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8篇

时间:2023-08-17 15:55:19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1

摘要目的:探讨手臂衣着厚度对心电监护仪测量血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一组研究对象中用三种方法分别测量同一个体右上肢肱动脉血压,方法为裸臂测量、袖带捆扎内衣外(<2 mm)测量、袖带捆扎羊毛衫外测量,分别设为A,B,C组。比较三组测得的血压。结果:A组与B组测量的收缩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测量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衣着越厚测量血压值越高,在临床工作中当因环境因素和患者躯体条件受限,袖带可绑扎衣着厚度<2 mm外测量血压。

关键词 心电监护仪;血压;着衣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70

心电监护仪是各类医用电子仪器中在临床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设备,其使用为医护人员诊断、治疗、护理和抢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它测量血压快捷准确,省时省力,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适用于需要频繁监测血压的患者[1]。我院外科入院处置室为新住院患者测量生命体征采用心电监护仪,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新入院患者在处置室检测生命体征是对患者最基本的常规检查[2],测量的准确度直接影响住院部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判断及决策处理的先后次序。入院处置室是住院流程的门户,患者相对集中,有特殊地理环境,特别在冬季,患者着衣较多,为了避免因怕麻烦患者脱衣及延误时间而操作随意性加大,使得检测血压不准确。我们对188例新入院患者进行了袖带捆扎羊毛衫外,内衣外(<2 mm),裸臂3次血压测量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3年5月收住我院外科患者188例,均病情平稳,配合良好。其中男59例,女129例。平均年龄(51.71±14.01)岁。

1.2实验仪器UT4000B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仪器性能完好。

1.3实验方法确定符合实验对象,与其沟通,取得配合,患者坐位,手臂放在台面的高度与心脏、监护仪处于同一平面,选择右臂测量肱动脉血压,患者定点、定位,血压袖带绑之肘关节上2~3 cm,松紧度以一手指为宜,第一次测量穿羊毛衫(C组)手臂血压给予记录,驱尽袖带内气体,脱去羊毛衫测量第二次捆绑在内衣外(<2 mm)血压(B组)予以记录,第三次测量裸臂血压(A组)予以记录,测量3次血压患者保持相同姿态。完毕后协助患者穿衣。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本组患者3种方法测量血压值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心电监护仪原理及优点血压为所测部位血液在动脉血管中流动对血管壁单位面积的垂直压力,通常称为侧压力。血压测量的压强是外加压强,它直接作用动脉的软组织而压闭动脉,在放气时压力渐减少,动脉就迅速恢复血流,当袖带内的压力等于或稍低于心脏收缩压时,随着心脏收缩射血,血液即冲开被阻断血管形成漩涡,发出声音。心电监护仪血压测定采用振动法原理[3],利用袖带阻断动脉血流,在慢速放气过程中检测源于血管壁的搏动振荡波包迹,并找出包迹与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测出血压值的目的,即振荡法测血压。在测量过程中不需要听诊器且自动充放气,避免台式水银血压计因手动放气不能掌控匀速,放气速度过快使各期血管音分辨不清,放气过慢舒张压上升影响血压判断[4],还排除因反复使用听诊器引起听觉不灵敏、噪声干扰造成的误差。有临床研究报道[1,2],心电监护仪所测血压具有客观性,我们在进行心电监护仪测量的同时可以填写住院患者病历表格,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合入院处置室的工作环境。

3.2血压影响因素血压值与心搏出量、周围血管阻力、血容量、动脉管壁弹性及其他血液动力学变化有关,着衣测量所得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均显著高于裸臂(标准方法)测得的血压值。随衣服厚度增加血压也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因为手臂着衣测量血压时,衣着的厚度会消耗袖带的压力,使袖带对肱动脉的压力减小,要压闭肱动脉就需要更大压强(压力),致使外周阻力增加,导致测得的血压数值偏高。

3.3结果分析表1显示,裸臂测量与内衣外测量的收缩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值差为2.97,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臂与羊毛衫外血压比较,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均值差达9.29,舒张压均值差3.61。因年龄对血压有影响,对60岁以上与60岁以下分别进行比较,着衣厚度变化差异与总体变化差异趋势相同。血压本身就是动态的,有一定正常范围,裸臂与内衣外检测舒张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有统计学意义,但均值差较小,对影响观察血压值的临床意义不大。裸臂与羊毛衫外各自测得的收缩压均值差达9.29,这个因素在测量血压时应考虑。提示医护人员在门诊就诊寒冷冬季、患者穿脱衣不便、社区普查工作量大时,测血压时手臂衣着可保留一件单衣(<2 mm),既可避免患者受凉,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因避免袖带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而减少医源性感染,如果测得是临界高血压或低血压应按规范操作重新测量。

3.4操作注意事项服务过程中尊重患者,语言亲切,耐心解释影响测量血压的相关因素,嘱患者保持安静,协助患者脱衣摆放正确体位,注意保暖,努力创造舒适环境,提供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测量血压过高或过低时要询问患者病史,有无漏服降压药或存在白大衣现象[5]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必要时重复测量,保证其准确性。切记不能怕麻烦将有松紧口的衣袖随意撸扎在血压袖带上端,使测量的血压误差较大,对诊疗造成误导。

参考文献

[1]黄凤枝,刘萍,张吴玉.ICU患者心电监护与血压计监测血压的差异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2):2181-2182.

[2]姚瑞文.2种无创血压测量仪测量值的比较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8):46-47.

[3]魏东.心电监护仪的原理及维修[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7):131-132.

[4]王苏英,施建英,叶小丽,等.影响血压测量的有关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9-841.

[5]候建敏,洪威.健康体检中白大衣性高血压的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C):147.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2

【关键词】 儿童; 血压测量; 影响因素;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5-0092-02

血压测量为临床基本检查指标,其检测技术及方法已经成熟,但对于年龄较小人群如五岁以下儿童来说,影响血压测量准确度的因素较多[1-3]。本文着重探讨影响五岁以下儿童血压测量的因素,并根据笔者所在医院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旨在为幼小年龄患者血压测量提供更多参考,现报道如下。

1 影响因素分析

1.1 儿童血压测量部位的选择

据文献[4-5]报道,儿童测量血压时,其测量部位对血压测量值有一定的影响,如儿童坐位、仰卧位及站立位上臂血压测量时,上臂垂直于躯干时的测量值均低于水平于躯干时的测量值,两者相差约为10 mm Hg。另外,不同测压部位对血压的测量有一定的影响,而目前儿童常使用血压测量部位为上臂,但腕部和手指血压测量仪器和技术已经很成熟建议,对于肥胖儿童采用腕部进行血压测量,指端血压测量迄今为止仍未完全推广使用。再者,儿童双上肢血压测量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左侧或右侧上肢的选择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据文献[2-3]报道双上肢不同侧肢血压的测量可能存在统计学差异。

1.2 儿童血压测量方式的影响

儿童血压测量方式主要有三种:动态监测、诊室监测及家庭自测。其中,动态监测为最可靠和重复性最好的监测方法,但由于噪声及袖带频繁穿戴可造成血压测量误差[4-5]。诊室血压测量多为儿童因病需检查血压所需基本资料,该检测不能反映儿童24 h血压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家庭自测为一种较方便、可随时进行测量的血压监测方法,如果加以专业指导,可对儿童24 h血压水平进行动态监测,但不同家庭的监测水平差异成为了家庭自测的限制因素[6-7]。

1.3 与受测儿童相关的因素

此类因素包括:(1)儿童心理变化:部分儿童面对医护人员自然就产生了畏惧、恐惧心理,血压会产生一定的波动;(2)运动因素:部分儿童测量血压前曾有剧烈运动,如奔跑等,但医护人员不知晓,此时的测量结果的真实性不够;(3)环境因素:部分儿童在日常体检血压监测时,往往由于室内嘈杂、拥挤而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加剧,导致心跳加快血压上升[8-9]。

1.4 与测量者相关影响因素

医生和护士对血压的测量结果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护士对儿童血压的监测结果与医生相比,更接近儿童血压正常值,但这种差异的存在并非由于两者测量技术的差异性。因此,对于高血压儿童的诊断应由护士和医生共同听诊后确定。另外,上述差异排除操作者血压测量经验不足或不遵守血压测量操作规程所导致差异的案例,但上述论断无法排除不同测量者使用同一台测量仪对儿童进行血压测量仍可存在的差异[9-10]。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改善测量环境

保持血压测量诊室的环境舒适,避免嘈杂、拥挤,保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避免由于环境因素对儿童造成心理负担,导致血压测量误差的产生。

2.2 提高服务质量

五岁以上儿童多有一定的自制力,求知欲较强。在测量血压之前,医护人员应面带微笑,耐心地告知儿童血压测量的意义,争取使其最大程度地配合医护人员测量。同时,医护人员和蔼可亲的态度也能打消儿童对诊室的恐惧心理,能够积极配合血压的测量。

2.3 指导儿童适当休息

血压测量前,应保证儿童充分休息,避免儿童剧烈运动后直接测量,以消除测量误差。可安排儿童有家属陪同在诊室内安静的休息数分钟,待医护人员观察其基本平静后方可进行血压测量。

2.4 增加平行测量次数

对于血压监测值可疑的儿童,应安排不同护士进行重复测量,同时还应对该儿童不同时间段的血压进行测量,以充分保证血压测量值与真实值相近,较少误差,此种做法对于高血压或假性高血压患儿具有重要意义,可避免误诊的发生[10-12]。

3 讨论

儿童高血压往往起病隐匿,直到造成心、肾、脑等靶器官损伤后才被发觉,加强儿童血压的常规筛查不仅是提高检出率的关键,也是减少成年后心脑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学校应尽快将血压监测纳入儿童常规体检项目,家长应至少每年一次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测量血压。

儿童作为特殊人群,其血压的测量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目前血压测量的仪器和方式较多,不同方式对血压测量的准确度有一定的影响。测量儿童血压时,袖带不宜过小,应与儿童前臂相适应,同时应考虑到听诊声音的下降,以拍击性搏动音完全变闷即舒张期第四音为舒张压以确定,而非成年人的搏动音消失即舒张期第五音为舒张压确定,因为儿童听诊声音的消失可以不出现。测量儿童的血压值应与相应年龄、性别和体型的标准血压数据进行比较,才能确定是否患有高血压病。医护人员应认识到儿童血压测量的影响因素,并能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消除测量误差,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张晶晶,贾晓慧,等.影响血压测量值的因素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6):574-576.

[2]春玲.幼儿园3~6岁儿童高血压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058-4060.

[3]鞠红,刘启贵,宋桂荣,等.大连市1745例6~17岁儿童血压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8):651-653.

[4]王艳艳,孙晓平,张华,等.浅谈影响五岁以上儿童血压测量的有关因素[J].吉林医学,2009,30(8):687-688.

[5]许天亮,谢冰柯.血压测量结果准确度偏差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6):182-183.

[6]杨卫东,李惠霞,王贤初,等.社区儿童免疫接种绑定儿童体检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79-2180.

[7]吴玉花.吐哈油田2010-2012年入托儿童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8):4709-4710.

[8]张云.重庆市学龄儿童血压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0.

[9]徐晓红.海安镇2008-2011年在园儿童“六一”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8):85,87.

[10]杜玮.0~3岁儿童保健状况调查与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32):119-120.

[11]李竹芳.丹阳市1999-2006年幼儿园儿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56-1957.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3

[关键词] 血压计;血压值;对比

目前,随着电子血压计在临床上应用的普遍开展,许多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对其测量值产生怀疑。本研究采用上海医疗设备厂生产的“玉兔”牌台式血压计及华(深圳)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万克大夫腕式电子血压计,将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以便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性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择2007年11月20日~2007年11月26日50例心内科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3~88岁,平均年龄63.8岁。测量前30 min嘱患者不要剧烈运动,测量值不受血压精确度影响(2组血压计经计量部门校正检测符合标准)。

1.2方法

由指定护士1名对住院病人在静息状态下采用台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进行肱动脉测量血压,病人均取平卧位;两种血压讲均与心脏水平齐高;每位病人测量两次,取同一上肢;两次间隔时间为20 min。台式血压计按基础护理学方法进行测量[1],第1次听到的搏动音为收缩压,波动音突然变音或消失为舒张压.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种血压计所测血压值比较:本研究发现台式血压计测得值比电子血压计测得值低,比较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遵循操作原则下,两组血压计测得值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际工作中,不论台式或电子血压计,测量时都易受外界如操作熟练程度、听觉、病人、情绪等诸多因素影响。尤其台式血压计是以手动加压与放气并用听诊到柯氏音来判定血压值,舒张压以动脉音的变弱或消失来判定,因此,可造成判断标准的一致性,并且充气与放气过快或过慢都将影响血压值的准确性,如充气过猛易引起肱动脉充盈不足,而放气过快则致辞听诊误差。因此结果易受操作者主观性及各因素影响;经调查表明护理人员血压测量技能和知识掌握情况合格率为70.37%,部分护理人员在一些基础操作规程方面只是被动接受,或片面地完成工作量,对工作中遇到的细节问题未做质的研究和较深层次的探讨。来红(2004)调查指出,很多医护人员对血压测定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正确的认识,操作规范率很低在临床上不按照规范测定血压或马虎了事,结果导致血压测定数据、疾病诊治和高血压发病率统计不正确。而电子血压计是以压力泵自动加压,自动快速测压、排气,直接以数字式显示压力值与脉搏数,省略了听诊法中听筒和手动加压与放气系统,排除了听觉不灵敏、视听不协调、噪音等因素,测得值更客观。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违反操作原则下,电子血压计测得值可靠。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电子血压计测量的血压值较台式血压计测量的血压值高,提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以传统的台式血压计的标准来衡量病人的实际血压值。对于血压过低或过高应用腕式、电子血压计可靠性低。

参考文献

[1]姜安丽,石琴.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林芝半,陈小梅 林晖.电子血压计与台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的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01,23(3):20.

[3]王秀玲.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值可靠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4,18(4):621-622.

[4]赵远莲,蒋德玉 廖庆萍,等.腕式血压计与台式血压计监测血压的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9):656.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4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病;护理

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 是应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量高血压患者24 h内、每间隔一定时间的血压值的方法[1]。是一种无创性的血压监测,能反应患者全天的血压波动水平和趋势,可获得偶测血压无法得到的多种重要指标参数,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目前已成为高血压病诊断和指导、评价降压疗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护士掌握患者血压的动态变化规律,结合临床观察,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正确选择给药时间,积极促进有效治疗。2007年5月至2007年10月我科对68 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24 h动态血压监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68 例病人中,男42 例,女26 例。年龄48~78 岁,平均63 岁。按世界卫生组织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标确诊为高血压病,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监测前3 天停用降压药。

1.2 监测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北京美高仪MGY-ABP1)进行监测。一般白昼(8∶00~22∶00)为每20~30 min 1次,夜间(22∶00~8∶00)30~60 min 1次,时间从上午8∶00~9∶00至次日8∶00~9∶00。监测期间鼓励病人记录生活日记,有助于分析血压变化的原因。

2 结

血压监测结果见图1。从图1中可看出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曲线为双峰一谷,血压在凌晨0∶00~2∶00处于最低谷,清晨活动后血压急骤上升,白昼基本上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其中6∶00~8∶00和18∶00~20∶00各出现一个高峰期,从20∶00开始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呈长柄勺形曲线。

3 护

3.1 监测前准备 监测前护士应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是否服用过降压药物及停服降压药物时间,是否患有血液凝固障碍和接受抗凝治疗等,评估患者臂围,选择合适袖带,根据临床评价决定是否应用ABPM。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有利于临床的治疗及护理。

3.2 监测时严格操作规程 首先检查监测仪中的电池必须达到2.8 V以上,清除监测仪中原有数据,在动态血压分析仪软件上新建患者病例,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设定好测量血压时间。为患者配戴监测仪时,先测量两上臂血压,若收缩压差

3.3 监测过程注意事项

3.3.1 嘱患者配戴监测仪后可与日常生活一样,但要注意保护记录盒,切忌碰撞、受压、受潮、不进入有磁场的环境、不接触有磁性物品。

3.3.2 测量期间患者不可自行放松或随意移动袖带,防止袖带松动或滑脱。为患者家属示教袖带的正确配戴方法,万一袖带松动时要及时重新配戴。

3.3.3 压力管避免打折、受压、扭曲或拉伸。

3.3.4 在自动测量过程中,上肢应保持静止放松状态,睡眠时尽量保持平卧位,这对获得准确的血压读数极为重要。

杨颖: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8年10月,29(5)3.4 监测结果处理 监测完毕后,回放数据,分析报告。在计算各种参数之前,应对个别可信度较差的原始数据进行舍弃。有效血压读数标准: 收缩压70~260 mmHg,舒张压40~150 mmHg,脉压20~150 mmHg,心率20~250 次/min[2],有效血压读数次数应达到监测次数80%以上。将监测结果送至主管医师处,供医师做出诊断。

4 讨

4.1 动态血压监测的优点

4.1.1 它有助于判断病人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根据偶测几次血压决定是否治疗,是非常不全面也是不科学的。而24 h动态血压能测量人体昼夜不同时间内的瞬间血压,这对于决定高血压病人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显然是优于偶测血压的。

4.1.2 它有助于判断预后。许多预后研究已经显示,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传统的血压测量可更好地预测临床转归[3]。

4.1.3 它有助于评价降压治疗效果。它对决定选择用药、调整剂量和服药时间、调整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4.2 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作用

4.2.1 指导个体化时间用药。合理的使用降压药,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和消除心脑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在给药时间方面,护士按常规通常在7:00、12:00、16:00左右给患者服药,这显然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的谷峰不完全相符。根据血压出现双峰一谷的时间规律,我们认为患者在6:00、13:00、20:00服用降压药更合理。如按常规时间给药,药物达峰时间不在病人血压高峰期,如此用药无法有效消除病人的血压高峰值,甚至造成过度降压,血压下降过低使病人产生不适感,易导致心、脑、肾血液供应不足,并有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显然,常规给药时间对这些高血压病人而言是不合适的。高血压用药提倡因人而异,体现个体化用药原则。因此,根据个体血压的动态节律变化的特点,找出患者血压出现高峰的时间段,对指导用药、治疗、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4.2.2 指导最佳测量血压时间。临床护士为患者测量血压的时间比较有随机性,较难真实的反映患者的病情。而动态血压的双峰一谷规律,为护士安排测量血压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有文献报道[4]∶6∶00~8∶00、12∶00~13∶30、15∶00~18∶00为最佳测量血压时间,这一结论与本文所得动态血压双峰一谷时间大致相符。清晨6∶00~8∶00为不受任何外界影响的基础血压高峰,18∶00~20∶00为白天活动中的血压高峰。重点监测上述2 次时间段的血压,可帮助医生掌握血压波动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好地控制血压。而老年患者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使血压波动较大,因此对其应在睡前21∶00左右测量1 次血压非常必要,为晚间服降压药提供了依据。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该项检查对于全面观察病人的血压、合理安排服药时间、预防并发症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也将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

参考文献

[1] 李桂芹,那开宪,丁枭伟.如何正确应用动态血压监测[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9):15-17.

[2] 蒋纪文,刘齐清,王耀武.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临床研究中的意义[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4(18):489-491.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5

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科技不断的进步,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血压计及家庭便携式电子血压器相继问世。在临床上,护士可以教会患者正确测量血压的方式,如何监测自己的血压,如何根据自己血压的波动来医院就诊,但这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指导患者选用何种血压计在家中监测血压是我们的服务范畴。本文选择临床最常用的台式血压计,家庭应用方便的电子血压计以及临床监护危重患者使用的心电监护仪血压计对80名住院患者的血压进行了测量,对测得的数据作对比,以解答患者的疑问,并指导临床工作。

1材料与方法

1.1测试对象选择某院住院患者80例作为测试对象,其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21~49岁。患者自愿配合测试,高血压病16例,血压正常者64例。

1.2测量方法台式血压计1台,臂式电子血压计1个,心电监护仪1台。三种血压计均经计量部门鉴定合格,单位为mmHg。操作前检查连接完好,电子血压计电量充足,听诊器传导性能优良。测量前要求被测者卧床休息20~30min,测量时取平卧位,测同侧上臂血压,每种方法间隔10min,3项操作均由1人完成,避免误差。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处理,对测得的舒张压和收缩压进行组间比较。用(±s)表示,进行t检验。

2结果

电子血压计与台式血压计及心电监护仪血压计测得的收缩压数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舒张压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监护仪血压计与台式血压计测得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台式、电子、监护仪血压测量仪测量值的比较(mmHg)

组别n收缩压舒张压

台式血压计80113.08±14.1070.42±9.66

电子血压计80113.81±10.9369.88±11.43

心电监护血压仪80114.85±12.8364.15±8.52*

与台式血压计组比较*P<0.05

3讨论

3.1台式血压计是教科书和临床沿用已久,普遍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的常用血压测量器具, 它的重复性好,校对简单,价廉,而且由于测量准确,目前仍作为其他测量仪的校准标准,用该仪器测量是黄金方法[2]。但台式血压计测量时易受操作者经验和熟练程度影响,因而难以普及到家庭使用。

3.2电子血压计小巧、轻便,携带方便,对操作技术要求不高,直接以数字显示压力值,易读,适合保健、出诊及家庭使用。

3.3心电监护血压测量仪属电子血压计类,功能多,可以设定测量时间,有记忆和储存功能,可持续动态观察,自动显示监测数值,尤其适用于连续监护、抢救危重患者,省力节时。

3.4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种血压测量仪计量设置标准基本是一致的,收缩压值无明显差异,电子血压计组与台式血压计组及心电监护器血压测量仪测得的舒张压有差异。一般来说,差值小于1.33kPa没有大碍,诊断有必要时,用台式血压计进行复查[1]。所以在临床工作中,使用三种血压测量仪均可。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测量仪,但要定时校对,以免造成测量值的误差。

参考文献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6

原发性高血压(EH)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评价多根据偶测血压(CBP),其缺点是不能真实反映全天的血压水平及动态变化,24 h动态血压(ABP)可提供24 h或更长时间的多个血压测量值,较偶测血压能全面的反映高血压的程度、波动、夜间及睡眠血压等状况。我科2005~2006年收治原发性高血压78例,对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根据动态血压的变化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原发性高血压78例,其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36~70岁,平均53岁。根据WHO/ISH高血压新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 Hg和舒张压(DBP)≥90 mm Hg。排除标准:不能停用降压药;有严重心脏病和脑血管意外;不能从事日常活动、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1.2 观察方法 ABP监测,测试前1~2周停服降压药,应用德国生产的MOBLL-O-GRAPHB11888型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测试。记录并储存24 h SBP、DBP及平均动脉压(MAP)值,6:00~22:00时每30 min自动测压1次;22:00~6:00时每小时自动测压1次,测量SBP、DBP, MAP记录时间>22 h有效。测试者保持日常活动,记录日志,嘱每次冲气测压时患者左臂伸直停止运动,夜间尽量仰卧睡眠。

2 结果

24 h动态血压及昼夜变化(mm Hg):24 hSBP 143.7±14.6、DBP 94.5±8.4、MAP 110.5+9.5,日间SBP 140.6±14.1,DBP 96.6±8.0,MAP 113.4±8.7,夜间SBP 135.8+18.4,DBP 88.9±10.3,MAP 104.6±11.7,显示患者日间各项指标均高于夜间,动态血压 (SBP、DBP、MAP)昼夜变化均呈现双峰谷曲线,即血压在凌晨2:00~3:00时处于低谷,以后稍有上升,早晨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在上午8:00~9:00时,出现第一个峰值,日间血压基本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午休时略降,下午18:00血压又升高,形成第二个峰后缓慢下降,并且第一峰高于第二峰。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护士要尊重关心患者,给他们树立一个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对象,从心理上给患者一定的安慰。

创造舒适亲切的环境,使患者感觉如同在家一样,护士要把患者视为亲人和朋友,从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在精神上减轻压力,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使患者尽快消除紧张情绪,避免不良的因素刺激。

3.2 指导合理用药 科学有效的控制血压水平,为护士合理安排给药时间提供了依据,护士通常按常规在7:00时、12:00时、16:00时左右给患者服药,这显然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的谷峰不完全相符。根据血压出现双峰一谷的时间规律,患者在6:00时、14:00时、22:00时服用降压药更合理。对于昼夜血压波动者显著患者睡前要适当减少药物剂量或不用降压药,夜间血压持续增高患者应于睡前按时给药,使夜间血压保持相对稳定,防止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观察高血压患者高峰时间的血压,对用药指导、治疗、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等有着重要意义。

3.3 合理安排测血压的时间 临床护士为患者测量血压的时间一般是随机的,较难真实的反映病情。而动态血压昼夜变化峰谷规律,为护士安排测血压时间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上午8:00~9:00时、下午17:00~18:00时为白天血压高峰,若在血压高峰时不能使血压降到正常范围容易发生心、脑、肾并发症,重点监测以上2时相血压,可帮助医生掌握血压波动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更好的控制血压。由于老年患者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使血压波动较大,在睡前21:00时左右增测一次血压非常必要,即为晚间口服降压药提供了依据,也使护士对患者夜间状况做到了心中有数。

3.4 饮食运动指导 进食低盐、低脂、清淡容易消化、适量的蛋白质及高维生素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软体动物、甲壳类食物的摄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体质量,减少每日总热量摄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烟酒。对于血压较高,尤其是SBP增高的、PP增大、夜间血压下降率低的患者,嘱其充分休息,通过治疗血压稳定在一定水平后方可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散步、作操、打太极拳等,不宜长期静卧。

3.5 加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 在病区建立教育橱窗或发爱心服务卡,内容包括高血压病基础知识,血压控制标准,饮食治疗,运动方法,及药物疗法,常用降压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等,结合高血压的发病特点进行健康教育。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7

高血压是严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可影响心、脑、肾等主要脏器的功能, 甚至导致脏器功能的衰竭[1]。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观察 和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 的知晓率和控制率,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我院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来 首次发现高血压的患者,于入院后至出院1天及出院后半年实施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男105例,女75例,年龄40~82岁,平均62 岁。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正常高值22例,轻度高血压32例,中度高血压38例,重度高血 压28例;对照组60例,正常高值10例,轻度高血压17例,中度高血压21例,重度高血压12例 。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血压测定及标准 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汞柱式血压 计。一般为上午8:00~12 :00时,或下午3:00~6:00时,做好血压的监测及跟踪。统一使用台式血压计袖带测量法 。测量前30min避免剧烈运动及饮食,排空膀胱,隔日测量一次(特殊情况可增加测量次数 ),并做好记录。同时,教会患者家属正确测量血压,注意血压动态变化,防止高血压急症 的发生。血压的分类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治疗指南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级 :分为血压正常(SBP

160~179mmHg 和DBP 1001~09mmHg )、重度高血压(SBP ≥ 180mmHg和DBP ≥ 110mmHg )

1.3 建立健康档案 全科医生、护士任干预的主要实施 者,为观察组患者建立健康 档案,对干预人群资料进行登记。社区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固定的联系,定期对病人进行随 访和个体化指导,定期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使干预者和病人保持持久联系。医院与社区自行 设计了对观察对象的调查表,对干预前和干预后半年患者遵医行为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 合理饮食、遵医用药、坚持运动、定期复查、血压监测等。

1.4 干预方法

1.4.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患者入院 后,责任护士教育采取医学讲座、定期出宣传板报、赠送宣传画页或小册子,组织看录像等 形式进行教育。教育内容包括:高血压危险因素如肥胖、不合理饮食、过量饮酒等以及高血 压病因、临床表现、用药、检测血压等方面。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使患者、家属以及护理人 员均得到收获。[2]

1.4.2 饮食干预

医护人员对患者大力宣教,改变不 良的饮食习惯;制订合理 的膳食: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钠盐控制在5g以下;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增加蛋白质 和钾的摄入量,高钠低钾可促进钠的升血压作用;多吃花生、豆类、牛奶等,每周吃2~3次 鱼类,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还要多吃水果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的事物。在合理饮食的同 时,要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强体力。通过平衡膳食和钠盐控制的行 为干预,对患者体重和正确健康摄入食品起到很好的作用。

1.4.3 戒烟限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均可引起血压升高, 护士积极宣传吸烟的害处和戒烟的好处,使吸烟到不吸烟的人数增加。绝大部分患者认识到 饮酒危害,饮酒量有所控制。

1.4.4 药物降压 告知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 过程,必须注意用药原 则,端正服药意识,坚持服药。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不 能擅自停药和随便更换药物。尽量采用口服降压药物,小剂量、分次服用。让患者了解药物 作用及副作用,服药过程中避免突然改变,以避免血压突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降压 时,必须做到缓慢、温和、适度、血压不可降得过低、过快。通过干预患者一般能接受,并改 变过去的一些错误做法,提高了遵医用药人数。

1.4.5 心理干预 高血压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长期服 药和改变饮食结果,使 病人产生厌烦心理,易产生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等。社区护士多与患者沟通,向病人讲解 规则服药的重要性,耐心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重视和认识,了 解高血压病的危害,消除其不良心理,避免情绪激动、劳累,学回自我调整;积极配合治疗 ,维持血压的平稳。

1.4.6 监护指导 指导患者家庭成员学会测量血压的正 确方法,并加以记录。强调定时测量血压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长期坚持。患者测量血压时要 注意遵守定时间、定、定部位、定血压计的原则,以保证日常血压测量的可比性和准确 性。

2 护理干预效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的控制比较 见表1。

2.2 120例患者干预后遵医行为比较 见表2。

通过对120例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病人在合理饮食、遵医用药、坚持运动 、 定期复查、血压按时监测等方面的遵医行为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优:完全遵医;良:不完 全遵医;差:完全不遵医。结果显示遵医行为干预后比干预前显著提高,并且差异有显著性 (P

3 结论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终身性疾病,光靠住院治疗已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而社区护理干 预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是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社区护理的开展,为社区高血压患 者提供科学、方便、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有利于高血压病长期、有效的防治。本组病例在 干预前评估时发现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均较低,大多数患者 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缺乏必要的了解,对高血压及其严重的并发症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没 有定期测量血压,只凭感觉服药,无症状时便停药,导致血压长期控制不稳而危及心、脑、 肾等重要器官。 通过对120例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在合理饮食、遵 医用药、坚持运动、定期复查、血压按时监测等方面遵医行为干预后比干预前显著提高,并 且差异有显著性(P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65-166

血压的测量方法及护理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发病出现低龄化,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大多数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较低;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缺乏必要的了解;对高血压及其严重的并发症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定期服药或凭感觉服药,几次测血压正常,以为痊愈便自动停药,导致血压长期控制不稳而危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2005年以来,我们通过护理干预,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超重肥胖、缺乏运动,晨起喝盐开水,高盐饮食,饮酒等不健康因素得到了明显的校正。说明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控制血压,延缓和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1 干预对象:社区高血压患者

2 干预方法

2.1 信息化管理:为门诊、住院及健康体检结果为高血压的患者建立高血压健康管理档案,并进行分级管理,定期电话或上门随访,督促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做好记录。每半年评估一次。对评估结果不良者加强管理,必要时对患者实施药物、心理、行为等一系列综合行为干预。

2.2 建立定期免费测血压服务:早期发现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定期测量血压,通过每周定期为社区居民免费测血压,高血压的发现率和监测率都有了明显提高。

2.3 健康教育:采取下社区健康讲座、病房输液室及候诊区设置闭路电视播放录像、宣传板报、送健康处方等各种形式,内容针对高血压的危害因素、不合理饮食、过量饮酒等以及高血压病因、临床表现、用药、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2.4 行为干预:

2.4.1 饮食干预:超重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钠摄入量与血压呈正相关,且钠的升压作用随增龄而增强。指导患者低盐低脂低糖及低胆固醇食物,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及豆制品。严格控制钠摄入量,以

2.4.2戒烟戒酒:吸烟虽然不是高血压的直接原因,但吸烟是心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护士应积极宣传吸烟的害处和戒烟的好处,使多吸者少吸,少吸者不吸。长期饮酒会导致高血压,饮酒量越大血压值越高,建议高血压患者勿饮酒或适量饮酒,切忌过量。

2.4.3药物降压:告知患者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注意用药原则,端正服药意识,坚持服药。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由医生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不能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尽量采用口服降压药物,小剂量,分次服用。让患者要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降压必须做到缓慢,温和,适度,血压不能降的过快,过低。

2.4.4 心理干预:在社区护理中应加强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按时随访,在随访时注意沟通技巧,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对某些药物引起的不适要向患者解释清楚,以消除顾虑心理,对不良反应较重者应及时汇报医生处理。另一方面,要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重视和认识,了解高血压的危害,使患者积极坚持配合治疗,应用心理学,护理学等知识,做好患者的心理减负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5 监督指导:每个护士参与社区全科团队服务,便于随时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家属学会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并加以记录。测量血压时,一般袖带充气不要太快,避免受测者应不适而使血压升高;另一方面,应缓慢放气,以2-4mmHg/s为宜,强调测血压的重要性,并鼓励患者长期坚持。患者测血压时应遵守定时间,定,定部位,定血压计的原则,以保证日常血压测量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3 小结

我们通过对社区5000多名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定期随访,定期测血压,定期评估,引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高血压病,掌握高血压的自我护理知识,加强慢性病的管理,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总之,在社区中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心理行为干预,提高社区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控制高血压患病率,减缓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