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8篇

时间:2023-08-01 09:22:32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1

——听尚强校长讲座体会

2019年4月17日上午,我参加了县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校长教育管理专家讲座”,聆听了深圳科学高中校长尚强的专题讲座,尚校长的讲话幽默睿智,他以渊博的知识、高深的建树、宽广的胸怀把听会的人深深打动,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聆听尚强校长的报告我受益匪浅,对如何做好学校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思考一:校长要有文化根性。

校长要以品味、道德、智慧增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力、执行力。一名校长一定要加强学习,做到多读书、多实践、多反思,尤其要努力争作专家型领导,懂业务善管理,能够团结带领教职工一同抓好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校长要注重管理行为的选择,以积极情感激发师生的源动力,以持续情感投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经常走进师生,交流思想,了解情况,关心师生工作学习,特别要走进师生的心中,知道大家的所思、所盼和所求,做到关心得其事、帮助得其时,实现密切感情与推动工作的双赢。

思考二:校长要有办学理念。

依据科学高中的办学理念,对照我校目前的现状,当前需要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引领。这样才能引领学校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健康发展。学校要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将以往为迎合各类检查所做的零碎的文化理念要系统化的梳理,并挖掘学校人文历史,形成内涵丰富,富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同时要坚定落实,要使科学的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通过教育引导、组织实施、检查督促等方式,使科学的理念牢固植根于师生心中,落实到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之中,使其成为学校的一致行动。

思考三:校长要有团队意识。

管理的本质在于通过别人完成任务,校长的管理奥妙在于合理任用人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激励政策存在着制度问题与方法的统一问题,我们现在的激励理论与策略,都是西方的制度、标准、流程、方法,要想培养优秀的团队,还要注重人内心、满意度、幸福感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校长要做个引领者,立足校情,制定最合适的激励方案。

优秀的团队在于人员的多样化,要想创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最基本的要包容各种学识、各种层次的教师。用赏识的眼光来看老师,每一个老师都很优秀;用挑剔的眼光看,每一位老师都是庸才。俗话说得好:没有最优秀的人才,只有最合适的人才。因此,校长要有识人之智,要有用人之量,让每一位教师在合适的岗位上都成为优秀的教师。

思考四:校长要有开放意识。

科学高中创办伊始,即重视开放办学,坚持办好家长学校,建好校外咨询群,用好两个市场,走出了有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发展之路。事实证明,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封闭只能导致落后,闭门办学只能越走越窄。作为一所农村初中,我校办学开放度还远远不够,家校联系方法陈旧、单一,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家长社会的期盼,我们必须加强研究和实践,借鉴科高经验,融入现代媒体手段,拓宽开放路径,积极用好各种资源,走好开放办学之路。

思考五:校长要有管理方法。

管理的境界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员工把事情做规范;第二个层次,让员工成为该职位上的专家;第三个层次,让员工感受生命因工作而快乐。

学校管理应逐步实现:管理制度上从强制管理走向自主管理。管理组织上:从垂直管理走向水平管理。管理文化上:从物本管理走向人本管理。管理模式上:从战术管理走向战略管理。管理方式上: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

因此,学校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实行“情、理、法”相融的科学管理办法。

“情的管理”是立足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自于学校成员的心理需求,归结于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理的管理”是立足于学校集体的群体心理和综合感情,发自于学校全局战略利益的考虑,归结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2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

 

校长是受党和国家委托,领导和管理学校,全面主持学校行政工作的负责人,是一所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这充分说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只有高素质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办好一所学校。校长要真正成为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面旗帜,一所学校的灵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校长专业化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称《刚要》]要求“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农村中小学校长重任在肩,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培养,提升他们的办学本领应该是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其培训模式作肤浅的思考。

一、农村中小学校长基本现状调查。

某县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抽样调查,从全县24个乡镇抽取了13个乡镇,共30所中小学作为样本,基本情况如下:1.学历层次较高,绝对高于教师队伍学历,但多为后续学历。中小学校长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81.6%,专科学历占15.6%,中专学历仅占2.8%,但绝大部分是中师生通过进修和二次进修而取得的;2.职称层次较高,中学,具有高级职称的校长占69%,中级职称的占31%,没有初级职称;小学,具有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占93.8%,中级职称的占6.2%;3.年龄结构偏大,男女比例失调。30-40岁占26.5%,40-50岁占56.7%,50岁以上占16.8%,女校长比例不到10%;4.大多数校长参加岗位培训,具备任职任职资格,具有一线教学经历和中层干部管理经历,对新理论、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育管理论文,但职前准备不够充分,缺乏管理知识深度。 二、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要求

在《刚要》中,“校长”这个词共出现过20次,对校长的素质和校长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①,“那就是校长要成为教育家”,“不仅理论研究要有成果,更要是个教育实践家”,实现教育家办学,要求校长首先“应当是政治家”,“还应当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校长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就是“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出名师,育英才”②。因此可见校长的行政性在淡化,长官化在消减,不再是纯粹的法定代表人,更不是“大当家”,而是专业化专家化的人才。农村中小学校长目前是校长队伍中最大的群体,《刚要》的要求自然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追求,是适应当地教育且引领当地教育发展的专家。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策略。《刚要》要求农村中小学校长要成为教育家,教育家不是天生的,“教育家成长的规律是先成才后成名再成家”,由于农村学校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校长都是教师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校长专业知识训练,因此,科学系统的培训就成了校长专业化的捷径,要抓好培训工作,培训模式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除《纲要》的“校长轮岗交流”“ 海外研修培训”等模式外,目前较为实效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镇为主,县级联动长效培训模式。由于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分散,要经常性开展全县大规模集中培训,这很不现实,因此可以以镇(或将全县划分为几个片区)为单位开展经常性培训,县教育主管部门督查。

(二)镇县分层培训模式。县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培训中小学校长教育思想、理论素质、专业化要求,以专家讲座、外出进修等形式,提高校长的专业水平,乡镇重点培训镇域管理、特色发展等。

(三)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模式 ③。目前,教师缺编严重,教学管理人员更是紧缺,农村中学校长都承担一定量的上课任务,走出校门学习的机会很少,因此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是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校长在学校(或家)里进行的一种培训与学习。主要摘要之间的矛盾,培训时间不受限制,培训的方式灵活,通过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方式提升校长素养,是校长终生学习很好的模式。

(四)专题式培训模式 校长最关注的是什么?④调研全国第一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的95名校长“校长最关注的问题”,在回答“当前办学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压力”时:教师队伍问题居第一,占35.1%教育管理论文,其次是安全问题,占30.8%,第三是办学经费和校园硬件建设,占15.7%,第四是升学率,占12%。这些观点不一定全面,但至少说明校长在这些方面渴求得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调查发现,面对当前办学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95%的校长希望有高人指点,最好是“药到病除”,农村中小学校长除上述“四个关注”外,校长知识深度更是最大的短板,因此,应该进行这些专题培训,让他们立即走出困境。

(五)个性化培训模式。《纲要》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学校要办出特色,校长就必须进行个性化培训,即有针对性的根据学校特色,对校长进行特色方面的进一步提升。

(六)分层分岗的培训模式。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校长年龄结构、知识素养、管理水平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分层,比如中学小学、年龄老少、任职长短、学校规模大小等进行分层培训,便于相互间有共同的话题等。

参考文献: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②《中小学校长》2010.12孙宵兵.《<教育规划刚要>对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③《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12期《促进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

④《中小学校长》2010.11樊平军《校长关注的四大问题》。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3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

 

校长是受党和国家委托,领导和管理学校,全面主持学校行政工作的负责人,是一所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这充分说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只有高素质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办好一所学校。校长要真正成为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面旗帜,一所学校的灵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校长专业化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称《刚要》]要求“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农村中小学校长重任在肩,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培养,提升他们的办学本领应该是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其培训模式作肤浅的思考。

一、农村中小学校长基本现状调查。

某县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抽样调查,从全县24个乡镇抽取了13个乡镇,共30所中小学作为样本,基本情况如下:1.学历层次较高,绝对高于教师队伍学历,但多为后续学历。中小学校长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81.6%,专科学历占15.6%,中专学历仅占2.8%,但绝大部分是中师生通过进修和二次进修而取得的;2.职称层次较高,中学,具有高级职称的校长占69%,中级职称的占31%,没有初级职称;小学,具有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占93.8%,中级职称的占6.2%;3.年龄结构偏大,男女比例失调。30-40岁占26.5%,40-50岁占56.7%,50岁以上占16.8%,女校长比例不到10%;4.大多数校长参加岗位培训,具备任职任职资格,具有一线教学经历和中层干部管理经历,对新理论、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育管理论文,但职前准备不够充分,缺乏管理知识深度。 二、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要求

在《刚要》中,“校长”这个词共出现过20次,对校长的素质和校长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①,“那就是校长要成为教育家”,“不仅理论研究要有成果,更要是个教育实践家”,实现教育家办学,要求校长首先“应当是政治家”,“还应当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校长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就是“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出名师,育英才”②。因此可见校长的行政性在淡化,长官化在消减,不再是纯粹的法定代表人,更不是“大当家”,而是专业化专家化的人才。农村中小学校长目前是校长队伍中最大的群体,《刚要》的要求自然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追求,是适应当地教育且引领当地教育发展的专家。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策略。《刚要》要求农村中小学校长要成为教育家,教育家不是天生的,“教育家成长的规律是先成才后成名再成家”,由于农村学校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校长都是教师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校长专业知识训练,因此,科学系统的培训就成了校长专业化的捷径,要抓好培训工作,培训模式非常重要论文网。我们认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除《纲要》的“校长轮岗交流”“ 海外研修培训”等模式外,目前较为实效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镇为主,县级联动长效培训模式。由于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分散,要经常性开展全县大规模集中培训,这很不现实,因此可以以镇(或将全县划分为几个片区)为单位开展经常性培训,县教育主管部门督查。

(二)镇县分层培训模式。县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培训中小学校长教育思想、理论素质、专业化要求,以专家讲座、外出进修等形式,提高校长的专业水平,乡镇重点培训镇域管理、特色发展等。

(三)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模式 ③。目前,教师缺编严重,教学管理人员更是紧缺,农村中学校长都承担一定量的上课任务,走出校门学习的机会很少,因此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是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校长在学校(或家)里进行的一种培训与学习。主要摘要之间的矛盾,培训时间不受限制,培训的方式灵活,通过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方式提升校长素养,是校长终生学习很好的模式。

(四)专题式培训模式 校长最关注的是什么?④调研全国第一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的95名校长“校长最关注的问题”,在回答“当前办学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压力”时:教师队伍问题居第一,占35.1%教育管理论文,其次是安全问题,占30.8%,第三是办学经费和校园硬件建设,占15.7%,第四是升学率,占12%。这些观点不一定全面,但至少说明校长在这些方面渴求得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调查发现,面对当前办学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95%的校长希望有高人指点,最好是“药到病除”,农村中小学校长除上述“四个关注”外,校长知识深度更是最大的短板,因此,应该进行这些专题培训,让他们立即走出困境。

(五)个性化培训模式。《纲要》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学校要办出特色,校长就必须进行个性化培训,即有针对性的根据学校特色,对校长进行特色方面的进一步提升。

(六)分层分岗的培训模式。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校长年龄结构、知识素养、管理水平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分层,比如中学小学、年龄老少、任职长短、学校规模大小等进行分层培训,便于相互间有共同的话题等。

参考文献: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②《中小学校长》2010.12孙宵兵.《<教育规划刚要>对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③《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12期《促进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

④《中小学校长》2010.11樊平军《校长关注的四大问题》。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4

关键词:新课程;校长;角色;培训

一、新课程背景下校长角色的转换

1.校长首先是新课程的学习者、倡导者、教育者。校长对于新课程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新课程的推进,影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校长要成为新课程的学习者,成为教师学习新课程的表率。新课程是一个新事物,是新时代、新科技、新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和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结合。校长要以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校长应从三个方面加强新课程的学习:第一,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全面、深入地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明确新课程的内涵;第二,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新课程业务学习,掌握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基本原则、具体要求,了解地方实施新课程的进展、成绩和问题;第三,主动学习当地和外地中小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上取得成功的经验,借以推进本校实施新课程。以上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过程,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同时,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观,校长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有利于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提高校长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

校长要成为新课程的倡导者,在学校中积极传播新课程的理念,大力倡导新课程。新课程对于学校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全方位的,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无不受到新课程的影响。校长要在学校中大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实施新课程,使教学、德育、活动、评价与学校管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这也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任务。

校长要成为教师学习新课程的教育者。学校全面推进新课程,不仅取决于校长,也取决于教师。教师对于新课程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形成的新课程理念,直接体现在教学教育过程,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校长作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组织者、领导者,要积极指导教师学习新课程,努力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的学习,树立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介绍实施新课程的成功教学教育经验,增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信心和自觉性。

2.校长要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改革者、实验者。新课程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学校管理的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校长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传统的学校管理需要改革,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可以参照,校长需要自己进行探索、实践。校长要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全面推进学校管理的改革。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新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改革,仅限于某些方面的改革,而是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对于校长和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校长只有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管理理念,并用以影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才能使新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没有坚实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的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最终必然是流于形式。

从教师管理来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及管理要求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校长对于教师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也要随之进行调整。校长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长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支持教师参加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其他有关的教师培训,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关于新课程教学的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从学生管理来看,“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校长必须在办学思想上、管理方式上体现学生本位,这是新课程的理念和内涵,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校长要带领教师努力创造师生平等、民主法制、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教学过程、思想道德教育、课外活动、规章制度、师生关系等方面真正体现“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新课程成为学生发展的新希望和新动力。

3.校长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实现课程领导。传统课程由国家统一制定,校长只是课程执行者,组织教师把这些预先制定的课程付诸实施。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课程不再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校长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而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也不仅是传统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还要实现过去所没有的课程领导。

校长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一方面,校长要充分发挥教师和教学设施的潜能,积极开发校内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校长要积极争取社会对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支持,利用校外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为实施新课程、开展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校长要加强现代课程理论、现代教学论的学习与研究,树立新课程理念,深入课堂、社会,调查分析当地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科技进步等,探索课程资源的开发,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学校教改的前沿阵地,使校长和教师在研究、开发课程资源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培训行动

我院一直承担着湛江市初中校长的培训任务。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湛江市基础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基础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合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大班额”、学校危房改造以及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问题突出等,致使湛江基础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甚至落后于同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教育,校长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为适应新课程对校长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以引导校长正确认识、定位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角色为切入点,以提高校长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基础,以促进校长的专业化为重点,以提高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根本目标,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培训,是我院近年来校长培训工作的着力点和创新点。

1.确定融进新课程理念的校长培训主题。培训主题是校长培训的基础,对校长培训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根据新课程对校长角色定位、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我们确定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基本主题是:学习―思考―交流―提高。(1)学习――全面、深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先进经验;(2)思考――积极思考学校推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有效策略和科学方法;(3)交流――深入研讨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问题,交流提高办学质量效益的成功经验;(4)提高――明确、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促进校长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我们在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一基本主题。同时,根据校长的需要和具体情况,对不同时期的校长培训主题进行适当的调整。

2.制定明确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校长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体现校长培训的具体要求。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在校长培训目标中突出“新课程背景下”的要求,强调校长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工作,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基础教育的法规和政策,掌握处理学校突发事件和应对危机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依法治校的能力。(2)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掌握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方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3)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科学管理学校的水平。(4)树立开放性终身学习观,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校长学员说,目标就是动力。培训目标使校长参加培训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调动校长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3.设计科学的符合新课程精神的校长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体现校长培训主题、实现校长培训目标的基本依据和保证。我们根据校长培训的有关精神,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学校管理等为重点培训内容,既开设校长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的规定专题,又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我们实际和校长需要开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专题,加强有关新课程的专题。我们在校长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中开设有: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与宏观教育政策思路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质量管理专题、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专题、新课程评价与考试改革专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校长专业化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专题、学校组织实施新课程专题、新课程与素质教育专题、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新课程背景下依法治教专题等。校长学员对培训专题的开设比较满意,认为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联系实际,既能使校长比较全面了解新课程,又能帮助解决新课程实施和学校管理的不少问题。

4.遴选具有新课程研究与实践背景的校长培训师资。培训师资是顺利实施培训内容、确保实现培训目标的关键。我院努力组建校内校外结合、专职兼职结合、科学合理的校长培训师资队伍。一方面,我院由有关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比较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担任校长培训的讲课教师。同时,根据校长培训的需要,几年来先后共聘请近百人次在基础教育改革、学校管理和新课程的研究和实施上有成就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校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中学优秀校长和教师来讲学。科学合理的培训师资既加强培训专题的针对性、学术性,又提高了培训教学质量。校长们对培训师资的配置评价较高,认为校长培训师资集中了我市教育的权威人士,有政策和管理层面的、有理论和研究层面的、有中学和实践层面的,也体现了我院对校长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

5.组织与新课程实施与实践相切合的培训实践活动。校长培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理论与分析研究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我们把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参观考察结合起来,重视学习、研究本地和外地成功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教学改革,组织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经验。根据不同的专题,分别开展小组讨论,并组织“校长论坛”。我们要求校长以结业论文的形式体现学习成果,要在结业论文中突出新课程背景下的内容,着重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发展、校长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有关问题。校长学员认为培训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即使校长学习到成功学校的先进经验,开阔眼界,又和不同学校交流思想经验、互相学习,为以后的互相合作创造基础。

6.开展与新课程实施与实践相关联的校长培训调研。教育改革要求校长培训要与时俱进,努力形成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校长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校长组织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校长培训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我们在每期培训工作开始前先进行初步的调查,了解校长对培训的期望,需要解决的问题;培训结束时再进行校长培训的问卷调查,围绕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目标、内容、组织和管理等有关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校长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开展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探索提供依据。校长学员了解校长培训调研的目的和重要性,对校长培训调研积极支持,认真提供信息。

自2003年起,我们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校长培训方案。我院开展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培训初中校长470余人次。参训校长在学结和调查问卷中充分肯定我院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工作,普遍认为培训方案设计科学,师资力量结构合理、水平高,培训行动组织协调、高效;通过培训,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明确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努力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

三、进一步推进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给予回答、解释。校长培训要立足于新课程,立足于动态的教育改革,立足于教育实践,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适应教育体制和现代科技要求的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规律、培训模式等。湛江作为经济欠发展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薄弱,基础教育发展条件的改善尚需较长时间。在这种背景下,采取超常规的策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提高校长队伍的素质,促进教育的发展先行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选择。校长培训需要改革和理顺管理体制,使校长培训能服务于校长的提高、学校管理和校长队伍的建设;从校长管理体制和校长培训过程两方面调动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校长培训的效果;努力帮助农村初中校长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课堂教学与评价、中学生的管理和德育工作等问题。只有能够解决问题的培训,才是必要的、有效的培训。

参考文献: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5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开发管理、过程管理、后期管理,每个阶段、过程所涵盖的内容都非常系统、细致。一是开发管理。开发管理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前提,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可行性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主要对象、授课教师的选取以及确定招生宣传方案,培训方案、培训地点的选择与确定等相关的问题。二是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主要指教与学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确保规范、有序、有效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对学员来说,主要是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毕业设计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管理,对任课教师来说,主要涉及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反馈、管理。三是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培训的总结评估、资料存档工作,培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必不可少,只有总结才能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发现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做法,才能为今后的培训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做好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培训学生名单、成绩档案、培训授课教案、考试试题等材料。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内容所涉及的三个过程,涵盖面广,牵涉到学校很多个部门,比如招生计划主要由培训处完成,教师的安排由教务处、甚至需要院系来配合,所以培训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否则很难做好。因为过程复杂,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实际,就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是机构身份不明。高职院校关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身份、职责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些高职院校培训机构从属某个院系,有些从属于机关,如果把它作为院系的一个机构,基本上很难发挥它的职能,会出现上下协调沟通不畅,学校资源很难整合,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局面,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把培训机构作为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视专业分散、学员学历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全丧失培训机构本身应有的职能,严重挫伤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积极性。二是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模式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没有真正重视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就疏于对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没有信息反馈的畅通渠道,没有工作的有效监督等等,事实上,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继续教育培训面临学历水平低、生源构成复杂等困难。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都是在学校正常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好了之后,才会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教师,没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另外因为部分高职院校对教育培训思想上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师招聘流程标准不透明、不公开,导致管理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完善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重视。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培训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机构所承担职责和历史使命,要给予相应管理机构职权,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更是要端正认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

逐步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可以考虑实行教育培训分级管理架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监管,所有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由下一级的院系继续教育机构完成,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对教学效果、学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跟踪、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要经常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研讨会,总结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定期组织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与教师进行培训,比如讲座、考察、研修等形式,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6

按照《省林业厅直属机关开展“提高能力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为了加大我校干部的培训力度,确保我校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执行能力和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中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学校的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后备力量,为提高我校教育的质量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培训目标

进一步提高我校的中层干部整体素质及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推动我校的改革与发展,健全和完善具有我校特点的干部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管理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

三、培训时间、方式、培训对象及培训主管部门

(一)培训时间:20XX年4月至20XX年12月。

(二)培训方式

1、指导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由于中层干部在学校工作中具体管理任务较重,在培训中应加强对中层干部自学环节的指导,每月规定自学内容(见第四项培训内容),中层干部在自学过程中要有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以此培养中层干部的自学能力。

2、集中培训、突出重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为了提高中层干部的理论素养,突出重点内容,组织短期高效的集中培训学习,在集中培训中将播放结合工作实际的讲座视频,提高集中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培训对象:学校全体中层干部。

(四)培训主管部门:党委工作部。

四、培训内容

1、“学校发展,赢在中层”讲座视频

2、现代教育新理念(四月份)

3、教师职业道德(五月份)

4、教育方法与学习策略(六月份)

5、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九月份)

6、中外教育史(十月份)

7、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十一月份)

8、教育法制基础(十二月份)

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的自学内容进行总结,汇总每位中层干部的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根据实际情况召开总结大会,请在培训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中层干部交流培训学习心得,相互交流,为我校今后的中层干部管理奠定基础。

五、保障措施

在培训过程中,党委工作部对培训进行全过程考勤,从而对培训质量进行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工作。通过加强制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干部培训方案(二)

依据中国共产党中央《20XX年-20XX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发4号)“要采取多种措施,抓紧培训年轻干部,坚持学员选调与后备干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xx”规划》(征求意见稿)、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教8号令)的有关指示精神,为了加大我市中小学教育干部的培训力度,确保我市中小学教育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执行能力,提高中小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中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学校的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校级后备力量,为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质量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培训目标

进一步提高齐齐哈尔市中小学校的中层干部整体素质及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健全和完善具有我市特点的中小学教育干部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管理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中层干部队伍。

1、提高全市中小学中层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熟悉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形成依法治校的能力。在工作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方法,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对学员的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的培养,提高学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培训时间、方式以及培训对象

(一)培训时间:20XX年9月至20XX年10月。

(二)培训方式

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应继承我市“xx”校长培训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在培训中要采用以下主要方式:

1、指导自学,培养自学能力

由于中小学中层干部在学校工作中具体管理任务较重,在培训中应加强对学员自学环节的指导,每科都要规定自学内容、思考题目,学员在自学过程中要有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以此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

2、集中辅导、突出重点,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为了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突出各学科的重点内容,要组织短期高效的集中辅导,在集中辅导中应将讲授与研讨交流、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有机结合,提高集中面授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活动引领,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力

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是一种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培训类型,通过自学和面授辅导帮助学员掌握所需理论知识,通过相应的活动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学员形成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技能和能力。活动类型包括校本研修、学员论坛、挂职锻炼、教育考察,职能训练等,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三)培训对象

1、全市高中(包括职业高中、民办高中等)以及示范性初中的中层干部由齐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干训部组织培训;

2、其余所有学校的中层干部由各县区教师进修校干训部组织培训。

四、培训内容

作为中小学校的中层领导干部,他们不仅是一线教师,又肩负管理者的责任,所以必须在提高教育科学理论素养的同时提高其学校管理理论素养,这样能既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又能进行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必修课:(其中面授为120学时,自修240学时)

1、中小学现代教育新理念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3、新课程与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4、中小学教学与学习策略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6、中外教育史

7、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

8、教育法制基础

9、义务教育法讲座

第二板块:选修课(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30学时)

第三板块: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校本研修、学员论坛、挂职锻炼、教育考察,职能训练、撰写管理案例等等,80学时)

五、考核与结业

要加强对学员参与培训的全过程考核,既要有对学员学习态度和出席率的过程性考核,又要有对学习结果的考核。对学习结果的考核要依据不同学科的学习要求来进行,考核方式灵活多样,如检查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读书汇报、撰写论文和教育管理案例、进行管理案例分析以及闭卷考试等。考核内容要以培训内容和选用的教材为依据,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有培训内容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由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教育干部“xx”培训证书,并将培训考核结果装入个人档案,以此作为今后选聘中小学校长的重要依据。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管理机构

一要从科教兴国和加强教育干部后备力量培养的高度来认识此项工作,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并将其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二要在齐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充实、调整、健全市、县(区)两级“xx”教育干部培训领导小组,并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是领导小组对培训工作要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真正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各中小学中层干部要全员参加培训。

四要把各学校中层干部的培训工作作为校长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使本次培训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五、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者的培训、教学过程的管理、培训资料的选用、学业成绩的考核等业务由齐市教研院具体负责。

2、专兼结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选聘由专职干训教师、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和教育行者领导组成的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的干训教师队伍。

二是培训前要对专兼职干训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等相关培训,提高干训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是注重教科研活动的引领作用,针对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经常开展干训教研和听评课活动,提升培训的质量。

四是高度重视对专兼职干训教师的考评工作,对不胜任的教师及时进行调整。

3、完善制度、确保陪效果

在培训过程中,各培训单位应根据考核要求对培训进行全过程考核,从而对培训质量进行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培训工作。全市中小学校中层干部培训任务完成后,要进行检查、评估、总结和表彰,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学员考勤、学籍管理以及奖惩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检查、评估制度等,通过加强制度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干部培训方案(三)

“xx”期间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小学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育干部后备力量,提升中小学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执行能力,以确保我市中小学教育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中教8号令)的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本着遵从教育干部成长规律的原则,根据《齐齐哈尔市“xx”期间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规划(方案)》,结合讷河市教育干部培训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讷河市“xx”期间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使命,以提高中小学校中层干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局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技术,具有较高的执行能力,善于管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中坚力量,为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质量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二、培训原则

1、分类指导,按需施教

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校的管理岗位,任职年限的不同而设置和安排相应的课程及实践考察活动。

2、全程管理,关注实效

对培训过程实行全程管理,突出培训实效性,关注学员在工作岗位的能力提升。

3、创新培训模式、细化培训过程

集中培训与岗位自培相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竞赛相结合,开展校际交流研讨,读书汇报、现场参观学习,优秀管理论文评比及全方位才能展示等活动,为中小学中层干部的综合业务能力提高搭建平台。

4、全面考核,训用结合

重视考核结果,将培训考核结果纳入中层干部培训档案管理,并将结果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于考核优秀的,建议优先选拔任用。

三、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中小学中层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树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办学理念,为我市中小学教育干部积极诸备人才资源。

1、提高全市中小学中层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熟悉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法规,形成依法治校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方法、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和能力和水平。

3、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科学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对学员的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的培养,提高学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培训时间、方式以及培训对象

㈠培训时间

20XX年4月至20XX年8月

㈡培训方式

以遵循教育干部成长规律为前提,以培训有效性为出发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岗位的培训。

1、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开展分层次培训、高中学校的中层干部由齐市教研院培训,选拔优秀中小学中层干部接受齐市级培训、其它中小学中层干部由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

2、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对象,开展分岗培训。包括教学、教育、行政等。

3、开辟多元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如:读书自学、理论讲授、校本研修、校际交流、外出考察

㈢培训对象

教育中层干部全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1、选拔和推荐初中、小学中层干部各10名参加齐市教研院培训,年龄男50周岁以下,女48周岁以下。

2、高中学校中层干部由齐市教研院培训。

3、其它中层干部由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培训。

㈣培训内容

教材由齐市教研院干训部统一订购。

培训内容包括三方面:

第一部分为必修内容。面授80学时,自修80学时内容有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教育政策法规等。

第二部分为研修内容。选择适合学员研究的课题,带着课题在工作单位结合理论学习,联系工作实际进行进修校本研修,通过论文、案例、课例、叙事或研究报告汇报研究成果,不得少于120学时。

第三部分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外出考察、优质课展示、学员听评课、岗位职能训练及竞赛、撰写管理案例等,不得少于80学时。

五、考核验收

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要进行全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出席率、学习结果等。考核方式是除本市各科成绩考核外,还要参加齐齐哈尔教育教研院统一考核和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教育干部“xx”培训证书,并将培训考核结果装入个人档案。以此作为今后选聘中小学校长的重要依据。

六、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组成健全的培训管理机构。

一要充分认识中层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和领导,要抓紧、抓实、抓好。

二要在齐齐哈尔教育局和讷河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成立市(县)、乡(镇)两级“xx”教育干部培训领导小组,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讷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

三要把各学校中层干部的培训工作作为校长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使中层干部培训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2、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聘请专家学者参与到培训中来。

一是选聘由专职干训教师、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和教育行政领导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二是注重教科研相结合及其引领作用。开展教育干部的听评课活动,提升培训质量。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7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之际,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管理干部队伍,(中国免费文秘网 )推动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省厅制定了《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部署了我省教育干部“十一五”培训工作,规定了干训工作的具体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及各项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十五”以来,我市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巩固,提高培训全面推进,高级研修培训的规模稳步扩大;培训方式不断改进,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实效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在学校德育工作、新课改实施、规范办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效。全市教育干部培训“十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前,我市的教育干部培训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党的十七大和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教育干部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干训“十一五”规划为我省干训工作明确了目标。贯彻落实省干训“十一五”规划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各培训院校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战略性的认识,切实响应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的号召,紧紧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按照“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以提高培训质量为核心,积极部署,加强指导,狠抓落实。要认清目标,明确任务,立足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创新培训机制,健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教育干部的素质与能力。要积极引导各级各类教育干部,营造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学以致用、求真务实的氛围;努力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干部保障和人才支持,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贡献。

二、明确任务,抓好重点

根据省十一五规划要求,我市十一五干训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落实大规模、高质量培训我市教育干部的任务。通过培训,使教育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组织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充分发挥市级培训机构引领示范作用,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分级培训、统筹协调、保障有力的培训格局;教育干部参训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各项培训制度逐步完善;师资队伍不断优化,质量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培训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保障更加有力。

主要任务:

1、积极完成省级组织的各类培训。①引导我市的省高(完)中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省、市级一类、二类幼儿园园长及广大教育行政干部积极参加省级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及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按质按量完成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任务。②配合省教育厅做好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和名校长培训培养的选拔推荐工作。③积极参加省级培训的针对皖北地区市、县的400名农村乡镇中心校校长培训。

2、切实有效地搞好市级培训工作。①积极组织全市的初中校长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力争任职培训率和提高培训率都达到100%,所有中学新任校长全部持证上岗。②组织全市区内的小学校长参加任职资格培训或提高培训,力争培训率达到100%,所有小学校长也全部持证上岗。③组织全市(三县四区)至少10%的乡镇中心小学骨干校长参加高级研修培训。④争取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园长都参加任职资格培训或提高培训,培训率达100%,做到持证上岗。⑤积极组织初中及市区小学校级后备干部培训。⑥实施市级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⑦力争将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管理干部轮训一遍。⑧积极组织我市农村乡镇中心校校长培训,实现农村中心校校长的全员参训。⑨力争与相关高等院校联办教育学原理或教育管理类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系统提高一批中青年教育管理干部在教育及管理方面的理论修养。

3、指导落实县级培训任务。①各县市区要认真做好所属区域内的农村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工作,力争做到农村小学校长任职培训率达到100%,提高培训达100%,做到全员持证上岗。②各县市还要做好城区内小学校长的全员培训工作。

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认真引导各级各类学校校长认真学习“十一

五”规划,加强宣传;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巩固和完善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推进在职校长提高培训,加强骨干校长研修培训,逐步提升中小学校长学历层次;要保质保量完成“十一五”干训目标。各类培训学校要结合受训人员的实际工作,积极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用新的办学和管理理念武装各级各类校长,着力提高各类校长的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以推动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为加强和完善校长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切实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做出应有的贡献。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把教育干部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分级培训,分级管理。市教育负责全市教育干部培训的统筹规划、管理协调、业务指导、质量监控和相关信息服务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完善教育干部培训的领导体制,统筹部署和定期研究本县区教育干部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实施。要将教育干部培训情况作为考核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业绩的重要内容,对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贯彻落实干训工作不力的人员,要实行责任追究制,根据情节,给予党内行政记过处分,严重的将降职或开除职务。

各县市区和各培训基地在具体组织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促进发展。遵循和把握教育干部的成长规律与培训需求,激发教育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将教育干部培训与事业发展、干部成长进步紧密结合,提高教育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战略思维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2、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加强对全市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根据培训的实际需求,分别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实施分类指导。培训计划要注重三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薄弱学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合理分工、分级实施。

3、倾斜农村,均衡发展。结合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我市农村学校偏多的特点,全市教育干部培训要“突出骨干,加强农村”,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干部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从培训政策保证和经费支付上加以倾斜,加强城市与农村校长培训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之间校长队伍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均衡发展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体系。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理论学习、总结经验、研讨问题与改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培训效果;引导教育干部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于我市经济社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密切关注和跟踪国内外教育发展最新动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积极开发、引进和整合优质培训资源进入教育干部培训领域,鼓励支持培训机构之间开展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加强培训区域合作,促进国际交流。

四、做好保障,切实落实

按照省“十一五”规划,做好相关保障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做好如下保障:

1、进一步加强干训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培训质效。各培训基地要继续充实干训教师队伍,完善学科力量配置,积极派干训教师出去进修、挂职锻炼,积极参与省干训教研活动,组织干训教师开展教研和系列课题研究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兼职干训教师队伍,整合培训资源。按照公开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从熟悉教育规律、教育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学校长、知名专家学者等各类优秀人才中选聘兼职教师,使他们走上我市干训教学讲台,建立全市教育干部培训的专家资源库。进一步优选优聘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有计划地组织干训管理者开展系列课题研究,进行专题考察学习,促使他们深入认识教育管理实践,开拓他们视野,提升他们的干训管理理念。

2、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探索干训教学新模式。各培训基地要做好训前调研工作,组织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中小学校长,会同专家学者,针对我市教育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系列课题,及时添设这些既反映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和实施素质教育新要求的、又贴近管理一线、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内容和课题,使分段教学更加合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培训模式。加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问题解剖、现场观摩等实践性教学,综合运用现场诊断、挂职锻炼等培训模式,研训结合,以“研”促“训”。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积极推进教育干部远程教育,面向基层,为教育干部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长提供便捷的优质培训资源。依托中小学校长提高班、高研班,围绕主题,举办“名校长论坛”,提升教学层次,提高培训质量。

3、强化制度建设,保证训用衔接。各县市区教育局要认真贯彻《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完善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把校长培训取得的成效作为干部任(聘)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强化培训与干部培养、聘任、考核之间的联系,突出培训与任用的有机衔接。凡未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的新任校长,必须在任职之日起至六个月内,接受任职资格培训并取得“任职资格合格证书”。在职校长,“十一五”期间必须参加规定时数的提高培训,并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作为继续任职的必备条件,对于未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和在规定期限内未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其本人不得参加教育系统各种“评优”、“评先”,不得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其所在单位不得参加达标学校、示范学校等评比活动。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按计划参训的中小学校长,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直对免去其职务。继续将教育干训工作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各级学校、幼儿园办学水平评估范围,加强督导检查。对培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4、规范管理,从严治训。市教育局将加大对全市干训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各级培训机构的培训方案与计划必须经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方可实施。为加强培训过程的监控和考核,将建立调训任务完成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各县区教育局要加大培训质量监控力度,定期对培训进行检查评估,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目标确定、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内容和方式选择、培训师资选聘以及培训过程管理等环节上加强监督。各级培训机构对参训学员要严格管理,实行考勤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和定期考试、考核制度,考试考核成绩和写实性书面学习鉴定存入本人档案。严格培训学籍和培训证书管理,建立完善的培训登记制度和备案制度。由省教育厅印制的各类教育干部培训证书实行固

教育培训学校管理篇8

[关键词]师资培训 残疾人高等教育 传统示范校

[作者简介]麻一青(1962- ),男,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培训中心项目负责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残疾人高等教育政策。(北京 100101)季红益(1976- ),男,江苏盐城人,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北京 10002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残疾人高等继续教育教育保障机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YB07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075-03

我国通过单考、单招招收残疾人的高等院校近30所,教职员2000多人,在校残疾学生近5万人,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各院校办学方式、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教学计划、办学基础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异。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教师队伍也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教师整体结构不合理,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比例偏低,青年教师比例偏高,大部分教师来源于非师范院校,入职前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心理学、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学习和训练,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和适应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提升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师资培养是重要任务之一。

师资培训能够提升专业师资特殊教育理论和特教技能、规划人才培养标准,交流院校办学目标和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的课程建设,有效地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院校管理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残疾人教育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师资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的数量、规模应增加,院校建设计划、办学模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准入制度等都亟须确立。残疾人高等教育传统校(指开办残疾人高等教育10年以上的高校)要将师资培训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情况

(一)部级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

部级师资培训是指全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中残联、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残疾人高等教育传统院校(如长春大学、滨州医学院、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学院)举办的面向全国院校的师资培训基地。这种培训的主要形式是安排教师出国访学交流、进入研修班学习、组织学术交流研讨会、交流论文成果等。部级师资培训的重点是对教师进行特殊教育理论、特教技能的培训以及教学设计、课程建设、特教新理论转化能力的培训。这些培训可以提高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核心能力,为教育部与中残联共同建设残疾人高等教育示范校奠定基础。同时,教育部、中残联、特教学会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合作,通过传统示范校承办的部级培训,不断开展院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活动,提高特殊教育理论水平,推广新的研究成果,促进全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教学创新和办学规模的稳步发展。

(二)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师资培训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的主要形式是校内培训,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进行不脱岗继续教育,内容有特殊教育理论、特教研究、特教知识和技能、管理能力等,一般由院校的教学和管理专家实施培训。其特点是时间、地点、内容安排灵活,运行操作简便。第二种是开展专题讲座,院校聘请部委、残联、特殊教育、行业企业、学会等知名专家开展讲座和学术报告,进行特殊教育以及相关专业的新理论、新技能、新成果的学术交流。但这种形式专业性较强,教师受众较窄,而且受专家、场地、时间等因素限制。第三种是安排教师实地考察、进修学习、异地挂职锻炼、在职学历提高等。这种培训有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它计划性强、成本高,对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建设有较大影响。

二、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的基本问题

(一)欠缺提升残疾人高等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的专项培训

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办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建设,为残疾人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尽管专业设置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但是课程建设、专业发展的指导思路和高校管理艺术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主要专业有艺术设计、针灸推拿、园林园艺、电脑动画、计算机应用等,培训专业涵盖面偏窄,专业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不强,处于自发状态,有关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思路和高校管理的项目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很难通过培训得以提高。

(二)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数量不足,覆盖面窄

全国有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近30所,积极筹备,扩充规模的10余所,专任教师2000多人,在校生近5万人,同时很多残疾人在普通高校就读,涉及的教职员工更多。全国各层次师资培训量与残疾人高等教育飞跃发展差距较大,覆盖面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要求。

(三)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残疾人教育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提出要稳步实施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通过坚持开拓进取,稳步发展的传统示范院校,把新的融合教育、支持性学习等最新特教理念、科学管理方式和以就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推广到不断扩大和发展的新建院校中。但由于缺乏科学、可操作的培训质量标准,培训中难免出现理解的偏差,比如职业教育理念、融合教育理念、支持性学习理念、个别化教育方案等怎样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体现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培训单位思想理念和实践经验不同,与我国主流思想和最新特殊教育理念存在差异,所以培训出现的偏差就会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体现,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及工作的延续,这种差异会逐渐扩大。

(四)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师资培训效果不明显

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以院校内部培训为主,但这种培训方式的问题也最多。其一,培训形式化,难以产生教学和管理重大改革措施。其二,校内培训与学生就业单位、行业联系欠缺,没有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教学一线、服务学生就业的基本要求。其三,专业教师认为校本培训形式简单,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教师需求,很多年轻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培训提高特殊教育理论知识、科研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三、加快科学建设全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一)建立国家主导、高校参与的师资培训组织体系

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有30年,由教育部、中残联、特教学会协作,在残疾人高等教育院校,特别是在传统校中建立“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和“残疾人高等教育示范校”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已经成熟。在教育部和中残联主导,地方教委和残联支持,院校积极配合参与下,正逐步形成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组织体系。教育部和中残联要加快规划建设,指导建设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要立足于全国残疾人需求,及时解决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学术研究热点设置培训项目,科学布局理论研究、成果推广、教学技能提高等各层面的项目;地方教委应大力支持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不断增加经费、设备和人员的投入,加强政策支持;院校要按照发展目标,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在经费上支持、制度上完善,做到教师参加培训有章可循,教师教学水平和院校的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有赖于培训组织体系的合理规划。

(二)建立运行畅通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实施体系

实施体系由纵向和横向两部分组成。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传统示范校、普通校内培训三个层次构成纵向实施体系;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教育发展不均衡,可建立东、西、南、北四大师资培训基地,构成横向实施体系。按照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培训基地负责全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战略层面上培养院校领导管理能力,培训内容以院校发展、模式创新、院校建设、残疾学生培养评价标准等为主,近几年的重点任务是在全国培养一批残疾人高等教育青年骨干教师。

残疾人高等教育传统示范校承办培训要坚持院校发展建设为主干,促进院校间沟通交流、展示教学和科研成果,把融合性、支持性等最新特教理论转化为办学理念,使其他院校共同分享传统示范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经验,使听障、视障学生培养创新模式在全国得以普及;把传统示范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生培养方案等有特色的成果作为培训内容;校内、校外有机相结合是传统示范校承办师资培训的模式。传统示范校可从多个角度展示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和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的特色和成果;校外培训可选在残疾人高等教育需求集中或者发展滞后的地区,根据地区残疾人教育需求、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设置个别化培训项目。培训班在需求集中的地区开办,可快速提高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降低国家师资培训成本,减轻教师参加培训的负担。

校内师资培训由院校自己组织在学校内实施,该层次的培训最基础,数量最多。特殊教育知识、特教理论融入教学实践、知识更新、特教技能创新、行政与教学能力提高等是培训的主要内容;国内特殊教育专家、示范校专业带头人、精品课程的负责人等是校内培训的骨干。另外,院校是培养残疾学生成为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场所,因此企业参与校内培训的程度越高,培训效果越好。

(三)不断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知识体系

师资培训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知识体系。第一部分涵盖高等特殊教育基本理论(个别化教育、国际融合教育、最新支持性学习系统),国家对残疾人高等教育基本政策,特殊教育研究的科学方法等;第二部分包括不同级别院校的教育管理(独立设置法人学院、学校二级学院等),针对视障群体、听障群体所设专业、课程等;第三部分包括特殊教育教学法及其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专业知识更新、特教技能培训等。高等教育学会特教分会要组织各专业专家研究总结、定期交流、完善师资培训知识体系,而且要在传统示范校推广、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示范校的办学优势、办学特色,以重点专业建设为中心,结合院校管理、教师实践能力、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等内容设置培训项目。使残疾人高等教育传统示范校的校、工、学结合模式,校企、校联(各级残联)合作办学模式和残疾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

(四)建立长期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养主要是岗前短期培训,但是要想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和特殊教育理念的更新,就需要构建“职前―入职―在职轮训”的终身培训体系,突破短期培训格局。相关的制度体系要保证教职员每年不低于25学时的继续教育,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攻读学位,参加长短期培训,访学讲学,促进专业水平提高和特殊教育最新理念有效融入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中。

(五)将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纳入到国家层面的培训体系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我国应尽快确立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认证制度,在教育发达省市首先实施教师资格双证书制度,即首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再获得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同时教师资格证培训纳入到国家层面的培训体系中,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指定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或传统示范校承担资格证考前培训工作。

(六)建立以网络远程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资源中心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专门招收残疾人的高等院校中有专兼职教师近万人,由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尚未建立质量评价标准,如果集中进行师资培训,必然造成培训的周期长、成本大,培训范围不能覆盖全国。建立由教育部主导,特教学会指导,选择有代表性的传统示范校建立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资源中心势在必行。建立多媒体课件库、专业教学培训库、特教研究成果库、教学技术创新实践库等,形成资源中心共享平台,做到全国范围的资源共享。以师资培训资源中心为基础,利用远程网络教育技术,有效扩充校内培训的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快速推广传统示范校的先进办学模式、管理理念,降低师资培训费用、促进师资培训资源辐射到全国。

[参考文献]

[1]边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11).

[2]残联办公厅.残疾人教育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残联发[2011]19号)[Z].2011-12-22.

[3]刘静.中央改革决定:将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DB/OL].http:///news/detail_2013_11/16/31309563_0.shtml,2013-11-16.

[4]马宁.美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2(6).

[5]麻一青.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J].中国特殊教育,2012(7).

[6]宋红亮.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师资培训体制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9).

推荐期刊
  • 教育
    刊号:14-1331/G4
    级别:省级期刊
  • 时代教育
    刊号:51-1677/G4
    级别:省级期刊
  • 宁夏教育
    刊号:64-1003/G
    级别:省级期刊
  • 统计教育
    刊号:11-3215/G4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