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延续性护理8篇

时间:2023-06-04 08:38:46

延续性护理

延续性护理篇1

1.文献检索资源及策略

了解我国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情况,因此检索资源主要包括CNKI、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以及百度、Google等大型搜索引擎的学术搜索,同时还包括部分有关卫生方面网站的检索。检索词为“延续护理/延续性护理+现状”和“延续护理/延续性护理+效果”,检索相关的文献并排除重复文献。

2.文献整理与分析

首先由筛选人员对获得的文献题目和摘要进行阅读,排除不符合的文献,其次浏览相关文献全文,并对其研究问题、材料与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价,删除与所研究内容关系不密切的文献,最后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延续性护理与实施方式、效果间的关系。

二、结果

1.文献纳入结果

按照设定的检索词,通过对相关的中文数据库和网站进行检索,共获得文献326篇,删除重复文献,并对剩余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最终获得有效文献57篇。文献类型主要包括调查研究类46篇,报告类4篇,综述类7篇。

1.1延续性护理的干预对象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延续性护理主要是向再入院率高或出院后仍需要持续护理的病人提供服务。大多为患有慢性病、恶性肿瘤等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或手术后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病人。延续性护理病种位居前几位的有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2.2延续性护理开展的方式及内容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延续性护理开展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基于网络平台的健康教育、建立病人俱乐部等形式进行,服务的内容及优缺点见表1。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和医院开展的延续性护理主要是以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为主。

2.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效果

延续性护理的开展保证了病人对出院后连续、科学护理服务的可及性,显著地提高了病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钱春荣等通过对出院脑卒中病人实施比较干预研究,发现实施延续性护理的病人在提高巴氏指数和病人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但在提高主观生活质量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张积慧等运用比较研究法,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50例高血压出院病人进行传统门诊随访和延续性护理随访,发现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病人的防治知识,巩固了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另有研究发现,通过对病人进行延续性护理、开展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等内容,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得到明显提高,缓解了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

3.延续性护理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对延续性护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

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满足了病人对持续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提高了病人的健康水平,但由于延续性护理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加之各地区、各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不同,使得部分医院和医务人员对延续性护理的理解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其开展的重要性和目的重视程度不够。毛惠娜等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所医院护理人员的调查显示,33.3%的护理人员认为病人出院意味着护理服务的结束。

3.2延续性护理实施内容单一,健康教育缺乏个性化

目前我国延续性护理的对象主要为慢性病病人和恶性肿瘤手术后需要持续照护者,在开展的病种选择上缺乏广泛性,延续性护理实施干预的方式也较雷同。对病人的健康教育由于受护理人员资历和知识水平的影响,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为运动、饮食和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缺乏个性化。

3.3病人的积极参与度低,影响了延续性护理的效果

病人出院后自感身体状况得到了改善,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逐渐降低,同时由于其时间工作安排和生活压力等方面的原因以及医院或社区延续性护理方式和时间的不合理等,使出院病人对开展的延续性护理参与度不高,用药和遵医行为降低,增加了病人的再入院率和医疗负担,严重影响了延续性护理的开展和效果。

三、讨论及建议

1.加大宣传和培训,提高对延续性护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对延续性护理的正确认识和了解是有效开展延续性护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要加大投入,通过继续教育、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宣传和讲解有关延续性护理的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和技能,重视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开展。

2.扩展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内容,规范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操作流程

目前我国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程度不高,延续护理的内容较单一,并且无相关的护理流程的指导和标准。应根据实际需要和病人的病情特点,拓展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内容,丰富延续性护理方式,同时也要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标准,规范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操作流程,以保证延续性护理服务达到预期的效果。

3.注重对医务人员的培养,提高延续性护理服务的质量

延续性护理的开展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医学知识,而且还要懂得交流、沟通技巧及心理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要不断加强对相关医务人员的培养,提高其延续性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沟通及协调能力,提高其胜任延续性护理服务的能力,使延续护理服务质量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4.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延续性护理的参与率

针对需要延续性护理服务的病人,出院前相关医务人员要详细向其介绍延续性护理相关内容,掌握病人联系方式,约定延续性护理的最佳时间。利用互联网络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开展有效的护理服务,鼓励病人积极参与,提高病人延续性护理服务的参与率。

四、本研究的不足

延续性护理篇2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其中,脑卒中(stroke)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急性脑血管病事件。脑卒中作为目前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心脑血管疾病,其由于发病后易于遗留的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心理功能的障碍导致对病患远期治愈率有明显影响。针对脑卒中的长期治疗和护理需求,其康复治疗在出院后持续进行的必要性亦尤为突出[1]。本论述主要针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措施的规范展开作出研究进展综述。

2延续性护理意义

在针对脑卒中患者治疗和护理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延续性护理的发生发展得以不断形成。其普遍概念是指系列动作的规范设计下确保病患能在不同场所得到妥善且持续的护理工作,通常是从院内的出院、转诊到社区、家庭内的延续性规划。具体到细节是由脑卒中患者高级护理人员为其制定的全面计划,使得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贯彻其生活日常,且同其与家庭成员形成长期且动态保持下的互动过程,使得其远期的功能恢复,并发症规避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显著提升[2]。

3延续性护理内容

3.1脑卒中延续性护理干预者及其要求 较多研究指出延续性护理的直接干预人员应为具备长期临床实践工作的高级护理人员。基于脑卒中护理工作其繁杂程度及国内目前社区普遍落后的医护条件,应在护理工作人员配置上着重强调病患受益率,同时兼顾经济成本的护理干预工作者安排。针对延续性护理是从医院到社区、家庭的延续性时程关系,不同时段的干预人员有不同的工作要求及侧重点。在院内的康复治疗干预成员主要组成包括主治医师,专科护理人员及理疗专业医师,除在院内的专业性指导和治疗外,出院后亦需远期的协调及合作,主要是针对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及依从性提升。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重点着重在社区医护人员,主要是由社区全科医师及专科社区护理人员形成干预群体,使脑卒中病患得到针对性干预。但由于目前国内社区医疗条件的分配不平均等突出问题,使得社区康复的有效开展处于长期受限状态。

对于延续性护理工作组的成员要求度及整体规划均需较高水平,不论是延续性护理时程的院内阶段还是社区阶段,都需要高水准的医疗综合团队作为医疗输出后盾。对于脑卒中延续性护理干预人员的要求,不仅局限于护理全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对个体患者的个体措施制定有相对要求,此外,同病患及家属的协调沟通能力亦纳入要求范围中[3]。

3.2脑卒中延续性护理内容 脑卒中延续性护理内容的个体化制定特点是其的突出内容,依据不同水准的医疗综合团队支持,针对脑卒中病患应有不同的延续性护理工作规划。在护理内容制定时,要以病患受益为目标,以家庭背景为基础,医院医护人员同社区医护协作的制定方向,进行预见性干预措施的制定并在后续工作中及时针对反馈效果作出工作上的细节更改以更好的完善干预内容的个性化和有效性。

对于初步干预工作的开始时间,国内外研究并未给出明确范围,一般以出院后2d~1w开始。早期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开展是必须的,主要由于病患在出院后失去了院内全面、规范的治疗护理,病患在社区、家庭的治疗及护理接受角色转换使得计划的接受和完成度难以保持在较高水准,因此,越早的开展延续性护理越有利于远期病情的恢复。在早期开展的基础上,延续性护理的干预频率及强度应在综合团队基本水准的最大上限水平上予以开展,保证干预工作在同病患自身病情发展相一致的步调上,让病患最大程度的享受到干预工作的有效性及优良性[4]。且早期开展的工作中,由于病患院内外角色转换等问题的存在,应提高护理工作的频率及强度。相关报告给出的频率和强度数据,以1次/w~1次/月的递减,从密集型干预模式到后期的逐步减少。强度主要体现在康复训练的每天维持,相关数据建议最少1次/d,每次最少2h为好。

对于早期高强度高密度的延续性护理持续时间,较多研究指出,以发病后3月内为最佳时段。脑卒中发病半年后功能恢复速度逐步下降,1年后的康复意义基本失去,因此早期且3~6个月,1年以内的延续性护理工作为患者机体功能恢复的最有效阶段。但由于病患的远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在早期全程的护理性干预外,远期定期随访和心理干预亦是必须[5]。

关于脑卒中延续性护理成效的评价,主要集中于病患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如及远期恢复以及心理状况的评定几个方面,不同方面均可依据相应的评价量表进行规范评定。依据评定结果应及时针对个体病患作出相应干预措施改善已达到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从而积极改善病患预后[6]。

4结论

尽管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在全球开展时间早,开展度较高,但国内外均未有较规范且可依据的操作指南进行参考。目前,我国针对脑卒中患者的院内护理其重视度和规范度均处于较高水准,但院外的延续性护理因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而有所限制。强大的医疗综合团队的形成较难建立,专业的护理干预成员较难配备均对延续性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不小的挑战。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病患出院后的病情恢复受益率毋庸置疑,且远期正面影响意义极高。因此,脑卒中病患延续性护理模式规范、科学、系统的制定目标应作为当前医疗工作者长久的探索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海利.H型高血压与缺血脑卒中预后的关系[D].郑州:郑州大学,2012.

[2]Boockvar K,Vladeck BC.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ransitional care for persons with complex care needs[J].J Am Geriatr Soc,2004,52(5):855-856.

[3]李永红,林聘妹,王翠华,等.家庭健康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1):144-145.

[4]刘俊青,么丽春.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费用效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7):1596-1602.

延续性护理篇3

1延续护理    

美国老年护理协会川将延续性护理定义为一系列行为活动,用以确保病人在不同医疗场所或同一场所的不同照护水平之间转移时,其健康照护服务具有协调性及延续性,包括照护安排、病人教育以及服务提供者间的协调等。    

美国延续护理联盟(Care Continuum Alliance)}8}从人群健康的角度出发,认为延续性护理除了包括病人在机构内的转移或机构间的转移外,还包括病人在健康状态改变时的转移及在护理提供者之间的转移。延续性护理是综合性、协调性和整合性的医疗服务,其目的在于实现各种健康状态下、各种照护环境中服务质量和价值的持续改进和高危人群;服务具有时限性,即在出院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开展,但可根据研究目的有各自不同的时间跨度,多数研究从出院前几天到出院后几个月,少数到1年;强调对病人和家属的教育,避免再住院等不良临床结局川。

2影响心力衰竭病人再入院的因素

2. 1疾病因素心力衰竭的疾病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冠心病(45. 6 0 o)和高血压(12.9%)两方面,而风湿性心脏病仅占18,600。因此冠心病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次是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而肺部感染(43.9%)和水钠储溜(74. 8 0 o)是影响病人再入院和反复入院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液体的管理是心力衰竭病人管理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病人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容易被忽略,研究表明通过向病人讲解液体管理的重要性及液体监测的知识,并通过家庭随访及电话随访等延续护理方式能达到较好的管理}一般资料

2. 2. 1性别女性病人的心力衰竭发病率与生存率均低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病人受雌激素水平保护,而男性病人由于生活压力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有关。由此提示医护人员应对男性病人在此方面给以更多关注。

2. 2. 2年龄病人年龄对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Betihava、等}对280例心力衰竭病人研究发现病人年龄每增加10岁,再入院风险增加1.07倍。我国学者发现年龄)65岁是心力衰竭病人出院后1年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2. 3受教育程度在同样的干预环境下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病人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受教育程度高的病人知识的认知及接受程度较高,而住院次数多的病人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护能力相对较好的。

2. 2. 4心理状况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与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年会中报道,合并中、重度抑郁的心力衰竭病人的死亡率增加5倍。心力衰竭病人抑郁发生率为2400^4200}'8},并且病人再入院的风险随着抑郁的加重而增加仁1,〕,可能与心力衰竭病人长期疾病导致的躯体不适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有关,经济负担等都会导致心理负担加重产生抑郁情绪。而适当的延续护理可减轻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负性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2. 2. 5延续护理的主导者护士是延续性护理的主要主导者,其延续性护理的态度,及相关专业知识体系直接影响延续护理的质量,我国延续性护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临床护理人员的延续护理水平总体不高,应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培养本学科的专科护士,如培养心力衰竭护士专门负责出院病人的延续护理。另外,由于病人的来源较分散,三级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相对不足,也是影响延续护理的重要因素。提示实行三级医院的医护人员主导,而社区医护人员实施的医院社区、联动的协作延续性护理模式可能更利于开展。

2. 2. 6服药依从性心力衰竭病人大多出院后需长期服药,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体服药依从性差。相关研究表明心力衰竭病人的服药依从率为1000^9800,并且病人的服药依从性,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病人服药依从性直接影响其预后,研究表明,20%^-63%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再入院原因为服药依从性差} 病人的延续护理的管理模式

3. 1以医院医护人员为主体的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由延续护理的管理者对住院病人基本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在病人入院至出院期间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出院前进行健康评估及效果评价,出院后对病人进行跟踪随访,管理者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手机APP上门随访等多种方式与病人保持联系,对病人的康复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对相应问题给予专业指导。通过这种从入院到出院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行为.i-z}7,多学科协作模式明显减少了心力衰竭医保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心力衰竭相关总医疗费用亦明显下降。

3. 2社区为主体联合专科医生多学科协作管理由心血管专科医生、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社区志愿者组成联合团队及病人及家属共同组成的管理系统对病人实施协作、有效的干预能使病人得到规范的、连续的以及个体化的治疗。专科医生、护士均是病人住院期间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主管医生负责帮助责任护士选择延续护理干预内容与细则,并于责任护士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延续护理问题时接受咨询和实施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接受医院责任护士专业化培训,家庭主要照顾者接受医院责任护士的远程指导和社区护士的面对面指导。   

按照多学科管理模式进行综合管理积极发挥大型医院在人才、技术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医疗可及性、持续性、廉价性的特点,促使优质医疗到社区,进一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延续性护理篇4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372-02

高血压是我国现阶段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高血压患病因素的增多,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为了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7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3年7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明确诊断为轻中度高血压,且所有患者都排除难以交流沟通的患者以及具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4-68岁,平均(58.2±5.4)岁,其中中度高血压17例,轻度高血压13例;对照组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3-59岁,平均(61.2±3.7)岁,其中中度高血压16例,轻度高血压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都服用相同的高血压治疗药物以及延续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延续性护理的依从性较差,而观察组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依从性较好。具体措施如下:

1.2.1用药指导医院的护理人员首先要增强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使高血压患者清楚了解自身病情的发展情况。在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过程中,对其进行准确细致的用药指导,并且及时告诫高血压患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不能在没有医生的指导要求下,随意加药。

1.2.2饮食习惯的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要向高血压患者详细讲解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以及注意事项,使其认识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尽量少食多餐,并形成良好的日常饮食习惯,对肥胖患者饮食护理,要对其讲解肥胖的实际危害,告诉肥胖者要最大限度控制自身的体重。

1.2.3运动护理干预适当的运动以及科学的锻炼,有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有效控制,医院护理人员要对高血压患者详细讲解运动锻炼的好处。鼓励高血压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以及身体状况,在运动兴趣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运动护理方式,科学控制血压。值得注意的是在运动护理过程中,要掌握好每天的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锻炼引发劳累。

1.2.4心理护理干预医院护理人员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及时观察高血压患者的实际心理变化,尽量减少因为高血压病情原因而造成的不良心理压力,确保高血压患者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心情愉悦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及医院护理人员的正常护理,最大限度避免情绪化现象的发生,保证高血压患者心态平和。

1.3观察项目(1)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包括收缩压以及舒张压;(2)观察两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3)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90分以上)、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血压控制上的对比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实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都在正常标准范围之内,与护理干预前没有明显升高现象。并且观察组的实际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在生存质量评分上的对比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延续性护理篇5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结肠息肉;电切术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高频电切术被广泛应用于结肠息肉的治疗中,高频电切术的操作简单,微创,定位精准,术后恢复快,是治疗结肠息肉的最佳首选。但结肠息肉高频电切术后容易发生腹痛,迟发性出血,穿孔,息肉再发,下腹不适等并发症,因此结肠息肉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受到越来越多医务工作者的关注[1]。为探究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的运用效果,现选取60例2015年7月~2016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结成息肉电切术后患者,将所有患者分组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60例2015年7月~2016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结成息肉电切术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的差异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通过宣教,提高患者对结肠息肉的正确认识,让患者了解结肠息肉的相关知识及结肠息肉的癌变倾向,提高患者对结肠息肉的认知,提高对其的防治。高频电切多发结肠息肉术后12 h后方可进食流质饮食。术后3 d开始进食普通饮食,但忌食生硬难消化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大便干结摩擦术口造成术后出血,保持大便通畅。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尽量避免活动后增加腹压,为避免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给予患者口服缓泻药物,防止用力排便时增加腹压。给予患者术后常规的抗炎止血治疗。术后避免活动后腹压增加造成术后出血,应卧床休息12 h。术后避免过度劳累,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因疾病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会加重患者病情,造成预后不良,医务人员应缓解患者的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愉快的兴趣,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配合度,加快病情的恢复[2]。

观察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出院后进行延续性护理。具体方法为:成立专门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由小组为患者进行专门的延续性护理,通过1次/w的电话,短信,微信回访方式了结患者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术后严密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出血,腹痛等症状以及大便性质,大便次数,脉搏,血压等指标,避免继发性穿孔。通过延续性护理加强患者对疾病的再认识,通过电话随访等让患者了解结肠息肉的发生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让患者时刻保持重视。1次/w的电话随访指导患者按量,按时遵医嘱服药。由于结肠息肉患者常合并胃肠功能紊乱/便秘等,长期的便秘增加了息肉再发的风险,所以平时应严格遵医嘱服用调节胃肠功能药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结肠息肉切除后复发的风险。高频电切术后患者常常会感觉腹痛,此时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如l现患者疼痛难忍,也与患者及时沟通,耐心讲解疼痛是术后的常见反应,可给患者听音乐,讲故事来缓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感[3]。为防止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术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等进行检测,如发现迟发性出血应立即止血治疗。在饮食指导方面,要在随访中指导患者少食多餐,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进食能够润肠通便的食物,避免过饱,告便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多食水果,新鲜蔬菜的习惯,减少息肉再发。患者出院后叮嘱其注意休息,合理膳食,保持大便通畅,结肠息肉切除后6~12个月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息肉切除术后1年息肉复发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了SPSS13.0系统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经t检验和?字2检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均未见术后肠穿孔现象,对照组术后出血共3例,术后出血率为30.0%。观察组术后出血0例。观察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肠息肉是结直肠黏膜过度增生形成凸入肠道的赘生物,腺瘤肉的发病率约为70%,结肠息肉与结肠癌的发生具有密切的联系,其有明显的癌变倾向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结肠息肉的发病原因临床上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长期便秘,长期腹泻,长期炎症刺激等因素相关。预防结肠癌的关键就是尽早发现,尽早切除。高频结肠息肉切除术在临床获得了理想的疗效,是治疗息肉的重要手段,具有安全性高,准确到高,操作简单,微创等优点,加上术后的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预后效果。延续性护理保证了患者能够获得针对性和连续性的有效看护。在住院时,出院前,及出院后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达到改善健康的目的。

综上所述,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的运用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希温,李岚.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7):15-17.

延续性护理篇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病程长、难以治愈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以我院近2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对延续性护理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究这一护理方式对患者的肺功能和戒烟率的影响[2]。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患者78例,女患者56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4.2±5.3)岁,病程3~18年,平均时间(12.1±2.7)年。纳入标准:134例患者均经过病史、体征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的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所选病例均为吸烟患者;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患者、合并哮喘、糖尿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肺结核、自发性气胸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近期接受肺部手术的患者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观察组7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包括呼吸调整、肺功能训练、饮食指导等。记录患者出院时的恢复情况,出院后不再进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延续性护理,主要内容如下: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根据患者的呼吸功能、主要症状、发病原因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并记录患者的吸烟量、烟龄等。①教会患者对临床症状的观察,如短期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②指导患者每日坚持吸氧,在饭前、运动前等耗氧量增加的情况下应尤其注重吸氧;③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告知患者COPD的常用治疗药物和药物的使用方法,并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避免患者漏服、错服或私自增减药物用量;④进行运动指导,通过运动指导训练患者的呼吸功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告知患者坚持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好处;⑤提供戒烟指导,通过向患者讲解对吸烟的危害提高患者的危机感,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吸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戒烟方案,烟瘾来时可以选择吃糖果、嚼口香糖等方式进行控制,教会患者戒烟的时间和戒烟的方式;⑥加强对家属的指导,发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知识手册,让患者的家属配合监督、帮助患者进行治疗,并让家属帮助患者营造干净、无烟的生活环境;⑦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采用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3疗效评定[3] 戒烟成功率:近期戒烟成功:患者坚持20d不吸烟;中期戒烟成功:1年后无复吸烟。检测患者的肺功能,包括PCO3、PO2、PEF。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患者的戒烟率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戒烟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患者的肺功能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PEF、PO2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CO3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群当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4]。戒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是提高慢阻肺患者症状和生存质量的有效方式。临床对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和戒烟情况具有重大的影响。延续性护理方式是针对慢阻肺患者而事实的一种开放性的护理方式,该护理方式将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延伸到患者出院以后。主要通过电话访问、定期复查、网络交流的方式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和护理,并让家属参与到对患者的监督和护理当中来,方便家属和患者操作,强调患者、医生以及家属之间的互动联系,增强护理的有效性。

延续性护理篇7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糖尿病;老年患者;自护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8-0151-03

Effect of continuing nursing on self-care abili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LI Xiuxia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Zaozhuang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Zaozhuang 277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ntinuing nurs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to study its effect on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 Methods A total of 89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grouped and treated with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n=44)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and health education. The study group(n=45) was given continuing nursing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discharge. The self-care statu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admission and at one year after discharge was compared. The self-care ability measurement scale was us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dicators of ESCA including the scores of self-care ability, nursing skills, nursing responsibility, self-concept and health theory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at discharge. The scores of self-care ability, nursing skills, nursing responsibility, self-concept and health theor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one year after discharge. And the total score of self-care ability in the study group was(104.32±9.93) at discharge and(116.18±11.04)at one year after discharge. The total score of self-care ability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103.97±11.65)at discharge and(101.91±10.14)at one year after discharge.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在实施期间,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小冬. 循证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护理中的运用[J]. 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2):184-185.

[2] 徐艳波. 83例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 心理医生,2016,22(31):207-208.

[3] 常秀萍. 优质护理在老年糖尿病低张力性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态度的影响研究[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5):781-783.

[4] 解源源,刘学梅. 延续性护理在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2017,31(5):623-626.

[5] 何玲. 延m性护理在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18-120.

[6] 房芳.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4):621-622.

[7] 赵娜.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5,1(1):42-43,46.

[8] 田春燕. 延续性护理对改善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的效果[J]. 心理医生,2017,23(1):252-253.

[9] 魏军平,刘恒亮,吴瑞,等. 病证结合诊疗模式下的糖尿病辨证论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2):1697-1699.

[10] 易秀珍. 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3):24-25.

[11] 符鸿俊,林琴,应晓剑,等. 社区糖尿病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5):24-26.

[12] 张春阳,张会岭,石秋艳,等. 糖尿病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11):1019-1022.

[13] 赵素敏. 延续性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8(5):442-444.

[14] 王瑾懿. 延续性护理对提高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183-184.

延续性护理篇8

关键词:COPD;延续护理;方法;效果

COPD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污染,其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不仅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也给社会医疗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COPD患者除急性期治疗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延续治疗,健康需求往往难以得到及时的满足[1]。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作为住院护理的延伸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探讨了COPD的延续护理的方法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75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2.34±7.22)岁;体重52~75kg,平均体重(60.12±4.57)kg;病程1~15年,平均病程(5.21±1.46)年;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3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3例、大专7例、高中23例、初中26例、小学16例。

观察组患者75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2.58±7.34)岁;体重51~76kg,平均体重(60.33±4.62)kg;病程1~16年,平均病程(5.40±1.57)年;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1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例、大专8例、高中25例、初中23例、小学17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病史、意识障碍、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文盲及其他原因不能配合本研究者。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程、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出院时均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前进行护理评估并制订出院后延续护理计划。

出院前3d由责任护士详细记录患者的呼吸次数和形态、咳嗽频率、痰液性状和量、干湿音等情况,了解患者居住处的卫生条件、通风情况,制定出院后的延续护理计划。告知患者系统的家居自我康复管理,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掌握气雾剂的正确使用方法、肺功能锻炼方法等[2]。

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了解患者呼吸次数和形态、咳嗽频率、痰液性状和量、干湿音等情况的变化,药物使用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将痰盂加盖处置,并定期清理。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新鲜。督促患者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少去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少吃生冷、辛辣、过甜、过咸、油腻、刺激性食物。寒冷季节注意增加衣物,防止感冒,注意避开过敏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每日快步走30min以上,进行简单的上肢活动[3]。

嘱所有患者定期来院复诊,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估干预效果。

1.3评价指标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智能、活力、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4]。

1.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较高,6个月内再次住院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再次住院率比较

组别 SF-36评分 再次住院率

对照组(n=75) 84.75±18.52 21(28.00)

观察组(n=75) 125.37±22.48* 5(6.67)*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讨论

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对病情进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COPD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除在急性期外,COPD患者大部分康复治疗是在家庭中进行。延续护理是将护理干预从医院延续到社区、家庭的一种护理手段,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专家门诊等形式,为出院患者提供延伸的护理服务,在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方面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使其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体现了护理方案的时效性[5]。

本研究中实施延续护理干预者SF-36评分明显高于未实施延续护理干预者,提示延续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出院后随访6个月,实施延续护理干预者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未实施延续护理干预者,提示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延缓疾病的进展,防止急性发作,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COPD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控制病情进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少玲,黄金月,周家仪.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的循证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31~434.

[2]刘宏,李霞,赵爱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延续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B):867~869.

[3]王少玲,符始艳,周家仪,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延续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8):758~760.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