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财务会计学课件8篇

时间:2023-07-21 09:15:24

财务会计学课件

财务会计学课件篇1

关键词:软件课程设计;财务应用;复合型人才;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2-0047-04

1引言

目前,中国软件产业计划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软件产业近年来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在新一轮的国际分工中,高附加值、低成本、智力密集型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正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这给中国和印度等国的软件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尽管中国软件产业已从初始阶段进入成长阶段,一些软件企业正在一步步正规化;但是软件企业和软件人才结构不合理:几乎没有从事个人消费者软件的企业;大部分软件人才为编程工程师,缺少软件架构师、项目经理、测试员等。另一方面,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能够在一个全新的、统一的高科技信息技术的环境支撑下来建立和实施现代企业管理。财务软件系统的应用已经普及,但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普遍存在知识老化,不能适应网络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使用财务软件和信息系统,直接影响了财务软件的使用效果和财务软件产业的发展。会计制度体系的变革和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是制约财务软件和财务信息系统的模型进行创新设计的重要瓶颈,影响了财务软件产业的发展。

财务软件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在财务软件产业发展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财务软件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在财务和计算机软件设计两个领域都非常有专长,成为这两个领域里的行家里手。所以,培养高级的、现代化的财务软件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势在必行。目前我国财经高等院校和大部分综合类高等院校、成人高校和新兴的职业技术学院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和财会专业。但从横向上看,这两个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还存在着“单打一”的现象;从纵向上看,课程的深度,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财会知识的结合程度比较肤浅,学财会的学生仅仅掌握数据库的操作和简单的凭证输入及报表编制是远远不够的。从将来培养高级会计软件工程人员的角度出发,计算机和财会专业应互相渗透、互相兼容,让学生“两条腿”跑步,对于这类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更要调整软件课程设计模式,

使学生能够迎接当今财务软件产业的挑战,获得更多的工作机遇。

软件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其通过合理的软件项目,来锻炼学生的分析、设计、编程、测试、维护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既要学生掌握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又要学会应用计算机软件的专业理论来解决应用领域的实际问题。如何通过软件课程设计来提高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能力,是目前软件教育业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使软件课程设计具备灵活的面向财务应用的适应能力,也成为金融财务类院校探讨的热点[1、2]。本文针对培养财务软件设计开发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结合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程学原理[3]以及软件过程模型[4~6]的特点,提出了一个软件课程设计动态模型。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的培养目标,定制裁剪,该模型适合财务类院校软件复合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2面向财务应用的软件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2.1 课程目的

面向财务应用的软件设计课程教学目的如下:

1) 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设计、开发软件产品的能力;

2) 融合学生已经学过的计算机课程、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和社会财务软件行业的需求,适当扩充学生的新技术的容量;

4) 掌握规范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过程,与国际软件界接轨;

5) 财务管理系统对软件设计的要求。

2.2教学模式的框架

面向财务应用的软件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应该根据财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的教育,同时融合现代软件工程学的思想,制定相应的教学框架。该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的有向边表示各个部分之间的依赖关系,各个组成部分描述如下:

(1) 软件、财务基础课程

该部分是“软件课程设计”的必要基础条件,应在开设“软件课程设计”之前完成。主要有: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过程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会计学、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

(2) 各类应用模型

主要探讨与企业应用相关的领域模型,不仅仅限于财务软件系统。其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1) 电子商务;

2) 企业资源管理;

3) 客户关系管理;

4) 供应链管理模型;

5) Internet多媒体应用;

6) 财务管理等等。

(3) 研究的软件课题集

根据(2)所描述的应用领域,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培养目标,抽象领域应用模型,形成供软件课程设计所需的软件课题集。每个软件课题既要包括该软件所需的应用领域背景、领域知识、领域模型,又要包含该软件系统开发的所有文档、过程文档、以及学生实际开发过程文档、评测文档、改进文档等等。该部分是该模型的核心,其的构建需要若干周期的软件开发和学生实践才能获得,同时还要考虑软件应用领域和软件技术变化发展的因素。

(4) 当前流行的软件技术

主要包括当前业界盛行的开发技术。这些技术不仅是学生完成该课程所需要,而且也是当前主流的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学生掌握这些技术后,在就业的竞争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这些技术应该随着产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目前主流的技术有:

1) 基于微软.net技术的应用开发模式,如Windows OS、C++、C#、VB、ASP、SQL SERVER等;

2) 基于SUN公司的JAVA2(EJB)、SUNOne技术的应用开发模式,如LINUX、JAVA Bean、JAVA2 EJB、JSP、ORACLE等;

3) 基于OMG的CORABA技术的应用开发模式,如C++、ORACLE、UNIX等。

(5) CMM体系

CMM模型已经在业界得到公认,并且如果软件企业要想获得美国的软件开发资格,必须要通过CMM认证。如果学生在学校能够了解CMM体系,那么其在今后的企业工作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适应企业认证的需要,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CMM体系分为三个层次:1)PSP(The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规范;2)TSP(The Team Software Process)规范;3)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规范。由于该体系过于庞大、抽象,学生掌握比较困难,所以可以重点培训PSP和TSP过程规范。

(6) 课程过程文档集

课程过程文档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记载可以参见PSP模型,但又不可生搬硬套。PSP的许多文档过于繁琐,实践证明学生感到其过于单调,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构建过程文档的时候,还要引进PSP模型中的小组过程信息,使过程和软件项目的整体所统一。

(7) 课程评测系统和评测规范

评测系统要根据学生开发的软件产品原型、课程过程文档集以及评测规范来进行。评测不仅要对软件原型的功能、性能进行检验,还要评测软件过程文档的规范性、完整性。更重要的一点,要评测学生的应用领域知识、背景的掌握情况;必要时可以给被评测者一个新的应用领域模型,来检测其对新问题的处理能力。评测规范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既要检验学生的专业深度,又要考虑其应用知识面的广度;既要定量考虑,也要定性分析。有关具体评测方法可以参见CMM体系。

(8) 课程的实际效果

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应用领域复合人才,课程的实际效果的检验需要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实际工作情况而定。可以建立一套学生跟踪系统,和学生签订检验合同。毕业就业的学生定期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反馈给该跟踪系统,跟踪系统根据这些反馈进行整理分析,以便动态调整该课程模式的实施。

2.3课程模型的实现模式

在课程模式框架图中,涉及的范围太广,学生很难掌握,所以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解成四种实现模式:

(1) 单一技术模式

单一技术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技术,同时要掌握个体软件过程技术。根据本模型框架,可以裁剪为如下内容:

1) 具体一门技术;

2) 一个简单的应用模型;

3) 财务系统分析工作;

4) 基础软件工程学;

5) PSP规范、财务管理标准及规范。

(2) 软件开发规范模式

软件开发规范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技术,同时要掌握软件过程模型,重点为CMM体系。根据本模型框架,可以裁剪为如下内容:

1) 具体一门技术;

2) 一个简单的应用模型;

3) 财务系统分析工作;

4) 基础软件工程学;

5)PSP规范、TSP规范、财务管理标准及规范。

(3) 复合模式

复合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领域问题解决能力、掌握软件开发技术,同时要求掌握软件过程模型,重点为CMM体系。根据本模型框架,可以裁剪为如下内容:

1) 具体一门技术;

2) 一个中等难度的应用模型;

3) 财务系统分析工作;

4) 基础软件工程学;5)PSP规范、TSP规范、财务管理标准及规范。

(4) 高级模式(研究生)

高级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领域问题分析能力、掌握建模技术、开发技术、管理技术,同时要掌握软件过程模型,重点为CMM体系;这个模式需要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学原理。根据本模型框架,可以裁剪为如下内容:

1) 一个大的应用模型;

2) PSP规范、TSP规范、CMM规范、财务管理标准及规范。

2.4实施部骤

该模型的实施步骤如下:

(1) 模型集构建

1) 收集已经完成的应用项目;

2) 项目归类;

3) 项目抽象成应用模型;

4) 给出评测标准(规范)。

(2) 确定实现模式

1) 了解学生基础情况;

2) 测试学生的能力;

3) 选定一个实现模式。

(3) 学时安排包括

1) 新技术培训;

2) 项目开发、评测;

3) 总体评测、评分。

3结束语

企业财务电算化的普及,是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核心。培养既懂财务、又会软件设计、同时具备软件过程规范的复合型人才是企业的需要,同时也是金融财务类院校的责任。有效的软件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本文提出的模型对这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有关具体内容还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化、研究。

Teaching Mode of Software Design Course for financing applications

Abstract: For training the synthesis person with ability both of financing and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financing applications, a teaching mode of software design course for financing applications. Combining the basic theory of computer, software development techniques, principl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the CMM software process system, the framework of teaching mode is constructed. This mode has the good course structure and the ability of adapting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for new techniques and it can be fit for the training the synthesis person to financing college.

Keywords: Software Design Course, financing applications, synthesis person, teaching mode

收稿日期:2007-10

参考文献:

[1] 孙自愿,蒋卫东,朱学义. “高级财务会计学”教改思路的定位与方法设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7).

[2] 桂良军. 会计学本科专业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设置及其教学体会[J]. 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5,(11).

[3] 齐治昌,谭庆平,宁洪. 软件工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Watts S.Humphrey. 小组软件开发过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5] Watts S.Humphrey. 个体软件过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6] 何新贵.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财务会计学课件篇2

关键词:高级财务会计学;内容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277-02

高级财务会计学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使其中的许多内容有了准则依据,如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外币折算、衍生金融工具等,而且使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真正由理论探索阶段走向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为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研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对高级财务会计学内容体系的更新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准则下本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等问题,以期将高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建设与实务发展需求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

一、高级财务会计学内容体系构建

概括说,财务会计学可分为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解决的是企业一般财务会计问题,即所有企业都要遇到的财务会计问题。其主要内容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单个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两大部分。而高级财务会计解决的是一般财务会计问题以外的特殊财务会计问题,又称特殊业务会计。其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会计主体(单个企业)殊的财务会计问题和特殊会计主体(企业集团)中的财务会计问题。

中国早期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基本上是借鉴国外类似教材的内容,在处理依据上也以介绍国际会计准则或者西方国家的处理要求为主。近年来,随着中国会计改革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与国际准则基本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实施,国内各高校纷纷修订编著各自的高级财务会计教材。但是,由于高级财务会计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松散,基本上是专题性质,不能形成一个体系,前后内容没有更多的逻辑关系。所以,在各高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差甚大。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发展,新经济现象和经济业务不断涌现,中国企业的并购、融资租赁、跨国经营、重组破产等经济现象日益普及和频繁,特别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合并、外币折算、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特殊业务和新兴业务都作了规范,使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真正由理论探索阶段走向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为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研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表明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内容在中国会计实践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内容具有开放性,并非固定不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业务、新事项的出现而不断纳新、吐故的。这对国内外高级财务会计学都一样。如早些年,即使在西方高级财务会计学中也无衍生金融工具的内容,然而现在,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将是长久的。因此,无论中、外高级财务会计学都将增加诸如此类的内容。而现在包含在高级财务会计学内的内容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高级财务会计学内容的普及逐渐变成基本的、为一般人所熟知,目前中国《高级财务会计学》中的一些内容(如所得税会计、租赁会计等)又将如西方一样回复到中级会计中去。

从教学目标看,高级财务会计学通过对一系列特殊、复杂或新兴业务会计问题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财务会计综合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思维能力。从新会计准则体系内容和中国会计实践的需要看,归属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中国高校会计专业和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会计事项了。从内容上看,高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是相互补充的分工关系。

本人借鉴高级财务会计学有关专家的观点,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发展和会计实务的需要,构筑了新会计准则下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

1.总论。主要阐述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包括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性质、地位、理论基础、研究范围及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目前的大部分高级财务会计学教材中没有总论,直接列示各类专题,如企业合并会计、合并财务报表等,笔者认为,既然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列入高等学校会计教学体系之中,则必须回答与高级财务会计学基础理论相关的问题。事实上,即使教材中没有总论,教师在授课中也是要首先介绍相关内容,否者,会给学习者一头雾水的感觉,不利于对这门课程的总体把握。

2.特殊会计主体中的财务会计问题。主要阐述合伙企业会计、总分店会计;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等。作为特殊的会计主体,合伙企业、连锁经营企业、企业集团在中国目前的实务中已是大量存在。并且,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等有专门的准则作了具体的规范,因此,应该将其作为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3.一般会计主体殊的财务会计问题。这类问题在一般企业中的某些企业存在,《中级财务会计学》中没有涉及,如外币交易会计、外币报表折算会计、租赁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套期保值会计等。

4.特殊时期的财务会计问题。主要阐述物价变动会计、破产清算会计等。这类问题目前中国的会计准则中没有相应的规范,因此,主要是依据国际惯例和国内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等。

综上所述,结合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分工,建议将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内容界定为:总论、企业合并会计、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交易与外币报表折算、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租赁会计、总分店会计、合伙企业会计、物价变动会计、清算与重组会计、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而应将会计职业道德归入《基础会计学》,使学生从接触会计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观念。所得税会计列入《税务会计学》,资产减值、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列入《中级财务会计学》,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选修课单独开设。

二、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行案例教学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情景性教学方法。高级财务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实用性学科,因此,如何根据会计学专业教学实际,借鉴国内外案例教学的成功经验,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已成为当务之急。案例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案例。案例可繁可简,不拘一格。目的是让学生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兴趣出发,学会对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实际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要特别注意的是,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提倡案例教学法,并不是说传统的传授教学方法就可以抛弃了,关键在于处理好两者的结合运用关系。一般情况下,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了高级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后,配合采用案例教学法,使知识获得与能力提高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会计这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会计核算技能。应用计算机教学,借助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相关信息,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1.优化设计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将会计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制作成集画面、图像、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软件。教师要认真研究课件制作的内容,不断优化课件使用效果,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尽量增加金融企业会计案例,如利用上市银行、证券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资料进行课堂演示,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使用必须与教师的讲授与板书相结合。教学课件设计好后,还存在一个如何使用的问题。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教师的说与写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仍然具有引领教学方向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仍然只起辅助作用。多媒体的功能在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代替教师完成他难以简明直观完成的教学任务。所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必须与教师的讲授及板书结合起来。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只是将黑板和讲稿换成投影,要实质性地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增加教学课件的信息量,真正体现多媒体技术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和相关财会软件,灵活选择操作练习、个别辅导、对话、模拟、游戏、问题求解等教学形式,直观、形象化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掌握会计理论和技能。

3.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教学过程做到教学课件的应用和网络的应用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方式及内容也应改进。理论和实践已经证实,全程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能够分散一次性考试的风险,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成绩,恰当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课程成绩应由平时考核成绩及期末考试综合决定,这也是国外正规大学考核学生成绩的一些基本措施。既关注过程又注重结果。在课程考核中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在平时授课中,注意结合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进行案例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平时成绩以学生在课堂案例分析中的成绩、作业成绩及平时表现为主,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以遏制平时逃课、考试突击现象的发生,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艳秋,赵泽松.高级财务会计教材比较研究[J].财会月刊:理论,2009,(1):109-110.

财务会计学课件篇3

(一)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存在单一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对《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的认识,大部分都把它作为一门单纯的技能课程,因此,老师们认为,只要教会学生电算化技能就行了,至于认识原始凭证,经济业务的处理,学生不会做与电算化老师无关,那是理论老师的事情。其结果就是,学生不能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的整合。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传统

因为教师把《会计电算化》课程当成了单一的技能课,所以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就变成了三步法,老师先操作一遍,学生观看,然后照着老师的方法,学生再操作一遍。最后,电脑一关,学生什么都不会了,更不要说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这对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极为不利。

(三)教学过程中任务按模块、岗位布置,具有相对孤立性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技能课,操作任务按工作过程、分模块一个个布置给学生,虽然增强了课程内容的岗位针对性,但一个个割裂的会计任务,不利于学生从整体意义上理解会计,容易导致学生难以把握完整的会计任务,阻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训教学不足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独特的课程,但往往中职教师只看到其工具的一面,即利用财务软件作为操作平台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企业财务处理的另一面,所以,体现在教学中,就表现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企业财务处理的实训教学不足。不利于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

二、具体解决办法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的系统应用,学生在就业岗位运用得非常广泛,《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中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不但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还对完善学生的整体会计理解力、提高职业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打破学科认识,创新思维,把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实训课程的有机整体来认识。

(二)积极培养三维度《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课程,它不但要求教师要有过硬的会计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多个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更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中小企业财务的实际处理能力。

(三)按项目编写适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训教材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长期作为单一的学习财务软件的技能课程,与缺乏适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训教材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按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编写与之适合的实训教材或任务单,进行项目教学,就成为其当务之急,这对于打破一个个割裂的任务,提高学生从整体意义上理解会计任务,为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提供了内容保障。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制定课程目标

会计工作过程本身是完整的,应用型的,特别对于中小企业会计,更是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处理工作过程,因此,为了让中职会计毕业生能与中小企业零距离对接,必须制定一个应用性较高的课程目标:

1.技能目标:

(1)能熟练操作中小企业最普遍运用的财务软件(2款及以上)。

2.能力目标:

(1)能够总结中小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规律,具备操作中小企业其他财务软件的学习能力。

(2)能够利用财务软件作为操作平台,独立完成一个中小企业完整的会计财务处理

(二)确定课程内容

传统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征是许多内容的实用性不高,只强调单一技能性,而要达成课程目标,还必须制定一个技能与实训并重的实用性较高的课程内容:

1.技能内容:

(1)用友T3畅捷通财务软件

(2)金蝶中小企业财务软件

2.实训内容:

(1)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中小型制造业一个月的财务处理

(2)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中小型商业企业一个月的财务处理

(3)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中小型服务业一个月的财务处理

(三)建议教学方法

鉴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技能和实训相结合的整体性课程,在会计理论知识的支撑下,为了让学生获得真实化、综合化的职业能力,更高效的完成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建议分技能单元和实训单元分别实行有区别的项目教学法。

首先,针对技能单元,实行单项的项目教学法。在学习的初期,主要以熟练操作财务软件为目的。因此,分别不同财务软件,按建账、基础设置、总账模块、工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等局部工作任务设计单项项目,采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单规定的工作任务中,牢固地掌握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发展单项职业能力,并为发展整体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其次,针对实训单元,实行综合的项目教学法。在学习的后期,主要以利用会计信息化手段,完成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财务处理的会计整体应用能力为目的。因此,当学生基本掌握中小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后,就有必要围绕整个会计工作过程,按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设计综合项目,采用小组讨论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最终使学生能把握完整的工作过程,获得会计整体职业能力。最后,针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还需采用任务驱动法。因此,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并贯穿项目实施整个过程。任务驱动法通过一个个典型的任务,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任务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操作财务软件的学习能力。

财务会计学课件篇4

[关键词]高职 会计实用软件 课程建设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技能和实务操作课,是现代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实用软件”课程建设中必须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要求。笔者依据多年从事“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建设谈几点思考。

一、准确定位课程地位,明确课程教学任务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是培养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实用软件的基本理论和现代通行财务软件,熟悉会计电算化技术,了解现代企业财务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会计报表的能力;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具备参与企业管理,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课程初级任务是获得电算化会计证书,终极任务是具备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能力,为企业信息化服务。

1.课程开设符合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升级对会计工作电算化日益增长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企业管理正在实现国际化、信息化、系统化,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顺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需求,企业行为必须快捷、灵敏,要求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参与管理、为决策服务的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参谋职能。“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

2.课程开设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通晓国际实用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经济领域知识,具有一凭多证(一个文凭,多种证书: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珠算证、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一专多能(一个专业,多种能力),胜任本专业工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会计电算化专业多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初步尝试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改革就是强化实践技能的一个突破口。为了和本科理论型教育相区别,我们将本科教学体系中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调整为“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3.课程开设符合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会计工作者能够准确、快捷、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并且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服务,而目前由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这一需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掌握作为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财务报表,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同时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具备会计信息化的能力,财务软件的高效、自动、准确、及时、数据量大、完整、全面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为重点,与用友财务软件集团及其他企业合作进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在设计上以企业实际业务为依托,在实际操作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为例,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组织教学。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演示法、一揽子实验、岗位轮换、顶岗实习等方法组织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岗位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

教学设计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事项核算处理为教学内容,顺序开展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考核学生对会计实务和新准则的掌握情况,并对达不到会计电算化要求的学生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补课,以适应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的要求。其次,在课程理论教学阶段,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在实务技能教学阶段,采用演示法和实务操作一揽子到底两种方法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设备进行财务软件操作的演示,学生在教师演示结束后利用一揽子到底方法实际上机操作(即不分岗位由学生独立完成会计案例),这样学生能熟悉财务软件全部操作,实际操作更容易上手。遇到问题通过教师的随堂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财务软件的全部功能。第四,在校内实训阶段,采用岗位轮换教学,即先将学生分好组,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学生按照不同的会计角色共同完成实训案例,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要用手去做,动脑去想,深刻理解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划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深刻了解财务软件的数据联系和各子系统之间关系,正确把握财务软件操作的要领和精髓,养成爱思考、负责、合作的精神。第五,学生进行会计综合实训。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训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融会贯通,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体会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在校外实习阶段,通过校企合作,采用顶岗实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实务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问题可以向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请教,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熟练职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针对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以及完成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为了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将“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由学期课程改为阶段性课程,并将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组织教学时以理论够用为度,序化教学内容,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教学安排上,“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教学以用友ERP-V8为蓝本,按照强化职业能力要求组织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周理论教学(合计6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上机操作26学时);两周会计实用软件实训教学,学生通过岗位轮换提高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五周会计综合实训,将会计理论课程转化成职业技能,并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深刻体会财务软件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职业环境中进行实务操作,弥补课堂教学不足。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每名学生均能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三个企业的三套账务,并通过手工建立完成“中联商贸公司”一个月的全部经济业务(合计四套账),大大强化了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实现了与会计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四、课程主要的特色与创新点

1.以任务驱动序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取得电算化会计证,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紧紧围绕会计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展开,按照教学任务序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每名学生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均能独立完成企业从电算化资料的准备、建账、记账、结账、自定义报表到生成财务报表的全部工作。同时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对应,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每年的会计电算化证取证率为100%,会计从业资格证取证率和珠算技能取证率均为100%,突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2.实现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课程教学与企业会计核算密切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近几年来为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很多企业已从原来单纯使用财务软件转变为在企业整个范围内使用ERP软件,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做了相应的调整,讲课及实践用的软件升级为用友ERP-V8软件,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突出学生的职业或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上手快,操作技能强,实现了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财务会计学课件篇5

[关键词]高职 会计实用软件 课程建设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技能和实务操作课,是现代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实用软件”课程建设中必须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要求。笔者依据多年从事“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建设谈几点思考。

一、准确定位课程地位,明确课程教学任务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是培养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实用软件的基本理论和现代通行财务软件,熟悉会计电算化技术,了解现代企业财务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会计报表的能力;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具备参与企业管理,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课程初级任务是获得电算化会计证书,终极任务是具备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能力,为企业信息化服务。

1.课程开设符合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升级对会计工作电算化日益增长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企业管理正在实现国际化、信息化、系统化,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顺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需求,企业行为必须快捷、灵敏,要求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参与管理、为决策服务的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参谋职能。“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

2.课程开设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通晓国际实用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经济领域知识,具有一凭多证(一个文凭,多种证书: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珠算证、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一专多能(一个专业,多种能力),胜任本专业工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会计电算化专业多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初步尝试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改革就是强化实践技能的一个突破口。为了和本科理论型教育相区别,我们将本科教学体系中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调整为“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3.课程开设符合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会计工作者能够准确、快捷、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并且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服务,而目前由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这一需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掌握作为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财务报表,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同时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具备会计信息化的能力,财务软件的高效、自动、准确、及时、数据量大、完整、全面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为重点,与用友财务软件集团及其他企业合作进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在设计上以企业实际业务为依托,在实际操作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为例,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组织教学。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演示法、一揽子实验、岗位轮换、顶岗实习等方法组织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岗位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

教学设计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事项核算处理为教学内容,顺序开展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考核学生对会计实务和新准则的掌握情况,并对达不到会计电算化要求的学生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补课,以适应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的要求。其次,在课程理论教学阶段,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在实务技能教学阶段,采用演示法和实务操作一揽子到底两种方法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设备进行财务软件操作的演示,学生在教师演示结束后利用一揽子到底方法实际上机操作(即不分岗位由学生独立完成会计案例),这样学生能熟悉财务软件全部操作,实际操作更容易上手。遇到问题通过教师的随堂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财务软件的全部功能。第四,在校内实训阶段,采用岗位轮换教学,即先将学生分好组,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学生按照不同的会计角色共同完成实训案例,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要用手去做,动脑去想,深刻理解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划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深刻了解财务软件的数据联系和各子系统之间关系,正确把握财务软件操作的要领和精髓,养成爱思考、负责、合作的精神。第五,学生进行会计综合实训。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训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融会贯通,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体会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在校外实习阶段,通过校企合作,采用顶岗实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实务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问题可以向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请教,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熟练职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针对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以及完成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为了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将“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由学期课程改为阶段性课程,并将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组织教学时以理论够用为度,序化教学内容,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教学安排上,“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教学以用友erp-v8为蓝本,按照强化职业能力要求组织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周理论教学(合计6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上机操作26学时);两周会计实用软件实训教学,学生通过岗位轮换提高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五周会计综合实训,将会计理论课程转化成职业技能,并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深刻体会财务软件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职业环境中进行实务操作,弥补课堂教学不足。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每名学生均能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三个企业的三套账务,并通过手工建立完成“中联商贸公司”一个月的全部经济业务(合计四套账),大大强化了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实现了与会计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四、课程主要的特色与创新点

1.以任务驱动序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取得电算化会计证,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紧紧围绕会计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展开,按照教学任务序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每名学生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均能独立完成企业从电算化资料的准备、建账、记账、结账、自定义报表到生成财务报表的全部工作。同时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对应,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每年的会计电算化证取证率为100%,会计从业资格证取证率和珠算技能取证率均为100%,突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2.实现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课程教学与企业会计核算密切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近几年来为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很多企业已从原来单纯使用财务软件转变为在企业整个范围内使用erp软件,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做了相应的调整,讲课及实践用的软件升级为用友erp-v8软件,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突出学生的职业或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上手快,操作技能强,实现了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张玉胜.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财务会计学课件篇6

[关键词]高职 会计实用软件 课程建设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技能和实务操作课,是现代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实用软件”课程建设中必须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要求。笔者依据多年从事“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建设谈几点思考。

一、准确定位课程地位,明确课程教学任务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是培养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实用软件的基本理论和现代通行财务软件,熟悉会计电算化技术,了解现代企业财务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会计报表的能力;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具备参与企业管理,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课程初级任务是获得电算化会计证书,终极任务是具备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能力,为企业信息化服务。

1.课程开设符合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升级对会计工作电算化日益增长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企业管理正在实现国际化、信息化、系统化,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顺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需求,企业行为必须快捷、灵敏,要求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参与管理、为决策服务的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参谋职能。“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

2.课程开设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通晓国际实用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经济领域知识,具有一凭多证(一个文凭,多种证书: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珠算证、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一专多能(一个专业,多种能力),胜任本专业工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会计电算化专业多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初步尝试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改革就是强化实践技能的一个突破口。为了和本科理论型教育相区别,我们将本科教学体系中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调整为“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同时在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3.课程开设符合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会计工作者能够准确、快捷、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并且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服务,而目前由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这一需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掌握作为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财务报表,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同时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具备会计信息化的能力,财务软件的高效、自动、准确、及时、数据量大、完整、全面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为重点,与用友财务软件集团及其他企业合作进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在设计上以企业实际业务为依托,在实际操作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为例,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组织教学。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演示法、一揽子实验、岗位轮换、顶岗实习等方法组织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岗位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

教学设计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事项核算处理为教学内容,顺序开展教学。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考核学生对会计实务和新准则的掌握情况,并对达不到会计电算化要求的学生利用课后业余时间补课,以适应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的要求。其次,在课程理论教学阶段,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在实务技能教学阶段,采用演示法和实务操作一揽子到底两种方法教学。利用多媒体演示设备进行财务软件操作的演示,学生在教师演示结束后利用一揽子到底方法实际上机操作(即不分岗位由学生独立完成会计案例),这样学生能熟悉财务软件全部操作,实际操作更容易上手。遇到问题通过教师的随堂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财务软件的全部功能。第四,在校内实训阶段,采用岗位轮换教学,即先将学生分好组,对学生进行岗位分工,学生按照不同的会计角色共同完成实训案例,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要用手去做,动脑去想,深刻理解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划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深刻了解财务软件的数据联系和各子系统之间关系,正确把握财务软件操作的要领和精髓,养成爱思考、负责、合作的精神。第五,学生进行会计综合实训。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训将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融会贯通,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体会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在校外实习阶段,通过校企合作,采用顶岗实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财务软件的使用和会计实务流程,比较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异同,遇到问题可以向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请教,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熟练职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针对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以及完成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为了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将“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由学期课程改为阶段性课程,并将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组织教学时以理论够用为度,序化教学内容,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教学安排上,“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教学以用友erp-v8为蓝本,按照强化职业能力要求组织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周理论教学(合计6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上机操作26学时);两周会计实用软件实训教学,学生通过岗位轮换提高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五周会计综合实训,将会计理论课程转化成职业技能,并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深刻体会财务软件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职业环境中进行实务操作,弥补课堂教学不足。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每名学生均能利用财务软件完成三个企业的三套账务,并通过手工建立完成“中联商贸公司”一个月的全部经济业务(合计四套账),大大强化了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实现了与会计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四、课程主要的特色与创新点

1.以任务驱动序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取得电算化会计证,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紧紧围绕会计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展开,按照教学任务序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每名学生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均能独立完成企业从电算化资料的准备、建账、记账、结账、自定义报表到生成财务报表的全部工作。同时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认证相对应,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每年的会计电算化证取证率为100%,会计从业资格证取证率和珠算技能取证率均为100%,突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2.实现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课程教学与企业会计核算密切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近几年来为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很多企业已从原来单纯使用财务软件转变为在企业整个范围内使用erp软件,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做了相应的调整,讲课及实践用的软件升级为用友erp-v8软件,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突出学生的职业或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上手快,操作技能强,实现了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张玉胜.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财务会计学课件篇7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用友软件

一、引言

当前,全国性的高职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会计系结合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第二轮教学改革,构建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新课程体系中的的一门核心课程,亟需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

会计电算化是培养学生财务软件操作能力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实践性很强。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后,以企业的财务岗位任务为驱动,以工作流程为主线,以用友软件U872为平台,指导学生完成创建账套、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编制财务报表等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并通过多环节、多渠道的实训、实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增强学生的财务工作职业能力。

会计电算化教研室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计理念,更新设计思路,重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二、确立设计理念

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第二轮教学改革为契机,以财务类岗位群需求为导向,分别以“北京华兴有限公司”、“烟台惠民超市”和“烟台荣昌粮食有限公司”的财务业务情境资料为载体,通过与用友公司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情境,依托校内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和粮食行业,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训条件,培养学生的财务软件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

1.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中,校企共同确定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组教学内容,确定学习情境,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利用实训条件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2.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计中,针对企业财务岗位设计教学模块,围绕教学模块练习职业技能。根据职业技能标准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虚拟企业”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不同性质企业的财务工作。

三、更新设计思路

1.总体设计思路

该课程以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和高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情境项目为主体进行总体设计。突出表现在:

第一,以校企共建为根基,实现课堂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课程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及高职学生的特点,理论教学内容按“必需、够用”原则设计,强调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财务岗位任务,按照岗位工作流程设计了财务岗位认知、建立账套、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财务报告及粮食企业会计电算化等学习情境。

第二,课程内容与技能认证、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

课程内容结合用友ERP应用能手认证内容、山东省会计电算化资格认证内容设计,使学生通过学习、考试,在掌握财务软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取得ERP应用能手资格证书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

第三,课程内容与粮食会计对接。

在学生普遍掌握一般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结合粮食行业的政策性特点、粮食会计核算特点,设计粮食企业会计电算化模块,介绍用友U872在粮食企业的财务应用,培养学生在粮食企业的财务软件操作技能和粮食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

第四,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和实训支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操作问题和故障。在实训中以指导为主,促使学生主动寻求解决方案,学会主动学习,加大学生参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具体设计思路

分别以北京华兴有限公司和烟台荣昌粮油有限公司的财务业务处理为主线,按照财务岗位工作流程的具体要求,顺序开展教学;以“烟台惠民超市”的资料为例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小企业业务训练。

首先,带领学生建立模拟公司,设置财务工作岗位,让学生了解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第二,让学生边学边练,根据模拟公司业务,让学生扮演各财务岗位人员,掌握岗位技能,培养团队精神。在一体化教室,用多媒体通过财务软件演示教学、现场指导与学生边学边操作等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培养学生财务软件单项技能。

第三,让学生进行仿真综合实训,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培养用友软件的综合能力。课程结束前,安排一周的集中实训,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培养学生会计电算化应用综合能力。

第四,让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财务岗位工作中提高会计职业能力。利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学生参与实际岗位业务的处理,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教学与实际的直接对接。

四、重组教学内容

依据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分解岗位能力,确定的教学内容为一线三点。一线是指教学内容的主线――中型企业,三点是指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粮食企业的实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使课程学习任务与企业工作任务相一致,根据学习任务设计若干学习情境,每一学习情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将综合素质养成融于用友软件操作能力培养之中。

1.中型企业的教学内容

(1)构建虚拟企业

在和用友软件烟台分公司合作开发课程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财务岗位设置的实际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我们构建了“北京华兴有限公司”虚拟企业,设总账会计、报表会计、薪资会计、固定资产核算会计、往来会计、出纳和主管会计七个财务岗位。

(2)设计岗位职责

根据虚拟企业财务机构设置、主要经济活动的特点,遵循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对各财务岗位职责作出明确规定。

(3)设计业务种类

“北京华兴有限公司”是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设计的业务包括购料、领料、销售、产品入库、费用结转、费用报销、交税、计算工资、计提折旧、收款、付款、票据结算、转账处理等。

(4)设计典型业务流程

典型业务流程共分四类。第一类是日常业务流程,包括领料、产品入库、费用报销、费用结转、收入结转和交税。第二类是往来业务流程,包括购料、销售、收款、付款、票据结算和转账处理。第三类是其他业务流程,包括计算工资、计提折旧、支票领取和银行对账。第四类是报表业务流程,包括制作报表模板、编制报表和财务比率分析。

2.小型企业的教学内容

(1)构建虚拟企业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小型零售企业财务岗位设置的实际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与校企专家共同构建了“烟台惠民超市”小规模虚拟企业,设计了财务岗位,仅主管会计和出纳两个。

(2)设计业务种类及业务流程

“烟台惠民超市”是商业企业,主要经营日常生活用品零售。主要的业务流程有进货、付款、销货、收款等。

3.粮食企业的教学内容

(1)构建虚拟企业

依托山东省粮食行业,在调研数十家粮食企业的基础上,按照粮食企业财务岗位设置的实际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与行业专家共同构建了“烟台荣昌粮食有限公司”虚拟企业,设总账会计、出纳和主管会计三个财务岗位。

(2)设计业务种类及业务流程

“烟台荣昌粮食有限公司”是粮食企业,主要经营粮油购销。主要的业务流程有粮油商品购销、储备粮油的购销、轮换与储存、粮油补贴的核算、粮油财务挂账等。

五、改革教学模式

1.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单项操作、课程集中实训、技能认证训练、技能大赛训练四个方面,将实践教学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

第一,课堂单项实训。在一体化教室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根据课程进度,设计若干技能训练项目,形成单项技能。

第二,课程集中实训。在课堂单项实训的基础上,在校内仿真实训室组织课程集中实训,形成岗位基本技能。

第三,ERP技能认证、技能大赛。在单项实训和集中实训的基础上,以用友ERP应用能手认证、技能大赛为平台,在强化学生技能的同时,取得ERP应用能手证书,培训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第四,校外顶岗实习。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参与实际岗位业务处理的能力,接受校内外教师的共同指导,加强财务软件操作技能,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更快、更好地就业。

2.实施“情境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内容与职业活动相联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与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学习情境。将岗位工作任务细化,通过下达任务、任务指导、任务实施、任务训练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融“教、学、做”于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3.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环境建设

在主要教学文件上网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全程授课录像、试题库、网上答疑等方面内容的建设,及时上网,即时更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在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电算化教研室将继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财务类岗位群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课程标准和考核体系,改革课程内容,改良教学方法,优化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蔡晓蓉,孔元发.对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6).

[2]吉智.高职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9).

[3]刘明明.如何在高职院校中实施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10(10).

作者简介:

郑翠菊(1976―),女,山东曹县人,硕士,会计师,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林文(1984―),女,山东烟台人,硕士,会计师,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财务会计学课件篇8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057-03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招聘门槛逐步提高,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就业压力成为各高校迫切希望突破的发展瓶颈。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日趋全面化、专业化、职业化。如何顺应企业的需求,培养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成为现今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一大课题。

1 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会计学专业一直是各大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被学生广泛认可的强调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重要专业。会计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理论类课程体系,主要设有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等课程,为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第二,会计电算化类课程体系,主要设有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应用、计算机审计、计算机财务管理等软件应用类课程,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会计软件进行日常企业财务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

第三,实践教学类课程体系,主要设有初级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中级会计手工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实践操作环节,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

这三大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完美融合,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实干型人才的基石,也是对本科院校教学的根本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多将培养目标定性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的财务会计专门化人才,突出的是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和金融财税机构熟练从事会计事务和经济管理工作,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使其能够胜任各类型单位的会计岗位,就需要认真对财务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分析、设计、优化和调整,结合信息化条件,利用真实企业实战资料,充分使用好已有的诸如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形成一套有效的财务会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2 信息化条件下实战演练与课堂教学结合的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岗位的实战演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在财务会计专门化人才的培养方面,应该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在学习相应会计理论、掌握会计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学生最为接近社会就业环境。这就要求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采用的案例与现实企业的接近程度都应该是实训性的。而现有的课程出版教材、任课教师手中的资料都不能满足仿真社会就业现状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突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只能是变相的纸上谈兵。

以实际岗位职能出发,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用能力,关键是在授课和实践环节中获得仿真的知识给养和正式的岗位培训。

1)财务会计理论课程教材要具有实践性,要能够针对我国大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岗位职业需要而设置,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课程模式。

2)以“就业为导向”为指导,开展案例教学,采用真实企业资料,增强课程内容的专业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3)企业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重点还在于“专”上,要适应企业的岗位职能需求,才能使学生培养职业化,可见岗位分工的把握对于学生来讲非常的重要。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时,可以分岗训练,在囊括财务总监、会计、出纳等财务岗位的同时,将CEO、生产总监、物流主管等企业岗位培训充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会计手工及电算化操作技能的同时,对企业运营流程有深入了解,增强他们工作的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业等对具备会计理论及电算化知识的各岗位人才“实用”“顶用”“好用”的需要。

信息化条件下手工会计教学与会计电算化教学结合 现阶段,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结合是必然趋势,财务软件的应用成为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会计理论课程和电算化会计类课程授课及实践实训环节中,应按照企业业务岗位和电算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按岗位区分设置不同的职能角色(如会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材料会计、职工薪酬会计等),利用学校信息化条件和企业实战资料,采用理论性课程和技能型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手工与电算化会计相结合的实训实练,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反复演练,从而熟练掌握手工及电算会计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将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具体做法如下。

1)财务会计理论课程讲授手工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真实企业案例的同一阶段,应在相对应的电算化会计类课程中进行同内容操作演练。比如在讲授初级财务会计关于会计科目体系构建的内容时,以某一企业实际会计科目体系构建为例进行手工操作讲解,同时在相应的电算化会计类课程中也用此案例进行财务软件应用过程中会计科目体系构建的实际操作,这样就能够将手工会计操作与会计电算化操作更加直观地对应起来,相互验证,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理解得更为透彻。

2)在相应实训环节,不再独立设置初级财务手工实训、中级财务手工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等实践环节,而是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即利用企业真实实战资料、仿真业务流程,在处理手工业务的同时,配合信息化环境下的电算化会计处理。一笔一笔业务处理,先做手工账目,再利用财务软件操作,这样就能够做到手工和电算化会计的相互印证,能够直观地描述出企业财务数据的处理流程,帮助学生弄清数据的“来龙去脉”,每笔业务数据变化会对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财务数据是怎么样来影响企业的运营的。

“浑水摸鱼”与“拨云见山”的实训思路结合

所谓“浑水摸鱼”的实训思路是指通过企业实战资料的辅助,在实训环节中模拟企业一个月的实际业务流程,在一个月的业务期间内做很多笔财务业务,这些业务将涵盖企业销、成本、税收、报表及其分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众多混乱复杂的业务中,理清资金流动的脉络,抓住财务处理的本质,掌握整个财务处理的流程,就好比在浑水中将企业资金这条鱼抓在手里一样,对企业的实际运营进行有效的控制。

所谓“拨云见山”的实训思路是指通过企业实战资料的辅助,在实训环节中模拟企业一年乃至五年的业务处理,只不过在每个月份当中仅仅处理一笔比较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通过这一笔业务在本月的处理,把握这笔业务对账簿、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大表)的影响,反复处理这笔有代表性的业务,扎实学生对这笔业务的理解,深刻认识这笔业务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就像欣赏庐山的美景一样,群山被云缭绕时,拨开一座山峰看清一座山峰,拨开一座看一座……这样最终就能把整个庐山看清了。按照这个思路,通过实战资料,将企业有代表性的业务提炼出来,每月进行一笔,观察企业资金运营对企业运作的影响。这样做上几年的业务,也就能涵盖了所有企业的经济活动,把握所有业务的处理流程和对企业的影响。

充分地将“浑水摸鱼”和“拨云见山”的思想结合,不但能够将财务业务分解成一笔一笔典型业务加以掌握,也可合并处理将一整月的多种业务处理清楚。“以点带面”和“以面带点”同时做到,能够做到使学生掌握整体业务流程的同时,笔笔业务都做到精细、周到,对企业资金流的处理将做到融会贯通的层次。

3 实施应具备的条件

要想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需要拥有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大量的、系列的从实战角度出发的教材、实训资料等教学资源,充足的教学基础设施及具有理论和实战、手工和会计电算化丰富经验的“双师型”师资力量。

科学的教学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要依据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流程性设置课程,要按照培养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要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要在课程内容中加大真实案例的引入,做到学一门课会一门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一方面业务技能。在设置教学课程体系时,要将一些具备前后衔接的课程内容设置在衔接的教学学期,要将一些可以相互配合教学内容的课程同时开设,以实现课程相互的融合性。而现在的培养方案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需进一步调整。

充足的实战资料 要实现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更加具备实用性,更加与企业岗位需求相贴合,就需要大量的真实企业案例和成体系的课程教材来辅助教学,并有一套完整的实训资料来完善实践教学的企业应用性。

1)在课程教材方面要做到案例统一,即将所有课程都用同一真实案例的业务数据穿插到一起,让学生在课程讲解中了解不同学科内容对相同会计数据的不同处理,及会对企业带来哪些影响。采用该方法,需要着手编制实用的教材。

2)构建基于工作岗位的模拟企业运营财务实战平台,利用企业真实案例,从企业的设立、组建、资本运营、财务处理到经营决策分析,各个环节用实际企业数据构成,以资金流控制企业的物流、信息流和商流。采用该方法,要建立教学案例库,制作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软件,可以形成业务影像资料,用“声、形、影”带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

3)编制一套完整的贯穿手工及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模拟案例,将学生分工定岗,以岗位职能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目前,会计学专业的教材、资料多是理论偏重的教材,仅仅能满足课程理论内容的讲授,并不能与企业实战情况相吻合,甚至有所偏差。即需要自行编制基于真实企业案例的理论教材和配套实训资料,构建案例资料库。

充足的教学基础设施 要实现财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需要具备足够的教学基础设施,比如能够容纳学生进行实战演练的教室,能够实现手工与电算化会计结合的信息化实验室,能够实现岗位实战的模拟企业实验室,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等。目前财务、会计学专业学生众多,一些教学基本设施不能够满足实战实训教学的需要。

双师型的师资力量

1)请校内外专家做学术报告,同时组织财务、会计专业成立会计实务及电算化技能研究会和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采用沙龙式的讨论。

2)专家、教师多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相互交流教学案例,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3)聘请其他院校及企业财务高管担任客座教授,在充实教师队伍的同时,培养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构建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实战相结合的科学教学体系。

4)鼓励教师下企业,校内授课与企业实践相衔接,掌握企业运营的第一手资料。

目前,财务、会计学专业的师资人数较少,青年教师缺乏,需要加以补充。教师实战能力缺乏,多来自于研究性院校的硕士及其以上学历,对企业实际运作缺乏了解,需要在实践方面加以培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