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幼儿园健康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4-08 11:32:03

幼儿园健康教育论文

幼儿园健康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心理健康 幼儿园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5-017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心理健康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然而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均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尤其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面临诸多困惑和问题,内容选择就是其中核心问题之一。

一 从“幼儿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来看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当前,我国尚未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做出准确界定。因此,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探析将以对其核心概念,即“幼儿心理健康”的考察为切入点。关于健康的定义,普遍为人们所认可的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47年提出的:“健康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我国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使用了相似的定义:“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但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众多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至今尚未有定论。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研究者普遍认为不能将关于成人心理健康的界定直接推广到婴幼儿身上,婴幼儿心理健康有其独特性。

国外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界定相对清晰。如美国0~3岁任务联合机构(Zero To Three Task Force)把幼儿心理健康定义为:在家庭、社区和文化背景下,儿童从出生到5岁才形成亲密、安全的人际关系,体验、调节和表达情绪,探索环境和学习方面一直发展的能力。总之,国外研究者普遍认同幼儿心理健康基本等同于健康的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甚至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心理健康(early childhood mental health)与早期社会―情绪发展(early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可互换使用。因此,国外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以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为主。从内容来分析,《指南》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社会适应、情绪的表达和调控两方面。这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定义也是相吻合的。

二 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认识不清,存在概念混淆。不管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均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界定模糊的现象,表现为:在当前少量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等著作中,大多偏重心理学,侧重对幼儿异常心理和常见的行为问题的介绍、诊断和治疗,这些内容对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笔者认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问题预防为主要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概念做出区分。此外,在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片面地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幼儿心理与行为问题的诊断、个别心理辅导与治疗当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至于时常觉得力不从心或无从下手。

第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零散,缺乏有机整合。具体表现为:首先,在对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中,开设专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高校少之又少,相关知识零散见于学前卫生学、幼儿园健康教育等课程。致使幼儿教师普遍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认识不清,常常出现重身体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教育活动或在其他领域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活动数量十分有限;其次,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凌乱分散,除健康领域课程之外,大多体现在其他领域课程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幼儿园教育之中(如性教育的缺失),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这导致幼儿园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第一,以促进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为主线,适当扩展。我们已经明确,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为主。如张辉娟建构的幼儿园心育体验课程内容包括自我适应和社会适应两项主要内容。此外,研究者普遍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展,内容涵盖了幼儿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情绪情感、性教育、人际交往训练等方面。一项在上海实施的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比比和朋友”课程包括了感情、沟通、建立和破坏关系、消解冲突、面对改变和失去、面对新环境的策略六个单元。毋庸置疑,这些内容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二,侧重于预防幼儿可能在未来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而非解决幼儿已产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需要明确的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针对全体幼儿,侧重于预防。对于个别化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予以个别辅导,而对于较为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教师不应也难以承担相应的治疗任务。及时识别并通过家园合作、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来解决这一问题才是更好的选择。

第三,具有共性的、时代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值得学习。虽然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都有其价值,但是价值大小不同。如针对儿童遇到的共性问题 “我是从哪儿来的”、“不开心怎么办”等内容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就比以仅仅发生在少数幼儿身上的“攻击”为内容的活动显得更有价值。还有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如过度依赖电视、电脑而出现的“电视孤独症”,大多数独生子女自私自利、耐挫折能力差等都可以纳入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中来。

第四,同一主题的教育内容可以在拓展教育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的背景下反复开展。很多教师在找寻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面存在困难。事实上,为广大学者所认可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情绪情感教育可以在幼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反复开展,但是在组织内容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内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如情绪方面的教育内容大概应遵循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这样的顺序。

参考文献

[1]郑晓边.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建人.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1998(3):12~13

幼儿园健康教育论文篇2

关键词: 中国; 幼儿; 心理健康; 教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6-0089-02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智力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心理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社会结构、家庭状况和教育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值得认真关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国早期幼儿教育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身体护养,而轻视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0—14岁儿童有2.2亿人,根据近年来有关报道发现: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则在13.97—19.57%之间,大约在3000—4300万人左右,这是多么庞大的群体。问题幼儿的表现为:多动、违纪、焦虑、抑郁、任性、孤僻等,其中,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现。以北京为例,上个世纪80年代北京地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3%,90年代为12.9%,到了本世纪北京中关村部分重点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上升为18.2%,儿童行为问题的不断攀升,已经引起了专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这些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未来人才的素质,由此可见,我国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幼儿阶段年龄在3—6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积极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小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对于培养我国未来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开展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启迪。

一、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目前幼儿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幼儿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究其原因,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从管理者到教师和家长中普遍还存在模糊认识,对健康的认识存在一些片面性,忽略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到位

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许多方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还不到位。只能在摸索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再加上目前我国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比较薄弱,相关的积淀不够深厚,这就导致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上比其他国家落后,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我国有些幼儿教育机构只是在指导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只是采用一些零散的书籍。我国专门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员不多,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会忽视对一些引进资料理解和消化。这样,理论的高要求与普遍的理论水平低下就形成了矛盾。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特有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则是把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用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不仅没有对症下药,还有可能恶化幼儿的心理问题。我们提倡的是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要消化和理解教育家和外国专家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而且要结合当前的实践,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达标

目前,大多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多是幼儿园教师。但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都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学历条件(幼师毕业以上)。有不少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虽然取得《专业合格证书》,但由于在校学习时对幼儿心理知识学的少且较为肤浅,缺乏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标准,因而时常对幼儿心理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感到手足无措和困惑。既不能对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矫治,也无法预见幼儿心理可能出现的疾病并加以预防。幼儿园教师平时任务也较繁重,除了担任教育教学工作以外,还要照顾幼儿的一些生理和心理需要。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来就会加重幼儿教师的负担,在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情况下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难度不言而喻,效果也显而易见。因此,受过系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训练的教师匮乏,成了当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专门师资力量的缺乏会导致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停滞不前,而且会使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陷入困境当中。很多幼儿园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无法正常地在幼儿中开展心理开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目标和内容的建立就任重而道远了。

幼儿园健康教育论文篇3

关键词:幼儿园 健康教育 完整性 科学性

当前很多幼儿教师都知道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当前的幼儿健康教育是在传统的科学常识教学和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实施体系尚不够成熟,教育内容不全面,没有受到实质性的重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幼儿园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利用各方面资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各环节和其他教育活动过程中,积极组织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应该关注并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幼儿园的健康教育。

一、注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完整性

当前很多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只是停留在上好体育课的层次上,基本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幼儿生活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

必须加强体育课的健康教育价值,避免体育教学活动设计的随意性。《纲要》把“培养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根据生活经验设计趣味性游戏是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另外,还必须加强体育活动的计划性,每一次体育活动的发展目标是否得到实现,达到什么程度,也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关注。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各种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指导家长转变教学观念,具有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其次,注重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各个教育领域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最后,还可以组织专题研究,由专任心理辅导老师或带班老师对有心理障碍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二、注重幼儿园健康教育科学性

幼儿健康教育要取得成功,关键要看教育者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程度,对幼儿健康教育理论观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具备将理论观点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活学活用的能力。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才能真正对幼儿起到帮助引导作用,否则只会造成对人力物力的浪费。

首先,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幼儿健康教育知识,有的幼儿教师甚至不明确幼儿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认为健康教育就是上好体育课,加强幼儿的身体锻炼就行了,忽视了健康教育应该是身心、保健安全等全面地教育。其次,幼儿教师还必须掌握幼儿学习方式,习惯养成方式方面的理论知识。如关于幼儿健康认识、健康态度及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必然性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幼儿健康教育必须经历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最后,了解一些切实可行的具体教育方法,如教育效果比较好的“幼儿感知体验教育,即行为训练”,“讲解演示教育”,“情景表演教育”,“组织讨论教育”等。

三、注重在生活中进行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健康教育仅靠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很难达到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幼儿健康教育不是脱离生活的、抽象的说教教育,而是一种生活化的教育。

首先,要注重在生活中感知。教师要善于从身边找资源,从具体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幼儿在生活中接触与健康有关的知识,参与各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学习有关的榜样和示范行为,并开始建立自身对健康所负有的责任。其次,要强调在生活中养成。教师要注意幼儿健康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即寓健康教育于幼儿的各项生活活动之中。再次,重“防范”也要重“应对”。幼儿健康教育不仅是“防范”教育,而且要培养孩子的“应对”能力。

四、注重在其他领域教育中进行渗透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和其他教育相结合,才能共同完成幼儿教育系统目标。幼儿健康教育和其他各领域之间的联系、渗透不应是形式上的大综合,而应是实质性的融合。

首先,各个领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实现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些目标,如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认识五官及它们的功用,了解保护这些器官的一些知识,或了解科学小实验中的安全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等。其次,幼儿健康知识的学习过程、健康态度的转变过程以及健康行为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各领域特有的教育形式的密切配合。最后,健康教育和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一样,应该充分的挖掘游戏的价值,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将健康教育与游戏有机的渗透融合,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五、注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一体化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中的、高密度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效率比较高,如果缺乏家庭和社会良好的、正确的健康教育,或缺乏与他们的配合,就会影响幼儿园健康教育效果,出现“520”的健康教育状况,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民主,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家庭气氛,在观念上和行动上真正尊重孩子,更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

很多幼儿园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促进了家园合作。如召开定期的家长见面会、开展亲子活动、开设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等等。因此,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要与家庭、社会健康教育活动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充分发挥三者各自的积极作用,使三方面的教育相互协调、相互补充,达到健康教育一体化,使健康教育产生更为显著和持久的效果。

六、注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多样性

在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组织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幼儿健康教育活动。首先,可以积极有效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现代教育媒体,如投影、电视、录像、计算机,这些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其次,还可以积极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如有的幼儿园组织幼儿远足,参观蔬菜超市,参加社区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等。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保护和促进幼儿生命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树立科学的健康教育观,对幼儿实施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朱清.回归生活的健康教育.纪念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学术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0).

[2]柳倩.我国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早期教育,2003,(4).

幼儿园健康教育论文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原则;路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24-01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成长重要的舞台;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的初期心理系统的形成、人格特点的培养乃至人生发展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园的硬件、软件等设施的不断完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跨越。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首先明确了幼儿园的基本职能:保障幼儿生命与幼儿健康。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我们知道?3-6岁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会直接影响着他的生理发展。幼儿园如果能在幼儿成长阶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各种有力的办法和措施,保护幼儿心理稳定、健康、发展,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有重要引导意义的。

(二)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人格健全稳定

幼儿刚进入幼儿园,离开了原来熟悉的家庭环境和关爱氛围,这时候难免会出现情绪波动、发脾气、爱哭,乃至自闭、性格怪异等问题。这时候,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幼儿园老师如果能够掌握幼儿的心理成长规律和情绪变化,积极引导幼儿心理朝着健康、阳光、开朗的方向发展,就能够促进幼儿人格趋向稳定、健全,幼儿心态变得更加乐观向上。

(三)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乐观的心态,快乐的生活,对于每个人都很宝贵和重要。卢梭曾经于1762年发表的《爱弥儿――论教育》,对儿童的权利与自由做了较为经典的阐释。促进幼儿快乐、开心成长是每一个幼儿园机构、每一个幼儿教师应尽的责任。开展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稳定的人格,培育良好的心理系统,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二、实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即在人获得应有尊严的前提下使人的体力与智力取得充分的发展。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是一种主体际的活动。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它内含着不同的主客体关系。”主体性原则,即要求老师切实尊重受教育者――幼儿的主体性地位,要努力尊重幼儿的内心需求,从有利于他们发展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协同性原则。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单一的独立的自我的封闭系统,而是开放式的多元的发展模式。协同性原则要求幼儿园教师注重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发展性原则。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变迁的重要理论。任何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是唯物主义发展论的基本观点。发展性原则要求幼儿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活动要有前瞻性、发展性,努力适合幼儿身体、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三、实现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丰富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教师要积极学习幼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幼儿健康教育提供智力保障。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老师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让幼儿主动模仿各种形象丰富、有趣的事物,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幼儿理解、思维能力的提升,促使心理健康发展。在建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具有新颖性,如通过他们熟悉的动画人物、故事等来完成教育活动及功能。?同时,老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要领悟自己的语言、行为、动作都会都对儿童人格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要学会引导、教育心理健康知识,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二)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因为幼儿对外界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在幼儿园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最能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也容易获得幼儿的认可,促进幼儿快乐学习。因此幼儿园教师在策划、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考虑以游戏为主,即寓教育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活动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开展活动中,注意给幼儿自由选择、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三)主动与家长展开沟通,提高家园合作共育的水平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幼儿成长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基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要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积极主动与幼儿家长展开沟通、交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多从家庭环境中了解幼儿成长的经历、语言与行为的特点、性格发展的规律,从中找到合理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方法。通过与家长的共同努力,相互合作,让孩子变得勇敢、开朗、自信,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注释:

幼儿园健康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心理健康;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4.1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目前的相关教育中往往对幼儿身体健康的关注多,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相对较少。其实,我们应当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一并考虑在内,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定义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的需求得到满足、愿望得到实现的一种状态。幼儿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幼儿的心情放松,幼儿的个人才能可以得到有效发挥,幼儿的愿望可以实现,等等。幼儿的身心健康对幼儿将来的成长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积淀不够深厚

在国内,关于幼儿身心健康方面的教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探究,很多理论需要我们加强学习。目前,我国有关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理论还比较落后,没有建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幼儿身心健康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密切,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2.专门师资力量缺乏

在我国,大部分幼儿园为了节约成本,往往聘请没有资质甚至没有工作经验的女孩担当教师。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甚至没有接触过幼儿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面对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这些教师往往不知道怎么处理,甚至有些教师视而不见,完全不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很多幼儿园没有为教师提供专门培训的平台,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处于停滞阶段。

3.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其教育对象

很多教师没有把自己的教育对象当作幼儿看待,而是把他们当作成年人看待。教师往往参照成人教育的方式辅导幼儿,而这种教育辅导方式是幼儿无法接受的。在一些地区,幼儿教师将幼儿的心理问题当作道德问题来处理,在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教师往往只是提供道德方面的帮助,使得幼儿心理教育出现很大问题。

四、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开展各项活动,进行全面渗透

开展相关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也是提升幼儿园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

第一,在进行活动的时候,需要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在进行日常工作的时候,要培养幼儿健康的心态,使得幼儿可以健康成长,在幼儿的心中洒下善良、诚信等优良种子,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在进行活动设计的时候,需要对每个幼儿个体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避免采用同一套标准。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可以针对不同幼儿设置不同的标准,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2.创设适宜环境,注重感染和熏陶

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影响作用,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第一,需要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丰富的物质环境是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在进行物质环境建设的时候,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建设,多设置幼儿喜爱的卡通人物,增强幼儿的认知能力,提升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布置幼儿园环境的时候,要多布置幼儿喜爱的东西,对幼儿进行美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建立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多和幼儿进行讨论,使幼儿可以和教师平等地进行对话,了解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还要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由于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教师的熏陶下,幼儿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也 可以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 教学的时候,还要观察幼儿的表情,及时发现幼儿的需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健康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规划

一、遵循幼儿身心的基本规律

在研究幼儿园如何开展健康教育时,我们一定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否则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幼儿园和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时,一定要反思是否设计符合了幼儿学习的心理?是否运用了绘本、视频、实际操作等手段或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否保证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幼儿园的基础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规划

一些幼儿园在之前很少或没有开展过健康教育,那么应该先对本园的幼儿的健康状况做一个调查,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了解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心理发育情况。然后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考虑健康教学的实施可能,日常的健康教育如何实施,幼儿园和家长如何配合等问题。

而有些幼儿园已经有了多年的健康教育的经验和研究基础,那么像这样的幼儿园应多反思,不断地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理清教育的思路,形成具有幼儿园本身特点的健康教育理念。反思日常健康教育中是否分时、分段,是否根据不同学期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等等。在反思中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对不足及时进行研究和弥补。依据某些健康教育的成果,组织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队伍进行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再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理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也能对其他没有太多健康教育经验的幼儿园有更多更好的指导作用,大家可以共同分享经验,使每一个幼儿园都能够有效地开展幼儿的健康教育,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我们必须欣喜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对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相关的内容。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推动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中更有效地实施和开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健康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04-01

一、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由于目前我国所处的现状,每个家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生活节奏的加速、养育方式的变化等影响因素下,面临家长所给与的过多压力,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承受着各方面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幼儿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家庭教育中都只片面的注重智力的开发,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大量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幼儿健康状况问题的存在和发生非常普遍和严重,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数量越来越多。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及良好品德的形成,还给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二、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12条提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幼儿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也就是强调了健康心理元素的重要性。但由于认识上的误差,一段时间来,在健康教育模式上存在着对生理保健重于心理保健的现象。

很多幼儿园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园内的心理教育等实施活动中只满足幼儿生理方面和基本物质的需求,忽视了幼儿心理健康的真正内在需求。并且实践过程局限,忽视幼儿实际接受能力,进行矫正采用的方法也只是行为治疗,未考虑对幼儿是否真正适用。

(二)缺乏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

幼儿心理发展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幼儿的潜在可能性,其作用不言而喻。而在我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来说年限短、理论研究少,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其水平仅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水平上;幼儿心理健康的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分散、凌乱、没有集中性,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与幼儿年龄差异较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整合力度不够。

(三)师资力量缺乏,家庭不同步

教师们对心理健康标准及效果的评价把握不准,因为知识相对零散,教育时间的局限,教师在实际情况中面对幼儿的心理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无法及时正确纠正。

另外,从家长角度来看,生活中忽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他们缺乏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教育能力,导致有些幼儿性格过于内向,或者以自我为中心,或者在家长的溺爱下任性自私、承受不了挫折。幼儿园中也常见到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幼儿,例如吸吮手指、咬衣服、攻击性强等;家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明显滞后,未能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同步和递进。

三、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理论,提高幼教工作者素质

幼儿教育是一项具有高度专业性的工作。我国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多为幼儿教师,保育工作者在幼儿教育生活中也起着辅助的作用,他们需要更多的道德感、责任意识和专业知识,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教人才队伍刻不容缓。幼教工作者从自身角度来看,应提高幼教专业素养和法治底线意识,真正做一个热爱孩子、热爱幼教事业的合格幼教工作者。应对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提高自己心理卫生方面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及诊断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有效运用到幼教工作中,能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更好地促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二)创设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

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必须“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要能促进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幼儿园整体环境要安全、舒适、卫生、实用,园内装饰和材料要考虑到色彩的选用,整体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幼儿园利用自然环境,合理布局,院内装饰色调柔和,要符合幼儿审美情况。要在良好、舒适的环境中,在教师理解、宽容的态度下,引导幼儿自由主动探索世界,得到身心的良好发展。

(三)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在一日活动中以具体、形象的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心理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者的教学活动在幼儿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配合。所以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应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充分利用社区及幼儿园资源。同时幼儿园要开设专门的讲座为家长提供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充分利用社会、社区的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沈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01).

[2]桑青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微[J].中国健康教育,2002(07).

幼儿园健康教育论文篇8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问题隐患;策略措施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开始接受学前教育。许多父母因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便早早的把孩子送入幼儿园接受教育。孩子生活成长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度过,教师成为幼儿们最长久的陪伴。在幼儿教育中,健康教育是开展各项幼儿教育的基础,众多的幼儿教师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健康教育是幼儿人生发展和幸福的基础,但落实到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当下幼儿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的软硬件设施不能够满足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限制地方幼儿园的开办数量及规定开办幼稚园的相关人员的资格和条件,导致许多城市和乡镇把开办幼儿园作为一种商业经济,没有制度化和专业化的管理使得幼儿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在硬环境方面,许多幼稚园不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优质的学习成长环境,坚硬的水泥地面和不合理的教室布置给幼儿的学习生活埋下了隐患。幼稚园的娱乐器材未经过专业机构的检验,随意的供幼儿玩耍使用,给幼儿的健康带来了危害。为了节省开园成本,许多幼稚园没有设立专门的医务室,缺少专业的医护人员。幼稚园的软环境也令人担忧,因为私人办园的现象很多,所以导致幼稚园教师未经过专业的知识考核,没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文化水准,通过不正当的渠道,直接参与到幼儿的教育教学中,这给不安全不健康的幼儿教育埋下了伏笔,使得幼儿的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最终成为不良教育的受害者。

(2)教师对幼儿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因深受传统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为了迎合孩子父母的意愿,只注重对孩子进行智力的开发和培养,以分数来征服孩子的家长,从而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口碑和提高收学率。因此幼儿的非智力成长被教师抛之脑后。幼儿在成长的阶段里,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心理问题,内向、自卑、抑郁、不善表达、羞涩内敛成为当下众多幼儿的心理问题。教师对其心理成长的忽视,导致幼儿心理发育不健全,对幼儿未来的人格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自身的职责,对幼儿的教育一意孤行,不尊重幼儿的想法。有部分教师害怕担当责任,直接取消孩子们的户外拓展活动,这使得幼儿的身体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在希望与失望中幼儿对教师的信任也大幅下降,这也影响了幼儿们心里身心健康的成长。

(3)教师对过于片面的幼儿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在开展日常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仅仅把健康教育停留在体育课及健康教育的课堂上,没有使健康教育全面的贯彻到整个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注重对幼儿进行卫生、体育等方面的书面理论知识的宣扬与灌输,忽视对幼儿自主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得幼儿在生活中无法独立的通过身体锻炼和自行卫生检查来保持身体的健康。一部分幼儿教师对幼儿健康教育主体认识不清不重视,他们认为健康知识只需要通过医生和体育教师家长来进行普及,自身没有要普及的义务,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较少涉及幼儿的健康知识过少的涉及。这样的健康教育表现出体现了幼儿教师对健康认识的片面性,最终使得健康教育没有很好的落实到对幼儿的教育中来,影响了幼儿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二、加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措施

(1)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的程度,所以教师首当其冲的成为健康教育的核心。幼稚园幼儿园首先应当注重对教师的健康素质培养,健康素质包括教师的身体健康素质及心理健康素质两部分。学校应适时的为幼儿教师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加强他们的健康意识,使其明白健康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幼稚园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开设幼儿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幼儿教师共同了解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技能及方法。教师也应当学会自我调节,通过正确的方式缓解自身的压力,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把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宣泄到教育教学中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

(2)转变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幼儿健康成长的要求,所以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想法,把幼儿作为教育的中心,教学的主体,而不是单纯的把完成教学目标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在组织户外活动时可以多让幼儿发表自身的想法,给出相应的意见,最终教师根据幼儿的提议做出相对安全合理的路线,这不仅使得幼儿的想法得到了尊重,更重要的是能锻炼他们敢于表达想法,主动参与集体生活的勇气,使他们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学习生活中去。幼儿的内心发育处于萌芽阶段,所以教师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不单单注重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和培养,更应当加强对幼儿内心健康的关注。对于胆小,内向,孤僻的幼儿教师应当不断的与其进行心理沟通,让幼儿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鼓励引导他们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对于多动,顽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与一定的批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不断的改善提升自己。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面镜子,是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规范教育行为,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不要让幼儿的内心因自己不善的言语而受到伤害。

(3)改善教育环境,建立健全学校的教育机制

首先,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个家。所以学校幼儿园的环境对于幼儿的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幼儿园应当加强对软硬环境的建设。学校,要定期的对幼儿娱乐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处理。其次,幼儿园学校可以为幼儿建立心理档案,对幼儿的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生理状况,智力发育状况,个性特征及对幼儿心理有影响的重大事件进行记录归档。这样有利于教师通过档案更全面的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开展适应于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再次,园长可以在幼稚园幼儿园力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机构,聘请受过专业幼儿心理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幼儿消除心理健康问题与障碍,让幼儿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最后,学校幼儿园可以定期的开展家长会,通过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的发现幼儿生活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幼儿的健康成长才能得到最好的保障。

(4)注重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健康习惯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要让学生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比如在小朋友在课下见到老师和小朋友时应该主动要知道行礼问好,在进入校门时要有礼貌地跟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问好,放学的时候要跟老师分别时说完再见后再离开。二是在学校里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饭后要记得清洗双手,吃饭的时候要注意细嚼慢咽,不得与小朋友们挣抢零食,不可以随便捡拾掉落在地上的食物,不可有啃手指等不好的行为习惯,午睡时要记得盖好被子,注意睡觉的姿势,改掉趴着睡觉的坏习惯。三是幼儿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使其能够在脱离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穿衣,吃饭,系鞋带,自己整理床铺等。幼儿在自行完成这些事情后,自身会收获到极大的喜悦,这时家长和教师的鼓励也成为促使幼儿积极上进的动力,有利于幼儿独立个性的培养。此外,还要积极的引导幼儿树立自信,阳光,勇敢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比如自信,阳光,勇敢等,对幼儿进行健康的行为指导。

【参考文献】

[1]李重阳.积极心理学视角:家庭如何培养幼儿积极人格[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0(03)

[2]唐艳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3)

[3]徐艳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对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01)

【作者简介】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