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体育业市场前景8篇

时间:2023-08-01 09:22:50

体育业市场前景

体育业市场前景篇1

关键词:体育管理学;滨海体育;广东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9-0050-04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滨海体育――以健身、娱乐、医疗、竞技、消遣等为目的,在海滨开展的体育运动方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广东具有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滨海体育资源,在滨海体育经营管理方面具有长期的实践经验,也见证了我国滨海体育的发展。本研究对广东滨海体育经营管理现状进行调研,以期为广东省乃至我国滨海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广东滨海体育经营管理现状

1)运作方式管理。

广东滨海体育运作方式主要由景区管理委员会、旅游公司和非景点公司管理。景区管理委员会运作方式主要由地方政府设置,地方政府直接参与管理滨海体育旅游活动项目的管理,其经营特点表现为:第一,通过收取门票的方式开放公共体育活动场所(海滨浴场等),提供滨海体育旅游活动项目(游泳等);第二,通过租赁景点场地给体育项目经营者,让经营者自主进行滨海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与经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旅游公司运作方式是指旅游景区管理机构通过承包或租赁等途径,委托授权专门公司独家经营景区资格的方式经营管理,或者是由管理机构出面组建旅游公司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如湛江东海岛中国第一滩、茂名第一滩,汕头南澳岛等。旅游公司具有独立法人实体资格和市场主体地位,全面负责处理滨海体育活动项目的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等,而景区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在于,对滨海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展给予必要的审批、监管和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深圳大梅沙、小梅沙;阳江大闸坡、台商独资的海上旅游世界――放鸡岛;惠州大亚湾等。非景区独立运作方式并不多见,是指滨海体育经营者根据特定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在非特定的滨海区域设置滨海体育运动项目,并通过在城市设立的办事处召集参与人员来实现,其优势主要在于灵活多样,符合社会的需要,但不利于管理部门的监控,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如深圳的休闲潜水。

尽管颁布《行政许可法》,广东省滨海体育管理,包括场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以及行政审批等方面,依然存在着浓厚的行政管理痕迹,旅游景点资源的公有化性质导致其市场化程度不高,管理缺乏对市场变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同时,由于运作方式多样化,使得旅游、公安、工商等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难以得到有效体现。

2)规划管理。

滨海体育规划管理包括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资源的多样性和可利用性、旅游产品的生命力等方面,涉及到区域滨海体育规划、景区(景点)滨海体育规划两个方面。

广东省整体区域滨海体育规划进入到全面发展的阶段。由广东省海洋、旅游部门研究编制的《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已经开始落实,其重点在于开发阳江海陵岛、湛江雷州半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海滨旅游度假区。同时,各滨海城市和旅游景点也制订了相应的规划管理方案,如珠海的《飞沙滩旅游度假村总体规划》、阳江《放鸡岛旅游度假村总体规划》、深圳《大鹏半岛旅游规划》、湛江《东海岛旅游发展规划》等。这些规划的落实对于滨海体育的发展将有着重要影响。

景区(景点)滨海体育项目主要是由景区(景点)或项目经营者根据自身的需要而自我设置,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调研,也没有相应的项目规划(见表1)。

滨海体育规划是建立在资源导向性基础上,系统、长远的发展规划,需要通过挖掘自身的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和发展旅游活动项目和内容,以增加旅游景区的活力和魅力。然而,广东滨海体育缺乏特色规划,对市场和资源研究不足。除了阳江大闸坡增添有“海上乐园”游乐场所、放鸡岛有潜水运动等特色项目之外,其他海滨场所提供的滨海体育旅游活动项目,主要都是游泳、戏水、水上摩托艇、沙滩车、骆驼等。广东省内有不少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仅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汕尾的滚地金龙,湛江东海岛的人龙舞、遂溪的醒狮等,但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和经营者没有充分将丰富的本土滨海体育旅游资源与滨海旅游衔接和融合。

3)人员管理。

滨海体育的人员管理分为职员管理和游客管理。

职员管理包括常设机构人员管理、一般工作人员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3个方面。由于滨海体育项目具有季节性、高危性等特点,常设管理机构人员一般采取轮换值班的方式,无论是旅游的淡季或者是旺季,常设机构一般都是旅游景区所必须具备的职能部门或机构,可以处理景区或景点的各种信息,应对各种突发紧急事故,维护景区社会治安事件等,主要包括办公室、医疗室、治安办等。其他人员主要是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临时聘用。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都是以聘用的方式在每年4月开始上岗,11月结束,专业技术人员(如救生员、潜水教练、动力伞机械师等)还必须接受专业资格检查或接受必要的岗前技术培训(一般在每年的3月由体育部门组织),做到持证上岗。

游客管理体现在各旅游景点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对旅游者遵守情况的监督、检查方面。实地调查访谈证明,一方面,尽管各滨海景区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都制定了相应的从事滨海体育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规定等,但是总体上仍然不规范,如内容不具体、不明朗,难以操作,而且还存在诸多的“霸王条款”,以逃避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茂名中国第一滩的沙滩车运动项目,对于游客伤害事故就制定诸多强制性的免责条款;另一方面,对游客遵守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人流高峰时期表现的尤其突出。

人员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松散,安全隐患突出。

人员管理松散突出表现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性过大。滨海体育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使得经营者与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只有6~7月的工作合同时限。随着经营者的变化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必然会给管理带来诸如上岗培训、职员之间工作的衔接和配合等问题。新技术人员并不能完全熟悉景区环境、水文、气候等,也难以很好地操作相关体育设备,从而导致管理的疏漏,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安全隐患突出表现在专门医疗机构缺乏。实际调查发现,除了深圳大梅沙、茂名第一滩等少数旅游景区有专门医疗设置之外,其他景区主要是通过和当地社区“联姻”的方式来完成规定的医疗机构配置,人员不足、设施简陋,难以实施有效救援,更无法应对突发。

4)价格管理。

根据《广东省游览参观门票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广东省旅游景区的价格管理分别实行政府定价、政府

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3种定价形式。实地调研显示,旅游景区门票主要由景区管理委员会或旅游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状况确定价格,经地方政府部门审核之后实行,属于市场调节价。门票主要包含景区自身提供的公共滨海体育设施的使用费,如公共海滨浴场以及相应公共活动场所的体育设施等,阳江大闸坡门票还包括海上乐园等,阳江放鸡岛的门票价格包含往返该岛船票。而非公共体育活动项目(如滑翔机、沙丁车、骆驼等)需要通过游客单独付费。

不同景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不尽相同。例如,阳江市规定,海陵岛大角湾风景名胜区属于公共观赏和游客参与的滨海旅游类型景区,企业自主经营,市场化运作,门票管理权限按属地管理。门票的价格主要由游客意见调查、市场调查、景区经营者投入情况,管理费用情况和参与同类型景区的门票价格而综合制定,兼顾政府、经营者及游客等多方面利益,更有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门票的支出主要在于景点维护、上缴当地财政、宣传、工资支出及管理费用。而管理部门主要是负责每年对景区门票收支情况进行审定和定期监督,并对门票收支管理提供指导性意见。汕头市规定,游览参观点按分级管理权限由市、区(县)二级管理,AAA以上的游览参观点由市物价局直接管理,其他由区(县)管理里。滨海休闲旅游属于经营性商业行为,其游览参观点则完全通过门票收入补偿日常管理维护费用和合理利润。

调查表明,非公共滨海体育项目的经营者基本上是独立的企业业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体育活动项目价格主要是由经营者自己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和自身的经营成本进行灵活定位,景区管理部门和上级物价部门一般不进行干预和限定。总体上看,广东滨海体育非公共体育活动项目价格收费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之上,相对较为合理。但在人流量大的季节,价格上涨较为明显,通常在“五一”或“十一”假期比平时要翻1倍左右。

总体上看,广东滨海体育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无论是管理者、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已经能够理性地看待门票的定价问题,对价格基本认同。

5)服务市场管理。

滨海体育服务市场的经营管理主要体现在服务质量、市场营销等方面。

滨海体育服务质量方面。广东滨海体育服务管理除了实施国家旅游局1991年颁布的《旅游行业对客人服务的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外,还要求经营者和管理者树立了“以旅游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把旅游者满意或不满意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努力实现“无差错服务”和“无缺点服务”双重目标。为此,诸多景区的管理者或经营者都已确立问责制。

滨海体育市场营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目的地竞争越来越激烈,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滨海体育既是目的地形象的载体,又是形象传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对目的地营销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品牌战略是广东滨海体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例如,茂名提出“中国第一滩”、湛江东海岛提出“中国第一长滩”,阳江放鸡岛打出“海上乐园”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同时,各主要旅游景区或者是通过与旅行社联合等多种方式推广自己,或者是通过开发新的体育旅游项目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体现自己的市场价值。

然而,滨海体育具有不同于其他体育的文化特色,人们常把滨海体育简单地理解为晒太阳、游泳的层面,没有挖掘出渗透本土体育传统魅力的滨海体育文化。目前大多数旅游景区还只是在本地进行宣传,很少出现在省级新闻传媒中,更没有走出国门,也没有成熟的滨海体育旅游营销运作模式、营销手段,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够。

2 广东滨海体育经营管理发展的建议

2.1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树立市场主体地位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立滨海体育的市场主体地位是当前广东省滨海体育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树立滨海体育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市场经营主体之后,才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动力,从而避免多重管理而出现政令不畅、无人负责,但又利益共争的资源浪费局面,阳江放鸡岛的经营模式就是极好的例证。正是由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充分放权,使得外商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之内就已经投入近3亿元人民币,使放鸡岛在极短时间之内就得到规划开发,并很快就成为极有影响力的广东滨海体育旅游的海上乐园。

2.2 加强滨海体育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待遇

作为具有高危特征的滨海体育行业必须有着专业的人才队伍,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滨海体育人力资源队伍,并做好相关职业人员的培训是发展滨海体育的基础。高校体育专业或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增加滨海体育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滨海体育运动项目(如救生等)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滨海体育管理者和经营者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同时,要改变目前滨海体育从业人员工资待遇过低的现状,改善其工作环境,以形成稳定的敬业团队,从而保障滨海体育的安全和良性发展。

2.3 营造本土文化氛围,突出精品、名牌项目战略

“旅游景区对自身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市场展现能力构成了景区经营的核心竞争优势,因此,景区必须把文化创新能力放在对经营举足轻重的地位。”滨海体育文化包含滨海和体育两重元素的整合,是一种全新的4S:(阳光、大海、海滩和体育)滨海体育文化。滨海体育文化不仅仅是现代西方体育和海滨的结合,还主要表现为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和形式与海滨的融合。广东省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滨海旅游景区要强化滨海体育的民族性和可参与性,丰富旅游者的文化体验,不仅要树立滨海本土体育文化氛围,还要挖掘本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湛江东海岛的人龙舞、网龙舞等),突出精品、名牌体育运动活动战略,以凸现其人文关怀,通过滨海体育文化提升景区品牌特色和景区特色价值,塑造景区的市场优势。

2.4 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完善的法制管理体系

法制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滨海体育在贯彻旅游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则,逐步完善本地旅游市场人、财、物的综合治理,做到依法管理。其次,旅游监管部门和各级旅游协会要定期开展旅游、公安、工商、物价、卫生、质监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整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滨海体育旅游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和服务质量监督网络,形成有效的行业管理和旅游执法的监督行为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崇生,曹卫,朱石燕,等,对“海洋体育文化”及“滨海体育休闲产业”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1):63-65

[2]曲进,我国滨海体育休闲客源市场特征与开发策略研究――以广东省、海南省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4):59-63

[3]何成莲,曲进,我国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1):70-73

[4]编者,游览参观点门票收支呼唤规范管理[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5(12):4-9

[5]王晨光,两个著名旅游景区游程实录与管理评析[J],旅游学刊,2004,19(3):61-65

[6]袁凌,熊正德,对旅游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6):14-19

体育业市场前景篇2

关键词:河北省 体育旅游 消费市场

相关背景

资源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直接影响着发展的内容和方向。体育旅游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完备的体育旅游资源,这其中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就河北省而言,旅游自然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都极其丰富,全省现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80处,居全国第一位;其中部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居全国第三位,是我国著名的文物大省。各级各类景区景点432个,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3处;部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5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7座;部级风景名胜区7处;部级森林公园11个;部级自然保护区5处;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3处;全国十大风景名胜2处;全国4A级景区23个。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价值品位,河北都堪称是全国的旅游资源大省。璀璨的历史文化与秀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燕赵旅游百花园。

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却没有催生出与之相匹配的旅游消费市场,目前河北省2011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4亿人次,全省旅游消费市场总收入1059亿元。而全国范围内有6个城市仅仅一市的全年旅游市场消费总收入就超过千亿,分别是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杭州市和苏州市,全年旅游消费总收入分别是3400亿、2768亿、1255亿、1200亿、1025亿和1020亿元,河北省各城市中更是没有一个城市进入全国旅游产值排名前20名,排名河北省第一的秦皇岛市全年旅游产值仅为227亿元,排名全国第22位,与河北省拥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极不相称。所以发展区域特色旅游成为目前寻求发展、扩大旅游消费市场的主要途径和主攻方向,体育旅游消费作为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分支,承担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笔者提出的河北省体育旅游消费市场“两圈两环绕”区域划分,旨在促进河北省体育旅游潜在优势项目的进一步开发,从理论上确定区域发展模式,为不同地域开展特色体育旅游提供思路。

河北省体育旅游“两圈两环绕”发展模式,主要依据城市地理位置、交通、人文、景点和地方体育特色划分,其中“冀西北体育旅游圈”主要是针对承德、张家口两市特色体育旅游消费而提出的;“冀中南体育旅游圈”主要是针对石家庄、保定、衡水、邢台和邯郸等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旅游消费市场而提出的;“环渤海体育旅游圈”主要是针对河北省沿海地区城市,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而提出的;“环京津体育旅游圈”主要是针对廊坊全部、保定、唐山、沧州的一部分旅游资源而提出的。

河北省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分析

(一)“冀西北体育旅游圈”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分析

“冀西北体育旅游圈”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主要包括张家口、承德两市所辖景区,其中以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坝上草原、翠云山滑雪场、京北第一草原等景点最为著名,北邻内蒙古自治区,西依太行山脉,东与秦皇岛相接,南邻京津,享有“京城后花园”美誉,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观光游览。虽然依托优质自然观光资源,但“冀西北体育旅游圈”所创造出的经济效益却难以令人满意。以张家口翠云山滑雪场为例,目前已经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只有滑雪,由于滑雪项目运动强度较大,并且较难掌握,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一般只有一到两天,而像狗拉雪橇、雪上摩托车等趣味性较强且简单易学的项目还没有开发,影响了游客的消费热情,没有起到名利双收的积极作用。承德避暑山庄也遭遇到了同样的困境,游客观光多、消费少,严重影响了景区的收入。景区应依托自身景点多且相对较分散的特点,开发诸如游客定向运动等趣味性更强、更流行的项目,在增加景区效益的基础上也拓展了景区的知名度,起到拉动中青年人消费的目的。

(二)“冀中南体育旅游圈”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分析

“冀中南体育旅游圈”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主要包括石家庄、保定、邯郸、衡水、邢台五市所辖景区,古称直隶,取京师直接隶属之意,是河北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旅游景区众多,其中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景区有西柏坡纪念馆、冉庄地道战遗址、狼牙山、白洋淀等;以绿色旅游为主的景区有石家庄地区的清凉山、苍岩山、天桂山、抱犊寨,保定地区的野三坡、白石山,衡水地区的衡水湖景点等;以名胜古迹为主的旅游景区有邯郸武灵丛台、广府古城、保定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等;以趣味旅游为主的景区主要包括沧州吴桥杂技大世界、邯郸永年太极拳文化节等。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旅游,都应该抛开简单的观光游览,增加体育旅游内容,吸引不同年龄、消费层次的人群进行消费。

例如,野三坡景区位于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交汇处,紫荆关深层断裂带北端之上,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了以雄山碧水、奇峡怪泉为独特地貌的自然景观。该景区不仅适宜登山、划船、垂钓等普通休闲娱乐方式,而且也非常适宜举行诸如定向运动比赛、攀岩比赛等体育赛事。又如衡水湖拥有75平方公里的广大水面,碧波粼粼、一望无际,当地渔民又有驾驶摩托艇的习惯,所以非常适合举行摩托艇竞赛、滑翔伞竞赛等新兴体育项目竞赛,以扩大衡水湖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度假,拉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体育旅游消费收入。

(三)“环渤海体育旅游圈”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分析

河北省沿海海岸线曲折坦缓,沙软潮平,是天然的海水浴场。清澈的海水、金黄的沙滩、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倾倒了无数游人。“冀中南体育旅游圈”就位于这一地区,主要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所辖海滨景区和以蓝天碧海、清新空气为依托的其他旅游景区,主要包括北戴河海滨、集发观光园、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祖山森林公园、山海关长城、新奥海底世界、昌黎黄金海岸、长寿山景区、唐山清东陵、月坨岛景区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极为丰富,有“华北天然氧吧”之称。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在秦皇岛的成功举行,更加促进了旅游业在这一区域的发展。但是与河北省其他区域相同的是,“环渤海体育旅游圈”也存在着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效益不好、影响不大的问题。

例如,秦皇岛北戴河海滨拥有华北地区最优质的天然海水浴场,风清浪缓,但是却没有开发潜水这一风靡全球的时尚运动,不得不说是一种浪费;集发观光园占地面积3000亩,其中戴河穿园而过,岸旁山石林立,河水时缓时急,非常适合漂流和定向运动,但暂时还没有开发,相信开发后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与;祖山森林公园位于秦皇岛市西北部,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南部,有五大景区:北龙潭景区、望海寺景区、响山景区、花果山景区、背牛岭景区,由绝壁、怪石、奇松、飞瀑组成,是一处天然优质的定向运动活动场所,并且由于景区开发时间较长,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较完善,所以已经具备了承办大中型定向运动比赛的条件。但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举办此类活动。

(四)“环京津体育旅游圈”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分析

“环京津体育旅游圈”主要位于河北廊坊,北临首都,东邻天津,南接沧州,西连保定, 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 在廊坊,体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共有6个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高尔夫球在当地已经成为大众参与的运动项目;天下第一城作为影视剧拍摄的重要外景,吸引着无数爱好者到来参观游览;茗汤温泉度假村,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温泉,也会吸引大批游客,特别是京津地区的游客周末前来休闲度假。但无论是高尔夫球场还是温泉度假村,景点内涵都相对单一,如果增加一些例如垂钓、摄影、定向运动的体育旅游项目在其中,会大大提升游览中的趣味性,提高效益。

扩大河北省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一)把扩大体育旅游消费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国民经济大发展和现代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新世纪,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兴方向和重要利润增长点,正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对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战略定位,加强战略设计和战略规划,以扩大河北省体育旅游消费市场为出发点确立全新的体育旅游发展战略。

(二)加强体育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协调力度并发挥体育旅游消费功能

扩大河北省体育旅游消费需要各区市间政策的制定和协调,实现区域体育旅游的制度化和有序化。充分发挥旅游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消费功能,大力开发和整合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使目前河北省体育旅游的粗放增长方式得到根本转变,使得各类体育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此必须加快完善旅游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整合河北省体育旅游资源的力度,建立资源共享、供需互动、多方共赢的体制和机制。加强生态、历史、人文等景观的保护、发掘和利用,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景点、线路的整体开发和建设,精心打造一大批以体育旅游为主打项目的等级旅游区(点)、精品旅游线路和优秀旅游城市,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景区内外交通网络建设,提高综合配套服务水平。

(三)注重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参与性并提高区域旅游的可持续性

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体育旅游与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的条件下开展体育旅游活动,保护与改善体育旅游环境。同时,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注意游客的需求,体育旅游者一般都是以体育和旅游为共同目的,在旅游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实现旅游过程。参与可以让游客亲身从这些体育活动中体验到乐趣,提高旅游吸引力。

(四)加快开发具有河北省特色的体育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消费在旅游产业总收入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旅游市场开发的重要环节。而河北省体育旅游消费过程中,无论是有关部门还是景区自身,都没有意识到开发具有河北省特色的体育旅游消费商品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潜在的社会效益,建议有关部门和景区的负责人经过认真论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适销对路的体育旅游商品,增加体育旅游收入。

(五)加大旅游宣传和促销力度

河北省诸多旅游开发区体育旅游产业知名度不高与其促销资金缺乏、宣传力度不够、促销总体形象不明及方式粗放有关。市场规律要求注重旅游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产品的宣传促销。通过政府搭建的有效平台对河北省特色体育旅游项目、旅游资源产品和四季景观进行宣传推介,大力提升河北省特色体育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使河北省体育旅游产业被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所了解,同时,发挥旅游业的窗口、带动作用,促进河北省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周琥,宋常玉.体育旅游产业区域发展模式构建的研究―以郴州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4)

2.李中堂,汪敏.黑龙江省体育旅游区域发展模式构建与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9)

3.孙玉梅.扩大旅游消费的潜力和政策建议[J].中国物价,2007(7)

体育业市场前景篇3

摘 要 从九江市拥有的有利自然资源“山江湖”出发,确定了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进而确立了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研究目的是为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同时全面有效的带动了九江市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山江湖 体育旅游资源 整合 对策 研究

“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就是出于对整个或者局部体育旅游市场的预期和总体目标的实现,通过市场主导,将不同类型的体育旅游资源统一开发,整体利用,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获得体育旅游的最大规模效益。九江市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庐山、长江、鄱阳湖。我们只有将三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才可以使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业前景更加美好。

一、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开发某一景区(点)时,要把它放在区域大背景下,旅游线路和景区(点)的功能、形象等设计都要考虑该区域整个的旅游网络以及周边的相关景区(点),避免开发过程重复性和趋同性,把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形成综合产业结构,发挥资源的规模效益。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应该把庐山、浔阳江、鄱阳湖三个景区视为一个大的整体来考虑,根据三个景区的不同自然地形,景物特色来整合体育旅游资源,使其不重复,不相同,每个景区都要树立自己的特色和规模,使得“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整体看起来既统一流畅,风格各异,又恰到好处。再把“山江湖”拆开来讲,每一个景区又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每一个整体里面的小景点也要遵循这个景区的整体性原则。

(二)协调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应包含两方面的意思:区域旅游整合开发过程中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原则,旅游内部各要素之间要协调平衡;区域内各地方政策的协调性原则。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必须根据九江市的经济基础,经济效益,依仗当地的人脉支持和生态效益去开发,其规模一定要考虑景区(点)的容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宣传促销,招商投资,引进外资政策应保持一致,避免内部的非公平竞争;另外还要协调庐山、浔阳江、鄱阳湖三者内部关系,,因为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景区的发展都可以制约其他两个景区的发展,所以三者之间的发展要平衡发展,不能只对其中的一个景区重点开发和投资,只有协调好三个景区的开发和投资,才能有利于整个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业前景的发展,对整个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目的更具有现实性。

(三)独特性原则

独特性原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中心原则。特色是区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一定要坚持它的独特性,结合庐山、浔阳江、鄱阳湖自然环境,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开辟出适合其发展的产业结构。强化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形象设计,打造出九江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宗旨:“大九江,大品牌,大山,大江,大湖”。让来九江市旅游的游客深深地感受到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的独特新鲜性感,让人乐于其中,流连忘返。实践证明了,任何地方的体育旅游业一定要有其赖以生存的独特性,否则必然会导致失败。

(四)市场导向原则

体育旅游资源整合要以本区域的自然资源为依托,以本市场为导向。市场导向原则,就是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内容和变化规律,确立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规模和层次。在市场经济下一定要遵守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市场的需求内容和变化规律,调整整个市场的动向和模式,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要和需求,才能使本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也必须遵守这项原则,才能不被外界市场所误导和吞噬。因此在进行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时,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内容和发展趋势来开发出适合其发展的市场规模和结构,最终达到满足游客来此旅游所要享受的愿望期待值。同时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要适应市场的基本需求和较长时间的变化趋势,使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

二、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主导功能,加快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九江市是一个很美丽且适合居住的旅游城市,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九江市经济命脉的主要来源,所以市政府应该正确引导九江市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指导旅游业持续稳健地发展下去。充分发挥政府在体育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把体育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增点去扶持。

体育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旅游,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而且,前景明朗,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体育旅游带来的巨大经济利润,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完善。各省市旅游业纷纷开设出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来吸引旅客目光,使得体育旅游业各部门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我们要加快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业发展的步伐,使之更加完善完美的发展下去。

(二)对“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对“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要实行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多余的资源浪费,合理的对“山江湖”进行整体布局。第一个是“山江湖”的体育旅游线路问题,分别对庐山、浔阳江、鄱阳湖制定出专门的体育旅游航线,并附有标志性的路标,路牌。第二,对庐山、浔阳江、鄱阳湖每一景区应针对其各自的地理优势,风景特点设计出不同的体育旅游拓展运动的设施,使得整体具有连贯性,特色性,不同性。第三,还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防止掠夺性开发,严格控制容量,以免资源和环境的过量损失。

(三)对“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和维护

在对“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后,就要要求有关部门对“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进行监督,监控,指派专业人员对其进行保护和维护,对来往的游客也要贯穿爱惜保护体育旅游资源的意识,不要故意损坏体育设施,旅游场景,还要避免其受到人为的破坏和偷盗,加强防范措施。

(四)大胆创新,建立科学的体育旅游发展模式

任何产业想持续经营下去,就必须不断的更新,创新,密切跟进产业发展的趋势。体育旅游产业在当今社会还是一个新颖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旅游,健身的意识也逐渐强烈,体育旅游就是在这个大好的环境下迅速壮大风靡起来的。大胆创新是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要秉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体育旅游业从单纯数量型增长向效益质量型增长的转化,从资源高耗型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转化。

(五)加快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信息网络建设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网上学习,查找资料,购物,娱乐,视频,聊天等,善于利用网络来打发课余时间,享受生活的乐趣。

九江市是典型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很丰富。可以选择去风景独特秀美的庐山旅游和避暑,也可以选择去鄱阳湖看候鸟、野营、骑马、射箭等等,而且还可以来到浔阳江溿欣赏富有古典美的浔阳楼和锁江楼。把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资源信息做成网页挂在网上,可以达到宣传其知名度的效果,进而吸引更多的旅客慕名而来。所以建立九江市“山江湖”体育旅游信息网很有必要。

(六)加快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随着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体育旅游的快乐中更加期待由体育旅游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来引导和指导旅客旅游的全过程,所以要加快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办法:第一,在九江学院的旅游学院新增体育旅游专业;第二,在九江学院的体育学院增设体育旅游专业;第三,在九江学院的旅游学院和体育学院开设体育旅游这门课程,供有兴趣的学生选择学习;第四,在九江学院的旅游学院和体育学院开设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强化班,为毕业后想从事体育旅游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空间。

基金项目:九江学院校级课题,课题编号:09sk10。

参考文献:

[1] 宋洋,刘志民.山东省日照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6.

[2] 杨金林,曾克峰.星子与庐山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特区经济.2006.2.

体育业市场前景篇4

关键词:经济增速放缓;大学生;就业能力;策略研究

一、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开始转型升级、经济增速开始全面换挡、经济驱动亟待快速转换,其中经济增速全面换挡的重要表现就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在中长期国民经济将保持“L”型走势,在这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具体包括:首先,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需要转型,供给侧改革将持续推进,淘汰与化解过剩落后产能的工作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消失,在增加市场就业压力的同时无疑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其次,当前经济增速的全面换挡,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加之国际贸易开始受到国际需求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抑制,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用工不足,,从而加到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再者,自我国大学生扩招以来,大学生的数量持续上升,2016年的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比2015年又增加了16万人,且中职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800万,由此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就业需求就达1600多万,由此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就更大。

二、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的原因分析

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高校培育体系与市场需求错位、学生就业观念与职业发展路径相悖、就业市场欠规范与企业用工歧视并存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三大主因。

(一)就业供求的矛盾突出,高校教育培训体系与市场需求错位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就比较突出,其核心原因就是高校教育培训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错位,由此导致高校教育培训体系出来的劳动力难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从而造成供求矛盾,进而引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高校教育培训体系与市场需求错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高校四年制的教育专业设置与日新月异的市场人才需求出现错位,但随着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经常出现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周期性需求变化;第二,目前高校教育体系的实践性不强,理论性教学过多,缺乏必要的实践培训与技能培训,这极其容易导致高校教学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第三,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率已逐步替代了劳动生产率,生产知识的经济与用知识生产的经济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但是大学的知识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第四,当前对于技能型专业的设置过少,高校教育名利化现象普遍,市场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缺乏。

(二)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学生就业观念与职业发展路径相悖

大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怪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年年犯难,许多大学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由此不得不努力的考取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而在进一步深造后再一次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环境,大学生就业就更难;另一方面,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常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员工,从而不得不提升用人成本;虽然,前文我们提到就业供求的矛盾突出,高校教育培训体系与市场需求错位,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并存怪象的一个原因。但是,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念与职业发展路径相悖,大学生就业的眼光高、要求高,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比较浮躁,且存在眼高手低的坏习惯,而另一方面从职业发展的路径来说,任何职业的发展道路都是要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由难到易的过程,由此学生就业观念与职业发展路径相悖,最终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并存。

(三)劳动力资源配置欠优,就业市场不规范与企业用工歧视并存

毫无疑义,当前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欠优,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就业市场不规范与企业用工歧视,在就业市场不规范的方面可以从两方面看出:第一,政府对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资源配置调控能力偏弱,且调控水平亟待优化;第二,当前我国劳动市场就业中介服务机构数量偏少、质量欠优,难以提升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度。与此同时,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还普遍存在企业用工歧视,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介绍:第一,许多企业对于非985与非211的高校毕业生比较排斥,无论其能力有多强,只要不是985、211的毕业生一律不录取;第二,出于企业成本、用工需求的考量,许多企业对于女性毕业生比较排斥,从而使得高校偏好男性毕业生,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普遍;总而言之,就业市场不规范与企业用工歧视并存造成了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三、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研究

在经济增速放缓下,改革高校教育培训体系、转变学生就业创业观念、优化就业市场资源配置是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三大有效策略。

(一)改革高校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契合度

改革高校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契合度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高校专业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对于一些知识过剩、实践性不强、科研性也偏弱的专业要缩小招生规模,再确保学科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考虑,个别既无保护学科发展,也无实际作用的学科应该取消招生;第二,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多开设实践课程、多举办校外实`、多安排学生实习、多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第三,高校要强化对教师的知识技能更新与培训,对于长期不求创新、不求发展的教师要给予相关的管理与鼓励措施,严重者可以采取淘汰制度;第四,要加大对技能型专业的设置,并且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技能型专业要给予特殊支持。

(二)转变学生就业创业观念,提升大学生理性就业的成功率

转变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对提升大学生理性就业的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当前许多大学生就业并未是真正的就业难,而是一种择业难、创业难,要真正从思想上改变大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心理浮躁的现状,要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多开展教育实践与培训,扭转这些错误思想,要鼓励大学生理性就业。在转变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的问题上,学校应该加强辅导员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管理工作,通过这两大群体与师资力量去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观念进行转化,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学校应该要配合政府部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资金、审批、财税、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实现自身顺利就业的同时带动他人就业,减小经济增速趋缓条件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三)优化就业市场资源配置,提振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活跃度

优化就业市场资源配置是提振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活跃度的关键环节,其核心思想是促使劳动力供求双方都获得满意的对价,从而实现劳动者的就业与企业的招人用人,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有一个成熟的市场剂――专业化的就业服务中介。第一,政府在规范行业准入、原则及完善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扶持专业化、高效化的就业服务中介的发展,要通过这一群体实现对高校学生就业前的初级培训,提升其由学校向企业发展的适应能力;第二,政府该引导企业积极与专业化的就业服务中介联系,提升企业的招人、选人、用人的能力,减少因为学历或者性别问题的“一刀切”做法,要注重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真正实现企业能招到优秀人才、优秀人才能找到优质企业的双赢局面,最终提升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活跃度。

参考文献:

[1]胡先锋.后经济危机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14).

[2]廖海华,邹燕矫.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的误区及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4).

[3]乔丙武.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教育探索,2009(02).

体育业市场前景篇5

[关键词] 体育旅游 市场 发展

所谓体育旅游 ,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和观赏体育比赛等活动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的关系总和。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而产生出的具有旅游和体育特点的新型产业。目前与体育相关的旅游和旅行市场每年的价值达1180亿美元,到2011年,旅游和旅行产业在全球GDP的比重有望达到10%,而在一些国家体育旅游所创造的价值将占旅游总收入的25%。相比之下,我国体育旅游整体上约占旅游业年产值的5%,与国外发达旅游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研究影响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对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在我国,体育旅游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也正在以30%~40%的速度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各地共有100多个体育赛事或旅游节庆,同时还有11个体育旅游专项产品。国家旅游局曾推出过6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体育健身游活动和12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线路。全国已构建以“两湖”(“环太湖体育圈”和“北京建设龙谭湖体育主题公园”)基地体育健身设施和活动建设为主的二十个全民健身著名景观。2005年国家体育局公布批准了在全国建设16个“体育圈”的项目,“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目前,青海已经形成了以“环青海湖民族体育圈”为主体,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三大赛事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格局,有效地把旅游观光与体育产业紧密结合。其它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运用体育旅游为载体,从当地的特色和实际资源入手,有针对性的开发体育旅游产业,以此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的贵州六盘水市和开阳县,顺利承办了2006年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给六盘水市和开阳县的体育旅游乃至其他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从全国范围来看,类似“环湖赛”和开阳汽车拉力赛这样的专项体育旅游产品和线路相结合的模式,已经形成一定气候。例如,浙江南太湖攀岩、泰山和华山登山、丝绸之路上的沙漠探险、长白山大峡谷的漂流探险。浙江杭州的马拉松、赛艇、等专项体育旅游活动。浙江湖州则从陆地、湖上、空中三个方面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权力开发新兴、时尚的“极限运动旅游”。四川“西岭雪山”已经成为长江以南冰雪运动、体育旅游的龙头,价值5亿多元的“金饽饽”。海南三亚、福建厦门、广东珠海、广西北海等地开展了如潜艇海底观光、海上跳伞、摩托艇冲浪、帆板等多种不同项目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云南以丽江古城为文化背景的“七星国际户外挑战赛”,吸引了全球知名媒体和代表队以及庞大的境外体育旅游爱好者。宁夏“第四届中国银川国际摩托旅游节”的车迷、游客达数十万之众。新疆横穿塔克拉马干的体育探险游成为国内外高端体育探险者们的固定节日。因地制宜开展的登山游和登山活动成为当地旅游业重要的创汇项目之一。如今,体育旅游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扩大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提高了地方知名度。

二、当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总体特征

体育旅游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结构不尽合理;体育旅游市场主体在数量上增长很快,但质量上提高较慢;体育旅游市场仍然属于高端消费,对内开放不够;体育旅游市场梯度发育,区域差异巨大,在国家旅游局推出的60项大型体育健身游活动和12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线路中,西部地区占有明显优势,以43项占了总计的50%强。从各类体育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看,观光体育旅游和体育竞赛旅游市场属于成熟市场,体育度假休闲市场属于“起飞”市场,而拓展型体育旅游市场方显雏形,只能算是概念市场。

三、当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体育旅游市场主体不成熟,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的相互融合不足,旅游资源不能与体育旅游共享等问题突出;体育旅游市场管理不规范,缺乏专门的行业标准,专业性不强,市场占有率不大;高素质体育旅游经营人才匮乏。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看,我国在体育旅游产业产值、体育消费水平以及体育旅游产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三个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反映了当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整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同时也预示着我国体育市场开拓潜力巨大。

四、影响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与GDP的关系。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居世界第六位的GDP总量可以为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奠定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创造出了推动这一市场快速启动所要求的基本供给和需求水平。二是人均GDP的低水平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预示着我国旅游体育市场发展将呈现梯度启动、城市先行的基本特点。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可以快速启动总体上得益于大国效应,但发展的不平衡,有些地区甚至仍将难以启动,也是必然的。

2.产业结构与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相互影响。产业结构与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有很强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尤其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为体育旅游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定可能和必要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体育旅游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旅游市场是提供大众体育休闲娱乐健身产品的专业化市场,是扩大居民消费,吸引民间投资的新兴载体,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直接表现为产业结构的改善和调整绩效的彰显。

3.居民收入水平因素对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还很低,这样的收入水平不太可能形成有规模、有实际支付能力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对推动体育市场发展的作用不大。但是我国城镇居民现有的收入水平,已经使他们开始具备实际的体育消费能力。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体育旅游市场发展获得越来越大的推动力,尽管这种推动力的释放是一个渐进的、梯度发展过程,即由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到其他地区的城市居民再到农村居民的渐进过程。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对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影响可分为总量的影响和结构的影响。总量的影响表现为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量越大,体育旅游消费的可能性也越大。结构影响是指居民实际各类消费子项占支出总量的比重与体育旅游市场发展所产生的互动关系。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对体育市场发展的影响,除了仍有总量约束之外,最主要的还是结构性约束。因此,培育和发展我国的体育旅游市场既有赖于居民消费支出总量的增长,也取决于居民消费结构的转换与升级,其中做好引导和激励居民体育旅游消费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4.人口及其构成的情况对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人口数量的优势将逐步转化为消费总量的优势,从而对体育旅游市场发展将起到逐步加速的推动作用;二是以较高学历中青年男性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所形成的人口构成结构,会对整个体育旅游消费的潜在群体起到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潜在消费力量,这种力量的释放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5.体育旅游人力资源数量与质量及其分布对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影响。从体育旅游人力资源的数量上看,我国缺乏专业体育旅游人才,缺乏比较优势,无法同发达国家相比。从人才质量上来看,缺乏两大产业融合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同时兼备的两大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体育旅游人才散布于体育行政部门、高校和一些企业事业单位,不能直接转化为市场力量。这种状况对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大量非体育人员挤入体育旅游产业中来,体育产业内部缺乏懂得对客服务、组织活动、经营管理的人才,而旅游产业内部缺乏掌握体育专业技能,熟悉体育器材的专业人士,造成总体的体育旅游专业不足。

6.旅游景区设施与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培育程度对体育旅游市场的影响。由于体育旅游市场的特殊性,旅游景区体育项目场地设施是实际的体育旅游经营场所,因此体育场地设施与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直接相关。目前我国体育旅游景区项目设施对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制约,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更为突出地表现在质量和分布上。为解决体育旅游设施对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负面影响,当前应该做好二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有政府的适当优惠政策引导,加快中西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引导国内外投资者去中西部投资开发体育旅游市场的基础设施;二是要加大优秀体育旅游景区与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完善体育旅游景区场地设施功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场的开发。

五、结论与建议

我国体育旅游还处在起步阶段,市场体系初步形成。当前影响我国体育旅游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GDP总量与人均GPP、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人口数量、人力资源和旅游项目开发程度。这些因素对体育旅游市场的影响表现为体育旅游市场主体在数量上增长很快,但质量上提高较慢;体育旅游市场梯度发育,区域差异巨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水平对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影响有总量和结构性的约束;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的相互融合不足;体育旅游市场缺乏专门的行业标准和高素质体育旅游经营人才;体育旅游市场的快速启动总体上得益于大国效应。

为了把体育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产业。当前应以党中央加大第三产业政策为导向,以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广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以引导和激励大众体育消费为出发点,以组建与提高“体育旅游圈”的整体质量和效益为突破口、大力增强体育旅游基地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建立统一、规范的体育旅游市场系统为目标,依靠深化区域产业结构改革和实施体育旅游商务人才培养战略,把拓展国内体育旅游市场与开拓国际体育旅游市场有机结合起来,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同时要力求做到扩大市场规模与提高市场质量并重、启动国内体育旅游消费需求与拓展国际体育市场相统一。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体育市场:新的投资热点[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

[3]柳伯力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4]时尚刺激的体育旅游[EB/OL].中国质量新闻网,省略/index.aspx更新时间:2001.3.15

体育业市场前景篇6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体育产业 发展 前景 对策

一、前言

体育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开拓新的消费热点、拉动消费扩大内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20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体育本体产业、体育相关产业和以体育与主导业务的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民收入快速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我国体育产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体育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及前景

1.经济转型是体育产业的孵化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体育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体育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要靠经济增长推动的。经济增长反映出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高,体育也成为经济增长的受益者。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础,经济增长既创造了全社会的体育需求,又增加了体育供给。同时,经济发展水平亦是制约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决定着体育需求与供给,乃至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从GDP增长来看,我国的GDP由1990年的18547.9亿元提高到了2002年的102397.9亿元,年均增长9.3%,相当于世界GDP平均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2004年我国GDP增幅为9.5%,达到136515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4000元。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的支出明显提高。城镇居民用在文教、娱乐休闲、医疗保健和交通等支出比重已占到32.5%。 这标志着在市场经济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新世纪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促进体育产业的大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升温。从本质上讲,体育消费属于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从现在至21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将实现由第二步发展战略向第三步发展战略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总趋势是人们对物质消费品的需求增势将会减弱,而对服务消费品,尤其是与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直接相关的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将会迅速上升。体育产业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产业,体育消费是能给人们带来健康、欢愉、享受的消费。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是无限的,人们对体育的消费需求也将无限。

近年来,体育消费品在我国大中城市和部分富裕农村地点相继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正是社会消费结构合乎规律的变化给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的体现。随着居民家庭收入、个人收入的增长,体育消费也随之增长。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我国城镇居民从1992年~1997年5年间,在运动娱乐方面的人均消费支出已从84元增加到221元,年均增长20.2%,体育消费增长快于收入增长。1994年~1998年我过城市人口体育消费倾向是1.5,即城市人口收入每增加1%,体育消费就增加1.5%。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这种在20世纪末已经显现出来的趋势,在新世纪中将会更加明显。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带动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我国体育产业势必会得到迅猛发展。

3.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体育消费群体和体育市场

截止1998年,我国家人口已达到12.48亿,家庭总户数3.3297亿个,据推测到2010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4.23亿,2020年前后将突破15.18亿,2038年前后达到峰值15.85亿,其后将出现缓慢的负增长。新世纪我国的人口压力仍然很大,但对于体育产业来说却是一个发展机遇。人口的增长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同步,在这种条件下,人口基数的增长意味着支付消费需求的增长,这必然会带来体育需求的增长,我国的15亿人口无疑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消费群体,并以他们活跃的体育消费能力创造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市场。

4.体育用品出口业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迅速发展

我国体育用品业是改革开放后,在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成功地接收了发达国家和地方体育用品工业的梯度转移而迅速发展起来的。1998年,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委托KSA独立顾问公司对世界体育用品的调查显示:“中国是世界体育用品生产商的可靠基地,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体育用品制造大国”;“中国已经拥有全球65%以上的体育用品生产份额”。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到一百多个国家,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幅度。2003年体育用品出口总额已达78.19亿美元,占2003年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78%。在广东省体育用品出口额占到全部出口额的三分之一。体育用品的大量出口为我国出口创汇、扩大就业、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

5.奥运经济为我国体育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2008年的29届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巨大的奥运经济将为我国体育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据专家分析,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掀起一个能持续7年~10年的奥运热潮,2003年北京奥运经济推介会上介绍,预计未来7年里只北京投资和消费市场的总需求将超过3万亿人民币,这将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

1.市场化改革导致居民对未来预期不佳,体育需求受到限制,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传统的福利体制被打破,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居民体育消费的预期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市场化改革以来,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对居民的消费心理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些改革提示人们公共福利支出将大大减少,个人的指出预期将大幅度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支出预期,迫使居民储蓄意愿增加,消费倾向下降。同时,为了社会保障,人们需要交纳各种费用以预防可能失业带来的困难。总之,消费者为了应付将来的子女教育、养老、医疗、住房等,边际体育消费倾向下降,形成紧缩效应。这意味着我国有效体育需求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受到限制,从而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2.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缺陷

市场化改革以来,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但产业结构有很大缺陷,主要表现在本体产业发展还够大,没有形成支柱性优势。当前,三大支柱在本体产业(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无形资产开发经营业)规模还有限,市场运作也不够规范。现在,我国的体育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发展缺少可持续性活动,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产业质量亟等进一步提高。

3.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

目前关于提高市场的管理方法还不够完善。在提高市场管理的实际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高层次立法予以明确,如:管理权限的明确划分,执法程度的完善和统一,法律责任的界定等。

4.体育用品出口缺乏自主品牌,只是处在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制造环节

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的产品中,大部分只是单一的加工,外商控制着技术、品牌、市场,我们只是凭借着廉价的土地、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劳动力、丰富的原材料等方面的优势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虽然出口量大,但附加值低,企业盈利水平低。

四、对策

1.通过政策来实现居民收入及其消费的稳定增长

首先,继续提高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并使这种收入增长形成一种制度,改善居民对未来收入与支出的预期;其次,改善企业体制,放开国有企业工资,尽快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以此增强企业活力,企业的发展才有内在动力,企业的经营收入也会有大幅度提高;再次,利用经济手段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税制还不够健全,应当加大对高收入阶层的征税,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这样可以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缩小收入差距。

2.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产业资本投资体制

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实践已充分证明,体育产业资本投资是实现体育产业超常规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中国加入WTO、申奥成功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实行体育产业资本投资的条件已经成熟。中国能否建立起促进体育产业升级、创新的体育产业资本支持体系,关系着在今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跻身世界体育强国之列的成败得失。因此,中国需要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体育产业资本投资成功的经验上,认真探讨中国体育产业资本投资途径,建立起富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育产业资本投资体制,进一步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3.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制化建设,健全体育市场管理的相关法规

目前,当务之急是加快高层次的立法,尽快出台一些全国性的体育市场管理条例,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能、管理范围、管理权限、界定进入市场的专业技术条件、资格及审批程序。规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规范体育市场的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监督和调控。

五、小结

我国体育产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热潮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产业,我国体育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就总体而言,全国产业规模还不是很大,发展很不平衡,结构不够合理,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体育产业政策和法规建设也不适应产业的发展。现在我国的体育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制化建设,遵循市场规律放手让市场来发展体育产业,实现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是今后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国体育产业绚丽前景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 剑:2004北京奥运经济报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2]刘 卫:市场化改革与居民体育需求[M].体育文化导刊,2006.5

[3]鲍明晓:国外体育产业形成与发展[J]. 体育科研,2005.5

[4]李荣日:我国体育产业领域划分在认识[M].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7

体育业市场前景篇7

摘要: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步入正轨,各方面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景观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景观,在宣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影响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在分析景观体育的概念与开展意义的基础上,就海南省景观体育赛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开展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南省;景观体育;开发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如何实现传统体育经济与现代景观体育经济的有效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需要在景观体育赛事中制定更加科学的开发策略。海南岛海岸线长1500多公里,50%~60%是沙岸,海面坡度一般为5°,平缓延伸;环岛沿海有不同类型滨海风光特色的景点;海南岛有海拔1 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所以海南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景观体育赛事的发展上拥有丰厚的物质基础。因此,海南省应该更加重视景观体育赛事的规划,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对旅游和体育新体验需求的赛事活动,实现景观体育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和共同进步。

一、景观体育的概念与发展意义

景观体育就是将新型的城市景观,或者是标志性建筑与体育活动有机地结合,通过特色体育赛事的举办,利用特色的景观资源,展示现代城市活力的一种新颖的体育活动方式。景观体育赛事将体育活动或赛事融入景观之中,然后通过多样化的媒体手段进行宣传,所以能够实现体育推广与景观魅力构建的和谐统一。

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发,对现阶段海南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海南省可以借助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展,有效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这对海南省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将会大有帮助。景观体育活动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符合人们求新、求异、求变的观赏心理,所以景观体育能有效促进当地体育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发与建设,有助于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有效改善城市的面貌,特别是在城市环卫、城市美化等方面,能够为旅游者和参赛者提供最佳的比赛和观看环境,并通过景观体育赛事的有效举办,赋予城市更多的体育精神和内在魅力,更好的满足旅游者休闲旅游的需要,从而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二、海南省景观体育赛事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发不够重视

海南省作为闻名世界的旅游目的地,地貌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对于景观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来说,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只是在近几年随着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提出,景观体育赛事开发和体育旅游建设才被提上议事日程。因此,适合众多山地开展的攀岩、定向越野、溶洞探险以及民族运动等新兴的体育景观赛事的开发相对落后,水体景观资源的开发虽然相对较好,但是诸如潜水、冲浪、帆板、帆船、皮划艇、摩托艇、沙滩排球等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发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尤其是对于具有海南地方特色的景观体育赛事项目,更需要进一步明确开发的方向与目标。

(二)参与性的景观体育赛事相对较少

从整体上看,海南省现有的景观体育资源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观赏性和表演性的体育项目相对较多,但是真正能够让游客和普通大众都能参与进来的景观体育赛事却相对较少,“重观赏、轻参与”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必然会降低景观体育赛事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利于体育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这是因为海南省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落后,体育场地以及富有体育特色的建筑景观相对较少,游客参与性强的大型体育娱乐场更是凤毛麟角,民族体育资源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从而制约了海南省景观体育、人文体育赛事的有效开展

(三)景观体育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景观体育是体育与旅游不断融合的产物,在我国发展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对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发长期缺乏科学的论证,整体规划布局不够科学,忽略了专业人才的持续培养,尤其是那些精通体育、营销和旅游知识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缺乏。景观体育项目在具体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需要形成一支有组织、成规模的专业力量。海南省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迫切需要高水平的景观体育人才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开发、科学规划。不仅如此,景观体育赛事在开发出来之后,还需要通过有效的营销宣传措施,拓宽景观体育赛事的市场规模和整体影响力。但是,由于海南省景观体育专业人才的缺失,导致当地体育景观的开发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开发,景观体育的市场营销策略也缺乏针对性,甚至有些景观体育赛事还没有被大众所熟知。

(四)体育赛事与景观旅游的联系不够紧密

目前,海南省在发展旅游业或承接体育赛事时,基本都是将二者割裂开来进行的,二者之间的互动性不强,这对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发是相对不利的。例如,海南省在承接体育赛事时,通常会将主要精力放在体育赛事的正常组织和意外风险的防范上;而旅游项目的开发,则是以自然景观为主,没有仅仅围绕赛事的举办,积极展开文化交流和商务活动,也没有充分挖掘赛前、赛中和赛后所蕴藏的旅游经济效益,无法形成体育赛事与景观旅游的良性互动,也就无法形成旅游和体育赛事良好互动的新格局。

三、海南省景观体育赛事的有效开发策略

(一)加大景观体育赛事的宣传与营销力度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省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发,离不开积极的宣传和有针对性的营销。因此,海南省的体育旅游主管部门要重视对景观体育赛事的长远规划,并结合有针对的市场宣传和市场营销策略,提高海南省景观体育赛事的市场知名度,以便进一步扩大景观体育赛事的客户源。例如,在“潜水”、“游艇”、“高尔夫”等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发活动中,相关部门可以同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国际旅行社等部门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让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能够了解到海南景观体育赛事的魅力和优势,进而不断扩大海南省国际旅游岛景观体育赛事的影响力。

(二)加强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发与建设,尤其需要加强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之间互动合作,二者只有实现了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才能确保景观体育赛事各项开发措施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将体育与旅游这两大产业有机的融合到一起,实现海南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调性发展。对此,当地政府可以在旅游部门增设负责景观赛事开发的专门机构,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方向,避免景观体育赛事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逐渐创建并形成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和海南地域特征的景观体育赛事品牌。

(三)提高景观体育赛事的服务管理水平

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发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景观体育赛事的主管部门和组织管理部门只有不断提高景观体育赛事的服务管理水平,才能实现景观体育赛事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因此,海南省在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发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赛事组织管理理念,然后与海南当地体育赛事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平时要重视对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考核评价以及工作经验的总结。

(四)加大景观体育赛事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

针对我国以及海南省景观体育赛事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景观体育赛事的开发需要借助“校企合作”等形式,实现企业、高校之间的教育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高质量。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海南省对体育景观人才的需求必然会大幅增加,这时政府要帮助综合实力强的体育院校、旅游学院开办体育旅游专业或景观体育专业,有针对的培养在校学生的体育素质、营销素质和旅游专业素质,并通过更多的校外实践等形式帮助学生获取相应的工作经验,提高职业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景观体育赛事虽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海南省可以以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契机,充分挖掘当地的体育旅游资源和民俗景观资源,加大对景观体育赛事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极大对景观体育赛事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更加科学的景观体育赛事发展规划和促进政策,进而实现海南省景观体育赛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冰,赵云鹏. 海南省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 科技信息. 2009(14)

[2] 楼嘉军. 上海景观体育活动与休闲城区建设――以苏州河国际龙舟赛为例[J]. 体育科研, 2009,(04)

[3] 朱晓惠.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新型体育旅游的发展[J]. 琼州学院学报,2010,(05)

[4] 梁伟,梁柱平. 我国城市景观体育的发展误区及对策[J]. 体育科技,2011,(02)

体育业市场前景篇8

一、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

保定地处京、津、石“金三角”腹地,是首都的“南大门”,交通便利。从保定市向外扩展,在150公里半径内,构成了以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为主,拥有4000多万人口的多层次、大容量消费市场。而大北京经济文化圈和环渤海经济文化圈的强势文化和文化产业,为保定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信息、管理、经营、产品等方面的机遇。一些全国性、区域性的文艺展演和体育赛事等重大文化活动,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资源优势

1、体育资源

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传统体育基础雄厚,体育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体育业比较优势明显,居全省前列。现已涌现出16位世界冠军、21位亚洲冠军和126位全国冠军,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乒乓球重点单位”、“全国游泳之乡”、“全国篮球城市”、“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等。“冠军摇篮”和“冠军之乡”是我市特有的无形资产。

2、 旅游资源

保定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全市共有自然旅游景观 21类,343个实体;人文景观46类,580个实体。现有部级 AAAA 级景区3处,部级AAA级景区2处。全市344处景区(点)和资源点,构成8大类5大系列,5大旅游功能区和 18个旅游小区。另有以红色之旅为代表的8条旅游线路,以中国保定敬老健身节为代表的15个旅游节庆活动。

3、人才优势

保定素有“学生城”之称,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等11所高等院校坐落在市区,每年毕业万余名各类专业人员,为保定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力军和后备军。同时,我市与京、津、石有着密不可分的地缘和亲缘联系,能便捷地聘请高层次人才并加以整合利用,这是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本优势。

4、政策优势

建设京南近海强市名城已经成为保定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在路径选择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保定制造和保定文化“双轮驱动”战略,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对接京津工作的意见》、《保定市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建设休闲旅游目的地,打造京津后花园,打好“体育旅游牌”,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建设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起到积极作用。

二、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政府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开发”的思想,统一规划,科学合理地开发,将体育旅游纳入整个旅游计划之中,建立统一的旅游市场体系,突出体育与休闲、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紧密结合的大旅游概念和产业格局。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要相互交流合作,在需求和供给之间架起沟通和平衡的桥梁,共同发展体育旅游业,将体育旅游产业做强、做大,最终形成体育业和旅游业的双赢局面。

(二)发挥区域优势,加强区域联合

在体育旅游的开发上保定的区域优势尤为突出,拥有广泛稳定的国内客源市场。境外客源市场上,除了以保定旅游为目的地的境外游客,保定还可以加强对过境游客的服务,向他们宣传保定,增加他们在保定的停留时间及消费。在区域旅游联合开发上,要充分利用对接京津等产业政策,向体育旅游宣传适当倾斜,扩大体育旅游宣传的广度与深度,加强与周边省市体育旅游的协作开发。另外,保定的一些旅游资源分布于省市的边缘地带,也为开展体育旅游的区域联合开发提供了可能。

(三)突出差异化和特色,整合资源,拓展体育旅游项目

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同时要兼顾创新。应该发挥综合资源优势,突出保定地方、民族特色,依托现有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实行多形式、多层次的部署,进行产品开发。根据旅游者的体育旅游需求的不同,对体育专项旅游产品从产品的命名、目标市场的选择、产品开发的作用等方面加以设计。应该突出产品形象,揭示保定文化背景,进行产品创新。迎合当前休假制度下城市居民到郊区休闲的发展趋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迎合旅游者新、奇、异的需求,这样才能不断地引导人们的文化时尚,取得竞争优势。

(四)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建立体育旅游产业化机制

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建立体育旅游产业化机制,是开发体育休闲旅游项目,提高资本运营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上,相关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专门化“集约化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体育旅游的产业化运营机制。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与体育部门联合开发,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开发精品体育旅游项目,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加大多元融资渠道,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增强政府资金在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外商、民营资金等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参与开发大型体育旅游项目和改善保定市体育旅游的体育设施,挖掘资金潜力,吸收闲散资金。

(五)加强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体育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旅游方面的各种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体育旅游项目的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及指导能力。为满足保定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需求,采取各种措施引进体育旅游策划、管理、营销等较高水平人才。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各项管理和岗位技能的岗前培训,使其具备行业管理、组织协调、市场营销、安全保护,体育旅游相关知识和技能等实践能力。

从全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保定体育旅游产业的主要领域已经打开,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但由于目前保定体育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较小,体育旅游产业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体育旅游产业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根据保定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抢抓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挖掘文化内涵,突出特色,加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努力扩大旅游消费市场,提高保定旅游的综合竞争力,打好保定体育旅游城市名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