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8篇

时间:2023-08-15 09:26:53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1

一、热闹的课堂活动下生本意识的缺乏导致课堂本体失位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给学生提出问题后,缺乏耐心等待,学生还来不及看书思考,我们就仓促的催学生回答,生怕课堂会冷场,这时也总会有几个反应敏捷的学生举手,我们就迫不及待的请他们回答,有时学生并不举手,在下面就随大家一起喊出答案,看起来好像课堂运转很热烈,但从大多数学生惶恐而茫然的眼色中看出他们思维并没有跟上,大多数同学被我们抛在课堂“回答”之外,是这节课的“看客”和被动的“听众”。有悖于新课改中的“自主”学习,这样长期以来学生越来越不会读书思考,不会表达。我们的教学效益还会高吗?一些学生对课堂没有兴趣,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师缺乏生本意识,这是学生感受到漠视而造成的。在语文教学中,课程规定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总是存在矛盾,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赶教学进度来不及为那些需要细讲的学生停留,我们也总是感叹学生难教。其实教师的责任除了完成教学进度,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就是要处理学生与教材之间矛盾,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要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对学生的要求,而不能无视学生的整体情况去赶进度。我们应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提高我们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教师该讲不讲,讲得少也不精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要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提倡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有的教师在短短的40分钟,两人讨论有之,前后排讨论有之,自由讨论有之。但是,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小组讨论有时走了样,逐渐变成一种形式,似乎觉得课堂教学没有小组讨论就没有实现课改,这样的课堂,看起来是“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其实是浅薄浮躁,流于形式,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而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场所,搞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教师没有抓住教学的重点正确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次的阅读,“知识与能力”未落实,过程与方法有偏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似是而非,语文课成了表演课、取乐课,已没有多少属于“语文”的东西了。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本应该在课内解决处理的问题却留到了课后,有的教师常常提出如此的要求:“请同学们回家后再仔细读读”,“课后再好好练练”,“这个问题课后再进行讨论”,诚然,课后练习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本末倒置忽略了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教师没有恰当地予以指导或点评,学生的“自主”就没有和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学生就不会对知识进行内化,“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三、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

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6―0052―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尤其作为我国“国学”的语文。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被逐渐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其中多媒体教学运用十分广泛,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方便教师的备课,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边,本文将围绕初中语文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相关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易出现的一些弊端

1.多媒体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只停留在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对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着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学生对于一些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理解上,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勾画,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塑造一个更加立体的形象,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是,一些初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是已经做好的课件,这些课件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流程,这样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不再自己进行想象来理解人物,而是根据老师的课件来理解,这样下去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当遇到一些文学作品的时候不再自主进行理解,这种定向的、模式化的教学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长期下去十分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

2.多媒体教学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十分要重要的特点,语文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和文字的运用能力,而实现这些的方法是通过听说读写来完成的,而使用多媒体以后,当遇到课文的时候不是教师带着学生来读课文,而是学生听提前下载好的录音,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不到培养,一些学生甚至在阅读的时候出现一些音读错的情况,这样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教师运用多媒体上课可以直接给学生放PPT而不用再进行板书,要知道板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给学生的书写提供一个示范,这一点在一些年轻的教师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他们一味地依赖多媒体,对于一些字的字形和笔画都忘记了,所以就导致学生的书写能力也越来越差,一届不如一届。

3.多媒体教学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情感进行交流的地方,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了解学生的一些真实想法,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后,由于课堂教学是根据提前安排好的流程来进行的,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会逐渐拉开,课堂氛围也逐渐变得死气沉沉,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在逐渐地消弱。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阻碍了教师与学生情感的培养与交流。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的方法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播放一段与文本有关的影视材料,能引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然后再逐渐围绕着文章自身展开。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有充分地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对与本文有关的知识面有更多地了解,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3

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门学科。在中国现代高校的英语教学中,都把语言和文化作为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对待。语言与文化已成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国内比较有权威性的教材是邓炎昌、刘润清编著的“语言与文化”。此书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比较,详细论述了在使用英语时所涉及的重要文化因素。并用大量实例说明,必须掌握与这些因素有关的英语使用规则,才能措词得当,言语得体。它对我们高校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的问题,应加以改正。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实情况恰当运用书中事例

人们对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学习,不仅来自于书本,更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与学习。随着中国的开放的发展,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和国外进行文化和交流的机会。因此,人们对于不同文化间差别的了解不断加深,对处理这方面矛盾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由于这套教材最初编排于1989年,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书中的某些事例显然已跟不上时展的潮流,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些改动和调整。

例如,在书中第一章的介绍部分,作者举了中美之间对待赞扬的不同态度的例子。对于中国客人的赞扬,美国主妇很高兴地表示感谢,对此,中国人觉得很意外,而美国主人对中国翻译的表扬,竟得到了女翻译“No,no,My English is quitepoor,”的谦虚作答。可能,这个例子用在十几年前,在对外交流还不很频繁的时期是恰当的。但用于对外开放的今天则显得有点儿过时。在讲课中,学生就曾经提出,作为一个专业翻译人员,她怎么可能做出这样不符合西方文化的回答方式呢?这也使我们意识到,学生们所具有的语言文化知识,和过去的学生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那么,我们的语言与文化教学是不是也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而调整教学内容和程度。

其次,在第二章讲到中英词汇中的词汇空缺现象时,书中举出很多例子说明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文化中有,在另一种文化中则没有。其中提到了中国人没有吃过“hamburger”(汉堡包),也不需要在上班时由“time clock”(出勤记录钟)来证明他们是否按时上班。并说这样的英语词在汉语中都找不到对应词,汉语中根本没有这种概念。我们知道,这些英语中的概念早已渗透到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当中,已经毫不新鲜。如果再照搬书本,恐怕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的引导的方法,鼓励学生找出过去他们所无法理解而现在有清晰概念的各类词汇并加以解释。他们对此很感兴趣。列举了诸如“Yuppie”,“Broadway”,“cocktail”,“Hollywood”等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又谈到他们认为外国人可能不明白的中国词汇以及如何用英语加以解释,这就涉及到了在另一种语言中空缺词汇的翻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充分挖掘的基础上,加深了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

二、在教材基础上,对部分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和扩充

“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了语言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但有些方面的内容过于泛泛,而且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学生能够读懂,但不便记忆,有些内容只给出了部分解释,但只是一提而过并不全面。为了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系统,我们对其中的有些内容又进一步进行归纳总结和扩充。便于学生获得完整清晰的概念。

例如,在第二章谈到英汉两种语言中“貌合神离”的词语时,给出了“处所、机构”、“人”、“政治、社会活动”和“成语谚语”中的“貌合神离”现象。但这并不全面。

又如,第三章中谈到的词的文化差别时谈到同一个事物、生物或概念,在某些语言中可能只用一个词来表达,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有几个或更多的词来表达,并谈到英语中表示性别的词要远远多于汉语。但是,课本所给内容仅是列出几种现象,并未加以归纳总结,缺乏一定的条理性。我们就此扩充的一定内容,把人类按家庭成员、婚姻状况、职务职业等按男女不同表达进行分类;把动物按构成雌雄的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总结。使学生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Terms to distinguish male or female of animals

+male,female:male dog,female dog公狗,母狗

+he,she:he-goat,she-goat;公山羊,母山羊

he-wolf,she-wolf;公狼,母狼

雌性加后缀ess:tiger,tigress;老虎,母虎

lion,lioness~狮子,母狮

三、中西文化对比中的翻译问题

由于本书是对中西语言和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其中必然涉及英汉文化中对应部分的互译问题。但在书中的很多章节,例如第五章成语、谚语和格言,其中虽然提到王佐良教授“编后感”中成语翻译的容易,但并没有给出某些具体的方法。又如第八章典故中,作者对所举的例子进行了分类和具体分析,但也未提到英汉互译问题。学生只能根据教材的内容记住一些零散的例句,却做不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对此。我们进行了讨论,并借鉴了一些词汇和翻译方面的书籍,并查找了网络上的相关资料,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我们根据成语和谚语的特点,主要总结了三类翻译方法:

1 借用法:由于人类生活的世界、人类的思维和情感有共通之处,因此,各种文化和语言也表现出一定的相融性和共同点。英语和汉语中部分的成语和谚语在语言形式和比喻形象方面十分相似,几乎可以完全一一对译,例如:一箭双雕to kill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改革 问题教学法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逐渐深化与革新,加快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势在必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的重要一环,自然而然地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攻坚”阵地。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深入挖掘学生知识潜能,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带来的诸多弊端,我们可以从“问题教学法”着手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

放眼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比如阅读教材的选择脱离实际,与学生生活实际不相符合,阅读教学方式方法过于陈旧,不能做到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学生主体性阅读流于形式,未能深入及里,学生之间互动合作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并不是少数,笔者在执教过程中对这样的情况司空见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呢?笔者认为,可以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突破目前的教学困境。在这种情况下,“问题教学法”的提出应运而生。

二、“问题教学法”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的“问题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提出问题为核心,将教材相关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尤其是阅读教学环节中的运用更加频繁,优势也更为凸显,其有效推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对比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双向交流平台,也为学生之间更好地合作提供了契机,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感受语文阅读带来的乐趣和魅力。从一定程度上说,“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大量运用体现了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决心,也是新课程改革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

三、“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从大局上看,“问题教学法”主要是一种针对阅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讨和提出一系列有意义的问题,从而进行阅读理解学习的教学方法。其打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限制,为促进小学生阅读、思考、合作等方面提供了富有成效的解决方法。其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策略可概括如下。

1.合理导入多媒体技术。

新时代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传统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其中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运用最为常见。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改革过程中,可以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问题教学法”,以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创设有效的课堂阅读情境。教师在上阅读课时,首先可以通过导入多媒体技术手段,将阅读内容用动画、视频、图片、音乐等形式呈现出来,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其次,教师要找准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积极探寻阅读教材的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2.适时点拨,挖掘潜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身对阅读的理解和创新,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适时点拨,深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水平。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如在阅读之前,教师通过提出某一既符合阅读要求,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自我阅读。在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读时,教师应该适时适度地加以点拨与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新,让学生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不断发掘自身阅读潜能。

3.加强互动,双向交流。

所谓教学,涵盖了教师会教、学生会学两方面内容。教师在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当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阅读探究过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及时的双向互动交流,通过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训练,达到开发学生思维能力、迁移和同化课程内容知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十分重要。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应当坚持实践创新的教学原则,积极采用“问题教学法”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丽颖.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法”使用探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3).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改教学;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语文课程教学标准的改革与创新已经进入了一定阶段,相较于以往注入式教学模式,经历了课改之后的语文课程呈现出更为显著的教学功效。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践行素质教学新模式中因思想认识不足,导致语文课程教学仍存在着诸多教育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只有将语文教学问题加以分析,并进行教学模式改进和改良,才能更好地为初中生提供优质学习空间。

一、初中语文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分析

新课改中就“教”与“学”两大语文课程组成部分在课堂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的调整[1]。即将主教,转变成以学为主的课堂结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总结而实现相关语文知识的内化。然而,部分教师在语文课程执教工作中并未真正领悟这一教学标准的实际内涵。通常,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材内容设定完问题之后,便将接下来的课堂完全交由学生安排与处理。在学生自主探究期间,教师基本上是放任不管,对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也未能提高关注。这样,就导致部分过于调皮的学生钻空子,不仅不会积极参与到语文问题的探究讨论,甚至还会做出扰乱语文课堂秩序的不良行为。其实,之所以会存在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新教学标准存在误解,虽然推崇主学理念,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的引导与辅助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此外,当前,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表现的学习状态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教师未能掌握好教与学课堂作用的调整,导致大部分阅读时间都被浪费,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还未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初中语文课改教学相关问题的策略思考

1.合理分配语文课堂时间并适当监督,维护语文课堂秩序

课堂秩序的有效性,是决定语文课程教学进度顺利进行的重要指标[2]。而对于教师来讲,如何在更加自由、开放的课堂环境下维护好课堂秩序,是一项比较难的教学问题。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与执行者,教师的任务既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发挥,又要确保规定好的课堂任务能够在短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内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合作教学环节实施之前,应就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安排。在课堂上,教师利用5-10分钟的时间完成课程导入并提出问题。在接下来的15-2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教师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虽然不再担当知识灌输角色,但仍要以引导者的状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氛围当中。最后,利用课堂剩余时间进行组间探究结果分享以及教师总结。教师将课堂的45分钟时间优化分配到各个教学环节,并以引导者和监督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自主探究中。

2.践行动与静双向阅读教学,实现思维与实践能力共同进步

针对语文课程,传统形式下过于静态的阅读教学模式,以及部分课堂中呈现的极端动态化探究模式,都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快速提高。只有动静结合,才能够实现学生在掌握阅读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读与说技能的转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不同课堂阶段,设计不同的阅读执教手段。阅读初期,学生通过大声朗读排除语文素材中的生词生意,提高文章阅读的流利程度。进入中期阶段,教师鼓励学生就阅读素材内容进行分角色朗读。同时,朗读完成之后,应先鼓励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此时需要保持课堂气氛足够安静。以便学生能够就素材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尤其是在文章情景以及情感的感悟上有一个正确认识。最后阶段,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将自身看法与他人见解相结合,从而加强阅读文章解读的深度。

3.正确认识学生乱发问现象,引导学生走出知识盲区

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能够就语文课堂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施者,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当然,每个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上所表现的素质基础也各不相同,在所提出语文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上也有所差异。教师所要做的便是要尊重学生所提出的语文困惑,或者关于语文学习的见解,以一颗包容、理解的心态正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思维引导和行为鼓励,以充分调动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对发问学生进行言语鼓励,如“你表现很好,善于提问是好的,只有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才能证明学生是真正的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来。”然后,便要就学生所提出问题进行分类分析以及归纳总结。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所提问题,判断学生的语文学科思考方向是否有误,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如若是比较有建设性作用的问题,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就该学生提出的具体语文问题进行互动探讨。在训练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实现语文知识的高效传递与共享[3]。以学生为主的问题的提出与探讨,是营造师生互动交流的主要途径。通过问题的摄入,加强师生之间语文知识感知上的交流。从而实现语文学科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综上,语文学科在初中生的文学涵养,以及理解与交际能力提升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意义。为了解决当前语文课改探索过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教师务必要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并就初中生语文课程学习的实际需求,就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模式加以优化。以促进初中生获得更好的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实现语文课改的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武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分析[J/OL].中国培训,1. 

[2]王建.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6):149.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6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问需坚持的原则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①实用性原则。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需要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教师提问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的语文知识掌握的情况。因此,在提问中,教师需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②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坚持与学生学习能力匹配的原则。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语文学习能力不同,进而对于知识的理解速度和理解程度也不同。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该低,如果提问的难度过大,将导致这类学生无法回答出问题,也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而针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也应该较大,以扩展这类学生的思维,实现语文学习上更大的突破。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策略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提问,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学生高质量的完成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任务,具体的提问策略包括问题的设计策略、提问的时机策略以及问题的总结策略等。具体分析如下:

1.问题的设计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提问之前,需要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而这也是提高提问效果的重要保证。在问题的设计方面,教师主要应结合本堂课实际的教学内容,从中提炼出相应的知识点,根据相应的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设计,而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回答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教师通过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能够提高提问的效果,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提问下,快速的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此外,教师在设计语文问题的时候,还应该设计多个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最佳的语文学习效果。

2.提问的时机策略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的把握提问的时机,如果时机把握不好,将无法将提问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而在把握提问时机方面,教师需要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①教师在讲述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应给予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理解和消化,然后提出与此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采取这种提问时机的依据就是在学生理解完知识点之后再思考相应的问题,其思考的效率会更高,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②在本堂课的所有知识点都讲完之后,教师还应该提出一个系统化的问题,就是将本堂课所讲述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快速的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当中,以实现最佳的解决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3.问题的总结策略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7

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重点往往也是语文考试中进行考察的重点,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核心。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时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够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强或者不能够回答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将课堂提问的内容设置的过于简单,只是询问学生例如,对不对或者是不是等类型的问题,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和思考能力的提升。有效进行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方法之一就是教师要精心的进行课堂提问内容的设置与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向其提出难易适中并且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避免过于简单的问题不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和过于困难的问题导致学生产生畏惧情感的现象出现。教师进行具有思考价值问题的精心设计,是激发学生思考意愿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习惯,还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进行提问内容精心设置的教师往往具备发掘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其他人容易忽视的部分捕捉和发现具有思考价值和意义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内容,使课堂提问能够实现优质高效的发展。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三顾茅庐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刘备要拜访诸葛亮三次?以及诸葛亮为什么前两次不见刘备等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二、把握时机进行提问,有效深入课堂文本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技巧和提问能力,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将问题以陈述性的语气提出,使课堂提问为创设课堂情境服务,使学生改变传统回答教师提问的僵化模式,转变为对课堂教学情境的投入和参与,进而使课堂提问能够发挥真正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问题学情境的创设,还要充分的以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为主要依据,捕捉和选取恰当的教学时机。以适当科学的提问方式向学生提出教学问题,使课堂提问能够具备足够的艺术性,进而激发学生进行问题思考的动力和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智慧火花的出现,还能够促进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高。此外,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应当包括对学生无法回答问题情况的处理,学生在无法进行问题回答时有可能是由于问题过难或者过多,难以克服思维定势等,即便问题难易适中,也有可能会导致停顿状况的出现。这就需要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为学生进行指导,疏通学生的问题思路。教师要准确的把握课堂提问提出的时机,以巧妙的课堂提问技巧实现语文教学课堂的高效提问,有效的进行文本内容的发掘和深入思考。

三、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先进现代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早已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还应当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质疑和提出,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其综合语文素质。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对于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对于学生质疑和问题提出行为的鼓励无疑会使学生的探索欲望得到极大的激发。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质疑精神,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优秀的提问习惯和提问观念,表扬其不同意见的提出与发表,让学生真正热爱语文课堂和语文学习,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够高效优质。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询问其对于题目的看法和想要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展开,使学生在充分挖掘课文题目的过程中认识到提问与质疑的魅力,进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与质量。

四、结语

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 提高策略

语文教学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感情的沟通,智力的培养,学习品质的塑造,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研究课本,把握教材的实质。

新课程倡导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深度解读教材,探究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钻研课本,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挖掘训练的要素,选择符合教材和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教师需要吃透教材,了解编写的意图,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重点,按照文本的主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理解透彻,重视语文课堂的高效性,尊重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深入钻研课文,对课文进行通读,教育学生学会理解词语,学会结合生活理解课文,并逐渐扫除阅读的障碍,认真将课文朗读几遍,发现重点的语句,并做好记号,备课的时候写入教案中去,课堂上给予及时的指导。教师在阅读各种参考书的时候,应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做好标注,将段意写在空白的地方,将重点语句的含义写在旁边,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语文教师要重视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掌握,重视撰写教案的过程,围绕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师要恰当选择好的讲课的方式,选择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好的教学策略,并选择好的教学标准。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选择教学效果最好的方式,花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重视科学高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好教育的功能。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要积极给学生创造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积极主动探究新知识,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并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产生探究的动机,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演绎推理,可以类比推理,可以借助多媒体,也可以借助童话故事,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活跃思维,张扬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培养问题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提炼文章的主题,重视分析人物的形象,唤醒问题的意识,增强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尊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重视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研究提出一系列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营造和谐氛围,充分信任学生。

教师要相信学生,及时提出问题,充分激励学生,给予学生赞许的眼神,鼓励的话语,实现和学生的沟通和理解,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能够轻易否定学生。

四、运用教学方法,鼓励提出问题。

教师要创设游戏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教学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筛选价值问题,提高提问质量。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思维的开始,要注重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后,要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鼓励学生放手大胆查找资料,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实现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这样来启发学生发展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积极锻炼思维,提升智力水平。

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较低,一旦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多想,发展智力,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画多写多想,学会模仿和表演,善于设疑质疑,炼就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课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示范配乐朗诵课文,展示幻灯画面,呈现诗的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美,再根据作品的特点,粗略领会含义,进行诗画类的活动,给学生进行具体的介绍,引导学生走进作品的美好意境中,教育学生享受美,领悟美的含义,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绘画的能力、想象的才能和口语表达的才能。

总之,语文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全面立足教材,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的教学是教师的生命,教师要让生命得到延续,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学和书本的紧密结合,全面提升教学的内涵,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感悟能力,让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得到切实增强。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