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土木工程施工专业8篇

时间:2023-07-27 09:28:41

土木工程施工专业

土木工程施工专业篇1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00103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是一个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学科。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始于19世纪下半叶,解放前,中国土木工程教育推行的是以重视基础知识为主的“通才”教育。解放初期,由于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专业划分更加细化,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形成了“专才型”的培养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人才壁垒也逐渐打破,土木工程教育逐步回归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目前中国土木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了大量

的工程建设与科技人才,其教育规模在各专业教育中位居前列。

当前,世界经济逐步趋向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教育面临又一次重大改革。

一、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当前中国的土木工程教育培养基本是以科学导向为主,工程特色不r明,通过对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展调研发现,69%的企业认为大学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差,部分课程设置不符合企业要求,管理类知识教育、职业道德和敬业精

神培养不足,毕业生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适应力差,缺乏工程决策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国际化视野等问题。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在总结中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明确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更加重视工程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二是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三是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四是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使学生达到相关要求,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备多种能力。

知识方面:具有从事土木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本学科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能力方面: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素质方面: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

二、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

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和土木工程行业标准,土木工程教育需要进行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素质培育等方面的改革,知识教育改革是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基础,能力培养是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核心,素质培育则是卓越工程师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知识教育

中国土木工程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为国家工程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并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土木工程教育体系。当前的土木工程教育体系中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理论基础

普遍认可,但也普遍反映毕业生新技术知识及管理知识相对薄弱,因此,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在知识教育体系改革方面需要增加对建筑行业规程和建筑企业管理方面的学习,加强理论体系的更新,把行业新技术及时融入课堂教学。

(二)能力培养

能力培养是当前土木工程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当前企业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满意度最低的一个方面,因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核心就是能力培养。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提高毕业生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的参与能力,并能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胜任相关专业技术工作;增强国际视野,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毕业生能够针对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技术革新的方法和措施,并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素质培育

土木工程与人类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工程建设的大型化、城市建设的立体化、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工程施工的信息化是当前土木工程建设的主要特征。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合作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使毕业生成为合格的现代土木工程建设者。

三、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改革

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需要高校、企业、政府部门共同参与。高校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体,企业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必要补充,政府部门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起引导作用。高等学校是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关键,作为工程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应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对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一)培养方案

针对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要求,建立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内容,适当精简理论教学,增加部分建设法规、工程管理、技术前沿等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和校内实训中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使培养方案与国际接轨。

(二)教学模式

采取“3+1” 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其中三年为在校学习, 一年的实践教学主要以本专业教师和定点企业的工程师联合指导为主,使学生能够

深入到土木工程建设从勘测、设计到施工和运营管理整个工程生命周期,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

理论教学方面,应改革当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探讨“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实验教学方面应增加设计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动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合作校企共同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实习内容,制定校企培养方案,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实习基地和国内外联合设计基地,同时应设置校内实训中心以弥补实习基地的不足。重视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应有严格明确的要求,配备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度,确保实习和设计质量。

(三)科技创新活动

随着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必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中需要为学生留有一定量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调动学生的创新潜力,广泛开展学术沙龙活动,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及各种创新竞赛活动,使第二课堂成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途径及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工程设计、工地施工实践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及各类创新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创新能力。

(四)对外交流

当前经济发展越来越趋于全球化,智力竞争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主要趋势,高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国际交流。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对外交流不仅仅是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更重要地是吸收国际先进的教学模式,加强国际学科前沿介绍,广泛开展本学科学术讲座活动,使学生能够了解本学科当前新技术及发展动向。

四、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必须建立一支理论基础坚实、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目前许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来源主要为国内高校新参加工作的博士或硕士毕业生,接触工程实践较少,没有国外学习经历,国际化视野有所欠缺,为此,高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学习国外先进办学经验,了解国际土木工程新技术发展动态,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同时还需要聘任部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高校兼职教师,建立一直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为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奠定基础。

五、结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国家教育部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作为高等学校,应当加强自身建设,健全适应于卓越计划的管理体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目标进行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工程建设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沈晓明.注重工程实践能力 提升工程教育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8(2):38-40.

[3]王宏燕,孙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07-109.

[4]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39-141.

[5]顾嘉,张航,唐永升.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保障体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59-63.

[6]张治国.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创新改革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0(9):39.

Abstract:According requirement to the train project of excellence engine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train project of excellence civil engineer has been analyzed. The reformation and implement of training format and pattern about excellence civil engineer has been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aim of teacher troops about excellence civil engineer has researched.

土木工程施工专业篇2

(一)着眼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三个层次的子系统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到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第一子系统以认识实习为主体,涵盖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测量实习等。使学生了解、认识、描述土木工程产品的功能要求、内部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土木工程的热情。第二子系统包括力学、工程材料、土力学及结构实验及课程设计等。使学生掌握材料性能、结构建模及结构分析设计方法。第三子系统包括结构检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与实践土木工程的分析、设计、施工检测和控制方法。三个子系统的层次结构是“综合—分解—再综合”的关系;具有“实验、实习和设计”三要素,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以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纳入实践教学体系。

1.与土木实验平台相对应,设立《实验系列课程》,打好全面开放式实验的基础。

2.设《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指导表》,将课内各集中实践环节与课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实践、学年作品和文化素质教育实践等结合起来,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将研究型、创新型实践课和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如力学模型测试、应用软件培训、结构模型竞赛实验课等。

3.增设创新实践学分,即对学生参加的各类竞赛、科技创作和论文写作等活动,进行考核后计入学分,且可免修其他课程。

(二)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本科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活动的开展,必须寓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1.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改革。对土木工程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以及结构类实验课等进行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线。《土木工程概论》可计划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教学,组织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专家授课,使新生刚入学就重视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发挥以智引人、以志树人的作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有一定的特色,将课程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以子项工程中的工种工程施工为对象的基本施工知识;第二层次是以整个项目工程施工为对象的现代土木工程施工,在后者中引入现代化的最新方法,采用多媒体授课,授课过程中,使学生站在项目经理的高度,统管全局,运用最新技术,去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土木工程材料和结构类课程内容广泛,实验课时较多,长期以来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实验,学生主动参与少,可计划制作各类实验课件,让学生利用课件,主动参与,进行模拟实验后,再正式进行实验室试验,这项改革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潜移默化地掌握创新方法。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年级的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为贯彻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更好地实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元结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拟将毕业设计改在一年内机动安排,规定对四年级的导师制必须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导师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在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同时,要提供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条件,与科学研究、创新活动结合起来。

3.探索寓于教学过程、形式多样、可持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新路子。在教学过程中,开拓一些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参加挑战杯结构设计竞赛: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主动精神,竞赛活动鼓励跨专业、跨年级、跨学科的合作,以体现团队精神。组织学生科技活动:设置学生科技活动基金,推动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结合教学环节,撰写小论文: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结合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安排撰写小论文,促进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为实行开放性实验创造硬件条件。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实验进行调整、投入,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工作。在保证开出原计划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土力学、建筑材料等各类课程的实验基础上,拟增开一些实验项目如“预应力张拉工艺”、“结构非破损试验”、“道路工程现场检测”等。

(三)通过“产、学、研”结合,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有效提高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搞好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拟将广大教师的“产、学、研”结合点形成为较大的、互惠互利的合作网络,组成可跟踪最新技术、灵活的校外实践基地。这是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新观念。观念的更新,可使我们克服困难,有效地提高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在认识实习的两周时间里,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利用实践基地的有利条件,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现状、高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使认识实习具有内容广、技术新的特点。依靠“产、学、研”合作网络,生产实习可实行“开放式”,为强调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提高生产实习的质量,修订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生产实纲并用于实践。落实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产、学、研”基地,保证有相对稳定的、内容涉及到土木工程各个领域的合作单位;每年拟聘任10名左右校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为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毕业设计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毕业设计中实现五个结合,即四年级导师制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设计题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设计题目与用人单位要求相结合。

二、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专业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作者简介:贾艳东(1969-),男,满族,辽宁凌海人,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杨华(1966-),女,满族,辽宁锦州人,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辽宁 锦州 1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27;批准号:辽教发[2012]130号)、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实验教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74;批准号:辽教发[2009]141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17-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土木建筑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研究、实践行业内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培养体系和检验培养体系实施的效果。为此探索适合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与发展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及实施的现状

1.理论教学

多年来,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化不大,知识体系相当稳定。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又编写并实施了《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从而使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更加明确。教学方法与手段除了增加多媒体技术之外,理论教学过程与工程师培养尚存差距。同时,不管是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学校,都不愿、也不太敢打破原有的理论教学体系,具有个性的理论教学严重缺乏。[1]

2.实践教学

(1)实验。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多数按课程的教学进程随课安排,各课程实验之间互不联系,实验目的也仅仅为了理解、掌握知识,了解材料性能,实验内容简单、不全面,学生对实验在工作中的用途缺乏系统了解,完成实验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要求和取得好成绩。实验学时少,致使实验教学项目明显少于实际工程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缺少与工程试验的联系,使得学生的认知标准与实际应用有差距。[2]这种教育形式不利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

(2)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多年来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均为虚拟题目或模仿实际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单一,设计步骤程式化程度高,致使一些非专业人员认为学生的设计雷同,学生抄袭更方便。涉及课程设计指导的图书也雷同的多,致使学生的课程设计方案单调,变化少,不利于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工程师培养形成了差距。多数毕业设计的题目尚可,但由于是模拟实际工程设计,学生对设计的质量缺少责任感,使得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设计存在差距。这都不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

(3)实习。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习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实习经费20年未变,不利于实习的安排;二是工程现场存在危险,发生事故后施工方责任巨大,使其不愿意接受学生到现场实习;三是行业单位未形成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意识,也没有行业单位必须配合学校完成学生实践培养的机制。以上总总,导致学生对实际工程的组织设计缺少直接接触,对施工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入,实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3]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施

1.制订符合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体系应以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规范为依据,保留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需要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4,5]在原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不同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学生兴趣及未来计划的发展去向增加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特色培养。增加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案见表1。

2.培养体系的实施

(1)选择纳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无论什么性质的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不是针对所有学生。对于辽宁工业大学,其对象应该是该专业整个学生群体排名在前20%~30%的、学有余力的学生,不打破所选学生的原所在班型,这样可以通过纳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他学生,使更多学生受益。学生的选择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确定学生后,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学生完成培养计划的情况要建立淘汰机制,淘汰比例一学年可以为5%~10%,也可以根据其他未纳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学年补充所选学生数的5%~10%,这样有利于督促学生的学习和指导教师的指导。

(2)选择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的行业单位及行业单位的指导教师。这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关键。目前我国的行业单位未建立起与学校一起培养学生的意识,国家也没有对行业单位参与高校学生培养作出相关规定,因此应首先选择对卓越工程师计划感兴趣、有科技创新意识的行业单位。该单位指导教师的选择也应主要考虑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技术水平。优先选择有国家注册资格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6]同时,学校要与行业单位一起建立校外指导教师的考核与付酬机制,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应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制订有关政策促进行业单位主动参与学生工程师能力的培养,保证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顺利进行。

(3)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培训。根据目前的高校运行机制,教师的理论与研究能力相对强一些,但实践能力相对不足,因此,校内指导教师应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比如辽宁工业大学目前安排有教师专业技能竞赛、选择教师到企业锻炼等。校外指导教师业务能力较强,但多数由于忙于业务,缺少进一步学习、领悟基本理论的时间,因此可以利用高校的图书馆、教师、实验室等资源加强校外指导教师基础知识的提升,使其更具理论底蕴和创新意识。

(4)增加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执行力度。增加的理论教学的内容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增加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利用周六、周日以及假期多数行业单位不休息的时间安排实践教学。增加的实践教学要能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要切实参与实际工程,可以与实际工程同步。比如去向为设计单位的学生要在设计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该单位正在设计的工程项目的全部或部分设计任务;去向为监理单位的学生要在监理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该单位监理工程相关规划的制订及参与相关监理工作;去向为施工单位的学生要在施工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该单位施工工程相关施工组织设计的制订及参与相关施工技术工作,也可以参与企业相关工程的技术创新。增加的试验环节要与工程试验和创新试验相结合。2009年开始,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合省教改项目对土木工程专业实验进行了工程化改革,利用开放实验、创新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接触、认识工程试验和科研试验的内容与技术,培养学生工程试验与创新的技能,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保证执行效果,增加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必须要有行业单位指导老师的参与(见表1)。毕业设计虽然不是新增加的教学环节,但其指导应与其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执行一样,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外指导老师的作用,才可以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5)建立对纳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学生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的考核是保证学生培养效果的基本机制。要根据相应的方向、培养项目考核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效果。考核结果也是学生淘汰的依据。

(6)培养体系调整。经过2~3年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实施摸索,根据对学生培养效果的评价,需要不断调整培养体系中内容设置、执行方式的不合理之处,使培养方案更优化。

三、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除了满足本科培养要求之外,必须按照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以及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培养。培养层次应主要为本科――“工程学士”,其次为少量的工程硕士。特别要注重工程能力的培养。因此,建立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的培养体系并能严格执行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金陵,梁桥.教学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中国建设教育,2010,6(11-12):35-39.

[2]贾艳东,刘红艳,毕重.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化实验教学体系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0,(5):9-12.

[3]董倩,刘东燕,黄林青.卓越土木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77-80.

[4]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陈长冰,胡晓军,夏勇,等.卓越工程师计划中核心能力的培养探讨――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6):

土木工程施工专业篇4

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性文件,反映培养出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层次和工作能力。文章从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几个方面,介绍了广东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一、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技术型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应确立以“面向社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的“高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和应用并重为宗旨构建其教学体系。其培养目标为: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注册监理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较高的创新、敬业、协作精神的高级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定位。第一,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学科通才教育。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既不是重点大学的研究型教育,也不是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它的培养模式应该是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即学科基础要体现工程学科平台的要求,但又不过分拘泥于理论的严谨性而对工程实践给予一定的重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通才教育;第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是基础理论与工程能力、技能并重的教育。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并重,在基础理论知识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对实践、 省略 实训教学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注重实效,注重能力的培养,强化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力求培养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第三,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面临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变革要求:[1]在国内,土木工程中多学科及其知识的融合,综合性工程项目的增加,特别是经济体制、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得综合素质高、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成为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开始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向着注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进了一步,土木工程类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逐步增大,国外企业也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国内、国际两方面对人才的要求,并把这种指导思想落实到新的教学计划中去。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从历年的毕业生就业调查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除少部分人(10%左右)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大多数主要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施工管理、物业开发、工程预算、工程监理、工程鉴定、改造加固等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服务工作。这就要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应用前景;

第二,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水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建筑电气、给水排水、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第三,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四,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第五,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建设部高等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有关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原则[2]和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表现为:

1.制定和完善了切实可行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为了很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旧教学计划,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为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创造了条件(见表1)。考虑到学生考研、找工作的压力,对各学期的开课量做了合理的安排,把课程适当提前,减少四年级的开课量。

2.保证各门课的知识链连续但不重复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仔细研究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重新定位每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整合优化,打破各个课程之间的条块分割与各自为政的局面,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根据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并严格按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如“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这几门课程对实践内容部分没有明确的界定,由教师灵活掌握,有些内容会造成重复或遗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时,首先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梳理,然后对其进行整合优化;在教学大纲中,我们明确规定“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包括排架设计和浅基础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做桩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要包括楼和框架设计,毕业设计做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并调整了相关课程的学时,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强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新教学计划中除了“两课”社会实践,还设立了:军训、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房屋建筑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共计39周。

为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我们与设计单位、科研单位、施工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探索有效的新型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学术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兴趣,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4.重视外语学习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分级教学、分类培养、目标驱动、滚动培养的教学模式。第1~4学期进行基础英语教学,根据学生能力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进行滚动培养。第5~7学期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或在专业课开展双语教学。在第8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安排撰写外文摘要。这样有利于保证学生达到一个较高的英语水平。教学计划中除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等课程外,将计算机应用贯穿整个四年的课程教学中,在理论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增加计算机应用训练,保证各个教学环节中应用计算机的时间总计不少于200机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土木工程施工专业篇5

关键词:施工;实践性教学;应用型人才

1 引言

施工类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土木工程专业的任务是培养一线急需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今后去向主要集中在土木与交通工程行业的施工、监理、造价咨询、建设管理等部门,这些部门的工作内容要求毕业生能够科学合理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概预算,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加强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

为了适应社会对毕业生的工作要求,围绕三个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工作中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同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旨在通过该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进而带动相关学科的课程建设。

2 国内施工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施工类课程是和我国的经济性质和企业管理模式密切相关的。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方式发生了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变化,施工技术和工程概预算的内容不断更新,而该类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并无同步的改革发展,具体体现如下:

1.纯理论教育模式。空对空的说教,学生对理论难以深刻理解和接受,对岗位需要的施工管理能力和预算编制能力严重欠缺。学生毕业后上手的时间需要6个月以上甚至更长,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毕业生如此之长的上手时间难以满足社会需要。

2.教材更新严重滞后社会需要。调查了国内十余所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教材,教材所选的工程实例及原理性的内容,与当前工程实际严重不符,保守分析,教材内容至少滞后社会实际十年。

3.师资队伍的建设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由于进人体制的原因,高校难以接收到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这是国内众多高校在土木工程专业无法有效进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原因。

3 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方向与措施

在深刻了解了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后,作者结合社会需要对该类课程进行重新定位。施工类课程是基本建设计划、招投标、设计、施工、监理等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利用现代施工组织技术进行各个建设项目科学合理组织施工工作,掌握工程定额的查阅使用,熟练使用预算软件,合理编制建设工程概预算,为今后进入社会迅速进入职业状态打下良好基础。为此尝试对该类课程进行实践性教学,采取了如下措施:

1.通过大力引进具有实际经验的高级工程人才,建立一支年富力强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2.改变原来的枯燥的纯理论教学,用生动的工程实例来阐述理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在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讲究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利用实习让学生选择一座中型规模的桥梁工程和一栋中小型规模的房屋建筑工程作为实践性教学的实例,并将图纸发放到学生手中,作为补充教材。

3.引进目前企业界广泛使用的预算软件系统进行教学,提高学生使用预算软件编制预算的能力。

4.在理论学习和工程实例学习到一定程度时,按照工程实际的要求,安排4周的时间,要求每名学生完成施工组织和概预算的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有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广泛查阅大量资料,联系当前社会工程实际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5.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除了把书本理论讲授给学生,还把工程图纸和预算的最新编制规则做重要的讲解,既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了有关理论知识,还提高了解决工地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4 课程实践性教学效果的分析

目前,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推行了3年,受到了广大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随着本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带动相关课程的连动,学生所学的内容不再与社会脱节,真正达到培养高级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摆脱了传统的理论说教,课堂教学气氛活泼。

学生对“触手可及”的工程实例更感兴趣,对理论的理解更透彻,印象更加深刻。工作岗位需要的看图、计算、施工管理等动手能力大大加强。在学习过程中还把其他相关课程知识贯通理解,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主动查找大量文献资料来解决工程实例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造价课中引入目前工程企业普遍使用的预算软件进行教学,学生能够使用预算软件合理编制预算文件。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单位同事还以为是毕业几年的熟手,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学生接受的是这样一种先进的实践性教学。

我院的学生广泛就业于我国的基建行业,包括房屋建筑系统、公路建设系统、水利水电建设系统、铁路建设系统等,主要从事具体的施工技术、管理、监理、工程造价等工作。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社会上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良好,普遍认为我院毕业生是非常实用的应用型人才,既掌握了较强的理论知识,更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技能,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完全接轨,很明显的特点是比其他院校的毕业生在工作中上手快,体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对社会的适应性。

5 实践性教学需持续改进的地方

土木建筑行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更新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断变化,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完善施工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该方向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探索,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加强。

1.坚持不懈地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学队伍,使教师始终站在该行业的最前沿,这是培养高级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2.为与社会接轨,需要不断加强对教学讲义和相关资料的改进,逐步摆脱教材的局限性,把最新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应重点把握的方向。

3.预算文件的编制早已脱离了以前的手算阶段而进入电算阶段,广大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应增加投入,配置相关的软硬件,供学生学习,以适应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远富.土木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土木工程施工专业篇6

一、测量控制点的布局

以下图为例,测量控制点的布局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本工程总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工程基坑南北宽126m,东西长238m,基坑深度11.650m,承台和集水坑、电梯井位置开挖深度在12.35~16.10m。整个工程共5座塔楼及裙楼。

2、本工程甲方给定的水准点位于南海路与宏达街交叉口,高程4.162米。在发达街上给定两个基准点,详见附图1。

3、根据实际情况,本工程引测水准点6个,基准点16个。

二、测量控制点的保护

1、甲方给定的基准点附近,禁止堆放材料,并派专人看管,定期对基准点进行复核。

2、引测的控制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3、严禁在甲方给定的基准点附近加工、倒运钢筋及进行其他施工活动,防止磕碰、刮、擦破坏基准点。

土木工程施工专业篇7

1.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探析——以XK大学为例

2.土木工程硕士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

3.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为例

4.土木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力学基础课程群建设构想

5.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浅析  

6.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7.项目驱动的专业硕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8.关于土木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若干看法

9.电力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10.土木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

12.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13.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安全现状与风险监控对策 

14.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15.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16.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

17.探讨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18.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19.土木工程——一个平实而又重要的学科 

20.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21.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22.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 

23.企业参与下的高校专业评估和人才培养——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24.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对策探讨 

25.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26.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27.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 

28.土木工程大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9.对现代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30.可持续土木工程结构的若干科学问题与实现技术途径 

31.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32.浅论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3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 

34.土木工程结构风场实测及新技术研究的进展 

35.论土木工程灾害及其防御  

36.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两者之间的关系

37.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38.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39.论土木工程专业教改与国家注册工程师的统一 

40.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41.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42.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  

4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研究 

44.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的不足及对策  

45.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究性分析 

46.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47.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48.浅析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49.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0.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51.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研究  

52.高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53.浅谈基于创新原则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54.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55.基于数值仿真的土木工程实验教学改进与实践

56.浅谈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57.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58.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分析

59.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60.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61.浅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6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 

63.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初探 

64.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措施探究 

65.开放式土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构建与实践 

66.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探究性分析 

67.土木工程概论类课程教学探讨 

68.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69.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 

70.浅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71.土木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综述 

72.浅析如何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73.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74.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75.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

76.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研究

77.《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改革思考 

78.试论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有效措施

79.FRP复合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80.浅析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 

81.基于生产实习的土木工程施工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 

8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83.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关系分析 

84.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一体化改革研究与实践

85.浅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和创新  

86.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87.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分析

88.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89.关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讨 

90.纤维增强塑料筋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91.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92.浅谈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  

93.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状况与进展 

94.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95.我国土木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一些进展  

96.基于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97.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98.电子教材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99.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探讨  

100.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01.微动勘探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102.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与效果分析 

103.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104.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05.中美土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对比分析 

106.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07.国家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108.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109.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初探 

110.试论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1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创新 

112.土木工程中的计算机应用  

113.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114.《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115.如何保障土木工程设计工作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116.土木工程学科教学中宜注重工程案例教学 

117.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论土木工程本科专业(中职本)人才培养模式

118.面向土木工程学科的安全工程课程探讨

119.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

120.简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121.光纤传感器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122.注册师制度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构建

123.关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思考

土木工程施工专业篇8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6802一、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1]可知,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矿山建筑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土木工程专业与建筑设备工程的联系

房屋建筑是土木工程内容之一,而建筑设备工程是房屋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与建筑、结构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建筑物的应用功能。各种建筑设备工程都离不开管道,在建筑物中要安装这些管道,不可避免的要穿越墙体、楼板和基础,土建施工中要预留穿过楼板的孔洞,如果没预留,临时凿洞,既浪费劳动力又影响施工质量,这些说明了土木建筑工程与设备工程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土木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对设备工程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

三、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内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与土木工程专业联系不大,与专业其他课程有重叠

建筑设备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应用性专业技术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综合考虑和合理处理各种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之间关系的能力,从而能做出适用、经济的建筑设计。该课程并不要求土木专业学生掌握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各类工程的设计计算。如在课程中,设置了室内给排水管网、室内供热管网,以及通风管道等有关建筑设备工程设计计算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核心内容,而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不要求学生具有建筑设备工程设计的能力。

此外,课程中对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学基本知识的讲述占用了一定篇幅,这三门课是建筑设备工程的专业基础,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建筑设备基本知识,而该课程本身内容较多,且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流体力学和电工学课程中已有讲述,课程中这部分内容的设置既占用了学习时间又分散了学习精力[2]。

(二)课程中与土木工程专业有关的内容范围较小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土木工程既包括房屋建筑工程也包括桥梁隧道工程,因而与土木工程有关的设备工程既有房屋建筑内的设备工程,也有与桥梁道路有关的室外设备工程。现有的《建筑设备工程》教材主要包括建筑给排水、供暖工程、通风空调、电气照明等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房屋建筑内的设备工程,只涉及了与土木工程专业有关的部分内容,而对于与房屋建筑外的土木工程有关的设备工程没有讲述。如课程中涉及到供暖工程,只讲述了室内采暖,没有室外采暖管网的布置敷设以及施工安装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涉及到管沟的建造以及与室外构筑物、交通线路、各种管道的相互协调等,与土木工程有一定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王利霞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内容改革研究

(三)课程中关于各种系统工程施工图识读的内容较少

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建筑设备工程课程重点应放在建筑设备与建筑主体结构的关系,以及建筑设备与建筑施工技术的结合上,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图能充分反映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现有的教材中,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很少,各种专业使用的建筑设备工程教材内容基本相同,教材中没有完整的室内外给排水施工图、室内外供热管网施工图、空调和通风系统施工图,以及这些图纸的识读方法,教材中关于各种建筑设备工程施工与土建施工相互配合的内容也较少。土木专业的学生看不懂设备施工图,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实现设备与结构、建筑外形的相互协调。

四、土木工程专业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内容改革建议

(一)删去各个系统水力计算内容,删去课程中流体力学和电工学相关知识

建筑设备工程课程涉及内容繁杂,包括采暖、通风空调、室内给排水、燃气供应以及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热工流体知识。内容几乎涵盖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所有内容。内容非常多,而建筑设备工程课程对于土木专业来说并非主干课,教学时数较少,因而在较少的时间要学习较多的内容,教师和学生都很吃力,且效果不佳。因此,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应删去供热、给排水、通风空调系统的水力计算以及流体电工等专业基本知识和内容。

(二)增加室外管网的布置敷设及施工内容

建筑设备工程包括各种管网,如给排水管网、供热管网、通风空调管网、燃气管网等。建筑设备工程与土木工程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各种管网布置、敷设及施工与土木工程的相互协调上,这些内容也应该作为建筑设备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不仅要讲述室内管网的布置敷设,而且还应增加室外管网布置敷设及施工安装等相关内容。

(三)将各种设备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图的识读作为重点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建筑设备工程主要应强调应用型知识,在教材中,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施工方法、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验收规范要求等知识,应把施工方法及施工、土建的配合作为重点内容,在教材中应增加各种系统的施工图,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

五、结语

在土木专业中,建筑设备工程是一门应用性的专业技术课,针对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以及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要求,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减,突出重点内容,编写出专业针对性强的教材,以培养土木专业学生具有协调建筑结构与设备施工的能力。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