部环境相协调,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中一直要考虑的因素。内部协调是人力资源管理者中专业人员和一线人员的相互协调,同时也是各个职能之间的相互协调。

2.4结果性导向

人力资源管理的良好结果有两个方面。其一,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其二,组织的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3.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的意义

3.1有利于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这个经济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素质高、技术全、知识新为目标,不断地完善自身。全球的竞争趋势由经济竞争逐渐变为人才竞争,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员工素质 ,同时也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应意识到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提高员工技能的重要性,为企业的发展做准备,为提高管理水平打下基础。评价指标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力,从而为企业创造利益,推动企业发展。

3.2有利于制定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有效合理的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能够帮助企业在人才竞争的时代中获得优势。21世纪,无论是企业的信息技术发展,还是企业的变革,都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效能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企业指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主要体现着人才的培训和选拔两个方面。

3.3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纠正企业在决策上的偏差,从而避免相关资源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合理的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地评价人力资源管理,让有助于提高组织绩效的人迅速被赏识,实现“低投入高回报”的目标,有效的实施人力资源活动。

3.4有利于引导管理者的管理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有助于清晰地认识到企业费用的消耗情况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投入状况,让企业深刻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是企业调整决策和有效增加投入的依据,能够改善员工的态度,提高职业技能。有针对性的发展计划在企业成长阶段是十分重要的,而计划的制定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此外,管理者根据效能评价所反映的情况可以制定相对应的措施,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利润。

4.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指标的基本框架

能源管理体系篇8

[关键词]节能 能源管理体系 管理 策划 审核 认证 管理攻关

中图分类号:D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105-01

1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策划

我公司在全面分析企业的能源管理现状,同时结合国家和当地政府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提出的相关要求,公司领导在2014年年初计划会上决定2014年底前构建完成我公司能源管理体系,并通过审核认证。能源体系建设工作当时对我们企业乃至于全国都属于新鲜事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参考借鉴的信息很少。经过一年的策划、探索和实施,于2014年12月12日高质量通过了上海质量认证中心能源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具体策划、实施过程如下:

1.1成立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我公司的能源管理工作,公司成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亲自挂帅,工作小组由企业管理部、技术质量部等部门组成,技术质量部作为能源管理责任部门,负责相关技术工作组织和落实,公司其他各部门做好相关配合和支持。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的成立文件,以“红头文”的形式进行,并2月底召开了全公司能源体系构建启动大会等。以上工作的开展为我公司全面、全员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1.2构建目标设定和策划

1.2.1 对内利用管理和激励手段:

为了激发能源管理体系工作小组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设立了一项“能源管理体系构建”三台阶攻关激励奖,具体如下:

1、确保目标:结合公司实际,开展能源评审,确定能源基准、能源绩效参数等,并制定能源目标、能源指标和能源管理方案;(完成目标奖励3万元)

2、力争目标:根据能源管理体系构建和运行情况,制定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时间,进行一次内部审核;(完成目标奖励5万元)

3、奋斗目标:根据能源管理体系构建和运行情况,制定能源管理体系的模拟审核和认证审核的时间,通过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完成目标奖励10万元)

1.2.2对外确定双咨询的策略

我公司已于2012年底建立了涵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和其他所有业务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在策划能源管理体系时,必须要跟已有的管理体系兼容,所以仍然考虑让原有的A咨询公司进行总策划,对体系的整体架构、文件、审核等统一策划安排。

1.3制定构建方案

在对公司能源管理现状初始调查的基础上,制订了公司能源管理体系构建方案,确定能源管理职责,依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界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分析企业能源利用状况。

2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

2.1 培训

2.1.1对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培训

邀请了有专业审核经验的老师进行讲课,力争将标准要求和我公司实际流程结合起来,让参加人员知道标准是如何要求的?标准的条款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体现的?具体需要做哪些工作?做完这些工作能起到那些节能效果等,避免空洞地只讲理论,避免标准和实际工作两张皮。

2.1.2对标准中测试原理、测试技巧和计算方法等的培训

邀请了在设备能效测试等方面有深厚理论和实践功底的大学老师讲课,力争让大家从理论上理解为什么做?做什么?如何做?等问题,用理论去指导实践,提供给具体工作人员具体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适用的工具,保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在某装置进行能源评审试点

我公司有20套主要的装置和辅助装置,能源评审做到什么程度合适?做哪些工作?如何做?多长时间能做完?等问题都悬而未决,于是我们决定先在有示范意义的某装置进行试点,经验成熟后在推广到其它十几套装置,这样即给相关人员练习了相关方式、方法,也给管理部门预留了一定的缓冲空间,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将能源评审工作有序、高效、扎实地开展,后来证明效果很好,既起到了示范效应,又通过评审找出了大量的问题,提醒在其他装置上不要再出现,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和反复修改。

2.3全面开展能源评审,实施能源评审竞赛

在某装置进行能源评审试点后,在其它装置全面展开。为了提高能源评审质量和效率,组织开展展能源评审竞赛,竞赛内容包括:各装置能源评审的时间、版面、装置简介、装置能源管理基本情况、能源消耗分析、装置主要耗能设备分析与装置能量平衡分析、能源可控变量与改进方向分析、能源评审输出与能源改进项目、报告总深度等,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2.4 能源评审后的审核及认证

2.4.1 2014年9月24-26日,我公司组织8名内审员,在咨询公司老师的指导下,对我公司22个部门进行了能源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共发现问题项76项,并开具了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单”下发各相关部门进行整改。10月28-30日,进行了能源管理体系的模拟审核,最后结论是,将咨询公司开具的29项不符合项报告关闭后,可以进行认证审核。

2.4.2 2014年11月10日,进行了能源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按照策划安排,公司组织能源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对所主管或参与过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价。

2.4.3 2014年12月1-2日,进行了能源管理体系一阶段认证审核,于12月10-12日进行了二阶段认证审核。认证公司开具了6个一般性不符合项,我公司整改完毕后,取得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3 结束语

通过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和攻关方案的实施,在很短的时间内,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利用管理手段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了大量的能源评审和文件修订等工作,最后通过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审核,为我公司能源管理搭建了一个更高效、更规范的平台。经过 2015年体系近一年的运行,我公司综合能耗同期下降了8.16,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