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8篇

时间:2023-05-29 08:32:34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篇1

关键词 石化企业 仓储管理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石油化工企业的仓储管理工作涉及到物料的收取、发放以及存储等环节,因为石化企业的物料种类较多,不同种类物料的数量也不尽相同,对不同规格和批次物料的管理要求也各有所异,所以石化企业仓储管理必须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定一系列标准、科学的程序来严把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提高石化企业仓储管理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

一、仓储库区划分

要在具体考察每个库房的不同面积以及所具备的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物料的不同性质来规划库房库区。举例来说,如果划分依据为物料的不同品种,则可以将库区划分成成品库区、原辅料库区、包材库区等;如果划分依据为物料所处的不同状态,则可以划分成收料、待验、合格、不合格以及退货等库区。

1、物料编号。在分出物料的不同种类的基础上,应当对物料进行编号。物料的编号一般为相对简单好记的文字、字母、数字、符号等,以反映物料的名称、成分、规格、归属等信息。通过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以及简单易记的物料编号,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在管理、查找物料时更为方便。物料的分类代号的构成方式一般为:“物料类型编码+品种类别编码+物料识别编码”。

2、物料堆垛。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距离要求来堆垛物料,区分出不同的规格、品种及批号,码放的物料要整齐无倾斜,做到重不压轻、大不压小以保证其牢固,重要的物料标识应尽量朝外,以方便物料的日常管理。

二、规范仓储的物料管理

石化企业应当规范仓储管理流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组织、监督物料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仓储管理方法做好物料出入库、物料存储、装卸以及计量等工作,保证物料安全,监督与规范相关财务工作,从而提高经营效益。

(一)入库保管。

入库:物料入库时要做好单证凭据和实到货物的核对,准确记载入库时间、入库种类批次以及其他相关的货物信息,以备日后查验。

物料的请验:(1)根据不同批次做好物料的请检以及取样检验工作。(2)保管员先进行物料的初检后,第一时间填写好请检单,将其与厂家开具的检验报告交到质量保证部,质量保证部门对物料做进一步的取样检验,仓库管理员根据质保部做出的“检验报告单”、 “合格证”和“物料放行单”才能办理物料的入库手续 。

(二)物料发放。

发料的原则:在没有审批物料的放行单或者物料的合格检验报告的情况下不得进行物料发放。物料如果超出了使用期,则应当进行复验,只有复验后出具的检验报告为“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才能发放物料。原则上说,每件原辅料都应贴有“合格证”,每批包材以及成品的放行证、合格证都要在货位卡的右上角贴好,才能发放。

(三)及时整理账卡。

仓库员要以领料单为依据做好货位卡和台账的相关记录,整理出不同部门的领料单并每月装订好。整理出的货位卡、检验报告、请验单等要视数量情况每月或者每季度做好归档。

(四)库存盘点。

必须定期进行库存盘点,核实账面库存与物料实际库存是否相符,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财务人员必须参与盘点工作,共同核对各类物料的实点数,将实际的库存短缺率与公司规定的比率做对比,做出相应奖惩 。

三、应用6S现场管理技术

6S现场管理由日本企业的5S扩展而来,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6S的本质是一种执行力的企业文化,涉及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项内容。

1、整理:仓储时做好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的区分,必需品应靠近工作台以备使用,非必需品则可以置于仓库定期做检查。另外,要注意不同物料的使用频率各不相同,要及时处理已过期的物料。具体的整理步骤为:现场检查、做好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的区分、非必需品及时清理或做好处理、定期循环整理。

2、整顿:在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人、事及物的定位与定量。具体来说,即物品摆放要有序合理,以方便迅速获取,工作流程、相关规定应当简洁明了,保证工作效率。同时要考虑人物、人机以及物场的相关性,将其有机结合。

3、清扫:整理整顿后应及时清扫仓库,标示或者丢弃不需要的物品,防止物料受到污染,机器设备也应定时检查、及时维修。

4、清洁:完成上述步骤后,应做好深入的完善与维护,即清洁。生产时不可避免会产生没用的东西,因此要及时区分出来,做好文件、过道、货位、货架、运输安全工具、电气等的清洁工作。通过清洁,可以辅助消除安全隐患,使员工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愉快工作。

5、素养:以上工作能否达成并坚持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修养。因此,6S现场管理技术特别强调要注重对员工进行相关技术的训练,即展开员工培训等相关教育,让他们了解6S管理技术的内容及工作要求,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提高工作效率 。

6、安全:重视工作人员安全教育,每时每刻都有安全第一观念,防范于未然。建立起安全生产的环境,所有的工作应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工作人员应熟悉本仓库所存放物质的性质、保管办法及注意事项,并会正确地使用本仓库的安全设施及消防器材。通道保持畅通,员工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会使生产及非生产事故减少。

(作者单位:巴陵石化公司环氧树脂事业部储运车间)

注释:

罗剑宏 浅谈新形势下生产企业的仓库管理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2;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篇2

1.用料单位信息

用料单位是指在本项目签订施工合同并委托专人有权领用物资的施工单位(或本单位工区、班组)及本项目外的单位(主要指调售材料时),做发料、退料、调拨时必选项,如有新增施工单位可以随时维护。

2.工号信息

(1.工号设置。项目对需要单独核算的各工程工号进行单独设立,如XX特大桥或大桥、框架桥、隧道、路基等作为单个工号设立。工程工号设立,项目上工程技术、预算、财务、材料等相关部门应统一一致,便于统一核算口径。工程工号是发料、材料费核算分析、物资统计需要选择项。

(2.分工号主要物资需用量。物资需用量是指完成计划期内生产任务而需要消耗的物资数量。分工号主要物资需用量是指单项工程分规格型号的物资总需用量总称,它是计划消耗量,也叫应耗数量,是成本核算的依据标准。录入单项工程物资需用计划,要依据施工技术部门提供的工程工号物资需用量核算表,录入完成此项工作。

3.材料信息材料信息是指项目上建立本项目的常用材料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物资分类、物资编号、材料名称、材料规格型号、计量单位、材料库别、核算价格、核算范围、集采范围等。材料信息建立由项目上根据使用范围,将常用材料从公司目录库中逐步导入到项目材料信息库中。

(1.材料库别。设置材料库别是为便于物资分类管理和与财务对账。材料信息增加后,要及时调整材料库别。设置库别时,按照上级下发的物资分类与材料库别对照表进行维护设置。

(2.核算价格(预算价、投标价、责任成本价必填一项)。材料核算价格是指本项目执行的材料预算价、投标价或责任成本价。在材料信息设置时需要把核算价格中的预算价、投标价或责任成本价必须填上一项,成本分析核算时使用。

(3.是否核算、是否集采。对上级公司要求核算和集中采购的物资,在材料信息设置时,要予以确认,在核算统计时便于分项统计。

4.供应商管理经上级公司和项目评审合格的供应商,并与项目签订供应合同或有资金结算的供应单位。录入时,应填写供应商全称、所属地区、资质认证、类型、法人代表、联系人、电话等。做收料、验收登记时必选项,如有新增供应单位可以随时维护。以上基本信息设置,是物资管理系统必要程序,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它支持整个系统运转,是物资计划、物资采购、材料凭单、报表统计、成本核算等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资料。

二、如何使用物资管理系统规范物资管理

1.重视物资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公司和项目物资主要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物资管理系统在物资管理中的作用,而且物资主管人员必须会使用并能指导业务人员规范使用。

2.熟练掌握物资系统使用功能和技巧物资管理系统操作人员应熟知物资管理相关知识、物资目录、物资分类、业务流程、成本科目或材料库别划分等要求,研究并能熟练掌握物资系统使用功能和技巧,充分发挥物资系统处理业务的功效。

3.基础资料填写录入要规范各种材料单据填写录入要规范标准,一定要按照单据设置要求填写,不能丢三落四,改正随意填写陋习,养成按规范标准作业的习惯。

4.及时检查,纠正操作错误项目物资管理人员要合理分工,分别负责各自业务板块或各工点业务,材料主管和系统管理员日常要检查系统使用情况,及时纠正录入的错误信息。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篇3

考古档案的管理特点

1 考古档案是考古工作的伴随物。考古档案资料是指在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记录资料,是文化遗存和文物的附属档案,是进行考古学和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也是文化遗产的有效组成部分。这一特点说明,考古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应保持项目成套,并与相关文物一并保存。

2 考古档案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考古档案的形成始于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而后在收藏、鉴定、修复、流动等过程中都将不断产生新的档案,直到该文物“寿终正寝”为止。这一特点说明,考古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只能采取跟踪追加的方式进行。

考古档案的归档范围

1 考古发掘文件,包括对发掘地点、时间、方式、方法、发掘人、发掘过程等的记录。

2 考古工作文件,包括勘探发掘过程中形成的合同、协议、发票、初步鉴定文书等。

3 工作方案、经费预算表,考古协议书、要求考古的申请及批复、考古完毕通知书、工作日记、探方记录、各类登记表格、各类图纸、照片、录像、专家论证材料、发掘报告或简报等。

4 各类与考古业务有关的文件,包括对工作计划、工作记录与总结、研究成果报告等文件。

考古档案的管理要求

考古档案的形成是深入了解考古工作及挖掘文物内涵的一项科学性很强的研究工作。原始记录、原始资料归档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了解相关考古工作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的过程,要求业务人员和档案员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分工协作,责任到人。

1 考古档案资料的收集。收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起始环节,要求我们抓好源头,以确保考古档案的收集不繁杂也无遗漏。在考古工作之前,对资料进行规范统一要求,如记录本的规范统一、图纸规格的统一、摄录像及照片的统一等都应有科学规范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为规范管理提供保证。考古遗存所包含的信息是丰富多样的,但并非每个发掘者对这些信息都能认知,只有发掘者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进行记录。考古发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尽量全面地收集资料。目前方兴未艾的科技考古正在大大地丰富考古学者的学术视野,在考古发掘中,专业技术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应用自然科学的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努力进行新的探索,使获取的信息资料更加丰富,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翔实的信息。

2 考古档案资料的整理。由于考古报告是发掘者发掘水平及研究水平的集中体现,仓促的时间要求对有着大量发掘任务的发掘者来说,势必会造成编写报告质量的下降,不能尽显发掘者的真实水平。尽管有困难,但也应及早安排报告的编写,制定专门的整理计划,责任到人,绝不能无限期拖延,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免物是人非,为考古事业带来人为的损失。当然最好是发掘、整理、编写三个环节同步进行,这样可以增强考古报告的时效性。应坚决避免只发掘,不整理的现象,只有报告的完成,文物及原始材料移交有关资料管理部门后才能算是考古工作的真正结束。对于历史积压报告,应制订专门措施,对确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进行资料整理的,应由发掘单位与发掘者协商,另行安排其他人员对资料进行整理,不因人废事,以保证发掘报告的出版。针对报告的编写可专门签订协约,在署名等问题上使发掘者的发掘成果得以体现。

3 考古档案资料的检索。检索系统可有两种模式:一种以地域为线索(如地市),专题项目以项目为线,另一种是以时代为线索,按“分散制作、集中归档”的原则建档。为便于考古档案的管理和检索,考古档案应编制分类案卷目录和专题目录等检索工具。有条件的应当利用计算机建立机读目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其在考古学资料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好的前提条件。图像信息的数字化便于考古图像信息的后期处理,有利于重要遗迹、遗物图像信息的及时回馈;文字资料的数字化便于快速检索、远距离传输、资料共享以及高密度存储。因而,其在考古资料的管理应用上前景十分广阔。

4 考古档案资料的移交。考古结束后,资料的移交(或备份)是十分必要的。为充分尊重考古界流行的知识产权问题,应制定相应制度:备份资料在正式报告未发表之前,一般应不提供借阅(除经单位领导及发掘者允许外)。对于近期无编写发掘报告计划的发掘工地,发掘结束后也可将全部资料移交资料管理部门保管,等发掘报告编写计划制定后再从资料管理部门借阅,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资料管理之法。

在考古工作之前,对应移交的考古资料提出规范化要求十分必要,接收资料的规范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制定严格的考古档案移交制度,使考古发掘材料(即照片、摄像、绘图、年度发掘报告)等文字材料,按年度及时移交到档案室,由档案员经过整理、鉴定、归档。资料的规范性也应体现在新接收刻录光盘或数字文本上,如有的数码照片无明确的探方号、墓号或器物号等,这会给以后的查阅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新增刻录光盘或数字文本的规范要求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资料移交时,档案员应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接收资料,不合要求的,档案员有权退回发掘者重新整理完善后再行接收。

为避免档案移交拖欠现象,除建立严格的档案移交制度外,应把考古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地督促各部门及时将考古发掘材料和勘探材料移交到档案室。

如何对考古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化管哩,使其更加有效地发挥利用,除加强瞄案资料的获取,整理,移交等到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外,还应做到:

首先,要提高对考古档案资料重要性的认识,考古档案是出土文物的附属档案,因而对其重视程度应上升到与文物同等重要的程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考古发掘单位要成立专门的考古档案管理部门,专人管理,这也是考古档案资料规范管理的基础。同时,考古档案应根据考古发掘及后续工作等不同需要,编制重要考古发掘报告等汇编资料,积极主动地为考古工作服务。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以“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为主线,明确整顿规范和内部管理监督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开展江苏中烟工业公司系统物资采购专项检查,着力推进采购管理规章制度与内部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设,全面推行公开招标,坚持实行阳光采购与痕迹管理,切实加强对物资采购工作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为江苏中烟平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检查对象

各卷烟厂、直属公司、四个中心、机关各部门。

三、检查范围

重点围绕20*年实施的烟用材料、烟机零配件、交通工具、一般设备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燃料、10万元及以上的防灾救灾物资、批量1万元以上的办公耗材(含软件)等方面的大宗(大额)物资采购开展检查。烟用材料包括专卖品和非专卖品卷烟材料,烟机零配件主要是烟草专用机械零配件。

四、检查内容

开展物资采购专项检查工作,着重检查各项制度是否完善,决策程序是否规范,实施过程是否合规,监督检查是否到位。

(一)管理制度完善性

检查物资采购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情况。管理制度应根据烟草专卖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与国家局的有关规范性文件制定(国家局即将出台《关于加强卷烟工业企业烟用材料采购规范管理的规定》、《关于规范烟机零配件采购行为的若干规定》、《烟机零配件网上交易监管工作管理办法》等)。物资采购制度要覆盖机构与职责、集中、授权、自行采购目录、资质认证、计划预算管理、采购方式、招标投标管理、采购程序、合同管理、质量管理、档案资料(记录)管理、咨询投诉程序、监督管理等采购活动内容。

(二)决策程序规范性

物资采购决策程序的履行情况。采购活动决策的依据、决策过程及*决策等方面情况。

(三)实施过程合规性

1、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实行企业内控的资质认证制,包括供应商资质认证、资质复核与进入退出机制。供应专卖品卷烟材料的供应商应持有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

2、采购计划与预算。年度采购预算应按规定程序审批;采购计划经过审批后实施;专卖品卷烟材料采购计划按国家局、总公司下达的计划编制执行。

3、采购程序。符合招标条件的采购项目应当进行招标;招标过程按照招标投标法及规定程序进行;实施招标以外采购方式的,应得到批准或授权,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采购部门应组织对供应商履约的验收;按照规定流程和审批程序对符合支付条件的采购项目支付采购资金。

4、痕迹管理。采购过程中有关档案资料(记录)的保存、销毁按照规定进行。

(四)监督检查到位性

内部监督检查部门按照规定及时进行监督活动并保存记录;监管情况纳入企务公开范畴。

五、检查时间和方法>(一)自查阶段(4-5月):各卷烟厂和直属公司要依据本实施方案制订本单位物资采购自查方案并开展自查。由于各单位检查范围涉及项目的分管部门不一,应根据部门职责分工分别写出烟用物资采购、零配件采购、行政性设备采购(含交通工具、一般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办公耗材及其他)的自查办法并分别认真自查。公司本部的相关自查由物资采购中心牵头,办公室等有关部门配合。原则上5月底前完成自查总结并上报公司整顿办。

(二)全省检查阶段(6-7月):整顿办和物资采购中心组织专项检查组到各卷烟厂和直属公司检查。

(三)迎接国家局抽查阶段(8-11月):在全省检查的基础上,查漏补缺,迅速整改,迎接国家局、总公司组织的专项检查组的重点抽查。

六、检查工作要求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篇5

【关键词】工程施工;物资供应;物资管理

物资供应在工程施工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物资供应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工程里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良好的物资供应也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所以,对于工程了施工物资供应的管理就必须得严格认真、规范地管理。只有严格规范的物资供应管理才能保证工程里施工过程中有良好的物资来源,良好的材料来源和良好的物资供应,严格规范的物资管理还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工程了施工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好的保障我国基础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的工程建设和我国的其他行业的发展。

1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各种工程中,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诸如由于对物资供应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供应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2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如何规范管理

2.1 规范物资供应的科学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要进行科学的管理,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它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2.2 规范物资供应的计划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工作是以整个工程施工的计划为依据的,工程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物资供应起着决定性影响。当前,工程里的计划管理工作问题较多,造成物资供应工作常常很被动。物资计划是工程施工进行订货采购工作和工程内部物资供应工作的依据。各单位在编制计划时要有依据,有核算,并根据物资需求量和自有储备量进行编制,力求准确。

2.3 规范物资供应的采购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必须规范物资的采购管理,采购是工程里用资金向市场购买物资以满足生产需要的一种手段,它涉及物资进价采购费用等材料成本的构成要素。尤其是进价,占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大,能导致采购成本的升降。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大前提下,降低进价是采购管理环节的重点。任何可以降低进价的手段都是采购考虑的对象,但必须要合情、合理、更要合法。至于何种方法应该优先采用,何种方法更好,则需采购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加以综合判断和灵活运用。

2.4 规范物资供应的储备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还要规范物资的储备管理,储备就是工程里为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等事故的发生而储存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为了保证现场生产的顺利进行,工程单位储备一定的物资是必要的,但不可因为其必要而无节制地储备。众所周知,如果储备过多,会增加仓储费用、保险费、装卸搬运费及不合理损耗。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储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库存物资的数量在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要做到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我认为现在许多企业推行的零库存管理方法值得我们施工企业来借鉴。零库存不是没有库存,而是库存数量近似于零。作为一种先进的库存管理理论,它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和仓库仓储管理费用,解决库存物资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

2.5 规范物资供应的使用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也必须规范物资的使用管理,物资使用主要是指物资的配送及消耗。现代企业物资使用管理,重点突出了配送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物资消耗的控制力度。统一进货、集中存放、定点发放材料的配送方式,在过去被大部分工程单位所认可,相信很多企业对材料员到库房排队领料的场面都不会陌生。这种管理模式由于缺少弹性,在材料搬运、等待领料等环节造成了许多浪费。今天,工程施工里的物资配送更趋向灵活,许多的新方式、新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物资消耗管理就是对材料在施工生产消耗过程中进行组织、指挥、监督、调节和核算,借以消除不合理的消耗,达到物尽其用,降低材料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在材料管理方面坚持供管并举的原则。

3 结语

在现今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条件下,同时在我国大力发展我国的基础建设的条件下,一个工程单位或者这个工程要想稳定地向前发展,在竞争下能够不被淘汰,它就的必须将强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的管理。加强对物资供应的管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和增进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吕世友.大型建筑企业集团物资供应方案研究[j].管理观察.2010(9).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篇6

【关键词】工程施工;物资供应;物资管理

物资供应在工程施工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物资供应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工程里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良好的物资供应也能够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所以,对于工程了施工物资供应的管理就必须得严格认真、规范地管理。只有严格规范的物资供应管理才能保证工程里施工过程中有良好的物资来源,良好的材料来源和良好的物资供应,严格规范的物资管理还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工程了施工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好的保障我国基础工程建设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的工程建设和我国的其他行业的发展。

1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各种工程中,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诸如由于对物资供应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供应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供应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2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如何规范管理

2.1 规范物资供应的科学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要进行科学的管理,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它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2.2 规范物资供应的计划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工作是以整个工程施工的计划为依据的,工程施工计划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物资供应起着决定性影响。当前,工程里的计划管理工作问题较多,造成物资供应工作常常很被动。物资计划是工程施工进行订货采购工作和工程内部物资供应工作的依据。各单位在编制计划时要有依据,有核算,并根据物资需求量和自有储备量进行编制,力求准确。

2.3 规范物资供应的采购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必须规范物资的采购管理,采购是工程里用资金向市场购买物资以满足生产需要的一种手段,它涉及物资进价采购费用等材料成本的构成要素。尤其是进价,占材料成本的比重很大,能导致采购成本的升降。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大前提下,降低进价是采购管理环节的重点。任何可以降低进价的手段都是采购考虑的对象,但必须要合情、合理、更要合法。至于何种方法应该优先采用,何种方法更好,则需采购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加以综合判断和灵活运用。

2.4 规范物资供应的储备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还要规范物资的储备管理,储备就是工程里为避免或减少出现停工待料等事故的发生而储存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不同形态。为了保证现场生产的顺利进行,工程单位储备一定的物资是必要的,但不可因为其必要而无节制地储备。众所周知,如果储备过多,会增加仓储费用、保险费、装卸搬运费及不合理损耗。因此,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储备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库存物资的数量在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要做到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我认为现在许多企业推行的零库存管理方法值得我们施工企业来借鉴。零库存不是没有库存,而是库存数量近似于零。作为一种先进的库存管理理论,它可以解决库存管理中的部分浪费现象,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和仓库仓储管理费用,解决库存物资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

2.5 规范物资供应的使用管理

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也必须规范物资的使用管理,物资使用主要是指物资的配送及消耗。现代企业物资使用管理,重点突出了配送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物资消耗的控制力度。统一进货、集中存放、定点发放材料的配送方式,在过去被大部分工程单位所认可,相信很多企业对材料员到库房排队领料的场面都不会陌生。这种管理模式由于缺少弹性,在材料搬运、等待领料等环节造成了许多浪费。今天,工程施工里的物资配送更趋向灵活,许多的新方式、新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物资消耗管理就是对材料在施工生产消耗过程中进行组织、指挥、监督、调节和核算,借以消除不合理的消耗,达到物尽其用,降低材料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在材料管理方面坚持供管并举的原则。

3 结语

在现今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条件下,同时在我国大力发展我国的基础建设的条件下,一个工程单位或者这个工程要想稳定地向前发展,在竞争下能够不被淘汰,它就的必须将强工程里施工物资供应的管理。加强对物资供应的管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和增进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吕世友.大型建筑企业集团物资供应方案研究[J].管理观察.2010(9).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篇7

关键词:物资管理 一体化物资供应管理 探讨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对其生产所需各类物资的采购、供应、仓储、发放、消耗、回收利用等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指挥调度。它是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快速、高效、准确地做好物资的信息调研反馈、计划、采购、供应、运输、保管、发放、使用等工作,适时适量供给,达到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的目标,合理、正确、科学地解决好物资供需矛盾。

一、油田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目前,油田物资管理实行的是“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物资供应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如下。

1.油田存续单位内部存在缺少规范化及标准化的问题

目前,存续单位没有使用统一的信息系统,物资管理的资源没有充分整合,影响了整体物资供应规范化和标准化。部分单位出现了编码工作不规范、库存管理账实不符、积压物资不能调度调剂、账外材料管理无序等严重问题,必须推进规范化和标准化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确保物资采购业务在统一标准的平台上规范运行。

2.缺少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信息化建设存在短板

按照中石化总部的要求,油田物资采购管理上市及存续部分全部由物资供应处统一负责。2005年,物资系统在分公司全面实施应用ERP系统,实现了分公司需求计划管理、物资采购、库存储备、物资消耗的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同时与财务、计划无缝对接,业务实现了一体化管理。存续单位在信息化应用方面除部分单位使用三流合一系统外,很多单位都是自行开发的系统,缺少集成的信息平台,造成信息不统一、不规范,信息系统对物资管理的支撑和推进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出来。

油田尚在运行的物资管理系统有油田层面的“三流合一”系统和各二级单位内部物资管理系统,“三流合一”系统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计划上报比较粗放,不能明确受益对象;二是物资消耗落实不到具体项目,与投资及预算、工程项目、合同、预付款等没有关联性;三是风险管控缺失,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能整合反应等问题,系统的管理职能相对较弱且运行速度缓慢,各二级单位的内部物资管理主要依据各单位内部管理需要开发,也存在信息封闭、共享性差,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不能发挥预算、计划等对材料成本的控制作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物资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建一体化物资管理系统,促管理模式创新

提高信息化水平,创新物资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需要。一体化系统涉及计划管理、预算管理、收发存管理、动态分析、系统集成管理等众多的应用模块,涵盖物资管理众多的环节和控制点,这决定了系统的运行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体化物资管理系统通过对物流信息的过程控制与结果分析,实现了物资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为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调配流动资金提供了决策依据。整个体系以物资信息为基础,全面地反映计划、消耗、资金控制等方面内容,使得业务数据梳理更清晰、更专业,业务覆盖面更广,内容更深,从而促进管理模式创新,全方位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水平。

三、实行一体化物资管理系统的意义

1.实现了物资管理流程标准化

通过一体化系统,将物资管理关口进一步前移,把材料管理从供应环节向生产环节逐步延伸,将材料管理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实现材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提高了物资管理精细化水平

一体化系统在计划上报时做到从项目到材料的明细化,在材料消耗方面做到成本项目和投资项目明细化,做到具体的材料单项明细化,增加材料费预算控制和投资计划控制环节,实现对材料消耗的预算预警,让材料消耗可以按项目按金额实时反映,能够出具日报、月报等各类时间周期的报表,实现材料消耗价格和数量分析的自动化,有效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物资管理精细化。

3.规范了物资管理,降低了财务风险

一体化系统将原来不能及时纳入系统管理的借料、外部市场用料等高风险环节统一纳入系统管理,通盘考虑各单位的生产组织过程中材料管理的实际情况,力求真实反映各单位材料消耗、库存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不规范操作,有利于材料费的管控,降低了财务风险。

4.实现了材料核算的自动化

物料管理工作规范篇8

【关键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质量监督管理人员 质量生产过程控制

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重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要求规范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操作,确保产品各个生产环节得到有效控制,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生产过程及生产前后的质量监控管理,保证药品质量。

1生产前监控

首先在生产硬件上,生产环境要符合规定,操作间温度、湿度、压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洁净区定期进行了监测且符合要求。各岗位操作规程为现行版本,准备生产的产品批记录及设备使用记录齐全。如一般区生产环境要求厂房、设备、容器、器具、工用具、地面、门、窗及其它表面应干净、无灰尘、厂房内无老鼠、苍蝇、昆虫及其它啮齿动物。洁净区生产环境除有一般区生产环境的要求,还应洁净区级别符合相应药品要求,洁净区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大于5帕,每班记录。空气洁净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洁净室(区)要求呈相对正压,每班记录。

在人员要求上生产人员要求合格上岗,着装、个人卫生和操作行为符合要求。以口服制剂为例,洁净区工作人员手要用75%乙醇消毒,洁净区工作服、口罩清洗干净后消毒灭菌(100℃,40分钟烘干灭菌),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洁净区地漏每天清洁干净,地漏在清洁后加入消毒液,地漏内消毒液的存放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工艺用水符合工艺条件,监控结果符合要求。如口服制剂用的纯化水要求每两小时检测一次纯化水的酸碱度、电导率(电导率≤5μs/cm)、氨、氯化物,检测结果应符合纯化水质量标准,每月取纯化水样品送质量部门做项目全检。停产三天以上,必须下罐清洗;纯化水贮罐至少每3个月必须下罐清洗一次。清洗时,先用0.5%碳酸钠清洗擦洗,再用饮用水、纯化水对贮罐进行彻底冲洗,检测最后一次清洁水的酸碱度、氨、氯化物、电导率应符合纯化水质量标准。纯化水贮罐和管道系统消毒可每周巴氏消毒一次,水温控制在80℃以上,循环两小时。

生产前,生产现场应按照清场相关管理规程进行了清场,有清场合格证且在清洁有效期内;现场应不得留有与即将生产的产品无关的物料、文件、工器具等;状态标识齐全、正确、清晰。各工序生产人员按照批记录中各工序生产前检查表进行检查,双人复核,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确认合格后签名准许进入生产阶段。

2生产过程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应对生产现场、环境、物料、生产设备、工艺参数、人员操作等进行监控。要求生产设备处于已清洁状态并在清洁有效期内,设备是在确认或校验有效期内的正常状态,以确保生产条件始终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称量、配料、投料均应有独立复核人复核,物料标签及时填写、粘贴,能正确指示物料信息,数量正确。如物料领料时,车间生产主管根据批生产指令,通知车间材料员向库房领取检验合格的原料、辅料。车间材料员逐一对库房来料进行核对,无误后接收物料,并将物料制操作人。配制操作前,操作人员根据产品工艺卡和批生产指令逐一核对原辅料名称、批号、检验报告,检查原辅料外观质量,并计算、复核投料量,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再对其进行复核。

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在生产现场要检查房间、设备等状态标识应与操作间正在进行操作的产品是否一致,批记录内容与现场内容是否一致。生产操作过程、参数控制是否符合工艺规程,生产过程是否符合批记录及岗位操作规范程序的要求,生产人员是否及时正确填写批记录及其他记录,填写符合要求。物料、中间产品进出暂存间流程要求正确,交接手续齐全,领发料数量正确,应双人复核;物料标签及状态应标识齐全、正确,摆放整齐有序。

3生产结束监控

生产过程结束后,各工序应按照清场程序对生产现场及设备及时进行清场。清场后由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检查清场效果,合格后在“清场合格证”正本和副本规定位置签名。

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在工序生产结束后应对物料平衡及收得率进行检查,结果应在规定限度内,要求物料、中间产品进出暂存间流程正确,交接手续齐全,数量正确,有双人复核。物料标签及状态标识齐全、正确,摆放整齐有序。批次生产结束后任何打印过批号而未使用的包装材料应在物料平衡后及时进行销毁处理并记录;不合格品或剩余工序产品及时标识并按规定保管或销毁;生产废弃物应及时按程序清理出生产区。

4公共生产区域监控

现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还应定期对公共生产区域监控,包括洁具间、容器暂存间、模具存放间等地方检查。模具存放间主要检查模具的发放、收回记录是否及时填写,模具是否按规定定期检查,油是否符合相应规范,各类软管是否清洁并按规定保存。洁具间主要检查待使用的有效期规定的洁具是否在有效期内,洁具间内存放的其他洁具是否清洁,洁具间内存放的消毒剂是否在有效期内。

5外包装生产监控

包装材料使用前的检查,根据批包装记录逐一核对包装材料的物料代号、品名、批号及数量等,对于有印刷文字的包装材料还应检查包装材料文字内容、图案、规格尺寸是否清晰、正确。在更换新的批号的包装材料时,应重新核对以上内容,各工序生产人员按照批包装记录中各工序生产前检查表进行检查,双人复核,包装组长和现场质量确认合格后在批记录上签名准许进入生产阶段。纸箱、瓶签和钢刀盒的打印,操作人员按要求打印出合格样品,交包装组长复核无误后,通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首检,现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检查合格后在批记录上签字后开始生产。

总之,做好药品生产过程中关键的项目监控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操作,可以确保药品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