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08-14 09:25:25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篇1

一、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我们的科学课教学提供了一个无以伦比平台。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融于一体的特点,抽象的内容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形成认知上的欲望,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用趣味性优势,创设问题情境。为师生的交流提供共同经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形象化、明确化,增添课堂魅力,使学生产生新颖、不一致的感受,使学生获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例如,《观察植物的种子》教学中,我先播放一些植物种子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植物种子的相关资料,此时,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这节课的任务,接着用实物种子让学生观察,这时,我再播放从各种科教电视与科幻电影中收集下大量的种子的构造图解的相关片断,学生对照学习,让学生能了解植物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学习内容很快就掌握了。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去拓展学生思维与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化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就可以跨越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模拟动画,多媒体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使得抽象概括性的问题具体化。形象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化难为易,化远在天边为近在眼前,化枯燥为生动,再次展现实验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便于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使学生更易理解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降低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课件演示让一些无形的东西变为有形,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中的难点。例如,《物体传声》一课,声音的传播方式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问题。声音的传播方式是人们看不到也摸不着的,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为此,我采用了先做“击鼓引起小球震动”的演示实验,只能通过模拟实验去了解,再利用课件展现声音的传播方式和方向的教学策略。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确了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通过形象化的声波显示,同学们清楚地感悟到发声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振动着的声音的波浪,当声音的波浪传到纸屏时,紧贴在纸屏上的小球就跳动起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让一些无形的东西变为有形,学生形象、深刻地理解了“声波”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中的难点。课件的使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就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为我们提供的资源,用信息技术辅助的课件来展示实验,再通过实际的操作实验的直接认识与体验,亲身参与探究的过程,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信息技术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既能吸引孩子,又能省时、省力,能使教学生动有趣,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习,增强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实现信息多途径、全方位的正确传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设计教学时还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课中的实验探究、观察、推理,培养能力的最佳氛围,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云的观测》一课时,放手让孩子们自己上网收索,在网络上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这个问题。学生讨论时的话题就多了,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在整个学习过程,孩子们找到的资料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学生竞相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展示过程很热烈。学生在本节课中不光是学会了有关云层的知识,还学会了本课以外的相关知识。对于搜集与展示学生很乐于接受。因此,课下很积极地收集了很多相关资料,打破之前上课被动的听老师讲解,学生听得也无味。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来获取得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网络搜集资料的能力,把网络当做一种学习工具,获取知识的一个来源,有力地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漫长的科学发展史等内容引入课堂,让信息技术的神奇魔力催发孩子们巨大的探索与创新的潜力,拓宽视野,获取更多的科学信息。让信息技术成为我们打开科学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满足学生对探究科学奥秘的渴望与追求。我们用信息技术恰当地配合科学课教学,让学生直接感受,激发兴趣,会使科学课的教学变得更加完美。

作者:伊西福 单位:山东省蒙阴县野店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篇2

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分散教学难点、突出重点的优势。它能够生动地展示语言和文字不能表达的抽象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它们一般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青蛙”这节课,在讲青蛙在平时是如何捉害虫吃的时候,由于正常情况下,青蛙捉虫子的演示视频播放的青蛙捕捉动作非常快,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对青蛙的捕捉动作进行慢镜头播放,使学生能够完全清晰地观察到青蛙捕捉害虫的整个过程。播放演示会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都吸引到屏幕上,而且根据学生观察和认识的不同程度,通过多媒体灵活播放交互作用。青蛙捕食这个讲不清、道不明、实验又极难做成功的难点,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二、信息技术优化和影响课堂教学

中的师生关系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合作交流,也对教师的行为和思维产生深刻的影响,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和联系。交互性的现代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学习对象和学生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改变学习对象和学生、师生彼此间的关系有很大影响。学生与学习对象间要建立联系既可以借助教师的指导,也能够借助多媒体。这样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学习途径也得以扩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职能开始改变,由以前的经验和知识的传送者转变成指导、组织、参与学习活动的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

例如,多媒体课堂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彼此间讨论,也方便他们查阅资料或者向老师咨询,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也能够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可以实现一名授课教师和多名学生进行互动,方便学生随时提问,教师也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此外,多媒体也能够让远距离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和老师、同学之间实现跨越时空的合作交流。

三、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

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食物的空间结构、运动特征、时间顺序,也可以模拟肉眼观测不到的情景,让学生对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进行探索。借助动听的声音、逼真的图像和生动的内容,展示抽象概念、复杂多变的过程以及运动的形式。如在“植物的一生”的教学中,借助图片来展示油菜的外形特征以及生长规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认知学习内容。再引入更多的植物方面的知识,将分散的单元知识连贯起来,简化教学内容,有益于学生更好地接收所学内容。

四、节约上课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在原有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黑板板书,教具大多都通过贴图和彩图张贴等演示,在课堂上往往占用很多时间。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后,教师可以通过PPT等制作动态课件演示,把知识如何由来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小学生的眼前。而且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创新的教学模式

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信息也由原来的单项传输方式变为多种双向的方式,即:学生—教师、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不但能够从网络直接获得信息,自主学习,还能够借助网络通过老师或同学间接得到信息,实现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和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年、月、日”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年、月、日的相关资料以及日历、月历的图片。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收集的资料做讲解,而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的兴趣。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让学生在网络上直接获取信息,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对集中的信息进行整理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展自主学习。这样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课堂密度,提高课堂效率,优化科学教学。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本身性质;课程课件;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42-01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扩展至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不但是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能力。但是就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以及教学进度而言,信息技术被高考这一重头戏给挤得并不太受重视,很多学生通常都拿信息技术课来当自习课,但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决定了它的重要性,必须受到重视。

一、信息技术本身在学科当中的性质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技术性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一直都是占据着一席之地,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讲,高中现阶段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与信息技术本身的重要性不成正比。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是面临高考即将步入大学的人,现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帮助,所以,信息技术在将来学生的职业生涯都是一项考核内容。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信息技术的辅导班,而社会现象表明这些社会性质的辅导班并没有受到排斥,反而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都会额外学习信息技术。拿现在的计算机二级来讲,很多知识从初中开始,学科教育中都涉及过,如果学校足够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到高中阶段,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都接近二级能力。信息技术包含很多方面,现在大部分人都会学习专门的计算机知识,由于信息技术中包含的办公知识是将来学生工作必须应用到的。所以,信息技术总体来讲就是一门社会性与实用性并存的学科,这种性质不同于文化课,但是应该与文化课一样,受到同等的重视。

信息技术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会玩电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一些操作,例如word处理,PPT制作,动画制作等等,这些是基本的办公软件,在二级考试中都会涉及到。在我看来,学习是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虽然阶段不同,学习的知识也大不相同,但是学习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虽然高中阶段不涉及计算机考级的问题,但是拥有一门技术并是多余的,高考的压力导致学生过分重视文化课,忽略了除高考内容之外的课程,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充分的理由去充实自己,所以,在高中阶段,应该利用每周仅有的一节信息技术课程,努力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压力最大、课程最为紧张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大脑的接受能力也是最强的,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并不会影响高考内容的准备,所以,从学科教育的角度考虑,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具有灵活性且实用性的学科,还是一门脱离考试限制的实用性的学科。

二、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解决了很多抽象的问题

高中课程数量非常的大,内容也非常的繁多,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总有一些内容是教师单纯讲解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知识点,而信息技术却能会很好的解决教学过程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目前很多高中都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根据学校的基础设施的配备,学校都不同规模的采取了课件教学,而信息技术并不仅仅局限于制作课件,还有很多高中都利用信息技术形成自己学校风格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风格。先拿课件来讲,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文科知识有一些非常琐碎且繁多的知识点,理科知识则有一些抽象的用语言很难让学生理解的知识,这些都要借助课件来解决。

例如高中政治学科、历史学科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很多,但不光是记忆,理解也很重要,而且还需要逻辑性,在考试过程中,学生需要逻辑处理自己的答案,政治历史学科在作答主观题时都需要注意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方面去考虑问题,而每一个大的模块都是需要紧密联系前一章节的。如果教师要为学生划分重点,就可以利用课件将知识的逻辑列举出来,利用多媒体放映给学生观看,而这些便利都是来源于信息技术。

另外,信息技术为学科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相关资源,不同地区的高中之间在教学方面也都存在着竞争关系,怎样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怎样提高学生的能力?要想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仅仅局限在课本知识中是完全不够的,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便利,方便教师时刻关注着高考动态,也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信息技术的快捷方便更使得这门学科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很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学校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微课等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模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而实现最终目的的过程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三、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

前文提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不仅仅是在教育领域,在工作领域、生活领域,信息技术都为人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知识都是比较深刻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一些操作,对于日后的工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社会竞争越来越厉害,现在很多领域都要求有一定的计算机能力,但是据调查,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都是计算机盲,这就表示高中阶段专门的信息技术教育效果是不令人满意的。所以,我认为,在高中阶段应该取消会考提前准备答案的模式,利用考试压力督促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篇4

一、关于深化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自*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以来,我国恢复和重建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对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促进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学科带头人的茁壮成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技术奖励制度已经成为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有力杠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的科学技术奖励制度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奖励项目过多,获奖项目质量有所下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相对削弱。二是缺少具有权威的最高奖项,在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方面缺乏力度。三是奖励项目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产业化的导向作用不强。四是部门、地方和境内外社会力量重复设奖,奖励名目多与乱的现象比较严重。为此,要通过改革,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奖励的重要调控和导向作用,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健康发展。

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鼓励创新,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促进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加速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调整奖项设置、奖励力度、评价标准和评审办法等,加强对部门、地方和社会各种科学技术奖励的管理和指导,全面推进我国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改革奖项设置,调整奖励结构

(一)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为提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庄严性和权威性,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自*年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最高奖项,按照少而精的原则,重奖优秀拔尖的科技人才,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献身科教兴国大业。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或者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授予人数每年不超过2名。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第二十条,经国务院批准,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个人奖金数额为500万元。其中,50万元属获奖者个人所得,用于改善生活条件;450万元由获奖者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二)完善部级四大科学技术奖。

部级四大科学技术奖,是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这次改革,要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调整奖项内部结构,完善评审机制,强化政策导向。为切实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只设一、二等奖。每年获奖项目总数从原有的800多项减少到不超过400项。各有关奖项调整的要点如下:

1.国家自然科学奖。

授予对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评审标准:向国际惯例靠拢,以其重大发现的科学水平、科学价值和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及被引用数作为重要指标,评审中适时吸收国际学者参加。

2.国家技术发明奖。

授予对象: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

评审标准:进一步突出三点,一是与知识产权挂钩,要求获奖项目具有发明专利权、计算机软件版权、植物新品种权等,或者经评定具备取得相应知识产权的条件;二是要求技术发明应在实施后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三是向战略高技术发明适当倾斜。

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鉴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覆盖面宽,影响面大,政策导向性较强,各方面反映问题也较多。在这次改革中,要通过制定不同的评审原则和办法,使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政策导向更加明确,评价标准更加科学。

技术开发类奖项:授予对象为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公民、组织。以其取得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市场占有率以及知识作为生产力的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绩作为主要评审标准。

基础公益类奖项:授予对象为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长期从事科技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公民、组织。以其做出的贡献和其科技成就对全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价值作为主要评审标准。

国家安全类奖项:授予对象为在实施国家安全项目中,为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安全做出重大科学技术贡献的公民、组织。以其科技创新水平和战略重要性作为主要评审标准。

重大工程类奖项:授予对象为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保障工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组织。以单位和集体的整体科技水平,团结协作,联合攻关,解决大量复杂、关键技术问题及重大工程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主要评审标准。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重大工程类奖项只授予组织。对获奖项目做出贡献的公民,由获奖单位或其主管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在完成重大工程中做出科学发现、重大发明的公民,可另行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下列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1)同中国的公民或者组织合作研究、开发,取得重大科学技术成果的;(2)向中国的公民或者组织传授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人才,成效特别显著的;(3)为促进中国与外国的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做出重要贡献的。这个奖项,主要是荣誉奖。今后,逐步向设置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奖的方向发展。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

三、加强对部门、地方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的管理

建章立制,加强管理,解决部门、地方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多与滥的问题。要制定公平、公开、公正的评选规则,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严格规范推荐、提名、评审、表决程序和活动,将科学技术奖励工作纳入科学和法制的轨道。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科学技术奖,要按照少而精的原则,大幅度精简,克服层层设奖造成的消极影响。

各地区、各部门要通力合作,集中力量办好国家科学技术奖,保障其水平,扩大其社会影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考虑成立地方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等组织,注意发挥专业性、学科性中介组织的作用,认真保障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防、国家安全等特殊情况,可以设立部级科学技术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一项省级科学技术奖。除此之外,不再设奖。科学技术奖励项目数量也要做大幅度的精简。各地区、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对已设立的科学技术奖进行清理。

境内外组织和个人在我国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励日渐增多。其绝大多数的指导思想和主观愿望是好的,特别是境外爱国人士捐资设奖的义举和支持国家科技强盛的热情,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和爱护。但由于管理和指导工作没有及时跟上,一些社会上的科学技术奖励存在盲目性,缺少规范性。要本着"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规范管理,有序运作"的原则,因势利导,建立必要的登记制度,促进其健康发展,使之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有益补充。科技部将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制定具体办法,归口管理和指导社会上的科学技术奖励活动。

目前的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中还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问题。特别是在鉴定、推荐、提名、评审过程中,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以至举人唯亲,弄虚作假,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单位、地方,但影响恶劣,腐蚀作用甚大。要广泛开展科学道德教育,改革现行科技成果和新产品的鉴定办法,纠正不正之风,保障科学技术奖励改革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

原有的部级科学技术奖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的一等奖为6万元,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4.5万元,各奖种的二等奖为3万元。现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标准调整为一等奖9万元,二等奖6万元。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奖励经费由中央财政预算专项下达。

五、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的职责和组成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篇5

第一条为奖励在推动**州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显著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激励创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根据《**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州科学技术奖设突出贡献类、科学技术进步类、科技创新人才类、科学技术普及类四类奖项。突出贡献类不分等级,每年授奖数额不超过1名(可以空缺);科学技术进步类分一等奖(不超过6个)、二等奖(不超过11个)、三等奖(不超过18个)3个等级,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35项;科技创新人才类不分等级,每年授奖数额不超过5名;科学技术普及类不分等级,每年授奖不超过10个,其中:科普贡献奖不超过5个,科普创作奖不超过5个。

第三条州科学技术奖奖励范围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科技知识传播等领域具有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重大成果,创新人才,相关软课题研究的突出成果。

科学技术奖鼓励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鼓励科技知识的传播和应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四条州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授奖,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原则。

第五条州人民政府设立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奖励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公室)在州科学技术局,负责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指导州科学技术奖申报工作,筹备州科学技术奖评审,推荐申报**省科学技术奖;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州科学技术奖各专业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评审推荐州科学技术奖;组织专家对科技成果进行鉴评。

第六条科学技术成果评价、登记、审批的具体事项,按照**省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办法执行。

第二章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一节州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类

第七条州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类,授予下列科学技术工作者: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要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突出建树的。主要指候选人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有重大发现,丰富和拓展了学科的理论,引起了该学科或者相关学科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为国内、省内同行所公认,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主要指候选人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系列重大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结构变革,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第八条州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类奖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工作者。

第二节州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

第九条州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应用、推广新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或组织。

(一)应用推广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主要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生物新品种等,并具备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创新性:指某项科学技术成果,在州内属首次研制成功或与公开的类似科技成果有显著区别。

先进性:指某项科学技术成果实现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比州内已公开的同行、同类技术先进。

实用性:指某项科学技术成果与公开的同类技术相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并经过一年以上生产实践证明,确实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

技术开发项目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应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系统和生物新品种及应用推广。

产品包括各种仪器、设备、器械、工具、零部件以及生物新品种等;工艺包括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各种技术方法;材料包括用各种技术获得的新物质等;系统是指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技术综合。

(三)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对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社会公益项目是指在标准、计量、科技信息、决策咨询、科技档案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教育、自然资源调查和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及防治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及其应用推广。

(四)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中,工程技术达到国内和省内先进水平的。

重大工程项目是指列入国家、省和州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重大综合性基本建设工程和科学技术工程等。

重大工程项目奖项仅授予组织。

第十条州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人,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设计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中作出重大贡献;

(二)在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中作出重要技术创新;

(三)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中作出突出贡献;

(四)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第十一条州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为项目研制、开发、生产应用和推广过程提供技术、设备、人员和经费等保障;

(二)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主要完成单位。

第十二条州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人和候选单位所完成的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技术创新性突出。在技术上有重大的创新,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自主创新,形成产业的主导技术和名牌产品,或者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装备和改造,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增加产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所开发的项目经过一年以上较大规模的实施应用,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或者社会价值,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做出重要贡献。

(三)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提高了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和系统创新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对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

第十三条州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等级,根据候选人或者候选单位所完成的项目进行综合评审评定,标准如下:

(一)技术开发项目

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项目的省内先进水平,接近全国先进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程度高,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大作用,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评为一等奖。

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项目的州内领先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较大作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评为二等奖。

在技术和方法上有一定创新,总体技术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州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已在行业一定范围内应用,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一定作用,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评为三等奖。

(二)社会公益项目

在技术和方法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并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已在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可评为一等奖。

在技术和方法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州内领先水平,已在行业较大范围应用,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较大意义的,可评为二等奖。

在技术和方法上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州内先进水平,已在行业一定范围应用,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有较大意义的,可评为三等奖。

(三)重大工程项目

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并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科技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可评为一等奖。

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科技发展有较大意义的,可评为二等奖。

团结协作,联合攻关,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一定创新,有一定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州内领先水平,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推动本领域科技发展有一定意义的,可评为三等奖。

第三节州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人才类

第十四条州科技创新人才奖,择优授予下列科学技术工作者:

(一)被选拔为国家、省、州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或创新人才的;

(二)获得国家新药、农作物新品种、工业新产品、软件开发新产品认定、发明专利等证书,并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的;

(三)在科学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的;

(四)获得国家、省级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排名在前二位的完成人。

第十五条州科技创新人才奖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第四节州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普及类

第十六条州科学技术普及类奖授予在普及、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新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普及、宣传和科普创作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

(一)在科学技术普及中,完成重大先进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加快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创造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

(二)在科学技术普及中,积极开展科普创作,加强科技宣传、培训,为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作出重大贡献的。

第十七条州科学技术普及奖候选人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组织开展重大科普活动中作出重大贡献的;

(二)在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应用中作出重要技术创新的;

(三)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中作出创新性贡献的;

(四)在科普创作、科技宣传培训,为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作出重大贡献的。

第十八条州科学技术普及奖候选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为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应用、科普创作、科技宣传培训提供技术、设备、人员和经费等保障的;

(二)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

第三章评审机构

第十九条州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设委员15—17人。主任委员由州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设副主任委员1—2人、秘书长1人。奖励委员会由科技、农业、工业、医药卫生、教育、经济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行政部门领导组成。委员人选由州科学技术局按照统筹兼顾、结构合理、有利开展工作的原则提出,报州人民政府批准。

奖励委员会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5年。

第二十条奖励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审定各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

(二)确定推荐**省科学技术奖项目;

(三)为完善州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提出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解决州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中出现的其它重大问题;

(五)调整长期不参加或不能胜任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的委员。

第二十一条奖励委员会根据当年评审工作需要,可设若干专业评审委员会。专业评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评审本专业范围内的州科学技术奖;

(二)向奖励委员会推荐奖励成果和奖励等次;

(三)对评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解释和提出处理意见;

(四)对州科学技术奖奖励工作提供咨询意见。

第二十二条各专业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实行聘任制,任期一年。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的资格,由州科学技术局认定。奖励办公室根据当年州科学技术奖请奖项目专业情况,从已认定资格的专家和学者中推荐人选,报奖励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审定后聘请。

第二十三条被列为州科学技术奖候选人的专家,当年不得聘为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参加评审工作。奖励委员会委员在评审奖励项目时,涉及本人参与的项目实行回避制。

第二十四条奖励委员会委员和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本领域(专业)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态;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二)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良好的科学道德,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且仍在岗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科技管理工作;

(三)身体健康,能参加评审工作。

第二十五条参与州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的有关人员,应当对推荐评奖项目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严格保守秘密。

第四章推荐

第二十六条州科学技术奖候选人和候选项目,由下列单位推荐:

(一)各县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

(二)州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

(三)中央和省驻文单位;

(四)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驻文部队主管机构;

第二十七条推荐州科学技术奖,必须报送下列材料:

(一)**壮族苗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奖推荐书;

(二)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材料;

(三)技术检测、查新检索有关技术资料;

(四)推广、应用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证明;

(五)研究实验报告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

第二十八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取得有关许可证,且直接关系到人身和社会安全、公共利益的项目,如动植物新品种、药品、食品、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等,在未获得行政主管机关批准之前,不得推荐为州科学技术奖。

第二十九条凡存在知识产权或有关完成单位、完成人员之间有争议的,在争议未解决之前,不得推荐为州科学技术奖。

第三十条已鉴评为成果但未授奖的,在今后的研究开发活动中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并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条件的,可重新推荐请奖。

第三十一条重大项目推荐州科学技术奖时,应包括参加该项目的各子项。若某子项成果确实水平较高,技术难度较大,不仅适用于本项目,还可应用于其它生产方面,并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扣除该子项目后从根本上不影响总项目获奖的前提下,征得总项目主持者同意后,也可单独推荐请奖。

第五章评审程序

第三十二条符合规定的推荐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州奖励办公室提交《**壮族苗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及相关材料一式二套。奖励办公室负责对推荐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推荐材料,可以要求推荐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正,逾期不补正或者经补正仍不符合规定的,可以不提交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审,并退回推荐材料。

第三十三条对形式审查合格的州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科技创新人才类、科技普及类推荐材料,由奖励办公室按专业(学科)分类,提交各专业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第三十四条各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审推荐为州科学技术奖的项目,由该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如实向奖励委员会介绍,奖励委员会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确定奖项和等级,并形成奖励决议。

第三十五条州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审定、表决规则如下:

(一)奖励委员会和各专业评审委员会应有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委员参加为有效;

(二)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应有参加投票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通过为有效。

第六章异议及其处理

第三十六条州科学技术奖励本着公开、公正原则接受社会监督。奖励委员会评定的结果,在《**日报》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或个人对获奖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其项目有异议的,应当在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奖励办公室提出,逾期或无正当理由的不予受理。

第三十七条提出异议的单位、个人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提供必需的证明材料。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并写清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的公章。

第三十八条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凡涉及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所完成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等,以及推荐书填写不实所提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对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及其排序的异议为非实质性异议。

第三十九条奖励办公室在接到异议材料后,应当对异议内容进行审查,如果异议的内容符合本办法第三十八条之规定,并能提供充分证据的,予以受理。

第四十条实质性异议由奖励办公室负责协调,推荐部门(单位)负责调查核实,凡涉及异议的任何一方都应积极配合,不得推诿和延误。推荐单位接到异议通知后,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核实异议材料,并将调查、核实的情况报奖励办公室审核。奖励办公室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

非实质性异议由推荐部门(单位)负责调处,并将结果报奖励办公室。

推荐部门(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提出调查、核实报告和协调处理意见的项目,奖励委员会不提交审核授奖。

第四十一条对异议核实情况及处理意见,奖励办公室应及时向奖励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报告,由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意见通知异议方和推荐单位。

第四十二条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和完成人对获奖项目提出等级偏低的异议,奖励委员会不予复评,但允许撤回,可在下一年度重新推荐。对未获奖的项目提出要求奖励的意见,奖励委员会一律不予复议,但允许在下一年度重新推荐。

第七章授奖

第四十三条州科学技术局对奖励委员会作出的获奖人选和项目及等级的决议进行审核,报州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四条突出贡献奖报请州长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为50万元,其中20%属获奖者个人所得,80%由获奖者自主选题,用作科研和开发经费。州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人才奖、科学技术普及奖由州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州科学技术进步奖奖金数额为:一等奖30000元,二等奖20000元,三等奖10000元;科技创新人才奖每项2000元;科学技术普及类科普贡献奖每项3000元,科普创作奖每项3000元。其奖金分配按照贡献大小、合理分配的原则,直接奖给获奖者或获奖单位的主要完成人。

第四十五条州科学技术进步类奖励项目单项奖授奖单位和授奖人数实行限额,一等奖授奖单位不超过7个,人数不超过13人;二等奖授奖单位不超过6个,人数不超过11人;三等奖授奖单位不超过5个,人数不超过9人。

第四十六条州科学技术奖主要完成人的业绩,应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晋级、评定技术职称和聘任技术职务的依据。

第四十七条州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奖励经费由州本级财政单列,纳入当年预算列支。

第八章罚则

第四十八条造假、剽窃、侵夺他人科学技术成果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州科学技术奖的,由州科学技术局报州人民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奖金和一切荣誉,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九条推荐单位和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州科学技术奖的,由州科学技术局通报批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交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参与州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的委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的,取消其评审资格并给予行政处分。

第九章附则

第五十一条各县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县级科学技术奖,具体办法由各县人民政府制定,报州科学技术局备案。州人民政府各部门不再设立科学技术奖。

第五十二条推荐**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从获得州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项目中产生。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 信息技术学科 研究与分析

一、前言

在目前小学教育阶段,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满足信息技术发展需要,提高学生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能力,在小学积极开设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从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来看,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和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真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在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学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结合小学教学实际,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保证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得到有效开展,并取得积极效果。

二、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产生的积极影响

从目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开展来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对小学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育模式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

2、对教育传播技术的影响

互联网络的宽鬲化、智能化、个人化,多媒体的综合业务数字网使得全世界任何地方的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与其它任何地方的用户通过任何方式进行通讯,为人类提供了全新的信息通讯服务。同时也使得人类信息的传播呈现网络化。网络传输的宽带宽使得信息传输的速度不断提高,各种网络传输协议的成熟也带来了如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和信息检索等多种网络信息服务,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3、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教育资源利用技术主要包括教育信息整合与资源利用两个方面。信息整合技术所解决的是科学知识的存储、分拣。资源利用技术所谋求的则人力、智力、信息资源、工龄、设施、资金、环境充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三、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从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来看,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和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必要手段

从目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开展来看,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程度正在逐渐加深,能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由此可见,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对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保证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2、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措施

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开展中,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作为了教学重点,通过采取具体的教学措施,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提高,许多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从这一点来看,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对提升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教育阶段,考虑到小学教育目标以及信息社会的发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基于这一分析,在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对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信息技术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应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保证信息技术学科得到有效开展。

四、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具体教学过程分析

从目前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开展来看,要想保证信息技术学科得到有效开展,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做好与其他学科的衔接

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分析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做好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衔接,使信息技术学科能够与其他学科实现有效融合,保证信息技术学科的整体教学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放在相同地位。

2、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措施

由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以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要想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就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满足教学需要,达到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在教学措施的制定上保证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上下功夫

在小学阶段,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选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方法上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保证信息技术学科能够得到有效开展。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点。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教育阶段,开设信息技术学科对提升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学科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为此,我们必须要明确开设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必要性,并结合小学教学实际,保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取得积极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永亚;;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戴玉;信息技术技能课的分类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 科技名词 规范应用

一、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内外科技交流日趋频繁,尽快实现科技名词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我国科技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紧迫任务。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指出:“统一科技名词术语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之一。”“统一科技名词术语,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新学科的开拓,新理论的建立,国内外科技交流,学科和行业之间的沟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科技图书文献的编纂、出版和检索,科技情报的传递等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①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教育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曾联合发文,就贯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明确提出3项要求:一是各新闻单位要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名词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带头使用已公布的名词;二是各编辑出版单位今后出版的有关书、刊、文献、资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词;三是凡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今后编写出版的各类教材都应遵照使用。②

同时,出版物数字化是国际出版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科技名词术语的规范化是出版物数字化的重要基础。为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规范应用科技名词纳入出版物质量检查和重要评奖活动之中——使用科技术语不符合规范的,每处计1个差错。可见,国家对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术语是相当重视的。

二、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中科技名词应用的失范现象

学术性科技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其责任是义不容辞的。事实上,学术性科技出版物对已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的应用情况一般都较好。那么,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中的科技名词是否需要规范化呢?答案是肯定的。

目前,我国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大致有3大类型:一是少儿科普类出版物(除图书外,报刊如《未来科学家》《少儿科技》《小爱迪生》等)。二是教学教辅类出版物(除图书外,报刊如《中学化学》《物理教师》《小学生数学学习》《小学生数学报》等。这类出版物虽未被划归为“科技出版物”,但其内容涉及理科知识,故也应视为科技出版物)。三是大众普及类出版物(除图书外,报刊如《科学大众》《健康指南》等)。全国这3大类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总量很大,不要说林林总总的各种图书,仅报刊就有数百种之多(有独立CN刊号的),涉及数、理、化、天、地、生、农、医等诸多学科。

目前,我国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中科技名词术语不规范的情况比较严重。例如,不少涉及数学学科的少儿科普出版物和教辅学习出版物仍将“单数”和“双数”与经审定公布的规范名词“奇数”和“偶数”混用;将不规范的“正方体”与规范词“立方体”混用;将“质数”与规范的“素数”混用。不少大众普及性科技出版物仍将“公里”与规范词“千米”混用,将“公斤”与“千克”、将“维他命”与“维生素”混用,等等。

这类失范现象还包括数字书写和标点符号书写的失范。例如,国家标准规定,统计表中的数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应使用完整的公元纪年(例如1991年,而不是91年或一九九一年)③,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点标示④,等等,然而不少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并未严格按此标准执行。

三、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中科技名词使用失范的成因

1、对规范应用科技名词术语的意义认识不到位

不少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的编辑人员认为,学术性科技出版物因需参与国内外专家同行交流、提高出版物(主要是期刊)被二次文献的收录率和引用率或真正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所以其科技名词必须规范;而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则是面向少儿读者和大众读者的普通读物,没有必要像学术性科技出版物一样认真严格。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语言文字的形象、生动、有趣或通俗易懂,更多考虑的是迎合读者口味、满足读者需求,而忽视了自身肩负的引导和提升读者的责任。

2、编辑人员知识欠专精或陈旧老化

非学术类科技出版物多存在一人编辑多个学科或编辑人员知识陈旧老化的现象。一些少儿科普出版物因人员有限,常一人编审数个学科的文稿,且认为属科普知识,多不外送专家审稿。一些出版单位则聘用退休人员为编辑,其中不少人知识已陈旧老化,多未掌握新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仍然按自己熟知的名词术语编审稿件。编辑人员业务素质的欠缺使之难以发现文稿中科技名词失范的问题。

3、文体的多样性增加了科技名词规范化的难度

学术类科技类出版物的文体格式比较统一固定,一般都以论述性文体为主。科普类出版物的文体则比较多样:既有论述性文体,也有大量记叙性和描述性文体,包括故事、散文、对话、杂文甚至诗歌。文体的多样性虽然提高了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尤其是科普出版物的可读性,但在客观上却增加了其科技名词规范化的难度。

4、一些编校人员工作缺乏科学严谨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四、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上述3大类型的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术语的意义,应与学术性科技出版物的应用同等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更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

1、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也应“从娃娃抓起”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科技的明天,要规范应用科技名词术语,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无疑也必须“从娃娃抓起”。所以,对于非学术类科技出版物,特别是少儿科普类和教辅学习类出版物科技名词术语的规范应用问题,同样应引起出版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绝不可掉以轻心。

2、出版物应规范应用科技名词术语

原国家科委等联合发文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凡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今后编写出版的各类教材都应遵照使用”。少儿科普类和教辅学习类出版物的读者主要是少年儿童。这些读物都是“准教材”。教学类出版物也相当于教师的教材参考书,是教师的“教师”。如果这些出版物不能规范应用科技名词术语,就会误人子弟,特别在当今升学考试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甚至会毁人前途、误人终生。

大众普及类科技出版物虽其读者对象多为成人,但成人既是某一领域的建设者,也是监护和辅导孩子学习成长的家长。他们对科技名词的掌握是否规范同样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少儿对规范化名词的掌握。

五、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的基本思路

1、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科技名词的规范应用,并形成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编辑作风

编辑人员要时刻绷紧“规范化”这根弦,切实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引导、教育和提升广大读者尤其是少儿读者的责任,认识到自身在我国科技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使命。同时,工作中必须严格要求、高度负责,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编’文章”。

2、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编校人员的业务素质

认真扎实把握科技名词的规范化用法(包括通用性的和专业性的),是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的基础和关键。掌握的途径主要包括积极自学和参加培训。全国科技名词委员会与新闻出版总署曾多次联合主办“规范应用科技名词培训班”,取得了较好效果。类似培训班应经常举办,为广大科技编辑提高业务素质提供机会。

3、正确处理科普文章文体多样性与科技名词规范化的关系

科普类出版物固然需要重视文体的丰富多彩和语言的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规范应用科技名词的基础之上,因为科技名词的科学和规范是一切科技出版物的生命和灵魂。科普出版物应在确保科技名词规范应用的基础上,追求文章形式的丰富多彩和通俗易懂。

4、建章立制,加强管理

一是出版单位内部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并切实执行。科技名词的规范应用虽属比较微观独立的编辑技术问题,但能否真正做到,还与出版单位平时管理的规范与否密切相关。出版单位应就科技名词的规范应用建章立制,包括奖惩制度、审读督查制度;要经常自查自纠,奖优罚劣,将编辑人员是否规范应用科技名词作为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检查监控,将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中科技名词的规范应用,作为出版物质量评估的重要项目,从外部促进这些出版物加强科技名词的规范化。

总之,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的思路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重视、掌握、应用、督查。做到这些,则非学术性科技出版物科技名词的规范化应是举手之劳。

参考文献

①钱三强:《数学名词》[S].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②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1990-6-23

③国家技术监督局,《出版物数字用法的规定》,1995-12-13

④国家技术监督局,《标点符号用法》,1995-12-13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篇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革命力量。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发达国家已达到60%—80%,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甚至高达90%以上。科技进步和创新日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日益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我国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为顺应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央已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支撑和引领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省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2020年****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面临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艰巨任务,必须依靠科技的不断创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认真解决好我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等若干重大问题。本纲要既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相衔接,又充分体现****的特色和实际,是对全省未来科技发展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部署与规划,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滇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与战略选择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发展指导方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立足省情,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全面实施科教兴滇战略,走创新强省之路。以人为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创新环境,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贡献力量。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我省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必须把自主创新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中,贯穿到创新的各个环节,从增强我省创新能力出发,立足****实际,把大力加强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重点,有选择地开展原始性创新。

——以人为本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创业环境,增强全社会参与科技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机制和制度环境;扩大和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成果,为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服务。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是实现我省科技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创新系统,显著提高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是科技发展的根本任务。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超前部署,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开拓新的就业空间,引导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战略选择

****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在优势领域有选择地开展原始创新,多层次创新,重点突破,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集成创新为主的道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与区域创新能力。

——在优势领域有选择地开展原始创新是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要在生物技术及生物医药、矿冶新材料、光机电、磷化工等优势学科领域,加强原始创新,集中目标,力争取得重点突破,成为全省创新的重要源泉,为****省的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多层次创新,重点突破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整合创新资源的重要因素。要结合我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实际,科技发展应当着力解决制约我省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层面发展的多层次科技创新问题,支撑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集成创新为主的道路是我省科技发展水平的客观反映。结合我省烟草、生物产业、电力、矿产、旅游等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

二、发展目标与总体部署

(一)发展目标

我省科学和技术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进入西部先进行列,生物技术、有色矿冶、磷化工等优势领域在国内领先。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显著增强,科学和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到2020年,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国中等水平、西部前列,建成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科学和技术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全省科学和技术发展目标分两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2006—2010年)

到2010年,全社会科技投入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2.0%,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5%,全省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稳定在2.0%以上,其中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比重达到50%。

全省专业技术人员总量比2005年提高20%,形成30个以上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引进培养省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600人;公众科学素养达标率提高到1.5%。

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35个以上,建成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0个,州(市)普遍建立地方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大型科研仪器协作共用、科技文献资源和科学数据共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10%以上。

大中型骨干企业创新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形成在省内外有影响的100户知名企业和100个名牌产品;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60户—80户自主创新型企业,大大提升我省工业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8%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0%左右,培育100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高新技术产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大发展,实施以城带乡工程,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显著提高农业科技转化能力;优势农业产业生产技术和产品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

2.第二阶段(2011—2020年)

到2020年,我省全社会科技投入占全省GDP比重达到2.5%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优势领域的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重要领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工业现代化目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服务业的科技支持能力显著增强,现代服务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明显支撑。

(二)总体部署

根据战略选择和发展目标,我省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是:

立足****省情和发展需求,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自主创新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环境,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优势学科,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科技发展总体布局。围绕****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大力加强能力建设。本纲要提出至2020年****科技发展的4大重点发展方向、15个优先领域,遴选出急需发展、具有****特色和较好基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38个重大技术群、12个重大基础建设项目、5个重点基础研究内容,实施9大科技专项,构建3大创新体系,提出4个方面的重大政策和措施,为引领和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三、重点发展方向与优先领域

按照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筛选出重点发展方向和优先领域并进行规划和布局,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发展方向是根据突出政府科技发展目标和职能,结合****发展实际和需求而确定的,他包含****产业关键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社会发展、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基础科学等4个方面。优先领域是指在上述4个方面中要优先发展的重点,包括重大技术群、重大科技基础建设项目和重点基础研究内容。

(一)产业关键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

研究开发产业关键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突破产业重大技术难题,对促进产业技术水平长足进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发展思路:结合****农业、工业与建筑业、能源与交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突出对****支柱和重点产业的科技支撑,重点研究对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产生深刻影响、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巨大或潜在经济社会效益的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主,实现产业技术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优先领域:

1.农业

突出区域特色,以促进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和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新品种培育、高效种养技术、重大动植物疫病及有害生物监测、防控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农产品深加工及质量检验检测技术、农业节本增效技术等为重点,加强技术的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力争实现农业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重大技术群:

(1)重要作物良种选育、生产技术及推广

研究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标记辅助等育种技术;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多抗、特用、专用新品种选育及引进繁育;特色小杂粮良种选育与生产;名、特、优、新、稀农产品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种子产业化关键技术;烟、茶、胶、麻、甘蔗、水果、蔬菜、花卉等良种快繁及种苗工厂化生产等。推广应用优质专用粮及配套技术,农作物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野生稻、野生花卉、马铃薯等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旱作节水农业及测土施肥技术,新型农机技术。

(2)禽畜良种工程

研究重要禽畜优良新品种引进、选育、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地方特色家禽品种改良关键技术,优质、高效、低耗奶牛新品种引进、改良、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奶水牛、奶山羊品种改良关键技术,****地方优质外销肉牛品种改良关键技术以及****地方特色肉羊品种改良关键技术。

(3)主要农产品加工技术

研究粮油麻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主要林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及设备,园艺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糖茶、胶、麻、蚕丝、蔬菜、水果传统加工技术的提升改造;肉、奶制品加工新产品、新技术。

(4)优质高效食品安全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及标准制定

研究主要作物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标准化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农作物早熟及高产、超高产种植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研制及应用,高效、安全、精准施药技术应用;测土诊断施肥及平衡施肥技术,新型肥料的研制和应用;作物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安全生产技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重要农产品及加工产品标准制定。

(5)林业产业化技术

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持续经营技术;林浆纸一体化经营技术;林木种苗快速繁殖技术;林木良种和新品种定向培育技术;种质资源保存、发掘和生物多样性保育技术;森林重大灾害防治技术;森林定向培育与可持续经营技术;林业生物质材料与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林业生物质能源的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技术;现代林业装备技术。

2.工业

通过加强烟草、矿产资源开发与深加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的科技进步,加快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步伐,研究开发节能降耗生产技术,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重大技术群:

(6)卷烟工业技术

适应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卷烟技术标准;低焦油低危害卷烟产品研发及生产;卷烟品牌的控制和维护技术;生物技术在卷烟加工业中的应用;卷烟提质降耗;卷烟产品的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卷烟工业的精细化加工技术;卷烟加工技术的组合式研究;卷烟加工及其配套辅料清洁生产技术;卷烟生产自动化系统;提高片烟质量的技术研究;卷烟制造技术系统性研究;卷烟差异化品牌开发。

(7)大型磷复肥工业系统集成优化

研究硫酸、磷酸、磷肥装置分系统及综合节能技术;控制和降低硫酸、磷酸、磷肥生产中废气二氧化硫、氟、氨的排放过程工艺优化技术;适应各类磷矿的生产工艺技术优化,新型磷复肥生产技术;对引进大型磷肥生产装置和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国产化研究;磷肥装置用特殊耐腐蚀、耐磨损材料的国产化研制。

(8)大型中低品位胶磷矿浮选工业生产技术

高效、低耗、无毒浮选药剂的开发与应用;浮选工艺和流程的优化及大型成套工业化浮选装置的研究与开发。

(9)煤的气化、液化及深加工技术

研究精细水煤浆生产技术;适合****煤种的大型煤气化技术;煤层气开发及利用技术;煤炭工业综合信息化技术;煤深加工甲醇、二甲醚替代液体燃料应用技术。

(10)矿产资源勘探安全、高效、低耗、清洁生产技术

研究先进勘探、采矿工艺和高效技术装备;深部及难采矿床强化开采技术和设备;矿井节能降耗及矿山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绿色”采矿及清洁生产技术;新型高效、高选择性、低毒(或无毒)浮选药剂;真空冶金新技术;含稀散、贵金属的多金属难处理共生矿综合回收技术;生物冶金新技术及选冶联合新工艺;矿物加工过程中清洁生产新技术;冶炼过程高效率、清洁生产新技术与短流程技术。

(11)有色金属材料精深加工

研究有色金属材料的高均质合成和精炼技术;先进粉末冶金技术;特种成型加工技术;低成本有色金属基先进复合材料制备加工技术;有色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备技术;有色金属纳米及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有色金属单晶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稀散贵金属高纯材料及深加工生产技术;光纤用高纯四氯化锗产品及锗的系列产品开发技术;贵金属化合物合成技术、稀土基贵金属汽车催化剂制造技术。

(12)装备制造技术

烟草打叶复烤、加工、制丝设备制造及相关技术;信息化集成应用技术;自动化物流系统、大型铁路养护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数控机床技术、农产品加工设备、轿车用柴油机设计制造、新型电力装备、光电子设备设计制造、金融电子设备、中药现代化制药技术及装备等。

(13)节能减排技术

冶金、化工和交通运输业等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机电产品节能技术,水能梯级开发综合利用技术,煤炭高效开采和利用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化工、建材及大型生产线余热(尾气)综合利用技术;建立资源替代、资源恢复、资源耗用减量化、资源化等技术体系;清洁发展机制(CDM)技术支撑体系。

3.能源与交通

加强我省水能、煤炭等基础能源开发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进步,重点开展能源清洁生产利用技术、替代石油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超高压电网和电力远程输送技术、复杂地形条件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

重大技术群:

(14)高海拔、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及电网建设技术

电网故障超导限流器的开发研究;特高压直流输电及系统运行控制技术;高海拔紧凑型输电线路研究;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电网可靠性评价技术及电网调压控制技术;互联电网内的调频、调峰、电能质量控制及水电跨流域补偿研究。

(15)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行调度关键技术

研究高坝设计和快速施工技术;高边坡失稳模式及支护措施研究;施工新工艺和施工系统优化设计及质量保证系统研究;大坝工作状态、安全检测、缺陷处理技术;拱坝抗震风险分析和抗震措施深化研究;大泄量、高水头、窄河谷泄洪消能、防冲、雾化措施研究;流域梯级水电站调度优化研究;大泄量、高水头、高参数水轮发电机稳定运行技术及实时在线监控技术;水电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6)新能源开发利用

以晶硅材料为基础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制;太阳能发电及并网技术;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热泵和太阳能互补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生物柴油的开发利用及高产油植物的栽培技术;生物质固化成型、热解气化、液化技术;生物质发酵产氢技术;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燃料甲醇、乙醇生产使用技术。

(17)交通技术

特殊自然环境下的工程建设技术;山区、高原公路建设、管养技术;安全高速的交通运输技术;事故预防、应急反应等安保技术;高等级公路、口岸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技术。

4.高新技术

大力开发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高新技术;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及产品、生物医药、金属和非金属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应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重大技术群:

(18)应用软件开发及集成技术

微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产品开发平台的研究;大型关键应用软件开发与集成技术;应用软件开发项目的产品化转换研究;企业信息管理系统、ERP和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网络Web应用系统软件的研究开发;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

(19)嵌入式计算机及芯片研制

研究嵌入式应用系统及设备,操作系统核心支撑软件,软件固化及芯片设计开发,家用电器嵌入微处理器技术,嵌入式网络音视频技术,自动化与测控仪器仪表、医疗仪器设备。

(20)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技术

信息网络的体系结构、集成机制、自组织机制、智能信息业务生成机制的研究;宽带IP技术及IP网络组网、IP传送网技术;分组语音业务的研究;Internet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技术;多媒体信息压缩技术;光纤数字传输技术;网络金融综合业务研究;网上安全认证技术。

(21)中药现代化和民族药开发

挖掘、抢救和整理民族民间(傣族、彝族、藏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偏方、验方,寻找先导化合物、医药中间体,研究建立指纹图谱;发展结合西医诊断技术的中医理论;开发云药新品种;重点品种生产工艺技术提升和质量标准提高;新剂型开发及产业化;新临床适应症的研究开发;中药现代化相关技术和标准研制。

(22)重大疾病及传染病药物研制

重大疾病及传染病新药研究开发,天然药物在防治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炎、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及传染病中的筛选、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23)重要中药材及天然药物品种选育、引种驯化、繁育,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

三七、天麻、灯盏花、石斛、滇重楼等道地中药材引种驯化、种苗繁育和GAP种植技术研究及推广;稀缺、濒危药材栽培技术研究等。

5.现代服务业

采用高新技术提升我省旅游、金融、保险、物流配送、企业咨询、通讯和媒体、商业和零售等产业的科技含量。重点开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监管与规范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重大技术群:

(24)信息安全和信息标准系统

研究开展全省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网络系统监控、安全网络互联与交换系统等相关的网络安全设备;信息技术相关标准及规范的研究制定,运用ISO、CMM等国际质量控制标准和措施建立信息规范系统。

(25)旅游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及相关信息技术应用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等技术,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省旅游信息网;采用国家电子旅游行业标准,实现政府旅游管理电子化;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利用网络技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建设统一标准的全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旅游电子商务网;应用B/S等技术,建设****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二)社会发展

开展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和技术研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发展思路:围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研究采用高新技术,解决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优先领域:

6.人口与健康

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全省的医疗服务与卫生保健水平,加强优生优育、艾滋病防治、毒瘾戒断、人口与禽畜突发性及重大传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构建****省人口健康与公共卫生保障体系。

重大技术群:

(26)重大地方病多发病防治技术

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预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综合防治研究;艾滋病中西医结合的防治研究和推广;肝病防治技术和康复治疗研究;****重点地方性、多发性疾病的快速诊断和控制技术研究;恶性肿瘤基因诊断技术的研究开发;矿山矽肺病防治的关键技术研究;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及常见疑难病研究;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及常见疑难病研究与开发。

(27)突发性、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技术

开展对禽流感等突发性、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采用新方法、新技术对畜禽疫病的致病原因和过程进行研究;饲料源性免疫技术、中草药防治技术、生物芯片诊断技术在畜禽疫病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建立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预警与监测体系,开展畜禽重大疫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策性应用研究。

(28)毒瘾戒断技术

开展毒瘾戒断中西医药结合的治疗研究和推广、对戒毒者心理辅导的干预技术、海洛因依赖者脱毒的临床研究、中药戒毒制剂、针灸戒毒的实验研究等。

(29)优生优育技术

研究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开发系列生殖医药、器械和保健产品;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建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模型、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建立以人口安全为关键因素的可持续发展监测和预警体系;人类遗传基因研究。

7.环境治理、生态建设与资源综合利用

围绕高原湖泊和水系流域的污染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功能保护、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发展循环经济的各种技术,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替代资源的技术研究。

重大技术群:

(30)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技术

研究人工林复合生态系统建设技术、脆弱生态类型区植被恢复技术、水土保持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干热河谷区植被重建技术、退化天然林恢复与重建技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等。

(31)高原湖泊水体污染防治及修复技术

研究高原湖泊深度除磷脱氮技术、面源治理新技术、高原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高原湖泊流域及高原湖泊周边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整治技术;湖泊径流区的水污染控制实用技术;高原湖泊湿地恢复示范等。

(32)城市环境保护与建设

主要研究典型城市大气重要污染物的形成条件和控制方法,构建大气重要污染物调控的技术方法体系;研究大气环境二次污染控制关键技术途径;经济实用的中水回用工艺和设备。

(33)资源高效利用与替代利用

研究有价元素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磷化工副产氟硅酸综合利用技术;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及其产品的推广运用技术;黄磷炉尾气及炉渣综合利用生产技术;二氧化碳利用及处理技术。

(34)废弃物利用

研究低硫、富氢、富一氧化碳煤气利用技术;废钢、废塑料、废轮胎和垃圾等大宗废弃物利用技术;矿山尾矿、冶金废渣、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利用技术。

8.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

重点开展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灾害预警预报技术、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社会治安信息化系统及快速反应体系建设、城市报警监控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重大技术群:

(35)灾害监测、预报及评估技术

开展地震、灾害性天气、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技术及动态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动态模拟技术和数值预报方法;自然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的研究,制定自然灾害评估方法和标准。

(36)灾害防治工程与救援技术

主要研究防灾工程综合技术、减灾工程优化设计;减灾工程试验与示范;智能土建结构、新型建筑减灾技术;重大城市危机管理技术;险堤、险库的加固工程和山区的防塌、防滑工程技术;高等级公路边坡稳定与景观重建技术等。

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

以科技支撑和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改善人居环境、交通、通讯、能源、文体、医疗卫生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民种、养、加工生产技术水平。

重大技术群:

(37)新农村建设先进适用技术推广

农业生产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先进技术研究与推广;优质高效商品粮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及示范区建设;花卉、药材、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林木)先进栽培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商品猪禽、肉牛(羊)、奶牛(羊)生产先进技术研究与推广;农村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应用新技术研究及推广;新农村卫生、环境保护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应用;农业新型适用技术和科普教育培训;农村信息化技术及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乡镇)试点示范。

(38)城镇化建设

开展城镇化科学规划和管理;研究城镇供排水系统健康循环理论与技术;城镇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地下空间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小城镇新型建筑结构研究及其建设适用新技术研究;绿色建材开发;建筑智能化配套技术;城市绿化、美化及形象规划设计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是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是推动自主创新、提高全省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发展思路:围绕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促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实现科技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重点建设产业科技创新、公共科技服务、自然科技资源保存与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等四大平台。

优先领域:

10.产业自主创新平台

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形成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风险投资创新创业环境,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建设以企业为主体、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自主创新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大力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自建和组建商业性科学实验中心及技术开发中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重大基础建设项目:

(1)****科技创新园建设

围绕我省生物、医药、矿冶与新材料、机械电子、烟草、新能源等特色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科研机构入住园区,形成人才、技术、信息、资金四位一体的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园区,建设高新技术教育培训基地、技术孵化及技术转移基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形成具有我省优势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2)重点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围绕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生物产业、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烟草、医药、矿冶、化工、能源、环保等产业为重点,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科研机构、大学或大企业,产学研联合,组建、认定、提升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

加强和提升生物技术、材料科学和技术、生物多样性研究、动物疫病防治、冶金、有色金属、稀贵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等我省优势学科和重点领域实验室建设,整合优势资源,建成一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实验室。

11.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以****省科技信息大楼、****省科学技术馆新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资源、科学基础数据共享,实验动物,计量、技术标准和检测等方面的建设为重点,加强全省科技信息网络环境建设,提高公共科技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重大基础建设项目:

(4)****省科技信息大楼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综合性的科技信息大楼,大楼由科技图书馆和阅览、现代化计算机房和电子阅览、科技信息数据开发与加工、覆盖全省沟通国内外的网络信息平台、科技成果展览展示、技术转移平台、多媒体远程可视会议系统、科技教育与培训、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等设施组成。

(5)****省科学技术馆新馆建设

****省科学技术馆新馆建设采用多媒体虚拟技术、机器人技术、高科技声光电及数码影视技术等手段,建设智能化网络环境,以现代结构造型、现代材料和独特的设计构思表达科学和技术的超前、深邃和新奇,建成****特色的现代化省级科技馆。

(6)大型科研仪器装备与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网建设

组建跨领域、高水平的基础性研究实验基地,提高重点领域的实验装备水平,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重点整合现有科技研发、服务基地和各类大型仪器设备设施,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网;以网络应用为前提,在共建共享原则下,逐步构建网络化的科学仪器设备设施信息服务开放合作平台,增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和应用开放度,促进我省区域创新整体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7)科技文献共享系统建设

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报告等文献资源的建设。开辟利用国际国内科技文献资源的渠道,加强数字图书馆标准的研究和应用,逐步建设各类数字化的科技文献资源库。促进相关部门、地方科技文献网络系统的对接和共享。鼓励各类文献服务机构采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和服务方式,构建种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科技文献资源保障和服务体系。

(8)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建设

对相关部门和行业长期持续积累的数据资源进行整理、汇交和建库;抢救濒临丢失的重要科学数据,实施重要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与国际国内科学数据组织的信息交换能力,推动面向各类创新主体的共享服务网建设,形成科学数据分级分类共享服务体系。

12.自然科技资源保存与利用平台

加强动物、植物种质资源,微生物菌种、人类遗传资源,标准物质、实验材料,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等资源的搜集、保藏和安全保护,整合和完善种质资源库、实验材料和标准物质资源库、岩矿化石标本和生物标本资源库;提高资源加工、利用的数字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形成体现区域特色、质量稳定、库藏不断增加、保存和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的自然科技资源保障体系。

重大基础建设项目:

(9)自然种质资源、科技资源库及标准体系建设

重点建设作物种质资源、中药材种质资源、花卉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少数民族人类基因、实验动物、地质矿产等自然科技资源库以及古生物和古生命化石标本、岩矿石标本和宝玉石标本的保藏与研究基地,支撑自然科技资源系统评价和高效利用;构建自然科技资源标准体系,初步实现自然科技资源标准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共享。

13.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构建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服务系统,技术转移信息服务系统和技术转移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评估、技术交易、创业孵化、创业投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重点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

重大基础建设项目:

(10)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采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科技成果信息数据库、技术需求信息数据库、技术投融资信息数据库、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政策环境信息数据库、远程可视会议洽谈系统,开发网络信息服务软件,建立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有机联系的服务整体,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提供信息服务。

(11)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支持我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科技示范园、软件园、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园区二次创业,加强生物医药孵化器公共标准实验室、软件出口加工中心专业孵化器等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孵化器建设,形成集信息提供、投融资、成果孵化、中试推广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高效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12)科技中介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面向全省中小企业,集成创新服务资源,在生产力促进、科技咨询评估、创业投资、技术监督、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重点培育一批骨干机构,形成组织网络化、产业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中介服务网络,成为联系各创新主体、促进其互动的桥梁和纽带。

(四)基础科学

为加强我省原始创新,促进社会发展,推动我省基础学科建设,培养科学技术研发人才,开展持续创新,需要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

发展思路:坚持稳定支持和超前部署,重视科学的长远价值,围绕全省战略目标,建立和发展具有我省特色和优势的学科领域,开展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等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重点基础研究,争取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一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培养一批优势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团队,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奠定基础。

优先领域:

14.生命科学

针对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开展农业生物技术、生物医药、重大疾病防治、生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科学研究。

重点基础研究内容:

(1)基础农学与基础生物学

主要开展农业动植物资源多样性、遗传改良、抗逆性机理和病虫害及畜禽疫病控制机理的研究;动植物优良种质选育理论及方法研究;****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及有利基因发掘研究;****特异动植物种质资源的生物学创新利用研究;耕地土壤环境的变化机理及持续发展利用研究;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研究;****生物资源及珍稀濒危动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研究;****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2)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环境与肌体相互作用规律研究;重大疾病基础与临床的结合研究;少数民族遗传多态性研究,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的基础研究;机体免疫监管和疫苗的研制;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治的基础研究;****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寄生虫及重大疾病的致病机理及发生规律、预防途径研究;中医与中药学研究;民族医学与民族药学的研究。

(3)药物学、药理学和毒理学

主要开展云药及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活性筛选、结构整合、改造和修饰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药物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评价研究;先导化合物和药物的筛选、评价;药物新剂型的应用基础研究;中药标准化和云药产业发展相关基础研究;创新药物临床前的基础研究等。

15.工程与材料科学

结合****省及其周边地区的矿产资源特点,开展制造业、矿产资源开发、新材料、能源利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基础科学及其应用研究。

重点基础研究内容:

(4)材料科学

主要开展结构材料的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基础研究;新型高效催化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基础研究;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材料制备/零件制造过程中的虚拟仿真、优化和加工新技术基础研究;材料的纳米效应与纳米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材料制备加工过程中的组织结构演变、预测与应用基础研究。

(5)工程与技术科学

主要开展生物质能转换的化学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大型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和灾变防治的理论、方法和控制研究;岩土工程灾害与环境损伤防治基础理论研究;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报与防灾减灾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现代地质勘查及成矿理论,矿床成因模式理论、地质异常矿体定位预测理论研究。

四、重大专项

为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本规划纲要围绕****省中长期科技发展重点方向和优先领域,进一步突出重点,凝练出若干类重大关键共性技术作为专项,通过优化整合科技资源,集中力量,重点突破,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中长期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的实现。

确定重大专项的基本原则:一是适应国家和****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重大推动作用;二是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有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对更新产业技术起关键作用,能支撑重点产业和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三是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四是突出****的特色和优势,有一定的发展基础,预期15年内取得明显效果。重大专项的实施,将根据****发展需要和实施条件的成熟程度,逐项论证启动。同时,根据我省战略需求和发展形势的变化,对重大专项进行动态调整,分步实施。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实施安全型卷烟;生物质能源;烟、糖、茶、胶、花卉、果蔬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新品种;有色金属新材料;精细磷化工、煤化工;工业自动化与物流自动化系统;艾滋病防治及毒瘾戒断;民族药新药创制;高原湖泊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9个重大专项。

五、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产品创新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省创新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是:

(一)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重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省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全省自主创新能力的突破口。在大幅度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建立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切实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一要改革和消除各种体制机制,打破行业和市场垄断,创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持续引导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增强战略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能力。

二要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整合科技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企业全面开放。鼓励和支持在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的领域,建立由企业牵头、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实施研究开发项目的机制。

三要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加快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力研究和开发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技术标准。

四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活力。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鼓励引导企业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激发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力。

五要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大力发展为企业创新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六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部级和省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等,支持引导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加强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二)建立现代化科学研究体系

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促进科研院所之间、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的结合和资源集成。建立有利于科研院所做大做强的创新机制,提高持续创新能力。

一要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加强科研机构能力建设,调整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优势学科和研究基地,推动科研院所持续、提高和引领创新的能力。整合和集成现有科技资源,以****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为主组建“****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为全省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提供信息与决策支撑;围绕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做大做强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等一批省级社会公益类大院大所。围绕我省支柱和重点产业的需求,组建“****省工程技术院”,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

二要建立稳定支持科研机构创新活动的引导和激励机制,改善院所基础条件,支持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建设、基础性工作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三要建立有利于科研机构原始创新的运行机制,完善科研院所院(所)长负责制,进一步扩大科研院所在科技经费、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决策自,提高科研机构创新活动的内部协调集成能力,支持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业化开发。

四要建立科研机构开放合作的有效激励机制,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科研和管理人才,推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和高等学校之间多种形式的联合,促进知识流动、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共享。

五要积极支持省内高等院校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等领域的自主创新。积极争取和主动吸纳国内外重点高校、优势重点学科参与****省创新体系建设。鼓励、推动高校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全面合作,加大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力度。

(三)建设科技管理与服务创新体系

根据新时期科技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科技管理与服务创新体系建设,转变和加强政府科技宏观管理职能,做好顶层设计,集中目标,突出重点,强化公共科技服务职能,弱化对竞争性研发活动的具体干预,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推进省、州(市)、县(市、区)各级科技管理与服务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科技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动员组织社会力量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完善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和落实法定财政科技投入等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科技工作考核评价、激励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要强化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总体规划部署和宏观管理。建立健全科技宏观协调机制、科技决策机制、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协调互动机制、部门之间统筹配置科技资源机制。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方式,把工作重点放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创造保障条件、优化政策环境、建设科技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上。

二要改革科技评审与评估制度。完善同行专家评审机制,建立评审专家信用制度,加强评审过程的监督,加大专业化科技评审与评估机构的建设力度,扩大评审活动的公开化程度和被评审人的知情范围,注重对科技人员和团队素质、能力和研究水平的评价,鼓励原始创新。

三要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要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同特点,按照公开公正、科学规范、精简高效的原则,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改变评价过多过繁的现象,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面向市场的应用研究和试验开发等创新活动,以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及其对产业竞争力的贡献为评价重点;公益科研活动以满足公众需求和产生的社会效益为评价重点;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探索以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为评价重点。建立适应不同性质科技工作的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科技奖励制度,减少奖励数量和奖励层次,突出政府科技奖励的重点,在实行对科技成果奖励的同时,注重对人才的奖励,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奖。

四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管理及服务体系。针对科技管理及服务行业功能单一、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类社团在科技管理及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科技管理及服务机构向专业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六、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

为确保本纲要各项任务的落实,不仅要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还必须制定和完善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所有政策和措施都必须有利于增强全省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充分利用省内外科技资源,有利于科技支撑和引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本纲要确定的若干重要科技政策和措施,是针对当前我省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而制定的,随着形势发展和本纲要实施进展情况,将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一)贯彻国家创新政策,建立健全符合省情的自主创新政策措施

1.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政策

全面贯彻国家关于财政、信贷、税收、政府采购和市场准入等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立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要素协调发展的机制,实施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盟、产学研联合体和承担政府研发任务的政策,加快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实施增强企业内在创新活力的政策,支持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把获得专利、商标、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作为企业考核指标。

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支持企业采用国家和国际标准,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通过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和重点,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采取积极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投入,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开展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把国家和省级重大建设工程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国家和省级重大建设工程的实施,消化吸收一批先进技术,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产品。

3.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制定****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实施能力。研究提出技术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专利技术产业化和防范、应对国际技术壁垒的战略措施,为自主创新提供有效支撑。强化省、州(市)、县(市、区)知识产权工作职能,在机构、人员、专项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重点资助在国内外申请和实施发明专利,支持有开发前景的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建立和完善省、州(市)、县(市、区)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及应用服务系统、专利预警、维权援助机制,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检索、咨询、、培训和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中介机构。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联合创新,形成一批原创性知识产权,引导企业加强引进创新和集成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出能力。完善全省专利、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从业资格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建立专利与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挂钩、专利投资入股等激励机制,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和保护能力。

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和协调,并优先采用。推动技术法规建设和以企业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促使标准制定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效能性。引导产、学、研各方面共同推进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及优先采用。

4.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继续加强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产业化基地建设。制定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政策。构建技术交流与技术交易信息平台,对我省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技术开发与服务活动给予政策扶持。

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建立面向农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新机制。把农业科技推广成就作为科技奖励的重要内容,激励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推广活动。支持农村各类人才的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对农业科技推广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支持,鼓励和支持多种模式的、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支持面向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产业竞争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重点加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新材料、矿产、冶金、环保、节能等领域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技术工程化平台、产业化示范基地和中间试验基地建设。

鼓励和支持用先进、适用技术对我省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进一步促进我省产业、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

5.加大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的力度,提高科技发展的层次和整体水平

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有效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使我省的科技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上有新的突破,通过扩大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加快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实现重点跨越。对外科技合作项目要向应用开发类和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倾斜,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向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倾斜。继续推进省院省校科技合作,引导有条件的州市深化州(市)院、校科技合作,以企业为主体,按照市场机制做大做强一批项目和企业。

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国内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合作项目。建立我省与东盟、泛珠三角地区、滇沪等区域科技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与交流。积极主动参与国内外科学研究和学术组织,支持我省科技专家、科研机构和科技社团参与或牵头组织国内外科学工程。建立培训制度,提高科技专家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支持科技专家在重要国内外学术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鼓励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研究开发机构,鼓励国际学术组织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

6.加强科学和技术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贯彻落实《****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制定《****省科学技术普及规划》,把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探索科普工作新形式,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技术知识。面向农村、社区、青少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工作,支持边远民族地区建立少数民族科普专业队伍。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继续推广和深化现有的、深受群众欢迎的科普活动,逐步建立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系统性的校内外科学探索和科学体验活动,加强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能力。

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推动州(市)、县(市、区)综合性科普设施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县(市、区)科普长廊等公共设施作用。合理布局并切实加强科普场馆建设,提高科普场馆运营质量和使用效率。建立科普场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制度,提高公众的参观和学习兴趣。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中加强与公众沟通交流,繁荣科普创作,打造优秀科普品牌。鼓励著名科学家及其他专家学者参与科普创作,制定重大科普作品选题规划,扶持原创性科普作品。加强对科普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培养更多的科普人才。

建立科普事业的良性运行机制。加强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大型企业等各方面的优势集成,促进科技界、教育界和大众媒体之间的协作。推进公益性科普事业体制与机制改革,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

1.提高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要求,确保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激励、引导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开展技术创新与技术集成。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金参与,吸引民间、海外资金等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化投融资体系,不断提高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加快技术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产权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加速科技产业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政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鼓励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

2.调整和优化科技经费投入结构

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政府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等科技活动,并引导企业和社会的科技投入。加强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以及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和科学技术普及的支持。合理安排科研机构(基地)正常运转经费、科研项目经费、科技基础条件经费等的比例,集中力量加大对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类大型科研机构的稳定投入力度。结合政府财力情况,统筹安排规划实施所需经费,切实保障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的顺利实施,并继续加强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政府增加科技投入的同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积极促进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3.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科技经费投入的使用效率

建立科技计划与科研项目实施的评价及监管体系、跟踪问效及监管监察制度,提高科技投入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透明度。建立科研项目(课题)预算评审评估制度、科技经费预算管理项目库;探索科研项目经费事后补助机制,建立有效的经费监管机制,形成预算监督、内外审计监督和社会公共监督相结合的全程监督机制。按照国家和省级预算管理的规定,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构筑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我省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围绕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实现科技资源共建共享为目标,重点建设产业科技创新、公共科技服务、自然科技资源保存与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四大平台。我省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要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相衔接,根据“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则,借鉴其他省区的成功经验,制定各类科技资源的标准规范,建立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政策法规体系。针对不同类型科技条件资源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共享模式,打破当前条块分割、相互封闭、重复分散的格局。同时体现区域特色,通过有效配置和共享,形成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

(四)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专家和创新团队

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培养和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培养和引进若干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加强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以及高等院校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注重发现和培养一批有影响的科学家和科技管理专家。面向国内外聘任一批著名科学家,组建科技发展战略顾问团,为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和提高全省科技进步水平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改进和完善职称评聘、突出贡献专家评审等高层次人才制度,进一步形成培养选拔和引进高级专家的制度体系,使大批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鼓励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支持研究生参与或承担科研项目,鼓励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高等院校要适应国家和我省科技发展战略及市场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及时合理地设置一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并调整专业结构。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培训,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实用技术专业人才。要在中小学教学中进行科技创新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

鼓励企业聘用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进入市场创新创业,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进行技术开发,引导高等院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多方式、多渠道培养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鼓励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支持企业吸引和招聘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

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

制定和实施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到****省工作和为****省服务计划,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建立符合留学人员特点的引才机制。加大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省发展的资助力度,大力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留学人员为****省服务的政策措施。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公开招聘力度,重点实验室主任、重点科研机构学术带头人以及其他高级科研岗位,逐步实行区内外公开招聘。实行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海外高层次优秀科技人才和团队来滇工作,对境外科技人才实施人才居住证制度。营造引进人才与本地人才和谐共事、合作创新的环境。

推荐期刊
  • 科学
    刊号:31-1385/N
    级别:省级期刊
  • 科学课
    刊号:42-1625/G0
    级别:省级期刊
  • 江西科学
    刊号:36-1093/N
    级别:省级期刊
  • 标准科学
    刊号:11-5811/T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