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生物学理论论文8篇

时间:2023-03-28 14:59:24

生物学理论论文

生物学理论论文篇1

一、学生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重要实施方法。

我在讲光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就近带学生到湖边看倒影,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他们看到在平静的湖水边,只有一个方向能看到岸边景物的倒彤,即光线平行射入湖面,反射光线也会平行射出,形成镜面反射,这时让一个学生自己将一小石子投入湖中,激起一阵微波,湖面的平静被破坏了,倒影就乱了。但这时却发现在其它方向也看到了紊乱的倒影。因为条件发生了变化,平静的湖面变成了凹凸不平的湖面,镜面反射变成了漫反射。通过这个生动而且直观的学生现场实验,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

又如,我在讲分子的热运动时,分别给相临座位的两个学生每人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让他俩同时往杯子里的水中注入一滴红色墨水,过一会儿,就观察到热水中的红色墨水很快地而且均匀地扩散开来,而冷水杯中的红色墨水却仍聚集一团,扩散缓慢,几乎没有动静。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所以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跟温度有关。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做做,自己再进行分析、总结,学生能透过具体的物理现象,理解并总结出抽象的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生物学理论论文篇2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者可针对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导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与乐问.例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实验教学.实验前提:全班学生初步掌握电路欧姆定律的基础知识.实验器材:电动势为3V(内阻很小)的电源1个、电动势为12V(内阻很大)的电源1个、额定电压为3V的小灯泡1只.实验猜想:将灯泡分别与上述两个电源连接形成闭合回路,会出现何种情况?学生猜想:小灯泡接在3V的电源上时将会正常发光,接在12V电源上时将会被烧毁.实验演示:小灯泡分别接在两个电源上,其结果是小灯泡与12V电源相接时没有被烧毁,亮度比接在3V电源上时暗一些.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猜想与实验的验证形成了强烈反差,引发了学生的认识冲突,纷纷产生疑问:(1)为什么3V的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亮度变暗?(2)为什么3V的小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电流变小?(3)高电压的电源和低电压的电源接在同一电阻上,电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教给提问方法,学会质疑问难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出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单向性,还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在提问时亦喜欢模仿教师的方式与方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者可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物理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传授一些提问的技巧,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

1.问题分析法在教学过程中,教者可针对所讲授内容提出问题,并向学生分析:为什么要提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让学生思考: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此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并提出问题.

2.比较异同法教者可要求学生针对以下方面进行比较,提出相关问题.①比较同一物理规律在不同情境下应用,会出现怎样的不同;②比较新事物和旧理论之间的矛盾和类似现象之间的异同,从中发现问题;③比较不同概念,不同规律之间的异同;④比较某一瞬间前后情况的变化异同;等等.

3.反向思维法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有的学生提出:现实世界是一个摩擦力的世界,如果没有摩擦力,世界会变成怎样?提出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坚持“授之以渔”,定能让学生的提问向“准”、“活”、“精”的方向发展.

三、强化实践训练,培养提问习惯

实践表明,学生的提问习惯和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实践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开展说课活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尝试让学生进行说课.如,教者揭题后,可让学生说一说具体课题的解决设想;在结尾教学部分,可让学生归纳文本的知识体系;在概念、规律等知识教学中,可让学生对相关习题的题意、解题思路、解题结论进行评说,对其中的物理规律、模型进行评说.

生物学理论论文篇3

生物化学是我校高职部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针对护理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我校使用的《生物化学基础》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全国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本教材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编写而成,全书分十二章介绍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主要从生物大分子、物质代谢、基因遗传等不同方面展开。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护理专业的实施文理兼收的政策,再加上各省市高考制度不同,部分高中学校过早分科及重理论轻实验等主客观原因,导致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生物化学课程的困难重重,教师也难以正常实施教学进度。

2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2.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讲出相应知识点的深度,达到高等教育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讲解知识点,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调整教学方法,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达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和目的。就生物化学课而言,教师应改变相对落后的传统教学方法,增加更多更好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启发式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实际病例的生化分析、健康、营养、环保等知识的渗透,综合利用不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不会学、不想学”转变为“我会学、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2)教师应由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通过开展科研,向同行、专家请教,努力提高自身业务和教学水平、争取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2.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化学反应繁多杂乱,生化机理比较抽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以糖酵解为例,一份子葡萄糖在无氧气存在下需要通过十步复杂的酶促化学反应才能转变为乳酸。在过去的教学中,常采用挂图或者板书,但因其生硬、呆板、不易变化等原因,使学生对反应物的转化、酶的催化、反应的快慢等的理解非常困难,也容易使学生由难学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时,能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弥补了教学挂图或板书的缺陷,使微观、抽象、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增强了学生的记忆,提高了教学质量。

2.3合理安排生化实验,强化知识的理解生物化学作为化学的分支,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开设生化实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学专业实验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多数院校都将生化实验并入理论课,学时和成绩的比例仅占一小部分,实验课教学处于从属地位,教师和学生对实验都不重视,致使生化试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生物化学实验,作为理论课的有效补充,必须正常开设,而且要合理安排。比如讲完蛋白质化学一章,应当及时开设《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和《蛋白质理化性质》的实验课;讲完酶和糖的代谢,必须安排开设《淀粉酶催化活性的测定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获得相应实验结果,既可以强化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也有利于后续章节的讲授。

2.4多学科协商,优化教学内容护理专业开设的众多课程中,生物化学既不同于大学英语、思想政治、大学语文等通识教育课程,也不同于内科护理、药理学、病理学、社区护理等专业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为遗传学、分子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需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所以内容安排上与后续专业课程多有重复,为了设定高等护理专业学制短、课时少的特点,依据高等教育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实际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学科教师协商,坚持基础课内容服从于专业课的原则,以“少而精”和“实用性”为定位,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尺度,合理取舍,力求达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目的。譬如:属于《医学化学基础》的生物大分子内容,侧重于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属于《营养与膳食》的维生素内容,侧重于介绍其辅酶的作用,属于《病理学》的内容,侧重于将生化机理等。

3结语

生物学理论论文篇4

传统的原子物理学教科书大多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即按照人类认识原子世界的具体过程,从“光谱”这一概念入手组织教学。这种教学的特点是以光谱实验事实为主线,以玻尔的旧量子论为重点,用半经典半量子论的方法讲授课程。但是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学生并不容易掌握,而且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掌握这些不易理解最终又要被量子论修正的理论,看起来确实是没有必要的。因此传统的教学内容有些陈旧并且不易理解,也不能及时反映现代物理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因此必须用新观点和新思想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以全新的角度构建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在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原子物理学的教学中,可直接用量子力学的理论研究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原子中电子的运动都遵循着量子力学的理论,而传统教学中以学生不好理解的旧量子论为基础,再用量子力学修正的做法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可以直接用量子力学的理论来研究原子结构及其规律[1],而将旧量子论仅仅作为一种铺垫。实际教学中,可以先简明扼要地介绍旧量子论的核心内容,而不必过多讲授轨道的概念。可以删除椭圆轨道理论和碱金属原子的原子实极化和轨道贯穿等内容。这样就实现了原子物理学课程知识体系现代化的第一步,用最新的量子力学理论成果讲述原子中电子的行为。量子力学理论是从特有的波函数、哈密顿算符以及薛定谔方程等形式化的理论,以高度浓缩的数学形式借鉴了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实际讲授中可以薛定谔方程为主线,由薛定谔方程引入微观粒子的波函数,建立二阶偏微分方程,从而定量描述微观粒子客体的运动规律。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势能表达,建立各种原子的薛定谔方程并求解,向学生阐述这些解的物理意义,并与实验事实相对照,从而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进而把握原子内部结构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要突出德布罗意物质波的统计解释。传统教学内容总是先从经典物理学的角度和观点看“粒子”和“波”这两个概念,指出二者之间的相互排斥性,然后再引出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并强调波粒二象性是微观粒子客体区别于宏观客体的一种属性。这种讲法常常会使学生产生困惑,觉得微观客体很不可思议,超过了他们的认知和理解范围。因此在讲授时可以直接给出对德布罗意波的正确解释,阐明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并非指粒子和波一样弥漫到整个空间,它本质上是粒子位置分布的一种概率波。为了更好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还应当在教学中穿插关于物理学前沿知识的专题,介绍近代物理学中和原子物理相关的最新发展和高新技术。在讲授某些概念和原理时,可适当介绍最新应用成果和科技前沿。例如在讲授原子的能级和激发时,可以详细介绍激光产生的原理、特性以及应用等;在讲到隧道效应时,可以介绍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及其发展;在讲授X射线的吸收和透射时,可以介绍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的CT技术。增设这些前沿内容,一方面是为了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使内容变得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当今科学与技术、生活的高度融合,开扩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伴随了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并且随着新的实验发现、新模型新理论的建立而不断深入[2]。从历史上看,原子物理学的每次重大突破,都经历着非常复杂曲折的过程,同时闪耀着物理学家创新精神的光芒。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化的教学内容,抓住典型的历史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体会创新精神的可贵性,并学习科学家们为了探求客观世界真理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的科学品质和创新精神。

二、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入门,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有必要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除了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方式外,还必须引入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有益的补充[3,4]。在原子物理学课程的教学中,近代物理实验应当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重要的理论和结论都是由实验直接引出的。因此要特别重视近代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近代物理实验,如夫兰克—赫兹实验、塞曼效应等。在实验演示中,可以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认识微观世界的途径。同时,在现有的实验条件允许时,可以让学生先动手做实验,然后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规律,从理论上给予解释,从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此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创造机会重现当年物理学家们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科学实验与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可以指导学生撰写与课程相关的小论文,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学生的总评成绩。论文的题目可以围绕原子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由学生自己选题、搜索资料并独立撰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品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加强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创造情境条件

生物学理论论文篇5

有人可能认为培养优秀学生主要靠课外小组和个别辅导,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课堂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着重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这一侧面来总结取得这些成果的经验.

我们十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可以总结成三句话:追根寻源真一点,实验研究多一点,能力要求高一点,简称“三点”教学法,因此我们称自己的教材为“三点”法教材.

我们的“三点”法教学完全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编写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把课堂教学变成物理竞赛辅导,我们确确实实通过课堂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在高考和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追根寻源真一点

一个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样搞好物理定律教学,必然是每个物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进行某一物理定律教学时,我们有意识补充了大量的与这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有关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溯源”教学.任何一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有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探索定律的工作只所以能成功,这个定律最后只所以能够确立起来,其中一定有很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推理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属于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宝贵财富.

在讲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从第谷对行星进行几十年的观测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起,然后是开普勒在拥有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总结出描写天体运动的经验规律(开普勒三定律),最后才是牛顿用定量的动力学原理对这些规律予以解释,终于发现了对天上、地上的物体具有普遍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我们还着重向学生介绍了“归纳法”、“理想化”和“间接验证”三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库仑定律的过程中,我们纠正了学生由于大多数教科书叙述笼统而形成的错误观念,使他们明白:1.库仑当年只用扭秤做了两个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实验,而未做两个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实验,因为在后一实验中的平衡有可能是不稳定的.库仑是用电摆来完成后一实验的;2.无论是扭秤还是电摆,精确度都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法确定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更不是和距离的1.98次方或2.02次方成反比.当年的库仑(实际上还有更早的卡文迪许),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普林普顿等人都是用另一种实验方法将指数的精度逐渐提高,直至今天的2±3×10-16,终于使库仑定律成为当今物理学中最精确的定律之一.结合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了“类比”和“演绎验证”的方法.

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学生一开始都以为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不困难的,只要用电流表、电压表再加电源和可变电阻器等组成电路即可.可是我告诉他们,在欧姆那个年代,非但没有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连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定义和单位都没有,欧姆所面临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到底是怎样得到这个电学中最重要的定律的呢?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欧姆定律诞生过程的同时,我们还结合欧姆的实践,介绍了用图线探究新规律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了“理想实验”、“推理”、“实验研究”等方法,结合气体定律介绍了“分析法”,结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介绍了“综合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的同学深有体会地说:物理定律是宝贵的,但研究物理定律的科学方法更宝贵.谁掌握了这些方法,谁就能不断地去探索大自然层出不穷的奥秘.

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定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提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自学.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苏格拉底明确强调过:“好的、正确的教学不是传递,而是对学生的自学辅导”.我一贯强调学生要学会自学、讨论、研究.我教的优秀学生,学得的物理知识,最多只有一半是在课堂上听我讲的,其它一概由他们自学.到一定阶段,我开始指定几个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轮流给其他学生上课.每次课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由主讲同学讲,后半部分由全体同学提问、讨论.像王泰然和任宇翔在高二阶段就给其他同学作过二十几次讲座,杨亮、谢小林、陈汇钢等同学也不例外.

我们这种自学讨论式教学还延续到学生毕业以后.获金牌或学有所成的学生进了大学甚至出国留学后,有机会还回来给小同学谈自己的体会.例如1994年暑假任宇翔从美国回国探亲一个月,来学校给95、96届学生讲了10次课.他向小学友介绍物理学中一些新进展、中美物理教学中的差异以及他们当年学习过程中曾激烈争论过的问题,使听课的学生大受裨益.1996年暑假,谢小林和陈汇钢两位金牌获得者又为97、98届同学讲了十多天课.他们既讲物理知识,又讲国家集训队队员奋发学习的感人事迹,使小同学们大开眼界.

这样的训练方法也得到了权威人士的肯定.1992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物理特级教师会议上,原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现全国中学物理竞赛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沈克琦教授在他的题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与中学物理教学”的报告中说:“我听到两名得金牌的上海学生讲他们的老师如何培养他们的情况,我认为这个经验倒很值得推广.他们说他们的老师不是采取灌输的办法,而是启发引导,要求他们给同学讲课,这对他们搞清概念原理和科学地进行表达都非常有帮助.我想这可能是提高优秀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那么自学为什么会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起这么大的作用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学与听课可能有以下两点不同:

(1)人类的思维活动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一个学生在自学某一个新的物理内容时,少不了理解、思考、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等工作,这里面充满了分析、综合、比较等过程.因此相对听课而言,自学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大的锻炼.

(2)人们的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无意注意;有预定的目标,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有意注意.一个学生在自学的时候,他的目的一定是十分明确的,而且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否则难以坚持),因此学生在自学时,可保证在绝大多时间内都处于有意注意的状态,这一点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有的学生在自学中往往会十分投入,进入一种旁若无人的境地,而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在听课时就比较少.一个学生坚持自学一段时间之后,便能渐渐地从有意注意转化到有意后注意,即不需要意志努力也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期保持在这项工作上.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它既有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用意志努力来维持,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需条件.学生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他们的物理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进步.

二、实验研究多一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方面的训练,无疑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条必由之路.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安排了相对数量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不难发现,这些实验存在着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是为配合所学内容而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学生不易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

第二,课本中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都讲得十分清楚,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这样的实验只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不够的,也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目前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学懂了书上的定律,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实验.这种安排违反了教育应该走在学生智力发展前面的原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在实验内容的改革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增加实验数量.

不论是在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在学生实验或小实验方面,平均增加了60%的实验.其中有一部分新实验,学校没有现成的仪器,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

(2)重视实验误差讨论.

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测量是实验科学最本质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结果准确的实验就是成功的实验,反之就是不成功的实验.因此在培养优秀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实验误差的基本知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学生们尽量消除实验的系统误差;在选择实验器材时要考虑它的精确程度;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要采用尽量科学的方法.

(3)加强重要实验方法教学.

在实验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方法,比如减小实验系统误差的方法、减小实验偶然误差的方法、实验探究规律的方法、迂回测量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不是在个别实验中,而是在许多实验中都有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些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在必要时,我们甚至根据实验方法来安排实验内容,集中安排几个某种方法体现比较典型的实验,这样便于学生深刻领会和熟练掌握某一种实验方法.

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研究.

在高中阶段,每周至少有4节物理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中碰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可设计一些供学生讨论的实验题目,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探索、解决.

我在讲功率一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题目:要求测定一个人骑自行车的功率.在自行车由静止启动的过程中,人做的功除了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之外,还要克服空气阻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其中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哪些因素是次要的?学生根据自己骑自行车的经验,认为空气阻力是很明显的,不能忽略,而地面和车轮之间的滚动摩擦一般比较小,可以忽略.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测量人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顶风骑车时,骑得越快风的阻力越大,因此可以设风的阻力和车的速度成正比.车的速度怎样测?风的阻力和车速成正比的比例因数是多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被大家一个又一个地解决,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实验方案.接着全班同学兴高采烈地到操场上去做实验,最后再回到教室里,师生一起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图象,得出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实验题目是由老师提出的外,实验方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都是由学生讨论研究出来的,因此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收获很大.

(2)对课本中一些重要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现成的实验,有时可以对这些实验进行一些讨论和改进.

在做直流电路的实验时,我们让学生对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这个实验,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用简单的伏安法电路,不论是采用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都有系统误差.结合这个问题,我给学生介绍了补偿的思想,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了电流补偿和电压补偿两种线路.补偿法解决了由于实验电路不完善带来的系统误差,但这个矛盾解决了,电流表和电压表不够准确的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怎么办?经过进一步研究改进,大家认为可以用准确度高得多的电阻箱来取代电压表和电流表,再辅以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便可以明显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这就是常用的惠斯通电桥.接下来学生分别用简单伏安法、补偿伏安法和惠斯通电桥测量了同一个标准电阻,比较测量结果,可以证实先前的想法.在历史上,从伏安法到惠斯通电桥是有一个很长的过程的,而在我们这堂实验课中,学生经历了这么一个碰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这样的实验课对增强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1)和(2)实际上都是不断地给学生提出新的目标,诱导他们提高实验水平,我们有时称之为“目的诱导法”.

(3)给特优学生安排一些特殊实验.

我校有一批进口物理仪器,性能比较好,涉及的实验内容面也比较广.这批仪器的说明书是英文或日文的,我指定一名学生准备某一个实验,要求他先翻译好说明书,准备好器材,然后带领其他同学做实验.这个主讲的学生还要准备好一些讨论题,在实验后供同学们讨论.学生对这样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此类实验虽然有时和高考、竞赛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种带有研究性的实验对优秀学生很有好处.

三、能力要求高一点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解习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此,习题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本质来说,物理习题是人们编制的一些假想物理场景.毫无疑问,物理学家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而他们是在研究那些真实的、尚未发现的物理规律.同样,发明家也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他们是在力图应用已有的物理规律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做那么多人为假想的物理习题?目的无非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推理等能力.所以物理习题教学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

我们常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习题教学:

(1)按照解题方法组织习题教学

一般的习题都是按力、热、电、光的顺序来讲授的,但我们比较倾向于按照解题方法来讲解物理习题.例如理想化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等效替代法、小量分析法、叠加法、对称法、图象法等,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到学习的某一阶段,集中将一批用解决方法相同的习题安排给学生练习,使他们由不会用到会用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每隔一定阶段让这种方法再出现一次,以加深这种解题方法在大脑中的印象,达到牢固掌握,应用自如的目的.

生物学理论论文篇6

有人可能认为培养优秀学生主要靠课外小组和个别辅导,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课堂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着重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这一侧面来总结取得这些成果的经验.

我们十多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可以总结成三句话:追根寻源真一点,实验研究多一点,能力要求高一点,简称“三点”教学法,因此我们称自己的教材为“三点”法教材.

我们的“三点”法教学完全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高中物理教学大纲编写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该把课堂教学变成物理竞赛辅导,我们确确实实通过课堂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在高考和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追根寻源真一点

一个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样搞好物理定律教学,必然是每个物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进行某一物理定律教学时,我们有意识补充了大量的与这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有关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溯源”教学.任何一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有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探索定律的工作只所以能成功,这个定律最后只所以能够确立起来,其中一定有很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推理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是属于物理学科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类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宝贵财富.

在讲授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时,我们从第谷对行星进行几十年的观测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起,然后是开普勒在拥有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总结出描写天体运动的经验规律(开普勒三定律),最后才是牛顿用定量的动力学原理对这些规律予以解释,终于发现了对天上、地上的物体具有普遍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在学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我们还着重向学生介绍了“归纳法”、“理想化”和“间接验证”三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库仑定律的过程中,我们纠正了学生由于大多数教科书叙述笼统而形成的错误观念,使他们明白:1.库仑当年只用扭秤做了两个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实验,而未做两个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实验,因为在后一实验中的平衡有可能是不稳定的.库仑是用电摆来完成后一实验的;2.无论是扭秤还是电摆,精确度都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法确定两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更不是和距离的1.98次方或2.02次方成反比.当年的库仑(实际上还有更早的卡文迪许),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普林普顿等人都是用另一种实验方法将指数的精度逐渐提高,直至今天的2±3×10-16,终于使库仑定律成为当今物理学中最精确的定律之一.结合库仑定律的建立过程,我们还向学生介绍了“类比”和“演绎验证”的方法.

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学生一开始都以为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之间的关系是不困难的,只要用电流表、电压表再加电源和可变电阻器等组成电路即可.可是我告诉他们,在欧姆那个年代,非但没有电流表、电压表等仪器,连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定义和单位都没有,欧姆所面临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他到底是怎样得到这个电学中最重要的定律的呢?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欧姆定律诞生过程的同时,我们还结合欧姆的实践,介绍了用图线探究新规律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结合牛顿运动定律介绍了“理想实验”、“推理”、“实验研究”等方法,结合气体定律介绍了“分析法”,结合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介绍了“综合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的同学深有体会地说:物理定律是宝贵的,但研究物理定律的科学方法更宝贵.谁掌握了这些方法,谁就能不断地去探索大自然层出不穷的奥秘.

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经常采用设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某个定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摆出困难让学生去克服,提出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制定目标让学生去实现.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自学.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苏格拉底明确强调过:“好的、正确的教学不是传递,而是对学生的自学辅导”.我一贯强调学生要学会自学、讨论、研究.我教的优秀学生,学得的物理知识,最多只有一半是在课堂上听我讲的,其它一概由他们自学.到一定阶段,我开始指定几个学得比较好的学生轮流给其他学生上课.每次课分两部分,前半部分由主讲同学讲,后半部分由全体同学提问、讨论.像王泰然和任宇翔在高二阶段就给其他同学作过二十几次讲座,杨亮、谢小林、陈汇钢等同学也不例外.

我们这种自学讨论式教学还延续到学生毕业以后.获金牌或学有所成的学生进了大学甚至出国留学后,有机会还回来给小同学谈自己的体会.例如1994年暑假任宇翔从美国回国探亲一个月,来学校给95、96届学生讲了10次课.他向小学友介绍物理学中一些新进展、中美物理教学中的差异以及他们当年学习过程中曾激烈争论过的问题,使听课的学生大受裨益.1996年暑假,谢小林和陈汇钢两位金牌获得者又为97、98届同学讲了十多天课.他们既讲物理知识,又讲国家集训队队员奋发学习的感人事迹,使小同学们大开眼界.

这样的训练方法也得到了权威人士的肯定.1992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物理特级教师会议上,原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现全国中学物理竞赛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沈克琦教授在他的题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与中学物理教学”的

报告中说:“我听到两名得金牌的上海学生讲他们的老师如何培养他们的情况,我认为这个经验倒很值得推广.他们说他们的老师不是采取灌输的办法,而是启发引导,要求他们给同学讲课,这对他们搞清概念原理和科学地进行表达都非常有帮助.我想这可能是提高优秀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自学为什么会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起这么大的作用呢?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学与听课可能有以下两点不同:

(1)人类的思维活动表现为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一个学生在自学某一个新的物理内容时,少不了理解、思考、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等工作,这里面充满了分析、综合、比较等过程.因此相对听课而言,自学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大的锻炼.

(2)人们的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无意注意;有预定的目标,在必要时还需作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叫做有意注意.一个学生在自学的时候,他的目的一定是十分明确的,而且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否则难以坚持),因此学生在自学时,可保证在绝大多时间内都处于有意注意的状态,这一点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有的学生在自学中往往会十分投入,进入一种旁若无人的境地,而相对来说,这种情况在听课时就比较少.一个学生坚持自学一段时间之后,便能渐渐地从有意注意转化到有意后注意,即不需要意志努力也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长期保持在这项工作上.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它既有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用意志努力来维持,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需条件.学生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他们的物理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进步.

二、实验研究多一点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方面的训练,无疑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条必由之路.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安排了相对数量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不难发现,这些实验存在着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教材中几乎所有实验是为配合所学内容而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学生不易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

第二,课本中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都讲得十分清楚,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即可.这样的实验只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不够的,也无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目前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学懂了书上的定律,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实验.这种安排违反了教育应该走在学生智力发展前面的原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使实验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在实验内容的改革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增加实验数量.

不论是在课堂演示实验,还是在学生实验或小实验方面,平均增加了60%的实验.其中有一部分新实验,学校没有现成的仪器,安排学生自己制作,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

(2)重视实验误差讨论.

物理实验离不开测量,测量是实验科学最本质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结果准确的实验就是成功的实验,反之就是不成功的实验.因此在培养优秀学生的过程中,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实验误差的基本知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学生们尽量消除实验的系统误差;在选择实验器材时要考虑它的精确程度;在处理实验数据时,要采用尽量科学的方法.

(3)加强重要实验方法教学.

在实验领域中有一些重要的方法,比如减小实验系统误差的方法、减小实验偶然误差的方法、实验探究规律的方法、迂回测量的方法等,这些方法不是在个别实验中,而是在许多实验中都有应用,因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些方法一定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在必要时,我们甚至根据实验方法来安排实验内容,集中安排几个某种方法体现比较典型的实验,这样便于学生深刻领会和熟练掌握某一种实验方法.

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1)在课堂上创设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研究.

在高中阶段,每周至少有4节物理课,充分利用物理课中碰到的各种各样问题,可设计一些供学生讨论的实验题目,并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探索、解决.

我在讲功率一节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题目:要求测定一个人骑自行车的功率.在自行车由静止启动的过程中,人做的功除了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之外,还要克服空气阻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其中哪些因素是主要的,哪些因素是次要的?学生根据自己骑自行车的经验,认为空气阻力是很明显的,不能忽略,而地面和车轮之间的滚动摩擦一般比较小,可以忽略.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测量人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顶风骑车时,骑得越快风的阻力越大,因此可以设风的阻力和车的速度成正比.车的速度怎样测?风的阻力和车速成正比的比例因数是多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被大家一个又一个地解决,终于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实验方案.接着全班同学兴高采烈地到操场上去做实验,最后再回到教室里,师生一起处理实验数据,作出图象,得出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实验题目是由老师提出的外,实验方案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都是由学生讨论研究出来的,因此他们都觉得很有意思,收获很大.

(2)对课本中一些重要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现成的实验,有时可以对这些实验进行一些讨论和改进.

在做直流电路的实验时,我们让学生对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这个实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用简单的伏安法电路,不论是采用电流表内接还是电流表外接,都有系统误差.结合这个问题,我给学生介绍了补偿的思想,然后由学生自己设计了电流补偿和电压补偿两种线路.补偿法解决了由于实验电路不完善带来的系统误差,但这个矛盾解决了,电流表和电压表不够准确的问题上升为主要矛盾.怎么办?经过进一步研究改进,大家认为可以用准确度高得多的电阻箱来取代电压表和电流表,再辅以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便可以明显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这就是常用的惠斯通电桥.接下来学生分别用简单伏安法、补偿伏安法和惠斯通电桥测量了同一个标准电阻,比较测量结果,可以证实先前的想法.在历史上,从伏安法到惠斯通电桥是有一个很长的过程的,而在我们这堂实验课中,学生经历了这么一个碰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这样的实验课对增强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1)和(2)实际上都是不断地给学生提出新的目标,诱导他们提高实验水平,我们有时称之为“目的诱导法”.

(3)给特优学生安排一些特殊实验.

我校有一批进口物理仪器,性能比较好,涉及的实验内容面也比较广.这批仪器的说明书是英文或日文的,我指定一名学生准备某一个实验,要求他先翻译好说明书,准备好器材,然后带领其他同学做实验.这个主讲的学生还要准备好一些讨论题,在实验后供同学们讨论.学生对这样的实验非常感兴趣.此类实验虽然有时和高考、竞赛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种带有研究性的实验对优秀学生很有好处.

三、能力要求高一点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解习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此,习题教学的改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就本质来说,物理习题是人

们编制的一些假想物理场景.毫无疑问,物理学家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而他们是在研究那些真实的、尚未发现的物理规律.同样,发明家也是不会去做物理习题的,他们是在力图应用已有的物理规律去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做那么多人为假想的物理习题?目的无非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推理等能力.所以物理习题教学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我们常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习题教学:

(1)按照解题方法组织习题教学

一般的习题都是按力、热、电、光的顺序来讲授的,但我们比较倾向于按照解题方法来讲解物理习题.例如理想化法、整体法和隔离法、等效替代法、小量分析法、叠加法、对称法、图象法等,这样比较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到学习的某一阶段,集中将一批用解决方法相同的习题安排给学生练习,使他们由不会用到会用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每隔一定阶段让这种方法再出现一次,以加深这种解题方法在大脑中的印象,达到牢固掌握,应用自如的目的.

生物学理论论文篇7

科学探究是一种系统的调查研究活动,其特点是采用有秩序的和可重复的过程;简化调查研究对象的规模和形式;运用逻辑框架作解释和预测。其目的在于发现并描述物体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探究的操作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及其它活动。科学探究在本质上是用来解决自然领域或科学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追求知识的确凿性。科学探究要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共七个方面。而科学探究能力就是指这七个方面的能力。如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能力就是指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认识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重要性。初中物理学科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包括以上七个方面。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从而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不断改革中,对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的意义主要在于将探究方法引入课堂,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科学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思想观念,体验科学探究乐趣,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在物理科学的世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个过称是一个重过程、重收集数据,而非计算的能力培养的过程。

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本身也会提出很多问题。这种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同时会出现以下问题:有的教师因回答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导致被学生“牵着走”,不知如何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探究活动的核心;有的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知所措,从而采用置之不理的态度;有的教师对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不懂得如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来逐步发展学生对科学问题的理解。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来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本为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在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行探讨。

3.1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逐步改革,教育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改变以往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要向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转变,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掌握了科学知识,又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进步。教学是“教”与“学”两个方面。老师和学生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体,所以他们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树立新型师生观,教师不能把自己当做绝对的权威,要让学生绝对服从,这样很容易把教师和学生对立起来,不利课堂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要敢于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从而主动积极的去探究、去实践。例如:在学惯性时提出“生活中那些方面存在着惯性原理?”,在学摩擦力时提出“说说你身边存在的摩擦力”,这些开放式的问题,需要学生多体验生活,多观察生活,并能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中抽象出一些物理原理。而不是这些问题全部由教师们自己“唱了主角”,而学生则成了“观众”。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转变,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

3.2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它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3.2.1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注意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情感丰富、极具个性、易于激发人们想象力和探究能力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但传统的教学注重物理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技巧的学习,而缺乏对物理过程和各种物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对科学的热爱。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物理学显得呆板和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课本中理论抽象的知识、问题还原为鲜活的现实生活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凸透镜成像”这一节中,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弄一个凸透镜,动手找出成像规律,并自制望远镜;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可以事先安排学生带一些常见乐器,让学生观察乐器发声时出现的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在摩擦力学习中,让学生通过骑自行车自己体会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让学生亲自到日常生活中探索和实践,唤醒学生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2.2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注意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动画模拟现实过程,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如在讲重力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演示跳伞员在空中降落,苹果从树上落下等自然想象,来激起学生的兴趣。

3.2.3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注意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

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是一种积极的感觉,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它能使学生产好好学习的愿望。所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也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的一种方法。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当学生正确回答出问题时,教师给予表扬;当学生不敢发言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委婉指出错误,并肯定其成绩。

3.3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3.1从自然现象中提问

物理现象大量存在于自然中,引导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从自然现象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如在学习比热容时,可以先讲述自然现象:夏天小刘和小董到海滩去玩,白天他们光脚走在沙滩上,觉得烫脚,所以他们到海里游泳,觉得海水很凉;而到晚上他们发现沙滩变凉了而海水却很暖和。根据这一现象学生提出:为什么白天海水温度低而沙子温度高?晚上海水温度高而沙子温度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指出白天变热是吸热引起的,晚上变凉是放热引起的。这时学生又提出:白天都是在吸热,为什么沙子的温度比海水的温度高?晚上都是在放热,为什么沙子温度比海水温度低?从而引出比热容。这样步步引导学生在一个个连续问题中进行科学探究。

3.3.2从生活实践中提问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情感丰富、极具个性、易于激发人们想象力和探究能力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人们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从生活实践中提问可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把学到的物理知识与亲身体验到的事物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如为什么赛跑中裁判不以听到枪声计时?为什么百米运动员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等。从生活实践中提问,让学生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实践中蕴藏的物理道理,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3.3从物理实验中提问

物理实验中隐含着许多实验现象可以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于现象明显的实验进行引导。如在研究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提出:电流越大产生热量越多。这时教师选择电炉子做实验,学生已经知道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大,通过试验学生观察到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发热,而电炉丝热得发红。从而学生提出: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提问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加以合理的引导,使其一步步深入到问题的核心和本质。

生物学理论论文篇8

摘要:物理教学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就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与生物学、化学、天文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中,物理学不仅本身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顺应时展的潮流,物理教学应着眼于造就一大批开拓型、创造型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夯实基础,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好准备

现代教育要求:不仅要给学生知识,还要使学生具备对知识的相当程度的理解能力、消化能力、创造性应用能力,而这都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为此,要注意做好:

1、注意培养学生读、思能力

所谓读,就是要培养学生阅读课本,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主动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难点,掌握重点。

所谓思,就是培养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规律、现象的一门科学,观察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前提,要会观察周围的各种现象,发现其内在的问题,为此,可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特定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有观察的直观形象的对象,可看到研究对象从出现、发展到消失变化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动手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只有强化这种能力,才能为后边的实验教学的开展,各种自然现象的再现,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才能为后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做好准备。

二、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改革中,要真正实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1、注意采用创造型的教学措施

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灵活、科学的管理措施,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实践性的作业,改进和提高教学实验水平,并采取各种可能的方法,把学生的知识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博才多艺,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教学中,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上,使学生具有获得点石成金本领的愿望和思维。

2、注意采用创造型的教学方法

⑴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上;

⑵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如“密度”、“比热”、“电阻”三个概念的理解,如果突破“密度”概念的理解,建立起正确的牢固的观点,对后面两个概念只要通过类比,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当学生学会了这种知识、方法的迁移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地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⑶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知识进行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又能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还能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如:滑轮一节的教学,可用杠杆平衡原理来分析、讲解,也可以用力的平衡知识来分析、讲解;还可以用功的原理来分析、讲解;再如测物体密度,可以用密度计直接测定,也可以根据其定义测定,还可以利用浮力知识、压强等知识来测定,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如在加以良好的引导,将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如用力的平衡、杠杆平衡原理、功的原理来分析定滑轮最简单,而用力的平衡来分析滑轮组最容易理解,在用不同方法测定密度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最简单,哪种方法误差最小,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⑷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从实验意识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有思维结果,所以,物理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之中锻炼思维能力。为此,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启发学生实验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动的触发剂,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但是,如果单纯由“实验”的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能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保持兴趣的活跃性,保持兴趣的生命力、创造力,就要善于应用种种诱因,比如在压强知识的学习中,首先从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意义,再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如:Ⅰ、在气功表演“睡钉床”的节目中,钉床上的钉子如果只有一根,情况会怎样?Ⅱ、生活中如果大气压强消失了,我们及我们自己的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来促进学生的观察、思考,而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实践证明,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我们要善于利用实验中的问题,以及在辅导实验的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力,让学生在良好的兴趣引导下,完成创造思维的培养。

②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就要特别重视对其思维逻辑性的培养,使学生的思维走入正确的轨道,才能使思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对这些材料经过思维、抽象和概括中各种现象的属性、联系,再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地知识体系,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概念体系是物理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但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劳动”来取得这些概念,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形式这些概念,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在教学中的这种坚持让学生给概念下定义,让学生推导实验的结论,实际上就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的逻辑能力,而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健康发展,才能让思维有生命力,从而为以后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做好准备。

3、倡导创造型的学习方法

经过上述创造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但在学生学习方法上,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根据不同情况,要求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阅读较多的东西,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要善于用已知求未知,同中求异,稳步中求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注意用不同方法探索解题思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过程的灵活性;要通过灵活多变的练习,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满足于一个思路,一种解题方法,提倡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做,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开拓思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度;要在学生中提倡多思善疑,于无疑处见有疑,对典型问题的解决或思路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和独创的想法、解决;不满足于只会解一道题,而要通过解一道题的训练,掌握解一类题的方法,总结出一类题的规律,在把这些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触类旁通的境地;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训练,将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有助于能力的提高。

三、搞好求实创新的思维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着力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主要是指能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技能,而创造思维又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成为素质教育中的重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创设一个能够刺激学生创造思维的环境,逐渐养成他们多方向、多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可以通过班级建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多种形式,搞好学生的心理品质和思维的训练,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和思维都按照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一般规律进行,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信息上表现出思维的广阔性、逻辑性、独创性、灵活性和敏捷性,还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辅以自学辅导,组织交流讨论,设计探索性实验,智力竞赛,物理板报,小论文答辩等训练思维的多种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讨论、争论、辩论,从不轻易给予现成的结论,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并强调讨论不准重复自己,不准重复他人,不准重复书本,还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共同的规律,加倍注意违反常规的新异现象,大胆选择角度提出新思路,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

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注入无尽的活力,在课外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在一起,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同时,课外活动还为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加速了学生特长的发展,获得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得到的成长空间,克服了把学生拴在死啃书本的怪圈里,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现象,给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最具活性的平台,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启发、诱导、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巧妙地给学生活动指点迷津,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正确的指引,使学生在自然、自愿、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真正做到使学生打好基础,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学会知识能力的迁移,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不仅将知识学牢学活,而且能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并能多方面培养学生自身实际能力,真正做

到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