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注射室护士总结8篇

时间:2022-07-28 18:09:06

注射室护士总结

注射室护士总结篇1

【关键词】 门诊注射室护理;关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而且更需要关怀。医院开展门诊注射室护理必将深受广大病人的欢迎,这不仅符合医疗护理需求不断增长的客观形势,同时更代表了护理学科改革发展的趋势。然而门诊注射室护理如何向纵深发展,引起了护理界的广泛关注,我们认为,变革护理的基本行为,善于与病人沟通,给予病人关怀,是将门诊注射室护理落实到病人身上,让病人受益,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本文临床门诊注射室护理的深化,让患者得到关怀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深化门诊注射室护理与关怀

门诊注射室护理的核心是:护理工作首先要尊重人、关爱人,如果抽掉这个现代关怀核心.门诊注射室护理则是一种形式,无法达到优质护理效果,进而阻滞了门诊注射室护理向纵深发展。如果把以人为本为目的,以人为依归的门诊注射室护理比作是一棵优良树种,那么,关怀则是这棵理想树种生长、壮大、结果的土壤和养分。

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有效的关怀能增强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病人在门诊注射室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在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中,要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护士必须注重对病人的关怀,主要表现在护士善于从不同病人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他们的需要、痛苦和渴望,并不遗余力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小事,如心梗病人在静滴氯化钾过程中,由于氯化钾对血管的刺激引起疼痛,而护士对其不管不问,病人则会牢骚满腹,表示极度不满,而另一种方式则是责任护士在穿刺针上方皮肤处轻轻抚摸一下,病人的疼痛就感觉减轻了,一连几天责任护士都给予同样的关怀就能使病人情绪稳定地接受治疗、护理,安全地度过危险期,病人及家属都感到非常高兴和满意。

2 关怀的层次

2.1 营造微笑气氛

医院的病房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性、人情味的、以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环境,病房环境的设计和设施布置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舒适和方便,推行鲜花服务,对每位住院病人献上一只鲜花和满脸笑容.祝愿他们早日康复,这样既消除病人的陌生感、恐惧感和孤独感,同时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护患沟通交流环境。

2.2 将现代礼仪融入护理行为中

为树立护士良好的职业形象。对护理人员应进行礼仪爱心教育,进行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上岗礼仪、交接班规范等严格训练、并将这些行为融入各项护理工作中,纳入护理质控标准.使护土的形象工程、爱心意识得到强化,护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并能使全院护士的精神面麓焕然一新。护士们的规范化操作,优雅举止,良好的语言修养,则能受到病人的普遍好评。

2.3 注意与病人的沟通交流

与病人的交流沟通是门诊注射室护理的基奉 为,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全过程,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善于与病人沟通交渣能较好地解决病人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需求,减少护理纠纷,拉近护患距离,使护士及病人都处在较好的环境中工作和治疗,负责与病人沟通的护士,应要求护理业务精湛,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交流沟通技巧的高年资、高职称的护士担任,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每天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因不同疾病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指导其自我凋适对病人进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接受病人及家属的咨询,征求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 门诊注射室护理效果

3.1 全面满足病人的需求:高超护理技术与关怀的完美结合足门诊注射室护理不断深化的体现,关怀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照顾,真正满足了病人的需求,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病人对护理的工作更放心。

3.2 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深化门诊注射室护理,良好的仪表和行为规范,善于与病人沟通交流,且使病人与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爱护,促进护患间的理解,使病人对医院的医疗、护理、收费、检查等放心。使病员真正体现到百姓放心医院,且使护理纠纷和病人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临床诊疗工作中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是除了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更重要的是护理工作,现代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护理工作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相比之下,门诊注射室护理的深化和提高对患者的关怀的质和量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贾关华。浅谈医院综合管理[J]。中华当代医药 2004,2(10):50-51.

[3] 冉平.医院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4,1:10一11.

注射室护士总结篇2

关键词:双人核对制度 门诊注射差错 门诊注射流程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32-01

医院的门诊注射室是一个患者十分集中,患者的周转比较快,涉及病情面比较广,工作量比较大,工作程序比较繁杂,工作人员更换比较频繁的医院科室,也是医院出现差错事故的高发科室[1]。为了可以更好的杜绝发生门诊注射差错事故,本院对门诊注射的全过程制定双人核对制度,并形成门诊注射流水线的程序进行详细的规定,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双人核对制度执行前3个月和执行后3个月的时间内,门诊注射的所有临床注射情况资料,对门诊注射中出现的各类差错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

1.2 方法。要设立一个专门进行收药、查对的窗口当第一名护士接到患者递过来的病历和药物时,第一护士要先查对患者的病历和药物以及填输液记录卡等资料,然后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等基本情况,安排患者对号入座的指定位置或者进入观察室等候进行注射[2]。如果出现医嘱的内容有误或者含糊不清的情况,第一护士应该及时向医生询问并提出质疑,明白或者得到医生的更正补充后再继续执行。检查药品性状和有效期以及总剂量等信息与输液的天数是否相一直,如果出现不符的情况第一护士要及时与药房取得联系,进行调换,如果同时进行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同时的注射是,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要让患者到皮试窗口先做皮试,已做过敏试验的患者进行连续注射的,要询问上次使用易过敏的药物时间是否超过了二十四小时,特别是当使用青霉素类药物超过了二十四小时或者青霉素类药物更换其他新批号的时候,需要让患者重新做过敏试验[3]。对药物的配制到注射有第二名护士负责,第二名护士当接过第一位护士已经查对后的患者病历以及药物时,要进行第二次的详细查对,按患者的病历内容把患者的药物名称抄写到属于患者的液体瓶或者袋上,并且填写好输液记录卡,使用塑料板将患者的输液记录卡夹好,按照医嘱,使用药物的性质,以及患者的病情等基本情况,配制好药物,并在输液记录卡上标写好患者的序号,然后推着治疗车到患者的跟前进行注射,注射完毕后,观察患者的注射情况,没有问题后离开。

2 结果

在双人核对制度执行前3个月门诊注射室的注射差错为0.012%,执行后3个月的时间内门诊注射室的注射差错为0%。

3 体会

在门诊进行发药和注射时,如果患者提出疑问,要及时的进行检查,经核对无误后再执行。在输液瓶内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使用的药名和剂量,并留下使用过的安瓿,经另一名护士核对好后方可使用[3]。要严格的执行双人核对制度。本文在双人核对制度执行前3个月门诊注射室的注射差错为0.012%,执行后3个月的时间内门诊注射室的注射差错为0%。如果在门诊注射时出现加错药物,给患者打错针,以及输液瓶出现裂纹或者输液的液体内有一些异物,需要做皮试的药物,没有做皮试或者超过二十四小时的没有重新再次做皮试就对患者进行用药的,不正确的执行医嘱等行为,都是违反双人核对制度的行为,均是不认真执行的执行双人核查流程的原因造成的。所以可见,双人核查制度的遵守在门诊注射的工作中的重要性。要通过教育不断的提高门诊注射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随着医院医疗体制的改革推进,本院会定期的组织门诊注射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来正确的认识和对待门诊注射差错事故,结合实际门诊注射差错的事例进行分析,总结临床的经验教训,以引起门诊注射人员的高度重视。让门诊注射人员人员熟练的掌握门诊注射操作技术以及专业性知识,及时的补充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加强门诊注射人员的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规范门诊注射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端正其工作态度,要做到在工作时的一丝不苟,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服务。总之,门诊注射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双人核对制度进行正确的门诊注射操作,规范服务,排除可能引起门诊注射差错的事故隐患,有效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袁碧,区正红,余昭兰,双人核对制度在预防门诊注射差错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1):54—55

[2] 刘耐荣,双人核对输液法降低儿科病房输液差错发生率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21):3559—3560

注射室护士总结篇3

关键词:门诊注射室 护理干预 心理变化 技术水平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88-01

门诊注射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是最能体现医院护理水平的一个部门,护士的护理水平以及病人的心理变化对于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分析对在门诊注射室进行治疗的病人心理造成影响的因素,对2012年8月到9月在医院门诊注射室进行治疗的274名病人进行调查研究,观察分析他们的心理变化,通过对话了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保持最佳的治疗状态,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方法与结果

1.1 资料。选取在2012年8月到9月两个月时间,在医院门诊注射室进行治疗的274名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士174例,女士100例,年龄从8-69岁不等。

1.2 方法。通过观察、询问的方法,对病人在治疗期间是否产生心理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进行调查。观察病人在治疗期间的状态,看病人是否出现紧张、焦虑等不安的状况,通过与病人对话询问分析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这种变化。

1.3 结果。通过分析总结可以发现,274名患者当中有180名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变化。其中有124名患者是由于本身就害怕注射,出现恐惧心理属于条件反射;有46名患者是担心护士的技术水平,怕护士操作不当对自己造成伤害;有10例患者是对所注射的药物不放心,担心会引起不良的反应。同时,通过调查可以发现,78%的病人认为在门诊注射室护士的业务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而22%的患者认为护士的交流能力比其它的都重要。

2 讨论

通过上述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门诊注射室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对药物以及注射的恐惧、护士的操作水平以及沟通能力等。门诊注射室的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护理干预,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

2.1 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通过上述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的病人认为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影响心理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假如护理人员在做准备工作时,不认真、不熟练,患者心理就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当进行注射时由于害怕就不能很好的配合,影响治疗的效果。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注意对病人的态度,严禁将情绪带到工作当中来,将病人放在第一位,加强对各项护理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术。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严格遵守规章规程。

2.2 通过语言沟通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当病人进入门诊注射室时或多或少的都会带有一定的紧张情绪,而语言是沟通患者与护理人员的桥梁,护理人员通过一定的话语引导,能够让患者放下心中恐惧的包袱,与护理人员进行积极的配合,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而在与病人交谈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性格特点,选择最佳的方式,围绕病人的病情有目的性的进行交谈,让病人的心理状态向好的方向发展。通过安慰以及鼓励的方式,使患者抛弃心中的恐惧,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2.3 通过非语言沟通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除语言沟通外,非语言沟通对于病人的心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医院的治疗时,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够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让病人能够放下心中的包袱,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护理人员要加强与病人之间的非语言沟通,通过微笑、眼神等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将一种轻松的心情传递给患者,减轻患者因紧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使病人能够与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

3 结语

患者的心理变化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医院门诊注射室中同样如此。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病人在注射治疗过程中,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变化,护理人员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通过语言或者是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及时的进行护理干预,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治疗,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切实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术和操作步骤,加强与患者的语言沟通,与患者之间进行一些非语言的沟通交流,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取得最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黄平华.门诊注射室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变化的影响[J].中国,2011,27:270-271.

[2] 李翠芳,徐燕琼,胡雪琴,黄仲甜.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注射患者心理及情绪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4:132-133.

[3] 曹佩,王丽红,喻启玲,张淑霞.门诊注射室病员心理变化及护理干预[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04:257-273.

注射室护士总结篇4

【关键词】注射室护士;新毕业护士;带班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22-02

1 入科教育

1.1首先护士长向新毕业护士介绍科室的同事和周围环境,如更衣室、洗手间、茶水间等功能室的位置,消除陌生感,并给予配备必要的钥匙和个人私用储物柜,增加归属感,使其更快地熟悉科室环境和适应本科工作。做好岗前培训,清楚解释医院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仪表、仪容着装要求,交待工作的注意事项、要求。选择具有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刻苦好学、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和蔼且有耐性的年资长、职称高的护士带班。

1.2带班护士首先向新毕业护士介绍科室布局,工作流程、方式、要求,各班的工作时间、职责,交接班的内容,各物品摆放,污物处理,器械、仪器的使用保管,水电开关位置,使新毕业护士对本科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以便于日后的带班工作。

2 服务意识教育

随着社会进步,患者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带班护士应让新毕业护士熟悉我院患者就诊、交费、检查、治疗处理的流程和了解门诊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使新毕业护士可以向患者作出正确的指示和做好健康教育。带班护士首先是培养新毕业护士的服务态度,逐渐从微笑服务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服务,说话有技巧、沟通有艺术等,杜绝不必要的投诉和护理纠纷。例如:主动为病人倒一杯水、递一块纸巾、治疗过程中多一些问候、病人离开时送一句祝福等,让病人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提高满意度。其实带班护士一些细微的动作直接影响新毕业护士在以后的工作态度,培养新毕业护士拥有更强的服务意识、细密的心思,可以更周全地照顾病人的需求。

3 安全教育

带班护士在平时工作中需加强新毕业护士医疗安全和护理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避免发生医疗差错事故。

3.1加强落实查对制度,备药时应检查药物质量、有效期等,配药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安全用药原则,药物剂量、用法是否有错误。目前电脑网络系统普遍应用于临床,在工作中会遇到医生输错医嘱,药房的工作人员没发现,导致错误发药的现象,这就需要培养新毕业护士具有谨独精神和广泛的医药知识,严格把关,避免差错事故发生。规范新毕业护士为病人注药前除了做好理论上所说的三查七对外,还应查对患者的年龄、诊疗卡号是否与注射单上的年龄、诊疗卡号相同,避免发生同名同姓的病人打错针的现象。并且在用药前应查病历和问病史、用药史、过敏史、用餐史,例如:肌注复方氨基比林前,必须询问患儿是否有蚕豆病;中老年病人滴注葡萄糖时基于安全考虑,最好能够询问病人是否有糖尿病;需皮试后才能使用的药物,皮试后常规在病历上记录药品批号、皮试时间、执行者签名,且字迹清晰,方便以后用药查对;遇到不懂之处或者病人有疑问时,应及时询问同事或医生,弄清楚后才执行,避免差错事故发生。

3.2 带班护士应重视新毕业护士消毒隔离制度能理论联系实际,教会消毒液配制、浓度监测、紫外线灯使用,加强无菌观念培养,规范无菌操作,规范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做好个人防护,落实保护性措施防职业暴露。例如:为病人静脉穿刺时,使用的止血带严格实行一人一管一用一消毒原则;处理完病人后,立即用消毒液擦手;操作完成后,能习惯性地将医疗废物分类放置处理等。

3.3带班护士在平时工作中,可以根据患者使用的药物性质有针对性地向新毕业护士灌输用药安全方面的知识。输液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输液针头,我院考虑到输液安全,建议1岁以下小儿常规使用5号输液针头、其余患者使用5.5号输液针头,以免在输液过程中患者自行调节滴速,从而发生危险。在静滴氨茶碱、氯化钾、钙剂、倍他司汀、间苯三酚、阿奇霉素等副反应较多的药物、年老体弱和婴幼儿患者输液时,滴速应慢,每分钟不能超过40滴。但静滴甘露醇时,则应选择8号以上输液针头,且应把滴速调至每分钟125滴,以保证疗效。穿刺后告知患者不能擅自调节滴速、离开输液室,并着重巡视,加强病情观察,重点交班。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禁忌等,如遇到患者询问时,可以正确解答,增加患者信任感,如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未满18岁人群,癫痫史者、精神病患者慎用,使用前应详细询问清楚,以免造成严重后果。用药前应告知患者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会出现的反应,必要时交待注意事项,例如:静滴阿奇霉素时会出现腹痛、恶心、针眼刺痛等不适,最好不要空腹滴注,减慢滴速可缓解症状;静滴左氧氟沙星针、氧氟沙星针时,可沿输液静脉走向皮肤出现条索状红斑、感觉有少许痒,如没有伴随其他不适,则不必惊慌,此乃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拨针后会慢慢消散;静滴甲硝唑针和克林霉素针会出现口苦现象,嘱患者多饮水、含服话梅可减轻不适,2至3小时后自觉症状消失;使用654-2针、阿托品针后,会面红、口干、心跳稍快等症状,即使饮水也不能缓解,大约用药后2至3小时症状会消失;肌注退热药后应多饮温开水;肌注苯海拉明针、异丙嗪针等会出现疲困、嗜睡,应避免高空作业、驾驶车辆;育龄期使用利巴韦林等易致胎儿畸形的药物时,要告知至少3个月内避免怀孕,最好半年后才孕育小孩等。预防性地把这些药物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告诉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轻出现药物反应时的恐惧心理,使患者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

3.4,带班护士应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引渡新毕业护士独立交接班。接班时应细心观察病区环境是否整洁、安全,认真清点急救物品、药品、检查设备仪器的性能,点清押金、体温计、冰袋、车床、枕头、被单的数量,认真听清交班者交待的病情、未执行完的医嘱、特殊事件等,有疑问之处弄清楚,并认真巡视病人,注意特殊病人做好床边交班。交班前本班工作做清、卫生搞清、特殊性治疗及病情变化病人的记录写清,写好交班记录。能全面、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向接班者表达清楚病人病情、治疗、特殊处理,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有效性。

4 业务技术教育

4.1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带班护士制定计划,设定目标,对新毕业护士实行循序渐进地由易到难的操作训练。重视正规操作训练,不能因忙、贪方便而简化程序,避免形成不良的工作习惯。科室可以通过业务学习、操作示范、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掌握无痛注射技术、准确判断皮试结果等。刚开始静脉穿刺训练应选择合作的、血管较粗、易于穿刺成功的成年患者。成年患者的静脉穿刺技术熟练后,多选择不合作、血管较细、穿刺后要用夹板固定的幼儿进行静脉穿刺,刚开始时带班护士可从旁协助新毕业护士进行操作,穿刺成功后指导固定技巧。待幼儿的静脉穿刺技术也较熟练后,增加婴儿的静脉穿刺操作锻炼,尤其是头皮静脉穿刺操作锻炼及穿刺成功后的固定方法。带班护士多向新毕业护士分析在实践过程中穿刺失败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指导患者及患者家属配合操作的技巧、减轻穿刺疼痛的小窍门、穿刺部位的选择、尤其是老年患者和血管硬化患者血管的选择和穿刺技巧等,新毕业护士应不断总结经验,平时留心观察。准确选择肌肉注射部位,手法正确。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旧针眼处、淤血及血肿部位注射,长期作肌肉注射的患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药物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立即注射。注射前,排尽空气。进针后,必须先抽有无回血,无回血方可推注药液。掌握“二快一慢”无痛注射技巧,注射后观察药物反应,交待注意事项。着重训练婴幼儿的肌肉注射操作,不宜选用后臀注射,可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小儿臀部肌肉不发达,定位不当易伤及血管及神经,部位是食指尖与中指尖分别置髂前上棘与髂嵴下缘处所构成的三角区内,注射前应指导家长固定好患儿,注射时近距离垂直进针,推注药液稍快,防小儿扭动折断针头。“惧针”心理者在注射前摆正,最好躺在床上进行,做好解释工作,注射时分散注意力,缓慢推注药物,减少疼痛,防止晕针发生。血友病、浮肿病人 肌注后应延长按压穿刺部位时间。认真配制好各种皮试药液,浓度准确、规范保存环境和使用时间,准确判断皮试结果,讲解有关导致假阳性、假阴性的因素。例如:注入药物剂量不足0.1ml,注入过深,药液外渗,使用激素或抗组织胺类药物等均可造成假阴性。皮试液配制不标准,针刺过浅,注入药量过多,患者对刺激的高度敏感,患者处于体质衰弱、空腹、疲劳、有药疹等特异的生理病理状态,皮肤消毒时对酒精过敏,注射部位衣物摩擦用手按捏,缺乏对照手段,患者的心理因素,医护人员怕担责任放宽阳性的标准、时间等原因均可造成假阳性。对于可疑的阳性或者判断意见不一致时,可用生理盐水在对侧手臂做空白对照观察实验。若确定阳性时必须有两名以上执业护士判断,并在病历上用红色签字笔注明并双签名。重视患者自觉症状的反应:如患者感到针眼发痒或有其他症状时,应定为阳性,但也要排除患者的心理因素。带班护士应禁止新毕业护士单独进行药物过敏试验操作,带班护士可在旁指导新毕业护士完成操作,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4.2平时工作应注重能力的培训,体现在特殊事件、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带班护士应重视新毕业护士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新毕业护士熟练掌握医院制订的各种风险的应急预案措施,当遇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药物反应、输液反应、过敏反应、晕针、低血糖反应,或工作过程中发生投诉纠纷、护理不良事件时,能够及时调整心态,从“愣住了”迅速转变到积极应变、根据情况必要时报告上级、处理后做好登记和按要求写好护理记录是需要新毕业护士在临床上刻意去锻炼,刻意去观察别人在遇到相似事件时的处理方式才能慢慢培养出来的。对于在工作中发生的任何情况,带班护士应指导新毕业护士如何处理并完成相关记录,多组织大家共同交流讨论,分析应急处理的成功和失败例子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危机意识,使新毕业护士懂得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保护好患者和自己,避免出现法律纠纷。逐渐培养新毕业护士具有考虑问题周全、遇事处变不惊、动作利落,果断冷静的素质,不仅表现在发现问题及时正确处理,更应该反映在一定的预见能力上。护理工作中的应急应变能力是建立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仔细的观察、正确的判断、自信的处理上,如何能提高新毕业护士的的应变能力,关键是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熟悉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具有熟练掌握抢救仪器设备操作、抢救药品使用和注意事项的能力,具有丰富的经验。

5 管理教育

带班护士完成一级护理质量管理,做好专责护理和个案管理,把握关键环节的工作重点,使质控常规化职责化,并参与二级护理质量管理,监控核心制度的执行,落实质量持续改进。培训新毕业护士积极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活动,认真执行护理核心制度、遵守护理技术规范和工作指引,确保患者安全。新毕业护士了解护理质控的内容,参与落实科室环境安全和卫生监督管理,做好消毒隔隔离和指导和监督卫生员搞好卫生,遇到输液患者较多,场面混乱时应对患者做好指引,懂得疏导分流处理好患者,熟悉科室物资请领、设施设备保管保养,协调科室工作。

注射室护士总结篇5

【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注射室病人就诊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病人的满意度情况,为提高门诊注射室病人就诊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注射室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就诊的68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注射室的病人对服务态度、环境卫生、健康宣传程度的满意度较高,对输液等待时间、护士穿刺技术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3.4±0.6)和(3.6±0.4)。女性患者的就诊满意度显著低于男性,复诊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初次就诊的患者,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其满意度较低。结论:

【关键词】门诊注射室;病人;满意度;护理;医院

门诊注射室是医院的门户和窗口,门诊注射时的工作好坏,病人的就诊满意度高低,与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密切相关[1]。为了解门诊注射室病人的满意度情况,提高病人就诊满意度,我们对我院门诊注射室的病人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注射室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就诊的68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并排除年龄过小、语言障碍,无法回答问题的患者。男性372人,女性308人。年龄14-87岁,平均年龄(39.1±14.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3人,高中或中专265人,大专198人,本科及以上144人。首次就诊的有287人,复诊的有393人。

1.2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门诊注射室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共6项,包括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输液等待时间、护士穿刺技术、输液时护理人员巡视、健康教育和健康宣传、输液室环境卫生情况,每个问题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方法,即将各项满意度评价指标分为非常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比较满意、非常满意这5个等级,将5个等级依次评分为1,2,3,4,5分。累计发放问卷680份,排除资料填写不全的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659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1.3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均数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多组均数进行比较。P

2结果

2.1门诊注射室的病人满意度情况:门诊注射室的病人对服务态度、环境卫生、健康宣传程度的满意度较高,均在4.8分以上。患者对输液等待时间、护士穿刺技术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3.4±0.6)和(3.6±0.4)。见表1。

2.2不同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由表2可知,女性患者的就诊满意度显著低于男性(P

3讨论

3.1实行弹性排班,提高病人满意度:病人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医院质量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2],本研究对门诊注射室病人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输液等待时间感到最不满意。注射室是门诊就诊的最后环节,患者在整个就诊过程中感受到不满,如感到等待时间过长,逐渐累积起来,就容易产生烦躁的心态,产生护患矛盾[3]。因此我们调整输液时的布局,将输液区分为成人输液区和儿童输液区,并增加输液椅的数量。针对每天上午治疗人数较多的现状,我们实行弹性排班制,在每天高峰时期确保安排足够的人数,确保工作持续井然有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以免患者因此引起不满[4]。

3.2 输液叫号制,改善输液室次序:门诊注射室患者人数较多,不乏同名同姓或同音姓名的患者,在环境比较吵杂时,患者可能听错名字,如护理人员不注意核对患者名字,就有可能用错药物。药物品种繁多,同一种药物有商品名、化学名等,若不仔细核对药名,也有可能引起用药错误。我们引入注射室加号制度,由接诊护士给患者发放唯一的输液号,患者得到输液号后在输液椅上休息等候。轮到患者输液时由输液护士叫号,仔细核查药方、姓名、年龄,发现处方有问题应及时处理。

3.3提高护理技术,避免护患纠纷:门诊注射室的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工作量大,工作琐碎繁杂,护理人员在过度劳累的情况下精神紧张,因此注射室发生护理差错的可能性较[5]。本研究结果中,患者对部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不满意,希望进针能够一次性成功。我们发现一次性进针不成功的护理人员多为年轻护士,经验缺乏,遇到儿童静脉较细,穿刺难度较大的情况时容易紧张,缺乏自信。因此我们首先要求年轻护士加强业务技术练习,提高一次性进针的成功率。其次在排班上注意老中青护士的协调安排,由年老的护理人员带年轻人,帮助年轻的护理人员增加自信心和技术。当连续两次穿刺不成功时,应更换护理人员,以避免引起护患纠纷。本研究发现,女性患者相对于男性患者更容易表示不满的情绪,经分析发现,女性患者对护理细节更为重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对环境清洁的要求等均较高,而有时候无法得到满足,故产生不满的情绪。尤其是女性家长带小孩来输液时,当小孩感到疼痛而哭喊时,家长就更容易产生急躁的心理,责怪护理人员技术不精,若护理人员与之争辩,则更容易造成护患矛盾。因此我们在对待所有患者时都必须有“三心”,即耐心、关心、爱心,要充分理解患者的难处,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任何问题,不与患者争嘴,对小孩输液应努力做到一针成功,避免过多次数扎针引起家长的不满。

3.4注意健康教育,加强护患沟通:有的护理人员主动性不够,只注意完成工作,忽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不能满足患者的迫切需求。患者大多对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不熟悉,当他向护理人员询问得不到及时准确的答复,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就可能引发纠纷。我们改进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口头交流、宣传画、宣传手册、电视视频示教等多种方式宣传注射室的注意事项,使健康教育的内容落实于实处。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要求患者输液时切忌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告知患者擅自离开输液室的安全隐患。我们发现,首次就诊的患者其满意度显著偏低,这与首次就诊的患者对我们医院门诊输液的流程不清楚有关。初诊患者往往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及时的输液,在劳累之后就更容易产生不耐烦、易怒等情绪,责怪医护人员管理不善[6]。因此建议可安排专人在前台负责病人的协调引领,尤其对于新来门诊输液的患者,由引导员亲自指引其完成缴费、取药、输液等手续,并将输液室操作流程及各科室的标牌置于醒目的位置,以免患者明确下一步做什么,让患者感到安心、放心,提升护理服务质量,赢得患者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总之,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病人对输液室的满意度状况,从中发现了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对提高门诊注射室的病人就诊满意度,减少护理工作差错,减少护患纠纷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董爱珠.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9):710.

[2] 谷波,成翼娟,张骏.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研制[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0):17-19.

[3] 陈雪飞.多部门合作提高门急诊输液室护士岗位满意度[J].黑龙江医药,2009,22(5):773-774.

[4] 敖瑞兰,蒋小芳,谢菊香.对门诊输液室座位进行编号的体会[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1):3329-3330.

[5] 闫洪凤,孔杰,崔化英,等.呼唤应答法减少护理查对工作中差错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584.

[6] 文美月,黄玉娟.门诊患者对急诊注射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2):311-313.

注射室护士总结篇6

【关键词】 职业风险;防护措施;手术室

手术室是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手术室护士因其工作的特殊环境,易被环境中的各种辐射、噪声、空气污染、化学制剂、锐器刺伤、生物感染等而使身心受到伤害,结合我院手术室的实际情况,通过总结、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消除职业中的不利因素,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1 职业风险因素

1.1 化学因素

1.1.1 麻醉气体的危害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护士不良生育影响,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易引起流产等,同时手术期间麻醉废气可通过许多环节弥散到手术室的空气中,引起肝、肾损害。

1.1.2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 手术室物品的消毒经常使用如碘伏、甲醛、戊二、乙醇等易挥发性化学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皮肤、黏膜、有严重的不良影响,长期接触可导致过敏、神经性皮炎、职业性哮喘、结膜炎、肺水肿、头昏、心悸、胸闷、机体免疫力下降等。

1.2 感染因素 手术室护士经常接触到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护士手部有破损或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引起锐器损伤或术中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喷溅使皮肤、黏膜受到污染时,极易造成感染[1],最常见的是乙肝、艾滋病,它们的传染性极高,一次即可感染。

1.3 物理因素

1.3.1 噪声危害 手术室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麻醉机、电动吸引器、电刀、空调、电锯、患者的、器械的碰撞等,手术室护士每天要在50~65 dB的噪声中工作至少4~6 h,严重的噪声可高达80~90 dB,在这高噪音的环境中,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变化影响较大,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头痛、头晕、失眠、烦躁、听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影响着护士身心健康。

1.3.2 辐射的危害 高科技的医疗设备采用的激光、电离辐射及某些射线易导致人体损伤,如保护措施不当或少量多次接触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

1.4 心理疲劳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长时间站立工作姿势和腰腿部长期受力,易造成劳损和双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同时饮食和休息无规律性,易患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

2 防护措施

2.1 污染气体的防护 改善手术室空气环境,减少了手术间的空气污染和麻醉废气的污染,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麻醉机并定期检测,采用低流量禁闭式静吸复合麻醉[2],并建立良好的废气排放系统至室外,改善通风条件,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换气,改善手术室的空气质量,

2.2 化学消毒剂使用管理 接触化学消毒剂时,护士必须严格按照说明方法使用,必须戴上防护眼罩、手套、口罩,注意勿泼翻或溅入眼中,尽量避免吸入或直接接触,消毒液容器应加盖,同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2.3 意外损伤的防护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护士基本操作,术中传递手术刀、注射器等锐利物时用弯盘盛着递给手术医生,减少锐器用后处理的环节,不要徒手处理污染的针头和锐器等,对于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性患者尤其注意,与他们接触时应注意防护问题,如若不小心被意外伤害,应及时做好应急补救措施,并进行周期复查,在复查期间,不要献血及母乳喂养等,提高业务水平,减少意外损伤。

2.4 防噪音 手术室电器设备长期使用后绝缘物老化易导电,应给予定期维护或及时更换,对于电动吸引器、治疗车上的活动部件要经常上剂[3],在术间内做到四轻:说话轻、操作轻、走路轻、关门轻,要认识到噪音对人体的危害,使噪音降低到最低程度。

2.5 防辐射 在手术间内设置铅保护,护士排班安排要合理,尽量减少个人接受射线的机率和射线量。

2.6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防止身心疲劳,加强体育锻炼,睡眠充足,合理营养,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责任,增强护理风险意识,维护自身和患者的权利,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护士良好的心境,能有助于更好地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张师前.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护士进修杂志,2004,9(8):8.

注射室护士总结篇7

【关键词】职业损伤 手术室 护士 防护

职业损伤是近年来护理管理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各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增加了血液暴露引起的血源感染机会,尤其是近年来,新的化学药物和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因此,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非常重要,而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缝针、刀、剪等锐器及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麻醉废气、电刀电凝产生的烟雾、骨水泥异味、各种化学消毒剂异味排出、放射线等,使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之中,若执行各种护理操作不严加自身防护差,会造成职业损伤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2005年8月―2006年7月对我院30名护士进行了职业损伤原因调查分析,制定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到2006年8月―2007年7月又对5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效果统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05年8月―2006年7月对手术室工作的30名护士(含进修生、实习生)进行了调查,工作年限1~25年,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护士7人、进修生1人、实习护士11人。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对手术室工作的50名护士进行了调查,工作年限1~26年。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7人、护士3人、实习护生33人。

1.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职业损伤的原因、次数、损伤环节、程度,是否被污染的利器损伤,损伤后的处理程序,是否进行血液检测等问题。通过对2年共80名手术室护士的问卷调查,了解实施防护措施前后发生职业损伤情况,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80份,回收率100%。

2结果及原因分析

2.1损伤种类:针刺伤40人,占50%(其中被污染的针刺伤18人,占45%);安瓿割伤29人,占36.25%;化学消毒剂损伤2人,占2.5%;其他废气及放射线伤害9人(其中过敏性鼻炎4人;流产2人;婴儿面部小血管瘤2人;白细胞严重减少1人),占11.25%。

2.2工作年限与损伤次数的关系:5年之内工龄的护士占总人数的17.5%,损伤次数占总数的25%;10年以上工龄的护士占总人数的12.5%,损伤次数占总数的10%。

2.3其他因素:岗前培训缺乏防范知识,未受过职业安全教育,工作不熟悉,操作不规范,缺乏防锐器伤的规范程序,工作紧张,锐器用后处理不当。

3防护管理

3.1加强职业防护宣传:通过宣教、讲座、知识测验等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添置必要的防护设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危险因素。

3.2建立职业损伤报告制度:使受损伤人员得到及时预防及跟踪检测,提高报告及时率,减少漏报及迟报现象。

3.3加强护理人员健康监测:重视改善工作条件,对医护人员进行岗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实施计划免疫接种,使护理人员更加安全有效地工作。

3.4改进护理防护设备:治疗率下面应配置小型毁器,以便将使用的注射针头、穿刺针头及各种锐器及时进行毁形,积极扩大使用无针产品及安全注射器等。

4防护措施

4.1严格操作规程,避免自伤:①熟练使用各种锐器,防止针刺伤及各种锐器损伤;②术中严禁用手直接接针,锐性器械应避免手与手的传递,应经过中介物―弯盘,这样可减少传递器械所致的危害;③禁止双手将针帽回套被污染的针头;④尽快、准确地把用过的针头和锐器丢弃于专用容器内;⑤使用性能良好的护理器材,如无针头的静脉通路装置,可回缩针头的注射器等;⑥作好手术床周围地面的保护,防血液污染;⑦搬运病人或进出房门防碰伤或躁动病人抓伤;⑧操作过程中不慎被锐器伤应立即挤出血液,常规消毒处理,根据病人血检情况并进行相关的药物处理或疫苗预防。

4.2疑有污染病人手术应做好三固定:即手术间固定、室内人员固定、室内物品固定,术前备物充分,手术开始不再出手术间,术后严格按制度处理器械和消毒房间。

4.3避免电击伤:手术室工作使用各种电器较频繁,在使用中应注意安全用电,出现故障应先切断电源,再查找原因或请专业人员修理。对各种电器及相关设备应定期保养、检修,随时保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4.4防止空气污染:术中经常有各种化学消毒剂及各种仪器使用后产生的废气暴露在空气中,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性,因此,防护中应注意:①购置空气净化器,有效解决手术间的空气污染;②使用吸入性麻醉剂时,要定期检查麻醉机的密闭性,了解保持空气中的湿度,使用时将废气排出室外;③使用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时,应注意戴手套,防泄漏造成伤害;④使用高频电刀、电凝时,用吸引及时抽尽烟雾,减少烟雾在空气中的弥漫。

4.5X线管理:术中需行X线透视的手术,需注意:①穿铅衣隔离;②设置铅屏风;③合理安排洗手,巡回护士次数,避免短期内接受大剂量的X线照射;④避免孕期护士参加。

4.6严格手术医用垃圾的处理:手术所产生的医用垃圾较多,如刀、针、敷料及手术切除的组织等,处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消毒卫生学法规,术后物品进初步处理后,标志醒目,专人、专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

4.7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工作中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护士的工作次数,这样既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又缓解了护士因工作带来的身心疲劳。

通过实施上述防护措施一年来,我科各种职业损伤发生次数占总人数的67%,下降了33%。目前职业安全备受全社会的关注,我们应采取有效综合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完善防护设施,改进医疗器具,建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做好预防接种,从而有效地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预防和控制血液性疾病的职业感染。

参考文献

[1]候美凤.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66.

注射室护士总结篇8

关键词:品管圈;改善;治疗环境;应用

品管圈亦称持续质量改进,是在自愿的原则下,由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组成的组织。其组建的目的是通过定期的选题会议和活动,并进行讨论,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1]。品管圈活动来源于日本,是一组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中国质量管理中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集中组织成员之间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我院门诊注射室针对环境嘈杂烦乱这一问题,确立了改善护理治疗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组圈 2013年6月,我院门诊注射室6名护理人员自发组圈,成立品管圈,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大专5名,中专1名。召开会议1~2次/月,1~2h/次,由1名高年资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确定"玉兰花"为圈名,其寓意是6位护士就像一朵6片花瓣的玉兰花,共同协作,团结互助,向一致的目标(整洁,安全)奋进,并制作了圈微。

1.2选题 首先,每个圈员分析2013年1月~6月注射室护理缺陷和质量检查等资料,提出护理工作中急需需解决的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2]识别存在或潜在的风险问题,就其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分别打分,认为改善护理治疗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得分最高而被列为主题。

1.3要因分析 根据评价法进行评价,共6人参与,票选分数: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认为管理流程不完善,护士专业技能缺乏,信心不足,患儿不配合为主要问题点。见图1。

1.4制定对策并实施 统一思想,小组召开会议,积极讨论,一切以改善治疗护理环境为目标,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采用PDCA循环。

1.4.1合理划分区域,责任落实到人,采用定位,定量的方法进行,抛弃不需要的东西或放回仓库,创造良好,清洁的输液环境及氛围。监督员进行1次/w随机检查环境整洁度。

1.4.2制定专科培训计划,加强操作技能培训,观看他人操作或录像,提高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总结经验,避免不熟练的技术和盲目的穿刺。

1.4.3面对哭闹不配合的患儿要耐心的引导,学习并掌握患儿的心理护理沟通方面的技巧,小儿输液室播放一些小孩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和一些轻松的儿童音乐,转移小孩对疼痛的注意力。对年长患儿可通过哄抱等亲密接触,对其进行鼓励表扬,对婴儿可采用逗引的方法,消除恐惧心理,起到有效的安抚作用,减少了哭闹,躁动等不配合行为。

1.4.4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稳定,穿刺失败时对家长过激语言学会克制自己,冷静对待,穿刺难度大的患儿可放到最后或请其他护士帮助。

2 效果评价

2.1有形成果 改善前中后数据。根据评价法进行评价,共6人参与,票选分数: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见表1。

2.2无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愉悦感,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同时通过定期讨论,提高了大家的组织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个体自信心,责任感。见表2、图2。

3 总结

品管圈活动近年来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临床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集思广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小组内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已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3],从而提升了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邢文英.QC小组基础教程[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9:25.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