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居保中心档案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10-07 15:03:37

居保中心档案工作计划

居保中心档案工作计划篇1

一、 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社区成立初时就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化了日常工作归档意识,认真钻研档案业务知识,努力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所有档案资料专柜存放,专人保管定期对其数量和保管状况进行全面检查,规范使用管理程序,定期对档案资料除尘消毒,保持档案的整洁性和完整性。

二、 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理念,本着我组织,我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宗旨,开展了独生子女才艺表演比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水平,提高了居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树立全新理念,深化宣传教育服务。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要做到育龄群众之所想,之所急,和管理于服务中,以优质服务促进节育措施,落实以优质服务推进婚育观念转变,以优质服务让育龄群众满意。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依托协会组织,服务社区广大群众,社区实现计划生育居民自治,优质服务,计划生育协会作用少不了,为发挥协会作用,在社区内特设置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随时为广大育龄群众发放避孕药物。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

三、 人口普查工作

居保中心档案工作计划篇2

一、 档案管理工作

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社区成立初时就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化了日常工作归档意识,认真钻研档案业务知识,努力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所有档案资料专柜存放,专人保管定期对其数量和保管状况进行全面检查,规范使用管理程序,定期对档案资料除尘消毒,保持档案的整洁性和完整性。

二、 社区计划生育工作

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理念,本着我组织,我自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宗旨,开展了独生子女才艺表演比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水平,提高了居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树立全新理念,深化宣传教育服务。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要做到育龄群众之所想,之所急,和管理于服务中,以优质服务促进节育措施,落实以优质服务推进婚育观念转变,以优质服务让育龄群众满意。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依托协会组织,服务社区广大群众,社区实现计划生育居民自治,优质服务,计划生育协会作用少不了,为发挥协会作用,在社区内特设置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随时为广大育龄群众发放避孕药物。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

三、 人口普查工作

居保中心档案工作计划篇3

近日,各方高度关注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以下简称为“《规划》”)已经正式公布。《规划》明确了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通读《规划》全文,可以发现《规划》对提升城镇化水平这个目标,是从农村常住人口和户籍这两个层面的指标来进行设计的,这也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因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管理方面的确存在一些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其一,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社会。这部分人虽然长期生活在城市,与城镇居民拥有同样生活方式,但因市民化进程滞后、其户口依旧是农业户口,无法享有与拥有城镇户口居民同样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基本公共服务。据统计,全国共有2.34亿此类“农村居民”。大量“农村居民”涌现,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其二,依旧生活在农村、保留着农村生活方式的留守人员。特别是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与诸多风险隐患。

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对我们原有的农村档案工作思路、模式、方法均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农村居民”因其工作相对不够稳定,所以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流动性相对较大。针对这类新兴“农村居民”的特点,档案管理工作就不能完全沿袭原有的农村档案管理办法,亦需创新方式、方法。笔者认为,面对“农村居民”档案管理,应该借鉴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模式。一是搭建一体化的档案工作网络平台,使档案信息化,执行人性化的社区档案业务规范,实现统一管理。电子档案的建立使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化,并通过互联网建立了档案共享资源,实现社会各档案管理单位的互联,这不仅为“农村居民”流动提供方便,也为政府掌握其资料提供了便捷。二是设计多样化的建档模式和检索模式,为社区档案利用提供快捷服务。在建档之初通过填写表格方式更多地了解“农村居民”各种情况,最终在社区虚拟档案室中增设社区民生专题档案板块,如低保档案、困难家庭档案、失业人员档案等,做到档案为社区特色工作提供同步服务。

另一方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调整并且逐步向农村倾斜,使农村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股新的力量。随着农村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立农村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机制变得尤为重要,需要农村民营企业积极借鉴城市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改变本企业档案管理相对落后的现状。一是要制定出系统而又切实可行的档案工作规章和制度。对企业档案工作的具体内容做出实际、明确的规定,并且建立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等工作制度。二是要执行统一规范的业务标准。农村企业要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档案管理的业务标准,结合企业的特点制定出统一规范的业务标准,使整个企业的档案从材料的制作、形成、整理、归档、分类编号到案卷质量符合存档要求和管理规范。三是要全面推动农村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企业档案部门要做好对计算机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数据的采集、归档、存档以及管理等工作,保证电子档案真实、完整和有效。四是要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加大档案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对现有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档案人员要适应现代化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要做好上述两方面工作,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一是要增强大局观念,使新农村档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社会。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已是整个新型城镇化、国家现代化基础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转变观念,着眼全局、着眼社会,将自己的工作放到整个国家战略层面去重新审视,从而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为新型城镇化、现代化服务。二是要增强开放观念,使新农村档案工作走出封闭,面向社会。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增强开放观念。具体要在新农村档案保管利用功能和档案行政管理职能方面实现一些转变,新农村档案保管利用要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其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要由满足内需向扩大外需转变,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居保中心档案工作计划篇4

上海市:全面发展 特色突出

工作状况:2002年12月,上海市档案局与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上海市社区档案工作的意见》,并连续三次召开区县局馆长会议,全面部署社区档案工作。提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服务百姓为中心,以推进档案规范化、信息化、特色化建设为重点,创建、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化大都市社会功能相协调的社区档案管理体系,努力实现社区档案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社区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目前,社区档案工作与社区建设同步相随,取得了较大成绩。在全市100个街道办事处、3466个居委会中,所有的街道办事处和3119个居委会(占居委会总数的90%)建立了档案工作,设在社区的各种为民服务机构也加强了档案管理;初步建立了与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社区档案工作"三纳入"机制,即各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把社区档案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目标管理,纳入创建文明社区的考核范围,纳入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实行"两级管理,三级指导",形成了"以块为主,一方牵头,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一个与社区建设相适应的社区档案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

市和区县档案局普遍制定了社区档案管理规范性文件,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明确分管领导,落实档案人员,实行归档管理;并确定了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归档范围,明确了居委会档案分类整理要求,统一了"居委会合格档案管理"考评标准。同时,大多数居委会也相应建立了规章制度,并把档案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纳入创建文明小区的考评范围。全市97%的街道办事处通过了市级或区级档案工作等级考评,一大批居委会达到了档案管理合格标准。截至2002年底,全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社区服务机构形成的档案,共计216万卷,积累了丰富的社会档案资源。

工作理念: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开展社区档案工作应当着眼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助。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文件归档时,应注重文件来源的广泛性和文件内容的社会性、特色化。在材料整理中,应当采用简化整理,方便利用的方法。在档案保管上,不强求配备专用库房。在档案服务方面,应当简化查档手续,并注重档案汇编的实用性。深化社区档案工作,需要探索如何从制度上把社区档案纳入国家档案资源建设。日益丰富的社区档案记录了城市建设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历史,是重要的社会档案资源。它不仅对当前深化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查考价值,而且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拓展城市管理功能,研究社会人文历史具有不可或缺的史料价值,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制定规范,要求各居委会广泛收集社区活动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要求各级档案馆关注社区建设和百姓生活,把富有时代特征、社区特点和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社区档案、居民档案收集进馆,进一步丰富国家档案资源。目前,上海市档案局正在抓紧制定包括社区档案在内的本市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收集档案的办法,力求从制度上规范社区档案流向。

工作特点:使社区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同步。一是明确规划要求。提出社区档案计算机管理应当充分依托社区网络平台,纳入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到2005年,社区各级组织都要普及档案计算机管理,并提供网络化服务。二是开发档案软件。2002年,市档案局主动与市信息办联系,参与开发全市通用版社区政务信息系统,使社区政务信息系统集社区政务、为民服务、文档管理和现行文件查阅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街道---居委会档案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和网络化利用。三是统一软件规范。四是加强技术培训。

特色档案:记录民主型社区建设的居委会直选档案,小区听证会、评议会等"三会"档案;体现凝聚型社区氛围的新经济、新社团组织党建档案,党建协调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档案,党风廉政监督站、在职党员联络站档案,廉租房档案;记载服务型社区活动的"民情日记"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志愿者档案,护绿队档案,家庭档案,经济上解困、生活上解忧、精神上解闷的"三解"档案,社保、低保、协保等"三保"档案;反映文明型社区风貌的社区学校档案、科普档案、文化节档案;展现开放型社区形象的洋居委档案、外来经商档案、流动人员档案,等等。

北京市:在服务上做足文章

做好社区档案工作,记录下社区建设、管理的情况,为社区的各项管理工作和居民的学习、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档案信息支持,是档案部门职责所在,是档案工作贴近中心、贴近现实、贴近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方面,是档案工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具体体现。为了保证社区档案工作能够与社区建设同步发展,北京市把社区档案工作作为2002年全市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加强对社区档案工作的引导。

经过调查研究,他们认为,社区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新领域,不能简单地沿用过去的工作观念、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能简单地、不加区别地提出对社区档案工作进行监督,也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手段要求社区组织必须开展档案工作。对于在社区工作、生活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档案的安全保管?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无疑要履行监督职责,但就普遍而言,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社区档案事务更多的是指导、协助和服务的关系。

2002年9月,北京市召开了部分区县社区档案工作研讨会,研究探讨档案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档案部门在社区开展工作的方式。2003年召开的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上,他们明确提出档案工作要向社区延伸,档案部门要以全心全意为社区服务为宗旨,指导社区做好档案工作。2003年4月10日,又召开了全市社区档案工作座谈会。与市民政局共同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组织、档案部门和主管社区工作的有关部门的职责。

北京市各级档案部门为社区提供档案服务,主要有以下方式:

档案法规、档案科普宣传进社区 在社区开展档案宣传工作,开展档案服务工作进入社区首先要让社区居民了解档案、认识档案工作,拉近百姓与档案的距离。他们(1)把专题展览办到社区去,为社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服务。(2)为社区居民提供档案信息。为了便于社区干部和社区居民了解馆藏、提高利用档案的针对性,一些档案馆主动把馆藏文件摘要、馆藏开放档案目录等送入社区。针对部分社区存在资金短缺、文化作品少的困难,一些区档案馆还将馆内部分编研材料和书、报、资料等无偿赠给社区。(3)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多数社区居委会结合自身工作,积极开展现行文件的利用工作。他们把政府公报尤其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现行文件,如有关享受社保、低保和残疾人优惠政策等的文件放在档案室里,供社区居民查阅,还把一部分现行文件制作成展板,在社区展出,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档案指导服务进社区 主要是指导和帮助社区居委会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为了使社区居委会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得到安全保管、方便利用,同时又不给居委会增加负担,他们提出了"尊重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质,根据社区居委会的规模、财力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爱惜民力、突出特色、简便易行、简明实用"的社区档案工作原则。(1)指导方式灵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动争取主管社区工作的有关部门,如民政局、社区办、街道办等的支持,共同促进居委会档案工作的开展。另一种是积极发挥档案学会的作用。在居委会自愿的前提下,对有建档需求的,由档案学会派人给予具体指导。(2)归档范围突出特色。他们要求各区县在确定社区档案的归档范围时,要紧密结合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内容,突出反映居委会的工作特点。有的区档案局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同志一起,把社区居委会形成的文书档案分为七个类别,即综合类、社会服务类、治安民调类、文化教育类、社区卫生类、劳动社保类、社会环境类等,基本涵盖了居委会的各项工作。(3)整理方法简便易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涉及面广、覆盖面大,经常要接受政府有关方面的检查。针对这种情况,他们确定了不立卷的整理方法。社区工作人员可以按照上级的检查要求,对文件进行任意组合,用完后再按照文件上的标识使文件准确归位。他们称这种做法为"搭积木"。(4)工作量保管条件因地制宜,对档案的保管条件不强求一致。(5)规章制度简明实用。

在帮助居委会制定档案工作制度的过程中,他们重点细化了档案的归档制度和档案的提供利用制度,弱化对档案专业化保管(如"八防")的要求。制度的内容力求简明,好理解、易操作,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

目前,全市2256个社区居委会中已有1150个实现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占51%。这些居委会制定了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明确了档案工作的职责,对居委会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进行收集和整理,为档案的安全保管提供了必要的装具,并较好地开展了档案的利用工作。

天津市:起步早 覆盖面广 制度齐全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天津市部分区,就着手推动在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档案工作。目前全市1241个社区居委会都建立起了社区档案工作。

天津市社区居委会保存档案从几十卷到几百卷不等,全市社区档案总数约11万卷。社区居委会档案管理工作采用四层管理机制:市档案局档案业务督导处牵头,法规、教育处协同合作,推动各区档案局开展工作,再由各区推动各街道办事处直接统辖居民委员会。四级联动的组织机制,保证了管理到位、责任清晰、指令畅通、质量符合要求。目前大部分居委会做到了四有:社区档案有专人管、有专柜存放、有专门制度、有展学活动阵地。

目前,各区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了各种档案管理规定200多个,主要的制度包括有《社区居委会档案工作管理办法》《社区档案管理制度》《社区居委会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失业、再就业职工档案暂行管理办法》《社区居委会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的规定》《社区居委会专兼职人员职责》等。

在探索社区档案管理新模式,丰富社区档案新内容方面,天津市档案部门着力做到:

拓展社区档案工作的辐射范围。引导各区逐步把社区档案的收集范围从一般的管理性文书档案,发展到最大限度地收集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档案资料。要求在社区档案工作中,坚持把握三个要领:一要以人为本,着眼人物的业绩、知名度和突出特点;二要求真务实,要确保档案内容真实、可靠;三要资源共享,要尽可能多地发动居民群众参与建档活动,分享档案资源建设各项成果,真正使档案方便百姓、服务社会。

探索社区档案管理新模式。第一,进行档案动态管理,如及时补充更新低保人员情况。第二,联合建档,双重保管。如与街道劳动与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合作,联手完成社区失业人员档案的收集整理,分头利用。第三,社区档案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方便居民查询档案信息。第四,建立社区文件中心,将政府的现行文件、社区管理信息向群众展示、开放。

拓展管理内容,突出社区特色。本着为现实服务,替百姓着想的工作思路,力求社区档案内容齐全完整,做到社区职能活动有多少,社区档案门类就有多少;服务对象有多少,档案内容就有多少。

辽宁省:社区建档工作三年目标已完成过半

辽宁省从1999年起就开展了社区建档工作,2001年底,省档案局与省民政厅联合制订了《辽宁省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和《辽宁省城市社区档案归档范围及文件材料保管期限表》。2002年6月,召开了全省社区档案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明确提出了全省社区建档工作三年完成,五年实现规范管理的目标。到2002年底,全省社区建档率已达70%。其中沈阳、大连、本溪市社区建档率可达80%。

他们运用的主要方法是:

1.纳入目标管理。与各市档案局签订的目标责任制中,把社区建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各市、县(市)区也层层签订责任书。通过层层目标管理考核的办法,整体推进社区建档工作,有力地巩固了社区建档成果。

2.争取齐抓共管。与民政部门的积极配合,是开展社区建档工作的重要保障。省、市、县(市)区都与民政部门联合制发转发社区建档工作规章、联合召开会议部署、联合指导检查、联合总结表彰。

3.加强业务培训。不仅要求社区档案门类齐全,装具合格,而且要求配备微机、复印机和摄录放像、空调等设备,条件好的已有了专门库房;档案内容不仅仅局限在居民户卡档案,还有财会、基建、设备、居民收入、就业、物业合同等等。

湖北省:五项措施建好五项“民心工程”档案

湖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社区档案建设。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向全省印发的《关于加强全省档案服务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社区档案工作,为社区基层组织和社区群众服务。要求各级档案部门要与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谋划社区档案工作发展大计。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要求,湖北省档案局提出把"民政和社区档案工作"作为当年档案工作重点来抓,并写进了省直机关档案工作计划要点。从2002年开始,湖北省档案局、省民政厅联合组成调查组,先后对武汉、黄石、荆门、鄂州、十堰、襄樊等6个市的50多个基层社区居委会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工作,抓好试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档案局与省民政厅,联合制定了《湖北省社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社区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湖北省社区档案工作合格标准》,规范了全省社区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于2003年4月联合召开了全省社区档案工作座谈会,对进一步做好社区档案工作进行了部署。

在指导社区居委会档案工作的过程中,湖北省档案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配合,努力实现"民思我想、民需我办、民求我应、民困我帮"的服务宗旨,突出建好以下五项"民心工程"档案:与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共同建设特殊群体档案;与卫生部门联合,共同建设社区卫生保健档案;与公安、纪检、检察部门联合,共同建立社区治安廉政档案;与宣传、文化、科技部门联合,建立社区文化科普特色档案;与计划生育部门联合,共同抓好社区计划生育档案。

由于采取抓调研、抓试点、抓培训、抓规范、抓推广的有力措施,目前全省2800多个城镇社区,建档率已达50%,有30%的社区档案工作通过了合格验收,达到了省、市级合格标准。

浙江省:施行六项举措推下一步发展

2002年8月,浙江省在印发了《浙江省城市社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后,选择了不同类型的社区进行建档指导和扶持,在抓典型时,从实际出发,不提不切社区实际的要求,做到社区档案工作的宗旨与社区总体建设目标相统一、社区档案工作的要求与社区发展的水平相协调、档案工作共性与社区档案工作个性相结合。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与民政部门互相配合,普遍联合成立了社区档案管理指导小组,形成了对本辖区社区档案工作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浙江省截至2002年12月底,全省共有城市社区2772个。目前,全省各地社区档案工作已全面铺开,进展较快的杭州萧山区、宁波海曙区、金华义乌市、台州玉环县等地的社区建档率已达到100%,其中,萧山区、义乌市的建档社区还全部通过了档案管理市级规范化认定。

对今后社区档案工作的推进,浙江省档案局已经和正在施行六项举措:

一是召开全省市和部分区县档案局长会议,认真学习贯彻王刚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对社区档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二是通过努力,把社区档案工作纳入《浙江省社区建设纲要》,在纲要中提出了到2005年,全省80%的社区完成建档,到2010年,全省100%的社区建档,其中80%的社区档案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工作目标。

三是把社区档案管理要求纳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社区建设管理规范》中,在规范的总则、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区文化各章节写进了档案工作要求。

四是把社区档案工作指标列入省档案局上半年印发的《浙江省各市2003年档案工作考核办法》,提出2003年各市社区建档率不低于40%的工作任务。

五是编印《社区档案工作实用手册》3000余册,免费分送到全省各个社区,指导社区档案工作的开展。

六是加强对全省各地社区档案工作的日常督查,追踪动态,掌握情况,及时报道,抓好任务的落实。

南京市:有探索空间的方法使工作进行顺利

南京市所属六个城市445个社区居委会目前都已建档。南京市档案局在这项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是"广泛收集、适度加工、注重利用"。他们1.对社区档案工作提出"四有"的要求,即:有制度、有人管、有档案、有橱柜。2.结合社区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对档案实施分类,根据国家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关于社区工作几个方面的内容设置类目。3.按照实际查考价值确定社区材料收集范围。4.尽可能简化社区档案整理操作环节。整理本着"适度加工"的原则,不强求整齐划一。"一三七"(一档三届七类)、"定期归档、按届整理"的方法,一些社区认为实用,街道欢迎。

青岛市:开展认证 抓紧抓实

自2001年以来,青岛市档案局连续3年将社区档案建设列入对区(市)档案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他们本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规范管理、重在服务"的工作思路,在业务建设方面,坚持科学、适用、简便、灵活的原则。在工作措施上,将社区档案工作有机地融入社区建设规划及相关工作中,统一部署、点面结合、整体推进。2002年初,市档案局、民政局联合印发了《青岛市社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归档文件按件整理,按职能分类,按时间顺序排列,不设保管期限。2003年4月市档案局、民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社区档案管理规范化认证活动的通知》,本着"公正、自愿、从简"的原则,由社区自愿参加,区(市)档案局、民政局对社区档案工作按照"合格"、"先进"标准进行认证,对通过验收的社区,由市档案局、民政局授予"青岛市档案规范化管理合格先进社区"。7月他们又召开了全市社区档案工作现场观摩会,提出了围绕社区工作需要,加强社区文件材料的收集,建立与社区建设密切相关的四大基础档案信息库的要求,即社区基本情况数据库,重大活动、重要工作档案数据库,各类政策依据材料数据库,政务服务档案数据库。

武汉市:政府支持 横向结合 上下联动

武汉市社区档案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5年,将居委会建档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开始,到1999年底,全市居委会已基本完成建档工作;第二阶段,2000年,随着社区居委会的建立,档案部门及时为社区建设服务,当年社区建档率就达60%;第三阶段,市委市政府作出"883行动计划"部署后,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将全市883个社区全部建档列为2003年的工作目标,现已完成。其中50%以上社区档案管理达标。

武汉市档案部门在开展社区档案工作中,积极争取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社区档案工作被列入今年全市和各区的政府工作目标,提上了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形成社会联动,全体参与的氛围。他们与市民政局联合,共同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档案工作的通知》、《武汉市社区居委会档案管理办法》,对社区档案工作联合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同时,与妇联、文明委等联合开展创建档案工作示范社区活动,借助相关职能部门的优势,形成合力。

在依法管理,主动服务方面,武汉市着力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档案普法进社区。将社区档案普法宣传作为推动社区档案工作的重要举措,列入全市档案普法宣传规划。在实践中注意做到三个结合,即将档案法规的学习宣传与《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他法规学习宣传相结合,同步进行;将一般普法与重点普法相结合,将档案法制教育列入社区教育培训的内容,先后组织两次大规模的普法验收考试,并将社区居委会干部作为档案法制教育的重点;将档案普法与社区日常管理相结合,在强化档案法制意识的同时,结合社区实际,推进社区档案管理。

二是档案培训进社区。定期举办短训班讲授档案业务技能,并通过召开社区档案工作现场会,现场讲解等方式,提高社区档案人员实际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一年来,全市举办各类社区档案人员培训班60余期,培训两千余人次。

三是档案服务进社区。根据社区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帮助建立符合社区实际的"三合一"制度等规章制度。对于缺少相关人员和档案知识的社区居委会,他们组织有工作经验和工作热情的人员上门帮助建章建制,整理档案。坚持服务为本,不给社区增加任何负担,做到"三不":"不计任何报酬,不收任何费用,不在社区就餐"。

沈阳市:社区,家庭建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从1999年开始,沈阳市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将原来的2754个居民委员会调整为1237个社区,本着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服务到哪里的指导思想,从社区建设伊始,他们就注意研究探索社区档案工作,加强对社区档案工作的指导,提出全市社区建档工作分三步走的规划,即:抓试点,积累经验;总结试点经验并在全市推广;实现社区档案管理规范化。在大量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实际,沈阳市档案局与市民政局联合制定了《沈阳市社区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在这个办法的基础上,他们将社区文书立卷改革一步到位,社区文件整理按国家《归档文件整理归档规则》实施。到去年底,全市1237个社区全部建立了档案工作。

在抓社区建档问题上,他们与民政部门形成了共识,联合抓了社区建档的基础工作,制定下发了统一的社区委员会工作记录簿、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记录簿、社区基本情况登记册;市政府又为每个社区配备了电子计算机、档案柜。两家联合召开了社区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特别是市政府2002年制定的《沈阳市社区工作示范达标制度》将档案管理列为重要内容。制度要求:示范社区档案工作必须达到省级先进标准;达标社区必须实现各种门类、各种载体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保管安全,管理科学,有效利用。目前全市已有10家示范社区的档案工作通过省级先进标准评审验收,今年底前将有50个示范社区档案工作达到省级标准。

社区档案工作不仅是社区自身形成档案的管理,还应包括辖区内家庭档案的建立,辖区内居民档案意识的提高。如果社区许多家庭建立起了档案,无疑会促进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从而有力推进社区各项工作的发展,推进档案工作社会化。因此他们把社区建档与家庭建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社区建档抓好家庭建档,通过家庭建档促进社区档案工作。在抓好社区建档的同时,他们将社区档案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家庭,2002年起在全市广泛开展了"档案进家庭"活动,当年就有11136户家庭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家庭档案。实践证明,社区是"档案进家庭"活动的重点对象,社区干部是落实家庭建档工作的主力军。

杭州市:方法简便等于增加了档案人员

杭州市社区建设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试点,现全市共有社区482个。社区档案工作2002年下半年各城区开始试点,今年要求全面铺开。他们与市民政局制定了《杭州市社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今年全市社区建档率40%的目标,并将档案工作纳入了各区、县(市)档案局(馆)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社区档案工作呈现出"思想上树立依法管理的意识,档案内容上创建特色,管理方法上灵活创新"的社区档案工作新局面。

居保中心档案工作计划篇5

[中图分类号] R16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48-01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规范和科学的记录。健康档案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多渠道信息动态收集,是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信息资源。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为核心(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适应新的医学模式转变(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弘扬“治未病”传统思想,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促进健康为目标的全人全程的健康服务过程,用最优化的资源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辉南县兴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0年3月正式成立,前身是辉南县双凤乡卫生院、高集岗镇卫生院、平安川镇卫生院,服务总人口数:60849,其中城镇人口数:24710人,农村人口数:36139人;兴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着朝阳镇2个社区及22个行政村的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及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和康复等工作,下辖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历史前身均是乡镇卫生院及地理位置因素(距朝阳镇5公里以上),仍然承担着预防保健工作和行使着乡镇卫生院的职能,并参照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在农村开展工作,双凤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为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7618人,高集岗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为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4768人,平安川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为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3753人。

辉南县兴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今年5月份开始在农村全面实施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现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2000份,占农村人口数的30%,其中老年人1300余份,高血压病病人余份,糖尿病病人余份,0-3周岁儿童余份,孕产妇余份,通过在农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我们发现比在城镇建档更具有可接受性和实用性,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1 农村居民对建立健康档案的可接受性

1.1 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优势。农村三级卫生网健全,县-乡-村逐级管理,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村卫生室,预防保健工作一直由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承担,历史基础好。

1.2 农民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优势。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在医疗卫生保健的消费水平增长速度很快,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病就看,能预防的主动预防,能保健的主动保健。农民与乡村医生和卫生院的医务人员感情深厚,相互信任,医务人员对所辖村的农民健康状况非常了解,为开展健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的优势。朝阳镇双凤、高集岗、平安川服务站前身是卫生院,医生本身就是“全科”,他们什么都能干,并且与农民能打得火热,深入群众具有更大优势。

1.4 入户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及健康教育宣传的优势。由于农村基本上都是独门独户,进入其家庭建立健康档案及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更具有可接受性,特别是村委会对农民的号召更具有影响力。

1.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卫生部门具体实施的一项医疗保险体制,经过几年来的运行,在农民心目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实用性

2.1 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健康问题及其患病的相关背景信息,有助于增进医务人员与居民的沟通交流,使医务人员正确理解个人及家庭健康问题,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通过长期管理和照顾病人,有机会发现病人现存的健康危险因素和疾病,有利于及时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科学规范的预防保健服务。

2.2 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有助于促进基层卫生服务的规范化。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也是宝贵的科研资料。准确、完整、规范和连续性的居民健康档案为前瞻性研究居民健康状况,探讨危险因素提供了理想的资料,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不断地回顾和积累临床管理病人的经验,了解疾病的自然史,以及评价医务人员诊治的正确性和效果。

2.3 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有助于全面评价居民的健康问题,也可作为全面掌握居民健康状况的基本工具。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正确理解和鉴别居民或病人所提出的问题,就必须充分了解居民个人和家庭的背景资料。通过掌握和了解居民的情况,主动挖掘个人、家庭的问题,对健康问题做出全面评价。

2.4 完整而系统的健康档案,有助于制定准确实用的卫生保健计划,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作为基层卫生规划的资料来源,完整的健康档案不仅记载了居民健康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的健康信息,还记载了有关基层卫生机构、卫生人力等信息,从而为疾病诊断,制定基层卫生服务计划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必要条件。

2.5 健康档案可用于评价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有时还可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医务人员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诊断、治疗、用药及临床处置正确与否都可以在健康档案中找到相关依据。

居保中心档案工作计划篇6

一、工作目标

利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到2013年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覆盖农村居民,符合农村实际,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

二、基本原则

(一)有所侧重,循序渐进。各乡镇街要先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开始建立健康档案,逐步覆盖到全人群。

(二)农民自愿,积极引导。根据各乡镇街、村(社区)的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农民群众健康需求等方面的特点,积极开展建档工作。要坚持农民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医疗服务中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建档和有效使用健康档案。

(三)规范建档,务求实效。所建档案要符合《省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要求,保证健康档案的真实性、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和实用性。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健全健康档案的调取、阅读、记录、存放等管理制度,完整、规范的记录居民健康问题及其处理过程,逐步体现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以及相关卫生服务活动,保证健康信息动态更新且连续,使医疗服务有据可依、有证可循。

三、主要内容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组成。具体内容和方法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康档案。在县建档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各乡镇街组织乡镇街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坚持以家庭为单位,统一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应包括农村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

(二)管理和使用健康档案。各乡镇街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要指定专人负责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在建档农村居民复诊或接受随访过程中,要及时记录、补充、更新和完善相关的健康档案资料,并定期进行整理、核查,掌握辖区内农村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要有效使用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乡、村医务人员根据健康档案提供的动态信息,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提供健康教育、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要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推进转变服务模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上门服务、定期访视等便民服务,实现对农民的健康管理。

(三)做好信息统计工作。各乡镇街卫生院要加强对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做好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有关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并于每年12月1日前报县卫生局。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制定全县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标准,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建档工作。

(二)全面实施。利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到2014年底,在全县所有村庄(社区)逐步实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实现农村居民建档率100%的目标。各乡镇街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配档表,组建农村居民建档领导小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村委会(社区管理委员会)负责居民建档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乡村医生负责健康档案资料的填写和录入。按计划实施建档工作并做好自评考核工作。

(三)考核评估。组织专家对全县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全面总结分析居民健康状况及形成因素,并实现对全县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全面做好迎接省市卫生局检查验收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建档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等工作。各乡镇街要高度重视,组建专门工作班子抓好落实。各职责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县卫生局负责建档工作的技术指导与督查;县财政局负责建档工作的经费保障;县公安局负责农村居民的户籍认证;县计生局负责农村孕产妇的孕期计生技术指导;县民政局负责农村社区的设置与规范。各职责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确保全县建档工作圆满完成。

(二)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使用、管理等工作制度和以实施农村居民健康管理为导向的考核标准,对各乡镇街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评价,保证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居保中心档案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93-02

随着医学模式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关心病人,关注社会,注重技术与服务的共同提高成为了现代医学的主导思想。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改革的突破口,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个方面统一的、连续性的服务,恰恰顺应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而每一份具有真实性、实用性和持续性的居民健康档案则成为有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所谓居民健康档案是由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会诊记录表、双向转诊单、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组成的系统化档案记录,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了解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要建一份居民健康档案并不难,只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便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了。然而,如何做到保质保量,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这份居民健康档案,把“居民健康”真正“管理”起来,而非一纸空文却并非易事。

那些花费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起来的,却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很少或不能发挥作用的居民健康档案,我们称之为“死档案”。“死档案”是目前居民健康档案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那么应如何尽可能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呢?这是我们每个社区医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做到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应立足于以下几点:

1 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1 逐步完善的原则: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只是使用档案的第一步,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合理利用过程中应以居民的健康问题为导向,对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分类记录,并不断补充、完善。

1.2 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

在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资料收集应具有目的性、前瞻性,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危险因素,并能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次去分析和搜集健康相关资料。

1.3 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原则

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要求我们要随时记录居民的健康相关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相关问题,及时对其进行评价,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拟定随访计划,进行动态追踪观察。

1.4 健康档案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

真实性是一切资料的基本属性,只有真实的资料才具有可用性。居民健康档案内容更应如此,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健康档案科学使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脱离这一点,健康档案毫无价值。

1.5 保密性原则

尊重他人的隐私,保守患者的秘密,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是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重要保障

2 健康档案内容要具备全面性

居民健康档案并非只是将居民的一些详细情况进行简单地登记或输入电脑,还应记录居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健康相关信息,能充分反应病情、就医背景、病情变化、诊疗记录、潜在危险因素、问题评价、处理建议等,同时还可以完成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信息汇总。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取有关信息,快速全面的了解居民的健康情况。

3 健康档案应实现网络连接

纸质的信息资料的不但查找麻烦、受到区域的限制,而且信息收集也受到了区域的局限,患者在其他医院的诊疗记录无法及时补充到居民健康档案之中,内容不能及时完善,档案内容的完整性、连续性都得不到保障。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有效利用率,授权医生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能得到居民全面可靠的健康相关信息,并能随时录入本次就诊结果,完善该居民健康信息,做到健康档案的连续性动态管理。

4 加强社区医生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健康档案的意识

技术好、责任心强的社区医生负责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极其重要的因素,但也是最难掌握的因素。建档医生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根据居民个人和家庭健康需求,为建档居民和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卫生服务。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准备的一些毫无意义的数字和文字材料。

居保中心档案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一、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自新农保政策试行以来,我国城乡各地都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民生工程,广大农民群众也充分认识到了新农保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好事的一项好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中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参保人员登记,建立形成的业务档案资料不齐、不健全。档案资料不齐一般表现在缺少身份证、户口册等证件复印件。不健全则主要体现为:一方面申报单位或个人填报的参保资料不全或未盖公章;另一方面审核单位在办理各种参保业务时,建立形成的档案资料没有按要求一式几份填写留存,并且未填写办理、审核时间,无经办人、负责人或领导的签字,未加盖审核章或公章不清晰;或是存档的参保资料不是审核单位建立形成的原始纸质件,而是留存的业务资料复印件(并且未加盖鲜章),如今后有争议事件发生,这类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就要被大打折扣。

(二)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存档资料不规范。表现在书写不规范,存档材料不规范,存在业务存档资料中姓名、身份证号与户口册、身份证复印件上的不一致问题,有写错、录入打印错的,有填写不完整等;在业务存档资料中划减、修改处未加盖审报单位、审核单位(或经办人员)的校对章等。这些不规范、不符合要求业务存档资料不现、不清楚、不确定,今后就难准确利用档案来核实缴费等情况,就没有利用价值。

(三)由于社保部门涉及的业务、资金人员较大,特别是县级社保部门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导致档案管理没有规范化、科学化,难于查找参保人员的个人资料,更不可能谈业务信息化建设。

二、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为促进城乡居保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居保业务档案的社会价值,为参保人员和社会各界服务,各地区居保中心应把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作为基础工作来抓,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城乡居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与办法,逐步实现业务档案电子化管理,具体措施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各城乡居保中心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条例中关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结合当地实际订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城乡中小企业养老保险档案规范化管理,明确档案管理岗位职责和责任,对档案整理和借阅利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维护档案的真实面貌;统一规范,健全档案归档制度,明确档案归档范围和要求;加强日常管理,做到随时归档,档案保管安全有序,人员经费有保障。建立起一套从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到利用的科学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和经办工作服务。

(二)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档案工作基础设施建设,把它作为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应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加强档案馆库建设,解决好档案部门硬件设施建设问题,为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奠定物质基础。

一方面,应注意加强馆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措施可包括:在档案库房安装气体灭火消防设施,设施包括气溶胶灭火装置、气体灭火控制系统以及火灾报警系统;配备库房消磁柜、消毒机、除湿机、空气净化器、吸尘器等设备;购置高配置电脑、专业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等。

另一方面,要加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对一些工作滞后的县,要采取检查、通报、专项督查等方式,切实落实好各项工作,制定好工作目标和工作进度计划,确保完成“十二五”期间的建设目标任务。

(三)进行电子化操作,建立电子档案索引。要解决好档案部门“软件”建设问题。“软件”的内涵比较丰富,要加强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网络化建设,制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电子设备,建立起更加科学化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和网络平台,通过建立电子档案索引,实现档案资料查阅的电子化操作,更有力地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1)强化纸质资料审核,确保电子信息录入准确。档案文件从纸质资料转化为电子资料的过程中,保证其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尤为重要,这是今后工作中通过电子平台调档、查阅、获取准确档案信息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证。(2)纸质档案归档规范化。电子数据库的建立,方便了查阅档案、获取信息的工作需求,但纸质档案作为档案信息的原始资料,是核对档案信息真实性的根本依据,其保存价值远远超过了电子文档,因此纸质档案的归档工作仍不可放松。

(四)加强与乡镇的联系,开展学习培训。组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及经办人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各乡镇负责村(居)协办员业务培训并加强指导。做到培训思路“清”,培训方式“活”,培训重点“明”,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效率高的经办队伍。主要从制定配套政策、规范业务流程、严格统计报表的质量和时效、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档案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优化经办窗口建设等方面入手,组织业务专题讲解、计算机信息系统、POS机实际操作培训、协办员业务培训等,切实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方面和政策水平。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