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手术病人的术后护理8篇

时间:2023-08-06 09:00:58

手术病人的术后护理

篇1

资料与方法

198例中,男123例,女75例;儿童8例,青少年132例,中老年58例。其中胸部手术17例,腹部手术181例;横切口术式35例,纵切口术式163例;浅部位手术16例,深部位手术182例:全麻者33例,硬膜外麻醉者157例,局部麻醉者8例;性格内向者47例,性格外向者151例。198例手术患者术后均治愈出院。

疼痛对机体的影响:①疼痛可引起患者精神情绪变化,急性疼痛引起病人精神兴奋,紧张、恐惧、焦虑烦躁甚至哭闹不安。长期慢性疼痛可使病人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甚至产生绝望的意念和行为。②疼痛刺激能使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分解代谢亢进,导致高血糖症、负氮平衡、氧消耗增多。③影响呼吸运动和抑制换气。胸、腹部手术后的急性疼痛对呼吸系统影响很大,因疼痛引起的肌张力增加,使总顺应性下降;病人呼吸浅快,肺活量、潮气量和功能残气量均降低,肺泡通气/血流比值下降,易产生低氧血症。同时病人可因疼痛而不敢深呼吸和用力咳嗽,积聚于肺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不能很好地咳出,易酿成肺或肺不张,这在老年人更易发。故术后疼痛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④影响循环系统功能,剧痛可兴奋交感神经,使病人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对伴有高血压,冠脉供血不足的病人极为不利。剧烈的深部疼痛有时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压下降,脉率减慢,甚至发生虚脱、休克。⑤影响消化系统功能,慢性疼痛常引起食欲不振,消化功能障碍。较强的深部疼痛可引起恶心、呕吐。营养吸收障碍,影响伤口愈合。⑥影响凝血机制,如手术后急性疼痛等应激反应可改变血液黏稠度,使血小板黏附功能增强,纤溶功能降低,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甚至可酿成致命的并发症。其他,疼痛可引起免疫功能下降,不利于防治感染和控制肿瘤扩散。由于疼痛可引起肾血管反射性收缩,垂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尿量减少。又可因手术后切口疼痛或因不适应,造成排尿困难,长时间排尿不畅可引起尿路感染。疼痛影响睡眠,导致失眠、乏力等。

护 理

疼痛时护理观察要点:①疼痛时的体征。术后疼痛的患者多出现痛苦面容,血压上升,脉搏加快、呼吸急促,出冷汗及不安等。在术后2~6小时最剧烈,24~72小时逐渐减轻。②对疼痛的评估。术后疼痛有个体差异,由于各种状态和条件既复杂又相关,客观评估疼痛的程度较难,重要的是要有早期发现疼痛和及时收集信息的能力[2]。③术式不同,疼痛的程度不同。横切口开胸、开腹手术疼痛剧烈;浅部位手术如疝或乳腺切除术时疼痛较轻。④根据麻醉清醒程度可以预测疼痛出现的时间。完全清醒时立即诉说疼痛的较多。⑤年轻人、小儿比老年人对疼痛更敏感,特别是小儿对疼痛的耐受力差。⑥同样的疼痛程度,女性主诉比男性明显。⑦性格外向者较性格内向者更易表现对疼痛的反应。

缓解疼痛的护理措施:①做好心理护理。疼痛的彻底解决虽有赖于病因的治疗,但良好的心理护理往往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疼痛阈值。患者常常因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不理解而产生紧张、恐惧,从而加重疼痛。护士要有广泛的知识面,根据各类病人的不同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如对多血质的病人要以热情、亲切的语言与之交流;对胆汁质及抑郁质的病人,语言要谨慎、热情、耐心:对黏液质的病人要和蔼、耐心,切忌语言粗暴、简单。利用松弛疗法及分散注意力等方法,均可减轻疼痛,使病人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②保持舒适的,病人在术后被安置在适宜的非常重要,不仅可缓解疼痛,而且可促进呼吸、循环,预防并发症。如胸、腹部手术,术后可取侧卧位和半坐卧位,由于重力关系,有利于引流,使感染局限化。减轻伤口缝合处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伤口愈合。半坐卧位时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可使静脉回流量减少,从而减轻肺部瘀血和心脏负担。可使膈肌位置下降,有利于呼吸肌的活动,能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改善呼吸困难。③减少疼痛的刺激。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应准确、轻柔,避免推、拖、拉等粗暴动作,应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如更换敷料、导尿,进行各种注射、翻身、更换床单等操作而必须移动患者时,应给予支托、保护、协助,使其保持舒适,减少疼痛刺激。④创造缓解疼痛的环境,病人术后返回病房常有剧烈疼痛,虽给予镇静药物,但周围的环境可诱发或增加疼痛。为最大限度地发挥镇痛、镇静效果,应调整和谐的病室环境以缓解疼痛。如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噪音,限制探视时间及人数;避免光线刺激,夜间尽量使用地灯,必要时可使用手电筒照明,可用窗帘遮挡日光和月光照射:调整适宜的病室温度和湿度,适时开窗通风,为病人营造整洁舒适安静入睡的环境。

总之,客观细致的护理观察,勤劳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减轻病人术后疼痛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手术病人;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136-01

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2010年12月于我科实施手术的住院病人共510例,年龄3~85岁,平均年龄45岁,其中全身麻醉260,硬膜外麻醉190例,腰麻30例,局麻30例。

2 心理因素分析

2.1 焦虑不安、恐惧紧张心理:大多数的病人对于手术缺少足够的了解,害怕手术时出血过多、担心疾病的性质、手术费用、医生的技术和责任心等。往往越接近手术日期,心理负担越重。表现为坐卧不安、食不甘味、睡眠欠佳,对各种刺激高度敏感,体征上可以出现过度的情绪紧张引起的呼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

2.2 忧郁:病人由于害怕手术意外,担心术后的康复情况,自己能否承受手术以及手术是否成功等而导致忧郁情绪,表现为紧闭双眼、哭泣、反应迟钝、四肢发冷等。以上这些情绪变化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2]。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术前病人心理护理 手术室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素质、精湛的专业技术和经验丰富的心理护理知识。病人入室后的第一印象是手术室的环境,我们应该尽快使病人消除因环境带来的陌生感,对于手术室的环境做适当的介绍,而手术室的环境应保持整洁、安静,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遮蔽,同时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要树立良好形象,言语亲切,态度和蔼,细致地对病人进行解释和劝慰。在麻醉前有限的时间里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与病人交谈,倾听病人的诉说,收集病人的心理反应的资料,向病人提供有关手术信息,手术的重要性,介绍主刀医生、麻醉师和手术护士的资历,增加病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用成功的病例来现身说法,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保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

3.2 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首先对局部麻醉的病人,要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解除心理压力。告诉病人只是将局部进行麻醉,就能将手术做好,也不会产生特殊疼痛的感觉,在不影响术者正常操作的情况下,与病人进行与手术无关的谈话,根据术前对病人家庭、工作、性格等方面的了解,进行感兴趣的话题交谈,并教会他们如何调整呼吸等,解除紧张情绪。,对于全身麻醉的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结合术前的探访,根据病人的文化素质和反应不同,全面而深入的解释,使素质高的病人得到对手术期望的保证,对素质低的病人给予权威性的解释和保障,使病人解除心理紧张,顺利接受麻醉,进入良好的状态,很好地使手术进行。各种治疗护理前如静脉输液、导尿和固定等要做好解释及安慰工作。对于术中意识清醒的病人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和情绪变化,注意保暖,尽量减少其身体的暴露,以保护病人的自尊。手术过程中与之谈论喜好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必要时适当的身体接触如握病人的手,使其感到亲切放心的感觉。定期告知手术进展的情况,保持手术室的安静,器械轻拿轻放,严禁大声喧哗和随意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遇到意外情况时保持冷静处理,切记惊慌失措、大声喊叫。医务人员在讨论病情时,也应注意方式、方法以免病人怀疑自己的病情恶化,从而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术后的康复。

3.3 术后的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手术结束后,治疗并没有结束,随后的访视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和继续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对于术后出现的其它问题,术后的心理护理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询问上,要及时汇总病人的各种生理、心理反应,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和亲切的安慰,使病人在术后得以迅速恢复,达到手术的良好疗效。

4 结果 以上510例病人经过手术室护理人员完善的心理护理,均保持了稳定的情绪,降低了心理紧张压力,安然度过手术期。通过对手术时患者的心理护理,我们认为心理护理的目的,就能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精神状态,安全、顺利地渡过手术关,为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的恢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手术时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不可忽略的内容。手术室中的护理不仅是一门精细的技术,更是一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仅能减轻手术患者的恐惧心理和疑虑心理,更能让患者有战胜疾病的决心,让整个手术过程在和谐和安全中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昌珍,罗丽平.手术室实施人性化管理的体会[J].全科护理,2009,7(8B):2124.

篇3

关键词:外科病人;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98-01

普通外科患者人群数量大,多数又要接受手术治疗,而国内外研究表明,手术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重大的人生挫折。外科手术病人常伴发焦虑和抑郁等情感障碍,这些负性情感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导致并发症增加,影响预后及病人康复。因此,普外患者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全面了解普外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其不良情绪可能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解决其心理问题。

1 手术前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病人入院后,环境及生活习惯发生改变。为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护士应热情接待病人,介绍医院及病区环境,诊治主管的医生和护士,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针对病人对施行手术通常表现的焦虑、恐瞑的原因有:不适应住院环境、不了解疾病的性质及手术必要性、缺乏手术和麻醉的相关知识、担心疾病预前、术后并发症及经济负担,也担心医护人员态度恶劣、动作粗鲁。因此要及时掌握这种心理,尽量把工作做在前面,给患者以安慰和鼓励,使患者感到温暖和可靠,此外,我们充分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手术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期望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讲述手术前、中和后的注意事项,还可邀病区中手术成功的同种疾病患者介绍其经验和体会,经常与患者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引起情绪或心理变化的诱因,对症实施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患者创造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将患者安排在已经准备好的手术间内,由于患者对手术室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所以手术室内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此刻患者十分重视医护人员的言谈举止,这就要求医护人员的说话声音应轻柔和谐,态度亲切和蔼。外科术前准备中护理操作最多的是备皮、清洁灌肠,应告诉病人备皮、灌肠的目的,使病人消除羞涩的心理负担,同时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技术要熟练,避免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使病人能以稳定、乐观的心态接受手术。强化患者的心理支持系统,家属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他们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劝解他们克服悲观情绪,鼓励他配合治疗。家属的鼓励有时能起到医护人员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有利于克服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护士要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大概过程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使病人有的放矢地主动配合治疗。

2 术后的心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2.1 术后疼痛是造成外科病人术后痛苦的主要症状之一,往往使病人身心形成较大的压力。病人语言不多,通常以痛苦的面部表情及频繁的变换来反应疼痛状况。护士应创造适宜的环境,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分散其注意力,或采取必要的止痛药物缓解疼痛等措施,解除疼痛所造成的身心压力,使之尽快康复。

2.2 伤口尚未愈合,活动受限及预后效果是病人最关键的问题。护士与病人交谈时,可列举同种疾病康复的实例,给予精神安慰,配合饮食调理,使病人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对疾病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2.3 病人十分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家人是否常来探望,单位领导及同事对自己所患疾病是否关心等。护士应与家属、单位配合,在其住院期间要经常探望,把愉快的信息告诉病人,帮助患者得到较多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安慰。

2.4 耐心细致的做好康复指导。护士应详细做好病人出院前的卫生保健指导,根据病情建议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定期复查。对一些因手术致身体暴露部位的疤痕,应指导病人用衣着及服饰来掩盖,使病人恢复自信心。

篇4

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1 年 1 月―2013 年 1 月,在我院住院择期手术患者 100 例,其中男性 55 名,女性 45 名;年龄 20-70 岁,平均 42 岁;其中脑力劳动者 35 名,体力劳动者 20 名,其他 45 名。

2 临床方法

2.1 手术前护理

2.1.1 思想准备:手术作为一种创伤,很多患者在术前都会有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对于手术室环境的陌生,手术过程的担心、结果的好坏都会加重其精神负担,甚至失眠,护理人员要做好术前精神安抚工作,详细讲明手术的目的、方法、过程以及术者情况和注意事项,让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强手术的信心。

2.1.2 营养准备:患者一般因为疾病以及术前的饮食限制,身体都处在虚弱的状态下,术前给与充足的营养,能进食的患者鼓励多进食,一般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手术打下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否则,会影响组织修复和创口愈合,消弱防御感染的能力。

2.1.3 皮肤护理:术前一日洗澡、换衣,在手术所需部位进行备皮。

2.1.4 消化道准备:术前 12 小时开始禁食,术前 4 小时开始禁饮,以防因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要时可用胃肠减压。如果是一般性外科手术,术前一日要用肥皂水灌肠。

2.1.5预防感染:术前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病人的免疫力,预防感染。必要时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2.1.6 适应性锻炼:为手术后的变化而进行的的适应性锻炼,包括术前练习在床上大小便,术前教会病人正确的咳嗽和咳痰方法。术前 2周要停止吸烟。

2.1.7其他:手术前夜,给与镇静剂,以保证良好的睡眠。如有需要,可留置胃管和尿管。

2.2 手术后护理

2.2.1 心理护理:如手术很成功顺利,告知患者,使患者放下思想包袱,配合术后治疗。

2.2.2 生命体征的护理:术后返回病房的病人需密切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测,记录出入量,越是基础护理作用越重要。

2.2.3 疼痛护理:很多患者都有术后刀口疼痛,一般术后 24 小时内最重,2-3 日后明显减轻。疼痛剧烈的可给与止痛药或止痛泵,用来缓解疼痛和焦虑。

2.2.4 护理:术后应根据麻醉及病人的全身状况、术式、疾病的性质等选择卧式,使病人处于舒适和便于活动的,防止泌尿系感染及压疮。

2.2.5 腹胀处理:术后由于肠蠕动减慢,病人多有腹胀,可鼓励病人早下床活动,便秘者可用缓泻剂或灌肠。

2.3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

2.3.1 术后发热:手术热是很多术后病人的常见症状,是肺感染性发热。如不超过 38 摄氏度,可不予处理。高于 38.5 摄氏度时,病人感到不适时,可给与物理降温,对症处理,严密观察。

2.3.2 低体温:多因麻醉阻断了机体的调节过程,开胸或开腹手术中热量大量散失,输注冷的液体和库存血,轻度低体温可耐受,术后注意保暖,可预防。

2.3.3 术后感染 : 要注意无菌环境,防止大量的家属探望。密切观察切口,有无分泌物或脓液,有无疼痛加剧,有无尿滁留和尿路感染等。

3 结果

100 例患者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大大减少了病人的担心和焦虑,都获得了良好的治愈。

4 讨论

外科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已达到治愈疾病和延长生命的目的。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比较重的心理负担。通过对护士的言行和态度去影响患者,从而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而达到良好的治愈目的。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护理工作将逐步走向独立化、社会化和心理化,护理人员不仅要关心疾病本身的护理,也应该注意患者的心理问题。护士不仅是病人医疗护理措施的提供者,还应是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的疏导者。

本文通过对围手术期的患者实行术前、术后的人性化护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莉,邵春燕 . 开展病人术前教育的做法及体会 [J]. 中华护理杂志, 1998,10:593.

[2]刘佳.对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4):126.

篇5

【关键词】老年病人;普外手术前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31-01

对老年病人而言,普外科手术的破坏性和漫长的恢复过程对患者的身心、意志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身体内各个器官的功能不断下降,尤其是代谢功能和免疫能力下降更为严重,治疗效果不显著,术后并发症较多,使得老年人接受普外手术的风险加大。加强普外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对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对老年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对其康复发挥积极作用。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55周岁以上手术患者47例,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55~82岁,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2天。针对这47例老年人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干预方式,对其康复起到了的积极作用。

2护理方式

2.1 做好精神护理

老年病人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悲观、恐惧、焦虑、烦燥、害怕死亡等心理现象,心理状态异于中、青年人。一般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和身体状态的原因,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差、反应迟钝、性格固执、不易配合等特点,这会严重干扰医疗活动的正常实施,进而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因此,在手术前,要加强医护人员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改善护患关系,使病人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与满足感,同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及时缓解患者心理问题,给予患者足够的信心,尊重体贴患者,照顾其生活起居。在疏导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态度和蔼,以热情、周到、积极主动的状度给老年患者以心理安慰,认真听取患者诉求,讲明手术的重要性,了解病人产生恐惧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打消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病人的配合。

2.2 术前护理

术前做好各相检查,注意有并发症的给予相应的治疗。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浓度等常规检查,对胸部进行X线检查,并进行气血分析、心电图的检测。糖尿病在老年患者中普遍存在,若能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控制,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感染并发症的概率将大大降低;若控制不当,则会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术前要进行严格的血糖检测和控制。老年患者大都喜欢抽烟,而对于一些具有肺部疾病的患者,要尽量从各个方面降低手术风险,防止在手术后出现肺部疾病并发症。

2.3术后护理

手术对身体的损伤严重,老年患者在接受普外手术后,身体机能较弱,身体抵抗力低,外来细菌、病毒容易侵入,致使伤口感染不易愈合,因此,要及时对其进行认真细致的护理,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首先,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选择能减少刀口疼痛、利于排痰、利于引流的卧位。老年人抵抗力低下,容易出现各种感染。对卧床和禁食的老年患者要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定时用无菌棉球浸泡生理盐水后擦洗口腔或含漱,预防霉菌感染和咽炎;密切观察刀口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敷料干燥、洁净。同时,经常开窗通风,为病人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改善护理室内空气质量、空调风力、冷暖度等,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腹部手术后的患者应取半卧位,利于改善呼吸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对于较为严重的呼吸障碍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呼吸机辅助,防止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其次,老年患者在手术后会经常出现发热、发烧的临床表现,护理人员要注意分辨是伤口愈合所致或伤口发生感染。最后,要注意补充老年患者血容量,避免出现脱水和水、电解质不平衡等情况,加重患者身体负担。

老年人反应能力低下,机体调节能力差,病情变化快,术后易造成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紊乱等。对老年患者开展手术后,要严密观察其生命变化情况,术后24小时内进行心电监护,每15~30mni测一次体温、脉博、呼吸、血压,详细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准确的记录液体出入量,预防休克,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工作。老年患者术后输液过多,则接受手术后的2d内是心肺疾病出现的高发阶段。术后静脉输液速度过快或输液过多,易导致心肺功能暂时丧失,导致患者出现休克、假死的现象。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输液,避免过量输液导致心肺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对患者的输液量和速度,减少患者痛苦。

2.4饮食与睡眠的护理

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可以进食一些蛋白质较高,低脂肪和富含维生素等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但是老年人消化功能退化,不能一次性进食太多,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则需要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血浆、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糖、电解质等。此外,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还要注意添加少量胰岛素,控制患者的血糖浓度。同时,护理工作中要多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住院环境,与患者多进行有效沟通。老年人易激动、思想负担重、感情脆弱、爱发脾气,护理人员要安抚患者情绪,并表达出充分的同情和关心,热情周到、积极主动地给予帮助、解释和开导,对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可适当给予一定量的镇静剂,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利于身体的康复。

3 小结

通过对本院47例老年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采用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方式后,患者的术后症状有明显减少,患者由于体质原因出现的一些症状,通过药物治疗方式也可得到有效的控制或消除。因此,作者可以得出结论,医院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而且要具备有爱心、耐心、细心和同情心,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热情周到、积极主动地给予患者帮助和照顾,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精心护理,以减轻患者因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确保老年病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甘秀珍. 老年患者普外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华护理,2011,12(13):236-248

[2]杨文辉. 普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12,14(9):362-374

篇6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手术;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16-02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54例,男12例,女42例;年龄18-56岁。其中甲状腺腺瘤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癌22例。

2 手术方法

单侧甲状腺次全切29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17例。双侧全切加淋巴结清扫8例。

3 结果

病人通过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本组患者术后仅有2 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

4 护理

4.1 术前护理

4.1.1 术前基础护理入院后评估全身情况,每天早晨卧床时测血压、脉搏、基础代谢率。进行术前准备及各项常规实验室检查。

4.1.2 心理护理热情接待病人,介绍住院病房环境、作息时间、主管医生及护士、同室病友。对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遵医嘱适当给予应用镇静剂或安眠药物,使其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身心状态。女性病人应避开月经期。

4.1.3 饮食护理甲状腺手术病人术前要注意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消淡、易消化饮食为主。术前2周开始禁止进食刺激性食物。

4.1.4 体能训练及准备让病人仰卧、伸颈、垫高肩背部、头后仰,尽量能使下颌、气管、胸骨处于同一水平线,充分暴露术野部位。如病人缺乏有效的训练,术中颈过伸可能压迫颈部神经及血管,使颈椎周围组织疲劳而引起病人烦躁不安,既影响术中操作又易误伤周围组织、神经及血管,引起严重并发症。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学会有效咳嗽及咳痰,训练床上大小便。

4.1.5 术前皮肤准备术前做好术野备皮及药物皮试。术日再次检查术区皮肤准备情况,如毛囊有无炎性反应,若出现皮肤毛囊炎性反应,应进行皮肤护理及相应的延期手术,防止感染。

4.1.6 药物准备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为卢戈碘溶液,口服,每天3次,第1日每次3滴,第2日每次4滴,依此逐日每次增加1滴至每次16滴为止,然后维持此剂量。服用碘时,将其滴于饼干或水中,切忌直接入口腔,以免引起口腔黏膜损伤。嘱其多饮水,加强口腔卫生,如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心率过快者给予口服普萘洛尔10mg,每天3次。术前禁用阿托品,以免引起心动过速。术前12h禁食,6h禁水。

4.2 术后护理

4.2.1 一般护理病人术后回病房后,病人应去枕平卧6h,按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量并详细记录。病人血压平稳或全麻清醒后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切口内积血。让病人发音,观察有无声音嘶哑或声调降低。麻醉清醒后6h如无呕吐感可先给予病人少量温水或凉水,观察有无呛咳、误咽等现象。若无不适感,可逐渐给予微温流质饮食,注意食物过热可使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切口渗血。以后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和软食。术后24h应卧床休息,减少颈部活动,可指导病人在床上变换,起身活动时可用手置于颈后以支撑头部,以免被牵拉。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并用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帮助病人及时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

4.2.2 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 手术野常规放置橡皮片或引流管引流24h~48h,以利于观察切口内出血情况并及时引流切口内的积血,预防术后气管受压。术后切口局部冰袋持续冷敷24h,可使血管收缩,减少渗血。冰袋不可过重,以免压迫颈部引起呼吸及引流管不畅。引流管不可扭曲、反折、并防止脱落。引流袋每天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引流液色、质、量,一般24h不超过50mL,以后逐渐减少。如出血新鲜,量多且有血凝块,应立即报告医生,拆开切口重新止血。必要时再次手术。病人床旁常规放置无菌气管切开包,无菌手套,吸引器等急救物品。如无异常引流管一般于48小时后拔出。

4.2.3 呼吸护理呼吸困难和窒息是甲状腺术后最危急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48h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甚至窒息。因此必须密切观察术后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或烦躁不安,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防止窒息。如为切口内出血所致呼吸困难和窒息,应行床边抢救,拆除缝线,敞开切口,清除血肿。如为气管塌陷或喉头水肿所引起的窒息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急救时通常采用颈前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间插入粗针头以缓解窒息,抢救成功率达100%。对喉头水肿者立即应用大剂量激素,如地塞米松30mg静脉输注。

4.2.4 甲状腺危象的护理甲状腺危象多发生于术后12h~36h,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热、脉快而弱,心率增快,常达120 ~ 140 次/min,烦躁不安,多汗,并伴有恶心、呕吐、水样泻、谵妄甚至昏迷等。应1 ~ 2h 测血压1 次,若患者收缩压增高或术前无高血压史,而收缩压> 20kPa,脉压增大,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即刻吸氧,予头部大血管及四肢处放置冰袋、冰水灌肠、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尽量使患者体温维持在37℃左右,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复方碘化钾液3 ~5ml,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必要时给予镇静催眠药。若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应补充甲状腺激素。

4.2.5 特殊并发症(手足抽搐)的观察及护理手术时甲状旁腺被误切、挫伤或其血液供应受累都可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随着血钙浓度下降,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显著提高,引起手足抽搐。多发生在术后1d~3d,预防关键在于切除甲状腺时,注意保留位于腺体背面的甲状旁腺。术后注意观察病人面部、口唇周围和手足有无针刺和麻木感。一旦发生症状,可适当控制饮食,限制含磷较高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蛋黄、鱼类等。给予病人高钙、低磷食物,如绿叶蔬菜,豆制品和海味等。症状轻者,口服钙片和维生素D3;症状较重者,口服双氢速变固醇油剂,可迅速提高血钙,抽搐发作时,应立即静脉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20mL。

4. 2. 6 神经损伤的护理: 喉返神经损伤主要是手术中切断、缝扎、挤压或过度牵拉等,也有少数由于血肿压迫或疤痕组织的牵拉所致。常为单侧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且绝大多数是暂时性的,经数周即可自行恢复功能。双侧损伤表现为失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应及早手术。患者出现饮水呛咳为内支损伤,常为暂时性症状,经针刺、理疗、服维生素B,治疗2 ~ 3 周可完全恢复。

4. 2. 7 加强心理护理:①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甲状腺癌虽属恶性肿瘤,但其恶性程度较低,只要遵医嘱进行治疗,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膳食,合理休息,加强自我保健,大部分患者可以长期生存,使患者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②心理疏导。甲状腺术后,颈部会遗留瘢痕,甚至出现头颈部活动受限,肩下垂等,应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局部功能锻炼,颈部应佩戴修饰品遮盖等,以增强自信心、减轻自卑心理。

总之,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对于保证甲状腺手术的治疗,预防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1]郑有新甲状腺肿瘤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

[2] 谭玉莲甲状腺肿瘤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吉林医学2010年1月第31卷第1期

篇7

李湘凤 刘淑杰 卞后乐

[中图分类号]R4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41-01

[关键词] 青光眼;围术期;护理

青光眼由于眼压升高使视力功能损害,如不及时治疗可使视野缩小、视力下降以至失明。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因此在护理青光眼病人时,要密切注意病人的身心护理。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4例患者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0例,占97.4%,其中20例合并高血压,15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5例合并糖尿病。慢性闭角青光眼4例,占2.6%。男性38例,女性116例。

154例患者平均住院10d左右,手术效果良好,出院门诊复查,未发现继发出血、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病人人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了解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注意避免不良的语言刺激,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的生活环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病情及手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手术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减少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解除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术前护理

2.2.1 根据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测视力、眼压、视野并记录以备做手术后视力恢复的参考。冲洗泪道是否畅通;注意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瞳孔大小变化。患眼每天滴毛果芸香碱及抗生素眼药水。对单眼发病时术前健眼也要酌情滴用毛果芸香碱以防急性发作。

2.2.2 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为减少中毒症状的发生,滴药后压迫泪囊区2―3min,以减少毛果芸香碱的吸收中毒。口服醋氮酰胺期间嘱病人多饮水,但每次饮水量不能超过500mi,宜少量多次饮用,以免激发眼压升高,

2.2.3 做好实验室的各项检查,包括心电图、胸透、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出凝血时间、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

2.2.4 术前积极治疗原有疾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血压高者必须将血压控制在23/12kPa以下。糖尿病者,每日给予低糖饮食加药物治疗,使血糖、尿糖在手术前控制在正常范围。对高龄及体质弱的患者尚需注意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患等。禁烟、酒、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饮食易于消化,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

2.2.5 手术当日清洁手术眼,剪睫毛、冲洗结膜囊,盖上眼垫;根据医嘱酌情给予镇静剂以免其精神紧张;去手术室前嘱患者先解大、小便,以防止术中因憋尿而引起躁动影响手术。

2.3 术后护理

2.3.1 接病人回病室,及时测生命体征,并向主管医师了解病情,询问病人的感觉,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

2.3.2 根据病情给予平卧位或半卧位。嘱病人不要用力挤眼,不要用力咳嗽,不要做剧烈活动。防止眼内出血、伤口裂开、眼内容物脱出等不良情况发生。手术日可进半流食,次日逐渐改为普食可坐起活动,要避免低头弯腰取物。

2.3.3 注意全身及眼部情况,术后注意观察敷料有无渗血、松脱、移位等,并注意观察和了解术后疼痛。对于术后第一次眼压高于10mmHg或术后2w眼压高于15mmHg,酌情做眼球按摩,可促进房水排泄,滤过泡的形成。如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眼痛较重时应及时报告医生,检查术眼情况,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3.4 对一眼青光眼术后,尚需注意健侧眼睛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可能,给予健眼1w内仍滴用缩瞳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后,以防术眼发生虹膜后粘连而酌情滴用散瞳药。因此,在滴眼药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防滴错眼位。滴眼药时嘱患者向手术眼侧卧,压好泪囊部,注意勿使药液流向健眼以免瞳孔散大,引起青光眼发作。

2.3.5 病人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避免情绪激动,防止眼压升高、前房出血等并发症,以确保手术成功。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家庭保健及护理

姚向勤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41-02

[关键词]原发性甲亢;家庭保健;护理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主要病因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由于本病主要是长期院外治疗,故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而影响治疗效果,为此,2000年1月-2008年1月,笔者对18例原发甲亢患者分别进行为期半年的连续性家庭保健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例中,男5例,女13例,年龄23-48岁,病程2~10年。所有病人在我科经正规治疗后,病情稳定带药出院。

1.2 家庭保健护理方法

1.2.1 人员组成及时间安排:由熟悉本病基本诊治原则的社区医疗服务站和我院的住院医师、主管护师或护师2~3人组成。每周选一固定时间(例如每周上午8―11点)对每例病人进行家访,连续进行半年。设计好护理保健项目,作好记录存档。

1.2.2 心理护理:原发甲亢病人的主要症状为畏热、多汗、心悸、紧张及容易激动、烦躁、多虑、失眠等。常常因为一些家常小事、环境改变和语言刺激使病情反复。故首先应与病人的家属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性格等情况,耐心向他们宣传原发甲亢的基本知识,要求家人理解和宽容病人易怒、烦躁的性格,主动热情地与病人沟通感情,生活上多给予关怀、体贴和照顾,避免不良言语和行为上的刺激。同时耐心与病人进行交流,告诉他们精神因素和心理状态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以最佳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和亲属的护理和治疗。

1.2.3 饮食起居护理:有规律的饮食起居、充足的睡眠、力所能及的室外活动,有助于原发甲亢的治疗。特别是在高代谢症候群尚未有效控制阶段,宜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并保持每天饮白开水不低于3000ml。忌进含碘丰富的食品如海带等。忌饮茶、咖啡等饮料,忌烟、酒等。若基础代谢率恢复到20%以下时,为避免体重快速增加,应适当节制饮食。大白菜、茄子具有抑制甲状腺素合成的作用,多食用亦有助于本病的治疗和康复。

1.2.4 社会活动:公益性社会活动和社区活动可消除病人孤独、紧张、恐惧的心理,使病人在院外治疗中仍能容入社会大家庭之中,应多和亲朋好友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2.5 院外治疗的注意事项:①必须按医生的要求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改变服药剂量。②在服药期间,注意有无不适感觉或不良反应发生,如出现高热、脉速、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等甲状腺危象表现时,应立即停药,并急诊到医院就诊。③用药期间按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及T3、L、TSH,并将结果及时告诉院外护理小组,以便调整用药剂量及是否停药。③以上几点应详细记录在院外护理记录上,以便随时查阅。

2 结果

本组18例病人,经过长达半年的家庭保健护理后,均能明确原发甲亢的诊治原则。院外治疗期间,未发生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药物不良反应,也无病情反复情况出现。病人和家属都表示满意。但长期定时的家庭护理保健,不容易坚持下去,只有和社区医疗服务站的医护人员结合起来共同实行,才能将其常规化,才能有效的保证家庭保健护理的质量。

3 讨论

原发甲亢约占全部甲亢的85%,我国的发病率为1.2%,女性多见,女:男:4―6:1,高发年龄为20-50岁。目前公认本病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主要的临床表现为:①甲状腺毒症;②弥漫性甲状腺肿;③眼症;④胫前黏液性水肿。由于本病主要在院外长期治疗,故大部分患者不能完全的严格的按医嘱规范治疗,加上社会和家庭影响和干扰因素多而复杂,故极大地影响了治疗效果,常导致病情反复,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由社区服务站及主管医师和护师组成家庭保健护理,是近年来新兴的辅助治疗方法。它不但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而且可调动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对保证病情稳定和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出院后特别需要良好的家庭服务。

家庭保健护理的主要任务是:①引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食、社会活动、身体锻炼、休息和工作。②使患者及家属对病因及用药方法、不良反应有明确认识,并帮助他们按照医嘱规范进行治疗。③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心理变化,早期进行干预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篇8

【关键词】普外科手术;手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00-02

为了探讨与分析普外科病人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以2010年4月到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源自2010年4月到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56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8例。干预组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4.4±5.6)岁,其中胃肠疾病12例,阑尾炎7例,腹股沟疝4例,甲状腺手术3例,其他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2.7±4.8)岁,其中胃肠疾病13例,阑尾炎6例,腹股沟疝5例,甲状腺手术2例,其他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症状等资料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式 全部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一般护理。调整患者的,使其避免手术伤口受压,对患者的疼痛发作情况、持续时间、性质进行评估,一般来说术后24小时疼痛感比较强烈,一直要持续到48小时以上,患者的疼痛才会缓解[2]。对患者的持续性疼痛需要找到原因,对其进行处理。(2)心理护理。术前将手术的情况和重要性告知患者,让其能够明白术后可能会产生的疼痛部位,对其术后的饮食进行管理,让患者先建立起心理准备,能够冷静的配合治疗。 (3)病室环境。环境对患者的刺激也是疼痛的来源之一,需要将环境因素消除,比如给患者安静舒适的病房休息,教会患者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4)镇痛药物。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使用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分析,对其症状进行观察,避免药物反应对患者的影响。

1.3 评价标准 通过VAS评分法来对患者的疼痛度进行测量,无、轻、中、重和极度疼痛是疼痛的五个等级,以0到4分为标准,评分越高则代表疼痛越厉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来进行检验,P

2 结果

在通过各自的护理干预之后,所有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VAS评分上,两组在术后1h到24h没有出现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2h,两组均出现了降低,干预组降低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是会影响其术后恢复状态的,特别是其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患者因为疼痛而焦虑,导致情绪不稳定,容易和医护人员发生矛盾,导致纠纷,疼痛让患者难以忍受,饮食不佳,因此术后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延长了恢复周期。疼痛产生的因素有引流管、创口等,也有患者心理状态和身体的疼痛敏感性、环境等等,护理的时候,对患者的疼痛进行缓解是一种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护理方式。在进行护理的时候,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生嘱咐来对患者使用护理干预,尽量避免患者的疼痛影响到其术后的恢复,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普及,让患者能够消除内心疑虑,配合治疗。

系统化干预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以及病情观察,对疼痛情况进行评估,采取积极的处理方案来缓解疼痛,或者使用药物来降低疼痛程度,避免疼痛引起的并发症情况,让患者尽快的进入到稳定期,获得比较好的恢复,此次研究中观察组使用了系统护理干预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配合度比较高,患者对疼痛的了解也比较深,因此没有过度的心理压力,经过护理和疼痛缓解后,患者情绪稳定,恢复速度也比较好,说明该项护理方式能够让患者的疼痛感缓解,得到比较好的护理效果,临床中对于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应该推广使用系统护理干预,让患者得到比较好的护理体验。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