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8篇

时间:2023-07-16 08:54:42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1

关键词:特征描述类;原因分析类;评价类;措施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78-04

历年来,都有许多地理学的很好同学,由于没有掌握简答题规范答题,造成在简答题的问题上丢分。针对这一情况,为了避免更多的同学在地理考试中,由于解答题的问题丢分而遗憾,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对简答题的规范答题做出如下几点总结:

一、特征描述类

1.空间分布特征(规律):从方向上进行描述,如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2.地形特征:①地形类型;以什么地形为主;②地势――地形倾斜方向、地势起伏状况、哪高哪低;③区域极值

3.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

4.水文特征:流量、汛期、结冰期、水能等。

5.水系特征:发源地、流经区域、终点、长度与面积、支流数目等。

6.地表环境特征:气候特征、植被状况、土地类型、河流发育程度等。

7.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光照、日较差、年较差、降水与热量的组合

例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区域东部地区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

(2)比较图中a、b两河的水文特征。

(3)简述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答案(1)地势大体东北高,西南低(北高南低)。理由:河流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

(2)相同点:a、b两河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两河所处纬度较低,都没有结冰期。不同点:a河流量小,含沙量大;b河流量大,上游水能蕴藏量大。

(3)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为青藏高原。地形: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地域差异大。水文特征:以冰川融水为主,是许多大河发源地,多冰川湖泊。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垂直分异明显。

二、原因分析类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

2.地形地势:阴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

6.地面状况。

7.人类的影响。

(二)影响降水的因素:

1.大气环流。

2.地形与地势。

3.与海洋的距离。

5.洋流。

6.人类活动:修建水库、植树造林使降水增加,围湖造田、砍伐植被使降水减少。

(三)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

2.海拔高度。

3.天气状况。

4.大气清洁度。

(四)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降水量大,则雪线低;降水量小,则雪线高。

2.气温:气温高,则雪线高;气温低,则雪线低。

(五)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海拔相同的情况下,纬度如果越高,则带谱越简单。

2.海拔:纬度相同的情况下,海拔如果越高,则带谱越复杂。

3.热量:阳坡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低

(六)盐场:地理位置、海岸地形及特征(地形平坦)、天气和气候特征(蒸发旺盛)等

注意:原因一般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回答

例2 简述非洲缺粮严重的原因。

非洲气候状况极差,土地贫瘠,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由于长期处于各类列强的殖民统治,生产方式非常落后;科技极不发达,人民文化水平极其低下,各种因素致使粮食产量较低;再加上人口数量增长快,远远超过经济与粮食的承受能力;此外加上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其造成的影响,致使非洲各个国家的贫穷和落后,根本没有粮食的购买能力,所以整个非洲地区处于严重缺粮的局面。

三、评价类

一般从正反两方面分析

(一)工业区位条件评价

有利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不利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协作配套条件

(二)农业区位条件评价

1.从光照时间、降水量的多少、昼夜温差大小、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

2.从四季的气候条件(分季节分时段)进行分析。

四、措施类

(一)工业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2)因地制宜,合理、综合开发各类资源;(3)消除污染,减少三废排放;(4)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加强生态建设;(5)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6)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二)缺水(旱灾)解决措施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摇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三)地震防御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四)能源短缺措施

(1)能源多元化战略,实施跨地区调配、进口能源;(2)提高利用率,节约能源;(3)控制高能耗工业;(4)能源循环使用;(5)开发新能源,完善能源结构;(6)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五)滑坡泥石流治理措施

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订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六)土地沙漠化的治理措施

合理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订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七)土壤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华北地区: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西北地区: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2

【一】

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5、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

(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二】

1、常用生命表的主要有哪些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常用生命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简单的生命表只是根据各年龄组的存活或死亡数据编制的。

(2)综合生命表与简单生命表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描述了各年龄的出生率。

(3)动态生命表是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存活数动态监察资料编制而成。这类生命表或称为同生群生命表。动态生命表中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

(4)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结构调查资料编制的。静态生命表中个体出生于不同年(或其他时间单位),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编制静态生命表等于假定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是没有变化的,有的学者对静态生命表持怀疑态度,但在难以获得动态生命表数据时,如果将静态生命表应用得法,还是有价值的。

2、写出逻辑斯谛方程,并指出各参数的含义。

dN/dt:rN(1-N/K)=rN(K-N/K)

式中:N表示种群大小;t表示时间;dN/dt表示种群变化率;r表示瞬时增长率;K表示环境容量。

或写该方程的积分式:Nt=K/l+ea-rt

式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a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

3、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

(1)季节消长 (2)不规则波动 (3)周期性波动 (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

(5)种群平衡 (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 (7)生态入侵

4、动物的领域性及决定领域面积的规律。

领域性是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空间,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以鸣叫、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具领主的领域范围;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等的行为。决定领域面积的几条规律:

(1)领域面积随领域占有者的体重而扩大。

(2)食肉性种类的领域面积较同样体重的食草性种类大,并且体重越大,这种差别也越大。

(3)领域行为和面积往往随生活史周期性变化,尤其是繁殖节律而变化。例如,鸟类一般在营巢期中领域行为表现烈,面积也大。

5、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可区分为哪几种类型?

种群出生率是描述任何生物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或速率。出生率还可分为下列几种:

(1)绝对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个体增加的数目。

(2)专有出生率是指每个个体的绝对出生率。

(3)出生率是指种群处于理想条件下(无任何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生殖只受生理因素所限)的出生率。

(4)实际出生率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的出生率,亦称生态出生率。

死亡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死亡个体数表示;也可以用死亡的个体数与开始时种群个体数之比来表示。死亡率亦可区分为以下几种:

(1)最低死亡率是指在最适环境条件下测得的死亡率,种群中的个体都是由于活到了生理寿命才死亡的。

(2)实际死亡率是在某特定条件下的死亡率,它随种群状况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亦称生态死亡率。

【三】

1、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1)偏利(2)原始合作

(3)互利共生(4)中性作用

(5)竞争(6)偏害

(7)寄生(8)捕食

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3、自然选择的类型有哪些?

以选择结果分三类:(1)稳定选择(2)定向选择(3)分裂选择

以生物学单位分四类: (1)配子选择(2)亲属选择(3)群体选择(4)性选择

4、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理论被称为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种具有的生理和繁殖状态。

5、简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有效积温法则的含义是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生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全年的农作物茬口必须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和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进行安排,否则,农业生产将是十分盲目的。在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中,也要根据当地的平均温度以及某害虫的有效总积温进行预测预报。

【四】

1、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

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待分解者的质量,分解者的生物种类和分解时的理化环境条件。三方面的组合决定分解过程每一阶段的速率。

2、顶极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

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有:

(1)生物量高;

(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

(3)净生产量低;

(4)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网)复杂;

(5)物种多样性和生化多样性高;

(6)群落稳定性高。

3、引起种群波动的原因有那些?

①时滞或称为延缓的密度制约,存在于密度变化及其对种群大小的影响之间。

②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

③环境的随机变化

4、怎样估计次级生产量?

(1)按同化量和呼吸量估计生产量,即P=A﹣R;按摄食量和扣除粪尿量估计同化量,即A=C﹣FU(2)利用种群个体生长和出生的资料来计算动物的净生产量。(3)净生产量=生物量变化+死亡损失

5、动物集群的代价有那些?

①增加对食物的竞争

②对于捕食者增加显眼性

③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

【五】

1、食草动物对植物群落的作用有那些?

①许多食草动物的取食是有选择性的,影响群落中物种多度

②啃食抑制了竞争物种的生长,从而加速和维持了低竞争物种的多样性

2、种群密度制约有哪几种形式?简单解释一下这几种形式。

①过度补偿

②补偿不足

③准确补偿

3、在高度富养化的湖泊中蓝绿藻能成为优势浮游植物的原因?

(1)浮游动物和鱼类宁可吃其他藻类也不愿意以绿藻为食;

(2)很多蓝绿藻都能固定大气中的氮,因此当氮短缺时它们就处于有利竞争地位。

4、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1)收获量测定法;

(2)氧气测定法;

(3)二氧化碳测定法;

(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5)叶绿素测定法

5、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6)限制性作用。

【六】

1、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1)水生植物有三类:

①沉水植物;

②浮水植物;

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

①湿生植物;

②中生植物;

③旱生植物。

2、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

(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

(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7)具有边界特征。

3、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

(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

(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4、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5、环境的类型都有哪些?

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3类;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七】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2、协同进化所包含的内容?

(1)竞争与协同进化;

(2)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协同进化;

(3)食草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

(4)寄生物与宿主的协同进化。

3、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4、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理论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种具有的生理和繁殖状态。

5、简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太阳光本身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因子,太阳光辐射的强度、质量及其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八】

1、简述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不一样,形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两个生态类型。

2、简述光质的生态作用。

(1)太阳光由红外光、可见光区和紫外光三部分构成,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

(2)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

3、简述日照长度的生态作用与光周期现象。

太阳光在地球上一天完成一次昼夜交替,而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津。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4、简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

5、简述植物温周期现象。

自然界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植物生长与昼夜温度变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形成温周期现象。其主要表在: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3

(内部资料)

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优缺点。

答: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各有利弊,具体表现在:(1)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迅速;双向沟通需要不断听取反馈意见,故信息传递的速度比较缓慢。(2)单向沟通的效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准确,沟通效果较好。(3)单向沟通比较严肃、呆板,由于往往采取下命令的方式,因此,在受讯者不愿意接受意见时,易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沟通效果;双向沟通比较灵活、自由,受讯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受讯者有参与感,能增强其自信心,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双方的情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促成组织结构分部化的动因有哪些?

答:(1)组织活动的日趋复杂和组织规模的扩张,促使组织必须将组织工作予以分析、划分和分类,以适应专业分工和事业发展的需要;(2)通过分部化,可使各部门皆具有明确的分工与职责范围,使各部门能够专司其职并有效益和有效率地履行各自的职能;(3)通过分部化,可以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确定下属人员的工作范畴,避免因工作划分不当造成的困难;(4)分部化符合专业化的需要,能够适才适用,专才专用,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5)组织协调与控制的需要。

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选取怎样的途径?

答: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创新原则;(4)参与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

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管理者应如何重视挫折与管理的关系?

答:(1)注意挫折教育;(2)学会关心与宽容;(3)避免挫折;(4)心理宣泄与心理治疗。

行政组织的具体环境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资源的提供者;(2)服务的对象;(3)利益群体;(4)政府组织。

行政组织绩效评估的障碍有哪些?

答:(1)行政组织目标性质的阻碍;(2)行政文化的阻碍;(3)行政制度供给不足。

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有哪些?

答: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1)民族性;(2)无形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4)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行政组织文化的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人3)激励功能;(4)控制功能;(5)阻抑功能。

何谓斯坎隆制度?斯坎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主张是什么?

答:斯坎隆制度是以它的创始人斯坎隆命名的一种管理制度。斯坎隆原是拉帕因梯钢铁厂的工会负责人(后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该厂濒于破产。在斯坎隆的创议下,制定出劳资合作的管理办法,推行民主化的组织变革。他所提出的管理制度被许多工厂效仿,成为西方一种“民主化”的管理制度。

斯坎隆制的核心内容是职工参与、集体奖励,这一制度建立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问题;(2)重新研究管理思想;(3)计算奖金比例;(4)教育与邀请;(5)建立委员会。

基本的冲突处理策略主要有哪几种?

答:(1)回避策略;(2)缓解策略;(3)正视策略。

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

答:(1)计划绩效;(2)监控绩效;(3)评价绩效;(4)反馈绩效。

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指标有哪些?

答:(1)经济;(2)效率;(3)效果;(4)公平。

简述21世纪做好领导的准则。

答:(1)胸有全球化战略;(2)在工作中善于保持平衡;(3)建立学习型组织;(4)以人为本,善待下属。

简述艾德奇关于组织环境维度的主要观点。

答:艾德奇认为,每个组织的工作环境,可能在以下六个方面发生变化。这六个方面分别是:(1)环境的容纳力;(2)环境的同质性程度;(3)环境的稳定性;(4)环境的集中与分散程度;(5)组织领域的一致性程度;(6)环境的混乱程度。

简述常见的行政组织决策的主要类型。

答:(1)根据决策主体决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2)根据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3)根据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4)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简述冲突处理的模式。

答:(1)回避型;(2)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作型。

简述冲突的积极功能。

答:(1)积极冲突对组织成员心理的影响是,使坚强者从幻觉中清醒,从陶醉中震惊,从不能战胜对方中看到自己的弱点所在,发愤图强;(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不打不成交”,使人加强对对方的注意,一旦发现对方的力量、智慧等令人敬畏的品质,就会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团体间的冲突促进各团体内成员一致对外,抑制内部冲突,增强凝聚力;(3)对组织成员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发现与对方之间的不平衡,激起竞争、优胜、取得平衡的工作动机,振奋创新精神,发挥创造力;(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使人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不协调,发现对方的存在价值和需要,采取有利于各方的政策,加以协调,使有利于组织的各项工作均得以开展;(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反映出认识的不正确、方案的不完善,要求人全面地考虑问题,使决策更为周密;(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在于,冲突本身是利益分配不平衡的表现,它迫使人通过互相妥协让步和互相制约监督,调节利益关系,使各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均得到满足,维持内部的相对平衡,使组织在新的基础上取得发展。

简述冲突的消极功能。

答:(1)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是,带来损害,引起紧张、焦虑,使人消沉痛苦;(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对立、威胁、攻击,使组织涣散,削弱凝聚力;(3)对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情绪消极,心不在焉,不愿服从与之冲突的领导的指挥,不愿与相冲突的同事配合,破坏团结愉快的心理气氛,减弱工作动机;(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不配合,互相封锁,互相拆台,破坏组织的协调统一和工作效率;(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互相扯皮,互相攻击,转移对工作的注意力,政出多门,降低决策和工作效率,相互间争夺人、财、物,造成积压、浪费;(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是,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后,双方互不关心对方的整体利益,有可能使组织在内乱中濒临解体。

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

答:(1)冲突可能发生于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于群体之间;(2)冲突是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目标和利益完全一致,则不可能发生冲突;(3)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只有单方面的态度或行为,即使十分激烈和极端,也构不成冲突。

简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原则。

答:(1)实行专业分工;(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指导;(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7)理想的工作报酬;(8)权力集中;(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任期稳定;(13)主动性;(14)团队精神。

简述非正式沟通及其优缺点。

答: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成员较真实的思想、态度、动机。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各种小道消息及流言蜚语易于传播,容易导致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瓦解组织的内聚力。

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

答: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简述格雷纳组织变革模式。

答: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按权力来划分的组织变革模式。他认为,一般组织的权力分配情况可分成三种:独权、分权和授权。这三种权力分配可以有七种不同的变革方式。格雷纳变革模式的侧重点在变革的权力方式方面。他认为,组织变革的成功方式是采用分权式的变革,而不是独权方式或授权方式。

简述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途径。

答:(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简述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目标原则;(2)

价值原则;(3)

创新原则

;(4)参与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

简述国务院的职权内容。

答:(1)行政立法权;(2)行政提案权;(3)行政领导与管理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

简述国务院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

答:(1)国务院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2)国务院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3)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简述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其地位的具体表现。

答:(1)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行政工作;(2)国务院统一领导各职能机构、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属机构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3)国务院规定中央和省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统一领导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以保证全国行政工作的统一和畅通。(4)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决定和命令,对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必须遵照执行。

简述行政组织环境的特点。

答:(1)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3)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4)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简述行政组织决策的特征。

答:(1)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行政组织决策内容的特殊性;(3)行政组织决策依据的特殊性;(4)行政组织决策作用方式的特殊性;(5)行政组织决策后果的特殊性。

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基本职能。

答:(1)决策职能;(2)组织职能;(3)用人职能;(4)协调职能;(5)监督职能;(6)教育职能。

简述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

答:(1)时代性;(2)权威性;(3)综合性;(4)执行性。

简述行政组织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答:(1)明确组织目标;(2)决定达成目标所需的计划与配置单位;(3)决定实施计划的作业与配置职位;(4)权责区分;(5)制定组织规程和规章制度。

简述行政组织文化的功能。

答:(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控制功能;(5)阻抑功能。

简述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

答: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1)民族性;(2)元形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刊的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

答:(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功能。

答:(1)提升行政组织成员素质;(2)促进学习型政府建设;(3)顺应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对行政组织环境的置换;(4)有利于创造面向民众、公务员和世界的“生态政府”;(5)促进行政组织系统开放化和行为的社会整合能力。

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特点。

答:(1)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集体学习;(2)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系统化、持续的过程;(3)行政组织学习是应对环境变化、提高行政组织治理能力的学习过程;(4)行政组织学习可以带来行为和组织绩效多方面的改善;(5)行政组织学习有助于促进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

简述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

答:(1)组织培训;(2)试验;(3)系统解决问题与经验学习;(4)外部咨询。

简述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

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简述李皮特的“有计划的变革模式”。

答:李皮特、瓦特森、威斯特于1958年提出的一种组织变革的模式。此模式将组织变革的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1)变革需要的产生;(2)关系的确立;(3)问题诊断;(4)目标和计划的建立;(5)行动;(6)变革的普及与稳进;(7)终结关系。

简述领导素养的主要内容。

答:(1)政治素养;(2)道德素养;(3)能力素养;(4)知识素养;(5)心理素养。

简述领导艺术的特点。

答:(1)随机性;(2)创造性;(3)多样性;(4)科学性。

简述民主的基本价值。

答:(1)民主有助于避免独裁者暴虐、邪恶的统治;(2)民主保证公民享有许多基本的权利,这是非民主制度不会去做也不可能做到的;(3)民主较其他可行的选择,可以保证公民拥有更广泛的自由;(4)民主有助于人们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5)只有民主政府才能够为个人提供最大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运用自我决定的自由,也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规则下生活;(6)只有民主的政府才为履行道德责任提供了最大的机会;(7)民主较之其他可能的选择,能够使人性获得更充分的发展机会;(8)只有民主政治才能造就相对较高程度的政治平等;(9)现代代议制民主国家彼此没有战争;(10)民主的国家,一般会比非民主的国家更为繁荣。

简述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设置原则。

答:(1)坚持以民族聚居原则为基础;(2)参酌现实条件和历史情况;(3)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4)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简述敏感性训练的目的。

答:(1)使受训者能更了解到本身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别人的影响;(2)使受训者更能了解和感受到别人行为的含义;(3)使受训者更了解,更能知觉到群体内与群体之间的种种程序。这些过程或程序常常对群体的运作产生正或负的效果;(4)培养受训者对群体内及群体之间种种问题的诊断能力;(5)提高受训者学习转移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行为技巧移转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上去;(6)使受训者更有能力来分析本身的人际行为,并可以借这种能力来改善本身与同事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使之达到更令人满意的水平。

简述期望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1)理性的人的前提是否具有普遍性;(2)期望概率比较难把握;(3)没有考虑负目标价值的影响。

简述群体功能的主要内容。

答:(1)完成组织所赋予的任务;(2)满足群体成员的需求;(3)把个体力量汇合成新的力量。

简述群体凝聚力的主要作用。

答:(1)群体凝聚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如果与组织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群体凝聚力可以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如果得到群体凝聚力强化的群体行为与整个组织目标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群体凝聚力不仅不能提高工作绩效,反而会降低群体的工作绩效。

(2)群体凝聚力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会提高满意程度,但满意程度高最终对整个群体的工作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满意程度高可以令群体成员对群体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但也可能使群体成员安干现状,维护既得利益,产生惰性,拒绝改革。

(3)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群体凝聚力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从有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群体凝聚力强的群体使人产生安全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不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凝聚力强的群体中的员工有时会有较强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

简述群体凝聚力与员工个人成长的关系。

答:群体凝聚力对于个人的成长面言也是一件利弊参半的事情,从有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群体凝聚力强的群体使人产生安全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从不利于员工成长的一面来说,凝聚力强的群体中的员工有时会有较强的依赖性,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

简述群体意识包括的主要内容。

答:(1)群体的归属意识;(2)群体的认同意识;(3)群体的促进意识。

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

答:(1)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一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

;(2)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3)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4)考虑的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修正;(5)领导不仅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简述省级政府职权的主要内容。

答:(1)行政立法权;(2)行政领导与管理权;(3)地方行政立法权与制令权;(4)行政监督权;(5)人事行政权;(6)行政保护权。

简述韦伯理想型官僚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1)明确的分工;(2)严格的层级节制;(3)严明的组织纪律;(4)规范的录用制度;(5)实行任命制;(6)固定的薪俸制度。

简述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

答:(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简述我国行政组织绩效改进的方法。

答:(1)加强绩效管理立法工作;(2)明确行政组织绩效管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制;(4)引人公民参与机制;(5)积极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行政组织绩效。

简述新型组织结构的特点。

答:(1)对环境保持更大的开放性,能够接受环境的影响和对付不稳定性;(二)权力结构更加分散化,而非集中化和等级化;(3)权力的来源更依赖于知识,而不仅仅是专门的职位;(4)更加重视横向之间的联系;(5)更加强调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而非控制;(6)更加强调知识决策的自主性,政策制定是分权的而且分散于整个组织;(7)虽然重视规则,但更加重视创新与变化,关注规则的适应性;(8)对个人需要和渴望的关注;(9)对内在的激励因素的重视,如信息、参与、承诺的重视等;(10)强调持续的变革和创新。

简述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答:(1)目标因素;(2)资源因素;(3)责权因素;(4)信息沟通因素;(5)结构因素。

简述影响行政组织运作的外部环境因素。

答:(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法律环境;(4)科学技术环境;(5)文化环境。

简述正式组织的特征。

答: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答: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州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间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简述组织变革的基本特征。

答:(1)组织变革是有意识的变革;(2)组织变革是一个持续循环与发展的过程;(3)组织变革是一个有计划的变革过程;(4)组织变革是一个克服阻力的过程。

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答:(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范;(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简述组织发展的特点。

答:(1)组织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2)组织发展注重行为科学理论的应用;(3)组织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来实现组织变革的策略;(4)组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5)组织发展的目标性与计划性;(6)组织发展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构成要素。

答:(1)发讯者;(2)编码;(3)信息;(4)渠道或媒介;(5)受讯者;(6)译码;(7)受讯者的反应;(8)反馈。

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

答:(1)明确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需要原则;(4)计划原则;(5)反馈原则;(6)在战略上使用非正式沟通原则。

简述组织沟通的特性。

答:(1)沟通的动态性;(2)沟通的互动性;(3)沟通的不可逆性;(4)沟通的环境制约性。

简述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缺点。

答:行政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是:(1)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有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2)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3)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组织结构的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层级化的缺点表现为:(1)过多的层级结构,容易带来沟通和协调上的困难;(2)层级结构的存在形成了成员间身份与地位的高低,这种差别容易加大相互间的行政距离,造成沟通上的障碍,这种差距亦是形成“官本位”的一个根源。

简述组织结构的功能与作用。

答:(1)整合功能;(2)功效率功能;(3)控制功能;(4)沟通功能;(5)心理需求功能。

简述组织结构的特征。

答:(1)组织结构的稳定性;(2)组织结构的层级性;(3)组织结构的相对性;(4)组织结构的开放性及变异性。

简述组织结构分部化应遵循的原则。

答:(1)职掌明确,机能一致;(2)单一指挥;(3)从属关系明确;(4)合理竞争;(5)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相配合。

简述组织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内部策略。

答:(1)资源的储备;(2)平衡策略;(3)预测和计划策略;(4)平抑以及定量配给的策略;(5)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简述组织诊断的步骤与方法。

答:组织诊断的步骤:(1)组织结构层面;(2)组织程序层面;(3)信息与控制层面;(4)组织行为层面。

组织诊断的方法有:(1)组织问卷;(2)职位说明;(3)组织图;(4)组织手册;(5)调查研究法。

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

答:(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

答:(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简析组织的内部变革的征兆。

答:(1)决策的形成过于缓慢,以致无法把握良好的机会,或者时常造成错误的决策;(2)沟通不良;(3)组织的机能不能得到正常发挥,效率低下;(4)缺乏创新精神,开发不出新产品,无法开拓新市场,组织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简析组织结构整合或一体化的途径与手段。

答:(1)目标手段;(2)政策手段;(3)组织手段;(4)信息沟通手段。

决策方案选择和优化时,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1)方案的选择要以目标为准绳;(2)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整体利益的愿则;(3)方案的选择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4)方案的选择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领导影响力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领导影响力是整个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2)领导影响力影响着组织群体的凝聚力与团结;(3)领导影响力可以改变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

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主要有哪些?

答:(1)扬长避短原则;(2)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3)诚信不疑原则;(4)明责授权原则;(5)用养并重原则。

拟定方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方案本身要有可行性;(2)方案要有多样性;(3)方案要有完备性;(4)方案要有突破性;(5)方案要尽可能定量化。

如何理解组织学习的定义?

答:组织学习是指组织成员不断获取知识、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的体系,以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这一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组织成员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组织体系的改变;(2)组织学习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可持续生存、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健康和谐的发展;(3)组织学习体现了系统与持续的精神理念。

如何理解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区别?

答: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概念、从理论上说,对组织学习的研究要早于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在概念的使用上,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经常被混为一谈,这与目前有关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的尝试直接相关。马魁特认为,当讨论学习型组织时,应将焦点放在“Whin”,描述如同一个共同体般学习与生产的组织所具有的系统、规则及特征。而组织学习的焦点则是放在“MW”,即组织建立并且利用知识的技能与过程。这样,组织学习可以指称组织通过共享信息、知识和

精神模式实现组织的团体学习,以促使组织成员对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从而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学习以获取创造能力和提升组织核心竟争能力的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应该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

特别行政区长官行使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答:(1)领导特别行政区政府;(2)负责执行基本法和依照基本法适用于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法律;(3)签署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公布法律;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将财政预算、决算报中央政府备案;(4)决定政府政策,行政命令;(5)提名并报请中央政府任命各司司长、各局局长、各处处长等主要官员;(6)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级法院法官;(7)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公职人员;(8)执行中央政府就基本法规定的有关事务发出的指令;(9)代表特别行政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10)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人或支出动议;(11)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作证或提供证据;(12)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13)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下级的教育、训练和技能;(2)工作性质与计划程度;(3)管理技术与工艺水平;(4)权力模式和授权的程度;(5)组织环境和组织状况。

与传统的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具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答:知识是组织根本的生产要素;(1)符号商品增加;(3)生产的去密集化与协作;(4)虚拟工作场所;(5)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6)即时性与变革的加速;(7)知识工作者的兴起。

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

答:(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组织管理心理研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适应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2)适应现代管理实践的要求;(3)适应中国国情的需要。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4

关键词:《在异乡》人物刻画;间接表现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254-01

一、引言

以往对《在异乡》的叙事分析,是从叙事声音和视角、评价研究,叙事艺术和文体风格,浅谈人物塑造的研究,但仅从背景和人物对话谈人物塑造并不充分。文本中的人物标记有两个基本类型:直接形容和间接表现。前者用特定词把人物特征明说,后者不直说特征,而是以各种方式表现或事例暗示。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当代诗学》讨论了间接表现中行动,言语,外表,环境,和通过类比强化人物刻画的手法。

笔者认为海明威《在异乡》中描写相貌特征很少,而是抓住环境背景与人物性格塑造的因果关系,人物习惯性行动揭示静态性格,直接引语叙述,减速聚焦动作表情,和心理活动来展现“我”的内心。

二、环境与人物性格

环境描写除烘托文本基调,还将各种感觉组织成语言。从叙事理论角度,人物的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常常转喻来暗示性格特征。《在异乡》作了故事背景的环境描写,感视觉交融,和第一人称叙述结合突出物象的清晰感,战争、寒冷及动物尸体增加了人物性格厚重感。给异乡的人孤寂感和对时势的痛恨。被掏空心脏在寒风里吹的野味隐喻战场上九死一生,伤痕累累的士兵。

文中他们选择最短的路去医院,哪怕要过桥;走有卖热乎炒栗子的桥,都暗示伤兵们对生存和温暖的渴求。这不仅是一段环境描写对人物内心的间接表现,在选择一贯去医院的那条路习惯性动作背后,揭示了静态的性格侧面,成为读者了解人物心境的一个线索。

伤兵们去咖啡馆路上的描述、咖啡馆的环境和开篇环境不同,一派人声鼎沸,华灯初上,歌舞升平的温暖繁荣。在视觉上和开篇环境及人物心境形成反差。“我”认为意大利咖啡馆的姑娘是最爱国的。这是口是心非的讽刺,和“我”因为是美国人才获得勋章而遭其他伤兵冷落,耿耿于怀,矛盾不已的性格相吻合。

三、对话与人物性格:直接引语

言语是文本中人物刻画常用手段,言语不仅能体现人物的出生、居住地、社会阶层等,还有言语背后的心理和个性。故事行动和言语是通过一种因果关系传达人物性格特征的。《在异乡》中连最简短的对话都采用直接引语,直接而生动地记录人物的特定话语,有利于塑造人物的性格,从而客观地介入对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在直接引用还原人物本来对话的过程中,几乎没有表明人物心理感受的修饰词,让读者更注意对话内容本身,转而回味对话者的人物性格。这是叙事创造中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

文章有一段是少校和医生的对话,少校曾经是优秀的击剑手,在战争中手部负伤,目前在医院成为康复器械的“试验品”。他明白根本不能恢复,但仍诙谐地问自己能否踢球,没有揭穿医生的回答和糊弄人的康复照片,体现了少校曾经心怀正义和爱国情怀,虽然伤痛在身,却不自暴自弃的勇敢刚毅。不拆穿谎言,保持优雅和尊严,用“very interesting”简短的问答使其在读者心中的形象高大了许多。但医生问其是否有信心康复时,他却惊人回答:“No”,其忠于内心的形象被演绎出来。

另一段少校与“我”的对话,他一直要求“我”用正确的意大利语法,侧面刻画了一个忠于国家,自律严谨的军人形象。与“我”谈论结婚时,优雅的少校反常激动,使读者想探其反差的原委。后文,其妻子在战后死去,因为失去挚爱的痛苦是少校心中不能平复的创伤。这段简洁的借言又再次刻画少校因战争失去亲人而内心孤独,脆弱敏感的一面。

四、“我”的心理刻画

“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文中为了凸显少校这个海明威式英雄形象,当然不能刻意对“我”作过多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我”所见所感勾勒出这个身处异乡的美国士兵的内心。文中有几段“我”的内心独白是以往学者较少分析的。“我”强烈感到伙伴的疏远冷落,“我”极为介意伙伴知道因为“我”是美国人才获得勋章,并非英勇就义的殊荣,渴望在异乡获得伙伴的温暖。“我”承认只是被迫参战,对死也非大义凛然,但战争的残酷和孤独感让“我”觉得内心的痛苦比身体的伤痛更大。海明威用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崇尚荣誉、向往友谊、对战争恐惧内心敏感的孤独异乡人的形象。

五、人物行动的象征意义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可以通过一次性的行动或习惯性的行动揭示:习惯性行动倾向揭示人物静态的性格。一次性行动和习惯性行动都可以归于几种范畴:实现行动、省略行动、思索行动,这几种行动都可能被赋予象征意义。

文中几处习惯性动作描写都揭示了人物的性格侧面,比如几个士兵选择去医院的道路;少校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语法;少校总是按时上医院;少校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眼睛直盯着墙壁……也有几处一次性行动暗示出的人物性格,比如谈论婚姻时少校的失态,之后少校又向我道歉,想起逝去妻子的少校竟失声痛哭。

叙述者将叙事视角聚焦少校的动作、表情,减速作场景式的描绘,在他回想起逝去妻子的时的痛苦表情,作者使用了简单的动作词象征内心的悲痛,又不得不迅速恢复平静,这种极慢的场景叙述和文中几个概略叙述对比,这个人物在小说的中心地位得到提升。

六、结语

本文用叙事学中小说人物刻画理论分析海明威的《在异乡》中塑造几个人物性格的手法,多运用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因果关系、直接引语、人物的心理及人物动作场景描绘等间接表现手法,将战退士兵对战争的恐惧、厌恶展露无疑,“我”的内心也解读出来。

参考文献: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5

在平时的测试当中,常见的命题方式有如下几种:

1.把握作品描写人物的方法,简要概括人物形象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2.请结合文章,简析文中“××”这一人物形象。

3.简要分析第×段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4.你认为文中的“××”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作者描写这个形象有何用意?

5.文中刻画的“××”和“××”两个形象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解题攻略

面对高考语文试卷中鉴赏人物形象题,考生要注意掌握如下方面:

一、一般技巧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阅读题中,分析欣赏人物形象是其中一项重点的考查内容。要想既省时又高效地解答此类略有难度的题目,有一个巧妙的方法就是“两联”、“三抓”、“多维”。

“两联”是指同学们在分析欣赏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在精读文本的基础上,密切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身份、地位来思考问题,因为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身份特征,其鉴赏作答的着眼点及其用语范畴有很大的区别。

“三抓”是指抓住文章的结构层次的安排,抓住曲折波澜的故事情节,抓住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及文章中出现的议论评价性语句。

“多维”是指考生要擅于多向思维,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欣赏人物形象,也就是既要从多方面对人物的思想情操进行概括,也要从多个角度对人物的本身性格特点进行赏析。

二、基本思路

具体鉴赏人物形象时,要把握好如下基本思路:

1.使用简洁的语言,从总体上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2.在精读文章的基础上,画出作者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通过描写环境从侧面烘托主要人物特征的语句。同学们在明确了作品中列举的相关信息体现了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再具体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还要在了解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或社会环境,依据画出的句子,由表及里地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也要善于在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努力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情感变化,探究出寄寓于相关物象或环境中的思想情感。

4.用准确精练的词汇,概括出人物性格特征,明确人物的代表类型、地位和意义,总结出全面完整的结论。

三、注意事项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6

(1.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2.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针对户外场景路标匹配中所需的局部特征抽取和匹配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曲率的特征抽取和二进制特征描述相结合的方法。算法利用基于曲率算法的特征分布较合理的特性,克服了传统特征分布不均的问题,且通过二进制描述算法解决了特征匹配的实时性问题,最后通过实验对比了不同算法的有效性和实时性。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提取出有效的均匀特征点。

关键词 :特征匹配;特征抽取;路标匹配;曲率算法

中图分类号:TN911.7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5?0008?04

收稿日期:2015?02?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104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108000152)资助

0 引言

定位是移动机器人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最早的定位研究成果主要是通过机器人的内部传感器,如码表、惯性仪等设施实现定位,但由于打滑、地面崎岖不平等原因造成的误差累积常常会导致定位结果不精确,不宜长时间单独导航。如果通过gps定位或者利用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定位,在有遮挡区域等信号不好的地方定位系统将失效,因此,人们开始逐渐采用外部传感器来辅助定位,比如红外和视觉传感器[1?2]。

视觉传感器因其丰富的环境信息如视觉、纹理、形状等备受关注,而且由计算机视觉理论可知,通过视觉系统便可准确识别出目标并判断出自身位姿。目前许多现存的方法中,大多采用人工设置路标,然后在机器人移动过程中对事先设定的人工路标进行匹配实现定位。但是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进展,人们逐渐将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此时许多特定情况下,人工设置路标是不现实的,所以自然路标就成为在户外条件下的首选方法。所谓自然特征就是指环境中已有的、非人工设置的、能够用以标识不同环境场景的特征对象。相对于室内大多结构化的环境,室外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对移动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同时,相对于室内,室外不断变化的光照条件和气候环境也是研究中的一大挑战。

基于视觉的自然路标需要提取其不变点,之后利用特征点匹配的方法判断和识别路标,从而实现移动机器人的定位。与GPS定位方法不同,基于特征的定位方法首先将原始的采样数据转换为相应的局部特征,在只需少量存储空间的情况下保存丰富而精确的环境信息。这类方法通常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满足相对复杂的应用,但在道路两旁有植被分布时,大多数特征点都集中于道路两旁的树木,而且提取的特征较为相似,这对后期的特征匹配和机器人定位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剔除植被对自然路标提取的影响,将特征点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到场景的建筑物中去,成为自然路标提取中的一大难题[3]。

目前已有的局部特征匹配算法主要有Harris,SIFT,SURF,ORB 等[4?5],SIFT(Scale ?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法由David Lowe在1999年提出,2004年完善总结。因其具有良好的尺度旋转不变性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其运算速度较慢,影响了其在实时应用中的应用。Herbert Bay 针对SIFT 算法提出了改进的SURF 算法[6?7],在速度上提升了一个量级,但是在一些实时应用中此速度依旧不够。直到2011 年Willowgarage 提出了ORB算法[8?9],可以满足大多数实时性应用。但是,ORB算法提取的特征点,在户外应用中,特征点分布都不够均匀,故本文采用基于曲率的算法来实现较均匀的特征点提取[10]。

1 基于曲率的特征点抽取

基于曲率的特征点抽取方法计算简单,提取出来的特征点具有旋转不变性,对噪声和亮度变化也都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且特征点分布均匀,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取定量的特征点。该方法主要通过灰度变化来判断是否是角点,当图像中某一点沿任意方向的微小偏移都会产生灰度的大量变化,则该点被认为是角点。设Ix 为水平方向灰度的变化,Iy 为竖直方向的灰度变化,那么角点就是Ix,Iy 变化都很大的点,而边缘则是Ix,Iy 中只有一个变化较大的点。设w(x,y) 是以(x,y) 为中心的一个滑块,当其在任意方向滑动[u,v] 时,产生灰度变化E(u,v) 的计算方法如下:

而后根据泰勒级数计算出一阶到n 阶的偏导数,最终可以得到一个矩阵公式:

再根据矩阵的特征值λ1,λ2 判断是否为角点,但实际操作中一般计算出角点响应值如下:

式中:k 为系数值,一般取0.04~0.06,通过R 来判断是否为角点,R 若为对应的邻域的极大值就是角点所在位置。

邻域设置为3 × 3 和8 × 8 时基于曲率的特征点提取的效果图,如图1所示。

原本的基于曲率的特征点提取算法,判断一个点是否为特征点的依据是判断计算出的R 是否在邻域内最大,若最大则为特征点。而这里因为一个点的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较小的那个特征值,若采用行列式的特征值来判断是否为特征点的话,只需较小的一个特征值数值大于预先设置的阈值,则该点便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强角点[11],即此时:

若R 大于预先给定阈值即为强角点,由于该算法对发现特征值的要求较低,可以抽取到一些不是特别明显的特征点,若实际应用中需要特征点均匀分布时,适当提高该算法的运算邻域,即可获得相对其他算法而言分布更加均匀的角点分布图,效果如图2所示。

图2(a)和图2(b)分别为极大值抑制区域为3 × 3 和8 × 8 的情况,可以发现当极大值抑制区扩大为8 × 8 时,特征分布已相当均匀。

2 具有旋转不变性的二进制特征描述

二进制字符串描述符,相对其他算法减少了描述符的维度,从而减少了描述和匹配的时间。该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高斯滤波以降低噪声的影响,后在图像中选择一个局部块p,大小为S × S 像素,定义一个τ 测试如下:

式中:u,v 是形如(x,y) 的二维坐标对;p(u),p(v) 是所在点的亮度。

由若干个τ 测试的结果组成字符串:

式中:n 可以取128,256,512 等,这里取512,其需要512 8 = 64 B的存储空间。如何有效地选取特征点对接下来的运用影响很大,经实验证明,采用服从1/25 S2 的高斯分布,特征向量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同时采用Ham?ming 距离代替传统的欧式距离判断是否匹配,匹配时只需按位进行异或操作,大大缩短了特征匹配的时间。

BRIEF运算简单且所占内存较小,比较适用于一些实时应用,但该算法同样也存在一些缺点:易受噪声影响,未考虑特征方向,不具备旋转不变性,不具备尺度不变性。

为了让该算法具有旋转不变性以减少移动机器人在抖动过程中画面旋转对匹配结果造成的影响,通过质心算法计算出各关键点的方向,如下式所示:

得到特征点的方向为:

式中:(x,y) 为检测到兴趣点的坐标,之后将获得的θ 以2π 30 的尺标将其量化。在位置(xi ,yi) 上对任意n 个二进制特征集,定义一个2 × n 的矩阵:

用之前得到的θ 校正S 得到Sθ = SRθ,其中:

根据得到的方向再提取描述子g( p,θ) = f ( p)|(xi yi)∈S θ就具有旋转不变性了。

3 实验和结论

本实验在Win7系统下,利用vs2010和opencv2.4.10实现了基于曲率算法的特征抽取与二进制特征描述方法。实验硬件为AMD四核的A6?3420M APU 1.5 GHz,内存4 GB,显卡HD 7470M 1G。由于实现移动机器人定位所需的特征点对不多,故本文所有算法对每一幅图像检测到的特征点数设置上限为200,所使用图片采用录制视频中相近帧截屏获得,各算法实验效果如图3所示,实验数据见表1。

从实验结果来看,SIFT和SURF所获得的特征点分布比较均匀,但是在速度上和其他算法相比,慢了很多,不适用于实时性应用,速度最快的快速角点检测算法检测出的特征点分布较为集中,无法减少树木等对特征匹配的影响。

基于曲率的算法在算法实时性和特征均匀分布特性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权衡,改进的基于曲率的特征抽取方法,由于简化了运算过程,在处理时间上更短;在正确匹配率方面,两种方法相差不大,相对于原算法,本文算法分布更加均匀,减少了树木等自然路标对特征匹配造成的影响。故本文提出的算法能满足户外条件下有效地提取特征点并进行匹配的要求,且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鲁棒性。

注:本文通讯作者为石朝侠。

参考文献

[1] 徐则中,庄燕滨.移动机器人定位方法对比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9,21(7):1891?1896.

[2] 张浩峰,赵春霞,王晓丽,等.面向室外自然环境的移动机器人视觉仿真系统[J].系统仿真学报,2006,18(3):701?705.

[3] 王永明,王贵锦.图像局部不变性特征与描述[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4] LEUTENEGGER S,CHLI M,SIEGWART R Y. Brisk:binary robust invariant scalable keypoints [C]// Proceedings of 2011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S.l.]:IEEE,2011:2548?2555.

[5] 廖婷婷.基于特征匹配的图像检索算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6] BAY H,ESS A,TUYTELAARS T,et al. Surf:speeded up ro?bust features [C]// Proceedings of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S.l.]:IEEE,2006:346?359.

[7] 张锐娟,张建奇,杨翠.基于SURF的图像配准方法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1):160?165.

[8] RUBLEE E,RABAUD V,KONOLIGE K,et al. ORB:an effi?cient alternative to SIFT or SURF [C]// Proceedings of 2011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S.l.]:IEEE,2011:2564?2571.

[9] 许斌锋.增强现实中ORB与KLT相结合的特征点跟踪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10] HARRIS C,STEPHENS M. A combined comer and edge de?tector [C]// Proceedings of 1988 the 4th IEEE Alvey Vision Conference. Manchester:IEEE,1988:147?151.

[11] SHI Jianbo,TOMASI C. Good features to track [C]// Procee?dings of 1994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hampaign: IEEE, 1994:593?600.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7

关键词: 特征融合; Camshift; SIFT算法; 降维; 目标跟踪

中图分类号: TN911.73?34;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19?0169?05

Abstract: Since the traditional tracking methods are failed due to the complex environments of vehicle deformation, haze weather, background noise, illumination variation and occlusion interference existing in urban road traffic, the vehicle target tracking new algorithm of urban road traffic is proposed, which integrates HSV color model and local invariant feature with the continuously adaptive mean shift (Camshift) algorithm. The multi?feature template based on color and gray level is established.The sampl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of statistic analysis is used to reduce the feature dimension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eature match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eighted features is defined and calculated, so the algorithm can better deal with the complex traffic environment, and ensure the stable and accurate track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algorithm has high recognition rate, good real?time performance, and strong robust to resist environmental interference.

Keywords: feature fusion; Camshift; SIFT algorithm; dimension reduction; target tracking

0 引 言

目前,我国道路车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加,公路承载能力相对不足,致使交通拥堵严重,事故频发。车辆跟踪技术在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1]中,能够实时监控记录车辆的行为信息,获取车辆的信息参数,从而为车辆行为识别奠定了基础。目前跟踪方法大部分依靠单一颜色信息表示被跟踪的目标,卡尔曼滤波器跟踪[2]计算复杂度低,能够跟踪车辆的中心,但要求车辆运行状态满足高斯分布,而对现实中大部分的非线性、非高斯环境易跟踪失败;块匹配跟踪算法[3]利用图像之间的匹配度进行跟踪,但跟踪过程中无法通过分配策略设置合理的阈值,且抗仿射变换能力差;粒子滤波算法[4]抗干扰能力强,但存在精度和时耗的互斥情况,且在跟踪过程中粒子易出现退化现象。连续自适应均值漂移(Camshift,Continuously Adaptive Meanshift)算法[5?6]是一种无需参数的基于核密度的快速模式匹配算法,可以有效解决目标形变问题,其计算简单、实时性高,但在目标颜色和背景接近、遮挡、光照变化时易导致目标跟踪失败。总之,上述方法不具备通用性,如场景中出现光照、车辆或形变、霜雾天气、目标边缘或区域特征不明显、遮挡等因素存在时易丢失目标。

鉴于以上情况,如何选择有效的跟踪方法和提取具有不变性的特征有待提高。本文针对城市道路车辆跟踪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在连续自适应均值漂移算法的基础上融合局部不变特征的复杂环境车辆跟踪算法,通过提高辨识车辆目标的能力,为智能道路交通监控系统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1 Camshift算法及问题

Camshift算法建立在Meanshift算法[7]基础上,利用图像颜色概率密度的分布特征跟踪目标,由于MeanShift 算法的核函数窗宽固定不变,影响了跟踪效果,目标尺度明显变化时,会定位不准确。Camshift利用像素值和搜索窗二阶矩估计目标大小、方向角从而自适应调节窗口大小和角度。此外,Camshift选择HSV颜色模型作为跟踪特征减少光照影响。算法描述如下:

为了自适应移动目标的方向及大小,利用像素值和搜索窗二阶矩进行估计。算法将新搜索窗的位置、大小作为下帧初始位置重新初始化,继续在搜索窗1.1倍范围内计算HSV颜色概率分布情况,直到收敛,反复执行以上算法,从而跟踪移动目标。

Camshift算法计算简单,匹配速度快,实时性高,能自动适应目标大小及方向角的变化,但由于仅利用图像颜色特征,在复杂环境中易受颜色近似的干扰物影响导致跟踪失败。如图1所示,截取视频87,102,110,118,122帧进行测试,被跟踪车辆在运动过程中被桥柱遮挡,且车身颜色和桥柱颜色极为接近,构成较大干扰。可见,Camshift算法仅使用颜色概率,易被桥柱吸引从而丢失目标。

2 局部不变特征提取及优化

2.1 特征提取

SIF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8?9]提取图像局部特征,能够适应各种仿射变换,对遮挡、亮度变化、噪声、缩放平移有良好的不变性,将其和Camshift算法融合能更好地增加跟踪稳定性。SIFT算法利用高斯差分多尺度变换寻找关键点[10?11],通过图像方向特征向量的不变性实现特征匹配,过程描述如下:

2.2 特征向量优化

虽然SIFT算法抗仿射变换,由于关键点向量高达128维,时间复杂度很高,不适合直接将SIFT算法应用在需要实时处理的交通环境。在保证生成关键点的数量和准确性的前提下,本文引入统计分析学中的样本主成分分析(Sampl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e)方法[12-13],对关键点特征降维从而提高系统的实时性。

4 结 语

针对复杂环境,本文提出了基于Camshift的HSV颜色特征和局部不变特征融合的自适应权重更新目标跟踪算法,为了降低算法复杂度,利用主成分的分析方法用互不相关的新样本信息表述原样本信息,从而降低维数,避免信息重叠,减少了特征向量的匹配时间,用直方图分别描述不同特征空间,建立候选目标、目标模板的特征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改进算法对车辆形变、霜雾天气、背景噪声干扰以及光线变化、遮挡等问题可以自适应更新不同特征权重,特征之间互补不足,对复杂环境有良好的鲁棒性。在城市道路交通实时监控系统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MAURYA K, SINGH M, JAIN N. Real time vehicle tracking system using GSM and GPS technology: an anti?theft tracking system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ing, 2012, 1(3): 1103?1107.

[2] 赵汝祺,赵祚喜,赵汝准.基于多项式卡尔曼滤波器的车辆定位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8):49?56.

[3] CHITALIYA N G, TRIVEDI A I. Novel block matching algorithm using predictive motion vector for video object tracking based on color histogram [C]// Proceedings of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s Computer Technology. Kanyakumari: IEEE, 2011: 81?85.

[4] 陈志敏,薄煜明,吴盘龙,等.基于新型粒子群优化粒子滤波的故障诊断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2,32(2):432?435.

[5] BRADSKI G R. Computer vision face tracking for use in a perceptual user interface [C]// Proceedings of 1998 IEEE Workshop on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Vision. [S.l.]: IEEE, 1998: 214?219.

[6] 曲巨宝,林宏基.一种基于MACA的自适应跟踪算法[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0,25(3):41?46.

[7] CHENG Y. Mean shift, mode seeking and clustering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995, 17(8): 790?799.

[8] LOWE D G. Distinctive image features from scale invariant key poin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2004, 60(2): 91?110.

[9] PANCHAL P M, PANCHAL S R, SHAH S K. A comparison of sift and surf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research i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2013, 1(2): 323?327.

[10] 屠礼芬,仲思东,彭祺,等.基于高斯金字塔的运动目标检测[J].中南大学学报,2013,44(7):2778?2786.

[11] 张克军,窦建君.基于Contourlet变换和不变矩的图像检索方法[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2,27(1):48?51.

简述环境法学的特征篇8

关键词:简笔画

《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努力创造英语环境,利用实物图片等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英语,视听结合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学英语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接触了多少英语语言实际。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语言环境,创设的情景越理想,教学效果就越好。提供生动形象一的图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材料,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有能提高学生课堂上的练习效果,而且使用方便。《基础英语》一书的作者埃克斯列说:“凡是激发学生喜爱学习英语的方法,则是教英语最好的方法。”因此,它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它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中起着独特的作用。现在,谈谈笔者在运用简笔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有利于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力量。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每一个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因素,而借助简笔画,则有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Complain vi。& Vt。

巧学助记

Complain that -----抱怨----

Complain toof /about sth向某人抱怨/投诉某事

Complain of doing sth 抱怨做某事

1.People complained that there was too much noise.

2.I complained to the police about / of my neithbor’s dog.

3.The workers in Foxconn complained of working for too long.

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听/说/感觉,达到掌握英语交际能力。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可见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接受理解自然就快,这比只教效果明显好得多。

2、运用简笔画教学有利于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抽出实物中的非本质属性,使其开头和大小客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能把非本质特征区分开来。

比较contain 和 include Contain 侧重内容,可用来表示包含所含之物的全部或一部份。

Include 侧重范围,只能用来表示所含之物中的一部分。Include 的使用常见于including 和 included 两种形式。

形象记忆:

用contain 和 include 填空

1.The thieves stole a purse containing banknotes.

2.Five people died in the accident including two children.

3.运用简笔画有利于以动激思,加深理解。

借助简笔画进行教学,展现动态的图片,变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具体情节,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书面表达

假定你是中学生李华,你在网上看到右边这幅漫画,请你根据漫画所呈现的现象,用英语给某报社写篇短文,内容包括:

1.陈述漫画内容。2.表明自己的看法。3.陈述自己的理由。

注意:词数120左右。

Lucky money

借助动态的图片,学生自然会体验出在这种特定情境中英语词语或句子的用法。

4.运用简笔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借助简笔画教学,充分发挥活动片和复合片的作用,在动中引路,因此,感知效果,有利于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比较 signal symbol sign mark

Signal 指为某一目的而有意发出的信号。

Symbol 指作象征或表达某种深邃意蕴的特殊事物。

Sign 指人们公认事物的记号;符号,也可指某种情况的征兆。

Mark 指方便于辨认而有意做的标记或自然形成的标记或有别于他物的特征。

形象记忆:

用signal , symbol, sign, mark 填空:

1.The sportsmen are all ready, waiting for the signal to start running.

2.In the picture the tree is the symbol of life and the snake is the symbol of evil.

3.The lighthouse on the top of the hill serves as a mark for flies.

4.Call the police at the first sign of trouble.

总之,简笔画教学使教师活灵活现地把整篇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创造了一个较好的情境。呈现教材时教师可自导自演或让学生配合表演,使学生正确、透彻地理解材料,又可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有序操练,促使学生深化教材,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涂永录 编著 《简笔画技法图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8。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