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安全工程师论文8篇

时间:2023-03-28 14:59:40

安全工程师论文

安全工程师论文篇1

综合就业特点、国家现阶段的安全趋势和企业需求,天津理工大学安全专业卓越工程师的目标定位为为企业培养“安全生产规范化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卓越工程师为特色。在学生培养中,注重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特别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开设的专业课、认识实习及源自企业实际的毕业论文等主要环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深入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工作,具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的能力,从而保障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在培养中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理论学习及企业实践锻炼,使学生具备应用系统安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对系统的设计、生产、使用、维修、报废的全寿命周期、全方位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控制及风险安排的能力,从而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2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建立

2.1培养方案的制定根据培养目标,制定了卓越安全工程师四年本科教学的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有以下特点:(1)形式上:采取“2+1+1”模式,即2年基础理论教学,1年专业理论教学和综合能力培养,1年企业实训,其中,企业实训以企业现场教学为主,校企教师联合授课。(2)内容上:理论教学学分占60%;实践环节占40%。理论课程内容覆盖现场工程师知识要求和人文素质培养要求,强调安全管理能力提升要求;实践教学系统化,着重现场工程师能力培养和工程素养的提高,取得从事安全工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具备相应职业资格要求的能力。(3)专业课教学上:将人事部组织的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劳动保障部组织的国家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以及企业安全标准化相关要求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教学模式采用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生产中的事故案例进行现场教学讲解,加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课程体系对于工程师能力的训练功能。(4)企业实训课程:企业实训课程考虑目前的就业形势,分为建筑安全及化工安全两个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要求。

2.2校内培养方案校内培养方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基础理论教学,该部分课程以数学、体育、英语、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通过学习获得从事安全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经济管理知识,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另外一部分是专业理论教学,该部分课程体系由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学、工程热力学、燃烧与爆炸原理等理论教学体系和安全工程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安全科学、安全工程、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3企业培养方案企业培养方案分为现场教学及实践教学两部分,现场教学部分分两个专业方向,其中化工安全方向课程体系由石油化工工艺及设备安全,化工安全设计,化工安全管理标准化,化工事故案例分析四部分组成;建筑安全方向课程体系由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安全,建筑安全管理标准化,建筑事故案例分析组成。授课教师采用校企联合,要求企业教师专业职称至少为安全高级工程师,并具备多年的从业经验。现场授课重点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安全技术管理能力以及技术创新素质的培养。内容侧重行业需求、行业发展方向、工程师素质、工程伦理、工程技术理论、工程技术方法、企业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原料、物料及产品的理化性质,各生产作业环节及主要生产设备存在的隐患及危险性,初步认识和了解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设施的维护与运行情况,一旦发生事故可能的事故类型、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安全工程专业发展以及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从介绍安全工程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方法入手,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

企业实践教学部分由认识实习、专业设计、毕业设计三部分组成,认识实习主要通过现场参观,使学生对各工艺过程、设备设施,尤其是安全设施作用有所了解,进而为后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提供基础。认识实习时间为两周主要内容。专业设计是毕业设计前的一项实践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安全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并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理论问题探索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最后提交设计方案。与企业课程相对应安全工程卓越工程师专业设计分为两个方向即化工安全方向和建筑安全方向。化工安全设计方向通过对主要工艺流程的危险辨识、评价提出保证工艺安全的设计方案。建筑安全设计方向通过对主要施工过程的危险辨识、评价提出保证施工安全的设计方案。毕业设计通过16周时间,学生在企业工程师及校内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选择企业实际现场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查阅、学习相关科技文献资料,确定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通过校企联合组织的毕业设计答辩。

3结束语

安全工程师论文篇2

【摘要】安全工程专业在我国高校中已经开设了多年时间。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各个院校推行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安全系统工程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基于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安全系统工程教学模式的开展,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背景;安全系统工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课题“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湘教通[2013]223号-520)的研究成果。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改革要求,各个院校推行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兼具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安全工程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非常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并掌握技术与管理、安全科学的操作方法。

一、安全系统工程教学要求分析

就现阶段来看,各个高校都将安全系统工程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根据对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他们的就业岗位非常广泛,包括建筑、机械、煤矿、核电站、化工厂等,工作涉及的理论知识多是他们在教材中接触过的知识。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对于学生有着较高的使用价值,是他们日后工作开展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安全系统工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安全系统工程课程与其他课程教学不同,有著较强的实践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只能掌握理论知识,无法锻炼实践能力,且教学活动多是从理论角度出发,实践与理论脱节问题严重。

其次,安全系统工程教材的知识面非常广,内容包括管理学、线性代数、概率论、逻辑学等知识,难度偏高。由于教学进度快,部分学生难以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最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较差,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学生在毕业后会进入各行各业,工作内容复杂,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根据工作需求来进行调整。如果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发展。

二、基于卓越工程师背景的安全系统工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构

对安全系统工程这门课程而言,其重点内容包括系统安全预测、事故致因分析、风险评价与危险控制、系统安全分析几个方面,有些内容理论性较强,有些内容则更加偏向于实践性。在危险控制的教学内容上,不仅涉及基本的原则与理论,也有很多的实践性内容。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可以将这些知识划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内容。

由于学习难度大,学生在刚刚接触到这些知识时,往往会感到困难重重,不知道怎样下手,只能按照传统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为了实现理论、实践教学内容的平衡,教师应对这两类知识采取不同的教育和考核模式,在要求学生记忆、理解的同时,也应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在考核方面,将案例分析、评价报告、计算机操作评分纳入平时成绩。此外,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需要额外设置创新环节,让学生通过各类渠道来进行调研,锻炼他们的资料收集、分析能力。

(二)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实践能力一直都是学生的短板,为了避免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必须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首先,加强总结与分析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可以借助所学知识来总结企业安全问题的发生规律、发生原因,预测今后的问题趋势,提出预防措施。

其次,在现场检查知识的教学中,引入案例,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来编制检查表,对照国家规范,找出其中的危险源,制订防范计划。

最后,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带领他们走入工厂、企业,让他们学会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并进行定量、定性评价和完成评价报告的撰写,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直接借助幻灯片、板书进行播放。由于安全系统工程教育涉及的内容复杂、抽象,依靠幻灯片和板书,学生很难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也很少去主动钻研学习内容,课堂气氛沉闷。为了顺利拿到学分,学生在考前死记硬背,教学与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建议,在安全系统工程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引入安全系统工程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生产案例,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利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契机,让学生参与到工厂实践中,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省级大赛,拉近学生与安全系统工程教学内容的距离。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在安全系统工程教学中,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让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全盘的把握,引导他们分析,思考和反思现有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教师在讲解某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后,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调研来写出综述文章,找出论述中的问题,制订解决方案,并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内容。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文献调研的方式,利用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等来搜索文献,然后一 一整理,列出明确的清单。

其次,让学生掌握分析和总结的方法,统计当前安全系统工程的最新进展与研究热点,把握行业发展动向。

最后,完成论文的撰写,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调研结果分析相关问题,撰写文献综述,分析其中的问题,自己来探索相关的对策。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获取。为了提高安全系统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新教学方法,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应用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团队学习方案设计过程中,由教师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论证,各个团队之间相互补充,教师对各队方案进行评审。对于有创意、有特色的作品教师可以为其开辟展示区,让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满足卓越工程师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需要打造一支“学科配套、业务精良、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这是各个院校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安全系统工程教学的改革难点所在。为了实现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的,需要对资力量进行整合,在保证安全系统工程专业教师做好原有教学任务的同时,聘请企业的技术人才来校任教,打造“双师型”队伍,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对安全系统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六)研发实训仪器与设备

仪器与设备的应用是提高安全系统工程教学质量的有效依托。在安全系统工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依托实习,还要配置好相关的仪器与设备。以矿业专业为例,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电工控制训练台、煤炭采掘机械实训装置、液压耦合矿用缓冲器、电控训练系统等。上述仪器与设备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

(七)考核方法要多元化

针对安全系统工程专业的特点,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实行“训练操作+训练报告+作品设计+作品报告+答辩”的形式。基础成绩占30%,每一个环节,学生只有顺利完成,才能够获得成绩。作品设计与作品报告占50%,按照学生作品完成质量来进行评定。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参与其中,根据排名来加分。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增强了安全系统工程专业学生的参与兴趣,能够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有助于教师进行改进。

三、结语

卓越工程师专业是近年来出现的新事物。教育部对安全系统工程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卓越工程师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特别是作为第一次课的“工程训练”教学改革,对卓越工程师专业学生后续的实践创新能力、工程素养、工程能力的培养有巨大推动作用。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技术水平逐年提高,装备系统日趋复杂,安全系统工程知识也要不断更新完善,以适应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洋,朱锴,朱建芳,等.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11(12):67-69.

[2]黄冬梅,刘伟韬,常西坤,等.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科教文汇, 2015(28):54-55.

[3]李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安全工程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04):205-208.

[4]吴浩,池秀文,陈先锋,等.安全科学卓越工程师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33(08):193-197.

安全工程师论文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化工;环境保护;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28-02

一、《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概况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具有很强的科普性、教育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是化工类、制药类和轻工类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设计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高校通过该教材的教学,不但让学生掌握化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观念。

二、《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章节较多,内容丰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安全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知识,再与时俱进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生态环保和化工生产正反方面的案例,该课程的内容就比较全面、充实。然而该课程目前在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学时比较少,一般安排2或3学分进行教学。因此,“内容多,课时少,周期短”就成为该课程的典型教学特点。

三、多媒体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普遍使用PowerPoint课件(简称PPT)。PPT编辑多媒体的功能强大、简单好学,易于上手,课程内容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静结合、视听并用的感官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多媒体教学优势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有效弥补该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该课程中,其优势体现在:(1)增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2)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3)增强感观效应,提高教学效果;(4)课件便于保管,利于教师修善;(5)课件易于复制,利于复习效果。

四、《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则

1.教学性原则。教育理论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即应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和谐统一。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利于学生的学。既然明确多媒体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有其必要性,专业教师就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利益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吃透教材精神,熟悉教材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精心准备适合学生的多媒体课件。

2.可操作性原则。《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多媒体课件的操作要做到便利、灵活、可靠,易于教师的课堂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还要注意课件大小及过多链接给软件运行速度带来的影响。为便于教学,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老师要熟悉掌握多媒体教学每个环节,在备课时就要提前调试,模拟教学,及时发现课件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予及时解决,保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正常播放。

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评价课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课件更是如此,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科学严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数据、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插入的图片、视频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客观真实。文字说明、语言配音等也要准确、真实。关于环境保护及安全技术方面有比较多的工艺流程和数学演算,在课件演示过程中要尊重客观事实,正确分析工艺原理和流程机理。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演示过程中允许必要的夸张,淡化一些细节。

4.简约性原则。《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件展示的画面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要简约明了、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多,制作也不能太花哨,丰富的背景和多彩的画面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信息干扰。课件要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可以通过图像、图表、图形等方式来展示,提高视觉直观,加深印象。

5.艺术性原则。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精品课件教学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让人赏心悦目,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的心情。优质的教学课件应是内容与形式美的统一,《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在内容上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美育教育相融合,在形式上再予以美的视觉进行展示,教师乐于教学,学生乐于学习,教学相长,会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审美情趣,根据授课对象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课件合理的布局、色彩、图形等界面对课程内容以美的诠释,做到集课程教学与观赏审美融为一体。

6.适时适度运用原则。适时适度运用原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需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而不需要全程采用、全程播放的。该课程有些章节,有些内容是不需要课件讲授的,甚至使用多媒体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7.适度信息量原则。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大弥补《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不足。但如果课堂教学信息量太大就会导致“电灌效应”,过大信息量就会超过学生实际的接收能力,这种囫囵吞枣灌输模式依旧是填鸭式教学。适度信息量原则就是指教师按照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让教师自主地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8.有机结合原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尽管多媒体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中应用有其明显的优势,但我们不能把多媒体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替代物,屏幕是不能完全取代黑板的,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中,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在演示化工工艺流程、机理推导和公式演算方面更为明细具体,易于学生理解消化,这些是多媒体课件教学所不能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整合教学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将传统教学、教师个人特色及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岳元,保宇.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黎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2,(2).

安全工程师论文篇4

关键词:Sakai网络教学;安全系统工程;缺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43-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学正在不断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而且,当前的许多高校都力求将本校特色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优势,如河南理工大学的瓦斯地质专业就是由该校瓦斯地质科研成果转化而来。而网络教学平台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成为课程资源及科研成果共享与传递的平台,而且能够搭建起教师与学生、科研与教学之间的桥梁[1]。

一、传统教学方法[2-4]

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法、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开设课程设计等类型教学方法。其中,案例教学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该法缺乏对课程整体的把握,学生不能将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理解。启发讨论式教学虽然形式自由,但是不排除有学生浑水摸鱼;情景模拟法则比较适合文科课程采用;开设课程设计是比较合适的系统教学方法,但是多数学生依赖于以往案例、相关教程及其他学生的设计,不能有效体现自己的思路,因此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进入企业现场参观和聘请企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比较受学生欢迎,能够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但受课外时间限制及内容范围限制。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4]:①学习内容整齐划一,甚至连课件都统一要求,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②课堂教学缺乏连续性、多样性,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分布较散,学生和教师没有机会沟通,忽略了知识的流通性对教师和学生的潜在影响;③忽略了对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支持;④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这种间断式教学无法持续深化和优化教学效果;⑤教育资源共享存在障碍,这种资源的缺乏加剧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差距等。

尽管以上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足,但是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教学方法应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构成多类型教学方法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综合教学法对于教学时间要求较高。尽管如此,这些多类型教学方式都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综合并集中体现,而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师生可随时随地进行交流。

二、Sakai网络教学的优势

Sakai平台提供了近40种工具,具有通知、名单、邮件箱、日程表、在线答疑、资源库、讨论区、聊天室、资源、调查等多用途协作工具,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图片演示、作业、投递箱、栏、成绩册、测试等常规教学工具。利用这些工具使用者可以很轻松地创建一个课程或专题教学交流网站,实现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日程安排的,提供聊天室、讨论区等同步或异步通讯工具,便于师生随时随地交流,如图1所示。另外,Sakai教学站点还可对学员进行在线调查、测验和测试,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5,6]。该系统还可用于提交和保存电子文档,老师和学生可将自己搜集或整理的学习文档保存在站点中,便于查阅,还可通过资源工具上传,与同学共享;学习中遇到问题可利用Email或投递箱发给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或者直接在讨论区或聊天室中问题,激发全班同学讨论热情。

Sakai操作简单易学,在教育、培训、科研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利用Sakai平台操作简单,开展远程学习辅导有一些明显优势。而且Sakai教学系统无需成本,教学功能齐全且可扩展,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课程管理工具,是一种通用的教学支撑平台[5]。师生只需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及文档、图片处理技术就能够利用Sakai网络教学平台在提供高效交互途径进行学习。

Sakai教学系统的组内成员在“学习―实践―评价―反思―学习”这一过程中循环往复呈螺旋式提高。教师在“讨论区”非实时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在这种集体参与的思辨中完成知识结构的更新和重构;“在线答疑”提供了站点参与者之间实时在线的交流,便于及时有效解决问题[5,6]。

三、《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基本情况

安全系统工程是以矿山安全生产为背景,在掌握安全基本理论、原则和观点的基础上,从两类危险源出发,运用科学的安全分析评价方法确定危险源及其危险等级,其评价结果对于指导矿山安全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7,8]。《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其次是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事件树分析和事故树分析等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在对系统安全评价概述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MES和MLS等定性评价方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概率危险评价技术、化工生产危险性评价、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和危险度评价法等定量化评价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评分法和决策树等安全决策方法。《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既有反映系统安全的理论知识体系也有以数理统计、概率论等为基础的综合应用。从具体内容上讲,安全系统工程内容表面复杂,实质上逻辑连贯性较强,需要学生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较多,因此只依靠课堂教学无法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需要课后思考和练习。借助Sakai网络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及时解决问题,还可通过该站点展开相关课题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安全工程师论文篇5

关键词: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66-03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过去一直定位于培养学术型研究生,1991年国家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旨在改变研究生教育类型单一的不利局面;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进行了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改革,扩大了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比例[1-2]。目前,我国已设置40种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占硕士研究生年招生总数从2009年的11%提高到2015年的50%左右[3]。目前,全国已有51所高校设置了安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人数逐年稳步增加。但是,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与国家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有一定差距;(2)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缺少职业性,与学术型硕士没有区分度或者不明显;(3)师资队伍不足,“双导师制”落实差强人意;(4)生源结构单一、质量相对较低、学生认同度还不太高;(5)校外创新基地还不完善,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南华大学于2006年获首批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资格,学校在该领域最早开展铀矿山通风与辐射安全、核电安全人因可靠性分析研究,形成了以铀矿冶通风与辐射安全、气载放射性安全监测技术、核电站安全人因工程、核电建设安全技术管理等具有核特色的研究方向。学校拥有“国家核应急教育与培训基地”、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核设施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实验室”,“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4]。该专业领域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人左右,其中一半以上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此外,学校还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合作,每两年联合培养40名左右的安全工程在职硕士研究生,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近年来,学院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虽然处于同一层次,但是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其目的是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5]。

二、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它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流程,主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6]。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近年来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创新基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其中培养目标着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创新基地着重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要求“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研究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具有定向、调控和评价等功能,处于培养模式的核心地位[7]。本学位点对人才培养目标前后经过两轮的修订和优化,修订过程中主要调研了兄弟院校的做法及结合了南华大学的实际情况,使该目标能满足国家和行业需求,特别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需求。南华大学对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安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工程应用研究、安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高层次安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人才。

第二,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要求掌握现代安全工程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熟悉国家的安全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生产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火灾与爆炸、公共安全应急等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和趋势,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以及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为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现代生产企业以及各类安全机构服务。

第三,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应该拥有扎实的安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多种能力:(1)有应用自然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2)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安全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3)有进行安全系统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4)有根据安全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5)有多种安全科技训练的综合能力;(6)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7)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深层理解;(8)有很强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包括外语能力;(9)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知识;(10)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对研究生的培养要实现以上全部10项能力确实比较困难,但是要求学生达到以上大部分要求,或者在培养过程中要求相关方注意培养学生以上能力。

(二)课程体系设置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经过两轮的修订,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课程设置。工程硕士研究生应修满不低于3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为必修,不计入总学分。总体上来说,课程的设置较好地体现了南华大学的核特色。

此外,学院定期举办一些学术讲座,以丰富研究生的知识,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近年来,学院先后邀请了校内外专家作了“台湾核电发展与核专业人才培养”、“改变观念,夯实基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铀矿通风技术体系”、 “大气扩散物理模拟技术与进展”、“人因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管理概述”、“铀矿开采中的辐射安全”和“安全核能源的发展与可替代前景”等学术讲座,这些学术讲座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机补充,进一步彰显了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的办学特色。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包括研究生理论课程授课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研究生导师(含校外导师),文中没有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展开讨论和研究。

在近年来,安全工程系结合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先后从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和培养了数名安全工程专业以及相近专业(如安全技术及工程、矿业工程、地质学、土木工程、核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博士。安工系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超过80%,4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接近50%。毕业于不同高校和专业的博士加入可以优化研究生理论课程的教学队伍,增加师资的多元性,改进教学效果。

在校内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学校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比如学校在岗位津贴的评聘等方面,对于研究生导师有一定的要求,学校的关键岗位中的第九级、第十级岗位都要求是硕士生导师,且必须领衔指导一名以上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安全工程系先后有四名年轻教师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进一步充实了导师队伍,指导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中明确提出了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要求[8]。安全工程系近年来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如中核272有限公司、中建一局等,经费由学科建设平台经费进行资助。近年来,有两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七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六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资格证书,五位教师取得高、中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作业证。在校外导师队伍建设方面,近年来先后聘请了中核272有限公司、中核北京化冶研究院和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十多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近年来指导十余名硕士毕业,成效显著。

(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近年来学院建设了三个校外实习基地,分别是与中核272有限公司建设的“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与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AP1000建造安全技术中心”校级研究生创新基地、与中核北京化冶研究院合作建设的“铀矿通风与安全环保技术中心”校级研究生创新基地。近年来,有10名学生在基地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且情况较好。近三年来学生在基地完成的论文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近三年来学生在基地完成硕士论文情况一览表

三、成效

近年来,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硕士培养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表现在:

第一,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优化,能满足国家发展和核工业发展的需求。第二,课程体系设置具有明显的核特色,以专家讲座的形式对课程体系形成有效补充。第三,师资队伍科研能力明显提升,硕士点办学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目前,安全学科领域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硕士生导师15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项目20多项,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签订了横向科研项目近30项,年均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在国内核心专业期刊和国际会议150余篇,出版专著6部。第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取得进展,基地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系统内就业渠道拓宽。2014年有2名学生分别就业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和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2015年有3名学生分别就业于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中核深圳凯利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核电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四、建议

第一,文中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结合国家的需求和学校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进行改革。

第二,结合学校的核特色,对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主要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外实习基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第三,该学位点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工作:(1)课程库的开发与建设;(2)实习基地的拓展与巩固;(3)提升导师的科研能力,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为培养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筱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师资队伍结构的

挑战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

[2]杨国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

浅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2).

[3]崔华华,刘信鹏,施晓娟.权力制衡理论视角的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重构[J].研究生教育

研究,2013,(5).

[4]李向阳,蒋复量,旷梅华等.“铀尾矿库退役治理

技术中心”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J].湖南

科技学院学报,2013,(12).

[5]蒋承,罗尧.专业硕士的就业意愿研究[J].北京

大学教育评论,2014,(4).

[6]别敦荣,万卫.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

[7]杨秋波,陈金龙,王世斌.职业能力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目标生成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3).

安全工程师论文篇6

目前,全国有不少高校都设有火化工专业及其相应的学科点,这些专业和学科点主要从事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教学和科研,都招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生,而这些专业和学科由于专业性质的决卑,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各高校根据这些专业和学科点易燃易爆的特征,除了在硬件上努力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外,在软件建设上也建立了一整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这些措施对杜绝事故发生,保障广大师生的安全、保护国家财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几年研究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在论文期发生的技安事故从无到有,而且有上升的趋势,干扰了学校教学、科研秩序的正常进行。

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掌握髙校研究生事故发生的特点,加强研究生论文期事故发生规律的研究,就成为各有关髙校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 .基本分析

2.1研究生的技安素质分析

这里所讲的火化工专业研究生的技安素质是指研究生本人对安全的认识程度,及其相应的安全工作能力。由于研究生在人学前有不同的经历,他们表现出的技安素质就有明显的差异,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a.本科毕业后进火化工相关工厂(或研究所)工作过一段时间,进厂(所)时接受过工厂(所)的技安教育,进厂(所)后,进行过专门的火

言传身教,熟悉火化工安全操作的基本方法,了解相关技安要求,加上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较正确地处理技安上的问题,技安素质比较好。

b. 火化工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究生,虽然毕业设计时接受过技安教育,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过训练,但毕竟时间较短,了解的相关安全知识比较肤浅,另外在大学阶段,因为强调基础学习,所以专业知识所学甚少,因此,技安素质比前者偏低,有待在论文期进一步提高。

c. 本科非火化工专业,研究生学习期间虽然进行了理论学习,但安全操作较少,在头脑中缺乏安全概念,进人论文期又没有进行技安教育,安全意识比较淡漠,因此技安素质相对偏低。

2. 2研究生在技安管理上的双重属性

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既有学生的属性.又有工作人员的一般特征:

 一、研究生的论文期是个体行为,本科生毕业设计一般为集体行为,相对集中,容易管理;

二、相比较而言,本科生毕业设计时间比较固定,研究生的论文期相对自由;三、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地址相对固定,而研究生在论文期的活动范围则比较灵活。

a. 学生属性。研究生处于学习时期,其本质属于学生,但是,研究生在论文期与本科生有区别。研究生在论文期与一般工作人员也有区别。第一,一般工作人员与研究生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同。一般工作人员由其所在单位管理,研究生由研究生部管理,而研究生部缺乏技安管理职能;第二,上级技安管理的方针、政策、规定和一些具体的技安要求,可以传达到一般工作人员,而对研究生则难以作到;第三,一般工作人员熟悉设备性能,周围环境,相关安全规定及操作规程,研究生则不然;第四,一般工作人员由于违章或操作失误而酿成事故,至少荽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而研究生则缺乏这方面的责任心理。

b. 工作人员属性。由于研究生的论文是独立完成,因此,研究生在论文期享有与一般工作人界相近的工作权利。如研究生可以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自由进出实验室,可以自主安排实验和实验时间等。但也正是由于其有工作人员的属性,所以,一般指导教师对其理论指导较多,实际操作技能指导较少,由其独立实验的时间多,具体在一起指导的时间少。其它在一起工作的教职工由于把研究生看作工作人员,所以也很少对其作实际操作技能指导,这实际上给其操作上失误罩上了事故的阴影。

2.3研究生论文期的心理素质

a. 研究生论文期一般存在着下列四种心态,经验不足,安全知识缺乏,尽管操作有误,但自己并不意识到有危险。

b. 唯恐事故发生,处处小心谨慎,骇怕操作危险品,但论文需要亲自承I手,因此只好硬着头皮进行。心中怕,手上抖,顾此失彼,结果反而造成事故发生。

c. 自以为是,自恃自己理论知识雄厚,无视有关安全规定及操作规程,为省时、省力、图方便,简化了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或不愿使用安全防护设施,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d. 马马虎虎,总以为事故不会发生,无所谓的态度,侥幸心理始终在其头脑中占据上峰,教师的交待及别人的忠告难以听进。

e. 把注意力集中在论文质量和论文进度上,而在思想上忽视安全。为了赶论文进度,白天黑夜加班实验,搞疲劳战,久而久之,成为事故隐患。

心理素质不健全是造成技安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

3. 影响研究生论文期技术安全的外部环境

3.1研究生人数逐年增加。如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在1978年招收第一届研究生人数只有9人,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在校生已为111人,根据95规划,2000年化院研究生人数将发展到在校人数132人。研究生人数增加,如果管理措施跟不上,事故发生的几率就必然增加。

3.2指导教师断层。从事火化工及危险爆炸性专业的教师年龄普遍增大,目前正逐年离退休,五年之内将所剩无几。这些老教师,经过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非常丰富,有的甚至有着血与火的教训。失去他们,他们的宝贵经验传不下去,在技安管理上无疑是件憾事。

3.3新人旧环境。老教师退休,新教师增多,这是事业欣欣向荣的表现。但是由于这几年经费紧张,投人短缺,随着时间的推移,设备及相关设施逐年老化,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4市场经济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也必然会对这些专业和学科产生影响。一方面它给这些专业和学科带来活力,激励广大师生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但另一面.其消极因素也给这些专业和学科带来不利的影响,重效益,轻安全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4. 关于研究生论文期的技安管理

4.1技安教育

火化工专业的研究生不但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而且在进行实验作业实践前和实践中要进行技安教育。在这一点上,要将研究生和一般工作人员区别开来,特别是指导教师,不能在技安问题上撒手不管,任其自然。

4.2技安管理——责任制

4.2.1指导教师责任。论文期研究生在导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工作,研究生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会主动向导师汇报和取得指导。因此,导师是学生责无旁贷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导师有教育学生的责任,也应有约束学生的权力。导师在论文期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其正确的实验方法,特别是新安排的论文题目,导师要进行详细的分析,认真的进行安全审议,并向学生交待清楚哪些地方容易或可能发生问题,以引起学生注意。特别危险的实验,导师一定要在现场指导,防止出现问题。上级有关安全的文件或指示精神,导师有义务传达给学生。

  4. 2.2研究生本身的技安责任。研究生在论文期工作实验在头脑中要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即自己不同于本科生,应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所在实验室的实验守则和安全管理规定,不懂或不了解的事物,要不耻下问,特别是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实验方案,必须要事先征求导师同意,未经导师同意的方案不得进行。

4.2.3主管领导的责任。由于研究生的行政关系归属研究生部,论文实验在实验室,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研究生部和实验室的上级丰管两个部门都应对研究生实施管理。两个部门的主要责任应是制定技安措施,提供安全保障,实行安全监督,而且两部门应当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4.3 安全检查与监督

安全检查与监督是技安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应当针对研究生个体行为的特点,全方位的掌握研究生的实践情况,适时地深人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检査的主要目标是研究生的实验作风、安全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安全规章的执行情况。指导教师在研究生论文期前,也要将论文的性质、安全程度预估等情况报技安管理部门,以便这些部门检查、监督。

4. 4总结验收

研究生论文结束,不但要进行论文答辩,而且导师要对研究生的实验作风进行总结评价验收。要求研究生对使用过的实验室全面清理,特别是化学危险品,一定要有妥善处理,应销毁的,必须销毁。

安全工程师论文篇7

1.安全问题制约着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开展安全工程实验是研究煤矿瓦斯、煤尘、矿井火灾、矿井通风等与煤矿安全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实验室内有瓦斯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再加上用电、消防等安全问题都是制约实验室开放工作开展的基础问题。2.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不知道实验室是开放的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之初,申请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基本都是硕士研究生,很少有本科生申请参加开放实验项目,通过与学生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得知,很多学生不知道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开放的,更不知道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及具体的开放类型、开放时间、指导教师等相关信息,这无疑会影响实验室开放的效果。3.师资力量不足,年轻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能力较弱实验室开放后,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时数势必大幅度增加,单靠专职实验人员的力量远远无法满足大幅度增加的实验指导工作量的需要,因此就需要理论课教师参与到指导开放实验项目中来,而理论课教师的研究重点是理论知识,因此他们的实验指导能力相对较弱。

二、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并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严格执行为了确保开放实验过程中人员、设备的安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在学生进入实验室时的第一件事就是宣读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针对具体的实验项目重点强调本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实验并实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前由指导教师负责供气、供电、开机,实验结束后由指导教师负责停机、断气、断水、断电。2.加大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宣传力度针对很多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不知道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开放的这一影响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根本性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新生入学教育是进行宣传;(2)理论课教师在理论课堂上进行宣传和解释;(3)班主任老师在开班会时进行宣传和解释;(4)在安全工程学院网站上《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实验室开放计划表》、《实验室开放学生申请、教师工作流程》(见图1)等相关详细信息,学生在网上就可以完成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申请工作。3.成立教研组,提高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指导力量针对师资力量不足,年轻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能力较弱的问题,我院要求所有副高级以下职称的理论课教师都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成立了通风安全、瓦斯防治、粉尘防治、火灾防治、机电安全等五个实验室开放教研组,每个教研组由教授或副教授任组长,并由几名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由教授或副教授定期对青年教师的实验能力进行指导,同时规定青年教师要定期进行提高实验指导能力的研讨。为了进一步增加开放实验的指导力量,我院还制定了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员制度,即对一部分有能力的硕士研究生重点培养,使之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基本操作技能,并熟习与实验室有关的教学、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从而能够具备组织同学学习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及指导简单实验的能力,积极参与到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的管理和建设工作中。

三、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效果分析

两年来,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大为提高。由原来的只有在上固定实验项目是使用到现在的全体教师全体学生随时都可以使用。(2)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也有了普遍提高。(3)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两年来,安全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采矿工程等3个专业的本科生共计2046人次参加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实验;安全工程、采矿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共计682人次参加开放实验。安全工程专业15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了实验室开放管理与指导工作。

四、结语

安全工程师论文篇8

关键词:安全;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安全生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国务院把加强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作为安全生产十二项治本之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最近颁发的学科目录把安全科学与工程提升为了一级学科。因此,大力开展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识。安全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需要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安全生产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决定了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要有针对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上要有创新性;在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中突出模块化;在教学方法、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更需要加大培养力度。

一、人才培养的定位

安全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定位在“招生入口”与“就业出口”都需要体现出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就业出口”也就是毕业生今后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决定了“招生入口”学生的基础专业条件。

(一)“就业出口”的针对性

省属高校人才培养主要针对地方经济建设。对于我省而言,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监察监管、高危行业生产和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存在较大的高层次人才缺口。特别是煤炭行业,在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下,需要有大量具备煤炭生产技术基础理论和技能,并掌握了安全生产系统工程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到煤矿安全生产的监测监管、现场指挥一线。而我省目前尚无面向煤炭行业的安全工程专业领域专业硕士培养点。面对我国到2020年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好转的目标,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相关企业,都有较为长期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因此,在“就业出口”上,我们把人才培养定位在“针对高危行业,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培养具备主体生产技术基础理论和技能,并掌握安全生产系统工程的安全生产监测监管与生产技术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体现出对社会需求的针对性。

(二)“招生入口”的针对性

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的知识结构主要涉及到工学和管理学的内容,是一个学科交叉、复合型的专业。要保证有充足的优质的生源,对于应届生,需要注重考察学生的本科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因此,招生时,除了从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招收学生以外,更要侧重招收有行业主体专业学历,如采矿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当然,对于这两类不同的本科教育背景入口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应当采用相对应的培养方案,以完善其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的知识结构。社会考生中具有现场实践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优质生源。特别是在高危行业,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其在自己的技术岗位上或多或少都积淀了一些安全生产的基本理念和常识,再在专业硕士学习阶段加以系统学习和提高,容易成为优秀的安全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我校面向企业长期开展安全培训和安全知识更新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重视这批生源的开发,加大宣传,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各种措施,吸纳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入学。

二、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机制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规律来开展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具体到本专业而言,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结构,本校已经具备的实践基地的教学、研究条件和该专业的特殊性等,需在原有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和机制上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作为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发挥的主要作用,采取“1+1+1”学制的培养模式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以及由“联合培养”到“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的模式进行培养。

(一)“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

“双导师制”是指每位学生都配备学校、企业各1名指导教师。学校导师主要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校外实践基地导师主要负责现场业务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审核工作。虽然校内外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对导师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对于校内导师,我校过去曾经对专业课教师要求必须至少在基层挂职锻炼一年以上,这个规定需要作为专业硕士校内导师任职条件之一;对于校外导师,需要的是让他们具备一定的教师技能,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我校部级安全技术培训中心面向企业开展的安全培训教师岗位培训,可对这些导师们开展这些内容的培训。

(二)“1+1+1”学制的培养模式

“1+1+1”学制的培养模式指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的学制为三年,学生在这三年分三个阶段完成学业。第一年在学校以基础理论为主,完成课堂教学所必须修完的学分,在这一年中,除公共必修课以外,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入口以及出口,给出多个学习方案,建立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为学生的第二个学习阶段打下基础。第二年在实践基地以实践基地挂职锻炼和实际操作为主。我院的实践基地主要分为安全生产监督监管机构和生产、经营企业两大类。在安全生产监督监管机构,学生可挂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岗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应用系统安全理论,对所辖企业或地区在开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安全生产监督监管理论,再回归指导安全生产监督监管,创新方式,提升监督监管水平;在生产、经营企业,学生同样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安全生产的具体规划、设计、研究、应用和隐患排查,以点带面,总结提炼安全生产的系统理论,再回归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当然,如果条件和时间允许,学生最好在这两类实践基地都能得到锻炼学习的机会。

(三)由“联合培养”、到“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

独立由学院开展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人才的培养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调动企业与政府相关机构的积极性,让社会参与培养,既是凸显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也是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的最好模式。鉴于目前安全工程高层次人才的奇缺,我校的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应该乘势而行,与相关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紧密联系,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办出特色。再逐步实现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从招生到教学计划的制定,再到就业,培养和造就安全生产监测监管和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人才培养的方案与内容

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需满足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除我校采用的现行的教学基本方案外,为实现上述的培养模式,在专业课程中,需要突出培养方案的模块化,即安全系统工程模块、安全监测监管模块和安全生产技术设计模块,以适应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安全系统工程模块

安全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结合工程学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来研究生产安全管理和工程的新学科。在本科教学中,已经对其基本的原理有所介绍。在专业硕士阶段,需要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优化理论、可靠性工程、人机工程、行为科学、工程心理学等对其加以提升。各模块可作为专业基础模块,提供给该专业的所有学生作为必修课学习。

(二)安全监测监管模块

安全监测监管模块主要以安全生产监督监管的应用为培养目的的教学模块。其中主要涉及到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管理学等。该模块主要提供给以政府机构的相关部门为就业目标的学生必修。也可提供给到企业就业的学生选修。

(三)安全生产技术模块

安全生产技术模块主要以安全技术的应用为培养目的的教学模块。其中主要涉及到安全系统的设计、安全设施的设计、安全运行诊断、重大危险源辨识、抢险救灾等专业技术。由于涉及的行业较多,在本科阶段,学生对各行业的内容都只能有较为肤浅的学习,而在专业硕士阶段,需要就高危行业的安全技术加以重点突出,这也符合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的定位。该模块主要提供给以到企业为就业目标的学生必修,也可提供给以到政府机构的相关部门为就业目标的学生选修。

四、教学方法、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

安全工程是关系到“人命”的工程,需要每一位从业者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而这个专业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专业,无论在安全生产监督监管领域还是在安全生产的设计、指挥岗位上,都要求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并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上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的教学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推崇的。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以“安全生产总工程师”的角色和学习主体的“学生”以“安全监察官员”或“安全监测监控工程师”的角色定位,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以更为接近实际的视角进入角色情境;“角色扮演”教学法需要有特定的模拟场景,这些场景包括课堂理论环境和实验教学环境。无论教室和实验室的环境设计和演示、实验设备都力求逼真。更能加深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达到教学目的。以实际案例充实课程内容最新的案例融入课堂,对联系生产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建立工程意识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环节

按照我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已经贯穿到了整个培养过程。但真正最能锻炼实践能力的环节,是在实践基地的锻炼和学习。我校建立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和聘任的基地指导教师已经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专业硕士在基地的实习要区别于本科生的一般生产实习。要学习的是生产现场的安全设计和安全诊断以及管理技能;要提高的是隐患的辨别、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等。要真正得到锻炼,必须是“挂职”,才能获得更多的增长能力和水平的机会,获得更多的锻炼。

五、结束语

我校本科安全工程专业已经入选“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而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将为我校进一步完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成为四川省安全生产人才培养基地,提供重要的支撑。我们需要不断进行安全工程领域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并需要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努力提高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更多的安全生产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