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8篇

时间:2023-05-30 08:34:42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篇1

论文摘要: 当前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父母学历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失当、教育影响不一致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应提高素质、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同时家庭、学校、社会构建起“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优秀的家庭教育能为初中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过去,我们较多地关注了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却令人担忧。本文拟从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

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可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种教育方式妨碍了孩子的自主精神的培养和独立生活技能的发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不思进取等不良性格特征。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对其行为过多干涉和制止,孩子必须服从父母,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或是变得服从、压抑、退缩,或是变得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放任型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进行批评和引导。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形成自由散漫、自以为是、冷酷等不良性格特征。民主型的家长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与孩子人格平等,关系融洽,对孩子理智施爱,爱严结合。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创设了自由规范的发展空间,孩子往往充满自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创新精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二、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长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低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60%。他们是经过人才筛选后剩下的。有的学者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正面、积极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负面、消极的教养方式。而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无法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有效的指导。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深感困惑。由于学历低,家长对读书学习没兴趣,家庭中缺少文化氛围,相当一部分家长闲暇时间自娱自乐,没有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对农村家长的调查表明,回答“孩子做作业时你家的电视或电脑是开着还是关着?”的问题时,回答“没注意过”的占12.95%,回答“开着,孩子有自己的房间学习”的占35.7%。

(二)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表现在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三个层面。在发展观层面上,一些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只注重结果。脑子里只有分数,认为分数代表着孩子的一切,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单纯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发展。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如果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再好也无所谓。过分地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发展缺乏全面认识。在亲子观层面上,许多家长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把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养动机往往是养儿防老、光耀门庭;在教养观层面上,一些家长有着“树大自然直”的观点,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大,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变好,还有的家长认为“家长管养,学校管教”。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错误的教育观会影响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三)教育方式失当

许多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盼望着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出人头地,当孩子不听话或发展不尽如人意时,他们就会心灰意冷,不愿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而是动辄大喊大叫,令孩子不知所措。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就会粗暴地责骂孩子。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也学会了以粗对粗,顶撞家长和老师。另外,农村初中生家长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劳动,甚至有些还是重体力劳动,劳作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很难跟孩子和风细雨地交流。当子女不听话或做错事,甚至有时是被误解时,许多家长都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狠狠训斥,严厉惩罚。

(四)教育影响不一致

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严父慈母在中国的家教中是比较典型的形象。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而管孩子的这一方教育孩子比较随意,带有情绪性,心情愉快时,和孩子交流,反之,对孩子不理不问;也有的家庭,平时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时,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农忙或逢年过节回来,再集中教育孩子。以上诸多情况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三、改善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家长的素质

农村初中生家长的素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提高孩子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首先应从提高家长的素质开始。农村初中要开办家长学校,在农闲时间成立文化补习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定期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具体辅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家长在学校的指导下,应自觉参加“家长学校”的文化补习和教育专业培训,订购家教报刊,学习教子理论。家长想要让孩子喜欢读书,自己首先要捧起书本来,身教重于言教,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榜样,与孩子一起成长,想方设法营造家庭学习的氛围,使学习成为每个家庭必要的生活内容,从而构建学习型家庭,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二)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

家庭教育新理念是农村初中生家长必备的教育素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发展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的,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因此,家长要使孩子全面发展,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次,家长要有正确的亲子观,要认识到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应树立“为国教子”而不是“为己教子”的观念,把教育孩子看作是为社会尽义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孩子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再次,家长要有科学的教养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家长要做到教养结合,及时纠正,否则会使孩子形成“恶习”,要认识到树大并非自然直,孩子要成为栋梁之材,家长必须随时关注成长中的问题,合理地教育和引导。另外,家长还要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职责,每一位家长要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自觉承担起教育责任,并主动与学校配合。

(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效果与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密切相关。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的矛盾,逆反心理强,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就容易心理反常,或烦躁不安,粗暴凶狠;或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或不听劝告,与人对立;或公开反抗,桀骜不驯。每一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理解、尊重并善于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引导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其合理需要,同时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从而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在求知方面,要鼓励孩子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断探求新知;在品德修养方面,应要求孩子自觉按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慎独的境界。

(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

影响学生的因素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者非常重要,单纯地强调任何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是错误的。但在这三者中,农村学校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地去协调这三个方面。首先,指导学生有效地接受社会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辨别能力。比如,要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现代社会,想要让孩子关掉网络,像戒毒那样戒网,是不可行的。处在网络时代的老师与家长与其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不如顺应时代潮流,正视现实,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其次,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的教育方式。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让孩子成为“留守少年”,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能只顾着挣钱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要尽可能地亲自教育孩子。父母双方还要经常性地讨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教育立场、观点应一致起来。另外,还要做好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工作,不能让他们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使家庭教育影响取得一致,否则孩子无所适从,这样会抵消教育作用,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总之,我们要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一致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从而使这三个方面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1]曾天德.当前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对策[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0,(5):11-14.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篇2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家庭教育 问题与对策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优秀的家庭教育能为初中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过去,我们较多地关注了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城市初中生的家庭教育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但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却令人担忧。本文拟从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

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类型可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种。溺爱型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这种教育方式妨碍了孩子的自主精神的培养和独立生活技能的发展,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任性、懒惰、不思进取等不良性格特征。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对其行为过多干涉和制止,孩子必须服从父母,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出现两极分化:或是变得服从、压抑、退缩,或是变得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放任型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教育,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进行批评和引导。这种教育方式培养的孩子容易形成自由散漫、自以为是、冷酷等不良性格特征。民主型的家长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与孩子人格平等,关系融洽,对孩子理智施爱,爱严结合。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创设了自由规范的发展空间,孩子往往充满自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创新精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二、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中家长存在的问题

(一)学历低

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学历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60%。他们是经过人才筛选后剩下的。有的学者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自觉采取正面、积极的教养方式,文化程度越低越容易采取负面、消极的教养方式。而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无法对子女进行科学的教育和有效的指导。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深感困惑。由于学历低,家长对读书学习没兴趣,家庭中缺少文化氛围,相当一部分家长闲暇时间自娱自乐,没有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在对农村家长的调查表明,回答“孩子做作业时你家的电视或电脑是开着还是关着?”的问题时,回答“没注意过”的占12.95%,回答“开着,孩子有自己的房间学习”的占35.7%。

(二)教育观念落后

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表现在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三个层面。在发展观层面上,一些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只注重结果。脑子里只有分数,认为分数代表着孩子的一切,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单纯用分数衡量孩子的发展。不少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如果学习不好,其他方面再好也无所谓。过分地看重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发展缺乏全面认识。在亲子观层面上,许多家长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认为教育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把孩子的成长与自己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养动机往往是养儿防老、光耀门庭;在教养观层面上,一些家长有着“树大自然直”的观点,认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大,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变好,还有的家长认为“家长管养,学校管教”。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认识是行动的先导,错误的教育观会影响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三)教育方式失当

许多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盼望着孩子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出人头地,当孩子不听话或发展不尽如人意时,他们就会心灰意冷,不愿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而是动辄大喊大叫,令孩子不知所措。当孩子不听话时,他们就会粗暴地责骂孩子。身教重于言教,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也学会了以粗对粗,顶撞家长和老师。另外,农村初中生家长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劳动,甚至有些还是重体力劳动,劳作一天下来,筋疲力尽,很难跟孩子和风细雨地交流。当子女不听话或做错事,甚至有时是被误解时,许多家长都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狠狠训斥,严厉惩罚。

(四)教育影响不一致

在农村,家庭几代同堂的情况较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甚至父亲和母亲有时也会不统一,严父慈母在中国的家教中是比较典型的形象。另外,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而管孩子的这一方教育孩子比较随意,带有情绪性,心情愉快时,和孩子交流,反之,对孩子不理不问;也有的家庭,平时父母双方外出打工时,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托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农忙或逢年过节回来,再集中教育孩子。以上诸多情况往往会造成孩子的无所适从或盲从一方,使他们不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事物。

三、改善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家长的素质

农村初中生家长的素质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提高孩子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首先应从提高家长的素质开始。农村初中要开办家长学校,在农闲时间成立文化补习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定期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具体辅导,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家长在学校的指导下,应自觉参加“家长学校”的文化补习和教育专业培训,订购家教报刊,学习教子理论。家长想要让孩子喜欢读书,自己首先要捧起书本来,身教重于言教,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勤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榜样,与孩子一起成长,想方设法营造家庭学习的氛围,使学习成为每个家庭必要的生活内容,从而构建学习型家庭,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二)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

家庭教育新理念是农村初中生家长必备的教育素质,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亲子观和教养观。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发展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综合的,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更要有完善的人格,因此,家长要使孩子全面发展,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次,家长要有正确的亲子观,要认识到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而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应树立“为国教子”而不是“为己教子”的观念,把教育孩子看作是为社会尽义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把孩子塑造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再次,家长要有科学的教养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家长要做到教养结合,及时纠正,否则会使孩子形成“恶习”,要认识到树大并非自然直,孩子要成为栋梁之材,家长必须随时关注成长中的问题,合理地教育和引导。另外,家长还要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职责,每一位家长要在养育孩子的同时,自觉承担起教育责任,并主动与学校配合。

(三)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的效果与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密切相关。初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幼稚性的矛盾,逆反心理强,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就容易心理反常,或烦躁不安,粗暴凶狠;或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或不听劝告,与人对立;或公开反抗,桀骜不驯。每一位农村初中生的家长都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实践中做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理解、尊重并善于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引导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其合理需要,同时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从而形成融洽的亲子关系。在求知方面,要鼓励孩子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不断探求新知;在品德修养方面,应要求孩子自觉按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慎独的境界。

(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

影响学生的因素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者非常重要,单纯地强调任何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是错误的。但在这三者中,农村学校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地去协调这三个方面。首先,指导学生有效地接受社会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辨别能力。比如,要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现代社会,想要让孩子关掉网络,像戒毒那样戒网,是不可行的。处在网络时代的老师与家长与其对孩子进行“追堵打压”,不如顺应时代潮流,正视现实,引导孩子健康、文明上网。其次,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的教育方式。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让孩子成为“留守少年”,父母任何一方都不能只顾着挣钱而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要尽可能地亲自教育孩子。父母双方还要经常性地讨论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教育立场、观点应一致起来。另外,还要做好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工作,不能让他们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使家庭教育影响取得一致,否则孩子无所适从,这样会抵消教育作用,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总之,我们要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一致起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网络,从而使这三个方面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1]曾天德.当前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对策[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0,(5):11-14.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篇3

一、出现“初二现象”的原因

1.心理处于关键期

正值心理断乳期的他们,一方面有独立的要求,一方面有依赖的心理;一方面试图摆脱成人,一方面不能完全自立。

2.学习处于突变期

从小学进入中学,科目增加,难度加大。

3.发育处于青春期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往的渴望。

4.认知处于转变期

初二孩子们多为13~15岁的年龄,进入了青春期。生理上的变化导致青少年心理的变化。

5.环境处于剧变期

现在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期,各种思潮涌进。家境变迁,父母离异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莫大的阻力。

二、针对“初二想象”的对策

针对上述出现“初二想象”的种种原因,要求有相应的办法来解决,下面结合现实孩子接受教育的环境,仅仅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简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1.学校教育的对策

(1)在教学中要使孩子们的主体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

首先,孩子们始终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

刚跨入中学时代,他们需要与教师沟通,平等相处,在坦诚信任的前提下,孩子们才能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若没有孩子们的自我分析、自我思考、自我选择,仅凭教育者的积极、主动、热情和真诚是不行的,那会是被动的、呆板的“填鸭式”的说教,达不到内化的目的,就更谈不上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才”也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竞争时代的需求,这不是成功可行的教育教学模式。

其次,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应该符合孩子们生理发育和个性发展的特点。

需要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从大量的心理咨询资料表明:造成孩子们在集体中落伍的原因大多是非智力因素:自卑、自满、畏难、依赖等不良习惯,养成懒惰的坏习惯。这就要从青春期发育特点出发,多给孩子们一些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的团结精神,这就需设计一些多彩的生活片段,创设情境,感知世界,唤起主体意识,转变不良倾向,解除心理障碍。

再次,教育要讲究形式。

主体心理教育是心灵的沟通,自我探索的过程,这要求教师设身处地去感受孩子们内心世界,深刻了解其思想行为动机,通过教育、指导、启示最后让孩子们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完善。我们要遵循如下心理辅导原则:①信任原则:信任是一种感召力,信任是双方的。②接受性原则:任何教育最终要让孩子们接受教育。重视教学情感和教学态度,逐步使孩子们接受感知,从而提高孩子们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③自主性原则:让孩子们自主参与,主动认识自己,体现情感,监控自己。④发展性原则: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潜力,提高自信和自尊的心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多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耐挫力。

(2)把握青春期尤为重要的三种心理:求新心理、质疑心理、逆反心理。

1)求新心理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新知识、新教法、新手段都会刺激这种心理活动产生,支配青少年的学习行为,孩子们在愉悦心态下获得新知,又培养了能力。教师要积极吸取生活中新的思想,采取更适合现代孩子们接受心理的教学模式,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们投入学习,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课余时间融入到孩子们中间,与孩子们进行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动态,增强与孩子们的亲和力,最终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

2)质疑心理当孩子们在没听清、听懂讲课内容或是所听内容与书本不相符时,便产生神态焦急的质疑心理,这时只有胆大的学生才能举手示意,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主动去给孩子们解决问题,耐心向孩子们解说疑难,能在心理上让孩子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

3)逆反心理初二学生易产生逆反心理。老师应及时采取措施转变气氛和内容,将逆反心理消除在萌芽之中,一旦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则会与老师唱反调,严重影响双边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则会使孩子们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孩子们的心态波动。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心理环境是个性因素。全方位调动孩子们能力内在的一种方式,即主体性心理素质的开发和培养,因此,青春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将是今后孩子们心理教育的一个深入探索和实践的方面,这也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教育的呼唤。

2.家庭教育对策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一个家庭对孩子的要求宽严尺度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以后发展的方向。

初二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个体意识,要引导好他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应有心理准备

中国古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孩子们产生问题的根源是因为在心理上对现实的认识不清楚。父母要了解相关的知识,尊重孩子个人的隐私,平等的与孩子进行交流,正确的引导孩子与异性接触、交往。正确认识性意识和对待,给孩子讲明讲透是有益而无害的。

(2)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联系,齐抓共管,预防不良倾向的产生。

初二的孩子是多事之秋,做事容易受他人影响,他们之间讲哥们义气,互相攀比等现象普遍存在。老师和家长应保持密切联系,时时沟通有利于了解孩子的行动动向,及时给孩子以有利的引导,让他们认清事实,增强辨别能力,尽早消除不良倾向。

(3)正确引导孩子接受社会媒体的宣传报道,形成正确的兴趣爱好。

初二的孩子正处于认知的模糊期,有些道理他们似懂非懂。这时就要引导他们去区分事物,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利害关系,养成客观对待事物的良好习惯。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有趣的兴趣活动。

(4)与孩子共舞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篇4

谈中提琴的初级启蒙教育 精品源自化学科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当前的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为孩子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而近年来,更多的孩子选择了音乐的道路,在音乐学习中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挖掘潜能,成为有才华的音乐家。其中,中提琴教学的影响力巨大,在孩子的学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与此同时,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娱乐更加丰富,孩

子的中提琴初级启蒙教育理念也必须及时更新,创建科学规范、严谨而快乐的教学思路。借此,不断激发孩子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

一、学生

家长为孩子选择中提琴教育,是想开发孩子的智力、挖掘孩子的潜能、陶冶孩子的情操,让孩子有一技之长。孩子通过中提琴初级学习,培养了自己的记忆力、协调能力、集中能力,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智力

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些在学习中提琴之前文化课不太理想的学生,通过对中提琴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系统学习,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中提琴乐器的学习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它对孩子器官协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比如说手指和手臂的配合,眼睛看谱、耳朵听音、脚打拍子,都必须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孩子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和识谱能力。由此可见,中提琴的演奏是一项脑力与体力配合的运动,能够培养孩子的音乐情操,促进孩子脑神经的发育和成长。

(2)音乐素质

音乐素质会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变化而变化,而影响孩子中提琴乐器演奏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听觉能力——由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孩子的听觉能力有所差别,而听觉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对音准的把握,自然音程掌握不精准会影响到孩子的中提琴的演奏能力。

再次,记忆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会影响孩子记谱的时间和对一段旋律节奏的模仿时间,从而影响到孩子中提琴的演奏能力。

然后,模仿能力和想象能力——孩子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音准、打拍的模仿能力和想象能力会制约孩子中提琴的演奏能力。

最后,反应能力——是对周围事物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不同的孩子性格差异很大,内向的孩子通常反应较快,但是不愿意轻易表达;外向的孩子反应快,表达能力也比较强。而对音乐的反映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中提琴乐器的技巧掌握情况。

(3)兴趣及环境

孩子对中提琴初级的启蒙离不开浓厚的兴趣和投入热情,因为兴趣能够产生主动性和自觉性,它可以在学习中创造奇迹,是中提琴学习的维生素、催化剂。兴趣的产生主要是由接受了外界的刺激、影响和引导,因此,兴趣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素。

二、教师

在音乐教学环节,音乐教师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他们是发展国民音乐教育、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重要推动力量。音乐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道德修养、专业技能、教育知识、教学能力、创新素质,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中提琴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学生

中提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德才素质。中提琴的德才素质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加强对本专业的研究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启迪学生对中提琴专业知识的追求。中提琴教师要用真诚为饱满的情感去陶冶孩子的情操,帮助孩子体会和领悟音乐的美妙,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2)熟悉孩子的心理学和教育学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特征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医学研究表明,孩子在6-7岁的时候,最适合学习中提琴。因此,音乐教师要根据孩子注意力集中情况合理安排中提琴教学的时间,在有效的时间里提高孩子的中提琴水平。由此可见,孩子的中提琴教学,要求音乐教师除了掌握娴熟的中提琴演奏技巧外,还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3)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中提琴初级启蒙教育初期,孩子天性中的好奇会激发孩子的兴趣,体现一定的学习热情。但是教学活动的深入和推进、中提琴理论知识的加深、演奏要求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孩子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应该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鼓励孩子提升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和形式

孩子中提琴初级启蒙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以中提琴教学为切入点,让孩子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下练好 基本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表现音乐,与此同时,培养自己专注、认真、有毅力、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变成社会优秀的人才。 (1)重视孩子演奏姿势的培养 正确的演奏姿势是中提琴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通过亲身示范,不断纠正孩子的演奏姿势,采用一些简单的比喻进行一定的启发。如:演奏前

保持手臂、手腕的放松,不能僵硬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加深孩子的理解。

(2)激发孩子的兴趣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提琴初级启蒙阶段,为了激发孩子对音节、练习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孩子的演奏水平,教师要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旋律优美的乐曲和合奏曲,通过这些耳熟能详、悦耳动听的乐曲形式,加深孩子对中提琴的理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师要根据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规律,在孩子中提琴学习的不同阶段,选用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及时跟踪孩子在家的练琴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纠正和指导,提高孩子分辨好坏、对错能力,解决孩子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启蒙教学的时候,穿插听音、听节奏的训练;讲小提琴家个人事迹;分析乐曲形式,调节孩子的大脑,活跃课堂的气氛,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篇5

就目前而言,国内研究本课题的校本研究不多,或者停留在浅层次、某个学科的小升初教育衔接上,没有从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学生、初中教育、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小学升初中教育衔接作综合论述。

一、小学升初中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1.离开父母后的孤独感。

80%―90%的学生在小学没有在学校住宿,离开父母的呵护,孩子不算成熟的心灵在一段时间内非常孤独、无助,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学生的一块心病。(由于本课题是针对荥阳市本土的学生,所以涉及住校生的问题。荥阳市目前市直初中4所,全寄宿制初中2所,另2所初中有部分住宿生;教育资源整合后,各乡镇只有1―2初中,均为住宿制管理模式。)

2.面对新学校、新集体、新老师的不适应。

小学升入初中后,一个班级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能很快结识新同学、新老师,进而融入新的集体。但是也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性格因素不能很快融入班集体。

3.对初中新的管理的不适应。

小学升入初中后,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初中的管理不适应,一小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有了压力,从而影响生活与学习。

4.来自自身的困惑。

(1)学习科目的增多,学习时间的紧张。

(2)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没有形成。

(3)来自朋友义气、网络、游戏、玄幻小说、韩流小说等的诱惑。

(4)过分关注自我的外在形象。

5.其他问题。

如家庭教育的缺陷、个人心理的缺陷等。

(二)原因探究

(1)小学教育的原因;(2)家庭教育的原因;(3)学生自身的原因;(4)初中教育的原因;(5)社会环境的原因。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生在小学生活学习的六年中,由一年级原班教师一直带到六年级的可能性极小,并且据调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由一个班主任带的可能性也极小,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小学生在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没有较好地起步,况且每位教师的素质、敬业程度是不可能一样的。这就给中学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要想真正解决小学升初中后产生的种种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小学升入初中后的家庭教育要跟得上

1.家长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这是因为:第一,初中阶段孩子的主观意识逐渐增强,已开始产生真正属于自己的判断和批评性否定。第二,进入初中的学生除了在思想上有独立意识外,在生理上也有了相应的变化。鉴于以上的情况,家长要认真与孩子沟通,真正摸清孩子的思想、内心活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2.家长要及时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

使孩子健康成长不是多去几次肯德基、麦当劳,也不是多买几套新衣服,而是关注孩子的心灵和心理问题,让其快乐成长,保证心理健康。

3.家长要严格要求与适时鼓励并举。

进入初中以后,孩子课业负担加重,学习时间延长,再加上有些孩子自身可能存在懒惰心理,所以家长必须在学习上对孩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4.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教给孩子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初一上学期,家长应配合孩子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

(1)学习方法的转变。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科目相对较少,能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增多,考试更为灵活,讲究活学活用,学生必须改变以往写完作业万事大吉的做法,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拓宽知识面,由依赖性学习向主动、独立性学习转变。

(2)生活习惯的转变。中学课程紧,内容多,在学生生活上必须有规律,紧张起来,自觉遵守作息时间,保证作息有规律。

5.家长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是指孩子有自己的房间,有书桌、台灯、书柜和各种工具书,而且包括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心理气氛。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就不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6.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及时把握孩子的思想动向,做到有的放矢。

由于学生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家长有时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这就需要加强与老师的联系与沟通,如果能够做到家校联合,教师、家长有针对性地、科学地予以引导、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二)教师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弱点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自身可能存有不足和缺点。教师要注意观察,因材施教,耐心施教。在分析原因后给学生以切实的帮助,这样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初一教师的工作方法与艺术

1.用慈母般的爱心,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2.如果是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就可以经常走进学生宿舍,对学生嘘寒问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定期利用班会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进行班级经验学习交流,提倡优秀生多帮助潜能生,鼓励学生不要丧失信心。

4.在班级内建立生日档案,关注每个学生生日,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5.学生出现错误,少呵斥多引导,少批评多鼓励,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6.建立家长学校或加强家校联系,对学生进行心理追踪,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帮助学生。

(四)社会环境有利因素的利用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篇6

不忘初心,野蛮生长

观《家家有本“易念”的经》有感

谈到“初心”,我们每一位家长对孩子的初心都是一样的,孩子不仅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更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是一切快乐的源泉,我相信每一位家长为了孩子都会奋不顾身、义无反顾、毫无保留,所有一切美好的都愿意奉献给自己的孩子。但面对如何培养、如何教育孩子时,我认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忘疼爱关怀孩子的初心,不忘孩子天真善良的初心,只有做到不忘初心,才能教育好孩子。

从宏观上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国教育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家长更应该深思如何在教育孩子上能够改革创新,最近流行的电视剧《小别离》《小欢喜》我想大家都不陌生,这两部电视剧都留给我们深深的反思,孩子生而独立,一味地压制、强迫和改变,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犯这样错误,对孩子抱怨你要听话,要懂事,处处限制他们的一言一行,其实这种以“爱”之名的保护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剥夺,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也需要自己的空间。试图改变,不如学会发现。

今天看了周弘老师的讲座,我觉得周老师的赏识教育是极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通过辩证思想看到凡事都有两面性,不抱怨,不堕落,不放弃,而是积极给予鼓励,勇于去发现,通过视频,我觉得更多的体会是对自身的一种成长,人之初,性本善,你以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孩子,你就会收获什么的感受。“蒙以养正,圣功也”,在孩子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至关重要,很多习惯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养成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纯洁的,真正意义上达到了万物与我为一体的境界,我们做父母的都知道,第一眼见到孩子,他的眼睛是清亮的,皮肤是光滑的,他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是好奇的,他对所有人都是充满善意的,所以我们在“养”在“教”的过程中很有可能改变的是我们这些积习已深,思想混沌的成年人,我们是在他们身上学习知识,学习以善心,以热心,以同情心,以最初的本心来面对事物,我们何尝不是在改变积习,去除杂质,恢复心体明亮,陪伴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修行。有这样一位妈妈,她不仅自己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而且她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全部都送进了斯坦福大学,当她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时,她说,要让孩子接受自己,相信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家长能够做的就是引导孩子,让孩子按照孩子自己步调前进。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篇7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要说我的育儿心得真的没什么,大家都初为人母,一切都得摸索。宝宝一天天长大,我也和她一起慢慢成熟,怎样理解孩子,学习探索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点点是一个脾气很倔的孩子,但又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乖孩子,你越对她凶,她就越哭闹得厉害,你要是蹲下来好好和她说,反而会乖乖听话,懂事的让我们吃惊,跟小大人一样。所以我经常和她互换角色,让她来当我的姐姐甚至妈妈,她会一一告诉我这个要这么做,那个不可以这样做,之后她也就慢慢改掉了平时不好的习惯,而我达到了预先的目的,感觉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的性格也不是先天的,后天的培养很重要,点点虽然有脾气,但很爽直,我不喜欢孩子像个牛皮糖那样粘。她就是哭也不会很长时间,在她没完没了的时候,我们就采用转移的方式,比如她吵着要去哪儿哪儿玩耍,或者买什么什么玩具的时候,我会突然说“哎呀,昨天爸爸买的那个玩具怎么不见了?”她就马上不闹而是去把那个玩具找不出,还说“你看呀,不是在这吗?”早上孩子往往会赖床,特别是冬天,闭着眼睛缩在被窝里不肯起来,我就拿了一样东西,在她耳边说“看看这是什么呀?”“你知道吗,今天亲公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吗?”她马上就清醒过来,呵呵,还屡试不爽呢。但有时候也会很无理取闹,这个时候什么大道理都不管用,那就不理她,把她晾一边,全家人步调一致,她会哭到东哭到西,然后有个“好人”就站出来,跟她讲道理,这个时候她马上止住哭闹,还一个劲的说“妹妹乖,妹妹不哭了”我们全家就马上会意的笑起来。孩子还小,我们的教育都是正面的,从来不恐吓她,说什么大灰狼来啦,妖魔鬼怪来吃宝宝啦,也从来不把孩子关到黑房子里。不能给孩子稚嫩的心灵留下阴影。

老师经常表扬她的小手很巧,我们大人当然很受用,可这也是她每每把家里搞的一团糟后才出的结果,让她收拾干净,必是不愿意的,只有说我们一起来比赛看看谁收拾的最干净哦!她才会跟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兴奋的干起来。孩子从小就好学好动,最会模仿大人的样子,看到我们搞卫生,她就抢着抹桌子扫地,看到她拿了餐巾纸沾了水到处擦,尽管有的时候反而弄脏了,可是看到她认真快乐的样子,我们就都开心了!我们全家还常常跟她一起互动,比如她带上围兜,拿了锅碗瓢盆做饭,还煞有介事的来问这个“你想吃什么菜”,那个“你想吃什么菜”,我们都认真的说“我要吃蛋炒饭”,“我要吃清蒸鱼”,于是她就说好的,马上做。一会就端上来给大家吃,我们就装作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还不住的夸奖说“真好吃,真香”,她马上咯咯地笑个不停。

孩子是一张白纸,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概念。刚到学校什么都不懂,老师发红花,她扔掉,因为她不喜欢,有的小朋友做了不对的事,老师为了教育大家,让他们站到上面给大家讲什么是不对的,可她会跟他们一起站到上面,这个时候就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结合在家的表现,她也喜欢玩水,比如把好多器皿在水龙头上冲洗,一来把身上的衣服都弄湿了,二来还浪费了水,我们就跟她说衣服湿了要咳嗽,浪费水是错的,结合南方干旱的事,给她讲南方的小朋友因为没有水而不能洗澡啦等等,让她懂得要节约用水。现在她还经常给我们大家发小贴纸呢,边发边说谁表现好就发小贴纸给她,我们全家都是她教育的对象呢。

孩子从小就有虚荣心,喜欢争第一。开始的时候她看到自己不能得第一了就赖皮,一定要我们等她让她,有时候干脆哭闹,这时我就教育她:第一是要自己努力争取的,而不是要大家让给你,在学校里也是一样的,其他小朋友得第一,那是人家的本领大,你要得第一就要跟人家竞争,得到第一是很光荣的,别人得第一你也该为朋友高兴。慢慢的她懂了,再也不会因为没有得到第一而哭闹了。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一.家庭教育首先要从自我教育开始:

父母喜欢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给他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现在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他们提的问题,难免把大人难住。大人不学习是不行的。所以我们经常会买书、看书。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有时带孩子去运动,也会提到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这样既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一举两得。我们要求孩子干事情要认真。孩子做完作业,我们会给她检查一遍。发现她字写得潦草,会要求她擦了重写。有时候,她很不愿意,但不能心软,得让她记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负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认真,应该尽自己的努力。

二.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现在家长都知道对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不能为满足孩子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没有上进心,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们也都会让她去做。有时也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她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每一个人。

三.期望值不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们同样有这种心理,但我们不会_她学她不喜欢的事情。尽量让孩子_喜欢的事。做到爱好广泛,做事认真,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忠告各位家长一句:孩子做作业时我们不要在她旁边看电视,玩电脑。我们可以看一些专业书籍,或看一些小说杂志。我们家凡是让孩子读的小说杂志全是我们家长读过的,这样会方便与孩子交流沟通。

五、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可怕的,哪怕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例外。我认为:如果能找到适当的时间跟孩子好好沟通,互相了解,换位思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那么这种努力一定有收益。作为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不求孩子办大事,但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结果,但必须重视过程。孩子考砸的时候,帮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后的考试作业中不犯类似错误,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初中生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中学生家庭教育四大方法。初中阶段是孩子从童年走向青春的第一步,这个阶段对孩子今后的人生非常关键。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就等于孩子有了人生的一个美好开端!

1.要重视孩子初中阶段的家教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初中,年龄大了,知道学习了,不用操心了。多年来,我遇到许多家长,当孩子在学习、行为方面出了问题时,讲“我交着学费,教育孩子就是你学校的事情,孩子出了问题就应该由学校来负责”。这不是简单的责任推卸,而是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有了问题。父母是子女的首任老师也是子女的终身老师。初中阶段是孩子学习打基础,是非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家长的责任更重了,对孩子的引导教育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还应该加强。

2.了解初中各阶段的特点

学生进入初中,面对新的环境他们普遍怀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渴望给新老师和新同学留下一个良好印象。对初一新生家长要给他们以热情的鼓励和期望。对原来就比较好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在同一起跑线上跟同学们展开友好的竞争;对原来成绩欠佳,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从头做起,千万不要当老师或同学的面揭原来的“老底”,以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当然,家长有必要将子女的情况(包括缺点和错误)如实地跟老师交底,但要讲究方法,避免在公共场合给孩子造成难看。

孩子进入初一后慢慢会遇到一些困难。一是学习知识量上的困难,初中增加了许多学科如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习负担明显加重,许多学生觉得难以应付。二是学习方法上的困难,进入初中后,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大,老师盯的又没有小学那么紧,所以许多同学课堂学习的知识慢慢出现不够系统,作业完成的不够好,甚至出现不愿意做作业的现象,时间长了成绩就受到影响。三是知识特点上的困难,初中的知识较小学要抽象一些,光靠死记硬背不足以解决问题,孩子学起来感到有困难。四是受中考影响,初中的学习时间抓的比较紧,考试的频率较大,有时学生感到心理有压力。家长应及时了解孩子进入初中后易出现的这些新情况,经常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进入中学的适应情况,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孩子在中学起好步。

初二学段最关键的时段。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些同学适应了,有些同学感觉知识内容越来越多,学习有点吃劲,对这些同学来说,咬咬牙多用些精力学习就跟上了。反之,思想一松劲成绩上就变为差生,既原先成绩相差无几的同学,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少数同学由于学业跟不上而丧失进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如果此时没有及时的帮助,或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引诱,行为就可能越变越坏,甚至走向犯罪。初二学生年龄多在14岁左右,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于是思想和行为上总想独立,但又缺乏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这一阶段喝酒、吸烟、早恋、出走、轻微犯罪等不良行为经常发生。而一般家长则认为这一阶段孩子已开始懂事了,可以放手不管了。但事实是“多事之秋”,更需要家长对孩子细心观察,耐心交流,同时与学校积极沟通、携手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疏导工作。

当孩子进入初三阶段,临近中考,老师和家长也抓得更紧。这个阶段,多数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少数基础差的同学,则表现出信心不足,甚至自暴自弃。由于进入青春期,性机能日趋成熟,对异性由好奇而渴望接触,甚至恋慕。因此,这一年段的家长,要多进行人生观、成绩观、就业观的教育和引导,调节孩子的心理压力,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关键期。

3.要创设良好的家教环境

家长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作为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一个满口粗语,开口骂人的家长,孩子讲话肯定也不文明,只有家长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多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影响,起到榜样的作用。如果家长文化水平较低也不要紧,要紧的是一定在语言、行为方面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已经具有成人感,家长对他们要平等相待,家里的一些事情可以同他们商量。家长如有不当之处,应作自我批评。如果家长在这些问题上处理不当,就将影响自己的威信,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有一个初一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每当她听到父母因一些小事而吵闹不休时,自己就像亲临一场战争,恨不得马上离家远走,再不愿进这个家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环境的不满,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学习和心理肯定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家庭的作息时间要有规律,要做好孩子的生活保障。作为一个称职的家长应该在作息时间上照顾孩子,根据孩子上学的时间,适当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如孩子在家学习时间尽量不要约朋友来家玩,看电视要控制音量,早上要早起且给孩子准备早餐等等,这些看似小事,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4.要主动与老师联系并支持学校的工作

教育好一个孩子,光靠家长或光靠教师都是不够的,只有二者紧密配合,才能形成的合力,促进孩子的成长。有些家长特别是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家长,很不愿意见老师,这是不对的。一方面由于自己不够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表现,对子女教育就缺乏目的性;另一方面对孩子在心理上将是一次打击,认为家长都看我不行了我肯定是不行了。所以,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配合学校的教育,同时也使家教更加有的放矢。

孩子上学回家后往往和家长谈起某某老师怎么样,同学们怎样议论某某老师,说起某某老师的一些缺点。这时家长不要盲目顺从,而应该讲一些自己所知道的这位老师的优点,帮助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威信,因为“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孩子信服老师才愿意听他的课,进而学好他所教的学科。当然对某某老师确实存在的缺点,也要经过正当的渠道帮助其改正,如通过信件交流、请学校的老师或领导转达沟通等等。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4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专业教师来完成,即学校教育。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也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下面,我就对女儿的教育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严”字当头,绝对不能走向“宠爱”、“溺爱”

现在的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多了。以上现象均容易导致对孩子的“错爱”、“宠爱”、“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本该自己做的事情而要求爷爷奶奶代办。例如,在我所教的高二、高叁学生中均出现过父母给孩子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犯错。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帮助他克服缺点,同时也严格要求孩子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我要求孩子不要以大欺小,对人要很有礼貌。对待孩子我严格而不专制。专制是强迫孩从育从,严格管教一定要注重讲道理,以理服人,在对女儿的教育上,正确的观点我尊重她,不伤害她,在不伤她自尊心的前提下给她讲某些她能理解的道理。

二、时刻注意恰如其分的夸奖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可能面临很多苦恼,例如:有时作业做不出、没有朋友、怕写作文等。我们首先不能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然后要想尽办法帮助解决。此时父母亲的及时鼓励、开导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我会认真仔细地让她向我倾诉烦恼的塬因,然后总有一句话:“你一定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妈妈相信你。”孩子需要鼓励、夸奖。“夸”不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我认识很多这样的父母,他们自己妄自尊大,而对孩子缺乏应有的尊重,对孩子不公平。孩子都会以自己所特有的手段来回应,他们或者哭闹,或者任性,或者干一些“坏”事来加以回报。“夸”要注意技巧,也要注重方式、方法。孩子考试成绩一般或差时,不要给孩子世界末日之感,多帮孩子找一些塬因,关键是找出孩子闪光之处给予夸奖,千万不能让孩子失去信心。

三、努力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可分为学习习惯和各种行为习惯。现在的孩子智商都较高,大多数孩子因习惯不良引起学习较差。如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特别可怕的是有的孩子从小做事磨磨蹭蹭,即使他们现在学习非常好,到以后的学习都非常麻烦。所以,我提倡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当然还要做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孩子做事专心致志,敏捷灵巧,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孩子很容易出现因学习时间较长,失去学习兴趣,被动学习而厌学的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不是我们手中的一件物品,她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复杂的人,如果你从小就不能了解透她,不能与之交流,只是依靠父母所谓的“权力”来压服他,那当他上初中、高中时,学习成绩会一落千丈,因为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他就会学会说谎,把精力放在交朋结友,沉迷于游戏。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说“我儿子不怕我们,就怕老师。”其实这种家长的观念有两个错误:一是自己不愿意承担管教孩子的责任,想把责任推给老师,寄希望于老师把自己的孩子管好,自己等着摘果实;二是说明自己根本不会管孩子也不知道怎样管孩子。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很难搭起良好的学校教育。当然,学校教育反过来也影响着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同学的交往和老师的鼓励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说道家庭教育,这不仅让我回味了自从孩子从出生之后家庭的进步和改变。还记的在最初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一心只想着将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切都教给孩子。让他努力的上学,努力的读书,将来再供他读最好的大……一切,在开始的时候都是这么的简单。

但是,渐渐的,我们都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孩子越发的反抗,我们也越发的无力管教,每次受到孩子的对抗,我们作为父母,也很伤心,在之后也有多次的反思过自己。但是在后来,我们才明白,我们从一开始就错了。

回顾到最初的起点,我们总是将“最好”的拿给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个“最好”却往往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判断。确实,比起未成年的孩子,我们在社会以及生活中都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都非常了解作为一个优秀的大人所需要的“营养”。但是,我们却往往忘记了,这份来自我们判断的“最好”,是否适合孩子现在的阶段呢?

再过去,我们总是将典型的高材生行为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是否乐意不说,这样高强度的学习方式,是否又真的能让孩子接受呢?如果一心只想着自己的目标,将孩子培养成自己眼中的“最好”,那么也不过是将孩子当做完成自己心愿的机会罢了。

在现在的我看来,学习主要应该是学校中的事情,而家庭,应该是休息的温暖场所。孩子在学校中费尽学习了回来,如果回到家中却还是要面对父母的催促,那简直如同24小时都在为学习而努力。不说孩子,我们自己都会受不了。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主张,在家中,父母负责的,更多的是引导,是包容。要在家中给孩子一个温暖的空间,努力的营造家庭关系,多对孩子的生活关心。但是,也必须要有底线,作业、学习任务,该做好必须陪伴孩子完成。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让家成为一个休息,但却不是毫无纪律的场所。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在家中空想,更要去主动的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情况,并且,要了解孩子自己心中的所想!这样才能去了解,他自己的想法,才能做出正确的引导。

一个教室中有几十个孩子,老师不可能每个都细心引导好。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那就必须努力的去引导!

最新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篇

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2020精选5篇

最新家庭教育心得总结五篇

最新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家庭教育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家庭教育心得感想五篇范文

精选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的范文

对初中孩子的教育篇8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家庭教育;误区;正确应对方法

家庭是孩子最初接受教育的场所,对孩子未来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意义。我担任初中班主任一职多年,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尝试对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以及具体的应对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与探索。以期能借此引发更多班主任同仁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给予学生家长孩子教育方面更多、更专业的指导,共同推进初中学生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一、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几大误区

1.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推广,但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家长仍然过分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在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时,经常听到学生向我抱怨“考了高分数,父母会喜形于色,给予自己物质上的丰厚奖励;相反,假如成绩不甚理想时,等待自己的通常是铺天盖地的指责、批评甚至是身体上的严厉惩罚……”这种“学”而优则“奖”“学”而差则“罚”“唯分至上”的家庭教育很明显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不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沉重的身心负担,更不利于其日后的长远发展。

2.拔苗助长,过度追求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一味采取“拔苗助长”这一极端的教育方式,过度追求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如,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从自身的主观意愿出发为孩子报了钢琴、舞蹈、奥数班等众多名目繁多的课外班,以此将孩子的假期日、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这些学生家长的初衷无可厚非,无非是想以此促进孩子个人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但,作为一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个人认为,他们却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作为学习者的主观情感感受,是否有兴趣、是否学得吃力、困难等。这种教育方式明显违背了孩子的学习意志,不仅收获不了预期中的理想效果,还很可能产生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及作用,从而制约孩子的长远发展。

3.过度宠溺孩子

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因此,父母便把所有的爱都加倍地倾注在了他们身上。我在校期间更是亲眼目睹了家长们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行为:学校安排学生集体劳动大扫除,部分家长怕孩子累着,自己前来帮忙打扫;学校组织体育达标测试,更有家长前来向学校求情,希望学校能免于这场测试以免孩子训练太累……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殊不知这种过度宠溺孩子的畸形教育反而是教育的悲哀,不利于孩子的快速独立与顽强成长。

二、班主任应当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点与方法

1.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会正确地赏识孩子

现代社会,学习成绩不再是衡量人才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侧重于社会个体综合素质的考查与测量。如,有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他们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与汗水,这时,作为家长应当多多鼓励与肯定他们为此所付出的勤奋与努力,并以此为基础帮助孩子找出学习成绩之所以上不去的原因,勉励他们再接再厉,这种赏识性的家庭教育会让学习受到打击的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过程不断取得显著进步。

2.了解孩子的兴趣与爱好,促进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班主任,应当充分发挥自己之于学生、家长这两者之间的桥梁沟通作用,帮助学生家长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家孩子的兴趣与爱好。这样才能有效扭转家长之前关于“揠苗助长”的极端想法,使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应当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们在自由、宽阔的空间中展翅翱翔,实现自身富有个性的进步与发展。

3.摒弃畸形的父母之爱,给予孩子正确的爱的教育

作为班主任,应当利用自己与家长经常交流与沟通的便利条件,尽量多地向学生家长宣传一些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家长彻底摒弃以往畸形的父母之爱。须知,过度的宠溺与爱护,反而不利于孩子独立个性的成长与发展。家长只有有效“放手”,才能让孩子在经历磨难与挫折之后,学会感恩,才能逐步具备适应现代竞争社会的良好素质及综合能力。这才是父母应当给予孩子的正常家庭教育。

以上仅是我个人站在班主任的角度,对现代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粗浅认识与看法,旨在于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作用的更好发挥提供实质性的指导与帮助。不当之处,还望各教育同仁多多指正,以促进我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