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理财规划的作用8篇

时间:2023-06-11 08:23:11

理财规划的作用

理财规划的作用篇1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决定》,将试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重要举措。2015年国务院《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决定在全国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这是我国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各地已按国务院和财政部要求首次编制2016―2018年中期财政规划。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正变得错综复杂,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多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年度预算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局限性正变得越来越明显。为克服这种局限性,过去20年里全球出现了采用“中期支出框架”(MTEF)的全球性趋势,有130多个国家都从中期的角度改革预算管理。

中期支出框架是一种先进的预算管理工具,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中期财政框架”(MTFF),就是确定一定时期内可用的财政资源,以及这些资源在支出大类和部门之间的分配。第二阶段是“中期预算框架”(MTBF),它将各个部门的预算申请综合在一起,根据部门的支出上限和总的资源盘子进行调整,是基于第一阶段之上的,对支出安排的细化。第三个阶段,也是最复杂的阶段是“中期绩效框架”(MTPF),将预算的重点从注重投入转向注重产出和结果,鼓励根据结果来分配资金。这三种模式总体上称为中期支出框架。

目前我国编制的中期财政规划,类似于中期支出框架中的中期财政框架和中期预算框架。与现行的年度预算做法相比,中期支出框架提供了一个中期的视角,在严肃财经纪律、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提升管理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结合上海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发展实际,对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革进行了探讨。

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优势

(一)严肃财经纪律

中期支出框架以宏观经济规划为出发点,通过中期宏观经济与财政收支预测,来确定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支出规模,以及政府债务规模,实现财经纪律所要求的总体层面的控制。因此,中期支出框架可以帮助各级政府在整个经济周期里作规划,通过强化宏观财政的规范性,如赤字规则(经常性预算平衡的要求)、债务规则(债务规模上限的要求)、支出规则等,从而实现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

(二)优化资源配置

年度预算由于时间跨度短,一年中可用的财政资源相对有限,由此导致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侧重于年度预算增量,对存量资源的调整和再分配考虑较少。中期支出框架时间跨度为3-5年,为支出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可以从战略的层面、从全局的角度来统筹安排财政资源,将资源配置到政府认为最重要的方面,并通过中期预算,有目的、有步骤、可预期地稳妥推进到位。

(三)提升管理效率

中期支出框架的一个核心优势是把政府中期规划、出台的各项政策与财政预算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按照既定的规划目标稳步推进,将中期支出项目的结果信息融入预算过程,从而加强投入、产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支出效率和有效性。

三、中期财政规划执行中的问题

(一)政府部门工作动力不足问题

从世界各国实施中期支出框架的外部环境看,较多国家是为了应对经济或金融危机导致的沉重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实施财政改革或考虑未来财政支出压力,需要从中期来统筹考虑财政资源配置。

编制中期财政规划主要是为了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将其作为改进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因此政府部门压缩支出的压力并不大、意愿也不强,导致部门编制这项规划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编制中期财政规划需要部门之间协同配合,编制科学规范的中期财政规划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在目前中期财政规划尚缺乏较强约束力和激励作用环境下,部门明显动力不足,易形成财政部门单兵突进的局面。

(二)部门规划与财政规划的衔接问题

国家文件要求,凡是涉及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的部门、行业规划,都要与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但在实际执行中,中期财政规划较难与部门规划相衔接。一是长期以来,行业或部门规划比较笼统,且缺乏科学合理的资金测算,规划对预算编制的参考性较弱。二是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有很大的差别,部门的规划属于静态规划,由于每年部门大部分工作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才能具体确定,导致年度实际工作计划与规划有较大的差异。

(三)缺乏准确的宏观经济预测能力

目前中期财政规划尽管包括了全部预算,但在具体收支测算上没有统一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受技术和人员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无法科学合理准确测算未来收支,影响了中期财政规划的质量和效果。

在财政收入方面,近年来收入政策的改革力度较大,中央和地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体制也在面临着调整,这给收入的预测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此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受到土地供应市场、储备地块动拆迁实施进度,以及土地储备计划与土地供应计划在时间上无法衔接等因素影响,收入预测的难度较大。

在财政支出方面,适应中期财政规划需要的,预算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项目库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同时,尽管国家文件要求硬化预算约束,年度预算执行中一般不出台增加当年支出的政策。但是实际上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或多或少仍有新出台支出政策情况,给中期财政规划的准确编制带来难度。

(四)预算控制数的确定及其约束力问题

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重要作用就是建立支出上限,合理有效地进行财政资金的配置。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支出上限:一是政府中期财政规划的支出上限,主要是对支出、赤字和债务总量实施控制;二是部门中期财政规划的支出上限,主要是对部门的支出总量实施控制。

目前在预算上限的确定上,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如部门的支出上限,更多的是通过分析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结合部门多年度预算的安排而定。如果部门分年度预算控制数的确定,与部门年度预算的偏差过大,则容易导致部门对中期财政规划的信任度下降,中期财政规划的约束力弱化,给中期财政规划的进一步推进带来困难。

(五)中期财政规划尚未与绩效管理接轨

目前我国的中期财政规划尚处于初次编制阶段,文件也明确,中期财政规划是中期预算的过渡形态,与世界银行概括的中期支出框架还有差异。中期财政规划尚未与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有效衔接,尚未体现预算安排的绩效性。

(六)中期财政规划的效用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目前中期财政规划作为一种先进的预算管理工具,尤其是作为管理工具,对于决策分析、政策制定调整的指导等,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运用。

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用法律保障中期财政规划的效力

从国际上来看,OECD国家的中期支出框架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作为正式预算过程的组成部分。如德国是根据《促进经济稳定与增长法》,美国是根据《1974年国会预算和扣押款项控制法》等有关法律的要求编制中期支出框架。

目前,我国编制中期财政规划的依据是国务院文件,尽管《预算法》提出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但未明确提出编制中期财政规划,所编制的中期财政规划也未上报人大。因此,中期财政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还有待增强。为此,应提升中期财政规划法律地位,将其作为一种固定的制度安排,提高政府各部门对中期财政规划的认知度,进一步提升中期财政规划的约束性。

(二)加强部门规划与中期财政的衔接

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的参考和依据。在衔接上,部门和行业发展规划代表财政资金的需求方,而财政规划代表财政资金的供给方。中期财政规划的过程也就是找到供需双方科学和可行的平衡点过程,需要供需双方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为实现中期财政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有效衔接,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说,是需要对现行的决策模式、规划编制模式进行变革。从现实可行的操作来看,可以要求部门和行业规划的编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和匹配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的需要。一是遵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则,部门和行业规划的编制,要合理确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二是部门和行业规划编制,应将规划政策具体化为财政支出项目、量化为财政资金需求,分解落实到各个预算年度。

(三)逐步提升收支规划的准确性

1.中期财政收入的预测。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一般是通过经济预测模型测算经济增长率,进而预测未来财政收入规模。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正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对经济增速的预测会变得更加困难,应选择科学合理的模型预测本地区经济增长率和财政收入规模。收入规划的编制涉及税务、统计、国资、人社以及政府性基金的执收等多个业务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专业优势,加强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

2.中期财政支出的预测。

一是开展项目分类和清理工作。进一步完善目前经常性项目和一次性项目分类,对经常性项目进行梳理,在中期财政规划编制时将其作为不变项或仅考虑其成本变动。一次性项目对应中期财政规划中的重点改革和政策事项,需要逐一预测、深入分析影响支出的各种因素,在中期财政规划编制时作重点梳理和审核。二是加强中期预算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健全项目预算审核机制,提前项目储备,并逐年滚动、同步更新。三是建立健全支出标准体系。支出标准是科学、规范编制项目预算的重要基础。逐步实现符合条件的项目,80%以上的项目建立支出标准,并对标准进行动态调整。

(四)强化支出限额的约束力

一是科学合理设定支出预算控制数。在可用财政资源的总额内,扣除债务的还本利息支出和必需的福利待遇支出(如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等),接着根据政策确定的优先领域将可用的净资源分配到部门一级。具体而言,初次设定限额可依据以下因素:宏观发展战略、历史数据、新的政策变化、成本调整。原则上根据历史数据来进行确定,若有新的政策出现或成本调整,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是强化支出限额的约束力。对于各部门的支出限额,财政部门可以以正式发文的形式反馈给各部门,并且对各部门年度预算与中期财政规划限额的衔接进行规定,如从允许预算上限最多不超过规划限额的10%,进而逐步过渡到年度预算限额即为中期财政规划限额。

(五)加强与绩效管理的衔接

无论是从提高政府治理效率的角度,还是编制中期财政规划的现实需要,引入绩效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中,要避免绩效管理和中期财政规划出现分化,二者应紧密结合。

在操作层面,可以先从绩效目标的制定入手,将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制定与中期财政支出规划结合起来。在项目申请制定绩效目标时,应指导各部门基于中长期考虑来设定目标,同时引导各重点支出领域建立有特色的评价机制和方法。

(六)进一步发挥中期财政规划的作用

中期财政规划本身也是一种工具,在具体应用上,中期财政规划不仅仅在预算编制时可应用,也可以利用其作为政策讨论的分析工具。

一是分析支出项目的融资安排。主要是提供经济前景和可利用资源(财政收入和债务等)分析。如对照“十三五”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总规模和到位资金需求,财政部门需要考虑,未来有多少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土地出让金可供使用,举债规模将达到多大,政府能否承受。

二是监控现有政策导致的预算和债务指标。中期财政框架可以对政府经常监控的关键变量(如财政支出上限、赤字和债务上限等)提供预测,遵守有关的标准和规定,以执行财政纪律和坚持谨慎原则。中期财政规划的预测可以评估某些变量在不同情景下能否满足这些规定的要求。

三是分析政策变化导致的不同影响。如营改增改革的减收影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记账式职业年金未来兑付的支出影响等。虽然目前各项政策在研究制定时,对于财政收支的影响分析也在做,但通过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将不同政策的影响综合起来,可以进行战略式和全局式的政策预判,进而可以对政策制定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理财规划的作用篇2

理财规划师,最能赚钱的三大理由

理由1:新证书,助你升职

此想法适用于所有银行职员、保险经纪人、证券投资人。

你是不是还在辛辛苦苦做基层员工?或者在机构改革风潮里担惊受怕?你的公司一定新设了理财规划师这个职位,虚位以待,高薪在即,拿一张新证书,就可以成功上位,何乐不为 ?

经历人:方莉,银行理财规划师

方莉原本在银行柜台工作,“很多人都认为在银行工作轻松,薪水高。其实在柜台工作的人很累,并且月薪也不高。 ”去年,方莉去考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申请了新的理财规划师职位。“现在薪水比以前好,工作也没有以前那么辛苦,更不用担心会被精简了。 ”

理由2:独立个人理财规划师年收入 10万元

这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本质类似老中医,因为年纪大小直接决定你的经验是否足够。如果你不想做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人,又期待自己能拿不菲的薪酬,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经历人:成钟,正在发展成为个人理财规划师

“在南京,独立个人理财规划师还不是很多,行业也不成熟。但是,上海、北京等城市这个行业已经发展得不错了,个人理财规划师也比较多,能帮客户打理好钱财,也能为自己赚来不错的佣金。因此,这会是一个朝阳职业。 ”成钟告诉笔者。成钟以前在保险公司工作,后来考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为客户做理财规划。“我的收入是按照规划的资产总额抽百分比佣金的。需要做理财规划的人,一般资产都不薄,因此收入还不错。”

理由3:考张好证 进个好单位

银行、证券公司,都是人人眼中的求职热点。很多非国有银行每年都会对外招聘。而新设立的职位是招聘的重点,比如理财规划师。招聘时,一张理财规划师资格证是最基本的敲门砖,如果没有证书,你就不可能从事这个职业。

经历人:周涛,某银行职员

“我是去年考的理财规划师资格证,当年就进入一家银行工作了。银行每年都推出很多理财产品,很需要理财规划师。 ”周涛说,重要的不仅仅是一张证书,而是你要学到有用的东西。周涛给想做理财规划师的人的建议是找个好学校,认真学习理财规划专业,如果你确实能够为客户做合理的理财规划,让客户感到接受银行的理财产品可以赚到钱,你就能成为一个好的理财规划师,也能够在银行的招聘中脱颖而出。

理财规划师入行导航

问题 1:听说有三种证,三种标准 ?

专家解答:对,市场上有三种不同的证在PK,理财规划师资格证、国际金融理财规划师资格证 (简称CFP),还有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证。

问题2:三大证分别是谁颁发的呢 ?

专家解答:这三大证只有理财规划师资格证有官方背景,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制,各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国际金融理财规划师资格证是由美国民间组织美国财务策划标准委员会有限公司颁发的;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资格证是由民间组织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协会颁发的。从发证机构来看,各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理财规划师资格证更具含金量。

问题3:哪个证更被接受和认可 ?

专家解答:各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理财规划师资格证在各大金融机构都是被认可和接受的。国际金融理财规划师资格证在银行业中也是被认可的。

问题4:每个证所需费用有不同吗 ?

专家解答:当然有。报考国际金融理财规划师要通过 AFP以后再考,费用约 2万多元。报考注册理财规划师的培训费用是 1万多元,此前还需要通过助理理财规划师和理财规划师的考试,两者费用分别为2960元和 5600元。相比之下,各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理财规划师资格证比较经济合算。

贴心提示:拿证学本事,挑个好学校

打算考张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不光要拿证,还要学到真本事,那就来挑所好学校吧,钱可不能白花了。

一看:是否是各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学校。

二挑:你选的学校最好是限额招生的,也就是说,每个班限人数,只招收多少名学生,多了一概不收。否则一个班上人数众多,比如 200多人一起上课,估计你连靠近老师的机会都没有。你报的班人数应该限制在 50人以下,因为学理财规划,很多时候要单独问老师一些问题的。

理财规划的作用篇3

关键词:中期财政规划;项目库管理;编制与执行

2015年,财政部根据国务院的《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国发[2015]3号)要求,开始牵头编制全国中期财政规划,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编制地方中期财政规划。同时文件给予省级以下地方财政部门适当的选择权,可以自主决定是否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就重庆市而言,2015年,重庆市市级预算编制通知明确要求市级部门编报2016年―2018年三年滚动财政规划预算,部分区县作为试点也开始编报,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问题,如何编制、如何更好的发挥三年滚动财政规划的优势与作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如何理解中期财政规划

财政滚动预算的编制是借鉴企业管理中滚动预算编制的方法,各国对其定义也不尽相同。《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国发[2015]3号)中将“中期财政规划”定义为“中期财政规划是中期预算的过渡形态,是在对总体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科学预判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确定财政收支政策,做到主要财政政策相对稳定,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研究调整,使中期财政规划渐进过渡到真正的中期预算。”中期财政规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期财政预算,仅仅是三年的预算收支计划,是中期财政滚动预算的过渡形态,不具备法定地位。通俗来讲,中期财政规划就是第一年编制当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年度财政预算,后两年财政规划依据现时经济、政治及相关政策等进行合理的收支预测,对后两年年度预算起指引作用。第一年预算执行结束后,相应完善、细化和调整后两年规划,重新增加新一年度的收支预测与规划,从而形成新的中期财政规划。

二、中期财政规划的特点

(一)提高政府及部门预算的前瞻性,弥补年度预算与长期规划结合不紧密的缺点

年度预算容易导致政府的短期行为。在年度预算下,各预算单位在预算编制环节仅参考上年单位收支情况、依据当年新的政策及领导决策,尽可能多的为本单位争取较多的财政拨款,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和临时性,对未来变化因素,如重大政策和改革的长远考虑,也连续出现了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给财政带来了较大的风险。而中期规划财政规划针对年度预算的缺点,将预算的年度扩展为三年。根据政府中长期发展的目标,考虑当年政策的调整以及重大的决策、改革对预算的中长期收支的影响,统筹考虑政府三年收支情况,科学确定中期规划期内可支配的财力和支出的重点,有效保证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极大的提高政府行为和部门工作的前瞻性,有利于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

(二)增强财政资金支出的连续性和绩效性,弥补年初预算约束力弱的缺点

在年度预算下,预算支出是否完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政府实施的很多项目是跨年度的,财政资金的支出具有连续性,年度预算人为划分了项目的年度支出。预算单位为了不影响其未来可支配的财政资源,年底常常出现集中花钱的现象,且屡禁不止,对政府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削弱了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实施中期财政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年度预算的时间限制,使得财政预算的编制切实考虑项目支出跨年度执行的诸多情况与因素,使得预算单位结合政府项目实施进度,更加科学、合理地编制项目支出,使得项目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由于突破了年度预算的限制,只要预算单位在计划期间完成支出进度,就不会影响其以后年度可支配的财政资源,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就会得到有效的遏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将会增强。

(三)强化财政部门预算的反周期、防风险的作用,弥补年度预算难以跨年度预算平衡的不足

年度预算要求达到年度预算收支的基本平衡,不利于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和财政风险的防范。中期财政规划由于综合考虑了三年财政收支情况,并不要求当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年度间财力的结余和不足可以通过预算稳定调节进行相互调剂,使得年度财政收支预算更富有弹性,可以起到平衡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中期财政规划加强了政府的经济预测,通过综合考虑财政规划期间内收支情况,科学预测政府债务的举借,从而更加有效的防范财政风险。

三、重庆市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实施现状及难点

(一)重庆市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实施现状

根据国务院的《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国发[2015]3号),自2016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开始比照中央做法,编制地方中期财政规划。2015年,重庆市各市级部门,同时选取如沙坪坝区、涪陵区等区县开始试点编制2016年地方中期财政规划,同时合川区已开始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另有部分区县,如渝北区、长寿区等,已着手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基础性工作,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项目库。但大部分区县尚未开展中期财政规划相关工作。

虽部分区县开始实施中期财政规划,但实际效果不佳。由于施中期财政规划时间较短,工作人员相关经验不足等各方面原因,目前重庆市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点。各预算单位仅编制项目支出规划部分,在编制过程中的随意性较大,应付了事的现象较为普遍。编制结果的运用不充分,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优势尚未得到体现。中期财政规划编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仍缺乏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等实施方案。

(二)财政收支难以准确预测

中期财政规划的最主要的难点在于财政收支的预测。财政收入预测不仅对财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要求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它需要综合考虑各项经济政策、经济形势,尤其是要考虑经济、财政及税收政策对收入的影响。如,近年来的营改增改革以及供给侧结构改革都增加了准确预测收入的难度。虽然近年来重庆市财政局加大了提前转移支付力度,一般转移支付占比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专项转移支付特点,今年有的上级专款,明年不一定再有,给财政转移支付收入的预计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财政支出预计而言,中期财政规划的周期为三年,期间会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难以预计的政策调整,从而给财政支出的预测带来困难。目前还没有成型的预测模型,导致支出预计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会严重影响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作用的发挥。就重庆市而言,中期财政规划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引起各预算单位的足够重视,加之期间许多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科学地、详细地预计项目支出难度较大。

(三)部门间难以协调与配合

中期规划编制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密切协作与相互配合,财政收入的预测需要财政、发改委、税务及统计等部门共同参与。由于各部门对财政改革的理解和支持还有待提高。一方面,在目前各部门既定的工作模式下,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尚不完善,由于对改革认识不足,在增加工作量的情况下,存在应付了事现象。中期财政规划作为一项财政改革,势必会涉及到财政资金在各部门间的重新分配和各部门权利、责任的调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治推动以及协作机制,谋取各部门间权利、责任、资源的平衡,改革将难以顺利推行。

(四)中期财政规划结果难以有效应用

年度预算是经过人大审议通过的,具有法律效力,而中期财政规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滚动财政预算,由于未经过人大审议,导致其不具备法律效力,预算约束力不强,对相应年度预算的约束和指导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在2016年重庆市财税改革与管理座谈会上,已编制中期财政规划的区(县)反映,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仅仅汇总了各预算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结果并未应用,中期财政规划的作用尚未体现。另外中央要求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要起到改善财政收支政策的作用,针对地方而言,收入和支出的可自主性都比较少,如何有效应用中期财政规划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四、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预算观念

多年以来我国形成了“重分配、轻管理”的预算观念。重庆也不例外,由于后两年财政规划不具备法律效力,仅起到指引相应年度预算的作用,不是最终的财政资源分配,使得各预算单位编制积极性较差,甚至有些财政部门也存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中期预算改革的顺利推行,需要各级领导、各预算单位、财政部门转变传统的预算观念,通过中期财政规划的过渡与实施,逐步实现从“分配观”到“政策观”的转变,真正的认识到中期财政规划的意义与重大作用。

(二)明确责任,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

在部门年度预算过程中,财政部门处于主体地位,除收支预测需税务等部门配合外,各预算部门间未建立协作机制。而中期财政规划实施,不能靠财政部门单兵推进,需要建立完善财政与预算单位之间协作机制,重大问题只有通过各部门协商才能解决。中期财政规划是政府的中期预算规划,各项目支出是由各预算单位申报的,资金分配与使用最终是由各预算单位执行的,因此明确政府各部门在中期规划中的权力与责任,是中期财政规划顺利落实的关键环节。

(三)加强项目库管理

建设完善的项目库,是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的必要环节和条件。项目库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对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项目的遴选入库、纳入财政预算范围以及项目实施进度与资金支付进度都有严格的要求与限制。通过建立滚动项目库,做好项目分类和清理工作,逐年上报项目预算内容,稳步推进项目预算滚动管理,从而有效增强财政预算的连续性。纳入预算的支出项目必须首先能够进入项目库,然后根据支出的优先顺序和轻重缓急情况,经过严格审查程序遴选出来。 对列入中期财政规划的项目,需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评审,做好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前期工作,确保资金一旦下达就能实际使用,有利于实现政府项目的绩效管,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

(四)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能力

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对预算编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预算编制人员具备综合能力,要求预算编制人员尤其是财政部门预算编制人员对政府中长期政策、宏观经济趋势、财政收支总量等指标具有较强的预测分析能力。中期财政规划对预算单位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除了作为本单位与财政部门沟通支出需求的中介外,需要他们具备对本部门发展规划和重点政策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因此,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能力也是关键。

虽然中期财政规划没有明确要求省级以下地方政府编制,但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中期财政规划编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仍缺乏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重庆市中期财政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我们尤其是财政工作人员转变传统的预算观念,需要自上而下的强有力的推行,需要各级政府及各预算部门提高认识、统筹协商,也需要改革的直接参与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的体现财政中期规划的重大作用,提高政府自身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燕.财政中期(多年滚动)预算:借鉴与实施[J].财政研究,2006(2).

[2]王桂娟.推进部门滚动预算改革的思路和要点[J].中国财政,2012(14).

[3]全国预算与会计研究会总课题组:建立中期财政规划和滚动预算制度y点问题研究主报告(下)[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6(4).

理财规划的作用篇4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384)

内容提要:从财政视角对城市规划进行绩效评价能够判断财政投入在城市规划中的实际效用并引导财政资金的流向。本文将城市规划实施虚拟为一个项目,从项目决策、实施和绩效三个阶段构建了基于财政视角的城市规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财政投入对滨海新区规划的实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具有较强实用性,能够满足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财政投入绩效评价的需求。

关键词 :城市规划 财政视角 绩效评价天津滨海新区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544(2015)06-0025-05

一、引言

城市规划绩效评价是指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评价,其直接评估对象是城市规划本身,需要依托城市载体实施Ⅲ。随着城市规划在城镇发展进程中作用日益凸显,诸多学者从规划内容、环境影响以及规划成果等多方面、多角度开展了城市规划绩效评价研究。财政支出是城市管理者意志的直接表现,在城市规划的编制、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财政支出不仅直接用于城市规划的实施,而且对社会资源投入城市规划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基于财政视角的城市规划绩效评价,不仅能够判断财政投入在城市规划中的实际效用,还能正确引导财政资金的流向,是实现财政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财政支出统计口径和规划实施绩效范围的不确定性,目前财政支出对城市规划的绩效评价鲜有涉及,评价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是继深圳、上海浦东后我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2005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简称新区规划)正式实施,随后滨海新区被中央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天津市财政对新区规划的实施投入大量财力,滨海新区的经济社会近10年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开展基于财政视角的城市规划绩效评价研究提供了典型样本。本文以新区规划为研究对象,探索基于财政视角的城市规划绩效评价方法,构建了以财政支出决策实施过程为主线的城市规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新区规划实施前后的财政绩效进行了评价。

二、研究方法

(一)财政视角的城市规划绩效评价范畴

按照评价的维度,城市规划的绩效评价分为总体绩效评价、分类绩效评价和项目绩效评价,本文所研究的基于财政支出角度的城市规划绩效评价属于分类绩效评价。

财政支出对城市规划实施绩效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成长型城市,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财政支出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影响较大;对于成熟型城市,城市的发展更依靠服务、创新等城市内生驱动力,财政支出对城市规划实施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基于财政视角的城市规划绩效评价对象主要是成长型城市。

基于财政视角的城市规划绩效评价是城市规划领域财政预算、财政投入及产出、财政可持续性等多方面的综合反映,可以理解为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财政收支活动的实现情况与既定目标的差距分析。评价范畴包括城市规划领域财政投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财政投入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及按照城市规划进行财政投入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等。

(二)财政视角的城市规划绩效评价方法

1.评价方法的选择

目前实际运用的绩效评价方法分为可计量和不可计量两种,可计量方法主要包括相关系数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综合指数法、最低成本法以及因子分析法等;不可计量方法有问卷调查法、专家评议法以及横向比较法等。基于财政支出对城市规划实施绩效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首先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财政与城市规划绩效密切指标的相关关系,判断城市发展阶段。

在确定城市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结合财政绩效多层次性和覆盖投入产出全程的特点,建立城市规划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结合层次分析法,计算不同年度财政支出作用于城市规划绩效评价综合得分,对城市规划绩效进行评价。

2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是衡量目标绩效的工具,选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整个评价活动中最关键的部。财政支出既可通过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对城市规划实施产生直接影响,又可通过各类财政政策带动产业、城建和社会发展间接影响城市规划实施。

在实际统计过程中,财政支出对城市规划进行投入的数据获取难度较大,因此本文将对城市规划实施虚拟为一个项目,所有对城市规划实施产生影响的财政投入均视为虚拟项目投入的组成部分,从整体考察财政投入的全程绩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递阶层次结构,共分为四层。按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指标分别从项目决策、项目实施和项目绩效三个阶段选取。

3.指标权重

科学合理的指标权重关系到综合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常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有主观权重法、熵值权重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等。本文选择专家打分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首先选定来自天津市高校教师、规划局和财政局的30位专家根据指标间重要程度对各层指标进行打分,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决策权重。

4.数据来源

各指标数据中,项目决策、项目实施及项目绩效中公共属性指标数据来源于专家评价,对比滨海新区的城市规划和其完成状况由专家依据统一标准按百分制打分确定。其它数据来源于滨海新区2004年-2013年统计年鉴。

为了便于比较,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正指标,将历史数据中的最大值作为l,数据处理方法如公式(1):

对于负指标,将原始数据中最小值作为1,数据处理方法如公式(2):

三、结果与讨论

(一)城市规划财政投入与城市发展关系

本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CDP)、年度财政收入、建成区用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等四项指标来反映滨海新区发展状况(图1)。由图1可以看出,以新区规划实施的临界始点2006年为界,新区年度财政支出呈现加速增长趋势,其中2003年至2006年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为20.8%;新区规划实施后的2006年至2008年财政支出平均增长率为37.1%;而随着2008年3月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战略,2008年至2012年,新区财政支出年平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80.5%。GDP、建成区用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

分别计算财政支出与GDP等城市发展四项指标相关系数(表1),结果显示财政支出与固定资产投资等四项指标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90以上,其中与固定资产投资、GDP、年度财政收入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8,说明滨海新区属于成长型城市,财政支出拉动与城市规划实施密切相关。

(二)基于财政视角的城市规划绩效评价体系

本文将城市规划实施虚拟为一个项目,从整体考察财政投入的全程绩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递阶层次结构,共分为四层,覆盖了城市规划决策、实施和绩效的各个层面。其中一级指标分三个阶段,项目决策阶段权重为15,项目实施阶段权重为20、项目绩效阶段权重为65;二级指标取决策制定、决策保障、资金管理、规模、经济发展等10项指标;三级指标取论证决策、组织、资金、人口规模、经济效益等22项指标;四级指标取论证科学性、目标完整性、组织机构、资金到位、人口总数、建成区CDP、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49项指标,各项指标权重见表2。

(三)城市规划绩效评价

将各项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依据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进行线性加权,得到研究期内滨海新区各年度基于财政支出的城市规划绩效综合评价值(图2)。

由图2可以看出,研究期内新区规划的综合评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03年至2006年,综合评分出现波动情况.这一时段财政投入对新区整体发展影响不大;2006年至2008年,新区规划实施以后,财政投入呈现上升趋势,综合评分稳步增长;2008年至2012年,随着国务院对滨海新区综合改革方案的批复,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财政投入增速加快,综合评分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基于财政投入视角,对比新区城市规划发展的前后10年,城市规划实施绩效呈现随着财政投入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财政投入对滨海新区规划的实施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财政支出对新区规划发展的引领作用也十分突出,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支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新区的产业和社会事业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财政收入的增速显著超过支出,说明这一阶段财政投入的效率较高。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本文基于财政投入视角,创造性将城市规划的实施虚拟为一个项目,简化了财政支出和城市规划实施间的复杂过程和联系,构建了一套可行性强的基于财政视角的城市规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城市规划决策、实施和绩效整体考察财政投入的全过程,使得利用公开数据对财政支出作用于城市规划实施的绩效评价成为可能。

2.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前后10年的发展进行实证评价,显示财政投入对滨海新区规划的实施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财政支出对新区规划引领作用突出,财政投入的效率较高。证明了本文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理财规划的作用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人事管理规划;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财务人事管理规划概述

(一)财务人事管理规划的基本内涵。财务人事管理规划在优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和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有很大的用处。事业单位通过财务人事管理规划,可以规划人事管理活动,让人事管理活动有规则可遵循,有目标可追寻,能够找到最佳的财务人事管理办法。事业单位要发展要壮大,必须要制定战略发展目标,而财务人事管理规划是事业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人事管理规划,能够奠定事业单位其他管理活动的基础,能够提高整体的财务人事管理效率。只有做好财务管理规划,才能够让人事管理活动有据可依,才能够顺利地开展管理活动。可以这样说,财务管理规划的科学与否,先进与否,直接影响着财务人事管理活动的效果。因此,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战略发展目标,实现财务人事管理规划和战略目标的融合,针对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作出财务人事的科学预测。

(二)财务人事管理规划必须具备的条件。财务人事管理规划的实现并非是随意的,要想实现科学的规划,必须要依托于财务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制度、核算制度等,要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要准确地做好财务核算工作,保证核算能够真实地反应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同时,要依据企业资金情况,实现资金的科学使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可以在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合理的投资。

二、事业单位财务人事管理规划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要提高。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是服务社会,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社会上的不同公众,另外一些院校财务还包含课题项目的预算及实施,事业单位必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都实行年终清算,资金费用需要详细规划及尽量做到预算与决算的吻合,同时不应忽视市场经济对于资金的合理预算和整体调控,对单位经费使用效率也要严格的考核,事业单位的资金预算与规划的准确与明细化还有待加强。

(二)财务人事管理规划工作重视度有待提高。现在我们已经步入了数据化的大时代,财务与人事管理早已做到了数据化的整合和拓展,单位运转是否高效离不开对人才的筛选和提高单位人员的归属感,事业单位顺利发展道路上需要人性化及制度化相结合的管理,对财务人事管理规划工作的重视,是需要单位从上到下整体认知度的提高。

(三)需要严密的管理制度。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都会严重影响一个单位的财务的规范使用。人事财务管理部门是单位顺利完成各项事业的枢纽,其他部门都依赖者人事管理部。人事管理部门管理的不严密体现在财务的人员管理方面,在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岗位中,财务人员之间需严格的分工,对于单位的财务岗位应有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财务部门也没有合理的财务预算。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没有专项资金的管理,很多资金没有明细的收支记录,也没有严格的资金把关程序,导致了资金的误用、乱用的情况。

三、关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制度是保证,要加强制度建设。事业单位财务人事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如果没有制度作保证,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都将面临困境。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要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的建设。首先,要建立针对事业单位的特殊财务管理制度。这是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既有来自国家财政的补助,也有上级单位的补助等,复杂的资金来源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必须要有特殊化的制度作保证。因此,事业单位要建立针对不同来源资金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保证所有资金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此外,对单位各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要进行监督,在被监督的情况下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会进行的更健康、更顺利。

(二)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这是提高事业单位竞争力,保证事业单位长远发展的保证。事业单位必须要定期对自身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算,必须加大对资金的控制和使用,要保证各项资金的正常使用,避免资金被随意占用。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市场中去,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利用合法的途径,进行对外投资。让单位的资金流动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都是按年进行财产清算,每年会在年终进行一次财产清算,但是为了加大资金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有必要定期做出财务分析报告,每一个季度进行财产清算,这样有助于下一阶段的财务预算,合理进行资金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减少资金浪费,提倡节约。当今社会公众强烈反对贪腐,反对铺张浪费的行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中,也应该做到节约使用每一笔资金,反对公款的铺张浪费。只要减少资金的浪费,我们才能做到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的规范,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单位健康发展,更好地实施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

结语:做好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规划,在现实工作当中有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事业单位的财务人事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事业单位应该逐渐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自己浪费,才能够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面发展,才能使事业单位的资金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科技与教育发展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李学农;;事业单位财务人事管理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06期

理财规划的作用篇6

关键词: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创新探析

作为一种基础性工作,财务管理在各行各业中有着不同的作用价值。计划生育对于我国而言,不单单是基本国策,更是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不断完善和推动相关医疗医保制度,逐渐增加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类业务数量,同时也在不断扩大其财政方面的收入支出。而作为各地区计划生育经费及相关行政事业收费的主体负责部门,地方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财政集中支付的改革背景下,其财政模式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财务管理方式方法也得到了有效创新。

一、计划生育工作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当前,我国不断出台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法规,促进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地方性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也得到相应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计划生育财务管理情况。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极为显著的非营利性特征。对于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来说,推动计划生育事业的进步是重点工作内容,其具体包括这几方面:宣导计划生育政策;培训教育计划生育工作者;管理相应的计划生育药用品;计划生育相关服务工作等。从这些方面不难看出,计划生育工作具有极强的政策性和强制性。计划生育财务管理的特点也比较多样化。现阶段,我国计划生育费用通常源自财政经费,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单位,主要的经济来源即财政拨款。而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不再是一成不变,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优化和调整,不仅使得计划生育工作职能必须有所转变,也使得计划生育财务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因此,计划生育工作既要完成国家政策性任务,更要增强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技术服务收入。

二、计划生育工作财务管理现存问题

(一)缺乏专业财务人员

目前,针对财务管理来说,专业性的财务管理人员越来越重要,然而据调查我国计划生育财务管理中,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不完善,人才价值及作用的体现不充分等问题日益加剧。但在信息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发展中,如果不能保证人才的专业性,势必会导致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受限。同时,现代机关事业单位对财务人员提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必须拥有信息化操作和专业财务知识与能力,即财务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随着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改变着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如果财务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势必会造成各类现代先进技术价值难以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体现,进而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

(二)财务制度有待完善

无论企业或事业单位中,财务制度都是最基本的一项制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保持与法律制度的统一性,以促进内部财务管理能力增强。然而,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和较强的管理意识等,导致在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开展中,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甚至不完善等问题。而在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工作中,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具体有三个方面的体现:首先,动态监管机制尚未建立,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部分单位存在监管事业收费项目力度不足,不按照两条线收支规定及时将费用收入上缴入账,而是将其挪作它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多源于内部控制措施不完整,难以起到监管规范的作用。其次,未规范支出流程,对会议记录制度落实不到位,没能规范大额支出。最后,会计核算内容缺乏真实性,在对会计信息审核时不规范,进销具体药品的过程中,未根据规定进行核算,导致会计信息无效失真。

(三)财务管理缺乏实效性

对于计划生育财务管理来说,财务管理缺乏实效性不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能效率,并影响计划生育部门正常运行。由于计划生育工作拥有一定的收费权,计生部门财务管理工作既对外也对内,而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其实效性的限制。部门单位对财务管理重点把握不准,易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在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止步不前,制约其快速正常的运行,致使财务报告指导作用丧失,无法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的具体运行状况,也无法为上级决策或改进工作提供良好服务,甚至还会对工作开展产生不良影响。总之,财务数据不真实,将造成财务管理实效性低下,更将制约其持续创新和有效改进。

三、计划生育工作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一)动态管理机制的建立

计划生育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应保持一定的动态性,并紧抓创新,以确保每项工作处于动态的状态,也就是说,现代财务管理模式是具有动态性特征,故要建立完善的动态管理机制,必须在持续创新的过程中进行完善,保证管理机制的合理性、科学性。计划生育部门内部应建立由上而下的管理层级,视作动态管理机制的基础,促使计生部门各阶层人员都具备较强财经纪律与管理的意识,促进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动态管理机制必须维持常态化,并在持续完善过程中,为各项工作提供科学性、专业性保障,最终以坚实的财务基础推动计生工作开展。

(二)正确认识计划生育

提高计划生育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应让相关人员正确认识计划生育工作,并提高部门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计划生育部门是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部门,对国家计生工作的作用举重若轻。计划生育部门应清楚认识到财务管理和计划生育两项工作的关联性,即财务管理工作推动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它围绕着计划生育工作而开展,因此必须结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以确保计划生育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进而有效实施计划生育工作。

(三)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上级主管部门应积极将计划生育部门的财务收支纳入财务管理范围内,充分实施两条线的财务收支措施,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性。计划生育部门应及时将收入费用上缴入账。同时计划生育部门应制定具体的费用支付计划,包括列支项目、金额及用途等,并由计划生育部门领导将其上报主管部门审批,且在通过审批后,再加以实施。计划生育部门要维持正常运营,主管财务部门应适当下拨备用资金,以免计划生育部门发生资金难以周转的局面。

(四)加强专业培训

计划生育部门应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专门设置财务部门及人员,并且要保证该部门人员具备超高的专业素养,也要使其全面掌握计划生育工作的内容。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工作,让财务人员了解国家最新政策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合理记录处理正在发生或已发生的业务,进而保证会计数据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充分发挥计划生育财务管理核算监督的职能,推进我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五)维护计划生育政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之一,长年受巨大人口数量的困扰,要改善我国现状就必须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因此,对于我国而言计划生育工作极其重要。因此,鉴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对计生人员的整体素质也越来越有着更高的要求。计划生育工作者既要具备政策理论和业务方面的知识,也要将为人民服务视作毕生宗旨,切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另外,还应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规范计划生育部门财务管理,合理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利义务,规避乱罚乱收等现象。同时不随意调换计划生育部门财务人员,以免造成不熟悉工作流程,而至相关收费支出等工作难以开展。除此之外,还要不断规范计划生育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内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合理推进相关工作开展极为关键。财务管理是落实计划生育的基础前提,其管理效果高低直接关系着计生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能,对使用资金的科学规划,也利于各项收费项目和补贴工作的落实,从而发挥其本身应有的实际价值与意义。而随着我国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框架,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变化,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应以创新为根本动力,即在今后计划生育财务管理工作将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开展。

作者:李丽文 苏伟鹏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肖玉静.论计生服务站财务管理的提高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251.

[2]田红梅.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计划生育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4,36:50.

[3]许军育.计划生育服务站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19:53+43.

理财规划的作用篇7

关键词:中期财政规划;气象部门;预算

2015年1月,《国务院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意见》要求,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由财政部门会同各部门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未来三年重大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规划期内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研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和评价办法,通过逐年更新滚动管理,强化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

中期财政规划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改善财政体制,合理掌控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有着深远的意义及影响。

加快推进气象部门的中期财政规划和滚动预算工作,对加强气象部门资金管控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气象事业更好、更快l展提供扎实的资金保障。同时,对促进气象事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有着较大的推进作用。因此,根据自身部门气象事业的中期规划,准确全面编制滚动预算,完善项目数据库,成为了气象部门做好中期财政规划的首要工作。

一、中期财政规划的推行现状

中期财政规划是20世纪众多国家为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而实行的年度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措施,是目前先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管理方式。中期财政规划一般分为三年或五年预算计划,以三年居多。也就是将预算安排的时间从一年扩展到年,按照年滚动方式编制,第一年规划约束对应年度预算,后两年规划指引对应年度预算。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对后两年规划及时进行调整,再添加一个年度规划,形成新一轮中期财政规划。

在我国,中期财政规划处于起步阶段,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同时由于国际上积累多为联邦体制下的经验,对于单一体制下的我国并不适用,无从借鉴。为此,我国积极开展了中期财政规划试点工作,河北省、河南省焦作市等地方纳入试点范围。经过三年试点及经验总结,在2015年开始逐步向全国范围内推行。

气象部门属于国务院直属单位,因此,在《意见》之后,积极推进气象部门中期财政规划被列为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努力推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加强了资金有效管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然而推行过程中同时也伴随着多种问题,诸如部门主管领导不够重视中期财政规划,各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形成;预判经济环境及政策环境能力欠缺;预算工作任务紧,财务人员编制预算不能很细致,且财务人员多为兼职,并非专业出身,对日益增长的预算要求较为吃力;项目库储备不足,临时或追加情况较多,绩效管理未能很好与项目匹配;对财务核算不重视,作为预算基础的财务历史数据不够准确。

二、当前实际工作中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存在的问题

中期财政规划实施意义深远,是深化气象事业改革,进一步推进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在实际工作中,推行中期财政规划、编制滚动预算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目前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 主管领导未从认识上对中期财政规划及滚动预算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各部门也未全面认识其工作内容及重要性,对于编制滚动预算,普遍认为这只是计财部门的主要工作,与本部门主要工作无太大关系。因此,各部门对其负责的基本或项目中的资金预算,亦或者资金支出方面的预算不够在意,则往往出现由各部门负责的项目预算,却不能很准确反映出资金预计使用情况。诸如人事部门对部门内部人员变动不能准确测算,气象业务部门对即将展开的项目,未做市场调研,申报单位、申报资金开支存在较大随意性等等诸多问题。而此类问题计财部门并非能一一解决,导致编制滚动预算数据出现不够准确,逐年滚动影响到中期财政规划,进而导致年复一年的资金管控能力下降等问题。

2. 中期财政规划需建立在全口径预算基础上,不仅需要包含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还要包含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捐赠所得等所有可能预计到的资金。目前气象部门在面临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缺乏足够研判能力;同时,在中央政策不断变化调整的情况下,更无法准确预料到对本部门带来的各种影响。因此,气象部门在面临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时,往往由于无法预估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而带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束手无策。

3. 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及滚动预算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且多数财务工作人员,并非会计专业出身,且未能参与中期财政规划编制之中。对于日益增长的预算要求理解不够深入,对单位项目预算编制问题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断。因此,迫于工作压力,未进行详细核实数据准确可靠性、测算和比对,就上报,使其预算数据不够准确。项目预算基础工作未能做细做实,实施过程中的绩效管理工作不够严格。项目储备库中数据不符合中期财政规划要求,存在着较大变数;绩效管理浮于表面,未能很好与滚动预算进行结合。各部门申报项目时,存在着支出随意性。对于项目支出的预算,不经过市场调研或研判,在各支出科目里随意列支金额,缺乏足够严谨性。而在实际支出中,却无法按照原预算情况实际列支,从而造成财政资金因无法开支而被收回现象。多数专业项目时间跨度大,进行考核难度大,甚至项目在预计验收时间尚未完工,而负责相关项目单位未被考核的现象层出不穷。

4. 气象部门对财务核算业务不够重视,处于后勤位置的财务核算部门在气象系统中得不到资金支持,无法获得足够机会对现有人员素质进行提升以及对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软硬件进行更新。同时,财务核算人员无权参与各部门编制的中期财政规划工作,无法全面认识其编制项目的重要性,进而无法对其申报的项目各项费用支出提出合理建议。

三、推进气象部门中期财政规划建议

中期财政规划能有效解决跨期项目预算及考核问题,推进该项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该项工作的推进不仅是计财部门的工作,还需要主要领导以及各部门配合,工作体制变革等相应配套措施。具体建议如下:

1. 提高气象部门主要领导对中期财政规划的认识,各部门应统一认识,从全局出发,积极主动配合计财部门做好中期财政规划工作。只有气象部门广大职工形成统一意识,才能有效顺利地推进气象中期财政规划工作。

2. 加强气象部门对市场环境及政策环境研判能力,准确全面预估本部门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针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可设置国有资本运营中心,使其承担起气象部门国有Y本运作、预判市场环境对本部门影响等工作,并形成资料和报告;面对中央及地方适时调整的政策变化,办公室等部门可加强对政府出台政策对本部门影响的研究,及时整理材料。各部门形成的报告及材料,应及时上行报告,使决策层有足够时间进行决策,并通知计财部门。计财部门则可以根据决策,对中期财政规划中的收入预算进行较为准确、有目的地调整,进而促使中期财政规划数据更符合未来环境的实际需求,提高其准确性。

3.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培养有经验及能力财务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本单位财务人员进行年度轮训,提高单位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同时,重点培养财务骨干人员,并使其承担中期财政规划攻坚工作。逐步重视财务核算业务,规范核算业务。基于未来三年或者五年对其本身业务及事业发展的中期财政规划。而滚动预算所测算的具体数据,则基于以前年度实际支出数据。为了使中期财政规划数据尽可能反映出实际资金需求,气象部门应提高对财务数据核算的认识,重视日常核算业务,充分利用和开发财务大数据。而现实中,各部门都未能重视财务核算地位,使其边缘化,财务核算不够规范,未能如实反映当时实际需求。同时,为其以后进行三年中期规划或年度预算,增加了不少障碍。

4. 加强项目库建设工作,结合单位中长期规划,积极对项目进行调研、备案以及申报等前期工作。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的事前工作,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事中管理,完善项目执行后的事后分析与监督。对于项目中期财政规划及滚动预算,应充分做好项目的前期储备工作,及时更新项目,使项目始终符合中长期财政规划;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及时提醒项目承担部门加快推进进度,并完善年度绩效考核机制。对于完工项目,要积极引入审计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规。

参考文献:

[1]马蔡琛.大国财政视野中的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J].地方财政研究,2016(01).

理财规划的作用篇8

【关键词】个人理财规划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58-02

随着理财市场的逐渐成熟,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把《个人理财规划》这门课纳入了金融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何体现高职高专“职业化”的特色,理论实践并重,一直是值得授课教师思考的一个课题。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对这门课的教学改革思路有一些体会,也摸索出一些不成熟的经验,抛砖引玉,请同行共鉴。

一、目前教学中一些不足

首先,是关于课程体系上需要改革。

目前市面上的《个人理财规划》的教科书琳琅满目,从课程体系上主要集中于两种组织结构,一是从理财规划的功能上划分模块,如现金规划、储蓄规划、消费规划、教育规划、投资规划、住房规划、养老规划等等;一是从涉及行业及理财工具划分模块,如银行产品规划、证券产品规划、保险产品规划、外汇规划等等。这两种组织结构都有合理的地方,但也都有所不足。先说第一种结构安排,这种安排方式比较符合实践中理财师为理财目标明确的客户提供服务时的思路,所以国家的理财师职业资格考试指定用书也采用了类似的体系结构。但是在教学中,几个模块虽然从功能上有所不同,但涉及的理财工具和基本计算方法都是一致的,造成大量重复。第二种结构安排是按照不同的金融行业划分结构,内容上重复比较少,也比较适合具体行业的理财现状,但不利于学生在整体上的融会贯通,往往面对实际案例感觉无从下手。

其次,教学方法也需要改进。

原有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的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最多也就是接触一些案例。这种方式对于理论为主的课程比较适合。而对于《个人理财规划》这一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就不太适合,学生一旦遇到现实问题,往往还是无法解决。

最后,现有考核方式也需要改革。

现在各大院校也在进行考试形式的改革,从原有试卷考试的单一方式已经形成了考试、考查相结合,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作业、报告、论文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现有考核体系。但是对于《个人理财规划》这门课程,多数院校还是以试卷考试为主,考核的核心内容也大多落实到学生对于理财数据的计算上。但对于专业的理财规划师来说,数据的计算虽然是一项基本功,但借助理财计算器等工具以后,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已经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而对于理财规划师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为客户“量身”设计理财方案的统筹能力,但对于这种统筹能力的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基本无法体现。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现有高职高专院校中《个人理财规划》这门课程并没有很好的体现职业特色,学生学习后也缺少和实际工作的衔接,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

1.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

我认为在《个人理财规划》的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内容组织为“财务运算基础”、“客户认知流程”和“专项规划能力”这三个部分。其中,“财务运算基础”这一部分包括在理财过程中涉及的单利复利以及年金的相关运算,并把理财计算器的使用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贴近岗位实际操作流程。“客户认知流程”这部分包括理财规划师在实务中客户沟通、客户管理以及客户分析的整个流程。整个流程可由电话沟通、面谈沟通、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等几个模块构成,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完成模拟演练。“专项规划能力”可以借鉴现有课程体系中功能模块的部分,利用案例教学,把不同家庭生命周期所面对的不同理财目标分解介绍,并从现金、投资、消费等全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培养学生为客户“量身”设计理财方案的统筹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理论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个人理财规划》这门课程,笔者认为可以理论结合实际,摸索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学方法。总体上,教学渠道上可以包括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层次上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演练两个方面,同时还要结合教学体系和内容上的不同,统一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可以按照以下模式进行安排:

(1)“财务运算基础”部分

这一部分以课内教学为主。在原有的理论讲授基础上,对于计算方法,在原有教材中利用公式计算、查数学用表计算等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对于理财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的学习和操作演练。目前,在理财规划师的工作中,对资金现值终值的运算成为了一项职业基本功,对于理财计算器的使用也是比较普遍的,增加这一部分的教学和实操演练,对于学生未来和职业的“对接”非常有利。

在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操作演练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案例数据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看到相关数据后,能立刻反应到需要的公式,也能迅速利用理财计算器计算出答案,并且在保证速度的同时也保证准确率。在这个教学环节,可以利用“基本功大赛”、“分组竞争”、“通关达标”等课堂组织方式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客户认知流程”部分

这部分的教学可以利用课堂内和课堂外相结合进行教学。

a.课堂内部分

如前所述,笔者在这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中将客户认知流程分解为电话沟通、面谈沟通、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等几个模块,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方式,结合一些相关的教学软件和计算机设备带领学生完成模拟演练。

其中对于电话沟通、面谈沟通部分,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启发学生分角色现场模拟,完成沟通任务;信息收集部分,启发学生思考并列出需要收集的信息,再设置不同的情境,现场模拟客户信息的收集工作,最终自主完成“客户信息表”的编制、录入和管理维护等工作;数据分析部分,在掌握编制财务报表这一基本功的基础上,结合对客户家庭结构、生命周期的分析,找到关注点,重点分析相关财务指标,得出对该客户的理财分析报告。

在这一部分中,教师提供的案例需要前后贯通,即在一个统一的情境案例中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和信息收集完成“客户信息表”,在客户信息表的基础上,完成财务报表和理财分析报告。

而在理财分析报告完成后,笔者在教学中又增加了一个理财规划师再次与客户沟通的环节,这也是符合理财规划师的实际工作流程的。在这个环节中,启发学生思考客户针对理财分析报告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以及理财规划师该如何回答。在一次课堂的情境模拟中,曾有一个学生代表客户向理财规划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按现在的收支情况继续下去,十年后我的财务状况会怎么样呢?在现实中,人们确实是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才产生的理财需求,这个问题非常符合理财客户的心理。后来,笔者把这个问题编入教案,并要求学生在理财分析报告中增加了对客户未来财务状况的预测和分析的部分。

b.课堂外部分

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单位,给学生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笔者所在学校曾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利用两周时间,参加了某保险公司的“客户回访”活动。当时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保险公司配有专业工作人员,即“师傅”,在师傅的陪同协助下,共同完成对若干公司老客户的电话、走访和调查等活动。这次活动中,这个“大学生团队”的工作表现得到了保险公司领导的高度肯定,学生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接触了认知客户的流程,提高了与客户沟通的专业能力,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

除了以上形式,笔者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以自己家庭为客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和家人通过沟通,完成自己家庭的理财分析报告。通过课后作业实现对学生客户认知流程的实践演练。

(3)“专项规划能力”部分

这一部分笔者主要还是借助案例教学的方法,并且同样需要案例的前后贯通。在“客户认知流程”部分已经完成理财分析报告的案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不同家庭所处生命周期的理财目标。在理财目标确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现金、储蓄、消费、投资、保险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从而实现客户在生活品质(消费管理、住房需求等)、子女教育、养老或财产分配传承方面的理财目标。

这一部分的课外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向家人、朋友提供理财建议,还可以在校园内或社区中开展“理财小课堂”,让学生向周围的人们介绍理财技巧并提供理财方面的咨询。通过校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

3.考核方法的改革

对于《个人理财规划》课程,传统的试卷考试仅能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缺失对理财规划能力的考核。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综合成绩来计分,考核方法不应拘泥于一次考试,考核点也应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