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节能减排小技巧8篇

时间:2023-05-29 08:32:35

节能减排小技巧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1

「关键词 静脉;输液;血管;针眼;技巧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心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笔者从事临床护理30年,在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达到促进护理业务进步的目的,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除按操作规程外需特别注意的技巧问题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1 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 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

3 选血管的技巧

3.1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布固定。

3.2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 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笔者在临床上经过上千例逆行输液观察,未见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4 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5 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6 拔针的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6.1 传统拔针法 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1)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2)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6.2 无痛拔针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2~1.5c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2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心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笔者从事临床护理30年,在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达到促进护理业务进步的目的,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除按操作规程外需特别注意的技巧问题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1 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 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

3 选血管的技巧

3.1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布固定。

3.2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 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笔者在临床上经过上千例逆行输液观察,未见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4 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5 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6 拔针的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6.1 传统拔针法 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1)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2)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6.2 无痛拔针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2~1.5c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

7 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3

【关键词】静脉输液 操作技巧 护理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54-01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1]。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现将静脉输液实际操作的技巧总结如下。

1.输液排气的技巧

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节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内,当管内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转正滴管,使滴管倾斜45°左右,再松开折叠处,慢慢放下输液管,使液面下降,待液体流至终端过滤器时,将过滤器倒置成90°,同时不断弹击终端滤器外壁,等液体完全通过过滤器时,再翻转过滤器,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最后关闭调节器。此方法明显提高了一次性排气的成功率,节约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

2.选静脉的技巧

从最初的皮下输液、周围静脉输液开始,到输液路径不断增加并各有利弊。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因此处静脉显露好,穿刺的盲目性小,初学者易掌握,运用最广泛。但该静脉内有瓣膜,加之与锁骨上静脉汇合处角度小,有时会导致插管失败或硅胶管插入不深,而不能测中心静脉压。颈内静脉置管。此静脉属深静脉,看不见,摸不着,定位困难,穿刺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但静脉滴速快,可用于术中或术后大量输液、输血。锁骨下静脉置管。该静脉管径粗,位置固定,不易塌陷,穿刺成功率高,该静脉血流量大,注入高渗液体及化疗药物,可很快被稀释,对血管壁刺激性小,可用于中心静脉压测定,但由于胸膜顶高于锁骨,进针角度和方向不准易穿破胸膜致气胸,又因吸气时是负压,锁骨下静脉穿刺还易造成空气栓塞,故不适应初学者穿刺,也不能用于胸部畸形、严重肺部疾患、腹水、呼吸困难病人。

2.1静脉选择的正确与否是能否“一针见血”的重要因素。我们通常都会选择柔软、粗直、弹性好并避开关节的静脉,注意保护静脉,从远心端开始[1]。

2.2老年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他们的手足静脉大多细小表浅而且皮下脂肪少、血管活动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使穿刺失败。所以在穿刺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血管特点,看清血管走向,摸清深浅,进针时应用快、稳、准、宁浅勿深的方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

3.穿刺的技巧

操作者左手拇指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最好,这样可以减少血管滑动使静脉处于相对直线,左手拇指拉紧拉直所要穿刺的静脉,直接从静脉上方刺入,见回血后再稍进针一点即可。整个进针过程不要停顿,一气呵成,减少针头在皮肤内的穿行面积及时间,使患者减轻疼痛感并减少疼痛时间。

4.控制滴速的技巧

一般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从而达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5.拔针技巧

5.1拔针的最佳时间。在墨菲氏滴管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以便让患者输入尽可能多的药液。

5.2拔针方法。先分离胶布只留下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用“3指按压法”效果最佳[2]。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当针眼完全凝血后,应告知患者不可急于用力活动血管,以免引起血管处针眼出血,出现皮下血肿。

总之,静脉输液由于具有给药及时、剂量准确、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是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护士能否稳、准、快而且高质量地建立静脉通路,不仅直接反应了护士个人输液技术的水平,也间接反映了一个科室,乃至整个医院的护理的水平,所以每一位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按正规操作程序外,还应该认真观察、学习、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问题,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也是实行人性化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0

[2]牛艳霞,何柯.静脉输液拔针3种按压方法效果比较.现代护理,2006,12(12):2916.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4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供给热能、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利尿消肿等等。周围静脉输液法主要采用手背静脉网,尺静脉、桡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以及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小隐静脉为穿刺部位进行输液的方法。临床上能否及时、快速、准确地做到静脉穿刺成功,主要取决于所选静脉的充盈度,穿刺的角度及方向。现将对静脉输液的途径,静脉输液中的微粒污染,成功的静脉穿刺与正确拔针等方面积累的一些护理心得及应注意的技巧介绍如下。

1 配制液体的技巧

1.1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

1.2 配制结晶及粉针剂药品时,当抽有溶媒的注射器针头刺入安瓿后,将安瓿倒转,瓶口向下,针头向上,再推入足量溶媒,拔出注射器后,用力摇晃一下安瓿,直立静置。这种方法使药粉不会贴于瓶壁,药粉与溶媒充分混匀,加速溶解,省力省时,对一些难溶解的药品,如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头孢哌酮钠等尤为适用。

2 防止污染的技巧

2.1 操作环境的净化 操作者除按常规要求穿衣戴帽,流动水洗手,避免扫床和减少人员流动外,还强调为每名患者行静脉穿刺后,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方能为第2个患者穿刺,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

2.2 玻璃安瓿的正确切割 首先切忌用镊子等物品敲开安瓿,对非易折型安瓿割锯痕长应小于颈段的1/4周,因为割锯安瓿时,砂锯与玻璃摩擦,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割痕越长,玻璃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数目也随之增加,在开启安瓿前,用75%的酒精擦拭颈段是减少微粒污染的有效措施[3]。

2.3 正确抽吸药液 抽药操作时不能握注射器,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式,抽药的注射器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的数量也越多,抽吸时安瓿不应倒置,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底部抽吸时微粒最少,但是针头触及底部易引起钝针,因此,主张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向输液瓶内加药时或注射时,应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因大于50 um以上的微粒沉淀较快,可使其沉淀于针管内,缓慢注入,同时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这样会使瓶内较大微粒平稳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粒进入体内[2]。

3 排气的技巧

3.1 输液前排气 挂瓶前先关闭调节器,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后,使麦菲氏滴管下垂,一手反折麦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一手轻轻挤压滴管,使麦菲氏滴管内液面达1/2~2/3时,再缓缓打开调节器,并使过滤网远端向上,让液体呈线状流下,待药液自针头滴出2~3滴时关闭调节器。使用这种方法排气,输液管壁以及过滤网处都不容易产生气泡。

3.2 输液中排气 输液过程中,因家属呼叫不及时,护士巡视不及时而致输液管中夜面下降至麦菲氏滴管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指弹输液管排气法就难以达到排净空气的目的,如用输液管与针头分离式排气又增加污染机会。这里介绍缠绕式排气法,首先轻轻挤压麦非氏滴管,使滴管内液面达1/2~2/3处,再将调节器推至输液管末端过滤网处关闭,左手自调节器上方用力捏住输液管,使管壁呈扁平状向上滑行,并将输液管缠绕于右手手指上,迫使空气自下而上由滴管排出。缠绕过程中嘱患者抬高输液侧肢体,不能配合者,先降低输液架高度,此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快,不浪费药液且符合无菌操作原则[1]。

4 选择血管的技巧

选择血管宜“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做到计划性、长期性”。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因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后加重疼痛,且易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易渗出。选择血管时应避免关节处及肢体内侧血管,关节处易固定,易因肢体轻微活动而致针头刺破血管。肢体内侧如前臂中下1/3段掌侧,此处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表浅易致液体及血液自针眼处外渗而形成瘀青肿胀。由于长期输液,血管破坏过多,常规选择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趾处的静脉血管进行静脉穿刺,此处因不易固定,平时穿刺较少,血管未被破坏,手足静脉有很好的网状态结构,多条静脉吻合支,交通支与深静脉相通而回流心脏。所以逆行静脉输液使滴速不受影响。

5 静脉穿刺的技巧

静脉穿刺时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预穿刺手的4~5个手指,将患者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使患者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使手背血管充盈暴露固定易于穿刺。对于浮肿的患者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患者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管过细可使针头阻塞,造成穿刺失败,应选粗直的血管,同时护士高度的责任心,谨慎稳重的心态,也是取得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4]。

6 易见回血的技巧

一些一般情况较差的,如失血过多或脱水严重的患者,在静脉穿刺时不易见回血或回血量少,回血太慢,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现介绍两种易见回血的方法。①调节器高调法,即将调节器置于紧贴麦菲氏滴管下端;②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还有一种为将调节器下部的输液管前端返折并挤去前端液体少许,固定好返折,穿刺针刺入皮下后松开返折处,按常规穿刺血管,一旦刺入血管,可见快速回血,为此增大输液管道内负压,使管道内压力明显低于静脉压力,当穿刺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即迅速流入针管内,穿刺易成功。

7 固定输液贴的技巧

输液贴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脱、针尖刺痛、刺破血管等情况。固定时先粘胶布中间,然后两手拉紧两端贴至两侧皮肤,固定针头软管时,将软管由下向上,再由上向下绕圈,使胶布横跨软管两段后固定于穿刺部位上皮肤,3条胶布平行,与针梗垂直,这样既美观又牢固,一些穿刺部位稍隆起,针尖轻微上翘者,固定软管时可将软管斜压于针尖部位再固定,这样可使针尖平稳地置于血管内,不用在针柄下垫棉签。

8 换液体的技巧

液体瓶内因加入其他药物,其内压力与外界气压不等,多大于外界气压,另一些无需加入其他药物的液体瓶,其内压力也多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因此更换液体时,应将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停顿片刻,待瓶内空气排出,瓶内压力与外界气压相等时再倒转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更换软包装液体时,先同上法液体瓶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然后轻挤瓶身,挤出30~40 ml空气,使瓶身稍扁,再倒转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这样可以避免瓶内压力大时液体由排气管流出。

9 拔针的技巧

最佳的拔针时间应在输液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减慢或停止时,这样可保证药物的治疗量,避免浪费。拔针时多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可减轻疼痛。清除胶布时,固定针柄防止针头移动。拔针时手捏针柄下方的软管处,利用软管柔软的特性,使针柄自然地顺血管方向快速拔出,正确的压迫点在皮肤进针点和皮肤上方垂直方向,才可避免血液漏出血管,同时不主张在用力按压血管时拔针。因按压力与快速拔针时针尖的锐角会产生切力,导致切割血管的机械性损伤。而应轻压皮肤迅速拔针,拔针后再稍加量按压。

10 扎穿血管后补救的技巧

一种方法是对静脉穿刺时扎穿血管后,用指压扎穿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当有回血停止,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用1条胶布固定针柄。先以指重压1 s左右,然后打开输液调节器,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 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调整滴数。另一种方法是即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不应停止,还应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并强调在作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

11 选择穿刺角度的技巧

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易滑动者要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20°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管易成功;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患者,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针头从正面以25°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尖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浮肿的患者,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糖尿病患者因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血管过细,可使针头阻塞,造成穿刺失败,应选粗直的血管[5]。

12 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①由于开始穿刺时针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②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理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13 输液过程中巡视的技巧

巡视在输液过程中护士须经常巡视,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输液反应发生。其实巡视也是一门技巧,在输液患者调查中,有多数患者反映:“没有护士来看我。”实际上护士一直在巡回的,只是缺乏与患者的交流,只看液体而未关注患者,造成患者的“视而不知”。其实护士在换瓶、接瓶过程中随时都可以和患者沟通,顺便问一声,顺势看一下穿刺部位,患者就知道护士在关心他(她)。如在输液过程中发现液体不滴或滴速很慢,穿刺部位不肿不痛且可见回血应考虑是否是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可适当调整针头位置,尝试将针柄翻个面。一旦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原来药物的输入,医生未到达前可先更换为生理盐水,既防静脉回血凝固又可保证抢救药物的及时输入。

参考文献

[1] 周美邑.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技巧.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1(11):1040.

[2] 艾翔.微粒污染与净化台的临床应用.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13.

[3] 李玉梅,李家育,陈善,等.安瓿割锯长度和擦拭方法对药物微粒污染量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5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反映出医院护理质量的好坏,并对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按正规操作程序外,还应认真观察、学习、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问题,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也是实行人性化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证输液质量,静脉输液包含以下许多技巧,现总结如下。

1 配置液体的技巧

1.1 药物配伍禁忌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治疗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在更换输液瓶时应仔细观察莫菲氏滴管内液体有无变色、浑浊、沉淀发生,一旦发现应立即调换输液器,不能将输液器冲洗后再利用,以免吸附在管壁上的有害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同时应向病人解释,告知莫菲氏滴管内配伍反应的药物未进入体内,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并登记配伍反应药物的名称等,及时上报。

1.2 配制粉剂药物的技巧 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一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针,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液体不下降而造成针头阻塞。

2 排气的技巧

2.1 输液前排气 排气的技巧在于要先把输液管的调节器关紧,反折排气管,以右手挤捏莫菲氏滴管,待液面至1/2~2/3满,先松开反折的管,左手下滑至输液调节器,当液体流过过滤器时,右手反折针头软管,控制液体慢慢完全浸透过滤网,待空气排尽时关闭输液调节器。右手缓慢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将滴壶上方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等待药液流到过滤网时再把过滤网的针头向上举并轻轻弹几下,直到过滤网中不存有气泡,注意过滤网中容易进入气泡,穿刺后易流入静脉,可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即可将调节器关紧。

2.2 输液中排气 输液过程中,因患者及家属呼叫不及时或者护士巡视不及时而致输液管中液面下降至莫菲氏滴管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指弹输液管排气法就难以达到排净空气的目的。这时可采用缠绕式排气法,首先轻轻挤捏莫菲氏滴管,使莫菲氏滴管内液面上达1/2~2/3处,再将调节器推至输液管末端滤网处关闭。左手自调节器上方用力捏住输液管,使管壁呈扁平状向上滑行,并将输液管缠绕于右手手指上,迫使气体自下而上由莫菲氏滴管排出。缠绕过程中嘱患者抬高输液侧肢体,不能配合者,可先降低输液架高度。此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快、不浪费药液,且符合无菌操作原则。另外,当液体已接近滤网处,此时若采用缠绕式排气则很困难,也要浪费很多时间,可分离滤网与连接针尖的输液器,将连针尖一端反折,此时应避免污染已分离的两端,然后松开调节器,液体将会很快通过滤网,当空气排尽,即可连接好原先分离的输液器的两端。此法会浪费一定的药液,但排气时间很短。

3 选择血管的技巧

3.1 总体要求 “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做到计划性、长期性。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因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且易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易渗出。

3.2 为达到“一针见血”,我们通常会选择柔软、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可临床上常可遇到很多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他们的手足静脉大多细小表浅而且皮下脂肪少、血管活动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使穿刺失败。所以在穿刺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血管特点,看清血管走向,摸清深浅,而且在进针时宁浅勿深。对于短期输液的患者可选择有弹性、粗直的血管,在光洁、无瘢痕的皮肤处进针为宜。选择上肢静脉时,尽量选择桡侧血管,因尺侧神经末梢更丰富,痛觉更强。选择血管时应避开关节处及肢体内侧血管,尽量选择较平坦的位置,这样较好固定,患者轻微活动不易外渗。在抢救时则需争分夺秒,应尽量选择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给药。对于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则要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从细血管开始,合理安排。对于那些血管极不好找的患者切忌用手拍打血管,那样容易使凝血功能不好的患者针眼再次出血,我们可以让患者的手热敷或下垂几分钟,也可以借助血压计:按照常规测血压的方法绑上袖带,充气后很快可以发现血管暴露出来。

3.3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 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一般小儿头皮输液采用向心端穿刺,如长期输液使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甚至组织坏死。因此对于长期输液的患儿可采用逆行输液法,不会出现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4 静脉穿刺的技巧

4.1 持针手法 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侧,左手绷紧患者的皮肤,以30°角从血管的上面刺入皮肤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少许,这种进针方法皮肤和血管几乎同时进针,针头进皮速度快,用力均匀,针头稳定,痛觉作用时间短,病人疼痛轻。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轻。因为在进针的开始,手持针柄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以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察静脉回血,以免刺破血管。

4.2 易回血法 一般情况较差的,如失血过多或脱水严重的患者,在静脉穿刺时不易见回血或回血量少、回血太慢,护士反复重穿刺更加重患者痛苦。可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穿刺前将调节器推至滴壶下端关闭,同时降低输液瓶高度,再行穿刺。这样输液管末端液体压强减小,且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针头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入输液管内;另一种是负压穿刺法,按常规关闭调节器后,将调节器下段输液管前端返折,挤出前端液体约0.2~0.6ml,左手固定好反折处,保持针头液体呈挂珠状,再行穿刺。当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下后,左手松开返折,一旦针头刺入血管,可见快速回血。

4.3 无止血带穿刺法 选择血管,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一般取上肢血管,使肢体重心向下稍垂,将选择血管部位上端15~20cm处轻轻摩擦皮肤30s至1min,常规皮肤消毒,患者握拳,使血管充盈,在所选择穿刺血管上方2~3cm处用食指或拇指压迫所要穿刺血管,以此固定血管,然后进行穿刺。此方法不仅能避免患者扎止血带所致的不适;还能避免因松开止血带的外力作用导致的穿刺针头斜面滑脱出血管外,提高成功率;最后还减少了输液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5 输液贴粘贴技巧

准备输液贴1张(3条胶布),必要时备1条长约8cm的透明透气胶布。静脉穿刺成功后,同时取下带消毒棉及与其并排的两条输液贴胶布,将带有消毒棉的1条胶布对准穿刺针眼,另1条对准针柄及针柄下端(约0.2~0.4mm),两条胶布同时横向固定;然后将输液针头硅胶管自然盘曲于已固定的胶布之上,将输液贴第3条胶布取下,横向重叠固定在前两条胶布的中间并固定盘曲的硅胶管;若病人皮肤干燥或出汗多者,可在第3条胶布上加贴1条8cm长的透明透气胶布,以达到加固的作用。此方法操作简单,美观舒适,3条胶布重叠一体,整洁利落,而第3条胶布重叠固定在第1条和第2条胶布上,可有效减少胶布与皮肤接触的面积,从而降低输液贴对患者皮肤造成的损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6 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或加入其他药物时,应先将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掌握更换液体的技巧,可避免造成药液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体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7 拔针与按压

7.1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莫菲氏滴管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7.2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用“3指按压法”效果最佳。可避免疼痛和淤血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护患关系,突出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具体做法:用左手无名指指腹在穿刺点上方2.5cm处绷紧皮肤,中指紧贴无名指,指腹轻触穿刺上方皮肤,食指贴中指微抬高于穿刺点无菌敷贴上,右手持针柄抬高10~15°,迅速拔出针头,在针头离开皮肤时,左手食指按压无菌敷贴皮肤穿刺点,无名指、中指指腹沿血管按压血管穿刺点。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2~3min,最佳按压时间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当针眼完全凝血后,应告知患者勿急于用力活动,以免引起血管处针眼出血,出现皮下血肿。

8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6

关键词:车辆的保养与管理 节能减排 车辆寿命

一、简析车辆出现故障的原因

车辆出现故障的原因很多,但从大的方面,主要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下面就对这两方面做以简要的分析:

1.主观因素

1.1经济的发展,道路运输发展空间的不断扩大,导致人们只注重追求车辆的更新换代,追求好的车辆的性能,而对旧车的保养和维护环节的管理意识不够,导致只重视眼前车辆的使用价值,而倾世对其运输成本的核算,忽略车辆维修技术的使用;

1.2部分还未摆脱传统的车辆的运输组织方式和维修保养管理的方法,导致保养与管理不善,缩短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1.3有车辆保养与管理的意识,但因为对保养维护相关知识掌握不多,导致了保养不当,管理不科学,不合理,使得车辆出现故障等,比如对车辆的材料选择的不合理,未能减少车辆各部件本身之间的摩擦与磨损,降低燃料消耗和功率消耗,相反却缩短了车辆的使用寿命。驾驶者本身“半路出家”,维修保养技术水平偏低,人为地降低了车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 ;

1.4在车辆保养和管理的小环节上投入不够,据相关资料资料显示汽车运行时消耗费用占汽车运输成本40%左右,而材料的消耗费用仅占汽车运输成本1~3%,轮胎消耗也约占10~15%。同时在车辆维修方面只是表面的维修并未彻底的做好深度修复,导致潜在的故障仍然残留;

1.5忽视对车辆小环节方面的保护,比如轮胎,合理的轮胎可以确保安全行驶的同时,也降低了行驶阻力和油耗。

2.客观因素

2.1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类型的高科技产品、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应用使得生产车辆的材料增多,但由于新材料在实际的运用中的不成熟而导致一些问题;

2.2市场经济的发展,激烈的竞争环境,生产商出于眼前利益,而使用同类的替代材料或者以次充好的车辆材料,致使车辆本身的质量不合格,而导致车辆故障的出现等因素。

二、浅谈车辆的保养与管理举措

随着车辆使用人数的增加,汽车如何保养与管理也逐渐成为人们目前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而车辆的保养与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如何能使车辆保持原有的性能,做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同时又要保障有及时的运输力、在行驶过程中能够做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确保车辆在使用中的良性循环,以期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下面有关车辆保养与管理的方法与措施,仅供参考:

1.建立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使车辆的检修与维护保养与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建立完善强制对车辆的日常检修与维护保养制度是确保车辆驾驶员加强对车辆日常检修与保养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办法,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规范提高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用制度来约束驾驶员行为,同时也能促使驾驶员对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与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2.在行驶中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规定,保证行驶安全的同时,也是对车辆本身的性能的最好维护,也要按时定期去维修店做常规保养,尤其对一些细小地方和细小环节的保养与管理不容忽视,加强对车辆的保养工作,需爱护车,勤检查、勤清理,开车前后都需进行检查;

3.可以通过对车辆各部件之间故障的彻底排除来实现车辆保养与管理的目的,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包括通过巧排高压油管磨损漏油故障,巧排突发性供油不足故障,巧排方向盘震抖、前轮摆头故障,巧排变速后自由跳档故障,巧排机油泵性能变差故障,巧排液压制动机车制动失效故障等细小环节的维修与保养上;

4.选择合适的油,并定期对其油道进行清洗。同时也要按不同的季节选择使用不同的油等方法;

5.在购买新车时,确保车辆的性能及质量,需要对新车进行必要的、认真的检查保养与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车的安全性能很可靠,新车买到手后车主除磨后试运转外还需对认真进行检查保养,包括对检查各部螺栓是否紧固,对喷油压力进行检查调整,要换油底壳内机油,清洗油底壳及油路等方面;

6.对出现故障进行维修时,车管人员或者驾驶者要进行必要的监督,车辆修复后要严格的进行检查,并认真做好事后车辆的保养与管理工作等;

7.改变传统车辆的保养与管理方法,如车辆在燃料的选择上可使用一些清洁能源或者合适的燃料,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部分有害气体本身对车造成的损害也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8,加强对车辆保养与管理方面的创新,加大对新科技的投入,加大对部分忽略环节的重视和投入比重,掌握相关的车辆保养与管理的常识和知识,加强实际的操作经验的积累,善于向他人学习和请教等。

三、车辆维护与保养的意义

对车辆的保养与管理能够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做到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资源的使用价值为人们生产与生活带来方便;有助于保持原有车辆的性能,保证行驶者的人身安全,保障了车辆所有的及时的运输力;同时对燃料的合理选择不仅可以做到对车辆进行保养,也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的良性循环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协调发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7

技巧一:避免油炸

减少油炸的菜式,节菜中如卤肉、红烧鸡等,烹调时应避免油炸、过油的手续,煮汤的汤料也尽量避免油炸,这样可以减少大量的油脂摄取。油炸菜应该去掉外皮再吃,烤鸭和烤乳猪千万不要吃皮,汤汁和菜汁少喝。

技巧二:减少每道菜的分量

将主菜鸡、鸭、鱼、肉的量减少,并以蔬菜如大白菜、红萝卜、白萝卜、芥菜心或芥蓝等垫底或做盘饰,可以增加蔬菜的分量,如果有机会自己做主人,材料选择不妨多用百合、山苏和金针花当配菜,可让客人吃得更安心。

技巧三:来道清爽冷盘

以清蒸或水煮的海鲜,如鱿鱼、明虾、鱼片,搭配清蒸的鸡、鸭、肉片等。其中还可以凉拌小黄瓜、笋丝等做间隔装饰,清爽而不腻。至于在菜色的选择上,猪肉、鸡肉的蛋白质很高,海鲜中的螃蟹、鳗鱼、草虾的胆固醇和蛋白质都高,不如选吃海胆和海蜇皮热量最低,鸡肉和鸡翅最好适可而止,猪排骨和里脊肉也不要多吃。

技巧四:减少蘸酱

一般常用的酱,如沙茶酱、西红柿酱、甜辣酱、蚝油等,含盐量都非常高,有些含油量及含糖量也不少,因此热量不低,家中如果有罹患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长辈,尤应避免使用太多酱料。在食物制备过程中,宜以食物的原有鲜味为主,可佐以一些香料或中药材以增加香气,盐及味精则少用为妙。

技巧五:避免加工食物

节菜当然应以新鲜食材为主,营养价值较高。加工食品中含有较多的添加物,制作过程也比较容易遭到污染,若是直接从传统市场摊贩购得,质量更难把握。此外,加工食品通常都含有较高的油脂及钠、钾等元素,营养素流失较多,也比较不新鲜。

技巧六:以茶、水代替饮料

以中国传统的清茶或矿泉水代替酒、汽水及果汁等含糖饮料,尤其是糖尿病人更应注意饮料中的糖分。不含糖的茶有去油解腻的效果,在吃完大鱼大肉以后,应是比含糖饮料更适宜的饮品。节日喜庆难免要喝酒祝福,如果一定要以酒助兴,切记点到为止,小酌怡情,干杯前记得多加冰块冲淡酒的浓度,就可以降低酒的热量。

技巧七:新鲜水果取代油炸甜点

在节菜最后可以吃些新鲜水果,至于甜汤及其他甜点如年糕、油炸酥类,则应尽量避免。

技巧八:少量多样

一般家庭的节菜总是一大桌十几道菜,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每道吃一两口即可,如此十几道吃下来,才不至于过饱难受,消化不良。另外,应注意食物的均衡,吃大鱼大肉之际也不要忘了吃一些青菜及五谷根茎类,铺盘底的青菜别浪费,多吃反而可以均衡营养。

技巧九:细嚼慢咽

看到一大桌菜就狼吞虎咽的人千万注意,因为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吃饱时,往往已经吃得过饱了。至于有些大块的食物或小骨鱼刺等,假如不慎卡到消化道,问题就更严重了。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8

[关键词] 静脉输液;技巧;护理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从而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供给营养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及护理技术操作,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反映出医院护理质量的好坏,并对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按正规操作程序外,认真观察、学习、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问题,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是实行人性化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1配制药液的技巧

1.1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八对”制度[1],避免使用不合格药品,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1.2配制结晶及粉针剂药品时,当抽有溶媒的注射器针头刺入安瓿后,将安瓿倒转,瓶口向下,针头向上,再推入足量溶媒。拔出注射器后,用力摇晃一下安瓿,直立静置。这种方法使药粉不会贴于瓶壁,药粉与溶媒充分混匀,加速溶解,省时省力。对一些难溶解的药品,如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头孢哌酮钠等尤为适用。

2排气中的技巧

2.1输液前排气挂瓶前先关闭调节器,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后,使滴壶下垂,一手反折滴壶下段输液管,一手轻轻挤捏滴壶,使滴壶内液面上达1/2~2/3处,再缓缓打开调节器,并使过滤网远端向上,让液体呈线状流下,待药液自针头滴出2~3滴时关闭调节器。使用这种方法排气,输液管壁以及过滤网处都不容易产生气泡。

2.2输液中排气输液过程中,因患者及家属呼叫不及时,护士巡视不及时而致输液管中液面下降至滴壶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指弹输液管排气法就难以达到排净空气的目的。这里介绍一种缠绕式排气法,首先轻轻挤捏滴壶,使滴壶内液面上达1/2~2/3处,再将调节器推至输液管末端滤网处关闭。左手自调节器上方用力捏住输液管,使管壁呈扁平状向上滑行,并将输液管缠绕于右手手指上,迫使气体自下而上由滴壶排出。缠绕过程中嘱患者抬高输液侧肢体,不能配合者,可先降低输液架高度。此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快、不浪费药液,且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3选择血管的技巧

3.1选择血管宜“先远后近,先洗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以便于患者长期治疗。尽量避免重复穿刺,因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且易造成血管弹性差,易渗出。关节处不易固定,易因患者肢体轻微活动而致针头刺破血管,选择血管时应避开关节处及肢体内侧血管。肢体内侧如前臂中下1/3段掌侧,此处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表浅,易致液体及血液自针眼外渗出而形成淤青肿胀。

3.2由于长期输液,血管破坏过多,常规选择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趾处的静脉血管进行逆行静脉穿刺[2],此处因不易固定,平时穿刺较少,血管未被破坏。手足静脉有很好的网状结构,多条静脉吻合支、交通支与深静脉相通而回流心脏,所以逆行静脉输液时滴速不受影响。

4静脉穿刺的技巧

静脉穿刺时,患者采用自然放松法。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预穿刺手的4~5个手指,将患者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3],使患者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使手背血管充盈、暴露、固定,易于穿刺。穿刺时针头斜面可略偏向左,这样可以减少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达到减轻疼痛、减少组织损伤的目的。血管情况较差的,如休克、失血过多、水肿、腹泻、肥胖等血管细或不易显露的患者,可采用局部湿热敷,局部涂擦阿托品或1%硝酸甘油,待血管扩张充盈时再行穿刺。

5拔针的技巧

拔针的时间最佳拔针时间应在输液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减慢或停止时,这样可保证药物的治疗量,避免浪费。

无痛拔针法拔针时多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可减轻疼痛感。清除胶布时,固定针柄,防止针头移动,只留下遮盖针眼的、带吸收垫的一条胶布。调节器尽量置于输液管末端关闭,防止血液回入输液管及拔针过程中药液渗入皮下。拔针时手捏针柄下方的软管处,利用软管柔软的特性,使针柄自然地顺血管方向快速拔出。这样可避免手捏针柄拔针时人为的方向掌握不当而致针尖划伤血管壁。针头要离开皮肤时,迅速用拇指指腹沿血管方向按压针眼。因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的不同,针尖刺入血管的位置比肉眼所见刺入皮肤的位置高出0.2~1.5cm,而拇指指腹面积狭长,可使这两个针眼都得到有效按压,达到止血的目的。按压时力度要适当,过重会增加疼痛,过轻则不能有效止血。按压时切忌边按边揉。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按压时间不少于2~5min,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不少于15min[4]。拔针后嘱患者30min内穿刺肢勿用力或负重。

6讨论

通过对静脉输液的技巧的论述,有不足的地方还需要各位同行指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操作者去自己摸索,总结经验,具体分析,酌情选择,希望对大家又所帮助,时护理工作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苏冬梅,李青林,刘巧云,等.静脉穿刺前后操作者细菌学监测与洗手消毒液的选择.中华护理杂志,1997,12(9):8.

[2]李明颖.逆行静脉穿刺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现代护理报,2002,08,2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