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土建工程论文8篇

时间:2023-04-20 17:59:13

土建工程论文

土建工程论文篇1

1.1批复投资不能全部到位,工程建设资金左支右绌

辽宁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中央投资的补助标准是28.6万元/km2,在概算投资中:中央、省级、市县财政配套投资分摊比例为0.7∶0.15∶0.15。通常在做概算时是以28.6万元除以0.7即40.85万元/km2去控制小流域的总投资。以建昌县某小流域为例:小流域治理面积为948hm2,项目总投资380万元,工程措施投资340万元,独立费用投资29万元,基本预备费投资11万元。整条小流域省批复投资:中央266元,省投资57万元,概算中的市县配套投资57万元在批复中没有体现,即到位资金中央、省总投资为323万元,工程措施投资340万元,也就说中央和省投资能把工程措施工程量基本完成,但在独立费用中建设管理费和设计费及监理费是必然要发生的,同时施工中又存在一些不可预见的费用,市县配套投资不到位,这笔费用就没有出处。如果从到位资金出这些费用,招标的工程量清单又不好确定。国家坡改梯工程投资分为两部分:工程投资和独立费用。中央投资占60%,省市县配套投资占40%,以建昌县2014年坡改梯项目区为例,批复治理面积为446.67hm2,批复总投资1667万元,其中中央1000万元,地方投入667万元。而在投资计划下达的指标仅为1000万元,即为中央投资。设计治理坡耕地面积为446.67hm2,其中新修石坎水平梯田214.74hm2,新修土坎水平梯田231.93hm2,布设2.08km截水沟,1.52km排水沟,共修建作业路长度为6050m,共修建谷坊43座。在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稿中与中央1000万元投资匹配的工程量为其中新修石坎水平梯田192.94hm2,布设0.56km截水沟,0.86km排水沟,共修建作业路长度为6050m,共修建谷坊21座,如果工程进行招标,只能对已经落实的1000万元的相应工程量进行招标,那剩余的工程措施怎么施工,如果地方投入总不到位,而在当前市场经济情况下用群众自筹来完成也是不现实的,那作为县级水保管理部门是无法完成批复任务的,从而也就实现不了集中治理、规模治理,那么这样的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就失去了意义。同样存在着独立费用和其他不可预见费用无资金解决的问题。

1.2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编报时无招标业务费,建设资金管理不便

工程实施招标需要招标业务费用,在水土保持方案编规中独立费用的计算并没有招标业务费,而在水利工程概算编规中有此项费用,这笔费用在招投标中是肯定发生的,如果不计此项费用,那招标业务费只能从工程费用中支出,因为独立费用中的各项费用各有所用,这样会导致建设管理单位违规使用资金,不利于建设资金的管理。

1.3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常导致中标合同价款突破

现在的荒山有的是集体所有,有的已承包给农民,在工程实施中协调问题是大事,在招标文件中虽规定占地、占道等问题由施工单位自己协调并承担相关费用,但是中标单位进入现场时,有些老百姓不让动自已的山和地,如果没有乡政府和村委会去做协调工作,施工单位也是无计可施的,这样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管理费用也会相应提高。我们在坡耕地实施中就遇到此问题,要想使工程顺利实施,由项目所在地的水利站和乡政府给予支持作好协调工作是必须的。但有些工作是需要资金的,如国家坡耕地治理工程,所治理的区域涉及很多农户;各家的地界在哪、实施前实际有多少亩地,都得乡政府组织项目所在地的农民去做这项工作,协调发生的费用怎么算,由谁支付?尽管我们在报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时要有项目所在地乡政府协调用地承诺,可乡政府每年的经费都是有限的,可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承包商施工有利润可得,乡政府不会情愿自己出经费去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如果遇到招标文件中的措施布置图中实地位置立地条件发生变化或不宜进行施工时,要发生变更事项。如若因发生变更可能导致费用的增加,增加这笔费用从哪里出?如果要想使工程顺利实施,最终会导致中标合同价款突破。

2水土保持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几点建议

2.1省级进行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时应明确与批复

资金对等的招标清单工程量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坡耕地专项治理报送水土保持方案时就按中央和省配套、市县配套全部投资来报送,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时把中央+省投资和市县投资工程量分别批复。如果投资全部到位并达到规模标准,到计划批复后,就可以顺里成章的组织招标。如果市县配套资金不到位,则按中央和省配套投资招标,把招标的工程视为一期工程施工;对市县自筹资金全部或部分到位的市县,可以对剩余工程进行二期施工。只有这样,中标施工单位按中标条件去施工,才能保质保量按期完工。但这样也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市县配套投资不到位,中央和省投资总和不到200万元,那招标就不是必须的了。

2.2报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时按编规计取招标业务费用

不论什么性质的水利工程,只要招标就有招标业务费,该费用以工程投资为基数计算的,所以水保工程招标的招标业务费在独立费用中应该计取,在这方面上级水保主管应有明确的规定。

2.3在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时明确基本预备费

在水保方案编规中有基本预备费这项费用,基本预备费主要为解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上级批准的设计变更和国家政策性变动而增加的投资及为解决意外事故而采取的措施所增加的工程项目和费用。本人认为在水保工程概预算中计取此项费用相当重要,因为水利工程的不确定性很大,变更对水保工程也不例外,同时因工程施工需要的协调费用也可以从此项费用中支出。基本预备费用能把投资控制在预算内,在招标中此项费用可等同于预留金。为了使这项费用使用更规范,在水土保持方案批复中明确基本预备费额度,并且水保上级主管部门应明确使用此费用的相关规定。

3结束语

土建工程论文篇2

1.1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建筑节能意识薄弱重视不足

意识决定行动,目前在我国土木工程建筑领域内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相关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节能意识较为薄弱,对于建筑节能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也严重不足,这就导致一方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注重能源的节约问题,肆意的挥霍和浪费能源,造成了能源的过度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本身的思想意识薄弱,也就没有人会去考虑采用一些新的技术和手段,丧失了主观积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能源的浪费问题,使得能源浪费问题愈积愈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势必导致能源不足。

1.2技术相对落后

如果说建筑节能意识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本前提,那么建筑节能技术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是一项极具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广泛涉及到多种学科的交融,对于专业性和综合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为有效实现节能的目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建筑节能技术贯穿于土木建筑的整个过程当中,我们必须综合考虑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维护、材料等一系列的问题。目前,就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技术来看还较为落后,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究其原因,一方面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的起步较晚,经历和发展的时限还不够长,与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国从事建筑节能技术研究的技术力量还较为薄弱,具体表现为专业人员匮乏、设备不够先进、缺乏创新理念等多方面的缺陷。

2.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分析

在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下,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增长的背后却潜藏着巨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直接引发了我国的能源匮乏、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对于人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所背离。相比较而言,在我国各个行业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中,我国的土木工程建筑领域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更为严重,这就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土木建筑工程的环保和节能问题。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只有实现能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和谐统一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模式,才是先进的发展模式,才是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有效实现土木建筑工程的节能问题对于不断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有效实现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技术的措施探讨

3.1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思想认识提高环保节能意识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意识薄弱是当前我国土木工程建筑节能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我国建筑节能工程节能问题的基本问题,为了有效快速提高我国土木建筑工程节能技术,我们应该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人对于建筑节能这一问题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是简单的将其归为开发商和相关管理部门的义务,认为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系,这一错误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错误的意识形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要充分将人的因素考虑在内,加大节能意识的宣传力度,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建筑节能知识宣讲活动,全面、有效的实现建筑节能知识的普及,扫除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错误的认识和意识形态。

3.2深入研究强化技术创新理念合理选择材质

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技术是有效实现节能目的的关键所在,是土木建筑工程节能环节的灵魂和精髓所在,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土木建筑工程节能的最终效果。因此,在实际的节能活动开展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将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技术与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理念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优势,利用现代技术创新,为节能技术注入活力,不断提高建筑的性能和节能水平。因为土木建筑工程的节能贯穿于工程的整个环节当中,要真正实现土木建筑工程的节能,我们也应该将不浪费、合理配置资源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工程当中,全面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率,从根本上节约能源。当然,除了节约能源以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到选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要尽可能使用一些可再生的绿色资源和性能相对优良的建筑能源。

3.3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过程管理

除了做好建筑节能的宣传和技术改进工作以外,加强对于建筑节能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员应该不断完善土木工程建筑节能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和督促作用,坚决避免和杜绝一切不利于节能的活动和行为的发生,对于违规人员应通过思想教育和制度处罚等多种措施进行处理,让其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建筑节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另外,还应该注重对于建筑节能的过程管理,充分把好每一个环节的关,将所有的环节有机的统一和衔接起来,查漏补缺,为全面提升节能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语

土建工程论文篇3

在建筑工程中,岩土工程勘测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查明工程范围内的地貌、原始地形,工程条件、岩石成因、类型及深度和分布情况,并综合评价工程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二是对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各种地质,比如泥石流、采空区、活动断裂、岩溶,以及地面沉降、地基的地震效应等进行勘测,同时对污染土、膨胀土、多年冻土及填土等成因、分布范围及类型等进行勘测,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三是查明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情况,比如旧基础、防空洞、河道及墓穴等。四是查明勘测范围内地下水的埋藏情况、补给类型及排泄条件,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和规律,是否对建筑材料具有腐蚀性。同时,查明基坑工程各个土层的渗透性,并对地下水的压力、浮托力和静水压力进行评价,明确各种影响建筑工程的不良地质,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计算地下水浮力设计水位,提供基坑施工降水技术参与、方法等。五是查明基坑工程的周边环境,提供岩土参数,为基坑设计提供准确的参数,并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性、放坡开挖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选择基坑支护结构类型建议,并对地基变形、地下设施对工程影响做出评估。岩土工程在勘测前,应注重与建筑设计的沟通,收集附近坐标、地形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性质、结构、规模及荷载,还有地基变形限度、基础形式和荷载等。与建筑设计进行沟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岩土工程勘测前,使勘测人员了解建筑设计的意图,以便明确工程勘测范围,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勘测的效率,做到经济合理、准确无误,避免由于不了解设计意图而出现重复勘测的状况。

2建筑工程中岩土工程勘测的应用

2.1在房屋建筑及构筑物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级构筑物是指大型共用、一般房屋和高层建筑物,同时也包括工业厂房,特征为均是耸入云端的建筑物。在房屋建筑与构筑物中,对岩土工程勘测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可行性论证阶段,综合评价拟建场地的适宜性与稳定性。岩土工程勘测首先要收集与工程相关的资料,确保全面性;其次是对收集起来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并掌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第三,对于未掌握资料的场地,比如较为复杂的场地,应重新行工程勘测。二是在初步勘测阶段,需综合评价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在这一阶段,岩土工程勘测应初步确定勘测工作量,并确定地质地基勘探线、探孔深度等,最终进行取样及原位测试。三是详细勘测阶段,应提供建筑物的详细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所需的岩土参数,并评价地基,需要认真勘测。

2.2在地下洞室中的应用

在地下洞室勘测中,岩土工程勘测的任务是,选择地质条件优越的洞址,并评价地下洞室围岩分类、稳定性,提出施工方案。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并进行现场勘测,掌握地质构造、环境和水文条件,并做出可行性评价;在初步勘测阶段,应对确定方案的地质、环境进行勘测,并评价洞口的稳定性,提供初步设计的一句,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勘探、调查及测试等。而在详细勘测阶段,应对洞口、洞室等的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勘测,划分岩体等级,评价围岩、洞体的稳定性,可采用的勘测方法包括钻探、测试和钻孔物探等。

3结语

土建工程论文篇4

从某种意义上说,岩土工程具有其复杂性。它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比如,地质学、工程学。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勘察工作复杂而重要,是工程得以开展的前提。岩土勘察技术主要是指准确地分析以及测评城市工民建项目现场采集的岩土状况的客观数据。以此,在相关设计与具体施工细节方面,为城市工民建项目工程提供一定的依据。总的来说,岩土勘察工作主要分为这三种,初步勘察、可行性勘察、详细勘察。对于这三种勘察,需要按照不同的要求进行。比如,初步勘察需要按照具体工程最初的设计来进行;详细勘察则需要根据工程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行。同时,岩土工程勘察的具体内容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现场的检验以及检测、岩土工程地质的调查与绘图、室内测验。在城市工民建工程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有利于对场地的基本条件给予调查和分析,并加以确定;有利于使工程建设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工程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地提高。

二、在城市工民建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

就岩土勘察技术的现状来看,当下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在城市工民建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出现的问题不止一两个方面。而且,随着建筑事业飞速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岩土工程勘察的人员技术能力欠缺。一是:岩土勘察的技术人员不具有全面而准确的岩土勘察知识,并且他们对自己所学的岩土勘察知识也不能灵活地运用。进而,造成在不同领域的勘察技术人员之间不能互相进行交流学习、沟通,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的进程,很显然,他们也无法对岩土现阶段的状况以及它未来所发展的趋势予以全面而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二是:这些岩土勘察技术人员不具备相关的岩土勘察技术,勘察能力低下。尤其是一些小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经常聘请一些并不具有岩土勘察技术的专业人员、专业工程师。三是:相关施工企业没有对岩土勘察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在岗培训。并且,没有对在岗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技术人员不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非常不规范,不具有操作的基本素质。其次,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准备不完整。在岩土工程资料准备不完整方面,一是:必要的岩土工程资料和准备功能工作是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并没有对这些资料予以搜集。二是:对于岩土勘察设计部门,为了赶工期,勘察设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岩土勘察的重要性。更严重的是,有些设计人员根本没进行充分而行之有效的实地考察,只是根据别人所说,就进行相关设计。致使这些岩土工程方面的设计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最后,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岩土勘察报告的相关信息并不完整而准确,特别是相关数据之间存在很大的误差。进而,造成与之相应的勘察报告变得毫无意义。这样不仅会使岩土工程施工受到阻碍、工期延误,还会给施工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当然,除了这些方面以外,还存在一些其它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的时候,没有制定明确的工程目标。

三、在城市工民建项目中,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解决策略。

岩土工程勘察在城市工民建项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而这不仅成为当下重要的话题之一,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作者对其中一些可行的对策予以分析。第一、需要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现场资料的搜集。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需要对勘探以及搜集到的资料对岩土工程的勘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正现场资料收集方面,勘察人员需要对当地的地质、地形进行了解,还需要对其它一些方面进行掌握,比如,水文条件、地貌。在进行实地了解的时候,需要做好记录。并对这些资料信息进行全面而系统地整合,为勘察报告提供真实而准确的信息。第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需要提高勘察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施工企业需要定期对勘察人员进行在岗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具有该岗位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二是:需要对在岗勘察人员进行再教育学习,了解并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勘察的基础知识,具备应有的勘察理论知识。三是:对勘察人员的操作规范予以完善,对他们进行诚信以及敬业方面的教育。。并制定相关规定,必须按照相关的勘察规定进行操作。四是:对于相关勘察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之前,一定要进行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第三、在岩土进行勘察的时候,需要应用最新的勘察技术。同时,还需要对地域性勘察特点引起重视。在运用最新勘察技术方面,可以利用那些具有对应功能的工程探探测设备。比如,隧道地震勘察技术、探地雷达技术。信息量大、速度快、成本低。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有很多有效的科学技术可以应用到其中。比如,借助这些设备,利用连续加密测点来获得地质界面。并对它进行实时的处理。这样便可以对传统地质界面划分问题给予解决,解决那些漏判与划分不明确的问题。进而,使岩土工程勘察的数据更加准确,使功能工程建设的质量得以很好地保障。在地域性勘察特点方面,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质特征,需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地区进行相应地勘察。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勘察规程,体现出对应的地域特征。以此,来使岩土工程勘察更加科学化以及专业化。当然,除了上面这些对策以外,还有其它一些方面的策略。比如,需要对岩土勘察设备的质量水平予以严格地控制;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数据库与系统给予开发。

四、结语

土建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施工;安全;环保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ultilayer, high-rise has about super-tall buildings construction the difficulties and new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in the process of how to ensure safety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 the construction; Secur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多层建筑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多层建筑施工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老城区的新规划,建设部门兴建高楼,使得城区内的建筑空间越来越小,多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致使土建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等问题也变得非常突出。主要表面为以下两点:

一是多层建筑由单纯追求高度方面的发展,到同时追求形体的特异和立面的丰富多彩,在结构功能得到提升、造型优美新颖的同时,也使上部结构的施工技术难度大大增加。如模板体系,施工机械设备等。

二是从多层建筑一次建成交付使用,到为了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而采用分阶段建设交付使用。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也必然面临部分施工、部分开业或者上部施工、下部开业的情况,这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场地利用和确保购物环境舒适等绿色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2.1 深基坑施工的控制技术多层建筑深基坑的施工时,对周边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影响。

主要原因是深基坑土方开挖过程是土体卸载过程,会造成周边建筑、管线或地下结构产生一定量的沉降和偏移,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影响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紧邻“生命线”工程的多层建筑的施工,深基坑的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控制的良好与否,事关“生命线”工程和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证明,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对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目前工程控制方法与系统主要有三大类: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自适应控制。其中开环控制属经典工程控制方法,非常成熟,但由于不存在反馈系统,开环控制不能根据施工过程情况调整控制措施,控制精度比较低。闭环控制属现代工程控制方法,由于包含反馈系统,能够根据结构状态监测结果不断调整控制措施,适合结构复杂的工程,控制精度比较高。自适应控制属最新的工程控制方法,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都取得一定成果,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在目前,闭环控制方法是深基坑施工过程控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

基于上述分析和研究,特殊环境下深基坑施工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是以现代工程控制理论为指导,以结构-岩同作用分析方法为手段,通过施工方案的优化达到施工过程环境受控的目的。

2.2 地上结构施工技术

2.2.1 斜爬模体系的设计和应用在以往多层建筑建造过程中,电动脚手及模板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在多层建筑结构立面垂直时此类体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当结构立面为斜面或者曲面的时候,这类体系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在闹市区的多层建筑施工时,通常均面临场地狭小,距离地面交通较近的实际情况,因此必须采用安全可靠的脚手和模板体系,这样才能既可以保证工程顺利的进行,又可以兼顾周边闹市区的安全。针对这个问题,经过研究开发,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可分离的斜爬模体系,可以充分适应高层建筑各种特殊外立面的要求。

2.2.2 可收分整体提升钢平台技术整体提升钢平台具有整体性好、安全性高、施工操作面大等优点,因此在多层建筑核芯筒施工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如果核芯筒形状上下变化较大,则整体提升钢平台也就面临收分处理的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开发了可收分的整体提升钢平台体系。

其构成和工作原理如下:在建筑结构核芯筒剪力墙上设置格构柱,用钢梁和钢板搭设平台,将内外脚手悬挂于钢平台下,再采用提升设备将整个钢平台随楼层施工进行提升。如施工中要经历拆除部分内脚手和拆除部分钢梁的过程时,则在剪力墙增设悬锚脚手或钢桁架进行过渡,并随楼层上升逐层补缺,以满足施工操作。

2.2.3 超高空的钢结构塔桅安装技术多层建筑由于建筑造型或功能的需要,通常在结构顶部设置钢结构塔桅。目前顶部塔桅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采用塔吊散装,二是采用整体提升,三是采用直升飞机吊装。第一二种方法依赖于顶部的施工作业面和结构形式,第三种则风险很大。因此在顶部施工作业面有限,且塔桅高度高、重量重的情况下,其施工必然面临很大的困难,采用攀升吊技术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上困难。

2.3 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场地狭小的闹市区,进行多层建筑的建造,带来了许多以安全防护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新问题和超常规垂直运输、交通组织以及营造购物环境舒适度等一系列绿色施工技术难题。

2.3.1 安全防护技术多层建筑续建工程中,如果建筑部分已投入商业运营,通常商场内购物、休闲、餐饮、娱乐设施齐全,顾客会络绎不绝,且由于地处闹市区,周边道路也通常是交通要道,人流、车流量极高,所以,安全防护的重点是防止发生超高层施工过程中的高空坠落对地面物品、人流和车流产生危害。针对此项问题,具体技术方案是:通过安全防护分析,确定需要实施防护的区域、需求和防护内容;确立不同阶段施工防护的特点和重点;考虑施工防护体系对行人、顾客和交通的影响,同时综合防护体系本身的强度要求、防火要求、维护方式、综合利用等因素。

2.3.2 环境保护技术建筑施工尤其是多层建筑的续建施工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光的污染。因此,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声、光对环境的影响、强化废弃物的合理处置是多层建筑续建施工中又一大难题。针对这种特殊条件下施工的噪音、光、施工污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其解决方案还是采用专门的措施,防止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如对混凝土浇捣等可能产生较大噪音的施工项目,通过设置隔离棚,将泵车产生的噪音隔离;在临近居民区的地方设置施工层隔音壁,来隔离噪音;设立特殊的施工污水汇集系统,将施工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采用“立体场布”的思路,将场地设置在已建好的建筑结构上,设置空中材料周转场地,建立立体的材料堆放、接力运输的体系。为适应“立体场布”的需求,在垂直运输机械布置上,我们采取“高空接力安装技术”、特殊基础加固技术、电梯接力和超长扶墙等专门措施,解决续建工程带来的特殊难题。

2.3.3 混凝土回收利用技术由于在混凝土输送方面经常会遇到“如何穿越人行道和在营业中的楼层布置混凝土泵送以及结束时泵管中余下混凝土的处理”等问题,对此,我们设计了门架式泵管支架和配套的回收利用截止阀,解决了特殊的泵管布置和管中余料的回收问题。在地面上,通过交通组织,使人行道的一部分临时改成非机动车道,而将非机动车道利用来布置泵车,地面泵管利用门架式泵管架跨越人行道,这样可避免对交通产生影响;另外通过专门泵管支架系统的保护,可解决复杂路径泵管的布设问题。

土建工程论文篇6

第一是对混凝土进行拌合,在对材料进行确定之后,必须做好抽样调查来对配合比进行检验,对于传统经验的配比要避免,在对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之后要对其进行拌合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含水率进行调整,然后向搅拌机当中放入材料时应该控制在机具的额定容量之内。第二是混凝土的运输,在对混凝土进行运输的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运输,垂直运输的过程中通常是采用提升架等,在现场对混凝土进行搅拌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手推车。在楼面上进行运输主要采用的是手推车,运输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其均匀性,以免使其流动性降低。第三是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之前必须要对钢筋以及模板进行检查,以此来保证具有混凝土浇筑条件,同时也能保证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合理。在浇筑时应该满足混凝土的下落高度不小于三米,要是采取分层浇筑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钢筋的密集程度特点进行结合,对每一层的高度进行决定。第四是混凝土的振捣,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振捣,其作用主要使混凝土充满到模板的每一个角落,进而使其密实度能够获得最大。第五是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凝固之后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养护工作,从而使混凝土的硬化能够有所增加。在养护的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处在一个湿润的情况下,通常养护主要是在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洒水,同时要在上面盖上草帘,养护的时间通常是在十四天以上。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2.1对质量影响的因素分析

第一混凝土的配合比,关于混凝土的质量其影响之一就是配合比,并且要满足混凝土配合比必须要满足施工技术的要求,以此来保证施工的质量。然而关于一些科学部门所配合出来的混凝土配合比并不是就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如果混凝土的运输设备以及温度等方面出现变化的时候,那么必须要根据所发生变化的情况来对配合比进行及时的调整。第二是混凝土的和易性,其主要就是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出现流动性以及保水性等性能的综合。要是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那么就可能会导致出现离析的情况,或者出现混凝土的振捣不实等情况。只有在混凝土具有着良好的和易性才能够方便对其进行振实,同时也能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离析的情况。第三是在振捣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振实,那么将会对混凝土最后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混凝土在振捣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振实,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等情况。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重视混凝土的振捣情况,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处理,同时在振捣的过程中必须要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以此来保证混凝土能够振实。

2.2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控制

第一是对供应商进行控制,在对商品混凝土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资质高的供应商,同时要安排好混凝土的搅拌桩和施工单位的距离进行计算好,要选择一些合理的路线以及车辆,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第二是对施工操作进行控制,必须要根据科学合理的安排建筑施工的速度,同时也要保证施工的操作要严格的根据有关程序进行操作,严谨出现盲目的赶工。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不可以踩踏钢筋,同时也要不对预埋的线管进行移动,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操作质量。

3总结

土建工程论文篇7

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其中研究型人才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研究的是事物内部规律,应用型人才则指的是从事非学术型工作的实际操作者,比较注重实践动手能力。这两者之间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方面注重学术理论的研究,另一方面注重知识的应用,但是两者都同样推动社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具有知识面较广的特点,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对一定的科学人文知识和财务、管理等知识具有一定了解,应用型人才在工作时还有可能涉及一定除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所以,较为宽广的知识面能够帮助应用型人才更好地开展工作。应用型人才还具有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具备成熟的技术和规范的基础知识,并且具有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行为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应用型人才还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其中包括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较高的素质能够尽快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有利于其未来道路的发展。

2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学科的特点解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一般属于教学型院校和地方性院校,并且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应用学科专业,能够强化实践实训教学和提高应用能力,比较重视应用研究,能够促进学科和研究紧密结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社会管理提供服务型的实用人才。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未来工程人才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随着社会发展和土建行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土木学科人才的要求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传统的工程教育中主要存在两点不足:一个是工程学科教育中实践经验不足,另一个是工程实践训练较多但是工程科学教育较缺乏。现代工程师必须坚持将工程科学教育和工程实践训练结合起来,运用并行工程的概念将两者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现代工程教育的观念,这给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本科院校中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人格、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实践应用和适应能力。从而为各行业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在面对现代社会高新土木建设工程领域中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基本岗位,从事解决实际问题和维持正常工作运转的高等技术型人才。这些高等技术型人才应具备扎实的土木技术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包括在技术应用中必不可少的非技术知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一般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比较擅长技术的应用,并且能够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成为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

3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选项

1.课程设置

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需要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其中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和实际社会情况相符,并以工程实际为背景,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教学。目前课程设置方式主要是按照课程性质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并按照学习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应采用平台和模块相结合的方式,平台指的是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基础课程平台,模块则指的是专业方向模块。很多课程设置要将人才培养需求作为导向和动态来进行确立,对专业方向并没有很强的归属性。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学时和国外高校相比较,存在很大差异,繁重的学习任务量并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设置,首先应满足培养目标所提出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课程体系的实施来达到目的,所以,课程体系设置的根本价值在于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实践能力,以面向工程为主要手段,来实现应用能力培养目的,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的同时还应适当增减相关课程和课时,其中专业基础课程要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教学。其次,课程设置还应能够反映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之间都存在着层次类型、办学优势、办学理念和行业背景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差异,这需要所有本科院校都要体现自身特色,培养的人才能够和当地市场的工程技术人才要求相符,利用本科院校的优势来制定相关的课程体系。

2.师资队伍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强大有力的师资队伍,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决定性地位,所以本科院校应将以人为本作为办学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出发点。师资队伍素质结构应进行调整,构建具有工程特色的教师队伍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除了本校固有的师资力量外,还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科建设的需要来设置和责任权利一致的特殊的教师岗位,如设置重点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等技术职位。本科院校除了本校所具有的稳定的在职教师队伍外,还应从校外聘请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和外界之间信息的沟通交流。还可鼓励本校教师积极考取注册执业资格证书,如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获得执业资格的教师在课余时间参与到实际工程建设中,将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学生能够获得课本知识之外的实践技能。本科院校还可每年派几名优秀的教师挂职,如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房地产等企业单位,能够直接参与到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利用已经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来弥补教材内容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还可从建筑设计院、施工单位和造价事务所等企业单位中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从事教学工作,能够更快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教学方法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现代社会发展下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具有自身特色和较高的教学质量是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集生产、服务和管理一体的高级实用性人才,这也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三种职业岗位能力,当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课程安排,来保证教学效果,提高理论教学的效率。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积极实行有效的案例式、问题引导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将建筑材料、力学、工程制图等优秀的电子课件上传到校园网页上,给学生提供课后浏览的机会,能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注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课堂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土木工程专业中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建筑测量、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建筑制图等都是偏重于实践的课程,教师应将课堂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际上手操作,并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增强学生自信心。学校实验中心应全天候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行成立科研课题小组,利用实验中心资源,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提高自身实践技能水平。注重高新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并且组织学生在假期参与生产实践中,利用假期时间进行试验研究。

4结束语

土建工程论文篇8

1.1场地条件简介

1)水文气象条件。

场址地处秦岭南麓,秦巴山区。该地四季分明,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1.7℃,极端最高气温37.3℃,极端最低气温-15.0℃。年平均降雨量621mm,集中在7,8,9三个月,日最大降水量181mm,年平均蒸发量493.8mm。地下水以孔隙潜水为主,局部为基岩裂隙水和上层滞水。主要含水层为粉质粘土层和强风化基岩层,粉质粘土层渗透系数0.02m/d,强风化基岩层渗透系数0.02m/d~0.06m/d。

2)构造地质。

该地区内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以差异性升降运动为主,有多条活动断裂并发育有大量的滑坡。近场区内发育了规模不等的11条断裂,其中1条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活动断层,8条为早中更新世断裂,2条为前第四纪断裂。场区内无断裂构造,地壳基本稳定,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为抗震一般地段。

3)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层分4层,自上而下依次为:①填土层(Qml4):层厚0.20m~1.60m。土质不均匀,以粉土为主,含姜结石颗粒及植物根系等,稍湿,稍密。②粉质粘土层(Qdl+pl4):厚度0.60m~27.40m,依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土质较均匀,局部裂隙较发育,分布有粉土薄层,见白色钙质条纹,含钙质结核,可塑~硬塑,中等压缩性。具湿陷性,湿陷等级为Ⅰ级非自重。③强风化基岩层(N2):厚度2.30m~5.40m,依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出露部位产状为65°/SE∠10°。半成岩,砖红色,以砂质泥岩为主,表层含少量钙质结核,分布有砂岩薄层。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长石等为主,泥钙质胶结,岩体呈巨厚层状结构,岩石呈碎屑结构,块状构造,微裂隙及风化裂隙较发育,遇水易软化,致密。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④中风化基岩层(N2):厚度2.80m~43.70m(未穿透),依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矿物成分及岩石结构同③层。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1.2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

长期以来粗粒料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一直是全球性的难题。粗粒料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世界各国高土石坝工程的兴建,粗粒料被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大型工程的广泛兴建,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粗粒料特性问题,由于粗粒料具有物质组成的不均一性、颗粒破碎性、剪胀性、湿化性以及较强渗透性等诸多工程特性,加之岩土体中裂隙杂乱分布,使得各种大型粗粒料填筑工程显得异常困难。拟建场地位于强风化岩层出露区,根据“填挖平衡、就地取材”的原则,填筑材料必然要采用挖方区粉质粘土与强、中风化岩组成的粗粒料。虽然各相关行业都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尚处于初期阶段,并不十分成熟,在民航领域还没有专门研究。而且机场粗粒料高填方与土石坝工程仍有很大的区别,有些经验也不适用。另外粗粒料造成的破坏是长期的、反复的和潜在的,而机场的建设周期又比较短,拟建机场工程填挖方高度均比较大,所以对于该工程而言,可能会遇到如下问题:1)粗粒料的工程特性;2)机场高填方地基的稳定与变形(沉降与差异沉降);3)高填方和深挖方边坡的稳定性;4)填挖交界面的处治。

1.3对存在岩土工程问题的分析

1.3.1粗粒料的工程特性

工程填筑材料采用挖方区粉质粘土与强、中风化泥岩组成的粗粒料,其工程特性决定了存在如下岩土工程问题:

1)粗粒料的级配。

由于粗细颗粒的不均一性,在填筑体粗粒料中,泥岩、砂岩的大颗粒作骨架时,细料粉质粘土充填孔隙,充填愈好,土体密度愈大,其抗剪强度愈高,沉陷变形愈小;反之,则沉陷变形大,不利于岩土体工程的稳定性。泥岩作为填料时,破碎粒径指标、填充粉质粘土的粘度特征、粘粒含量、粗细粒的比例关系等对高填方工程至关重要,应进行重点研究。

2)泥岩的遇水软化和崩解。

该工程粗粒料主要由泥岩组成,泥岩在一定的应力状态下浸水后,由于颗粒间被水以及颗粒矿物浸水软化,颗粒发生相互滑移、破碎和重新排列,导致岩体软化;当水贯入泥岩的孔隙、裂隙中时,细小岩粒的吸附水膜便会增厚,部分胶结物会被软化或溶解,从而引起岩石颗粒的崩裂解体,产生岩土体变形失稳,使得控制地表沉降以及高填方边坡稳定性显得异常困难,因此研究泥岩遇水软化和崩解性对本工程的建设尤为重要。

3)粗粒料的蠕变特性。

粗粒料大多采用人工爆破等方法开采出来,往往存在很多微裂隙,加之棱角尖锐、填筑高,在高围压条件下产生蠕变,岩土体会沿着破裂面破碎,宏观上表现为开裂、折断或整块断裂等形式的颗粒破碎,从而引起高填方沉降变形以及边坡失稳等一系列岩土工程问题。

4)粗粒料的强渗透性。

粗粒料具有强渗透性,降水能较快的入渗填筑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高填方破坏失稳的进程。因此应研究粗粒料的渗透特性,为坡面、道面的防水和排水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5)粗粒料的施工工艺。

如何控制粗粒料填筑施工质量,如何确定其施工参数及采用哪种方法和控制指标对填筑体质量进行检测也是该工程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1.3.2高填方变形

沉降变形是高填方工程中普遍存在,又没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由于拟建机场工程填方高(预计最高达45m)、荷载大且填料具备颗粒破碎性、剪胀性、遇水软化崩解、蠕变、强渗水性等诸多工程特性,地面沉降控制难度极大。如何去监测,如何埋传感器,在哪些位置埋设能够有效的监测,采取哪些措施既能经济有效、又能降低总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是本机场工程建设的另一核心技术难题。

1.3.3高边坡的稳定性

高填挖边坡稳定性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包括挖方区、填方区两部分。对于挖方边坡,由于场地地形复杂,自然坡度陡,高差大,开挖卸荷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加之岩土体强风化、胶结程度低、节理裂隙发育等特性,一旦降水沿裂隙入渗,极易导致边坡滑动破坏,因此,需对其进行研究。对于填方边坡,由于本身填筑高,同时粗粒料具有颗粒不均一性、泥岩遇水软化、蠕变、强渗透性等工程特性,在外界诱发因素(降水、地震、施工振动等)的作用下,极可能引发失稳等岩土工程问题;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采用不同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探索粗粒料工程特性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确定合理的填筑体边坡坡比。同时,拟建场区位于地震高发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考虑到该工程的重要性需提高1度设防,即按9度考虑。因此,需高度重视地震工况下边坡的稳定性。

1.3.4填挖交界面的处治

受地形地貌的限制,该机场建设中存在多处填挖方交界面,不可避免的面临填挖交界的处治问题。从总体上看,填挖交界处具有材料或结构的不一致性,在纵向上刚度出现差异,加之原地层是倾斜的,一旦工程处治不当,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填挖交界处发生偏移,甚至滑动破坏,对于填挖交界的有效处治问题是该机场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又一个难题。

2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1解决方案

由于该项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的复杂性,仅靠室内试验参数进行数值计算及分析是不能满足要求的,通过现场试验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案,结合实际工程,采用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原位监测、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该机场工程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综合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2试验研究的技术路线

该处理方案的技术路线概括为:首先开展文献调研,收集资料,对研究现状、类似实例进行调查分析,寻求突破点进行初步研究;其次对粗粒料高填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初步论证,确定粗粒料高填方工程试验研究方案;再次进行粗粒料的工程特性试验及高填方稳定性理论分析,根据分析展开现场试验段研究,包括现场的模型试验、检测及监测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粗粒料工程特性的分析方法与处理对策,提出与粗粒料工程特性相适应的高填方问题的处理对策,通过高填方变形监测,对地基的稳定性做出准确评价,同时提出控制高填方沉降变形的工程措施,预测高填方的工后剩余沉降量,对研究结果进行初步总结,得出初步结论,进行粗粒料加筋处理与土方设计,待土方工程结束后对全场重要部位进行变形监测,并对试验段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同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进行比较,验证所提出的分析方法与工程处理对策方法,必要时予以修正;最后编写试验研究总结报告。

3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