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旅游管理的职业精神8篇

时间:2023-08-01 09:22:36

旅游管理的职业精神

篇1

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应该突破只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摆脱“技能至上”的误区,全面推进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将来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适应旅游产业竞争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优良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服务效果,敬业精神,对行业的热爱等。笔者在“中华茶艺”的第一二课堂的各项教学等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茶礼,提升茶艺操作能力,陶冶“和、清、敬、融”的性情,涵育审美情趣,培养道德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养成自信、耐心、宽容、注重细节的品质,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为将来从事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职业素养基础。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欠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尽管中国旅游业没有放弃全面整顿旅游秩序的努力,但频频发生的旅游乱像,使得社会对旅游业、对导游的印象不容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专业的第一志愿率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也不支持学旅游专业,导致有些学生身在旅游专业,心在游荡徘徊,因此,谈不上对旅游业的热爱和对旅游知识技能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为游客提供主动积极旅游服务的意识。2014年新《旅游法》开始实施,这种现象有望得到逐步解决。

(二)文化素养和人文知识欠缺

旅游业是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行业,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又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事业。因此,旅游从业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更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与良好的艺术修养,为游客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内容。而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本身就知之甚少,同时,面对巨大就业压力,以及社会上功利性价值取向,许多学生更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而对于理论、人文科学等课程及相关活动不感兴趣。

(三)功利性强,缺乏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新一代的高职学生在道德观、价值观取向上也更趋向于多元化。目前高职学生多为“90后”,绝大多数是家中独生子女,性格上自信又脆弱,敏感又自私,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而较少考虑他人、集体的需要,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喜欢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容易斤斤计较,重索取轻奉献,想问题做事情过于追求功利化,不愿意学习或做一些不能带来实际经济利益的事情。

(四)礼仪礼貌修养的缺失

礼仪礼貌主要表现在仪容仪表、仪态和礼貌等方面。旅游服务要求服务者具有干净整洁清爽的外表和容貌,在日常工作中的举止、姿态得体大方,礼貌待人,和气恭谦。微笑和敬语是旅游从业人员与宾客之间心灵沟通的金钥匙,在服务中,客人可以原谅服务员的操作失误,但绝不能容忍服务人员的无礼、冷漠。

二、“中华茶艺”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取道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强化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是与特定职业相适应的职业行为规范总和。任何个人在职业道德活动中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这是职业道德准则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文明经营;礼貌待客,热情服务;诚信无欺,真实公道;专研业务,精益求精。热爱本职工作,是一切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对茶艺从业人员的培养,必须从一开始就培养其对茶艺、茶文化的热爱,摒弃轻描淡写的“泡泡茶而已”的思想,摒弃“茶艺只关乎美女”的看法。

茶艺事业的道德价值表现为: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得到了茶艺从业人员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不仅品尝了香茗,而且增长了茶艺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更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茶文化。对于茶艺从业人员来说,只有真正了解和体会到这些,才能从内心激起热爱茶艺事业的道德情感。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主要是旅游服务工作,服务业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我们取道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强化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服务意识,践行“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企业核心价值观。

(二)普及茶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起源、发展、经历了几千年,其间产生的茶文化知识博大精深。普及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茶的起源、发展、传播的过程,了解茶叶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如何使茶叶、茶具、用水完美结合沏出可口的茶汤,如何将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挂画、服装、音乐、表演神态等融入到茶艺表演中,带观众进入审美的意念,让学生在学习茶艺过程中弥补他们的最为缺少的史学、文学、艺术知识。可见茶学是一门学科,茶艺是一门人文的文学。所以,它的可塑性也非常的强,通过学习茶艺,让一颗躁动的不安的心,茶的境界是安静下来。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起点是一样的,这就等于给了很多放纵自我的孩子再一次站起来的机会,让每一个自信心不足的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在茶文化里再树立信心,并把这份自信心带到生活中,在不知不学中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实践证明,茶艺教学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心。

(三)同台茶艺表演,培养高职学生团队精神

在日常中华茶艺教学中,安排2-3人一组一台茶席学习茶艺,教学做合一。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操作,互相讨论和交流,从沏泡知识技能、动作要领到沏泡流程,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茶艺表演过程中,一位同学表演,一位同学根据现场表演进行台词解说,特别是创新茶艺环节,一台茶艺表演四名同学不同分工,或弹奏古筝,或茶艺表演,或现场讲解,把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挂画,服装,音乐,表演神态等融于一体,把观众引入诗情画意般审美的意境,带给客人精神上的盛宴享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勇于表现,乐于交流,融于合作,养成了与人为善、和谐乐观的品质和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不断修正和强化茶艺礼仪,培养恭谦、自信、从容、典雅气质

对于茶艺师而言,不仅要懂得茶艺表演,还须掌握接待的礼仪。茶艺师的礼仪有服饰礼仪,对人的仪表起修饰作用;形体容貌,要求大方、恬静、素雅;装饰与化妆,侧重自然与纯粹美。茶艺师的仪态礼仪是日常教学的一个重点,从站姿、坐姿、行姿到表情、眼神、手势、手法,一个个动作反复操练,不断修正和强化,培养学生恭谦、自信、从容、典雅的气质。

内在的气质还须内养。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廉、美、和、敬,这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把时代精神用恰当的形式、完整的形态体现出来,使茶道成为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宣扬中国茶艺精神,不仅有助于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使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而且有助于弘扬茶道的“审美”情趣,为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培育茶道的“高洁”意境,提高人的风度与品位。总之,以清、静、雅、和的中国茶文化精神陶冶学生,对培养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能起到一般德育无法比拟的作用。

三、“中华茶艺”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分析

综合国际旅游市场和杭州市旅游市场产业发展状况,无论是国际权威组织,还是国内业界声音,一致认为“旅游是个大产业、大市场、大消费”,“旅游发展的黄金期没有变”。当前,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开放,旅游者品味也将越来越高,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旅游企业对旅游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旅游从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提到了新的日程上来。作为一门新兴课程――“中华茶艺”,顺应时展,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作如下对策。

(一)加强与茶馆茶楼酒店等企业的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以中国茶叶博物馆、益壶金沙茶艺馆和青藤茶楼等作为学生的实践实习基地,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加强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紧密联系。定期安排教师和学生实地参观、实习,了解和掌握企业最先进的经营理念、行业动态和职业素养要求,从而及时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职业素养培养目标。

(二)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和评价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融教学做于一体,并且把学习者视为主动的工作者的教学模式,即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华茶艺”课程的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情境模拟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吸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茶艺表演者与茶客的角色互换情景再现,又如以公司的采购员的角色如何挑选合适的茶品等。除了要创建“仿真”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求所有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模拟茶楼酒店、旅行社的正式员工,如着装要规范整齐、用语要使用服务业中的惯用称谓“您”以及礼貌服务的肢体语言等,这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评价模式上,也改变以往考勤加职业技能模块测试的方式,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茶文化知识理论测试和学生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评分,更加全面评价学生。

(三)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视

篇2

一、旅游职业素养的含义和相关要求

(一)旅游职业素养的含义和内容职业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的概念,专业是衡量的首要标准,但在专业知识之外,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更加重要,这在具体生活中表现为个体的综合素质,在职场环境下就体现为职业素养。所以,关于职业素养,可以理解为每一个体在社会群体活动中应该遵照执行的行为规范。每一个体的行为总和最终表现出个体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在的,每一个体的具体行为是外在的具体表象。可见,每一个体职业生涯发展成败与否,职业素养是关键因素。概括地说,职业素养的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职业操守、职业认知、职业行为方式和职业能力。旅游职业素养就是作为员工,在旅游企业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守执行的从业规范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敬业乐业、遵章守纪、热情礼貌、团结合作等方面。

(二)旅游职业素养的相关要求

1.具备从业所需的高尚的职业道德从事旅游管理接待与服务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从内在素质到外在言行都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以及与社会环境相得益彰的思想品质、行为观念、品德情操等,共同构成了旅游职业道德。在我国,职业道德呈现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也体现出其基本原则:热爱并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旅游事业,为中外旅游者全心全意服务;坚持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充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履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这些基本原则,一方面展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要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旅游行业范围里相关道德规范的实质。这是每一名旅游管理与服务人员内在道德品质的核心和外在道德行为的守则。

2.具备热忱的服务意识从事旅游管理接待与服务的工作人员在与旅游企业业务相关的个体或群体的工作往来中,展示出的对其做到积极、全面、热情服务的思想和行为,这体现为旅游服务意识,也表现为自发自觉的良好完成接待与服务工作的一种理念和欲望。它是发自接待与服务人员肺腑的,能够成为从业人员的习惯甚至于本能,这成为服务意识的核心内涵,可以借助用心培养,强化教育与训练的方式养成。

3.具备可贵的敬业信念古人朱熹说过,“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敬业,具体表现为对待本职工作严肃、尊敬、认真、态度严谨、专心致志,无私奉献、追求完美。这种工作方式凝练成敬业精神,就体现为每一个体在从事自我的工作过程时,表现出的鲜明的工作目标,恭敬务实的工作态度,朴实无华的工作理念,身心投入的工作情感。这种可贵的敬业精神是做好每一项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坚固保障。

4.具备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每一个体所具有的大局观念、互助精神和服务理念等综合在一起,即成为团队精神。团队精神体现了个体意识与集体利益的高度统一,最终确保集体组织的迅速高效运行。旅游接待与服务活动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庞杂的过程,包含着吃、行、住、游、娱、购等多个方面,因此只有相关行业企业之间融洽的协作和无私的配合,才能确保整体旅游行为的顺利实施。这一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如果从业人员不具备良好的服务心态和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也就无法具备优秀的团队精神。

5.具备优秀的礼仪礼貌和道德修养(1)仪容仪表。每一个体的外在呈现和容颜相貌构成其仪容仪表。(2)仪态。每一个体在日常生活和具体工作中表现出的言谈举止、行为姿态构成其仪态。(3)礼貌。每一个体对待他人时内心恭敬、态度谦逊即构成其礼貌,这是旅游业从业人员最重要的职业素养之一,主要表现在两个具体方面,即微笑服务和礼貌用语。微笑是一名旅游业从业人员美好纯净心灵以高尚情怀的外在凸显,它表达了对客人的善意和欢迎,促进了旅游业从业人员和外来客人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作为礼貌服务的具体表现,一句“您好”“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可以给客人带来内心的温暖和感受的温馨。在具体的服务过程中,客人可以理解旅游业从业人员技能和工作上的欠缺与不足,但几乎不能接受服务人员的傲慢、无礼和粗鲁。因此,微笑服务与礼貌用语就成为从业人员与客人之间心灵沟通、关系融洽的金钥匙。

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能够决定竞争胜负与否的首要条件取决于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我国要想成为世界旅游大国,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旅游类职业教育重视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旅游类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旅游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注重并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和养成教育,为社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优秀旅游业人才。这当中提到的养成教育,并不是单纯体现在让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上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而是要同时借助日常的校园生活和社团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自发自觉的提升个人修养,体现为自觉的思想意识,自身的行为习惯,自动的言行举止,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礼貌修养即为养成教育,最终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借助灵活高效的训练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礼貌行为,这构成了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任务。

1.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榜样和表率作用党的教育方针是教书育人,这也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根本要求。所以,专业教师对学生讲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需要体现出育人这一本位,将升华学生的心灵和职业精神当做最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来实现。学生接触到的行业企业的第一人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师的谈吐行为、气质风范、学识修养、综合素质等都是学生效仿的榜样,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一名教师气质粗俗、言语粗暴、态度冷漠,他又如何教育学生去礼貌热情、周到服务。因此,在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专业教师更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任务,教师个体要努力实现树立师德、为人师表、提升师能的自我修炼,最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等优秀的综合素质。这样,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具体工作以及传授知识的课堂上,专业教师都可以端庄整洁的仪容仪表,进退有度的行为举止,文明得体的沟通交流,以及高尚的道德操守、热情美好的服务意识和渊博丰富的知识存储,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2.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不断加强在国内客人面前,旅游从业人员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在国外客人面前,他们是国家形象的代表。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在不断吸收西方先进管理和工作经验的同时,某些腐朽的观念也会随之而入,左右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比如一些旅游业从业人员只追求金钱,缺乏工作责任感,片面讲究吃穿享受,这些不端的工作风气自然也会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得到重视和加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不能笼统抽象的讲枯燥的大道理,更需要结合青年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言传身教,将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素养教育紧密结合,将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教育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爱国、敬业,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专业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以实用、够用为标准选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合理,有机高效的综合课程,杜绝专业课程之间的重复与覆盖,从而保证教学效率。以学以致用为原则,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仔细划分为可操作的具体细化的教育教学内容,比如:出勤、守纪、诚信、作业、集体活动的参与程度,团队贡献度等具体形象可操作的各项指标。

篇3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景区研学活动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和专业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旅游从业者也已经在不经意间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的道德文明修养和内涵,这也意味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思政课程教学已经是必然趋势。此外,我国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众多旅游资源,这也为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先天优势。

一、思政课程融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的教育事业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旅游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行业之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再加上,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要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离不开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也意味着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旅游知识,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政治思想水平,从而促使自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内涵,为有效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行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贡献一份力量。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融合的必要性。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有效融合思政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情怀,从而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能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涵很好地进行传播与渗透,进而让更多的游客能够体验领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此外,还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加大的问题,由于大多数的旅游业在选拔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时更加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这也直接体现了思政课程融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传统的教育方式也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融合,使研学旅游成为了当前的热门且前景一片大好。如果将研学旅游全面推广,高校能大批量地培养高品德具有爱国情怀的研学旅游方面的人才,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能解决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二、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渗透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在我国类型多样的旅游文化资源中,红色旅游资源可以说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的本质是一种旅游活动,红色旅游的景区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而形成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旧址或标志性建筑等。而红色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引导游客参观革命遗迹,并向游客传授相关的革命历史知识,其主要意义就是为了向现代人弘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以此来感染和激发现代人的爱国情怀,让现代人能够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品质。目前,各地的红色旅游线路纷纷进行了创新,互动式游览、趣味答题等新形式吸引了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和历史。在江西,井冈山推出红色拓展活动,游客们住土营房、吃红米饭,将红色教育、拓展训练和旅游休闲融为一体;湖南打造了全国首家红色情境体验式培训基地平江石牛寨红色拓展学院;山东揭牌了全国第一个红色运动基地。各地推出的实景演出《井冈山》《延安保卫战》,“红色动漫”《雷锋的故事》《西柏坡》《红军长征的故事》,“红色文化启蒙教育电视系列动画片”《红游记》,大型抗战舞台剧《樱桃红了》等,都深受游客喜爱。因此,渗透爱国主义情怀作为思政课程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旅游的景区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在体验式研学活动中学习中国革命历史,并了解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旅游资源见证了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和中国共产党艰苦的斗争历程,所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入感知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和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而形成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职业意识。

(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深入探索黑色旅游资源研学活动黑色旅游不同于红色旅游的革命意义,开展黑色旅游活动的景区主要指带有一些悲剧性质或者是恐怖性质的灾难事件遗迹或者是遗址,黑色旅游就是以这些类型的地方为主题开展的旅游体验活动。黑色旅游是近年来欧美旅游学界所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我国黑色旅游产业的兴起是源于四川汶川大地震遗址的开放,不过由于我国对黑色旅游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研究成果与理论都还处于摸索阶段。从黑色旅游资源的内容来说,包含有自然类遗址和人文类遗址两种,其中自然类遗址包括地震、泥石流、龙卷风和洪水等自然灾害所形成的场所,而人文类资源涉及战争遗址、古代陵墓或者是刑事监狱和西安的兵马俑等。有些黑色旅游资源也会与红色旅游资源相重叠,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场所。黑色旅游资源主要是以反思战争和灾难为主题的活动,旨在引导人们通过反思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政治思想。所以,通过开展黑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为学生们展示恐怖主义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以此来促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完善自身的道德价值体系。

(三)提升思政职业修养,提高各学科思政融合学习效率除了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景区研学活动以外,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各学科的有效渗透与融合,能够有效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政职业修养。例如,教师在《中国旅游资源学》课程教学中讲解“旅游资源形成与演变”的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们播放有关讲述历史名胜古迹演变历程的纪录片或者专题片,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文物古迹旅游资源背后的故事以及其所蕴含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从而将这些旅游资源的演变规律和时代价值渗透给学生,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运用思政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去观察世界,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此外,在《旅游景观审美》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审美态度,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赞叹我国壮美河山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夯实自身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职业自信。比如以万里长城为例,教师要在学生感叹其壮观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古国的伟大。

(四)加强文化传承精神,有效提炼景区研学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在我国众多的旅游文化资源景区中,除了拥有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具有革命意义的历史遗址以外,在各别的旅游景区中还蕴含着深厚且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在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中可以发现,以往大多数游客都是以休闲娱乐为主,而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精神文化建设意识的不断提高,当下我国旅游产业中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这也意味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化传承精神是实现思政课程与景区研学融合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化旅游研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在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中形成自主探究与提炼文化内涵的职业修养,还要加强对学生文化传承精神的渗透与培养,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不易与可贵。

(五)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拓展模拟景区导游实践活动要想实现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有效融合,除了进行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渗透以外,还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具有实效性的景区研学实践活动来实现。例如,在模拟景区研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景区导游的实践活动,模拟导游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在模拟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与职业缺陷,进而能够根据思政课程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纠正,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此外,在模拟导游的实践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信念的有效渗透与培养,以此来促使学生感受导游这项职业的魅力所在以及一名优秀的导游所应该必备的职业修养,从而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染与激励,进而完善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

三、思政课程有效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建议

思政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中的融合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充分挖掘旅游管理专业各学科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并巧妙地将涉及各学科知识的思政课程内容渗透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景区研学活动中,从而有效助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从思政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实践融合过程中可以发现,要想实现思政课程在景区研学活动中的有效融合,教师的教学引导工作是关键所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体,也是有效落实思政课程融合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所以各大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思政培训力度,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有关思政课程的相关培训与研习活动,进而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专业修养,促使教师能够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实践教学时,能够有效挖掘景区研学中的文化内涵和政治思想元素,以此确保二者的有效融合。此外,各大旅游专业院校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景区研学活动内容,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管理模式以及不同的旅游职业岗位,分别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景区研学思政融合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必备的职业修养,促使学生能够在思政融合的景区研学活动中对旅游业形成清晰准确的认知。

篇4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文素质;培养;措施

旅游业是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决定了它是一项人文内涵丰富的文化事业。这要求旅游行业所有的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尤其是相应的人文素质。因此,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旅游人才培养急剧增加的过程中, 高职旅游专业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正成为21 世纪旅游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但外延发展过快, 影响内涵建设, 部分高职院校在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抢生源、抢市场, 导致教学思想、师资力量、教材设备、实践基地等建设严重滞后,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无法精细化, 使得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遭到忽视,出现了我们高职旅游专业人才水平面临着良莠不齐, 特别是人文素质明显偏低的的窘况。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质通常是指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其外在特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丰富的人文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其人文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把握旅游文化的内涵,才能真正从人类自身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旅游业、发展旅游业。

2.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泛指一个人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惟有具有人文精神,我们的学生才会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才懂得如何热爱旅游事业,关心旅游者,才能引导旅游者并与之一起,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人文行为

一个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唤起对人的生命本身带有终极性质的追问,养成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这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即是人文行为。如果说人文知识是一个人具有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内在养成和精神追求,那么人文行为则是表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上。人文知识的内化即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为。我们学生的人文行为应表现在:他的知识是丰富的,他的心胸是宽广的,他的举止是文雅的,他的行为是勇敢的,他懂得如何善待旅游者,善待社会和大自然。

二、高职旅游专业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1.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中存在着过分突出“职业属性”而忽视人文素质的现象令人堪忧, 人文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亟待加强。对人才素质评估体系的不合理, 对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估以定量化的方式为主, 忽视了塑造和评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 削弱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合理, 教学方法方式单一。高职教育针对的是较高层次的社会实际应用性职位岗位, 这种教育的针对性,决定着它的市场导向性。而市场经济讲求的时间观念和效益意识, 注重实用主义。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效益的发挥具有急切企求心理, 即希望上岗者能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为了迎合市场的这种需求, 职业教育中教与学双方面都出现了功利主义泛滥的现象。人文传统被淡化, 人文教育被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偏重于学生技能的训练, 没有有效地把科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挖掘并整合起来,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形成整体人文气氛。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等非功利的知识缺乏兴趣, 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 对世界文化了解不够, 缺乏历史的观念、民族的认同感和广阔的胸怀。那些可直接、快速产生“效益”的知识才受到广泛重视。不少总是以“有用” ( 实用并直接有用) 为标准。“有用”则选、则学。

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过分突出“职业属性”因而忽视人文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忽视人文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造成人文教育力量的不足, 教学水平不高, 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限的人文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上述现象使得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过于集中在某些知识和技能方面, 而忽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正因如此, 造成了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人文素质欠缺, 服务质量不高的后果。

三、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所谓人文素质,就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促使学生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它是以培养学生优良人文精神为使命的教育类型,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是专业教育,而是专门教育;不是职业教育,而是职责教育;不是成人教育,而是成才教育。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家都认识到,在追求技术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人类传统美德和优秀价值观念同样极为重要。因此,在调整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许多国家再次注重对未来社会公民道德、情操和品行的培养,通过伦理、哲学、文学、历史、经济、美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强调认识和汲取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以民族的、健康向上的文学、音乐、传统文化丰富和充实现代学校课程,以陶冶情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显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育措施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学生人文素质评估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应转变传统观念,实行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并建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估体系,完善对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想道德、社会活动参与等多方面的考核指标。将定性指标与定量评分相结合,追踪考证,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2.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人文修养水平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文教育应高度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课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掘专业学科中的人文、历史背景,在专业教育中贯彻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育。

3.拓宽教育内容和形式,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要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环境及社会环境,灵活变动或补充教学内容。因此,学校应当把当地的人文资源、人文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社会环境等知识纳入正常教学之中,尽量提高学生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认识和了解,最大限度地把旅游专业教学活动与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旅游业实际联系起来。并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当中去,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这需要我们以现代化的观念去引导,以物质化的环境去美化,以经典性的活动去演绎,以科学性的制度去维护。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和传统的熏陶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5.实行校企联合,强化旅游管理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既需要学生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旅游业务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充分重视与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主动与企业沟通,加强交流,促进校企合作。使学生都能够拥有实践理论、展示才华、完善知识结构,尤其是进一步认识和体验旅游业人文内涵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 屈曙光. 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8, (6).

[2]李伟丽.导游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篇5

  论文摘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热门专业, 但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某些方面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通过分析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指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提出了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途径和措施。 

 

旅游业是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决定了它是一项人文内涵丰富的文化事业。这要求旅游行业所有的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尤其是相应的人文素质。因此,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旅游人才培养急剧增加的过程中, 高职旅游专业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正成为21 世纪旅游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但外延发展过快, 影响内涵建设, 部分高职院校在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抢生源、抢市场, 导致教学思想、师资力量、教材设备、实践基地等建设严重滞后,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无法精细化, 使得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遭到忽视,出现了我们高职旅游专业人才水平面临着良莠不齐, 特别是人文素质明显偏低的的窘况。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质通常是指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其外在特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丰富的人文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其人文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把握旅游文化的内涵,才能真正从人类自身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旅游业、发展旅游业。 

2.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泛指一个人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惟有具有人文精神,我们的学生才会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才懂得如何热爱旅游事业,关心旅游者,才能引导旅游者并与之一起,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人文行为 

一个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唤起对人的生命本身带有终极性质的追问,养成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这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即是人文行为。如果说人文知识是一个人具有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内在养成和精神追求,那么人文行为则是表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上。人文知识的内化即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为。我们学生的人文行为应表现在:他的知识是丰富的,他的心胸是宽广的,他的举止是文雅的,他的行为是勇敢的,他懂得如何善待旅游者,善待社会和大自然。 

二、高职旅游专业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1.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中存在着过分突出“职业属性”而忽视人文素质的现象令人堪忧, 人文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亟待加强。对人才素质评估体系的不合理, 对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估以定量化的方式为主, 忽视了塑造和评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 削弱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合理, 教学方法方式单一。高职教育针对的是较高层次的社会实际应用性职位岗位, 这种教育的针对性,决定着它的市场导向性。而市场经济讲求的时间观念和效益意识, 注重实用主义。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效益的发挥具有急切企求心理, 即希望上岗者能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为了迎合市场的这种需求, 职业教育中教与学双方面都出现了功利主义泛滥的现象。人文传统被淡化, 人文教育被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偏重于学生技能的训练, 没有有效地把科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挖掘并整合起来,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形成整体人文气氛。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等非功利的知识缺乏兴趣, 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 对世界文化了解不够, 缺乏历史的观念、民族的认同感和广阔的胸怀。那些可直接、快速产生“效益”的知识才受到广泛重视。不少总是以“有用” ( 实用并直接有用) 为标准。“有用”则选、则学。 

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过分突出“职业属性”因而忽视人文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忽视人文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造成人文教育力量的不足, 教学水平不高, 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限的人文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上述现象使得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过于集中在某些知识和技能方面, 而忽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正因如此, 造成了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人文素质欠缺, 服务质量不高的后果。 

三、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所谓人文素质,就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促使学生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它是以培养学生优良人文精神为使命的教育类型,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是专业教育,而是专门教育;不是职业教育,而是职责教育;不是成人教育,而是成才教育。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家都认识到,在追求技术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人类传统美德和优秀价值观念同样极为重要。因此,在调整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许多国家再次注重对未来社会公民道德、情操和品行的培养,通过伦理、哲学、文学、历史、经济、美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强调认识和汲取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以民族的、健康向上的文学、音乐、传统文化丰富和充实现代学校课程,以陶冶情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显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育措施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学生人文素质评估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应转变传统观念,实行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并建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估体系,完善对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想道德、社会活动参与等多方面的考核指标。将定性指标与定量评分相结合,追踪考证,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2.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人文修养水平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文教育应高度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课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掘专业学科中的人文、历史背景,在专业教育中贯彻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育。 

3.拓宽教育内容和形式,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要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环境及社会环境,灵活变动或补充教学内容。因此,学校应当把当地的人文资源、人文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社会环境等知识纳入正常教学之中,尽量提高学生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认识和了解,最大限度地把旅游专业教学活动与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旅游业实际联系起来。并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当中去,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这需要我们以现代化的观念去引导,以物质化的环境去美化,以经典性的活动去演绎,以科学性的制度去维护。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和传统的熏陶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5.实行校企联合,强化旅游管理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既需要学生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旅游业务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充分重视与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主动与企业沟通,加强交流,促进校企合作。使学生都能够拥有实践理论、展示才华、完善知识结构,尤其是进一步认识和体验旅游业人文内涵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 屈曙光. 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8, (6). 

[2]李伟丽.导游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篇6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文素质;培养;措施

旅游业是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其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决定了它是一项人文内涵丰富的文化事业。这要求旅游行业所有的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还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尤其是相应的人文素质。因此,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旅游人才培养急剧增加的过程中, 高职旅游专业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正成为21 世纪旅游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但外延发展过快, 影响内涵建设, 部分高职院校在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抢生源、抢市场, 导致教学思想、师资力量、教材设备、实践基地等建设严重滞后,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无法精细化, 使得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遭到忽视,出现了我们高职旅游专业人才水平面临着良莠不齐, 特别是人文素质明显偏低的的窘况。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质通常是指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其外在特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WwW.133229.Com丰富的人文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其人文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把握旅游文化的内涵,才能真正从人类自身需要的角度去理解旅游业、发展旅游业。

2.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泛指一个人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惟有具有人文精神,我们的学生才会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才懂得如何热爱旅游事业,关心旅游者,才能引导旅游者并与之一起,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人文行为

一个人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唤起对人的生命本身带有终极性质的追问,养成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这种内在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体现在外在的行为上即是人文行为。如果说人文知识是一个人具有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内在养成和精神追求,那么人文行为则是表现在一个人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上。人文知识的内化即是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为。我们学生的人文行为应表现在:他的知识是丰富的,他的心胸是宽广的,他的举止是文雅的,他的行为是勇敢的,他懂得如何善待旅游者,善待社会和大自然。

二、高职旅游专业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原因

1.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中存在着过分突出“职业属性”而忽视人文素质的现象令人堪忧, 人文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亟待加强。对人才素质评估体系的不合理, 对学校教育质量和人才评估以定量化的方式为主, 忽视了塑造和评估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情怀, 削弱了对人文素质的培养。

2.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合理, 教学方法方式单一。高职教育针对的是较高层次的社会实际应用性职位岗位, 这种教育的针对性,决定着它的市场导向性。而市场经济讲求的时间观念和效益意识, 注重实用主义。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对人才效益的发挥具有急切企求心理, 即希望上岗者能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为了迎合市场的这种需求, 职业教育中教与学双方面都出现了功利主义泛滥的现象。人文传统被淡化, 人文教育被削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偏重于学生技能的训练, 没有有效地把科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挖掘并整合起来,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形成整体人文气氛。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等非功利的知识缺乏兴趣, 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 对世界文化了解不够, 缺乏历史的观念、民族的认同感和广阔的胸怀。那些可直接、快速产生“效益”的知识才受到广泛重视。不少总是以“有用” ( 实用并直接有用) 为标准。“有用”则选、则学。

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过分突出“职业属性”因而忽视人文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忽视人文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造成人文教育力量的不足, 教学水平不高, 直接后果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限的人文课程教学效果不佳。上述现象使得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重点过于集中在某些知识和技能方面, 而忽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正因如此, 造成了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人文素质欠缺, 服务质量不高的后果。

三、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所谓人文素质,就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而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促使学生内化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它是以培养学生优良人文精神为使命的教育类型,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是专业教育,而是专门教育;不是职业教育,而是职责教育;不是成人教育,而是成才教育。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家都认识到,在追求技术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人类传统美德和优秀价值观念同样极为重要。因此,在调整课程结构的改革中,许多国家再次注重对未来社会公民道德、情操和品行的培养,通过伦理、哲学、文学、历史、经济、美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强调认识和汲取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以民族的、健康向上的文学、音乐、传统文化丰富和充实现代学校课程,以陶冶情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显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向。

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教育措施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建立学生人文素质评估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应转变传统观念,实行以人文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并建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估体系,完善对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思想道德、社会活动参与等多方面的考核指标。将定性指标与定量评分相结合,追踪考证,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

2.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人文修养水平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文教育应高度重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课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掘专业学科中的人文、历史背景,在专业教育中贯彻人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教育。

3.拓宽教育内容和形式,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要结合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环境及社会环境,灵活变动或补充教学内容。因此,学校应当把当地的人文资源、人文资源的开发现状以及社会环境等知识纳入正常教学之中,尽量提高学生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认识和了解,最大限度地把旅游专业教学活动与当地的人文自然资源、旅游业实际联系起来。并将人文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当中去,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这需要我们以现代化的观念去引导,以物质化的环境去美化,以经典性的活动去演绎,以科学性的制度去维护。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环境和传统的熏陶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5.实行校企联合,强化旅游管理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既需要学生掌握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也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旅游业务组织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充分重视与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主动与企业沟通,加强交流,促进校企合作。使学生都能够拥有实践理论、展示才华、完善知识结构,尤其是进一步认识和体验旅游业人文内涵的平台,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不断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出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努力提升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 屈曙光. 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8, (6).

[2]李伟丽.导游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2).

篇7

我们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去年已全面开展了起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首先是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建立了创文明行业领导小组并开展了相应的活动,旅游企业争先创优的高潮是一浪接一浪,全行业爱岗敬业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是我们的成绩,也是我们的基础,在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各项创建活动,提高全行业的创建意识,做到干部职工人人参与,不断增添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环境,在职工、从业人员中坚持不懈地开展政治教育、业务培训、法制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积极营造创建氛围,使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发扬成绩,再创佳绩

在去年年取得精神文明先进称号的单位要继续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树旅游形象,创优质服务”为目标,以游客满意为标准,强化旅游职业道德,充分展现旅游行业职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开拓进取,发展成绩,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增进全市旅游行业争创先进的决心和信心。

二、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工作。

未开展创建活动的单位要在今年制订措施,落实责任,全面开展创建文明行业的活动。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加强对职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培训,要在全行业掀起爱岗敬业、优质服务、规范经营的风尚,形成良好的比、学、赶、帮、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业风气,展示旅游窗口服务形象,促进全市旅游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使我市旅游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

三、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在今年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发动工作,定期召开旅游行业创建工作联系会,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落实和解决,努力促进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创建文明行业的组织领导。各旅游单位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并要制定规划,落实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要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确保人员、时间、经费落实。

2、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总的来说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我们的思想和指导我们的工作。政治学习有计划、有安排。注意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爱岗敬业活动,掀起争先创优热潮。

3、加强文明细胞工程建设。旅游行政单位要广泛开展文明科室、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院和军民共建、社区共建等多种形式活动,使文明细胞工程建设富有成效。

4、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各单位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行风教育,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使内部管理有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重视文明示范窗口建设,进一点改善服务设施,做到环境优美,文明用语。

5、出色完成工作任务。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现代文明、环境优美的旅游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目标,认真扎实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服好务,做出新贡献。积极参加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等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四、监督检查。

篇8

一、发扬成绩,再创佳绩

在去年年取得精神文明先进称号的单位要继续坚持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树旅游形象,创优质服务”为目标,以游客满意为标准,强化旅游职业道德,充分展现旅游行业职工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开拓进取,发展成绩,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增进全市旅游行业争创先进的决心和信心。

二、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工作。

未开展创建活动的单位要在今年制订措施,落实责任,全面开展创建文明行业的活动。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加强对职本资料权属公文库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公文库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培训,要在全行业掀起爱岗敬业、优质服务、规范经营的风尚,形成良好的比、学、赶、帮、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业风气,展示旅游窗口服务形象,促进全市旅游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使我市旅游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

三、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在今年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宣传发动工作,定期召开旅游行业创建工作联系会

,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落实和解决,努力促进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创建文明行业的组织领导。各旅游单位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并要制定规划,落实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要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确保人员、时间、经费落实。

2、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总的来说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我们的思想和指导我们的工作。政治学习有计划、有安排。注意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爱岗敬业活动,掀起争先创优热潮。

3、加强文明细胞工程建设。旅游行政单位要广泛开展文明科室、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院和军民共建、社区共建等多种形式活动,使文明细胞工程建设富有成效。

4、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各单位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行风教育,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使内部管理有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重视文明示范窗口建设,进一点改善服务设施,做到环境优美,文明用语。

5、出色完成工作任务。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现代文明、环境优美的旅游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目标,认真扎实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大局服好务,做出新贡献。积极参加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等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四、监督检查。

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目标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把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纳入各单位旅游工作目标任务。加大对各类旅游经营单位(旅行社、饭店、旅游景区(点)、旅游餐饮等)创建工作的检查、落实和督促。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的创建经验和好做法,以推动全市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发展。同时要抓好内部管理,注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建立档案资料。资料建设做到真实、详细、连续、规范。

推荐期刊
  • 旅游
    刊号:11-1341/K
    级别:省级期刊
  • 旅游纵览
    刊号:13-1138/K
    级别:部级期刊
  • 时尚旅游
    刊号:11-3424
    级别:部级期刊
  • 海峡旅游
    刊号:35(Q)第0076号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