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8篇

时间:2023-06-16 09:27:49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高效课堂 提升

物理高效课堂是在不降低教学难度前提下的高质量高效益的课堂,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强调实验观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物理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生命活力等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主动性被束缚,课堂教学效率低,消磨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容易对物理学科产生排斥心理。下面笔者就强化实验教学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谈几点看法。

一、强化实验意识是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基础

1.遵循学科特点,加强教师实验教学观念。实验是物理学科永恒的主题,实验是基础,初中阶段更要注重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远离实验教学,千方百计地讲授实验,书面分析实验,忽略了实验过程,普遍存在着重实验理论轻实验实践现象,经常抱怨缺乏实验资源。其实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普通的日常用品都可以作为实验资源,一只塑料杯就可以做物体的惯性、大气压力、摩擦力、声的共振、摩擦起电、光的折射和反射等10几个实验,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要强化实验教学观念。

2.引导学生贴近生活,细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学习动力,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和理性思维对初中生来说非常的不适应,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水平都处于一种好奇阶段,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对学生却有极强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现实中的物理现象和课堂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比对,使学生能主动地对身边生活自然现象进行理性思考,比如“雨后彩虹”“哈哈镜效果”“钢笔能吸入墨水”“下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雷声”等现象,通过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好奇心,留住兴趣,实现课堂的高效。

3.倡导开展课外小制作活动,培养实验意识。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消化习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物理学科的各种规律原理则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实现、验证,达到融合。现阶段的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适合开展小制作活动,属定性实验,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学生创造力,在活动中养成实验意识,用活动来巩固物理知识的一个过程。教师可将课本上的一些实验习题改为小制作活动,如在“力的测量”教学时,可让学生自制橡皮筋测力计,体验力测量原理。

二、做好实验,让课堂高效落到实处

1.细化演示实验,强化物理知识理解力。演示实验主要是教师操作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模糊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每一个实验都要科学细化步骤,提出问题,引发悬念,调动学生思维和想象,共同探究学习。具体来说,首先介绍实验装置,指明观察的对象和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其次,教师努力提高实验过程的可见度,让学生能仔细观察物理现象,训练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应有的结论;最后师生共同做演示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巩固教学内容。

2.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力。学生分小组学习,把知识的消化、问题的解决在小组内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协作学习,提高知识的迁移效度。分组实验正是基于这样的模式,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学生分工合作,亲历实验全过程,教师就是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有序的良好氛围。如“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就可以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分别做实验准备、正确连接电路、观察表指针、记下读数,最后互相讨论,得出规律,整理器材。这样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3.自主设计实验,增强物理学习自信力。对教学中的一些容易混淆的难点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直观的观察、体验实验现象,获得清晰的印象,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增强自信力。在“声音的特性”教学中,教师提供一把钢尺,通过钢尺的振动声,来区别音调和响度的不同,具体过程:使钢尺伸出桌边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击,发出不同的声音;再使钢尺伸出桌边相同的长度,用不同大小的力敲击,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使学生对音调和音响有客观的认识也有感观的印象。

三、实验探究活动延伸,实现高效课堂目标

1.突破传统实验局限,实现真正的高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力不从心的局面,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开发和创造性使用实验资源。比如,教学挂图只是静止的画面,讲解过程全凭想象;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效果很差,正因为这些局限性,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非常困难。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视频素材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是增加可见度,轻松、清晰地观看实验演示,才能更好地让全体学生的精力集中于课堂。比如,在热学演示实验中,把可视程度比较小的实验仪器局部放大,投在大屏幕上观察实验现象或读数的变化,既增强了实验效果,又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二是放慢实验过程,让稍纵即逝的现象完美呈现。如在“改变内能的方式”实验中,通过压缩空气,引燃硝化棉,这个实验的燃烧过程制成视频后,采用正常播放和放慢播放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对内能变化的理解有一个震撼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增加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性教学,学生要创造性学习,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增加新实验,拓宽学生学习能力,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如“电压、电阻”一课中,要求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在“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实验中,知道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教师可增加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两个因素,对浮力是否会产生影响,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创新能力。

3.注重实验分析,掌握深层次的探究方法。物理学科思维特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得出物理规律,最常见的探究方法有实验归纳法和实验验证法。在“总电阻”的教学中,通过实验归纳法探究串联电阻,先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电路,由学生实验,测定各个电阻的阻值,通过数值的变化和联系,归纳出R串=R1+R2的结论。然后由教师从理论上加以推导,也得出同样的结果,这样学生在实验中总结规律,初步掌握实验归纳方法。

参考文献:

[1]宋燕,路林,林胡凡.近十年我国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研究的实证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3:58~65.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2

万达社区辖区位于朝阳桥以北,是淮上区的南入口处,淮上区和蚌埠市的联接处。包括万达小区,丽江小区、赛还苑小区、何克林苑小区,现居住3200户,约10000居民。

社区为民服务的基础设施齐全,一楼设一站式服务大厅、二楼有残疾人康复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科普活动室(包括阅览室及电子阅览室)。三楼有综治维稳中心、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站、科普大学、文化大讲堂。

2019年社区党支部成立以来,在区党委政府和区科协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创建全科普示范社区工作,努力开创社区科普工作新局面,把科普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努力以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力求科普教育在社区中更具群众化、通俗化、经常化,贴近居民生活,有的放矢,寓教于乐,为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现将创建自治区级科普示范社区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科普工作制度。

为更好的开展社区科普工作,我们把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成立了由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科技带头人组成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将科普工作列入社区议事日程,年初即将科普工作融入社区建设、综合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全年工作规划之中。三是制订了社区科普工作制度,将工作分解到各个成员,使科普工作目标明确、组织有序、责任到人,承担起对辖区居民普及科学知识、方法和科学思想的职责。

二、抓好科普设施建设,完善科普宣传阵地。

为了让更多的居民百姓在了解社区建设的同时学习科普知识,运用科普知识,感受科技的成果,社区以“科普大学”“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科普活动室”为阵地,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华传统家庭教育、健康知识讲解、生殖保健知识、生活常识、青少年科学常识、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知识的普及教育。

2018年3月社区建成了12米的的科普文化长廊和12平方米的科普宣传栏。截止目前,已进行了禁毒、禁止传销、书反邪教长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健康生活、卫生、环境保护等多种科普知识的宣传。内容紧贴生活实际,寓教于乐,丰富多彩,宣传内容做到每月更换一次。

三、创新科普活动载体,组织社区科普活动。

(一)创立科普活动中心。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我们社区通过资源共享,将科普活动室和阅览室组合在一起,有科普书籍藏书380余册,光碟50张,社区居民可以在开放时间内免费阅读书籍和借阅影像资料。阅览室内还有电子阅览处,有五台绿色通道的电脑专供居民进行科技阅览。

(二)打造“社区科普大校”,使社区科普活动丰富多彩。

社区创立了科普大学,配备有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为社区居民讲授科学知识,每次上课,学员达50余名。一方面我们根据区科协安排的课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我们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在科普学校开设了四个特色专题课堂,即政策课堂、健康消费课堂、法制课堂和书法课堂,通过开展有关政策、健康、法律、科技文化方面的讲座,使居民受到各种形式的科普教育。

(三)利用节日,和青少年假日做好科普活动

我们利用节假日组织了社区迎新春“欢乐中国年”活动、庆“六一”科普宣传进幼儿园活动、暑期针对青少年的消防知识宣传、法制宣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把文艺表演、科普文艺演出和健身活动结合到一起,增强了居民对科普的乐趣和兴趣,也加深了居民之间的感情。

四、专业志愿者进社区,使科技服务更有效安全

在开展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立足社区、突出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的多种活动,既服务于居民群众,又使居民群众在活动中得到深刻的教育。我社区长期活跃着一支科普志愿者队伍,目前有20人,他们均是各行各业中的科普队伍中的带头人,他们热爱公益事业、 热心科普宣传工作,长期活跃在社区居民群众中间,每季度集中在社区学习科普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家庭保健、健康与运动、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知识,服务对象不计其数,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取得了很好成效。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3

万达社区辖区位于朝阳桥以北,是淮上区的南入口处,淮上区和蚌埠市的联接处。包括万达小区,丽江小区、赛还苑小区、何克林苑小区,现居住3200户,约10000居民。

社区为民服务的基础设施齐全,一楼设一站式服务大厅、二楼有残疾人康复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科普活动室(包括阅览室及电子阅览室)。三楼有综治维稳中心、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站、科普大学、文化大讲堂。

2019年社区党支部成立以来,在区党委政府和区科协的领导下,深入开展创建全科普示范社区工作,努力开创社区科普工作新局面,把科普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努力以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力求科普教育在社区中更具群众化、通俗化、经常化,贴近居民生活,有的放矢,寓教于乐,为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现将创建自治区级科普示范社区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科普工作制度。

为更好的开展社区科普工作,我们把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成立了由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社区科技带头人组成的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将科普工作列入社区议事日程,年初即将科普工作融入社区建设、综合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全年工作规划之中。三是制订了社区科普工作制度,将工作分解到各个成员,使科普工作目标明确、组织有序、责任到人,承担起对辖区居民普及科学知识、方法和科学思想的职责。

二、抓好科普设施建设,完善科普宣传阵地。

为了让更多的居民百姓在了解社区建设的同时学习科普知识,运用科普知识,感受科技的成果,社区以“科普大学”“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科普活动室”为阵地,经常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华传统家庭教育、健康知识讲解、生殖保健知识、生活常识、青少年科学常识、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知识的普及教育。

2018年3月社区建成了12米的的科普文化长廊和12平方米的科普宣传栏。截止目前,已进行了禁毒、禁止传销、书反邪教长廊、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健康生活、卫生、环境保护等多种科普知识的宣传。内容紧贴生活实际,寓教于乐,丰富多彩,宣传内容做到每月更换一次。

三、创新科普活动载体,组织社区科普活动。

(一)创立科普活动中心。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我们社区通过资源共享,将科普活动室和阅览室组合在一起,有科普书籍藏书380余册,光碟50张,社区居民可以在开放时间内免费阅读书籍和借阅影像资料。阅览室内还有电子阅览处,有五台绿色通道的电脑专供居民进行科技阅览。

(二)打造“社区科普大校”,使社区科普活动丰富多彩。

社区创立了科普大学,配备有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为社区居民讲授科学知识,每次上课,学员达50余名。一方面我们根据区科协安排的课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我们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在科普学校开设了四个特色专题课堂,即政策课堂、健康消费课堂、法制课堂和书法课堂,通过开展有关政策、健康、法律、科技文化方面的讲座,使居民受到各种形式的科普教育。

(三)利用节日,和青少年假日做好科普活动

我们利用节假日组织了社区迎新春“欢乐中国年”活动、庆“六一”科普宣传进幼儿园活动、暑期针对青少年的消防知识宣传、法制宣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把文艺表演、科普文艺演出和健身活动结合到一起,增强了居民对科普的乐趣和兴趣,也加深了居民之间的感情。

四、专业志愿者进社区,使科技服务更有效安全

在开展社区科普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立足社区、突出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讲究实效的多种活动,既服务于居民群众,又使居民群众在活动中得到深刻的教育。我社区长期活跃着一支科普志愿者队伍,目前有20人,他们均是各行各业中的科普队伍中的带头人,他们热爱公益事业、 热心科普宣传工作,长期活跃在社区居民群众中间,每季度集中在社区学习科普知识讲座,内容涉及家庭保健、健康与运动、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知识,服务对象不计其数,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取得了很好成效。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4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中职学校;实践教学

1 引言

信息化课堂是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把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教学信息传播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学目的。

2 构建高效信息化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要构建高效的信息化课堂,就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堂要构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

“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帮助老师灌输知识的手段,还是帮助学生建构学习成就感的工具;教材不仅是知识的来源,还能有效的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对象。

2.2 注重积极的情感投入及成就感的获得

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都需要有积极的情感投入,无论自主学习或是与人协作,都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获得成就感的过程。

无论是在自主学习还是在协作学习过程中,都要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投入,要求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参与进来,而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可能取得进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进而转化为成就动机,这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学习。

2.3 广泛的认知范围

在现代化的教室里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接触教材以外知识。信息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要求人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丰富的网上资源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提供了重要的资源。Internet带来的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知识的联网,是古今中外以及全人类智慧的联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图文并茂的文献资料。目前国内、国际上有许多优秀的科普网站,如中国科普、北京科普、中国科普博览、大百科全书等。这些网站提供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军事天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天文、地理、海洋、生命等多种学科的知识,使学习的信息来源变得更加丰富。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如何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有效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方便快捷地接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2.4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中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指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等五个方面。

传统教学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甚至压抑、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信息化教学要改变这种现象,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始终处于研究、设计和创作的前沿,拥有较大的自主决策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新知识。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判断有效的信息化课堂的一个重要依据。

2.5 学科知识的有效运用

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终极目标,考试结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在信息化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将课堂里所学的专业知识迁移到其它情境中,能否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带有综合性,需要学生掌握学科内部以及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多角度、多层面地对问题加以阐释。即使是考试或测试,也要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组、整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3 信息化课堂教学在实践教学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本文结合汽车专业的仿真软件,通过课堂演示与实训相结合,以汽车电器中的更换发电机教学环节为例,我阐述一下我在实践教学应用的一些办法。

⑴开始新课之前通过仿真软件模拟汽车充电系统的故障(充电指示灯常亮)分析,导入故障原因是发电机不发电,结合目前4S店维修流程导入本节内容。

⑵开始实训之前通过电子白板展示4S维修流程(接受派工、整理工位、准备工具、领取配件、更换步骤等)。

⑶通过实车展示操作,加深学生对该节课程的兴趣及记忆

⑷通过分组实践,让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掌握相关的技能及工作要求,与企业培训无缝对接。

⑸通过实践总结,让学生对实际操作中的失误加深印象,提高技能水平。

4 小结

通过信息化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减少教学复习时间,降低课堂教学难度,有利于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5

普通物理难学是学生的普遍感觉,大一新生更是觉得普通物理很难入门。普通物理概念多、公式也多,规律又比较杂乱,而且普通物理问题很抽象,涉及到大量的矢量、微积分、数学公式,这些又进一步增加了普通物理的学习难度,学生普遍反映普通物理跟高中物理知识产生了严重的脱节,高中觉得很简单的问题在大学反倒觉得很难、很复杂了,上课能听懂、例题也看得懂,但是习题做不出来,他们觉得要学好普通物理知识很难,甚至有的同学对普通物理感到厌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在普通物理教学中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手,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效率。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感悟。

1.上好绪论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普通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有想去学、爱去学的感觉。由于普通物理课时偏少,所以有些老师不重视,干脆不讲这部分内容,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在以后的普通物理学习中感觉没有目标,学习很茫然,自然就导致了对普通物理提不起兴趣,因而,为了能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做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就是对绪论课进行加强,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普通物理,要怎样才能学好它,而且通过绪论课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普通物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喜欢学普通物理的目的就可以了。

2.在课堂教学中,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引入物理学史、讲述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适当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下雨天天空中出现彩虹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雪的路面撒些食盐雪融化的快,盐作为了融雪剂,又如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种现象说明:光比声音传播快。在普通物理教学中,适当的引入物理学史,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又如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比起只注重抽象的定理、定律的讲授,学生会觉得更有激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穿插些物理学史的讲授,能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讲述物理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如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使学生明白实践是检练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可以讲述科学家们成才之路,了解他们的艰辛,激励学生努力学好普通物理。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教学的艺术,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所谓肢体语言就是通过手势、动作、穿着以及眼神等来传递自己的意思,这是无声语言,适当的使用肢体语言,有时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做到穿着整洁、大方,要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能够说话,能够传情。要做到时常面带微笑,微笑可以提高说话的影响力,也可以使学生的心情愉快,让学生轻松的学到书本知识。教师的动作要协调而且灵活,充满美的示意,能够感染学生,使学生从思想情感上进入对物理这充满激情的精神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合理应用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4.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理论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物理是一门基础课,但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当今不断发展的高科技研究成果很多都是普通物理原理的应用。如纳米碳管和纳米新材料、等离子体、超声波、航天飞机、激光加工、核磁共振等,通过讲授这些当代科学技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普通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平时也可以多收集一些科技新发明、新动向这方面的素材,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这个世界。在普通物理教学中,也用理论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物理现象,如坐在快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又如雷电就是静电,是天空云层中的正负电荷相碰撞产生的,避雷针采用了尖端放电原理。通过解释这些物理现象,把理论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将动画、声音、文本、图形、视频等多种信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方法。普通物理概念有的很抽象,难理解,尽管教师费劲口舌,但学生听起来没有兴趣,所以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如果我们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通过动画来展示,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更直观,把物理知识通过简单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比较轻松的掌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光学中光的折射、反射等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展示一些名人的图片,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让学生在愉悦中边看边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6.发挥实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实验的科学。物理学新概念的确立和新规律的发现要依赖于反复实验,物理学上新的突破常常通过新的实验技术得以实现。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实验可通过实物器材或虚拟的实验系统来演示,也可以通过视频、物理图片等来演示物理现象,比如,宇宙射线云雾室、黑体辐射、牛顿摆实验、角动量守恒都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以大学应购置一些演示实验仪器,也可以进行演示实验仪器的自制,把难懂的理论通过实物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普通物理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养成勤于实验的好习惯,通过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让他们发现物理其实是一门既易学又有趣的学科。

上面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途径。但我决得最主要的还是教师本人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关心学生,要懂得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自己的学生,使学生从心底里喜欢这门课程,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万勇.普通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2]郝延明.发挥绪论课的作用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J].中国轻工教育,2001(1).

[3]方志杰,莫曼.浅谈如何激发大学生对普通物理的学习兴趣[J].科技信息,2010(27).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6

《科学素质纲要》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任务措施指出,“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对发展未成年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作出了规范。根据这一思想,威海市戚家庄小学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校领导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科技活动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良好品格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学校实际,设立了“科技提升学生品质发展”实验课题,成立了由分管副校长领导,教导处直接负责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我们利用威海市科技馆离我们学校较近的优势,选择部分优秀学生,在每周四的下午带领学生畅游在科技的世界中。

活动中,教师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的科普环境,营造良好的科技活动氛围,对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调动学生参与形形、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科技活动,促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爱好科学,喜欢动脑、动手的学生进行指导培训。

1、合理运用简单机械模型,领略简单机械魅力

针对威海市科技馆的项目,我们最开始的活动是每周确立一个主题,最开始的活动,学生仅仅是可以初步了解内容。后来我们逐渐改进方法,由原来的每周一个主题变为每两个周或者三个周一个主题,我们发现学生由开始的逐渐了解,逐渐到学生深入了解、拓展研究,根据自己的爱好或想法,学生或进行社会调查,或参与社会实践,每一次的活动,不要求参与同学都能够上交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但是要保证每一次有收获。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发现每一位参与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深度和广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以科技馆中的滚球项目为例,这个项目集中了滑轮组、齿轮、螺旋顶升、杠杆、蜗轮蜗杆、链条传动等简单机械,而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容也是简单机械的内容,我们就将这部分内容移到了科技馆来上,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运用,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生活中的实践有效融合到一起。

2、利用好与生活有关的视频,学生知道科技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活动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教育内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是提高科技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认真上好每一次的活动课程。课内是普及型的,课外是扩展型的,校内是普及型的,校外是扩展型的,校级是扩展型的,班级是普及型的。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制作、科技发明、科技实验、科技论文四小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创造发明能力。如,张佳琪同学在科技馆观看了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视频后,在生活中很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后来,在观后感中他这样写到:公平的说,食品添加剂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甚至可以与学会用火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人类首先发明的食品添加剂应该是盐,也就是食盐。食盐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人类最早的防腐剂可能就是食盐,通过添加食盐,可以杀死或者抑制食物中的细菌生长,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从而使人类可以自由分配食物食用的时间,不再象动物一样饥一顿,饱一顿的了。然而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一些人为了图个方便,将没有通过安检的食品添加剂流买进入了市场,给了使用他们的人一些些个大大小小的麻烦,像这样的人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制裁。正是这些人造出的惨案使我对食物产生了一些警觉,所以才反对使用食品添加剂,对食品添加剂有了一些偏见。 从现在起,我们要正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食品更安全。同时,人类也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因为它已经在人类心中留下了刻痕,人类永远不会忘记它。食品添加剂同样也是一种文明,我们要尊重这个文明,所以我们不用再争执食品添加剂的存与灭,因为我们之中没有人能完全离开它,仅仅只要记住要妥善正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就可以了。

3、充实电的知识,生活中的技能与知识拓展延伸。

开展科技活动,仅仅停留在课堂、校园是显然不够的,应该走出课堂、踏入校外,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科学的海洋里自由遨游,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这是科技活动的一条重要思路。我们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将校内科技活动与家庭社会科技活动相结合,将课堂活动与基地实践等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延展,促使他们主动学习,自觉获取技能。在科技馆的活动中,学生对电这一部分是特别感兴趣的,科技馆中有关电的项目很多,如怎样测电流、制作指南针、动感铁粒、静电碰碰球、旋转的金蛋、辉光球、悬浮的磁铁、人体导电、电磁悬浮环、跳舞的磁液等一系列与电和电磁铁有关的知识,然后结合课本的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电等内容,学生在科技馆中了解了电的常识和电路的基本连接方法后,有的同学回家研究家里的电路连接方法,有的同学寻找自己周围的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作用,还有的同学认真查找了电和电磁铁的发现历史等等,学生在学习了课本的知识后,通过科技馆项目的补充,不仅将课本知识掌握的更牢固了,在资料查找和相互的交流过程中还增加了不少的课外新知识,可谓是大丰收了。

在科技活动中,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成功的保证。学生们收集到的资料中,有叙述科学家们为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废寝忘食地研究、探讨这个情节。学生们在交流时,特别提出这一点。有的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也对此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从学生们的言谈笔录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确实体验到了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还提到,要学习科学家们这种科学态度,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我们在活动中,深化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抗挫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顽强拼博的品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阵地,把科技馆的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实践、创新,不断地、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科学和创新的种子。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7

在随后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亲历科学探究”被提到了历史性的高度,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低效探究”、“泛活动性探究”的不足被日益关注。由此,不少教学专家重新提出要重视“实验教学的科学特征”。例如,江苏省特级教师曾宝俊老师在《论八种不科学现象》中有针对性地指出了上述存在于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并在《谈小学科学实验及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较详细地阐述了“实验是有特定目的的动手‘做’,做的过程是一个设计环境的过程,做的目的是要看到你想要看到的内容,是为了证明内心深处的结论。实验,很像人们创作、导演的电影戏剧,但真正的表演者并不是人,而是各种各样的物质,各种不以人的意志转移而只遵循自己规律进行活动的物质”的观点。既批判了“教师(只)在乎今天传授(了)哪些知识”,同时指出“学生(只)在乎今天在课堂上做了什么”的不足,对由此引发了“他们(学生)完全学足了科学研究的外表,但事实上缺乏了最重要的部分”的忧虑。

事实上,教师面对“达成教学目标”与“亲历学习过程”时所面临的尴尬始终无法回避。2009年全国小学科学课南京全国年会上,饱受评议的《土电话――声音的减弱》一课堪称典型。课堂中,教师试图带领学生通过如左图的“土电话”装置证明在实验前假设中已被学生普遍认可的结论,即自A处发出的声音通过线传到B处(距离近)声音衰减量小,传到C处(距离远)声音衰减量大。

通过实验,5个小组分别展示了“声节计”采集的数据:

除第1组数据符合实验前的假设外,另4组均相反。在无法判断及排除实验数据未符合预期原因的情况下,教师让学生进行了第二次实验,由于课堂时间原因,教师只让第1组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如下的数据:

至此,老师只得无奈地带着满脸疑惑的学生作出“线的长短影响传声的效果”的总结,而“长线衰减大,短线衰减小”的教学目标不了了之。从现场执教老师与听课教师的表情和课后评价不难看出大家认为这堂课是失败的。

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在评课时认为:先做出了一个结论,再进行调查研究,收集的数据与结论不符,就再调查,再实验,这不是科学实验。认为结果与结论一致,实验就成功了,结果与结论不一致,实验就失败了,就说明他的脑子里有的是结论而不是实验。其实,这节课测量仪器又没有坏,所以数据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对待数据的态度。因此,即使所有小组的数据一致表明长绳传声效果好,也不要紧,完全可以全班达成“长线衰减小,短线衰减大”的共识,当然这时就要加上一节课。第二节课,需要控制背景噪音,让他们去一个安静的环境活动,并让小组与小组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让学生发现第一节课中的阶段性认识是错误的。同时明白科学家研究就是这样的,100次研究有99次是错的。(引自章鼎儿老师评课实录,引用时句子稍有整理)

章老师的评价代表了当前小学科学重数据、重事实和过程的教学观。但是,我们也可以从“课堂教学现实”的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要上《土电话》这一节课”这个更本质的问题。教材的设计者和执教老师编排与选择本课,肯定不是为了让孩子得到“长线衰减小,短线衰减大”这个结论,也不太可能是为了得出“实验的数据有时与科学结论并不相符”这个结果。因而,在选择这个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也必定确定了“长线衰减大,短线衰减小”这个目标,当教学偏离目标时做出一定的“努力”是人之常情。放弃任何“抵抗”,“随波逐流”于数据,本身也不是严谨的科学和教学态度。

类似“实验数据”与“知识目标”互相矛盾的教学现象在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机械摆钟》、《摆的研究》等课的“摆的快慢测量”活动中也十分突出。

透过《土电话》等课例不难发现,“儿童是小科学家”这个隐喻对小学科学教学注重认知过程的倾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就此,本文想讨论的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使儿童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的可能性”。

要认识亲历亲知对小学生是否完全可能,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科学知识”。常识科学观认为“科学知识是已经证明了的知识,是严格地从观察和实验得出来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然而,任何观察、实验性活动的证据都是由有限数目组成的,永远不可能穷尽全部的数据。所以,不管观察和实验的数据有多少,概括的“比率”都几乎等于零(有限数÷无限数)。如关于“液体热胀冷缩”这个概念,教师在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液体的情况下,只能让学生观察水、食用油、醋、酒精等液体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变化的情况,最终只能得出水、酒精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实问题还不止如此,倘若恰巧有一班学生是拿0~4℃时的水做了实验,归纳出“水是热缩冷胀”的结论,教师又该如何处置?所以,在学生没有完全研究水在0~100℃每个温度点“体积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时,就不能得出“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真是如此,课堂教学内容将无限地膨胀,变得琐碎不堪和无法忍受。事实上,验证水在每个温度点上“体积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枚举归纳法终究不能完美地解释知识的形成过程,推理或教授总是或明或暗地广泛存在。

由此可见,导致“达成教学目标”与“亲历学习过程”无法找到一种简洁的调和方法的问题根源在于“知识的确定性”与“认识的不确定性”、“结论的普遍性”与“反例的特殊性”的矛盾。这就不得不再探讨“科学家的实验”与“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验”有什么不同。

正如皮亚杰所说的,“他们(儿童)与成人有着相当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科学实验”的解释与科学家本人的理解并不相同:科学家只考虑科学实验的条件,并不会顾及求证的方法是否可以为普通人、甚至小学生操作和理解。更突出的问题是,今天的教师只能将教学的可行性、逻辑性放在首位,同时兼顾知识的科学性。也就是说,必须将科学实证的过程与课堂教学通过一个“真实”、“简洁”、“可行”、“高效”的方式联系起来。科学知识发生、发展、演绎的复杂性,导致了教学情景的复杂多变性,不要说让教学与知识完全吻合不可能,就是高度吻合也是困难的。因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离不开儿童年龄和课堂教学双重特征的影响,它不但是一个认知逻辑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学运动的过程。不承认这一点,就会落入“理想主义”的圈套,走入形而上学的困境。

由上可见,把课堂教学看作“纯科学”和“纯认知”的过程同样不可取,必须兼顾具体科学知识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充当认知、科学、教学之间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现在的我们当然已经无法像100多年前那样,仅仅使用讲与背的方法让学生认知问题,但同样无法将“确定水是透明的液体的科学方法与确定水是透明的液体的其它方法区分开来”。任何一种方法都是有限度的。

“知识的确定性”与“认知的不确定性”是造成今天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众说纷纭的原因之一。科学虽然已经成为“真理”的代名词,但科学知识并不是封闭在固定逻辑之中的封闭体。在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观察、数据等都受到学生个体和年龄特征的影响,也受到特定场景和条件的干扰。教师不可能把科学教学实验像工业品那样生产出来。因此,教学的好坏不在于客观教学理论,最终是以实践作为评判标准的。

“结论的普遍性”与“反例的特殊性”,是造成今天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众说纷纭的另一重要原因。教学评价者往往会紧紧抓住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否定教学的真实性。把“科学探究教学”对于科学教学的可能性当作固定的普遍的真实可能,从而陷入笛卡尔式的“魔鬼论证”之中。探究是科学知识的研习过程,而非单纯的行为科学。把它看作是研习的过程,就要研究它的课堂教学途径,承认它是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师生与学习情景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结果。

通过上边的讨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两点:第一,科学规律的精确性与可观察证据的不精确性之间存在矛盾,通过学生实验观察得到的数据很难是真正“真实”的。第二,归纳法不具有演绎法的逻辑性,无法得出真正普遍有效的命题。

因此,课堂并不能保证排除所有不相关因素,梦想单凭学生之手获得恰当的数据支持假设是十分困难的,学习过程需要在实践中构造的。依据以上两点再去观察《土电话》、《摆的研究》等课堂,我们就可以平心静气地接受数据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的境况。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篇8

关键词:电脑教育游戏;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研究

一、电脑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脑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电脑教育游戏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一是电脑教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过度的问题,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低,自制力较差,对游戏会产生强烈的兴趣,这就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过度沉迷游戏,从而打乱课堂节奏,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二是当代小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对电脑游戏已经不再陌生,如果电脑教育游戏缺乏趣味性,学生就不会对此产生兴趣,从而造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降低。

二、电脑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地对电脑进行操作,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对电脑使用中的一些问题不会主动向教师请教,这就导致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电脑教育游戏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电脑进行主动操作,从而提高W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家长为了学生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以及未来更好的发展,就会为学生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训练班,导致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少之又少,从而使学生的压力不断增大。但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主要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考试压力不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学生喜欢的各种游戏。电脑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娱乐,还是为了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使学生在游戏中了解掌握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从而不断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三、电脑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设计趣味性和教育性较强的游戏

由于当代小学生对电脑游戏已经不再陌生,教师需要设计出趣味性与教学性并重的电脑教育游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习水平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出趣味性较强的电脑教育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2.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并提升业务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了解与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应该对自己进行不断的强化培训,增强自身对电脑教育游戏的认识,从而运用相关知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懂得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种类的电脑教育游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率。

3.适时监控游戏进度

电脑教育游戏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够完全代替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看待电脑教育游戏与学习知识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才是主要目的。教师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进度,随时提醒学生学习重点,不能让学生沉迷于电脑教育游戏,从而忽略学习。

综上所述,将电脑教育游戏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提升业务水平,设计出更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电脑教育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监督,从而使电脑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 辉.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为例[J].科技致富向导,2013(18):69-71.

[2]蔡炜炜.电脑教育游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4(20):7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