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空乘论文8篇

时间:2023-04-03 09:48:32

空乘论文

空乘论文篇1

空乘专业的发展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与输送气质上佳、形体优美、纪律严明以及服务上乘的知识素养与技能素质并重的航空服务人才。鉴于空乘专业的特殊性,对于空乘人员的外在形象以及内在修养具有较高的要求。形体作为外在形象主要的体现形式,使得形体教学成为空乘专业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因此,加强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完美的形体塑造是空乘行业特殊的素质诉求,是展示行业良好风貌的重要条件。而加强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则能够充分满足学生未来成为合格的空乘人员的必然需求,为其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形体塑造是一个完善外在形象、提升内在修养的综合性过程,对于促进学生良好气质的生成、礼仪修养的发展以及自我展示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与维护作用。由此可见,加强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实质在于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其成为具有较高素质能力的空乘人员提供必要的保障;第三,通过形体塑造能够促进学生审美意识与鉴美能力的全面提高,使之在未来的自我发展过程中,不仅能够切实体现自身的美感,成为行业靓丽的风景,同时,更有助于促进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2.健美操教学对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促进作用

健美操是以体操与舞蹈动作为基础,在与之相适应的音乐的伴奏下,来达成提高健康素质、塑造完美体态、培养高雅气质以及提升内在修养目的的新兴运动项目。健美操教学自在高校开设以来,就以其突出的实用效能而备受广大学生的青睐。而相对于空乘专业的学生而言,健美操运动更是以其特有的修塑体态、培养内在气质的功能,在加强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的过程中凸显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1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实现健康素质与形体塑造的同步发展

健康是社会个体实现自我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社会个体开展社会行为的基础与保障。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空乘人员对于健康素质具有极高的需求,因此,加强空乘专业学生的健康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健美操集健身性、娱乐性、休闲性、时尚性以及大众性于一体,是一项具有突出社会功效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健身性是健美操运动首要的功能特征,通过对空乘专业学生健美操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使之达成对于健美操社会功效的全面理解与认知,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进而促进自身健康素质的有效发展。而通过健美操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同时,还能够切实发挥健美操运动修塑体态的功能,使得学生在有效提高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形体塑造,凸显出“一举两得”的双重功效。

2.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实现对其自身形体塑造的规范与指导

相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言,审美意识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空乘专业学生未来的社会活动方式,是一种对外在形象与内在修养的综合展示。在此展示过程中,外在形象通过对人们视觉感官的刺激而产生第一印象,具有明显的“先入为主”的特征,因此,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是空乘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外在形象的展示需要借助于学生审美意识以及鉴美能力的支撑与保障,以便于达成对自身美感的完美体现。健美操教学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通过对美育元素的有效激活使之形成渲染效果,以此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其鉴美能力的有机发展,这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具有重要的规范与引导作用。

2.3提升学生的内在气质,实现对其形体塑造的“锦上添花”

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空乘专业学生内在气质培养的重要性,内在气质是社会个体自身修养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健康的心理、高尚的情操、完善的德行修为以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内在气质浸透于人们的日常行为,并通过外在形象的展示得以体现。健美操运动具有突出的完善心理、愉悦情绪以及修善品德的社会功效,因此,对空乘专业学生开展健美操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其内在气质的提升,使得学生优雅的内在气质与完美的外在形象相映成彰,达成互补的效应。这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无疑会产生“锦上添花”的增补作用。

3.基于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需求下的高校健美操教学发展途径

3.1打破不同教学科目的领域局限,实现与形体教学的有机融合

空乘专业传统的形体教学是以形体舞蹈为主要内容,虽然形体舞蹈在内容与形式上同健美操具有一定的相适性,但是,由于受学科的限制,始终处于相互“隔离”的状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职能得到有效的拓展,与不同领域的接触与交流日渐频繁。健美操作为一种既具有专业特征,又具有大众特质的一项健身运动,以及健美操运动所具有的突出的社会效能,使之拥有极为庞大的受众群体。因此,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应打破教学科目的领域局限,针对空乘专业学生的培养取向,切实发挥健美操运动突出的修塑体态功能,为学生的形体塑造提供支持与保障。这不仅能够实现健美操教学与形体教学的相互融合,同时,更能够有效地拓展健美操教学的职能范围,进而推动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有效发展。

3.2针对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需求,研创具有实效性的健美操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强力支撑,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促进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目的,需要创设适应性与实效性并存的健美操教学的内容体系。这就要求要加强与形体教学的交流,借鉴形体舞蹈中的相关理论与相关动作,编排出全新的健美操教学内容,用以凸显健美操运动修塑体态的重要功能,满足学生形体塑造的发展需求,使得空乘专业学生的健美操教学更具实效性。在研创适应于空乘专业学生形体塑造发展的健美操教学内容时,必须坚持对形体舞蹈的借鉴、相融与相适的原则,切忌过于突出健美操运动的功效而产生“喧宾夺主”误导,同时也要避免过于渲染形体舞蹈的作用而造成健美操运动功能的失效。

3.3加强学生体育健身自主意识的培养,使得健美操运动成为其未来自我发展的“良师益友”

空乘论文篇2

斜井架空乘人装置主要由机头驱动装置、机尾拉紧装置、牵引钢丝绳、乘人吊座、托轮装置组成,俗称猴车。

为了保证猴车的安全运行,2001年版《煤矿安全规程》中第368条规定:架空乘人装置的驱动装置必须有制动器;在其下人地点的前方,必须设有能自动停车的安全装置。全国各煤矿的猴车大部分都有制动器;对于自动停车装置,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设置;而对于紧急停车装置,由于《煤矿安全规程》没有要求,其在猴车上的应用就很少了。因而研制具备正常停车、自动停车、紧急停车功能的猴车自动控制系统很有必要。

二、硬件选择

1.制动器

制动器是实现正常停车、自动停车和紧急停车的前提,制动器选择是否合理是关系到猴车能否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制动器有手动制动器、电气制动器、电磁铁制动器等。

(1)手动制动器,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停车,造成挤伤乘人的事故不止一次发生。因此,不应采用手动制动器。

(2)电气制动器。当猴车断电停车时,取自矿用防爆照明变压器的127V交流电,经半波整流输送到电动机两相绕组中,实现电气制动。这种做法在正常情况下可采用,但全矿井下突然停电情况下,电气制动就不会起到制动作用,这时猴车吊座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加速运行,越来越快,从而造成乘坐人员的混乱。在混乱中乘坐人员就会慌不择路,匆忙下车,因而就难免受到伤害。这正是电气制动的致命缺陷。

(3)电磁铁制动器。电磁铁制动器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当电磁铁有电时,制动闸松开制动轮,从而使电动机运行;当电磁铁断电时,制动闸抱紧制动轮,从而进行制动。由于猴车运行速度很低(《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架空乘人装置的速度不得超过1.2m/s),即使猴车突然停车,也不会造成事故,因此没有必要控制制动速度与制动距离。

电磁铁取自猴车的电源。当猴车开车时,电磁铁迅速打开,电动机运行;当猴车停车时,电动机停止运行,同时电磁铁断电,进行制动。如遇矿井下突然停电,电磁铁由于断电同样可以安全制动。某矿井下采用电磁铁制动器多年,至今运行状态良好。

2.自动停车装置

自动停车装置,有多种控制形式。根据所选用的传感器的不同,所形成的控制电路也不同,相关的机械部件也不同。

(1)由永久磁钢和干簧管组成的传感器。以永久磁钢和干簧管组成传感器,形成控制电路,分别布置于斜井坡头、坡底的上车、下车地点,从而实现了无人乘坐自动停车、在下车地点人未下车自动停车的功能。

(2)红外线传感器。由于红外线传感器没有电接点,因此其具有灵敏、可靠、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红外线传感器布置于斜井坡头、坡底的下人地点的前方。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可以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控制电路,形成独特的自动停车装置。

3.紧急停车装置

猴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怎么办?这就需要紧急停车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可在斜井的左侧和右侧各设置一条控制用钢丝绳,也可在上行与下行钢丝绳的中间仅设置一条控制用钢丝绳,高度以乘坐人员伸手能抓住为标准。钢丝绳每100m分成一段,在每段中间可设置几处钢丝绳滑轮。每段与其它部分截开,每段一端用弹簧拉紧,并有一常开电接点。在巷道内设置与控制电路相连的多芯电缆,多芯电缆与这些接点相连。当发生紧急情况时,乘坐人员可及时拉这些钢丝绳,使接点闭合,从而实现紧急停车。

4.计算机

计算机是实现自动控制的核心。从性能价格比考虑采用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的8031单片机。该机有以下特点:具有功能很强的8位中央处理单元(CPU);片内有时钟发生电路(6MHz或12MHz),每执行一条指令时间为2μs或lμs;片内具有128字节RAM;具有21个特殊寄存器;可扩展64K字节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和64K字节的外部程序存储器;具有4个I/O口,32根I/O线;具有2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具有5个中断源,配备2个中断优选级;具有一个全双功串行接口;具有位寻址能力,适用逻辑运算。这种芯片集成度高、功能强,只需增加少量器件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微机系统。

由8031单片机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三、软件设计

软件采用汇编语言设计,模块化结构。软件主要由初始化模块、显示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程序监控器复位程序、中断服务程序、数据处理及数字滤波等通用子程序组成。系统软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四、工作原理

系统在工作时,计算机不断在检测开车信号、自动停车信号、紧急停车信号。

本系统在斜井坡头、坡底的上人地点,设有开车信号按钮。在上车地点前10m处设置一传感器,当乘坐人员通过时,发出电信号。此信号做为开车信号处理。如此设置是为了防止在猴车运行过程中,有人忘记按开车按钮,坐至坡中间而停车现象的发生。人员在乘车地点上车前,按下开车信号按钮。此信号传到计算机进行处理,指令执行机构动作,猴车开动,同时计算机进行延时处理,当延时完成后,计算机发出指令,猴车停车。延时时间的长短以大于乘人单程运行时间10-20s为宜。

在猴车运行时,如果在下人地点有人未下来.设置于下车地点前方的传感器发出信号,经计算机处理,指令猴车停车。当此信号消失后,如果行车延时还未完成,则猴车继续运行。

在猴车运行过程中,如果有紧急停车信号,则计算机指令猴车停车,并发出警报。在此种情况下,开车信号不再起作用,只有等有关人员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对计算机进行复位后,系统才能重新开始工作。

五、结束语

利用本系统可实现煤矿斜井架空乘人装置全自动控制。较人员操纵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安全系数高,减少了设备的无效运行时间,从而减少了设备机械磨损,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又节约了人员与电能,降低了生产成本。因而,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空乘论文篇3

关键词:空乘专业 开题报告 空乘服务人员 中国论文 开题报告

本人目前正在移动实习,论文要结合在移动实习的经验来写,再根据空乘专业展开来写。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研究意义和内容

一、研究意义:什么是服务?服务是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服务意识则是能自学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

通过此次论文设计,我更清楚的了解到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学习和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对于顾客,我们不能要求对方做什么,相反还要积极了解对方的需求,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从自己身上找出不足。这样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在积累的基础上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寻求新的服务方法,更好地把握和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相信,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积累,我们的服务观念一定会有大的飞跃,我们的服务定会展现另一翻风貌。并带来客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果。

2、何谓与时俱进

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组织纪律等随着时代潮流而不断的求进步。

二、研究内容:

1、首先了解论文题目,懂得其中的意义(与时俱进及服务的含义)。

2、分析当今时代服务的特殊性,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与时俱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阐述在服务观念及服务技能方面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4、最后进行总结,得出此次论文设计带给我们的启示及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网上收集、课余实习等方式,以分析、举例、比较、总结等手段进行课题研究以达到目的。

四、研究成果:论文

五.参考文献

有关一些服务类的书籍

指导教师意见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实践,确定论文的选题,该论文选题角度合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进行论文的撰写。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以上只是开题报告的格式,内容大致符合要求。

以下是老师对开题报告的回复

,你好!

论文修改提纲已列好,请照这些要求开始写论文,论文初稿在3月x日前发给我。

论文题目:浅谈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一、 绪论:

1、什么是服务?服务是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服务意识则是能自学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

2、何谓与时俱进?

二、 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

1、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

2、加强业务学习,合理调适知识结构

三、 努力提高服务能力(详细举例论证)

1、 进行传统服务能力的再教育(结合你现在的实习内容)

2、 培养创新能力

3、用优质服务赢得顾客:树立礼仪意识,使用文明服务用语,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四、结论。再次阐述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呼应中心论点。

写论文的中心论点不能走题,每一个分论点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举例论证,要结合自己的实习情况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或借鉴别的案例来求证。不能空写大篇空洞乏味的文字充斥论文。每一个段落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连接,每部分要有过度句子(承上启下),在每一部分论证过程中要能自圆其说。

2008年1月20日

以下是我自己找的有关空乘服务方面的要点

2、关于民航服务理念

3、乘务服务的现状及对策

4、影响民航服务质量因素

6、某航空公司服务体系分析

7、服务心理分析

8、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乘务员

10、如何培养空乘人员的亲和力

11、如何培养空乘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12、空乘服务的发展方向

13、优秀的空乘人员的素质

15、飞行中危急事件处理

16、空乘服务与乘客文化

17、航空公司文化

18、空乘服务技巧

19、个性化服务

20、特殊乘客服务

21、国内外空乘服务比较

22、未来航空服务的发展趋势

23、关于空乘服务人才的培养

24.试论航空公司客舱乘务员应具备的礼仪规范

25.浅析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客舱服务

26.试论规范的乘务礼仪对打造航空公司品牌服务的重要意义

27.论规范的乘务礼仪对客舱服务质量的影响

28.如何提高航空公司对航班延误的后续工作质量

29.航班延误的原因剖析

30.论论文网“人文关怀”精神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31.关于民航机舱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服务的满意率调查

32.浅谈提高空乘服务质量的对策与方法

空乘论文篇4

关键词:国际 空乘专业 汉语教学 教学模式

在日益高涨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下,在中国-东盟合作逐渐深入的情况下,汉语已成为国际航空公司的一种重要工作语言。空中乘务专业因其职业特点对工作环境下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各大航空公司基本上都要求空乘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更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因此,国际空乘本科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除了教会东盟的外国留学生汉语外,还要通过教学管理及课程教学使其了解汉语所承载的文化蕴涵。论文探讨了在对国际空乘本科专业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如何通过教学和管理教授外国学生汉语并让他们了解基本的中国文化,提出了一些实际操作方法。

一、国际空乘本科专业对外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国际空乘本科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还是运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这种单一的“知识灌输”为教学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缺乏活跃性,缺乏师生互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因此,必须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结合空乘本科专业留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发挥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汉语的听说读写的水平。

2.专业教师短缺,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国际空乘本科专业的对外汉语的专业教师明显不足。由于对外汉语教师缺乏,为了应对日益增多的留学生,高校对汉语教师的要求把关不严。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并非都是专业老师,有些是因为会说留学生本国的语言,容易和他们沟通和交流,便被选为汉语教师,以填补师资力量不足的缺口。这些非专业老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水平上与真正的专业老师有很大的差距,使得对外汉语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3.教学管理缺乏针对性

对东盟国家的国际空乘本科专业的留学生的管理不能完全按照国内的本科生模式进行管理。各国的风俗、生活习惯等差异很大,对国际空乘本科专业的留学生的管理要结合其本国国情灵活进行。高校应针对留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

4.对接专业不对口

由于国内的空乘本科专业并不多,广西的空乘本科专业的数量更少,东盟国家的国际空乘本科留学生到我国高校交流学习,很难都有对应的空乘本科专业对接,有些学校只有专科的空乘专业。要给东盟国家的国际空乘本科留学生颁发本科文凭,只能挂靠其他的专业。这样操作,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国际空乘本科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建立

1.课堂授课+网络学习的教学模式

对国际空乘本科留学生的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来进行。结合东盟国际空乘本科专业留学生的特点,只在课堂上讲授,难以满足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需求,应采用“课堂授课+网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应结合留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应以满足主体的需要、提高主体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教师应摆正自己从属于主体的位置。教师在汉语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留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化,对他们强化实践性教学,加大口语训练的力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对留学生进行大量口语训练,才能让他们具有“说”的能力。

除了重视对国际空乘本科留学生的课堂教学外,为了让留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汉语,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在学校的网页上应增加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平台,将教师授课的内容拍成视频放置校园网上,供留学生课后反复点击学习;安装汉语学习的一些软件,供留学生不断练习。

2.多样化管理模式

对国际空乘本科留学生的管理不能完全参照国内的本科生管理来进行,应结合其国情及专业特点,进行多样化的管理。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应走出课堂,使其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提高其汉语的实践水平。

(1)1对1的管理模式。对国际空乘本科留学生的管理,应系统化和多样化。可以设置1个班主任,建立1个空乘友谊班级,每位留学生都配1个中国学生结成帮扶的对子。使留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汉语,能经常开口说汉语,有助于提高其听说读写的能力,迅速提高其汉语水平。

(2)留学生校园活动的开展、校园文化的渗透。国际空乘本科留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汉语,提高汉语水平,还必须了解汉语所承载的文化蕴涵。校园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应鼓励留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校园歌手大赛、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书法大赛、空乘之星大赛等等。通过参加校园活动,通过对比赛的准备,通过跟组委会的接触和沟通,通过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留学生会更深层次地了解汉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有助于提高其汉语的听说读写的水平。

3.培训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开展双语教学

要搞好对外汉语教学,必须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首先,教师必须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其次,在知识结构方面,汉语教师应具有较扎实的语言学、文字学、文学、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深谙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再次,对国际空乘本科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应启用双语教学的模式。对外汉语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或能熟练掌握留学生的母语,以便于与学习汉语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进行交流。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使对外汉语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能、英语和留学生母语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对汉语教师的培训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和水平、不同国别的对外汉语教师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通过个性化的培训,组建专业化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国际空乘本科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

4.增设对接的对口专业

开设国际空乘本科留学生班的高校,应尽快解决留学生专业对口的问题。只有空乘专科专业的学校,应想办法成立空乘本科专业。目前还没有空乘本科专业的学校,要想设置国际空乘留学生班,必须先成立本校的空乘专业,组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队伍。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国际空乘留学生班对接的问题。

四、结论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的深入,东盟国家高校的对外汉语交流活动会日渐频繁,国际空乘本科专业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国内高校应结合实际,适应形势需要,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国际空乘本科专业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丽娜.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观察与主要教学事件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4:28-34

[2] 孟凡璧.对外汉语教学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4:30-37

空乘论文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空乘办学;空乘专业

作者简介:王欢(1977-),女,山东泗水人,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空乘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冷思考”(编号:CC201315279),主持人:王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6-0042-04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空乘专业已有近十余年的时间。从最早的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开设专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到2003年南昌航空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始招收本科层次的空乘专业学生,直至后来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4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了空乘专业之后,在各级各类的本科学校中,开始逐渐出现了开设本科空乘专业的热潮,截止到青海师范大学于2013年开始开设本科层次的空乘专业为止,全国共计已有320余所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在这十来年的办学历程中各高校紧跟市场变化进行教学改革,不断积累专业建设经验,在教学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由于空乘专业建设时问比较短,各高校在招生就业、课程安排、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学生管理等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国内民航业呈现出的繁荣景象,也使得越来越多的院校想在这个诱人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因此纷纷争先恐后地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但是如此盲目扩张也导致了空乘专业的在办学热潮下衍生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空乘办学热潮的成因分析

如今的神州大地上,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各级各类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形成了一股空乘专业办学的热潮。造成这股空乘办学热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民航业飞速发展造就了空乘办学的热潮

在通往“中国梦”奋斗的道路上,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民航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飞跃的发展。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中国民航已拥有160多个民用运输机场,已有固定航行路线1532条,客运及货运飞机共计1259架。而全民航旅客运输量在2010年已突破了2亿人次大关。预计到2020年,国内将新建机场97个,新增飞机1 600架左右[1]。民航业以平均每年10%的增长速率保持着旺盛的发展趋势,以此发展态势,中国在世界航空市场的地位已然举足轻重。目前,除了国内的航空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机队数量的不断增多,需要招收大量的空乘专业人员外,国外有远见的大型航空公司也青睐中国市场,每年都会在我国招收一定数量的空乘服务人员。在航空业这样空前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有航空背景或艺术类专业的高校,纷纷开设空乘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出现了一股空乘办学的热潮。

(二)空乘专业的优越特点造成了空乘办学的热潮

在许多少男少女心中“空姐”、“空哥”有着光鲜靓丽的外表,是她们所羡慕的职业。另外在收入水平上,空乘人员的收入也非常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众多俊男靓女对空乘专业情有独钟,趋之若鹜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各省的高考招生中,空中乘务专业的专业要求起点低,而文化录取分数线又几乎是所有专业录取线中最低的。因此,许多文化成绩不理想而形象气质较佳的学生都选择报考空乘专业。如此的低门槛高回报,使得很多高校在招生面试时经常出现火爆的场面。再者,空乘专业属于特殊专业,在实践教学、服装配置、学生实训实操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专业,学费较高。因此,开办空中乘务专业也能给高校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由于航空业的巨大需求,充足的生源市场和不菲的经济效益,让许多学校趋之若骛,空中乘务专业遍地开花,目前已成为高校的一个热门专业。

二、空乘办学热潮面临的挑战

高校纷纷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繁荣表象背后,却隐藏着专业发展的局限性,制约着本专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办学盲目,学生质量下降

目前开办空乘专业的学校,绝大多数都没有做充分的市场调研与市场分析,并且没有民航系统的相关背景,不了解如何开设适应民航系统的专业知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没有对各院校的申请进行论证,对办学资质进行审核,在没有与民航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的情况下,对大部分申报院校予以批准[1]。空乘专业的盲目开设,开办院校的陡然增加,僧多粥少,其后果是导致各校生源争夺战越演越烈。为了能招到条件好的学生,许多学校只有降低各种硬性指标如:文化成绩要求,降低身体条件等使空乘专业生源质量整体下滑,学校办学前景堪忧。

(二)闭门造车,师资实训缺乏

1.教师队伍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在师资方面。空乘专业是需要理论和实训两个方面学习和操作的。理论的课程有:汉语、英语、心理学、法规、旅游理论等;实训的课程有:礼仪、化妆、形体、播音、急救、设备操作等。而这两部分的课程知识,必须由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来完成。目前制约空中乘务专业学历教育发展的瓶颈就是师资问题。大部分院校都缺乏有职业背景的教师,关键是学历高的教师没有空中乘务的经历,有空中乘务工作经历而又具备高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少之又少[2]。因此,教师队伍呈现出矛盾的局面,由此可见,高校空乘专业的教师队伍需调整充实。

2.实训条件资源缺乏。空乘专业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实训教学条件是必备的。实训设施价格高昂:从模拟客舱、应急撤离、逃生装备、生理救护实验室,大到各种机型的飞机等,这些实训设备需要大量的投入,后续维护更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许多高校开设空乘专业后在硬件设施上的不愿投入冒险,也有许多学校无力承担的。最后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几乎没有进行过实训学习,这对于高度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空乘专业显然是不现实的。因而,在这样闭门造车的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适应不了用人单位和市场需求的。

(三)沟通不畅,就业渠道堪忧

我国现在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的高校,大多与航空公司缺乏广泛友好的沟通与合作。当前,航空公司招聘倾向于看重学生的外在形象。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也以“第一印象”为重心,其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能够顺利地通过航空公司的面试。但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各高校培养的应届毕业生比起社招人员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学生们对于空乘职业的艰辛也缺乏了解,因此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选择跳槽。而目前我国的空乘专业开办过多过烂,每年毕业的学生与航空公司真正的人才需求成5:1的供需状况,这导致了空乘人员的培养严重供过于求。真正的话语权掌握在航空公司手中。由于大部分学校与民航业缺乏合作沟通,因此培养的空乘人才没有渠道直接进入航空公司,这样情况下势必走航空公司社会招聘这条途径。而参加社会招聘,不确定因素过多,名额有限,条件苛刻,空乘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不仅要与各高校大学生竞争,还要与其他社会考生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下,就业机会越来越小,许多人多次面试无法通过后逐渐放弃了蓝天梦。而为了达到高就业的假象,银行、酒店、大型企业等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就业目标,大部分高校中的空中乘务专业已经名不副实。

三、空乘办学热潮下的嬗变

这些问题让很多高校如鲠在喉,困扰着高校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限制了高校空乘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空乘教育必须面对嬗变,必须面对现实。高校空乘专业何去何从,确实到了需要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的时候。如何改变,如何办好现有的空乘专业,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对空乘专业基本性质有合理分析

空乘专业本质属于服务性质,这个职业的初衷在于更好地为乘客服务。空乘服务人员的基本性质是具有较高服务职业修养和能力,空中乘务的工作特点要求空中乘务员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亲切的外表、宜人的个性、成熟的心态、得体的处事方式、还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娴熟的服务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良好的团队精神[3]。对空乘人才培养的本质是对高端服务人才的培养。在空乘工作中,优质的服务是获得乘客满意服务的基本,理应成为空乘教学的主要培养内容。冷静合理分析空乘专业的基本性质,才能合理地发展空乘专业。

(二)对空乘课程体系发展方向有理性规划

合理科学的共通性课程。基本理论课程和实训技能课程是属于空乘专业共通性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由于其所包含的内容直接影响到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所以在整个空乘教学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因此,要将共通性课程规划得更加完整、科学,使其更加有利于空乘人才的培养。

结合实际的特色性课程。空乘专业是具有与众不同的专业特点,其课程中也有许多具有航空特色的课程,这些课程体现出了空乘方向的特色和优势的关键。但是这些特色课程应该要能够为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服务,要结合空乘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开设,同时又能够遵循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这样才能达到既有空乘特色又科学实用。

地位稳固的服务类课程。综观现有的开设空乘专业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过于偏重艺术性。这首先与空乘方向本来就隶属于艺术类专业密不可分,而空乘方向一般都放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音乐表演或表演专业等范围内;其次空乘专业的招生考试是放在艺术类统考中,考试的内容也大多是艺术为主;还有最主要的原因是担任空乘专业的教师大都是艺术类师资,因此学习的课程大多是艺术科目。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目前空乘专业课程设置的偏差。今后应逐渐改变这种课程教学过于偏向艺术,而实训服务课程欠缺的状况,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心理、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坚持巩固服务类课程的重要地位。而适当选修艺术类课程作为锦上添花的才艺。

(三)对校企合作办学有实质性突破

针对目前高校空乘专业培养计划和目标,适应不了航空公司对空乘人才的需求等问题的现状。学校应积极努力探索校企合作途径,通过与各大航空公司的广泛接触与沟通,寻找空乘办学的最佳模式。

1.邀请航空专职空乘人员来专业培训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一。高校要聘用航空企业的空中乘务管理者、空中服务资深从业人员来进行专业的课堂教学,增加课程特色。让这些有实践经验和工作体验的专家们专业建设中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学生实习等教学项目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让他们给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课程,从而使空乘教学更贴近工作实际,学生的培养能与航空公司的要求接轨。让航空企业人员参与到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使空乘人才的培养满足民航服务专业人才发展的要求,高校空乘办学才能真正变得富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2.派遣教师赴航空公司培训实操知识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二。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枯燥教学方式,要打破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高校应定期送教师赴航空公司进行培训,学习了解空乘服务的实际操作流程,通过让教师走出去这样开阔视野的方式,使更多的高校教师接受航空服务的实际培训,让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效地结合起来。目前国内许多开办空乘专业的院校都采取派遣专业教师深入航空企业学习深造,让教师切身体会了解航空公司的用人需求和实际操作流程,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实用性的专业人才。

3.建立稳定可靠的实习基地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途径之三。高校要通过与航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来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各大航空公司都有条件相完善的实习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高校要争取建立与航空公司签约成为人才培养基地,这样对学校长远发展有利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这对于提高空乘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一支稳定的具有特定的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的空乘队伍都不无裨益[1]。在此基础上能够保证高校培养的空乘专业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航空公司招收到了优秀的乘务人才,高校也达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工作的教学效果,为学生解决了就业的机会与平台,推进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

四、空乘办学热潮下的转型

空乘办学的转型应该是整体的转型,在教学途径、教学手段、教育模式、学生心理素质和服务意识培养等方面都应进行转型改革。

(一)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转型

在空乘教学中,要设置合理的具有现实环节中的情景来开展案例式教学。这种相对以往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的转型,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具有高度的模拟性。在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突出双向互动式教学,突出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运用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创新、创造与创业能力培养的新的培养方式[4]。让学生通过仿真的情景模拟,完成民用航空、民航乘务方面等课程的活动环节,有效地将课堂教学转化为职业体验情景,使学生对在航空服务中的突发事件的接受能力和应变处理能力有所锻炼。在这样的学习中将空乘服务方面的知识和理论,将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二)教育模式上的转型

空乘教育模式应是注重实践教育与实践参与、实践研究,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以实践成果来体现学习的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接触职场环境和空乘服务情况,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场环境适应能力都有所提高。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养成注重学习的良好习惯。毕业设计是空乘学生学习过程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重视的学生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方案制定、论文写作等环节的训练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实践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应变、沟通、心理承受等能力,这样才能全面打造学生,使其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5]。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教育模式上的转型,使空乘学生的培养具备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三)心理素质培养和服务意识上的转型

空乘服务是一门特殊的职业,空乘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这一特殊的职业。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给予分析、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使学生对空乘这个特殊的职业及工作性质、内容有足够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空乘专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适应性和多变性[6]。笔者针对部分学生缺乏从事空中服务的心理素质,对本校的空乘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表现出目前学生对空乘这个职业的了解只留于形式,看到的是空乘人员光鲜亮丽的外表,对于这份职业的辛苦和付出的努力却少之又少。因此,针对目前学生的心理状态,只有通过慢慢疏导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阳光、健康朝气蓬勃的优秀空乘人才,降低空乘人员的流失率。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上的转型,空乘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来自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自我意识强烈,服务意识薄弱,这于空乘服务的要求是不适应的。综合的服务意识是专业空乘人员必须具备,所以如何解决管理体制问题,全方位培养空乘学生的服务能力值得研究,而培养出具有服务意识、服务知识和服务能力的空乘人才是高校空乘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总目的[3]。

五、结语

总结与回顾我国空乘专业十余年来办学的发展历程,不可否认确实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和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在空乘办学热潮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严重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导致办学盲目、学生质量下降、就业渺茫等现状,势必将影响空乘人才培养教育的健康发展。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要依靠教育部门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有赖于民航部门的相互支持合作。从大学生主体来看,要多从明确自我定位,提升就竞争力和调整心态等角度去寻求就业问题的解决[7]。实践证明,只有校企双方默契合作,相互沟通交流协作,才能使我国空乘人才教育朝着健康稳定的态势发展,进而提升我国民航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是今.对高校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热潮的反思[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10(6):30-32.

[2]黄黎玲.空乘专业学历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0-21.

[3]李广春.空乘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民航学院报,2011(2):18-20.

[4]柴金艳.空乘人才本科教育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1(8)26+256.

[5]张涛.论“空姐”选拔及空乘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J].价值工程,2013(14):269-270.

空乘论文篇6

关键词:出租车服务;监管措施;离散事件仿真;系统性能

中图分类号:U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08)04-0046-07

A Simulation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Supervising

Interventions of Cruising Taxi Service

MU Chen, XUAN Hui-yu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Taxi regulation interventions are mostly based on experience and lack of theoretical support, thus we propose a discrete event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for cruising taxi service. The passengers are assumed to be at nodes and links, thus the common behavior that taxis may pick up passengers anywhere on roadside in our country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is model, a potential customer decides whether to take taxi according to price and the expected travel time, and a vacant taxi decides where to find new passengers in view of finite information and driving experience. The model attempts to deal with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axis searching for passengers and providing travel services,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 how price and taxi fleet size influence system performance. The model can provide an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such intervention as changing price and start distance, and is helpful for taxi supervisor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

Key words:taxi services; supervising intervention; discrete event system simul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1 引言

出租车以其方便、快速、舒适的特性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出租车只能承担单独或小批量乘客的出行任务,运输效率低,加重了道路负担和交通拥挤,因此需要通过价格和控制配车数量对出租车行业进行监管。要使监管措施行之有效,需要更精确掌握出租车服务的相关规律,预测监管措施对供、求两方面和系统服务水平的可能影响[1]。因此,模拟出租车在城市道路上搜索乘客并提供出行服务的动态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

然而,出租车服务具有随机性、动态性和异步并发性特点,没有固定的起迄点和运行线路,难以用微分、差分方法描述,经典文献往往忽略其时空特性或以特殊结构进行简化。例如,文献[2~4]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供求平衡时的出租车服务规律,指出出租车的供求内生的相互联系,空车寻找乘客的行为是出租车区别于其他商品或服务的关键因素,导致出租车具有高费用、低效率和低乘客等待时间等特点。这些研究定性阐明了监管的必要性和监管手段,但不能定量说明价格和配车数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难以为实际的监管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文献[5]建立了只有一个乘车点的出租车服务模型,乘客流服从泊松分布,但未考虑空车寻找乘客的行为。文献[6]将出租车服务看成一个随机生灭系统,同样假定单一乘车点,未考虑空车行为。这些研究用排队系统分析了单一站点的出租车服务,但无法推广到多站点的情况。文献[7]用M/G/S的排队系统对呼叫型出租车服务进行了仿真,不适用于巡游型出租车,且由于参数设定上较为粗糙,如服务时间服从一般独立分布,呼叫距离表示为需求、配车数和实载率的函数等,实际上也只能得到定性结论。

Yang和Wong等人[8]把出租车放在城市路网的背景下研究,用静态数学方法给出了配车数量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后续研究考虑了需求弹性和道路拥堵[9],建立了分段动态的出租车服务模型[10],其中每一时段内仍是静态模型。但是,这一系列研究存在两个缺陷,一是空车行为基于“出租车只在乘客下车后决定搜索新乘客的地点”的静态假设,使空车进行搜索决策的次数与乘客需求数相同,过于简化的描述空车行为,导致其部分结论与实际观测数据不吻合;二是乘客出行需求仅发生并中止于节点上,路段上没有出行需求,不能体现出租车灵活方便的特点,与我国城市的出租车服务的实际情况不符。

巡游型出租车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空车在路网上巡游来寻找乘客,系统特性较呼叫型服务更为复杂,空车寻找乘客的行为对系统性能影响显著。同时,由于管理不规范,各城市都存在大量路边随机搭载乘客的行为,现有研究对此无能为力。因此,我国出租车的监管大多根据经验而缺乏理论依据,价格调整等措施带有一定盲目性。

本文采用离散事件仿真方法从微观角度模拟巡游型出租车在路网上寻找乘客并提供出行服务的动态过程。与一般排队系统相比,建模中考虑了服务台移动、服务台与服务对象双向排队等待以及服务台主动搜索服务对象等巡游型出租车的特殊情况。模型的特点是:1)不但考虑了多站点情况,而且模拟了我国出租车服务中大量的路边随机搭载乘客的行为。2)用仿真方法描述了出租车供求之间的内生关系,乘客根据价格和期望出行时间决定是否乘坐出租车。3)空车根据有限的路网供求信息和驾驶经验寻找乘客,真实再现了空车行为。模型能够定量反映价格和配车数量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并通过仿真分析预测改变起步价格、起步里程和单位里程价格等监管措施的可能效果,从而为出租车监管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2 仿真模型

2.1 基本假设与仿真框架

假设路网G(V,A)上有N部出租车提供出行服务,V为节点的集合,表示有较多潜在出租车需求并且有停车泊位的乘车点。A为节点之间路段的集合,在路段上也有出行需求但没有停车泊位,即允许出租车在路边随机靠边上下车,但不允许停车等待,该假设与我国许多城市的实际情况相吻合。排队规则为随机服务规则,乘客到来后随机选择一部空车搭乘,同样空车到来后从乘客队列中随机搭载一个乘客,允许后到来的乘客或出租车抢先上车,这种排队规则在实际的出租车运营中较为常见。

图1为出租车服务示意图,实线表示乘客活动,虚线表示出租车活动。O为乘客出发地,D为目的地。乘客进入系统经历排队等待、乘车行驶和下车离去,出租车则经历运送乘客和空车寻找乘客两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其中空车寻找乘客是出租车服务区别于其他离散事件仿真的关键部分。

图1 出租车服务示意图

根据该系统运行的特征,确定模型中的事件为乘客到来事件、出租车到达事件(分为空车到达和载客出租车到达),上车事件和空车搜索决策事件四种。图2为系统的实体活动循环图。实线表示服务对象(乘客)的活动,虚线表示服务台(出租车)的活动。与一般离散事件仿真模型相比,出租车服务的仿真具有以下特点:(1)服务台在给定路网上移动提供服务;(2)不仅服务对象需要排队等待接受服务,服务台也会排队等待提供服务,也存在排队形成和消散现象;(3)服务台具有在路网上主动搜索服务对象的能力。

图2 出租车服务实体活动循环图

2.2 仿真事件

2.2.1 乘客到来事件

在城市人口、经济相对稳定前提下,对出租车的需求主要受出租车价格、期望出行时间和替代出行方式的影响。设潜在乘客集合为C,可供选择的出行方式集合为K,则乘客m,m∈C选择第k,k∈K种交通方式的广义出行费用Cmk可表述为

其中f0为起步价格,f1为单位里程价格,sm为乘客的出行里程,s0为起步里程,v0为乘客对出租车的期望速度,wmt为期望等待时间。

价格参数f0、f1和s0是模型的外生变量,由监管部门制定。而期望等待时间wmt受出租车供给和需求的影响又反作用于对出租车的需求,从而使出租车的供求之间存在内生的相互联系[2~4]。仿真中wmt由以下步骤确定:

(1) 若乘客m的出发地有空车等候,则wmt=0;

(2) 若乘客m可预见的范围内有空车即将到达,则wmt=预见空车到达时刻-当前仿真时刻。

(3) 若(1)和(2)都不成立,则wmt为仿真中的累积乘客平均等待时间。

为模拟出租车在路段上随机搭载乘客的行为,将一条路段分成若干小节,每小节看作一个没有停车泊位的出租车站点。乘客出现后先由(3)式决定出行方式,若选择出租车则进入系统,由于路段上不允许空车停车等待,乘客直接排队等待;而节点处的乘客则要根据是否有空车等待分别处理,其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乘客到来事件示意图

2.2.2 出租车到达事件

出租车到达事件分为空车到达和载客出租车到达两类,若为空车到达则检查是否有乘客排队等待,有则发生上车事件,否则进行空车搜索决策;若为载客出租车到来则乘客下车,之后与空车到达处理步骤相同。此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出租车到达事件示意图

2.2.3 上车事件

空车与乘客相遇上车的过程根据发生地点是节点或路段有所不同。节点的上车事件有两种情况,一是乘客到来后遇到空车队列,二是空车到来遇到乘客队列;而在路段上只有后者。因此在仿真中上车事件是乘客到来或出租车到来事件的后续事件。

上车后出租车以到达乘客目的地的最短路径运送乘客,并根据运送乘客的服务时间,产生载客出租车到达事件。服务时间由各路段行驶时间决定,由于基于BRP公式的阻抗函数一般不再适用动态交通网络[13],本文采用改进的Greenshields速密度关系[13,14]来考虑路网动态交通流的影响,有

vl=vminl+(vmaxl-vminl)[1-(dldlj)α]β(6)

其中vl为路段l上的行驶速度,vmaxl与vminl分别为自由流速度和最小速度,dlj为阻塞密度,α和β为模型参数。dl为车辆密度,仿真中从累积数据得到。

于是,路段l的行驶时间tl为

tl=Lnlvl=Lnlvminl+(vmaxl-vminl)[1-(dldlj)α]β (7)

其中Lnl为发生上车事件的出租车n在路段l上的行驶距离,由上车乘客出发点位置确定。

2.2.4 空车搜索决策事件

该事件模拟空车寻找乘客的决策过程。静态数学模型中假定空车只在乘客下车后决定搜索乘客的地点,并将在该地点等待直到新乘客上车,从而得出了“空车头距与配车数量无关”[8]的结论,经验数据表明,该结论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实际上,空车会根据时变的信息不断调整寻找乘客的策略,这一动态的空车搜索行为对系统性能影响显著,是巡游型出租车的重要特征。本文中,空车在三种情况下进行搜索决策:

(1) 乘客下车后且当前位置没有遇到新乘客;

(2) 空车到达后没有遇到新乘客;

(3) 在节点处排队等待的空车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新进行搜索决策。此种情况决定空车搜索决策事件在仿真中作为原发事件出现。

路段上的搜索决策过程较简单,由于不能停车等待,则出租车向前继续行驶,并由(7)式计算路段行驶时间,产生空车到达事件即可。下面重点介绍节点处的空车搜索决策过程。

由于司机无法完全掌握路网上的出租车供求信息,只能根据有限的信息和驾驶经验进行决策。假定出租车期望尽可能缩短空车时间,且从驾驶经验中能够判断各节点与路段上的乘客到来速率。则节点处的空车搜索决策过程可分为三步:

首先,根据当前节点上的空车数和乘客到来速率判断在当前节点等待乘客的预期搜索时间。假定当前节点i上的空车数量为x,司机判断节点乘客到来速率为vc(人/分钟)。由于排队规则为随机服务规则,若vc≥x则司机判断下一分钟即可遇到乘客;若vc

pik=vcx(1-vcx)n-1(8)

计算数学期望可得当前节点的预期搜索时间

wi=∑∞k=0kpik=∑∞k=0kvcx(1-vcx)(k-1)=xvc,if vc

其次,判断去其他地点搜索乘客的预期搜索时间。假定j为一条离开当前节点i的路段,则出租车司机根据驾驶经验判断沿j离开节点i找到新乘客所需时间,即以过去一段时间内在路段j上遇到乘客的平均搜索时间作为当前路段j上的预期搜索时间。

最后,若在当前节i点的预期搜索时间最短,则停车等待;否则选择预期搜索时间最小的路段离开当前节点i,并由(7)式计算路段行驶时间,产生空车到达事件。

3 仿真试验

图5 仿真实例路网结构

本例中的城市规模如图5中所示,有四个出行需求集中的节点,任意两节点间都有直达路段。出租车服务限于城市内部,出行需求分布在节点上和路段两侧,所有路段为双向。仿真时钟单位为0.1分钟,路段数据见表1,全部路段按每0.25公里一小节总计被分为102个小节,从路段一端出发去往另一端的其他车流量服从泊松分布。潜在出行需求数据见表2。

可供选择的出行方式有出租车和公交车两种。仿真中的参数设定为出租车起步价格f0=8元,单位里程价格f1=1.5元/公里,起步里程s0=3公里, θ=0.05,价格权重a=2.4,时间权重b=1,乘客期望的出租车速度vt为仿真中出租车的平均行驶速度。公交车价格为每公里0.3元,期望等待时间为5分钟。考虑到停站和换乘等因素,乘客认为乘公交车的在途时间为乘出租车的3倍。路段行驶时间由(7)式确定,其中自由流速度为城市道路限速,本例中取60公里/小时,vminl=5公里/小时,阻塞密度为130辆,车辆密度dl由仿真中累积数据得到。

实际监管中常用的措施有改变起步价格f0、单位里程价格f1或者起步里程s0等。本文首先在不同配车数量下对三种常见的起步价格分别进行仿真试验,研究价格和配车数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合理确定配车数量;然后在一个合适的配车数量下改变起步价格、单位里程价格和起步里程进行仿真试验,预测上述监管措施的可能影响。

本文考虑的出租车系统性能指标包括分担率、乘客平均等待时间、平均空车头距、实载率、空驶率和平均空车搜索时间等。分担率是指出租车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率,乘客平均等待时间指乘客候车的平均时长,平均空车头距指道路上相临空车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这三个指标描述了出租车的服务水平。实载率和空驶率分别指载客行驶时间和空车行驶时间在总运营时间中的比率,总运营时间由载客行驶时间、空车行驶时间和空车等待时间构成,实载率和空驶率确定后空车等待时间所占比率也就确定了。平均空车搜索时间指出租车从乘客下车到新乘客上车之间的平均时长。实载率、空驶率和平均空车搜索时间描述了出租车的运营效率。

不同起步价和配车数量下的仿真结果见图6。由图可知出租车分担率与配车数量正相关,但是并不会随配车数量无限制的增长,而是随着配车数量的增加,分担率逐渐趋于水平。乘客平均等待时间与配车数量负相关,在本例中在配车数量从0增加到150的过程中,乘客平均等待时间迅速下降,之后下降趋势越来越缓慢,最终趋近于0。与文献[8]中“平均空车头距与配车数量无关”的静态结论不同,仿真显示平均空车头距与配车数量显著负相关,配车数量越大,平均空车头距越小,该结论与经验数据相吻合。实载率与配车数量负相关,而空驶率和平均空车搜索时间与配车数量正相关。

图6中在配车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提高起步价格将使分担率和实载率降低,空驶率和平均空车搜索时间上升,平均空车头距和乘客平均等待时间也随之降低,这是由于更少的乘客选择乘坐出租车,而寻找乘客的空出租车数相应增加的原因。乘客平均等待时间越小,改变起步价对乘客平均等待时间的影响越小。考虑到出租车具有低乘客等待时间的特性,当乘客平均等待时间小于1分钟时,由图可知改变起步价对乘客平均等待时间的影响可以忽略。

合理确定城市中的出租车配车数量是监管部门的主要课题之一,以使出租车合理分担一部分出行需求,并兼顾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本文的模型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例如在起步价、单位里程价格和起步里程分别为8元、1.5元和3公里的情况下,要使乘客平均等待时间少于1分钟,则由图7可知配车数量不应少于108辆;同时实载率不低于55%,即配车数量不大于127辆,则合适的配车数量应在[108,127]的区间里,此时的分担率约为24.85~24.88。如果根据乘客平均等待时间确定的配车数量下限大于根据实载率确定的配车数量上限,则由图6(b)、(d)可知,此时出租车定价过高,应适当降低出租车价格。

在配车数量为120时,分别改变起步价、单位里程价格和起步里程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见表3,表中初始状态一行为起步价格f0=8元,单位里程价格f1=1.5元/公里,起步里程s0=3公里的情况。这种仿真预测对于合理制定价格监管措施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本例中,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出租车系统的运行情况,其定性结果与经典研究结论和实际观测数据吻合,并能够定量预测监管措施的可能效果,为监管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图6 不同起步价与配车数量对系统性能影响的仿真结果

4 结论与改进方向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巡游型出租车服务模型,从微观角度再现了出租车在路网上搜索乘客并且提供出行服务的动态过程,能够模拟出租车路边随机搭载乘客的行为和空车根据有限信息和经验在路网上搜索乘客的行为。模型有助于合理确定城市出租车发展规模,定量预测改变价格和配车数量等监管措施对出租车供求两方面的影响,为出租车监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巡游型出租车服务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的复杂系统,本文对于离散事件仿真在这类领域的应用作了探索。

由于出租车运营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交通背景下,又对城市交通有显著影响,为更好地模拟实际的出租车运营,模型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路段行驶时间采用改进的Greenshields速密度关系描述,虽然优于静态数学模型中采用的路段行驶时间恒定或者BRP函数形式,但是仍将道路看成连续的,没有考虑交叉口的影响和FIFO规则,下一步将对此进行改进,采用元胞传输模型模拟道路阻抗。其次,出租车在运营中常有不同的速度选择,表现为空车慢速和载客快速行驶,这种速度选择行为对城市道路交通有显著影响,下一步将增加这种速度选择行为的模拟。

参 考 文 献:

[1]Xu Jianmin, Wong S C, Yang Hai, et al.. Modeling level of urban taxi services using neural network[J].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1999, 125: 216-223.

[2]Beesley M, Glaister S. Information for regulating: the case of taxi[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83, 93: 594-615.

[3]Cairns R D, Liston-Heyes C. Competition and regulation in the taxi industry[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1996, 59: 1-15.

[4]Shreiber C. The economic reasons for price and entry regulation for taxicabs[J]. 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 1981, 15(1): 105-112.

[5]Manski C F, Wrigth J D. Nature of equilibrium in the market for taxi service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976, 619: 11-15.

[6]周晶,何建敏,盛昭瀚.城市出租车运营系统的随机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0,14(1):63-66.

[7]Bailey W A, Clark T D. A simulation analysis of demand and fleet size effects on taxicab service rate[A]. In Thesen H, Grant W,Kelton D, eds. Proceedings of the 1987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C]. ACM Press, New York, 1987. 838-844.

[8]Yang Hai , Wong S C. A net work model of urban taxi service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 1998, 32(4): 235-246.

[9]Wong K I, Wong S C, Yang Hai. Modeling urban taxi services in congested road networks with elastic demand[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 2001, 35: 819-842.

[10]Yang Hai, Ye Min, Tang W H, et al.. A multiperiod dynamic model of taxi services with endogenous service intensity[J]. Operations Research, 2005, 53(3): 501-515.

[11]王玮,徐吉谦,杨涛,等.城市交通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46-81.

[12]刘卫果,胡思继.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的计算机模拟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47-50.

空乘论文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even teaching strategies of extracurricular knowledge expansion in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Civil Aviation" 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Introduction to Civil Aviation" textbook,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flight attendant major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关键词:课外知识;拓展策略;民航概论

Key words: extracurricular knowledge;expansion strategy;Introduction to Civil Aviation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254-02

1 中职空乘专业《民航概论》课程课外知识拓展的必要性

1.1 中职空乘专业《民航概论》教材的局限性必须拓展课外知识

目前,中职空乘专业找不到一本合适的正规《民航概论》教材。已出版的《民航概论》教材基本上为大专及以上的民航相关专业及旅游专业教材,讲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民用航空总论、飞机的一般介绍、飞行基本原理、空中交通管理、民用机场概述、民航旅客运输、民航货物运输、客舱设备等方面的知识。从难度上来说,中职生看不懂大学教材,特别是弄不懂飞机的各类系统原理,看不懂航图和教材中出现的公式;从内容上来说,大部分现有的《民航概论》教材没有论述民航业的特点与构成、民航业的经济作用与影响、民航业的社会文化作用与影响、民航资源、民航产品及市场分析、民航教育等内容。

1.2 中职空乘专业学生现状必须拓展其课外知识

和其他专业中职学生一样,中职空乘专业学生也存在着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自信心、纪律意识不强等问题。由于空乘专业学生是经过面试录取的,她们普遍“颜值”较高,注重自身仪容仪表和个人形象,然而,不少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一般。挖掘她们自身的闪光点,给她们提供感兴趣民航专业知识,将极大地激发她们学习的动力,合理地规则人生的发展目标。

1.3 民航业的发展态势必须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未来几年,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如下特点:航空市场体系仍然不成熟、民航行业竞争日益增强、民航进入微利发展时代、新技术发展改变航空公司的竞争方式、廉价航空模式难成规模等等。在中国经济全球独领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民航业的发展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拓展学生民航课外知识,有利于学生融入时代,分享我国民航业发展的红利,特别是在沿海民航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成才成长。

2 中职空乘专业《民航概论》课程课外知识拓展的意义

2.1 有利于弥补中职空乘专业无《民航概论》教材的缺憾

现有的大专及以上学生使用的《民航概论》教材对于中职空乘专业学生来说显得特别“高、大、上”,相当一部分章节中职生无法看懂或理解,这样就很难把学生吸引进来。通过适当地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可以弥补中职空乘专业无《民航概论》教材的缺憾。一方面,我们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外知识拓展使相对高深的《民航概论》课程通俗易懂接地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们针对中职生的需求,量身订做,给她们提供其感兴趣的大量鲜活内容,既有视频内容,又有参观交流,活跃了课堂形式,丰富了课堂内容。

2.2 有利于中职空乘专业学生的综合成长

有意识地进行中职空乘专业《民航概论》课程课外知识拓展训练,非常有利于中职空乘专业学生的综合成长。一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视野;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国际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达到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目的;三是培养学生对航空服务工作的认同感,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

3 中职空乘专业《民航概论》课程课外知识拓展的策略

3.1 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民航业发展动态

航空服务是一个不足百年的新型朝阳行业。一战后民航业开始起步,二战后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民航业朝着大众化方向发展。我国民航来从改革开放以来以20%的速度发展,1987年政企分开后在国际上一跃进入世界航运前十位,成为航空大国。随着我国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M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这一朝阳行业会在21世纪腾飞。我国将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在世界民航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鼓励同学们通过观看电视、报纸,上民航资源网查阅信息等方式关注世界民航业发展动态,了解民航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情况,激发同学们投身民航业的热情。

空乘论文篇8

关键词:空乘专业 自律能力 语言沟通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234-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商务往来、旅游探亲等活动越来越频繁,同时伴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开放,航空运输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我国航空运输发展迅速,已经发展成为民航大国,据估计到2020年底,我国大中型飞机会达到4000~5000架,,航线也在日益增多。随着航线的增多,高素质的空乘服务和管理人才需求增多,使得空乘教育持续升温,空乘专业在国内院校遍地开花。与此不太协调的是,教育质量却参差不齐,据航空公司等招聘单位反映,有不少毕业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差,听不懂,也说不流畅,只是掌握了一些化妆技能、形体和礼仪知识,服务意识不强,满足不了航空公司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航空公司招聘乘务员方式的转变,除了到院校招聘外,还实行社会海选,不少培训公司和机构也通过短期培训加入到培训空乘人员的竞争队伍行列。因此,对于院校来说,改革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培养优秀的空乘服务和管理人才是一个需要不断研讨的课题。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进一步培养优秀的空乘服务和管理人才,提高育人效果。

一、加强自律和德育

在空乘人员提供航空服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如遇到因为天气原因等不可抗力导致的航班延误,旅客有时候情绪也会十分激动,难以安抚,这需要空乘服务人员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很好的心理素质。另外,空中乘务员的工作环境空间相对狭小,又处于万米高空,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还需要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如介绍安全须知、提供餐饮服务等,需要空乘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然而,报考空乘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出生在城市,且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从小被溺爱,呵护,接受别人的关爱多,付出的少,有很强的自我和自主意识。这就意味着如果想让这些学生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空乘人员,将来能为旅客提供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需要加强训练和培养。高校空乘专业的日常教学工作、教学实习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需要统一协调,形成合力,服务于既定的培养目标。

空乘服务人员必须能够吃苦耐劳,同时具备良好的品德,,较强的服务意识,才能胜任职业的需求。对于空乘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道德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尊老爱幼,服从管理,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等方面。道德教育要从小处做起,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做起,无论上课期间,还是课外活动,都应该严格的要求,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内化为自觉自然的行为。为了使得管理让同学们乐于接受,可以多搞些活动,比如主题班会活动,主题可以灵活多样,如感恩、爱心、爱国等,可以根据不同时机,搞不同的活动,如感恩节,父(母)亲节,中秋节等,可以感恩,团聚等为话题,如9月18日,12月9日等可以爱国为主体。为了规范同学们的日常行为,可以举行寝室文化评比,班级仪容仪表评比等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开展相应的拓展训练来提高同学们的协作意识,团队精神,互助意识,同时开展一些户外体育竞赛活动,如10公里竞走等活动,来磨练同学们的意志力,培养其耐心。同时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礼仪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比赛,各类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空乘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稳健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注重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航空服务工作主要是面对面地进行现场沟通和服务,能够与各国的旅客进行交流,服务人群多样。因此我国航空公司的招聘条件中,要求对英语、小语种外语、普通话非常熟练,特别是口语。语言不仅包括音语言,还包括身体语言。空乘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需要讲好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语调生动,表达清楚。针对此,我们要求和督促在校学生养成每日讲普通话的习惯,多进行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针对外语教学,应侧重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聘请外教,这样的话,学生可以直接与外国人交流,既能训练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勇于面对外国人讲英语的胆量。同时在晚自习和其他课外活动时间,可以播放英文电影,每周播放一次,可以在英文课上跟老师一起探讨英文电影的内容,自由探讨,随意讨论,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其语感和使其语音语调生动形象。对于英语和二外,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应当定期举行英语角活动,每周一个话题,提前公布,让学生提前准备,自由操练,也可以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活动,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外语,还是聋哑语,都应该较多地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可以针对机舱里的各种工作场景,如给送餐、急救、特殊乘客提供服务等场景,让学生进行练习。总而言之,应该充分利用每节课,以及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掌握语言听说能力的基础上,需开设一些沟通课程,让学生学会沟通的艺术,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

三、为适应航空旅游业发展对空乘专业学生的要求,拓宽学生知识面

随着航线的增多及对低空空域的开放,传统旅游服务逐渐进入高空领域,会形成航空旅游业。航空旅游业的发展,将会让空乘专业的学生拥有更为广泛的就业机会。将来,空姐可能不仅仅限于一般的客舱服务,可能产生空中导游等工作岗位,为旅客提供广泛休闲、娱乐和旅游服务。空乘从业人员除必须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如具备扎实的航空理论知识,娴熟的设备操控和服务技能外,需要涉猎人文地理、民俗文化等相关的知识。空乘专业的学生们除了拥有高雅的气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服务意识之外,拥有广博的旅游知识,才能在航空服务领域有更多的工作和提升的空间。

四、加强实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1.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拓展空乘专业学生的行为素质能力。加强空乘学生的日常管理,为了提升空乘学生的职业形象,每日需要对空乘学生的着装,仪容仪表,形体仪态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的规范和要求。要求学生每日上课期间,应该时时做到,以便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要求空乘专业的学生坚持每日做礼仪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行为能力的培养。空乘专业学生应该具备高雅的气质,文明的语言,大方的形象。为此,学校应该经常让学生参加市里重大活动的礼仪接待,同时开展模拟客舱服务等活动,增强其行为素质能力。针对空乘专业的学生,学校需定期组织职业技能竞赛,通过英语演讲,职业形象展示以及模拟舱演习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空乘学生的专业技能。

3.拓宽实践渠道。目前大多数的空乘专业院校在实习实训方面缺少必备的设施与设备,不具备基本的实训条件,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合理规划,面向社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社会服务,组织学生参加政府企业的大型活动,让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服务技能和吃苦精神,以改变毕业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航空培训机构合作,利用他们的设备和资源,让学生能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便提高其对工作的适应性。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队伍方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一方面,教师需要接受外训,接受有航空一线工作经历的专家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引进人才,积极聘请航空行业内优秀的从业人员,作为专职专业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另外也可以聘请航空行业内优秀的从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较为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由于他们长期在航空公司工作,了解空乘行业发展形势和最新的信息,可以弥补校内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和信息的闭塞等不足之处。除此之外,聘请航空行业内优秀的从业人员参与探讨空乘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作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培养的人才更符合市场的需求。

五、结束语

针对生源实际,面对航空公司等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纪律性、服从性、服务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外在形象的塑造,加大礼仪课、化妆课、形体课的开设量,同时把这些行为规范在每一天的培B之中。因为航空公司空乘人员将面对面对旅客进行服务,所以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应该加强对于普通话、英语、二外、聋哑语学习,做到能够自如交流,同时针对航空院校实训资源缺乏的状况,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必须面向社会,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另一方面积极与航空培训机构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及行为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晓彤.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J].赤子,2012(4)

[2] 江群.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历教育面临的挑战[J].当代经济,2008(11)

[3] 屈静.结合行业特点,试论空乘专业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8(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