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疼痛护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3-30 10:39:08

疼痛护理论文

疼痛护理论文篇1

1.1临床资料

将我院妇产科2012年4月—10月期间手术患者100例纳入到本次研究当中,平均年龄(43.1±13.9)岁,手术种类:剖宫产40例,子宫肌瘤切除30例,盆腔清扫术20例,宫颈糜烂切除患者10例。入选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依从性好,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和护理工作,配合后期随访。排除标准:①具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疾病的患者,如严重心肺系统疾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肿瘤患者等;②对本次研究持怀疑态度或者非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确保2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种类、病情轻重、手术类型、生活习惯、家族史以及既往史上均衡可比。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综合干预主要包括:①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时刻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当科室通知即将进行手术时,应该提前深入到患者病房中,对手术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关了解,观察体会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范围,如果发现患者对于即将到来的手术具有较大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应该予以及时缓解。具体缓解措施包括:对其病情进行耐心讲解,告知患者我们具有优良的医护人员以及良好的手术室环境,可以保证患者的手术达到最大程度的成功率。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条件,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和配合,最终使患者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来迎接即将到来的手术治疗。如时间充裕,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深呼吸以及相应恢复运动等,以帮助患者做好术后恢复的准备工作。②术中综合护理干预。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手术室护士应该提前将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到最适宜人体的状态,进而使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最佳生理状态。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手术护理工作,并且根据术前对于患者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态的评估结果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措施。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手术具有恐惧心理的患者,应该在手术过程中予以鼓励,耐心解答患者对于手术进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使得患者能够渐渐放松身体,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配合手术的进行。③手术室护士在患者手术结束之后应该认真填术记录单,并且按照医生指示对患者伤口进行常规处理。术后多人在搬动患者要注意动作必须轻柔,将患者安全护送回病房后与责任护士进行交接。告知患者家属以及责任护士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指导患者饮食以及术后运动状况。工作交接完成之后,定时巡视病房,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对于那些术后精神状态不佳或者情绪低落患者,应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一定的人文关怀,加强其对后续病情的认识,使得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疾病,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1.3VAS评分标准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本次研究中进行妇科手术患者的疼痛进行分级判定。所谓VAS就是给患者划有刻度纸张,上面标有刻度0cm~10cm,告知患者0代表无疼痛感,10代表极重度疼痛感,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相应判断。观察2组患者术后6,12,24h的切口疼痛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不同时间切口疼痛评分比较。

2.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4.11±3.12)分,对照组为(86.35±4.19)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6.21,P<0.05)。上述结果表明,对妇产科行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3讨论

疼痛护理论文篇2

1.2方法

实验组:使用如意金黄散加芦荟外敷。

如意金黄散药方[1]: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各150克,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各60克,天花粉300克,研末调匀备用。

如意金黄散有几种调配方法:用蜂蜜调配的优点:药物不容易干,可减少敷药的次数;用醋调配的特点:容易挥发,需要增加敷药的次数,但醋的消肿散结作用要好;用50%酒精调配的优点:局部血管扩张易于药物吸收。我们科采用50%酒精调配。

采用新鲜芦荟切成薄片[2],现切现用,外敷于肌注部位局部皮肤,干后及时更换芦荟,每4小时外敷1次,每次1小时。应注意的是有些人会对芦荟过敏,第一次使用前可将一小块芦荟切片后置于前臂内侧皮肤上,观察20分钟,如果有发红等现象,为该患者对芦荟过敏,不可使用。

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每4小时1次,每次1小时。分别于每天固定时间观察局部症状消失例数、时间。

2结果

3讨论

金葡素注射液作为一种从金葡素代谢产物中提取的超抗原物质[4],是一组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是一种生物调节剂,可以活化T细胞,分泌大量淋巴细胞因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等。集落刺激因子可以明显地刺激骨髓造血,升高白细胞,从而对抗放化疗中白细胞下降,起到保护骨髓的作用。现在我们肿瘤科应用较多,其不良反应可见局部肿胀疼痛,患者肌注后疼痛感较强,局部红、肿,皮温较高。如意金黄散具有[5]清热除湿、散瘀通络、消肿镇痛之功效,并具有渗透性好、见效迅速、使用方便的优点。而芦荟具有[3]清热解毒、散瘀、软化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皮肤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还具有杀菌、消炎、止痛的作用。而硫酸镁溶液,因其高渗作用能促使组织水肿消退,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但其容易形成结晶,易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药液的吸收而疗效慢。

参考文献

[1]黄曼华,欧阳新.如意金黄散的临床应用.湖南中医杂志,1997,(01):43.

[2]蒙彦智,蒙莹男,姜燕.芦荟治疗血液透析病人血管硬化效果观察.内蒙古医学杂志,2003,(5):464.

[3]李萍.新鲜芦荟外敷治疗肌肉注射局部红肿疼痛的临床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2):290-291.

疼痛护理论文篇3

2009年4月-2009年10月(某医院)住院骨科患者290例中选择:男,210例,最大的69岁,最小的4岁,女80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2岁。在对这290骨科疼痛病人护理中,从一般护理,专科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四个方面进行干预,均取得较好效果。

二、对症治疗

1.药物镇痛对疼痛较剧烈或用其他护理手段不能缓解疼痛的患者,用镇痛药物止痛。轻度疼痛:非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炎类,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如氨酚待因、可待因、布桂嗪,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派替啶。

2.技术性镇痛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

三、护理

1.一般护理在骨科伤病中引起疼痛的原因可分三类:(1)急性疼痛,见于创伤或病后,如骨折、手术后疼痛;(2)慢性恶性疼痛,发生于恶性肿瘤或其他进行性疾病,如骨肉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慢性非恶性疼痛见于非进行性的组织损伤或伤病已治愈的病人,如肩背部痛、增生性关节炎等。护理前应准确了解患者疼痛原因并正确评估其程度,针对性的使用热疗冰敷,温泉浴,徽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特别对于幼儿及老年人、应细心观察其表现,如患者采取的姿势与、面部表情、情绪状态、出汗、肌肉紧张度等,以了解疼痛程度及护理对其疼痛的舒缓作用。

2.专科护理

疼痛作为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症状,尤其是接受手术后的骨科患者,痛感更是明显和剧烈,他们手术大都伤及肌肉、肌腔、关节、骨膜等感受器。疼痛的性质为深部痛,是一种酸胀、定位比较弥散的疼痛。专科护理上,应帮助病人保持患肢在合适的,应用牵引的原理帮助病人移动患肢,减轻疼痛,让病人配合治疗。对于术后有绷带、石膏固定的病人,应首先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情况,肢端有无肿胀,石膏内有无压疮形成等特殊情况而引起的疼痛,及时调节节肢置,必要时开窗检查,不可轻易应用止痛药物,否则会造成皮肤溃疡,甚至坏死,对于不当过劳而引起的疼痛,可帮助病人更换,解除压迫止痛。术后一天,正常情况下疼痛可逐渐减轻,如不减轻或加重,体温不降或升高,应考虑切口感染,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及时报告。

3.用药护理

在用药护理中,一般采用阶梯给药的方法,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及具体情况,由弱到强按阶梯给药,主要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及美施康定控释片,以口服为主。对重度疼痛以致影响睡眠者可给安定、强痛定、杜冷丁肌肉注射等。并根据情况给予预防性用药。此外,还要经常巡视病人,安慰、鼓励病人,设法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提高痛闭值;应用阿片类药物如呱替吮,应观察有无呼吸抑制情况发生;非阿片类药物如索密痛,则应主要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倾向等。除了以上的几个方面,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在与病人交往时态度热情友好、自信、举止大方,操作认真熟练,细心观察病人的反应,疼痛的部位、性质、节律性和程度,并使自己置身于病人的位置,体验其疼痛,使病人感到被理解、被关怀,从心理上有效减轻其疼痛。

疼痛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 疼痛专科护士;培训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140-03

目前国际公认的疼痛管理标准要求护士必须熟悉疼痛评估以应对疼痛患者的管理。在对所有患者做出疼痛评估的同时,要有效记录患者的疼痛干预方法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疼痛管理主体已由麻醉医生转变为护理工作者[1]。但在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中,护士在校学习阶段几乎未涉及与疼痛管理相关的知识,同时进入临床工作后所进行的相关培训亦十分有限。有关调查显示,约40%的门诊患者存在急慢性疼痛,而住院患者的比例则高达88%甚至100%,这提示了疼痛治疗与管理的重要性[2]。本研究主要总结本院设置疼痛专科护士的相关培训经验,以达到提高护士对疼痛管理知识及技能水平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工作的41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35岁,平均(28.1±2.6)岁;工作年限为2~16年,平均(6.1±1.3)年;学历:大专31名,本科及以上者10名。其中2012年12月之前未进行疼痛专科培训,2013年1月之后进行疼痛专科培训。

1.2 干预方法

1.2.1 培训方法 由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教师团队,包括相关学科的中高级职称专家教授数名。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进行培训。理论培训内容包括:①疼痛的基础理论、诊疗技术、与疾病的关系; ②疼痛评估与记录;③疼痛临床管理;④常用镇痛药的规范化应用及管理;⑤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与护理;⑥舒适化医疗;⑦围手术期镇痛;⑧姑息医学与癌性疼痛;⑨疼痛管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⑩疼痛与心理。实践培训内容包括:①沟通技巧、医患关系;②根据患者对专科培训结果设定相应的实践考核目标;③各种仪器使用的实践操作能力;④临床护理治疗、健康教育等角色之间的转换能力;⑤对于药物使用的原则、患者相关信息保密认知度。

1.2.2 明确疼痛专科护士职责 每周应进行不少于1次的下列工作:①评估患者的疼痛治疗需求,对研究结果进行临床实践验证,解答疼痛相关问题;②记录特殊案例;③给护士提供疼痛治疗的实践操作机会;④借助多种形式宣传疼痛治疗信息;⑤协助医院进行疼痛教育培训;⑥获得疼痛培训相关认证以及定期参加疼痛相关知识的学习。

1.2.3 培训经验总结 主要包括疼痛评估、心理调节、康复指导等内容,还包括对疼痛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导、疼痛评估与临床护理、急性疼痛的应对措施、疼痛药物选择及使用等。

1.3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比较所有入组人员疼痛专科培训前后的疼痛相关理论知识和疼痛相关实际操作能力得分,其中各项目总分均为10分,所有得分均由护士长对入组人员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疼痛干预理论知识得分的比较

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相关知识、疼痛评价方法及药物使用原则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疼痛实际干预手段得分的比较

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治疗方法、缓解疼痛操作和用药方法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从2007年开始逐步增设疼痛科,并逐渐得到发展。目前大多数医院的疼痛科仍在组建中,或以依附于其他科室的形式存在,疼痛科护士所占整体比例较小[3]。目前疼痛护理管理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医院的重视,且患者的需求对疼痛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加培训的护士大部分已拥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对疼痛护理管理方面的知识较欠缺[4]。如何通过对重点护理人员进行疼痛护理管理培训,是现阶段提高护士群体疼痛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务之急[5],因此需要多进行疼痛护理相关培训教育,建设疼痛护理专科,壮大疼痛护理管理团队,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疼痛专科的管理质量[6]。护士现有的疼痛护理相关知识较为陈旧是目前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7],且护士无法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估,担心持续使用镇痛药会造成患者上瘾,认为患者诉求与实际不符,对镇痛药物的安全性有质疑;认为部分疼痛无法处理,对与镇痛药的区分并不明确而造成误区;护士的态度也会对疼痛治疗效果造成很大影响[8]。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患者戒除不良生活习惯,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治疗,并从行为上进行改变,最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的疼痛护理培训针对护士在临床疼痛护理工作中面临的各种认识误区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设定,对护士实施系统全面的疼痛教育[9]。培训后,护士对疼痛有了正确和系统的认识,能够针对患者疼痛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更好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相关知识、疼痛评价方法与药物使用原则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同时干预后护理人员对疼痛治疗方法、缓解疼痛操作和用药方法的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本研究培训时间为3个月,并分别在3个及以上科室进行实践培训,尽量选择疼痛患者较多的科室,如肿瘤科、骨科、烧伤科、风湿免疫科、中医科等,且在疼痛科病房和疼痛专科门诊至少轮转1个月。本研究由专家团队参与一起进行至少10次查房,并针对重点科室的典型病例展开讨论分析,如普外科和胸外科常见的手术后疼痛和创伤性疼、肿瘤科和中医科常见的癌痛、疼痛科常见的慢性疼痛。在学习培训期间,护理人员均有机会跟随专家出诊,参加疼痛护理培训班的学习,同时邀请国内知名疼痛专家介绍相关经验及疼痛专科发展方向。对每位护士进行指导,根据其个人素质和工作环境提出今后职业规划等相关方面的意见等[10]。

疼痛管理水平标志着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而护士是疼痛质量管理的中坚力量,在疼痛专科护士发展的高要求下,怎样通过培训快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水平是当前的主要问题[11]。本研究的疼痛护理专科培训是根据本次培训的相关问题进行设定调整,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培训,从而提高了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护理人员进行疼痛专科护理培训管理,能显著提高其疼痛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利,曹娟妹,李惠玲,等.参与式培训在肿瘤患者居家疼痛管理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 28(21):1928-1930.

[2] 陆群峰.德国疼痛护士的专业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84-885.

[3] 郭向丽,周玲君,沈峰平,等.对护士与护理学生疼痛感受和认知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2):1132-1134.

[4] 张东云,江雪莲,黄莺,等.规范护士培训在无痛病房中的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6):380-382.

[5] 杨健,柳,牛张元,等.国内外疼痛专科护士培训状况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1):510-513.

[6] 杨健,张元菊,王静,等.国内外疼痛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9):2362-2364.

[7] 赫洋,薛敏.疼痛教育在护士疼痛专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146-147.

[8] 周玲君,崔静,刘梦婕,等.疼痛专科护士培训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0,25(16):75-76.

[9] 刘俐,谢徐萍,钟晨曦.疼痛专科护士培训效果评价与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6):696-699.

[10] 刘俐,谢徐萍,黄雪.疼痛专科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5):456-458.

疼痛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骨创伤;疼痛;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是指以全面质量管理和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注重全程的、持续的质量管理,不仅注重终末质量,更注重环节控制、质量管理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1]。在临床具体护理过程中,除了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疼痛是骨创伤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96例骨创伤患者,分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干预策略和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平行对比,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2014年2月~2015年3月治疗的96例骨创伤患者,均符合骨创伤临床诊断标准。其中40例男性患者,56例女患者;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6.44±1.21)岁。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两组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并未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策略,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设立一直由护士长、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构成的疼痛护理小组,负责该组疼痛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定期开展疼痛护理培训活动,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掌握度,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疼痛评估工作的使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监督、反馈疼痛护理情况。在疼痛护理过程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准确评估,及时有效处理疼痛,同时评价疼痛处理后的缓解结果。在疼痛护理记录单上真实详细记载患者疼痛程度、评估时间、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处理人员等相关信息。护理人员广泛宣传疼痛相关健康知识,介绍临床常见的疼痛评估方法。入院后3h,第一次评估患者,每天8点、16点和22点分别评估1次。手术后每小时评估1次,术后前3d每天评估3次,并详细记录,如果出现突发疼痛症状,及时进行记录与评估[2]。对疼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方式,帮助其找到舒适的,稍微抬高患肢,同时实施局部冷敷,从而有效降低患肢牵引位置不正确、侧肢体受压等造成的疼痛。引导患者利用聊天、读报、看书、听音乐等方法转移注意力,缓解疼痛。疼痛十分强烈者必须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生,严格遵照医嘱服用镇痛药物;重度疼痛患者可服用强阿片类药物、非出体类抗炎药物。处理1h后再次评估疼痛程度,同时进行真实记录。疼痛管理小组及时汇总分析疼痛护理记录单,询问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建议与意见,同时将疼痛管理情况如实反馈给医生,据此制定下一步疼痛管理工作计划,总结归纳疼痛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疼痛护理程序与干预方法。

1.3.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对持续护理的满意度,共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方面。本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疼痛程度。0分:轻度疼痛;1~4分:中度疼痛;5~7分: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字2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分析 研究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91%,对照为81.25%,两组数据对比得知,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情况对比 分析表2数据得知,研究组疼痛评估等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近年来,疼痛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人们五大生命特征之一。疼痛不仅会造成患者生理痛楚,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不利于睡眠,还会引起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会使得疼痛更加严重。特别是骨创伤患者,其疼痛是术后常见症状之一,不利于患者康复。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最新的质量管理方式,注重全程、持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在骨伤科疼痛护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式,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疼痛等级,准确、动态、直观地反应疼痛变化的过程,并及时反馈干预效果。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研究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未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疼痛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 骨科患者;疼痛护理;体会

【中国分类号】 R69.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52-01

绝大多数骨科疾病都伴有剧烈的疼痛,这是许多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同时又是共有特征。疼痛是个体身心受到侵害的危害警告,疼痛提示人的整体性或者个体的防御功能受到侵害,常伴有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生理反应。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100例骨科患者,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龄11-77岁,平均年龄41.2岁。其中手术后伤口疼痛20例、急性缺血性疼痛例11例、炎症性疼痛19例、因异物刺入皮肤引起疼痛27例、外伤性疼痛23例。

2对症治疗

(1)药物镇痛:轻度疼痛:抗炎类药物、解热镇痛药、非阿片类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中度疼痛:可选用如布桂嗪、可待因、氨酚待因之类的弱阿片类药物,;重度疼痛:选用如派替啶、吗啡之类的强阿片类药。对用其他护理手段不能缓解疼痛或者疼痛较剧烈的患者,用镇痛药物止痛。

(2)技术性镇痛:红外线、微波、温泉浴、冰敷、热疗、冷疗、理疗等。

3.护理方法

(1)统一思想。在骨科科主任及护长的引导下,组织学习研讨建立疼痛护理工作模式,邀请疼痛治疗专家集中给护理人员讲授理论知识,包括疼痛的病理生理、疼痛评估与干预、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人文关怀及疼痛控制理论、围手术期镇痛新观念、患者和家属的教育与咨询等相关知识。护长还应该不忘调动护士积极性,运用情景模拟演练、角色扮演、护理业务查房、病例讨论、实践指导等多种形式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落实管床责任制,管理好自己所管的患者。疼痛管理工作由主任、护长、主管医师、护士和患者及其家属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护理方面对人员的安排、分工与职责进行明确,并组织人员培训、教育与考核。护士长通过审核护士主动进行疼痛评估的情况、疼痛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无痛护理措施实施情况及调查患者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等,综合评价护士的疼痛护理能力,进行持续、动态的改进,使各层次护士在疼痛护理工作中各尽其能。

(3)提高护士准确评估疼痛的技能 。护士在护理骨科患者时,一般不强调疼痛的程度,只是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有疼痛时也让患者尽量忍,忍不了再用止痛药,而不关心患者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术前、术后的患者教育,包括止痛的重要性及方法,咳嗽、深呼吸、早日活动的重要性及方法,疼痛评估的方法,止痛药、疼痛的认识。同时向患者致以问候。我们还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精心地为他们提供治疗和护理,合理地制定护理计划。当患者感到忧虑、无助的时候,我们的护理人员应该用真情赢得患者的信任,与他们交心谈心,主动向他们问寒问暖,让患者能够向我们敞开心扉,诉说心中的担忧和疾病的困扰;当患者没有家属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帮助他们买饭菜、打开水,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碰到那些经济特困难的患者,还应该先为他们垫付医疗费,把患者当作亲人一样来照顾,先治疗、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4)在落实管床责任制过程中护士进行疼痛管理。首先,工作中贯穿护理程序,认真进行评估、教育、实施、评价。对每个患者入院时派发测量疼痛尺,开始使用"疼痛评估记录单",对8岁以上的患者进行首次疼痛及心理评估,教会疼痛尺的使用,同时给予疼痛教育;其次,按照制定的疼痛护理指引,对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进行系统、持续、动态评估其疼痛情况,深入了解疼痛对患者的影响,针对不同患者一方面进行相应的疼痛健康教育,以指导患者及家属;另一方面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干预措施后评价护理效果。再次,医护间互相配合,护士进行正确、规范、全面、评估后,应用掌握的疼痛相关知识与技能作出决策,并与管床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多模式、个体化的镇痛措施。其中规范实施超前镇痛对术后的患者,有利于患者主动配合功能锻炼。按时给药,大大避免了患者受疼痛的影响,利于患者夜间休息;也减少护士夜间执行临时止痛药物的频率,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去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此外,围绕专科特点,专业用心护理。创伤、手术、术后固定与特殊、功能锻炼、特殊治疗等均可引发疼痛。注重患者主诉,并加强巡视,避免引起疼痛加重的因素,如不当、固定过紧、伤肢的位置、角度异常、操作频繁等。对一些需要吻合血管的手术如(皮瓣、断指再植)的患者,以免术后的患者疼痛引起血管痉挛,影响手术成功率。

3.结果

100例骨科疼痛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疼痛减轻,身体状态和功能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和满意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平均为2.24分;24h内需要临时止痛药物≤2次;

4.讨论

笔者认为,对骨科患者进行有效的疼痛护理,能够大大减轻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和患者的痛苦,这对于骨科患者的痊愈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医院护理工作宗旨,制定医院疼痛护理质量要求及有关制度和操作程序,评估检查疼痛护理质量,针对存在问题加以分析、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金凤. 260例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09,(21):162-168.

[2] 王战如. 浅谈300例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体会[J]. 医学信息(中旬刊) , 2010,(05):134-137.

[3] 何素英. 骨科患者褥疮的预防及护理[J]. 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02):163-165.

疼痛护理论文篇7

【关键词】疼痛评定;腹腔镜术后;应用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29-01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是常见临床护理问题。疼痛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密切联系,合理有效的镇痛可减轻或防止疼痛对身心造成的不利影响。对疼痛管理也是评价护理效果的重要标志。将数字评分法量表应用于腹腔镜术后病人,旨在提高护士和病人对疼痛的认知,有效处理不同程度疼痛,提高病人舒适度、护理质量和患者就医满意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3年6-9月择期胆囊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男性88例,女性112例,年龄16-76岁。住院天数5-7天。

1.2方法

1.2.1成立组织 2013年5月确定疼痛护理管理办法与人员组成,护士长负责观察组,高年资主管护师负责对照组。依据科室人员结构、病人情况,确定使用数字评分法量表进行观察。

1.2.2人员培训 5月对科室所有护士疼痛评估工具、疼痛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知识、疼痛知识的综合应用进行培训并考核。

1.2.3数字评分法 用数字0-10代替文字来表示疼痛的程度。将一条直线等分为10段,按0-10分次序评估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中间次序表示疼痛的不同程度。

1.2.4建立疼痛评估流程 当班护士按护理程序依据数字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具体为:依据量表进行疼痛评估――判断疼痛程度――制定护理措施――实施镇痛――效果评价。

1.2.5规范疼痛评估频率、记录方法及规范化疼痛询问方式 麻醉失效后开始评估,每小时一次,共评估4次,如果是“剧痛”,报告医生,给予镇痛处理后评估一次,然后每4小时评估一次,直至“不痛”为止。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日期、时间、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睡眠影响情况、处理措施、不良反应和护士签名。

1.2.6实施疼痛干预 在评估基础上制定个性化、切实可行的非药物护理和药物干预措施。

1.2.7落实疼痛教育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的疼痛教育贯穿住院过程始终。

1.2.8效果评价 疼痛干预后,观察患者依从性,观念行为是否已转变;评价措施落实效果,是否达到患者期待的镇痛效果。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疼痛照顾、止痛效果、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

1.2.9督导管理 护士长每天进行疼痛评估、记录情况、措施实施、疼痛教育、病人满意度检查;每周反馈疼痛管理情况;每月进行疼痛相关知识考核。

3 讨论

3.1外科疼痛护理常规存在缺陷 护士对疼痛认知不足,表现为习惯化思维,普遍认为手术疼痛是必然的,无需过多关注和特殊处理,对病人的疼痛反应表现漠视,导致判断不准确,无主动观察和缓解疼痛的措施,只是依赖医嘱给予常规药物处理。疼痛与其他4项生命体征不同的是,它不具备客观的评估依据,而且引起疼痛的原因和影响疼痛的因素较多,加之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人对疼痛的描述又不尽相同。而病人对疼痛造成的影响认识更是不够,有忍耐和夸大描述现象,导致护士对疼痛判断不准确,制定的措施无个性化,病人的依从性差。

3.2应用评估量表评估疼痛实施护理的优点

3.2.1提高了护士疼痛护理知识和技能 护士对患者进行疼痛相关教育,即有效帮助患者控制了疼痛,还改变了护士工作状况,使其积极学习疼痛相关知识,更新护理理念,相信患者对疼痛的评估,及时处理疼痛而不是鼓励患者通过忍受的方法来解决,合理地评价镇痛药的作用和成瘾性。护士注重与患者情感交流,善于观察,理解尊重,不仅思想上重视患者疼痛反应,更在行为上关怀照顾患者,从而提高了护士的疼痛护理技能。

3.2.2疼痛教育的落实 术后疼痛是患者和护理人员共同面对的话题,疼痛控制教育的满意程度能预测整体护理的满意度。不论患者疼痛程度如何,对患者进行疼痛控制知识教育,可改善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评分 。护士在术前即进行疼痛干预教育,了解其对疼痛、止痛药物的认识、疼痛体验经历及需求,讲解镇痛新观念、疼痛评估方法及意义,教会非药物镇痛措施和药物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减轻疑虑担忧,使其术后积极参与疼痛评估,配合镇痛措施的实施。

3.2.3程序化疼痛管理 应用评分量表对术后患者进行评估,使疼痛评估更科学、准确、有依据,缩短了疼痛管理过程。

3.2.4综合性疼痛干预措施 疼痛评估是进行有效疼痛控制的首要环节。即可判断疼痛是否存在,还有助于评价镇痛治疗效果。依据评估所得的量化数据,拟定有效的个体化方案,并不断及时调整,是护士提供的疼痛护理措施更规范、有效。疼痛评分≤3分,护士主动实施非药物干预措施;疼痛评分为4-6分,报告医生,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弱阿片类药物)干预措施;疼痛评分≥7分报告医生,实施非药物及药物(强阿片类药物与非***体类抗炎药合用)干预措施[3]。

3.2.5疼痛管理的过程评价 应用护理程序对疼痛实施评估―干预―评价,使疼痛管理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整体协调一致,提高了疼痛控制质量,确保了疼痛管理的整体提高。

3.2.6病人参与服务质量高 应用评分量表和进行疼痛教育,提高了病人对疼痛的认识,主动参与配合护士实施缓解疼痛措施落实。同时提高了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定时巡回观察的意识,变被动处理为主动询问,建立了良好护患关系,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间接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病人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晓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5版,427-442页。

[2] 赵继军,宋丽娟,国外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与使用[J]。中华护理杂.2007.42(10):882-883页。

[3] 黄天雯,何 环,陈晓玲等,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建设[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1.46(3):221-224页。

疼痛护理论文篇8

关键词:外科;手术;疼痛;护理分析

疼痛是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祖师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疼痛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1]。不同的人对于疼痛的理解不一样,对于疼痛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对疼痛特别敏感,有的人对疼痛没有什么概念,还有极少的人根本对疼痛没有感觉,天生感觉不到疼痛。但是大部分人对于疼痛的感觉是差不多的,疼痛给人带来痛苦、折磨,有些人因为疼痛不能入睡,很多老年人就是腰疼、腿疼等,他们天天受疼痛的折磨,很是痛苦。而本文主要是讨论外科手术后患者切口处疼痛的护理。

目前来说手术是治疗疾病比较常用也是比较实用、快捷、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但是手术后出现很多后遗症,比如腹部手术后腹胀问题,手术切口疼痛问题等等这些手术后遗症常常是令患者和护理人员比较棘手的事情。

疼痛是外科手术患者困扰的突出心理问题,据有关调查,外科患者这期手术75.5%的患者担心手术疼痛[2]。疼痛是人对外界有害刺激的主观感觉,这种感觉主要包括对疼痛感觉和对于疼痛的反应。疼痛的反应属于个人生理应激的反应,主要表现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情紧张、面色改变、出冷汗等生理现象的改变。所以说疼痛不但在身体上折磨患者还在精神上摧残患者,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护理,减轻患者的疼痛。

1 临床资料

查阅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5例外科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在18~83岁。其中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19例,肠梗阻手术患者17例,甲状腺手术16例,胆囊切除14例,乳腺手术13例,其他手术6例,通过患者手术后临床反应,总结出一套疼痛护理方面比较全面、实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

2 影响患者手术后疼痛的因素

2.1对于疼痛的个人感觉不同 因为疼痛是个人感觉,不同的人对疼痛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种感觉不但受到自身身体素质的影响,还受到患者的意志力、耐受力、表达方式的影响。

2.2 个人心理因素影响疼痛 患者自身的素质、性格也影响患者对于自身疼痛的表述和感受。一般来说性格比较外向的人对于疼痛忍耐力较大,而iangdui来说性格比较内向、胆小的人对疼痛的忍受力较小。

2.3受患者思想情绪的影响 如果患者手术比较成功患者心情就好,可能对于疼痛的感觉就会比较轻,如果患者手术不理想,手术后还是要受到疾病的折磨或者是患者家里有问题等,有严重影响患者思想情绪的事情发生,可能患者对于疼痛就比较重,这就是受患者思想情绪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

3 患者手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3.1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可以跟患者亲切的交流,选择比较愉快的话题来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再者就是告知患者自身的病情,让患者对疼痛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护理人员要消除患者心理的恐惧、害怕、紧张等不良情绪。同时护士还需要对患者介绍自己的的工作性质,并且说明自己与患者的具体关系,能帮助患者解决那些问题[3]。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谈话和交流,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更好的度过手术后恢复期,早日康复。

3.2 向患者讲述有效控制疼痛的措施 疼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24h内,手术后2~3d后手术后3~4d[4]。护理人员就要告知患者怎样翻身才能使疼痛降到最低,尽量避免咳嗽,可以用自身做深呼吸来缓解疼痛,还有就是变换的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患者如果是腹部切口,起床时就要按住切口的两侧,尽量使切口周围用力减少。

3.3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可以让患者听听音乐来舒缓一下紧张的心情,可以与患者聊天,聊患者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使患者心情舒畅,这样也有利于患者转移疼痛。

3.4环境护理 病室内要保持整洁、干净,经常开窗换气,让患者的病室内有适宜的温湿度和充足的光线,把病室氛围营造成比较温馨、比较随和的氛围,使患者在病室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轻松、自在。

3.5疼痛知识宣讲: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疼痛是手术出现的正常现象,不要给自己太大的思想压力,使患者对于疼痛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让患者从心理上、思想上接受疼痛,并且想法设法战胜疼痛。

3.6药物止痛 药物止痛也是常用的止痛的一种方法。使用止疼药就是针对疼痛比较敏感的患者,对于疼痛使患者寝食难安时医生才采用药物止痛,一般来说就是给患者吃些镇痛药、止疼片之类的药物。

4 讨论

疼痛是人身的神经系统的一个功能,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有的病情只有产生疼痛了才引起人们的注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明的进步,疼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身体的自身感受更加注重,外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人身体上的肌肉组织受到了损伤,这是身体的一种本能的反应。近年来,国外控制疼痛的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5]。

现在护理人员对疼痛的认识也提高了很多,护理从业人员的护理水平也有了提高,护理人员也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为患者病情的好转,身体的恢复,手术后恢复期的平稳过渡做出了自身的贡献。就本文来说,本为从外科手术后影响疼痛的各方面原因,从根本上找出来影响疼痛的因素,并且可能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影响疼痛的因素,本文也较为全面的列举出来。关于疼痛的护理,本为阐述的也比较详细,主要是心理护理方面,这个是患者内在影响的因素,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所以只要患者从心理上战胜了疼痛,从心理上强大起来,就一定能战胜疼痛,战胜病魔。还有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这也是减轻患者疼痛的一种好方法。希望笔者的这些总结能给护理人员带来些启发,希望本文能公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杨红月.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4):44-45.

[2]郭珂,林海.浅谈外科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J].科技资讯,2012(19):225-226.

[3]伍金平.普外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2):86-87.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