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8篇

时间:2022-09-15 11:58:19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篇1

关键词:新发展阶;应用型;本科高校;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1核心概念厘定

1.1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指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然后上升为理论。经过该方法的不断应用与创新,强调基于调查和访谈方式,归纳总结形成理论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本文通过该方法探究新发展阶段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

1.2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国内学者对教学能力进行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本研究中将教师教学能力定义为以核心知识为基础,以育人能力为核心,在教学活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育人能力等综合性能力。

1.3一流教学能力

一流即是高水平和高层次,一流教学能力体现在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高水平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还要具备学科前沿知识和高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本研究中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初步认为一流教学能力的构成应该包含一流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学理论、一流的教学技艺和一流的教学行为。

2新发展阶段的教学能力重构与特征分析

2.1新发展阶段的教学能力要素探究

教师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上,按照教师教学上取得一定成绩和成果来探究教学能力构成要素。选取吉林省这些本科高校中致力于教学发展的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开展访谈,总计访谈教师27人,并抽取任课班级中学生39人进行访谈。一流教学能力构成要素情况描述如下:按照教学理念、教学理论等分为一级节点,再依次分为二级节点和自由节点。实现对教学要素的探究。

2.2新发展阶段的教学能力特征分析

新发展阶段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概念,通过对一流教学能力的要素进行重构,可以此作为评价指标。制定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探寻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向“一流教学能力”转变的差距。

3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3.1问卷调查情况

按照教学能力构成要素设计了调查问卷。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包含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等总计48题。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包含学生基本情况和对教师教学能力期望两部分,总计20个问题。

3.2调查总体评价

按照“一流教学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发展存在差异。教师教学认知能力不足。教师以完成任务为准则,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立德树人”方面还欠缺。教师教学反思和终身学习能力尚需加强。各维度以及不同年龄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也存在差异等。

4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原因分析与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重构

4.1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原因分析

(1)政府与社会缺乏政策引导与支持。宏观调控政策和制度的建立,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保障。社会层面缺乏政策引导,缺乏资源配置,缺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大环境和培训氛围。(2)高校组织建设不到位、教学评价不科学。学校政策导向的有偏差,部分教师注重科学研究,忽视教学。缺乏教学团队的交流与合作。(3)教师缺乏系统性教育培训。高校学科门类众多,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性的教育学等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学习。对学生发展规律认识不够。部分教师缺乏自主提升意识。

4.2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重构与分析

依据前面分析,把社会、高校和个人三个层次作为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因素。社会与高校方面因素是外因,外因起到推动作用,教师个人因素是内因,内因起到主要的作用。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与促进,了解相互关系后便于有针对性的探求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向“一流”水平发展的提升策略。

5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5.1以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为切入点

(1)加强组织建设,提升教书育人水平。高校院(系)要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作用。通过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学习活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以及文化活动等途径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2)坚持终身学习,优化教学行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尝试创新教学方法激活课堂,积极评估学生的进步,反思与改进教学不足。尤其理工科教师,要熟练应用工程软件,不断提升课程内容与数字化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能力。(3)重视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技艺。实践出真知,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认知与评价,都要基于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实际的学情。新发展阶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5.2以“社会-学校-个人”为支撑构建“四位一体”教学能力提升体系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即体现于教师个体,也体现于教师群体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保障者和服务者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学校。政府、社会组织和学校要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和发展的平台,关注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带动教师的教学热情。5.2.1构建多维激励与考核体系高校要完善相关制度,为教师教学能力向“一流”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环境。把教学与科研结合,把科研、论文等成果与教学效果结合,开展多样化、公开化考核。5.2.2构建系列化多内容多级别培训体系建立基于校本培训、专题研讨培训等多层次、立体化线下线上的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和老、中、青不同年龄教师开展不同内容与不同级别的培训。5.2.3构建学习共同体,发挥群体效应要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共同体协同互助作用,以期为共同的教学目标而追求教学改革、追求卓越、追求教育事业的成功。5.2.4构建多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从课前准备、课程实施到授课结果等全过程评价和学生、教师本人、同事、督学、干部等多元评价的评价体系。

6结语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篇2

【关键词】财务会计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247-02

一、财会实践教学的基本特征

我们通常讲的理论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采用传统理论教学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是照本宣科,严重缺乏培养实践能力过程。而实践教学对会计实践当中的案例解析、实际操作发生的问题从实际角度出发,教育和引导财会专业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实际实践当中来,不但提升了教学理论同时提升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实践理论,教学当中使得学习的认知和理论不断升华,在实践当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这种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理念的导向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以及步骤,选择相对应的实践材料以及相对应的组织实践教学,不断地拓展学生获得知识获得能力,在实践教学当中不断改善和提升财会教学的效果。

二、如何强化会计学科创新实践教学

1.培养财会核算能力

财会人员最基础的能力就是严格的审核、准确的会计核算、准确的财会记账以及编制报表,核算能力是在校学生应具备基本的专业能力。我们所学习的会计理论都是在现实的社会经济活动当中,具体的活动规律当中提取升华书本理论知识,而那些鲜活的生动的案例是具体的实践运行规律,都能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教师实践模拟教学的过程当中,直观地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参与到模拟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教师与模拟实践的学生完全可以同步进行实践,实践教学过程结束,达到学生模拟实践学习,最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培养模拟教学核算能力的过程,促使学生不断的把财会技能基础知识有效的融化到自己知识的体系。对于在实践当中记账凭证的填写,教师完全可以放手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记账凭证登记,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实践的机会。

2.不断提高财会教学质量

我们的教学如何在学生这个主体当中发挥更佳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学习的实践当中更加有的放矢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当中积极的参与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就是教育最终的理想目标。具体到我们在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提高会计核算的能力,不断调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有效的相结合,充分在实践前、实践当中、实践后整体过程当中,不断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实践教学当中案例的实践操作彻底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不断的提高分析和解决财务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财会学习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我们在倡导财会创新分析解决财务发生问题过程当中的有效方法,让学生成为解决财会问题的当事人,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身临其境融入到实际案例里,学会解决的实际状况下的问题。

3.财会实践过后总结方法

财会实践教学不仅在实践前、实践过程当中让学生亲历亲为,实践以后还要不断总结,分析案例整体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案例方法是否合理或者更加有效,我们实践教学的事后总结,结合案例的结论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财会发生的问题相对处理能力。同时教师在做案例分析和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当中要给于工作上的评价和概括总结,促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更佳的分析方法,从而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教学实践案例分析过程,学生更要积极主动加入到总结和分析工作当中来,个人总结与小组讨论通过教师的综合指导和评价,结合学生的总结,不断改进财会学科创新实践教学的方法,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的实践能力,加快提升财会学生在现在社会实践当中的运用能力。

三、总结

在现有的会计实践工作当中,案例教学要渗透在整个教学当中,实践是我们社会经济必须不断发扬改进的教学方式,在会计学科培养建设当中意义非凡。它能够使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断扩展,也能促进我国高校在教育改进过程当中不断的有实践教育意义,有更多的创新意义,又为我们国家培養出来跟多的实践性人才,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在企业一线为企业服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在高校期间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作者:杜丹

参考文献: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篇3

一、走出小课题研究的认识误区

在一些教师看来,课题研究似乎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其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

神秘论,有些教师把课题研究看得深不可测,导致课题研究的市场不大,课题研究到底是什么?我认为,简言之,课题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解决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把这一过程总结出来,正是通过这种持续性的研究行为,提高教师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负担论,在有些学校,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多数教师的负担,大部分教师平时工作忙,如果再研究当作另一种事来做,自然就增加了工作量,其实,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既是一种工作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研究方式,二者应合二为一,工作为研究提供对象,而研究为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智力支持,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单一论,如果教师把课题研究仅仅当作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显然永远不够,教师往往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解决相似的或者由这个问题引发一系列新问题,同时还要勤于发现和思考新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经验总结。

速成论,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科教学能力,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只有静下心来,持续地深入钻研学生,课堂,教材等,才会有所收获。

游离论,部分教师为研究而研究,为写论文而研究,这种研究显然是很难深入的,她违背了研究的初衷,课题应是产生于课题教学中的问题,我们的研究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显然,那种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研究是一种虚拟的研究行为。

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小课题研究的价值就在于通过研究来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如反思能力,总结能力和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工作,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是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和魅力所在。

促进教师个人的思考能力。对于同一个问题,同一节课,同一种现象,不同教师的认识程度显然是不一样的,如上完一节课后,大家在交流过程中,就会发现部分教师的点评是鞭辟入里,条理清晰的,其实这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搞课题研究,就是要培养教师的思考能力,只有在研究中持续不断地思考,才会使我们思考更敏捷,更深邃。

提升教师个人的经验总结能力。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问题需要总结,成功也需要总结。他人的好经验需要总结,自己的失败经历也需要总结。这些经验总结就是个人思维不断系统化,缜密化,严谨化的过程,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培养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总结能力,进而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提高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能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率,这是课题研究最主要的目的。如针对不同的课型,是否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班级,是否可以进行差异性的课堂组织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是否可以施以不同的备课方式等等。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不断地,自觉地改进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备课方式,教学行为,教育方法等,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以课题为抓手,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篇4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队伍管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队伍师德水平,促进我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根据《关于印发〈合肥市2014—2015学年度中小学"师德提升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合教【2014】299号)、区教育局《蜀山区2014—2015学年度"师德提升工程"》蜀教体[2014]87号等文件精神,根据结合我校实际,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三爱四有"(爱校爱岗爱生、有工作激情、有创新能力、有奉献精神、有职业操守)为主题,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为核心,以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高,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转变作风、优化行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任务

(一)坚定职业理想,工作热情明显增强。高涨的工作热情源于对职业的热爱。要教育和引导教师,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做到"有心、用心、尽心".

(二)热爱全体学生,育人水平明显提升。热爱学生是教师特有的情感、师德建设的核心。教育和引导教师对学生要做到"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熟悉学生禀赋,理解学生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要热爱每一名学生,善待每一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学风建设,学习能力明显提高。要取各种措施为教师学习创造条件,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把学习与教育发展要求、与提升创新能力、与破解工作难题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既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更能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四)规范从教行为,行业作风明显改善。引导教育广大教师要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宪法及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自己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廉洁从教,依法治教、依法施教。树立教师高尚的师德形象,树立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塑造文明形象,人文环境明显优化。引导教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自我加压,负重前进;说文明话,办文明事,自觉塑造、维护、发展文明教师形象,营造谦虚友善、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人文环境。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思想引导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既着重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探索长效机制,靠制度规范师德师风行为。

(二)坚持正面引导和解决问题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弘扬师德师风建设的主旋律,讲敬业、讲奉献、讲爱心,又要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学先进、找差距、扬正气、刹歪风、树形象、比奉献的浓厚氛围。

(三)坚持学习教育和活动引领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组织好集中学习和大讨论,又要开展好形式多样的配合活动,使教师在学习中受教育,在活动中有提高,让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丰富多彩、扎实有效。

(四)坚持自我查摆与开门纳谏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组织教师对照有关规定认真开展自我查摆,又要取设置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公布征求意见电话和网上信箱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开门纳谏,广泛征求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做到查摆问题全面准确,分析原因深刻透彻。

(五)坚持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能力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式方法,切实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措施,又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明素质,使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上新台阶。

四、活动领导小组

为保证本次活动顺利开展,经研究,成立合肥市潜山路学校2014—2015学年度中小学"师德提升工程"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

成 员:

五、学习阶段安排

按照学习动员、查摆剖析、整改落实、总结提高四个阶段的方法步骤和具体要求,有序推进。

(一)学习动员阶段。2014年10月至12月。在全体教职工中主要抓好宣传动员、全员学习和辅导讨论三个环节。

1.抓好宣传动员。一要召开动员会。组织召开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活动的目的、意义。二要成立组织机构。学校成立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要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全区统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2.抓好全员学习。一要明确学习内容。一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学习相关法规。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和《合肥市公办学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及规定。三是学习专业理论。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育科研等教育教学理论和师德师风建设理论的文章。二要明确学习方式。取个人自主学、小组互动学、全校集体学、主题论坛、专题辅导、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师自主学习每周不少于4学时,小组互动学习每周不少于2学时,全校集体学习每周不少于1学时。学校制定学习计划,集体学习要有学习记录,个人学习要有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在学习期间,每个教师都要撰写2000字以上的学习心得或反思,保证学习质量。

3.抓好辅导讨论。一要开办道德大讲堂。学校举行师德师风专题报告会,组织开展政策法规讲座、师德理论讲座,引导和教育广大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组织开展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邀请名师、名校长、师德先进个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对师德的认识和感受,充分发挥带头辐射作用。二要开展专题大讨论。围绕"新时期我们怎么当好教师"的主题,广泛开展大讨论。引导全体教师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教、德识相长";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认识和改进有悖师德师风的不良行为,展示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风。

(二)查摆剖析阶段。2015年1月至4月。在全体教师中主要抓好学校和教师自查、征求意见、民主评议等三个环节。

1.开展学校和教师自查。学校要求教师对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和《合肥市公办学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等要求,分别开展自查。

2.广泛征求意见。学校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社会人士代表座谈会,设立师德信箱、公开校长网络邮箱,公开师德监督电话,广泛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征询意见。

3.开展民主评议。学校设置师德调查问卷,并召开由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会议,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及每位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评议。

(三)整改落实阶段。2015年5月至7月。在全体教师中主要抓好制定整改措施、强化整改落实、建立长效机制等三个环节。

1.制定整改措施。针对征求意见、自我剖析中查摆出的问题,结合走访活动,教师个人和学校要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分别制定出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建设整改方案。要突出整改重点,确定整改时限,明确整改责任。

2.强化整改落实。学校制定的整改措施和方案在全体教师会上通报,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教师个人的整改措施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要坚持边改边查、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的原则,注意把整改过程中新发现的问题及时补充到整改任务中去,确保整改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3.建立长效机制。为使师德师风建设达到常态化管理,做到常抓不懈,各校(园)要结合实际,制定出详细的落实细则或措施, 并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实。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5年8月至9月。在全体教师中主要抓好活动总结、成果推广工作。学校对师德提升工程活动的各个环节工作落实情况要认真梳理,查缺补漏,并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要深入挖掘典型,培树典型,发现和选树一批先进的师德典型。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师德先进典型报告会,推广师德先进典型的好做法、好经验,巩固活动成果,放大活动效益,全面提升师德水平。

六、活动方式

推出"六大提升行动",即:"学习对照提升"、"师生互动提升"、"开门评议提升"、"同伴互助提升"、"标兵引领提升"、"承诺践诺提升".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全面提升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一)"学习对照提升"

开展"学规范、找差距"专项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和《合肥市公办学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及规定,引导教师积极阅读代表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经典著作和最新教育理论书籍,结合自身实际,人人"照镜子"、"摆亮点"、"找不足",开展对照自查。着重突出以下内容:

一看依法执教情况,能否做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以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

二看敬业爱岗情况,能否做到忠诚教育事业,勤恳敬业,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看关爱学生情况,能否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

四看严谨治学情况,能否做到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五看团结协作情况,能否做到关心集体,维护大局,尊重同志,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六看尊重家长情况,能否做到主动联系家长,听取意见,正确指导家庭教育。

七看为人师表情况,能否做到坚守高尚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八看工作纪律情况,能否做到遵规守纪,不畏困难,乐于奉献,奋发进取。(二)"师生互动提升"

1.开展"走近学生心灵"活动。组织全体教师每名教师与至少1名家庭贫困、后进生,建立学习和教育上的结对帮扶关系,通过辅导关爱、心灵抚慰、思想教育等具体行动去关心学生,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教师确立"了解——理解——关爱"的爱生理念。

2.开展"感恩老师"活动。通过开展感恩教育,让学生"走近教师",了解教师工作,理解教师,尊重教师,感恩教师。积极开展"感恩教师"征文活动,组织老师、学生、家长参与征文撰写,描述老师的工作、学习、实践等生活情景,向社会宣传展示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

(三)"开门评议提升"

组织学生评教、家长评教、社会评教活动。结合"家长开放日",借助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群众评议师德师风,查找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整改措施。定期公开整改情况,并搞好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

(四)"同伴互助提升"

充分利用教师专业成长管理平台,组织优秀师德论文、实践案例、体会感言、家访记录等评选活动,征集优秀师德师风建设经典案例,编辑成册。定期举行师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师德演讲或师德专场报告会等活动。鼓励教师进行师德反思和总结,积极主动地通过媒体发表师德建设的文章和体会;鼓励广大教师对师德建设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师德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五)"标兵引领提升"

进一步发挥师德标兵和师德模范在提升师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方面的榜样和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浓厚氛围。大力开展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先进个人争创活动,深入挖掘培树典型,定期表彰奖励,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召开师德提升工程总结表彰大会,认真总结活动成果,推动师德提升工程进一步向高水平发展。

(六)"承诺践诺提升"

积极开展师德宣誓和师德承诺活动。通过签订《师德承诺书》、举行师德宣誓等形式,向社会郑重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要在广泛学习、教育、整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关师德建设的工作制度、工作规范,使师德提升工作长效化、制度化。

七、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学校是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主体,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长久的、系统的、事关学校工作全局的大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考虑到师德师风建设的特殊性和长期性,活动安排没有划分阶段,而以"六大提升行动"贯穿活动的全过程。积极发挥报刊、网站和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作用,大力褒奖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倡树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2.加强领导,强化监督。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校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广泛接受社会对师德师风的监督。

3.创新载体,丰富效果。学校将把师德建设寓于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中,将活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让广大教师在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用新颖的活动载体吸引教师,提高广大教师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思想有触动,素养有提升,从而为更好地教书育人提供动力支撑和思想保障。

4.注重统筹兼顾,做好有机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这次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把师德提升工程与学校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及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还要将师德提升工程活动与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学校师德建设上新台阶,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贡献。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中学生;语文考试;应考能力

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是每一个高中学生的愿望,语文作为一门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的学科,自然引起了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重视。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多多努力,还要培养学生有效的应考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应对高考。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积累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鼓励学生将工夫下在平时

学生想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从多个方面下工夫,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本人认为考试首先考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因此,学生想要有效的应对考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将工夫下在平时。学生不管掌握何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不管掌握何种有效的应考措施,都应该建立在有效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

语文知识的掌握需要积累,只有将工夫下在平时,学生掌握的知识才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情况而言,教师虽然鼓励学生平时努力学习语文知识点,但是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技巧,结果使学生的考试失去了根本,自然对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帮助不大。教师只有鼓励学生注重日常学习中对知识点的积累,学生才能更好地应考。

二、引导学生把握好考试方向

高考语文虽然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有效的应考方法,对学生有效应对考试有很大帮助。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方法时,要使学生有效把握考试方向,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更加有针对性,学生的备考也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在引导学生有效把握考试方向方面,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在应对考试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经验,因此,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才能意识到把握好考试方向的重要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很好的把握好考试方向,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引。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模拟高考,同时学生使用的试卷也是往年的高考试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试卷,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试卷讲解,其中讲解试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试卷的题型进行分析,通过教师的分析,使学生明白高考具体都考哪些题型,这样学生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第二步,引导学生对高考题型进行有效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只能使学生对高考的题型有初步的了解,而想要使学生真正的掌握高考的题型,还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好的把握题型,在题型的引导下更好的提升学生备考的有效性。

三、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不仅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应考能力也有很大帮助。现代社会对人才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模式,高考试卷也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达到有效应对试题的效果,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应该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引起重视。

本人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途径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虽然高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很多,然而教师在课堂上也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要给学生留出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思考学生才能对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思考学生才能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途径二,让学生做一定的练习题目。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还要让学生做一定的语文题目,为学生提供进行实战练习的机会,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四、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

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应考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能否有效驾驭试卷,而想要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练习就显得十分必要。当然,本人在这里所讲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并不是完全按照高考的要求组织学生做综合性的试卷,而是将试卷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板块,针对不同的板块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专项练习,在专项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进行阅读的方法与技巧,进而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试卷上的各个板块都进行有效的练习,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那么,将知识点综合到一起,通过对学生整体把握试卷的能力进行练习,就能够使学生的应考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五、鼓励学生归纳总结有效的应考经验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篇6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不能光在嘴上喊口号,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来积极主动的寻求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深入掌握新课程教学标准在高中数学方面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知识应能能力。具体到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来看,教师作为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就更应该深入掌握新课程标准,合理的将其与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改善数学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够发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于提问、乐于实践的学习能动性。

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5中,关于解三角形的教学课程,新课程教材将其分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应用举例、实习作业这三个部分,因此,在教学该内容的时候,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表现便重点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中数学教师进一步加深对解三角形问题的理解,并整合国内特高级教师在本节内容上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制定教学内容。第二,在提高自身知识理解的同时,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也要进行提升,不能只靠以往枯燥的口头教学、黑板教学,而是应该充分使用到三角板、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并开展小组讨论来增加学生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这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观念得以提升的重要表现。第三,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布置合理的课堂作业,或者选择学生上台进行知识讲解,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章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2强化教师分层教学意识,将其实践到课堂教学中

同时,高中数学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还能够从分层教学的效果上得以体现。由于每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实际能力和学习效率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原有的笼统化教学已经不适合高中教学。因此,数学教师需要注重自身教学意识在分层教学上的了解和实践运用,全面的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分组讨论、由浅入深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进行高中数学教师年进修培训的思路构建

此处所讲的高中数学教师年进修培训,是指在每年由学校进修统一的数学教师培训教育,这一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剖析、对自身教学成果的反思,以及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汇总学习。通过年进修培训的方法,能够极为有效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掌控力进一步加强,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丰富方式更为完善,并同时可以让教师看到并学习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中学校在数学教师培训进修方面的工作来看,由学校数学教研组为核心的数学教学研讨小组,是教师参与数学教学讨论的主要渠道,其适用范围仅在本学校之中,因此,可以合理的运用到计算机与网络平台等,实现学校之间的数学研讨报告会,彼此之间加强数学教学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而各抒己见,完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

4总结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篇7

教育是人与人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的品德、学识和心理素养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家庭幸福与工作状态,还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区域教育的质量与发展。目前,因教师心理问题引发的教育事件频发,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

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启动为期三年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采取科学测评―分层反馈―整体规划―分层改进―效果验证的推进模式,建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监测与促进机制,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建立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发展数据库,基于标准化测评和科学诊断,从区域、学校、个人三个层面入手,全面提升教师心理素养。

一、构建教师心理监测与促进机制,为学生成长提供和谐人际环境

1. 监测、提升教师心理品质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由于教育教学工作复杂而艰巨,教师时时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学生和个人发展的压力,心理负担重,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从1994年~2011年的18年间,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幅度下降,尤其体现在抑郁、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上。海淀区作为首都教育大区和教育强区,必须基于科学分析,全面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需求,才能全面设计、部署区域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稳步提升师资水平。

2.监测、分析教师心理动态是科学决策的需要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反映的是个体心理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关系态势。因此,个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受周围环境和个人特点的影响,不是一成不变的。

海淀区中小学约有两万名教师。总体来看,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有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但随着从教时间的增加,他们在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职业幸福感等方面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影响教师职业压力以及倦怠的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教师保持工作热情和职业幸福感?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监测,通过科学的数据采集、严谨的数据分析,才可以探索现象与问题背后的原因,为相关教育部门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监测、干预教师心理是预防教师突发事件的需要

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发展监测,建立全面的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档案管理系统和预警系统,实时了解、有效干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师生的心理需求,促进教师心理发展与潜能开发;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有潜在或现实心理问题的教师,及时给予关怀和辅导,通过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其心理调节能力,避免出现严重教育突发事件。

二、科学论证监测指标,保证教师心理监测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通过心理健康的定期测评了解教师心理发展状况,帮助教师始终保持最佳心身状态,是减少师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国际国内并没有成熟的教师心理健康监测指标可以参照,使教师心理健康监测的探索过程充满挑战和困难。为保证海淀区教师心理健康监测系统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协调北京市大学和教科研院所的研究资源成立专家组,综合分析心理健康内涵和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党和国家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政策与国家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领域的探索,从教师心理健康主要问题入手,根据海淀区教师心理健康工作需求,从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和相关促进因素两大方面选取十个测评指标,开展标准化心理测评,为区域教育政策决策和教师自我提升提供客观支持。

教师心理健康状态主要通过教师在生活和工作方面的感受和行为表现来评估,本项目主要关注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工作压力程度、压力来源、职业认同感和倦怠感等指标。教师心理健康促进因素主要从教师的自我调节能力、遭遇困境时的复原力(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人际关系)三个方面来评估,这些促进因素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和保护因素。一个具有较强心理调节能力、心理弹性和良好社会支持的教师,即使遇到压力,处于困境,也能很好地调节自己,保持心理健康。因此,通过标准化心理测量来考察教师的心理促进因素,既可以全面了解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又可以为开展各种教师心理干预活动提供数据支持。

三、 网络测评、分层反馈,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环境

海淀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为全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远程登录的电子化测评平台,教师可依据自己意愿参加测评,项目组依据教师测评结果,分别撰写、生成不同层级心理健康反馈报告,提供给不同阅读对象。海淀区中小学教师心理测评反馈报告可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区域总报告、学校报告和个人报告。区域总报告提供对全区教师群体的分析,包括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同群体教师的对比分析和特殊群体的具体分析;学校报告批量生成,每个参评学校都可以获得本校教师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不同群体状况的对比分析和后续工作建议;教师个人报告也是批量生成,每个参评教师都可以获得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报告,跟体检报告类似,心理报告中会客观呈现、分析教师的各项测评结果,并依据测评结果,提出改进建议。三类报告依据阅读群体的需求各有分析侧重点,互相印证、配合,供教委各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个人阅读、分析,为教育决策、学校发展及个人心理调适服务。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提升项目”极其重视保密原则,相关工作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不随意泄露和使用测评结果。反馈报告设置阅读权限,避免测评信息泄露。三种层级报告分别设置不同的阅读权限,教师个人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报告只能教师本人登录、下载,其他人无权查看;学校报告只能学校领导及其授权的相关负责人登录、查看,且只呈现学校教师总体信息,不涉及教师个体测评结果;区域反馈报告只呈现区级层面的分析信息,不显示教师个人和学校具体信息,不给学校排名。

坚守保密原则可以保护教师个人隐私,在全区营造安全、可靠的测评环境和测评文化,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培养教师通过参加心理测评,了解自我、关爱自我、提升自我的良好习惯。同时,这种安全、和谐的测评氛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作答的真实性、有效性,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全方位了解不同群体教师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教育决策服务。2014年,海淀区中小学教师首次组织全区规模的心理测评,80%以上的教师登录网上测评系统完成测试,项目组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分析教师测评结果,撰写区域反馈报告、学校报告和教师个人报告,供不同部门和教师阅读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区域联动,协同改进,全面提升教师心理素养

海淀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区校两级共同探索的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区域双层载体,点、面结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采取这种工作模式,加入个人因素,既自上而下,加大区域引领力度,重点突破,协同发展;又发挥学校和教师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不同层级协同发展,共同提升教师心理素养。

在区级层面,项目组协同不同部门,共同参与教师心理素养提升工作。一是分别召开不同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反馈会,深入解读、分析测评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要求各教育行政处室依据测评结果和海淀教育发展特点,将教师心理素养提升工作融入教委各项工作之中。二是为重点学校提供实地指导,帮助学校解读测评报告,结合观察、访谈等研究手段,具体分析学校教师心理需求,提出改进建议并跟踪指导。三是为每位教师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同时统计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教师个案,开展个别化的调研、访谈,评估其心理健康程度与风险,整理归类,制定干预及转介计划,进行及时性的跟进与辅导,防患于未然。四是协调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等三个区级心理平台资源,通过心理讲座、团队训练、个体辅导、入校实地指导等心理服务、支持工作,拓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途径。目前,海淀区在区级层面已经系统形成了测评、分析、反馈、改进的闭合化网络,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海淀区教师的心理状况,完善教师心理维护及预警工作,为区域教师素养提升和专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持续推动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在校级层面,项目组鼓励学校通过仔细阅读学校反馈报告,结合学校测评结果和具体情况,制定改进计划,开展行动研究和管理创新,通过科学安排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升教师心理调节能力的校本培训、关注压力较大的特殊群体等活动,为教师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环境。

在个人层面,教师心理测评和结果反馈过程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辅助信息,帮助教师了解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区域、学校、社会机构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提升心理素养,提高生活质量。

教师个人能力提升总结篇8

【关键词】机械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性

一、《机械基础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要性

职业院校培养的工科人才主要是进入到企业一线工作,其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完善,新技术对企业发展已经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企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发展速度,大批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让这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真正运转起来为企业发展做贡献,这才能推动企业发展。而让机械设备运转的关键是掌握机械基础相关知识,只有具备了机械基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好机械设备操作流程,机械设备才能运转起来。因此,学习《机械基础》这门课为企业培养高技术人才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企业拥有了这些高技术人才,才能让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转化成生产力,进而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如何提升企业《机械基础》教学实效性

通过上面的论述得知,《机械基础》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抓好《机械基础课》教学工作,只有将教学工作抓好,才能为企业培养大量的一线技术人员,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

1、让学生明确《机械基础》对个人及企业发展重要性,激发兴趣

职业院校是培养能掌握一技之长的一线高技能人才,作为《机械基础》课的教师,应该向学生讲清楚,《机械基础》这门课对提升学生技能的重要性。也就是向学生讲清楚,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面对大量的现代化机械设备,只有能熟练操作机械设备,才能生产出现代化机械产品,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推动企业发展,进而实现个人发展。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法:

(1)直观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法。该方法要求教师充分结合企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的实例来传授相关知识。比如,在学习“变速结构”相关内容时,教师需要让同学明确在汽车驾驶过程中,需要用手拨右侧拨杆,从路况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汽车速度快慢。与此同时,还应该强化实训教学,设定“机构运动简图测绘”、“齿轮参数测定”、“机构创意设计”等项目,采用实训的方式既加深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还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教具、模型、挂图法。《机械基础》涉及到的常见结构运动过程与内部结构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相关知识,让学生能把握本质,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使用教具、模型等教学实物,将深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具备特定的感性认识,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进而掌握基础知识带你,并且能激发学生《机械基础》学习兴趣。

(3)切实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能通过零件内部结构、外形、互相运动等经计算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经由动态画面,来明确知识学习意图。例如,使用Flash课件观察铰链四杆机构运动整个过程、各个构件运转速度和位置,来帮助学生了解结构运动基本原理。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性,能让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让原理、运动变得更为简洁,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科学教学方法提振《机械基础》教学实效性

(1)温故知新法。复习旧知识后倒入新知识,这能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比如教师在讲授《轮系》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进行导入:上一章探讨了齿轮传动中的诸多优点,已经成为当前现代机械中常见机械传动方式。但是只有两个互相 啮合齿轮构成的简单齿轮传动结构未能满足机械传动基本要求。比如,大传动比和大的传动距离,假如只依托一对齿轮,机构外廓尺寸会更大。如果齿轮增加数目,既满足传动需要,还改变该缺陷,这由相互啮合齿轮构成的主动轴以及从动轴齿轮系统可称之为是轮系。

(2)情境创设法。教师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在整个教学的进程中,设计教学情境,这能产生意志倾向与情感倾向。一般情况下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和生活经验相结合或者是与实际例子相结合的方式来创建情境,能大大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与求知欲。

(3)循序渐进法。《机械基础》课中使用的专门性术语、定律和理论较为抽象,因此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讲明白基本的理论与概念。比如使用性能与工艺性能、强度与硬度、常用件与标准件、淬硬性与淬透性、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定律、零件与构件等相关的概念以及基本定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注意比较,尽量列举生活实例,这能深化学生理解。

(4)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法是教师在讲授完某一章节内容后,需要及时回顾,归纳和章节相关的内容,总结重难点,让一个章节的知识成为互相联系整体。这能让学生掌握基本思路,还能记忆所学基本知识。教师在教授完相关章节后,需要积极展开比较与总结,进而寻找异同点。比如,讲解完传动与链动后,能展开比较,比较其传动化公式、涉及范围、工作环境以及准确性等。

3、教师要提升个人素养,明确企业技术发展动向

教师为提升教学效果关键,教师要有综合素养,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机械基础》这门课讲解的生动,才能将抽象理论转变为直观性,让枯燥条文更为生动有趣,除了教师具备基本的表达技能外,还应该掌握机械专业基础知识。教师还需要将知识来不断武装自己,调整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落后知识结构,这能培养社会需要的操作技能,进而提升劳动者素养。

4、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进入企业工作提前做准备

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效能,还应该不断培养学生自学素养,这为教师重要责任,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将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切实解决好企业生产中的问题,离不开自学能力,不能对当前的知识开展更新,能适应企业未来改革需要,就会让社会淘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5、指导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为了让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更好深入到教学实践中,需要学生深入到企业中,去积极展开实践。因为,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只借助模型、挂图等不能充分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对实践作用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去到实习地点展开实践,经过教师现场指导,能大大提升学生动手实践技能。

总之,《机械基础》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要进一步明确《机械基础》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位,让师生多关心与企业生产相关的机械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确《机械基础》对个人发展重要性,激发兴趣,科学教学方法提振《机械基础》教学实效性,教师要提升个人素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为企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理念初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推荐期刊
  • 教师
    刊号:46-1072/G4
    级别:省级期刊
  • 华夏教师
    刊号:10-1045/G4
    级别:部级期刊
  • 教师博览
    刊号:36-1222/G4
    级别:省级期刊
  • 英语教师
    刊号:12-1319/G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