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课间活动教案8篇

时间:2023-05-29 08:32:32

课间活动教案

课间活动教案篇1

[关键词]经济法 实践教学 调查

一、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经济法概论》是财经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获得该课程实践教学情况的基础性资料,总结和评价该课程在财经类学生中的实践教学现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进一步贯彻实践教学的理念和完善《经济法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方案,组织了本次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2008年财经类学生中已修完了该课程的所有同学。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以发放问卷的方法认真组织学生填写,进行数据收集,在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中共发放181份问卷,回收181份。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本次调查由笔者组织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为了保证调查质量,笔者对调查员、调查实施、问卷编码、数据录入、清理等各个环节加强了质量控制。为了降低误差,对所有的数据都进行了再次的清理,为提高数据的代表性,主要的目标量的精确度计算结果为在98%的置信度下,绝对误差基本在1%以内。本次的调查数据精度很高,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经济法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1)学生对《经济法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问卷显示,有34.3%的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有51.9%的学生或多或少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有所了解,只有13.8%的学生不知道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性质和目的。关于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有61.3%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甚至还有28.7%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重于理论教学,只有不到11.2%的学生认为理论教学重于实践教学。从总体上讲,大部分财经类学生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2)学生对案例分析法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很高。问卷显示,关于实践教学的方法,有159名学生认为自己接触最多的是案例分析法,75.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且有54.7%的学生反映任课教师上课时常运用案例分析法,43.6%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时偶尔运用案例分析法,仅有不到1.6%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时不曾运用案例分析法。也就是说高达99%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是使用了案例分析法的,以上数据表明,案例分析法是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适用频率最高也是所有师生最为熟悉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

(3)学生对目前《经济法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满意。调查结果显示,46.1%的学生对现行的实践教学方法表示满意,43.3%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的效果一般,而只有8.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满意。同时,56.3%的学生表示现行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和基本技能,32.5%的学生表示对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和基本技能至少有一点帮助。以上数据说明该课程目前的实践教学方法具有相当的价值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经济法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经济法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显示,有13.8%的学生不知道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性质和目的,还有51.9%的学生只知道一点点。高达87.8%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真正参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甚至有89.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安排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10.4%的学生认为案例分析法不是实践教学方法的一种,还有13.8%的学生回答不知道。总之,以上数据清晰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性质、目的、方法以及参与程度等方面的了解与理解还存有很大的误区,这也是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加以澄清的问题。

(2)该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的效果不理想。尽管说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使用最广泛的都是案例分析法,然而该实践教学方法的效果却只能是差强人意,调查显示,学生的满意度仅为46.4%,43.1%的学生认为其效果一般,11%的学生认为其效果甚微或者根本就不满意。这要求我们反思:为什么案例分析法这种长期以来一直为大家所沿袭也为大家所赞誉的实践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并不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好,原因究竟在哪里?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改进此种实践教学方法?

(3)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没有被广泛采纳和运用。调查显示,除案例分析法这种实践教学方法外,学生所听说的其他实践教学方法还有社会调查(85人),模拟法庭训练(56人),邀请公司、企业相关人员讲座或讲解典型案例(51人),法律咨询(44人),庭审观摩(31人)等。由于教师没有将上述各具特色和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方法融入枯燥的理论学习之中,所以学生不熟悉也不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与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更不能激发所有学生参与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兴趣。多样化的各具特色和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方法的缺乏也是造成学生认为自己不能真正参与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4)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与地点安排不合理。调查显示,课堂既是《经济法概论》课程理论教学的地点也是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即在上理论课的同时穿插着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一般通过讲授案例的方式分析有关经济法原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由于该课程专门的实践教学活动时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导致高达89.5%的学生误认为学校没有安排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

三、对策和建议

对经济类学生来说《经济法概论》课程的开设意义非凡。但是目前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表明: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现状根本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经济类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应对调查数据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充分认识它们对《经济法概论》教学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大力倡导《经济法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理念,深化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认识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力被看作是人才的首选要素,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经济法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作为培养财经类学生法律素养和基本技能的一个基础性环节是我们需要大力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为此,领导、教师和学生首先都应解决思想问题。学校要用实践的发展观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作指引,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扬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使

所有师生都能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该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经济法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其次,学校要为广大师生开展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良好的条件是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成败的重要因素,为此,学校应尽其所能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与必要的支持。总之,领导、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努力一起着力打造该课程实践教学的良好氛围,形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二者共同协调发展的好局面。

2、改进传统的案例分析法,提高和强化案例分析法的实际教学效果

调查显示,案例分析法作为《经济法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深为广大师生所喜爱。但是长期的实践教学也证明现行案例分析法的缺陷不少,案件的陈旧、枯燥,论证式的讨论分析,填鸭式的讲解和灌输等都导致了该实践教学方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活力与魅力,以致部分学生误认为它根本就不是一种实践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作为目前公认的解决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方法,有必要根据时代特点对其进行改革创新,改革创新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案例分析法首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从典型案例的及时收集到案例的多角度展示到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以及评论,教师做为辅助者和引导者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自始至终的参与。其次,新的案例分析法应是一种立体式的教学方法,包括充分利用幻灯、录音、录像、投影等多种现代化教学设备,使案例教学手段多元化,营造立体化的案例教学环境;也包括灵活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案例教学,优化课堂结构,使案例教学形式“立体化”;还包括利用教科书、音像制品、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和资料库等一起构筑的一个立体化的案例教学平台。总之,正如美国课程专家派纳所说的“课程是一个回荡着千种声音的领域”,“是多种声音的交响”,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和改进传统的案例分析法,以提高和强化案例分析法的实际教学效果应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3、科学设计多样化的富有趣味性并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

调查显示,《经济法概论》实践教学方法的单一是导致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实际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的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因此,科学设计多样化的富有趣味性并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中除使用案例分析法这种我们沿袭已久的实践教学方法外,还应对学生所听说的社会调查、模拟法庭训练、邀请公司、企业相关人员讲座或讲解典型案例、法律咨询、庭审观摩等其他实践教学方法向学生做出清楚的说明,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适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如果教师能将上述各具特色和趣味性的实践教学方法融入到枯燥的理论学习之中,那么学生就会熟悉和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与作用,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会大大提升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而且更能培养他们的综合技能。

课间活动教案篇2

目前,活动单导学案已成为实施高效课堂的一把利剑,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那么如何才能编编写出一份高水平的活动单导学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重视编写活动单导学案的前提条件

(一)深刻解读课程标准。在编写活动单导学案之前,一定要仔细研读《普通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它们为我们每堂课的实际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它们不但定格了教材的内容,而且定格了教师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定格了我们学案编写的基调,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编,不能偏离了课标的要求,所以,我们的活动单导学案编写必须在符合课标要求的前提下进行。

(二)充分挖掘教材。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一张成熟的活动单导学案必须是与教材的完美结合.数学活动单导学案更不例外,它对教材的依赖程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大.因此我认为充分挖掘教材是编好数学活动单导学案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1)要全面详实地解读教材的内容,使编写的学案没有知识点的遗漏.(2)要读懂教材的重难点,使编写的学案在课堂导练的设计中估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要合理组合教村,适当调整课时内容,根据自身课堂时间和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取舍增添,这样才会使我们编写的学案与课时内容对口,增强学案与教材的结合度.(4)要通读使用的配套教材,读懂教材课时与课时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册与册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样才会使我们编写的学案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三)认真研究学生。如果编写活动单导学案时,只依据课标和教材,不考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编写出来的活动单导学案,要么太简单,达不到训练目的,要么太难,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使用,自然也就达不到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编写活动单导学案时心中一定要装有学生,要全面了解学情.我们应从以下二个层面去研究学生.(1)从学生个体对数学学习能力上研究学生,将所编的题目设置为A、B、C三档,使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从面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2)从不同教学时段上去研究学生,熟悉学生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这样就会使我们在编写活动单导学案时,避免设计的题要么过易,要么太难的两种极端,达不到训练效果。

(四)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要求,明确学习意向,使学生产生一种期盼,增加一份责任,从而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设置学习目标要做到:一是目标准确;二是要体现重难点。

二、明确“活动单导学案”的基本框架

一份优秀的“活动单导学案”要包含如下几个基本要素:

(一)页眉或页脚。页眉主要书写:某校某年级某学科活动单导学案;明确主备人和审核人;使用时间.例:我校高一数学活动单导学案页眉就设计成:

××中学高一数学组活动单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时间:×年×月×日

(二)课题、课时。要注明“活动单导学案”的是哪一课,第几课时,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例:《直线与平面垂直》第1课时,新授课。

(三)学习目标、重难点。目标设置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要求而设定.目标的设定一是要准确,不能“超标”或“降标”;二是要具体,不能空洞,要把课后习题作业作为目标设定的重要参考因素,要写清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期待.要从学生的视角而不是教师的眼光支描述学习目标。

例:在《直线与平面垂直》一课时,我设计的学习目标为:通过直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证明“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四)学习方法。主要介绍如何达标,如何突破重难点。

(五)学生活动方案。活动方案要以具体的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形式出现,活动方案不要太多.一般三到四个就行了.每个活动的主要环节为: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知识,完成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新的概念最好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合作探究(对自已弄不明白的知识点,可开展小组内合作、组际合作或请教专业教师等)、成果展示、自我完善.学生活动方案最好由教师引导学生按知识的层次性进行活动。

(六)随堂检测。主要是检测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总结反思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总结、及时评价。

(八)课后巩固。出的题目可以是书后习题中选取也可以是教师从其它资料中找、变。要体现层次性,要注意题量不宜多,一般以8到10小题为宜。

以上就是活动单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素,它重在学生“活动”,重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体现“两主一线”(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三、在编写活动单导学案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注意一课一单

“活动单导学案”是学生的学案,但绝对不等同于教师的教案,教师仍然要有可详细操作的教学预案,即教师也要有导学设计.教师所使用的导用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连接处.情境设计;(2)关键处.重难点突破导学、一些开放题的及时点拔提升等;(3)二次备课(主要以变式题或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方法总结的形式出现)等。

(二)活动的设计要注意有层次性,避免问题化,避免过细过繁,学生不好操作;避免习题化,变成纯粹的练习题。

(三)练习反馈要注意紧扣目标、知识点,量不宜太大。

课间活动教案篇3

关键词: 体育教案 实用 创新 不拘形式

我在体育课教案检查和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发现,很多体育教师的教案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疲于应付,甚至有些脱离教材、脱离学生实际的“搬家”式的教案,如抄教案、直接采用旧教案等,上课与教案是两码事。这样的备课于学生无益,教师费力。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它集中体现了教师执教的观念、思路,也反映了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程度及课堂教学的艺术。写好教案既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又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本,教案也势必是以学为中心、发展为本的新教案。教师要尽快从目前备课流于形式的误区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研究教材上,放在研究学生上,放在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上,变应付型教案为实用性新课改教案。

一、教案的编写应该贵在实用,力求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们应该用新的理念来编写新的教案。备课是为了上课,写教案是为了方便教学,写的教案应实用,以创新为目的。传统的教案是以教定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标要求我们以学定教,依据教材教标准。这就使教学的空间向无限扩大,使我们的教学观念发生质的变化,因此,我们在写教案时,应紧紧围绕怎样发展学生,如何创新施教,设想学情新变化,设计学法新练习,创新教学新思路。

我根据自身十余年的体育教学实践,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认为写教案要注意以下五点:

1.要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实施新课改,教师心中要有学生,注意把方便让给学生,以学定教,以学路定教路,以学法定教法。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料,不只是体育课本,必须在内容选择、活动设计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努力突出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要着力引领学生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而不是引导学生机械训练。例如教授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男生)、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女生),开始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运用篮球能做哪些传球”,接着两人一组尝试篮球的各种传球练习,然后引导男生单手肩上传球、女生双手胸前传球传得高一点,逐渐过渡到投篮动作,让学生通过尝试练习,自己总结出投篮动作要领。

2.要注意实践创新。

在备课时应注意设计如何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设计出让学生动起来的方式,设计出张扬学生个性的活动内容;写教案还要写出特色来,内容要写得与众不同,形式要写得新颖活泼,注意引发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注意写出授课的个性特色来。例如在每节课主教材学习最后,我都给不同学生留有自由发挥和实践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不同学生实践动作和自由发挥练习。

3.要注意写情境创设。

把激发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因此,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案中应多准备一些体育器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比如课前教师创设情境,摆放四个体操凳,课的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利用体操凳可以做哪些练习?请各组设计练习,合作进行准备活动。”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实践。

4.要注意设计几个主教材的探究性问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习对体育学科尤为重要,体育与其他学科不同,课堂教学一般都在室外,空间大,同时上课班级多,噪音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难以专心听讲,携带课本上课也不方便,所以检查学生课前预习课本知识的情况非常必要,也可以充分发挥新课程课本的作用。

5.要注意写总结反思。

在设计教案时,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可留3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可设计问题:想一想,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得到了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教案中还要留有可变的空间,一份教案需要在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中被多次重复使用,教案就应该有可变的空间,就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践后不断得到改变与完善,课上有了灵感或好主意课后可以补充。吃一堑长一智,积一招学一巧,一课一得,一课一失,及时总结。日积月累,就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写教案可以不拘形式

1.写教案要因人、因教材而异。

如果时间充足,就一定要写详案。设计教学的微格,多想几种可能性,怎样引导,怎么变,设计几种应变方案,教学中就能成竹在胸,举一反三,富有创意;如果时间紧就可以写简案,记几点关键的或怕忘记的东西;也可以利用网络、旧教案或其他资料上的教案,但必须对其进行有机取舍,并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又要与时俱进,符合课改的要求,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

2.课后要修补教案。

课间活动教案篇4

(一)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得政治学科更加的形象、具体初中政治的教学目的最主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上仅仅传授政治知识无法真正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得初中生无法发现政治知识学习的意义,而政治案例的讲解能够将课堂学习的政治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并且在初中政治知识体系内,多数的政治知识都是枯燥、抽象的,因此多数的初中生失去了政治知识学习的新兴趣,案例的讲解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为形象的案例,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政治学习效率。(二)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政治课堂的趣味性以及互动性在传统的政治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政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控制着整个政治课堂的进行节奏,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多数的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学习效率极低,而使用教学案例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开放性以及互动性,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时候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体验,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政治课堂中,学生不再是政治知识学习的被动人员,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政治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教学案例,积极地与政治教师互动,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兴趣以及互动的热情。(三)案例教学法能够提升政治课堂的教学氛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改革对初中政治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在课堂上优化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手段,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借助政治教学案例的形式搭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桥梁,借助案例的形式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增强政治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调节政治课堂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政治知识以及生活实践经验。

二、完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案例讲课方式的措施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挑选案例素材为了在初中政治课堂上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初中的政治教师应当综合地考虑政治教学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避免在课堂讲解的时候生硬地使用教学案例,为此,初中的政治教师可以在选择政治教学案例的时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对政治教学案例进行精心的筛选以及科学的挑选,避免在政治课题上盲目地使用教学案例来生搬硬套初中政治知识。初中的政治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理解能力,为学生选择具有生活化以及趣味性的探究性案例,对政治案例进行整合和优化,使得初中政治课堂讲解与教学案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在政治课堂上还要为学生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为学生设置一些与案例相关的问题以及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政治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以及交流。例如:在政治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案例,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空间,让学生从自己思索的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例如“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初中政治知识,政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一个生活经历或者是以前遇到的一个挫折,讲述学生自己是如何面对的,如何克服的,在这一轻松的氛围下,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评,使得学生对于政治教师的信任以及情感依赖性大大增强。(二)在政治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以及讨论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政治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自然而言地引入教学案例,还要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热情,为此,政治教师要在政治课堂上营造趣味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将学生放在政治课堂的主体地位,并为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留出互动讨论以及交流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发现学生在政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提出解决方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例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政治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3•15”晚会上的消费者侵权案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维权的方案,并组成小组对事件的解决方案进行研究和讨论,政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探索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于消费者维权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以及政治学习兴趣。

三、总结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为了提高初中生的政治学习兴趣,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为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案例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鼓励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效率学习,使得学生对政治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有新的认知,树立起政治学习的兴趣。

作者:陈宝柱 单位:宿迁市宿城区洋北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课间活动教案篇5

关键词: 思想品德素质教育 案例化教学 应用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选择适当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改革中的重大课题。中学思想品德课必须克服光谈理论而忽视实际的教学模式,倡导以“理论结合实际”并且以实际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探索出案例教学模式。它包括学习教材理论,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真实案例,讨论交流,启发指导,体会总结四个环节,这样充分利用了课程和实际资源,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案例化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能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对实现素质教育能起到重要作用。

一、案例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化教学就是指教师从教材内容出发,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结合起来给学生讲解,通过讨论、沟通等教学方式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基于思想品德课教材的内容的社会生活性特征。教材中所讲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更易于搭建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和流畅性的特点。这里不存在灌输与强化,不存在被动与主动的学教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建立在情感互动基础上的思想交流、情感交互和心灵的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二、案例化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采用案例化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应该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在充分发挥教材指导作用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是:设计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升华案例。

1.分析教材和学生实际,设计案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此案例感兴趣,学生才有可能被吸引其中,才有可能主动思考、自觉反思,才会有所收获。有的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不够积极主动,其实教师在课程设计中设计不当是一个主要的原因。首先,教师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寻找和捕捉“案例”的支点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内容,适度挖掘教材的深度,拓宽教材的广度,把教材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法不可违”一节内容时,我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公捕大会、公开宣判大会”这两个实际案例,学生从这两个案例中切实体会到了违法以后给社会给家庭所带来的危害,且受到的制裁和惩罚,真正体会到违法犯罪的后果,这就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从而远离违法犯罪。为什么要设计这两个案例呢?首先,对于这两个案例,学生是比较了解的,因为学校亲自带领他们参观了这两个活动。其次,社会热点和焦点案例是教师设计教学案例的又一个标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教材内容在实际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那么,把关于社会热点和焦点案例融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去,设计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案例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涵。“案例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收到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及心理教育的多重效果。

2.教师组织案例讲解案例,学生自主讨论案例。

案例教学法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境,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所以,运用案例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首先,案例设计选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对案例的选用,多考虑选用发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学生与社会、家庭之间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其次,是案例讲解,同样是同一个案例,从不同人的口中讲出来,效果已完全不一样。所以,在讲解时根据学生需要和实际,多讲究解说艺术,如“幽默、讽刺、严肃、活泼”等,这样可吸引学生。最后,是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在学生讨论案例时,教师一定要加强引导和沟通,因为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的思想和意识还停留在不成熟阶段,要想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获得较好的效果是肯定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并且根据教材要求和教学设计要求,正确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使其达到理想效果。

3.引导学生归纳案例,总结案例。

在对教学案例讲解、讨论后,教师和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认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与水平。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归纳案例、总结案例内涵。通过案例的现象认识和把握案例的本质,这是学生认识问题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把握案例的过程与本质并运用到自身建设过程中才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根本目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案例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可以师生共同享受“水到渠成”的效果,还可以由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感受引申出案例结论和体会。但有一点必须肯定的是,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讨论案例所揭示的问题和内涵,并引导学生从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形成正确的理性认识。

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升华案例。

课间活动教案篇6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网上教学活动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1]。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要求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更要注重锻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具体到营销类课程,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网上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时空界限,使得教学双方可以不受地理环境和时间的限制,从而使得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2]。本文通过“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实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分析教学的远程教育网上学习活动设计方案[3],并对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基于案例教学的网上教学活动设计理论

(一)AIDA公式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对象的一种活动[4],这恰好和“市场营销学”中推销的过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我们应采用世界著名的推销专家海因兹·姆·戈德曼总结出的关于推销的AIDA公式,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销售人员”和“消费者”的角色,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网上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与参与度,提高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保证教学效果。1.引起学生注意(Attention)。教师在面授课过程中,提前布置案例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收集整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并将活动的开展与课程形成性考核相挂钩,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2.唤起学生兴趣(Interest)。教师从学生提供的案例中筛选出符合教学活动需求的,并将其整理成文,这种由学生提供发生在自己身边案例的做法,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对教学活动抱有积极肯定的态度。3.激起学生学习欲望(Desire)。组织现场案例教学活动,由案例的提供者作为我们案例教学的主讲人,以真实的经历使得案例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并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提问,做好讨论材料的准备工作,进一步明确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参与的愿望。4.促成学生产生学习行为(Action)。组织网上案例讨论,事先确定的几个主题帖,教师运用一定的技巧和手段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发帖行为,并及时总结。案例主讲人作为网上讨论的评论员,对学生发帖进行回复和点评,通力合作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由美国BBDO广告公司创始人奥斯本首创,运用到我们的网上教学活动中,即学生围绕几个主题,在正常融洽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气氛中进行讨论,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网上案例讨论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发言材料,也可以随时在讨论过程中查找资料。论坛的存储功能也让学生可以随时浏览各个主题帖和他人发帖,并且这种方式避免了当面的冲突,有利于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通过头脑风暴,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联想反应。联想是产生新观念的基本过程,在集中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每当有学生提出一个新的观点,都能引发其他学生的联想,相继产生一连串的新观念,产生连锁反应,为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2.热情感染。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集中讨论案例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通过自由发言、相互影响、相互感染,能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最大程度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3.竞争意识。网上案例讨论给学生营造了一种竞争的氛围,在竞争意识驱使下,学生会争先恐后,竞相发言,不断地开动脑筋,力求有独到见解、新奇观念。4.舆论自由。在集中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个人舆论自由,可以畅所欲言,也可以对他人观点提出反对意见,针锋相对。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不予干涉,保证讨论过程能得出大量新观念。

二、基于案例教学的网上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案例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通过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普遍性规律、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有助于提升提高教学效果。但在传统案例教学活动中,往往受时间空间限制,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分析讨论为辅,交互性不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深刻影响着教育模式的变革。教师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单向授课的传统格局被打破,各类移动客户端的广泛使用,不仅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而且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更加便利高效。因此,基于案例教学的网上教学活动,以案例教学为方法,以网上教学平台为依托,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必要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领航员,多媒体教学资源及交互手段是支撑。

(一)学生学情背景分析

远程教育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特点上都有别于全日制在校生,一方面,他们深知学历和知识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所以选择重返校园进行深造;另一方面,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又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自觉性和连贯性上有所欠缺。具体到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多数为在企业工作的一线销售人员或管理人员,部分是自己经营公司的私营业主,有着丰富的销售和管理的经验,但是他们大多工作很忙,除了课堂上,没有太多时间系统地对专业知识进行梳理,学习基础相对薄弱。

(二)根据课程特点设置教学目标

围绕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课程的教学特点,教学活动的目标可分为三个层面:知识层面:要求学生深入学习课程重点难点,结合案例内容对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课程知识点对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其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实践层面:通过对案例的直观感受,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点对案例加以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文字表达水平,并且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发,培养创造性思维。认识层面:通过网上教学活动的组织,经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养成良好的网上学习习惯,发挥远程教育的渠道优势。

(三)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在基于案例教学的开放教育网上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要围绕案例展开。作为学生获取和掌握理论知识的载体,案例的设计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选择恰当的案例,可以保证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案例选择不当非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会导致教学失败。因此,我们在进行案例设计时,既可以直接选取经典案例,也可以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进行案例编写,但必须做到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紧扣课程教学目标,即通过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联系学生工作实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做到大小适中、难易适度;三是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设置供学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四是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教学效果不仅限于一个案例,而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增强总结和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四)组织案例教学加深学生直观认识

由于学生知识储备相对薄弱,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同时也为了避免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出现对问题的分析不深入、讨论不热烈的情况,教师要在网上讨论之前,组织学生开展现场案例教学,把案例的背景、内容、意义、知识点和分析依据向学生交代清楚,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注意引导和鼓励,并要求学生根据案例教学的内容,准备网上讨论的发帖材料,为后期网上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为了保证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提前在面授课上对教学任务进行布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好案例教学的时间,争取各班级班主任的支持,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短信平台等方式发送通知,确保学生的参与率。

(五)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在网上教学活动开展前期,教师制定“网上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和“网上活动参与方法及要求”,整理教学案例文本,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群发放给学生,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要求以及平台登录的路径和发帖方法,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网上教学活动的开展利用网上学习平台进行,在这个环节,既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求教师组织好参加教学活动的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要对学生的网上发言进行引导、规范和点拨,还要适时主题帖和小结帖,把握好节奏,保证各阶段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基于案例教学的网上教学活动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应用

“市场营销学”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理论体系上难度不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仍倾向于师生一对多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便加入了案例教学,也往往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因此,采用网上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一是在时间和地点上大大方便了学生;二是可以把课堂知识和实际案例相结合,有助于知识点的升华;三是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迸发出新的思想;四是案例讨论相对于传统的网上答疑,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一)案例准备

案例是我们分析研究的具体对象,是贯穿课堂的主线。教学内容的导入、讲解、讨论和总结等各个环节都围绕案例展开,是学生获取和掌握理论知识的载体[5]。案例的选取是本次网上教学活动的创新点,在课程面授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说明此次教学活动的任务,动员学生寻找自己身边关于营销学的案例,并对学生提供的案例进行筛选和文字组织。案例提供者作为案例主讲人和评论员接受教师的授课培训,使其教学过程符合我们的教学重点和要求。最终确定以《黄山市华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为本次教学活动案例,涉及“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营销环境”“市场定位”“专业化经营”“品牌效应”“渠道营销”等知识点,并拟定三个主题帖:(1)理论知识点回顾、结合该案例谈一谈影响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因素有哪些?(2)该公司的营销策略有哪些可取之处,你认为该公司在营销方面有哪些优势?(3)该公司的营销策略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有何建议?

(二)组织现场案例教学

为了使网上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现场案例教学的开展十分必要。在进行网上讨论的前两天,我们开展了一次现场案例教学活动。首先,组织部分学生参观案例中的企业,让学生对其业务、规模和发展现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其次,由案例主讲人为参加活动的学生讲解案例,分享企业发展的历程,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到场学生按预设的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加深对案例的理解,形成初步观点。在现场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将案例和讨论主题整理好,发送给有关班级,让学生做好材料的收集和发帖内容的准备工作。

(三)开展网上讨论

本次网上教学活动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课程论坛开展,前后持续了近150分钟,来自黄山电大和省电大开放教育学院的59名学生参与了本次活动。教师团队由一名安徽电大课程责任教师、一名黄山电大授课教师和一名安徽电大开放教育学院授课教师组成,同时现场案例教学环节的案例主讲人作为网上讨论环节的评论员参与讨论。活动共分为一个案例主题帖、三个问题主题帖、三个小结帖、一个评论员总结贴和一个活动总结贴,总计发帖数287个,人均发帖4.56个。其中,学生发帖数265个,教师发帖数16个,评论员发帖数6个。在网上教学活动中,学生对预设的三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提问,评论员全程对学生的提问和发帖及时回复,在教学活动的尾声,还对本次活动做了一个小结。教师团队合理分工,引导学生规范发帖,适时主题帖和小结帖,归纳知识点,并在活动过程中穿插对学生的一些发帖做了回复,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启发,并在最后的总结帖中对本次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资料收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观点的参考价值和分析问题的思路等方面进行了点评,把握住了活动的节奏,保证了活动的有条不紊和持续热烈,教学效果良好。

(四)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参与度较高,网上讨论热烈。黄山电大及安徽电大开放教育学院共有59名学生参与本次网上讨论,占两所分校当期选修“市场营销学”课程人数的80%以上。来自两所分校的学生共同进行网上讨论,增强了教学活动的竞争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发帖过程中有更强的荣誉感和表现力。学生、教师、观察员三种角色之间有较多的互动交流,讨论氛围热烈,不断将网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2.创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用于教学的案例从学生的实际工作中提炼产生,提供案例的学生同时担任本次活动的案例主讲人和网上评论员,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发帖内容看,学生对案例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做了大量的准备,体现了从海量资源中学会甄别吸收,提炼个人观点的能力;发帖内容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说明学生不仅理解了相关知识点,并且能够活学活用,结合实际针对案例企业提出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际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网上讨论的实时性和交互性,使得学生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了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课间活动教案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案的设计就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有计、有目的地教学,可以让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清楚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同时应该保证每一节课有一个教学案,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本节课教学案中的内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高效、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客观能动性,紧跟着教师的脚步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完善学案导学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预习、复习难点内容

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教学计划,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本堂课和下节课要讲的知识内容,从而让学生有时间去预习和复习,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在课堂开始之前做好教学案准备工作,在教学案中标注出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教学计划。

比如,教师可以针对高中物理知识中的每一章节制作教学案,尽量把关联性比较强的章节安排到一块讲述,就像电与磁这两个章节看似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但是通电导体可以产生磁效应,而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还可以生成电。因此教师可以把这两部分内容放到一块进行讲述,同时还要标注出这两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比如这两个章节中怎么判断通电导体的磁极以及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电流的大小计算公式,并且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学生根据本章节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先标注出这一章节的重点知识,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理解和掌握,如果在预习工作中有不明白的在课堂中重点听教师讲这部分内容,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自身的听课效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内容,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掌握,对提升学案导学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案导学能力

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是物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学生思考、学习,教师还制订教学案,决定着物理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方向;另一方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领着学生学习和前进的方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进步与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制作学案、课堂导学的能力。

为了加强高中物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之间可以定期举办一次学术交流会议,在会议开展过程中主要针对教师教学案的制作能力进行简单的培训,另外还可以让教师轮流发言,主要讲述一下自己制作教学案的小技巧和在教学活动中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当别的教师在会议中发言的时候,教师可以简单做一下记录,采纳一些自己认为积极有效的制作方法,并且在自己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尝试着加以应用。然后每一位教师轮流发言之后,再由教师之间进行自由提问,主要针对自己制作教学案时的一些困惑,还可以是教师制作教学案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由其他教师进行解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加强高中物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制作教学案的整体能力,有利于提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三、制订章节学案导学目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制订章节目标,并且规定出一些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提倡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之间进行自由组队,共同完成章节的小目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另外当小组完成教学目标之后,还会有一种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比如,在“电”这一章节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案给学生标注出学习目标,如电的发展和起源这一章节需要了解,就是学生只需要大体知道电的发展过程就可以,不需要学生掌握。电的一些计算公式比如U=IR等重要的公式需要学生理解掌握,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往往是会考到的内容,学生要重点去理解记忆。另外,教师还要针对这一重点知识布置一些讨论题和课后习题,学生之间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发展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提升高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课间活动教案篇8

关键词:案例分析 法律 课堂

Abstract: the current society is the government by law society, i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he popularity is necessary knowledge of the law, the legal foundation knowledg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popularization legal knowledge had has some effect, but the approach is of certain limitations, and use of case analysis effect is obvious.

Key words: a case study law class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中职学校中,《法律基础知识》课是一门非法律专业中开设的必修课,目的是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然而,《法律基础知识》的内容几乎覆盖了法学的所有主要课程,课时少,内容多,教好这门课程难度很大。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法律基础知识》课上合理运用案例分析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

一、法律课堂教学现状

1、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法律基础知识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中职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将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基本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材为依据,教师主要讲解教材中的理论和概念,学生把理论的理解和概念的记忆作为重点,导致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

2、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决对的主导地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是主宰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和学生形成互动,所以,课堂气氛平淡,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不能形成兴趣。在中职学校学生中开展法律基础知识讲座,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法律原则和规则,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掌握法律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到的法律知识熟记于心,在以后工作生活中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因此,要提高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引入案例分析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二、运用案例分析的作用

1、选择的案例要恰当。 在课堂中引入案例分析离不开案例,案例素材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上要有所甄别。要广泛的收集案例,搜集案例的渠道很多,可以从互联网、人民法院报、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新闻等等多种渠道进行收集。在收集好足量的案例后,对案例进行选择,选择案例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关联性,选择的案例要与将要讲授的课程有非常紧密的关联,不能与讲授内容风马牛不相及。案例的案情要与所讲授的法律规则存在联系,使学生能够运用讲授的法律规则、法律原理对所选案例进行分析,能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同时掌握相关的讲授内容。二是适当性,即所选案例要通俗易懂。毕竟在中职学校学生中普及法律知识,其目的不是要让这些学生成为法律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在选择案例是要选择相对容易一些的,能够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掌握并理解所讲授的法律知识。三是现实性,即案例的选择要贴近现实生活,选择的案例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使学生认为法律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能够用的到,增加学习兴趣,减少学习法律的枯燥乏味感,从而有利于学习知识的掌握。

2、在自己对选定的案例进行分析后,可以要求学生做好提前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形成良性互动。在课堂上运用案例分析之前,教师必须对案例作深刻剖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要指出在现实生活中此类相关问题遇到后如何解决,以利于课堂教学时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路,增强学生灵活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运用案例分析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但如果学生没有事先准备,可能学生会存在跟不上讲课思路,从而造成不能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的情况,因此,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可能从两个方面去做好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一是课前布置案例,让学生预习相关法律知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又要讲授相关法律知识,因此不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思考,这就要求在课前对学生提出预习要求,使学生了解案情,带着问题上课,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思考。二是布置的案例不要存在确定性的答案。在课堂中运用案例分析目的在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而案例本身如果答案唯一,则学生的观点一致,不能形成气氛热烈的讨论,进而使课堂不能活跃起来,学生积极性上不来,这就不能实现课堂中运用案例分析的目的。因此,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一定要将案例结论部分隐去,允许学生自己充分分析,并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争论,从而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型的思维能力。

3、课堂上运用案例分析一定要组织灵活,可以采用多种组织形式。比如可以采用案例讨论形式,这种形式是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将传统讲授与案例教学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课堂的前期专门讲授的基本法律理论。中间由教师引出案例,并让学生对案例进行针对性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发言,针对具体情况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允许不同意见的出现,允许不同意见的各方展开争论,进而调动课堂气氛。第三阶段由教师对案例分析进行归纳,由于学生真正参与了案例分析的整个过程,所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讲授的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采用模拟法庭对案例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案件当事人,如法官、原告、被告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模拟审判某一案件来对案例进行分析。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由于学生亲自扮演某一角色,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中,学生有切身感受,有利于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采用电教化案例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已在各大中职学校中兴起,将案例分析制成课件,通过幻灯片、视听影像资料等形式演示出来,使案例形象、生动、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法律问题,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会大有裨益。例如现在很多电视台都开办了法律类的节目,在每一个真实的案例播完后,都会有一些法学专家学者或是律师对案例进行点评,这类节目收视率都很高,在这类节目中选择与讲授内容相关的题材进行播放,在播放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无疑增加了课堂案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最后教师再加以点评,进而使学生对讲授的法律知识进一步强化了概念。

总之,在法律基础课上运用案例分析,一定要坚持法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引入案例分析是为调动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案例的选择一定要与日常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在灵活的组织形式下正确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主动认知能力,才能充分发挥案例分析在法律基础课上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