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06-06 09:00:19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52-1

1 地理位置及概况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武县境内,属吕梁山脉,是芦芽山部级自然区所在地。在芦芽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的保护动物是珍禽褐马鸡。是著名的三晋母亲河—汾河发源地。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武县东寨镇,成立于1993年,位于山西西北部,由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高桥洼、马家庄、秋千沟、大石洞林场、怀道林场、阎家村林场的部分区域组成,森林总面积4.423万hm2,有林地面积站百分之五十,区域面积65.16万亩。

2 资源状况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总面积4.423万hm2,有林地面积2.27万hm2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22公里,林木总蓄积量为管涔林区的40%,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云杉和华北落叶松集中,素有“云杉之家”和“华北落叶松故乡”之美誉。野生的152种,其中兽类36种,鸟类116种,栖息着褐马鸡、金钱豹、梅花鹿、金雕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林蘑、蕨菜等绿色食用资源也极为丰富。公园内高山耸峙,峰峦奇拔,山脉绵延,横亘千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有旅游景点50多处。

3 主要树种及森林病虫害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主要树种为云杉和华北落叶松。大部分为针叶纯林,面积大而集中连片,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甚至暴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在林局的领导下,林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制定防治方案,果断采取措施,控制森林病虫害,有效的防治了落叶松鞘蛾、云杉小蠹和油松红脂大小蠹的发生,防止森林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和蔓延。但是森林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针对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现状和汾河源头的生态及区位重要性等因素,森林病虫害防治要以无公害防治为主。

4 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主要特点

对于森林病虫害防治,不少人热衷于单一的化学药剂防治,虽一时有效,但却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例如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使汾河源头水质变差,杀伤天敌等,使动物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现在林产中的残毒问题也值得注意,如珍稀林蘑、名贵中药材、优质蕨菜等绿色食用资源被污染。因此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病虫害防治提倡大面积推广“无公害防治”。

所谓“无公害防治”,是以森林培育技术措施为基础,以生物控制为核心,以经营管理为保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培育健康森林与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自控能力和持续控灾效果的管理科学。其主要特点是投资少、成本低、可减少环境污染、不伤害天敌、经济安全、对病虫有长期的抑制作用。

抓好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不仅能间接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促进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极大的保护林区群众的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绿色食品生产和林下资源的开发、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鸟语花香的部级公园。

5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措施

5.1 确定防治、控制和检验对象

5.2 进行防治区划

依据病虫鼠等有害生物种类与分布,危害程度,防治方式等因素,进行防治区划(划分为防治区、控制区,安全区等)。

5.3 加强森林经营水平,提高林木抗病抗虫能力

(1)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的科学造林原则。按总体规划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设计林种和树种,逐步扩大人工混交林,实现多林种、多树种的优良林分结构。造林种苗必须经过专业部门的检疫。

(2)禁止调运和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子或林木苗木进行育苗或者造林。

(3)对于幼林龄和中龄林要应及时进行抚育,优先安排抚育密度过大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结构不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病虫及各种外力危害使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明显下降的林分;林分改造清除已经感染病虫害的林木。

(4)对于疏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形成有林地,改变健康状况,改善林分卫生状况,提高林分质量。改变针叶纯林为针阔混交林,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增强林木抗御有害生物的能力。

(5)及时清理火烧迹地,伐除受害严重的过火林木。林地清理,砍除和烧毁病树和垂死树,清除病株残体,这是一种较可靠的对策。特别是在危害区采用此法抑制病原的扩散是切实可行的。伐除后必须烧毁和或进行处理,否则将成为新的感染源。

(6)采伐后的林木应当及时运出伐区并清理现场。

5.4 加强天敌保护,发挥生物控制作用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可持续发;建设

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多结构、多层次的防止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真正做到在可持续发展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因此,发展后备资源,保护好现有资源,防止各种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才能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森林与生态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森林和林地有着丰富的多样性,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森林生态系统比其他生态系统具有更复杂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森林总的利用率和生物生产力也是天然系统中最高的。森林具有对长波辐射的高吸收率和对辐射的低散射率,可利用的净辐射相当高。由于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生态系统当然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森林在生态系统起到的作用

(1)森林具有巨大的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江河泛滥造成的损失很大。每年我国发生的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受灾人口数亿人,如果加上灾后重建的费用,经济支出的数额就更惊人了。

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 一是由于土地失去植被不能对雨水进行截留,使洪水迅猛而下;二是由于土地失去植被造成水土流失,淤积河床、库区、湖底和泄洪区,致使河床抬高, 库容减少,泄洪能力减弱。而森林生态系统则是防洪保土的根本,具有多重功能。森林的复杂主体结构, 能对降水层层拦截,可将地表径流更多地转化为地下径流。林地的降水约有65%为树冠截留或蒸发,35%变为地下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森林在雨季能削弱洪峰流量,延缓洪峰的到来时间;旱季则可增加枯水流量,缩短枯水期,达到“消洪补枯”的作用。

(2)森林具有巨大的水土保持功能。据资料显示,林地上层只要有1cm厚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94%。可以看出,植被得到保护,就可以祖祖辈辈享受自然生态与人类的协调发展,而一旦破坏了植被,子子孙孙将会受害无穷。

(3)森林具有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方面的作用,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他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身,肩负着改善环境和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森林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是促进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业。因此,必须把森林资源保护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

3、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递增,扩大迅速。全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占总森林面积的8.2%,占人工林面积的23.7%,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森林病虫害是无烟的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安全的三大敌害之一。森林病虫害通过危害林木的根、干、枝、叶等组织,使林分蓄积量或生物量遭受损失,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

4、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4.1 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任重道远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持续增长,若继续采用大面积的树种、品种单一的人工纯林模式,森林病虫害流行危害必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将可能上升为主要病虫害而严重发生与流行。不仅如此,我国的人工林中,生态林、防护林、公益林的数量和比例也将不断增加,这些人工林比一般的用材林,其病虫害防治的任务将更加突出,因此,人工林病虫害的治理将是整个森林病虫害治理工作的重点。至2005年中国的目标是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由占总森林面积的8.2%降低到6%以下,由此可见,中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4.2 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化学防治的问题和发展,生物防治的重要性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病虫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虫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全世界都在探索利用生物技术来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方法。通过几十年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索发现,化学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法简单、受季节性影响较小、适合大面积使用等优点。缺点是如果使用不当,能够引起人、畜中毒, 污染环境,杀伤天敌,造成植物药害,长期使用还可使某些病虫害产生抗性等。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有很大的优点:不仅能直接消灭病虫,而且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具有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和其他有益生物,不存在残留和污染问题,不会引起害虫的再次猖獗和产生抗性,对一些害虫具有长期控制等优点,即在林区内使用了生物制品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达到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但生物防治也有局限性,一般见效比较慢,人工繁殖技术较复杂,防治效果受使用技术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等。

森林虫害的防治起初是通过在林区喷洒化学药剂来达到防治森林虫害的效果。在初始阶段,使用很少量的化学药剂状况下,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降低,药剂使用量加大,虫类产生了抗药性;后期,人们尝试利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式来防治森林的虫害。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重要性;优化

1 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近年来,花生的种植范围日益广泛,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做好防治工作一方面可以为花生的生长发育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确保花生的最终的产量,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农业是我国三大产业之一,更是现代文明的催化剂,我们必须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花生病虫害会导致产量的急剧下降,其经济损失无法估量,加强花生病虫害的防治,优化防治措施需要每一个生产者的努力。

2 花生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2.1 病虫害加剧

随着花生的种植面积的增大,病虫害加剧,呈泛滥趋势,其中最主要的有根腐病、青枯病、烂果病、食叶虫等。花生病虫害种类逐渐增多,目前大约有上百种病虫害,给花生的健康生长带来极大隐患。

2.2 农药使用不科学

农民的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在花生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手段,尤其是在r药的使用上存在不少问题。花生的防治对农药的选择有较高的要求,这需要工作人员根据花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选取合适的农药产品。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病害部位都要求不同的农药类型,这样才能把握最佳的病虫害防治阶段,提高花生病虫害防治的实效性,否则会产生相反的防治效果,对花生的生长带来负面的影响。其次,农药的使用不当还体现在农民未能按照科学的配置比进行配药,这导致药效不足或者是过度防治,阻碍了花生的正常生长。

2.3 缺乏综合防治意识

大多数农民依赖传统的化学防治病虫害措施,缺乏综合防治的意识,这使得花生的病虫害收效甚微。传统的化学手段效率低,质量差,副作用明显,对花生的生长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一些残留农药还有可能给消费者造成生命威胁。新时代背景下,农民还需要加强综合防治的意识,采取多种防治手段为花生的生长创造条件。

3 花生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

3.1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科技的发展给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带来了新的思路,花生的病虫害防治不再是以往单一的防治方式。人们可以以预防为主,建立专业防治系统,综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加强综合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改进防治手段,根据作物的患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到最低的投入实现最好的防治效果。

3.2 加强病虫害监测

花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要从每个环节入手,在最初阶段就需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信息网络时代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实时监控花生种植区的病虫害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泛滥。花生的种植面积大,人们实地跟进难度较大,互联网很快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其高效和准确性为花生病虫害的防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3 培育优良花生品种

病虫害的泛滥与花生的品种生命力有一定的关系,优良的花生品种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在较差的生活环境中也能健康生长。研究人员需要做好花生品种的培养工作,培养更多优良的品种,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培育优良品种的做法在初期会耗费大量的研究资金,但是其后期效益更大,对此我们要以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问题。研究人员要选择优质品种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培育,从长远来看,这样能够更好地减少后期的病虫害防治的资金、人力的投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4 规范农药市场

农业生产发展带动了相关的农业产品,市场上的各种农药眼花缭乱,一些农民缺乏对农药的认识和基本的判断能力,被花里胡哨的宣传所迷惑,导致最后选择的农药效果并不理想,花生的病虫害依然泛滥。对此,必须加强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核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严加处理。市场中的一些不良奸商或者是一些非法经营者都要予以严惩。做好农药市场的监管,打击非法行为,确保市场的有序运行,另外还要对产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标注,防治农药的滥用。

结束语

花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我国的花生栽种面积呈现扩大的趋势,对此,必须加强人们的病虫害防治意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另外,我们还要深入探究花生病虫害防治的优化措施,在实践中改进防治手段,提高花生的产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品绩,姜振祥.莱西市防控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生产及产品加工的技术措施[J]. 中国农技推广. 2016(11)

[2]朱卫红.搞好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 河南农业. 2016(22)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 森林病虫害 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076-01

对森林的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治理是一个病虫控制的系统工程,也就是贯穿森林生产的整个过程,即生产、栽植、养护等,都要运用生态学的理论来调节生态环境,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等。

一、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内蒙古地区是我国森林工程建设的重要地区,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森林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当前内蒙古地区常见的森林病虫害有舞毒蛾、落叶松早期落叶病、落叶松癌肿病、鼠害等,这些病虫害对内蒙古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严重的影响,为此在造林以及护林的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过程,在各种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过程中应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加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结合,是森林病虫害防止过程中的基本原则。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又要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要加强预防为主、治理结合的理念,尽量将病虫害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减少损失。在实际的防护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安全的问题。在进行森林的病虫害防治时,由于对象不同,防治治理过程也要考虑当前与以后的双重影响,需要灵活地运用一种或者集中适合森林实际情况的方法。比如保护利用病虫的天敌、运用物理机械和非化学药剂方法进行防治治理等。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病虫灾害,要采取不同的对策,用不同措施的长短相补,并且注意实施方法的时间,将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尽量做到无公害防治,以保证安全性。

二、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措施

1.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病虫害防治的氛围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社会性质比较强,防治森林病虫害不仅是相关部门的工作,也是社会每个人的职责,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争取各级领导对森林病虫害的重视,同时加强社会的认同。各级森防站应该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报刊、广播等载体,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点进行宣传。比如针对内蒙古地区常见的森林病虫害,可以加强病虫害的种类、特点、预防措施等方面的介绍,加强民众对当地的病虫害常见类型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常见的森林病虫害中有一种是落叶松早期落叶病,这种病害是北方地区落叶松人工林普遍发生的叶部病害。无论是幼苗、幼林还是老龄落叶松都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病害,这种病害一般以5至20年生的森林的发病率最高,因此在宣传过程中应该要对这种病害的发病危害、特征等进行讲解,让森防工作人员能够针对一些森林出现的病害特征进行判断,从而进行及早发现及早预防,以防在病害严重时再进行预防则为期已晚。

2.加强常见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技术的推广

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均不相同,因此出现的病虫害也不尽相同,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该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才能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比如针对常见的落叶松鞘蛾,应该要对这种虫害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了解,从而便于森防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具体的病虫害。比如落叶松鞘蛾的成虫体长约3 毫米,暗灰色,有绢丝光泽和长绿毛,一般是生活在东北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于9月下旬开始以针叶做成筒状鞘,过冬之后的幼虫危害最严重,一般说来6月上旬是产卵最丰盛的时期,当落叶松受到这种虫害影响比较严重时会导致针叶变成黄褐色,好像被火烧过一样。加强这种虫害的防治,应该可以采用相应的非化学药剂,例如:苦参烟碱、阿维菌素等药剂;同时采用适宜的树种进行造林,保持合理的郁闭度,可以有效地防治落叶松鞘蛾。

3.加强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

药物防治是森林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方法,常用的药物防治手段都是采用1.2%苦参碱烟碱杀虫烟剂进行了防治松毛虫、舞毒蛾。该药具有速效性好,对环境影响不明显,施药成本低。该烟剂一拉即可以自动燃烧,燃烧过程无明火,燃烧后无余火,比较安全,适合林区应用。而且对低龄幼虫效果更好,烟点距离5米,6天对2-3龄幼虫防效达96%。还可以在树干上涂刷药物,以提高树木对相应病虫害的预防能力。除了采用药物防治手段进行病虫害预防,还应该要加强生态防治,比如利用黑光灯、性引诱剂等诱杀松毛虫、鞘蛾以及舞毒蛾成虫等害虫;根据生态系统中的法则,利用悬挂鸟巢箱的方法来招引燕雀、啄木鸟等食虫益鸟捕食落叶松鞘蛾幼虫、蛀干害虫、松毛虫幼虫等,还要加强对益鸟的保护,从而加强对虫害的防治。

4.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的改革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应该要加强防治机制的改革,传统的病虫害防治理念已经不再适用,在当前的森防工作中,基本的原则是“谁受益、谁防治”,应该要逐步建立森林防治的防治体系,公益林病虫害以及一些重大的危险性病虫害应该由国家进行预防和治理,由于森林防治工作中的经费有限,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投入机制的完善,积极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从而调动相关部门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最终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结语

针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该要加强预防为主、治理结合的方针的建立,对传统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行改革。由于不同地区的病虫害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在未来的森防过程中应该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最合适的防治措施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预防,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各种病虫害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参考文献

[1]唐伦忠.生物农药防治落叶松毛虫效果分析[J].河北林业科技,2012(06)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生态防治技术;病虫害;林业;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351-01

引言

随着气候的改变,再加上森林管理经营不当、防治技术不合理等因素,我国林业面临的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业的发展。科学而有效的病虫害生态防治关系到林业的生产数量和质量。为了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对林业的损害,相关管理人员要清楚地认识到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及危害的程度,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科学而高效地进行防治管理,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率。生态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中的应用既是有害生物防治的必然发展趋势,又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

1.运用生态防治技术治理病虫害的意义

1.1 生态防治技术的主要内容

生态防治技术坚持“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理念”,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生态防治。这一技术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如害虫的天敌、害虫的配偶;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昆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调节剂、外激素、利它素等等;以及少量农药等控制病虫害的蔓延,提高林木质量并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1.2 运用生态防治技术治理林业病虫害的意义

1.2.1 克服传统防治技术的不足,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和水平

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但这一技术并没有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一方面,长期以来害虫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发生了适应性进化,逐渐获得抗药性,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另一方面,化学农药的使用会造成水资源污染,并可能杀伤病虫害的天敌或是其他一些有益的的昆虫,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森林生态环境。

传统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已经不适合时展的潮流,逐渐被淘汰,而生态防治技术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先,这一防治技术克服了传统防治技术的不足,提高了林业绿色化、健康化、生态化的生产水平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其次,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能长期而又有效地防范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最后,生态防治技术可以提升林产品质量,保护林业资源,提高林业生产管理水平。

1.2.2 有利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我国对林业的建设发展规划以绿化造林为主,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的推广不仅达到了绿化造林的目的,还有效地保护了自然环境。害虫虽然会对森林造成严重影响,但究其根本,它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如果单纯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或者物理防治,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生态失衡,破坏食物链进而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防治技术对病虫害的防治安全而又高效,能够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平衡。

2.现阶段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林业病虫害种类增多并且难以防治

首先,我国造林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种类也逐渐增多,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规模也在逐渐扩大,防治工作越来越难。很多地方缺乏病虫害生态防治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现实需求,也不适应林业资源增殖的需要。其次,治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低、防治技术不过关,没有摸清林业病虫害的生长规律就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并且对新出现的病虫害缺乏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严重影响我国林业的发展并给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制约

一方面,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单一。我国现阶段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相对落后,缺乏先进的防治设备,更多地依靠喷洒农药、杀虫剂等单一的防治措施,造成了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理念落后,治理人员只是被动防治,防治工作不全面并且防治效率低下。[2]

2.3 ]有完善的病虫害检测技术

病虫害检测技术是生态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对病虫害的预测工作就能及时了解新的病虫害发生范围、种类、危害性和蔓延速度等,有利于防治人员及时应对突发的病虫害。但是我国林业病虫害的检测管理相对薄弱,一是缺乏病虫害历史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并且治理人员没有及时分析数据,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二是我国缺少完善的病虫害实验基地,检测检疫仪器设备不全面。因此,现阶段我国很难在病虫害发生前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预防,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任重道远。[3]

2.4 林业管理水平落后

加强病虫害的生态防治工作就要加强林业管理水平,但是我国对林业结构安排不合理,林场也没有安排专业人员监督造林过程,导致造林质量不高、林业病虫害时常发生。当出现病虫害时,领导人员也没有及时协调安排好防治工作,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导致防治效果不明显,给林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生态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中的应用

3.1 用激素防治病虫害

害虫在和繁殖的过程中会释放信息激素吸引异性,治理人员利用激素防治病虫害主要是用科学技术手段获取害虫的性外激素,干扰林业害虫的正常繁殖或者对害虫进行直接诱杀。或者治理人员可以制造人工信息激素破坏病虫的定位定向能力,阻断过程、减少害虫繁衍的数量,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4]

3.2 在林场中引进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在林场中利用天敌昆虫防治病虫害是一种经济环保的生态防治手段,不仅可以高效控制病虫害,还能丰富森林生态系统。治理人员在林场中引进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时一要注意对天敌昆虫的保护,不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药杀伤天敌昆虫;二要注意释放天敌昆虫的数量和时间,如果天敌昆虫数量相对较少,则要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达到防治的数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间释放天敌昆虫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3.3 微生物防治技术

有些微生物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对林木也没有损害,但对一些害虫却有强大的侵袭和感染能力,对病虫害种群造成破坏。治理人员可以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破坏害虫虫卵,或者让害虫发生病变,以减少病虫害的数量。

3.4 运用不育技术防止害虫繁殖

在小面积森林中,治理人员常用诱捕器诱杀某一性别的害虫,干扰其。或者破坏害虫的生殖腺功能影响害虫的生殖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害虫的生产数量。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林业的病虫害治理工作艰巨,治理人员要根据自己林场实际的病虫害情况选择合适的生态防治措施,提高林业生产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义群.林业病虫害及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3,07:128.

[2] 潘明哲.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16:42―43.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北方;红松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生态环境不断重视,北方林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方森林覆盖率的重要保证,我国对于北方林区建设十分重视,但是北方林区经常会出现病虫害问题,会给当地的红松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红松病虫害防治就是要利用林区自身的生态环境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来保护森林的发育和成长,这对于维护森林自身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红松病虫害呈现的主要特点

1.1红松病虫害较为普遍

在红松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病虫害,这对于红松来说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说红松病虫害呈现普遍性的特点。病虫害本身是红松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红松发展的过程中非常普遍,会对红松的发展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1.2红松的病虫害可以进行防治

我国红松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性地会出现病虫害,但是病虫害的出现总是呈现一定的特点,并有着自身的天敌。因此,通过对病虫害进行研究,会发现病虫害呈现着一定的规律性,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给当地红松发展带来中的损失,降低其危害程度

1.3病虫发展速度较快

近年来,为了对林区进行病虫害防治,林业局和相关部门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防治工作,包括采用各种杀虫剂对病虫进行消灭,但是在长期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病虫的抗药性在不断增加,这就给红松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一旦出现无法防止病虫害的情况,就会对当地红松发展造成极大不利的影响。

2.红松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红松病虫害严重、分布广

我国北方林区的整体面积较为广泛,在各个地域的林区都有病害的发生,可以说红松病虫害呈现着病虫害严重,病虫害分布广的防治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病虫害的防治有着很大的难度,如此大的面积,红松部门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难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2.2相关部门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有待提升

我国的北方病虫害防治虽然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在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较为陈旧,已经不能够适应红松病虫害防治的需要,因此相关部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应当进行提升,否则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会很差。

2.3相关部门对于病虫害的检测和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林业局和相关部门的对于病虫害的检测和管理水平低下,我国在检测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对新型的病虫害进行及时的发现,导致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差,同时相关部门对于林区的管理非常松懈,管理上经常出现漏洞,造成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产生隐患。

2.4缺乏对于病虫害的监测与监控

我国北方的林业部门缺少对于病虫害的监测和监控,我国北方林区的病虫害发展速度非常快,会在短时间内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如果做不好病虫害的监测和监控工作,就无法对病虫害的发展趋势。对于病虫害的监测和监控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做不好就会造成病虫害防治工作十分被动,在病虫害发生之后再进行防治,就已经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3.加强北方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要措施

3.1加强对于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

我国北方林区要想提升北方林区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就需要加强对于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监测和预防工作。在开展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对不同的林区进行抽样监测和测量,对病虫害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地发现,这主要应当使用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监测工作。在监测的基础上就能够对病虫害进行很好的预防工作,在病虫害即将多发的区域采取防治工作。

3.2加强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提升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就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传统的仪器和设备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红松预防和防治工作。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增加对于红松部门的投入,尤其要加强对于红松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投入,要采买国内外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工作,为红松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提高病害防治的科技水平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只有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科技水平才能够提升整体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果。目前我国主要的科技投入主要在病虫害农药和相关制剂的制备方面,需要在整体的防治过程中降低制剂的毒性,要有针对性的播撒杀虫剂,在不同的季节和树木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类型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防治工作,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整体效果。

3.4加强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建设

要想达到很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减少病虫害对红松发展产生的恶劣影响,就需啊哟加强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建设。这就需要在红松局招聘的过程中要招聘高科技的专业人才,同时对于红松局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样能够让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整体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这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的提升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有利于促进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结语:综上所述,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我国红松林的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在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科技水平低下,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基础设施缺乏等。因此,要想提升红松林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效果,就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7

1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药物使用不规范

林业病虫害防治普遍采用化学农药进行治理。近些年农药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越来越多,不仅导致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还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但病虫害仍然在广泛传播扩散。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实践中,工作人员并没有掌握病虫害特点、化学药剂的危害,在使用过程中没能严格控制剂量,大大降低了药物使用的规范性。化学药品的缺陷在于破坏生态系统,增加了森林有益生物的死亡概率,而生态链失衡的后果就是病虫害加剧。

1.2监测管理力度不足

林业病虫害应该采取监测预防的治理措施。如果在发生病虫害后采取治理措施,只能是降低损失,因此必须遵循早发现、早防治的原则。但是我国林业部门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没能做好监督管理,在发现病虫害时已经大面积蔓延,导致病虫害防治工作始终处在被动的条件下,而防治工作难度与成本将会随之提升。比如缺少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个别地区的病虫害不能及时发现,或无法监测出病虫害发生的中心及具体情况等,所以很难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最终导致病虫害继续扩散传播。

1.3病虫害防治技术差

现阶段很多地区在林业建设工作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没有及时得到控制。由于病虫害的种类不断增加,防治效果也无法达到预期,反而造成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浪费。尽管我国不断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求,但不少地区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水平较低,造成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

2林业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

2.1通过激素防治虫害

化学防治技术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且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人力资源,但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蛀干害虫,如小囊虫、天牛等,且不适用于靠近城市的区域,这会对周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采取生态防治技术,既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激素是当前比较常用的虫害防治手段,主要利用害虫吸引异性释放信息激素的特点,对害虫进行诱惑扑杀。害虫激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雌虫分泌出的外激素,主要作用是吸引雄虫,相反还有一种内激素,目前可以通过人工制造信息激素,对害虫的繁殖进行阻碍,这种人工合成的激素同样能够降低虫害传播扩散概率。

2.2飞机喷药防治技术

面积较大的森林采取飞机喷洒药物的防治技术无疑更加高效。在喷洒药物时应优先选择轻型飞机,其主要为了在多种不同环境中飞行,并且对于机场跑道没有太多要求,开阔公路等地区都可以起飞,减少了设置专业跑道的成本投入。另外,此类飞机的灵活性较强,在喷洒药物过程中可携带定位系统,精准掌握位置信息,减少作业误差。但是在喷洒药物前要做好调查,深入林业区域掌握动植物的分布情况,并根据数据信息制订作业方案,将林业区域中的范围、周边建筑标注清楚。由于该技术属于大面积防治手段,为了降低负面影响必须合理用药,必要时可添加食用盐,促使药物快速降落,获得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2.3数字化防治技术

数字化防治技术也是生态防治类型中的一种,能够起到比较好的病虫害防治作用。林业发展建设工作必须要时刻进行监督管理,但是森林面积较大、工作任务繁杂,持续性的监督管理往往会增添工作负担,在监管过程中也会出现疏漏。但是数字化技术为林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保障防治精准、有效,比如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利用图像信息展开分析,取得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应用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也会改变以往的监督管理方式,全面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效率。

2.4雷达遥感防治技术

我国最早应用雷达遥感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昆虫雷达采集信号,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以此来获取林区中的昆虫活动情况,能够精准检测出虫害的数量、种类以及活动途径。目前很多国家都在采用该技术病虫害检测系统可以直接对森林中的有害生物进行监测、获取数据信息并传递给系统,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和准确性,但是我国对于该技术的运用仍然需要加强。

2.5利用害虫天敌防治

通过生态链进行病虫害防治,是目前我国比较倡导的技术之一。生态防治技术有益于林业发展,并且能够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在治理过程中可持续性、长效化使用,对虫害进行有效控制[1]。简单来说,该技术就是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防治,例如大山雀、青蛙、蝙蝠等都是以害虫为食的生物,可借助此特性进行捕杀害虫,同时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另外,该技术能够丰富森林的生物种类,但是需要工作人员深入林业区域对虫害天敌进行分析,再引入害虫天敌即可控制害虫数量与范围。例如在市场上购买青蛙、赤眼蜂,直接投放到森林中,或者促进鸟类生物繁殖,同样有利于维护林业生态平衡,但是需要注意林业资源必须丰富,足以支撑这些生物的存活、繁殖。

2.6通过微生物展开防治

微生物属于生态防治技术中的一种,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具有巨大潜力。简单来说,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真菌、细菌以及病毒展开防治,其中使用率最多的为真菌也被称作虫霉,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消灭虫卵,这样害虫的繁殖概率将会大大降低,并且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威胁。使用过程中可以培育病原微生物,制作成菌粉或菌液等喷洒在林区范围内。除此之外,近些年也研发出抗菌素,如灭瘟素、木霉素等,属于生物农药,没有任何污染,但是灭虫速度快,效果非常好。

3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优化措施

3.1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识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建设应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促进生产环境持续性发展的国策,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病虫害威胁,因此要通过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树木健康生长,维护好生态平衡。病虫害对于林业发展的影响重大,若不加强防治必然会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必须认识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作用,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防治工作。对于林业来说,病虫害与水灾、火灾的危害程度类似,但是相比之下又多了持续性特点,病虫害会隐藏在地下土壤等环境中,随时都有暴发的可能性,并且很难根治。由此可见,林业部门应将病虫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日程,规划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并落实责任制度确保各个层级、岗位能够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这样才能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2]。

3.2加强检疫工作,防止病虫害传入

发生林业病虫害与管理监测工作中的不足有关,因为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病虫害隐患,导致整个森林都会面临病虫害的肆虐,尤其在林木进出口检查工作不够严格规范的情况下,造成外来病虫害增加,扩散蔓延速度迅猛,每年都会因病虫害引发大量损失。当下林业部门必须重视检疫工作,这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环节,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主动、到位,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同时注重宣传提高工作人员检疫工作意识[3]。在森林植物运输过程中仔细检查,避免存在病虫害传播的潜在威胁,植树造林过程中加强苗木检查,禁止带病苗木进入林区。在引入其他地区的林木时,必须要对产地的病虫害进行了解,注意检查和检疫工作,通过保持谨慎来预防病虫害。病虫害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从源头上对病虫害进行控制,降低出现病虫害的概率,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考《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为基层工作人员普及检疫工作的重要性。还应加强复检力度,对所有调入的木材、林产品都应进行反复排查,通过落实科学防控的理念、方针,促使林业生态健康发展。

3.3发挥基层林业站的职能与作用

作为林业建设工作中最重要的监督管理机构,基层林业站具有执法、管理等权利和义务,在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的地位显著,因此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对于基层林业站来说,本身与林业工作接触的时间较长,因此也可以说是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一线岗位,很多工作都需要依靠基层林业站去完成。当下林业部门应加强基层林业站的建设与管理,发挥处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4]。近些年,我国林业部门全力支持各地方基层林业站建设,并且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取得良好的成效,凭借基层职工的不懈努力,加快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5]。

3.4完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机制

林业部门应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机制,结合地区林业发展实际情况,打造相应的工作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进一步优化完善。由林业部门领导组织、负责,将制定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机制落到实处,重点抓好病虫害防治,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义务。制订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年度计划、考评机制,基层岗位的责任制度与任务目标,包括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关工作,为林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工作中有指导、有遵循,为我国林业建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5加大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力度

我国林业面积正在不断扩大,并且不同地区的苗木种类十分复杂,这也提高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难度,加上病虫害长期持续性特点,仅依靠后期治理很难起到实质性效果,因此提前进行病虫害监测预警成为关键[6]。当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信息,同时有利于制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另外通过及时监测观察树木生长态势,有利于判断分析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由此可见,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是防治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监测预警效果则会影响病虫害治理成效,当下林业部门应加强技术人员的引进,构建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配备先进的监测仪器,丰富监测手段,准确判断病虫害的区域,为防治工作增添更多主动性。借助现代化监测技术,能够针对大范围区域展开监测分析,这样就能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治理措施避免继续扩散传播。

3.6重视基层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仍有待完善,尤其是基层工作人员的意识与能力不高,对于病虫害防治成效会有很大影响。以往工作人员自身能力不足,也是引发病虫害扩散的原因之一,不仅在日常工作中缺少病虫害防治意识,同时面对病虫害无法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当下林业部门应加强病虫害防治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培训后必须接受考核,确保掌握了病虫害防治要点,充分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可以采取奖罚措施,提高病虫害防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相反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积极性差,频繁发生病虫害的林区负责人应给予处罚,鼓励工作人员之间互相监督,形成良性的工作环境与氛围,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保障。

3.7加强病虫害新型防治技术研究

林业病虫害防治属于专业性较高的工作,分为多种不同类型的防治手段,其中生物防治技术值得深入研究与推广,这也是对林业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技术。例如,以高效无毒的BT菌剂为主的生物制剂、引诱剂以及无公害农药等,对于林业来说尽量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相比化学防治技术存在毒性、残留等问题,生物防治技术属于环保型方法。也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技术,通过辐射或机械等形式捕杀、超声防治、隔离防治等,这也是较为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不会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同时大大降低了防治成本。化学防治技术可以适当降低有害物质的使用比例,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丰富病虫害防治手段。

4结束语

林业发展关乎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并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我国也在不断加强林业治理工作,病虫害防治是促进林业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对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有显著作用,所以想要保障林业发展,做好病虫害防治是关键。病虫害本身具有较强的传播与繁殖能力,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下也能快速适应,这为防治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化学防治技术对于环境的影响较大,在消灭病虫害的同时也会造成副作用,例如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杀死病虫害的天敌等,因此未来要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这样才能实现林业健康长远发展目标,同时降低对动物与周边居民健康的威胁。

参考文献:

[1]朱强,张凯,王翠翠.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生态保护分析[J].河南农业,2021(35):41-42.

[2]刘瑞.生态模式下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途径[J].农家参谋,2021(20):167-168.

[3]赵娜.生态理念下林业栽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广东蚕业,2021,55(10):94-95.

[4]吴洋,郑卓.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存在问题及提升措施[J].河北农机,2021(10):157-158.

[5]王翠.浅析林业生态造林技术的应用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21(8):130-131.

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造林工程;病虫害;生化防治;呼伦贝尔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119-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在工业时代,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这种情况下,植树造林成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但造林工程若是单一树种,特别容易吸引某种特定害虫,且病虫害繁殖能力非常强,对造林工程的破坏非常大。因此,研究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处理办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必然需要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率。造林工程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还能够有效避免各种自然灾害,净化空气,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但造林工程易发生病虫害,严重影响到造林工程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避免病虫害对造林工程的影响,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范造林工程中病虫害的发生。

3 造林工程病虫害特点

3.1 危害范围广

在我国造林工程的发展过程中,病虫害在樟子松等单一树种的种植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危害范围广,难以进行控制。病虫害的繁殖能力较强,如果没有及时对病虫害等进行处理,害虫的繁殖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威胁到整个森林的存在。我国很多地区的造林工程都是由于病虫害而遭到破坏,森林面积大大减少,严重影响了森林的长期稳定生长。

3.2 病虫害种类多

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病虫害种类多,目前已知的病虫害种类就达到了几十种,并不断有新的虫害出现。以我国“三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的樟子松为例,樟子松森林中常见的病虫害有松针锈病、赤枯病、红斑病、松枯梢病、松梢螟、球果螟、松毛虫等,其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各不相同,给樟子松病虫害防治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 造林工程病虫害的处理办法

4.1 加强预警

病虫害预报监测工作是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预警工作,将病虫害的预报监测放在工作的首位,在管辖的林区内开展病虫害情况调查,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林区病虫害情况,做到发现森林病虫害后第一时间内进行防治。由于造林工程病虫害发生速度极快,相关部门要以县级监测中心为基础,以省级重点监测中心为骨干,以部级监测中心为龙头,建立并完善检疫御灾体系、病虫害防治预警体系以及防治减灾体系,不但要能够掌握林区内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区域性的预警,还要结合林区气候条件以及实际的森林资源情况等对林区主要的病虫害进行长期的监测与预警,以便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为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4.2 多手段防治

4.2.1 生物防治

在造林工程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生物防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杀灭害虫。因此,保护害虫的天敌非常重要。与化学防治等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对林区环境和人畜等危害程度较小,具有长期性的优势。以樟子松松梢螟和球果螟防治工作为例,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放蜂治螟,在每年松梢螟和球果螟产卵集中的时期,采用寄生蜂保护器,培养长距茧蜂,使其寄生到松梢螟和球果螟幼虫体内,进而消灭害虫。

4.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一种综合性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其使用简便,效果明显,对林区没有污染。具体来说,造林工程中的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人工捕杀、隔离法以及诱杀法等。人工捕杀指的是对病虫害中个体较大的、容易捕捉的害虫,工作人员可以动员林区周围居民进行人工捕杀,并配合其他防治措施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方法成本低、效果显著;隔离法则指的是对于一些传播速度快,扩散迅速的害虫,为了防治病虫害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保护其他未发生病虫害的林区资源,工作人员可以在病虫害发生地与未发生病虫害的林区之间建立隔离带,从而阻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诱杀法指的是工作人员利用害虫的某种趋性进行诱捕,这种防治方式使用简便,经济高效,常见的诱杀法有灯诱捕杀法等,其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捕杀。以樟子松松毛虫防治工作为例,在松毛虫上树之前的早春时期,工作人员在樟子松树干距离地面1 m处缠绕毒绳或者是塑料环,要注意在用毒绳隔杀松毛虫幼虫时,毒绳药物有效期要在松毛虫上下树开始后的一个月左右。采用塑料环时,环的宽度要略微宽于松毛虫体长,缠绕前要将樟子松塑料环下有沟缝的粗皮进行刮平,以阻止身体较小的幼虫钻过。

4.2.3 化学防治

在现阶段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化学防治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工作人员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结合林区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在品种繁多的化学农药市场上选择合适高效的化学药剂。另外,工作人员还要在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时期进行用药,用最少的用药得到最佳的效果。对于造林工程中的一些常见病虫害,要使用对口药物,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化学药物进行配兑,以杜绝滥用、乱用现象。以造林工程中常见的樟子松为例,采用化学防治方法防治樟子松松针锈病时,可以在樟子松上喷洒25%浓度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者是15%浓度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其用药间隔为15 d,喷洒2~3次。另外,62.25%浓度的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者70%浓度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5%浓度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00~3500倍液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采用化学防治方式防治樟子松赤枯病时,可根据本地区实际的气候情况,在樟子松上喷洒20%浓度的三唑酮乳油800~1000倍液以及70%浓度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喷洒3~4次。另外,还可以喷洒40%浓度的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和75%浓度的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洒间隔为15 d。

5 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是造林工程中对病虫害常见的处理措施之一。以樟子松为例,当樟子松林区发生松针锈病、赤枯病以及红斑病等病虫害时,工作人员要加强林区的抚育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清理林区,保证林区通风性、透光性良好,尽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严禁调运带病的苗木以及上山造林,防治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

6 结语

总而言之,造林工程病虫害危害范围广,种类繁多。在实际的防治工作过程中,人们要根据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加强预警,进行抚育管理,并合理选择防治方法,以促进造林工程中林区资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永禄.工程造林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分析[J].科技传播,2013(22).

[2]牛有林.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

[3]曲宏伟.浅论造林工程病虫害防冶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