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8篇

时间:2023-07-12 09:32:26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篇1

关键词:学习常规小学低段音乐教学

小学低段音乐教学对学生来说是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都要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小学低年级阶段,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常规最为关键。俗语有云:习惯成自然。学生们只有在养成了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才会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进行音乐学习,更快地适应学习生活,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学校的集体生活。因此,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们应该注重对学生们进行学习常规的培养,使学生们尽快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常规,对于教师以后的音乐课堂教学以及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低段音乐课堂学习常规的缺失及成因

小学低段音乐课堂的学习常规与其他学科相比,既存在一些相同之处,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其不同之处在于:小学低段的学生年龄幼小,其自控能力较差,还没有定型了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比较顽皮,经常在课堂上出现打乱正常教学的行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对其进行提醒和监督。比如,有些孩子在聆听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静听;有些孩子在跟着节拍做动作是处于过分兴奋和自由的状态,教师如何制止都无法使其停下来;有些学生在听音乐时,经常乱蹦乱跳,对良好的教学氛围无疑是一种破坏;而有些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只管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想的答案而不注意倾听其他学生的回答,抑或你争我抢地回答,使课堂秩序一片混乱;在乐曲伴奏的练习中,有些学生会拿着乐器乱挥乱舞。这些现象都是小学低段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经常出现的不良现象,都是音乐课堂学习常规缺失的表现。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既有来自教师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学生方面的原因。

教师方面,有些教师在教学操作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学方式缺乏趣味性,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等,而有些教师则对于学生们表现出的一些问题行为反应过于敏感,处处设防,甚至动不动就对学生进行训斥,使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有一种压抑甚至害怕的感觉,教师的这种反应非但无助于维护课堂秩序,反而还会降低在学生们心中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尤其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对教师产生害怕的情绪,不利于他们学习。

学生方面,小学低段的学生,刚刚告别幼儿园,他们的视听说等方面的学习能力还较差,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反应不够敏感,不够专心,甚至烦躁不安等行为;有些孩子在课堂上的自控力弱,可能会出现活动过于频繁、情绪不够稳定、大声怪叫、注意力不集中等课堂学习常规缺失的现象。

二、小学低段学生音乐课堂学习常规的培养策略

1.以音乐为本位,以兴趣切入

古人有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常规也是如此。因此,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首先应该吸引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兴趣的途径有很多,结合多媒体制作课件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一条。比如,在《数鸭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制作课件,通过一群会动的小鸭子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当将他们的兴趣提起来后,可以安排一个音乐小游戏,教师和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扮作赶鸭子的老爷爷,学生们扮演小鸭子,小鸭子跟着赶鸭子老爷爷去散步,当学生在游戏中出现合不上音乐节拍或者边走边大声说话等现象是,教师以“老爷爷”的语气,通过“哪只小鸭子没有跟上啊”“爷爷可不喜欢不乖的小鸭子哟”等游戏中的台词,提醒学生应该怎么做,不能做什么,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们在听音乐做动作时,就可以养成做动作时保持安静,跟上节拍等学习常规了。

动画、游戏、角色扮演,这些都是可以有效吸引小学低段学生兴趣的东西,将这些吸引学生兴趣的东西结合学习常规的培养,必定有所收获。

2.将学习常规的培养通过活动互动融入教学中

学习常规的养成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活动互动,让学习常规的培养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学生们在活动中轻轻松松地接受良好常规的熏陶,并将其永记于心。

讲故事、猜谜语、看图片、简笔画、歌表演、看课件、搞合奏等都是既能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穿插大量常规要求的互动活动。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穿插课堂学习常规,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学习常规。

比如,在《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Flas,利用多媒体展现“喂食”“相聚”“庆祝”等场景,在此过程中融入静听的学习常规培养。

3.通过创设情境,在活动中设置学习常规

小学低段的学生天性好动、好玩、好模仿,他们可能经常犯错误,但是也很容易及时改进。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设置一定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自主地融入该场景,使他们自己成为活动的主人翁,并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自我约束,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习惯。

比如,在《青蛙音乐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来做这场“音乐会”的主持,学生们可以在活动中做主持人,做指挥。同时,教师需要给他们准备相关的材料和道具。而在活动中,小主持们可能会遇到下面的同学不听指挥,器乐伴奏不合拍,场面混乱等问题,而作为活动的主人翁,学生就会思考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调动大家怎么做,思考完后付诸实施,解决问题,最终圆满完成音乐会,如此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碰到常规问题自行思考解决,学习常规的培养相应地就会有一定的成效。

三、结语

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都要求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常规,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小学低段学生存在一些学习常规缺失的现象,其原因有来自教师方面的,也有来自学生方面的。对小学低段学生进行音乐课堂学习常规的培养,可以通过提高兴趣、活动互动、创设场景等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篇2

关键词:小组合作 课堂常规 综合素质

一、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常规培养概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概述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就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其特定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许多老师在课堂上都开始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期提高教学效率。

(二)小学音乐课堂常规概述

小学音乐课堂常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课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如准备音乐课本等。(2)音乐课歌唱常规。如按照教师的伴奏速度,饱含情感的歌唱并投入到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去。(3)器乐练习常规,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器乐的操作和练习。

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常规培养对音乐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

欣赏音乐的过程是体验音乐美的过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功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有助于学生进行音乐知识交流和情感沟通,优秀出色的音乐小组合作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在享受美的过程中自身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了提高。审美是指人在感受、理解、评价、创造美的方面的能力并按照美的规律来实现。情与审美是与一个人的修养密切相关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得学生对音乐中美的认知和体会,能够帮助学生在体验和享受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二)积淀文化底蕴,提高理解能力

学生以小组合作模式进行音乐学习过程,不仅仅只是学习音乐知识,同时也是对音乐产生的背景、音乐中的意蕴、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学习的过程。通过音乐知识的讨论和相互分享,除了音乐基础知识之外,学生同时也学习到了相关的历史、文学和哲学等多门综合的文化知识,从而进一步了解了与音乐有关的各个方面,并更好的理解音乐内涵。它以学生的音乐审美经验为条件,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包括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判断等等。学生通过这些心理活动去体验、发现、和判断音乐的艺术价值。由于这些心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能在学生心灵中构成一种奇妙的审美体验和对美的理解能力。

三、基于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常规培养的建议

(一)因人施教

由于现代教育的规模化、程式化日趋严重教材严密和规范教学逐步地变成了按教材施教。在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音乐课堂常规培养的对象成为了一个个小组,音乐教育教学的模式,应该从音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出发,针对小组内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实行因人施教,采用与小组内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潜在的歌唱天赋,展示其音乐表现力,在每个学生最自然、最柔美、最有个性的声音色彩上去修饰和发展一定要因人施教万不可千人一面。教师的表达或示范格外重要。不同小组内学生学习进度的快慢取决于他是否能接受教师特有的启发方式,师生之间如能顺畅沟通、理解并接受自然就形成一种默契。

(二)创新教学模式

多年来,音乐教学一直以传统方式教学。教师凭自己的教学、演唱经验进行启发、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模仿、感晤去接受歌唱技能的传授,在小组合作学习背景下的音乐学习中,教师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进入音乐作品内部,感受美、体验美;针对某一知识点,要善于挖掘与之相关或音乐以外的知识给予补充,扩大合作小组内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并进行鼓励、引导;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高对音乐技能、音乐要素的准确而敏锐的辨别和表现能力,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演唱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必要的纠正。

(三)多元化教育理念

小组合作背景下音乐课堂常规的培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视艺术修养的广泛发展,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歌唱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和多侧面的。因此教师需要具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音乐作为音乐入门的有效手段的效能释放出来。艺术的综合运用,艺术素养丰富了,艺术趣味、审美观提高了,才能使歌唱达到更高的意境,在艺术创造上就能出新,因此,即要让合作小组内的学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同时,重视广泛地学习,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进行的小学课堂常规的培养,能够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挖掘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通过这些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多元文化的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篇3

一、突出学科特点,在音乐中进行常规训练

很多音乐教师上课都有相同的经历:在上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有的学生把音乐课当作放松课。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不得不被一次次的纪律整顿所打断。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又有多少实效。我国有句古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所说的纪律、规矩,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就是必要的常规。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他学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既要对学生进行站、立、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各项练习。如,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学生的情绪;听上行的音阶表示起立上课,通过师生问好歌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同时达到融洽师生感情的目的;用简短的音乐或有节奏感、乐律感的儿歌(人坐直、脚放平、胸挺起等),让学生安静坐好,强调所有的训练都要在音乐中进行,充分体现出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使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在良好音乐氛围的常规训练中逐渐形成。

很多人管“音乐课”叫“唱歌课”,虽然不准确,但是也反映了唱歌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学唱歌曲是音乐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内容。尤其低年级学生唱歌的良好习惯还未形成,喜欢大喊大叫,坐的姿势也是千姿百态。大声地唱歌,既会损伤学生娇嫩的声带,增加嗓子的负担,又使歌声缺少美感,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歌曲的强弱变化及不同情绪。所以从一开始我以“轻声”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歌唱习惯,还编了许多有趣的儿歌,告诉他们:“唱歌要像百灵鸟,轻轻唱来真好听;唱歌不学黑乌鸦,扯着嗓子真难听。要求唱的优美抒情时,我会说:让你美妙的歌声插上翅膀飞向蓝天。教师总结:声音连贯。”要求唱得欢快轻巧,我会说:比一比谁的小皮球跳起来了。教师总结:声音要有弹性。

二、围绕学科核心,在聆听中展开层层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学生听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听”是进入音乐学习的基础,音乐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听音乐的方法,养成认真聆听的好习惯。如何听音乐有个方法问题,教师只有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欣赏音乐的习惯和科学的欣赏音乐的方法,才能形成欣赏音乐的能力,使音乐伴随他一生。音乐一开始要静静地听,完整地听,在参与欣赏音乐的初级阶段,学生只能对作品感悟到:高兴、欢快、优美、忧伤等情绪,随着参与欣赏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为什么”,使学生从感官的欣赏上升到理性的分析,掌握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懂得音乐艺术像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绘画艺术中的线条和色彩一样,也有它自己的一套传情达意的手段,具体来说就是旋律、节奏、和声、音色、速度和力度等音乐要素。我们平时正是根据音乐中各种不同的音乐要素及其表现形式——如旋律的起伏与平稳、节奏的紧凑与松弛以及不同的力度、速度、节拍、调式、演唱形式等来“听”出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情绪、风格和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

但如果让学生一味地去听,学生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作品中去,要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听”变为自觉的“我要听”到最后的“我会听”,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把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美”挖掘出来,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如,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时,使学生能从音乐中感受不同角色的音乐形象,由于圆号演奏的“狼”是最具特色的,它结实有力的音色非常贴近狼的形象特征,此外还有老爷爷、小鸟、小鸭子等,学生听后都能异口同声地说出来。因为大管深沉、厚重的音色表现了老爷爷走路迟缓而笨重的形象,长笛清脆、嘹亮的音色表现出了小鸟轻快灵巧的特点等等,学生边聆听边如身临其境,体验到了大自然与人的密不分割的关系,表现出了音乐的魅力。通过一系列课堂教学和训练,小朋友自然形成了良好的聆听习惯。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篇4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 课堂常规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20-01

中国有句古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假如我们把学习比作是一个游戏,则出现人们常说的要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音乐课堂也是如此,但要强调的是,这里我们所谈到的课堂学习常规,不等同于课堂纪律,或者是课堂秩序,体现在音乐课堂就是各项音乐活动的基本要求。

一、课前准备,事倍功半

每节课一进教室,老师先检查课前准备:课本文具是否到位,是否按规定摆放(一年级只需要一本音乐书、二年级音乐书和收拾好的文具盒)。低年级的学生排队去音乐室时我让他们一手拿书一手与同伴牵起,免得空手跟别人打闹和走散。课前播放音乐,让学生养成聆听着音乐或歌曲自然走到位置轻轻坐下,并安静等待上课。

二、音乐讯号,快速反应

对学生进行站、坐以及开始和停止器乐演奏等的训练,同时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相关练习。例如:听到上行音阶起立,听到下行音阶坐下,听到铃鼓变成活动队形等,听到弹奏:ii76 | 55 5 | 66 54 | 33 3 | 2 5 |2 5 |54 32 |1 0 ||,结束小组活动等,在音乐指令中建立常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学会聆听,用心体会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必须尽早让学生养成专心聆听的好习惯。“聆听”是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即以一种尊重的态度,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聆听”音乐,它是审美艺术欣赏形式的必经之路。每当新学一首歌曲或是欣赏乐曲,我都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耳朵用心灵用大脑去聆听,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肢体动作表现,但不可发出噪音,妨碍他人的听赏,在安静的氛围中感受乐曲的意境。

四、坐姿挺拔,歌声悦耳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唱歌习惯和技能的发展是所有音乐教育的一致目标。”状态决定声音,唱歌时不应该大声喊叫,要轻声悦耳,脸带微笑,声情并茂,和谐统一。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训练时,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宽,头自如,从内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满情意,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

五、乐器使用,收放得当

器乐教学是团结协作的教育。活动中不仅有机会为集体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还能获得知识,体会到合作的美妙。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为歌(乐)曲伴奏时必须合着节拍;与人合作表演时应该有较好的合作意识;收发打击乐器都必须轻轻的;演奏前,演奏完毕都不能随意发出噪音;老师示范是要注意观察;实物演奏前要进行徒手练习;演奏姿势要正确,聆听自己演奏的声音。

一、音乐组长,得利帮手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况且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小组长有以点带面的作用:带领本小组合作学习、表演、帮助后进生、落实学习任务,及时与老师反映本小组的学习情况等。

二、趣味评价,强化常规

有了课堂常规,还必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的习惯,将课堂纪律完全建立在“习惯成自然”的基础上。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非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平时要勤说,一步步使学生走入正规,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好的习惯基础。教学中我常用提醒法、游戏法、竞赛法在快乐中正面引导学生巩固学习常规。

三、魅力微笑,师生和谐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篇5

放在音乐中进行

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可放在音乐中进行,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用音乐的旋律与学生展开对话,让他们轻松愉悦地完成练习。如在课前几分钟,笔者会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进教室,坐下来后听音乐打节拍,稳定他们的情绪;听上行或下行的音阶时起立或坐下,与老师唱《师生问好歌》或《师生再见歌》;在规范学生唱歌姿势时,笔者采用《铁匠波尔卡》中部分节奏较强的乐句作为伴奏音乐,随着音乐念起儿歌“小脚跟,找朋友,左手右手快回家,小肚子藏起来,抬头挺胸打开门”;在唱游活动结束时,要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笔者组织音乐游戏《小动物找家》,当学生听到最后一句“小动物找到家了”,他们就会马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既体现了语言的音乐性,又体现了动作的音乐性,音乐课的常规也逐步形成了,学生听到不同的音乐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建立了良好的音乐课常规,就能达到师生感情融洽的目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也能始终保持积极性与趣味性。

从教师的示范中体现

如在教学唱歌曲《小海军》时,笔者先让学生欣赏歌曲的录音,然后讲解歌曲里的一些音乐知识点。附点音符的加入可让歌曲变得活泼快乐,休止符的加入可模拟大炮的轰炸声,歌曲里的小海军应给人以雄赳赳、气昂昂的感觉。说完,笔者就让学生自己来试着唱一唱,很多学生都会去喊唱。于是笔者就进行示范,用自然、活泼的声音进行演唱,与他们的喊唱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学生自己进行判定,歌曲《小海军》是一首轻松、活泼的歌曲,并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如在教学唱歌曲《摇篮曲》时,一开始笔者先让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自己唱一唱。于是,学生们就大声并坚定有力地唱了起来,笔者开玩笑地说:“这么大声,还让不让宝宝睡觉了?”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接着,笔者进行了示范,学生还轻轻地打起了拍子伴奏。在笔者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学生知道了像这类“摇篮曲”性质的歌曲需用自然、轻柔和连贯的声音去演唱。

可以说,教师正确的示范,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养成了他们良好的歌唱习惯,对音乐作品也会做出正确的理解。在音乐课上,有了规范的动作和明确的要求后,学生就知道怎么去歌唱和表演,他们的行为有了一定的目的性,课堂的教学秩序也就能抓好了。

在音乐教学反思中摸索

如在教学唱歌曲《小小雨点》时,笔者先组织学生欣赏,说说歌曲的情绪;再复听,根据自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进行创编动作。结果发现,学生的动作和歌曲内容是风马牛不相及。学生在做律动时乱哄哄的,还和前后左右的小伙伴讲话。课后,笔者进行了反思,怎样才能让学生安静地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并做好律动呢?

为此,在进行另外一个班的教学活动时,笔者改变了教学方式,先是和学生具体分析了歌曲的内容,引导学生做些小雨点落下和小苗儿发芽的动作,让他们边听音乐边看示范边自己做律动,明显动作好看了,与歌曲内容也相符了,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安静地随音乐做律动了。在学生学会歌曲演唱之后,笔者再让他们边唱边舞,一切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最后,笔者让学生加入了自制的打击乐器沙球,来模仿下雨的声音为歌曲伴奏(这是先前的一个班所没有的环节),学生学得可开心了。在这样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秩序井然。所以,在课堂上所发生的各种“意外”,都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

音乐教学反思是一种意识,是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把音乐教学反思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学生才能轻松快乐地学习,音乐课的常规也会在无形中建立起来。

结束语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篇6

一、调研情况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强势推进,我省农村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

第一,学校领导和教师对音乐教育的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学校对音乐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随之不断加深,多数学校制定了有关音乐教育的管理制度,建立了音乐教育专门档案,成立了艺术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由分管校长负责,下设中层或教研组长具体落实,有计划地开展以音乐教育为主的艺术教育工作。

第二,音乐学科课程计划得到了进一步落实,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目前,我省乡镇中心小学基本能开齐、开足音乐课,并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学校随便占用音乐课堂的现象明显减少。音乐教师们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教育改革实验,有的学校还专门编写了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第三,音乐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在调研的中小学中,专职音乐教师占57%,专职化程度较两年前有显著提高。专职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其中小学明显好于中学。绝大多数教师能胜任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成果。

第四,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师生的参与意识逐步提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课外音乐教育活动蓬勃开展,活动的覆盖面不断增加,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我们所调研的农村中小学校,有75%以上的学校成立了音乐活动小组,定期举办艺术节、大合唱、校园歌手比赛等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五,音乐教学设施有所改善,办学水平逐步提高

由于我省教育厅对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视,加大了对学校艺术教育资金的投入,我省农村中小学校音乐教学设施得到了初步改善。现场调研的学校中,50%有专用音乐教室,65%有音响设备,32%有常用音乐课堂教学乐器。

二、 现状分析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音乐在我省学校教育中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学科。忽视、轻视学校音乐教育的思想和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地区还相当严重;城乡之间音乐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农村和边远地区还存在着大面积的空白;学校音乐教育的师资、设施和经费严重不足;学校音乐教育的管理和科研十分落后。

第一,音乐学科在农村中小学校中的地位及作用得不到体现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有些学校领导缺乏正确的育人观念,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思想陈旧、墨守成规、工作缺乏创新;部分领导的思想还没有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所关心的仅仅是文艺比赛的获奖情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还没有消除,“重智育、轻美育”的倾向突出;一些学校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音乐课时,不能按照国家的规定开齐、开足音乐课,严重影响该学校乃至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二,农村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数量缺口较大,教师的专业性特长及结构性人才缺失

从调查结果看,造成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师资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县区在教师配置上存在偏差,考试学科的教师优先配置,音乐学科教师可有可无,每年教师招聘下达的音乐教师分配指标寥寥无几,甚至有的县区连续几年出现空白,使中小学音乐师资迟迟得不到补充。其次, 特长明显、专业水平较高的音乐教师和音乐专业的应届毕业师范生大都选择就职重点学校和城市学校,到农村任教的凤毛麟角,也造成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性特长及结构性人才缺失。再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教育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极大地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有的转行,有的改教其他学科,造成音乐师资严重流失;另一方面,因为音乐学科是非考试学科,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让音乐专业的年轻教师替代年龄大的老教师担任考试学科的教学,使本来就紧缺的艺术师资雪上加霜。

第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发利用地方音乐资源开发本土教学内容的能力欠缺

我省大部分地区运用的是“人音版”教材,教材准确诠释和体现了“新课标”精神,选材丰富而精当,既涵盖经典,又独具创意。教材内容科学合理,编排有序,贴近学生生活和审美情趣,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同时,我们也应当挖掘、整合农村当地保留的丰富、鲜活的,具有地域民俗特色的音乐资源,丰富学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鼓励和支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音乐教育资源,如民间说唱、地方戏曲、乡土音乐、二胡、唢呐、腰鼓等,把具有地方特色、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精品补充到教材中去,融入到音乐课的教学中去。但由于教师水平所限,达不到开发、利用地方音乐资源和本土教学内容的能力。

第四,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常规课堂教学存在种种弊端

通过深入课堂观摩我们发现,部分教师观念陈旧、对教材理解不透、教学方法单一、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常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课改”初期;有些教师随意改变教学内容,不按照教材上课,还有的教师完全依靠多媒体来上音乐课,导致基本功逐步退化、丧失。通过与学生座谈,我们还发现部分教师上音乐课就是听音乐,只用一台录音机,不讲解、不示范、不实践,学生爱听什么音乐,教师就播放什么音乐。种种弊端导致音乐课堂教学实效性差,质量不高。

第五,教学设施配备有待改善

通过调研发现,音乐教育资金投入和教学设备器材的配备方面,农村学校远远不及城市学校。从总体上看,农村学校音乐教学场地普遍不足,音乐教学设备器材比例较低,可用于课堂教学和艺术活动的音乐场地、器材不但数量少,且陈旧、老化,难以利用;学校音乐教育经费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满足不了教学和开展活动的需要;不少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不仅无法保证教学质量,也影响邻近班级的教学。

三、加强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

意见和措施

本次调研,我们边调查边研究,认真仔细地听取了学校领导和音乐教师对加强和改进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一致认为造成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第一,关注教师成长,培育精良队伍

在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中,人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音乐教育师资短缺,是制约我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加强音乐师资的培养,建设一支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音乐师资队伍,是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我省农村音乐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利用多种渠道,努力增加和提高音乐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要采取措施加快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提高,以适应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研究制定音乐教师培训计划,加快对农村学校音乐教师的培训步伐,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自身教学素养能力的提升。2013年9月,根据“国培计划”,吉林省教育学院综合教研培训部音乐教研室对260名农村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根据我们对学员的培训后跟踪调研,发现他们都很好地发挥了辐射和带动的作用,培训受到学员及广大农村音乐教师的普遍好评。此外,加强城乡之间的音乐教育教学交流,以城镇带动农村,使音乐教师在教学观念、方法、手段上全面更新;学校要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监督、指导,为音乐教师外出学习提供便利。我们还将组织音乐骨干教师进行“送课下乡”活动,同时举办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业务技能比赛等,以促进音乐教师的快速成长。

第二,关注常规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学科发展要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聚焦课堂源头,重视常规课的质量,关注常规教学的全过程,积累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扎实、丰满。因此在常规课堂教学优化的问题上,我们要求教师不能只重视活动赛事的显性成果,而轻视隐性的课堂质量,忽视常规教学工作;不能因为机械地重复或是个人情绪而随意降低常规教学的要求与质量。我们也要求有能力的骨干教师每天以教学日记的形式把常规教学中的收获、问题、现象、反思等予以真实记录,并阶段性地开展集体阅读研讨、总结经验、解决难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真正提高常态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没有捷径,需要时间的积淀,不能拔苗助长。

第三,关注“新课标”的再学习,提升教学理念

“新课标”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具体体现,也是编写教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对“新课标”的学习一定要不断深入,真正领会其精神内涵,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提升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为教学不断增添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

第四,关注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发展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师生的良好发展。对教师的评价,我们要用积极的眼光且多角度看待教师的成长。每一位教师都有其独特的能力和才能,通过评价可以引导教师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为个人教师生涯的发展和成长负责,成为有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师,促进自身的持续性发展。作为教研员,我们对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改变了以往的评价方式和方法,用更加科学的“课堂观察”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方面的指标,还应考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包括参与程度、努力程度、情感体验、合作精神、表现能力和创编能力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应包括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对学生评价可采取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奖励评价、等级评价等多种方法,体现评价的灵活性、实效性和客观性,使评价更具操作性。通过正确的引导评价,学生逐渐形成尊重他人、相互学习、实事求是等良好的品质。

第五,关注典型,推动学校音乐教育快速发展

为充分发挥音乐学科名师、骨干、新秀教师的典型示范作用,我们将定期评选音乐教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模范教研组等,打造更多教研群体,培养若干具有教学思想和风格的名师。利用各种渠道在全省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先进事迹,必要时,组织召开全省音乐教学现场会和音乐教学经验交流会,激发学校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通过“榜样”带动全省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篇7

【关键词】音乐;培养;常规;集体意识

孩子上幼儿园,是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他们面临的是新老师,新朋友,新的环境。对于大部分的幼儿来说,他们是不适应的,许多的孩子来园就哭哭闹闹,嚷着找妈妈。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月后孩子们终于适应了新的生活。就在我为之窃喜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困扰着我:孩子们年龄小,老师跟他说话他听不懂,有的只会说两个单词,有的孩子要对他说的很慢才能听懂,于是班里的常规一时之间乱了套;有的孩子在老师讲故事的时候钻桌子,有的孩子在老师做游戏的时候擅自离开自己的位置,有的孩子就只是自己呀呀学语,根本不管老师……面对这么小的孩子,你跟他讲道理他听不懂,你说话大声点都要把他们吓哭,该怎么办呢?在我的仔细观察下,我发现:虽然语言活动孩子们不感兴趣,但是孩子们对歌唱活动确实兴趣浓厚。只要音乐响起来,孩子们就会认真的听着,有时候还会做一些动作。

一、利用特殊节奏培养幼儿常规

在生活中我们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节奏,这些节奏构成了音乐最基本的元素,朗朗上口的节奏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也是很吸引小朋友们的,他们尤其对各种奇怪的声音感兴趣。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早上来园早接的时候他们是最不愿意跟父母分离,也是一天当中最难过的时候。为了让幼儿能够高高兴兴得来园,有个美好的晨间接待时间,我利用节奏“XXX ︱XXX 心肝宝贝”,跟孩子们来一个热情的拥抱,使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的喜爱和关心。在每一次集体活动之前,我都会跟孩子们进行节奏练习,一边练习节奏,一边用节奏说出:“小朋友,快坐好,我们大家快坐好。”对于那些个别注意力还没有集中的孩子,我则将他们的名字念出来,这样孩子们就很快的安静下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每次我开始变幻节奏拍手,跺脚的时候孩子们都特别的认真跟着我做。在轻松愉快的节奏声中,逐渐培养了幼儿的常规意识。

二、将我对幼儿常规的要求用音乐唱出来

很多时候,我想让孩子们了解常规,单纯的说教是不起作用的。在一个偶然的歌唱活动中我发现,只要是孩子们喜欢的歌曲,再长的歌词他们都能够记住。于是,我突发奇想:何不把我的常规要求创编成歌曲呢?于是,我找了几首孩子们比较喜欢的音乐,如《两只小熊》、《小手拍拍》、《我爱我的幼儿园》等,我把常规要求填进去,每次游戏活动的时候就跟孩子们唱唱这些歌。

三、在固定的环节中播放固定的音乐,使孩子形成常规意识

虽然我们的常规教育有相对机动的音乐,但是在固定的环节,我们还是采用固定的音乐。

1.收玩具音乐

在晨间活动和体育活动结束后,我们就播放音乐《两只小熊》,孩子们只要一听到这个音乐就知道将自己手中的玩具拿去放好了。

2.午餐音乐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主要播放一些缓慢的、优美的中外名曲作为背景音乐。在欣赏这些音乐的同时我遍配了一些指导语的用语:右手拿勺,左手扶碗,快快乐乐吃午餐。

3.排队音乐

幼儿在集体活动的时候,老师会要求幼儿一切行动听指挥,《我叫小小》是很好的排队音乐。在音乐中我加入了一些指导语用语:老师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发现了有情况,请赶紧排好队,我们一起去侦察一下。这样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迅速地把队伍排好。

4.洗漱音乐

在每天的洗漱环节,我们播放音乐《小小毛巾》:小小毛巾爱玩水,洗了眼睛、鼻子、嘴,还跟耳朵亲亲嘴。节奏简单,歌词易记。孩子们很快就爱上了边洗脸,边唱歌。而且在歌词的引导下,认认真真的洗小脸,小手,非常的可爱。

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共同创编常规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常规篇8

一、课计划

每节课给孩子们灌输一种思想,就是随时学会展示自我,哪怕是一节课中,每次歌曲的报歌名,也要渗透。我让每个孩子假装拿一话筒,学习主持人那样的仪态,标准的普通话,正确的冠名方法,如二(1)班同学齐唱《小麻雀》,歌表演《小麻雀》,童声独唱《小麻雀》等,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了解音乐的表演形式。孩子胆量大了,自信了,自我表现欲望更强了。

二、月计划

小班(小组)展示。学生学习了一月之后,为了给今后的上台表演做锻炼准备,让孩子们上台多找感觉,至少下一次上来不再紧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每个学生都能上台,都能说会道。具体办法,一组8人,或男生站台下,或女生站台下,可交换、轮流担任报幕,进行简单的歌表演,完了敬礼依次下台。培养孩子的舞台经验。

三、半年计划

1.严格常规训练

新学期一开始,第一周就是常规教育。许多老师认为常规教育是班主任老师的事情,其实不然,俗话说,有了好开头才有好结束。特别是艺术老师跑的班多,几百个学生的管理,加上音乐课容易让学生兴奋,不好组织,就更有必要。虽然那些课堂常规是多么耳熟,但是经过一个假期孩子们忘记了,学期开始常规训练尤其重要。第一节课,建议老师们上成音乐课堂常规课。好处有:提高学生对学科的重视;便于今后的管理;有助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具体方法:在封二书写音乐课堂常规,用师生共同回忆的方法,唤醒遗忘的常规要求。内容有:(1)做好课前准备(个人、值日生、科代表)。(2)上课认真听讲。(该做、不该做)实行点名制。(3)简单的自我测评。书写完后,进行实践训练,一节课还得抓紧时间。

2.音乐训练

满足儿童的表现欲。在一学期音乐学习过程中,安排学生在本班内一期两次实践活动,分别在半期和期末教学内容完成有剩余时间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在半期,学生习惯性知道要搞音乐会,低段的不设计节目单,可以以学校学习书本音乐歌曲为主,校外音乐为辅。中高年级才学习设计节目单。半期音乐会,主要是满足学生对校外流行音乐的需求,校外音乐,不乏有许多优秀作品适合儿童对外界音乐的热爱,儿童对校外音乐的学习告诉他们,音乐,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与热爱。具体操作方法,分小班去自由准备,每小班推选一主持人报幕。或老师跟他们规定主题方向……

3.学生的音乐成绩,平时评价与期末测试相结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尽量做到六年音乐教育能全面地考核学生。一次不要样样都考也不要几年只考一种。如:低年级以测唱、演为主,中段可测图形谱、视唱。高段则可测指挥、欣赏等,内容都需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来定。有时候也可以用组织的音乐会活动来集体评价小班,集体成绩参考个人成绩,促使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四、常年的计划

1.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专业学习

正因为是艺术教育,天赋很重要,比如,左右半脑的协调能力等,表现在学生身上的感受表现能力差异性很大。因此,建议音乐感受力强的有条件的学生补充课堂外的音乐学习。声乐、器乐、舞蹈等或校内的艺术团体(合唱队、鼓号队),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学习,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专业水平,这样,不仅在对外比赛中有一批后备力量可以用,还节省了音乐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拓展了学生班级音乐学习的领域。

2.协同学校相关部门,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