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10-26 12:42:04

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

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高校;迷你马拉松;可行性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在中国田协注册备案的马拉松赛事达到了143场,而这个数字,在2011年只有22场。短短五年间,中国的马拉松赛事数量呈几何倍数的增长,与之同时,参赛人次也从2011年的40万增长到2015年的150万。马拉松运动的持续升温,让这项赛事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落地,赛事的组织也更趋向于专业化。这其中每一场赛事,参赛项目基本涵盖全程马拉松(42.195km)、半程马拉松(21.09875km)以及“迷你”马拉松(一般距离在10km以下)等项目,而参与人数最多的是“迷你”马拉松项目,经常达到上万人的规模。

1 迷你马拉松运动的特点

相比于全程和半程马拉松动辄数十公里的距离,距离短成为迷你马拉松运动第一个特点。比赛距离一般在10km以下,以5km居多。随着这项运动的普及和发展,马拉松的概念外延越来越宽泛,以全程马拉松的距离为计量单位的“四分之一马(10km)”“八分之一马(5km)”等迷你马拉松项目成为了大型专业马拉松赛事必备的参赛项目。

规模适中是迷你马拉松第二个特点。虽然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国际性马拉松比赛中,很少有单独的迷你马拉松竞赛单元,但对于举办规模适中,并以低碳环保或以体验型为主题的活动,迷你马拉松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之一,例如“李宁10km路跑联赛”等活动。

迷你马拉松第三个特点是参与性强。一提到马拉松,往往因其距离长,运动强度大,耐力要求高等传统特点让人望而却步。而迷你马拉松,是马拉松运动逐渐走入大众和推广最有力的支撑。参赛条件更加宽松,报名更加容易,让更多的跑步爱好者能够直接参与进来,对于未经过长跑专业系统训练和不是长跑业余爱好者的参与者来说,只要平时有跑步的习惯,在一小时内基本都能够完成比赛。

2 目前国内高校开展过的迷你马拉松活动

作为国内首个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校园马拉松赛事,截至今年,中国矿业大学的校园半程马拉松比赛已经举办到了第四届,并逐渐发展为在全国高校范围内的校园马拉松品牌赛事活动。今年的比赛设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两个竞赛项目,参赛规模为5000人,比赛地点设在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设计比赛路线为校内环形路线。这项举全校之力举办的赛事,由学校官方来组织,有专业的体育文化推广公司运营。通过前面三届比赛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组织流程,包括赛道规划,报名筛选,志愿服务和赛事奖励等等,吸引了该校大部分的师生参与到其中,使马拉松这项运动真正在高校落地,马拉松精神内涵真正在校园得到弘扬。

因此,中国矿业大学校园马拉松赛事可以作为范例,为高校开展迷你马拉松比赛提供借鉴和经验,有利于高校结合本校实际,探索开展校园迷你马拉松活动的可行之径。

3 目前我国高校开展迷你马拉松的可行性探究

高校要举办一场迷你马拉松比赛,必须具备相应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因此,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是探究迷你马拉松比赛是否可行的必备条件。

硬件设施条件。要举办一场马拉松比赛活动,场地条件是必须首要具备的。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校园占地2890亩,校内公路约5.3km,且坡度爬升不大,加之校园内部交错纵横的绿化道路(桐荫路、砚湖南路、芙蓉路等)距离,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完全有条件规划出一条全长为5km,路程不重复且没有折返点的迷你马拉松路线;其次,作为还未走出社会,经济尚未独立的大学生,走出校园参加一次专业大型的马拉松赛事的迷你马拉松项目,需要承担报名、食宿和交通等费用,距离稍远的花费更多。因此,成都理工大学可借助自身地理环境优势,让在校大学生节省参赛成本,在学校足不出户就可以切身感受和参与马拉松比赛,感受马拉松文化。

组织条件。在大学校园里,相比于带管理性质的学生组织,如学生会等,以各种兴趣爱好为主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学生社团有着较为灵活的组织形式和基础。当前,许多高校里都有类似于“跑步协会”“夜跑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组织里的成员基本上都是跑步或者马拉松的爱好者,而且有的还是发烧友,成员数量达到了一定规模。这些协会一般都会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开展一些跑步活动,规定一定的时间和距离,辅以有趣的活动流程和奖励(如积分兑换奖品),往往能够让很多大学生跑步爱好者加入到活动中来。不仅如此,现在很多大学生在跑步时都会使用手机跑步APP应用记录跑步时间、速度和距离。因此,很多协会和社团还会在线上APP里组织活动,如线上签到打卡等,让跑步活动更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因此,当前在高校开展迷你马拉松运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组织条件。

教学条件。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在目前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体测时达不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背景下,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工作方向之一。成都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以多科性为发展方向的大学,体育学院承担着全校本、专科学生的体育教学,大学生体质测试和体育科学研究,拥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师资,掌握专业的体育教学训练方法,完全有能力承担高校的马拉松运动教学训练工作,开设马拉松运动选修课,为成都理工大学开展迷你马拉松运动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宣传条件。纵观国内举办得较为成功的马拉松赛事,如“厦马”,“北马”,“上马”等,都是中国田径协会的金标赛事,而这些赛事在赛前利用新媒体和社交网络等各种形式对活动进行宣髟焓疲并取得了成效。基于此,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其拥有的主流媒介“云立方”学生传媒中心,聚合文字、声音、影像、视觉、新媒体等形式,打造出全媒体平台,并基于信息的接近性,在校内大学生群体中有着较好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目前,成都理工大学的官方微博粉丝数为28905,官方微信粉丝数44600,几乎覆盖所有在校生。加之当下新媒体的席卷之势,以90后占主要的当代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媒体的内容。因此,要利用好阅读更实时,内容更轻松,交互性更强,转发更便捷的“两微”平台,策划一系列前期宣传方案,调动在校大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

4 高校开展迷你马拉松运动的积极意义

首先,高校开展迷你马拉松运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当前,每年的体质测试不达标,极少参加体育锻炼,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打游戏娱乐等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除此之外,大学校园里的暴力恶性伤人,宿舍关系不和致使最终发生命案的惨剧屡见不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已经越来越被引起重视。通过在学校开展迷你马拉松运动,鼓励大学生走出封闭的空间,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强身健体。同时,马拉松是集体参与的运动,参与者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与人交往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其次,高校开展迷你马拉松运动有利于拓宽体育教学内容。目前,高校有着相当数量规模的跑步爱好者。而当前国内许多高校的开设的公共体育课程主要以球类运动(足篮排网羽乒)、休闲健身类(健身气功、太极拳、健美操)运动为主,而中长跑项目主要只是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开设,并未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际上,只要具备最基础的跑步知识,如跑步步法,呼吸调整,跑步姿势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完全可以参与到迷你马拉松比赛中,并在参赛过程中体验到马拉松运动带来的乐趣。因此,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加入中长跑运动的教学,既有利于大学生掌握马拉松的相关科学训练技能,也有利于拓宽体育教学内容,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最后,高校开展迷你马拉松运动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马拉松的精神内涵就是坚持拼搏,不轻易放弃,坚韧不拔,最终战胜自己。而这一精神内涵不管是放在大学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还是平时的学生工作中,都是值得提倡的。而除每年固定的运动会外,当前在高校内在开展的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多是与专业知识相关或以文娱活动为主,而如果开展迷你马拉松这类运动,在奔跑的过程中欣赏校园风光,用另一种视角再来看他们平日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利于丰富和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 结语

马拉松运动不仅仅只应具备它最原始最传统的定义,应不断发散拓展其内涵。相比于专业大型的马拉松比赛需要组织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迷你马拉松自身距离短,规模适中,参与性强等特点,当前在我国类似于中国矿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这样的高校的综合环境下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笔者认为,探究迷你马拉松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需要围绕“以高校为中心牵头组织,以教学为手段训练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动员,以健身为目的大力弘扬”作为指导思想,努力创造条件,探索出一条符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的道路,让马拉松这项运动真正在高校范围内普及和推广,掀起高校“跑马”热潮。

参考文献:

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篇2

不断超越自我的心境界

最近,Arthur开始忙起来,工作上他已经游刃有余,让他忙起来的是即将到来的一场让人激动的赛事——“2013上海国际马拉松”。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现在每周跑3次,每次10公里,逐渐增加到20公里。另外还有哑铃等日常训练。

有人说,跑马拉松的过程就好像跨越一个浓缩的人生。站在起点,不论专业还是业余,都在同一起跑线;跑步途中,有轻松、有痛苦,也有挫折,人时刻在与自我进行斗争;比赛结束,你可以体验战胜自我后的成就感。这也正是马拉松对Arthur的致命吸引力。

Arthur任职于五百强公司客户发展部,工作中的他严谨沉稳,跑马拉松这个爱好多少有些让人出乎意料。1.80米的他身材颀长,从小就开始练习长跑,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台湾参加了当地马拉松10公里跑,跑步的兴致被提起来了,接着又参加了上海马拉松,跑完半马。今年3月,在巴黎工作的他又参加了巴黎马拉松,同样完成了半马。“马拉松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我很享受这种自我挑战,像上瘾了一样地一次次地想完成每一个赛程。”Arthur说,在即将开赛的上海马拉松,他已经做好了跑完全程马拉松的准备。

Arthur不断提到“自我超越”4个字,这是马拉松为他带来的最大享受,过程存在着很多未知的可能性,也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达到后的喜悦心情。“在巴黎跑马拉松,离终点还有两公里时,我的膝盖有些疼,我就想走到终点算了,但是有人和我说,你走一分钟就会有一两千人超过你,路边的人都在为我加油,大声喊着我胸前标牌的名字‘Arthur,加油’,别人的鼓励都是一种坚持的动力。”

“大家都在讲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一场短跑,在跑马拉松的时候时间长,过程中会有思考时间,会觉得无论在生活和工作上,不能急在眼前,要放眼更长的时间,对自己的一种意志力和专注度的培养有更大的帮助。工作上会静下心来,不要急于求成,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同时在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享受整个过程。”

和家人一起寻找无限乐趣

“漫漫马拉松,你都在想什么?”

“会想很多,有时会想一些有趣的事情,有时想一些未来的规划,让自己专注在思维上,腿在机械地跑。想到训练时的付出,要努力坚持下去,想今后再也不跑了,可每次跑完后就忘记了,或者想跑完后去哪里放松一下,吃点好吃的……”Arthur努力让过程变得享受。

欣赏路上的风景也是不错的消遣。在巴黎的马拉松,鸣枪起跑点是香榭丽舍大道旁的Rue Galilee,东西向的慢跑路线将横穿整个巴黎。沿途你会经过协和广场、罗浮宫、艾菲尔铁塔等诸多耳熟能详的名胜。

马拉松让Arthur收获的不仅仅是坚强的意志力,还有来自家人的支持和关心。每次Arthur跑步,妻子都会带着女儿到终点去迎接他,这次的上海马拉松比赛,妻子和女儿也要参加5公里的健康跑,而且正筹划要拉着横幅去终点为Arthur助威加油。

除了马拉松,Arthur还喜欢自驾游,这是一种比较随性的旅游方式,随时来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尤其Arthur在国外生活的那段时间,公路发达,开车方便,女儿小时候就开始带她自驾,欣赏不同风景,体验当地文化。自驾对于车来说要求比较高,Arthur是BMW3系的忠实拥趸,车几乎是家里的一个亲密成员。“我的个子比较高,希望空间大一些,因为是家庭用,后排座和后备箱等要宽敞,总体要求舒适度要高。”他也注重车的环保性能,“资源虽然不是不可再生的,但是时间很长,方便自己的同时不要给社会太大的负担。”

马拉松选手与BMW的奇缘

有些事情是出奇地暗合。作为2013上海马拉松的参赛选手,他又是BMW的车主,而BMW正是这次12月1日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荣耀赞助商。

BMW与马拉松运动结缘已久,早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宝马集团首款电动车BMW 1602就担当了马拉松项目引导车的重任,开启了彼此合作的先河。与坚持跑向终点的马拉松选手一样,BMW在追求完美驾驶体验与运动精神之旅上从未妥协,一直在为打造理想座驾而持续“奔跑”。

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篇3

一、密切配合,携手共进,充分发挥拉拉队核心作用,打造文明赛场

(一)高度重视,实现与属地工作组的“无缝对接”。文明观众、拉拉队工作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履行对国际奥委会“满座计划”的庄严承诺、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20*年底,*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场馆团队正式成立。自成立至今,团队始终重视文明赛场建设,把文明观众、拉拉队工作纳入“五好”团队创建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内容。为实现有机衔接,场馆团队积极与*区负责拉拉队组织工作的各部门、单位和学校沟通协调,建立对接关系,并责成观众服务业务口承担了赛场内文明观众、拉拉队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统筹协调,做好赛前宣传培训。一是将40名拉拉队引导员志愿者纳入观众服务业务口,以赛会志愿者身份进行注册,并开展了深入的培训工作。二是督促指导*区拉拉队指挥培训、普及培训工作,做好拉拉队的骨干培养,为赛时展示储备精干力量。目前,共储备拉拉队30余支,培训总人数1万人,其中骨干队员7600人。三是广泛宣传,积极引导,依托场馆媒体资源,对进入水上公园场馆展示的拉拉队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鼓舞拉拉队士气,传播文明观赛知识,普及文明的观赛礼仪,使来到水上公园场馆的人都能感受到体育文明的乐趣。

(三)畅通渠道,搭建拉拉队展示平台。一是强化齐抓共管,为拉拉队开通“绿色通道”。场馆团队票务、安保、观众服务、交通等各部门通力配合,为文明观众、拉拉队参与赛事展示积极创造便利条件,确保拉拉队入场快捷、展示顺畅。二是强化后勤保障,为拉拉队提供物质支持。投入4万余元,为拉拉队员提供了充足的饮用水和交通支持,为展示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后勤保障。

由于组织保障有力、宣传培训到位、后勤保障健全,拉拉队有效发挥了引导、示范和稳定赛场的作用,以精彩的展示赢得了运动员、官员和观众的一致称赞,成为打造文明赛场的亮丽景观。场馆团队在《北京日报》、《京郊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拉拉队工作报道20余次。其中《北京日报》以《马拉松游泳“好看”了》为题,肯定了拉拉队调动观众积极性,推动比赛高潮不断的作用。

二、着眼长远,精心规划,充分发挥拉拉队火种作用,弘扬赛场文化

(一)加大督导力度,狠抓基础工作落实到位。配合属地工作组,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果。同时,为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场馆团队计划根据项目特点,增加表演次数,丰富展示形式,将歌曲带动唱、队形变换与助威掌法、口号等内容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展示内容的可观性、多样性和带动性,最大限度的调动现场观众的观赛热情,活跃赛场气氛,形成赛场新亮点。

(二)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后勤保障工作可靠有效。积极协调区工会、区团委、区教委、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为文明观众、拉拉队工作开展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确保三个“到位”,即:人员、物资和资金到位。

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篇4

顾韵婵,2010年3月由香港迁至上海,担任渣打银行东北亚区中小企业理财部总裁兼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中小企业理财部总裁,全面负责此区域内的中小企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管理工作。

2006年7月顾韵婵被委任为渣打银行昏港有限公司中小企业理财部大中华区总监。此前曾在渣打香港的企业及金融客户部、投资者关系以及公司事务部等多个部门担任要职。

1998年加入渣打银行之前,顾韵婵曾服务于多家大型国际银行,包括花旗集团及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

“跑步很需要对自己有一个纪律性的要求,我觉得自己能走到今天,一个职业素质很重要,就是我认定它是正确的事情时,我愿意列出计划、付出努力去坚持它。”

从2006年开始,顾韵婵被任命为渣打(香港)中小企业理财部大中华区总监。2010年3月,她作了一个重要决定:鉴于中国内地中小企业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渣打把中小企业理财部大中华区的总部从香港迁到了上海。作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毕竟香港的商业环境更成熟,而大多数外资银行大中华区的总部也都设在香港。从渣打内部来看,总部的迁移必将不可避免地涉及组织系统、人员调整等方面的诸多变化。面对这些,顾韵婵以其敏锐的商业嗅觉作出预测:大陆未来的市场粘合度会比香港更强。她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会用业绩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我是一个很执著的人,会对自己的目标很坚持。交给我的工作,我一定会做到,再去想另外一件事情。另外,我非常喜欢多拥抱一些改变,为了这些改变,积极地面对目前的困难。”

用马拉松精神暗示自己

顾韵婵参加香港国际马拉松比赛已经有10年之久了。这是一项每年香港人参与最多的赛事,今年2月20日的比赛由香港特首曾荫权发枪。在700万的香港常住人口中,2011年参加比赛的竟有6.5万人之多。有专业运动员来挑战成绩,也有大量普通市民戴着耳机、听着音乐轻松参加,只是为了坚持跑完全程。“香港之所以会这样热衷参加马拉松,因为马拉松精神代表了香港人推崇的精神:参与、拼搏、坚持、can do。”

顾韵婵曾经觉得跑步是项枯燥的运动,当年报名参加只是为了挑战一下时任渣打香港首席执行总裁的戴维斯。戴维斯是马拉松长跑的爱好者,他曾开玩笑说渣打的员工谁能在比赛中打败他便能享受一个免费的假期。“我当时想,我们身强力壮,没理由不打败他。于是就抱着一个挑战我们首席执行总裁的意念去参加了,结果10公里下来跑得我疲惫不堪,假期没得到,反而病了两个星期。不过我也由此发现了跑马拉松的乐趣,原来跑步不是玩玩的哦,真的是要训练的,里面还有很多学问。”

为了跑好,每周顾韵婵会拿出至少3天,早上5点钟起床,到外面去跑步一到两个小时,再回来梳洗、上班。“跑步很需要对自己有一个纪律性的要求,我觉得自己能走到今天,一个职业素质很重要,就是我认定它是正确的事情时,我愿意列出计划、付出努力去坚持它。”

10年下来,顾韵婵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准专业选手。10年前她参加的是10公里赛段,5年前她把长度提高为半程马拉松它1公里。今年,她又刷新了自己半马长跑的最好成绩。“跑马拉松和工作很像,首先是不要怕,敢挑战自己,遇到困难和斜坡时缓一缓、忍一忍;遇到平路时加速冲剌,同时保存体力。把跑步坚持久了,运动都能够成为我工作中的鼓励。”

马不停蹄的沟通

把中小企业理财总部从香港迁到上海后,顾韵婵首先要解决团队协作的问题。如何让内地的团队了解这位香港老板,顾韵婵这一年来可谓马不停蹄。

“因为中小企业是一种非常讲究人性化的、贴心的服务,业务的沟通效果主要仰仗客户经理。渣打中小企业部在内地有600多位客户经理,让他们准确了解到公司的计划、产品的目标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她不间断地飞到了深圳、上海、苏州、武汉、台湾、香港,这是她这一年里比较惯常的工作量――平均每两周跑6个到7个城市。

“因为中小企业业务不像那种大的投资项目,而是要细水长流地逐渐培育。我要真正和员工谈了才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除了日常开会,我也要用聚餐、团队活动等多种形式和员工沟通各方面的感觉,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做好中小企业,在城市里面持续的感觉和经验很重要。另外,要经常拜访各地负责中小企业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约见重要客户,等等。不过忙碌过后,现在令我欣慰的是,我们在每个区域里都建起了优秀的团队,他们和客户的联系越来越强。”

其他的间隙时间,顾韵婵也要尽可能多用邮件、电话会议与主管保持充足的联系。后台产品改良、前端销售、团队管理、支持部门,加上内地、香港、台湾的三地互动,都需要她照顾周全,尽可能身体力行。

为了让员工、客户增进了解,顾韵婵今年也鼓励同事多多参加香港国际马拉松比赛,并带着客户一起参赛,让他们感受渣打的团队精神。

“今年有200多个中小企业团队参赛,加上客户,一共有700多人。我希望在马拉松里,我的团队能体会到无论是人生还是职业,都需要定立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而是要有一定的难度,然后用一个很好的计划去完成它。跑马拉松时,我们会和客户一起去跑,这是一种相互扶助的感觉,希望与客户也彼此增进感情、互相认同,让客户感觉到渣打的员工是积极进取的、是注重人性化的。”

团队里的信息提供者

尽管顾韵婵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但她知道,自己是团队中要起支撑力量的人。“我在团队中是信心提供者和愿景制定者的角色。”

在走廊里见到员工,隔着老远,顾韵婵就会和他们打招呼。在讲话时,她总是信心百倍、中气十足地去传达自己的情绪和热情,加上她对工作的自律与投入,员工评价顾韵婵是一位极富感染力的老板,很能把热情传染给他人。

顾韵婵自认是一个对工作标准要求奇高的老板。“我对员工的专业标准、价值观、品德要求都很高,我非常有原则性,非黑即白,非常注重坚持内部守则和纪律。不过虽然我会明确地告诉你什么不对、做得不好、不能做,对表扬我也毫不吝啬。这一点员工会感觉得到的,知道他的老板很直,无论批评和表扬都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会愿意去努力工作。”

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全民健身;城市马拉松赛事;发展趋势

马拉松赛事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普及且深受普通民众喜爱的长跑项目,全程距离共计 42.195 公里,作为一项全民参与性的群众性体育赛事,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民众参的需求,又分为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三种。不同距离的设置也能够满足参与者的个性化运动需求。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许多民众认为马拉松是一项长距离比耐力的专业化比较强的运动项目。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马拉松等各类全民健身运动受到体育赛事组织及各地方政府的关注。跑步健身已成为时下时尚的全民健身方式。马拉松是一项参与度高、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的运动,由于进入门槛低,已开始成为一项庞大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海南目前已拥有海口国际马拉松赛等6个马拉松赛事品牌,地方政府和体育赛事企业也在积极挖掘马拉松赛的经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大马拉松赛的内涵和外延,酝酿举办不同主题的马拉松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及企业形象。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和参与度,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

1国内城市马拉松赛的发展现状

1.1国内城市马拉松发展现状。国内马拉松赛事举办的数量承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据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上公布的相关运动注册赛事日历显示,2015年,我国的城市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从去年的80场增加到134场,增长幅度超过160%。从2010到2015年,马拉松赛事数量五年间增长了近10倍,参赛人数由原来的10万人次增长到超过150万人次,4个直辖市和23个省参与了马拉松赛事的举办,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的爱好者参与其中。过去一年,北京、上海、杭州、厦门、扬州、黄河口(东营)、重庆、兰州、太原、贵州环雷公山、衡水、广州、无锡、六盘水、深圳等地举办的 15 个赛事荣获了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的称号。海南省儋州市等13个赛事获得了中国马拉松铜牌赛事的称号。海口等15个赛事获得中国马拉松特色赛事的称号。

1.2海南城市马拉松发展现状。2010年海南首次举办儋州国际马拉松赛事,至今海南岛已成功举办6届儋州国际马拉松、2届海口国际马拉松、3届海口国际沙滩马拉松、2届三亚海棠湾沙滩马拉松,单场赛事参赛人数突破5.7万人。2016年2月,三亚还举办了首届海南国际马拉松赛。参赛的人员年龄跨度也是其他体育赛事不能及,迷你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年龄下限分别为13岁、16岁、20岁,不设上限。除在全国田径运动协会注册,全国范围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外,还有各旅游企业、地产项目、酒店景区等举办的小型公益赛。在海南,跑步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每年群众和企业自发组织的跑步活动就有上百场之多,吸引众多跑友参与。从 2010至2016 年,海南各项马拉松的参赛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由此可见,随着健身意识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海南普通民众积极参与到马拉松这项运动中来,推动了全民健身在海南省的推广[3]。

2海南马拉松赛事发展的优势分析

2.1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环境优势。海南海岸线绵长,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良,非常适合发展冬季马拉松。每年冬季到次年春季是海南的旅游旺季,不少游客选择在冬季来海南休闲度假、健身,对大陆游客以及世界各地的跑友来说,冬季来海南参加马拉松赛事是运动健身+观光旅游的绝佳选择。冬季马拉松赛是海南推广全民健身的有力抓手,也将是海南马拉松赛事的特色和优势。

2.2日臻成熟的赛事组织运营经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六年来,依托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各项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纷纷落户海南,海南迎来来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春天”。这些年海南成功举办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世界近海一级动力艇锦标赛、世界大力士冠军赛、世界桥牌锦标赛等。这些赛事和活动的举办,吸引了海南众多的海南民众参与到赛事活动中来,提高海南体育运动运营及组织的水平、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管理能力。同时,海南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得到宣扬及推广,向世界展示海南“运动、健康、活力”的新形象,也使得体育+旅游的产业融合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2.3独特的资源优势。独特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优势使得海南的马拉松运动发展更具地方特色。海南是的黎苗族同胞具有本土的黎苗风俗与文化,他们能歌善舞,热爱运动。海南岛有近120万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黎苗族同胞,他们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为海南开展体色体育休闲活动,特别是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黎族人民的“竹竿舞”、“三月三”节庆活动就是极为富有民族特色、深受游客喜爱的休闲体育及节庆活动。将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活动融合到海南的马拉松运动赛事中来,必定能为海南马拉松运动带来更加丰富有特色的运动内涵。

3海南马拉松赛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赛事组织水平和质量不高。尽管海南各项马拉松赛事规模不断扩大,但各个赛事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导致个别赛事的品牌公信力受到损害。就目前的赛事组织水平来看,国内马拉松赛事中兼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屈指可数。除了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高级别的马拉松赛事以外,海南的马拉松赛事还要走很长的路,尤其是在赛事管理、城市宣传、全民健身动员、赛事营销等方面还有存在诸多不足。

3.2赛事志愿者结构不仅合理。海南各类马拉松赛志愿者的主力军是海南高校的学生。他们尽管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便于集中管理。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面对突发事件时不能妥善处理,与人沟通协调能力也相对较弱,有时对分配任务的完成上也会有些欠缺。因此,高校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特定的情况下不能满足马拉松赛的需求[5]。

3.3赛事对城市交通产生影响。马拉松比赛作为一项公路比赛,势必会对城市交通带来影响,对赛事组织方以及城市管理者提出不小的要求。广州马拉松的路线使比赛在城市主干道上进行,封路时间长达5个小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样也面对这样的问题。2015年,首届海口马拉松比赛直接导致交通拥堵,媒体头条纷纷报道:“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导致当地政府和赞助商背负很多骂名。从国外的马拉松赛来看,纽约、伦敦、巴黎等赛事都是在中心城区举办。城区办赛事的好处是吸引更多民众参与,但要看到的是,国外城市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交通拥堵压力较轻,且地铁公交系统比较发达。

3.4赛事举办风险不断加大。国内的马拉松赛事陆续出现过“猝死”事件,跑“马”安全问题已成为跑圈关注的热点。马拉松项目赛程长、强度大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高,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在规定时间内是很难坚持跑完赛程的。不论国内或者国外,因马拉松比赛导致意外伤害甚至丧命的事件屡屡发生。虽然海南各项马拉松赛事在举办过程中没有发生过选手“猝死”事件,但各项赛事后勤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医疗站点、救护车、医疗保障、人员培训等仍存在较大差距。

3.5赛事宣传工作仍存在欠缺。从赛事的影响力来看,厦门、兰州、扬州马拉松能在短时间内如此大规模发展,得益于组委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将赛事向全国乃至世界宣传和推广。坦白来讲,由于资金、宣传渠道欠缺等原因,忽视了媒体宣传对赛事发展的作用,海南马拉松赛事举办多年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赛事的影响力仅局限于当地区域,对外的影响力远不及当地的影响力。甚至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个别赛事当地民众并没有及时获取赛事信息,从而导致城市交通严重拥堵。

4海南马拉松赛事未来发展的建议

4.1努力打造精品赛事。马拉松赛事的迅速膨胀的同时,但也带来了一些现实问题:同质化的赛事过多,赛事主题不明确,缺乏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办赛特色。导致赛事的知名度不高,赞助商参与热情不高、群众参与度不高,阻碍了马拉松赛事的推广和普及。因此,在赛事定位和赛事推广上,要着重赛段路线的构思与设计,将城市的地标建筑、旅游景点安排其中,在赛事期间展示城市的风情地貌和人文景观。同时,要努力打造个性化的“品牌马拉松”赛事,如昆明马拉松定位于“高原马拉松”,重庆马拉松的主题是“母亲河畔的奔跑”。对于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而言,马拉松赛事相当于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对外展示城市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经济水平的窗口。今后海南举办马拉松赛事,应更加重视海岛特色与品牌的塑造,体现人文关怀,确保质量进一步提升,力争打造体现自身特色的精品赛事[6]。

4.2大力拓展赛事项目。通常国际上衡量一个马拉松赛事举办的成功与否,不仅要考虑运动成绩这个因素,而且群众参与度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当前,普通大众参与马拉松赛事更多喜欢创意性、娱乐性的赛事项目,如儿童跑、情侣跑、亲子跑等。从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将会参与到马拉松赛事中。因此,赛事组委会应该因地制宜地设置个性化的赛事项目,可考虑把环岛马拉松和海南岛欢乐节以及全域旅游结合起来举办,真正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专业化的市场运作,通过体育+的模式,加强城市马拉松与旅游的跨界联动,如开展接力马拉松赛、彩色马拉松、马拉松嘉年华等活动,让比赛变得更加立体、丰富,进一步传播全民健身理念,提升马拉松赛事的精神内涵。

4.3不断完善管理体制。马拉松这样大规模的群众赛事,举办的难处在于协调赛事资源,需要交通、安保等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保证安全运行。2015年,海南省出台的《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推动体育赛事发展,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专业公司运营”模式,鼓励举办具有海南特色的体育竞项目[7]。在今后的马拉松赛事发展过程中,政府虽然不直接参与赛事,但是需要对赛事进行宏观调控,掌握发展大局。赛事主办方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充分调动当地政府、社会、参赛者的积极性,引入成熟的体育赛事运营机构,在赛事设计、运营、保障等方面做精做细,让参赛者享受更人性化的赛事服务和完美的赛事体验,同时发挥赛事的经济效益,宣传推广,给赛事举办注入强大动力和实力,不断提升海南马拉松赛事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4.4积极开发商业价值。对打多数跑步健身的爱好者而言,马拉松赛是一种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对体育产业的经营者而言,马拉松是一条完整而绵长的产业链。我们要深挖“马拉松+”的经济效益。首先,装备、培训、赞助、推广相关产业和机构应该抓住机遇,迎合市场需求,大力开展赛事商业活动。如果统筹好马拉松赛事这盘棋,海南的基础产业、训练比赛、文化旅游产业都从中受益。其次,国内马拉松市场对于任何体育媒体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赛事的宣传策划,打造特色产品,制造消费需求点,提升赛事参与者的认同感,引起消费者需求欲望,从中获得经济效益。最后,赛事催生其他消费,即“吃、喝、行、游、购、娱”等方面。因此,赛事主办方应该打造有高品质、有特色的赛事,吸引更多选手参赛,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增加赛事收入,带动其他产业。

4.5构建牢固防控体系。安全办赛是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基础条件,海南马拉松赛事组委会主动与运营国内六大马拉松赛事的智美体育集团合作,制定专门的体育赛事应急保障管理和医疗防护体系为选手保驾护航,在赛事进行过程中,科学配置了足够的医疗站点、救护车,成立了医护保障团队、医生陪跑团队,建立联动快速应急保障体系急救机制等等。今后,要学习广州马拉松赛的办赛经验,在选手安全方面,还应加大对马拉松赛前训练、饮食、补水及其它应注意的宣传力度事项,开展马拉松运动安全性常识网络讲座。同时,赛前对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赛后安排专业按摩师为参赛选手提供有偿或无偿的按摩服务,缓解参赛选手肌肉酸痛、浑身乏力等赛后不良症状。另外,赛事组委会要制定必要的措施规避和转移风险制度,明确赛事组委会、保险公司和参赛者的职责和义务。

4.6培养专业体育人才。我国体育产业目前正处速发展阶段,

大力培养、吸引、用好体育人才是最关键的要素。所以海南要高度重视和关注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根据体育市场的实际需求,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积极组织并鼓励体育经营单位,让有关人员在职进修或岗位培训,也可以通过社会招聘引进一些其他专业经营管理高级人才,从事体育经营管理工作。鼓励在海南高校中开设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适应海南体育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体育市场经营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应该说,复合型体育人才是推动海南省体育赛事产业融合,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8]。

5结论

马拉松运动在全社会掀起一股的热浪,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关注马拉松赛,培养了热爱体育运动的精神。马拉松运动成功打造了“健康中国”,推动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对提高普通民众身体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海南马拉松赛事要不断扩大内涵和外延,要从打造海南旅游名片和塑造海南影响力赛事上着眼,创新发展,走出一条海南特色鲜明的城市马拉松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助力国际旅游岛及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S].2014.10

[2]中国田径协会官网:http://.cn

[3]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网站:http://

[4]张士忠.打造冬季海南岛马拉松嘉年华品牌[Z].中青网2016.1.25

[5]陈尔洁.中国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5

[6]马迎志,骆欣华.2011-2015 年国内马拉松赛事发展趋势的研究[J].第一届“全民健身,科学运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6.1.8

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全民健身;城市马拉松赛事;发展趋势

马拉松赛事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普及且深受普通民众喜爱的长跑项目,全程距离共计 42.195 公里,作为一项全民参与性的群众性体育赛事,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民众参的需求,又分为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三种。不同距离的设置也能够满足参与者的个性化运动需求。过去很长一段时期,许多民众认为马拉松是一项长距离比耐力的专业化比较强的运动项目。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马拉松等各类全民健身运动受到体育赛事组织及各地方政府的关注。跑步健身已成为时下时尚的全民健身方式。马拉松是一项参与度高、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的运动,由于进入门槛低,已开始成为一项庞大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海南目前已拥有海口国际马拉松赛等6个马拉松赛事品牌,地方政府和体育赛事企业也在积极挖掘马拉松赛的经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大马拉松赛的内涵和外延,酝酿举办不同主题的马拉松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及企业形象。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和参与度,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

1国内城市马拉松赛的发展现状

1.1国内城市马拉松发展现状。国内马拉松赛事举办的数量承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据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上公布的相关运动注册赛事日历显示,2015年,我国的城市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从去年的80场增加到134场,增长幅度超过160%。从2010到2015年,马拉松赛事数量五年间增长了近10倍,参赛人数由原来的10万人次增长到超过150万人次,4个直辖市和23个省参与了马拉松赛事的举办,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的爱好者参与其中。过去一年,北京、上海、杭州、厦门、扬州、黄河口(东营)、重庆、兰州、太原、贵州环雷公山、衡水、广州、无锡、六盘水、深圳等地举办的 15 个赛事荣获了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的称号。海南省儋州市等13个赛事获得了中国马拉松铜牌赛事的称号。海口等15个赛事获得中国马拉松特色赛事的称号。

1.2海南城市马拉松发展现状。2010年海南首次举办儋州国际马拉松赛事,至今海南岛已成功举办6届儋州国际马拉松、2届海口国际马拉松、3届海口国际沙滩马拉松、2届三亚海棠湾沙滩马拉松,单场赛事参赛人数突破5.7万人。2016年2月,三亚还举办了首届海南国际马拉松赛。参赛的人员年龄跨度也是其他体育赛事不能及,迷你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年龄下限分别为13岁、16岁、20岁,不设上限。除在全国田径运动协会注册,全国范围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外,还有各旅游企业、地产项目、酒店景区等举办的小型公益赛。在海南,跑步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每年群众和企业自发组织的跑步活动就有上百场之多,吸引众多跑友参与。从 2010至2016 年,海南各项马拉松的参赛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由此可见,随着健身意识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海南普通民众积极参与到马拉松这项运动中来,推动了全民健身在海南省的推广[3]。

2海南马拉松赛事发展的优势分析

2.1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环境优势。海南海岸线绵长,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良,非常适合发展冬季马拉松。每年冬季到次年春季是海南的旅游旺季,不少游客选择在冬季来海南休闲度假、健身,对大陆游客以及世界各地的跑友来说,冬季来海南参加马拉松赛事是运动健身+观光旅游的绝佳选择。冬季马拉松赛是海南推广全民健身的有力抓手,也将是海南马拉松赛事的特色和优势。

2.2日臻成熟的赛事组织运营经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六年来,依托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各项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纷纷落户海南,海南迎来来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春天”。这些年海南成功举办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世界近海一级动力艇锦标赛、世界大力士冠军赛、世界桥牌锦标赛等。这些赛事和活动的举办,吸引了海南众多的海南民众参与到赛事活动中来,提高海南体育运动运营及组织的水平、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管理能力。同时,海南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得到宣扬及推广,向世界展示海南“运动、健康、活力”的新形象,也使得体育+旅游的产业融合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2.3独特的资源优势。独特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优势使得海南的马拉松运动发展更具地方特色。海南是的黎苗族同胞具有本土的黎苗风俗与文化,他们能歌善舞,热爱运动。海南岛有近120万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黎苗族同胞,他们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为海南开展体色体育休闲活动,特别是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黎族人民的“竹竿舞”、“三月三”节庆活动就是极为富有民族特色、深受游客喜爱的休闲体育及节庆活动。将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活动融合到海南的马拉松运动赛事中来,必定能为海南马拉松运动带来更加丰富有特色的运动内涵。

3海南马拉松赛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赛事组织水平和质量不高。尽管海南各项马拉松赛事规模不断扩大,但各个赛事的质量却参差不齐,导致个别赛事的品牌公信力受到损害。就目前的赛事组织水平来看,国内马拉松赛事中兼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屈指可数。除了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高级别的马拉松赛事以外,海南的马拉松赛事还要走很长的路,尤其是在赛事管理、城市宣传、全民健身动员、赛事营销等方面还有存在诸多不足。

3.2赛事志愿者结构不仅合理。海南各类马拉松赛志愿者的主力军是海南高校的学生。他们尽管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便于集中管理。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面对突发事件时不能妥善处理,与人沟通协调能力也相对较弱,有时对分配任务的完成上也会有些欠缺。因此,高校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特定的情况下不能满足马拉松赛的需求[5]。

3.3赛事对城市交通产生影响。马拉松比赛作为一项公路比赛,势必会对城市交通带来影响,对赛事组织方以及城市管理者提出不小的要求。广州马拉松的路线使比赛在城市主干道上进行,封路时间长达5个小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样也面对这样的问题。2015年,首届海口马拉松比赛直接导致交通拥堵,媒体头条纷纷报道:“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导致当地政府和赞助商背负很多骂名。从国外的马拉松赛来看,纽约、伦敦、巴黎等赛事都是在中心城区举办。城区办赛事的好处是吸引更多民众参与,但要看到的是,国外城市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交通拥堵压力较轻,且地铁公交系统比较发达。

3.4赛事举办风险不断加大。国内的马拉松赛事陆续出现过“猝死”事件,跑“马”安全问题已成为跑圈关注的热点。马拉松项目赛程长、强度大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高,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在规定时间内是很难坚持跑完赛程的。不论国内或者国外,因马拉松比赛导致意外伤害甚至丧命的事件屡屡发生。虽然海南各项马拉松赛事在举办过程中没有发生过选手“猝死”事件,但各项赛事后勤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医疗站点、救护车、医疗保障、人员培训等仍存在较大差距。

3.5赛事宣传工作仍存在欠缺。从赛事的影响力来看,厦门、兰州、扬州马拉松能在短时间内如此大规模发展,得益于组委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视,利用传播媒介将赛事向全国乃至世界宣传和推广。坦白来讲,由于资金、宣传渠道欠缺等原因,忽视了媒体宣传对赛事发展的作用,海南马拉松赛事举办多年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不明显,赛事的影响力仅局限于当地区域,对外的影响力远不及当地的影响力。甚至由于宣传工作不到位,个别赛事当地民众并没有及时获取赛事信息,从而导致城市交通严重拥堵。

4海南马拉松赛事未来发展的建议

4.1努力打造精品赛事。马拉松赛事的迅速膨胀的同时,但也带来了一些现实问题:同质化的赛事过多,赛事主题不明确,缺乏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办赛特色。导致赛事的知名度不高,赞助商参与热情不高、群众参与度不高,阻碍了马拉松赛事的推广和普及。因此,在赛事定位和赛事推广上,要着重赛段路线的构思与设计,将城市的地标建筑、旅游景点安排其中,在赛事期间展示城市的风情地貌和人文景观。同时,要努力打造个性化的“品牌马拉松”赛事,如昆明马拉松定位于“高原马拉松”,重庆马拉松的主题是“母亲河畔的奔跑”。对于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而言,马拉松赛事相当于城市的名片,是一个对外展示城市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经济水平的窗口。今后海南举办马拉松赛事,应更加重视海岛特色与品牌的塑造,体现人文关怀,确保质量进一步提升,力争打造体现自身特色的精品赛事[6]。

4.2大力拓展赛事项目。通常国际上衡量一个马拉松赛事举办的成功与否,不仅要考虑运动成绩这个因素,而且群众参与度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当前,普通大众参与马拉松赛事更多喜欢创意性、娱乐性的赛事项目,如儿童跑、情侣跑、亲子跑等。从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将会参与到马拉松赛事中。因此,赛事组委会应该因地制宜地设置个性化的赛事项目,可考虑把环岛马拉松和海南岛欢乐节以及全域旅游结合起来举办,真正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专业化的市场运作,通过体育+的模式,加强城市马拉松与旅游的跨界联动,如开展接力马拉松赛、彩色马拉松、马拉松嘉年华等活动,让比赛变得更加立体、丰富,进一步传播全民健身理念,提升马拉松赛事的精神内涵。

4.3不断完善管理体制。马拉松这样大规模的群众赛事,举办的难处在于协调赛事资源,需要交通、安保等各个相关部门的协调保证安全运行。2015年,海南省出台的《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积极推动体育赛事发展,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专业公司运营”模式,鼓励举办具有海南特色的体育竞项目[7]。在今后的马拉松赛事发展过程中,政府虽然不直接参与赛事,但是需要对赛事进行宏观调控,掌握发展大局。赛事主办方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充分调动当地政府、社会、参赛者的积极性,引入成熟的体育赛事运营机构,在赛事设计、运营、保障等方面做精做细,让参赛者享受更人性化的赛事服务和完美的赛事体验,同时发挥赛事的经济效益,宣传推广,给赛事举办注入强大动力和实力,不断提升海南马拉松赛事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4.4积极开发商业价值。对打多数跑步健身的爱好者而言,马拉松赛是一种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对体育产业的经营者而言,马拉松是一条完整而绵长的产业链。我们要深挖“马拉松+”的经济效益。首先,装备、培训、赞助、推广相关产业和机构应该抓住机遇,迎合市场需求,大力开展赛事商业活动。如果统筹好马拉松赛事这盘棋,海南的基础产业、训练比赛、文化旅游产业都从中受益。其次,国内马拉松市场对于任何体育媒体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赛事的宣传策划,打造特色产品,制造消费需求点,提升赛事参与者的认同感,引起消费者需求欲望,从中获得经济效益。最后,赛事催生其他消费,即“吃、喝、行、游、购、娱”等方面。因此,赛事主办方应该打造有高品质、有特色的赛事,吸引更多选手参赛,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增加赛事收入,带动其他产业。

4.5构建牢固防控体系。安全办赛是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基础条件,海南马拉松赛事组委会主动与运营国内六大马拉松赛事的智美体育集团合作,制定专门的体育赛事应急保障管理和医疗防护体系为选手保驾护航,在赛事进行过程中,科学配置了足够的医疗站点、救护车,成立了医护保障团队、医生陪跑团队,建立联动快速应急保障体系急救机制等等。今后,要学习广州马拉松赛的办赛经验,在选手安全方面,还应加大对马拉松赛前训练、饮食、补水及其它应注意的宣传力度事项,开展马拉松运动安全性常识网络讲座。同时,赛前对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赛后安排专业按摩师为参赛选手提供有偿或无偿的按摩服务,缓解参赛选手肌肉酸痛、浑身乏力等赛后不良症状。另外,赛事组委会要制定必要的措施规避和转移风险制度,明确赛事组委会、保险公司和参赛者的职责和义务。

4.6培养专业体育人才。我国体育产业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大力培养、吸引、用好体育人才是最关键的要素。所以海南要高度重视和关注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根据体育市场的实际需求,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积极组织并鼓励体育经营单位,让有关人员在职进修或岗位培训,也可以通过社会招聘引进一些其他专业经营管理高级人才,从事体育经营管理工作。鼓励在海南高校中开设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培养适应海南体育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体育市场经营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应该说,复合型体育人才是推动海南省体育赛事产业融合,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8]。

5结论

马拉松运动在全社会掀起一股的热浪,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关注马拉松赛,培养了热爱体育运动的精神。马拉松运动成功打造了“健康中国”,推动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对提高普通民众身体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海南马拉松赛事要不断扩大内涵和外延,要从打造海南旅游名片和塑造海南影响力赛事上着眼,创新发展,走出一条海南特色鲜明的城市马拉松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助力国际旅游岛及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S].2014.10

[2]中国田径协会官网:http://athletics.org.cn

[3]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网站:http://wtt.hainan.gov.cn

[4]张士忠.打造冬季海南岛马拉松嘉年华品牌[Z].中青网2016.1.25

[5]陈尔洁.中国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5

[6]马迎志,骆欣华.2011-2015 年国内马拉松赛事发展趋势的研究[J].第一届“全民健身,科学运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6.1.8

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篇7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了解大学生马拉松运动的开展情况,结合宁波高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宁波高校马拉松赛事的特点、不足、机遇及发展对策,为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宁波高校马拉松赛事做好理论支持。

关键词高校马拉松赛事组织

从2015年起,我国高校陆续举办马拉松比赛,如2015年底,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赛”将校园马拉松赛事推向了高潮[1]。在这样的马拉松热潮下,宁波市高校在马拉松赛事的组织与实施方面也进行了尝试与探索,为大学生参与马拉松运动提供平台。

一、宁波高校马拉松赛事特点

(一)赛事规模

校园马拉松的主要参与者是在校大学生、校友及教职工,通过校园长跑的形式来完成比赛,一般距离设置比较短,以6km、10km、21km为主,没有设置全程组,这主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水平不高和安全性问题。为了增加娱乐性,还设有情侣跑、宿舍跑、家庭跑等项目。

(二)赛事主题――校园文化

每所承办比赛的学校在比赛线路上都充分展现了自己校园的主要风景,也是比赛本身的一大特色。参赛者既可以在比赛中领略校园风景,也会加深对校园人文景观的认知[2]。而校园也通过这样一场轰动性的赛事添加了生机与活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跑步,喜欢上了体育。充分利用体育赛事带动学生体育运动的发展[3]。

(三)赛事宣传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各种通讯工具发达,学生们都在使用微信、微博等社交通讯软件进行自我展示和互动,这就扩大了马拉松赛事的影响力,让周围越来越多的同学了解并参与到马拉松运动中来。另外,在比赛前还会有专业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带领大家一起做热身运动,点燃了现场的参与氛围。

二、宁波高校马拉松赛事的不足之处

(一)校园气息不够浓厚

马拉松运动在国内开展较晚,赛事的发展也是在近两年才开始大规模兴起,而高校的马拉松赛事更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还不是很了解马拉松这项运动,因此在校园马拉松赛事的规范方面、赛事主题方面还是有所欠缺,这就对大学生参加马拉松比赛造成了影响,而校园的体育氛围也影响着部分学生参与马拉松赛事的热情。

(二)赛事组织不够完善

一场正规的马拉松赛事包含着许多环节,比如赛道管制、医疗服务、后勤补给、志愿者培训等等,这些部门必须通力合作,环环相扣,无缝对接,才能保障一场马拉松赛事的顺利进行,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办赛质量。校园马拉松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尤其是宁波高校,缺乏类似的办赛经验,所以在很多赛事组织环节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

三、高校马拉松赛事面临的机遇

(一)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的蓬勃开展

跑步热潮的兴起,推动了马拉松运动的发展,而校园马拉松赛事作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在较快的发展。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赛事的空白。随着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的不断完善与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并参与到马拉松运动中来,跑马拉松也将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

(二)全民健身计划助推校园体育赛事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每周参加一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增强群众身体素质。高校马拉松赛事的开展迎合了国家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战略,紧跟国家政策步伐。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体育人口的中坚力量。加强校园体育赛事的开展,能够起到提高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效果,对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宁波高校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建议

(一)打造高校马拉松赛事品牌,凸显独特校园体育文化

未来校园马拉松赛事也会同城市马拉松赛事一样蓬勃发展起来,如何是赛事更加具有吸引力,将是赛事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需要打造宁波高校自己的品牌,形成独有的赛事文化,增强在赛事品牌方面的宣传力度。

(二)提升安全意识,循序渐进

赛事的安全性,一方面靠组织方完善的后备保障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没有经过系统长期跑步锻炼的学生就直接参加马拉松比赛,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加强学生平时锻炼的意识,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逞一时英雄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另外,提升学校学校的体育氛围,也是使学生能够养成坚持锻炼习惯的重要方面。

(三)开发体育赛事市场,吸收多元力量

相比城市马拉松赛事,高校马拉松赛事往往不向报名者征收参赛费用,而且免费为参赛者提供补给,在经费上有较大的压力。因此,在赛事推广方面,校园马拉松和城市马拉松有各自的市场价值,大学时社会的先导,大学生往往更容易被社会关注,在宣传价值上更有意义。因此,建议赛事推广公司结合高校的特点,吸收更多的资本力量给予支持[4]。

参考文献:

[1]王电海.网络视域下中国大学生马拉松联赛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2):49-54.

[2]宋春燕,江波.校园马拉松热的形成与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16.37(3):61-63.

马拉松协会工作计划篇8

“今天,你跑马了吗?”

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到年近古稀的老大爷,在中国,马拉松赛事已成为一项风靡各个年龄人群的健身运动。在北京马拉松开跑前,转让跑马资格甚至成了黄牛们新的牟利方式,火热程度可见一斑。湖边、公园里、江滨路上,马拉松运动被视为新兴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标识。

不久前刚结束的上海马拉松参加人数高达3.8万人,而历史悠久的波士顿马拉松近年来的参赛人数高峰不过3.18万人。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场赛事中,负责医疗救援的东方医院医疗站共接诊560人,其中轻伤556人,重伤4人,转院4人。患者主要被诊断为肌肉痉挛、擦伤、扭伤、低血压、低血糖和脱水等。

无独有偶,今年3月,在广东清远举办的2万人参加的马拉松比赛中救治人数达到12208人次。这引发了不少社会公众的疑问,马拉松比赛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从地名到全民运动

马拉松本来是希腊的一个地名,历史上曾是古希腊诸城邦和波斯帝国的交战地。当希腊军队抗击入侵的波斯王大流士得胜时,作为信使的斐里庇得斯不停歇地从马拉松河谷跑回雅典报告这一消息。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他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1896年,当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以纪念该故事设立的新运动项目:马拉松。当时设定的长跑距离42.193公里据称就是斐里庇得斯跑过的距离。奥运会过去仅一年,1897年,马拉松专项比赛在美国波士顿举行,自此,作为一项运动的马拉松在各大洲传播开来。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马拉松运动几乎成为了我国一二线城市的标配。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只有22场;2014年则是51场;到了2015,马拉松赛事达到134场。2015年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制度以后,截至2016年11月7日,在中国田径协会登记的马拉松赛事高达422场。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市争相组织马拉松比赛呢?据了解,自2015年马拉松赛事取消审批后,马拉松赛事分为注册赛事和共办赛事。举办一场注册制马拉松赛事的主体不限,只需要在中国马拉松网站上提交注册,经电话核准就可以开办,赛道认证也可以在网上申请,赛后只需要提交赛事成绩和赛事总结报告就可以。而共办赛事则由田径协会负责指导、培训和赛道丈量,后者更为严格。在数量上,中国田径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注册马拉松赛事和共办马拉松赛事分别为306场和116场,比例约为三比一。

对于部分跑友关心的“国际”马拉松冠名问题,记者了解到,审批制度取消后,大部分赛事都会以某某国际马拉松赛事命名,在申请时并不需要额外条件,这并不是一个判断赛事质量高低的标准。世界上最出名的六大马拉松赛事并不冠以“国际”二字。目前,申请举办马拉松对主办方并没有硬性要求。据记者了解,《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管理办法》仅笼统规定了主办方要取得赛道使用权,有足够的经费等,并未给出具体标准。

根据距离不同,马拉松赛事又分为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四分马拉松(即全程马拉松距离的四分之一)三种,在国内赛事中,还包含5-10千米面向普通爱好者的迷你马拉松。“北京马拉松的专业选手一般都是特邀的,以比赛成绩为标准。比如今年20多位特邀选手,历史成绩一般在2小时10分钟左右。”北京马拉松组委会工作人员李腾说,对于报名选手,自2014年以来由于报名人数过多,会根据报名时提交的成绩审查后放入抽签池,统一抽签。

一般而言,国内城市举办马拉松会从半程起步,逐渐发展到全程或者两者混合,最终成熟的赛事以全程马拉松为主。“国内马拉松很少有5千米到10千米的迷你马拉松。但一些国际知名赛事如布拉格马拉松、东京马拉松,都会针对大众选手专门设立前述对大众开放的项目,而且会为专业选手和大众选手分开赛道。在起跑顺序上,一般是残疾选手先跑,然后是大众选手,最后是专业选手,这主要是考虑保护大众选手的积极性。在这些城市,马拉松是一个万民空巷的全民节日。”吉林体育学院耐力项目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明表示。

等中签就像等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样

前些年,马拉松刚起步的时候,报名费最常见的区间在30-60元。不少偏远点的城市甚至是免费报名。2013年首次举办的深圳马拉松以全程200元、半程150元成为最贵的城市马拉松。北京马拉松则从两年前的120元上涨至今年的全程200元。

“很多跑友觉得报名费涨了是因为主办方要盈利,这是个误解。”常州国际马拉松赛事经理黄璐洁介绍,除了部分政府主导的马拉松赛事能得到专项拨款外,国内马拉松赛事主要靠赞助商的赞助。报名费仅仅是赛事收入的一小部分,包括大家热议的赛事转播权,其实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展示赞助商的品牌,报名费主要起到一个筛选的门槛作用。

报名费并没有阻挡跑者的热情。虽然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多了,但越来越多的跑友发现参加比赛的机会却变小了。“现在要参加比赛还得摇号,以前根本不用”,参加北京马拉松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在重庆、厦门、杭州等国内马拉松赛事从2015年开始“摇号”。比如2016年广州马拉松虽增加一万人名额,但连迷你马拉松的中签率都只有29%。上海马拉松2015年官方公布的中签率全程马拉松为27.9%,半程马拉松为16.0%。

抽签是解决报名人数过多的一种方式,有的马拉松赛事也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报满名额截止。还有如上海马拉松设有精英通道,之前的赛事成绩达到一定标准,可以使用直通名额参加,但并不是每个赛事都会有精英通道。

“等中签就像等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样,谁中签了就在朋友圈里奔走相告。”在湖北省检察院检察官袁明参加的8个马拉松比赛中,就有6个需要抽签。“省会城市举办的马拉松一般都要抽签,报名参加的人数太多了。”袁明说。

报名众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参加门槛并不高。虽然无论是全马还是半马都要求参赛选手需要有系统的训练,甚至一定的赛事经验积累,但是目前对参加者的要求还是主要体现在年龄和健康状况上,比如有的半马赛事要求参加者年龄在18岁以上。各个赛事的标准也不同,大多不会强制要求提供体检报告。

99%都是大众选手

相比之下,部分马拉松赛事的报名门槛很高,如波士顿马拉松就以严格的波士顿资格(Boston Qualifier,简称BQ)著称。不少跑者的终生目标就是达标神圣的BQ。比如,2016年18-34岁参赛男选手的起步成绩是3小时5分钟,并且只认可波士顿马拉松认证的其他马拉松赛事。目前国内受到认证的马拉松赛事有北京国际马拉松,大连国际马拉松,杭州国际马拉松,兰州国际马拉松,上海国际马拉松,长城马拉松,厦门国际马拉松。与之相比,2016年北京马拉松20-34岁选手的平均成绩在4小时45分钟到4小时49分钟。

国内马拉松比赛参赛者众多,但跑步者群体的素质却参差不齐。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王大卫就称我国马拉松赛事中“99%都是大众选手”。大多数草根跑者,训练模式仅参照网上资料以及他人的经验传授,缺乏专业的教练指导。还有一些刚刚兴起的跑步俱乐部,聘请的教练不是专业队退役就是从健身教练转行,采取的也是批量教学模式,无法根据业余跑者的个体差异性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更不要说伤病期的康复训练变化。就算有那么寥寥几个专业的训练营,也因为昂贵的收费标准,使草根跑者们望而却步。

“我身边大部分人没有参加过专业训练,一般通过微信、微博和跑友交流跑路经验。我也考虑过参加训练营或者请个教练,但是现在专业的培训机构比较少,此外工作太忙,也缺少相应的时间。”袁明说,他所组织的以检察官为主的正义跑团中的大部分人还处于跑马拉松的初级阶段,主要是以锻炼身体为主。

未经科学训练,不当运动导致的选手受伤乃至死亡的风险也在马拉松比赛中显现。在今年9月的第21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上,就出现惊险一幕:一位30多岁、参加半程马拉松的男选手,在终点后50米处突然倒地,心脏骤停。幸运的是,负责赛事急救的医生和志愿者立刻实施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患者成功救活。

其实根据中国田径协会的规定,马拉松赛事举办前一周,一般会有专门的马拉松救助培训,还有救护车等流动医疗工具也会安排好救援路线,赛前会进行彩排演练,沿途会设几十个医疗站,为参赛者提供一些药品,并安排医疗陪跑者。

并非所有马拉松选手都如上海那位选手那样幸运。今年5月28日,江西省德兴铜矿马拉松赛开赛。一位参加10公里迷你马拉松赛的53岁参赛者猝死,这位当地矿厂职工在快到终点时发病,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就在一个月前,在陕西省杨凌农科城国际马拉松赛中,一名全程马拉松的参赛者猝死。

“最后几公里的冲刺阶段,因为冲刺时耗氧量瞬间增加,使得冠状动脉供氧系统和耗氧系统的平衡突然被打破,引发心脏骤停。”马拉松保障专家、美国心脏协会主任导师李永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坚持跑步6年的北京跑友“小黑”告诉记者:“跑马拉松还是要进行专门训练,必须在参赛前3个月甚至半年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否则身体很难扛住那么大的负荷。”

主办方不分赛道、选手盲目跟风的攀比心理也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尤其是年轻人容易逞强,盲目追赶跑得快的老人,却不了解对方平时积累的大量训练,包括在现场氛围的感染下不切实际,期望能有超水平的发挥。”杨明表示。

免责协议一定能免责吗

在马拉松赛事中受伤、猝死事件并非今年才爆发。早在2012年广州马拉松两例猝死事件曾引起了关于责任承担问题的大讨论,两位猝死选手陈杰和丁喜桥的家人则在广州体育局前打起横幅讨要说法。事件最后,陈杰家属获赔35万元,其中20万元属于保险赔偿,另外15万元是“组委会赔偿”。

马拉松选手猝死是一个普遍问题。据世界知名跑步专业杂志《跑者世界》统计,每5万至8.8万名马拉松参赛者,就有1人死亡(包括赛后24小时以内的猝死者)。

针对马拉松猝死事件,目前大多数赛事主办方在报名时要求参赛者签订免责协议,这也被马拉松跑者称为“生死状”。例如2015年上饶马拉松赛事主办方在网站上做出免责声明:“比赛中,因个人身体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由参赛者个人承担责任。”

北京汉鼎律师所律师汤浩表示:“免责条款并不全然有效。参加马拉松需要一定的报名费用,这表明选手和组办方之间存在合同关系,作为有偿服务提供的主办方对选手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合同法》五十二条规定,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无效,如果主办方因赛事组织、医疗保障不到位导致选手受伤、死亡,不能因先前的协议免责。当然,参赛者隐瞒身体状况,以不合格的健康状况参赛产生的后果由选手自负。”对于参赛者权益保护问题,汤浩还建议,选手在开跑前购买相关保险规避风险。

关于保险,黄璐洁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参赛者的权益,现在全国每一场马拉松比赛的参赛者都有购买保险,保险的险种也比较丰富,除此之外,因为之前发生过志愿者猝死的情况,所以志愿者和其它工作人员也有投保。”

“比如今年北京马拉松中,阳光保险为选手提供了意外伤害险和意外医疗险两种保险。如果选手出现受伤事故,会有赛事承办公司的法务部门联系保险公司进行赔付。”李腾说。

在名为“北京约跑族”的QQ群中,一位参加过多次马拉松的“老马”告诉记者,自己周围有人跟风跑马拉松,为了提高成绩,训练方式简单粗暴,最多的一周跑了4次,最后膝盖受不了了,休息了一周才勉强缓过劲来。

大量对长跑猝死事件的研究发现,发生猝死的时间段,主要在半程段、冲刺时,以及到达终点之后。“长跑中出现运动极限点,简称极点。就是比赛进行中人体感到最‘难受’的阶段,心跳和呼吸加快并感到肌肉无力。”前述“老马”告诉记者,“这种状况往往在长跑进行到半程时出现,人们常说“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