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8篇

时间:2022-12-05 09:15:26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篇1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案例教学 教学优势 实施程序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67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入了大量的案例。据笔者精确统计,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初一到初三的5本教材111个框题中,各种案例总计366个,平均一个框题3个左右,按照教材的常规教学,案例教学的时间要占课堂教学的60%以上。因此,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优势

案例教学也就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首先,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在教学中往往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这就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案例所营造的情境中来。

其次,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教学方式,以案例为媒介向学生传输各种信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主动思维,并吸收他人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理论的运用和学习,不断提高进行事实判断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再次,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沟通,互相合作。这不但使学生学会了互相交流,也使群体潜力得到开发。

二、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性程序

做好案例的选择、教法的设计与教学的实施,是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下面,以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初二教材《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中“同学之间起外号”的案例为例,简要分析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性程序。

小立长得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对此,小立心里很不好受。小立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而他的同学却说:“起外号是件很平常的事,无可指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请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1.明确案例设计的意图

明确案例设计的意图是正确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前提。本案例的设计,一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探究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他人人格尊严、不侵犯他人名誉权;二是给学生感悟的机会,将心比心,感受名誉权受到侵害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并了解身边侵害名誉权的各种行为,认识这些行为造成的危害及应承担的后果;三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遵守法律和道德高尚的人,做受同学欢迎和喜爱的人。

2.案例教学的操作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实现案例设计意图的唯一途径。笔者将本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设计如下。

第一步,设置情境,进入情境。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情况,明确活动要求,进入角色,或引导学生谈谈身边给他人起外号的小故事。

第二步,学生思考,分析案例。让学生站在小立的立场上,感受人格受到侮辱所产生的情绪,以及考虑如果自己是小立会通过什么办法摆脱苦恼。

第三步,你说我说,交流讨论。让学生就小立同学的言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外号有褒贬之分,褒义外号是赞许,也不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贬义外号则会伤他人自尊,侵犯他人名誉权。小立长得矮胖,给他起外号叫“武大郎”,是讽刺、嘲笑、挖苦他身材矮小,是对他的侮辱。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侮辱和诽谤他人。为小立起贬义外号侵犯了他的名誉权。

第四步,举一反三,深化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第二个问题,边讨论边填表。侵害名誉权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侮辱,如讽刺、谩骂、挖苦等;二是诽谤,如无中生有、造谣中伤等。活动中,学生可以围绕相互之间有意或无意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和表现,进行填写。找出这些行为之后,让学生设身处地为受害人着想,通过体验来感悟尊重他人名誉权的重要性,体会法律保护名誉权的必要性。

第五步,分析后果,行为指引。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分析侵害他们名誉权的后果,认识给被侵权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同时要认识到侵犯他人名誉权,也会给侵权人带来谴责、惩罚,即对侵权人也没有好处。在学生完整填写表格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能做出不尊重他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3.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和反馈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步骤,一般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参加讨论的质量,即是否把平时学到的理论同案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分析的水平如何,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的结论是否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等。

第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看使用的案例是否激发了与教学目标相符的讨论,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是否掌握了有关的概念和技能,是否促进了学生相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否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是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启发使问题得到了解决,等等。

三、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中的几对关系

第一,处理好教材既有案例和补充案例的关系。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贴近社会,来源于现实生活。由于教材编写与教学实施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教材中的案例不一定能满足所有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注重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生动而贴近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精心挑选资料作为补充案例,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第二,处理好讲授法和讨论法的关系。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说明基本理论,简明扼要,节约时间,加深学生的理解;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视具体情况交叉使用两种方法,切不可始终使用单一的方法。

第三,处理好案例活动“放”与“收”的关系。教材中的许多案例涉及内容多,发散起来延伸面广。对于这样的案例,在教学中适当地予以扩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十分有益。但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中的师生讨论容易跑题,其操作过程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过度开放容易造成既达不到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被动局面。因此,案例教学中要在时间总量上有所控制,处理好探究活动中“放”与“收”的关系。

[ 参 考 文 献 ]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思想品德;策略

关于案例教学法,笔者认为它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需以典型案例为课堂的主要线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教师加以指点,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分析案例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这种教学方式切实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和能力有机地结合,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和开动脑筋,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并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选用案例的注意事项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注重对案例的选择。课本中已经有不少优秀的案例,教师在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也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才能体现案例的真实性,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笔者认为在选择案例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结合实际,把握正确方向

首先,教师在选取典型案例时要围绕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本来的教学主题,通过课文中的主要观点对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次,在选材时注意必须是正面的教育案例,中学生处在成长阶段,教师要注意其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对于一些揭露社会阴暗和丑恶面的案例,教师要少用、慎用,以免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和消极情绪。

2.紧跟社会形势,把握时代特征

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大脑总是紧跟时代的潮流,因此教师在选取典型案例时不一定非得是陈年旧事,可以根据当前的热点新闻、实事动态来选取案例,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有新鲜感,对案例感兴趣,从而用心分析问题。例如,有位教师在几年前教学财产权一课时,采用了当时刚刚落幕的梅艳芳遗产案来作为案例,这在当时是非常热门的话题,因此学生非常感兴趣,讨论之热烈不言而喻。

3.注重精确性、真实性

对于引用的案例不是想当然的,教师要讲明具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结果,或者引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做到现实感强,有精确性和真实性,学生才会进入状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如果教师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则会让学生产生怀疑态度,不能对其信服和接受,大大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维护人格尊严权和学习保护隐私时,教师可以引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进行分析,如“骂人”“斗殴”“偷看手机信息”“私拆信件”等。让学生切身体会思想品德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和维护方式。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对于案例的展示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印发、投影仪、多媒体、剧本等多种形式展现。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朗读、口述、模拟,或者学生分配角色表演案例,比如开展辩论会、演短剧和小品、模拟法庭现场或模仿记者采访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但是不论哪一种方式,教师都应该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随后教师提出有关问题和教学要求,关于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案例到教材。比如,在教学环境保护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袭击的案例,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1)导致我国北方遭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有哪些?(2)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着什么问题?(3)面对此问题国家该如何解决?采取哪些措施?(4)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来预防沙尘暴的袭击?等进行设疑导学的方式,以此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基础。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

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探究、分析,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是集体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避免学生在讨论案例时步入误区,引导学生将案例与教材相结合,运用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例如,教学“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练习和区别”时,选用案例:初三学生小豹,和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经常出入网吧和歌厅,由于零花钱不够逐渐开始小偷小摸,被学校警告处分后,仍不知悔改,毕业后染上毒瘾,并先后抢劫和盗窃人民币5万元,判处有期徒刑。通过让学生分析这一案例,明白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以及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此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案例分析结束后,应由教师进行概括和深化,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作出评价,并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潜移默化中结合教材和案例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总之,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掌握并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桂云.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9):165.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篇3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113―01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分析、研究,以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知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可以选用,这就给“案例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案例选择要遵循的原则

1.时代性。随着社会生活和教学对象的发展变化,思想品德课所选择的案例也应适时地变化更新,否则会让学生觉得其脱离了实际。

2.典型性。典型性的案例能够反映和说明相关的理论,同时又符合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在同类型的案例中具有代表性。

3.真实性。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为学生提供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从而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现实意义。

4.针对性。针对初中学生生活阅历的有限性,思想品德课所选案例就不能太专业、太复杂,而应与他们本身或周围的事物有密切的联系,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他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的精选使教学有了良好的开端,而对案例的探究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可分四步进行操作:

1.阅读分析。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情况。采取什么方式向学生呈现案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分析案例的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这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而设置。比如,我在讲解“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一课时,采用了两种案例呈现的方法:(1)角色模拟法。让学生来当案例分析的主持人,让学生替代教师的角色,先对案例情境娓娓道来,然后再由小主持人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模拟角色,形式新颖而生动,令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案情的阅读理解。角色的模拟还可以是情景小品表演、现身说法等方式。(2)图片、视频展示法。在讲解“正当防卫”时,我采用漫画的形式来呈现案例,然后由学生通过看图描述、分析图片所呈现的具体案情,引导学生理解正当防卫的含义和目的。除了漫画外,还可以选择照片、书画作品、动画、影片剪辑、新闻视频等,也可用实物展示或者是学生当堂创作展示等。

2.分组讨论与适时引导。学生个人通过第一阶段的阅读、研究、分析获得关于案例问题的独特见解后,进入小组讨论阶段,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及对由案例引发的问题思考的机会。为了更好地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每小组的规模以4人为最佳,并有体现自己独特个性的组名,各配一名组长,以此尝试对课堂讨论的调控。

如,在讨论中我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说出自己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意见,展开讨论,一个问题画了句号,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讨论;也可将几个有关的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还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讨论中,允许见解有冲突、有纷争。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抛出的主旨性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思考,并达成初步共识。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篇4

1.在思想品德课上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相对于教师只以课本理论知识作为讲解内容的课堂来说,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大大改善了学生对于死知识不理解而导致记住了也容易忘的状况。案例教学法的一个好处就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得学生易于接受。

2.当教师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学生会随着案例的思路一起思考讨论,这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理性分析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评价剖析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描述能力,更重要是的这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极有好处的。

3.实际教学中,总是会出现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正是一种减小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案例是社会问题的具体体现,它可以将课堂与现实接轨,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思考,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4.如果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而且很难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就不同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5.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尤其是案例教学法中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往往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与原方案相违背,也应该予以肯定。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约束得过死,教师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教材、参考书及标准答案成了学术权威而不可怀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不敢也没有信心和意识对教师的讲解和教材中的问题提出质疑,就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有关研究表明,要想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在教育过程中就必须采用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完全可以说是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法

1.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要使用的案例要经过仔细的筛选,这些案例一定是与当堂所学的知识是相对应、相联系的较为典型的案例,因为这些案例是为了教学目标而选定的。

2.教师在上课时候,要用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些案例,运用正确的方式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对于事件的关注,这样所要学的知识才可以融会贯通被学生吸收而达到教学目的。

3.当学生对案例产生兴趣后,一定会进行深层次的思索,一旦他们遇到无法理解的问题,其第一反应会是找寻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解惑。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条理的列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接受与思考,如果还是无法理解,教师就可以进行进一步讲解。这是理论知识最好的导入时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会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产生抵触情绪。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再将疑问反馈给老师进行解决。

4.在案例教学法的实际运用当中,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或是预习得到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这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当讨论过程中出现状况时候教师要以正确及时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得讨论活动顺利进行。

5.在利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课堂上,最后教师一定要对所讲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对讨论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收集,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剖析,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运用广阔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得知识内化。

三、结语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篇5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将鲜活的教学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课堂充满了浓郁生活气息、时代气息,使课堂接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教学案例、生活化课堂,对学生而言充满着诱惑,有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和丰富了原有的教学方式。

2.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将教学案例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在对案例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过程中,自主生成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思维的活跃性,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讨论、交流与分享对案例的理解过程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3.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性

育德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而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仅仅依靠说教,是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基于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创设了各类真实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例如奉献、诚信、尊师、孝老、遵纪、守法等。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自主探究,形成觉悟,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案例的设计

1.教学案例设计的原则

第一,教学案例要具有思想性。即要让教学案例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等具有一定的思想引领和导向作用。

第二,教学案例要具有时代性。即教学案例要紧跟时代性节奏与步伐,与社会发展相一致,过时的、落后的教学案例缺乏良好的教育性。

第三,教学案例要具有针对性。即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意识水平、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恰当地选择各类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第四,教学案例要具有可信性。即教学案例的信息真实可靠、公正全面,符合客观实际,不允许弄虚作假、吹牛撒谎。

2.教学案例素材的来源

教学案例的素材来源很多,教材、教参中可直接选用,文献资源中可查找,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上可选择。特别是当今处于信息时代,大众传媒特别发达,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提供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如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今日说法等,提供的素材既典型,又生动,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当然,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泥沙俱在,良莠不齐,因此,在查找素材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识别虚假信息,不能让谣言进入课堂,让虚假信息编辑的教学案例,会对学生认为教师为了说明教材道理,骗自己,会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3.教学案例呈现的形式

教学案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文字、视频、音频、图表、表格、漫画等,可以根据素材本身的属性,根据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制作,根据不同的教学时机加以呈现。每种形式有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需要加以合理设计,相时呈现,才能使教学案例的功效发挥最大。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

1.教学案例的展示与呈现

基于教学案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案例的出场方式是必经的、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何种方式出场,事关能否引起学生的关注,能否激发学生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所需要的,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的呈现方式。如文字材料,可以教师朗读或学生朗读,视频或音频提醒学生注意观看或聆听,图表、表格、漫画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只有在现实世界的具体情景中,才会变得有效。因此,教学案例的展示,实质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事关教学问题的解决。

2.教学案例的阅读与分析

教学案例的信息点一般比较丰富,阅读的视角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要根据课标、教学目标、学生实际等情况,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学案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学生可以根据问题,有目的地从教学案例中寻找、发现、分析相关信息,提高教学案例阅读和分析的效率。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案例信息进行解读、分析和推理,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案例的讨论与交流奠定基础。

3.教学案例的讨论与交流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个体经过思考与分析不能解决或不能够完全解决的,必须要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来解决。讨论与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经验分享的过程,也是合作探究、深入研究的过程。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对教学案例设置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之中去,及时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看法、讨论的进度、问题解决的程度。同时,教师要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当学生的讨论出现偏差或陷入瓶颈时,为了使讨论能够继续或深入,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绝不能出放任不管或越俎代庖。只有这样,学生群体的潜能才能得发展,合作精神才能得到培养。交流是讨论之后,小组在全班展示小组交流成果的过程。小组代表对本组讨论的情况对全班进行小结性发言,这一环节,可能会出现小组之间意见不一的情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充分说明小组意见的时间和机会,甚至可以开展小组间的辩论,目的是问题越辩越清楚。交流过程中,教师不得“打压”某一方,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的交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教师也必须做好调控,防止辩论失控。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实施案例教学;思想品德课

借助案例教学,通过浅显易懂现实生活中的事实带入课堂,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也利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大家一起运用所学的思想品德理论来探讨解决问题,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来实施案例教学呢?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所以,教师的准备更重要,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注意挑选能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件,不能随意挑选一些不太切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以显得牵强附会。由于案例来源很多,例如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见闻都可成为教学案例的来源,因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时就必须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要选择那些有助于说明所讲内容的带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才能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点,教师切忌胡乱编造或把道听途说的消息作为案例拿到课堂上举例,否则会适得其反。

进行案例教学必须破除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合作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学习和锻炼。要注意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通过分组讨论,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这样做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的协同合作能力。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只要把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不仅对原有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往往还能举出一些很能说明该堂课涉及的思想品德理论的其他事例。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但也不是包办代替。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选择案例并介绍案例的背景材料,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有时还要同学生一起对案例教学进行必要的小结等。教师应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到学生当中,主动营造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讨论,开阔他们的视野,克服其学习上的依赖心理。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教育领域自身的要求。实践证明,案例教学的确是课堂教学创新性教学实践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它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健全人格,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课堂案例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改革传统概念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从而学会学习;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最终促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案例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讨论、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通过探究案例来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分为五个步骤:

一、案例选取

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选择的案例要 “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案例要尽量涵盖教材的概念和理论。案例教学法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掌握、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案例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应尽可能多地涵盖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案例过程中掌握全面的、更多的知识。

2.案例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或至少和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环境相类似,又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才有真实性更有说服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教学效果。

3.案例要新颖、典型,要有时代性、代表性、思想性和教育性。案例要和国家当前的时政热点有关,或是大家共同关注感兴趣的或是体现健康思想有教育意义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实施智育和德育并举,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增强教学效果。

二、案例展示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或情境)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

教师在展示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做好展示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要吃透教材和案例,设计好案例展示的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争论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描述给学生。有的案例复杂要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先阅读思考或提出问题,或写出分析提纲和思路或就案例自发进行初步讨论。

2.课前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是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置的问题(或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题量适中,有针对性,寓“理”于“题”、寓“理”“情境”之中。

三、理论学习

学生带着初探案例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问题化提纲化罗列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解决简单的知识点,记录好个人学习的疑难点,然后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进行互学探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把疑难理论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自学互学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并面向全班学生精讲讨论存在的疑难点及重点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扫清理论知识的障碍。

四、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是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是其他课外的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是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分析 。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老师点评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篇8

过程;优越性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1―0069―01

素质教育和成功教育,都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结合该门课程的特点,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个案或者实例的分析、评价,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方法。狭义的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通过对具体法律案例进行分析、评论,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方法。本文指狭义上的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1.精选案例。精心选择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在备课时,要挑选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典型法律案例,去粗取精,所选案例应当真实、生动、简练,富有时代感,精选的案例要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典型性。它们代表着同类案例的共同特点,应当反映司法实践的规律和特征,并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较大反响或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例。二是针对性。所选案例一定要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适应,应该针对学生的自身实际选取相应案例,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从而使其从中受到生动的法律教育。三是现实性。我国正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所选案例应反映这一社会现实。案例应该是源于生活,直接来自于司法实践,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选择本地区发生的典型案例,使案例更加贴近现实。

2.展示案例。展示案例是“案例教学法”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一操作过程应讲究艺术性和灵活性。展示的时间既可以在导入新课时,也可以在讲述知识之前或之后,既可以在讲授某一知识时展示,也可以在讲完某一单元或章节时使用。展示案例的方式主要有:一是让学生阅读案例;二是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案例中的内容;三是运用投影仪展示案例;四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案例;五是通过故事、漫画等形式展示案例;六是可以让学生以演小品的方式展示案例。

3.剖析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关键的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价值和教育价值,关系着该方法运用的成败。因此,一定要把案例分析透彻、深刻剖析原理知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隐藏在其中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分析案例时应紧扣教材内容,切忌漫无边际。

4.点评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中总结升华的一个环节。这一过程,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一个中肯的评价,肯定其成绩和合理的观点与分析,指出其分析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补充性讲授。教师在此的作用就是画龙点睛。点到为止,不宜做过长的总结。点评案例时,要层次清晰,紧密联系法律知识,认真总结,击中要害,升华提高。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法律知识。案例教学法为法律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授界面,在教学中,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单一化的记忆转化为多角度、多视觉的记忆、理解、掌握知识。这必然刺激和增强学生的大脑思维,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更牢固、更深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