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技术创新举措8篇

时间:2023-05-16 10:16:47

技术创新举措

技术创新举措篇1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措施

我国建筑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施工单位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的解决措施并不断的将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从根本上对房屋建筑质量进行提高。

一、我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安全隐患。最近几年在房屋建筑行业里经常出现“豆腐渣”工程,使得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一是因为建筑施工人员没有根据相关的规章要求来进行施工,这造成了房屋建筑施工出现安全隐患问题;二是由于作业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且缺乏专业的素质和技能;三是因为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施工现场状况混乱;四是由于施工单位在对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选择时没有按照严格的合格标准,这也是导致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二)施工技术较落后。目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层缺乏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的意识,一直都是对传统技术进行使用,致使房屋建筑工程在设计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出现落后现象。而在传统理念和传统技术的影响下,施工人员缺乏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的积极性,这就导致了我国建筑施工技术难以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

(三)环境在施工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房屋建筑行业是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而由于施工理念和施工技术的落后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高污染、高耗能的现象,施工成本增加的同时也严重的污染了周围的环境,恶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四)缺乏科学的房建施工技术创新体制。在我国目前的房屋建筑行业中,房建施工技术以及创新管理仍处于落后阶段,专业化水平低下,没有成形的施工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在施工企业里缺乏专门对技术创新人才进行培训的机制。而由于房建行业的特点,传统的人才培训机制对施工技术的创新会带来影响,使施工技术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导致房建施工技术的落后。

(五)解决措施。施工单位应该严格的对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设备进行选择,杜绝为了压低建筑成本而出现偷工减料现象,提高监督力度,多使用具有专业素质和技术的施工人才,并加以指导。房屋建筑施工想要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取决于领导层的态度。同时施工企业必须明确施工方法,科学合理的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对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提高房屋建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针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提出的创新措施

(一)针对施工技术的创新创建扩散机制。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技术的创新问题提高重视,为了能更好的对施工技术的创新进行推广,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创建施工技术创新扩散机制,以此来确保创新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推广。

(二)对创新平台进行创建。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创建一个创新平台,为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的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奠定基础,以此来对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支持。房建施工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施工理念、施工技术水平以及施工管理等方面,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以此来促进当代房屋建筑行业的发展。此外,通过把创新施工技术灌输进施工企业和建筑行业中,使房建过程中可以充分的体现技术的创新。

(三)提高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了使施工人员的创新思维得到提高,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进行培养,促进施工人员积极的对专业的知识以及技能进行学习并加以掌握。技术创新的核心就是人才,提高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力度,可以进一步的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发掘,以此来提高施工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四)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完善的奖罚机制可以有力的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那些表现优良的技术人员企业就给予其一定程度的奖励以资鼓励;而那些表现恶劣的员工则应该给予其严厉的惩罚,激励起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有力的约束。

(五)针对施工技术环保性而提出的创新。房建行业作为一个高污染、高耗能的特殊行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耗能量大。对施工技术环保性进行创新,是指在房建施工中要积极的对环保材料和技术进行运用。在施工过程中,提高对新能源的利用力度,比如,加大对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力度,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和能源消耗。此外,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该提高居住者和建筑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实现人性化的创新设计理念,从而给房建施工技术的创新提供动力以及新的设计理念。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当前房屋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房建施工技术影响了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使用寿命以及使用性能等,所以,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应该不断的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从根本上提高房建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清森.研析新形势下房建施工技术问题及要点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

[2] 翁张帝.刍议建筑节能技术在房屋施工中的实际运用[J].江西建材,2014(07).

[3] 陈军.浅谈房屋建筑施工及工程节能技术管理措施[J].科技与企业,2013(12).

技术创新举措篇2

关键词: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创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地质勘查中地质找矿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当前矿产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对地质勘查找矿技术的探究与创新,已经成为了地质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不断对地质找矿手段进行创新和利用,才能实现找到更多矿源和资源的目的,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找矿勘查技术的发展现状

进行矿产勘查工作,首先要调查和了解地下地质的结构和岩浆的活动,对矿床最可能赋存的部位进行确定,并明确探矿工程的施工地点,从而查明矿床内矿产资源的存量。

当前国内矿产勘查技术的发展,在长期的研究发展下实现一定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使用比较齐全的勘查方法,而且还能够探索和开发新方法。在近几年,我国在矿产勘查上对国外的先进探矿仪器设备进行了大批地进口,例如金属矿高频地震仪、高精尖分析测试仪和大功率的电法仪器等先进设备。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对探矿仪器的研究设计也有一定的突破,不但满足了国内矿产勘查的技术需求,而且还能够实现出口。

通过对国内外高端探矿仪器设备和探矿方法的使用,在矿产勘查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方法和思路对深部找矿产生了约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迫切的需要研究和开发新理论、新技术来改善现状。通过不断提高的技术创新,才能为研究复杂地形地质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促进矿产勘查事业的发展。

三、找矿勘探技术的发展要求与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地质矿产勘查技术作为地质找矿的关键,要求其技术必须实现快速的发展,趋向成熟化和规范化。

在勘查技术方面,人类为地质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而且也为地质勘查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现代地质在勘查技术上将更着重于降低选矿技术的生产成本,使其更具有经济价值,也要在不断的勘查矿产实践中,总结其成功的实例中所运用到的科学知识,摸索出新的实践理论,使其获益于勘查技术的发展。

矿产勘查和开采的深度在不断的加强,随着矿产勘查工作的逐渐深入,勘查的方向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实现转变,更着重于隐伏矿、深部矿、难识矿。深部地质钻探找矿工作的进行,在勘探方法以及各种勘探技术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除了对地面探测精度的大力提高之外,还要不断发展井中观测,实现较高的井-地结合的矿产观测水平。此外,还要提高综合反演能力,突破各勘查方法之间的条件约束,使得反演的结查与实际的地质情况更加吻合。

要通过对勘查的技术和方法的成效更新,解决勘查难度增大的问题;要对勘查理论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得矿产勘查的工作得以延续。实现现代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工作中,对勘查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不断创新提高。

四、地质找矿勘察技术的创新

1、 综合应用现代找矿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矿产勘探的方法数不胜数,现在的找矿技术已经是远离越来越复杂,操作越来越简单,涉及的学科领域越来越广泛。在技术创新上,要对传统的从地表到深部进行的找矿方法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究,改善这种找矿方法实现的效果,在找矿方法上要进行综合的应用以及联合的解释。要从岩石的物理性质差异的角度出发,认识深部地质的结构和成矿规律,可以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用精密的地球物理仪器进行测量,从而获得准确的数据。检测时还要适当的对数据和图标进行校正,并输出高精度的资料图谱。

2、“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约束”技术方法

在技术发展上,可以使用“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约束”的技术方法,实现高效的迅速地实现矿产勘查的目标,特别是在老矿山的深部以及它所能覆盖住的区域的预测中,可以发挥出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对这种技术的使用中,还要提高线圈的边界以及戏迷线圈的准确率;通过研究,加强其环境勘探中对穿透地表深度勘探的能力;同时要通过实践研究,提高在比较复杂环境中勘探矿产的准确度,

3、X荧光技术

在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的激发后,某些物质会在极短的发射出元素X特征射线。而通过荧光技术勘察的方法,能够对低下隐伏构造和矿体的赋存位置进行具体的指示,还能明确的划分矿体的边界,并且能够确定矿体的厚度。通过对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的使用,能够灵活机动的、及时的获得元素的成分和品位,实现很好地找矿效果,因此,射线荧光分析技术在地质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4、甚低频电磁法

随着对矿产资源的不断深入勘查,以及矿产的开发生产和对找矿的实践,大量的浅部矿和表露矿已经被开采殆尽,剩下能够开采的浅层矿产资源越来越少,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层的矿产资源开发,增大了矿产开采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甚低频电磁法能够得到很好地利用,这种方法在使用能够实现勘察迅速、方便快捷的效果,而且在勘察方式上也比较灵活。使用甚低频电磁法,是通过用Fraser滤波等处理所测得的数据,根据地质研究控矿规律和矿体的赋存规律,对掩盖区异常的地质体和产状以及展布的方向进行有效的圈定,并对矿体空间赋存的部位进行预测,为找矿额度提供相应的依据。甚低频电磁法运用的最佳时间是在场强较稳定的时间域,因为甚低频电磁法在选择信号源的时候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电磁波的强度会受到时间的影响,在日出或者日落时受到的影响最大。这样才能使甚低频电磁法在使用时,实现经济、高效、快速、便捷的突出效果。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矿产资源需求,就必须在地质找矿勘查技术方面拓展出更多的创新点。因此,要加强自主创新与科学技术的研究深入,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找出更加便捷的、有效的地质找矿勘查方法,有力的提高地质找矿勘查技术,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技术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易宗旺.浅谈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1)

技术创新举措篇3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问题;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不高

现阶段我国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许多由于人为原因而造成的问题,这些原因归根到底是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不高。其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施工技术人员在上岗前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其对于工程过程中各个施工工序的流程以及对于设备的操作不能熟练地使用;其次,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省事”而对于工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细微问题视而不见;最后,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个人利益,与有关的商家和企业进行非法的合作,从中牟取利益。

2、施工过程中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当前的中国建筑行业相对来说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尤其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因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对环境生态平衡的保护,由于对施工设备高强度操作而引起的噪音污染以及灰尘污染等均十分严重,这些环境污染在房屋建筑的施工中难以避免,而且对周边居住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3、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房建工程安全事故层出不穷,细究原因,事故多是因违章作业所导致;另外施工现场操作人员较为薄弱的安全意识以及专业技能不达标也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因素之一;施工方对施工项目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以及所选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应用设备质量问题等均是促使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4、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不规范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各种施工过程,也会存在各种施工工种,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制定一个系统完善的管理规划来进行详细、认真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先制定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规划,但是由于施工方的种种原因,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赶工期;节省有关方面资金的投入等,导致管理规划的落空,这就会使其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现阶段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1、混凝土施工技术

首先,在对混凝土进行拌制时应该检查原材料的计量,并对塌落度进行检查,严格的对水灰比进行控制。检查混凝土的拌制时间,在混凝土进行搅拌后和浇筑地点分别进行抽样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并以浇筑地点的测试值为评定标准。混凝土施工之前应该检查施工缝和后浇带处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对施工缝以及后浇带进行检查。

其次,混凝土施工之前应该检查对混凝土进行运输的设备以及道路是否良好、通畅,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和易性以及连续浇筑,运输浇筑点时的混凝土塌落度应该符合规定。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对模板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干净,避免拆模时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用水对木模板进行润湿处理,以防因为木模板脱模过早、吸水粘结、拆模时缺棱少角等原因出现露筋的情况。

再者,在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避免浇筑速度过快,以防在钢筋上及墙和板、梁和柱的交接处产生裂缝。现在房屋建筑基本都是采取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因此为了有效的避免其表面产生裂缝,就应该严格的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温度越低越有利于混凝土内外温差的降低,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一般规定浇筑温度不得超过35摄氏度,因此浇筑时间要合理,浇筑方案要科学,从而进一步的强化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最后,为了防止表面出现裂缝,应该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率,也就是指工程施工中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暴露面积和暴露时间,在冬天混凝土浇筑时要防止和冷空气进行肢解接触,减少裂缝的产生。同时在进行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之后,要加强其表面的保湿、保温养护,用合适的材料予以覆盖,减少温差,避免表面出现裂缝。

2、房屋防渗施工技术

3、土石方施工技术

土石方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就是施工前的质量准备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工程定位以及放线的控制和检查,水准点桩和基准点桩应该根据建筑物的相对位置或是城市坐标基准点进行设置,并且定期进行检验。根据平面设计图,对建筑物的定位桩进行认真的检查。根据建筑图纸,检查建筑工程的朝向和方位。另外还需要检查工程施工区域以及附近地域的障碍物清理工作。在用机械对土方进行挖掘时,应该留基底标高150毫米以上300毫米以下厚的土层,利用人工进行清除,防止超挖现象的产生;挖掘过程中,应该时常对平面位置、边坡坡度、水平标高等进行监测和核对,并对周围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的监测;对基地的标高进行严格的控制,若是某一个地方出现了超挖的现象,严格禁止用虚土进行回填,具体处理方法应取得监理单位的许可。 4、房屋节能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节能在使房屋保证其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减少了施工成本、劳动力资源以及能源。建筑节能问题作为我国建筑行业一直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保证社会安定、和谐以及建设节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对科学的建筑节能理念进行推行,有利于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建筑行业对各项节能技术进行积极的运用,促进了建筑节能动作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使建筑行业的经济得到了增长。

三、促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举措

1、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创新机制

房建施工企业应通过建立技术创新扩散机制来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扩散速度,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具备了极富创新精神的团队以及灵活的企业组织结构,才能在施工技术创新上形成强大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要注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与考核,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并进行重点培养,同时对其进行施工安全教育来提高其整体素养,以此来适应建筑行业新技术与新工艺、新材料快速发展所导致的施工专业化、正规化与技术化的大趋势。

2、加强企业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所在,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对人才的竞争,因此房建施工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来促使施工技术人员在实践中积累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理论,这对提高房建施工企业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技术创新举措篇4

中心词汇:影响、成套举措与创编、要素分析

举措、难度、音乐、空间场地、过渡与衔接是构成技巧啦啦队成套举措的基本要素,也是其套举措存在的基础。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五个要素在技巧啦啦队成套举措的创编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1举措要素

举措的设计首先着重表现音乐和内心境感的结合,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种舞蹈特点,表现技巧啦啦队特有的举措速度感、全体性、多样性、分歧性。其次思考组合效果,组合效果更能表现身体举措的全体美感,而每个举措组合之间的衔接要合理并附有层次感。教练员、运发动在创编举措时不要被舞蹈这个概念所限制,技巧啦啦队运动中的舞蹈是结合舞蹈的特点,而不是坚持技巧啦啦队运动特有的技术作风。技巧啦啦队的举措更多是指成套当中的舞蹈举措和规则中规则的特定举措。特定举措包括:①对比组合举措;②基本手位组合;③口号;④特性舞蹈举措组合;⑤原地腾跃组合。

1.1对比组合举措:举措设计还应思考方向,经过对身体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的三维平面运用。

1.2基本手位组合:要思考组合效果,每个举措之间的衔接要合理,手臂发力要追求速度感,制动要有提早量,整个发力进程身体都是处在绷紧形状,中心腹部收紧,举措只要松紧结合才更能表现控制才干。

1.3口号:是啦啦队成套中除基本举措、技巧、和舞蹈外,经过言语、道具来表现全体套路与团队肉体的工具,是由一段具有特殊意义的字、词、短句等组成,意味了队伍的目的与理念。

1.4特性舞蹈举措组合:可以综合反映运发动竞技才干水平和成套举措创编的理念。特性舞蹈举措容量的增大,可以使运发动完成更多的各类身体举措,从而满足成套举措对类型、方式等方面丰厚、多样的需求。

1.5原地腾跃组合:比拟特殊,是舞蹈啦啦队腾跃难度中选择,其他责难度内腾跃举措只作为普通素材。

举措要素是技巧啦啦队运的基础,它特有的力度感,一切肢体类举措在进程中经过持久减速和定位制动来完成,继而构成谐和一致的全体。

2音乐要素

技巧啦啦队的音乐不同于普通性音乐,它具有自身所特有的特征和方式。技巧啦啦队运动中的音乐是为技巧啦啦队成套举措停止心情上和力度上的烘托与渲染,提高成套举措的效果和气氛。选择的音乐类型要与技巧啦啦队的项目特点坚持分歧,音乐节拍明晰、明了,具有一定的现场渲染性和听觉抚慰性。并且可以和举措作风相分歧,两者到达在作风、特征、结构及成套的主题上的完美结合。举措表现音乐,音乐烘托举措,两者相互补充,才干使整套举措的编排出现跌宕坎坷、上下整齐、动态结合,才干更好地表现技巧啦啦队的举措特点,即举措变化快、重心变化清楚等,进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音乐制造时在坚持整曲的完整性同时可用多首音乐停止混合,但是在一首音乐中最好不要出现2首作风不同的曲子,假设必需要的话,各段落之间的衔接必需相互关联和流利。另外,每个运发动的形状、气质以及特性均存在着差异,所以音乐要契合运发动的特性特征,即身体、气质、素质、性情、修养及兴味、喜好等多方面要素。

音乐要素具有自身特有的方式和特征,其主要义务不是单纯欣赏音乐,而是在心情上和力度上烘托和渲染,提高成套举措的效果和气氛。

3难度要素

难度举措是技巧啦啦队运动中最具欣赏性的亮点,也是它竞技特征最有力的表现方式。技巧啦啦队运动中的难度,就是具有高难的举措进程、高难的姿态外型与高难的举措进程与高难度姿态外型的组合。

技巧啦啦队成套举措创编选择的难度必需在本级别难度限定范围和竞赛规程答应范围内。难度在成套举措创编时教练员、运发动都应在竞赛规则级别内以高质量的完成为前提条件,依据运发动自身才干素质的不同做合理布置。难度举措的设计要平安合理、有视觉冲击力,上法和下法及过渡要创新多变,还要尽量防止团队中的弱项。

难度要素要依照竞赛规程的要求停止难度级别的选择,翻腾类、抛接类、托举类、金字塔组合这四类难度举措是技巧啦啦中最具欣赏性的亮点,也是技巧啦啦竞技特征最有力的表现方式。

4空间场地要素

空间的运用是从方向、轨迹、水平、方式等方面停止评价,具体表现为举措的方向和路途变化、空间层次的运用以及队形变化等等。

运动的方向及其变化是技巧啦啦队运动的特征之一,运发动在完成成套举措时身体方向总是处于不时变化之中,举措的衔接、路途的改动、队形的转换,都是经过改动方向来完成的。队形变化是团体项目创编中不可缺少的另一个主要要素。在成套举措创编中合理、并具有创意的队形选择、队形与音乐的谐和配合、队形与举措的合理搭配等都将对成套举措编排的全体效果发生重要的影响。

而平衡地运用场地的各个位置;场地位置运用的片面性;在一个位置完成同一层次举措的时间不宜过长;移动方式多样性;不同面的运用应丰厚多样。空间和场地要素有伸张性、广延性和三维性。

5过渡与衔接要素

技巧啦啦队运动项目中的过渡与衔接是指:成套举措中,举措之间或难度举措之间,托举与金字塔举措的上法与下法间的衔接和转换。

过渡与衔接远不止身体举措和难度方面,自己以为成套举措创编中过渡与衔接还可以抱过:下地与起立、队形之间变化、路途转换、空间的变化、音乐的段落、心情和表情。由此可见成套举措创编中过渡与衔接将各种类型的元素自然、巧妙地衔接不只显示其独到的艺术性,而且过渡与衔接自身的设计也极具艺术性。我们在创编过渡与衔接时要思考引入不同元素和结构变化,场地空间要一直看起来空虚而不分散。

过渡与衔接的设计要注重共同性、突然性、合理性。在成套举措中,大到全体举措变化小至每个运发动面部表情的变化等等,过渡与衔接有着如虎添翼的艺术效果,可以很好地让各个环节元素承上启下使之成为一个全体,将成套举措的艺术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让成套举措附于了动感的生命。

虽然举措、难度、音乐、空间场地、过渡与衔接时间五种要素的内涵各不相反,互有区别,但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技巧啦啦队成套举措。

技术创新举措篇5

“技术创新红利”何其大

讲“技术创新红利”,不能不讲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卢卡斯(Lucas)。上世纪80年代,卢卡斯等将知识作为“内生变量”放入生产函数中,从而在理论上揭示了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何谓“技术创新”?笔者认为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引入,具体指从投入品到产出品的整个物质生产过程所发生的“革命性”变化或称突变。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进步的作用比20世纪更为显著。信息技术已成为诸多生产要素中的第一要素,统领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为经济增长作贡献。

同时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产生了一些新人。笔者在《人本体制论》指出,这些新人既是技术专家,也是商人,同时也是艺术家;他们不喜欢传统观念,不喜欢等级制度。在乔布斯和马云们的身上,我们已经看到这种迹象。

由上可见,一国要建成“人本导向的国家”并获得持久的竞争力,不能仅仅依靠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红利,还必须着力挖掘新的红利,其关键的一招是寻求创新驱动的红利。

中国“技术创新红利”挖掘出来没有

对于“中国技术创新的红利挖掘出来没有”这一命题,世界经济论坛(WEF)的《2011-2012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依据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对全球142个经济体进行评测。 GCI由基础条件、效率提升、创新与成熟度三大类共12个项目决定。在2011-2012年度竞争力排名中,瑞士、新加坡和瑞典位列前三位,这三国共同点是在创新方面有较强的实力。以瑞士为例,其在12个大项中表现均很强劲,其中最强的三项为创新、技术设备、劳动力市场效率。

再看中国在12个分项的排名:制度第48名,基础设施第44名,宏观经济稳定性第10名,健康与初等教育第32名,高等教育与培训第58名,商品市场效率第45名,劳动市场效率第36名,金融市场发展第48名,技术设备第77名,市场规模第2名,商务成熟度第37名,创新第29名。由此可见,尽管中国在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稳定性方面优势明显,但在创新方面的表现却差强人意,特别是在技术设备、高等教育与培训等方面亟待提高。

2011年7月,“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ITIF)发表的题为《大西洋世纪》的研究报告也传达出类似的信息。该报告对全球40个国家和若干国际经济体的“全球创新型竞争力”(Innovation-based Global Competitiveness)进行评估。中国在40个经济体总排名中,位列第34名,而另外两个东亚国家——韩国和日本则分别位列第5位和第11位。这也反映出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在“创新型竞争力”方面的明显差距。

总之,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在迅速崛起,逼迫我们奋起直追,如中共十提出的那样,“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通过实施“创新立国”战略,释放中国“技术创新红利”。

释放中国“技术创新红利”要有战略思维

如何释放中国“技术创新红利”?从战略思维的角度,有三条必须把握:

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性趋势。2001年笔者在《关于先进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规律性研究》中,提出了五条规律性认识:一是科学发明——技术创新——产业化推进的基本路径;二是量变——部分质变——根本质变的运行方式;三是开拓新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的两条主要战线;四是局部发达地区创造——向国内更大范围扩散——向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的空间运动规律;五是利用后发优势促进某一产业乃至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这五条中,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是基础性的东西。

把创新列为第三波转型即整体转型的重点。当前,“中国正面临第三波历史大转型”。这是从民族复兴角度提出的整体转型战略。在 “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八字方略中,创新发展战略与人本导向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协调(内外、产业、区域、城乡)发展战略属于同一战略层级。

制定中国自己的创新立国战略。笔者在《创新立国战略》一书中指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战略性、宏观性和思想性,而不是战术性、微观性和技术性。创新立国战略是一个涵盖国家、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在内的创新体系。它不仅涉及“技术自主创新”,更涉及“制度创新”问题。

释放中国“技术创新红利”要有切实举措

第一个举措是国家层面创新。这是释放中国“技术创新红利”的制高点。释放中国“技术创新红利”,首先应推动国家层面的创新。

第二个举措是产业层面创新。这是释放中国“技术创新红利”的栋梁。针对“加工大国”的现状,应就如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及如何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分析。

第三个举措是企业层面创新。这是释放中国“技术创新红利”的主体。新时期企业创新应遵循的四大要点,即自主创新为基础、应用创新为核心、实施企业差异化战略、打造企业主导的产学研一体化体制。

第四个举措是创新型科技人才。这是释放中国“技术创新红利”的基础。要界定清楚“人才”、“创新型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一套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外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相匹配的实施方略。

第五个举措是创新型教育。这是释放中国“技术创新红利”所需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寻找解决高校包括“行政化”在内的根深蒂固的制度性缺陷,对高等教育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第六个举措是知识产权保护。这是释放中国“技术创新红利”的法制保障。应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中国知识产权的创造、中国知识产权管理及运用,特别是法律保护等方面着手。

第七个举措是配套型经济体制。这是释放中国“技术创新红利”的体制支撑。应着力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市场体制、产权激励机制、政府管理体制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唯有此,才能释放更多的“技术创新红利”。

技术创新举措篇6

规划纲要是中科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指导中科院今后发展的战略性、综合性和纲领性的规划,是中科院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也是中科院履行国家科研团体职能的重要依据。

规划纲要从发展环境、发展远景与战略。科技战略重点,科技布局与学科发展。学部工作、队伍建设,重大改革举措,事业发展等方面,确定了中科院院今后5至15年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新时期的战略重点,提出了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与重大举措。全文共分8个部分。

发展环境。分析未来5至15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科技的需求,分析未来5至15年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分析未来5至15年我国实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环境。

发展远景与战略。提出了中科院未来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建设“三个基地”,创造“四个一流”的发展远景,提出了未来5至15年的发展目标,提出了把新时期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到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

科技战略重点。提出发挥综合优势,加强系统集成,集中力量,分期分批重点支持40个重大科技创新研究。

科技布局与学科发展。提出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和重要方向,以及学科重点和领域前沿部署。

学部工作。提出中科院学部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队伍建设。提出构建人才竞争发展良好环境,发挥人才专项计划引导作用,完善现代科技创新队伍结构,完善科教紧密结合育人模式等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举措。据介绍,未来5年,中科院将培养500名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努力造就科技与教育大师级人才,将向社会输送约6万名硕士以上科技人才,在研究所兼职的大学教授及其他高级专家达到2000人次,研修的企业科技人员1000人次,派遣1000人次以上的科技与管理人员到地方、企业及大学任职任教。

重大改革举措。提出改革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所管理、改革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管理、改革资源配置,改革院地合作机制等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事业发展。提出中科院院属机构,资源发展、对外合作。文化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北景知识

“三个基地”

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科研基地以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谋划科学创新,以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推进技术创新,有效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活动,集中力量做大事、做大贡献,使中科院成为面向全国开放的、在国际科技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研究平台。

培养造就高级科技人才基地坚持科技创新,人才为本;竖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立足培养,把中科院办成科技工作者向往的科研团体、培养高级科技创新与创业人才的大学校。

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基地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不断提供知识和技术源泉。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规模产业化的机制体制,不断孕育孵化高技术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社会创新单元携手共建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四个一流”

一流成泉:基础研究领域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原始性和系统性科学创新;战略高技术领域做出事关现代化全局的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领域,做出事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创新贡献。

一流效益:科技产出得到科技界高度评价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取得重大社会效益,还包括重大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科学人文效益和研究机构良好运行效益。

一流管理:建立符合不同性质科技创新活动规律的管理机制,主要有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科学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管理平台,以及吸引、培养、造就人才和队伍动态优化机制等。

技术创新举措篇7

创新举措一:创建360度全方位评价法 构建新型干部考核体系

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考核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大连供电公司中层领导干部考核工作中开始引入了360度全方位评价法,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了实用化改进,经过全公司范围的中层领导干部考核工作的实践,360度全方位评价法在中层领导干部考核工作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并形成了有大连供电公司特色的适应目前供电企业实际情况的领导干部360度考核体系。

360度全方位评价是指被考评者的工作表现不只是由其上级予以评价,同时还应由其下属、同事,以及合作者、被考核者本人,分别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加以评价。这种评价不是把上级的评价作为考评信息的惟一来源,而是将组织内与被考评者有关的所有主体(包括自己)作为提供信息的来源,实现了考评信息的多元化,提高了考评的可信度和工作效率。

360度全方位评价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能够做到全方位、多角度评价。360度全方位评价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了与被考评者相关的多方面信息渠道进行评价,考评者涉及组织内的不同层次:直接主管领导、同事、下级等。二是基于分类的针对性评价。由于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求不同的职责。因此,以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为参照标准,来自不同层面的评价内容能够对被评价者的工作改进产生不同的作用。

360度全方位评价法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评价者不仅来自于不同的层次,而且每个层次的评价者都有若干名,最后的评价结果取其加权平均值,从统计学和真分数理论的角度来看,样本量越大,平均误差越趋近于零,那么评价结果越接近于客观实际,从而减少了可能存在的个人偏见,降低了评分误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60度全方位评价法形成了有大连供电公司特色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为公司领导班子进一步了解中层干部队伍现状,掌握中层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工作情况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分析,为进一步优化中层干部配置和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了依据,也为中层干部在工作中自我修正和提高提供了导向。

创新举措二:创新网络信息化技术 助力现场技能培训

大连供电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SG-ERP”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应用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员工渐进式教育培训评估、员工培训积分等教育培训应用软件,以生产技能岗位模块化培训标准为基础,以网络远程培训、岗位适应性集中培训、现场培训等多种方式支撑日益重要的现场技能培训管理体系,从需求、计划、设计、实施、评估反馈5个环节,创新实践依托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员工现场技能培训全过程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自主创新,开发远程技能培训课件。大连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牵头,以专兼职培训师团队为开发主体,开展教学成果研究和培训方式创新实践,开发了《10kV三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中间头施工工艺》视频培训课件,并获得“大连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和省公司“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多措并举,创新实践员工远程网络自助技能培训与评价。大连供电公司创新实践员工技能素质评估、模块化课程培训、培训积分等工作举措,公司以远程网络培训平台为基础,定制开发远程培训课程、测试评价技能题库、员工培训积分等个性化功能,丰富现场技能培训方式与评价方式。公司累计开发各专业、工种技能题库110余万题,累计举办专业考试、专业调考、全员普考等178场远程考试,累计举办远程技术业务适应性培训班56期,三年期间远程培训系统登录达355000余人次。

现场技能培训成果与实操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大连供电公司率先在省内实现“0”低当量,并在各项技能竞赛中均取得多项优异成绩。2012年,大连供电公司生产岗位员工已全部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并均取得了高级工及以上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技师212人,技师1445人,高级工2480人,同时部分岗位员工取得了“建造师”“造价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进一步拓宽了生产岗位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创新举措三:多措并举 促进公司人才当量不断提升

政策倾斜,鼓励员工岗位成才。大连公司通过专家创新工作室建设、提高技师高级技师聘任津贴标准、出台“三种人”补贴等正向激励政策,引导、鼓励员工主动提升自身素质,加快员工岗位成才。

建立优秀人才队伍。通过国家举办的职(执)业任职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稳步推进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加各类人才积累,为高层次的优秀人才选拔和使用夯实基础。制订、出台了《鼓励员工参加全国工程类职业资格考试的通知》《员工持证上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促进专业岗位全面实现持证上岗管理,鼓励员工岗位成才。实施优秀人才选拔制度,保证优秀人才选拔质量,基于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专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订的人才选拔流程,保证了人才选拔过程规范、透明,基于任职资格评价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培训积分系统、素质测评系统等建立的人才选拔标准体系,保证了人才选拔结果公正、公平。构建“国网公司专家、省公司专家、公司专家和公司优秀人才”一体化梯队,促进公司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技术创新举措篇8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冬天的到来,但对于民族软、硬件产业而言,我看到的却是春天,紧接着还将是炎热的夏天!”在日前举行的2008年中国IT两会上,中联部信息办副主任任锦华当众如是说。任锦华在10多年的信息化实践中,知难而进,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国产化。他的判断,自有他的理由和依据。

我也曾经在11月24日的专栏讨论《4万亿当中的IT机会》。之后发现,很多读者对此颇感兴趣,尤其是文末关于“民族软、硬件企业将在政府主导下,开展新一轮的技术攻关和市场突破”的看法。现在看来,这一话题显然还值得追踪探讨,因为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举措,仍在密集地推出和落实之中。前不久,中央出台了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其中有两项措施尤其值得IT从业者关注。一是其中的第六项措施: 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服务业。二是其中的第10项措施: 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两项措施对于IT业的重要性呢?一是它们明确了自主创新的技术领域将得到明确的资金支持,因为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国人,市场并不能换来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二是意味着,在推进民族软硬件产业做强做大的过程中,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资本的重组不可避免,并且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政策契机和资金环境。最近国家各相关部委的一系列重要动作,已经清楚无误地显现出若干端倪。

11月10日,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了“核高基”重大专项2009年课题申报指南。近1个月以来,我看到、听到身边的很多信息化用户、软硬件企业和科研院所,都在积极“组队”,踊跃申报。国家发改委12月4日宣布,今年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中,用于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16亿元投资计划已全部下达。给予支持的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主要包括: 建设知识创新三期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和改造项目、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建设下一代互联网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及产业化项目等。

自主创新的意志空前坚决,资金扶持的力度前所未有。全球金融危机中,民族自主创新迎来前所未有的新契机。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民族软硬件产业大规模重组必将上演。它们有的将以松散的联盟方式,在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中共同进退; 有的则将以资本重组的方式,进行技术积累和规模扩张,对市场做出更为凌厉的反应。中国IT自主创新的“诺曼底登陆战”,就此打响!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