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8篇

时间:2023-06-11 08:23:10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1

关键词:网络安全;网络化教学;一体化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廉龙颖(1981-),女,辽宁庄河人,黑龙江科技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教研课题(课题编号:HGJXH C110918)、黑龙江科技学院青年才俊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92-02

网络化教学已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具有突破时空的限制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特点,能够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的主动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学习、实践、测试、交流、管理等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网络化教学正逐渐被教学群体广泛认同,在使用量的横向上和应用水平的纵向上,均潜在着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

“网络安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几乎涉及网络应用技术的各个层面,如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硬件安全、网络服务器安全、网络应用软件安全和网络数据安全,是学生从事网络管理工作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黑龙江科技学院“网络安全”课程由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组成,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2学时,共计48学时,学生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在“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采用面对面教学与网络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尝试把“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彰显网络安全教学的最大效益。

一、网络化教学研究过程

“网络安全”课程组将网络化教学应用于“网络安全”课程的过程如图1所示,分为四个阶段:研究、建设、实施、改进。“网络安全”课程网络化教学过程是一个循环的研究过程,通过教师对“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提出教学平台建设方案,并自主设计和开发“网络安全”教学平台,通过对网络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总结出这一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二、“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在“网络安全”课程网络化教学研究中,通过教学平台的建设,实现提供完善的教学功能和友好方便的教学服务,是网络化教学的重要基础。平台设计重点体现“网络安全”课程“三优三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优化教学方案、优化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强、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教学体系。教学平台以该课程的专题式教学资源作为设计思想,以课程理论内容和实验项目作为设计范例,目标是建立基于网络的“网络安全”课程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或互联网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内容的实践,不受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和扩展性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知识。

“网络安全”教学平台主要实现在线课程、教学信息、师生交互等功能,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四者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在线学习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特征是:教学个性化、实践网络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和管理自动化。如图2所示,“网络安全”教学平台分别构建了课程学习平台、实验强化平台、练习自测平台、互动交流平台以及管理监控平台,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在线自学、实验内容的小组协作、练习测试的自我考核、学生教师的双向交流以及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的功能。

三、网络化教学实施过程研究

网络化教学不能理解为只是一种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更不能只是把教科书等教学资源搬到网络上,而应该是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基础之上,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对现行教学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造,从而大大提高“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研究如何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真正提高“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是“网络安全”课程网络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1.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

为更好地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本校采用“课堂教学精讲、网络教学精练”的方式构建“网络安全”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筛选,选择“网络安全”重点知识设计成教学专题,并且为每一个教学专题设计一个实践演示项目,例如计算机病毒专题、Unicode漏洞专题、SQL注入攻击专题等,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对这些专题内容进行精讲。

网络教学包括理论自学、实践自练和练习自测三部分。在理论自学部分,自学内容不仅包括课堂教学内容,还适当地选择课堂教学中没有涉及的网络安全知识,例如无线网络安全、数字签名等,这些教学内容作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由网络教学来承载。在实践自练部分,练习内容由课堂演示项目和实验课项目两部分组成,学生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对这些实验项目进行多次强化练习。在练习自测部分,练习和自测内容都选自网络安全工程师认证考试试题库,学生通过练习和自测,不仅可以巩固和复习课程内容,同时可以为将来参加网络安全工程师认证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革教学方式

全面实施网络教学,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在传统面对面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但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能保证每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所有教学内容。但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将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会更加自由和轻松。课堂教学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更深一些的网络安全知识来进行网络自学;而对课堂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可以选择课堂内容来进行网络复习。

3.改革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本校摒弃了“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不再把教师的单方评价奉为标准,而是提倡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具体考核方式是:教师对学生成绩评定占40%,小组同学间的互评成绩占30%,学生对自己网络自学成绩评定占30%。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多角度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主体意识,最终激发其自主学习动机。[1]

4.改革交流互动方式

网络教学应该以交流互动为核心,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网络学习环境。传统课堂的交流互动包括课堂提问、课上讨论以及课后答疑等方式,这些互动方式存在教条化、模式化的缺点,而网络教学可以大大拓宽交流互动途径。网络教学中的互动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和教师”、“教师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在线交流和互动,还包括学生与教学资源、教师与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行为,学生可以下载或上传教学资源,这些互动方式可以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本校通过对“网络安全”课程网络化教学的具体实施,发现网络化教学存在学生网络自学情况差异较大、个别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通过管理监控平台的数据统计,74%的学生能够保证网络自学课时,而且能够经常在线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19%的学生网络自学课时较少;7%的学生从来没有登录过网络自学平台。因此,本校在下一步“网络安全”课程网络化教学研究中,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调查学生不参与网络自学的原因,根据了解的情况,安排教师采用个别化辅导形式,鼓励和推进网络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亲身体验网络化学习。

五、总结

本校利用校园网开展“网络安全”课程网络教学,丰富并补充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了多维交互的在线学习环境。实践证明,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安全”课程网络化教学可以非常明显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增强学生小组协作学习的自主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遗漏和不足,使“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更加系统,更加完善。[2]在此研究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网络化教学在“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通过网络化教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体现和提升其价值。

参考文献:

[1]黄磊,杨九民,李文昊.基于免费网络服务的高校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1,(8):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2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为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利益,高职院校需要及时进行网络安全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总书记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高职院校承担着技能型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任,是为社会培养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培训工作,将职业技术教育和知识基础教育相结合,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公益性和实践性的工作岗位,逐步提升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由于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多发,必须改革高职院校网络课程,以不断提升网络安全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维护网络安全。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的发展,网络用户群体更加的庞大,这就需要网络用户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以保护自己的权益。高职院校应顺应趋势,改革网络安全课程,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促进网络平台安全,满足不同网络用户需求。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简单,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教学实践性不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能力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地方,这种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宗旨,因而改革迫在眉睫。

2.教材内容未跟上时展

高职院校办学核心是工学结合、实践为主,根据市场定位,努力培养出高素质、全能型人才。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的教材多是围绕算法理念、网络知识等编排的,没有和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相结合,也没有进行教材分类,实践部分较少,且实践教学活动开展频次也不高。导致学生的知识和社会需求脱节,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大多数理论难度高、层次深,和学生生活不贴合,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时容易出现问题,造成了专业现在冷门的现状。

3.实训课程的基础设备不足

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应当是理论课时短,实训课时长,这就需要大量的经费进行基础条件和硬件设备的建设,但是因为实训空间等条件有限,学生的实训也仅限于狭小的教室,且缺少相应的操作设备,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示范进行观察,这容易造成学生领悟不足,使其今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造成的后果是人才和岗位匹配低下。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的措施

1.提高课程实践性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需求标准设置课程计划,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训情况调整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平衡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时间比例,推出弹性教学制度。学校可以根据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特点调整实践课程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训项目和指标,让学生依据自身情况自由参与,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训,再在实训期间灵活安排一些理论课程学习。根据项目指标提高学生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其在实训中深入了解知识结构,进而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师可以在网络安全课程的实训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虚拟技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利用虚拟系统随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提高实训效率和进度。高职院校可以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网络技术培训课程和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在培训中积极和其他教师交流,不断创新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还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加入企业网络建设和产品开发使用中,在实际体验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2.研发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要根据网络现状和学生学习特点研发新教材。制定“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标准,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依据一定的原则及学生学习特点更新教学内容。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理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学科教师要明确自身职责,为编写与时俱进的新教材贡献个人力量。对于教材中的网络安全概述、加密技术、数字建设技术、防火墙技术、无限区域网技术等要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理论基础,划分好重点和难点。另外,实训要遵循实践大于理论课时的原则,参考不同出版社的教材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高职院校要培养出一批“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技能教师,且要在日常引导本校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做好交流工作,共同商讨教学内容,及时改进实训中的不足,选择符合学生专业能力和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进行教学。教师还应积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及新媒体运用能力,利用互联网及时获取新的网络安全信息,做好自己的知识储备工作,加强自己的研究力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新的知识。

3.加强学生的安全法律、道德、防范意识教育

高职学生是网络安全课程改革的主体,因为他们的社会经验、法律意识不足,很多时候无法正确判断哪些是违法行为,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及一些网络使用法律规范。教师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网络安全法律知识的学习途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学习习惯,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讲解一些识别及判断一些网络危害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学校可以在校内积极举办一些网络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或者知识讲座,邀请一些专业人士现场操作,为学生作示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其次,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道德意识教育。高职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安全也息息相关,若学生自身道德意识不足也容易产生一些错误行为,对外来网络侵害会盲目无知。学校应该在校内及时举办一些网络道德模范或者网络道德安全活动,促进校园网络安全道德环境建设。教师应该主动融入学生生活,观察学生有哪些道德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加强个人认知,明辨是非,提高警惕性及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网络道德素养和品质,文明上网。教师还可以将中华美德和网络道德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可以将网上一些不道德的舆论导向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案例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4.提供安全的网络学习环境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力不足,自控能力差,且自我探究能力不强,因而需要学校为学生建立一个牢固、安全、稳定的网络实训环境,让学生在实训中积极主动学习,相互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首先,学校应该对实训环境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加大建设力度,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程度。另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将实训环境的建成、步骤、环境因素和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练习。学校也可以组织校内一线教师和网络企业家共同建设虚拟实训环境及实验室,引导学生在虚拟实训环境中主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学校要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打造良好学风,促使校园网络安全监督机制的建成。教师也可以根自身经验,研究开发新的学习网站,为学生开辟便捷的网络学习途径,使学生在安全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5.完善线上、线下网络安全知识教学

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只依靠课堂时间理解、消化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外教学和课内教学相结合,不断地完善线上和线下网络安全知识教学,将微课教学和课堂教学、翻转课堂、常规课堂教学等进行适当融合,使用到不同的课时当中,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将网络安全知识课程分为不同的模块,比如针对学生的情况将基础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课时、技能课时、实战课时等,对于基础课时的内容可以采取微课或者线上教学,同时对其中重要的概念、理论进行重点的讲授。对于技能课时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和常规课堂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教案设计,将技能方法等通过视频的形式组织学生观看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对于实战课时,教师可以采用线下教学和微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点名合作方式进行演示,充分激活课堂学习氛围,组织学生探讨、交流,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结语

网络安全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之一,其对于学生未来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积极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和未来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高职院校要提升实训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于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要立足于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琳.“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5):73-75.

[2]刘怡然.大数据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24):16-17.

[3]高铭泽.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9):159.

[4]史兆洋,申永刚.“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2019(35):118-120.

[5]蔡向阳.基于工作过程的《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0):196-197.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3

关键词:移动课堂;城乡教育;均衡

中国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6-0006-03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目标,对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对缺乏师资的农村学校具有现实意义。淮安市清浦区把通过教育信息化达到城乡教育均衡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2010年初启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2012年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经过三年的省级教育现代化创建,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上实现了城乡均衡;实现了基于清浦教育城域网的中小学光纤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城乡学校都建成校园网络管理中心,教师备课、教研、教学文件及日常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城乡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所有教室都能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数字触摸一体机)进行互动教学。但在此基础上,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让农村孩子享有优质的课堂教学?让农村教师快速提高教学水平?清浦区在开展了技术培训、送课下乡、教师交流等方法的同时,在城乡同质学校间进行结对,通过专递课堂、直播课堂、互动课堂,促进城乡学生在学业上共同学习,在生活中结为朋友;促进城乡教师互评互助,在网络共同体环境下共同成长。

二、清浦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

1.清浦区教育概况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古称清江浦,境内四水绕城,古老运河穿城而过。全区户籍人口30.72万,流动人口2.28万,土地面积277.6平方公里,现辖5个乡镇、4个街道,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淮安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淮安主城区的南大门。全区现有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另有1所是民办学校),小学8所(另有小学教学点4个),幼儿园23所(含办园点5个);全区现有中小学在校生3415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248人,幼儿园教职工718人;是省社区教育实验区、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1]

2.清浦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与成绩

为实现城乡教育均衡,清浦区通过教育集团化、城市骨干教师下乡支教、城乡交流、校长交流等多措并举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全面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加快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通过名校挂靠、轮岗交流、划片招生等措施,缩小校际差距,全区学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呈现出均衡发展态势。城区初中、小学生固定资产均为17836元,农村初中、小学生固定资产均为15152元。城、乡中小学中级职称以上教师比例分别为78.3%和77.8%,已达省定标准。2010年1月以来,清浦区通过城市骨干教师下乡支教、城乡交流共交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师472人,比例达34.3%,通过校长互换交流20人,比例达30.3%。

3.清浦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清浦区位于淮安主城区的南大门,但仍有70%的农村人口;受中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化发展影响,城乡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带来各项事业包括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均衡,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特别是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均衡容易,而软硬件建设、校园文化,特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均衡是个长期的过程,其中更为突出的是音体美等学科,在学科、学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方面,城市学校比农村学校配置更合理,近几年不断从乡镇中小学选拔优秀教师进城更加剧这种不均衡;[2]优质生源向城市集中给乡镇教师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伤害;乡镇教师课务重,家庭负担压力大,教研活动质量差,送教下乡教师难以融入乡镇学校文化氛围,对乡镇教师引领作用不够,流于形式。

三、基于移动课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几种形式

根据青浦区城乡学校互动课堂环境和网络接入情况及不同学科要求,主要采取了专递课堂、直播课堂、互动课堂等几种形式。

1.专递课堂

专递课堂是指将课堂教学过程完整摄录并制成光盘,农村学校或教学点学生通过观看实录光盘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专递课堂是国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具体实施,它对教学设备的投入要求较低,班级里只要有多媒体播放设备如DVD等就能实现,但只能满足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不能保证开好课程。[3]

2.直播课堂

直播课堂是通过音、视频采集设备,用流媒体技术将主课堂教学实况同步广播到网络上,连接网络的从课堂通过音、视频显示设备同步收看或点播教学实况来完成教学任务, 主课堂采用全自动录播教室(或微格教室),减少对教师教学的干扰,也减轻技术人员的工作。直播课堂有一个主课堂,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从课堂,主课堂的教师对本地农村学校的教学情况比较了解,并且和农村教师在课前可以共同备课,了解农村师生的需求,因此教学设计有一定的针对性,农村学生对讲授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对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也有很大帮助。

3.互动课堂

互动课堂是在直播课堂形式的基础上,实现主讲教师所在的主课堂及助课教师所在的从课堂之间音、视频信号的双向流动,不仅让从课堂的学生能够接收到主课堂中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和学生的互动参与情况;同时,主讲教师可以通过显示设备,及时了解从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况、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实施全程同步传递课堂实况,师生、生生实时互动交流的一种教学形式。从而实现认知引导、知识学习、人际交流等交互活动,真正实现优质资源同步共享的目标。

四、网络同步互动课堂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的创新运用

专递课堂和直播课堂都存在着异地教学不能互动的缺陷,导致从课堂主讲教师的存在感太弱,课堂教学不真实、不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教学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要想让从课堂的学生仿佛置身于主课堂,可以和主课堂的师生真正进行直接交流,主、从课堂之间必须实现实时互动,因此只有互动课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课堂。

1.互动课堂的技术支撑

清浦区的农村学校都已实现班班通,城区条件较好的学校建有全自动录播教室,从课堂学生同步收看主课堂的教学已没有任何问题。在双向交互方面,我们采用的是双向独立交流的方法。从课堂配备音、视频采集设备,最好是移动式的,便于不同班级使用;主课堂在原有的录播设备基础上,在讲台上再放置一网的电脑,供教师随时观察从课堂的情况;教室的前面或侧面再安装一套多媒体展示设备,当需要师生、生生交流时,主讲教师只要在电脑上切换成双屏显示,主、从课堂的师生、生生便可以进行互动交流了。在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方面,主讲教师和助课教师通过网络备课、网络评课等网络教研平台开展教研活动,使得课前课后的交流及时便捷;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及时看到主讲教师的教案、学案、通知等,做好课前预习等工作;对课堂上没完全掌握的知识,课后还可以通过平台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4]

2.互动课堂教学组织

互动课堂是一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与常规模式下的课堂相比,对教师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沟通交流等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课前准备:由于要面对两个课堂、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因此,主讲教师和助课教师课前应该通过网络教研平台或面对面集体备课,主讲教师要尽可能地多了解从课堂的学生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助课教师也要充分了解课前需准备的材料、教学内容和环节,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开展;教学过程:主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同时兼顾主、从课堂,协调好主、从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5]从课堂的助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置身教学之外,应该配合主讲教师适时助教,做好从课堂的学习管理,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做好记录;课后反馈: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成绩统计分析,并及时和主讲教师进行教学情况的交流等,以减小远程教育与面对面授课形式教学效果上的差距。

3.互动课堂团队建设

互动课堂教学团队由主讲教师、辅导老师和技术人员组成。因此,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教研和电教部门共同负责团队建设。教研部门负责选拔主讲教师;备课,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法、撰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等;电教部门负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现代化设备和网络的维护管理等。主讲教师应具有深厚的教学理论功底、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同时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素养;助课教师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借助互动课堂,积极助教,同时要不断学习提高;技术人员应具有较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一方面做好互动课堂的技术支持,同时也要针对新媒体新设备做好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4.互动课堂未来展望

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恰当、充分的利用网络,服务教育教学,必定能够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更快更优的发展。基于流媒体技术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从大局着眼,往小处落实,为促进区域内城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我国的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随着无线网络的全覆盖、移动学习终端的普及和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出现,互动课堂的实施将更加便捷可行。[6]未来,互动课堂不仅是教学的场所,更是智慧交流、思想碰撞的阵地,学生在交流中开拓视野,在碰撞中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青浦区教育局办公室.清浦教育概况[DB/OL].http:///news_view.asp?id=5397,2014-6-3.

[2]滕瀚.运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同步课堂教学的个案[J].中国远程教育,2006,(4):18-22.

[3]李桂云.“基础教育同步课堂”――搭建东西部中小学教育的平台[J].中国远程教育, 2003(2):46-47.

[4]刘洁,周玉霞.同步直播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以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4):23-24.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4

【关键词】微课、信息安全专业、网络教学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242-01

网络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以及共享性。作为近几年出现流行的微课这种以网络平台为传播方式的微型教学视频的教学手段,也可以丰富到现代网络教育环境下的网络教学方式。

1.信息安全专业网络教学研究的现状

网络教学在国内外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就大力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网上虚拟大学开出的课程已覆盖了各个主要的学科领域。在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对网络教学的研究也蓬勃地开展起来,网络教学迅速的进入高校教学课堂,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正确、合理、高效的利用网上资源,不仅可以培养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的强大功能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1]。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网络教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2]:首先,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主要是靠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限制,学生还是习惯于依赖老师,不愿意在网络教学上花时间。其次,高校教师对网络平台的利用也不充分。教师通常都是把网络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网络平台中教学资源较为单一,不够丰富,平台中其他功能也没有合理利用。

2.微课在网络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微课是一种以网络平台为传播方式的微型教学视频,视频时间只有几分钟,内容只涉及某一个知识点,且内容安排具有逻辑性[3]。人们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微课,也能够在课堂中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微课自身的特点,可以将其应用于网络教学,从而弥补目前网络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方面,微课时间简短,但是能够讲清一个重要概念,演示一个具体操作,提高课堂及网络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微课课件通常集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能够把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表现出更强的学习欲望。

3.微课在信息安全专业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在信息安全专业的网络教学中应用微课,需要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并且把微课时间短、内容精要和趣味性等优势特点体现出来,从而有效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让其成为传统课堂授课方式和网络教学手段的有机补充。

3.1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结合专业特点及微课特色,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教师设计教学的进程、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实施;学生作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两者相结合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教师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

(2)以学习目标为导向

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该充分理解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理解各部分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再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制定合理地的微课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3)趣味性原则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的趣味性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微课时,教师应将专业的知识点,尤其是深奥难懂的关键知识点,通过教学设计转化成有趣味的知识,使学生想学、易懂的内容。

3.2微课与信息安全专业教学的结合应用

目前,国内微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应用主要借鉴国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4]。学生课前借助微课资源预习,上课时讨论解决先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拟将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平台结合使用,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微课教学不是信息安全专业教学的全部,它和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环节相结合,从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境。微课应用于信息安全专业的教学,其过程将从课前活动、课堂活动和课后活动三个方面进行:

(1)课前活动

微课设计

微课设计以微视频为核心,以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习题、微讲解等资源为辅助,提供丰富的微课资源,为学生提供帮助、辅导性的学习资料或者学习指导。并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布置对应的学习任务。个性化学习要求学生课前观看微课,在学习任务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结合微课资源以及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完成相关练习,主动记录有疑惑的地方,预备在课堂上交流解决。

(2)课堂活动

问题交流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学生根据课学观看微课并进行针对性练习时发现的疑问提出一些问题。综合考虑两方面因素确定课堂活动及任务安排。针对性指导课堂教学实施关注在不影响班级整体进度的同时,又可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即,教师针对课堂及网上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及时予以针对性指导。

(3)课后活动

课后教师学生均要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反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任务完成情况,独立解决问题中的表现等;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课后答疑、借助网络平台的在线交流。教师依据反馈和评价结果拟定下一步教学计划。

4.结束语

微课作为国内新兴的教学资源,在高等教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研读和思考,对微课在信息安全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和设计。接下来的工作将围绕课程及微课资源的完善和丰富化来开展,以克服传统教学和资源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高文莲.信息时代高校网络教学的探究[J].电脑知识与探究,2010.

[2]罗智慧.普通高校教师网络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2.

[3]黎标.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4.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5

1.科学设置课程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构建了“三平台、六模块”课程体系。搭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生涯教育”三个平台,形成了“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生涯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六个板块。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和素质教育课两个板块,占总学分36.9%;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三个板块,占总学分58%;生涯教育平台贯穿于四年全过程,主要包括入学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必修课程和创业意识、校企合作班等选修课程,占总学分5.1%。课程在设置上妥善处理了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并通过引进、改造、借鉴等途径,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构建符合专业、经济社会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多样化的“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结构。

2.创新教学环节安排

为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避免在今后学习中产生盲目性,学院对新入校的新生在第一学期即安排了为期一周的网络工程实训。利用学院锐捷网络基础实验室、西元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H3C网络工程实验室和云虚拟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平台,让学生带着好奇去了解网络,带着问题去进一步学习网络。通过综合布线工程的现场讲解,通过网络互联通信的现场操作,通过网络安全攻防的现场演示,让学生对网络有了一个更为全面、更为直观且全新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网络的兴趣,也为他们今后更加明确地进行网络工程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优势、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的集中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步伐,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以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背景、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锻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构建了“一主线、四层次、五平台、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四年实践教学不断线这“一主线”;加强公共实践、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四层次”的实践训练;搭建起实验实训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就业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五平台”;保证素质训练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教学模块、实训教学模块、课程设计模块、毕业论文(设计)模块、应用与创新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八模块”真正落到实处。

2.形成模块化实践教学环节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新制(修)订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上,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分为公共实践、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等四个层次。除公共实践外,共设置了21个课内实验、6个课程设计、3个实训教学,外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实践教学共58学分,占总学分的28.4%(不含公共实践学分)。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有针对性地开发实验项目,合理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内容,积极开展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课外科技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为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在专业实验教学中广泛采用“岛式实验台”,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明确每个学生在任务中的具体分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明确实验的复杂过程。另外,针对学生网络基础的不同情况,在实践教学中对不同学生开出不同的“菜单”,因势利导地进行分层教学、差异教学和订单式实验选择,针对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如“网站配置与管理(低级要求)”、“网络互联设备配置(中级要求)”、“网络仿真与网络编程(高级要求)”。同时,通过设置科技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途径,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三、以内涵建设为保障,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加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改革,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1.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对相关知识平台进行扩展。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采取主要内容、重点内容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提问为辅”,其他内容以“学生课后自学为主、老师答疑为辅”的方法开展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讲细讲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精讲、选讲,通过对课程的网络化改造,在满足既定的教学要求下尽量减少课内学时,增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另外,通过增加“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双语教学

教育部在教高[2001]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高新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专业要先行一步”。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又进一步指出,要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网络综合技能人才,提高学生阅读国外教材、文献的能力。安徽新华学院以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为依托,采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omputerNetworkFourthEdition》教材,对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大胆尝试双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通过“简单渗透层次整合层次双语思维层次”梯度模式,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母语和英语来表达计算机网络知识,思考、解答问题,即从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上采用逐步过渡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双语教学。

3.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与评价一改传统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与学习过程相结合,考核采用结构化评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考核的客观公正性。理论课程考核不以“一张试卷定终身”,课程总成绩由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与作业成绩三部分组成。改变传统的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法,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来评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的能力、实验过程中疑难问题的排除能力以及实验故障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以此来探索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突出双证教育

为进一步突出“双证”教育,提高网络专业技术证书的考证率与通过率,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网络工程师人才,提高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2012年,安徽新华学院与杭州华三通信有限公司(H3C公司)合作成立了安徽新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H3C网络学院。网络学院以“专业务实,学以致用”为理念,积极推广以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计划,并通过课程植入、考核置换等方式积极进行相关课程改革。目前学院已有160多名同学拿到了H3CSE证书(网络工程师证书)。

四、结语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6

[关键词]安全系统工程 网络教学 教学平台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 X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154-02

一、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出“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促进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教学,将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展到了课外,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1]目前我国60%以上的高校使用了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必将成为未来高校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2]

二、“安全系统工程”开展网络教学的意义

安全工程专业是我国的一门新兴专业。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对安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国家对安全生产的日益重视,安全工程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数量已从2001年的34所增长到2010年的127所。“安全系统工程”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统计表明,高达86.2%的安全工程专业开设了该课程,是开设数目最多的一门课程,73.4%的高校将该课程作为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专业科目,其知识体系在我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及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中也极为重要。[3] [4]可见,“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在安全工程专业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研究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是提高安全工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安全系统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所研究的安全问题也涉及矿业、土木、军工、建筑、环境、化工、石油、冶金、航空、能源、经济、公共安全等不同领域。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课堂传输式教学,受学时较少、专业特色等限制,教师很难全面系统地讲解该课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加之学习该课程的大三学生普遍缺乏对工业现场实际情况的了解,仅靠课堂学习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借助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探索新型的更加适应教学需求的先进模式。目前“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已有很多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但有关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和使用以及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研究还未见报道。基于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将课堂教学扩展到网络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和更多更前沿的资源,使他们接触和学习到不同领域的安全技术,了解更多的现场应用实例,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及创新协作意识,扩展并提高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

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建设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及主要功能

网络教学平台是针对课堂教学“讲授、问答、讨论、作业”等教学环节的有效支持和扩展。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内容结构如图1,包括课程信息模块、动态更新模块、交流互动模块、在线测评模块和课程管理模块。

1.“课程信息”模块。包括详细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及日历、教师信息等。学生通过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具体安排,便于提前预习。“安全系统工程”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笔者结合昆明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具有的矿山安全特色,有针对性的编写了适合学生发展及就业的教学大纲。

2.“动态更新”模块。随着课程的进行,及时更新教学材料、课程通知、课程作业、学生作品及扩展资料,供学生下载学习。“教学材料”包括课堂上已讲的和未讲的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件等资料;“学生作品”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研究报告、科技论文、案例分析等材料;“扩展资料”包括学科动态、考研指南等资料,可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

3.“交流互动”模块。包括问卷调查、专题讨论、答疑解惑、疑难分析等。教师通过“问卷调查”提前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生涯规划以及他们对课程的建议和满意程度,为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提供了信息;教师针对课程的重要内容选择话题开展“专题讨论”,让学生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各抒己见、学以致用;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常见的问题汇总,供所有学生学习。

4.“在线测评”模块。学生在经过课堂学习及网络自主学习后,可对某一章节进行“自学测试”或对全部课程进行“模考测试”,自由选择对应内容、各种类型的题目组成考卷,通过对比参考答案和答题思路,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通过归纳分析错题加以改进和补强;“成绩测评”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针对网络平台上的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以便综合测评该学生的学习效果。

5.“课程管理”模块。包括栏目管理、信息统计、学习分析、批改作业、管理题库等。教师通过“信息统计”、“学习分析”可以掌握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自主学习及在线测试的情况,便于下一步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及更好地完善平台的资源建设;网络平台可实现在线式的提交作业和批改作业,教师可将作业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在平台上,让学生对照分析、自查自纠;通过“管理题库”功能,教师将收集和编写的练习题及历年考试题充实到题库中,建设数量丰富、题型多样、难度不一的试题资源,以满足在线测试的不同组卷策略的要求,保证网络教学平台优质的在线测试功能。

(二)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如果把网络教学平台看成购物商场,把学生看成顾客,商场要想吸引顾客就要有丰富多样、质优价廉的商品,同样,只有当网络教学平台包含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时,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登陆开展自主性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大力加强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安全系统工程”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资源包括以下三类:

1.课堂上已讲授章节的相关教学资源。包括课堂上使用的电子教案、文本、动画、音频、视频、电子书等教学材料,让学生在线观看或下载学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

2.课堂上未讲授课程的资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而课堂又未讲授的章节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因此这类资源面向所有学生,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开展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3.扩展类资源。包括与“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或安全工程专业相关的科技论文、发明专利、实用软件、最新研究成果、学科发展动态、现场应用案例、高校精品课程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考研指南、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教师的科研心得、撰写科技论文的方法等资料。通过收集和尽可能多的这类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本文结合昆明理工大学开展的“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网络教学实践,详细介绍了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以及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实践表明,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和自主性的不足,将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外,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 注 释 ]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 解筱杉,朱祖林.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2(10):9-14.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网络课程学习;优势互补;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05-0061-03

一、研究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进程中,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创造性学习,普遍将课程的课堂教学时数进行了压缩。这一做法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带来了诸如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进而缩减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学习某门专业课程知识不系统等实际问题。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成为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背景

从2007年起,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评选工作,旨在推动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2011年11月,教育部又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截止到2013年3月,来自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的数据显示,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已收集各级各类本科精品课程14348门,与本研究中教学内容相关的《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网络课程就有90门。如果能够有效地实现课堂教学与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学习的优势互补,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得到提升。

(三)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课堂学习与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学习的各自优势进行互补,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可以细化为以下四个具体问题。

(1)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日寸间,合理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

(2)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深入理解、巩固和扩充课堂学习内容?

(3)如何对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学习进行跟踪评价?

(4)如何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以解决研究者所承担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专业必修课《网络技术基础(理论部分)》由于教学内容量大、课堂教学时数有限、学生基础差异悬殊而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在征得学生们的同意之后,通过教学行为与学术研究的结合,在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中来进行研究,得出结论。

二、数据获取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研究者在2011年和2012年春季学期分别任课的教育技术学专业2009级和2010级本科生,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堂观察、与学生交流、课堂检测、在线测试和期末考试。

(一)课堂观察

由于要有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学习,并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跟踪和评价,所以,课堂上教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和学生一起讨论并总结前一次课上布置的任务、讲授新的难点内容、为学生布置新的课后任务并向学生提出教师期望。课堂观察主要在前两个环节进行,对学生不施加任何干预和控制,关注学生真实、典型和一般的行为表现。根据学生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充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即时反馈的优势。同时,用录音笔对课堂教学进行录音,以方便课后全面记录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的互动及学习进步情况,反思教学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二)与学生交流

与学生的交流除了利用课间进行之外,绝大部分安排在课后,主要的交流工具是QQ(包括在线的QQ讨论组、QQ群及离线的QQ留言)和飞信。与学生的交流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某一具体学习内容组织的在线讨论,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参加远程讨论组。这种交流可以高效地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另一种交流是个别交流,向学生发出一些询问,获得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等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建议性的评价,指导学生积极调整学习状态。如果学生在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技术或学业方面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远程交流向其提供帮助。

(三)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的过程性课堂检测,主要包括提问学生、小组汇报和开卷考试等形式。通过对每次课堂检测结果的分析,掌握学生知识单元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发现并解决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而调节教师的课堂教学,弥补学生知识的缺漏。

(四)在线测试

利用网络课程提供的在线测试功能,可以获得学生课业学习情况。将在线测试的成绩与课堂检测的数据相结合,有助于教师更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是在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全部结束之后,以闭卷笔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通过对卷面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在试题难度系数一致的前提下,2009和2010级学生成绩与2008级学生成绩相比,分别提高了近8和10个百分点。尽管不排除各级学生素质和基础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但总体来说,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学习的优势互补,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实有显著提高。

三、研究的发现

通过两年的行动研究,在对获取的质化和量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为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学习的优势互补,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一)教师将课堂教学与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学习有机融合

1.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网络课程

在研究的初期,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处于探索的阶段,课堂中向学生讲解的内容学生理解和掌握得比较好。但由于对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的引导不到位,致使一部分学生遇到诸如不熟悉网络课程内容导航、不知道如何进行交流和讨论、不会使用在线测试或网上提交作业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专门在课堂上为学生详细介绍了网络课程的基本使用方法。

2.合理安排对自学内容的汇报和评价

在每次上课的开始,首先要安排学生对前一次课布置的任务进行汇报。尽管教师和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就这部分内容在网络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教师和学生对汇报的问题已经非常了解,但教师还是要细致、客观地进行总结和评价,确保学生对内容有全面和正确的理解。

3.选择难点和自学预备知识进行讲解

由于课堂教学中留给教师讲课的时间有限,所以,教师主要讲解难点和自学所需的预备知识内容,保证学生在掌握这部分前期基础知识之后,可以通过自学网络课程完成新的学习任务。

4.科学地布置课后任务和活动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给学生布置难度适当的课后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看到成功的希望,具有进步的动力。同时,在布置任务的时候,遵循“皮格马利翁效应”,提出教师期望,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使学生向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

5.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的功能

网络课程除了具备教学资源呈现、学习活动安排、学习过程支持和交互等功能之外,还具有学习评价的功能。“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改变了传统的课堂一考定成绩的模式,人们更加关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性、情境性和实时性,使得高校教师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功能,实现评价的激励、导向和督学的价值。

6.为学生自学提供及时的支持与帮助

当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帮助,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当学生有急于求助的问题时,通过QQ、飞信、打电话等方式能够获得教师及日寸的帮助。

(二)学生形成利用网络课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1.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经历了多年的“应试教育”之后,学习上已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教学,倾向于采用集体学习的组织形式,对知识的掌握以机械记忆为主。为发挥网络课程学习的优势,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这也是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学习的前提。

2.形成共享学习的观念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的柯蒂斯·J·邦克(curtis J Bonk)教授在《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一书中提出“课程与教育理念的共享将成为教育界所有人共同期待的东西。我们正在从孤立的教师和孤零零的学习者时代,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共享将会成为每一个学习者所期待的东西……这种共享的文化将成为21世纪教与学的标志。”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就是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通过网络传播的可共享的课程。在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充分发挥网络课程资源的优势,利用其进行共享性学习已成为大势所趋。特别是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形成共享学习的观念不仅是大学期间的学习所必需的,也是将来工作所必需的。

3.养成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习惯

网络课程学习资源相对于传统的学习资源来说,“信息内容是多媒体的集成和超文本结构,可以多方面地实现互相交流,学习资源的双向传递及反馈功能使得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内容、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更为便捷和有效。”但由于学生习惯了阅读文字教材,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很多学生并不适应资源丰富的网络课程,不能充分利用非线性多媒体信息对知识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挖掘。但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一旦养成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后,便离不开这种开放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了。

4.提高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能力

网络课程作为一个学习平台,具有庞大的功能和丰富的信息,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完全掌握网络课程的使用方法,需要学习者不断地进行尝试和摸索。研究表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身的努力,驾驭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的能力可以得到快速提升。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8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观念、国家安全知识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使高校的国家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要抓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

(2)网络安全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在带给人们学习、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诸多不良影响。黄毒赌、教唆犯罪、反动言论等也通过网络进入大学校园,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并成为一个不得不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管理,更加重视网络安全教育。

(3)消防安全教育。现今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普遍较弱,遇到发生火灾时,不知道如何使用消防器材,不知道如何报警,不知道如何自救,因缺乏自防自救的知识和能力,丧失了逃生的最佳时间,在一片混乱中,小火酿成大灾。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系统的消防知识教育,防患于未然,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4)防盗窃教育。通过对学校安全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发展,学生所拥有的在校学习、生活物品价值也越来越高,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不仅学生遭受物质损失,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找出失窃的共同原因和防范措施,加强大学生防范意识教育,从而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

(5)反传销、防诈骗安全教育。近几年,传销、诈骗“黑手”频频伸向在校大学生,由于在校学生涉世未深,思想比较单纯,识别能力较弱,对社会经验掌握充满渴望与期待,而传销组织通过大肆鼓吹“锻炼人”、“轻易赚大钱”的宣传,迎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通过严密的组织控制,将大学生拉入到传销队伍不能自拔,最终沦为非法传销组织的敛财工具。因此学校要做好大学生的传销诈骗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传销的危害、防范传销的基本知识及打击传销的政策与法律法规。

(6)心理安全教育。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激烈的竞争机制也引入到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而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必须及时加以积极疏导,才能舒缓学生心理压力。通过大学生中的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的分析发现,不良行为多数是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引导而发生的。因此,学校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

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

现如今各高校的安全教育多属于抓重点的安全教育,而要做到全面普及安全教育,只有通过把安全教育入课堂,做好完备的教学计划,系统的讲解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

(1)完善整个课程的统筹规划。从课程计划、备课、课程讲授、考勤、课程实践、考核、给予学分、总结等环节入手,进一步借鉴学校比较完善的其它必选课的做法,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常设性的、确实对学生有用的课程。首先,将课程纳入学校的统一安排,使课程能在开学前就进入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明确上课时间、考核时间,课程实践时间等细节,这样可以省去诸多协调环节,也能使授课教师更加从容。其次,鼓励授课教师提升自身层次。要求授课老师参与学校的岗前培训。

(2)将课程分解并落实到个人,挑选多年高校保卫工作经验和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讲授。大学生安全课程应选择一本权威性的《大学生安全知识》为蓝本,将内容分解为教育动员及课程绪论、高校治安形势与大学生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维护、防止网络侵害及社会实践安全、防火安全与交通安全、大学生预防违法犯罪、心理安全及维护国家安全等几个方面。

(3)精心制作课件,抓住当代大学生学习、求知的特点,多方收集资料,充分应用近年来发生的与大学生有关的安全案例,以案例现身说法,让课程变得有趣以外,还能引发学生思考;根据讲授内容的不同,制作不同特色的课件,在课件中充分发挥PPT的动画、视频功能,使课件能吸引学生。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增强师生互动性。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利用提问、留思考题、课堂趣味测试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以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推荐期刊
  • 安全
    刊号:11-2411/X
    级别:部级期刊
  • 煤矿安全
    刊号:21-1232/TD
    级别:北大期刊
  • 核安全
    刊号:11-5145/TL
    级别:部级期刊
  • 安全与健康
    刊号:35-1256/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