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毕业设计教学8篇

时间:2023-07-27 09:28:24

毕业设计教学

毕业设计教学篇1

(一)创建教师指导、企业论证、学生设计三位一体的教学链

企业项目,教师在理论方面给予支持,企业对市场调研、项目实施方案、企业实施能力方面给予实践能力的支持。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实施,促使学生自主地积累相关的知识要素;三位一体的教学链,成为从市场到企业,从企业到学校的一体化教学场。对学生形成多视角、多方位的技术、实践能力的支持。

(二)开展实务导师型实践教学

企业项目的实施过程离不开指导教师、企业技术团队、学生的实践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开展实务导师型实践教学,引入企业专家与专职教师,针对性地围绕项目任务进行实践教学。实现“以点穿线、以线带面”教学效果。

(三)毕业设计成果向产品化、商品化延伸

企业项目区别于与教学模拟项目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企业项目完成最终要实现设计开发项目的产品化、商品化。以往教学模拟项目以完成开发技术策划、方案为任务完成目标。企业项目完成,要在此基础上,经历技术方案的生产性转化,规模效益性转化,直至实现产品的商品化为最终目标。企业项目的后续转化目标往往是传统意义上毕业设计无法论证和实现的目标。而这点对于毕业生实践能力与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相匹配尤其重要。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毕业设计可实现向产品化、商品化的延伸。

(四)改革传统的专家型毕业设计

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的毕业设计成果实现了生产性转化,规模效益型转化,直至实现产品的商品化转化,实现了对设计实践教学效果的多维度评价。评价体系从原有的专家型评价过渡到企业认同、行业认同、市场认同直至消费者认同的多角度评价。

二、实施“真题真做真应用”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在校企实际项目合作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典型意义的校企合作规范文件,包括合作合同模板,毕业顶岗和产品开发管理的组织规范,成果评价鉴定规范,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合同。建立新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将学生设计成果与企业产品设计需求挂钩,综合考察设计质量与数量,将市场产品用户的评价和为企业实现的利润作为评价毕业设计教学成果核心指标,提交学生实际开发产品的效益报告。

(一)完善课程目标,提出并实施

“真题真做真用”的毕业设计管理办法在实施教改之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效果差强人意,学生的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要求。表现为学生就业后,适应岗位时间偏长、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此次改革课程就是在原有基础上,要求毕业设计选题必须源自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展合同制、任务导向型毕业设计。即以实习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主体项目人单位平台,指导教师承担项目责任人,与合作企业签订《技术开发合同》。设计成果最终转化为企业设计成果。通过答辩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完成课题项目的能力。实施中,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真用”的相关规则,修订了《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题完成流程管理办法》,要求毕业设计必须“真题真做真用”才能通过考核,进而达到毕业条件。

(二)建立顶岗实习为合同制、任务导向型毕业设计相互联系

教学体系改革单纯以学校为中心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设置,以企业与专业培养要求相匹配的对接项目为任务核心,有的放矢地安排学生到有利于项目完成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并合理安排相关岗位的周期性轮岗,使顶岗实习与实践教学紧紧围绕企业项目展开,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任务有机组合,成为相互联系的教学体系。

(三)开展指导老师、企业专家团队围绕

项目实现联合指导的实践教学企业项目的实施过程,离不开指导教师、企业技术团队、学生的实践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开展以项目实现为结果的联合指导,有针对性地围绕项目任务进行实践教学。实现“以点穿线、以线带面”教学效果。

(四)考核毕业设计成果向产品化、商品化延伸情况

企业项目的后续转化目标往往是传统意义上毕业设计无法论证和实现的目标。而这点对于毕业生实践能力与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相匹配尤其重要。基于企业项目的毕业设计可直观地观察到产品在企业的投产状况,用户反馈情况,市场销售情况,后续改进建议等综合数据。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设计素材和评价依据。

(五)改革传统的学校单一型

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企业实际设计项目毕业设计成果实现了生产性转化,规模效益型转化,直至实现产品的商品化转化,实现了对设计实践教学效果的多角度评价。毕业设计效果也可通过企业付款额度,得到企业和社会认可度的综合量化数据。评价体系从原有的专家型评价过渡到企业认同、行业认同、市场认同直至消费者认同的多角度评价,使效果评价富有现实性和科学性。

三、实施效果与持续改善

(一)教学形式从虚拟设计

过渡到了面对企业用户的真实设计毕业设计形式从虚拟的毕业设计形式过渡到了合同制、任务型的企业真实产品项目的开发,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市场环境下体验到了工业设计产品开发的真实流程。知道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面对用户、面对市场、面对企业生产能力和商业模式等条件开发适应的产品。学生面对企业的项目,设计的标准发生了变化。从学校标准为主转向学校标准与企业标准相结合,拓展了在传统观意义上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内涵,

(二)教学内容拓展到更符合企业职业能力

要求本项目实践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联系更加紧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也是当前本地区企业遇到的真实问题,包括对市场的认知、企业需求情况、企业研发状况、企业生产制造条件等基本涵盖学生就业所遇到的各种情况,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真实项目的亲历实战,体验到从项目论证、项目调研、实质设计、样机试制、营销策划、量产后的市场反馈、调研整合等一整套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并且通过一项产品的设计流程体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学习态度从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

毕业设计教学篇2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毕业设计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用于考察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综合素养。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是近年来该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整体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具体来说,教学质量滑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监管机制不科学,教学方式有待创新

虽然各艺术院校都出台了针对毕业设计课程的管理规章制度,但很多院校对于这些规章制度的执行和监管并不严格。具体来说,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毕业设计涉及的各环节的检查制度并不完善,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实际效用,不但答辩如同走过场,相关教师也对不达标的毕业设计也存有姑息迁就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此外,很多院校的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方式,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间大同不异、缺少新意,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

2.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环节联系不紧密

艺术设计专业对实践的要求非常高,以操作性强著称。这就是说,学生的毕业设计不能只有优质的创意,一些项目还需要具备实际的可行性。但现实情况是,就每年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作品而言,真正能够能投入实践的并不多见。具体来说,毕业设计教学与实践的脱节不但在体现在毕业设计的选题上,同时也可以从设计过程中体会到。学生常常在毕业设计初始时对选题存有很多想法,但最终却很难真正找到适用的课题。亦或者,学生的选题质量相对突出,却超出了自己完成课题的实际能力。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对毕业设计持有的态度不够严谨,资料收集不力,考察、调研不当,导致毕业设计主旨不明、内容空泛。

3.学生自身对毕业设计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课程一般在大四下学期开展,这一时期的很多学生都处临就业、考研状态中,缺少全力以赴处理毕业设计的精力。大多数人仍然将主要的时间用于他们所认为的更重要的考研、找工作上。故有些学生在处理毕业设计作品不够投入,出现怠慢情绪,先是设计进度跟不上,最后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此外,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严重滑坡,间接影响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作品的总体质量。

4.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高等院校扩招不但直接导致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下降,还引发了很多其它问题,比如最重要的,教师数量的紧缺。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很多院校的老师必须一人指导十数个学生,同时还要负责日常的教学与科学,必然会力不从心。此外,当下很多高校的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部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甚至是博士、硕士刚毕业,缺少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选题或指导过程要求过高,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程。

二、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施的方法途径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展开教学改革以寻找更加适用的教学方法。对此,各院校应结合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的办学实践,对课程教学改革采取针对性措施:

1.强化对毕业设计教学的管理与监督

毕业设计教学的规章制度需要得力的监管才能够真正发挥效用,各院校应建立学校、院系、教研室的分层监督机制,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抽检,同时将抽检的结果详细记录并保存起来。定期检查可分为三个步骤,即初期、中期及后期检查。其中,初期检查主要用于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用来审核课题申请和开题报告的可操作性;中期检查多采用院系抽查的方式,主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用以监督选题的完成进度;后期检查则在毕业设计作品完成以后,主要用于把关毕业设计的考核过程,对毕业设计质量、答辩及评分情况展开监督。不定期检查多由院系组织进行,一般是对毕业设计进行抽检,抽检内容包括指导老师的工作记录、学生的考勤等等,用调节和规范毕业设计教学的整体过程。

2.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发展师资力量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一般采用单纯的导师制,一个指导老师负责约10个学生,导师则多由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担任。从导师的角度来看,受日常工作的限制,他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往往难以真正应对毕业设计指导。对此,笔者建议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采用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方式。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有利于师资力量的整合重组,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并提升专业教学的水平,推进教育朝个性化、精英化发展。从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已有的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来看,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该方式培养的学生通常都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和综合水平。具体来说,导师工作室应由以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充当带头人,再由5个左右的优秀的讲师、助教和硕博士生充当主要成分。导师工作师制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各工作室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研究方向和教学计划,并在合适的时候公布近期研究成果。这种工作制度既强调学生的自身努力,也有利于导师忧患意识的发展。工作室成立后,导师结合专业方向和教学实来制定选题,学生们则根据自己的专长选定课题。在不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导师的指导水平也会充分发挥效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导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导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互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加强校企合作,拓宽教学实践

毕业设计教学篇3

鉴于大多数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上也凸显出一些不足。

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受局限

绝大部分综合性院校都将毕业设计安排到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样的时间安排对于毕业设计来说非常紧张且不够灵活,以致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找工作和研究生的考试上。

2.毕业设计选题过于传统单一且选题多为虚拟

大多数综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选题多直接照搬专业课程为选题对象,且多数选题过于老套和缺乏跟实际结合的意识。这往往使得学生在选题和创意上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那样敢于打破本专业的局限去寻求新的突破,也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那样去大胆地进行尝试和探索,同时还有许多设计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对传统材料的创新设计也很少去涉及和研究。

3.毕业设计主题的探索及设计相对传统和保守

大多数综合院校没有很强的艺术设计氛围,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走出去”的意识不够,这就会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不能跟市场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不能反映时代最前沿的信息和思想意识。

4.对毕业设计展示重视不够

所有的美术院校会把毕业设计展示作为学校的一大盛事来进行推广,不仅把毕业设计作为学院教学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与展示,更是学院为沟通教学与社会、学院与公众的交流平台。例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展示场所即艺术展厅来提供场地支持,广邀文化艺术界知名艺术家前来观看指导,更欢迎企业来进行参观和考察,为“千里马”提供一个能很好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相对于美术院校对于毕业设计的热情和重视,大多数综合院校对于艺术设计毕业展就显得有些应付和马虎,对毕业设计展示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不够,对外推广的力度不强,展示的形式不够丰富。

二、综合性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是着眼于设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强调素质综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创造性与适应性相统一的现代教育。在学习好艺术设计专业课的基础上,做好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而重要的方式。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实际,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适时调整毕业设计的形式和思路,为学生搭建好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1.建立严格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艺术类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在各高校教学大纲中有系列的时间安排,一般分为前期考查部分、中期创意与制作部分和后期作品展示三个部分。毕业设计在设计制作方式上比较灵活,故在教师的安排与毕业设计管理方面有着相应灵活自由的方式,但仍需要建立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按要求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这就需要学校职能部门及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完善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和要求,加强协调、沟通和监督,从制度上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求每个指导教师能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阶段的辅导工作、监督工作及检查工作,每周定时集中汇报毕业设计总体情况,同时严格把关毕业设计在前期筹备、中期创意与制作、后期完成及展示方面三个大的阶段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总体效果。

2.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制定符合自身的个人时间计划

合理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提前进入角色,可以考虑将毕业设计的时间由大四下学期适度地向前移一个学期。由于一般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都是在大一第二学期至大二第一学期期间开始正式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所以学生学习到大三第二学期时已经对所有的专业课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就更容易确定出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进而直接与自己的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和协商,确定毕业设计方向和研究内容,提前一学期按照选题和教师要求,对毕业设计开始准备,开拓思路,提高专业研究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可见,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培养兴趣,去调研、学习、规划、设计、撰写论文。同时,教师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学生设计的进展,因材施教,适当调整设计的难度和深度,使最终的毕业设计能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

3.毕业设计选题的市场化和实案化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端,好的选题可以使自己的毕业设计鹤立鸡群。因此,毕业设计选题应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市场化和实案化。所谓实案化,就是选题要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应结合市场实际需要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毕业设计才不会空洞无物。在实案化的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要有开放的思维和眼光吸纳当今所有设计领域的精华。由于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受教育个体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艺术专业中自由开放的探索,同时要求学生立足现实的土壤,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给社会创造价值。

4.毕业设计主题的探索联盟化

综合性院校应紧密结合文化大发展的好形势,推动毕业设计联盟。首先,综合性院校可以利用自身广阔的资源优势,联合该省市所有设计院校资源实行毕业设计联盟,共同探讨毕业设计主题及表现,打造一个更好的提升平台,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营造更加浓郁的毕业设计氛围,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诚恳态度,以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融通精神,更多地吸取营养以提高本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知名度,从而共同推动艺术毕业创作。另外,艺术设计专业应依托综合性高校中多学科资源优势,推进相关专业的携手发展。

5.毕业设计展示的专业化和开放化

毕业设计教学篇4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立项报告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科研型项目,立项报告需要阐述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塑料模具类毕业设计项目立项报告主要阐述项目设计内容、同类模具国内外技术现状并附主要参考文献;设计目标及关键技术难点,拟采取的设计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设计方案的特色与创新;进度安排及预期成果,设计基础与工作条件,项目组成员简介,经费预算等,突出项目的设计性和工程实践性。毕业设计项目中期进展报告:阶段计划要点和调整情况,设计工作主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下一阶段工作计划,经费使用情况与下一阶段经费预算,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毕业设计项目总结报告:项目背景,项目研究过程及研究重点,项目关键技术的解决,经济技术指标分析,项目的使用范围,本设计项目的优缺点。通过基于项目的塑料模具类毕业设计,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能力上得到培养和锻炼:塑料制品的设计及成型工艺的制定,一般塑料制品成型模具的设计能力,塑料制品质量分析及工艺改进、模具结构改进设计能力,了解模具设计的常用商业软件并能正确应用,能够正确分析所设计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性并制定加工工艺路线。

2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塑料模具类项目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的塑料模具类毕业设计项目,从工艺方案设计到模具结构设计,到模具制造工艺性评价,再到功能零部件结构设计计算,再到零件图绘制,到模具零件制造工艺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经验。传统的手工设计和制造无法满足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CAD/CAE/CAM技术的运用,在设计和制造上取代传统的手工设计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图2所示CAD/CAE/CAM技术在注射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第一,塑料制品的设计:三维CAD软件的实体和曲面造型功能,为塑料制品的结构设计和设计改进提供了强大的功能,使设计过程直观、准确。所获得的三维数据模型,为后续模具设计和成型工艺分析提供了良好数据来源。第二,塑料制品成型工艺性分析:采用CAE可以模拟塑料熔体在型腔中的流动、保压、冷却、收缩过程,其结果可事前评价制品的质量及成型工艺性,提高模具设计制造成功率。第三,模具结构设计:三维模具设计CAD软件系统,可以根据制件材料收缩率自动计算制件三维数据模型的收缩量,经放大获得成型零部件工作部分尺寸,通过布尔运算获得模具型腔形状,还可辅助获得需电火花成型零件的电极实体数模,并提供了将三维数模转为二维工程图的功能,辅助完成工程图绘制[4]。第四,模具运动功能结构检查:可对已装配好的模具按照预定运动方向和位置,实现模具开合模运动及制品被推出的模具工作过程,辅助检验模具开合模和制件脱模功能设计是否正确,并及时纠正,减少修模时间。第五,数控加工:利用CAM数控自动编程软件,读取模具结构设计结果,以模具零件三维数模为输入,自动编制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可模拟刀具在三维曲面上的实时加工过程并显示有关曲面的形状数据,同时还可以自动生成数控机床加工程序代码。图2基于项目塑料模具类毕业设计流程将先进CAD/CAE/CAM技术应用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模具方向学生基于项目的塑料模具类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掌握并提高模具先进CAD/CAE/CAM技术,提高毕业生专业技能,能利用其独立完成制件的工艺分析、模具的结构设计、模具制造数控程序生成,基本达到模具设计师及模具工艺员的技术水平。如图3所示,为2014届毕业生以MINTH集团企业课题立项的项目式塑料模具设计类毕业设计项目[5]。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制件造型的需要,该学生自学了UG实体造型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图纸,完成了制件实体造型。为了设计制件成型方案,该学生又学习了塑料成型模拟软件MOLDFLOW,分析并制定了该制件成型方案。为了完成模具结构设计,该学生系统学习了UG装配及工程图绘制软件。为了编制模具制件数控加工程序,该学生又认真学习了UG数控编程软件。通过该项目的毕业设计,该学生详细地掌握了塑料模具设计流程,系统实践了塑料模具设计制造相关先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使学生到企业工作半年即成为技术骨干。

3结语

毕业设计教学篇5

目前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教学方法模式是由学校或教师安排,在第七、八学期统一进行,但由于学校扩招、考研、找工作等各方面的影响,教师深深感觉到这种统一的模式已经显示出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1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精力投入不够

由于大规模招生,现在的大学生供过于求,加上现在90后的大学生个性鲜明,要求较高,导致学生找工作困难,压力增大。特别是一般的普通本科学校,没有专业和重点大学的优势,找工作更加艰难,使得一般高校的毕业生在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期间都忙于找工作,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思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甚至会出现有些学生把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当成“副业”,随便应付了事,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

1.2学生数量多,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接纳大规模的实习队伍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另外由于企业效益、技术安全、生产安全等影响,企业不愿意也没有时间精力接纳毫无实践经验的大规模学生实习。而高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如通过各种手段联系企业,缴纳一定的进场费,才得以让学生勉强进场进行短暂的实习,从而导致学生的实习效果不理想。

1.3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脱节

目前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毕业设计是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是毕业实习,两个之间没有联系,导致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没有针对性,抓不到重点,因为学生在实习时还没有进行毕业设计,所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可能应用不到毕业设计中,而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又没有重点去研究,这样就导致毕业实习的目标不明确,效果难以保证,影响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从而也对将来的工作方向带来了不利影响。

2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及就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探讨

2.1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工作的有序进行。由于现在企业招聘时间提前,一般在第七学期期中就开始招聘工作,所以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完善,将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在前三学年尽量紧凑安排,适当减少第四学年的专业课程,在第七学期十月一号前完成所有课程的授课。在第七学期的后半学期到第八学期开学期间以利于学生集中进行招聘就业工作,并在这段时间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明确毕业设计要求,第八学期开始就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样安排不仅能够保证课堂的上课质量,也能保证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效果,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优质就业。

2.2建立双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就业方向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拟定毕业设计题目,之后根据毕业设计题目选择实习单位,并聘请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的导师,与教师一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另外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能够为学生建立强烈的成就感,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有信心。

2.3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方向一体化

如果毕业设计内容与就业方向不一致,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可能对就业和未来的工作没有应用价值,导致就业时专业不对口,而如果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方向选定了毕业设计题目,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内容不融合,也会导致学生就业时以致将来工作的不顺利,所以要将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一体化,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实习意向及企业的需求拟定毕业设计题目,要求实习和设计必须在同一个地点完成,一边实习一边做设计,一边了解企业的需求,累积就业实践经验,引导学生以就业为目标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与实习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使毕业设计内容丰富,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

2.4提供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思维活跃,勇于表现自我,敢于竞争,但心理抗挫能力弱,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特别是在临近毕业期间,学业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给他们带来不良的心态,所以要在第四学年相应的开展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自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就业。

3结束语

毕业设计教学篇6

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毕业设计课题设计实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与综合设计水平在设计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从而为学生步入设计行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对课程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式等各个环节进行相对科学、合理、有效的研究、组织、把握之外,也要根据现代设计的实际变化与需求,在课程的选择、配置等方面做出适时的调整和完善,理顺课程间的相互衔接、铺垫,以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学生设计作品平庸、缺少文化内涵以及抄袭现象严重,一直是困扰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提升的难点和顽症。诚然,学生缺少生活积淀与社会实践锻炼是一定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设计本质内涵的理解。虽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贯穿在四年的专业教学过程之中,但为了凸显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在现代设计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有必要专门开设相关的课程对此进行强化、提升。为此,在前些年的两次教改中,根据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在三、四年级分别增设“现代室内设计经典案例解析”“设计与研究”两门课程。通过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的理论讲授和对经典设计案例的解析、点评,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思维的本质是求异思维,只有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更新设计观念,增加个人的生活积淀,才能以独特、敏锐的艺术视角在生活中捕捉设计灵感,并通过一定的设计语言、形式、方法及程序,实现自己的设计创意和艺术主张。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两门课程的开设不仅使学生对创新设计的思维特征和表达方式,设计语言与表现手段以及科学合理的设计程序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毕业设计教学进行前期的理论铺垫和设计准备,理顺课程间的教学衔接与秩序,形成一个较为完善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实效。

二、把握教学环节重点

毕业设计教学体系是由诸多环节构成的。组织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组织开展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挖掘、拓展作品的设计主题,彰显作品的文化内涵,就成为本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室内设计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既具功能性又显艺术性,两者完美统一的室内空间环境的创造活动,它不仅要满足人们不断增多的物质欲望,也要满足人们多元性的审美追求,室内设计正是通过融入一定的主题来表达空间的“思想内涵”与“情感语言”。因此,可以说“主题内涵”是设计者在创意过程中,最能体现其设计品质的重要环节。

(一)注重设计作品的主题挖掘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常常为找不到空间设计的“主题”而感到茫然和困惑,或者一味地效仿人们已熟悉的某些“主题”、某种“风格”,或者抄袭、剪贴他人的作品,这样的设计显然缺乏原创性和鲜明的“主题”立意。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毕业设计主题的选择与把握这一环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尝试探索。

1.运用案例解析方式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室内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意的产生来源于一定的主题设定,而主题的设定则源于对基本元素概念的选择、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综合多元的思维方式,对所有与课题设计有关的资料,特别是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归纳、筛选,进而从中提取捕捉到最能体现其课题本质特色的设计主题,成为本课程教学需着重考虑和解决的一个难点。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改以往简单而枯燥的说教方式,有目的的选择一些经典工程设计案例进行生动、细致地分析、点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案例分析、点评活动,一方面使学生从名家大师的设计实践中了解、感悟其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捕捉设计元素,并通过怎样的设计方式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名家大师的经典设计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他们毕业设计的创造潜力与设计欲望。

2.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前的社会调研和考察。调研、考察的目的是要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生活是艺术想象的土壤,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想象,没有艺术想象也就没有艺术创造。艺术创造必须依靠生活中所积累的大量感性材料,感性材料积累越丰富,想象也就越活跃、越自由,设计也就越富有创造性[2]。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不仅关注自己熟知的都市生活,还要研究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在不断地感受和研究中,努力寻找和捕捉设计的灵感与符号。从而有效地增强设计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感。如2011届的一位学生在调研考察中对萨满文化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其在了解萨满文化的历史发展变迁和文化特点的同时,收集更多的视觉形象原始资料,并从中捕捉到设计的元素和符号。通过参观博物馆及对影像、实物及图文资料的进一步分析、研究,使该生对萨满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在与指导教师的不断沟通与讨论之中,该生将神秘、质朴、厚实作为其设计的核心和切入点。并依据空间的功能性质特点,将萨满服饰、器具、石人柱及游牧生活器具等形象元素,通过打散、重构、转换等设计手段,与虚拟的建筑空间结构和形态进行了巧妙的设计安排,在陈设、光色的环境氛围衬托下,较好地营造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与原创意味的休闲空间,受到了观者的好评。

(二)提高设计作品的创意表达

有了一定的主题,如何延伸、拓展并将其融会于室内空间的设计之中,便成为创意表达的关键。所谓“创意”,就是“创造出能够解析人的精神世界并富于强烈艺术氛围的室内时空环境”。一般来讲,室内设计的创意表达常常要借助于空间布局、空间形态、光色组合、材料搭配和陈设装饰等空间表达综合要素之间的权衡,以及各要素间的主从呼应和张弛有度的协调。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在诸多的表达要素中,空间形态和陈设装饰是提升创意表达最为有效地两个设计环节。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室内空间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因素更多的是依赖空间形态和陈设装饰来传递、呈现的。

1.主题与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形态是依据主题内涵需求和空间结构尺度,运用规则或不规则的抽象几何元素与不同质地的材料结构而完成的造型样式,它可借助主题内涵的需求而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或表达阳刚、凝重之感,或展现阴柔、灵动之美;或严谨,或活泼,如此等等。正是由于这种空间形态上的变化,给人带来不同的生活体验和心理感受。因而,空间形态的设计对于作品主题立意的表达与空间总体框架的构建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2.主题与环境氛围的营造。环境氛围是室内设计通过空间形态造型、光色材质运用、陈设选择搭配等多种表达要素权衡与协调而最终形成的一种空间艺术气氛。在这之中,陈设艺术的设计、把握尤为重要。陈设艺术除了具有一定的功能作用(功能性陈设)之外,其更多的是传递出一定的文化品质和内涵。因而,室内陈设艺术设计、把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观者对设计作品中文化内涵的理解。所以,如何帮助学生依据其设计主题与氛围需求,合理设计、选择、搭配陈设艺术的种类、样式、材质、大小、位置等,就成为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把握的环节。例如2010届的一位学生选择《岩画艺术馆空间设计》作为其毕业设计创作选题。在辅导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该生依据设计主题和现代艺术展馆空间的特点需求,充分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与设计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位置、不同手法的现代陈设艺术样式,将古老的阴山岩画艺术风采呈现在观者面前,使观者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现代空间中,领略中华古老文化的艺术熏陶与心灵震撼,收到了良好的设计效果。该作品2010年获第八届中国室内设计双年展新人奖二等奖。

三、改进教学方法手段

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有其不同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室内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既有一定的人文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而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而进行的设计课题活动,同样呈现出较强的实践特点。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依据室内设计的专业特点和课程要求,打破常规,灵活运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实效。

1.组织市场调研,延伸课堂教学。市场调研活动是毕业设计课堂教学的延伸方式,其目的一是使学生充分了解市场变化需求,使设计具有针对性;二是通过市场调研,完成毕业设计所拟设计项目的整体环境、背景、功能等资料的收集考察,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毕业设计作品的方案计划。因此,市场调研不仅是毕业设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同时,也使学生在广泛的社会接触、了解过程中,能充分把握室内设计的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大背景下,理清设计思路,明确自己的设计方向。在市场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参观实际工程项目和参与工程项目实践等方式,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收集、感受到的信息资料和心得体会撰写成市场调查报告,并将市场调研报告纳入到毕业设计课程量化评定考核之中,以提高市场调研实践的质量和成效。

毕业设计教学篇7

【关键词】大学生科创;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1.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因此培养创新型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能力是指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一般来说,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和发现。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也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目的。但是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许多仍然停留在做传统的信息系统的层面上,在创新能力方面欠缺较多,因此本文提出计算机专业以大学生科创为基础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

2.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现状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实施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许多高校都创建了科技创新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基地,学院为此也创建了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和物联网创新实验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但是,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周期一般为1-2年,由于大四的学生主要忙于准备考研、毕业设计和就业找工作,因此一般以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但是大二的学生,仍然在学习C语言、数据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程,动手编程能力不强,对项目的开发更缺乏系统性。另外大二的课时安排也比较满,学生要学量的专业基础课程,课余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就非常有限,很难深入地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影响了科创活动的质量,同时也制约了科创活动的进度。而到大三之后,专业课程学习得差不多了,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编程能力之后,科创项目早已面临结题,学生无勇武之地,学生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2)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覆盖范围比较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地手段,但是由于经费有限,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学生数量也非常有限,通常情况下每个班级最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里来。多数学生不能参与到科创活动中,无法获得较多的科研基础及实践锻炼机会。

3.大学生的毕业设计现状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历经四年的本科教学、投入社会实践前的最后一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也是检验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程度的一个标准,当然也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目前来说,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难以保障。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进行,一般从上学期开始启动,虽然历时可达半年之久。但是,学生同时还开始了就业找工作,使得他们无法安心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调研、分析、设计、实现、撰写论文,但是日渐增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学生暂时放下毕业设计,而在就业方面投入较多的精力。没找到工作的,频繁参加各种招聘会、面试,无心进行毕业设计;找到工作的,许多进入单位进行实习,没有时间进行毕业设计。总之,学生很难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往往敷衍了事,随便应付一下,能通过毕业答辩即可。毕业设计本来是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有较好地创新表现。(2)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性。就我校来说,由于培养方案中对实践课程的设置通常是针对某一门具体课程而设置的,缺少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比较孤立。如,有单纯的程序设计类的实践课程,也有单纯的数据库实践课程,但是缺乏完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这样,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发现很多知识比较欠缺,需要重新去学习,不能够较快地进入到毕业设计状态。(3)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不够端正。现在学生与招聘单位双向选择,部分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与专业方向不一致,就认为反正以后不从事相关专业方面的工作,用不到专业知识,因此对毕业设计非常不重视,随便应付一下,不愿进行深入研究。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进行毕业设计,希望能够通过毕业设计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为自己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但是由于毕业设计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往往结合一定实际。部分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此类课题,不能够对课题的背景、相关知识进行很好地掌握,从而导致毕业设计的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创新性更无从谈起。

4.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毕业设计

基于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及毕业设计现状,本文提出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毕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依托,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低年级的时候,学校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划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提出科创课题。或者学生有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提出,经由教师审核后,也可以作为科创课题。课题选定以后,各个小组分别参与到科创课题中来。由于低年级学生课程比较多,因此指导老师可以利用晚上或者假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交流,就研究方案、研究方法进行讨论,及时进行沟通。在此期间,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文献,有效培养学生文件检索、阅读文献等科研能力,为以后的科研打好基础。同时,对于可能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进行知识的储备,尤其在实践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边学边练,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科创等实践产生了兴趣,日后的毕业设计就有了良好的实践基础。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可以就低年级时进行的科创项目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因为已经有了前期科创活动的基础,所以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许多课题是从未接触过的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熟悉课题的相关知识。另外大四的学生,在几年的科创活动里有了一定的科研基础,实际动手能力也经过了锻炼,在毕业设计阶段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实验设计,使得研究更加深入,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又节约了时间,给考研、就业赢得了时间,有效缓解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

5.结束语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是考察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的矛盾,让学生在本科期间将实践贯穿始终,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淑梅,杨田林,辛艳青,李延辉.关于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_宋淑梅[J].教育教学论坛.2012(38)43-44

[2]李冬妮,陈旵明.培养计算机学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讨与实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2-44

毕业设计教学篇8

【关键词】跨专业 毕业设计 团队教学

在我国的本科教育中,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本科学习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对大学阶段课程学习的总结,也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完成拟定的毕业设计选题,综合所学理论知识,并将其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同时可以了解社会,提升更快适应今后工作的能力。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专业之间的界限已逐渐模糊,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而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在学生综合工作能力培养上已显现出了诸多弊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必须不断发展与创新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如何通过毕业设计锻炼学生的跨专业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以此,能扩大学生的专业领域,提升学生较为广阔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设计学类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现今,大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一般是学生选题或教师指定题目,每位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文献阅读找出所选选题的问题所在,以教师分别指导解决问题,完成毕业设计,形成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设计作品,并以答辩的形式结束毕业设计的课题。但是,这样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却存在如下弊端:

1.毕业设计选题方向主要以本专业项目为主,不利于学生跨专业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各专业的学生会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某一方向项目进行毕业设计的创作。这样的选题方向缺少对所学的各种专业知识,特别是跨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激发。

2.毕业设计完成过程孤立作战,不利于学生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每位学生都应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这样才能快速的适应各种工作需求。但是,在传统毕业设计完成过程中,每位学生都独自完成既定的毕业设计项目,整个完成过程,学生孤立作战,继而导致学生之间讨论、交流不足,不利于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3.毕业设计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不利于学生设计实践能力主动性的培养

在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确定选题,并帮助学生在该选题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指导思想较为依赖,这样的模式对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

3.毕业设计教师指导过程较为独立,教师相互之间学习交流不足

特别是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更需要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融合各专业思想,避免教师专业思维的局限性,以提高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

4.学生专业知识掌握较为单一,毕业后就业选择面较窄

传统的毕业设计,过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本专业已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忽视了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跨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导致学生知识掌握的较为单一,毕业后就业选择面狭窄。

二、跨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的问题,结合设计类学生特点以及其今后所从事工作必备的专业能力培养,特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出跨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教学模式,将设计类不同专业,以小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教学。

1.跨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教学模式

团队教学模式是指在由若干跨学科教学人员共同设计课程中的合作教学,其中“团队”可以指受教育者,也可指施教者。团队教学法具有学科传递、协作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跨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教学模式即是指在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打破专业之间的隔阂,以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以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学生团队,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团队,完成既定的毕业设计项目。

2.跨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1)毕业设计的团队组成

实施毕业设计的团队教学,首先需要打破专业限制,由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旅游产品设计、动漫设计四个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指导团队,专业能力与科研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组长。同时,每个学生团队由四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并选定学生组长。以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实践项目。

(2)毕业设计的选题确定

选题可由各专业教师共同商讨确定,应区别于传统毕业设计选题的形式和内容,强调综合性与实践性,能融合各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由此才能提升学生的工作必备能力,拓宽其专业知识面。具体应兼顾以下几点:

①选题要求

以能体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酒店、旅游专业特色的综合性、实践性项目为选题。

②选题内容

以尚未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景区、度假村、酒店或者特色古镇、博物馆等作为选题内容。

(3)毕业设计的教学实施方法

每组设计团队确定一个选题,通过团队的集体协作,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创作。具体指导与完成步骤如下:

①同一选题分解为不同专业的子课题,由同组各专业教师分别对同专业学生进行指导。

②指导教师再将本专业子课题内容进一步分解成若干选题,根据学生能力,每个选题由学生单独完成,并进行指导。

③在指导过程中,加强不同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一选题内的各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同组学生不断完善设计方案。

④学生根据各自的完成项目,撰写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

(4)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

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都由平时成绩、毕业设计说明书成绩、毕业设计成绩(指教师成绩与评阅教师成绩)、答辩成绩等四部分组成。

与传统的毕业设计不同的是,团队教学模式,在答辩时采用团队答辩形式,由学生组长介绍整个团队的总体完成情况,再由组员根据自己毕业设计完成情况分别进行汇报。

(5)毕业设计展览

在展览时,以项目划分展览区域。完成同一项目选题的各专业学生在同一区域进行展览,保证项目完成情况展示与毕业设计展示的完整性。

3.跨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教学模式的管理

(1)指导教师的管理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每组教师组长负责根据毕业设计时间安排,监督本组项目完成情况,把握毕业设计的整体完成质量,并定期组织本组各专业指导教师见面讨论、汇报毕业设计进展情况等。

(2)学生的管理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每组学生组长负责各专业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维护学生团队合作、沟通的协调性,使学生在跨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

三、跨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教学模式的优势

通过跨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特别是跨专业综合能力,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以团队的相互协作与影响,学生集体创作与讨论,加强了学生的主动实践能力。而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与知识结构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除此以外,各专业教师在专业水平与专业知识上的充分交流,使教师思维得到扩展,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