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警务化管理论文8篇

时间:2023-04-01 10:06:26

警务化管理论文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 治安管理 比较研究 社区警务

中图分类号:D035.34 文献标识码:A

1 治安管理比较研究的意义

(1)治安管理比较研究有利于把握治安规律、警务规律,丰富治安学术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治安学从提出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通过广大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法学、侦查学等其他社会学科比较起来尚属于年轻学科,并未形成本领域的专业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充分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有利条件,积极地学习借鉴国外相关方面的先进经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从事治安管理理论研究,对于构建治安管理学学科理论体系,丰富和完善治安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治安管理比较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各国警务实践和相关理论的了解,进而为我所用,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治安管理比较研究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它对治安学基本理论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首先,对学者从事学术研究、分析处理各种治安问题,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其次,避免和减少研究弯路,提高学术研究效率,具有严格的规范作用;再次,保证研究的实用性,倘若学术研究落入闭门造车的怪圈,无法准确感知外界变化,其研究成果必然与实际脱节。

2 治安管理比较研究的方法

目前比较研究尚未引起公安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其方法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研究停留在表层化、浅层化,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对国外介绍的多,比较研究少;对制度层面介绍的多,对业务层面研究的少;就事论事的多,与一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联系的少。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须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2.1 比较的对象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可比性

以社区警务(Community Policing)为例,社区警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警务思想和警务战略,始于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先后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推行,并逐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警务改革的潮流和方向。我国学界研究社区警务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而以制度化的方式引入社区警务是在2006年10月我国公安部下发《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部署在全国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指导思想、社区和驻村民警的职责任务、工作方式、警务区和配置警力、警务室建设、社区和驻村民警的配备条件和最低工作年限、管理监督考核、政治和经济待遇、加强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的组织领导等九个方面对建立社区、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2008 年,社区警务工作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将社区警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2.2 选取适当的对比角度

治安管理比较研究有这样一些角度可供选取:中外治安管理体制研究,治安管理手段、措施的比较,治安管理权配置运行的比较,治安管理评价指标的比较,各种治安问题对策的比较,各国治安战略的比较,具体治安制度、方法的比较,各种治安管理业务的比较。仍以社区警务比较研究为例。从历史的角度、社会环境的角度研究社区警务;在社区警务本体领域,又划分为警务工作内容、主体组织、方式方法;同时还通过研究了西方社区警务的原则,弥补我国相关方面的空白。这就将理论研究置于一个完整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从主体、客体、手段三方面着手,加上原则统领全局,构成一个系统的研究结构。

2.3 比较研究应当具备开阔的视野 (下转第61页)(上接第32页)

比较研究不单单指与其它国家的比较,还包括自身的比较。“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不同阶段的治安管理经验无疑对完善当代治安管理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以社区警务为例,社区警务尽管是从西方引入的警务理念,但其思想雏形我国古已有之:首先,古代中国的文化讲求整体思维、系统运作,恰好与社区警务综合治理的理念相契合。其次,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社会治安的研究大都遵循系统整体的原则。如《韩非子・显学篇》中写道:“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虐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在这里,韩非从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法制建设、社会保障四个角度全面地阐述了治安的含义。再次,古代中华文化成果中有大量的社区警务素材,应将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即是将宗族伦理的道德教化与基层治安管理结合起来。

3 治安管理比较研究的原则

3.1 可比性原则

通过上文对方法的介绍,可以知道治安管理比较研究必须遵循可比性原则,包括比较的对象、比较的范围和时间、警务现象所处的条件和环境,在此不再赘言。

3.2 系统性原则

为避免理论研究浮于表面,单纯就事论事,应当坚持整体论、系统论,与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相联系。以美国警察由职业化到社区警务转变为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种族冲突、社会骚乱、政治抗议、民权运动接连不断,犯罪率大幅度上升,民众安全感跌至低谷,传统警务方式失灵,职业化警察面临严峻挑战。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逐渐意识到单纯地强调警察遵守法律,按照政治程序对上级负责,并不能取得民众的支持,宽泛的责任使警察疲于应付。在传统的职业化快速反应的警察工作模式下,警察尽可能快地从一个求助电话匆匆赶到另一个求助电话,除了回答求助电话外,他们很少有时间去处理别的事务,因而几乎不可能知道其巡逻的社区所发生问题的潜在原因。结果导致事件虽然被处理,但问题仍存在,公共安全状况越来越糟,居民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与警察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2

Abstract: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is the necess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ree aspects , theory,economics and technology, and works out the new thought and basic framework of constructing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so as to prevent and resolve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预警系统 

Key Word: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crisis  Pre-warning 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 公共管理;善治;积极警务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0863(2013)01-0126-03

公安微博、警务广场、网络警务室、警民恳谈会、警营开放日、大接访活动、创意警务、警民协作机制、网上警务办事大厅、社区民警住区制等近一段时间公安机关频繁推出的警务创新新举措,彰显出我国公安机关积极创新警务观念、模式的实际行动,正所谓“在良性互动中寻求‘善治’”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实践。从其收到的成效看,公安机关探索警务改革与发展的诸多举措中,“善治”的理念已逐渐被警方高层决策者和广大公安民警所接受并进入实质实施阶段。

一、 积极警务的理论依据和要义

我们将现实公安机关推进的一系列警务创新之举用“积极警务(Active policing)”这个概念表述,基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依据并有其特定的内涵:

(一)积极警务的理论依据

一是善治理论。“善治”是21世纪后政治学和公共管理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善治的本质特征就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它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善治就是进一步法治化的进程。善治强调的是公开、透明、民主、参与等,当世界银行组织最先提出善治的口号时,旨在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因此,追求善治的核心,就在于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互动管理、友善合作、良性互动。我国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较为典型地反映着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在当今时代,用善治理论指导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善治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管理过程”,正如俞可平教授在《治理与善治引论》中所表述的观点,善治的实现是政治制度的终极目的,善治是在概念上比民主更为一般化的治理目标,并且“善治既是对中国传统的善政善治概念的借用[1],更是对当代西方good governance的借用。当我们用善治理论指导警务工作创新时,就会超越传统观念,就会不满足于仅仅履行政府职能,而是更加注意对整个社会好的治理,力争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政府利益或某个集团利益的最大化。按照善治理念的指引,警务创新的实践探索应沿着民意引导警务、构建民生警务、警民共建和谐社会的方向努力。在这个背景下,积极警务正是追求“善治”的一种选择,倡导用积极警务理念引导公安工作创新,关键是要结合具体行政区域社会治安形势,采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警务模式,在预防犯罪和控制社会治安局势上做足“功课”并构建防患未然的社会管理体系,使社会不安全度最小化,社会和谐度最大化。

二是“积极警务”成功的实践探索。无论在中国还是国外,现实成功的实证性案例支持了这一理论学说。上个世纪90年代英国的警务改革模式,其中有代表性的范例当属“利奥波德警务行动计划”和“伦敦默西塞德地区警务战略”。上述两则积极警务的实践例证凸显出警察职能的社会服务性,警务工作重心与社会公众安全需求的密切关联性,为控制犯罪警务行为的前置性,管理主体强调引导社会公众和群众组织主动参与,警务战略规划突出信息情报主导。另外,英国积极警务实践还注意了警力资源的有效整合、警察组织机构适时的变革、警察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等。基于新公共管理与“元治理”(meta-governance)背景下的英国警务变革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并有效提升了公众安全感。

如今,积极警务在国际社会日渐兴起、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倍加推崇。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各级公安机关在加快警务改革进程中,用积极警务的理念作指导,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先后推出了“农村社区化管理”、“城市外来人口居住证制度”、“打防管控一体化机制”、“社区民警驻区制”、“互联网社区警务”、“全员包村、时段控制的社区网格化警务”、“高峰勤务警务”、“精神病人管控”、“网络涉稳舆情引导机制”、“警察微博”、“网上警务室”、“警民恳谈日”、“警营开放日”、“警务广场”、“公安机关大接访”等积极警务模式。纵观我国近年来积极警务实践,有别于传统的“以事件为中心”的消极警务(或者称之为“反应型警务”),积极警务行为的主动性、前置性、防控性、服务性、民生性、人文性特征明显。如对社会治安的整体防控特别注重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注重不安定因素的及早发现、及时回应,尤其关注社会矛盾积极化解、理性平和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以预防犯罪为主,改变追求打击处理犯罪单一目的。

(二)积极警务的要义

善治理论框架下的积极警务,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尤其是强调公安机关与民众的良性互动,积极警务的过程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

笔者认为积极警务的要义在于:公安机关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基于最大限度实现创造社会安全环境之目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基于警民良性互动机制建设,以预防为主、先发制敌、主动出击的行政策略,遏制各种犯罪活动于未发之前,完成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行政执法、社会管理、为民服务的任务,在全面保护和服务人民群众过程中,建设和谐安宁的社会治安秩序和公众满意的社会安全环境。简言之,积极警务是指公安机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围绕警务工作对象,警务工作所要实现的目的,社会公众对警务工作的需求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预防为主,先发制敌、主动出击、严密防范、务实措施、便民利民等策略,通过警民携手共同遏制犯罪于未发之前,保护公共利益未受破坏之前,时时处处服务于人民群众所需之事的主动型警务工作理念和模式。

二、积极警务的特征和要求

积极警务强调的是:民意回应、管理有效、行政高效、警民共识、警务透明、执法规范、社会参与、忠诚诚信、公平正义。其主要特征是:

(一)警务的合法性(police work legitimacy)。即警务活动权责、程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

(二)警务的透明性(police work transparency)。即警务管理与执法活动、警务政策制定和实施、警务预算和开支以及其他有关的警务信息公开。

(三)警务的责任性(police work accountability)。即警务管理人员及管理机构由于其承担的职务而必须履行一定的职能和义务。警务人员和管理机构的责任性越大,表明需要善治的程度越高。

(四)警务的法治性(police work ruleoflaw)。即警务管理活动必须纳入法律框架运行,警务主体的行为更加规范有序。

(五)警务的回应性(police work responsiveness)。即警务人员和警务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做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不得无故拖延或没有理由的不作为。在必要时还应当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六)警务的有效性(police work effectiveness)。即警务活动要追求效率和质量,一是要求警务管理机制结构合理,管理程序科学,管理活动灵活;二是要求警务活动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理成本。

积极警务的要求可以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理解:

从学理上分析,积极警务模式对传统警务的直接挑战,就是从战略思想上一改以往警务活动忽视公众参与,轻视民生,尤其是在警务行动方面所采取的事件发生后才作出警务反应的做法,人们习惯称之为“被动反应式警务”。反应型并非主动型,根本的特点是警务重点针对的是后果而不是针对起因,如打击入室盗窃,往往是出现频繁的盗窃案件后才实施严打策略。这种传统的警务工作模式,是执行警务的主体在依法进行社会治安管理过程中被相关事件、案件驱动的警务工作模式。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积极警务强调未果先行,预防在先,即不发生案件或为了减少案件发生,对社会治安发展趋势做出前瞻性预测,提升对社会面的控制能力。如对网络社会的控制和管理,利用传统的警务模式难以对网络社会虚拟空间做出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从实践上分析,积极警务主体成分更加复杂,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意到公众参与是提高公众社会安全感的最佳手段。组织结构和警察文化的调整也是重要的基础保障。信息情报主导警务、民生需求主导警务不仅可行,而且已经在实践中生根开花,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落到了实处。如公安机关的社会管理创新,其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

大力倡导积极警务,强调要做到如下五点:一是在理念导向上,牢固树立积极、主动、预防的观念;二是在警务动机上,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服务于民的宗旨;三是在战略选择上,防线前移、筑牢屏障,忠实履行第一责任;四是在警务模式上,灵活多样、讲究实效、不断创新。五是在警务手段上,善用新的方法、技术,广泛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制度政策优势。

三、积极警务的价值取向

积极警务是推进我国警务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动力,是新公共服务理念历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更是善治理论框架下有益的实践与探索。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珍妮.V.登哈特在她出版的《新公共服务》一书中指出:“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浆,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2]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环境下的积极警务其本质在于:积极警务是主动型、防范型管理,是亲民、爱民、利民、为民型行政活动,是执法、管理、服务有机融合的社会活动,是主体多元化、方法技术现代化、行为方式规范化、程序制度公开透明的综合管理系统。因此,积极警务的价值取向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向度:

一是积极警务是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而创制的新型警务范式。如我国在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冲突增加;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转型社会价值真空,社会失范引发风险。这些问题,有的是改革开放后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有的则是旧体制遗留的结构性矛盾的表现,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来看待与解决。因此,积极警务的提出就是不回避矛盾,不掩饰问题,通过积极筹划,主动应对,整体化解。以显现的社会问题为警务工作的方向,引导警务,促进决策;通过加强警民合作,注重民众参与,建立社会管理网络体系,力图使未充分显现的问题解决于未冲突之前或未萌之前、萌芽状态,从而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3]

二是积极警务更加强调民众需求与警察权力合理运行的新型权责关系。警察职能配置与民众利益要求的切合,警察权力运行与公众合理要求相统一,在我国当前社会矛盾复杂、交织、高发的现实环境中,积极警务的理念和措施对于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充分吸收社会组织、公民参与并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既可以体现公众参与的功能,又可以使各方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积极警务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行政理念的综合体现,是效率、公正、责任等权力原则的具体实践。

三是积极警务突出防范重点和健全社会面管控机制相互兼顾的创新型管理模式。[4]如加大治安重点区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力度,提高动态开放环境下驾驭能力,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信息情报网络体系,完善指挥调度机制,建立110接处警讲评、考评机制,加强城市监控信息化系统建设,深化农村社会安全稳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农村技防建设,构筑力保一方平安的应急警务机制建设;另一方面,实现社会管理目标必须突出机制革新,如进一步完善区域警务合作机制、警情预警机制、扁平化指挥机制、值班备勤机制、科学巡防机制、应急保障及装备调运机制,搭建科学的数字化治安防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撑起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

四是积极警务追求的是民生警务具象化并落地生根的务实有效公共行政。民生警务就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对事关民众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为,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警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做到爱民、安民、便民、利民,以全面、系统、长效地打造安全、安定、安宁的社会治安秩序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全力推进各项警务工作创新措施,扎实做好保平安保稳定、促发展促和谐的公安工作目标,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如“大走访”、领导干部集中上门走访、迎接评议机关和开门评警、推进“警民恳谈日”活动等爱民工程;如积极推行“破小案”机制、对老小区、城中村安防设施进行改造等安民工程;依托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城市交通“畅通工程”、完善窗口便民服务系统、推进网上便民服务业务等便民工程;不断完善服务措施、服务规范等利民工程。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

Yu Keping. Governance and Good Governance: An Introduction. The Marx Doctrine and the Reality,1999(5).

[2][美]珍妮.V.登哈特.新公共服务[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Jeanne.V.Denhardt. New Public Service. Beijing: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ress ,2005.

[3]王光,魏永忠.积极警务下的社会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1.

Wang Guang, Wei Yongzhong. Active Policing Under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Beijing:Chinese Peoples Security Uuniversity Press,2011.

[4]包雅钧当前中国社会治理评估的思考[J]科学决策,2011(7)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4

Abstract: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isthenecessitytothe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ossibility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ofthelistedcompaniesfromthreeaspects,theory,economicsandtechnology,andworksoutthenewthoughtandbasicframework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soastopreventandresolvethefinancialcrisisofthelisted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KeyWord:Listedcompany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EIAltman.CorporateFinancialDistressandBankruptcy[M].NewYork:Wiley,2000.

[2]StephenARoss.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5

Abstract: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isthenecessitytothe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ossibility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ofthelistedcompaniesfromthreeaspects,theory,economicsandtechnology,andworksoutthenewthoughtandbasicframework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soastopreventandresolvethefinancialcrisisofthelisted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KeyWord:Listedcompany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EIAltman.CorporateFinancialDistressandBankruptcy[M].NewYork:Wiley,2000.

[2]StephenARoss.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6

Abstract: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isthenecessitytothe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ossibility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ofthelistedcompaniesfromthreeaspects,theory,economicsandtechnology,andworksoutthenewthoughtandbasicframework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soastopreventandresolvethefinancialcrisisofthelisted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KeyWord:Listedcompany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EIAltman.CorporateFinancialDistressandBankruptcy[M].NewYork:Wiley,2000.

[2]StephenARoss.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预警系统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虽然国际关税壁垒的逐步削减导致了市场范围的国际化,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自由度,扩大了获利空间。但是大量涌现的国内外竞争者带来了更多的风险,财务状况的稳定受到威胁,公司的良好公众形象将受到极大影响。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现在理论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侧重预警分析机制指标的分析,认为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财务信息数据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该观点没有看到预警分析机制还包括模型分析。

另外一种观点是突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风险的控制功能,认为财务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该观点忽视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其他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这个观点比较全面的涵盖了财务预警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功能。

笔者从第三种观点出发,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我国尚未建立完备的财务预警系统,仅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进行某些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但财务预测信息可能只是对上市公司历史和现在的财务趋势的简单延伸,一旦公司经营处于非常状况,财务预测披露的信息就可能无法准确反映未来趋势。同时在体系框架上将财务预警组织、信息、分析、管理子系统并列,不能充分反应财务危机的三个阶段,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根据公司财务危机的潜伏、发作、恶化三个过程,从而建立一套对应于危机过程的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多,规模逐年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运作不断规范,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证券市场进行投资。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公司业绩逐年下降,财务状况出现异常,陷入财务危机,甚至面临退市的危险,使投资者、债权人遭受巨大损失。财务危机以及由此导致的破产清算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可能面临的问题。因此能够适时、准确的对企业财务失败进行预测分析是市场竞争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更成为企业以先进财务管理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对市场参与方来说,根据财务指标准确预测上市公司未来的财务危机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能起到报警器的作用,提醒有关市场参与方的注意。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机制对加强财务监督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除了要建立传统的财务评价体系,还必须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机制,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财务评价体系和财务分析机制正好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子系统。因此,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证监部门就必须利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全面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既要利用财务评价系统给经营者的业绩做出客观评价,也要利用财务预警系统监测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监督上市公司增强风险意识,采取对付或化解风险的措施。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其根源是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必将导致周期性的财务危机——潜伏、发作、恶化,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因此,随着旧理财模式向新理财理念的转变,企业理财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强,以权衡理论、成本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为代表的现代财务理论又成为当今财务预警理论的重要来源。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这也符合构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成本效益原则——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的成本,保证该系统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在公司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及时、真实、完整、可比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企业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则提供同行业、国家宏观甚至全球的相关外部信息,有了这两者的有力支持,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才能更早更有效地发现财务危机的蛛丝马迹,防患于未然。因此,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有效运行的两大技术支撑系统。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以前的研究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下分为组织机制、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对每个机制的运行都作了较为合理的阐述,但忽略了财务危机潜伏、发作、恶化的逻辑过程,仅将这些机制罗列出来,没有体现组织的行为人角色,同时没有注意到后面三项职能机制的先后逻辑关系。因此,笔者根据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必定引起财务危机的周期性这一原理,注意到财务危机可以分为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针对不同的财务危机阶段,应该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潜伏期要注意财务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发作期要准确分析财务指标数据,利用模型预测危机发作的可能性,提前做好防治工作;恶化期要迅速启动危机管理专门小组,及时化解财务危机。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4.1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些资料包括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外部相关市场、行业数据,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要不断更新,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这一阶段的信息处理要做到与管理信息系统相辅相成。一方面,管理信息系统为预警系统提供数据接口,在预警系统与企业各个子系统之间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进行数据传递与共享能从相对开放的信息资源库中及时获取完整、准确的企业经营数据。这自然要求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必不可少地配备信息专业人员及软、硬件设备, 及相应的技术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预警信息迅速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4.2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相应的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高效的财务危机分析机制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通过财务危机分析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影响财务危机分析的一般有两个因素:预警指标和临界点。预警指标是用于预测财务危机的财务指标,也就是能够有效识别财务状况恶化迹象的财务指标;临界点是指控制预警指标的特殊值,一旦测评指标超过该值,就应该实施应急的计划。

这一阶段的预警分析要建立一种科学的分析诊断机制。面对财务层面的危机信号,应探寻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真实根源,或是由于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是由于对竞争应对不当及功能乏力,或是销售质量的下降、自身管理薄弱。

4.3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反应迅速的危机管理机制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有效性的保证。财务危机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措施、风险补救和改进方案,旨在避免、减少危机的危害,直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这一阶段的危机管理要加强对财务危机的处理。当财务危机已经恶化时,企业领导人和财务人员不能胆怯、畏缩,应该迎难而上,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困难,摆脱困境,及时分析产生危机的直接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财务诊断,全力扭转财务局面。首先,制定短期行动方案。其要点为降低现金需求与极大化资金来源,例如:处分不良债权与加速回收应收账款;处分存货,包括制成品与原料、零部件;处分闲置资产,出租或出售无用的资产;收回对外投资等。其次,寻求过渡时期的资产支援。分析问题之所在,主动说明目前的问题以及将如何解决,征得债权人、供应商、股东等的支持,共渡难关。最后,拟定重整方案及实施时间表。重新检讨其企业的策略方案与目标, 吸取教训, 制定重整方案。其做法为:调整组织结构;更换负责人;更换高级领导团队;创建企业文化;实施员工激励计划;改善生产程序;改善行销方式等。

4.4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构成员由企业经营者及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经营管理经验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并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该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独立开展工作,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只对企业最高管理层负责。在建立财务预警组织机构时,需要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前提,确保财务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

这个组织必须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它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应该有一个日常组织和一个特设组织:前者负责财务危机各阶段的日常事务,如危机潜伏期财务信息的收集与传递、危机发作期财务的指标和模型的分析、危机恶化期财务管理方案的实施;后者是针对财务恶化期而特设的,专门负责财务危机处理全过程,以果断、迅速、准确、有效的化解危机。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e i altman. corporate financial distress and bankruptcy[m].new york:wiley,2000.

[2]stephen a ross. 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警务化管理论文篇8

(上海农工商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摘 要:各种财务风险的存在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阻碍企业价值创造、使企业遭受损失,甚至破产倒闭。有效的财务预警能及时监测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前,管理层就能清醒地意识到可能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并争取足够的时间来分析、规避、转移或者降低风险,使企业免于危机。因此如何高效地发挥财务预警的功能,对企业财务风险实时监测,及时预告、分析和揭示财务危机,建立一套高效率的、敏感度高的、可操作性强的财务预警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迫切需要,也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财务预警的意义和功能,针对当前财务预警管理的现状及缺陷,提出了完善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的建议和举措。

关键词 :财务预警 现状 管理 建议和举措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184-02

收稿日期:2015-03-20

作者简介:董琳(1977-)女,上海人,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引言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财务状况产生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在一定范围和时间所取得的财务成果和预期的经营目标偏差,从而形成使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财务预警就是利用数据化管理方法,借助对企业财务数据以及非财务资料的分析,及时发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隐藏的问题,揭示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危机,并预先通知企业的管理层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而分析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原因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所隐藏的问题,以便提前进行防范,尽早的采取对策和措施,预防危机发生,使风险降低到最小化的一种财务分析的系统。加强企业财务预警管理对于帮助企业管理层科学决策、加强企业的风险防控、降低企业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财务预警理论及其意义

(一)财务预警理论

所谓企业财务预警,即财务失败预警,是指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 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而且,作为企业经营预警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也可为企业纠正经营方向、改进经营决策和有效配置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二)财务预警的意义

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地财务预警可以当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预先发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做准备或者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有效地财务预警也可以在财务危机征兆出现时,预告并及时寻找导致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制定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严重的财务危机真正爆发;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还可以及时回避现存的财务危机,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缘由、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弥补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漏洞或缺陷,完善财务失败预警系统,从而既提供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更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总之,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强化财务管理、避免财务失败和破产,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现状

目前企业财务预警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相对滞后,存在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影响了财务预警的效果,因此对于财务预警管理的研究是很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风险管理的水平与经济的发展进程不相匹配

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跟不上变化多端的经济环境的要求。大多数企业缺乏风险管理体系,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人员不专业、管理基础不完。另外,风险管理缺乏对市场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反映滞后,财务预警管理完全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不能发挥较好的预测作用。

(二)财务预警意识淡薄

部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企业管理层缺乏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忽视甚至阻挠财务预警管理建设,只顾眼前利益,不能彻底理解财务预警的内涵和意义,对产生的财务风险丧失应有的控制力。由于对财务风险的预警意识的薄弱,绝大部分企业未建立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财务预警管理体系,更无从谈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三)财务预警方法、标准、指标不适应发展,决策缺乏科学性

多数的财务预警管理只是照搬国外的预警理论,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机械地将财务数据代入现有的预警模型,根据结果简单地得出结论,忽略了经济环境、准则变化的影响,这样检测出的预警结果的准确性还是有待考证的。而采用的标准也相对单一,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问题,没有区别行业、区别企业灵活选取相适应的指标。但是实际上,行业特征、企业特点不同,财务危机的影响因素也不会相同,同样的指标所揭示的信息也不会相同,预警效果的差异就会很大。另外,在指标的选取上仅仅靠定量化的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无法全面、综合的揭示企业暗藏的风险。依据这样的预警信息所作出的决策缺乏了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反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财务预警灵敏性差、时效性差且缺乏动态监测。

财务预警的指标多数依赖财务报表数据,而这些财务数据往往不能实时敏感的反应财务状况的危险程度,也没有对应风险进行分析。也就是说预警信息就反映了一个结果,对风险产生的过程和原因,没有充分、深刻的研究,即使诊断出企业的隐患,也不利于及时提出应对的防范措施。并且,财务报表数据通常在当期结束才会公布,很多企业更是采用年报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间上非常滞后,就预警而言早已失去了时效性,根本没有发挥预报风险的功效。再有,仅在一个时点做预警分析,这只是一种静态分析,而要真正发挥有效的警示作用,应该进行动态分析,即长期、动态地进行监测。

三、加强财务预警管理的建议和举措

准确的财务预警能指导财务决策,使之更加科学化,能让企业按期收回投资,获得预期甚至更大的收益。对现阶段财务预警管理存在很多不足的情况,以知识和理论为依托,结合行业特征和企业特点,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相符合的财务预警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一)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财务预警管理体系

借鉴国外成熟的财务预警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特点,加强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财务预警管理管理体系。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构建、发展相匹配的财务预警管理系统,合理设置部门,配备专业人才。

(二)强化财务预警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强化财务预警意识,建立具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财务团队,是财务预警管理有效运行的前提。在企业内部,应全面强化预警观念,使预警管理意识根深蒂固,提高防范意识。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更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对发现的问题充分重视、分析原因、合理建议,并将财务预警与风险责任相结合,设立考核评估机制,奖惩分明。同时,形成各部门的联动,将财务预警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流程和环节。

(三)设立恰当的财务预警指标,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模型

结合企业实际、行业状况、外部环境等,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顺应企业要求的切实有效的预警模型,并在实际运行中定期对其有效性和精确性进行评价,检验系统的理论基础,不断进行修正和更新,使其适应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要求,保持高度的有效性。恰当的选取财务定量指标,把体现企业债务风险、投资风险、运营质量及现金流风险、盈利能力、发展潜力的指标植入财务软件系统,进行实时计算、实时分析、实时监测。注重引入现金流量指标,密切关注企业的资金流问题。同时,引入非财务指标,如企业战略、营销策略、信用等定性指标。定量分析往往灵活性比较差,而定性分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也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凭借的是丰富的经验和非财务因素,有时反而比较可靠和有效。总之,定量与定性结合分析,完整的反应公司的各个维度,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

(四)加强财务预警系统动态监测,强化系统运维

在日常工作中,应提高财务与预警系统的动态功能,加强系统运维。注重对过程和原因的监测和分析,动静结合,及时更新数据,调整指标和临界值,修正预警系统,确保预警系统不断的健全和完善,提高预警准确性。同时,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确保财务预警系统运行的环境结构合理、程序恰当、职责分明。

结束语

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企业财务预警管理体系,从财务业绩、成长能力、企业战略等多个维度,实时监测,让财务预警真正的成为企业运行的“雷达”,发挥有效的作用,最终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魏新源,企业财务预警及管理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12期.

[2] 黄苏华,浅议企业财务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J],《现代商业》,2013年12期.

推荐期刊
  • 精武
    刊号:23-1016/G8
    级别:省级期刊
  • 北京水务
    刊号:11-5445/TV
    级别:省级期刊
  • 北京物价
    刊号:11-2881/F
    级别:省级期刊
  • 武警医学
    刊号:11-3002/R
    级别:统计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