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06-08 09:14:09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 家园关系 有效沟通 思考与对策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与家长沟通的技能、能力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足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中的特殊重要性。沟通是一种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观点、行为,在双向交流中彼此互相协调的默契。而要取得家园的有效沟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沟通的策略,取决于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亲密感情和良好关系。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是每个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应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了了解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情况,我园在内部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沟通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沟通方式,第三部分是沟通能力。从调查情况看,老师已经普遍认识到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必要性,这为做好家园沟通在思想上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我园教师年轻,缺乏工作经验,工作中虽有良好的愿望,有时却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与家长的沟通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的分歧。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家庭中家长的教育方法发生分歧,产生教育不一致。如: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孩子:别的小朋友打你,你就打他;而老师教育幼儿互相谦让,团结友爱。这样不统一的教育很难使家园形成共育的局面。

2.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归因的矛盾。

如小朋友有打人的不良习惯,教师纠正多次,仍有反复现象。当老师向家长反映时,家长则说,这是在幼儿园跟别的小朋友学的。对此,老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幼儿,不寻找具体的原因就把责任推给对方。家长可能会埋怨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不够关注,而教师又抱怨家长溺爱放纵孩子,等等。

3.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

主要表现在幼儿园以幼儿教育为中心,老师习惯了“主动出击”,对家长要求这、要求那,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在被动服从的位置上,这也造成了部分家长的抱怨和不理解。

(二)主要原因

造成家园合作上存在的问题,固然有社会原因、家长原因等一系列因素,但教师方面却是家园沟通的关键因素。根据以上问题,分析教师方面的原因如下。

1.教师观念有偏差。

一些老师认为,只要把孩子带好,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工作就行了,至于与家长有效沟通,是可做可不做的事。因而很难认识到家长教育资源的优势,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2.教师沟通意识不够。

一些老师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认为家长缺乏幼儿教育的知识,不懂幼儿教育,和家长沟通难度大,效果不明显。

3.教师缺乏耐心教育。

孩子有明显的不良习惯,老师缺乏耐心,把有过失的孩子、管不了的孩子推给家长。此时,家长或用暴力制服幼儿或认为老师看不起自己的孩子,于是,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家长也不会很主动地配合老师的工作。

4.教师缺乏沟通能力。

主要表现在沟通的内容较片面,沟通的形式较单一,沟通艺术性较缺乏,沟通的频率较低。往往造成家长的误解甚至抱怨,使家长对老师失去了信任。

5.沟通缺乏实效。

老师与家长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在家园合作中,一些老师比较关注各类活动是否已组织,以及活动的频率高不高,而较少关注活动的效果及影响力。因此造成了很多沟通和活动是表面上的完成,实质上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二、促进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思考与对策

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和帮助形形的家长共同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和分析掌握家长对家园共育的态度,并结合不同的家长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沟通策略,以使更多的家长更有效地参与到家园共育的工作中来。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沟通的情感

1.尊重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友好关系。

尊重家长、与家长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是保证与家长顺利交流的必要条件。老师和家长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幼儿的教育者;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想培养好幼儿。因此,如果老师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听取家长的建议,乐意与家长交谈,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比如说你开学即将带一个新的小班,就像和陌生人打交道一样,和新生家长初次接触(家访),老师给他们的印象很重要,这时如果你拥有热情友好、亲切温和的态度,将会给家长留下“好相处”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会通过你传达出的友好信息,揣测老师将来会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些都会成为今后教师、家长长时间相处、交流的感情基础。那么这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怎么营造呢?第一,学会“微笑”。微笑是一张名片,微笑的老师具有亲和力,在和家长交流时,一个友好的微笑和礼貌的点头,都能使交流、理解在良好的气氛下进行。第二,学会“礼仪”,比如说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并且要和他们平视,也就是要站起来或者让家长坐下来和你对话;当年长的家长与你交谈时,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喊“奶奶”或“爷爷”;在迎接小朋友或是和小朋友告别时,主动回应孩子和家长,等等。第三,注重形象。老师得体的穿着也是对家长的尊重。穿着得体、大方的幼儿教师总是能得到家长更多的好评。幼儿教师切忌打扮得过于时尚和另类,否则会给家长带来不稳重、不可靠的感觉,随之而来的就是家长对老师的不信任。只有建立了这样一种平等、尊重、友好的情感氛围,才能有利于老师和家长之间理解和信任的建立。反之,如果老师以居高临下的态度与家长沟通,就只会出现僵局。

2.关爱孩子,赢得家长的积极主动配合。

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他们很关注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老师要真诚关爱每一个孩子,那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会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诚意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而与之积极配合。对于一些不太容易沟通,总是绷着脸的家长,老师也不能放弃,要以自己对孩子关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家长,让家长感到自己和孩子被尊重、被关注,真正在人格上平等,在情感上相容,在思想上交流。这样才有助于在和家长沟通中达成共识。

(二)有沟通的能力

1.具有了解家长的能力。

教师如果具有了解家长的能力,那么与家长沟通就会减少不必要的障碍,交流沟通就会顺畅。这种能力包括:一是第一次见面时的了解能力。家长与老师第一次见面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老师应该从家长的问话、语气、动作中好好分析不同家长的心理,因人而异,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相结合,如:有的家长关注学校的伙食,有的家长关注学校的教学,有的家长则关注教师的态度,等等。了解谈话更有针对性,也更能引起家长的共鸣,赢得家长的信任。二是平时对家长的了解能力。对于家长的一些教养态度,老师也要尽可能了解,方法是从孩子的谈吐言行中,从与家长的短信、电话沟通等去了解。

2.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

有的教师在与家长沟通中,往往人云亦云,缺乏对话题中心的把握,面对家长的问题不能给出专业的、深入的解答,使得家长难以产生认同感。因此,要想让家长信服师,老师就不能落伍,这就要求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博学多才,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要站在时展的前列。老师的教育思想应该是超前的,老师所采取的方法应该是行之有效的,这样与家长沟通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三)有沟通的艺术

1.对家长多信赖、理解,少指责。

每个家庭情况不同,一方面有少数家长或忙于工作,或忙于赚钱,家教意识薄弱,甚至有的全部托付给老人看管,对孩子只是生活上的关心,也不会与老师沟通。另一方面,有的家长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不会给孩子正确的教育。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溺爱,对老师怀有戒心,只要老师稍加严格,就认为老师跟自己的孩子过不去。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做法导致家长不能和老师配合。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双方心理上架起信赖、理解的桥梁。老师体谅家长,理解家长的难处,为家长着想,站在孩子的立场为孩子着想,家长反过来也会为教师着想,很多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如案例:学校的成长档案,家长抱怨老师怎么老是布置作业,老师抱怨家长一点也不配合,从来不做作业。这样抱怨下来只会增加双方的不理解和隔阂,还是没有解决问题。方法:老师首先应该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说明意义及方法。只有在家长理解基础上才会得到家长的支持。

2.对孩子多表扬、鼓励,少批评。

心理学上有个实验:如果每天有人夸你一句,你的自信心、快乐指数和创造力就会保持在最好的状态。孩子成长的动力来自赞扬,他们渴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尤其是教师的肯定。而家长往往深受中国几千年来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影响,更在意老师对孩子的评价。他们因为关心孩子的在园情况,自然希望教师能够多谈谈自己的孩子,更希望听到老师对孩子的褒奖。有时这份心情会让老师烦恼:这些家长就喜欢听好听的。其实换位思考,你也会这样。因此,在与家长接触中,老师不要吝啬自己的夸赞,只要孩子有优点、有进步,就及时反馈给家长,并大大赞扬一番。同时老师也要肯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成绩,以及孩子自身的优点,这样不仅能让家长放心孩子在园情况,而且能提升其对育儿的信心,更能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家园共育的氛围。

当然,孩子年龄小,每个孩子都有缺点和不足,老师不能只报喜,不报忧。老师该如何与家长沟通呢?老师应该委婉地提出,而不是告状式或批评式的口吻。

3.对自身多反思、研究,少敷衍。

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教师沟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老师要多反思、多研究,要把每一次的沟通作为一件事来认真做好。要注意以下细节。

(1)语言适宜。语速不可太快,声音也不能太小。尤其面对爷爷奶奶时,一定要吐字清晰响亮,语速适中,不然对方会因为听不清又不好意思反复追问而达不到沟通的目的,以致听错内容办错事。在沟通时老师的语句组织也应有讲究,避免随意性。例如:关于独生子女生活能力的话题,对家长说:“平常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应该没有问题吧!尽管您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管孩子。”或者说:“尽管您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管孩子,平常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相信你能理解和配合的!”前者对家长是怀疑的,后者则对家长充满了希望。

(2)耐心倾听。对家长的倾诉要耐心倾听,千万不能心不在焉,或只顾做自己的事,或者老师滔滔不绝一个人包办。这样会引起家长的反感,达不到好的效果。曾有家长对我说:“隔壁的某某老师多好啊,家长送孩子到班级总是很热情打招呼,可我们班的老师怎么那么忙啊,孩子送进去有时在做事情,没时间和我们交谈。”虽然家长的话比较婉转,但实质上家长就是对老师不热情接待孩子和家长有意见,对不与她沟通有意见了。

(3)注意观察。一是观察家长的情绪。当家长情绪不好时,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最好不要追着家长谈话,一些建议性的问题也最好等家长情绪好时再说。如果是家访,也要注意观察,家长有兴趣的、欢迎的,就可以多谈些,家长不欢迎的,简明扼要,说完早点离开。二是观察家长的特点。家长与老师沟通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有的健谈,有的少语,那么老师就要注意调节,对于会说的家长要给予空间,对于不会说的家长要有话题,引导家长说。对于脾气急躁的家长应多提孩子的长处,指出缺点时要委婉一些,便于接受。对于不重视幼儿教育,觉得孩子在幼儿园时就不用教育的,要向其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对于能正视孩子的家长可以直接说明孩子近阶段的问题并共同商讨对策。这就要求老师观察分析各类家长的心理,采取恰当的方式与之沟通。

(4)接受意见。在平时工作中,老师总有想得不周到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有时家长会对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老师要正确对待,善于接受,并勇于承认。首先是正确对待,要理解家长,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要正面去理解,要客观去分析,不要以为家长一提意见就是对你有意见、有看法,或者在园长面前说就是在背后说你坏话。其次是善于接受,对于家长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要乐于接受,一些不能做到的意见和建议也要耐心解释。最后,当发生一些事情家长有意见后,要及时检查自己的工作,并及时向家长打招呼,让家长体会到教师的诚心和诚意,从而理解和谅解老师,避免把事情扩大。

(5)经常联系。经常性地交流与沟通可使老师和家长形成随时交换意见的习惯,拉近家园间的距离,促使双方在育儿问题上达成共识。老师不能因为工作忙或怕麻烦不与或少与家长沟通。沟通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在可以在接送孩子时作短暂交谈,可以和家长互通信息,这类沟通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这样的交流,家长会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在心里就会认同你是一个会观察、有责任心的老师,对你产生信任感。

(6)相互帮助。做家长工作不是孤军奋战,老师作为当事人存在有些话不便说,有些事不便做的情况,同事可以作为客观的旁观者出面解围。很多老师都有同感:有的家长看不见平时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却很在意哪怕是一件不如意的小事,但是当事人的解释往往被家长当作是为自己辩护,难以扭转沟通局面。这时,另一位代班老师或者相关同事可以主动与家长沟通,先是耐心倾听家长的倾诉,对家长的意见和态度表示中立,等家长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跟家长沟通自己在幼儿园对当事老师和孩子之间良好师生关系的所见所闻,为家长和孩子平时的真实情况提供信息渠道,这种做法有助于消解家长激动情绪,进而冷静反思,尽快恢复良好的家园关系。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沟通方法 师生关系

沟通是一门艺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沟通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双方进行平等对话,拉近师生关系的重要方式。但是如果沟通中出现问题,那么不仅不能改善师生关系,反而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解决好沟通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沟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沟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良好的沟通更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并通过掌握学生心理进行思想教育,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接受,并理解老师的用意,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建立,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沟通有利于师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老师传达的思想能够被学生理解并接纳才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个过程需要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等,在这一过程中双方能够做到相互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

(二)沟通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总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命令感,老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而现在大学生更加具有个性,这种命令性的教育方式,学生并不买账。沟通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学生没有压迫感,老师没有身为长者的架子,双方能够坐下来愉悦交流,交换意见,采纳意见,并通过沟通消除双方思想上的隔阂和分歧,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沟通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和学生通过沟通能够更加进一步了解彼此,在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信任,这有利于学生与老师分享一些苦恼和困惑,进一步增进师生感情,达到情感上的认同,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的沟通问题

(一)沟通不够及时。由于老师的工作性质,需要给学生上课和为课程做准备工作,学生有问题时无法及时与老师沟通,不能获得老师的帮助,这就导致学生的反馈不及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师生之间存在语言障碍。老师和学生之间在沟通过程中可能存在语言表达方面的障碍,双方在年龄上存在差距,这就导致师生之间沟通需要跨过一个代际的障碍。学历和人生经验方面也存在差距,这些差距就使得学生不容易理解老师的意思,老师很苦恼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导致理解上出现矛盾和偏差,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这样,学生的思想问题不能解决,还会影响师生感情的培养。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当前在应用型教育背景下,很多高校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为重点,忽视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过于表面化,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很多学校虽然有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实效性不强,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自然不会很重视,一些老师在工作中缺乏沟通技巧,不但没能达到教学目的,反而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影响师生情感的建立,甚至还会引起彼此之间的矛盾。

三、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的途径

(一)改进沟通方式。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除了非正式的沟通模式之外还应该多运用一些其他沟通方式,多种方法综合利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理好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出现。同时,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还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升级,教学内容和方法要不断根据新形势、新情况进行更新补充,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采取多样化的沟通。沟通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并从中达到老师和学生的思想认同。因此,在沟通过程中,老师应该以学生理解和接受为目标,避免使用一些专业性的词汇,造成学生的困扰甚至排斥。应该尽量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并联系其学习情况和整个大的环境背景,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和沟通方法进行交流和疏导。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利用网络媒介和学生建立沟通渠道,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并通过学生经常用的社交软件等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当前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匮乏,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很好,很多教师在沟通中总爱摆架子,以长者的口吻采取命令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和老师很难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甚至会排斥与老师的交流,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因此,为了改变现状,高校应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定期派年轻骨干教师参加研讨会和讲座,掌握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教师要提高沟通能力,掌握更多的沟通技巧,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注意地位的平等,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情绪,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问题的解决,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沟通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消除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校之间的隔阂和障碍,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找出沟通中遇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家园沟通;沟通障碍;有效沟通

1问题提出

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但是他们的身心还不成熟,需要成人对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因此,为了孩子的发展,家长必须和幼儿园相互沟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园沟通的重要性被社会越来越重视。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肩负起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他们往往没有时间自己带孩子,这导致一部分家庭的幼儿不得不随其祖辈长大。于是幼儿教师也面临着与两代家长沟通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幼儿教师和祖辈父辈两代之间的沟通言行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达到家园沟通有效性最大化的目的。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的现场是台州市育苗幼儿园小一班。研究对象是主班黄老师,和小一班某幼儿的祖辈、父辈家长。黄老师,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历,教龄四年;该幼儿以目的取样的方式选出,这个幼儿的祖辈、父辈都参与幼儿教育,祖辈从小将孩子带大,现在负责接送,晚上两代家长和孩子都住在一起,两代家长经常与教师沟通。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笔者自编观察记录表,记录两代家长与教师沟通的言行,并加以整理;同时对教师和两代家长进行访谈,分析影响两代家长与教师沟通的言行的因素。

3幼儿教师与两代家长沟通情况分析

笔者通过半个月的观察,共观察记录到教师与祖辈、父辈沟通行为9起,其中祖辈5起(详见表1),父辈4起(详见表2)。从表格中发现,祖辈主要关注儿童日常生活,较少关注儿童认知发展,兴趣爱好,人格发展等方面,祖辈通常主动发起与教师的沟通,并希望与教师面谈,这可能与祖辈的沟通观念和日常沟通方式习惯有关。父辈主要关注孩子的各方面成长,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等方面,沟通方式多样化,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性,而且一旦孩子有问题,教师会主动与父辈沟通。幼儿教师与祖辈、父辈两代家长沟通的结果大部分是有效的,有效是指信息发送者用合适的方式,清晰地表达了信息,而信息接收者确切理解并接收了信息,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意愿。老师在与祖辈关于进餐、挑食、喝水、蚊虫叮咬的问题沟通中(见表1)和老师在与父辈关于孩子在校表现,隐私部位有异常,穿脱衣服问题沟通中(见表2),双方陈述事实,说明原委,理解信息,达成一致意愿,沟通有效。

4影响教师与两代家长的沟通因素

4.1主观因素

4.1.1教师的沟通观念

老师和家长都知道沟通很有必要,但祖辈家长更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教师则更愿意与父辈家长沟通,因为教师往往认为父辈才是主要的教育者。如关于孩子隐私部位异常的问题沟通上(见表2),老师没有跟孩子的祖辈说,而是选择跟孩子的父辈进行电话沟通,因为老师觉得一方面祖辈家长在这方面不是很懂,另一方面是祖辈家长不会很重视这个问题,而父辈家长沟通起来容易,又会高度重视孩子的这方面问题。

4.1.2教师的角色意识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情感态度是不一样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情感大于理性,而老师作为专业的人士,又面对师幼比例这么大的情况,对孩子更多的是理性教育和照顾。如关于孩子穿脱衣服的沟通案例中(见表1),祖辈主动发起沟通,希望孩子在玩热起来的时候老师不要立马给他脱衣服,怕孩子受风吹感冒,让他安静的休息会等汗散去就好了,老师告诉祖辈应该给孩子少穿点衣服,现在天气已经很热了,穿的太多容易出汗,不及时脱衣更容易感冒。祖辈坚持自己的意见,老师也没有体谅祖辈担心孩子的情感,说话态度有些不耐烦,导致双方沟通无效。

4.1.3教师沟通技巧不足

教师不注重分析祖辈、父辈家长特点,缺乏与两代家长沟通技巧,会使得家长经常有种不被尊重、不被重视的感觉,这就经常会造成不愉快的沟通场面,使得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如关于孩子总爱看电视的沟通中(见表2),父辈表示想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分散他的空余时间,但又不知道孩子擅长什么,老师不懂沟通技巧,直说孩子比别的小朋友能力差,没什么擅长的,使得家长很不开心,觉得老师嫌弃他们的孩子,沟通无效。

4.2客观因素

4.2.1沟通渠道不够多

虽然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有面谈,家长开放日,网络平台等等方式,但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方式:当面交谈、电话或家庭联系本。教师与祖辈面谈常常是接送上下午时段,谈话时教师不仅要顾及幼儿,不能深入解答祖辈家长的问题,并且这个时间段家长人特别多,老师经常面临一对多的局面,幼儿教师往往很少有空闲时间单独约见祖辈家长,很难有效沟通。电话交谈本来是很好的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是现实生活中老师工作量大,幼儿父母又多用这种方式和老师进行沟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效果。家庭联系本,是一种及时又有效的沟通方式,但却未很好的发挥它的反应和回馈作用,因为大多数家长觉得麻烦,在本子上写字一两句话说不清。

4.2.2沟通环境不合适

幼儿园对于沟通地点的设置。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地点通常是比较嘈杂的走廊和班级门口,这样会分散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力,不利于他们沟通。

5建议

5.1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幼儿教师在沟通中要做到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还要做好一个沟通主导者的角色。首先,老师可以利用集体交流的时机,如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他们将会怎样开展工作,并真诚地指出希望家长做出怎样的行动来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其次,对于家长做出的支持性、合作性的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5.2提升沟通技巧

笔者以为沟通技巧主要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技巧和谈话时谈论幼儿不足的技巧。矛盾的预防的方法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利用好集体沟通和单独沟通的机会,跟家长解释清楚那些常见的误解,还要指导家长遇到问题时采取怎样的方法去解决才是恰当的。对于已经出现的矛盾?教师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感同身受的站在家长的角度多多考虑事情,面对家长的抱怨和不理解,老师要做到耐心的向家长解释,争取他们的理解。教师与家长谈论幼儿的不足时,应注意沟通技巧,要先谈论幼儿的进步后再委婉地提出幼儿的不足。如表二第一次关于孩子在校表现的沟通中,老师就先谈了孩子在校的进步,肯定家长在家园合作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然后再建设性的跟家长提出建议:如果孩子把上课走来走去的小问题给克服了,认真听讲,进步会更快,让家长觉得老师和他是来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成长的而不是来告状的,家长心里接受度会高一些。

5.3幼儿园加强管理

5.3.1拓宽沟通的渠道

和父辈家长沟通,要积极利用网络渠道。首先可以建立班级QQ交流群,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为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提供有效辅助和支持。再者可以创建班级博客。老师可以在博客上设置“班级活动,学生风采,安全教育,作品展示,家长专栏”等不同的栏目,不仅定时展示学生的作品,还展示每月的活动照片和评选的“进步之星”,这些东西放在博客上,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加强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祖辈家长沟通时要多多丰富线下活动形式。可以举办一些家教指导讲座,内容应考虑祖辈家长的需要,如就祖辈家长普遍关心的孩子的饮食、生活习惯、生活自理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其次,可以开展家长经验座谈会,让祖辈家长来分享他们的育儿经验,把祖辈家长的教育资源也注入到家园合力中来。

5.3.2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沟通环境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很大。幼儿园应尽可能地为教师和家长创设良好、轻松、和谐的沟通氛围。如幼儿园可以将沟通房间布置成充满音乐、茶点的环境,让家长可以放松心情,轻松地与教师对话。

5.3.3加强教师沟通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为了确保家园互动的实效性,对幼儿教师进行沟通技能方面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在岗前培训中,教师要加强沟通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沟通意识,初步明确建立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而在职教师要积累沟通经验,形成自己的沟通技巧,结合理论去更好地沟通。

参考文献:

[1]戈柔.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2).

[2]戈柔.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J].幼儿教育,2003(4).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师生关系 有效沟通 身心发展 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198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要善于让学生理解你。如果你还发现你的学生不够理解你,那么就需要认真反思一下:你与学生很好地沟通了吗?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与学生沟通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产生教育效能的首要条件。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具有敏感、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自我意识明显,如果老师在沟通中不注意方式方法,则会出现诸多问题:

1.老师并不是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做事习惯。有时候学生做错了事情,老师只会一味地用自己的方式o学生指出错误,而没有考虑到哪一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自己的教导,从而使学生能更愉快地改正。

2.现在的中学生都处在一个叛逆期,他们总是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所作的事情都是正确的,从不喜欢不需要别人干涉,所以在老师稍微有点干预时,学生的叛逆心就会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于是,久而久之,师生双方就缺乏了沟通意愿,即教师和学生都不愿作出互相沟通的努力。

3.沟通双方都缺乏沟通的主动性,即师生沟通过程中,沟通双方都不愿先一步表达出自己的沟通意愿。老师就等待着学生主动与自己来交流,而学生却不愿意把自己的问题和想法与老师分享,于是,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间的距离慢慢的拉大了。

4.在学生心里,总觉得老师一般都不能很好的做到公平,在他们眼中,老师总把学生可分为优秀生和差生,以至于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了一种观念:老师总是偏袒优秀的学生。这样,在学生的心里就产生了一种沟通上的心理障碍。学生对老师就会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在以后碰到困难时也不会向老师寻求帮助,师生间的关系就渐渐疏远了。

所以,综合以上师生间存在的问题,想要改善师生关系,就必须进一步了解师生间的矛盾产生原因进而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建立良性沟通机制,与学生沟通。

那么,教师应如何与学生有效的沟通呢?

1.经常赞美鼓励孩子。花草树木大都向阳生长,人也一样,喜欢被赞美,被鼓励,才能茁壮成长。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说:“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只有经常赞美学生,学生才能充满正能量,朝着老师的期望方向发展。

2.做学生真正的朋友。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相差甚远,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也会参差不齐。为人师者更要关注这些至关重要的细节。

3.多渠道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思维方式还不成熟,意识形态也比较朦胧,很小的压力在孩子心中会是很大的心里负担,一点点鼓励就是孩子莫大的成功。所以,当学生遇到心理压力,状态不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压力、挫折。良好的心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师应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和缓解心理压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这将有助于他们获得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生。

4.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渠道。作为学生,很多孩子不敢面对面的和老师进行沟通,有些学生甚至怕老师,见到老师就躲。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很难听到学生的心里话,很难触及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因此,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渠道,比如:面对面交谈、电话交流、书面交流等。

然而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说话艺术。为了适应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学生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语言的技巧。

1.教师的某些语言要含蓄。特别是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时,要做到不点学生的名字,因为这样会伤到学生的自尊心。如果老师毫无忌惮在课堂上批评学生,结果会适得其反。这样只会让学生更加反感老师,对他们心理造成阴影。

2.要委婉的指出学生的不足。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难以让学生接受。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3.要有风趣幽默的语言。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剂”,幽默能给人以微妙感的调剂生活的佐料。由于某种轻巧的幽默,就可以使当时的气氛为之改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和幽默的话语。

除了文字语言外,与学生交流时还应适当的用体态语言。

1.面部表情:一个人的面部可以产生丰富的表情,表示关注,饶有兴趣的面部表情;表示询问及疑问的表情;表示满意和赞扬的表情;表示亲切、友善、严肃、认真的表情……这些在师生沟通的中会产生强大的作用力。

2.眼神的应用: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注视艺术。教师对学生的注视一般分为严肃注视、关注注视、亲密注视。严肃注视让学生心灵震撼,吐露真情;关注注视让学生感到受注意后得到鼓励,从而让学生能积极的思维和认真的与教师沟通;亲密注视一般能使学生感到关心体贴,产生巨大的温暖效应。

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把理解和尊重放在首位。尤其是高中生,他们已经具有独立的思想,尽管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但也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其次,在与学生沟通时,爱心和关怀是关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创新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在与学生沟通时,还要尊重和欣赏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只有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怀他们,欣赏他们,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利用有技巧性、艺术性的师生沟通方式,才能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唐思群.师生沟通的艺术(J)学术探索理论研究,2002(07)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篇5

学生家长存在问题有效沟通小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问题教师单独解决效果不明显或是无法单独解决。需要联合社会各方面共同教育,尤其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学生家长的参与和配合能够促使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与家长沟通看似简单,其中却有很大的学问。现针对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有效的沟通方法。

一、与学生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将学生身上出现问题归结为家庭教育

部分老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将对学生的不满转移到家长身上,对学生家长进行批评和指责。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缺乏判断对错的能力,容易被诱导。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生各式各样的问题都十分常见和正常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及时帮孩子改正错误,教导孩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确保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有些小学教师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有针对性地找原因帮孩子改正不足,而是直接将其归结为家庭教育上,认为“其他孩子不出问题,而你的孩子出问题,是你家庭的原因”。每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要求学生家长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指责和批评学生家长,并给其施加压力。

2.一味指责孩子的不足

部分老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本着沟通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原则,只是对家长罗列孩子的不足,却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导致部分家长对孩子实施体罚。由于近年来国家法律明确强调禁教师体罚学生,使一些习惯用体罚手段教育学生的老师在体罚学生方面有所禁忌,但是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于是部分教师为了达到通过体罚教育孩子的目的,便借助学生家长对学生实施体罚。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便通知学生家长,见到学生家长后便开始指责学生的不足,使得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打骂孩子,更有一些教师向家长告状,并威胁家长:“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们都管不好,我们更没有办法。”使一些本不想体罚学生的家长,听到这些话后也忍不住打骂孩子。

3.对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老师与学生家长沟通,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状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有些家长也意识到与孩子沟通对孩子教育重要性,主动找老师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然而,有些老师却对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与学生家长沟通没必要或是作用不大,将与学生家长沟通作为例行公事,更有甚者把这种沟通作为一种额外负担,应付了事。在学校要求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便组织家长统一到学校,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应付。在学生家长主动提出与其沟通的时候,总是借口很忙。当实在推托不了,如在回家途中偶遇孩子家长时,避而不谈孩子问题。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此外,个别老师带有目的性与学生家长沟通,寻找机会让学生家长帮自己办理私事,学生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得不帮忙。

二、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1.约见时机要适当、对待家长要热情

约见学生家长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并事前约定。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一般不要在农忙时约见学生家长。当解决学生问题需要家长协助而家长一时又抽不出时间接待时,如果老师执意要家长过来,家长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解决问题。而当学生家长主动来访,自己恰巧没有时间接待时,不得不将家长晾在一边,容易引起家长不满。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如家长实在抽不出时间,可选用电话沟通的方式;当家长主动来访没有时间接待时,可向家长解释情况并表明歉意,通知其先回去,自己抽空去家访。此外,对待家长一定要热情有礼,同时又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唯唯诺诺,引起家长反感。如家访时,要尊重家长的生活习惯,在家长来访时,要起身迎接,家长离开时要起身相送。沟通过程中,尽量使用文明用语,以礼相待。给学生家长留下好的印象,为彼此间的交流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2.理解、尊重、鼓励学生家长

(1)理解家长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他们的希望和“掌中宝”,尤其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希望老师重点关心自己的孩子。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理解家长的需求,让家长感觉到你对他孩子的关心和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以及优缺点,对孩子近期表现、成绩总结,拟定简单的提纲。在于家长沟通时做到心中有数,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重视,同时也给家长留下认真负责的好印象。

(2)尊重家长

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面带微笑,认真听取家长意见,让家长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即便一个充满怒气、怨言的家长,在遇到一个善于倾听,尊重她的老师时,也会平静下来。

(3)鼓励家长

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尤其是面对“后进生”。很多家长经常叹气说“自己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对孩子失去信心。这时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扭转家长的错误想法,找出孩子的优点,必要时适当“放大”孩子优点,鼓励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老师,做好孩子教育工作。

3.沟通要有技巧

俗话说,“庄稼是别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家的好”。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于是寄希望于老师。如果老师能在此时给出合理的建议或教育方案,不仅能及时帮助孩子纠正问题,还能在家长面前树立威信。

沟通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或提意见时,不要直奔学生不足,而是要先肯定学生,如肯定学生的进步、聪明、活泼等优点,通过肯定学生与家长建立信任后,再委婉地指出学生不足之处,言语不要咄咄逼人,尽量使用“我认为”“你应该”等婉转、协商的词语,家长更容易也更乐意去接受。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意见,不要泛泛而谈,让家长摸不找头脑;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故作高深,自己没有把握或尚未查清的事情不要说,以免引起误会。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尝试,我发现与学生家长沟通对解决学生不良问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尊重、理解学生家长并选择恰当的沟通技巧,能够有效提高沟通效果,对学生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值得各位小学教师借鉴和运用。

参考文献: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沟通 重要性 技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211-01

1 幼教与家长进行沟通的重要性

1.1 良好的沟通,利于家园配合

所谓家园配合,就是指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共同进行教育。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对幼儿来说缺一不可。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初始基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需要幼教的帮助,而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也同样离不开家长的协助。所以,只有做到家园共育,才能更好的帮助幼儿成长。

要想做到家园共育,我们不仅要改变家长“只需教师教育孩子”的教育观念,还要与家长经常沟通。我们进行沟通的目的,在于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以及幼教的工作,明白配合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只有家长与幼教相互理解并支持,我们才能互相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小利是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常常被课堂以外的东西吸引,并且会经常做一些奇怪的动作使教学活动终止。一旦幼教向他的家长反映这种问题,小利的父亲就会对孩子打骂。心疼孙子的小利奶奶向我们求助,希望我们能帮助小利。通过与小利奶奶的沟通我们得知,小利父亲忙于工作,平时没有时间管孩子。知道这些情况后,我们联系到小利父亲,帮助他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为他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找些教育书籍让他读。同时,也给小利父亲提供就诊信息,供小利父亲带孩子就诊。现在的小利不仅能够认真上课,还能安静的画画,并且能够听话的把饭菜吃完。小利父亲认为老师提供的方法很有用,现在会经常主动联系老师,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1.2 良好的沟通,利于幼教家长共同提高

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联系交流中,不要认为幼儿园在科学育儿方面强于家长而仅仅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还要注意到,幼儿教师在与家长交流的同时,也要向家长学习,各个家长都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方式。这样做不但能提高教师的育儿水平,拓展幼教的教学思路,而且提高了家长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家长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幼儿园和家长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双方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就是与家长进行高效的沟通。我们都知道,幼儿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远远多于和教师在一起的时间,因此,家长也就比教师更了解幼儿的性格、兴趣等。这就使得这些家长在教育幼儿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即使这些经验并不成熟,同样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应该有一些经验方面的交流,这不仅仅能够让老师充分了解孩子,还能在沟通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整顿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都将与家长的沟通视为幼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能在工作中给与我们很大的帮助。

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幼儿教育需要我们幼教与家长紧密合作、紧密配合,这样才能推动幼儿教育进程,才能更好更快的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综上所述,幼教与家长的沟通对幼儿教育有重要作用。

2 幼教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技巧

2.1 利用合适的时间

我们幼教人员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学生的时间跟家长进行交流,这是最为普通最为灵活的方式。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可以对幼儿提出要求,要求每个孩子每天入园离园都要与自己的老师打招呼,以此让教师掌握每个孩子出席情况。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不能记住老师的要求。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每天进行提醒,并且邀请家长一起来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每位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方式,观察家长的个性,据此来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并根据不同的性格进行不同的教学,做到因人施教。我们曾经教过一个叫洋洋的小朋友,每天早上来幼儿园都用很勉强的声音和老师打招呼。经过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每天洋洋都是在家长的不断催促下才打招呼,而且声音都是很小很小的。经过与家长的交流,才知道洋洋有点儿怕老师。这让我们感到很奇怪,洋洋的老师既没有批评过他,也没有惩罚过他,他为什么会怕老师呢?第二天,洋洋来到幼儿园的时候,洋洋的老师主动与洋洋打招呼,这次洋洋很主动的就回答了“老师好”。这时老师向洋洋的家长夸奖洋洋,洋洋的家长才说洋洋平时在家也很内向,做事情都很被动。随后我们又从家长口中得知,洋洋很喜欢粘纸,于是我们投其所好,和洋洋约定谁先打招呼谁就能得到贴纸。经过半个月,洋洋就很主动的和老师、小朋友们打招呼并交谈了。

我们不仅要用合适的时间与家长沟通,还要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召开家长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选择合适的时间召开家长会,这是幼教与家长之间沟通交流的最好方式。由于家长工作各不相同,闲暇时间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统筹兼顾,找到较为合适的时间。

2.2 利用合适的方法

幼儿初入幼儿园时,教师与家长肯定会略显生疏。这时就要求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情况。与家长接触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要主动与家长谈论幼儿的情况,包括其在幼儿园的表现,以及对家长的建议等等。同时,我们也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幼儿园的要求和活动,让家长能够更为全面的了解幼儿园。使得幼教与家长配合的更好,对幼儿的教育效果也更好。

现在有很多的幼儿乘坐班车上幼儿园,这就导致教师与家长见面的机会不多。对于这部分家长,我们更应该重视与他们的沟通,并且我们要留心这种情况下的沟通方式。现在是通信时代,我们可以采用很多通信手段来进行沟通。还可以通过传统方式。这些沟通方式都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向家长反映情况。虽然家长并没有要求我们反映情况,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理解家长,做好与家长沟通的工作,与家长一起合作,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当孩子在幼儿园表现不好或者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必要的话还要邀请家长到幼儿园来进一步的沟通。这种情况下的沟通,要求我们教师态度诚恳,语气平和,言吐自如,实事求是。这样,家长才能易于接受,才能更有利于对孩子的教育。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我们要以诚恳的态度与家长沟通。在交流过程中,还要考虑家长的感受,尊重家长的意见,不能因为自己的专业优势,就以教育者的姿态对家长进行教育。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教育好幼儿,所以我们的沟通要以平等、信任为基础。我们不仅要及时沟通,还要耐心接受家长的建议,家园配合,达到成功教育孩子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篇7

第一,沟通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当新接手一个班级时,教师应该做好精彩的自我介绍,从而马上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为以后的进一步沟通打下基础。让学生了解老师是必要的,作为老师也要重视了解学生。第一步应该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记住学生的名字,上课提问的时候叫学生的名字,让人觉得很亲切;课后与学生打招呼,叫他们的名字也显得亲切自然。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学习态度、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等。了解了学生,和学生沟通起来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内容可讲,做到“投其所好”。学生才会感到老师对他很关心、很了解他,有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

第二,沟通需要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现在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有它的特殊性,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从心理上来说,一方面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希望摆脱束缚管教,常以成人自居,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另一方面遇到困难时,又渴望能够得到帮助和理解。作为老师要理解和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意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硬性任务,我们要讲道理,不能一味批评指责。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甚至讽刺、挖苦的方式对待他们,必然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调皮捣蛋、犯一些小错误,这就好像书中有时也会出现缺页、印刷错误等问题,假如这时教师采取一种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姿态来训斥、甚至惩罚学生,那么就好比你把缺页或有印刷错误的书撕毁而不再看下去,那么后面的精彩就与你无缘了。理解和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原则,也是沟通的重要原则。老师对学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样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师生之间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关系。

第三,沟通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关系基础之上。师生良好的沟通,平等不可少。我觉得平等要把握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把自己和学生平等对待。教师一直高高在上,总是俯视学生,总是看到学生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是不能很好和学生沟通的。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我们要把学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当学生有错,加以正确的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走入正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自己有时难免有错,要勇于自我批评,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在老师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学生肯定会养成勇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里,学生肯定会有差异,成绩上的差异、个性上的差异、家庭情况的差异……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就“差异”对待学生。学生自尊心很强,内心很敏感,老师的所作所为对他们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优等生的确讨老师喜欢,但是处在中游的学生和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应该把爱心撒向每一个学生,绝不能施给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定格成永远的差生,要平等对待学生,把他们塑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平等对待学生是沟通的前提条件。

第四,沟通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教师和学生沟通最惯用的方式是面对面。面对面有很多好处,直接方便,有利于沟通彻底。但是,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也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教师自己心情不好、情绪不好时,即使有学生违反纪律,最好也别找学生沟通。这时如果学生不能意识到错误,教师比较容易发火,导致矛盾激化,事态恶化。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和控制,不能把怒气、怨气撒到学生头上。要在情绪稳定的时候找学生沟通,比较容易沟通成功。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很重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同样不可忽视。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课堂上、大庭广众之下就指出他的错误,他们会觉得丢面子。即使意识到自己错了,也不肯很好地接受。所以应尽量避免人多的场合批评学生。可以课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当然最好其他老师不在的时候,和学生单独谈话,心平气和地交流,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需要指出的是,沟通不能只在学生犯错后,沟通应是经常性的事。学生犯错,要和学生沟通;平时也要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有什么想法和意见等等。除了面对面和学生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与学生沟通。比如作业本也可以作为沟通的桥梁。老师可以把对学生的要求、表扬、批评、建议、看法等写在每次作业的后面,用文字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有时比直接用语言的方式效果好。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写在后面,达到双方沟通的目的。对于那些比较内向、不善言语的学生,这种方式比较适合。通过这样的交流,很多学生都会心领神会,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好的方面继续保持,坏的方面积极改正。

与老师沟通的重要性篇8

摘要:沟通是指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的过程,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成人有时忽视了与幼儿进行沟通,忽视了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满足,以致因父母与孩子缺乏沟通,造成代沟,教师与幼儿缺乏沟通,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因此,成人与幼儿之间需要沟通,在互相沟通中,得到宽容、理解、支持和尊重。

关键词:幼儿园 师生 沟通

近年来,我们在寻求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们发现,良好的师生间沟通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办法之一。

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师生间沟通的前提

人的需要种类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按需要的指向将其分为七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幼儿是社会的人,因而,幼儿具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要求得到成人的关注,要求自主,要求被赞扬和被认可,要求负一定的责任。对幼儿被赞扬和被认可需要的适度满足,可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师生的沟通中,幼儿感到教师对自己是欣赏的,就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有用处的,乐于与教师进行情感与认识上的交流。如:一次幼儿在绘画时,一名幼儿将海水画成了红色,老师看见后,好奇地问:“咦,你的海水为什么是红色呀?”幼儿见教师没有责怪的意思,便大胆地说:“傍晚,太阳快下山了,把大海照得红通通的,海水就变成红了。”反之,如果教师采用训斥的态度,强令幼儿改正,便得不到沟通的机会,无法了解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

师生沟通中应掌握的原则

师生沟通过程中,常会因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主动与人沟通能力差,教师的权威地位等原因阻碍沟通,造成双方沟通的困难或沟通无法进行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应掌握一些与幼儿沟通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

建立人格的平等关系,是师生间沟通的基础,也是幼儿是否愿意、喜欢和教师沟通的关键。我们成人间的沟通,是基于双方人格的平等。而与幼儿沟通时,我们往往会因为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还不懂事,更因为教师的权威地位而忽视这点,以希望、说教的方式来与他们沟通,“你应该这样做,而不要…… ”忽视了幼儿作为完整个体的独立性,使幼儿感受到来自权威的压力,这些都不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创设主动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放下做教师的架子,虚心向他们“请教”,做几回学生。记得有一次,小朋友们都在玩游戏,一个小朋友能对照着小卡片搭直升飞机,照像机等物,立体感很强。教师主动走过去要求他教给老师,他很惊奇,眼睛睁得很大,仿佛在说:“你是老师,怎么不会呢?”我明白了他的心理,说:“老师也有不会的东西,不会就要向别人学。”听了老师的话,他点了点头,很快他教老师学搭直升飞机,不仅这样,他还愿意教别的小朋友。事后,他充满自信地对别的小朋友说:“老师搭的这个直升飞机,还是我教给她的呢!”第二天一大早,他妈妈就向老师反映,在回家路上,跟她说了许多在幼儿园里的事情,了解了他在幼儿园的情况。接着课间活动时,他又玩起了昨天的玩具,还等不及地拉着老师的手,告诉老师他的秘密:他最喜欢搭飞机和小汽车,长大了要开汽车……。一件小小的事情,使我们认识到,让幼儿感受老师的平等对待,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为今后幼儿与教师主动地沟通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尊重的原则

尊重的原则体现在教师与幼儿沟通中教师对幼儿所持有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师生的沟通的顺利进行。沟通中,教师如持有尊重的态度往往就象催化剂一样,加速师生沟通的进程,并且会激励幼儿与教师沟通的欲望,会调动幼儿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反之,则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在沟通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幼儿希望老师全神贯注地看着他,有时,他们怕你看不见,会凑到你的眼前,跟你大声说。三岁后的幼儿,又常常会让成人觉得他们很不听话,经常出现与成人对抗的情绪,而这些举动的出现,实源于幼儿内心尊重的需要。这时,教师要注意幼儿的这些心理需要,在与他们沟通时,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尊重幼儿,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诉说的内容要做出积极地反应,点点头、微笑、询问、运用鼓励性的言语,身体的接触等表示,使幼儿感到与教师交流中有一份被关注、重视的感觉,由此产生心理极大的满足,使幼儿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带给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3.接纳的原则

接纳的原则是指教师在与幼儿沟通中,对幼儿的情绪及发生的行为问题,不急着作出判断的评价,而采取一种宽容的方式,表示接纳。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用宽容的态度,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沟通。这时,幼儿在情感上易于接受教师的启发和劝导,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我班的李娜小朋友,性格活泼开朗,走路一跳三蹦,喜欢唱歌跳舞,可她刚到幼儿园的时候,不象现在这样,总不能和别的小朋友玩在一起,小朋友说她抢玩具,不给大家玩,她马上就钻到桌子底下去,谁也不理睬。一天上午的桌面游戏才开始,张梦莹就喊起来了:“老师,李娜又抢我的玩具了!”我快步走到他们这组,用眼睛寻找李娜,“她在桌子底下。”一名幼儿批评着李娜说。见此情景,我连忙蹲下去,拉着她的手,向她表示教师没有怪她,并且和她一起玩具。过了一会儿,她对我说:“老师,我想玩张梦莹那边的玩具!”我点点头,一边告诉她,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办呢?别人的玩具能抢吗?想一个办法来解决,在这样宽松的气氛里,我和她讨论了如何与小伙伴进行交往和游戏,如何协调自己和同伴的关系,并且,在以后的活动中,尽量创造机会多让李娜和小伙伴一起游戏,同伴告她状的声音渐渐减少了,李娜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再也不会钻桌底了,变得越来越活泼、开朗。

4.适时的原则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