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8篇

时间:2023-08-08 09:23:01

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

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篇1

关键词: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有效控制

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影响,其贯穿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如何有效的进行工程造价控制,这在建筑工程设计时就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并把工程预算考虑到工程设计中来,尽量做出质优经济的工程设计。只有这样,在实际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才能有效的控制好节点,减少设计不周全带来的额外费用,最终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高质高效益的完成。因此,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工程造价控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1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建筑工程设计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基础,设计方案的质量决定着整个施工的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形象。优秀的设计方案可以充分利用实用质优的资源,减少浪费,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建筑工程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每一阶段充分考虑这两个的关联。首先,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按照投资方的投资金额进行图纸设计,对工程的每一项预算做出合理的分配,尽量做到不浪费,不偏离,避免漏算。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图纸的更改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避免因为图纸更改影响施工前后的整体设计思路,造成大规模的工程造价变更。同时,要及时与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对整体设计方案进行有效的信息分享和指导,使实际施工中能够高质高效的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对产生分歧的问题尽量在考虑经济的前提下积极的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2建筑工程设计中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投资者干预建筑工程设计

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完成的设计方案,往往在投资方审批时会有不同的分歧意见。投资方都会受到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希望设计方案在投资范围内做到最优质最合算,往往提出了超出设计方预算范围内的建议。设计方在概预算范围内不断的修改设计方案,以实现投资方的满意。所以,建筑工程设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由于设计不合理,或者不全面导致实际施工的费用远远超过建筑工程设计时的概预算。更为严重的,严重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最终质量,最终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

2.2建筑工程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

建筑工程设计是工程施工的依据,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影响着工程造价。而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基本由设计人员完成,设计人员往往从理论层面出发,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采购,施工的难易度等具体操作方面的问题考虑不周全,致使实际施工的工程费用远远超过设计初期的工程预算,或者设计方案偏离现实操作能力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设计人员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应多与实际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对偏离现实要求的设计随时进行调整,不断完善整个工程设计。只有贴近操作水平,考虑周全的建筑施工设计才能保证在实际施工中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保证工程造价没有较大的偏离,使整个建筑工程顺利完成。

2.3工程设计规范不统一

建筑工程设计都有各自的设计规范,最终的工程设计方案要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整个工程造价也要在设计规范的规定范围内。但是由于我国相关的体系还不健全,对很多标准化的规范要求不明确,或者不同版本的规范要求也不一致。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规范标准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难免对这些规范要求不明确的做出偏差较大的预算。同时,由于地域的差异,各地的原材料的价格随市场变化较大,这都影响着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2.4严格把控设计图纸更改

建筑工程设计图纸发生更改是不可避免的,每一项更改是否涉及到工程造价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初期工程造价时对每一项预算做的很详细。这样,在做设计图纸更改时,可以很快的计算出新的工程造价。同时,每一部分设计图纸的更改尽量安排原设计人员负责,避免由于更换图纸更改人员而忽略了设计初稿时考虑的一些工程造价问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还要考虑设计方案整体的关联性,不要因为局部图纸的更改产生造价的偏值过大而严重影响了其他部分的正常施工,最终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3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

3.1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优秀的建筑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对参与人员的个人水平有极大关系,优秀的建筑工程设计不仅要求满足国家和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要求,而且要将业主的理念和思想充分融合在建筑设计中,并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同时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不断得到完善,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艺不断得到应用和推广。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并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的培养,使设计人员和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本着为人民服务和为业主负责的精神参与到工程设计中。同时建筑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控制同等重要,必须同时进行,因此需要创建完善的制度,实现设计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的各种信息及时有效沟通,使双方的工作有效衔接,使设计工作更顺利的完成,同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2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相结合

为了获得最佳的方案,需要对设计单位的资质格外重视,选择经验丰富、口碑较好的设计单位。设计单位为了保证设计方案应用于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会推出多套设计方案供建设单位进行选择,因此需要多套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方案与之配套。通常,建设单位会组建相应的评审机构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和论证,选择最佳。这需要参加评审的人员拥有较高的建筑工程设计和造价管理水平,同时在评审中能够将设计、造价和市场实际状况相结合地进行论证。

3.3工程设计制度的完善

优秀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需要兼顾建筑设计和工程成本的关系,两者紧密地的联系并相互影响。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需对工程造价有较清晰的认识,确保设计符合工程成本造价的要求,同时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需要以设计方案为基础,两者同等重要,密不可分。这需要设计单位建立合理的设计制度,合理地协调好设计和成本控制的关系,促进双方工作有序、可续的展开。

3.4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十分重要,在有限的预算内实现业主的要求,同时实现建设单位的盈利,优秀的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是确保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应该设置一个限额,根据功能要求,通过对材料和结构形式的优化,在确保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各部分的支出和需求,有效地协调材料、人力、物力等成本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使工程的建设成本在设计阶段就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工程建设中,更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合理地安排各项目的支出,使工程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设计水平对整个工程项目有着重大的影响,不仅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和施工质量,同时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方面严格把控工程造价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完善建筑工程设计,减少浪费,提高施工效率,使整个建筑工程有较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吕端珍.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J].科技博览,2010(24):61.

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国内建筑市场在日益发展,其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必须将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力度加大,从而实现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高,也可以对资金进行合理利用,为企业创造理想的经济效益。

1 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控制概述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为其提供技术依据的设计图纸与相关文件的过程就是工程设计。工程设计主要对项目全面规划及其实施意图进行描述,是工程建设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在对技术与经济关系进行处理时非常关键的环节,有利于对工程造价进行确定与控制。而在建筑施工中,对其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可以为施工企业带来理想效益。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主要是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与施工标准通过各种方法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再将计划值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实际值进行比较,从而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纠正。要实施工程造价,首先要在工程实施之前对造价进行控制,然后对其实施状态进行检查,再对其施工偏差进行纠正。因此,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最主要就是事前控制。而工程造价的控制要素主要有建筑物资、人力资源、信息、经费以及施工技术等等。

2 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结合分析

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结合首先体现在方案设计阶段。在工程设计中,方案设计是中心环节。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按照相关方案图纸与说明书来制定比较专业与详细的建筑工程造价估算书。其次就是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主要基于方案设计而落实工程规模、布局与工程结构形式等。在这个阶段,工作人员应该按照含有作业图纸的初步设计图纸、说明书、概算定额等内容对初步设计总概算进行编制。而当初步设计总概算在经过批准之后,就是在对拟建项目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时限额的最大值。

然后就是技术设计阶段,是初步设计阶段的扩展。在这个阶段,工作人员应该按照技术设计图纸、说明书、概算定额来对初步设计修正总概算进行编制。因此,这个阶段主要针对技术复杂和工程大的施工项目而设立。最后就是施工图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应该根据施工图纸、说明书和预算定额来对施工图预算进行编制,从而确认这个阶段的造价有没有超过初步设计概算。而建筑工程基于施工预算进行招标投标,对承包合同价进行确定的依据则是中标的施工图预算。另外,中标的施工图预算还可以为工程价款的结算提供依据。在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有利于每个设计阶段的造价都可以互相制约与互相补充,形成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一个控制系统。

3 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控制问题分析

3.1 缺乏准确定位,认识不足

建筑企业一般认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就是预结算,没有对其进行准确定位,没有做好全过程管理与动态管理工作,其成本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另外,在造价时通常是事后核算方法,缺乏科学合理的事前管理与系统管理。

3.2 缺乏足够的重视,结构系数不合理

目前,建筑企业没有给予工程设计的造价控制足够的重视。工程造价的相关职能部门比较普通,使得建筑企业没有给予工程设计的造价控制足够的重视,不认可造价部门提出的施工计划。另外,建筑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实现设计效果与限额设计,导致很多工程的设计招标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设计方案的选择也没有得到优化。除此之外,一些建筑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没有注重质量控制工作,导致结构系数过大。

3.3 前期准备不足,施工更改多

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许多建筑单位都注重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而忽略了施工前期准备,导致施工过程出现很多更改问题,对工程设计和工程造价的结合与控制都造成不良影响。

3.4 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全面把握,扰乱建筑市场秩序

在建筑工程中,监理人员没有对工程造价管理与相关规定等进行全面掌握,甚至盲目地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签证。部分单位签字盖章之前并没有对其进行认真核实,还有弄虚作假现象。因此,签证工作受到了不良影响,建筑市场的秩序也遭到了扰乱。

3.5 结算管理不到位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结算管理工作没有到位,而且方法不科学。应该加大建筑工程量,并且对计算比较复杂,造价比较高的工程造价进行良好的控制与管理。

4 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的结合与控制措施分析

4.1 做好招标工作,制定优秀设计方案

建筑单位应该将设计招标工作做好,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并且实现资金与技术的有效结合。因此,不但要采用先进技术来提高工程质量与施工水平,还需要对资金进行充分利用,以确保工程经济效益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另外,建筑单位应该增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实现设计单位与市场环境的融合,避免不正当干预施工图审查工作。同时,应该加强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的审查工作,通过招标来选择最优设计方案。

4.2 明确部门任务与工作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

相关人员应该对已经通过设计变更来提升规模与标准的施工项目进行查看,确认其是否通过审批部门批准。然后对必须变更的工程进行工程量与造价等方面的分析,再由单位批准,签证之后,出具相关证明,才能发放变更通知。应该对各职能部门的任务及其工作流程进行明确,并且对工程投资进行良好的控制,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同时,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相关规定与标准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实现每个环节控制力度的有效提高。

4.3 加强工程现场签证工作

建筑单位应该加强签证管理工作,确保现场审查工作的质量,从而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应该准确扣除工程预算内的项目,不能予以签证。建筑单位还应该注重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的审查意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4.4 做好工程设计招标工作

建筑单位应该制定科学详细的设计方案,并且对其进行优化,并且做好参评方案的工程投资概算。建筑单位还应该注重评标的科学性与专业性,确保工程设计招标工作得到真正落实。另外,建筑单位应该通过工程标准化设计与价值工程理论等途径来实现限额设计,确保施工图预算不超过造价限额,实现工程的纵向控制。同时,应该通过工程设计人员的考核与奖惩等方法来确保其质量,实现工程的横向控制。除此之外,应该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优选,从而确保施工技术与设计方案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因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对其设计进行严格把关,对工程投资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高。

结束语

在工程设计阶段对造价进行控制是具有系统性的过程,体现出事前控制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做好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通过科学规范的手段来加强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坚持事前控制与预防为主的策略。建筑企业与施工项目承包方必须在工程设计阶段作为造价控制的关键时期,从而有利于节省投资,推动工程的施工进度,并且确保施工质量,为企业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渝.建筑工程设计与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3(4):25~26

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篇3

关键词:暖通与建筑工程;难点问题;比较研究

1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建筑行业目前已经有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在建筑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建筑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建筑中暖通工程的设计对于建筑的整体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也备受人们所关注。

1.1暖通工程中存在的能耗问题

能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目前能源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对于能源使用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的使用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能源的使用需求上也在进一步增加,而我国能源的增长依然相对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建筑工程设计中暖通节能问题也成了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在社会能源消耗上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而发展节能建筑也是建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暖通空调设计方面,设计人员也需要更多的重视节能环保方案的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按照我国对于节能环保的规定来做好设计中的每个环节。而我国目前在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中,采用了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这样也难以真正的做到科学合理的节能环保,并且对于暖通工程设计的发展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1.2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2.1暖通空调设计需要按照建筑节能的基本要求来进行,而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认识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建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暖通工程设计的节能环保考虑的不够全面。很多暖通设计只是一味的考虑到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节能要求来进行设计。现如今,人们也普遍认为暖通空调在供暖、供冷的效果上越好就说明设计越好,这样与我们对于经济适用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暖通空调在能源消耗上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如果室内外的温差过大,人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差,这样人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有所下降。

1.2.2暖通空调设计上缺乏科学的评价,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也没有按照规范的标准来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如果没有对暖通设计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进行评价,那么暖通工程在应用后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能耗问题,这样也不利于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实现。

1.2.3对于暖通部分设计以及施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暖通部分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暖通系统的运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由于相关设计人员对于节能以及经济性等认识的不足而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系统呈现出以下的一些缺陷:初期的投资比较大、运行的过程中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比较大等。这些缺陷导致相关的投入远远的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使得能源等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浪费。除此之外,相关的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也是影响暖通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从事暖通相关设计与施工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专业不对口的非专业人员,有的施工人员甚至都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就直接上岗操作了,这样就直接导致施工中如果出现方案性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这样就给以后工程的正常运行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2对于建筑设计中暖通设计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的分析

在对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暖通部分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要根据相应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解决措施的总结。

2.1对于暖通设计的投入费用以及责任意识方面的强化措施

建筑工程中暖通部分的设计对整个建筑工程的使用环境以及对能源的消耗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于暖通部分的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上述对于暖通设计的重要性的描述,所以相关的设计人员就要对于暖通部分的设计进行必要的关注。此外,在对于暖通部分进行设计的相关人员还要不断的加大对于暖通设计的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在对暖通进行设计的方面也要不断的进行完善,这样可以激励相关的员工,使其更加努力的去工作,并且对暖通设计方面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还要强化相关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作为一个设计人员应当承担的责任。暖通设计中之所以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和设计者的责任意识也是分不开的,所以,一定要强化相关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使其能够认真务实的工作,不能够存在一丝的疏忽和错误,使其把设计方案的质量和自身的荣誉联系在一起,确保设计出来的方案能够保证暖通系统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建筑设计的质量。

2.2对于建筑保温性能进行改善的措施

对于整个暖通系统而言,通过维护结构使其完成改善。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能够对结构的综合的传热系数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这样的维护来决定整个暖通系统负荷的大小。所以,在对整个国家的建筑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首先就是要保证维护结构的保温系数。通过对保温系数的维护来提高对于整个系统的控制水平,从而达到对整个室内热湿环境的相关参数的调整,要尽可能的通过调整相关的参数,来增强对于人体产生的舒适性。因为人体对于环境的冷热产生的感觉主要是因为这些环境的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在以前的实践中,只是用对于空气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控制的方法来进行暖通的控制。这些控制的方面显然是不完全的,所以,就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因为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如果对于环境的调整和控制不够及时的话,那么就会对人体造成不适的感觉。因此,我们就要采用新的控制的方法来对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控制,要采用新的技术以及方法和工艺,来对人体的舒适性进行调整。

3结束语

经过上面对于暖通系统的总结,可以看出,在暖通系统得到普遍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相关的解决措施也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基于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暖通设计的重要性,对于暖通设计做出合理的高效的设计方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经过对于实际中的情况进行的分析,高质量以及安全、高效的设计方案对于整个建筑设计以及暖通设计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蓝桂英.关于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问题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

[2]和金刚.浅析节能环保技术在暖通空词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2.

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施工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结构不同于结构梁和柱的施工,其对设计和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需有严谨的监督和过硬的质量把关,因此要求建筑者根据不同工程性质、作用精心设计后浇带结构,认真施工,从而保证每个工程项目的完整性,减少混凝土裂缝现象,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1.后浇带分类及功能作用

1.1分类

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其中沉降后浇带一般用于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楼之间,主要为避免基础沉降对结构的不良影响。在主体结构完工后沉降后浇带在进行施工,由此以来基础部分逐渐趋于稳定,补齐后浇带后剩余沉降产生的结构应力整体结构才能承受,一定程度也使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和破坏性不会影响后浇带。伸缩后浇带,其设计目的主要为混凝土后期因温度导致裂缝变形[1]。留置缝道会沿着基础方向,大约距离为30~40米,用两个月左右时间完成浇筑混凝土后开展后浇带施工。混凝土早期温差及收缩在此过程中已经形成较好的浇筑条件,通过对结构受力程度的改善,避免混凝土收缩及温差应力影响整体结构。

1.2功能

总的来说,后浇带的主要功能及应用有以下两方面:1)解决沉降差。通常对高层建筑和裙房基础结构进行设计时,如果建筑与基础形成整体,需将二者相连的部分断开,在对建筑主体施工完毕后将高低层与浇灌混凝土连接成一个整体。设计相关部分时刻从全面解决后期后造成的额外内部力量及强度校核等,可以连接前后两次力量对压力进行调整,便于恶劣环境施工。2)减小温度收缩影响。温差会因建筑结构变形所遭到的约束引起热应力,严重的裂缝会出现在产生应力及不同的设计效果方面,使施工整体性能受到严重影响。设置后浇带能有效减小温度收缩因不想,主要由于混凝土可施工过程中可自由收缩,进而降低不同方向的不不均匀散热,减少收缩应力,在此过程中,混凝土的抵抗温度因得到其抗拉强度而得以满足,实现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能力。

2.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设计与施工

2.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总面积45600平方米,工程包括两栋塔楼和连接大楼的裙房,塔楼一栋为15层,一栋为12层。采用框架结构,工程基底标高为―17.5m,基坑开挖较深。

2.2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设计

1对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要求要通过合理设计后浇带实现。大部分后浇带的间距不会超过30mm,因为要充分考虑结构收缩变形的可能性及不均匀沉降等方面问题。通过对多个大型楼房建筑研究得知,主楼产生的压力会逐渐平稳,第二柱距内也会接受到来自主楼的平稳,所以在主楼边注外的第二跨内是设计后浇带的最佳位置。

2后浇带有企口缝、直缝及凹凸缝等不同接缝方式。本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由板和梁组成整体框架。部分露天或有防水要求的结构部件必须加止水钢板的直缝或企口缝。应在结构设计图纸上用详图明确表现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当墙板厚度>600mm时可做成企口缝,当、墙厚度

3应连续贯通后浇带处的钢筋保证结构的整体性,通常应让钢筋连续通过,不宜断开,主要指临时断开后浇带处的混凝土。然而有时实际工况不允许留置后浇带,如大型建筑中的地下车库通道的底板、顶板会与主楼连接,之所以无法在此区域设置后浇带,主要因为施工场地区域狭小。针对上述情况,在施工过程中,结构主体是首要施工区域,对车道部分进行施工时要在结构主体施工完毕后。其中必须预留施工单位在施工中连接主体的钢筋,之后焊接相同截面的钢筋,需强调的要保证连接率不大于50%。

2.3建筑工程后浇带结构施工

1垂直施工缝处理:结构混凝土浇筑会让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此时需要用高压水冲洗浇筑结构混凝土的垂直施工缝,以此去除杂物、浮浆和冲洗暴漏总额的部分。之后再用高压水冲洗钢丝网混凝土终凝后的施工缝表面。本工程中还使用了高压水冲洗木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尽可能的根据监管要求和施工现场条件光滑处理拆模并及时对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

2做好混凝土选料与浇筑工作选料工作:保障后浇带施工在于选择优质的混凝土材质,因此必须严格把关材质选料关。后浇带的浇筑在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避免三者接触引起集中应力导致后浇带两边自由伸缩或沉降,会在通过建筑物整个横截面时断开桥梁、楼板会与墙体,不能采用要断不断或藕断丝连形式处理后浇带,上述两种形式极易造成破坏后浇带应力现象。为使浇筑养护能力强度提升,应先均匀拌合混凝土并采用振捣密实的方式提高后浇带施工质量[2]。

3后浇带防水处理:整个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重点为后浇带防水处理,可采用在后浇带中部设置钢板止水带的方法做底板后浇带和外墙及两侧混凝土接缝的防水处理。钢板止水带宽度300mm,厚3mm,在已浇筑混凝土留置大约150mm并露出150mm。在施工中为抵抗差异沉降和停止降水后浇带需承受土压力应沿后浇带设置一定长度的钢板,底板后浇带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抗压板。在施工以后应对外墙后浇带做外防水处理。之后采用墙外预制挡土板所采用的配筋和规格要符合地板抗压板相关设置要求。将防水卷材贴在挡土面上,均匀涂抹1.2mm聚氨酯防水涂膜后再做50mm厚聚苯板保护层。

3.结语

后浇带的技术设计和施工是保证建筑工程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在设计建筑工程后后浇带时应认真遵守其相应的设计原则,在工程施工前期细化后浇带结构,将其划分为小的若干段,从而保证后浇带可发挥实际作用并减少收缩应力和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以此保证建筑工程的实际作用效果。(作者单位:廊坊盛翔道桥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篇5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要点

1.设备工程节能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分析

1.1影响室内空气质量。为了提升建筑工程设备节能水平,设计人员往往考虑了建筑室内的气密性及绝热性,使得室内空气流通不顺畅,影响着室内空气质量可靠性。若室内与室外空气交换不及时,会使室内污浊的空气难以及时排出,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1.2忽略了空调系统自身可能带来的危害。结合当前设备节能工程建设的实际概况,可知作业人员对其中的暖通设备节能效果给予了更对的关注,实际操作中往往忽略了空调系统自身可能造成的危害。若空调长期运行中存在的尘土及其它杂质清除不及时,会滋生各种微生物,对建筑环境质量可靠性极其不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1.3部分设备工程建设中忽略了使用者心理层面的切身感受。设备工程节能设计中注重空调设备的合理设置,有利于调节室内温度,确保室内外空气交换良好性,从而为人们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但是,部分设备工程节能设计中过于注重室内外空气交换效果,设置空调设备时未对使用者心理层面的切身感受进行考虑,导致空调设备使用中给使用者产生了不舒适的感觉,影响着建筑室内环境有效性,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处理。

2.建筑环境节能设计中相关方法分析

结合建筑环境节能设计的实际要求,选择有效的设计方法,有利于提升建筑环境节能设计水平,确保建筑环境质量可靠性。因此,需要在科学的设计方法下加强建筑环境节能设计。具体表现在:(1)设计中应考虑建筑整体体形系数变化,远离空旷区域,加强设计过程中建筑工程的组成结构的空间布局,提供既有空间的利用效率;(2)建筑环境设计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朝阳与背阴设计的严格把控,将东西走向的窗户设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建筑环境节能设计;(3)适当增加空调设置区域的房间高度,减少房间外表面面积,并注重设计装饰面颜色的合理选用,避免人们生活中心理层面产生不舒适感,全面提升建筑物长期使用中的潜在价值。

3.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要点分析

3.1建筑环境设计中应考虑实际作业计划实施中环境良好性,采暖过程中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尽量选择的向阳、无风处开展施工计划,避开不平整的地面;在由南向北方法的支持下,增强设计过程中施工地址选择合理性。设计中这些要点的明确,能够减少建筑整体体形系数变化,实现对窗墙面积比的有效控制,增强施工环境安全性。同时,建筑环境设计中应考虑施工区域环境温度,尽量选择双层窗,实现对建筑室内温度的有效调节,避免建筑物长期使用中出现冷热不平衡现象。除此之外,应注重性能可靠的采暖设备选择,降低能源消耗率。3.2设备工程节能设计中应考虑行业技术规范要求,给予其节能施工计划实施必要的保障,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落实节能措施,加强节能设计方案中存在细节问题处理,计算好建筑物实践应用中的负荷大小。建筑节能通风设计中考虑应考虑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自然通风方式,并根据建筑物面积大小确定通风量,确保建筑节能设计有效性。3.3设备工程节能设计中考虑维护结构的冷热负荷状况,制定出针对性强的节能及保温措施,选用性能可靠的保温板,消除自身不利的隔热效果影响;根据变频控制原理,选择性能可靠的空调,并对空调运行中的能耗进行科学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优化空调结构;选择节能效果良好的空调,并对空调设备运行中的功耗进行考虑,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合理安装空调,减少对建筑空间的占用。

4.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节能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分析

为了使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节能设计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应了解其中的注意事项,从而为设计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信息,为后续作业计划实施打下基础。这些注意事项包括以下方面:4.1建筑环境节能设计中应从大局出发,从整体结构设置情况入手,避免因单方面的功能需求而改变节能设计方案,进而影响建筑环境整体的节能设计效果;建筑环境节能设计中应考虑行业技术规范及多种要素影响,对节能设计中存在缺陷的地方进行及时处理,实现长期性的建筑环境节能设计。4.2设备工程节能设计中充分考虑设备运行环境可靠性,给予设备良好的运行环境;根据不同设备的功能特性,充分考虑设备长期使用中的功耗问题,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重视新型节能设备使用,增强设备工程节能设计科学性。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作业计划实施中应充分考虑节能理念,重视不同节能措施的灵活运用,给予工程节能目标实现科学保障,全面提升我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整体的建设水平。因此,未来建筑环境与社会工程建设中应高度重视节能设计,有效地应对我国未来发展中的能源危机,促进自身稳定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社会效益,促使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设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娜.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节能设计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2).

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篇6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054035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电气技术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电气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着。建筑电气的设计施工水平关系着一栋建筑的电气设备布置是否安全合理,能否正常的运转,如果电气设计施工水平不高,就会为未来系统的运行埋下隐患,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造成投资的浪费。因此提高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施工

1 电气工程概述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物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顺应人们的需求,建筑技术、电气科技不断发展,现在的建筑物功能和标准相应的有了提升,建筑电气中应用的设备也越来越先进,电气技术面临着新变化、新挑战。

传统的电气设备分为控制类、电工类等,随着电气技术融入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成果,成为一个综合化的应用系统,这种单纯的划分方法已然不适用。现在人们对电气设备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对建筑物内部的电气设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的那种仅为建筑物提供电力能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时的需要,需要合理的配置相应的电气设备,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以智能短路器为例,它的核心设备是微处理器,可以监控线路的工作状态,将整个建筑内的智能短路器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对整个建筑供配电系统统一管理、实时监控、统一调控。

2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遇到的问题

电气设计方案是电气工程施工的最主要依据,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同普通工程相比,电气工程有着明显的特性。一般的工程如果设计方案存在缺陷而未被察觉,就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等到施工时发现图纸有缺陷,及时进行设计变更,对整个工程造成的损失不会很大。电气工程则不同,如果电气工程设计图纸存在缺陷,审查时又未发现缺陷,就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等到施工时发现设计存在问题,想要变更设计来实施补救就会很困难,会对工程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等到完工之后发现设计缺陷,再想进行一定的补救,就会导致整个工程的防御功能下降,严重的会使防御功能完全丧失。因此在设计图纸时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避免出现不利因素。近年来我国设计质量不断滑坡,具体表现如下:

2.1 设计违背或偏离设计规范的规定,安全性、可信性方面不执行设计规范的现象相当普遍。很多电气工程设计违背了规范规定的安全性要求,按图施工将会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比如喷泉的设计如果采用TN-C 低压配电系统,仅引出一根PE 干线接地而不作电气保护接地及等电位联结设计,选择的电气设备和电缆不合适等,如果按照这些设计方案施工极容易发生水下灯具及潜水泵漏电而又不能及时断电,导致嬉水时被电击致死的伤亡事故发生。

一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合理使用寿命长达50 年以上,而变配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仅为20 年左右或更短,而且变配电设备还要经常的维修,因此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可用性及维修性,相关设计规范明确规定“应考虑设备吊装及运输方便”,但是很多高层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将变配电所与机房设置在地下层,并且没有设计必要的运输检修通道,这就意味着建筑建成后,如果要维修更换运输设备就必须撬开地板来解决,显然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

2.2 设计深度不够。目前施工图设计深度达不到建设部《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的现象相当普遍,主要是设计文件可实施性方面的缺陷,将直接导致施工安装困难或错误,将影响项目建成的使用功能。

按照规定电气照明图中应在主要房间及场所内标注照度标准值,并合理的配置灯具。但是当前只有极少数的建筑在电气照明设计中标注照度标准值并进行照度计算合理配置灯具,大部分的建筑照明的设计是依据建筑的功能凭经验来布灯。

2.3 土建与电气人员协调配合度不够的问题普遍存在。很多建筑电气设计人员与土建设计人员缺乏沟通,配合度不够,导致给排水管道及通、排风管道与照明灯具及电气管道多处相碰,接地钢筋网的连接点的错、漏焊和作为外引接地联结点或检测点预埋件的漏设,尤其是建筑结构转换层,因柱(墙)内主钢筋调整、防雷引下线钢筋错接错焊的情况更易发生。

3 做好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设计与施工的建议与措施

3.1 加强培训,提高电气人员素质。电气设计安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种。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电气工程人员,必须了解电气设计规范,充分掌握相关的施工验收标准与规范,具备一定与建筑电气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并了解这些行业的相关标准与规范;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并掌握建筑电气方面的先进技术和高新产品,善于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电气设计人员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坚持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深入实践,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施工及管理队伍的人员培训,将“质量第一”做为施工的核心培训内容,对电气质量管理、监督、检测人员应实行执业资格考核。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工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要熟悉有关规范,从严管理,推动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质量达标化建设。

3.2 加强建筑电气设计安装与各专业的配合。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体系,只有土建、给排水、电气安装等不同专业相互配合协作,才能保证建筑施工保质保量的完成。如果缺乏统一的调度安排,每个专业和技术工种只考虑自身的工作面和工作要求,就必然会影响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与进度。例如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砌筑和墙面抹灰之前,必须根据施工图纸对相应的管线进行埋设和线路穿管,如果出现漏穿或者少穿,后期的施工中则必须进行补穿和凿孔,这无疑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建筑电气设计人员要同其他专业人员沟通、交流,避免图纸出现施工内容漏项、缺项。

4 结语

现代建筑与电气工程密不可分,做好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科学设计与施工是提高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的最佳途径。作为建筑电气工程人员,要注重自身电气专业技能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切实做好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和施工工作,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肖永常.建筑电气的施工与设计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23).

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篇7

【关键字】建筑工程;后浇带设计;施工措施

引言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以前的设计和建筑施工中,通常采用伸缩缝、沉降缝来处理裂缝。但是设置的伸缩缝、沉降缝会永久停留在建筑中,使建筑功能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很多超长、超大混凝土结构都不再设置伸缩缝、沉降缝,而是通过设置后浇带来缓解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及沉降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后浇带的分类和作用

后浇带根据受力的性质可以分为沉降性后浇带和伸缩性后浇带。

沉降性后浇带,是用于防止建筑的地基不均匀沉降,从而会对建筑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类型的后浇带一般都应用于高层建筑的主楼和副楼中间。沉降性后浇带在建筑主体部分完工之后,地基基础沉降经观测稳定后施工,这时基础部分基本完成了沉降过程。

伸缩性后浇带,是用于防止建筑因混凝土浇筑后因为温度和自身变形、收缩而对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

二、后浇带的设计

(一)后浇带的设置

l、“抗放兼备,以放为主”、“先放后抗”,是后浇带在进行设置时所要遵循的设计原则。由于开裂是普通混凝土常有的问题,要释放大部分约束应力就要进行后浇缝的设置,最后用膨胀混凝土来填实该缝,从而可以抗衡其残余的应力。

2、后浇带的设置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必须经过设计方对留设的位置认可后方可进行。后浇带应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处,一般在梁、板跨度内的三分之一处,结构弯矩和剪力均较小,且宜自上而下对齐,竖向上不宜错开,后浇带间距一般为30米到50米。在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设置后浇带时,后浇带宜处于裙房一侧,且在结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高层建筑与裙房相连部位的构造,提高纵向钢筋配筋率,用以抵抗后浇带封闭后由剩余差异沉降差所引起的结构内力

(二)后浇带的宽度

按照后浇带的种类、施工的条件、施工的部位进行建筑工程图纸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墙板的厚度在小于等于200毫米时,后浇带的宽度取800毫米,当大于200毫米时,后浇带宽度也应该不超过1000毫米;而地下室地板,后浇带宽度往往取1000毫米,在底板的厚度超过了1000毫米且小于1500毫米时,后浇带的宽度取1000毫米,在底板的厚度大于1500毫米的时候,后浇带宽度取1200毫米

(三)后浇带的接槎形式

l、后浇带处的接槎形式

后浇带的接槎形式可以根据后浇带墙、板的厚度来确定。如果墙、板厚度在300mm以下时,可以直接做成平直缝;如果厚度在300mm至600mm之间时,就可以做成阶梯形,或者是上下对称坡口形;如果墙板厚度在6O0mm以上时,就可以做成企口缝。

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问

后浇带类型不同,其浇筑时间也会不同。伸缩后浇带要以先浇混

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确定,通常混凝土控制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龄期42d后施工后。

沉降性后浇带的浇筑是在建筑主体部分完工后不少于14d,地基基础沉降经观测稳定后开始施工,这时基础部分基本完成了沉降过程。

三、后浇带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因为后浇带的施工如果没有处理好就很容易造成质量事故的发生, 出现开裂渗漏,甚至危及结构安全, 因此,要高度重视后浇带的施工。

1、后浇带接缝形式必须严格按施工图施工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而进行施工 ,在接口处也没有进行支模,从而形成自然斜坡槎,这就使施工缝处混凝土难以浇捣,最终导致混凝土密实度不够,设计强度等级也达不到。若是为地下室底板还会容易产生渗水现象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来确定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堵头板在施工时根据接口形式在其上进行凸条装置。

2、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后应对其进行防护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后要对其进行防护,将覆盖物覆盖在其局部,用临时栏杆围在四周进行围护,以防钢筋施工过程中于受到污染, 确保不踩踏钢筋。

3、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前须按照施工缝的要求来处理整个截面按照施工缝的要求对整个截面进行处理,其要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完成 将其上面的杂物清除掉,用水冲洗两侧混凝土凿毛,确保两侧混凝土的湿润。在其表面进行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的涂刷后,要及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4、后浇带后浇混凝土一定要用无收缩混凝土后浇带的后浇混凝土必须要使用无收缩混凝土,并将微膨胀剂掺入其中,经过精心振捣直至密实。

5、采取措施确保后浇带处钢筋的准确位置

为满足施工操作需要,通常在后浇带预留800-1O00mm,一般为800mm宽,要确保钢筋位置的准确且要连续不断。在板上,要先设置垫块再设置单层钢筋,双层钢筋要进行支架的设置;在梁上,通常将垫块到底部钢筋上,由于上部钢筋的直径通常较大,因此,可以不用支架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直接踩钢筋,要在后浇带部位设马道通过。

6、施工中要提前做好各项材料的进场检验和试验工作

建筑工程的基础是材料,多数质量问题都是与其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严把材料关。建立和完善材料管理制度,加强采购员的管理,在材料进场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验收,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在施工时,要加强对材料的严密监控,通过对材料进行全程监督,以保证工程实体的质量。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堆放与保管工作。

7、混凝土浇筑后应重视其养护工作

混凝土得到及时的养护后,就不会造成混凝土在潮湿的环境中硬化、毛细孔隙也不会被水泥水化生成物给堵塞。要采取带模保温保湿措施对浇筑完毕后后浇带混凝土进行养护,按照相关规范规定,浇水养护时间的通常在一周以上,掺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要在两周以上。通过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从而使得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得到大大提高。

总之,建筑架构的安全性、持久性与经济性会直接受到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合理与否所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案、规范及工程具体情况,对后浇带位置和大小及内部的分布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还要注意后浇带的浇筑与养护等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要对前人的经验进行总结,并结合当前技术,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模板的布置、混凝土的浇筑与混凝土的养护等问题进行不断地研究,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刘震,张明朗. 后浇带的结构设计及施工[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3):25 – 27.

[2]熊凯. 谈结构后浇带设计和施工[J]. 陕西建筑, 2008,(02):33 – 34.

建筑工程与建筑设计篇8

【关键词】施工后浇带;设计;主要问题;功能;做法;施工质量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中超长结构,大底盘多塔式结构或形体不规则结构的建筑不断涌现。特别是对地下防水有特殊要求的超大面积地下建筑的不断出现。广大建筑师为了建筑立面及空间使用功能的要求,又往往希望结构工程师不留变形缝。为解决上述问题可考虑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后浇带。

一、后浇带概述及分类

后浇带是一种混凝土刚性接缝。适用于不宜留置柔性变形缝的结构部位, 以及后期变形缝趋于稳定的结构部位。后浇带可以避免柔性变形缝的施工繁琐、费用大, 不易保证接缝质量等缺点, 而且施工简单易行。但必须认识其特点, 合理地设置后浇带与正确组织, 方可达到预期效果, 负责会产生不良影响, 甚至危及结构安全。在建筑物底部, 其基础的沉降, 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及建筑造型对建筑物结构均有一定影响。在一般结构中可采用沉降缝及伸缩缝等来分段, 将房屋结构分开, 成为相对独立的的部分。但在某些大型设备基础、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及防空地下室以一些后期结构变形缝趋于稳定的结构中, 从结构要求以及材料费用、施工难易程度、防水要求、接缝质量等因素考虑, 均不宜设置柔性变形缝, 而适用设置后浇带的方法来解决, 而且后浇带还可与施工缝结合起来, 使施工更简单。但对地下室等有防水要求的后浇带的施工应周全考虑相应的结构特点, 采取不同技术措施, 以保证质量。为保证后浇带施工完毕的结构整体性, 具有缓解变形和防水的功能, 应保证其变形中的界面接合完好, 在变形过程中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即具备沉降及伸缩变形等性能, 后浇带按其作用可分三类: 一是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之沉降差为后浇沉降带, 二是用于解决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温度应力为后浇温度带, 三是用于解决混凝土收缩变形, 为后浇收缩缝。

二、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后浇带能够克服因温度差引起的构件收缩,对于各种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如果是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施工建造的,那么随着季节的变化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的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混凝土构件中就会出现裂缝。预留一定时间(混凝土大部分收缩完毕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就可以做到保护构件整体性的作用。

后浇带的设置能够解决高层建筑和裙房不均匀的问题。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和基础设计时是一个整体,但是考虑高层建筑和裙房基底不均匀附加应力影响引起的沉降,可考虑设置后浇带。用后浇带将这两个部分分开,通过沉降量计算预估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一般的施工顺序是先对建筑的主楼施工,再进行裙房的施工,最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三、后浇带的结构设计

由于地面以上结构受环境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因此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不能超出混凝土规范限值太多。当建筑的结构尺寸超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应考虑设置后浇带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并且还应采取其他构造对策。必要阐明的是,后浇带只可以处理施工期间混凝土的自收缩的问题,却不能处理因温度变化引起的收缩应力集中问题,不能以后浇带代替伸缩缝。在设计后浇带的过程,要根据其不同作用而设计与施工。处理高层建筑塔楼与裙房间的沉降差的后浇带的设计要按“沉降后浇带”要求进行设计;防止混凝土在凝结过程的自收缩开裂的后浇施工缝的设计应严格按“收缩后浇带”设计;防止建筑物的混凝土施工因温差而产生的拉伸裂缝而设置的后浇带的设计应明确按“温度后浇带”进行;为处理建筑结构因温差而产生的混凝土收缩开裂难题的后浇施工缝的设计应明确按“伸缩后浇带”进行设计。

四、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

建筑物的后浇带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措施来解决设计中考虑沉降或伸缩的调整办法。除设计规定外,在施工期间必须根据规范及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后浇带,并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1、后浇带位置的确定

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2、浇筑时间控制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一般为60天。沉降后浇带应根据后浇带两侧结构沉降稳定后浇带对其进行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清洗施工缝,严格控制其湿润程度,一般保持在24h。

3、材料选择

后浇带浇筑前要将裂缝全面清理,排除积水,保持后浇带两边的构件表面湿润24小时以上。施工缝界面处理应采用的水泥砂浆或专用界面剂,而且后浇带的混凝土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膨胀水泥或添加膨胀外加剂的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为了使后浇带的强度高于所连接的构件,施工前必须加入早强减水剂,对混凝土进行认真的配置和振捣。

4、对浇筑的质量控制

在浇筑前应对两侧的接缝进行提前清理并湿润、刷素水泥浆,清除积存的建筑垃圾、积水、松动石子及浮浆等。对钢筋锈蚀的应用钢丝刷进行除锈。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在浇筑现场留置试块,具体包括标养试块、同条件试块以及有掺剂的抗渗试块等等,以验证混凝土强度。振捣时在两侧接缝处不能过振,以免引起已浇筑混凝土与钢筋脱裂。

结束语

现代的工程建筑既要追求工程的质量又要追求速度,裂缝的产生则给施工质量和进度带来了不良影响。通过后浇带的技术控制可以有效缓解因混凝土结构出现的施工裂缝。后浇带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不仅用于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处,对于超长、平面较复杂等结构,虽不存在差异沉降问题,但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或混凝土的收缩应力,也常采用后浇收缩带,因此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杨贻彬,后浇带施工的重要作用和技术手段浅析[J]科技资讯,2009(14)

[2]董木旺;翟昊飞;;后浇带施工质量的控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3]周英梅;;结构后浇带的施工工艺[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年Z1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