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8篇

时间:2023-04-20 17:59:06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篇1

新课改,新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努力探索生本教育的实践途径,把生本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 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本,而且在整个体系上探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它认为“教育的要义,最终不是着眼于自己如何聪明,而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本质――让别人变得更为智慧”,进一步强调了教育职能和学生本体两者的高度统一。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语文教师作为传承文明、讲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育主体,就更应该摆脱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束缚,把生本教育理念纳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生本教育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流“平等中的首席”。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将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育教学不再过分注重“死”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活的知识”的运用,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建立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转变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更新教学理念的情况下才能适应生本教育的需要。

二、 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本教育”的根本所在,那就是:学生的天性要依靠教师的成功发掘、积极引导,通过“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张扬其天性,完美其人生。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现代文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仅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更丧失了理解文章的能力。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研究、讨论,全面发展。语文教师要更好地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就应该积极转变角色,变“传授者”为“引导者”,把教师的所有活动变成学生“天性学习”的辅导力量,不做“执鞭”的“耕民”,而成为真正的“生命的牧者”。教师要痛下决心,从根本上走出旧的教学模式,用“生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为学生打造天性张扬的平台,既革新更要革心,做课程改革的建设者、发掘者、操作者。不要“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了角色,才能实现教师的解放,学生的解放,教育的解放,才能体验到“阵痛后的快乐”。

三、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固然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决不能理解为教师就可以完全不讲了。如教授《永遇乐》,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元宵节上你分别读出了怎样的李清照,请大家按如下形式展开思路,组织语言:“我读出了的李清照,是通过词中的(句)看出来的,尤其是此句中的 (字、词)更能表现她的心境,因为……”。这样的问题既有教师的精心“预设”,又能让学生有主动的“生成”,可见教师不是不“讲”,而是重在研习思路的梳理,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多下功夫,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和“导”相得益彰。

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生本教育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突出探究,突出合作。突出探究体现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合作体现了教学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需要构建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还是教授《永遇乐》:“在对文本内容探究后,对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了解后,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花,一种颜色,一支乐曲来形容李清照,你分别会选择什么,请简要描述。”这个问题既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又可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既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注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和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教学。

学生学习语文,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而教又是为学而存在,为学而服务的,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平等意识,变“教师权威者”为“师生共同提高”,努力使“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①周艳玲、邵琛琛著《“生本教育”理念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语文教与学》2008年第3期

②《生本教育的概念和特点》[EB/OL].省略/List.asp?ID=933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04-02

一名教师,从初出茅庐的茫然新手,到经验老道的骨干名师,往往要走很长的路。但是,新手教师如果得到了名家高手的指点和帮助,或者选择了恰当的专业成长之路,也是可以迅速地成长起来,成为一方名师。那么,新手语文教师如何做到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快速地成长呢?以下几点经验总结或许能够为新手教师指点迷津。

一、从模仿名师开始

新手教师在初涉教坛之时,虽有理论指导但欠实践,虽有知识积累但缺经验,虽有想法但不够成熟,常常会对一些教学上的问题感到迷茫、困惑甚至百思不得其解,以至于在教学实践中束手无措,难以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新手教师应当积极借鉴、模仿名师,汲取其成功之处。

名师,指的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教学艺术娴熟、教学效果显著、声名远扬的教师,比如霍懋征、于漪、钱梦龙、宁鸿彬、魏书生、李吉林、斯霞、贾志敏、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等名师,也可以是在当地闻名遐迩的特级教师、教学高手、教学骨干等。名师们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具备深厚的哲学素养和文化底蕴、敏锐的思想触角和执著的钻研精神,形成了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同时他们也各具特色、各有主张。比如霍懋征、于漪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爱”,钱梦龙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魏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窦桂梅突出对教师、教材、课堂的尊重与超越,王崧舟、薛法根留心“诗意语文”和“语文味”。名师的课堂反映出他们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渗透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教学经验,展示其高超的教学艺术。可以说,不管是名师本人,还是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都有足资借鉴之处。

新手教师通过了解身边及外界名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欣赏名师外在表现与内涵底蕴,细心观摩名师的课堂,从教学过程和活动安排中发现其教学特点和规律,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模仿、借鉴名师们的成功之处,为自己积累教学实效、谋取快速成长。

二、教学注重实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下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细察新课标的要求不难发现,语文课程教学应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予以实施;教师要从语文的学科角度出发,注重实效,关注学生的语文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让学生掌握方法、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能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手教师要在教学中取得实效必须在教学设计阶段就狠下功夫,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地思考和取舍,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新手教师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进行教学反思都应该着眼于教学的实效性,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积累好词好句、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思维训练,进而有效地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自主学习,形成了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新手教师还必须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多一些师生互动,少一些“满堂灌”“满堂问”,并巧妙利用教学经验和课堂生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有效地引导,使语文课堂变得开放而有活力,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满足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

三、准确解读文本

与其他学科教材相比,语文教材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视野开阔、趣味性强、灵活实用……语文课程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内容涵盖政治、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新手教师首先要搞好阅读教学,这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教学的前提是要准确地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主旨和内涵。新手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首先要消除教学的功利性思想,克服浮躁情绪,从容、放松地慢品、慢读文章的主旨句、关键语段、充满哲理的语句等。新手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注意不能为了追求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而陷于误读。那种把“一股强大的力量”解读为“伟大的母爱”(《麻雀》)、把学会称赞身边的人理解成“保护野生动物”(《称赞》)、把欣赏翠鸟的形体美、技巧美、情感美局限于对翠鸟外形美的分析和欣赏的解读,都是不足取的。

新手教师要充分地做好计划,既读与教材相关的书籍,也读文艺理论、文学评论等书籍,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敏感度,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感悟,形成多角度、个性化的文本解读的独到见解。

四、关注课堂动态生成

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只有教师关注课堂动态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才能真正地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某位新手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麋鹿》这一课时讲道:“麋鹿在17世纪的时候被国外的偷猎者抓捕到了国外,这是非常悲惨的命运……”这时,一位学生忽然插话道:“老师,我觉得这些麋鹿一点也不悲伤,应该会很开心才对,它们终于可以到外国旅游了。”对此,教师训斥道:“有什么可开心的?老师上课你应该好好听课、做好笔记,插什么嘴!”学生们看见教师发火了,一句话也不敢说,随后整节课都沉浸在死气沉沉的氛围当中。

而另一位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巧妙处理,则非常值得借鉴。

教师在教学S版语文第九册课文《我的战友》中的“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这句话时,一名学生突然发问:“我们学过的课文曾把、比作威武无比的巨人或钢铁巨人,充分显示他的英雄气概,可是这篇课文为什么却把比作千斤巨石?”教师没有责备学生的插话,而是通过提问引发全体学生思考:“想一想,烈火中的与石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结果,学生思考并发现:他(它)们“都是静止不动的”“都没有一点声音”“都是顽强不屈”……教师顺势发问:“那为什么又把他比作‘千斤’的巨石呢?”学生回答:“‘一动不动’显示坚强的意志和为了战斗胜利而舍生忘死的精神。”教师再问:“隐蔽在草丛中的身体并不显眼,为什么却把他比作格外醒目的‘巨石’?”学生恍然大悟:是为了突出的伟大、崇高。

两位教师对课堂动态生成的不同处理,导致了教学效果大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新手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善于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五、恰当运用多媒体设备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设备可以用于对文本中自然景观、动植物、人物形象的欣赏,可以用于故事情节的展开,可以把抽象的知识、事理具象化,使教学内容成为直观的、形象的东西,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恰当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九寨沟》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奇特的珍稀动物,让学生直观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和物种的繁多,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教学教科版语文第八册《开天辟地》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绎在混沌的世界里如何分开天和地,如何在死后将身躯创造成世间万物,从而领悟创世的丰功伟绩和伟大的奉献精神。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适度

运用多媒体技术确实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但是,教师也必须明确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之一,它不可以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会造成负面的影响。首先,过多炫目的画面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多媒体课件中包含的信息量较大,容易造成学生食多不化,难以迁移转化为身心健康成长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新手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多媒体手段,课件的设计宜针对重、难点采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不能只是为了展示教学效果而干扰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篇3

【关键词】园本文化;教师专业成长;适宜

百年兴国大计,基础教育为本;基础教育大计,教师素质为本;教师素质大计,专业成长为本。在幼儿园,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协调者和改革者,“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他们的素质直接制约着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园本文化的滋养,就像一棵小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需要足够的沃土一样。教师只有在与园本文化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不断进步,我们应该创建适宜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文化,促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园本文化的解读

所谓“园本文化”是指幼儿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是一种富有个性的学园文化。

幼儿园园本文化分为外部与内部两种表现形式,其外部表现形式是直观的外显环境,通过幼儿园的大环境,宣传栏、理念牌、标语口号等环境装饰和教职工的服饰、设施等表现出来的风格和感觉。其内部表现形式是内隐的,是摸不着但可以感受到的,是从园长到每一个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精神面貌、理想追求、教育理念,包括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规范、团队精神等。在这里,我们主要谈到的是园本文化的内部表现形式,即内隐部分。

二、园本文化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园本文化建设得好,就会像一根纽带,把教师和幼儿园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给教师输送营养和氧气,促使教师更好地专业成长。

1.园本文化能对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园本文化能对全体教师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引导教师自觉地走入这个群体;引导教师慢慢地向核心靠拢,努力提升自己来适应幼儿园的园本文化。可以说它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引领和陶冶作用。

2.园本文化能带动教师不断进步

园本文化就像是一种巨大的磁场,将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目标进行同化,产生向心力,使教师持有高涨的职业兴趣,固守坚贞的职业道德,掌握从容的职业能力,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地向自己的专业顶峰迈进。

3.园本文化能激励教师的思想和行为

一位心理学家是这样描述的:“人在无激励状态下,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30%;在物质激励状态下,能发挥自身能力的50%—80%;物质激励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边际递减现象;而来自于精神的激励,则更持久、更强大。”园本文化便是一种良好的精神激励,它能发出无声的命令,使教师明确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

4.园本文化可以促进教师更快更专业的成长

高品位的园本文化可以有效促进“平等、民主”的教师互动氛围的创设,促使形成及时“反思、评价”的教育行为习惯,并积极深入地“探索、创新”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它有助于帮助教师个人成为专业成长的主人;有助于教师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有助于帮助教师塑造现代教师新形象,从而促使教师更快更专业的成长。

三、创建适宜教师专业成长的园本文化

费斯勒(Fessler)在论述学校和学校系统构成的组织环境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时认为起影响作用的变量包括:学校规章制度、管理风格、公众信任、社会期望、专业组织等,来自这些组织环境的组成要素的支持性倾向会强化、赞赏和鼓励教师向前迈进。

就个人的专业成长而言,园本文化对教师的发展影响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当表现为正向时,个体的成长是如鱼得水,愈发快捷和有效。而当表现为负向时,个体的成长非但不顺利,反而会受牵制,极有可能会就此打住而驻足不前。所以,良好的适宜的园本文化会促进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良的园本文化只会阻碍教师的发展。

针对实际,我们应该创建怎样的园本文化使教师得到适宜的发展,促使他们更快地专业成长呢?

1.长期积淀的园所文化底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财富

在悠久的办园历史过程中,在一代代教师的传承中,往往会形成一些优良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价值观的认同、工作作风的形成等方面。应该继承和发扬积极向上的园所文化,摈弃不合时宜、消极的园所文化。以长期积淀的优良传统文化为核心,根据园所现在的发展,建立起符合新时期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园所文化,引领教师的发展。

2.积极落实教育政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物质基础

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教育政策,如果幼儿园不加以落实,那只能是一纸空文,甚至会严重地影响到教师的生存,还谈何专业成长?

①为教师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幼儿园必须按政策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待遇,切实保证教师待遇的巩固和提高,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②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教学设备。教师为开展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教学条件,如:办公用品、教学设备、仪器、活动场所、图书资料、各种教具或材料等,幼儿园要按要求配置,优先安排,改善办园条件。逐步使幼儿园成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教师之家”。

3.完善的制度文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保障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篇4

1 两个基本问题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来说,有两个基本问题必须搞清,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内涵,另一个是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怎么走。这两个问题构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点话题。

教师专业成长,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专业水平的不断发展过程。其核心内涵有六个方面:①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增长;②教育理念的重构与教育思想的形成;③非专业知识学习的广泛;④价值观与职业理想完美结合;⑤教育常识和教学经验逐渐积累;⑥反思学校日常生活基础上的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

只有全面把握这六个方面,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成长。在有些方面却长期在理论和实践上受到忽视,桎梏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是教育是以给予学生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职能、满足学生基本的生存和发展为需要的,外在价值不断扩张。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除了赋予人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之外的,关注人的精神的成长,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内在价值始终处于一个被抑制的地位。二是基于广泛学习的非专业知识得不到不断拓展。三是在反思学校日常生活基础上的教育智慧得不到开发和利用。四是丢掉常识搞创新,成长缺少根基。有人批评现在的教师存在着有知识没文化,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的状况,这个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

广博地学习,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是塑造一个新的文化人、作为一个文化人的教师形象出现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要在满足基本的专业知识要求的基础之上,要使每一个教师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有着比较高的品位的文化人,这才是真正的专业成长。这是本文要谈的第一个基本问题,要谈的第二个基本问题是,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究竟该怎么走。本人之见,首先是教师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因为,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需求,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教师都有一定的要求。就以课程改革来说,课改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每次课改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技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20世纪50年代要求教师以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20世纪60、70年代要求教师以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教学活动。20世纪80年代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强调中从学生的情感领域入手,倡导通过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情境、友爱融洽的活动情境和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诱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力图实现认知层面的“会学”与情感层面的“乐学”的有机统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把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教学活动应当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核心任务。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的成长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之路该怎么走,依本人之见,教师要以校为本,担负起专业成长的责任。以校为本,体现在三句话中,一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二是为了学校;三是在学校中。教师要成长,就要把这三句话变成理念,指导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另外,更重要的是要从小事做起,担负起个人所承担的那份责任。在汉语中,“责任”一词通常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份内应做的事;另一方面是指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对于教师成长来说,其责任应有三个方面来承担。行政责任:政策导向及保障。学校责任: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文化决定教师成长方向。个人责任:取决于对教师这个角色卷入的程度。卷入得越深,越能承担重要责任。因此,教师的成长不能依赖别人,要靠自身的努力去实现。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几条建议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篇5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方法;途径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1)从课程教学改革开始实施的课纲,在数学科方面变动很大,删除许多项目,同时新增部分内容,章节顺序也大调动,对教师的教学造成很大的冲击。教师需要不间断地补充、进修专业知识,研究自己的教学实际,才能促进专业成长,落实课程与教育革新,才能因应教改的潮流。

(2)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专业生涯中必须积极主动地增进自我的专业知能,有系统、持续性地用心参与专业成长的历程,使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及态度有所改变,并进一步有效反应到教学工作上,使得教学效率提高,达到教育品质的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为提升教学品质,以进修、阅读书籍文献、做教学反思、做教学研究等方式,持续地精进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教学态度和专业精神。

二、小学教师专业成长遇到的问题和特点

1.教师专业成长的要素

(1)小学教师要以观摩他人的教学,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和学生互动,了解学生想法。

(2)阅读文献,将理论修正应用到教学,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

(3)经常作教学反思并记录,记录教学过程并加以分析。

(4)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心理特性与学习心理,熟悉班级知识、教室经营与管理方面的一般性原理与策略、教育的道德与伦理层次的知识。

(5)教师对教育工作产生认同与承诺后,在工作中表现出认真敬业、主动负责、热诚服务、精进研究的精神。

2.教师专业成长内涵

(1)教学知能:教师所应具备的一般性教学知识与能力,包括教学原理原则、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技巧及良好的班级经营管理能力等。

(2)课程知能:能配合教育当局所推动的课程政策,顺应学生能力,具备课程规划设计的能力。

(3)学生辅导:教师应了解学生身心发展与学习心理,并能运用各种辅导方法与技巧,有效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解决学生困扰。

(4)专业精神:教师对教育工作产生认同感后,在工作中表现出敬业、负责、热忱服务及精进研究的精神。

三、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途径

1.自我发展的途径

(1)有勇气接受批判,愿意尝试新的作法和变革。

(2)驱除日复一日,对一切都习以为常的态度,从反向思考,增进对问题的敏感性。

(3)规划自己专业发展进程及时间,时时进修、研究并发表。

(4)将教学过程中所思、所想、所感、所做、所为写下来,与同事讨论分享后加以反省,以书写活动作为加强批判反省的工具。

2.相互学习的途径

(1)对话的方式有闲聊、经验谈、会谈、讨论、书报讨论、对话、谈论等。

(2)一组教师相互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共同讨论,互相对话,分享洞见,从反省建构的观点思考教与学的性质及自己的教学。

(3)以教师与教师同辈构成伙伴,形成合作的团队关系,共同拟定教学计画,相互观摩,共同讨论,彼此回馈。

(4)教师和专家学者合作,一方面可以使学者更了解教学现场,更关心实际问题,有益于研究结果的落实;另一方面则使教师学习研究方法,增加对教育问题的敏感性,了解教学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建构自己的教学理论。

3.教师专业成长方法

(1)主要以教师的认知为中心,教师针对实证研究的结果与专家共同讨论,促使教师思考并反省自己的教学,使得实证研究与经验结合,进一步获得教学上的启示。

(2)透过教师共同合作,将课程纲要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教学计画,并配合学生个别差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可促进教师产生凝聚力并分享教学经验。

(3)教师们彼此观察,分析教学并提供回馈,增加改进的动机并促进专业成长。

(4)透过阅读与讨论、示范教学以及有系统的教室观察等方式,在教学理论、教学智能、学生教室行为等方面专业智能的提升。

四、结论

透过观摩专家教师的教学、阅读数学教育文献、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希望改变自己以往单向讲述的教学方式,多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并倾听他人的想法,尽量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改进自己的提问技巧,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并于课后讨论,学习他人在教学上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藉由此在教学上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吕济峰,.教师专业发展的哲学思考[J].教育界.2005年12期

[2]刘加霞,申继亮.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3]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篇6

[关键词]教师教育学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4-0043-03

[作者简介]皮国萃,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北京100875)

一、“教师教育学”学科创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吁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全社会呼唤高质量的教育,更呼唤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教师面临的正是如何摆脱传统观念、扭转自身角色,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挑战。那么,教师如何才能使这一舆论导向和社会期望成为自身具备的素质呢?无论从教育理论的阐发,抑或是教育实践的需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提高教师质量的根本途径即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真正实现,有赖于教师培养的专业化,有赖于教师教育专业成长为一门高度发展的、合法化的学科。教师角色的多样化、教师形象的理想化和教师职业的专门化,也决定了教师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当前,我国教师培养从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的迅速转型以及广大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所遭遇的内外困境,恰恰是“教师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得以创建和发展的现实依据。在2006年底召开的首届“全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的近150位代表围绕“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主题,对教师教育学科创生与发展的现实基础、建设的目标指向、制度路径及教师教育作为独立学科的要素,教师教育应如何加强与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互动和接轨等问题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讨,在我国教师教育学术领域掀起了狂澜。可以说,“教师教育学”学科创建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必然和时代吁求。

二、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教师教育学”的本体回归

从学科论的角度分析,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等要素是一门学科在科学体系中得以安身立命的基础,决定着该学科存在的独立性与价值性。目前,众学者在“教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上仍存分歧。笔者认为,从学理探究角度和实践操作层面综合考虑:教师教育学就是一门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原因有二,即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向及其现实境况。由于诸多著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阐释详备,故不予赘述,在此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状况与实然状况予以对比,以期“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早日在“教师教育学”学科创建中实至名归。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状态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的资质标准,包括职业准人、资格认证和解职标准等;(2)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化的技术水平;(3)向社会提供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公共服务;(4)专业研究成为教师职业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5)长期、持续的专门训练及职后培训;(6)较高约束力的职业伦理规范和道德规范;(7)广泛、高度的专业自主性。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然状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系统对教师资格要求不高、控制不严;(2)教师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不强,教师教学技能的专业化水平较低;(3)教师向社会提供的服务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专业化程度不高;(4)教师的教育研究意识和科研能力较为薄弱;(5)教师专业培训效能不高,在职进修体制不健全,尚未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6)教师职业领域存在道德缺失现象,职业规范“内化”问题亟待解决;(7)教师职业尚未取得广泛的高度的自,易受诸因素的干扰与制约。

由此可见,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距离专业标准的确有一定差距,教师职业尚处于“半专业”或“准专业”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职业进一步向专业化方向努力。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为教师职业专业化提供学术指导和理论依据。教育的本体功能即促进个体发展,因此,“教师教育学”也必将回归到“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这一本体上来。

三、“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开发——三维目标的价值建构

课程建设是学科发展的载体与保障。从课程开发的广义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也应成为一门独立的和独特的课程,以促进教师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形成专业方法及建构专业自我。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自2004年起启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制项目,并将“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制订《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意见》,颁布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作为2009年工作要点之一。2010年10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完成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新稿的撰写,以期使之更好地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所有这些都为推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和良好契机。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转变课程功能的要求,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立课程门类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笔者认为,其三维目标亦可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开发的价值向度。

(一)知识与技能

1 专业知识的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篇7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幼儿教育完善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质量。本文立足于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分析了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最后探讨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以期实现对理论研究者专业成长的反哺作用。

随着幼儿园课改的不断深化,受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师已有的观念和行为受到了巨大冲击,要求教师的“角色及其作用得到拓展,从单一角色到多元角色,从跟随课程到参与课程,从适应教学到提升专业。”

一、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

很长时期以来,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教育主要采取师范教育和进修培训两种方式。可见,传统的教育模式已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理论修养欠缺,无法适应新时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学习《新纲要》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新纲要》)得以颁布,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理论与实践的主体,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给予热切关注与积极支持,《新纲要》呼唤幼儿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对《新纲要》精神实质的理解较为深刻,一方面转换为教师富有灵活性、创造性与开放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使教师与幼儿共同的教育实践活动转换成儿童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转换的过程既为幼儿带来快乐而富有创造性的幸福童年,也是教师不断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

(二)全方位不断充实自己

幼儿教师要全方位充实自己,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在政治方面,要延续一贯认真学习的作风,积极学习园里下达的学习内容,研读文件,对照自己,改正不足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二是在业务方面,不断吸取新知识,还要通过外出学习和参观的机会吸取别人之长,结合自己加以改进和创新,并能真正做到了理论结合实践。

二、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地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的主观努力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成就动机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因素

“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一个教师能否实现从最初的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个人的成就动机。幼儿教师也不例外,研究人员发现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是优秀幼儿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即对幼儿的关爱、对工作的热爱。

(二)低起点必然使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现在的社会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认识仍是肤浅,“幼儿教育无非是教幼儿认几个字、唱几首儿歌而已”,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技能不高,有的只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即使这样也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未能达标,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今后幼儿教师的学习进修、学历提高,这种低起点必然使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

三、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更新为目的的成长路径”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幼儿教师和幼儿园都应充分发挥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努力运用专业智慧为一线教师打通这条路径,引导他们自我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一)激发成就动机的根本动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由于各方面的差异,每一个人成就动机的水平不尽相同。具体而言,可为幼儿教师提供一面适时的“镜子”,引导幼儿教师及时、准确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个适当的“靶子”,帮助合理确立研究目标,及时进行自我的发展规划;为幼儿教师提供一双明亮的“慧眼”,指导学会观察幼儿,与幼儿有效互动;提供给教师一架可攀“梯子”,帮助幼儿教师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能更深入地开展教学反思。

(二)开拓幼儿教师的专业视野

目前,大部分幼儿教师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和其他师源,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理论视野相对狭隘,在多元教育思想面前,难以把握,更不能自主应对。我国学者叶澜教授提出未来理想教师的素养为:“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知识结构,有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扩大幼儿教师的理论视野,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幼儿园在管理上,应建议将扩大教师论视野列入议事日程,提供教师学习的时间、资料和经费,让教师不断获取丰富的专业营养。

(三)用情感手段激励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专业成长论文篇8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5.1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青年教师自身而言,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促使其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身价值、体现职业乐趣的内在需要。

按照“高等教育地方化”的区域发展策略而崛起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地方政府投入高校的经费有限,地方本科院校产生的时间又短,没有良好的高等教育基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对外来人才缺乏吸引力,内部人才流失严重,青年教师成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解决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成长问题,已迫在眉睫。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建设符合青年教师群体切身实际、满足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需求的网络平台能够有效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建设。

1 网络平台发展现状

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已经成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形式。它以促进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和发展为目的,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应用日益广泛,从网络平台的功能来看有的侧重于资源共享,有的侧重于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交流,也有的侧重于教师培训。通过对现有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的调查分析,其问题主要集中在平台主题不明、平台交互性不够和平台开放性不足几个方面。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从需求入手,精简内容模块设置,注重平台中各模块所能发挥的真实作用,突出平台主题,摒弃现有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重技术而轻需求的做法;非实时互与实时互结合,整合已成熟的网络交流工具,利用实时互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建立教师对平台的暂时性关注,依靠非实时互实现教师教学反思和教研活动反馈等维持教师对平台的持续关注;提高平台开放性,参与主体由单一的青年教师群体,扩展到专家教师和学生,提高平台利用率,优化教学资源。

2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设计

青年教师专业化网络平台涉及五个模块,包括个人中心、课程中心、教研活动、教研资源、学习中心,如图1所示,从教学、教研等方面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图1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平台模块结构图

个人中心模块用于教师登录平台后管理和操作个人信息。其中个人档案用于显示教师的个人信息,包括基本信息、个人简介和详细信息等。日志文章记录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记录了教师教研活动后所有的日志文章、教学工作后所有的教学反思和工作日志。资源管理除了包括教师在平时学习中订阅的期刊书籍等各类资源,还包括教师负责或参与的课程管理、教师发起或参加的教研活动以及平台的最新成果及最新文章。

课程中心模块用于对各课程的资源进行管理。课程负责人将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在网上,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以课程组的形式开展平台集体研究性备课、组织进行网上专题研讨,不断优化课程资源。同时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或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富有研讨价值的教学问题等在网上,进行网上研究交流与研讨。青年教师对网络化、信息化接受程度高,善于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能够利用平台资源不断学习和提高。课程中心部分面向学生开放,提高平台课程资源利用率。另外平台组织专家教师点评教学论文、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主持专题研讨,引导青年教师在专业上迅速成长。

教研活动模块是教研活动的网络化、教研工作管理的网络化。其中活动概况 包括活动介绍,发起时间及结束时间,参与人员等基本信息。相关讨论是本模块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教研活动的发起人提供活动资料,教研活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时互形式,参与人员在教研活动时间以聊天室的形式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一种是非实时互形式,参与人员在教研活动时间段以论坛的形式进行讨论,在群组讨论和话题讨论中发表所有讨论主题及跟帖。活动成果用于显示活动发起人提交的阶段成果和教研活动成果。活动反馈供参与者或浏览者写下活动反馈。

教研资源模块对教研文章、课题讨论、教研成果等资源进行分类展示。学习中心模块提供了培训资源和名师事迹两部分内容。培训资源以平台为载体,包括专家学者的讲座资料、培训进修的学习视频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投入的经费有限,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受惠,网络平台能够在远程学习、信息、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提高教师培训效率和培训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名师事迹部分用于展示教学名师风采,优秀教师的事迹本身就是广大青年教师的学习资源,通过这些宣传既发挥了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道德素养方面的成长。

3 结束语

研究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不仅是新建院校快速发展的要求,也是青年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在网络环境下搭建的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起到了引导作用,对提升青年教师队伍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从专业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专业道德素养等方面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君伟.校本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朱强.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平台建设探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6):15-19.

[3]朱永红,罗凌.网络平台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及成效[J].教育与职业,2009(10):45.

作者简介:张小松(1979-),男,河北唐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网络与信息安全。

推荐期刊
  • 教师
    刊号:46-1072/G4
    级别:省级期刊
  • 华夏教师
    刊号:10-1045/G4
    级别:部级期刊
  • 教师博览
    刊号:36-1222/G4
    级别:省级期刊
  • 英语教师
    刊号:12-1319/G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